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读后感受

2024-11-02

丑小鸭读后感受(精选4篇)

丑小鸭读后感受 篇1

近期有幸展读刘曦林先生新著《二十世纪中国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洋洋凡50余万言,可是,几乎想一口气读完它。我也曾啃过一些中国画方面的史述,但是,大多印象已浅。刘著不但给我印象至深,而且让我情不自禁有写点书评的感触。

首先,刘著的容量极大。这不仅仅是指其篇幅不薄(凡700余页),而更是指其蒐集的史料颇为整全,从而有了相当真实的历史呈现。堆积史料或许是任何史述著作难以回避的做法,不过,对于相对比较晚近的20世纪的中国画史,却是少有价值的。作者的资料积累非常人可比,但是,他深知,关键尤在于不要遗漏或埋没重要的人物,让历史本身尽可能得以忠实的再现。与很多高头讲章的著述不同,作者对于史料的整理与还原显现出了过人之处。譬如,极少有人提及的张书旂在刘著中不但被多处提到,而且,在“第一代海外华人画家”一节中再加评骘,显得颇为难得。当然,对这位当年曾有可能出任国立艺专校长,为丘吉尔送赠力作,有画作发表在美国《生活》(1943年)杂志上的画家的研究,还是有极大的空间可以发掘的,然而,刘著所铺垫的已是一个不俗的基础。再如,滕白也(1900~1980年)是留学美国而且是中国留学生中第一位担任国外教席的艺术家,其作品进入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展览和博物馆(如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也获得过英国皇家美术院荣誉会员的称号,而且,尤为重要的是,他曾以其中国画和书法作品深刻地影响了美国艺术家马克·托贝。因而,他的份量是自不待言的。可是,偏偏他既不见于流行的美国艺术史著作,也几乎被中国的美术史文本所遗忘。好在刘著还是有所提及的(第611页),可惜称其“留学法国”,是一小小的笔误,因滕只是后来游历过法国而已。

其次,刘著起用史料小心求证,从不马虎。尤其是对他人史料运用的匡正,颇多令人感佩之处。譬如,关于康有为的《万木草堂藏画目》和陈独秀与吕澂关于“美术革命”通信在发表时间上谁最早的问题,作者通过求证下了定论;再如,“黑画展”何时开幕,作者也有可信的考订。无疑,刘著以其数量颇可观而且可靠的史料铺陈,为今后的同类研究打下了再好不过的基础和结构。

再次,刘著的叙述和评价力求客观与公正,绝少被时下流行的诸如“大师”,“巨匠”之类的滥用所左右。相反,他将世纪始末的数以百计的画家,无论两岸还是海外,无论资深的名家亦或崭露头角的新秀,都为之留出了叙述的篇幅,并且要言不繁地直陈其作品的特点与价值,即使是对名气极大的画家,如刘国松、周韶华、冯远等,也不夸饰,而是从实而论。不妨读一读他对吴冠中的创作与理论观点的褒与贬,我们虽然不必通篇接受之,但是,却不得不佩服作者力求客观、公正、毫不溢美的眼光与勇气。至于他心目中的年轻艺术家,如南方的林海钟,他一方面给予颇高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写下了极为中肯的期许。

第四,《二十世纪中国画史》毕竟不是一般的史述,而是关于活生生的中国画艺术发展的历史文本。这就给作者高悬了另一种特殊的要求,即必须有足够丰富的艺术感受来面对千姿百态的中国画作品。好在作者本人学画出身,亲炙名家,而且自身的创作成就卓然,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有份量的个展。因而,他在把握和评判作品时常常可以显得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无论是对尺楮寸缣的小品,亦或鸿篇巨构的大作,他都有入木三分的点评与分析。读一读作者对黄宾虹艺术的解剖,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对艺术家的思想、修养以及杰作等时有激赏和叹服的时候。没有充沛的艺术感受,绝难写下义理与辞章兼备的文字。

当然,20世纪与我们并不遥远,也就是说,其时间上的距离或会造成历史叙述的局促感甚或主观化。对此,作者的觉悟是显而易见的。他尽可能多地收集老少艺术家,只要他们有所成就。《二十世纪中国画史》恐怕是目前问世的涉及20世纪中国画艺术家最多的一本著作了。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其后会出现的同类研究充分预留出再续和深入的空间。

