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

2024-10-24

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通用8篇)

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 篇1

第一次作业

1、围绕某些社会舆论的热点对社会中民众的意见、态度、意识等主观意向进行的调查叫做()

A:社会问题调查

B: 行政统计调查

C:学术性调查

D:民意调查

正确答案:D

2、人口普查的调查目的是()

A:解释性调查

B:描述性调查

C:探索性调查

D:预测性调查

正确答案:B

3、哪种调查研究一般不需要明确的研究假设()

A:描述性调查研究

B:解释性调查研究

C:探索性调查研究

D:理论性调查研究

正确答案:A

4、选择调查课题涉及最佳性问题的标准是()

A:重要性

B:创新性

C:可行性

D:合适性

正确答案:D

5、研究者在选题时要看是否具备完成该项研究所需要的时间、经费、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这是遵守了选题的()

A:重要性标准

B:创造性标准

C:合适性标准

D:可行性标准

正确答案:D

6、描述性研究主要解答()

A:“是什么”的问题

B:“为什么”的问题

C:“怎么办”的问题

D:“应该怎样”的问题

正确答案:A

7、解释性调查的目标是()

A:发现新现象和新问题

B:对社会现象的状况、过程和特征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

C:解释社会现象的原因和说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D:获得对所研究问题及调查对象的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

正确答案:C

8、将社会研究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所依据的标准是()

A:研究的性质

B:研究的目的C:研究的方法

D:研究的时间尺度

正确答案:B

9、下述哪种测量所得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的乘除运算的()

A:定比测量

B:定距测量

C:定序测量

D:定类测量

正确答案:A10、以下变量,按照通常的测量方法,必定属于定距层次而不属于定比层次的是(A:教育程度

B:智商

C:开氏温度

D:收入

正确答案:B

11、以下变量的测量层次属于定比测量的是()

A: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

B:受教育年限:____年

C:智商

D:摄氏温度

正确答案:C

12、用来表示测量结果的工具指的是()

A:测量客体

B:测量内容

C:测量法则

D:数字和符号

正确答案:D)

13、测量层次最低的是()

A:定类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定比测量

正确答案:A

14、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是指测量的()

A:操作化

B:概念化

C:信度

D:效度

正确答案:C

15、选择调查课题最基本的标准是()

A:可行性

B:重要性

C:创新性

D:合适性

正确答案:B

16、测量工具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叫做测量的()

A:参数值

B:统计值

C:效度

D:信度

正确答案:C

17、如果测量“社会阶层”的测量工具只包含收入层面的指标,就明显缺乏()

A:内容效度

B:表面效度

C:效标效度

D:建构效度

正确答案:B

18、调查某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时,研究者从该大学全体毕业生的花名册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那么,全体毕业生的花名册是该次抽样的()

A:总体

B:抽样单元

C:抽样框

D:样本

正确答案:C

19、以下哪种不属于概率抽样()

A:系统抽样

B:配额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

正确答案:B

20、由国家或各级政府部门所进行的,有关人口、资源、行业、社会概况等宏观性、概况性的调查叫做()

A:社会问题调查

B: 行政统计调查

C:学术性调查

D:民意调查

正确答案:B

第二次作业

1、分层抽样的分层标准是()。

A:层间差异小,层内差异大

B:层间差异小,层内差异小

C:层间差异大,层内差异小

D:层间差异大,层内差异大

正确答案:C

2、电视台、电台和报纸记者的”街头拦人”调查,采取的是()

A:方便抽样

B:配额抽样

C:系统抽样

D:雪球抽样

正确答案:A

3、对吸毒人群进行研究,一般先找到几个吸毒者,然后通过他们的介绍找到新的吸毒者,这种抽样方法是()

A:方便抽样

B:配额抽样

C:雪球抽样

D:判断抽样

正确答案:C

4、如果我们要研究不同城市的黑社会集团之间的差别,这里的分析单位是()

A:个人

B:群体

C:社区

D:城市

正确答案:B

5、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混淆了分析层次,用企业内部员工的个人目标的总和来代表企业的目标。这种错误被称为()。

A:层次谬误

B:教条主义

C:简化论

D:观念混乱

正确答案:C

6、在测量学生学习成绩时,如果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差”,这种测量所采用的测量尺度是()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正确答案:B

7、在实际工作中,问卷的设计有两种具体方法,即()

A:问答法和修改法

B:卡片法和框图法

C:客观法和评价法

D:主观法和试样法

正确答案:B

8、只用一个测量工具对同一组受试者实施一次测量,但将奇数试题和偶数试题分开计分,再计算奇数试题和偶数试题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就是()

A:表面信度

B:折半信度

C:再测信度

D:复本信度

正确答案:B

9、抽样误差主要取决于()

A:调查的可靠性

B:样本的大小

C:精确度的高低

D:总体的异质性

正确答案:B

10、问卷答案的设计,必须做到()

A:完备性和穷尽性

B:层次性和互斥性

C:严谨性和封闭性

D:互斥性和穷尽性

正确答案:D

名词解释:

社会调查 应用性课题 简化论 区群谬误 样本评估 总加量表 操作化 测量 抽样框 判断抽样 系统抽样 多段抽样 抽样分布 折半信度 编码 建构效度 集中趋势分析 指标 结构访问法 学术性调查报告

参考答案:

1、社会调查: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2、应用性课题:指那些侧重于了解、描述和探讨某种社会现实问题或者针对某类具体社会现象的课题。

3、简约论指的是研究者用个体层次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或者说,研究者用比较低的(或非集群的)分析单位来进行测量,而作出的是有关比较高的(或集群的)分析单位是如何运行的结论。

4、区群谬误指的是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大的集群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小的或非集群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或者说,研究者在一个比较大的集群的分析单位上收集资料,而在一个比较小的或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上来下结论的现象。

5、样本评估:对样本的质量、代表性、偏差等等进行初步的检验和衡量,其目的是防止由于样本的偏差过大而导致调查的失误。

6、总加量表――由一组反映人们对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构成,回答者分别对这些陈述发表意见,根据回答者同意或不同意分别计分,然后将回答者在全部陈述上的得分加起来,就得到该回答者对这一事物或现象的态度的得分。

7、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或者说,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时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

8、测量: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9、抽样框:又称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元素的名单。

10、判断抽样:又称立意抽样,它是调查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分析和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

11、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或间隔抽样。它是把总体的元素进行编号排序后,再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元素来组成样本的方法。

12、多段抽样――在社会调查中,当总体的规模特别大,或者总体分布的范围特别广时(2分),可以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大群,然后再从大群内抽取小群,这样按照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一层层抽下来,直到抽到最基本的抽样元素为止。

13、抽样分布:根据概率的原则而成立的理论分布,它显示出从一个总体中不断抽取样本时,各种可能出现的样本统计值的分布情况。

14、折半信度:将研究对象在一次测量中所得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计算这两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是折半信度。

15、编码:就是赋予每一个问题及其答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编码既可以在问卷设计的同时就设计好,也可以等调查资料收集完成后再进行,前者叫预编码,后者叫后编码。

16、建构效度――把概念的测量效度放在一个理论的关系结构中来考察。如果已知甲、乙两概念间存在强相关关系,对这两个概念分别进行测量,若乙概念的测量具有明显的效度,而甲概念的测量结果与乙概念的测量结果依然强相关,则甲概念的测量具有建构效度。

17、集中趋势分析:指的是一个典型值或代表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半水平,或者说反映这组数据向这个典型值集中的情况。

