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目录(精选12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目录 篇1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一册目录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诗两首
雨巷……………………………………………………戴望舒再别康桥………………………………………………徐志摩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第二单元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5.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6.鸿门宴……………………………………………………司马迁第三单元
7.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8.小狗包弟…………………………………………………巴金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第四单元
10.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
11.包身工……………………………………………………夏衍
12.*飞向太空的航程……………………………贾永 曹智 白瑞雪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朗诵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奇妙的对联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名著导读
《论语》《大卫•科波菲尔》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二册目录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荷塘月色…………………………………………………朱自清
2.故都的秋…………………………………………………郁达夫
3.*囚绿记………………………………………………… 陆蠡第二单元
4.《诗经》两首
氓采薇
5.离骚……………………………………………………… 屈原
6. 孔雀东南飞 并序……………………………………
7.*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第三单元
8.兰亭集序……………………………………………………王羲之
9.赤壁赋……………………………………………………苏轼
10.*游褒禅山记……………………………………………………第四单元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
12.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直面挫折——学习描写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
演讲
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修辞无处不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名著导读
《家》《巴黎圣母院》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三册目录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
2.祝福……………………………………………………鲁迅
3.*老人与海…………………………………………… 海明威第二单元
4.蜀道难……………………………………………………李白
5.杜甫诗三首………………………………………(见百度百科)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6.琵琶行 并序………………………………………………白居易
7.*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9.劝学………………………………………………………《荀子》
10.*过秦论……………………………………………………贾谊
11.*师说………………………………………………………韩愈第四单元
12.动物游戏之谜……………………………………………周立明
13.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
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表达交流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善待生命——学习论证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讨论
梳理探究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名著导读
《红楼梦》
《高老头》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四册目录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窦娥冤…………………………………………………关汉卿
2.雷雨………………………………………………… 曹禺
3.*哈姆莱特…………………………………………莎士比亚
4.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
5.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定**(莫听穿林打叶声)
6.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三单元
8.拿来主义…………………………………………………鲁迅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罗姆
10.*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 蒙田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帕斯卡尔信条………………………………………………富尔格姆
第四单元
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12.苏武传……………………………………………………班固
13.张衡传………………………………………………… 范晔表达交流
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确立自信——学习反驳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
辩论
梳理探究
逻辑和语文学习
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
名著导读
莎士比亚戏剧
《谈美》
附录
中华文化精神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五册目录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2.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河夫
3.*边城………………………………………………………沈从文第二单元
4.归去来兮辞 并序……………………………………………陶渊明
5.滕王阁序…………………………………………………… 王 勃
6.*逍遥游……………………………………………………庄子
7.*陈情表………………………………………………………李 密第三单元
8.咬文嚼字…………………………………………………朱光潜
9.*说“木叶” ……………………………………………林庚
10.*谈中国诗……………………………………………… 钱钟书第四单元
11.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12.作为生物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
13.*宇宙的未来…………………………………………… 霍金表达交流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访谈
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古代文化常识
有趣的语言翻译
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
《堂吉诃德》
人教版高中语文目录 篇2
一.学科特征突显对人文性的理解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人教版教材加入了许多有关人文、人性的内容, 在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学科特征的同时, 力求突出对人文性的理解, 努力“挣脱功利主义和工具性的桎梏, 为语文教育走向其人文性本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为便于研究, 仅以第一册内容为依据 (以下同) 。比如《我有一个梦想》《我的呼吁》《花未眠》《我的空中楼阁》《〈宽容〉序言》等。人文性特质的增强, 对人性的尊重, 赋予了语文教育更多的生活意义和人性价值, 这是对学生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关怀的具体体现。人教版教材对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 进行了重新选择。比如:朦胧派诗人舒婷作品的不同取舍, 《致橡树》的回归取代了旧教材的《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突出了对人性的关怀。《致橡树》表达了对建立在平等尊重基础上的爱的追求, 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平等, 友爱, 团结的新型的人际关系。而《祖国》则更多表达的是热爱祖国的“政治”话题。