写美术史难,写20世纪的中国画史更难。刘著当是一种不凡的标志。

《丑小鸭》读后感 篇2

《丑小鸭》读后感

解放小学236班 肖天歆

这个周末我读了《安徒生童话》这本书,里面有很多有趣的童话,其中《丑小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丑小鸭》这个童话主要讲了一只丑小鸭历经磨难变成白天鹅的故事。鸭妈妈孵出了一窝小鸭子,其中有一只小鸭子又大又丑!除了鸭妈妈,没有人喜欢他,大家都喜欢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小鸡讥笑他,猎狗追赶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丑小鸭好伤心啊!他悄悄地逃走了,一个人艰难的过日子。寒冷的冬天终于过去了,温暖的春天来了。丑小鸭从房子里走了出来,他扑扑翅膀,向湖面飞去。他看了看湖面上,咦?这是我吗?丑小鸭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看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他游到了天鹅的队伍里,大家都夸他是最美丽最年轻的小天鹅!这个童话启示我们:在寻求美丽的过程中,不要抱怨前行的路途荆棘密布,困难重重,因为炫目的美丽往往要在历经磨练之后,才能真正得到。我以前读书总是不太在意,有时候不敢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怕自己做的不够好。丑小鸭的坚强勇敢深深鼓舞了我,我决定以后努力读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创建一个美好的未来!

丑小鸭读后感 篇3

想起丑小鸭,想必大家肯定为它的苦难生活流一番眼泪。丑小鸭它是一只坚强的小鸭,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变成了白天鹅。那是它心中的理想支持着它,让它与命运做斗争,与死神抗击到底。在家里,在芦苇丛中,在灌木丛,在沼泽地,在农家小院它处处受嘲笑,受欺侮,但它丝毫没有灰心丧气,始终不屈不挠地奋斗,最终靠自己有力的翅膀飞向自己最美好的未来。丑小鸭成为了美丽的天鹅,难道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吗?

来吧,什么难题,什么懊恼,什么伤心,什么灰心,抛开它们,让我们张开翅膀飞起来吧!

丑小鸭的快乐之旅 篇4

路途茫茫上下求索寻真知

从1987年参加工作, 十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我是一只不折不扣的丑小鸭:口才平平, 文章写得满纸大实话, 既无文字的美感, 也无思想的高度, 字写得更差……最不适合教师职业的还是天生急躁的性格, 使我的“孩子王”生涯成天声嘶力竭、脾气暴躁。最烦心的是还有那么多的在我看来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检查、考核、评比、活动……那时, 我是名副其实的丑小鸭, 大家忙着写论文, 忙着制作投影片, 忙着讲公开课, 而我是那么的不合时宜, 只觉得光日常教学就已经心力交瘁, 哪有时间去干其他的事。于是大家拿到一张张获奖证书的时候, 只有我毫无收获。虽满怀“冠盖满京华, 斯人独憔悴”的凄凉之感, 却依然执著地把精力用到寻找师生都愉悦的学习方式上, 期望构建学生向往的课堂, 渴望着自己也能从艰辛繁琐的工作中抽出身来, 看看喜欢读的书。可令人泄气的现实摆在眼前, 看着学生对语文学习欲说还“愁”, 读着六年级学生那味同嚼蜡的作文, 我被一种难以名状的苦恼纠缠着, 语文教改的路在哪里啊?

大道至简教学两本教材使我迈出第一步

2000年潍城区在部分学校一年级进行“韵语识字”实验, 我承担了实验任务。这是从教一本教材到教两本的起始阶段。我和学生伴着乐曲唱韵文, 展开联想记生字。一年级结束时我的学生能认读1500字, 二年级时识字量就达到2500字, 课内阅读量超过了50多万字, 是课标要求的10倍。这只是孩子们课内阅读的数量, 课外的阅读量没有做统计。我的学生个个发音标准、声音洪亮、感情充沛。市教科院教研员薛炳群老师称赞孩子们“个个是播音员, 人人是小天才”。

实验的起始阶段是“摸着石头过河”, 没有理论指导。但这种最原生态的、一点花架子也没有的、简单易操作的、与常规教学差别很大的教学方法, 的确很实用很高效。从此以后, 我一边教一边完善教法, 迈出了海量阅读的第一步。

泡汤的现场会促生海量阅读

实验进行到二年级下学期, 大量的识字任务已完成。我想, 这学期得好好做做练习、卷子, 争取考试得高分, 这毕竟是人人盯着的事情。但区教育局让我两个月后带学生到全省的创新教育现场会上展示学生的朗读水平。我听后真感到头痛, 尽管我的学生朗读水平比同龄学生高一些, 但他们还有许多常用字不认识, 读儿童故事还可以, 其他材料读得少, 而且其中笨嘴拙舌的学生为数不少。于是, 我带学生以秋风扫落叶的速度, 一个星期读10万字, 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把三、四、五年级语文课本“扫”了一遍。滕欣云校长安排我的二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比赛读书, 学生们的口才和胆量得到了锻炼。创新教育现场会后来虽然没有调我的学生, 但学生们的朗读水平上了一大截, 为中年级的“两周学完一本语文课本”奠定了基础。这段经历也改变了我的观念, 当时看来是“拔苗助长”的海量阅读完全可行, 把大量的时间用到读教材之外的书上, 并没有对考试成绩产生多大影响, 而这些囫囵着吞下去的文章为学生以后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学期课内阅读100万字