18、指标:表示一个概念或变量含义的一组可观察到的事物。概念是抽象的,指标是具体的;概念是人们的主观印象,指标则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19、结构访问法:调查员依据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采取口头询问和交谈的方式,向被调查者了解社会情况,收集有关社会现象资料的方法。

20、学术性调查报告:以专业研究人员为读者对象,着重于对社会现象的理论探讨,即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因果关系,以及通过对实地调查资料的分析或归纳,达到检验理论或建构理论的目的。

第三次作业

1、关于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中位数是使用得最多的集中量数

B:一般说来平均数比中位数更加全面和准确

C:中位数只适用于定序变量

D: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始终是一致的 正确答案:B

2、侧重于对社会现象进行理论探讨的调查报告是()

A:学术性调查报告

B:定量研究报告

C:社会理论分析报告

D:定性研究报告

正确答案:A

3、在集中量数分析中,用来标示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是()

A:众数

B:平均数

C:中位数

D:标准差

正确答案:A4、根据调查报告的主要功能,可将其区分为()

A:应用性调查报告和学术性调查报告

B:描述性调查和解释性调查报告

C:定性调查报告和定量调查报告

D:综合性调查和专题性调查报告

正确答案:B5、问卷的主体部分是()。

A:编码位

B:问题和答案

C:封面

D:访问记录

正确答案:B

6、在评价问卷初稿时,研究者将设计好的问卷初稿送给相关专家、研究人员以及典型的被调查者,请他们直接阅读和分析问卷初稿,并提出修改意见,这种方法也叫()。

A:客观评价法

B:主观评价法

C:直接评价法

D:间接评价法

正确答案:B

7、”您觉得您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能否适应工作的需要?”其错误是()

A:问题含糊

B:问题带有倾向性

C:问题有双重含义

D:问题提法不妥

正确答案:C

8、下列属于正确提问方式的是()

A:“您的家庭类型是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还是联合家庭?”

B:“大多数医生认为被动吸烟容易导致肺癌,您赞同吗?”

C:“您是否赞成物价不改革?”

D:“您的父亲是工人吗?”

正确答案:D

9、相对于结构访问法,自填问卷法的优点是()

A:具有很好的匿名性

B:调查的回答率较高

C:调查资料的质量较好

D:调查对象的适用范围广

正确答案:A

10、问卷问题“你和你的父母之间关系亲密吗?”所犯的错误是()

A:问题含糊

B:问题带倾向性

C:问题提法不妥

D:问题有多重含义

正确答案:D

11、设计问卷时,应该把哪类问题放在前面()

A:简单的问题

B:复杂的问题

C:敏感的问题

D:态度问题

正确答案:A

12、以下的资料收集方法,属于自填问卷法的是()

A:个别发送法

B:当面访问法

C:电话访问法

D:典型调查法

正确答案:A

13、集中时间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审核,这种审核是()

A:实地审核

B:系统审核

C:收集审核

D:多次审核

正确答案:B

14、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叫()

A:平均数

B:标准差

C:参数值

D: 统计值

正确答案:C15、用原始资料计算中位数时,中位数位次的求法(排序后)是(A:总体单位数除以2

B:总体单位数加1后除以2)

C:总体单位数除以2后加1

D:总体单位数除以3

正确答案:B

第四次作业

题目:

1、简述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2、与普遍调查相比,抽样调查有哪些优点?

3、选题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4、请为某课题设计一套具体方案?

5、操作化过程一般遵循什么步骤?

6、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英克尔斯研究”现代人”时,需要对“人的现代性”概念进行测量。请你列出这个概念的至少6个维度。

7、假如要测量人们对藏族人的态度,请设计一个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

8、抽样的一般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9、分层抽样有什么优点?分层标准依据什么原则?

10、假设我市有300所小学,共240000名学生。这些小学分布在全市5个行政区中,其中重点小学30所,一般小学240所,较差小学30所。现要从全市小学生中抽取1200名学生进行调查,请设计一种抽样方案(注意抽样方案的要素)

11、在抽样调查中,确定样本规模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12、如何判断一份调查问卷的质量好坏?

13、采用自填问卷法收集资料具有哪些优缺点?

14、问卷设计中,对问题的语言表达和提问的方式有哪些常用的规则?

15、试用问卷初稿的客观检验法,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检查分析?

16、邮寄填答法的优点与缺点?

17、举例说明挑选调查员时应考虑的一般条件和特殊条件。

18、调查发现,北京居民平均住房面积为10平方米,标准差为4平方米;南京居民平均住房面积为12平方米,标准差为5平方米。请问哪一个城市的居民相互之间在住房上的差异程度更大?

19、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包括哪几个方面?20、学术性调查报告在结构上包括哪几部分及每一部分的写作要求?

参考答案:

1、简述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1)选题阶段;(2)准备阶段;(3)实施阶段;(4)分析阶段;(5)总结阶段。

2、与普遍调查相比,抽样调查有哪些优点?

(1)抽样调查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

(2)抽样调查可以十分迅速地获得资料数据;

(3)抽样调查可以比较详细地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

(4)抽样调查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5)抽样的调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3、选题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决定调查的方向

(2)体现调查的水平

(3)制约调查的过程

(4)影响调查的质量

4、请为某课题设计一套具体方案?

(1)说明调查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2)说明调查的内容

(3)说明调查范围、调查对象和分析单位

(4)说明调查的理论假设

(5)说明抽样方案

(6)说明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

(7)说明调查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及培训安排

(8)确定调查的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

5、操作化过程一般遵循什么步骤?

(1)操作化过程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界定概念,二是发展指标。(2)界定概念的第一步是要弄清概念定义的范围。(3)其次决定一个定义。(4)列出概念的维度。

(5)发展指标的第一种方式是寻找和利用前人已有的指标,尤其是一些测量人格、态度方面的成熟量表。

(6)第二种方式是先进行探索性调查,自己发展指标。

6、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英克尔斯研究”现代人”时,需要对“人的现代性”概念进行测量。请你列出这个概念的至少6个维度。

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教育期望与职业期望、对变革的认识与评价、消费态度、效能感、公民权、对国家的认同、妇女权力、大众传播媒介、时间观、社会阶级分层、家庭规模、年老者角色、专门技能、计划、工作信念等。

7、假如要测量人们对藏族人的态度,请设计一个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

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 愿意

不愿意

1、你愿意让藏人生活在你的国家吗? □

2、你愿意让藏人生活在你所在的城市吗? □

3、你愿意让藏人住在你们那条街吗? □

4、你愿意让藏人做你的邻居吗? □

5、你愿意与藏人交朋友吗?

6、你愿意让你的子女与藏人结婚吗?

8、抽样的一般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1)界定总体;

(2)制定抽样框;

(3)决定抽样方案;

(4)实际抽取样本;

(5)评估样本质量

9、分层抽样有什么优点?分层标准依据什么原则?

(1)优点之一是在不增加样本规模的前提下降低抽样误差,提高抽样的精度。

(2)优点之二是非常便于了解总体内不同层次的情况,便于对总体中不同的层次或类别进行单独研究或进行比较。(3)分层标准的原则之一是以调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的变量作为分层标准。(4)以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和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5)以那些已有明显层次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10、假设我市有300所小学,共240000名学生。这些小学分布在全市5个行政区中,其中重点小学30所,一般小学240所,较差小学30所。现要从全市小学生中抽取1200名学生进行调查,请设计一种抽样方案(注意抽样方案的要素)

(1)调查总体:我市全体在校小学生(即300所小学的240000名小学生)。

(2)抽样方法:如果假设每所小学人数相等,那么采用整群多段抽样法结合分层抽样:先以300所学校作为抽样框,按重点、一般、较差抽样,抽取30所学校,其中,在重点和较差学校分别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3所学校,在一般学校中抽取24所。

(3)然后,再在每所被抽中的学校中,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各抽取40名学生。所有这1200名学生就构成样本。(2分)假如每所学校人数不等,则采用PPS抽样法

11、在抽样调查中,确定样本规模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1)总体的规模;(2)估计的把握性与精确性要求;(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4)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和时间

12、如何判断一份调查问卷的质量好坏?

