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册目录

2024-07-21

高中语文第二册目录(精选10篇)

高中语文第二册目录 篇1

阅读

第一单元

1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

2《物种起源》导言达尔文

3*神奇的极光曹冲

4*空间和时间旅行齐然尔曼

第二单元

5*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邓小平

6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

7读《伊索寓言》钱钟书

8*米洛斯的维纳斯清冈卓行

第三单元

9黄鹂孙犁

10咬文嚼字朱光潜

11*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

12*《宽容》序言房龙

第四单元

13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14滕王阁序王勃

15*师说韩愈

16*阿房宫赋杜牧

怎样学习文言虚词

第五单元

17六国论苏洵

18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19*伶官传序欧阳修

20*石钟山记苏轼

词类活用

第六单元

21项脊轩志归有光

22五人墓碑记张溥

23*登泰山记姚鼐

24*病梅馆记龚自珍

文言常用句式

写作、口语交际

第一单元

写出人物的个性

体态语

第二单元

写出事件的波澜

采访

第三单元

写出景物的特征

第四单元

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

第五单元

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自由写作实践

附录

词语表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注:篇目前没有标号的是教读课文,标有*的是自读课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目录]

高中语文第二册目录 篇2

《识字3》这篇集中识字的课文, 它以对子作为文章的载体, 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好景物。对对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激发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也是文章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如何让一年级的小朋友对对子有兴趣?只有先让他了解对子的一些规律, 发现对子的有趣的地方, 再进行简单的试对。朗读是最有效地了解课文的方法, 教师想通过由浅入深地读, 有层次地推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真正实现通过课文来学语文的理念。

[教学目标]

1.认识“雾”“霜”等13个生字, 会写“和”“语”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产生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读生字、写生字, 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准字音, 识记字形, 学会对对子。

[教学课件]

PPT、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本次授课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 揭题入境

小朋友们,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在我们这个大家园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 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和可爱的小动物, 我们都很爱它。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 我想大家一定会有新的收获。今天, 老师就和大家共同学习第一篇课文。 (板书:识字3)

二、初读体会, 认识生字

1.这是一首对子歌, 自己先试着读一读?

2.老师发现你们可真会学习, 有的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画了生字, 有的同学一边读一边思考, 还有的同学提出问题和小伙伴合作学习。相信你们的收获一定不小, 谁勇敢地站起来读一读课文?

3.你们已经把课文读通了, 很好。刚才你们在自学时还画出了许多生字, 遇到了许多不懂的词。那我们就一句一句地读, 把刚才不会的字学会, 不懂的词弄懂。

三、图文结合, 识记生字

(一) 学习第一小节:

1.一句一句地读, 把不会的字学会, 把不懂的词弄懂。

出示:云对雾, 雪对霜。指名读。

指导:云和雪小朋友肯定都见过, (点课件) 那雾和霜有没有见过呢?

2.引导:雾是在早晨出现的, 太阳一出来它就散了 (也可以叫“晨雾”) 。

点击课件, 叶子上白白的那些晶体就是什么?霜。每到深秋的时候就会出现霜。因此有个词叫秋霜 (生读晨雾、秋霜) 。

3.点击课件, 出现两幅图, 朝霞与夕阳, 想一想, 这该是课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看课文。

解决:朝霞, 夕阳, 和风, 细雨。图片协助理解。4.再读整小节。

(二) 学习第二、三小节:

1.课件出现花对草, 蝶对蜂。指名读。

学习蝶和蜂。说出是如何区别这两个字。领读。

2.课件出示, 蓝天对碧野, 万紫对千红。指名读。万紫对千红, 去掉“对”字, 指名读, 一起读。边读边贴词卡。

提问:当你看到什么样的景象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说万紫千红? (指名描述) 这个词多好啊, 读一读。

3.出示课件理解“碧”给这个字组个词?理解“碧野”“碧绿的叶子”。

4.课件出示:桃对李, 柳对杨。

理解:桃、李、柳、杨, 它们指的是什么?李和杨还出现在什么地方啊? (都是姓)

5.课件出示:“山清对水秀, 鸟语对花香”齐读。去掉“对”字, 再来读读。自己把这两个成语读一读。 (生边读, 师边贴词卡)

假如你就来到了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 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会想些什么?

三、复习巩固, 练习书写

1.刚才, 大家一边读儿歌, 一边学习了本课的生字, 弄懂了不会的词, 你们学得非常认真, 我们把黑板上的词再读一读好吗?

