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孩子对父母的爱

2024-07-25

表达孩子对父母的爱(共8篇)

表达孩子对父母的爱 篇1

父母对我的爱有多少?父母流了多少汗水?父母太疼爱我了,我一定要报答他们!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父母对我的爱的故事。

大概在我五、六岁的时候,我在一个兴趣班上课,和小朋友玩耍时,一不小心“扑通”一声,我摔倒在地上,下巴正好碰在桌角上,破了一个口子,直流血。老师立刻扶我起来,并通知我的爸爸和妈妈。

他们立刻赶过来,爸爸抱起我,飞跑着,把我送到了医院,在爸爸的怀抱里,我看见他头上的汗水流成了几条“小河”。

“她得做手术,因为她的伤口太深了,要是不做手术的话,她的伤口很难愈合,而且会留疤!”医生严肃的说。

妈妈亲了亲的的脸,心疼得对说“露露不怕,有爸爸妈妈在……”

在手术台上,好几个医生压着我,用弯曲的针给我缝伤口,我恐惧的大声哭着,还不时的往门口看,从门缝里我看见爸爸和妈妈在外面走来走去,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我一从手术室出来,他们就抱起了我。

“露露不哭,有爸爸妈妈在,露露一会儿就不疼了……”妈妈说着,泪水在脸上流着。在妈妈的怀抱里我渐渐得安静了下来了。

从那以后我就知道父母的爱是多么珍贵,多么无私了!父母的爱给了我温暖、给了我勇气、给了我安慰……虽然上次手术后我的下巴下面还是留下了疤痕,但我一点也不介意,因为它记录了一个关于父母对我的爱的故事。

表达孩子对父母的爱 篇2

这是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高一年级的一节阅读赏析课, 该案例的教学采用了“双课堂”模式, 旨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在网络平台上开展深层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实现对文本的深入与延展阅读。

教师首先组织学生读课文进行预习, 并将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到平台上, 同学们在平台上对彼此的问题进行交流, 激发了研讨的热情;上课前, 教师浏览学生回帖并将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类;实体课堂教学中, 教师利用分好类的学生问题, 层层深入推进教学过程。学生阅读当堂展示的回帖, 对比分析, 展开讨论, 发表见解。同学们在回帖展示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在老师的引导下实现思维的提升。

这节深层阅读课, 打破了传统教学以教师预设问题引导课堂教学的模式, 用学生的问题穿针引线, 推进教学过程。学生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通过合作学习实现了学科素养的养成与能力提升。

案例亮点

亮点1:让课前预习营造研讨氛围

在课堂教学前, 教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文本, 找出自己看不懂的地方, 每位同学至少在双课堂平台上提出两个问题, 并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 在网上回帖彼此解答疑问。以此引导学生在课前学会发现问题, 尝试解决问题, 深入研读文本。

亮点2:用学生问题引导课堂教学

教师将学生在虚拟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 并将分类的问题以层层推进的方式呈现在实体课堂教学中, 学生以合作探究的形式, 充分进行讨论、分享, 以学生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研讨热情, 深入文本思考, 于无形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力。

出示:学生网络平台问题———解决“爱的区别”

许浩天:“我爱, 因为我被别人爱”“我爱你, 因为我需要你”, 这两句中的爱是不成熟的、幼稚的爱, 因为这爱是被动的, 源于依赖。“我被人爱, 因为我爱人”“我需要你, 因为我爱你”则是成熟的爱, 不需要交换的感情, 它发自一个人的内心, 是主动的表达爱。

肖唐业轩:“需要”和“爱”之间不是先后顺序关系, 而应该是因果关系, 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决定了一个人的爱到底是成熟的还是不成熟。因为爱所以被需要, 这种爱是成熟的;因为需要所以爱, 则是幼稚的。

教师小结:成熟的爱总是把“给别人爱”“爱别人””摆在第一位, “给别人爱”“爱别人”是“得到别人爱”“被别人爱”的前提, 所以说:“我被人爱, 因为我爱人”, “我需要你, 因为我爱你”;而不成熟的爱则反之, 总是把“得到别人的爱”“被人爱”摆在第一位, “得到别人爱”“被人爱””是“给别人爱”“爱别人”的前提, 所以说“我爱, 因为我被人爱”, “我爱你, 因为我需要你”。

出示:学生网络平台问题———解决“如何构建成熟而健康的灵魂”

王才玮:“父亲的良知”指的是对问题的理性判断, “母亲的良知”指的是对别人的仁爱之心。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这两者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人想要成长、成熟, 必须两者兼备。

教师引导:如何将这两者有机的融合到一个人的身上呢?抓住文本第8、9两段深入研读。

安雨萌:课文第8段说“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 说明这种有机的融合需要父母的努力。

王熙源:我觉得不仅如此, 也需要孩子自己努力实践, 因为在第9段中又这样一句话“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 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 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

韩雪婷:我同意韩雪婷的说法, 在第8段中说母亲既要“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 又希望孩子独立;而父亲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过度专横, 还需要有一颗包容之心, 不断的去鼓励自己的孩子, 让孩子充满自信。父爱和母爱相互补充, 帮助孩子慢慢成熟起来。

教师小结:父爱和母爱各有其积极与消极的一面, 表面上看似矛盾, 实则是一个人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因素,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融合父爱与母爱中积极的一面, 并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 慢慢从对父母的依附中走向独立, 成为自己的主人。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学科必修四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弗洛姆《爱的艺术》一书。父爱与母爱是与学生联系十分紧密的, 本文从伦理学角度阐释了对爱的理解。学习这篇文章, 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 把握行文思路, 理清作者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 体会文中关键语句、重难点语句的含义, 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学习经验做深入探究。

【学情分析】

对于父爱、母爱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认知, 但是到了高中随着学生独立意识的增强, 他们与父母的沟通越来越少, 并不能以正确的态度理解父母的关爱与付出。而本文则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更加强调对父母之爱的理性思考, 引导学生理解爱, 学会感恩, 懂得敬畏生命。在文本教学上更加注重对高中学生深入思考、议论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 (课前)

2.理解母爱和父爱的本质, 了解弗洛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爱的观点。

3.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把握文章思路结构, 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预习并在双课堂平台上提出自己的问题, 学生间互相答疑

2.课堂教学以平台上学生的问题作为课文教学推进的手段,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2.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 享受爱的同时, 学会爱自己的父母, 进而学会敬畏生命、热爱生活、回馈社会。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

难点:对父爱与母爱本质的理解及部分关键语句的理解。

【教学方法】

双课堂平台网络教学与实体课堂教学相结合、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自主学习阶段

双课堂平台任务:认真阅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找出自己看不懂的地方, 以问题的形式提出, 每人至少提出两个问题, 可以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 在网上回帖彼此解答疑问。

二、课堂教学———探究学习阶段

(一) 作家作品介绍

艾瑞克·弗洛姆 (Erich Fromm) , 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毕生致力修改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以切合西方人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精神处境。精神分析学说对世界有影响力。代表作品:《逃避自由》《为自己的人》《爱的艺术》。弗洛姆的核心观点:爱是一种积极的, 而不是消极的情绪, 是人内心生长的东西, 而不是被俘虏的情绪。一般来说可以用另一个说法来表达, 即爱首先是给而不是得。

(二) 研读赏析

1.研读“爱的能力的发展阶段”

【学生网络平台问题】

【课堂提问】

(1) 思考:8-10岁的爱和15岁我们的爱有什么异同?

