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GMP与保健食品GMP对比(精选7篇)
药品GMP与保健食品GMP对比 篇1
药品GMP与保健食品GMP对比
1、概述
药品GMP与保健食品GMP其核心都是GMP(良好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其中心思想是一致的,即:药品(保健食品)的质量是生产和设计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其工作方法都是通过科学验证和标准化,对人、机、料、法、环进行监控。虽然两个规范存在很多相同之处,但两个规范所服务的对象(分别是药品与保健品),其规范仍然存在很多不同之处。
2、发展历史
药品GMP起源于国外,是由重大的药物灾难作为催生剂而诞生的。案例一:磺胺事件
1937年6月,美国一家制药公司为了便于儿童服药,将氨苄磺胺由片、胶囊改成口服液,同年10月FDA在得知因服用此药有8人中毒死亡的消息后,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停止销售,但已造成107人死亡的重大事件,这就是震惊美国的“磺胺事件”。案例二:反应停事件
沙立度胺(thalidomide即反应停)是一种镇静药。20世纪50年代后期原联邦德国仑南苏制药厂生产,当时用于治疗孕妇妊娠呕吐,出售后的6年间,先后在联邦德国、日本等28个国家,造成12000多例畸形胎儿,1300例多发性神经炎。美国当时没有批准进口“反应停”,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但此次事件的严重后果在美国引起不安,美国公众强烈关注药品监督和药品法规,导致了国会对《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的重大修改。
1963年,美国国会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GMP。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直译为“优良的生产实践”,由于Manufacture一词包含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双重含义,加之,在国际上GMP已成为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是一套系统的、科学的管理制度,所以译成“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GMP,在实践过程中,经过数次修订,可以说是至今较为完善、内容较详细、标准最高的GMP。
我国药品GMP发展历程:1982年,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制定了我国第一部行业性GMP;1984年,国家医药管理局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由政府部门颁布的GMP;1988年,卫生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法定的GMP;1992年,卫生部修订了GMP;199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再次修订了GMP;2011年,卫生部颁布新版GMP(即2010版药品GMP)。
我国食品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的制定工作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从1988年起,先后颁布了18个食品企业卫生规范(Hygiene specifications of food enterprise)。但仅限于保证卫生质量方面的要求,而没有对卫生质量以外的产品品质管理内容提出GMP要求。
食品企业卫生规范制定的目的主要是针对我国当时大多数食品企业卫生条件和卫生管理比较落后的现状,重点规定厂房、设备的卫生配置和企业的自身卫生管理的内容,以图使我国食品企业的卫生状况有所改善,所以从内容上来看还不是完整的GMP。食品企业卫生规范发布实施后,我国食品企业的整体生产条件和管理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营养型、保健型和特殊人群专用的食品的生产企业迅速增加,单纯控制卫生质量的措施已不适应企业品质管理的需要。
鉴于制定我国食品企业GMP的时机已经成熟,1998年卫生部制定发布了我国第一部食品企业GMP标准《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17405-1998)》,2010年对其进行了再次修订,标志着我国食品企业质量管理迈向新的台阶。
3、药品GMP与保健食品GMP的对比
3.1内容涵盖对比
药品GMP(2010版)共14章节,加上5个附录。保健食品GMP(2010修订稿)共9章节。从目录看,保健食品GMP与药品GMP内容比较缺如下内容: a)确认与验证; b)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c)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 d)产品的发运与召回; e)自检 f)附录 3.2认证检查项目
项目类别 关键项目 重点项目 一般项目 药品GMP(2010版)
101项 0项 165项
保健食品GMP(1992版)
18项 32项 90项
药品GMP认证共266项,而保健食品GMP认证检查项目共140项(1992版,新版尚未出来),少126项,其中,药品GMP认证关键项目101项,保健食品GMP认证关键项目仅18项,加上重点项目32项,也才50项。
药品GMP认证是强制的,不通过GMP 认证就不允许生产。而保健食品GMP认证是非强制的,目前已取消对保健食品的GMP认证。保健食品企业可以根据自己要求进行其他的商业认证,如ISO22000、ISO9001等。
3.3制定依据不同
药品GMP(2010版)制定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保健食品GMP(征求意见稿)制定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3.4洁净车间环境要求对比
项目类别 洁净区级别划分
温湿度 洁净区与外界压差
3.5其他方面对比 1)人员方面的要求
药品GMP(2010版)与保健食品GMP(2010修订稿)都对各级管理人员的资质以及职责有详细要求,但药品GMP(2010版)对人员资质明显要严于保健食品GMP(2010修订稿)。2)确认与验证
药品GMP(2010版)在第7章单独对确认与验证进行了详细、明确规定,而保健食品GMP(2010修订稿)对此未进行详细、明确规定。对确认与验证的重视程度不同,确认与验证是制定一切标准的依据,也是防止产生较大危害与损失的必要手段,保健食品GMP在这方面明显滞后。3)计算机化系统
2015年5月2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正式发布了2010版GMP的新附录之一《计算机化系统》,并于2015年12月1日起执行。