2.我们再来读一读本课的字吧!你们仔细观察今天学习的字, 看看有没有长得像的字呀?

3.生字我们都认识了, 还有六个生字宝宝需要我们来写呢!下面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六个字, 在写这六个字时, 你有什么小窍门可以把这些字写得更漂亮些?

四、练习朗读, 扩展识字

1.生字我们都已经学会了, 我们再来读一读对子歌吧!你们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先练习读一读, 和小朋友对着读都可以。

2.你们读得真认真, 既然这是一首对子歌, 那么我们就一问一答地读好吗?

3.其实, 在我们生活中, 处处都是识字的场所, 比如, 大街上的牌匾, 灯箱上的广告, 小朋友的名字等等, 只要你肯做一个有心人, 在不经意间你就会认识许多书本以外的汉字, 愿每个小朋友从现在开始, 都来做一个细心人、有心人, 认识更多的汉字。好吗?

[教学体会]

对子歌是一种传统的语言形式, 句式整齐、押韵, 便于诵读, 但内容涉及面广, 跳跃性大, 蕴涵语言的智慧。作为识字课, 是借助对子歌来识字, 而不是阅读课, 是为了识字而阅读。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自主识字, 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识字与儿童的生活结合起来, 识字中的音、形、义结合起来。学生通过看图片、找规律等形式去自主识字。教师始终以赏识的目光, 以激励性的语言导引学生自主识字。

在教学中, 教师穿针引线, 释疑解疑, 能让学生自行掌握就放手让学生去自悟、自练、自得, 而不越俎代庖, 发挥了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

高中语文第二册目录 篇3

其中有三处可能值得商榷,如下。

1.第二段中“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

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

但我在《水浒传》第四十五回《杨雄醉骂潘巧云石秀智杀裴如海 》中见到的却是这样的:“杨雄……指着那妇人骂道:‘你这贱人,贼妮子!好歹是我结果了你!……杨雄一头上床睡,一头口里恨恨的骂道:‘你这贱人,腌泼妇!那厮敢大虫口里倒涎。我手里不到得轻轻地放了你!那妇人那里敢喘气,直待杨雄睡着。……”

朱先生应该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可能是版本不同或其他原因,但一下子也查不出所以然来。只是觉得两者相差较大,“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和“那厮敢大虫口里倒涎”意思上就全然不同了,所以心中疑惑,且列出来看看。

2.第二段末尾“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一、‘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二、‘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全不同。在‘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在‘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中,‘风度便变成主词,和‘你(的)平行,根本不成一句话。”

首先,我不知道“你有革命家的风度”的上下文是什么,所以本没什么可说的。但如果就从“你有”和“你这”来看的话,正如文章接下去的分析一样,句子的意义就不同了,“你是”句着重点在“你”,而“你这”着重点就在“风度”上了,而后句也就只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确实“不成一句话”了。但是,这并不是“你有”改为“你这”“并不很妥”的原因。

其次,上文中“‘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全不同”和“你这”、“你是”的辨别似乎没有关系。

再次,“‘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文章用词较谨慎,“大半”,虽然如此,但我仍觉得如果换成“小半”、“部分”、“有时”就不可以吗?也就是说,何以见得就是“大半”呢?下面举几个不是“表示深恶痛绝”例子,——当然,也不就因此说“不表示深恶痛绝”就是“大半”。

①你这人哪,把人想得太好了。(关心、惋惜、规劝)

②你这家伙,又在背后说我的坏话了。(多是亲近的人中间打趣的话,亲切、友善)

③你这死鬼,刚才到哪里去了!(多是夫妻、恋人间的嗔怪,倒显得亲昵)

④你这看法太好了!(应该有“赞美”意思了)

以上是我们常说的好理解的话,下面再引几处文章中的。

⑤其日先来潘公后门首讨斋饭,只见迎儿出来说道:“你这道人,如何不来前门讨斋饭,却在后门里来?” 那胡道便念起佛来,里面这妇人听得了,已自瞧见,便出来后门问道:

“你这道人,莫不是五更报晓的头陀?” (《水浒传》第四十五回,这里前一个有奇怪、责备意,后一个可能只表示一定的指示意味)

⑥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裁衣裳啊。等晚上想着再叫人去拿罢。”