(1)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即要求测量具有准确性和稳定性;

(2)适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即调查问卷所包含的问题与研究的内容是否相关;

(3)适合调查对象,即要求问卷设计符合调查对象的特点,也就是问卷设计要使调查对象能够并愿意接受;

(4)问题少而精,即要求在获得必要资料的前提下,问卷中包含的问题越少越好,同时要求问卷中的问题含义明确、概念具体、答案恰当、形式简单、语言通俗易懂、填答方便等。

13、采用自填问卷法收集资料具有哪些优缺点?

自填问卷法的优点:

(1)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

(2)具有很好的匿名性;

(3)所得资料便于定量处理和分析;

(4)可避免某些人为误差;

缺点:

(1)问卷的回收率有时难以保证;

(2)自填问卷法对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

(3)调查资料的质量常常得不到保证。

14、问卷设计中,对问题的语言表达和提问的方式有哪些常用的规则?

(1)问题的语言要尽量简单;

(2)问题的陈述要尽可能简短;

(3)问题要尽量避免带有双重或多重含义;

(4)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

(5)不要用否定形式提问;

(6)不要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

(7)不要直接询问敏感性问题。

15、试用问卷初稿的客观检验法,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检查分析?

(1)回收率。较低说明问卷设计有较大问题。

(2)有效回收率,即扣除各种废卷后的回收率,它比回收率更能反映问卷初稿的质量。(3)填写错误,一是填答内容的错误,说明问题用语可能不准确、不清晰;二是填答方式错误,说明问题形式可能太复杂,或指导语不明确等;

(4)填答不完全,一是问卷某几个问题普遍未回答,这需要仔细分析这几个问题;二是某个问题之后的全部问题都未回答,要仔细检查中断部分的问题。

16、邮寄填答法的优点与缺点?

邮寄填答法的优点:

(1)省时、省力、省钱;

(2)调查范围广,不受地域限制;

(3)被调查者可以在他们方便的时候,从容不迫地填答问卷。

邮寄填答法的缺点:

(1)调查对象的地址和姓名难以获得,也就是样本难以抽取;

(2)问卷的回收率难以保证。

17、举例说明挑选调查员时应考虑的一般条件和特殊条件。

一般条件――诚实与认真,兴趣与能力,勤奋负责,谦虚耐心;特殊条件――主要依据研究的主题、社区的性质、被调查者的特点。

18、调查发现,北京居民平均住房面积为10平方米,标准差为4平方米;南京居民平均住房面积为12平方米,标准差为5平方米。请问哪一个城市的居民相互之间在住房上的差异程度更大?

解:由公式 离散系数CV=S/X × 100%

得北京居民住房面积的离散系数=4/10 × 100%=40%;

南京居民住房面积的离散系数=5/12 × 100%=41.7%

可见比较而言,南京居民相互之间在住房上的差异程度,比北京居民相互之间在住房上的差异程度更大一些。

19、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包括哪几个方面?

(1)确立主题(2)拟定提纲(3)选择材料(4)撰写调查报告

20、学术性调查报告在结构上包括哪几部分及每一部分的写作要求?

导言;方法;结果;讨论;小结;参考文献和附录。

第五次作业

1、《为什么保障范围是”逐步扩大”而不是“一步到位”?》这一标题属于()。

A:问题式标题

B:双标题

C:结论式标题

D:陈述式标题

正确答案:A

2、研究者在实际抽样(特别是概率抽样)时,经常是先找到一份近似涵盖所有总体元素的名单,然后从抽取部分元素,这份名单被称为

A:抽样单元

B:总体

C:抽样框

D:样本

正确答案:C

3、调查研究报告是()

A:反映研究者理论创新的书面报告

B:反映调查研究成果的一种书面报告

C:评价调查研究水平的评估报告

D:介绍调查研究课题的书面说明

正确答案:B

4、以各具体学科的专业人员为读者对象的调查报告是()

A:专业调查报告

B:学术研究报告

C:学科发展报告

D:专题研究报告

正确答案:B

5、题目:

判断说明题。

1、抽样调查中,抽样误差与样本大小成正比,与总体的异质性成反比。

2、一项社会调查者试图考察品牌大学的毕业生是否比普通大学的毕业生更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此时的分析单位为群体。

3、定距测量的结果不仅能区分事物的大小顺序,而且能够进行乘除运算。

4、对同一群对象采用同一种测量,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先后测量两次,根据两次测量的结果计算出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叫做复本信度。

5、欲知人们的消费观念,研究者用一标准磅秤去测量,则该测量的信度不高。

6、富裕的村庄生育率比较低,表明富人倾向于少生孩子。

7、撰写问卷的封面信时,并不需要交代调查的大致内容。

8、对一些敏感性问题,采用结构访问法来收集资料,通常比自填问卷法收集资料的效果好。

9、在研究报告的结果部分,统计图表越多越好,只有列出大量的统计图表,才是研究具有科学性、有说服力的表现。

10、撰写调查报告时,行文上一定要立场鲜明,竭力说服读者接收自己的观点。

参考答案:

1、错误。抽样误差与样本大小成反比,与总体的异质性成正比

2、错误。分析单位为个体――毕业生。

3、错误。定距测量改为定比测量。

4、错误。复本信度改为再测信度。

5、错误。信度改为效度。

6、错误。犯了层次谬误错误。

7、错误。需要说明调查的大致内容,即”调查什么”。

8、错误。自填问卷比结构访谈好。

9、错误。一篇研究报告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具有说服力,绝不是看图表的多少,而是看图表的内涵和质量。

10、错误。行文应以一种向读者报告的口气撰写,不能把自己观点强加于人。

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 篇2

所谓社会经济环境,通常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物价变动水平以及法律法规体系等在内的各类具体因素。会计作为一种社会文明的产物,其发展也离不开外界环境,当这会经济环境中的各要素发生变化时,首先企业中的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会发生变化,而会计作为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会计信息的一种主要手段,其职能、目标、计量方法等必然会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 可以说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环境,正所谓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变化就是为了不断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的调整。虽然,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会计会产生重要影响,会计受制于经济环境,然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变化又能够服务于社会经济环境,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究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影响,进而不断完善会计理论和方法,使其能够与一定时期的经济环境相适应,促进会计理论和方法更好的发展,以使我国建立一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用的会计体系,保障会计理论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协调。

