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爱—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通用12篇)
父母的爱—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篇1
作文因为天在下雨,所以妈妈提前关了铺子同我一起回家!但你,却消失在了我的视野之中。随即,你便跑走了。如果我是哈利波特,我要用我的魔杖把世界变得充满绿色,让所有遭受污染的地方空气变得新鲜,让天空变得湛蓝,让河水变得清澈,让人感到清新,使所有人的心情变得愉快,变得舒畅,让全世界都洋溢着幸福与欢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讲的是作者在七八岁时写的第一首诗,母亲是鼓励他,让他有了创作的灵感和源泉,鼓励他不断前进。而作者的父亲却严格要求他,告诉他还不够好,还要努力,使他不被一时的成功而骄傲。后来作者又写了许多诗、小说和电影剧本,他的母亲每次都鼓励他说:“精彩极了!”而父亲还是严格要求他说:“糟糕透了。”后来,作者终于明白了不管是母亲的“精彩极了”,还是父亲的“糟糕透了”,都是对自己深深的爱。
作者拥有生活中的这两种爱,他谨慎地把握住了这两种爱,使自己不断进步。
学习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边课文后,我有很多次对父母的评价而不解,但是我现在真正明白了,那是一种爱的方式,父母的评价虽然相反,但也都是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理想的风帆,需要爱的鼓励和赞扬,让我们在这不同的爱中平衡自己吧,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不倒翁”!
父母的爱—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篇2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学会如何运用语言描写来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3.通过对比父母的语言,体会父母之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聊———发现课题语言之妙
1. 板书课题,强调“极”“透”的笔顺,齐读课题。
2. 再读课题,体会题目之妙。
从课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①:题目中有一对反义词———“精彩”和“糟糕”。
预设②:题目中有引号,引用了课文中父母说的话。
点拨:带着你们的发现再读课题就会读出不同的味道。(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题目的不同之处,为后面学习父亲和母亲的语言描写做好铺垫。】
3. 检查预习,当堂识记。
(1)自主识记生字,同桌互查互教。
(2)当堂听写,学生互批。教师及时订正、强调。
【设计意图:识写分开,当堂练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生字的自主性。】
二、品———体味作者语言之妙
1. 画。
巴迪七八岁时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父亲和母亲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评价。父母是怎么评价这首诗的,画出相关语句。
预设①:“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预设②:“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2. 说。
请同学们默读这两句话,想一想从哪些词语感受到这首诗精彩极了?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这首诗糟糕透了?
预设①:结合词语“真、多、极了”体会出母亲认为巴迪这首诗写得非常精彩。
预设②:结合词语“看、透了”体会出父亲认为巴迪这首诗写得非常糟糕。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对文本的圈点批画和讨论来对作者的语言描写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3. 比。
如果把父母的话调换一下句式,但意思不变,怎么改?比较一下哪个好。(出示)
我看这首诗精彩极了。
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差的诗啊!糟糕透了!
母亲的话有什么特点?父亲的话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点拨:感性、夸张;理性、真实。
我们写人物的语言一定要注意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点拨:符合人物的性格。
【设计意图:通过置换语言比较父亲与母亲语言描写的不同,进而切入到语文学习的内核,让学生体会语言描写一定要符合人物的性格。】
4. 指导朗读。
三、写———锤炼自己语言之妙
1. 练习写。
几年后,巴迪写了一篇短篇小说,父亲是怎么评价的?(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这与父亲读完巴迪写的第一首诗时的评价有什么不同?(有了一点鼓励)此时的母亲又会怎么评价呢?她又会有哪些变化呢?试着写一写。(出示)
母亲:______
父亲: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
2. 创造写。
后来作者写了很多作品,此时的父母面对巴迪出版的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又会如何评价呢?练习写一写。(出示)
母亲:____
父亲:_____
【设计意图:围绕学生的语言学习增长点设计有梯度的练习,让学生去实践语言,学会迁移和模仿。】
四、谈———收获语言描写之妙
谈一谈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附板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3
《标准》将总目标细化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前三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是显性的,在教学中得到重视;而情感态度是内在的、隐性的、过程性的、不易量化的人格特质,是对学生学习效果有着极其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因此,我们在开学第一课,制作了PPT,让孩子们寻找“数学在哪里?”,欣赏“数学真美”,学“好玩的数学”,就是在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产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不仅仅是学习兴趣的激发,还有学习过程的体验,教师自身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评价导向的引领等等。下面举一个我在观课议课中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可以说是课堂教学中挺常见的,而对孩子的终身发展却是“糟糕透了”的案例,借此和大家一起谈谈“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意在与大家一起思考。
【案例:两位数乘一位数】
新授课之后,进入巩固练习环节,孩子们在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练习,教师请学生甲到黑板板演28×3。
学生甲是这样做的:
学生甲刚写完,同学们哄堂大笑。学生甲有些莫名其妙,挠着后脑勺尴尬地站在黑板前。
师:你们笑什么?