二.编排体系结构趋于整合
美国心理学家赫伯·格乔伊说:“明天的文盲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 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由此可见学习能力及方法的重要性, 而人教版教材显然注重了这一方面。其主要体现就是结构的日趋整合, 即构建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发展学生健康个性的教材体系。这一体系, 不仅有机地融合了语文内部的读、写、说的要求, 而且紧密地联系了社会生活和其他学科知识, 多层次, 多角度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阅读教材和写作、口语交际教材分开编排。“在阅读教材中, 兼顾写作、口语交际;在写作、口语交际教材中, 兼顾阅读。教材与写作、口语交际教材相配合, 合编为一本书。”[2]阅读教材部分, 仍按单元组合编写, 但人教版教材的独特之处, 就是改文体杂糅回归为文体统一, 每单元都按照文体组织, 每四课组成一单元, 共六单元, 每单元前均保持有单元说明, 并且每单元后都有知识短文的学习。课文共有24篇, 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各占50%, 每篇课前删除了所谓的“学习重点”或“自读提示”, 单元说明更见详细。基本按照先介绍本单元文章的体裁和内容, 再说明其相关的特点, 最后强调学习的重点和方法展开编写。人教版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知识短文和综合性专题的学习内容。比如:第一册新增了《综合性学习拥抱文学的骄子———诗歌》《散文的艺术魅力》《综合性学习民居文化》《怎样学习文言文》《文言实词的特点》等5篇文章。显然, 人教版教材不仅注重学科内知识的贯通、衔接, 还注重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纵横联系, 而且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 还注重学习过程。这样, 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3]。
在写作, 口语交际教材部分, 按照写作心理编排, 内容整合优化易于学生接受。比如, 教材第一册“写作, 口语交际”教材部分也分五个单元, 但内容更加紧凑, 如把“用心感受生活”和“深入思考生活”整合为“感觉与思考”等。把单元外材料“自由写作实践”整合为一单元, 且新增了“个性与创新”单元。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握写作的内部规律, 提高写作能力, 同时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可见, 人教版教材内容最出彩之处就是主次分明条理清晰、线索简明一目了然。既富有思想教育功能, 又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还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配有部分内容的图片、注释、表格、资料。精选了大量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黑白和彩色图片, 具有较强的审美观赏价值和教育功能, 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如:北京清华园荷塘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手迹。课文下面都有准确简练的注释。练习题设计有清晰直观的表格, 显得更加清楚, 赏心悦目, 便于理解。如《荷塘月色》的表格设计等。课文后面提供有客观真实独具权威的相关资料。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后配有《论语》的说明等。同时, 新增了大量的选作题, 激发学生动脑去思考,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突出了创新和综合的特点。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说读写的能力。如:第一册第3课第4题“课外查找资料, 了解新时期文学中‘朦胧诗’和‘后朦胧读’及重要作家作品, 然后在班上展开交流”, 第11课、第3题“就其中一点谈你的看法, 并写一二百字的短文”等等。新增了用现代观念审视文言文的思想内容的要求, 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如:第一册第18课第1题第3小题“讨论:今天看来, 越国终能灭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等。这样, 兼顾不同程度的学生,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既提高了学生的智能素质, 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能力。另外, 部分外国作品附加了英文原文, 如:《我有一个梦想》, 这样有利于学生体会中英文两种语文的异同, 体现了一种更加开放的文化态度。
三.选文内容文质兼美不断优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 你要让他心理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要打开他创作的源泉, 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笔者以为学习亦然。这样说来, 学习内容即教材选文也就极其重要了。总体说来, 人教版教材的选文, 选择空间更加广阔, 有吸纳全人类最优秀文化遗产的趋势。笔者认为这样一方面提升了课文的文化底蕴, 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学习难度。以第一册为例来说, 诺贝尔奖得主的作品突增。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花未眠》, 两位和平奖得主: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法国白人医生史怀哲《我的呼吁》。选文主要涉及审美、自由平等的追求和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等领域, 学生在阅读中有较强的新鲜感和新奇感,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开阔学生的胸襟和视野。这些作品虽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尽相同, 但是, “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有利于形成学生以人类意识为基础的胸襟、气度和眼光, 从而培养起一种民族意识与人类意识相统一的精神品格”。[4]它们的入选, 标志着教材体系的更加开放和与世界先进文化接轨的趋势。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增加中外诗歌内容, 删减文言文内容。人教版教材大幅度增加了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的内容。高一上学期, 是初高中的衔接过渡阶段, 教材首先设置的是诗歌单元, 利于学生记诵和赏析;同时增加了诗歌的数量, 由13首上升为16首。新增了风格各异的诗作6首, 如:中国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的《错误》, 奥地利象征主义诗人里尔克的《豹》等, 同时降低了学习难度, 由背诵降低为有感情的朗读和诵读, 增强了学生对诗歌的领悟力。第一册文言文内容压缩, 仅两单元共8课, 所选文言文多篇幅较短, 对学生要求有所降低, 只《邹忌讽齐王纳谏》《劝学》这两篇要背诵, 8篇文言文只背诵2篇, 占25%。在衔接阶段, 在继承传统文化 (主要是文言文) 方面, 要求有所降低, 更侧重学生对语感的把握, 即有感情的朗读和诵读。这种变化无疑是可取的, 当然, 随着年级的变化, 文言文的分量也有所递增。
2.课文教学难度增大, 课本练习难度降低。主要表现为自读课文《死水》《赞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胡同文化》提升为教读课文。相比较而言, 对同一选文的处理, 人教版教材的教学要求较高。但练习题难度相对应的却降低了, 把练习题第一题或最后一题设置难度较大, 学生不感兴趣, 练习效果不明显的题目删除, 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如《荷塘月色》的练习一:“朗读课文, 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感情基调的语句, 然后联系景物描写, 说说作者的感情发展变化。”这道题涉及到当时的政治形势和作家的家庭生活等因素, 对高一学生来说, 难度太大。而人教版教材的问题设计, 其角度更加灵活, 随之变化为:“讨论:对于本文中‘我’应该怎样认识?下面两种看法供参考------”从中我们不难发现, 人教版教材在降低难度的同时, 改换了提问的角度, 即问题的切入点选择得更新颖, 富有新意, 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恕不赘述。
3.增加了大量的“课外阅读”、“搜索”、“讨论”和“探究”的要求。教材设计基本每一课都设计这类题型, 且题量较大, 可以说是教材课后练习改革的一大亮点, 这一尝试在当时无疑起到了课程改革风向标的作用。有的是培养找资料的能力, 如:教材第一册第9课第4题“课外搜集有关马克思的资料”等;有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动手写作能力, 如:第一册第4课第3课“开一次诗歌朗诵会, 朗诵你自己写的或你最喜欢的诗歌;第23课第4题“写一篇一二百字的劝学文字”等;有的大力倡导自主, 合作, 探讨的学习方式, 如:第3课第3题“和同学们交流讨论一下”等。这样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的整体素养和综合素质, 值得教材编写者借鉴。
参考文献