二、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影响

1、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会计中的主要计量属性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以及现值等。从我国的会计实践中来看,最初的会计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其主要反映的是会计要素的过去价值,主要特点是数据容易取得并具有真实性,早在1992年,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该准则中指出,企业应该采用历史成本作为会计要素的主要计量属性,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规定,主要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以及会计目标所决定。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现阶段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已基本完成,企业的融资手段也越来越多元化,企业的融资手段不再局限在借款,而扩展到了股票、债券以及基金等各种金融产品领域。对于这些金融产品来说,其交易市场已经形成,但是由于影响其价格的因素很多,所以价格波动较大。同时,由于企业的投资主体越来越多元化,信息使用者也不断复杂化,他们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如何选择会计计量数量,准备真实的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在2006年我国出台的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引入了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将非历史成本引入计量属性的范畴,主要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有些经济业务在采用非历史成本计量的情况下能够比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提供更准确和相关的信息,以便决策使用者进行有效决策。尤其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逐渐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这也代表着我国会计准则逐渐的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趋同。 但是,相比国外,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立足与我国现实的经济环境,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要素计量时,主要应该采用历史成本,只有在保证其他计量方法的适用条件成熟的提前下,才可采用其他计量方法。

2、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程序和方法的影响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不仅影响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而且会影响会计提供信息的能力,即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以及国家相应政策的调整,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的程序和方法也会随之做出相应的改变。在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以及相应的管理水平不高的时期,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比较简单,相应涉及到的业务也就比较简单, 这个时期采用简单的会计处理方法就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机器设备逐渐开始代替了手工业,企业也逐渐开始进行大规模生产,尤其是企业固定资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那么为了能够正确计算企业经营状况,企业就需要采取方法合理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因此,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便应运而生。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就以固定资产为例,其折旧方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起初,社会经济不发达,固定资产的折旧主要采用直线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以及科技技术进步速度的加快,那些受科技技术水平影响较大的生产设备等固定资产,其价值贬值速度也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不断在加大,为了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价值,企业的折旧方法发生了改变,引入了诸如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加速折旧的方法。我们发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会计方法带了重大影响。电子会计数据处理代替了传统的手工记账,这一方面使得企业财务数据更容易被更改,另一方面先进的计算机软件能够有效保护财务数据,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充分发挥电算化技术的职能作用。这也是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给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带来的重大变化。

3、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对象的影响

所谓会计对象,主要指的是会计所要反应和监督的内容。社会经济的变化使企业的会计核算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之间的经济活动特别简单,企业涉及到的业务主要是上级下达命令给下属部门,下属部门按照高管决策开展企业购销活动,并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价格进行记账,因此,在这个阶段会计的主要特点是程序化和简单化。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企业间的经济业务逐渐呈现多元化,比如:从企业投资主体角度来看,投资主体不断丰富,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从企业的经营结构来看,企业参股联营现象开始普遍起来,同时,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交易也开始盛行,诸如融资租赁等新型交易也开始产生,企业的结算方式也不再是简单的现金交易,票据、 信用证交易等交易手段迅速发展起来,这些新的经济业务的出现必然会使扩展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增加会计核算的广度和深度,使会计核算内容发生较大变化。由此可以看出,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带来新的经济关系和经济现象,而面临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人们就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发生变化,比如近几年来,公司税务、企业破产、物价变动等收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这就要求会计必须把与之相关的内容纳入核算范围内,并需要对其计量方法、处理程序等作出相应的规定。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会计准则中的核算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如: 2006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都是为了使用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的调整。

三、适应新的经济环境,企业应该作出的调整

1、加强会计理论和方法研究

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变化会对会计理论和方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环境,就应该加强对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不断突破现有的会计理论,转变现有会计理论的研究定位。可以不断将管理学、行为学等相关学科中的理论引入会计理论的研究中,因为现代经济社会中,很多研究开始从心理学以及行为学的角度来分析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如果将其引入会计学研究中,不仅能够丰富会计的内涵,而且还能够更好地解释一些会计实务。同时,在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的条件下,如果将实证研究方法很好的引入会计中,比如采用案例研究或者现场研究,都能很好地弥补现有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不足。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经济发展中, 智力资本显得尤为重要,而企业如果仅按照实际成本来核算人力资源会计,就不能准确的反映智力资本的实际价值,基于此,应该加强对环境会计以及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使其跟上时代步伐。 跟上国际会计变化的发展,认真研读国际会计准则,用国际化标准来规定我国的会计行为,减少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多元化处理方法,以避免主观原因造成的信息不准确。

2、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

会计人员是执行和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的主体,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现有的很多会计人员已不再能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需求。因此,这就需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质。以前,经济环境比较简单,对会计人员评价的词语有“老实”、“听话”等,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词语已不再适合评价现有会计人员,取而代之的是“创新”,主要是因为现阶段会计的主要职能不再是记账,而是管理和监督,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有效性,就必须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降低其出错的可能性,提高企业工作的稳定性。

3、改变会计计算的计量模式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中的无形资产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无形资产不断增加,这就说明企业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已经不再适用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企业有必要研究新的会计计量模式,增加非货币形式计量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这样才能保证为利益相关者提高更全面的会计信息,以便其作出更准确的决策判断。

四、结论

总之,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会计的发展,现阶段,在会计环境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影响因素是经济的全球化,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的国际经济业务也不断在增加,这必然会导致会计的国际化。在这种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企业为了能够稳定发展,就需要不断探索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使其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我国会计改革带来了重要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进行探索,力争使会计理论和方法与社会经济环境融洽配合。

参考文献

[1]李云东:会计环境变革与财务会计理论创新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4(20).

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 篇3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人类哲学发展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它无论从内容、对象以及社会作用上都与旧的哲学有着根本的不同,成为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对法语的学习必然也会起到非同小可的作用,更好帮助大家学习。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法语;思维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方法论是在历史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形成,对现实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理论的意义在于指导实践,实践中去检验理论,然后去修正理论,补充理论,使之更好地指导实践。认识的方法,只有体现认识对象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时,才是科学的。实践的方法,也只有合乎实践对象本身所具有的客观规律时,才是行之有效的。

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指导作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既不同于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也不同于作为一般哲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在积极扬弃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其核心是具体的社会实践观)为基础,通过融合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中人文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方法论整体主义建构而成的。

二、法语的特点

法语是法兰西民族的语言,主要源于拉丁语,属罗曼语族。同属这一语族的还有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法兰西前身是高卢。公元前50年左右,古罗马皇帝凯撒征服高卢,推行拉丁語。高卢人在古罗马皇帝的统治下,从罗马士兵和商人那里学到通俗拉丁语。公元3世纪北方日耳曼人的入侵,又给高卢人的语言带来了日耳曼语的影响。在高卢的土地上,由拉丁语派生出诸多方言。北方方言称为“奥伊”语,南方方言称为“奥克”语。其中,北方的法兰西岛方言逐渐占了上风。由此便产生了古法语,继之演变为中古法语,知道17世纪才形成了现代法语,沿用至今。法语在其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原属高卢人的词汇所剩无几,却在不同时期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语。法语从希腊语中吸收了某些民间词汇,如beurre(黄油),corde(绳子)等等。从15世纪开始,尤其是到了19世纪还吸收了大量的科学和哲学词汇,如cryptogame(隐花植物),dactylographie(打字)等等。从19世纪开始,则有大量英语词汇进入法语,它们多是关于时装、体育运动、政治、金融、贸易 等等。20世纪以来更有表示新的科技大发展的词汇涌入法语,其数量之多,来势之猛,使许多语言学者经常疾呼:要为法语的纯洁健康而斗争。

语言的学习也是一个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过程。就法语学习而言,我们学习的不单纯是一种符号的学习,我们实质上是学习一种思维方法,学习一种能力,学习一个国家的文化。自古法语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美和最浪漫的语言,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但是它的确是一门严谨科学的语言。