一个特别胆大的学生说:他错的真可笑!
学生们更加放肆地大声笑。
师:不许笑!谁能告诉他错在哪儿?
学生们纷纷举起了手。
生乙:他把进位的2写在横线下面了,应该写在横线上面的。
师:你真棒。谁来把正确的计算过程演示给他看一看?
同学们争着抢着要上黑板纠错,学生甲木讷地站在黑板前面,一脸难堪和无奈,慢慢地低下了头。
师指定一名学生到黑板前来算,并指着学生甲:你要仔细看,认真学哦。
生丙:先用3乘8得24,在积的个位上写4,把进位2写在十位的下面,再用3乘十位的2得6,加上进位的2得8,把8写在积的十位上。
师:你太棒了!甲同学,你学会了吗?
学生甲点了点头,脸上现出一副不好意思的表情。
师:好,回去吧。下次别再做错了。
【思考】
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中,学生甲的错误,会在少数学生的练习中出现,这是很正常的。从教师对待这种正常错误的方式方法上来看,从教师评价对学生情感态度影响的角度来看,本案例中教师的做法实在是“糟糕透了”。首先,教师用“你真棒。”“你太棒了!”这样的激励性语言来肯定学生不是不可以,但如果用多了,就失去了激励性,孩子们就不以为然了。而且我们细细品味,很多“你真棒”也未必是真的很棒,这样评价也相对贬低了评价的价值。学生们听到这样的评价是挺开心的,但实际上未必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棒,又有多么棒。对于这里出现的两次“棒”,是在纠错的过程中给予的评价,对于做错的学生甲来说,内心又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呢?恐怕是更加羞愧吧。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评价更加具体生动些,更有人情味些。比如“你真棒”的评价,可以改为“你的观察很仔细,能清楚地指出问题,谢谢你对他的帮助。”又如“你太棒了”的评价,可以改为“你做对了,计算过程也介绍得很清楚”。这样的肯定性评价不仅使学生有成功的情感体验,而且也渗透着客观对待自己成功的态度。其次,案例中的教师没有去批评学生甲,甚至是在维护他,告诉大家“不许笑!”提醒他“下次别做错了”。但是当我们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学生甲的心理时,就会发现教师实际上是对学生甲的错误“浅作为”,甚至是“不作为”,对学生甲的情感态度发展没有建设性意义,甚至是一种“伤害”。如果教师能积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可以让出错的学生“抬起头来”,还“敢”犯错误,也能让全体学生学会尊重,珍视别人的错误,从中得到启发,那就是“精彩极了”。针对学生的错误,那教师们可以怎么做呢?下面谈谈一些建议吧。
首先,学生甲做错了,教师可以说:“大家不要笑。咱们一起来找找错误的原因。我们先听听学生甲是怎么想的?”其次,学生甲如果自己能改正错误,就让他自己改正;如果不能改正,就请一个同学帮助他,但只是讲解,要让学生甲自己改正,此时教师及时鼓励:“孩子,真不错,你已经学会了。让我们为他的进步鼓掌!”然后,还要对全班同学们说:“孩子们,我们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有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是在出错、改错中诞生的。所以,我们要尊重别人的想法和做法,哪怕是错误的,也可以让我们从中受到启发。你们看,学生甲出现的错误,就在提醒我们,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为此,我们要感谢这位同学!”如果这样去引导,学生甲就会挺起胸膛走下讲台,以后还会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也会从中明白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的错误。“错的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样对待错误,实在是“精彩极了!”