[1]陈杰关怀人性与张扬理性:析2003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学通讯, 高中刊, 2003, 10。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语文 (第一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教学大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高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注释质疑 篇3
人教版高一第一册第五单元四篇课文属于先秦历史散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和《战国策》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课文的部分注释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下面我想谈谈我对这些注释的一点肤浅看法。
这个单元由四篇课文组成,分别是《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邹忌讽齐王纳谏》和《触龙说赵太后》。《烛之武退秦师》第三段有一处注释值得商榷。原文说:“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课文对“焉用亡郑以陪邻?”是这样注释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焉,何。用,介词,表原因。陪,增加。邻,邻国,指晋国。”这儿把“用”注释为“介词,表原因”,我认为表原因这种说法欠合理。“用”的几种常见用法为:1.使用、采用。《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用李斯谋。”2.任用。《孟子·梁惠王下》:“见贤焉,然后用之。”3.用处,作用。《韩非子·五蠹》:“赏其功,必禁无用。”《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4.资财。《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5.介词。因为,由于。《史记·李广传》:“广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6.介词。以。《史记·匈奴列传》:“用其姊妻之。”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用”的常见用法可以分为三类,作动词,名词和介词,而作介词表原因的时候作“因为、由于”讲。所以,我认为这儿的“用”应该注释为“介词,用”,和后面的“亡郑”组成介宾结构。那么“焉用亡郑以陪邻?”就可以注释为“为什么用灭亡郑国这件事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这样理解文章就顺畅得多。
《勾践灭吴》第三段讲述了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文中这样说:“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埋葬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在这几句话中,课文对“政”是这样注释的:“政,通‘征,指徭役赋税”。我认为此处的“政”应当是“徭役”(古时候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的劳动),而不应包括“赋税”。因为课文第三段最后一句话“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既然十年都不向国人收取赋税了,那么嫡子为国事而死,免除三年的赋税就没什么意义了。就是说,嫡子死于国事,政府在三年中不再征调他的家人去服劳役。这样解释,上下文就没有矛盾并且十分顺畅。另外,“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这句话中,课文把“贫病者”注释为“贫苦和重病的人”,我认为此处的“病”应是“困窘不堪”的意思而不是“患重病的人”,“贫病者”应注释为“贫苦不堪的人”。“病”的几种常见用法为:1.病,生病。《孟子·滕文公上》:“吾固愿见,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见。”2.精疲力尽。《韩非子·初见秦》:“士民疲病于内,霸王之名不成。”3.毛病、弊病。《新唐书·杜希全传》:“献体要八章,砭切政病。”4.担心、忧虑。《论语·卫灵公》:“君子病无能焉,无病人之不己知也。”5.困窘不堪。《捕蛇者说》:“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这儿的“病”如果理解成“困窘不堪”就不会和上文的“疾疹”(患病的人)相重复了。
《触龙说赵太后》第三段有一处说:“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课文把“持其踵为之泣”注释为“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我认为这样注释不合理,哪有母亲送女儿时握着她的脚后跟不让她走的呢?同时,赵威后贵为太后,长幼君臣尊卑的等级关系似乎也决定了她不可能抱持自己女儿的脚后跟。所以“持”应为“止”,“持其踵”应为“使其踵止”,意为不想离开她。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持,制止意”,“持其踵”是说母亲拉着女儿,女儿不能举步。另外,课文中还说“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高中语文课本对“必勿使反”的原因注释为:“一定不要让她回来。古代诸侯之女出嫁别国,只有遭到休弃,或所嫁之国灭亡时,才能回娘家。我认为“必勿使反”的“反”,只能理解为“被弃回娘家”、“遭到休弃”,不能理解为“回来”“回娘家”。古代的婚俗,女儿出嫁可以归宁父母。《诗经·周南·葛覃》:“归宁父母。”毛传曰:“宁,安也。父母在则有时归宁耳。”《后汉书·列女传·刘长卿妻》:“妻防远嫌疑,不肯归宁。”明代的民间风俗是“娶妇三日归宁”。女子出嫁后被弃回娘家称“反”、称“来归”,《谷梁传·隐公二年》:“礼,妇人谓嫁曰归,反曰来归。”晋范宁注:“嫁而曰归,明外属也。反曰来归,明从外至。反谓为夫家所遣。”女儿出嫁,赵太后也许难受流泪,但她决不会为此作生离死别、泣涕涟涟状,她深深担心的是女儿被弃回来,“必勿使反”。乃是为了女儿生儿育女,“有子孙相继为王”。“反”前的一个“使”字就决定了这“反”是女儿身不由己的行为,赵太后对此也只有祈祷的份儿,可见“反”即“来归”、“被弃”的同义语。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目录 篇4
第一单元
1 改造我们的学习 毛泽东
2《物种起源》导言 达尔文
3* 神奇的极光 曹 冲
4* 空间和时间旅行 齐然尔曼
第二单元
5*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邓小平
6 为了忘却的记念 鲁 迅
7 读《伊索寓言》 钱钟书
8* 米洛斯的维纳斯 清冈卓行
第三单元
9 黄鹂 孙 犁
10 咬文嚼字 朱光潜
11* 我与地坛(节选) 史铁生
12* 《宽容》序言 房 龙
第四单元
13 谏太宗十思疏 魏 徵
14 滕王阁序 王 勃
15* 师说 韩 愈
16* 阿房宫赋 杜 牧
怎样学习文言虚词
第五单元
17 六国论 苏 洵
18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19* 伶官传序 欧阳修
20* 石钟山记 苏 轼
词类活用
第六单元
21 项脊轩志 归有光
22 五人墓碑记 张 溥
23* 登泰山记 姚 鼐
24* 病梅馆记 龚自珍
文言常用句式
写作、口语交际
第一单元
写出人物的个性
体态语
第二单元
写出事件的波澜
采访
第三单元
写出景物的特征
第四单元
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
第五单元
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自由写作实践
附 录
词语表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注:篇目前没有标号的是教读课文,标有*的是自读课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目录(必修一) 篇5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篇6
1、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
2、谈骨气(吴晗) 3、想和做(胡绳)
4、*哨子(富兰克林) 5、*灰姑娘的时钟(角山荣)
第二单元
6、怀疑与学问(顾颉刚) 7、发问的精神(启凡)
8、*论求知(弗兰西斯”培根) 9、*应有格物致精神(丁肇中)
10、*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
第三单元
1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12、短文两篇(吕叔湘) 论“基本属实” “偃旗息鼓”与“圆满结束”
13、《枫桥夜泊》新解质疑(刘金) 14、*“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黄树则)
15、*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冬明)
第四单元
16、故乡(鲁迅) 17、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18、麦琪的礼物(欧“亨利) 19、*范进中举(吴敬梓)
20、*不朽的失眠(张晓风)
第五单元
21、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22、醉翁亭记(欧阳修)
23、*满井游记(袁宏道) 24、*峡江寺飞泉亭记(袁枚)
25、诗词五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南园(李贺) 梦江南(温庭筠)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己亥杂诗(龚自珍)
第六单元