采用计算机无纸化管理是世界发展的趋势,既然采用计算机替代人工以及纸质手写,那么对使用计算机系统的风险以及是否符合GMP管理的要求必须明确。保健食品GMP对计算机化系统未作明确规定。药品GMP(2010版)
A、B、C、D 无具体要求 不低于10pa(≥10pa)
保健食品GMP(2010修订稿)万级、10万级、30万级 温度18-26℃,湿度45-65%。
>10pa
4、药品GMP与保健食品GMP相同之处。
4.1监管部门同属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4.2其GMP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药品(保健食品)的质量是生产和设计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4.3目的是一致的,即:防止差错;防止混淆;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建立高质量的质量管理体系。4.4其工作方法是一致的,即:通过科学验证和标准化,对人、机、料、法、环进行监控。4.5具有一致的质量管理三不方针,即:不合格的原料不投产,不合格的中间产品不进入下工序,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厂。
4.6多数条款的内容具有一致性。
5、结束语 通过对药品GMP与保健食品GMP的对比得知:其中心思想、目的、工作方法、以及诸多条 款都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药品GMP严于保健食品GMP、内容涵盖以及详尽程度药品GMP优于保健食品GMP。当然,其产品的性质以及风险程度不同,其规范存在较多的差异也是可以理解的。总之,实施GMP、强化质量管理是企业生存之路,也是我国药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与国际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接轨并逐步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加强对药品(保健食品)生产与质量的监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药品(食品)的安全问题,使人民的生活和利益得到更多的保障。因此,GMP在我国的实施及完善不仅是药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对人民用药安全有效高度负责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企业和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与国际标准接轨,使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先决条件。
药品GMP与保健食品GMP对比 篇2
GMP,于1963年诞生于美国,1969年由WHO向全球推广。透过硬件、软件、人员的具体要求体现质量的预防管理理念。对企业生产药品所需要的原材料、厂房、设备、卫生和人员的培训等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是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减少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最重要的措施,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ISO9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吸取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结合现代管理理念进行归纳、补充、完善而形成的,包括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两方面的质量体系标准。强调的是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售后等整个的环节建立的质量体系。通过完善、科学、有效的质量体系运作达成质量管理,最终确保质量。从1987年发布以来,在全球引起了强烈反响和良好效应,已被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所接受。
1. GMP与ISO9000相同点
1.1 GMP与ISO9000的目的都是保证产品质量,确保产品质量达到一定要求:
都是通过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实施控制来达到确保产品质量的目的;都强调从事后把关变为预防为主,实施工序控制,变管结果为管因素;都是对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而且标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1.2 都基于全员参与、注重预防和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理念:
两者均强调以产品和客户为中心,确保客户的安全和利益;注重培训、预防控制和持续改进,达到企业的质量目标。
1.3 质量合格不仅是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过程也应符合规定:
在GMP中严格规定,产品的最终合格放行,必须是全过程和最终产品均符合规定,才允许产品放行。同样产品质量来源于设计和生产,过程操作及其最终结果合格,这种质量评定思想也贯穿ISO9000的始终。
1.4 对文件的要求相同:
一个组织的体系文件应该是为该组织给出一个符合作业实际的规范。无论是药品GMP还是ISO9000其文件体系都重视把产品/服务等有关活动所必须的必要规定,纳入文件的编制范围,以确保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的需要,且这些文件不论是GMP还是ISO9000均需经过审批并正式颁布,成为该组织的法规。
1.5 二者均是一个体系的认证而非某个具体的产品的认证:
GMP与ISO9000都做为评价一个体系,虽然存在专业和通用的差异,但均适合对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作评价,证实其具备生产某种产品的基本能力。它们对管理体系提出要求,认为这是实现产品技术要求的可靠支撑。
2. GMP与ISO9000差异
2.1 首先,GMP是国际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通用准则,是行业标准。
ISO9000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标准体系,是通用标准。
2.2 标准的性质不同:
药品的GMP是一个管理规范,是专用性、强制性标准,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GMP具有法律效力,它的实施具有强制性,其所规定内容不得增删。换句话说,是药品生产的门槛。而ISO9000的推进、贯彻、实施是建立在企业自愿基础上的,可进行选择、删除或补充某些要素。ISO9000为推荐标准,实施与否取决于企业的自身要求。
2.3 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药品GMP则对厂房、设备等硬件都提出了较为详细的要求,甚至规定了具体技术参数和指标。对组织的质量方针目标、设计开发不做要求,GMP强调药品生产过程的控制。ISO9000标准给出了一个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整体框架,无任何具体指标,是原则要求。ISO9000标准要求组织制定明确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强调领导的作用,强调产品质量是从设计开始的,强调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强调通过数据分析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而这些都是GMP所没有的。
2.4 体系文件结构和作用不同:
药品GMP文件和ISO9000文件的作用在多处是相同的,但也存在着差异。药品GMP文件作为药品生产企业的内部文件,蕴含相关药品的配套法规与知识产权,对文件的体系结构无层次要求,编制时不考虑对外。而ISO9000对体系文件有层次结构要求,要求企业制定"质量手册", 作为质量工作的大纲。"质量手册"可作为质量保证书递交外部顾客。
2.5 认证管理程序不同:
药品GMP认证由国家和地方药监局认证中心统一承办。GMP证书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颁发,证书5年有效,每2年进行追踪检查。ISO9000认证是第三方认证。由获中国质量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注册的认证机构都可以进行认证。各认证机构颁发认证证书,同时负责对认证单位的年度审计。
2.6 适用范围不同:
GMP具有区域性,多数由各国结合本国国情制定本国的GMP,仅适用于药品生产行业。ISO9000质量体系是国际性的质量体系,不仅适用于生产行业,也适用于服务、经营、金融等行业,因而更具广泛性。
3. 实施GMP可借鉴ISO9000标准
首先,可以促使企业着眼于长远与全局,制定质量方针、目标,全面考虑企业所有的质量活动,重视持续改进,提高市场竞争力;其二,提升企业质量体系的管理水平,明确职责、合理分配适用资源,利于指挥调度,提升管理质量和工作质量水平;其三,人员设置上借鉴ISO9000管理者代表的职责与新版GMP质量受权人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能做到质量受权,有能起到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其四,改善文件系统的条理性,明确文件结构和相容性的关系,有助于体系文件的建立、简化、管理和控制;最后同时运用管理评审与内部质量审核,健全和强化GMP的"自查",持续质量改进同时也是对GMP的贯彻和有效提升,切实保证了企业的规范化运作,为企业良性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GMP是药品生产企业应达到的一个最低标准,药品生产企业仅仅贯彻GMP是不够的,而应在GMP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体系,以保证GMP的真正落实。对于有实力的企业来说应该在实施GMP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编制企业自己的文件系统时,能吸收ISO9000国际标准"营养成分",充实本企业实施GMP的实质,才能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更好地参与国际间的竞争。
摘要:通过对药品GMP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9000标准比较。使制药企业在实施GMP过程中自愿地引入ISO9000的思想和办法。在保证达到GMP要求的基础上, 进一步吸收ISO9000有关内容形成一个更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
关键词:GMP,ISO9000,药品质量,质量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9号, 1998.
[2]陈松.ISO9001, ISO14001和GMP管理体系文件的整合, 医药质量管理2005, 14 (9) :13-14.
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 篇3
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
(一)1.问:我厂冻干车间准备改造,目前正在设备调研,设备厂家建议在灌装线上加装动态监测的风速测定仪,是否必须要有风速测定仪才能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
答: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一无菌药品第十条和第十一条规定,应对悬浮粒子和微生物进行动态监测。没有明确要求对风速进行动态监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经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进行风速的动态监测。
2.问:规范要求在关键操作中对微生物进行动态监测,浮游菌是否需要在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答: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一无菌药品第十一条规定,应当对微生物进行动态监测,评估无菌生产的微生物状况。监测方法有沉降菌法、定量空气浮游菌采样法和表面取样法(如棉签擦拭法和接触碟法)等。动态取样应当避免对洁净区造成不良影响。成品批记录的审核应当包括环境监测的结果。
这里强调的是对无菌生产的环境必须进行动态监测来评估微生物状况,这个动态监测并未要求全过程进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还规定了“动态取样应当避免对洁净区造成不良影响”。企业应对采取的监测方法和程序进行评估。尤其要考虑到浮游菌采样过程及相关干预可能会对关键区的气流组织产生影响。所以,在关键操作中对微生物进行动态监测,浮游菌不需要进行全程动态监测。
3.问:规范规定“取样区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应当与生产要求一致”。如何理解“与生产要求一致”,是与物料将被使用的生产环境一致还是与物料本身生产的环境一致?