(2) 思考:爱的能力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

【学生网络平台问题】

【课堂提问】思考:成熟的爱与不成熟的爱有什么区别?

爱是一种主动性的活动, 而不是一种被动性的情感。它是一种“自足”。一般来说, 可以用首先是一种给予而不是索取, 来描述爱的特征。

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给予比接受更快乐, 并不是因为它是一种被剥夺, 而是因为在给予的行为中表示了我生命的存在。正是在给予的行为中, 我体验到我的力量、我的财富、我的能力。

2.研读“爱的对象的发展”

【学生网络平台问题】

【课堂提问】

(1) 思考:母爱与父爱本质区别是什么? (提问人:宗昊也、王熙源、张雨阳、董倞妤等)

(2) 思考:母爱无私、无条件?父爱有条件?联系实际, 谈谈你的看法。

3.研读“如何构建成熟而健康的灵魂”

【学生网络平台问题】

【课堂提问】思考:

(1) 思考:原文中说“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 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 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 “父亲的良知”“母亲的良知”指什么?何为“成熟的人”?

(2) 思考:如何构建成熟而健康的灵魂?

(3) 思考:父爱和母爱在我们成长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三) 总结梳理

思考: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示例: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对父爱和母爱的歌颂, 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的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 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 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 就是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 你就越成功。

(四) 推荐阅读:毕淑敏《孩子, 我为什么要打你》

案例评说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对在“互联网+”下教学与学习新模式的探索教学案例, 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预设问题的引导, 通过对学生网络平台上的问题重新筛选、整合, 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提升课堂交流互动的效果。如果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在文本上多下一点功夫, 让学生贴合教材联系具体生活实际, 会得到更好的收效。

案例实录

【新课引入】

教师:爱是人生命中一种永恒的情感, 不同年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下对爱有着不同的诠释方式。爱与被爱既是一种责任, 也是一种需要。对于爱, 你又有怎样的理解呢?

李天婧:爱是一种无法语言来表达的情感, 它源自人内心最真实的情感, 爱有很多种, 与家人之间的亲情, 与伴侣之间的爱情、与朋友之间的友谊、对学习和工作的热情, 包括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情都是爱, 只是对象不同, 但爱是始终不变的。

刘一慧:爱是人类最美的一种情感, 因为就像王才玮说的它源自人的内心, 是最真实的情感表达, 而且我觉得每个人的爱都是补课被替代的。比如我对父母的爱, 长大以后我对他们的照顾赡养所包含的爱, 和我请一个阿姨照顾他们所表达出来的爱不一样的。

韩沐洋:我觉得我们在不同的年龄对爱的理解和表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这可能和我们的人生经历有关, 比如我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儿时, 我可能并不真正理解什么是爱, 但是我特别喜欢别人爱我, 但是慢慢的我开始去体会爱背后的一些东西, 而且我在和家人、朋友的接触中也明白要对别人付出爱, 爱是一种相互的情感, 不能你只享受爱。

教师:我们同学说的非常好。爱是一种既单纯又复杂的情感。单纯是因为它正如我们同学所说是源自人内心最真实的情感, 复杂是因为它与人的年龄、阅历、对象、责任都有着必然的联系。那么对于这个问题人本主任哲学家、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又有着怎样的看法呢,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围绕《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课文, 与作者进行一番深入的谈话。

(大屏幕出示:作家作品介绍)

【研读赏析】

1.研读“爱的能力的发展阶段”

教师:刚刚韩雪婷同学说她小的时候不懂爱, 但是喜欢被别人爱, 长大后她懂得了在被爱的同时也要学着爱别人, 作者在文中也有类似的表述, 我们来看一下课文第三段作者写到”大多数八岁到十岁的儿童他们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要被人爱, 无条件的被人爱”, 在平台上王若涵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她说”孩子在任何一个年龄都需要被人爱, 即便是现在十五岁的你们也是需要无条件的被人爱的?“, 大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八到十岁的爱和十五岁我们的爱有什么异同?

李怡菲:我觉得弗洛姆不是说只有八岁到十岁的儿童需要无条件的被人爱, 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八到十岁的孩子还主要是享受别人带来的爱,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 儿童应该在享受爱的同时学会爱别人, 或者说越大爱别人应该多与让别人爱自己。

韩沐洋:老师, 我觉得我和弗洛姆的英雄所见略同。 (全班笑)

教师:是的, 爱是一种能力, 而这种能力在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来的特点也是不同的, 那么在作者看来爱的能力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呢?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一至三自然段, 并进行总结归纳。

夏诗雨:我觉得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八岁以前, 这个时候人不会爱, 只知道被爱。

第二个阶段……

教师:抱歉, 打断一下, 能不能结合原文依据来进行概括呢?

夏诗雨:好的。第一个阶段的原文依据是课文第三段第二行“八岁以下的儿童还不会爱, 他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

教师:非常好, 请继续。

夏诗雨:第二个阶段是八岁以后, 还是第三段第二行说“儿童发展到这一阶段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因素———一种新的感情, 那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第三个阶段应该是长大以后, 学会爱别人, 就像第三段最后说的“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需要你, 因为我爱你”。

任绍瑜:老师, 我有补充, 我认为在八岁之前还有一个阶段, 因为在第一段第二行说“婴儿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同他出生以前并无多大的区别;他还是不能辨认物体, 还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体之外的时间的存在”, 我觉得这个时候刚出生的婴儿不仅不会爱, 而且他根本意识不到爱,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一点点意识到别人对他的爱。

教师:大家是否认同王熙元说的 (同学们点头表示同意) 。刚刚夏诗雨提到第三段中有这样一句话说“儿童发展到这一阶段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因素———一种新的感情, 那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请问文中的“这一阶段”指代的哪个阶段?被唤起的爱, 和八岁前有什么不同?

学生齐答:八岁到十岁的儿童;爱别人

教师:非常好, 我们将同学们的分析进行一个梳理, 就会看到一个人爱的能力的发展历程。

(出示幻灯片) (板书)

教师:在作者描述人爱的能力发展历程的这一部分, 我们看到同学们课前在平台上还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

(出示幻灯片)

教师:宗昊也说“我爱, 因为我被别人爱”“我被人爱, 因为我爱人”“我爱你, 因为我需要你”“我需要你, 因为我爱你”, 这几句话虽然作者说了是成熟的爱和不成熟的爱, 但是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张晨龙也就这句话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他说“为什么不成熟的爱就是’我爱你, 因为我需要你’, 成熟的爱就是’我需要你, 因为我爱你’, 需要和爱之间前后顺序是什么?”哪位同学能来解答一下他们的问题?