⑦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玉来着。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可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的孝心;……”(⑥⑦都来自《红楼梦》第三回,这两个“你这”不是直接对“你”说的,和课文中所说的也许不一样,但似乎也可算“‘你这式语法”,姑且列出来)

这几个例子后括号中的解释不一定准确,但都不是“深恶痛绝”。据我看来,“你这”也许只表示指示上的强调,而所含的情感的倒是语句本身所具有的,而不是“你这”带来的。

3.第5段,在对“推敲”的分析中说:“‘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详见课文)这里明显把“僧”“推”或“敲”的门看成是“寺”的门、“僧”“自家”的门了,这可能有误。

贾岛《题李凝幽居》原诗如下: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从全诗看来,贾岛“推”或“敲”的应是李凝的“幽居”之门(如首联,如“暂去还来此”。)而不是“寺”门,——虽然是“僧”敲的。这样说来,“敲”字不仅有类似于“鸟鸣山更幽”的艺术上的好处,也更合乎情理,到别人家去拜访,总是“敲”门来得合适,直“推”进去,未免不礼貌而“鲁莽”了。

即作者这一段对“推敲”的“推敲”,可能就失了基础了。

二、《剃光头发微》文题难符

这篇文章提到了清初剃头留辫子、清末剪辫子、旧社会理发工人的地位、石达开的一副对联、《人民日报》的一封读者来信、“髡”、现代的罪犯剃光头等七件事,——显而易见却并非都如文章题目所说的是“剃光头”的事。

而引发作者写文章的一件事,也只是理发师不给“乡下佬”剃平头的事,——也不是“剃光头”,——虽然那理发师认为“乡下佬只配剃光头”,——但说就是“剃光头”毕竟算不得,至少牵强得很。

“发微”,据高中课本第二册《词语手册》上本课中“语林漫笔”上的解释来看,应是“阐发微妙之处”的意思,“微”应是“学问钻研到细小之处是一般人难以明白的,于是‘微引申表示精深、深奥、微妙”的意思。

但从文章内容来看,却是说由“理发师不给(乡下佬)剃平头”一事想到社会上的“弄权”现象,这是正常不过的联想,实在看不出是在“阐发”什么“微妙之处”,更不是什么“学问”;而这个事例外的其他史实、掌故等也基本上只是和这“剃头”有关(注意不是“剃光头”)而已,也很难说有什么“发微”处。——而且我也坚信按作者的思想水平,也决不会认为这样的联想竟就是“发微”了。

所以,这个题目要是改为“从剃头想开去”或“从剃头讲起”,才落到了实处:“剃头”可包含文章中除清末剪辫子外的所有事例,庶几可通;联想、漫谈,说不上“发微”,“想开去”、“说起”才较为妥帖。

“有真意,勿卖弄”,才好。

高中语文第二册目录 篇4

《樱花》诗

樱花

樱花开了,

开的娇艳。

风轻拂过樱花的脸庞。

樱花微微颤动着。笑着。

樱花离开了母亲。

樱花在风的`陪伴下,

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风是她的舞伴,她唯一的舞伴。

风随着樱花时而旋转,时而飞身。

他们跳着,跑着,飞着.....

终于,樱花累了。

她停歇在母亲的怀抱中,

风也该走了,樱花不舍他,

于是,风和樱花约定,

等到“明天”,再来起舞。

于是,风停了,他在等待着,

等待着.....

等待着......