答: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完整要求为“第六十二条
通常应当有单独的物料取样区。取样区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应当与生产要求一致。如在其他区域或采用其他方式取样,应当能够防止污染或交叉污染。”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是为了控制在取样过程中引入的污染和交叉污染风险。从风险角度看,取样的条件与被取样物料的生产条件一致不会放大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所以取样区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应不低于所取样物料将被使用的生产条件是可以接受的。
4.问:我们无菌车间要进行厂房改造,因为面积受限,工器具灭菌设备只能安装一台湿热灭菌柜,无法安装干热灭菌柜,是否可以?
答:干热灭菌柜的主要作用是去除工器具内表面的热原(内毒素),仅进行湿热灭菌只能完成灭菌,而无法进行热原(内毒素)的去除或降低。降低热原(内毒素)水平有化学法、稀释法等多种方法,在无干热灭菌柜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相应的方法和设备设施,并经过验证或确认,证明该去除热原(内毒素)方法和设备设施的科学合理。
5.问:我们公司的冻干粉针车间正在改造设计,设备厂商告诉我们一定要使用冻干机自动进出料系统,否则就不能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是否一定需要购买自动进出料系统?
答:采用设计合理性能稳定的自动化系统能够降低生产过程中的人员干预引起的风险,但采用了自动化系统不意味着可以降低人员的无菌操作要求和意识,也不意味着采用人工操作就不符合新修订药品GMP要求。企业应充分评估人工操作的风险,采取相关措施,如:细化操作规程,加强无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无菌意识,并在生产过程加强监控,降低风险。
6.问:我们厂正在改造常规化学药品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有人说称量室一定要有层流装置,是吗?
答: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为:“第五十二条
制剂的原辅料称量通常应当在专门设计的称量室内进行。第五十三条
产尘操作间(如干燥物料或产品的取样、称量、混合、包装等操作间)应当保持相对负压或采取专门的措施,防止粉尘扩散、避免交叉污染并便于清洁。”
对于物料品种较多,称量量较大且产尘较大的口服固体制剂生产车间建议采用专门设计的称量室,称量室的设计宜采用单向流,以达到防止粉尘扩散、避免交叉污染、保护人员的目的。对于称量物料品种较少、称量量较小且产尘量小的物料称量操作,企业可采用适宜的方法达到防止粉尘扩散、避免交叉污染、保护人员的目的。
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
(二)1.问:我公司已对物料的供应商进行审计,是否可直接采用供应商报告作为物料的放行依据(鉴别项自己做)?
答:供应商审计并不能代替进厂的物料检验和放行。药品生产企业应按照有关要求、产品的特性和工艺的要求等制定物料的质量标准并检验、放行。对入厂的物料进行全项检验还是部分检验,应基于风险管理的原则,结合物料在产品中的作用、供应商质量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决定。
如果供应商提供的是用于制剂生产的物料,则不可以直接采用供应商的检验报告放行。仅当物料的生产企业与使用物料的企业属于同一集团公司,且运输过程无被篡改、假冒、替换、变质等质量风险,企业可考虑直接采用物料生产企业的检验报告作为放行依据,但鉴别项目必须由接收企业自己完成。
用于原料药生产的物料,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二原料药第十五条的规定,生产企业“应当对每批物料至少做一项鉴别试验。如原料药生产企业有供应商审计系统时,供应商的检验报告可以用来替代其他项目的测试”。同时第十七条规定,企业“应当对首次采购的最初三批物料全检合格后,方可对后续批次部分项目的检验,但应当定期全检,并与供应商的检验报告比较。应当定期评估供应商检验报告的可靠性、准确性”。第十六条还规定,“工艺助剂、有害或有剧毒的原料、其他特殊物料或转移到本企业另一生产场地的物料可以免检,但必须取得供应商的检验报告,且检验报告显示这些物料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还应当对其容器、标签和批号进行目检予以确认。免检应当说明理由并有正式记录”。
2.问:规范要求由经授权的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对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取样。这里经授权的人员可以是哪个部门的人?我们目前是质量部门的人员,是否是有授权书并经过培训上岗资质即可,而不只是由QA或只是由QC执行取样?