许浩天:“我爱, 因为我被别人爱”“我爱你, 因为我需要你”, 这两句中的爱是不成熟的、幼稚的爱, 因为这爱是被动的, 源于依赖。“我被人爱, 因为我爱人”“我需要你, 因为我爱你”则是成熟的爱, 不需要交换的感情, 它发自一个人的内心, 是主动的表达爱。

肖唐业轩:“需要”和“爱”之间不是先后顺序关系, 而应该是因果关系, 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决定了一个人的爱到底是成熟的还是不成熟。因为爱所以被需要, 这种爱是成熟的;因为需要所以爱, 则是幼稚的。

教师:的确, 成熟的爱总是把“给别人爱”“爱别人””摆在第一位, “给别人爱”“爱别人”是“得到别人爱”“被别人爱”的前提, 所以说:“我被人爱, 因为我爱人”, “我需要你, 因为我爱你”;而不成熟的爱则反之, 总是把“得到别人的爱”“被人爱”摆在第一位, “得到别人爱”“被人爱””是“给别人爱”“爱别人”的前提, 所以说“我爱, 因为我被人爱”, “我爱你, 因为我需要你”。

(出示幻灯片)

2.研读“爱的对象的发展”

教师:一个人爱的能力是不断发展的, 同样的一个人爱的对象也是发展变化的。在平台上我们看到任绍瑜又带着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思考, 他说“是什么促使人成长的过程中, 对爱的理解逐渐改变”, 大家怎么看?

(出示幻灯片)

学生回答:父亲、母亲

教师:好, 关于父母之爱同学们在网上进行了一番大讨论, 我们来看看大家的互动。

(出示幻灯片)

老师把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 梳理成两个大的问题:第一, 父爱和母爱有什么本质区别?第二, 父爱和母爱在我们成长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出示幻灯片)

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阅读文章第四至七自然段, 请同学们参考平台上大家回复的答案, 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谈谈自己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

刘玟:我认为父爱和母爱的不同是, 母爱没有条件, 而父爱是有条件的。

教师:请用原文来解释父爱的条件是什么?

刘玟:在书49页第二行说“消极的一面是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赢得”, 我认为这个条件就是孩子的努力, 母爱就不需要付出努力。

刘雨涵:我认为父爱还有一个条件就是顺从, 也是在49页第三行有这样一句话说“父爱的本质是:顺从是最大的道德, 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 不顺从者将会受到失去父爱的惩罚”。

(老师和同学们点头表示认可, 出示幻灯片)

李元迪:我觉得母爱更亲切、更感性;父爱则比较深沉、理性。

教师:非常好, 在文章中作者用了两个特别贴切的表述表达了和李元迪一样的看法, 大家能找到么?

李元迪:文章第六段“母亲是我们的故乡, 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 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 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教师:作者用哪两个不同的短语来形容父爱和母爱的区别?

全班齐答:自然世界、思想世界

教师:请大家结合课文第七段说说他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肖唐业轩:父爱的优点是他让孩子变得越来越独立, 这恰是母爱所欠缺的。母亲无条件的爱有的时候会演化为一种溺爱, 这不仅不会带给孩子帮助, 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发展。但同时文章也说父爱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 这样才能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 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教师:从同学们的分析中我们找到了父爱与母爱的本质区别, 这些本质上的区别让我们分别看到了父爱和母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亲和母亲对于我们的影响, 那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同学们在平台上提出的另一组问题。

(出示幻灯片) (板书)

3.研读“如何构建成熟而健康的灵魂”

教师:请大家思考课文倒数第二段说“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 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 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 “父亲的良知”“母亲的良知”指什么?何为“成熟的人”?

王才玮:“父亲的良知”指的是对问题的理性判断, “母亲的良知”指的是对别人的仁爱之心。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这两者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人想要成长、成熟, 必须两者兼备。

教师:如何将这两者有机的融合到一个人的身上呢?抓住文本第8、9两段深入研读。

安雨萌:课文第8段说“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 说明这种有机的融合需要父母的努力。

王熙源:我觉得不仅如此, 也需要孩子自己努力实践, 因为在第9段中又这样一句话“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 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 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

韩雪婷:我同意韩雪婷的说法, 在第8段中说母亲既要“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 又希望孩子独立;而父亲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过度专横, 还需要有一颗包容之心, 不断的去鼓励自己的孩子, 让孩子充满自信。父爱和母爱相互补充, 帮助孩子慢慢成熟起来。

教师:父爱和母爱各有其积极与消极的一面, 表面上看似矛盾, 实则是一个人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因素,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融合父爱与母爱中积极的一面, 并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 慢慢从对父母的依附中走向独立, 成为自己的主人。

(板书)

4.小结

教师: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 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 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 就是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 你就越成功。

(出示幻灯片)

希望我们同学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 不仅对父爱、母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更能帮助自己不断具备爱人的能力, 让我们的爱变得越来越成熟。最后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毕淑敏的《孩子, 我为什么要打你》

称职的父亲善于表达对孩子的爱 篇3

他最亲近的人是妈妈。每天只要见到妈妈,就连蹦带跳地扑上去,欣喜若狂,主动给妈妈讲述自己今天干了些什么,遇到什么高兴的事,课堂上都有哪些收获。更多的时候,他会像个大男人一样为妈妈分担、保护妈妈。有一次,戚威陪妈妈到超市购物,见妈妈大包小袋地拎了好几个,他走上前说:“妈妈,把这个大的给我吧,我来帮你拎。”妈妈说:“你别添乱了,去把咱家车的后备箱打开吧。”戚威不服气了:“你小瞧人,再怎么说我也是咱家的男人啊。”说罢就抢过妈妈手里的大袋子拎着往前走。正巧赶上妈妈的姐妹进超市看见了,一个劲地夸戚威懂事、能干。妈妈乐了:“孩子说了,他可是家里的男人,得保护女人啊。”

可是,戚威在每个月与爸爸只见一次面的时候,显得就没这么高兴,有时候连招呼都不愿意打。

爸爸是一家中铁公司的副总工程师,长年在外施工。他本身言语不多,加上搞技术相对封闭,因此不善于人际交往。在跟戚威有限的相处日子里,也很少和孩子交流,更不会和孩子嬉戏逗乐,显得很严肃,不苟言笑。其实,爸爸中年得子,很疼爱儿子,他知道儿子聪明,爱玩变形金刚、军械武器之类的玩具,每次回家都没少给他花钱,有一次回家,爸爸抑止不住高兴地对戚威说:“儿子,看爸爸这回给你带回什么好宝贝了?”爸爸说着打开“动脑机”的包装,他多么希望戚威高兴得跳起来,或者搂着爸爸又亲又抱地闹一回,可是,戚威表现得少有的冷淡:“放那儿吧,我现在不想玩。”

尽管爸爸跟儿子在一起交流少,但对戚威还是了解的,凭儿子对什么东西都好奇、都喜欢折腾的特性,怎么可能对自己买的礼物没兴趣呢?

其实,真的别小瞧了小小年纪的戚威,他脑子鬼精似的,他这是有意给爸爸难堪。因为,在一个月前,爸爸做了一件令戚威现在想起来都很伤心的事。

那次爸爸回家正赶上周末,戚威显得异常兴奋,因为他一直盼望着爸爸能在哪个周末回家,然后带上他和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因此,周五的晚上,戚威还跟妈妈说:“明天爸爸一定会带我们去动物园玩,我也可以像其他小朋友那样这只手牵着妈妈,那只手牵着爸爸逛动物园啦。”可是,当他看到爸爸回来的时候显得比较累,敏感的戚威没敢跟爸爸提这茬事。吃过晚饭,戚威很懂事的给爸爸倒了一杯水端过去!“爸爸,你要是累了就去睡觉吧,我写完作业自己会睡的。”可是,爸爸好像心不在焉地说:“好吧,爸爸明天再陪你。”等妈妈收拾完厨房,戚威跟妈妈说:“爸爸是不是不开心啊,我们明天还去不去动物园呢?”妈妈搂过他的头,轻轻告诉他,爸爸明天有个重要的应酬,得请几个叔叔到家里作客,但他答应下次一定带咱们去动物园。戚威叹了口气说:“唉,谁让我有爸爸跟没爸爸似的,真没劲。”