26、《孟子》二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越巫(方孝孺)
29、*《世说新语》三则(刘义庆)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陈太丘与友期 魏武将见匈奴使
30、诗词五首
饮酒(陶渊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行路难(其一)(李白)
人教版高中语文目录 篇7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语文,策略
合作学习是指让学生摆脱原先以单个的个体来进行学习的模式, 继而转变为在一起集体研究学习的形式。此种学习模式是在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下生成的, 它旨在革除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些显见弊端, 用一种新颖的较为符合当下教育的模式来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替代与交接, 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一高中语文课堂运用合作学习的意义
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 合作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合作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师本课堂教学努力转变为生本课堂教学, 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和意愿。在此种教学模式中, 教师可以主动让出自己的部分课堂话语权, 转而变为一种引导者的角色, 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但这并不代表完全放弃教师的“教”而全部由学生来自己学习, 高中语文知识体系是个庞杂的整体, 具有系统性和知识性相结合的特点, 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点拨与教诲, 需要掌握合作教学应该有的“度”, 从而做到收放自如, 绝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 毕竟从本质上说, 合作教学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形式而存在, 其运用得是否恰当, 教学活动是否可以顺利开展, 学生们的反馈情况如何等都是教师需要及时了解的信息。
二高中语文课堂运用合作教学的具体策略
从合作教学开展的程序来看, 其主要包含了两个部分, 一是自主学习研究, 二是合作讨论交流。两者之间互为关联、互相联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需要做的工作和占据的角色亦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教学方式与形式的转变, 教师的角色和课前的准备工作亦有所转变。
1. 建立“主问题引领”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必要的前提条件, 在新课标设定的三维目标中也将教学目标逐一进行了分化和细化, 教师在明确某堂课的教学目标时, 除了教辅资料中已经给出的, 还需要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以及某堂课的重难点进行详细备课, 尤其要注意在适当的时候建立课堂教学的“主问题”。
“主问题引领”, 即在课堂教学中确立一个可以引领整个课堂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是预设的, 也可以是在教学的中间环节通过教师的提问巧妙引出的, 但必须是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的问题。而合作教学中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亦是需要这样的“主问题”来进行引导的。
2. 教师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在一堂高中语文课中, 教师究竟需要给学生们讲授怎样的教学内容, 除了基本的备课和写教案工作之外, 在合作教学模式中, 教师还需要做哪些课前准备工作呢?
笔者认为, 必要的课堂计划与安排是首先需要突出的, 如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贯被强调的教学重难点的突出以及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等方面;其次, 在课堂问题的设置和学生分组讨论环节中的安排, 教师在课前准备活动中也应该有所涉及, 相对来说, 这些环节的安排是为组织合作教学而准备的, 少了这些环节, 合作教学或许就无法有效地进行开展;除此以外, 关乎教学目标的有效生成也是教师需要在课前予以准备的, 利用恰当的方法适时地完成教学目标始终是衡量一堂课是否有效的重要评价标准, 教学目标的生成应该是一种递进式的不断深入的过程, 而合作教学旨在通过探究与合作的方式达到目标效果的生成, 这些潜在的教学目标是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预设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贯穿的。
3. 组织好学生们的自主探究过程
教师总是作为课堂组织者的角色存在着的, 即使合作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原有的地位。
教师首先需要在了解班级学生大致情况的基础上, 建立相对和谐的适宜合作教学的课堂教学环境, 这需要教师拥有一定的课堂纪律与尺度的把控能力, 而后, 在此基础上, 教师可在学生们讨论的间隙适当地给出引导与教导, 通过启发的方式来让学生们朝着正确的思考方向前进, 尤其是在一些重难点问题上一定要给出恰到好处的评判和突出, 做到有的放矢, 既要抓重点, 又要顾全面, 抓住文章的重点和细节, 在顾及热烈参与讨论和给出答案的同学的同时, 也要兼顾其他同学对于知识的认知度和理解度。
三结束语
本文在探究合作教学于现阶段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意义的基础上, 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此种教学模式运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意义与具体操作策略。最后还需要突出一点的是,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无论使用怎样的教学形式与模式进行教学行为, 其基本的宗旨是达到课堂教学行为的完善与成果的有效, 及时的课堂信息反馈与教学效果评价是必须存在的,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 需要结合现有的条件和学生们的现实状况来做出主动的调整, 以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实际教学, 以达到促进教学目标生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许娉婷.高中语文合作教学模式探究[J].考试周刊, 2012 (69) :29
[2]沈国英.高中语文合作学习的探讨[J].学周刊, 2014 (6) :44
[3]蒋元年.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2
人教版高中语文目录 篇8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词类活用 教法分析 教学流程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订的高中语文教材的使用范围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近年课改以来,人教版的教科书分为大纲版和课标版。本文将以人教大纲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词类活用”知识点为对象,分析其教法、教学效果及测评方式等。根据教材,文言文的“词类活用”安排在高中语文第三册中。综观人教版三个年级、全六册的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安排,我们可以看到,每册的第五、第六单元课文都是历代的文言文作品,并且基本在每个单元后都附有一个文言语法问题的说明,从第一册至第六册分别是:怎样学习文言文、文言实词的特点、怎样学习文言虚词、词类活用、文言常用句式。“词类活用”“文言常用句式”讲授文言文区别于我们现代汉语的最重要的语法规范问题。本文拟就“词类活用”现象为例,专门讨论其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的选取和设计、教学效果的测评等问题。
一.“词类活用”教学内容及教法分析
我们知道,造成我们阅读文言文献困难的一个重要障碍是古今词语的用法不同,掌握这些用法差异能帮助我们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个词在一定的语境中临时改变其原有的意义和用法,作另一类词来使用。事实上,高中语文教材中所谓的“词类活用”是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活用”,在古代汉语中这些用法并非临时的活用,而是这些词经常的用法,高频率、大范围的出现在古代文献中。教材选取了与现代用法差异最大的四个方面进行介绍:即“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用法”“名词做状语用法”。下面我们分别讨论其教学的内容安排和教法设计。
1.1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一是“使动用法”的形式特征,即都表现为一个动宾结构,通常是一个动词、形容词或名词后带一个体词(名词或代词)。这种时候,根据其分布的位置,只能将前一个词分析为动词,后一个词是其宾语。
(1) 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让……做丞相)