三、如何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学习

法语学习笔者学习法语5年多了,发现有很多初学者在尝试了不长的时间后就开始打退堂鼓,他们为什么始终无法得其门径而入厅堂?就是因为他们缺少方法----并非“速成”之秘籍,而是持续保持兴趣的方法,以及循序渐进的方法。说得简单些,即首先要保持对法语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您才可以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生动起来。其次要保证在一定方法的指导下能够学有所得。只有在进步和成就的鼓励下,才可以对其长久地保持兴趣,所以说这是没有抓住主要矛盾。法语的语音是最为吸引爱好者们目光的地方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初学者最为头疼的问题。相对英语而言,法语的语音音素有很多不同,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这是学习的主要方面,只有看清问题所在,抓住主要矛盾,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然后其他的都迎刃而解。一个大杯子,如果不先放石块再放沙子的话,只能是一杯沙子,只有先放石块,才会让沙子与石头成为有序紧密的整体。

四、马克思科学方法论和语言学习的关系

语言的学习是学习一种思维,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把学外语单纯的看做是学习一种符号的话,那只能是孤立的,片面的观点。学习中我们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恰好就是锻炼思维的时候。接触不同的文化,感受不同的文明,必然会给我们带来思考与启示。人的差别不在于外表上不同,思想上的差异才是社会形形色色的正真原因。

语言和思维其实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掌握的语言越多,思维就越能得到锻炼,就越能促进思维的发展。相反,对于思维的锻炼越多,就需要越多的组织,筛选某种语气,从而就会增强语言能力。布鲁诺认为:“语言的训练能够加深认知的发展”,即使同种语言,因为思维的差异,对语言掌握也是不同的。著名语言学家莎丕尔说过:“语言主要是用于表达可交流的思想和情感的语言符号系统”。为了达到交流的目的,需要用语言来表达思想,从而使对方感到思想的实在性。

五、结语

总之,我们所要建构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社会科学方法论发展史上一种真正独立、科学而完备的具体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以它来指导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必将推动社会科学研究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大发展。学习法语如果能利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必将事倍功半,诚然,法语的学习也将会促进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解与运用。

参考文献:

[1]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陈向明,朱晓阳,赵旭东,社会科学方法研究[J],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3]格雷姆,希尔,心理学专业英语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到五卷.

作者简介:喻新力(1988—11),男,汉族,河南信阳,西安外国语大学法语口译专业硕士,研究方向:法汉互译。

治理理论与社会基层的治道变革 篇4

张宝锋

〔摘要〕治理理论是影响当今世界各国治道变革的主流理论,其主要观点是:自下而上的参与,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与制衡,社会资本是治理的润滑剂和道德基础,强势民主,顾客导向,市场化政府等等。其对我国基层社会治道变革的启示是:建立和发展广泛的社会公共责任机制,建立政府指导支持下的社区自治体制与机制,开展社区教育、培育公共精神,建立公共物品供给的市场化、社会化机制,增强政府的回应性等等。

〔关键词〕治理理论,社会基层,治道变革

一、治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在所有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有一个摆在所有人类共同体面前的问题,即人类如何才能更好地组织他们的社会关系来增进个人和集体的安全和物质满足,这是对治理的永恒追问。20世纪90年代,治理理论对此做出了成功回答。何谓治理?治理就是各种公共的和私人的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1)其主要观点如下:(一)自下而上的参与

治理理论提倡公民与公务员广泛参与公共事务,它寻求增加在组织事务和公共政策形成过程中所有公共部门员工的参与。它鼓励公民以个体或集体的形式广泛地参与公共行政,从而使公共行政更响应公众呼声和以顾客为中心。Barber指出,政府的无能表现在三方面,即行政机构的瘫痪、公共事务的私有化及民众对政府的疏离和冷漠。如欲解决政府无能和自由民主主义所产生的危机,宜将‚强势民主‛建立在公民参与和公民义务上,而非只是建立在个人良好品德和利他主义之上。(2)公民与基层行政组织互动就是在公民自愿组织的原则下通过公民的参与和监督使公共行政的服务和效率达到最佳。Ham指出:‚官员在面临行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总是比较习惯采用‘控制’手段来解决问题,而非坚持公共服务理念的落实,也很少采取鼓励公民参与的形式,长期看来,反孕生许多行政问题。因此,应当尽量加强公民个人与行政人员之间的直接接触和互动的机会,使基层行政人员了解公民的意愿倾向,并引导和鼓励公民参与基层公共决策的制定和对决策执行的监督。(3)Robert〃B〃Denhardt在《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一文中指出:‚公务员的首要职责是帮助公民清楚明白地表达并实现他们的共同的利益,而不是试图控制或者掌握社会。新公共服务是建立在与公民对话的基础上。应当从我们能够提供或不能够提供某种服务转为‘让我们一起判断下一步将要做什么,然后使它实现吧’‛。(4)彼得斯在对传统治理和全球行政改革进行多年潜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治理的四种模式:市场式政府、参与式政府、弹性化政府、管制型政府。其中的参与式政府模式相比其他政府治理模式来说,更注意到国家与社会间的关系以及广大公众参与决策的机会。参与式政府致力于寻求一个政治性更强、更民主、更集体性的机制来向政府传达信号。其倡导者认为层级节制是最直接的罪恶,传统官僚体制这种层级节制的、由上而下的管理形态限制了员工对其所从事工作的参与。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就怎样才能从社团和个人那里寻求和接受意见做出决定。政府要强调发展第三部门,即有别于公共部门的非营利组织,来解决当代社会的许多问题。同时也要指导这些组织使之符合公民社会的价值要求,并且有能力去解决社会问题。参与模式的出现强化了公民的作用,并试图以投票以外的方法来诱导民主参与。(5)

(二)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与制衡

‚治理理论是政府与社会力量通过面对面合作方式组成的网状管理系统‛。(6)由于国家的失效和市民社会的‚不自主性‛同时存在,一些社会、经济问题不能简单地借助自上而下的国家干预或凭借社会的自发调节方式得到解决,而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合作却能够行之有效。正如著名政治学家Hans,Keman所指出的:‚许多集体行为的问题只通过个人行为无法解决,但是由遥远的国家调节或间接的政治民主程序也不容易解决。相反,社群的自我调节,结合民主国家及其机构的权威,倒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自组织治理网络作为一种合作性的共同体能够使得理性的个人超越集体行动的悖论‛。(7)首先,公民社会与政府的合作有助于克服政府中心所带来的国家失效。治理明确肯定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所谓权力依赖指的是:致力集体行动的组织必须依靠其他组织,因为无论哪个组织,都不可能拥有知识和资源两个方面的充足能力来独自解决一切问题;为达到目的,各个组织必须通过与其他组织交换知识和资源,并且依据占有资源的多少确定自己的谈判地位。所以在治理过程中,有的组织可能在某一特定的交换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但不易轻易发号施令,因为任何组织都不会乐于一味地仰仗和屈从于他人,也会用拥有知识和资源的筹码对此加以抵制,因此治理也就总是一个合作的过程。Jan,Koolman指出:‚不论是公共部门还是私人部门,没有一个个体行动者能够拥有解决综合、动态、多样性问题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与信息,也没有一个个体行动者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应用所有有效的工具‛。(8)所以在自组织治理的网络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不存在简单的相互替代关系,只存在基于资源交换基础上的依赖共生关系。政府组织虽然在自组织网络系统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合法地使用暴力、决定重大的公共资源分配方向和维护公民基本权利、实现公平价值等方面,仍将发挥着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资源和能力所限,它不再是实施社会管理功能的唯一权力核心,非政府组织、非盈利组织、社区组织、公民自治组织等第三部门和私营机构凭借各自的优势将与政府组织一道共同承担起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