第二天,吃过早餐后,爸爸要出去,戚威说:“爸爸你去哪儿,我也要跟你去呗。”爸爸说:“大人出去办事,小孩子添什么乱啊。”高兴的情绪又一次受到打击的戚威见妈妈正在厨房忙,对妈妈说:“妈妈,大男人靠不住,让我这个小男人来帮你摘菜吧。”有事做的戚威马上就忘了爸爸刚才对自己的伤害。

可是,等爸爸回来之后,戚威拿着变形金刚,小声对爸爸说:“爸爸,你现在没事,陪我玩一会儿呗?”谁知爸爸有些不耐烦地说:“去去去,自个玩去,我等叔叔们过来打麻将呢。”戚威这次再也扛不住了,眼泪情不自禁地往下流。

晚上戚威很委屈地跟妈妈说起这事时,还在伤心,“爸爸一点都不爱我。”妈妈纠正他说:“怎么会呢,爸爸不就是今天没陪你去动物园吗,就瞎想了?”戚威答非所问地说:“妈妈,你告诉我,我扛得住的。他是不是我亲爹啊?”在妈妈的意识里,一直认为戚威比较早熟、敏感,但想不到孩子竟然说出这种话来,着实为他们父子这种热不起来的关系着急了。

其实,在戚威爸爸思想意识里,他认为自己在外拼命挣钱,能为他们母子提供较好的物质生活就是爱他们的表现。至于儿子,全权交由他妈妈抚育,他完全放心,自己只要每个月回来看看儿子就知足了。

心理解析

也许每一位爸爸都会说,自己是非常爱孩子的。可是也会有许多孩子说,爸爸一点也不爱自己。父爱是深沉的,但是深沉的爱却难以被年幼的孩子察觉。因此,一个称职的爸爸爱孩子一定要主动地表达出来,这样父爱的阳光才会洒在孩子身上。

对亲子之爱的理解,孩子和爸爸会有差异。爸爸觉得管教、提供物质需求是爱的体现,方式、方法并不重要,只要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预想来做事,就心满意足了。而孩子年纪小,无法体味爸爸管教和提供物质的苦心,他们更在乎言语表达出来的爱。

孩子本不应怀疑爸爸对自己的爱,但孩子却经常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考验爸爸:“爸爸爱我吗?”当爸爸采取不热情的态度时,孩子同样在心里问:“爸爸,你爱我吗?”父爱,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孩子一旦感受到父爱,他会万分珍惜的。爸爸的言行可以表现爱,而孩子也会对他的爱作出反应。如果他得到了真正的爱,他会回报这种爱,无保留的爱会得到无保留的回报;而有条件的爱,孩子的回报也是有条件的。孩子对父爱的感知,决定了孩子的心理情绪是愉快、乐观还是孤僻、胆怯、忧郁或是其他。父爱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独立,使孩子正确对待他人,形成健康心理。

因为,父爱的表达能赋予孩子信心和勇气。比如有一位6岁的小朋友,爸爸给他买回一辆三轮脚踏车,本来爸爸想安装好后,跟他一起玩,可是小朋友很好奇,硬是抢过爸爸手中的扳手要自己学着装。这位爸爸很耐心地指导着儿子组装,可是,在最后快要完工时,一个讨厌的螺栓怎么也套不进螺母,小朋友把扳手一丢,准备不干了。在旁边一直看着的爸爸突然满怀欣赏地说:“儿子,你真能干。我太爱你了!”就是这句话,小朋友像打了鸡血一样,抓过工具又干了起来,硬是一口气把车装好了。

因此,爸爸不会表达对孩子的爱,容易让孩子产生误解,觉得爸爸高高在上不能亲近,认为自己难以得到爸爸的爱。孩子对爸爸产生误解后,容易对爸爸的管教甚至是一些亲热的举止产生逆反心理。这样会使亲子关系恶化,也会导致孩子听不进忠告。

表达父爱的启示

父亲想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好爸爸、称职的爸爸,语言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爸爸若能像妈妈一样和孩子絮絮叨叨,反倒会博得孩子的青睐。

启示之一:让陪伴成为习惯

爸爸想要传达自己的爱,不能缺少和孩子相处的时间,爸爸每天要留出至少15分钟的时间单独陪孩子。在这段时间里,要和孩子多说说话、陪他们玩游戏、给他们读书讲故事。如果因为两地分居,那么相聚的日子,则应加倍做好这些。当然,爸爸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会表达自己的期望和爱,主动、有效地传递爱的信息。比如看到孩子做对了某件事,或跟孩子做智力题时,孩子表现很好,可以顺口说:“闺女(儿子),爸爸就爱你的聪明劲。”

启示之二:让“我爱你”经常挂在嘴边

语言表达比行动更感性,能让孩子更清楚爸爸的意思。若爸爸用沉默来诉说自己的爱,年幼的孩子就无法体会到。用语言传达爱意,能更好地收获到孩子爱的回馈。

孩子更喜欢直接、清楚表达出的爱意。如果像戚威的爸爸一样对他很严肃,他就会常感到父亲离自己太远。有一次上街,他看到一个孩子和爸爸手拉手,高兴得又跳又蹦,他就想到了自己的爸爸,他很希望爸爸也能和自己这样亲近。因此,那次爸爸好不容易赶上周末回家,他多么渴望这幕能在他们家上演,可爸爸失信了,他为此是真的很伤心。

固然,有些爸爸像戚威的爸爸一样,情感很含蓄,会不好意思把“爱”说出来。其实,爸爸说出对孩子的“爱”,不仅不会被人笑话,更不会丧失尊严,相反会赢得孩子更多的爱。

启示之三:让拒绝化为“乐意”

爸爸对孩子的要求一次次地拒绝,容易给孩子留下冷漠、残酷、不可理喻的印象。比如龚盛的爸爸脾气很暴躁,他对待儿子也一样。每次龚盛有些小要求,都不敢去跟爸爸提,只会和妈妈说。龚盛上一年级时,想买个阿童木玩具,爸爸一口就回绝了。他为了此事,记恨了爸爸一个星期。爸爸无法用正确的方式、方法传递对孩子的关爱,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很多时候,爸爸即使是对的,可在孩子眼里也是错的。

爸爸面对孩子合理、正当的要求,要表现得非常乐意,让孩子时刻感到爸爸就是他的力量源泉,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启示之四:让孩子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作为家长,爸爸要让孩子能有效地传递情绪。如果压抑、限制孩子向自己传递情绪,会不利于父子间的交流。孩子在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向爸爸发脾气时,爸爸不可以大人自居,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训斥孩子,一方面得想好解释的理由,另一方面得引导孩子认识到随意发脾气是没有修养的表现,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想办法解决问题,实在没办法可以求助爸爸,爸爸时刻作他的后盾。

启示之五:让孩子能时刻感受到“关心”

关心孩子的行踪,让孩子知道爸爸随时惦记着他,传递的就是爸爸深切的关爱。

司语每次出门,爸爸都会关切地问一句:“你要到哪里去啊?”他告知爸爸后,爸爸还会嘱咐上一句:“路上要小心啊。”司语回家后,爸爸也总会问他事情办得怎么样。爸爸这样问了10年,现在司语12岁了,他很爱爸爸,觉得爸爸非常在乎他。司语父子能够友好相处的秘诀就在于,爸爸关心孩子的行踪。