其中(1)中有一个动宾结构“相之”,由于后一成分“之”是典型的名词语,而前一成分又显然不能理解为与其有联合关系,因此要看做是后一名词的动语,是支配涉及后一名词的成分。
二是“使动”的语义是“致使”义,即谓语动词的动作不是由主语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让宾语发出的,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
三是“使动用法”的具体形式,即前一成分由哪些词类充当,教材介绍了三种:名词的使动;动词的使动;形容词的使动。
最后总结,名词、形容词本身不能带宾语,这里带上宾语是一种词类活用现象。
1.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是“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形式上均为动宾结构,都是一个名词或者形容词后带一个名词做其宾语。我们知道,汉语的名词和形容词一般不能带宾语,因此算作“活用”。
(2)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
例(2)中形容词“奇”“壮”后带体词结构“其言”“其貌”,因此判定为动宾关系。“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判断都需要依据形式上的分布环境。
二是“意动用法”的语义内涵是什么:谓语动作行为是由主语发出的,这与“使动”不同。表达一种主观的认识,主语以为宾语“怎么样”或“是什么”。如(4)意为“滕公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
三是“意动用法”的具体形式:形容词带宾语和名词带宾语。这两类的翻译方式不同,前一种译为“认为…怎么样”,后一种译为“认为…是什么”。
1.3名词用作动词
一是“名词用作动词”的两类形式,名词后带另一名词语而两者不构成并列联合或修饰限制关系。“使动”和“意动”用法中都包含这类活用现象。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表“穿衣”)
例(3)“衣”本为名词,但在这里后带名词“帛”,且前有状语“可以”,故认为用作动词。另一种形式表现,名词放在能愿动词如“能、可、欲、肯”或副词的后面,助词“所”“者的前面,则用作动词。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表“游泳”)
(5)范增数目项王。(“目”表“看”)
(6)赵王之子孙侯者。(“侯”表“做诸侯”)
这两种分布是谓语动词的典型位置,所以认为名词活用作了动词。
1.4名词用作状语
一是界定,当名词用在动词前并对动词起修饰或限制作用时,就是“动词的状语”。
二是具体的语义类,包括五类:表比喻、方式、工具、处所、趋向。
(7)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犬”表“像狗一样”)
(8)学而时习之。(“时”表“经常”)
(9)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表“用簸箕”)
(10)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东市”表“在东市”,余可类推)
名词用作状语是古代汉语的普遍现象,现代汉语中也有类似的句式,如“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二.教学流程设计
讲授“词类活用”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采用教师为主或学生为主的两种不同教学模式。
(一)教师为主的模式中,具体程序如下:
1.教师讲解定义、用法、句式语义特点。
2.教师分析相关例句。
3.教师列举一些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让学生判断哪些词语属于活用,具体是什么词活用作什么词。
4.让学生将这些句子翻译为对应的现代汉语句,看其是否能正确翻译其中的活用词语。
(二)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具体流程如下:
1.预留“词类活用”作业让所有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准备为大家讲解。
2.课堂上让某一名学生讲解什么是文言的“词类活用”,并举例为大家说明。
3.教师带领全体学生在前期预习的基础上分析具体例句。
4.提供一些针对性练习让几名学生单独上讲台完成,以测评教学的效果。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目录 篇9
童趣 沈复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这就是我 第二单元(有关人生的课文)阅读 理想 流沙河 7 短文两篇 行道树 张晓风 第一次真好 周素珊 8 人生寓言(节选)周国平我的信念 玛丽·居里《论语》十则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漫游语文世界 第三单元(多姿多彩、色彩斑斓的大自然)阅读 春 朱自清 12 济南的冬天 老舍 13 关山中访友 李汉荣 14 秋天 何其芳 古代诗歌五首★观沧海 曹操★次北固山下 王湾★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西江月 辛弃疾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感受自然
第四单元(这个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阅读 化石吟 张锋(科学抒情诗)17 看云识天气(科普说明文)18 绿色蝈蝈 法布尔(观察随笔)19 月亮上的足迹 朱长超(纪实作品)20 山市 蒲松龄(虚幻的文言小说)
综台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探索月球奥秘 第五单元(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写出了亲情的丰富多样)阅读
21 风筝 鲁迅(回忆性散文)(出自散文诗集《野草》)22 羚羊木雕 张之路23 散步 莫怀戚24 诗两首 金色花 泰戈尔 纸船 寄母亲
25 《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写作·口语交际·综台性学习我爱我家 第六单元(想象极为丰富的作品)阅读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27 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 静夜28 女娲造人 袁珂29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金波 30 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写作·口语交际·综台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 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 曹操 过故人庄 孟浩然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浣溪沙 晏殊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此寄 李白 杨万里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如梦令 李清照
泊秦淮 杜牧
观书有感 朱熹 名著导读
《爱的教育》: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启示
《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附录
硬笔书法
写好硬笔行楷字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目录 第—单元阅读(成长的足迹,成长的历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2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3 丑小鸭(安徒生)4 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5 伤仲永(王安石)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成长的烦恼 第二单元(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阅读 黄河颂(光未然)7 最后一课(都德)(短篇小说)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9 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木兰诗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黄河,母亲河 第三单元(杰出人物的突出贡献、事迹、精神)阅读 邓稼先 杨振宁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13 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15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我也追“星”
第四单元(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阅读 社戏(鲁迅)(呐喊)17 安塞腰鼓(刘成章)18 竹影(丰子恺)19 观舞记(冰心)20 口技(林嗣环)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戏曲大舞台 第五单元 阅读(探险)伟大的悲剧(茨威格)22 荒岛余生(笛福)23 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24 真正的英雄(里根)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 《列子》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漫话探险 第六单元(写动物的佳作)阅读 珍珠鸟(冯骥才)27 斑羚飞渡(沈石溪)28 华南虎(牛汉)29 马(布封)30 狼(蒲松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马的世界