父母的爱—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篇4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巴德小时候,写的一首诗,他拿去给母亲看,得到了母亲的好评。他希望父亲也称赞自己,就在客厅里等到了8点。可是,当父亲看见儿子写的诗时,把诗扔回了原处,还批评了巴德一顿。等到作者长大后,发觉儿时写的是真的烂的可以,父亲的批评是对的,母亲的表扬只是在鼓励自己而已。
在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母亲的鼓励,还需要父亲的批评,来平衡我们的心理。我们要把握住我们生活中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篇课文使我想起了:我4年纪在考第四单元时,考了个好名次。我高兴地回了家,想让父母看看我的成绩。可是,出乎意料的是父亲不但没有夸我,还说这个分数连最差的大学都考不上。而母亲却夸我,说:“别听你爸爸的话,你是好样的,下次争取比这次更好。加油!”
无论是母亲的鼓励还是父亲的批评,都是出自于对我们的爱。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篇5
这篇课文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在巴迪童年时写了一首诗,母亲评价道:“精彩极了!”而具有权威性的父亲则严厉的批评、鞭策了“我”,板着脸说:“这个糟糕透了。”父亲的训斥让巴迪很不理解,直到长大才明白了父亲的真正用意。正是因为有了母亲春风般的鼓励和父亲严厉的批评鞭策,才让巴迪走上了成功之路,成为了一名著名的作家,受到了人们的敬仰。
读完以后,我真的好羡慕巴迪啊,他的母亲慈祥,能时刻给予他鼓励,使他重振信心;他的父亲严格,能时刻提醒他的不足之处,使他精益求精。
我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的妈妈温柔极了,在我失败时灰心丧气的时候,她总是能够安慰我,告诉我“失败是成功之母”,使我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我的爸爸严格极了,凡事都要求我做到最好、完美,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因此我不论工作和学习还是劳动和体育,都能够发挥好。那一天是星期六,爸爸和妈妈要去办证件,要很迟才回来,我就一个人在家里。这时我已经早早就把作业做好了,于是,我就把家里里里外外全都干干净净地打扫了一遍,弄得大汗淋漓。爸爸妈妈回到家时,看到整洁的家,妈妈首先给了我一个拥抱,说:“娉逸,你太棒了!”我心里就像吃了蜜糖一样甜,而爸爸却面无表情地说道:“做一件事就要做得最好,你看你毛毛躁躁,茶几上要有这些灰尘吗?卧室里的被子也没有叠好……”我就像被泼了一盆冷水一样,只好灰头土脸地重新打扫了一遍。这件事直到今天我还记忆犹新,我明白了父亲也是爱我的,他的爱就是严格,因为他想让无更加优秀,更加完美,而妈妈也很爱我,才一直鼓励我。
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有感 篇6
主人公小巴迪很小就会写诗了,当他把诗分别拿给爸爸妈妈看时,他们的态度截然不同。巴迪的妈妈觉得这首诗“精彩极了”,大肆地夸赞他;可巴迪的爸爸觉得这首诗“糟糕透了”,严厉地批评他。巴迪得到了妈妈的夸赞,也接受了爸爸的批评。在之后写作的道路上,妈妈给予他鼓励,爸爸则给予他警告,因此,巴迪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爱,表达的方式虽然不同,但含义却相同。妈妈常在我们受到挫折和困难时一如既往地鼓励我们,爸爸常在我们犯错误和淘气时及时给我们警告。有这两种爱集于一身,我们一定会有出色的成果。
读了这篇课文,使我想到了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情。那是期中卷分发的一天,我考了全班第一――96分。我屁颠屁颠地把考卷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妈妈一见这鲜红的高分数,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兴奋地拥抱我:“真棒!五年级了还能考出九十多分,不错,真是妈妈的好孩子!”妈妈抱得紧紧的,使我喘不过气来。爸爸仔仔细细地看了一下我的考卷,指着习作旁边的-0.5分,严肃地说:“作文还有0.5分被扣掉了,说明你还有不足之处,一定要加以改正!”听了爸爸的话,我不满地嘀咕:“已经写得很好了,要求干嘛这么高!”“那是为你好。”爸爸冷淡地回答。
仿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7
记得二年级的时候,我画了一张画,让爸爸看,爸爸看完这张画,眼睛亮亮
地,高兴地说:“真是你画的吗?多么美的画啊!精彩极了!”他抱住了我,赞
扬声 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心里既激动又有些腼腆,点头告诉他这张画确实是
我画的。爸爸兴奋地再次把我抱了起来。我想,妈妈一定比爸爸更会赞美,我心
里美滋滋的想,她会用那些华丽的词语表扬我呢?越想越高兴,都快得意忘形了。“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啊?”我红着脸问。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
妈妈看看我的画。“五点左右回来”爸爸摸着我的头满脸微笑着说道。整个下午我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妈妈回来。三点半、四点、四点半、五点,我都
等不及了,时不时跑到阳台往下看,五点刚过,妈妈终于出现在楼下了,我立刻
到门口迎接妈妈,给她接衣服,摆好拖鞋,好让她尽快欣赏我的画,妈妈看我的画时,我目不转睛的盯着她的脸,希望看见她欣喜若狂的表情,但出乎我的意料,竟然盼来的是一种凶神恶煞的神态,我瞠然失神。我把头埋得低低的。画只有一
张,可我觉得她看了几个小时。
“这是你画的画吗?我看这幅画糟糕透了。”妈妈咆哮如雷的吼道,把画仍
在我手里。
顿时我落下两行金豆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
他还是个孩子,他需要鼓励。爸爸嚷着。”
我再也受不了,万分委屈的跑到屋里。爸爸妈妈还在为那幅画争吵着。
几年后,我在看那幅画时,不得不承认妈妈是对的,那的确是一幅相当糟糕的画。
我不管做什么事,爸爸都一如既往的鼓励我,妈妈批评我,虽然表达方式不
同,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
父母的爱—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篇8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的是在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写的第一篇诗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一) 教学目的