父母对孩子的爱作文 篇4

小的时候,身体素质并不好,交不到什么朋友,也不愿意一个人出去玩,就只好呆在家里。在家里呆久了,人都病怏怏的。吃饭时好好吃了,吃完,就在家里睡着,躺着,一个人玩着。时间久了,一个不小心,就容易生病。

每到生病的时候,我都会有些愧疚。身体也怪,一感冒,就发高烧,不去打点滴,还治不好。有时候,图个快,想要打针吃药就走,结果第二天不见好,又只好回去打点滴。孩子打针总是会害怕,我也不例外,一打针就哭,爸妈也不懂怎么安慰,刚开始也许会诱惑我,买糖买蛋糕什么的。可是,次数多了,自然也就不会了。印象清晰的是有一次,烧的不算高,想打针之后回家,结果是我爸带我去的,打针的时候哭,打完了还在哭,回家的路上,爸爸走在前面,我走在后面,呜呜地哭了一路。

还记得有一回,高烧烧到了接近40度,实在吓人。小的诊所,因为太晚,都没开,要不就是都不敢接,只好跑到大医院去。又做皮试,又测体温,医院儿科里又都是孩子,哭闹的声音又是一阵又一阵,又是半夜凌晨的,谁家发生了这点事儿,都觉得烦躁吧。那个时候,我其实也有些大了,生病生的多了,哭也哭多了,也不像其他的孩子,感到害怕了。

又需要打点滴,医院离得稍微有些远,所以爸妈也就没打算先回去。两个人忙前忙后,总算有些结果了,又想着给我弄点吃的。那个时候,没有冷漠,也没有一个人的哭泣。我弄不清,是父母的忙碌的样子,让我感到了感动,还是因为我生病久了,真的也就习惯了,觉得不是什么大事。

可我终归是孩子,竟然在打点滴的过程中睡着了。睡了挺久,后来还听爸妈说,在医院里打呼噜可不是一件好事,倒成了一种笑柄。但是我知道,那一个晚上,只有我睡得香甜,并且在他们眼里,我的呼噜声,甚至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安慰。

现在长大了,生病大多吃吃药就能扛过去,但是父母倒是越来越多问题了。说不上是老吧,只是我忽然觉得,在小的时候,你生病了了,父母怎么样也要给你找到一个医院,让你得到治疗,怎么样都会让你好起来,不仅要好起来,他要健康,还让你吃得饱穿得暖。尽管,大医院的流程,他们并不熟悉,他们还是一个劲的陪笑脸。尽管,生一场病,就是几天的生活费,他们也从不吝啬。可是在他们身上,出了一些问题,却总是能扛就扛,能吃药就吃药,实在扛不住了,才会到医院去,一边吃药,一边嫌贵。身体感觉好的差不多了,就决不多花一分钱。你总是劝,他们还会倒过来嫌你啰嗦,还总是安慰你,说自己是大人,身体自然要比你好。

可是你知道,那并不是一种安慰,那只是一种你无力去反驳的,属于父母的任性。也许不久之后,这种任性又会发生在你的身上,也许未来某天,你也同样要像他们对待你一样,去照顾他们。

因为有了孩子,那些大人们,要经历更多,他们从前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怨恨过,因为有了一个孩子,才会收到这些苦难,他们并不会这么说。可是,孩子时候的我们,却总是怪罪他们,做的不够好。一个母亲要生一个孩子,要经受很大的疼痛,但是她不会总是说起那天,她受了多大的苦。她反倒要在以后的每年,每一个那样的日子里,去笑着对你说一句生日快乐。

在我们的小时候,有多少的麻烦啊,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不会自理生活,这样的你,在他们眼中是一个礼物,是上天眷顾。长大之后,叛逆的你,怎么样都想要离开那个家,你总是觉得,那个地方,就像万恶之源,那你活的并不快活。但是他们,却将你当做是生命,以及他们自己存活的意义。就好像,你恨他们,有理有据,父母爱你,理所当然。等你再长大一些,也许你并不怪罪他们了,但是你好像总有一天会离他们远一些,但你确确实实的,离开了。这个时候,你们成了彼此的牵挂。你慢慢的长大了,他们慢慢的变老。长大到,你要去安慰父母,他们老到,需要被你照顾。

父母对孩子的爱的说说(55句) 篇5

随着社交网络开始流行,越来越多人热衷于在线上发表说说,用以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你知道什么样的说说才有创意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父母对孩子的爱的说说(精选55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父母对孩子的爱的说说1

1、愿你像松柏一样坚定,像杨柳一样柔韧,像花朵一样妩媚。

2、希望你上课认真听讲,开动脑筋,成为一个爱学习、爱看书、活泼、胆大、懂事的好学生!

3、孩子,愿你健康快乐,平平安安度年岁;我要对上天感谢赞美,也默默祈求教养你的智慧。

4、孩子,学着把逆耳的忠言和意见作为行动的指南吧!

5、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孩子,这是你成功的保证。

6、灿烂的季节迎接灿烂的你。这个世界因你而变化。

7、妈妈相信,你敢于挑战自己,你能成功。

8、天道酬勤,人世间没有不经过勤劳而成为天才的,愿你日夜勤奋,早日成才!

9、妈妈对孩子的爱和期盼怎么也写不完,愿宝宝一切安好!

10、当上帝将你赐予我们的之时,幸运与你同时降临!

11、在逆境或困难中经受住考验,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12、人不能相信自己,是最可悲的事!将自己的成败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则是最可哀的事!

13、希望宝宝健健康康成长。前途无量,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14、宝贝,妈妈会用一切力量来保护你,帮助你,爱护你,用妈妈所有的阳光来照耀你的人生。

15、美,是智慧,是静谧。祝你聪明!愿你上进!

16、宝贝,无数次看着你熟睡的样子,忍不住狠狠亲你,那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幸福感觉!

17、有些任性,做事拖拉,学习拈轻怕重,要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18、春天是碧绿的天地,秋天是黄金的世界。愿你用青春的绿色去酿造未来富有的金秋!

19、生活是一本精深的书,别人的注释代替不了自己的理解,愿你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0、陪伴孩子成长,就是重回生命最初的快乐时光,是一件多么值得我们感恩的事情啊!

21、孩子,你的到来点亮了我们的生命,为我们的生活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22、我祝福小宝宝健康成长,快乐幸福,将来一定事业有成!

23、我会怀念你端着碗努力的去吃完最后二粒米时的认真,成长啊!请你慢一点,再慢一点吧。

24、飞吧,飞吧,在生活的田野上,你愿望,像这蒲公英的小绒花,将落地生根,遍地开花。

25、忘记和放弃是对爱最好的诠释,一转身就是一个新的开始,从此我会更坚强。

26、透支了眼泪,我们便会没心没肺的笑。如果有人可以依靠,谁会愿意独立。

27、宝贝,看到你快乐成长,我们由衷感到:无论我们经历了多少艰辛,都是值得的。

28、希望你能自觉学习、看书,不要再让大人催促才肯完成作业,愿他健康、快乐!