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 吴均 逢入京使 岑参 竹里馆 王维 滁州西涧 韦应物 峨眉山月歌 李白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约客 赵师秀 论诗 赵翼
名著导读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鲁滨孙漂流记》: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 《《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附录
临摹、欣赏:颜体书法 汉语词类表(实词)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战争)阅读 新闻两则2 芦花荡 孙犁3 蜡烛 西蒙诺夫(一则战地通讯)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亲爱的爸爸妈妈
聂华苓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这个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文章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阅读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7背影 朱自清(散文)8台阶 李森祥(一篇描写父亲造有九级台阶的新屋过程的小说)9老王 杨绛(写人记事的散文)10信客 余秋雨(散文)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让世界充满爱
第三单元(建筑园林、名胜古迹)阅读(说明文)
11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12桥之美 吴冠中 13苏州园林 叶圣陶 14 故宫博物院 黄传惕15说“屏”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说不尽的桥
具体篇目的课件,教案,试卷等资源请访问链接中的文章,并选择备课中心的相应页面。
第四单元(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的思想方法)阅读(说明文)
16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帧17奇妙的克隆 谈家帧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9生物入侵者 梅涛 20你一定会听见的 桂文亚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走上辩论台
第五单元(文言文)阅读
21桃花源记 陶渊明22短文两篇 刘禹锡 周敦颐23核舟记 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礼记》25 杜甫诗三首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莲文化的魅力
第六单元(文言文)阅读
26三峡 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陶弘景 苏轼 28 观潮 周密 29湖心亭看雪 张岱 30诗四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怎样搜集资料 课外古诗词背诵 长歌行
送友人
野望
秋词
早寒江上有怀
鲁山山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浣溪沙
黄鹤楼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附录
欣赏王羲之书法 汉语词类表(虚词)(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回忆录、传记、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1 藤野先生(回忆散文《朝花夕拾》)2 我的母亲 3 我的第一本书4 列夫· 托尔斯泰 5 再塑生命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 第二单元
(散文诗,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雪 7 雷电颂 8 短文两篇 9 海燕 10 组歌(节选)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
第三单元(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和思考,本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敬畏自然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3 旅鼠之谜 14 大雁归来 15 喂——出来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科海泛舟
第四单元(民俗)云南的歌会 17 端午的鸭蛋 18 吆喝 19 春酒 20 俗世奇人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到民间采风去
第五单元(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无不浸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与朱元思书 22 五柳先生传 23 马说 24 送东阳马生序 25 诗词曲五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第六单元 小石潭记 27 岳阳楼记 28 醉翁亭记 29 满井
游记 30 诗五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 课外古诗词诵读
赠从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无题 登幽州台歌 相见欢 送元二使安西 登飞来峰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清平乐村居 名著导读 《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之旅
《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附录 欣赏唐人狂草
短语结构类型表
句子成分简表
标点符号用法
(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对大自然的赞颂,是诗歌永恒的主题)1沁园春·雪 2雨说 3星星变奏曲 4外国诗两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
第二单元(人类先哲呼唤自由、正义,倾诉对艺术的深切感悟。诠释亲情、爱情的本质)(议论文)5敬业与乐业(演讲议论文)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演讲议论文)7傅雷家书两则(书信体议论文)8致女儿的信(书信体议论文)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
第三单元(写少年生活的小说)9故乡(短篇小说《呐喊》)10孤独之旅 11我的叔叔于勒 12心声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青春随想
第四单元(阐述求知问题)(议论文)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5短文两篇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 第五单元(明清时期最有代表的白话小说)
17智取生辰纲 18杨修之死 19范进中举 20香菱学诗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第六单元(历史著作)
21陈涉世家 22唐雎不辱使命 23隆中对 24出师表 25词五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课外古诗词背诵 观刈麦 白居易 苏轼 月夜 刘方平醉花阴 李清照 商山早行 温庭筠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卜算子 咏梅 陆游 怀 辛弃疾 破阵子 晏殊 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 朝天子 咏喇叭 王磐
名著导读 《水浒》: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培根随笔: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
(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爱国思乡)
1诗两首 2我用残损的手掌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4外国诗两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
第二单元(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其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和兴衰荣辱,往往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5 孔乙己(短篇小说《呐喊》)6 蒲柳人家(节选)7变色龙 8热爱生命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