根据文章的特点,本组课文训练重点及课文在本组中的安排,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二、说教法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形式的形成。”前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也曾指出:“让学生们自己提出目标,拟定行动计划,可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动机,使他去克服完成既定任务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基于此,结合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在本课时教学中,从看题目质疑入手导入新课,以亲切、平等的谈话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激励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力求建立起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三、说学法
1、课前:回忆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有没有表扬,批评过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同学相互议论讨论,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伏笔,又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做好铺垫.
2、课上:自主、合作、探究。具体表现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和探究的方式。通过读、思、议、写学习课文。
3、课后:自学生字。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下面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设计:
(一)直接板书课题,生质疑题目。
在这一环节,学生可以大胆质疑,提出的问题越多,说明学生的好奇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就越活跃,使其从接受者的角色走出来成为探究者。同时,为初读课文指明方向,做好铺垫。
(二)带着质疑时所提问题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学生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自由读给予了学生宽松的自读自悟的空间,而且有效缓解了学生的情绪。
2、体会父母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引出文章主旨,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读后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教师相机点拨。
三、交流、探求,化解难点。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联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使学生有一个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并能很好的展示自我。更使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由模糊到清晰,由量变到质变。
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一)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三)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是最美丽的,童年的生活会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时常,我们伏桌而思会因为童年的快乐而笑意频频,也会因为童年的幼稚而泪水盈盈。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童年,看他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感受?(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题目.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体会母亲的表现和“我”当时的反应,并用相应的语气读出。
2、体会父亲的表现和“我”当时的反应,并用相应的语气读出。
3、学习课文写法,掌握通过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致的描写,感受人物内心的不断变化。
三、合作学习,深化理解。
1.讨论完的同学可以在组内交流读文后的感受。
2.全班交流。学生读出自己圈画的部分,并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深入学习,探求文章主旨。
四、联系实际,总结收获。
1.学习了本文,结合实际想一想文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谈印象。(可从思想感受,词、句的积累和文章的表达方法几方面来总结)
3.学生总结文章主旨。
4.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五、拓展练习,学习写法。
联系实际,结合本文的写作方法动笔写出我们身边关于爱的故事。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板书设计:
而思会因为童年的快乐而笑意频频,也会因为童年的幼稚而泪水盈盈。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童年,看他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感受?(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齐读课题两遍。
(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话要说么?