其次,政府与公民社会合作有助于克服社会中心带来的第三部门的失灵。‚任何地方的公民社会都是由良莠不齐、甚至完全怪诞的成份组成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纵队。一味强调社会中心都可能助长一些邪恶势力的增长,从而使得公民社会的‘不自主性’发挥至极致‛。(9)在治理网络中,国家虽不再是最高权威,但它同时又按常规承担着保证该社会的机构制度完整和社会的凝聚力的责任,在与发展相关的行动网络中以调停者身份行事:组织政策主张不同的人士进行对话,保证各个子系统实现某种程度的团结;制定规章制度并促使有关各方贯彻执行以实现各自目的,以及在其他子系统失败的情况下作为最高权力机关负责采取最后的补救措施。政府作为‚兄弟中的长者‛保证了社会的协调运行。

(三)社会资本是治理的润滑剂

治理的基础是公民社会的形成,而充裕的社会资本储备是公民社会的结构性支撑。社会资本就是团结合作、互惠信任。社会资本的功能就是降低交易成本、防止现代民主制度引发的过度的个人主义和提高人们结社的艺术并以集体的力量抗衡专制主义的国家政权。民主社会必然保留个人自主活动的空间,如果这种政体不想退化到无政府状态,存在于受保护空间里的社会必须有能力进行自组织。自组织的纽带就是社会资本。著名社会学家鲍勃〃索杰普根据需要协调的行为系统的类型将自组织分为三类:一是人际关系的自组织——在人际关系网络中,个人只代表其本人或其职能系统,但不要求特定的机构或组织承担义务;二是组织间关系的自组织——以有明确任务的战略联盟成员之间的谈判和正面协调为基础,而这种战略联盟又是以成员间有利益共同点,都掌握着为达到互利结果所必需的、同时又是分散控制的独立资源为基础;三是系统关系的自组织——以降低噪声干扰和进行负面协调为基础。(10)这三种自组织形式常在错综复杂的等级体制中相互联系。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互惠与信任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联盟成员之间的互惠与信任可以使组织间的谈判顺利进行;组织之间的互惠与信任可以促进系统间的沟通交流。(四)强势民主

民主应该是由少数公民所组成的社会,公民们可以开会直接处理他们自己的事务,他们的理想是建构一个公民自主的自治政府,自治政府应该要落实到基层,从乡镇、邻里层次开始做起。(11)Barber将民主分为三种:弱势民主、统一民主、强势民主。他认为,公民依据共同契约将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力委托给自己投票选出的代表的弱势民主(间接民主)是一种限制民众政治参与和控制权的手段,同时也是一种处理政府日常事务的权力掌握在精英手中的手段,代议制民主充其量是趋近民主,而不是民主本身。通过精神感召和意识形态激励的统一民主,使公民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主动放弃自我利益,成就集体利益,使个人的利益与象征性的集体利益获得一致性,进一步达到社群的共识。这种民主只有集体,没有个体,况且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结合的过程中,往往会透过一种集体的力量将个人的利益与需求完全淹没,而出现直接民主的假象;执政者更可以运用种种巧妙的方式,合法与技巧性地压制个人的意见,使之成为一言堂的假民主。公民自己管理自己事务的强势民主(直接民主)并不回避个别利益可能产生的冲突,也不要求所有人均具备高度的同质性或某种价值的共识,而是主张透过持续的参与、互动与协商,在创造性共识的基础上,化解冲突,容忍歧义;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公民可以自行立法与创建政治社群,将依赖性的个人转化成为自由的公民,私利转化为公共利益。因此在强势民主之下,政治将成为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只是代议制里由专家所垄断的专业活动。(12)可见,治理的民主概念就是直接民主或强势民主,也就是在宪政制度的基础上,人民通过自治的共同体,获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利,并实际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过程,政府并不完全垄断一切合法的权力,在政府之外,社会上还有一些其他机构和单位负责维持秩序,参加经济和社会调节,形成所谓多中心治道的格局。这其实就是在追求更大程度上的自治权,进一步提高公民社会相对国家的自主性,因此,衡量一个国家民主状况最主要的标准是公民是否有权获得公共领域的资源,并能够直接参与公共资源管理的过程。

(五)顾客导向

顾客主权的理念,来自于市场中自由竞争的企业经营理念。它要求政府将普通公民的角色由被动的管理对象转变为主动的‚顾客‛,政府活动和公务人员不应只向上级负责,而应围绕顾客的需求进行,为顾客利益负责。‚顾客满意标准在政府运作中的运用应当与企业中的运用一样广泛……如果行政官员能够像企业管理者那样始终关注公众满意度,那么内部行政运作亟须改革以改善服务就不言自明了‛。(13)‚大多数人同政府打交道的经验中,最大的刺激是官僚政治傲慢。今天人们期望着被当作顾客受到尊重——甚至受到政府的尊重‛。

(六)市场化政府

在西方各国开始普遍反思政府的治理问题,并试图解决传统行政模式所面临的危机之时,市场再一次成为人们优先选择的药方。如果让现在的政治家、学术界人士和公众选择可以取代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治理结构,其结果一定是选中市场模式。(15)市场逻辑赋予了治理新的内涵。市场价值的体现并非仅仅表现为压缩政府规模和政府职能的市场化,更重要的是,市场价值已深入到公共组织内部,并促进建立起政府组织与私营组织之间、政府组织之间以及政府组织内部之间的良好竞争与合作关系,政府不能代替市场,政府应是以市场为前提的功能补位性行政或助动式行政,政府是对市场功能缺陷的替补。

二、治理理论对社会基层治道变革的启示

(一)建立和发展广泛的社会公共责任机制

治理的宗旨是根据社会公众的需要,通过多方参与、协同解决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增进、维护与实现公共利益,从而确定社会管理对公众负责的公共责任机制。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口号作为解放思想、推动实践的兴奋剂,对于刺激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21世纪的今天,改革过程中积累起来的问题,如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贫富差别等等,已经到了有可能将经济改革取得的成果抵消的边缘。以经济和效率为基本目标,忽视了公共管理所应承担的广泛社会责任,其结果是在经济获得前所未有发展的同时,还普遍存在着贫穷、疾病、失业、不公正等等社会问题。这种社会状况酝酿了各种社会危机的种子,一旦有合适的条件就会以个别或者集中的方式爆发出来,构成了对现有社会秩序、政治制度的根本威胁。这就要求从强调政府序列中的下端对上端负责转变为政府、市场化组织、公民社会整体对社会公众负责,从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变为‚公正基础上的效率,以公正促效率‛。

(二)建立政府指导支持下的社区自治体制与机制 社会管理要从过去更多地强调政府的主导型角色和政府意志到更多地强调社会公众的意志,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这就要求:一要转变政府职能,合理划分政府与社会、社会与社区的权力边界;二要培育非政府组织,在政府行政力量和社区自治力量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和转换机制;三要完善社区自治管理体制,建立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组成的自治组织机构;四要建立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和社区组织之间分工合作、平等协商的运行机制。

(三)开展社区教育,培育公共精神

公民是现代国家的基石,公共精神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精神,要通过各种教育培养居民的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使每个公民具备参与社会的强烈愿望和相应能力。社区教育是开展公民教育的最基础形式。社区教育的目的不是给居民以知识,而在于训练居民的行为。第一,训练居民在家中的行为;第二,训练居民在政治上的行为,使他知道怎样选择、怎样辩论、怎样参与地方的事业、怎样完成国民的责任;第三,教育他怎样恭敬、亲切,诚实守信,语言文明,举止大方。社区大学是完成社区教育使命的重要载体。它在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人处事的艺术与本领、社区参与的知识与技巧的同时,极力倡导开拓公共领域,推行社会重建的理念。社区大学的目标在于培养现代公民,弥补传统教育制度下对于公民教育的忽视,为建造一个公民社会而进行社会改造。

(四)建立公共物品供给的市场化、社会化机制 政府不是提供公共物品的唯一机制,在某些方面,也不一定是最佳机制,众多的公共企事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社团组织、志愿者组织等非政府公共组织,甚至获得政府授权委托的工商企业和个人也是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它们是对政府公共行政的重要补充。这就要求:一要精简政府职能,把一些政府可以撒手不管、管又管不好的公共服务统统推向市场,由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按照市场规则生产经营;二要尽快消除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的单位办社会的习惯做法,实行单位、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化、社会化、社区化;三要规范市场秩序,开展公平竞争

(五)增强政府的回应性

动态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综述 篇5

本文将动态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归纳、分类,讨论了各类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适用领域.