2003年我带三年级, 薛老师来我校听课, 对我十分钟学一篇课文的做法大加赞赏, 让我对学习的书目进行统计, 看看到底一学期能读多少字, 于是拉开了两周学完一本书、一学期在课内学习100万字的序幕。

一本十万字左右的书, 精读用两个星期, 略读用一个星期。精读的文章多为生字词较多或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文章。一个课时学两至四篇, 先运用各种形式读书, 例如听录音、开火车读、自由读等。教师直奔中心提出问题, 提出的问题力求涵盖全文, 帮助学生理解、朗读课文。

潍坊市教科院组织了一系列的推荐活动:韩兴娥教学艺术现场会、省城教育专家鉴定会……全国各地自发来听课的同行络绎不绝, 我这个30多岁从没上过一节公开课的丑小鸭, 而今却被赶上了架, 我的班级成了公开的课堂。靠着学生丰厚的积累, 我竟然成功地上了一节又一节被同行大加赞赏的课, 竟然在潍坊这个小城“混”成一方“名师”。

沐浴“自由呼吸”的教育之风

有幸多次聆听李贵希局长对语文教学的见解, 才知道原来在教育专家的眼里大道至简、道法自然, 语文教学毫无深奥的道理可言。

有个教师问李局长: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怎么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体现?

李局长回答:“你不要思考这些问题, 学生会读书、会作文就体现了工具性, 读书的过程就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影响的过程。我们多考虑自己当年是怎么学好语文的, 然后迁移到教学中就可以了。”

“想想自己当年是怎么学好语文的”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体现。教师自己喜欢清清静静地过双休日, 就少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教师讨厌有人在耳边喋喋不休, 就把课堂上的话语权还给学生。

“想想自己当年是怎么学好语文的”是“道法自然”的体现。“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自然之道简单易行, 而多年来我们语文教师却偏偏舍简单求繁琐, 舍质朴而求华丽, 舍大道而走小径。

“想想自己当年是怎么学好语文的。”李局长的这句话时刻提醒我。语文教学的高招就是返璞归真, 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善读书, 便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

李局长告诉我的都是如此“简单”的道理。

听李局长谈语文教学如坐春风, 如沐春雨, 沐浴在“自由呼吸”的教育之风中。

阅读, 让我羽翼渐满

学生的课内海量阅读实验明显有其成功之处, 但我个人对教育专著的海量阅读起步很晚, 以前只是读教育报刊、学生读物、教子经验、教案论文之类。我如饥似渴地大量阅读首先是受山东教育社总编陶继新先生的影响。大量阅读又一次成为包治百病的良药——我把书店里诠释《论语》《道德经》的所有版本都买回来和学生阅读、讨论, 读经典我们没有基础, 但读白话文还是颇有兴致的, 于是把那些曾让我们师生头痛不已的经典读得有滋有味。2006年上半年, 陶先生的文章引来了全国各地的同行听课, 我们师生高谈宇宙之奥秘, 纵论天下之文章, 妙语连珠, 华章迭出。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 我体会到了与圣人为伍、与经典同行的快乐, 异彩纷呈的节目在我眼里失去了吸引力, 读书成为幸福之旅, 教学变为愉快之行。

润物无声童心飞扬竞风流

“课内海量阅读”实验把“鱼和熊掌兼得”的美事落到我们师生身上, 没有一个学困生, 学生个个享受着阅读的乐趣, 教师拥有了愉快轻松的心态。体育场上, 有我的学生活跃的身影;文艺舞台上, 有我的学生出色的表演;作文、电脑等各种大赛中, 有我的学生飞扬的风采……最令我高兴的还是学生们的读书欲望, 他们的阅读量之大是我始料不及的。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厚, 知识越来越丰富, 而且能融会百科、贯通古今, 学生们渐渐步入了一个读书——获取知识——读书的良性循环。他们表现出来的自学能力、民主意识、求知欲望使我体会到强烈的成就感, 我更为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为他们的书香人生奠定了基础而高兴。

上一篇:五年级下班务工作总结下一篇:水利系郭佳艺主持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