生提出疑问:
甲:什么事情使巴德“精彩极了”又是 什么事情使他“糟糕透了”?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什么要带双引号?
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谁评价的?
丁:作者为什么到现在还记得“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段故事?
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很有见解,俗话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自由读课文,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自由学习,师在旁指导)
师:读了这篇课文,谁愿意说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踊跃回答)
师:母亲和父亲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表现呢?“我”对父母各自的评价又有什么不同的反应?下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1―14自然段。
(生前后自由组合讨论学习,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师:好了,我们先来看一下关于母亲的描写及“我”当时的反应。
生踊跃回答:
甲:眼睛发亮、兴奋、嚷,这是关于母亲神态的描写。(师板书)
乙:“美的诗啊!精彩极了!”这是关于母亲语言的描写。
丙:她搂着我、高兴的再次拥抱了我,这是关于母亲动作的描写。
师:同学们回答的特别棒!那谁能带着这种兴奋、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段描写呢?
(生争相举手,师指名读)
师: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朗读,老师也被你们感染了,想想“我”听了母亲的赞美后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生集体回答:“腼腆又得意扬扬”。
师:巴德受到母亲的赞美,得意扬扬,更急切地想得到父亲的认可,可是父亲的表现又是怎样的?
生:我从这几个动词体会到父亲对待巴德的态度非常冷淡――吸引、拿起、放回。(师板书动词)
师:刚才的“我”得意扬扬,现在的竟得到父亲这样的评价,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此时巴德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
生:伤心、失落。
师:同学们可以闭上眼睛仔细体会一下作者此时复杂的心情,并带着这种心情朗读14自然段,并注意把握动词的感情色彩!
生带感情朗读……
师:读的非常好!同学们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我们刚才通过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致的描写,已感受到了人物内心的不断变化,这种写法真不错,让我们也来练习一下这种写法,好吗?
出示:
放学回到家一阵香气迎面扑来,.......................................。
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叠考试卷,............................。
看着舞台上翩翩起舞的演员,.........................................。
生回答:
甲:放学回到家一阵香气迎面扑来,我的口水偷偷的顺着嘴角滑落,就急忙捂着呱呱叫的肚子直奔厨房。
乙: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叠考试卷,我的心像揣着一只小兔子,闭着眼睛,两手发抖“我不会不及格吧!”。
丙:看着舞台上翩翩起舞的演员,“要是有一天我也能站在舞台上,拿该多好啊!”
师:同学们能很快学以致用,将来也有机会像作者一样成为作家。看看作者的同一首诗,父母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如过是你,你会怎样评价呢?
生回答:
甲:巴迪,你这么小就会写诗,还写的这么好,我很佩服你。
乙:巴迪,第一首诗写的不好没有关系,我相信你会写出更好的诗来的。
师:几年后,“我”有了一定的知识水平,而且还成为了一名作家,再去看那首诗时觉得父亲的评价是正确的,思考当时母亲为什么赞扬我?我又是怎样走上作家之路的?
小组讨论。
生:母亲当时是再鼓励我,给我勇气让我坚持写作,父亲的警高是告诫我不要过于骄傲。
生:如果母亲当时也批评“我”的话,“我”可能会一蹶不振,不会成为作家;父亲要是和母亲一样表扬“我”的话,“我”也不会成为作家。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读:(一个作家……注意,总结,提高)
师:是的,这句话道出了“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
生:那就是爱。(板书)
师:父母的爱是伟大无私的,通过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生:在生活中,父母无论是表扬我还是批评我,那都是对我的爱,我不再让他们生气了。
师:让我们再和作者一起感受父母之爱,好么?