第三单元(以生命为主题的散文)
9谈生命 10那树 11地下森林断想 12人生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关注我们的社区
第四单元(“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戏剧是生活的镜子,是浓缩的人生。本单元有话剧剧本,也有影视剧本。)
13威尼斯商人 14变脸 15枣儿 16音乐之声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乘着音乐的翅膀
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课文是先秦诸子散文)17公输 18《孟子》两章 19鱼我所欲也 20《庄子》故事两则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
子
第六单元(本单元所选的诗文是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它们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
21曹刿论战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23愚公移山 24《诗经》两首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
课外古诗文背诵 《从军行》(杨炯)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月下独酌》(李白)
(韩愈)
《羌村三首》(之三)(杜《望月有感》(白居易)
甫)
《雁门太守行》(李贺)
《登楼》(杜甫)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东》(王观)
师西征》(岑参)
《别云间》(夏完淳)
名著导读
《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象,辛辣的讽剌
《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聆听天籁:读读泰戈尔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目录 篇10
新课程标准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识字一》
教学设计
课件
1、《秋天的图画》
教学设计
课件
2、《黄山奇石》
3、《植物妈妈有办法》
4、古诗两首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识字二》
5、《一株紫丁香》
6、《我选我》
7、《一分钟》
8、《难忘的一天》 《语文园地二》
第三单元 《识字三》
9、《欢庆》
10、《北京》
11、《我们成功了》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12、《看雪》
教学设计
课件
《语文园地三》 教学设计
课件
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识字四》 教学设计 课件
13、《坐井观天》
教学设计
课件
14、《我要的是葫芦》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16、《风娃娃》
17、《酸的和甜的》 《语文园地四》 第五单元 《识字五》
18、《称赞》
19、《蓝色的树叶》 20、《纸船和风筝》
21、《从现在开始》 《语文园地五》
第六单元 《识字六》
22、《窗前的气球》
23、《假如》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24、《日记两则》
教学设计
课件
25、古诗两首
《回乡偶书》
教学设计 课件
《赠汪伦》 教学设计
课件
《语文园地六》 教学设计
课件
第七单元 《识字七》
26、《“红领巾”真好》
27、《清澈的湖水》
28、《浅水洼里的小鱼》
29、《父亲和鸟》 《语文园地七》
第八单元 《识字八》 30、《我是什么》
31、《回声》
32、《太空生活趣事多》
33、《活化石》
34、《农业的变化真大》《语文园地八》
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目录 篇11
关键词:教学;思考;诗歌
一、以文本为依据,探究诗歌深刻的思想内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所选八首词分别是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文学大家的代表作,涵盖豪放、婉约两派。其中柳永和苏轼生活在北宋时期,李清照兼跨两宋,辛弃疾主要生活在南宋,这些诗词的创作时间跨度大约有二百年。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典范,苏轼、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他们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人生经历的差异,反映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中也就自然有不同的体现。具体表现在:柳永擅长以纤细婉转之笔写离别相思、男欢女爱,常常将自己的羁旅情愁和仕途坎坷融入词中;李清照屡经国家之难,她的词反映了自己的生活变化和内心的真切感受;苏轼虽屡次遭贬,却依然达观豪迈,诗词中表现的是一种超然的情怀;辛弃疾“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负”,但一生仕途坎坷,屡遭排挤,可是他的词没有低沉之势,始终洋溢着爱国情怀。学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理解,能够透过表层的描绘,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去探究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达到情感的体悟与作者心绪的融合,获得心灵上美的感受,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即语文教学的本真。
二、以文为媒,陶冶学生的情怀
本单元所选八首词,不论是豪放派的代表,还是婉约派的杰作,作者都能用匠心独运的手法,精巧优美的语言,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涛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作者以生花妙笔给读者描绘出一幅荡人心魄的壮美的画面,展现出祖国山河的无限美好,表达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此为介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美文,深刻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刻苦努力,学有所成,将来报效祖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既学习了诗歌的内容,又陶冶了情操,提升了情感。
总之,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从传统的文化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体会诗情,感悟人生的道理,最终达到诗意的生活。
参考文献:
张同杰.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选修教材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人教版高中语文目录 篇12
关键词:人教版,翰林版,文言文,选文系统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编选情况进行研究, 是考察文言文教学的一个有效视角。大陆和台湾同宗同源, 都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笔者选取了大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和台湾翰林版高中国文必修教材, 针对两岸教材中文言文的选文系统进行初步的探究分析, 以期对当下文言文教学改革有所启迪。
一、文言文篇目数量统计分析
依据大陆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高中语文新课程人教版教材必修部分的编排内容共五个模块, 每个模块为一册, 从必修一到必修五共五册, 供高中学生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学完。必修教科书的内容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 课文分单元编排, 每册涵盖四个单元, 学习重点各有不同。
台湾翰林版高中国文教材是依据台湾教育部于2010年修正发布的《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纲要》的规定编写而成。教材的编辑目标为“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 增进文学作品的欣赏程度, 及开拓生活视野, 开怀生命意义”。全套教科书共分为六册, 供高中学生在高中三年六学期所选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套必修教材共65课, 涉及到80篇作品。其中, 古代诗文作品共39篇, 包括22篇古代诗歌和17篇文言散文, 在全套教科书的比例约占47%, 比重有所增加, 与新课标中“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 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 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的课程目标相一致。文言文依照文体组合单元, 共有五个单元, 分别安排在必修一至必修五中。