明天的到来

拓展《樱花》诗歌

樱花——

含苞盛开在三月早春的清晨。

一抹抹透白的粉,

挂在深褐色沉默无言的枝藤。

树下簇拥着游人,

静静等

她为你点缀属于春日的良辰。

樱花——

阳光洒过花瓣赋予了她体温。

我采下她的娇嫩,

捧在手掌细细端详无一纤尘。

躲在花间的行人,

悄悄闻

她为你散发属于春日的芳芬。

樱花——

鸟鸣逐渐停滞转眼已到黄昏。

空气里浸满清冷,

殊不知她昂首风中依然坚韧。

灰心失意的诗人,

在思忖

她为你治愈深埋心底的伤痕。

樱花——

月色薄纱一般伴随凉风阵阵。

是否能继续支撑,

地上光斑流露出怜悯的眼神。

悄然离开的亲人,

不要问

明天早晨她将是否留有温存。

樱花——

不知为谁献出了自己的青春。

也许不为了别人,

为了转达胸腔里轰鸣的歌声。

远处在天边的神,

都纷纷

以圣洁的颂歌歌颂她的精神。

樱花——

存在过的迹象也已了却无痕。

没有为你立的坟,

却只看到

荒瘠的地面上有你落地生根。

樱花——

开时轰轰烈烈有如火炬不灭。

直到风吹雨打终将面临诀别,

她已在心中浮沉

为爱过她的所有人——

游人,行人,诗人,亲人,

献上轻柔的春日之吻。

留下一地

高中语文第二册目录 篇5

早晨起来推开窗户,发现外面竟然下着绵绵的细雨。阴沉沉的天气,总让人感到不安,好像预示着什么事要发生。

由于写作业缺少一些用品,我被逼无奈挤上了开往商场的公共汽车,还好有个座,也许是下雨天大家的心情都不好吧!车厢内安静得出奇,只能听见从被雨水打湿的雨伞上掉落下来的雨滴打在地上的声音,这样安静的过了一站。车门开了,上来两名穿着黑夹克的中年男子,他们的加入使原本安静的车厢一下子喧闹起来, “让一让,让一让,我们往里走走。”两个人“吆喝”着,脚步停在我身前一名带着孩子的父亲身后,其中一人扶着我身旁的.椅背,我本能地往旁边挤了挤,调整了一下位置,当我在回过身来看那两个人时,不由得惊呆了,另一人用中指和食指夹住一个薄薄的刀片,熟练的割破了那位父亲的手提包,迅速从里面抽出钱包,收了起来。是小偷!光天化日之下,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竟敢偷东西,我刚想喊,转念一想:不行,他离我这么近,万一给我一刀怎么办?我不敢再往下想,也不敢出声,只是静静地看着。

车到了一站,下车的人向售票员出示了车票,奇怪的是,售票员并没有向那两个人要票,就让两人下了车,看这两人得意洋洋的表情,我不甘心地瞪了一眼,挤到那位叔叔的身边,及时地告诉他:“叔叔,您的钱包是不是丢了?头里下去那两个人,您快去追呀!”他看了看手提包,已被割开了一个几公分长的口子,钱包早就“飞”了,他随着我手的方向望去,那两人拦了一辆出租车,飞奔而去。我望着他们的背影,心想:难道就这样算了?

高中语文第二册目录 篇6

而我也因为近视的可怕在因特网上找了一番,可以得知这可怕的.近视有许许多多的因素:(1)遗传基因(2)环境因素(3)饮食因素(4)其他因素。

我知道了这些近视的因素后,不由得想到了和我一起共度六年时光的小学同学,他也是近视的人。于是我就找他调查了一番,他告诉我,他的近视有500度!于是,我惊讶的问他:“你的祖辈,有没有也是近视的”他毫无犹豫地回答道:“没有的!”于是我初步认定了他是因为环境因素而照成的近视,所谓的环境因素是指非遗传的、后天的可引起近视发生的一些于是;主要具体的就是指近距离用眼过度和用眼卫生不当所引起的。

而我再次问他是不是经常玩电脑或手机时他也说自己经常玩电脑,而这也是环境因素中第二点: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常常使睫状肌发生痉挛,丧失了正常的灵活性,视远时不能充分松弛,即形成了假性近视。如果长期发展下去,眼外对眼轴的压迫和眼肉压力的改变使眼轴变长则成为真性近视,由此可见我的这位和蔼可亲的小学同学是因为长时间的看电脑而成为真的近视的。

当然,近视也不只一个因素的。而我的另一位和我关系紧密的朋友也可以证实的到,他也是一个近视因素的例子。我那位朋友十分的奇特,他的近视要从他的爷爷开始说起,他的爷爷也是一位近视的人,而他的爸爸和他也是近视的。于是我又问我这位朋友,“你的近视是不是从小开始的呢?”他说“是的。”

于是我结合了之前在因特网上找到的资料来看这正是近视眼因素中的遗传基因,遗传基因在近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绝大数近视是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受影响面发生的;只有少数先天性近视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这部分人数较少,约占较少总人数的百分之五,近视度数往往很高,而我这朋友的度数也是五六百。

高中语文第二册目录 篇7

我心里痒痒的。要是给我该多好啊!姐姐平时比较小气,这可不能。哼!我没有也不让你有。

我装着羡慕的样子,对姐姐说:“借我看看好吗?”姐姐笑着说:“你喜欢吗?我想……”没等姐姐说完,我已从她手中夺过了小瓷猪。

表面上我翻来覆去地瞧着,心里只想趁姐姐不注意时下手。这时,姐姐俯下身子从书包里往外掏课本,我急忙一撒手,浑身光滑的小瓷猪掉在了地上。

“啪”的一声,将全家人的目光吸引过来。漂亮的小瓷猪顷刻间变成了碎片。“我……我不是故意的。”我嘴上说,心里却在骂:该!让你得意!