生:好!
师: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生齐读。
师:这节课进行到这里,有的同学可能累了,让我们一起唱一首歌唱父母之爱的歌《甜甜的咧》,好不好?
生唱,师随唱。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出了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在这两种不同的断言中作者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同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刻画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又富有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来源于生活,富有人情味,与学生实际深深的结合在了一起。文章前一部分看似浅显生动,实而蕴藏着巨大的联想空间;后一部分语言优美,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很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此时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加之本文叙事与说理相互渗透补充,又是学生身边之事,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文章感兴趣了才能自主的学习。因此,对本课的教学,以兴趣入手,从“悟”字出发,自我感悟,探求主旨。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本课的教学中既要做到语文的“工具性”――学习文章的写法,又要抓住“人文性”的结合――父母之爱。再者学生是学习的之人,所以在教学中应适当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有质疑到思疑再到解疑,最后回归主旨,发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此时,就要做到信任学生,只有信任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的挖掘他们潜在的能力。并且适时的给予鼓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9
一、导入
播放family视频。同学们,从这个视频中,我们感受到了爱与感恩,这种感动温暖人心。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就是沐浴着这些爱长大的。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小男孩巴迪的内心,感受这来自父母的两个极端的爱。板书课题。课题中有个特殊的标点符号,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精彩极了”来自谁的评价?“糟糕透了”呢?(课题下方板书)了解作者。
二、回忆童年
1、请同学们默读1-14自然段,将母亲的评价用横线画下来,父亲的评价用波浪线画下来。
2、体会母亲的内心。生汇报。母亲是怎样说出这些话的?母亲的眼睛——亮亮的,她用什么语气说出来的?(兴奋地嚷着)母亲还高兴地——搂住了我。这些我们都能体会到母亲怎样的心情?(惊讶,非常高兴)请你用兴奋的语气,读出来。这里对母亲,不但有语言上的描写,还有什么描写?(神态、动作)对,理解人物就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理解就更为准确。
3、面对母亲的雨点般的赞扬,“我”有什么样的反应?腼腆是什么意思?(不好意思、害羞了)小小的巴迪,得到了这样的赞美,心里难免——美滋滋的,得意扬扬的,仿佛自己就是全世界最了不起的作家,可见鼓励的作用有多大。读好这句话。师生配合读。
4、得到了母亲的赞扬,巴迪满足了吗?不,他还想得到父亲的赞扬。他的父亲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所以如果获得了父亲的赞美,那这首诗就一定是——精彩极了。所以小巴迪等待着父亲回来。小巴迪在等待父亲的时候,做了些什么?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迫不及待、小心翼翼)
5、文中有几句话,特别能体现小巴迪迫不及待的心情,深入字里行间去寻找。(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七点到七点半只有半个小时,可是作者却连用了五个句号。这是为什么?七点到七点半时间并不长,可是连用五个句号,让我们体会到了小巴迪的急切。这几句话,几个句号非常普通,但是在普通的句子后面,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就会发现这普通文字背后包含的深意。
6、父亲终于回来了,父亲又是怎样评价巴迪的诗的呢?(“我看„”„扔回原处)利用我们刚才提到的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来体会人物。父亲满意这首诗吗?哪个动作体现了他非常不满意?读好。母亲听到这句话后,与父亲发生了争执,因为母亲认为巴迪需要鼓励,可是父亲的态度却是——并不退让,而且又说——难道„„不够多么?体会反问句与陈述句语气区别。分角色表演朗读。
7、听到父亲的评价,小巴迪心情如何?从文中找出来。(①我的眼睛„„②我再也受不了了„„失声痛哭起来)找出描写小巴迪动作的字眼,标上三角形记号,想一想,用别的词来替换行不行?冲、跑、扑这一串动作描写,体现了小巴迪此时的伤心、难过、失望等等复杂的心情。请用朗读来体现。
8、一首诗,得到了妈妈雨点般的赞扬,使巴迪得意扬扬,同一首诗,却遭到了爸爸这么严厉的批评,使巴迪深受打击,可是爸爸,是不爱巴迪吗?从哪里可以体会到爸爸对巴迪的爱?老师有个小提示,我们不但要从文字中去寻找,有时候插图也是很好的辅助理解课文的帮手。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语言训练:爸爸一回家,他顾不上——________________,顾不上——________________,顾不上——________________,就拿起了巴迪的诗,仔细地读了起来。爸爸什么都顾不上,只顾着在仔细地读巴迪的诗。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那么多的顾不上,让我们发现了父亲这严厉的批评背后包藏着其实也是对巴迪的——爱!