29、孩子,你是有着花样年华的小公主,伸展枝桠尽情地拔节生长、美丽绽放吧。

30、勤奋是天才的摇篮,耕耘是智慧的源泉。愿你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爱的说说2

1、你的学习从现在开始,无论承受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你都要每天进步一点点。你会行动,你一定会行动。你正在付出行动。你的意志和行动将体现你的风采。我不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高考,便只顾风雨兼程。

2、今天,你羽翼已丰,天高任飞翔;但要准备好时刻面对风雨。今天,木已成舟,海阔凭远航,但要准备好时刻挑战骇浪。

3、我希望在下学期开学的时候,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改掉她身上的缺点,谢谢老师这一年对孩子的关心和帮助,谢谢各位老师。

4、感谢教师平日对我孩子的培养,但是孩子还是有很多要努力的地方。有劳老师以后继续费心教育孩子。我们家长一定会鼎力支持,配合老师!

5、你在妈心目中永远都是哈哈哈好孩子,但是你现在不是幼儿园的小孩了,读小学一年级了,儿子,你长大了。妈妈希望你在小学的校园里学得更多,学得更棒!加油哦!

6、以前性格内向的她从不爱讲话,自从上了幼儿园性格开朗了很多,吃饭也比以前进步了很多,这都要感谢老师的培养,希望以后有更加努力的表现。

7、首先要感谢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和关心,我们一定配合老师做好我们家长的那份工作,改正孩子身上不足的地方,让他全面得到发展。

8、非常感谢老师对他的教导,在学习上给他很大的帮助。学校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平台,使我们家长能更好的了解他在学校的情况,并能及时的`沟通。

9、宝贝,学习是每个人一生永恒的课题,希望你记住到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学习、放弃自我成长,对于学业你不能半途而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方能达到终点!

10、你是个性格极其内向的孩子。你并不比别人差,只因你老是闭着嘴不说话。为什么总是那么胆小?缺乏自信,你已失掉了不少成功的机会。希望你以后大胆些,主动些,你会进步的,能做到吗?

11、小宝贝,愿你是风,鼓起白色的帆;愿你是船,剪开蓝色的波澜。看着你一天天长大,生活正在你的前方微笑,孩子勇敢的走上前去吧,一切的美好都等待着你。

1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的长河在不停地流过,在几年后或者更久的将来,希望你回想起自己的初三生活,充满美好和无悔的记忆。

13、这个暑假你长大了很多,懂得了自觉学习,能合理安排时间,有了体育锻炼的意识,各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希望你制定计划后能坚持并严格执行,那样你的暑假生活会更精彩!

14、宝贝你一直都很乖、很听话,身为一个男孩,你知道懂礼貌、分担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让爸爸妈妈感到非常的心慰与自豪,原来小小男子汉是如此的棒!

15、感谢各位老师辛劳,孩子绘画,围棋的兴趣提高体现了人性的完善和知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动手能力的提高使我们更加感谢和尊敬各位灵魂的工程师。

16、孩子,你不是世界的中心,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不再受关注,不再是焦点。爸爸妈妈想要告诉你,这才是正常的人生状态,当你被忽视,被歧视时不要害怕和气妥,这些都是正常的呀,你准备好了吗?

17、十四岁啦,多么美好的年纪。你已经是个小大人了,你应该有自己的想法,我相信你可以很优秀,因为你一直都很优秀。加油,我的孩子!

18、这学期小孩能够逐渐改掉怕生,能够独立面对新的事物和人,但缺乏在遇到事情不能独立面对,希望老师能和我们一起帮助她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19、人生是一本书,封面是父母给的,内容是自己写的,厚度由本人决定,精彩可以自己创造,所以人生大部分还是靠自己!

20、愿你是风,鼓起白色的帆;愿你是船,剪开蓝色的波澜。生活正在你的前方微笑,勇敢地走上前去,将彩色的人生拥抱。

21、本学期以来转变较大,放假回家后能主动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同时还能与父母交流,汇报在校情况,配合家长做好一些家务活。但在思想上还不够成熟,很多想法比较幼稚,恳请老师们给予批评教育。

22、只要有了信仰,土地再贫瘠,不会拒绝一锄一镐的耕耘;河流再干涸,不会藐视涓涓细流的汇聚;天空再阴霾,不会挥洒点滴阳光的给予;山峦再沉默,不会拒绝莽莽绿色的诱惑。信仰是灯,引你走向漫长的人生。

23、试卷已阅,感谢教师平日对我孩子的培养,但是孩子还是有很多要努力的地方。有劳老师以后继续费心教育孩子。我们家长一定会鼎力支持,配合老师!

24、聪明的人,今天做明天的事;懒惰的人,今天做昨天的事;糊涂的人,把昨天的事也推给明天。愿你做一个聪明的孩子!愿你做一个时间的主人!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 号考生。(鞠躬)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我来说教材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名人的随笔杂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美国哲学家弗罗姆的一篇著名的随笔,文章阐述了父爱、母爱的不同特质以及它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影响。文章思想深刻、结构严谨,是培养学生阅读论述类文章能力的好范例。

因为学生对议论文的论证方法、逻辑技巧的掌握相对欠缺,又因为文章思想深刻,不易理解。所以,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本文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和提炼文章的观点。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3、情感目标:通过对父爱、母爱的本质的认识,学会感恩父母、回报社会。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阅读论述类文章的方法,体会作者推理的逻辑性;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作者在文中阐释的爱的本质及成熟的爱应具备的条件。

接下来说教学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语文素养,教学应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我将采用多媒体展示、讲授、提问、点拨等教法。叶圣陶先生曾说:“凡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在学习方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具体包括:预习、朗读、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法。以上教法学法我将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展示。

下面重点说下我的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第一个环节是导入新课。我将采用如下方式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讨论一个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爱。我们熟悉爱,因为它就在我们身边:父爱、母爱、友爱等等,爱在我们心中,所以它属于情感范畴。然而,有人说:爱,是一种能力,他就是美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弗罗姆,他在《爱的艺术》中系统的阐释了他对爱的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父母与孩子的爱》,感受弗罗姆带给我们的那一份陌生的爱吧。

这样的导入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顺势进入第二个环节:整体感知课文。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抓住文中关键句,理清文章的思路。

在学生有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后,将进入第三个环节;重点研究课文

这个环节,我主要用提问法、点拨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这一过程中,我会扮演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由浅入深进行思考,从而解决教学目标。

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一个人爱的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呢?

这个问题很简单,学生通过之前的阅读很快可以在前三段中找到三个阶段:婴儿、儿童、少年,进而概括出三个阶段的特点:“自恋阶段”、感到被人爱和感到爱别人的快乐。

学生找到答案后,我再提出第二个问题:父爱和母爱的特点以及积极面和消极面各是什么?