姐姐“哇”的一声哭了。见她哭了,我浑身颤抖。姐姐揉揉眼睛,说:“这瓷猪本来有一对。我拿来让你看看喜欢不喜欢,想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你,没想到……”

“啊?”我愣住了,心里像翻倒了五味瓶――真不是滋味。舅舅说:“筱君,没关系,不就是一对小瓷猪嘛!下次出差我在买一对送给鸽子,啊!”妈妈说:“鸽子,你这毛毛拾拾的毛病什么时候能改一改,看把姐姐弄的!真是,一点也不让我省心!哎!”在我眼里,地上那四分五裂的瓷猪似乎向我这边跳来:“还我生命!”我不敢再看下去。

此后,我真想忘掉这件事。也有几次,想向姐姐承认错误,但碍于面子,始终没有……

语文第二册教学计划 篇8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4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31人。从第一学期孩子各方面的表现来看,多数学生对学校生活基本能做到适应。在常规方面,绝大部分孩子已逐步养成及时做好课前准备,听到上课音乐能赶快进教室坐好。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听讲、思考、发言。懂礼貌、讲文明,学会团结同学,并有了一定的班级荣誉感。但孩子的学习两极分化的情况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孩子年龄较小,自律性差,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老师上课,且回家后无家长辅导,当天的知识不能及时消化,导致学习效果差。而本班有不少部分孩子父母外出打工或父母离异,由爷爷奶奶带/这样的孩子往往被爷爷奶奶宠爱,父母溺爱。因此,班有这种情况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弱,学习缺乏主动性。本学期,我将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及水平特点,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的督促与指导。采取科学的方法,因材施教,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学会250个生字,认识550个生字。要求学会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大部分词语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要求认识的字,做到离开注音、离开语言环境也能准确认读,不抄,不默,不考。

3、继续学习用铅笔写字。依照笔顺规则,书写要求学会的字。字要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尽量做到美观。执笔方法、写字姿势合乎要求。

4、能借助汉语拼音,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逐步达到有感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朗读要做到,逐步提高默读能力。借助拼音阅读浅显的拼音读物。继续认识逗号、句号、叹号、问号。

5、能用学过的词语补充句子。有说话的愿望,能根据要求说自己想说的话。能在简单的写话中使用句号、问号、叹号。

6、学会听、说普通话。能听懂别人讲的一段话或一件事,能用普通话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愿意和别人进行口语交际,能主动说,认真听,大胆问,语句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7、在教学中注意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课文共3、4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组之后有五篇选读课文。最后是两个生字表。

本册识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书后的生字表

(一),列出了全册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

(二),列出了全册要求会写的字。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学会250个生字,认识550个生字。要求学会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大部分词语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要求认识的字,做到离开注音、离开语言环境也能准确认读。

3、继续学习用铅笔写字。依照笔顺规则,书写要求学会的字。字要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尽量做到美观。执笔方法、写字姿势合乎要求。

4、能借助汉语拼音,有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逐步达到有感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朗读要做到,逐步提高默读能力。借助拼音阅读浅显的拼音读物。继续认识逗号、句号、叹号、问号。

5、能用学过的词语补充句子。有说话的愿望,能根据要求说自己想说的话。能在简单的写话中使用句号、问号、叹号。

6、学会听、说普通话。能听懂别人讲的一段话或一件事,能用普通话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愿意和别人进行口语交际,能主动说,认真听,大胆问,语句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五、教学措施:

1、理解教材编辑意图,以组为单位整体设计教学。

2、倡导合作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设计教学活动,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

3、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

4、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发现新与旧的联系,发现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方法认识汉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5、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成果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断产生成就感。

6、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当时、当地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六、教学进度:

第一——二周第一单元

第三——四周第二单元

第五——六周第三单元

第七——八周第四单元

第 九周五一长假

第 十——十一 周第五单元、期中复习及考试

第十二——十三周第六单元

第十四——十五周第七单元

第十五——十六周第八单元

语文第二册《雨铃铛》教学评析 篇9

观摩了张蔚老师执教的《雨铃铛》一课,我有几点很深的感受。概括地说,老师在本堂课中突出体现了两方面的“努力”。

一、努力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主动性和创造性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本堂课中,初次接触课文,教师不急于提出阅读要求,而是和学生共同回顾了已掌握的三种识字方法,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阅读。识字中,教师又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经验,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识字方法独立识字。教师则适时点拨、引导,运用形象直观及游戏的方法,同时进一步在学生所熟识的语言环境中巩固本课生字。例如“珠”字的教学,教师设计了六个由“珠”组成的词语,让学生在阅读中识记;“洒”字,在学生认读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赶快找一找它在课文中哪一句?”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理句;学文后,教师再次别具匠心地将本课生字编成一首新的有关小雨的儿歌,使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加深对本课生字的巩固。整个识字过程力求实用结合,发展并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习惯。

另外,教师在本课中比较好地创造性地理解并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整堂课,比较恰当的融入了音乐与美术的因素。从导入学习引用的艺术课学到的歌曲《小雨沙沙》、理解感悟课文中的音乐渲染,到随学生发言而即兴呈现的美丽画面,都不难看出教师关注了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更可喜的是教师敢于大胆突破教材,舍弃了教材中“你觉得雨声像什么?”的问题设计,而换成了更贴近学生实际,更有思考价值的“读了儿歌,你了解到什么或是想到了什么?”这一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有的回答了从书中了解的内容“春雨发出了沙沙的声音。”有的谈了自己的感受“读了儿歌,我仿佛看到了雨滴落到了嫩叶上,被叶子喝掉了。”还有的学生则把自己想到的也谈了出来“读了这首儿歌,让我想到了《春夜喜雨》这首诗。”于是便有声有色地背了起来。继而老师又引导学生思考“春雨还在招呼谁,做什么?”并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续编儿歌。这样的阅读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二、努力发挥即时评价在课堂生成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课堂中,教师除了在朗读指导中给学生“雨铃铛”的奖励,再并没有过多外在的小红花、五角星的刺激或千篇 一律的“棒棒棒,你真棒!”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体现人文关怀的细致具体的即时评价。例如在“珠”学习中,一学生说“这个字,还是‘宝莲珠’的‘珠’。”教师马上评价:“你能把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真了不起!”在教师这样的激发引导下,另一学生又争先恐后地举起手说:“我还知道‘招’也是‘招商银行’的‘招’。”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思维更活跃了起来。“‘招’字还可以用换偏旁的办法记住它。把‘斩昭’的‘昭’的日子旁换成提手旁就是这个字。”教师接着不失时机地在黑板上写出了“昭”这个与本课无关的新字,继而评价“从人名也能认字,真棒!谢谢你,又帮我们多认识了一个新字。”

这样的即时评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更突出体现了评价的学科性、针对性和导向性,也更具可持续性。在发言学生得到肯定鼓励的同时,更受益的是全班所有的学生。因为他们获得的不仅是榜样的目标,更是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产生新的思维的火花,生成新的更有价值的因素。个体生命的潜力尽在于此,师生情感的共鸣尽在于此,课堂真正的意义与价值尽在于此!

高中语文第二册目录 篇10

没错,这个人就是你的同桌,那个一直帮助你却不要回报,关心你却不让你知道的人。

也许某位同桌给了我们留下了短暂而又深刻的回忆。他或许会在某些时候和其他童鞋一样嘲弄你,可也一定会在之后耐心的给你陪不是。当你遇到棘手的琐事时,你总是先告诉同桌让他帮你参酌。你高兴时,自然也会和他分享一刻,似乎在某种情况下“你们”达成了一种莫可名状的默契,这种默契,别人无法体会,言语无法表达。

不过,时光似乎在我们心里洗刷那段和同桌在一起美好时期的记忆。上了高中,我们虽然都变得世故,但在处理学习上的压力和内心的困顿时总不能很好的把握。我们仰视高考,因此我们有了理想和信念,我们努力的和命运赛跑,立下滔天的誓言,而来不及将青葱岁月中已沉淀的记忆去洗洗品味,也许,真的需要回望一下了。是我们经过岁月的洗礼而变得相互陌生,还是在思想上有隔阂、内心开始疏远?

尽管时间已经逝去,但同桌给我们带来的如同挥不去的那片云彩——绚丽而又不会很快的消散。

上一篇:实践部干事年终总结下一篇:向清洁工致敬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