三、情感升华
1、长大以后的巴迪成为了一名作家,出版了很多作品,功成名就的巴迪是如何看待那首诗的呢?面对来自父母的极端的评价,巴迪又有怎样的感受?默读15-17自然段去找答案。母亲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板书:慈祥 鼓励)父亲的爱呢?(板书:严厉 批评)拥有了这两种爱的巴迪在成年后深深地体会到自己当初是多么的——幸运。为什么这么说?(一个作家„„总结,提高)读好这段话。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当时父亲母亲都是一样的鼓励,赞美,巴迪可能会——?假如父亲母亲对巴迪都是狠狠地批评,巴迪又可能会——?所以我们知道了,不管是“精彩极了”也好,是“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2、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仅鼓励、表扬是对我们的爱,批评也是爱。学完这一课,我们回到我们的生活里去。假如你由于贪玩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妈妈批评了你,你现在会怎么理解?又一次没有完成作业,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你,又应该怎样理解?生活中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这些看似严厉的批评背后,包含着的都是对你们的爱。我们在享受被爱的同时,也要学会去爱别人,学会感恩。所以同学们,请试着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你心里的感恩吧。向辛苦工作,照顾你无微不至的爸爸妈妈说一声——爸爸妈妈,谢谢您!向谆谆教诲,教导你成才的老师说一声——老师,谢谢您!向所有爱着我们,给过我们关爱的人都由衷的说一句——谢谢您!
四、作业
小练笔: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法不尽相同。请写一件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你的父母对你的爱。提示:可以在练笔中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体现人物情感。
五、总结拓展
老师有几句话,想送给同学们——阳光是幸福的起点,风雨是成长的伙伴,快乐地享受阳光,勇敢地接受风雨。学会理解,懂得感恩,让我们在温柔的鼓励中成长,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这温柔的鼓励就像是阳光,这严厉的批评就像是风雨。这节课,我们领悟到了爱的真谛,希望同学们能在这两种爱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父母的爱—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篇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认读6个生字,会书写14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懂得成功的背后离不开父母、师长的关爱与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扬和批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感受父母的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怎样逐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受到表扬时心情怎样?而受到批评时又是怎样的? 师:是啊,一个人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童年所受的教育起着很大作用。让我们一起朗读这首诗歌《教育与孩子》。(图片展示)
师:一个小朋友童年就听到了这样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师:板书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师:这两种评价会给他带来哪些影响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 5 交流识字方法:
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羔——糕、由——迪、直——置、言——誊、少——妙、羊——祥、支——歧、真——慎、反——版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生字。(2)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童年时父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3、理解词语。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
启迪 腼腆 谨慎 慈祥 出版 誊写 歧途 放置 搂住 自豪 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词语理解: 谨慎:细心慎重。慈祥:和善安详的面容。
得意扬扬: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一如既往: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像从前一样。
三、精读领悟
1、这篇课文共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14自然段):父母亲对我作的第一首小诗的评价及我的感受。第二部分(第15-16自然段):几年后,“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声音一直鞭策着我不断前进。
2、第一部分
(1)品读第1-14自然段,思考:找出描写父母亲是怎样评价这首诗的词语。母亲:精彩极了 父亲:糟糕透了
(2)朗读: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
/ 5 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体会到了巴迪有一个很爱他的母亲。
“眼睛亮亮地”“兴奋地” 通过神态描写表明母亲非常惊喜。“她搂住了我”“再次拥抱了我” 通过动作描写说明母亲非常高兴。“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通过语言描写说明母亲在高度赞扬我。
(3)文中还有哪些语句表明了母亲对我的赞扬?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4)巴迪听了妈妈雨点般的赞扬,有什么表现?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5)文中哪个句子体现巴迪等不及了?你发现了什么?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
文中连用3个句号,说明巴迪非常焦急地等待父亲回来。
(6)文中运用了什么描写来体现父亲当时的态度?你从中有什么体会? 通过语言描写“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和动作描写“扔”,说明父亲的严肃,近乎冷酷,不近人情。
(7)此时,作者的表现是怎样的?用了什么描写?你能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吗?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通过“冲”“跑”“扑”这三个动作描写,表明作者当时伤心、委屈、失望的心情。
(8)现在,假如你是巴迪的好朋友,看见巴迪扑到床上痛苦地哭了,你会说什么呢?