作 者:姚远 姚海波 作者单位:姚远(沈阳工程学院管理工程系)

姚海波(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 篇6

摘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在经历了高潮与低潮交织,胜利与挫折并存的曲折变化中,形成了一套适应历史发展的理论体系,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必须正确面对机遇和挑战,不断解放思想、开放自己、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历程;创新;发展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pro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cientific socialismAbstract: The theory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is the doctrine which about the nature, conditions, and general-purpose of the liberation struggle of the proletariat.Experiencing the winding change of victory and setback, it has formde a theory system adapted to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which still maintain vitality.We must face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ontinue to emancipate the mind, open themselves with the times, link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in order to enrich and develop the theory of scientific socialism.We aslo can buil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theory of scientific socialism.Key words: Theory of scientific socialism;process;innovation;development

科学社会主义(scientific socialism)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它以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考验,几经坎坷,依旧闪耀着无与伦比的光芒,指引着全人类不断为之奋斗。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原因

19世纪初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阶级冲突、社会矛盾更为剧烈。英法等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兴起。尤其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更是历史上空想社会

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但空想社会主义是不成熟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与分析,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各种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界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

科学社会主义19世纪40年代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在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与各种非科学、反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或者流派的斗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全面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特征、基本矛盾及其本质,揭示了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及其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作出社会主义可以先在几个或单独一个 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在不发达的 俄国取得胜利的论断。并领导建立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变成现实。列宁之后,斯大林在 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和 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与发展。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展望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体系,其蓬勃生命力正是存在于它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之中。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要求我们解放思想。进入21新世纪,面对重重挑战和机遇,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解放思想,不断用新的内容丰富和拓展理论内涵,从根本上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为理论发展注入新的源泉。这才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充满生命力前提所在。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要求我们开放自己。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必须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优点。我们要在开放过程中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从而使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路源泉。

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要求我们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任何理论都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是如此。它只有与实践紧密结合,与时代步伐保持一致,不断变化发展,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为人们开辟通向真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4、充分认识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曲折性,它一方面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很大损失,使社会主义发展进程有所缓和,但另一方面可以使人们受到深刻的教育,不断总结,获得在正常情况下难以得到的启示,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曲折中更加发展更加蓬勃,生命力更加旺盛。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30年来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创造了一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而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广阔的实践和认识道路。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路线,是强国富民、实现民族振兴的正确途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党和人民立足于时代坚持社会主义,立足于改革发展社会主义,立足于国情建设社会主义,经过29年的团结奋斗,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达到总体小康,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当代中国和中华民族正以新的更加自信的形象面向世界、走向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给当代中国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带给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民族尊严和自信。历史的进程,社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正确抉择。

综上所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是禁锢不变的,是发展的,具有强大的、旺盛的生命力,是新世纪人们开辟正义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新世纪社会主义再度振兴的理论基础。我们必须紧握这个思想武器,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巩固、壮大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下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祖国更加富荣强大!

参考文献

[1]陈世清.对称经济学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7

[2]温家宝.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干重大问题[J]求是,2008(21):3-6

[3]刘琪.浅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与前景[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3):46-48

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 篇7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育教学,创新,实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简称《概论》) 课是05方案规定的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的核心课, 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 将决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成败。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们已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但搞好《概论》课的教学工作目前仍面临两大基本矛盾:一是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有限的授课时间, 二是现实社会的多元化与《概论》课浓厚的社会意识形态。基于此, 加上传统的呆板枯燥的课堂说教教学模式的弊端, 《概论》课常给人这样的形象--空洞说教, 内容干瘪;老师厌讲, 学生厌听。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尴尬局面, 提高教学效果, 必须创新教学方法。

1树立全新的教学思维方式, 提高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

(一) 把精学教材和研读原著结合起来。

《概论》课具有通俗易懂和现实性强等特点, 大学生不需要过多精力就能基本读通并得到一定理解, 因而教师在讲授内容取舍上将球精要, 把握其内容是一脉相承统一科学体系。教师应当将每一章或相关章节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梳理出来讲授, 抓住精华, 把握精髓。

(二) 实施以教学带科研, 以科研促教学。

要求教师把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作为科研课题, 把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教学吸引力, 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 教师接受社会实践锻炼, 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教师仅靠书本上的知识已经远远不够, 而要不断接触社会深入实际, 了解新情况、研究新课题、总结新经验。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才干。社会实践和工作时间应是教师的必修课。

2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概论》课程的教学中, 综合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案例讨论法、校内实践教学、假期社会实践等教学方式和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创新《概论》课教学的新途径。

(一) 探究式教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采用探究式教学法, 即提出问题-启发探究-归纳结论的"三步"探究式教学法。

(二) 案例讨论

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引入, 教师围绕学生关注的各种问题选择案例, 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 这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从中更好地感受到理论的魅力, 也可以正确认识好的理论对现实产生的巨大作用, 从而在内心真正认同这一理论, 并养成自觉运用理论的习惯, 进而树立起正确的政治信念。

(三) 运用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提高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把真实的情境, 生动的动画演示及逼真的音响效果呈现给每个学生, 这样的讲授既便于理解, 又便于记忆, 又具有针对性, 实效性, 不仅教学效果好, 而且创设极好的氛围, 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从而大大提高概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 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实践相结合

《概论》课加强社会实践的环节, 以整个社会为课堂, 结合改革开放的形势和社会热点安排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形式。学生们组成社会调查组, 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入社会生活, 了解国情, 了解改革的动因、现状、进程、成就和客观困难, 让学生接触工农群众、增加社会感受, 提高辨别是非真假的能力。

(五) 注重学习过程管理, 改革学生成绩考核

为了强化学习过程管理, 把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结合起来,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5%, 其中发言分占10%, 纪律分各占15%。注重学生语言表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及平时的课堂出勤纪律等, 使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 从而避免了平时不用功, 期末靠背功的现象。

(六)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概论》课教学中, 注重使大学生深刻领会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辩证关系, 深刻认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依靠解放思想来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大胆创新, 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总之,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修身成才的指南, 在《概论》课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 能使教学抓住机遇, 扩展学生的视野, 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和创新个性, 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注意引导, 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论素养, 外化为自觉的行动, 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R].2005.