这个问题意在让学生找到文中相应的关键句,然后进行概括总结。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经过学生的讨论分析也很容易解决。

接着我会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思考作者认为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较为简单学生很快能锁定第9段,概括出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是在内心建立起父母两个形象。

最后,我会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本文是按什么顺序?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这个问题意在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作者论述的逻辑性。有了前面的问题做铺垫,这个问题已经不难回答了。本文是按照孩子的成长顺序,从爱的能力和爱的对象进行论述的。

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探究,实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的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另外,我还设置了一个拓展延伸的环节,我会组织联系实际对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区别进行讨论。意在调动学生的经验和知识,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

课堂进行到这里,就要接近尾声了。最后,我设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以“父爱或母爱”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意在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写作能力。

完成了上面的教学过程,就会形成我这节课的板书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弗罗姆

婴儿—“自恋阶段” 母爱 + 父爱 = 成熟 儿童—“我被人爱” 无条件 有条件 少年—“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不必赢得 可以赢得

无法赢得 必须努力

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是对本节课主要内容的概括,清晰明了,利于学生对课文重点的把握。

对宝宝有满分的爱≠零瑕疵的父母 篇7

好不容易哄娃止住哭,我按照之前在育儿书里学过的摔床处理办法,仔细检查了娃的脑袋有没有外伤,有没有出现卤门肿胀、瞳孔变化、眼底出血、呕吐昏迷等反常,都没有。给她的儿医打电话描述情况后,医生的意见是:在家观察,只要接下来72小时内无异常,应该问题不大。我稍微放下心来,按正常程序给她洗完澡讲故事,放她上床睡觉去了。那天晚上我在电脑前坐到凌晨,把摔床后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温习了一遍,一边查资料,一边无限自责。那晚苏宝睡得不错,倒是我自己夜醒了无数次,三番五次起来查看娃还有没有呼吸。

第二天,苏爸出差回来了,一切如常。可娃坐在地板上正玩着,突然间毫无征兆地开始喷射性呕吐,刚吃的奶、米糊像水龙头一样喷出来。苏宝从生下来到七个月,连感冒都没有过,忽然莫名其妙地吐得昏天黑地,而且连续吐了十几次……我联想到前一晚的摔床事件,以及摔床后出现喷射性呕吐意味着什么(很可能是颅内伤),颤抖着打了911。在去医院的路上,一向喜欢手舞足蹈的苏宝,开始昏昏欲睡,最后到急诊科时,已经软绵绵得像考拉一样挂在我身上。在这不到十分钟的车程里,我紧握住她的手叫她的名字,但她好像很累,对我的呼喊毫无反应,眼皮在一点点地合上,不时地还在呕出胆汁。我在心里不停地祷告,脑子里飞快地闪过那些最坏的后果。

所幸我家附近的儿童医院,是全美排名最靠前的,救护车还没到,医院已经安排了脑外科专家候诊。医生对苏宝的头部进行检查时,娃因为连续十几次的剧烈呕吐已近休克,需要立刻补充液体,但是缺水的血管脆弱到像头发丝一样纤细,连续刺了很多针都进不去。最后护士长来了,在黑暗的病房用手电筒照着苏宝的手臂寻找血管,才终于给她输上了水。

那黑暗的一晚,是我有生以来最漫长的几小时,脑海里反复回放娃摔床的过程,小手被针刺成蜂窝仍然输不上液的样子,以及几近休克萎靡不振的样子,最后终于忍不住崩溃大哭:自己竟然让娃摔了床,怎么有资格当妈?

那天我们在医院待到了半夜,专家会诊之后,认定苏宝没有颅外伤。又过了很久我才知道,那天的呕吐是因为食物过敏,和摔床没有半点关系,只是刚好两者巧合,才让一切看起来那么恐怖。

很快出院了。摔床+呕吐事件算是告一段落,但我心里的阴影很久都没有消散,偶尔还会做关于这件事的噩梦。当苏宝像只小兽一样依偎在我怀里喝奶时,独自在读绘本、玩玩具时,我还会不自觉地摸摸她的小脑袋。

这件事过去快一年了,娃发育得很健康,没看出摔床对她有任何影响。最近忽然又想起这事,是因为听到两位妈妈的诉说。一个妈妈说,有天宝宝在车里睡觉,她有急事离开了一会,宝宝醒来发现自己被一个人留在车里,受到了惊吓。这位妈妈吸取教训,没有再把宝宝留在车里过,但以后宝宝表现出胆小怕事,她都觉得是那次受惊吓的后果。另一个妈妈说,她一直奉行亲密育儿,但有一次宝宝哭泣时,她在厨房炒菜没听见,让宝宝哭了好几分钟。她非常自责,觉得这件事给宝宝留下了阴影,她问我:我觉得自己是个不合格的妈妈,要怎样才能和你一样,做个完美的妈妈呢?

完美的妈妈?

听到这话我怔了很久,有点莫名心酸。

虽然我推崇及时回应宝宝的哭泣,也坚决反对把宝宝单独留在车里,但是“完美妈妈”这个称呼,我很陌生。

苏宝七个月摔床后,虽然没有受伤,但我的内疚自责一直没有消散。后来给我的心理咨询师打电话聊天,告诉她这事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困扰我。她笑着对我说:这是典型的完美主义情结作怪,因为你不允许自己犯错误啊。她告诉我,有很多新手妈妈因为类似的事情找她咨询。她觉得父母偶尔疏忽对宝宝造成的小伤害,留下的阴影更多在父母心里,而不是孩子身上。其实宝宝的忘性比我们想象得大多了,那些让你纠结很久的错误,也许压根没在娃的脑海里留下任何印记。与其焦虑过去,不如着眼将来。

全职带娃一年多,我才发现,不出错的父母是不存在的。只要你是地球人,就会出错。虽没有再让娃摔过床,但小错仍然会出现,如穿衣不当娃受了凉,一不留神熊孩子摔破了膝盖等。人类不是机器,机器也有偶尔运转不灵的时候,何况是睡眠不足、超负荷运转的我们。你对宝宝有满分的爱,绝不等于可以做个零瑕疵的父母。相比偶尔的粗心,父母内疚、自责的焦虑情绪,会给宝宝带来更深远的不良影响。

所以,想对那些和我一样的新手妈妈说声:偶尔的疏忽不代表你是个坏妈妈,只代表你是个正常的妈妈。允许自己犯错,也是高情商父母养育路上的必修课。

后记:

苏宝两个月的时候,有时苏爸会负责喂夜奶。有一晚他迷迷糊糊起来热奶,奶太烫,苏宝刚喝了一口,就吐出来大哭,苏爸愧疚地抱了她两个小时。最近一次和苏爸聊天,我提到奶瓶事件,他一脸茫然问我:“啥时候的事?” 看来除了拥抱不完美,妈妈们还需要来点忘性。这一条,真是要向爸爸们学习。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篇8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者,理解父爱的本质和母爱的本质,了解弗罗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需要父爱与母爱的综合的观点。

2、情感与价值目标: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学会感恩,激发学生培养健康而成熟的心灵的激情。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品味关键语句,并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这是教学重点。

(2)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让学生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产生共鸣,受到教育。这是教学难点。

教学思路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是伦理学方面的随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学生阅读理解有一定困难。而父爱、母爱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每个孩子都是在父爱与母爱的笼罩下成长起来的。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一些小故事来消除理论著作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由浅入深,由对生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哲理的理性认识。

主要教学

方法按品读感知、对话赏析、讨论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倡导由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用信息整合的方法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信息整合包括阅读时使用精读法、略读法、跳读法,同时还动笔圈圈点点、勾勾画画,及时收集整合信息,形成对整个文章的思路)同时,教师适时的启发点拨,使整个教学导之有序,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导题音乐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

环节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设计意图

共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冰心的小诗里说:“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在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有人说:父爱如山。而好父母除了提供给孩子一个遮风避雨的温暖巢穴,同时也给他们一双能够展翅高飞的羽翼。可见,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之爱,温暖而执着。当然,这是我们对父母之爱的感性认识,那么,又如何理性的看待父母之爱在我们成长之路上的作用呢?请看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

回忆有关母爱与父爱诗词营造情境,从最熟悉的感悟入手

二、整体阅读,感知课文提问: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概括地讲,这篇文章谈了“爱”。

具体如下:

(一)一个人的爱的能力发展。(1―3)

(二)爱的对象的发展及原因。(4―8)

(三)探讨了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就是父爱与母爱的综合的问题。(9―10)

快速阅读,明确文章的思路,为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做准备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的答案可能是零散的、感性的,不过不要紧,只要能跟上思路,思考问题就行。)

三、研读讨论:

(一)探讨母爱与父爱的特点及作用是什么?