台湾翰林版高中国文全套教科书共79课, 涉及到102篇作品。书中所选录的文言文范文, “除涵盖《课程纲要》所建议的30篇选文外, 并斟酌选入数篇其他古代古典散文”, 同时, “根据《课程纲要》, 每册选入一至二课古代诗歌教材, 以及一课文化经典教材。文化经典教材依次分别选自:《论语》、《孟子》、《墨子》、《韩非子》、《老子》、《庄子》。”从整体上看, 人教版教材中文言文的篇目为17篇, 在全部选文中所占比重为21.52%, 翰林版则选入了45篇文言文作品, 所占比重为44.12%, 远远高于人教版中文言文的数量和比重。虽然在大陆新课改后, 新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加大了文言文作品的比重, 但是相对于台湾翰林版教材, 文言文比重依旧很低, 可以看出,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 台湾地区更为注重古代优秀文化的传承。
我们再来看一下文言文作品的分布规律。在人教版教材中, 每册文言文作品的数量都保持在3到4篇, 并且依照语体特点将文言文作品单独组合单元, 文言文作品的分布很平均。
翰林版教材中文言文作品分布较为随意, 国文二中文言文作品的数量最多, 涉及10篇作品;国文六中文言文作品的数量仅为4篇, 两册教材差异悬殊。
二、文言文选文出处及作者的统计分析
两版教材中文言文的选文范围都涉及了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多个高峰时期。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散文、历史散文, 到两汉、魏晋文学, 再到唐宋古文运动时期, 都有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被选录进教材。其中, 有6篇文言文作品同时被选入两版教材中, 分别是《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过秦论》、《兰亭集序》、《师说》和《赤壁赋》;除此之外, 翰林版高中国文与人教版初中语文也出现了5篇共同的文言选文, 分别是《公输》、《桃花源记》、《出师表》、《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这些选文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思想和艺术价值很高, 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 体现了“典范性”是两版教材文言文选文的重要准则, 也侧面体现两岸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有着共同的价值倾向。
另外, 两地两版教材都不约而同地选入了大量的先秦散文。人教版中先秦时期的文言作品为5篇, 而翰林版教材中先秦散文的选文数量达到了14篇, 比重均达到了三分之一。先秦文学史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早阶段, 既有体现张国时代百家争鸣之局的诸子散文, 也有作为后代史传体文学和小说、戏剧滥觞的历史散文, 丰富多彩, 斑驳灿烂, 奠定了我国两千年来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 无论是思想性还是文学性都具有极高的价值。两版教材的选文比例体现了编者们对于先秦文学的重视, 但是从另一方面考虑, 先秦时代距离现代生活太过遥远, 很多体裁已经脱离了学生们的现实生活, 过多地选录先秦散文会引发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畏难情绪, 不利于激发高中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两版教材在文言文选文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同之处。翰林版教材的选文范围更为广泛, 上至先秦, 下至明清;而人教版教材中, 文言文选文截止到南宋, 元明清均有文言文作品选入。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明清时期也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以清代为例, 清代的散文成就所不及唐宋和秦汉, 但其成就和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不容忽视, 尤其是“桐城派”, 在理论和创作上都有突出表现。适当选入部分明清散文, 有利于高中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拓展阅读视野, 更为完整把握文言文的发展脉络。
笔者简单地对两版教材中文言文选文的体裁进行了划分, 发现人教版教材涉及了6种文言文体裁, 包括史传史记类6篇, 诸子散文3篇, 论辩类2篇, 序跋类3篇, 奏议类1篇和杂记类2篇。翰林版教材则在选入了文言散文39篇, 其中史传史记类3篇, 诸子散文10篇, 论辩类6篇, 序跋类3篇, 奏议类3篇, 杂记类7篇, 经学类1篇, 书信类1篇, 文学批评类1篇, 寓言讽喻类3篇, 事略类1篇。台湾地区《课程纲要》中对国文课本选入有明确要求———“每册应选入一课文化经典教材, 分别依次选自《论语》、《孟子》、《墨子》、《韩非子》、《老子》、《庄子》”, 表现在翰林版教材中则是诸子散文的数量达到了10篇, 比重接近三分之一。另外, 翰林版教材还选入了文言小说, 共5篇, 包括魏晋笔记小说、唐传奇和清代短篇小说三种体裁。如此看来, 翰林版国文教材中文言作品的体裁高达15种, 丰富多样, 文质兼美, 这与台湾地区《课程纲要》有关选文的要求是相一致的———“以兼顾不同时代、不同作者、不同文体与本体素材为原则”。相比之下, 人教版教材虽然也注重文言文选文的典范性, 但受限于教学时间, 文言选文总量有限, 选文范围偏窄, 体裁较单一, 史传史记类选文高达6篇, 占全部文言选文的35%, 其中有两篇均选自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人教版教材须在文言文选文的多样化方面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 翰林版教材还选录《台湾通史序》, 这是由清代台湾本土学者连横所撰写的文中“简述台湾三百年历史的发展, 说明修撰台湾通史的动机, 表达对台湾历史的关注”, 体现了台湾地区国文教材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取材渐染本土特色”, 这与《课程纲要》中兼顾“本土素材”的原则相一致。
三、两地高中语文教材文言选文的编排顺序研究
两版教材均为16开本, 彩印。但翰林版国文教材采用了传统书本的编排形式, 繁体字、竖排, 阅读方式从右至左。而人教版教材则采用了大陆现在流行的编排形式, 简体字、横排, 阅读方式从左至右。两种排版方式各有优劣。简体字笔画少, 容易识记, 为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扫清了不少阅读和书写的障碍;另一方面, 传统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量更大, 历史感更强, 有利于文言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在学习过程中加强高中生对于传统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人教版阅读板块采用了文言文单独编组型的编排体例。从必修一到必修五, 每册教科书都设置了一个文言文单元, 选录三到四篇主题一致的文言散文。“以单元组织阅读, 每个单元又以能力训练为主线, 兼顾文体特征。”这种编排方式, 符合新课标中对于“模块”的要求, 同时又能够抓住文体特点进行能力训练, 针对性比较强。
在文言单元的布局安排上, 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由易到难地设置每册的文言单元,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感受能力———思考、议论能力———感悟能力”, 内在的层梯性较强。
而翰林版高中国文教材则采用了文白混编的方式, 教材以课为单位。这种文白混编的编排方式, 没有充分重视到文言文的工具性, 对文言文教学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文白混编混教, 混淆了两种教学各自的侧重点, 削弱了文言文教学的根基。文言和白话二者的特点和难点不同, 学习的起点也不同, 不宜放在一个教学层次, 纳入同一条教学路子, 否则就会违反各自的教学规律。硬要混在一起, 尤其把文言文纳入现代实用文的框子”, “很难充分照顾到文言教学的特殊性”。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到, 两版语文教材都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这也是两地中学语文教育的共性所在。台湾地区教材中文言文选文的数量更多, 选文范围更为广泛, 体裁更为丰富多样, 重视选文作品的审美教育意义, 但采用了文化混编的编辑方式, 没有充分重视文言文工具性。教版教材以单元组织教材, 尊重文言文作品的文体和内涵的同时, 也考虑到适用对象的学习心理发展情况, 对教材的编排更为严谨, 也更为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除此之外, 两版教材都“很难找到一个合理的纵向发展的序列”, 每册的文言文作品之间都没有一个内在的逻辑联系, 册与册之间亦是如此, 教材的组织过于随意, 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瑞腾, 陈幸蕙, 郑明俐.普通高级中学国文1[M].台北:翰林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3.
【人教版高中语文目录】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人教版目录10-17
人教版高中语文实验版课本必修目录06-06
(新版)人教版初高中语文目录10-12
人教版高中数学目录05-29
人教版高中数学目录表08-03
人教版高中语文09-05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09-28
高中语文课件人教版09-12
人教版高中语文《燕歌行》学案08-27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