我会拍拍巴迪的肩膀说:“你写的诗真的不错,但是我觉得如果你仔细琢磨,3 / 5 认真修改,肯定会比现在还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最好。
3、第二部分
(1)品读第15-16自然段:几年后,对于父亲的评价,巴迪是怎样认为的?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
(2)既然作者都认为自己写得不好,为什么还能一直坚持写? 因为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
师:所以最终作者成为了美国的著名作家。你知道作者都有哪些文学创作成就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作家。(图片文字介绍)
(3)为什么作者会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他拥有两种爱,慈母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严父的警告则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4)朗读: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句话说明了母亲的鼓励使巴迪今后写作会有自信心,而父亲对他的严格要求是为了让他知道自己还不是很好,不能骄傲自满,要注意总结提高,才不会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师:若干年后,巴迪体会到父母对他的评价,对他的爱。
4、第三部分
(1)品读17自然段,“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为什么作者会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呢?
是因为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不会误入歧途。
(2)朗读: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精彩极了”是一种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一种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
/ 5 这两种爱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
5、写作训练。
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6、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爱的教育》。
四、课堂总结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你如何看待巴迪的父母对他的爱? 教师总结:在生活的海洋里,我们要做清醒的舵手,不因赞扬而得意,也不因批评而失意。
五、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起来闯关吧!
六、作业布置
1、摘抄文中优美语句。
2、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父母的爱—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篇11
看着这片文章的题目,我被它那奇特的命题深深的吸引住了。什么“精彩极了”,又是什么“糟糕透了”?带着这些疑问,我仔细地阅读起来。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巴迪在七八岁的时候写出了一首诗。母亲看了以后,兴奋的眼睛直发亮,称赞这首诗“精彩极了”;而专搞文学创作的父亲却评论这首诗“糟糕透了”。
多年来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巴迪的耳际。他们像两堵墙,把巴迪夹在中间,使巴迪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骄傲,不自卑,最后终于成为一名作家。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到巴迪是个十分幸运的孩子,因为,他既有一个慈祥的母亲,又有一个严厉的父亲。
父母的爱—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篇12
整节课,我时时留意与学生情感交流,放手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去学习,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尤其是评价语言,不再是单调的“好”“很好”“不错”,而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你读的真好,如果再有感情些会更好,”“孩子,你今天表现的真棒,以后也会这样做的,对吗”等。我的语言、教态比较得体,表情自然放松,孩子们在相对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我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能结合预设的学习目标,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如:我设计了一张读书卡,让学生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结合是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情感,主动自学。
但也有很多的不足:如课堂中,朗读没有体现层次,在学习重点段落上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多形式、多层次朗读与评价,朗读也不到位,只有关注课堂细节,才能生成别样精彩,我会继续努力!
【父母的爱—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推荐阅读:
生活的考验-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作文01-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文07-04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实录05-0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试讲稿考试11-12
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0-21
小学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精教学教案01-15
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08-10
父母婚礼精彩致辞08-24
新娘父母婚礼精彩致辞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