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的思考与借鉴 篇8

[关键词] 民主社会主义 差异 借鉴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各类社会矛盾与问题凸显,涉及社会价值观、经济模式、政治体制等多方面。在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借鉴在西方国家取得较大成功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在客观分析民主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分辨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差异,充分吸收其中利于中国社会主义体制建设的合理的内容。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与主张

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在民主体制内进行社会主义运动,其本质是在资本主义体制下的社会改良主义。发轫于19世纪40年代的民主社会主义随着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与变化,先后受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等多种思想的影响,包括蒲鲁东主义、费边社改良主义、伯恩施坦主义和考茨基主义。①同时,民主社会主义广泛吸收现代西方哲学和社会科学流派的思想和观点。

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庞杂,大体可以将之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多元的思想体系。正如1951年社会党国际通过的《法兰克福声明》所说:“不论社会党人把他们的信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或是其他方法上,不论他们是受宗教原则的启示还是受人道主义原则的启示,他们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即为一个社会公正、生活美好、自由与世界和平的制度而奋斗。”②民主社会主义部分继承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同时将以实现自由社会为目标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纳入其中;将崇尚建立福利国家为核心的费边社主义与以凯恩斯主义为中心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相结合,构成一个开放、多元的思想体系。

其次,民主社会主义崇尚以民主为核心的价值观,奉行民主制度。民主社会主义以民主为核心构建了民主、自由、公正的基本价值观念。民主社会主义力求建立一个自由、公正的社会,而民主既是其目标也是重要手段。为保证民主的实践,民主社会主义主张民主制度和多党制。民主社会主义认为专政损害人的自由和法制,因此反对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专政学说,要求建立代表不同利益团体的多党竞争体制以及要求权力的多元化和多中心化,并以多党制为保障,通过党派之间的竞争与制衡、协商与妥协,在实现多数人利益的同时保护少数者的利益。

最后,民主社会主义采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混合经济模式。不同于中国改革开放后建立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模式,民主社会主义认为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竞争性经济能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激发个人的劳动积极性,促进社会的繁荣;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能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因此,民主社会主义主张混合的经济模式,即以私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模式。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差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存在本质的差异。特别是作为理论基石的指导思想上的不同,造成构建在两种理论之上的价值观、政治经济体制、实现途径皆有区别,大体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对马克思理论的不同认识与定位、不同奋斗目标导致的不同政治经济制度。

(一)对马克思理论的认识与定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马克思理论作为一切活动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构建社会各方面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应用马克思原理的同时强调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马克思理论中工人阶级专政的理解、集权模式的应用、经济制度的设计和国际政策的制定都充分考虑到社会条件、历史文化以及国际环境。由于马克思理论立足于社会高度阐释社会主义,缺乏对实践操作的具体描述,因此在经济发展模式、权力制约、党政关系、社会管理等各方面应持务实探索的态度。

反观民主社会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反复变更,曾视马克思主义为信仰,也曾经全然抛弃马克思主义,当前则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其多元化价值观中的一种价值观念。民主社会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是“社会党人确实是同资本主义共同生存的”③。即民主社会主义所信奉的马克思主义是摒除马克思核心价值观点之后,可以适用与资本主义体制的思想。

(二)不同奋斗目标导致的不同政治经济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不同,为实现各自目标而采用的政治经济制度亦有差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经济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人民当家做主是无产阶级专政的表现和保证手段,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最好的实现形式。在政党体制上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则要求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主导为原则的前提下,采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混合经济。

民主社会主义追求社会公正、自由民主、世界和平。因而其在政治上主张民主制与多党制以体现不同群体的利益。同时,民主社会主义反对民主集中制,奉行权力制衡原则,通过三权分离形式和政党竞争轮流执政的方式实现其推崇的民主和正义。在经济领域,民主社会主义坚持生产资料私有制,主张在维护私有制主体的基础上,私有企业、国有企业和其他经济成分并存。此外民主社会主义重视对社会福利的建设。

三、对民主社会主义的借鉴

民主社会主义者自我标榜为“第三条道路”的探索者,其试图在资本主义世界中通过改良实现其崇尚的“社会主义”,在一定意义上触及了人类未来发展道路的问题。④民主社会主义为消除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矛盾,调和不同社会阶级间的冲突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值得中国学习。特别是当前中国社会矛盾加剧,经济深化改革遇阻,社会改革滞后的情境下,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模式更有借鉴意义。

对民主社会主义的借鉴主要有政治民主、社会保障体制、市场与国家调控机制三个方面。

(一)政治民主

中国的政治民主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在政治民主领域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因此推动政治民主建设尤为重要。

中国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各式利益集团,各利益集团在逐利的同时会发生摩擦,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团结。个别利益集团通过编织网络进入政府机构垄断了某些权力而导致社会弱势群体无法发声。究其原因,在于民主制的虚弱与权力的不透明。民主社会主义提倡权力的多元化和多中心化,主张多党制与民主制,中国则可以借鉴以下两点:其一,基于中国国情,多党制并不现实,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协商的政党体制应发挥其作用,强化民主党派对执政党的监督能力,通过协商而非竞争方式促进社会民主发展;其二,中国应考虑政府、市场、市民社会三种权力的制约机制,且政府权力建立以人大为权力中心,党委领导下的政府负责行政,独立于行政体制外的法院负责司法的模式。其中的要点与难点在于进行公开公正的选举和促进社民社会的发展。

(二)社会保障体制

在民主社会主义的国家,比如瑞典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庞大社会保障体制。民主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实行,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贫富之间的差距,缓和了阶级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通过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来保证弱势群体的生活,促进整个社会的共同富裕。特别是当前中国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时期,社会福利体制建设迫在眉睫。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福利体系的国家,国民疲于应对教育、住房、养老等资金需求,积极储蓄而约束消费,将致使经济结构转型难以成功。

为取得更为持久的经济发展,中国有必要借鉴民主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保障体制。中国社会仍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政府收入不断充裕,正确分配和使用政府收入至关重要。对于社会保障体制,难点在于政府的统筹与贯彻的决心。此外,仍需注意北欧福利国家出现的福利制不可持续的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应避免超负荷的福利设计,准确把握尺度。

(三)市场与国家调控机制

无论是以自由为核心的市场经济还是以国家为中心的计划经济都存在缺陷,市场经济出现周而复始的经济周期,而计划经济则是低效率与长期贫困的景象。因此现代社会需要国家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存的经济模式,便是市场与国家调控结合的产物。然而,中国模式随着发展的深入逐渐显出其缺点,大型国企腐败与低效率、市场法制环境恶化诚信缺失、公共服务产品供求紊乱等;中国政府目前对市场干预过多,表现在繁杂的审批制、严苛的外汇管制、各类价格管制与国企垄断等;同时市场发育畸形,在法制缺位的背景下,市场经济负面效应被放大,效率与公平的失衡关系、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房价非理性飙升,甚至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腐蚀社会道德。

民主社会主义在经济体制中强调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并重、完善市场法制的原则。不同于民主社会主义主张政府在经济领域放平的发展路线,各地方政府则理解为GDP主义,因权于市场,中国经济权力集中于政府,事无巨细的审批制度阻碍效率提升的同时造成大量钱权交易的腐败问题。因此中国经济环境建设应着力于全面且完善的法制经济和政府放权于市场的更为自由的市场经济。

综上所述,通过对民主社会主义理论与主张的分析,能够进一步认清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对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差异,可以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有颇多启示和可借鉴之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方能在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①汪恩键《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比较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第46页)

②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编《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出版 1985)

③勃兰特?维利《社会民主与未来》(重庆出版社 1990)

④杨 扬《差异、借鉴与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比较》(《河南社会科学》2012.20)

上一篇:因不能胜任工作的辞职信下一篇:教师副高职称评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