1、提示:文中哪些段是写母爱,这些段中哪些关键词语句子体现了母爱的特点?

学生找出词句后一起总结:母爱就其本质来说是无条件的。只要是母亲的孩子,母亲就会无条件的爱孩子。不管你是总统,还是平民;是一个高贵的公主,还是一个杀人犯;是美丽的还是丑陋的,母亲都会无条件的爱你。

(故事一:当年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有人向他母亲祝贺:“你有这样的儿子,一定十分自豪。”“是的”,杜鲁门的母亲答道:“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同样让我骄傲。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

学生找出词句:母亲对婴儿来说就是温暖,就是食物,是婴儿感到满足和安全的快乐阶段。

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我。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因为母亲是无条件的,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

母爱就其本质来说是无条件的。

“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

(圈圈点点,勾勾画画,逐渐明晰母爱的特点)要真正有效的看书,就需要动笔,在勾画过程中让思路成形,从而高质量获取信息。

三、研读讨论

2、提示:父爱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找出词句后一起总结:父爱是有条件的。母亲的爱让我们感到温暖,不断生长,发育。父亲的爱却引领我们正视人类生存的社会,学会生存、生活。要遵守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如纪律、秩序、法律等;要勇于承担、有责任感。父爱让我们在社会立足,正视我们成长时遇到的种种困难。故有人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

学生找出词句:父爱是有条件的爱。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

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亲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讨论、自由发言,找出句子。有效获取信息,认识父爱的不一样。

三、研读讨论3提问:如何解读“严父慈母”中的“严父”之爱?

(故事二:弗利克斯回来了弗利克斯是美国的一个十五岁的小男孩,他的父母很爱他,他的父亲常时不时揍他几下。这年圣诞前夕,他的母亲正准备小香肠,家里没有芥末,父亲叫正在摆弄廉价相机的弗利克斯去买。弗利克斯正沉浸在自己的相机世界,被父亲轻轻打了一巴掌,才拿起瓶子恋恋不舍走出家门。他一出门就把这事忘光了,在街上一直逛到商店打烊,才记起自己是出来买芥末的。这时他不敢回家,因为他不想在圣诞节挨耳光。这样,他父母在怒气中吃完了没放芥末的小香肠。八点钟了,他们开始担起心来。九点钟他们跑出家门,去按弗利克斯朋友们的门铃。―─圣诞节的头一天,他们报告了警察。一连等了三天,音讯杳然!他们又等了三年,仍不知所终!久而久之,他们的希望破灭了。最后,他们不再等了,从此陷入了绝望的忧伤之中……打这起,圣诞前夜成了这孤寂的老两口生活中的忌辰。这样的日子过了多年,直到有一天,照例是圣诞,老两口照例吃着没放芥末的小香肠,身后传来一个颤抖的声音说:“买来了!这是芥末,爸爸!”接着,一只手从二老之间伸了出来。一点不假,一个满装芥末的瓶子放到了桌子上……母亲双手合十,深深地低下了头。父亲擦着桌子站起身,虽然热泪盈眶,却微笑着回过身来,举起胳膊给了儿子一记响亮的耳光,说道:“去了这么长时间!你这个调皮鬼,坐到那边去!”)

自由讨论,直至火候才抛出故事二和故事三,学生自述经历或另有感人故事亦可。这里应是课堂的高潮,通过故事或自身经历的讲述,学生能非常清晰的认识到母爱与父爱的区别,也能更深的领悟到平日忽视甚至反感的伟大的父亲之爱。

(故事三:贝多芬几乎是在父亲的暴力下成长。贝多芬的父亲望子成龙,希望贝多芬成为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从小就接受严苛的音乐训练。贝多芬除了练钢琴之外,还要练小提琴、中提琴,贝多芬喜欢随意自己拉一些曲子,但只要被父亲发现,就会大骂他一顿,说:“你还没到达随心所欲的程度,现在好好给我一个音一个音照谱演奏!”父亲的教育严格,甚至常有时候是不合理的,但他还是为儿子神速的进步感到无比的骄傲,而且非常肯定将来他的儿子一定是个伟大的`音乐家。)

小结:泰戈尔说:“我的欲望很多,我的哭泣也很可怜,但你永远用坚决的拒绝来拯救我,这刚强的慈悲已经紧密的交织在我的生命里。”父亲之爱,也许就体现在他的严厉、刚强和不动声色中。故高尔基说得好: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人生。

4、母爱与父爱的作用是什么?

母爱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温和独立

父爱给孩子信心指导孩子生活理智自信

因此,父母不仅给了孩子爱,他们还使孩子在爱中成长,又学会去爱别人,这是一个理性的、圆形的过程。

结合第八段,水到渠成的总结概括,享受专注阅读带来的快乐。为下一步质疑作准备

四、深入质疑:

提问:一个成熟的人需要怎样的爱?

提示:如果只有母爱,孩子会怎样发展?

回答:孩子可能会沉浸在他的自我中心阶段,他人是实现个人愿望的工具,只依赖于别人,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不会爱别人。

提示:如果只有父爱,孩子会怎样发展?

回答:孩子可能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喜欢暴力、走极端等。也不会爱别人。

明确:成熟的人应具有的特点:

独立、温和;自信、理智。前两点来自母亲,后两点来自父亲。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独立温和),又是自己的父亲(理智自信)的高度。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一个成熟的人需要母爱与父爱的结合,既要发展母亲的良知,又要发展父亲的良知。也就是有母亲的爱的祝福,又要有父亲的爱的原则。

故母爱与父爱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爱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互补的,缺一不可的。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联系全文,深入思考,圈点勾画,概括要求全面、具体。明确一个健康成熟的灵魂要达到的高度。此步质疑很有必要。通过反思,学生不仅更深理解父母之爱,还学会如何塑造自身成熟而健康的灵魂。事实上,到这个环节时,学生似乎都比昨天长大了好多。

五、延伸拓展:

读完这篇文章,你对父母之爱有什么新的认识和希望?假如你是父母,你又预备怎样履行父母的职责?(可选择一个问题回答)

课后周记让学生反省,对父母之爱上升至理性高度。

自我反思

这篇文章我自己非常喜欢,弗罗坶的《爱的艺术》让我感悟良多。因此,我也力图要通过教授这篇课文来告诉学生,爱不仅是一种感情,更是一种能力,而且是可以培养的一种能力。我们可以被人爱,还要学会爱别人,包括父母,老师,朋友,周围的人,甚至整个社会。能有意识地去爱别人,就意味着你已向成熟迈进了一大步。

1、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双边交流较多,全堂课基本以师生对话进行。基本做到了老师主导、学生主体要求。课堂伸缩自如,能收能放。学生兴趣盎然,感触颇多。

2、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上一篇:介绍信的格式写法介绍下一篇:鼓励自己提升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