答:取样是质量控制的活动之一,应是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规定,质量管理部门的人员有权进入生产区和仓储区取样。经授权的取样人员应当是质量部门人员,可以是QA人员,也可以是QC人员。
取样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取样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和交叉污染,以及使样品具有代表性,这需要对取样操作人员进行较为完整的培训及考核。无论是QA还是QC人员负责取样,都要经过上岗前的培训和考核并获得企业允许其从事取样操作的授权。
3.问:关于职责委托的问题:取样药品GMP规定是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但考虑污染的风险,QA最好不进入无菌操作区域进行监控。我公司为非最终灭菌的疫苗生产企业,现在实行QA委托车间进行无菌取样,QA进行监督取样,这样合理吗?日常环境监测的职责,需要生产操作人员协助完成,这是不是不能将职责委托呢?
答: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规定,质量管理部门人员不得将职责委托给其他部门的人员。取样是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一般不得委托其他部门的人员完成。
质量部门人员进入无菌操作区域取样和环境监测,是常规无菌药品生产的一部分。为了降低污染风险,企业应对需要进入无菌操作区域的质量部门人员进行充分的无菌更衣和无菌操作培训,使其能规范操作。
某些特殊产品生产过程需要对人员数量等严格管控时,由质量部门授权生产部门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予以协助取样的,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考核及确认,并须对整个取样过程进行监控考核,取样的职责仍属于质量部门。
4.问:关于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质量受权人的资质要求中“具有不少×年从事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工作经验”,质量受权人还要求“从事过药品生产过程控制和质 量检验工作”,关键人员必须具有两个区域的工作经验吗?生产管理负责人也必须有质量管理工作经验吗?
答:按照药品GMP对关键人员的要求,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都在资质中提到了具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工作经验。在此不能狭义地理解“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无论从事生产、质量控制还是质量管理工作都是从事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工作。对于生产管理负责人和质量管理负责人来讲,既要有从事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还要有管理经验;对于质量受权人来讲因为要履行产品放行责任,则更加强调了从事过药品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检验工作,以确保其能够正确的评估检验情况。从企业实际执行的效果来看,具有质量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去从事生产管理工作,更能正确理解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更好地执行药品GMP中的各项要求,与质量管理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也更为顺畅。
5.问:我公司企业负责人下设2位副总,其中一个副总负责生产部,质量部,工程部,另一副总负责研发部,前一个副总能认为是兼任质量和生产吗?在此基础上,质量负责人为质量部经理,生产负责人为生产部经理,是否就可以了?
答: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规定质量管理负责人和生产管理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更多的是考虑要保证质量管理部门独立履行其职责。该企业负责人授权该副总行使企业负责人对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职责,该企业的质量负责人和生产负责人分别由质量部经理和生产部经理担任,并向企业负责人授权的副总汇报,他们之间互相独立,这样是可以的。
6.问:规范要求培训记录应当予以保存,请问保存时限有何规定?
答: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培训记录的保存时限未作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规定保存时限。建议长期保存,至少应留存至员工离开企业时其参与生产产品有效期后一年,以保证企业能够对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内进行相关调查。
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
(三)1.问:规范要求操作人员应避免裸手接触药品,但是在口服固体制剂生产制作过程中,因原辅料每次来料有差异,制料要根据手感作适当调整,是否必须要戴手套?戴手套有时感知较差,该如何解决这种问题?
答: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交叉污染是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目的之一。避免操作人员裸手接触药品,就是为了减少对药品的污染。
根据操作人员的手感来调整制粒操作,是口服固体制剂所用物料和工艺不稳定的表现,说明企业对于口服固体制剂制粒工艺和物料的研究不充分,无法合理确定工艺控制的参数和范围,也难以通过科学的、客观的方法来对物料和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所以,操作人员依靠手感调整制粒,不仅会造成产品的污染,还难以确保产品质量的持续稳定。
企业应建立根据历史数据制定的相应物料或产品的内控质量标准,如:使用粒度、堆密度、紧密度、水分等指标,帮助判别物料的粒径和流动性,以代替传统依靠手感进行各种中间控制的方法,降低药品被污染的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
2.问:规范中没有提及“消毒剂轮换”,是否说消毒剂可以不轮换?
答: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一无菌药品第四十三条规定:“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对洁净区进行清洁和消毒。一般情况下,所采用消毒剂的种类应当多于一种。不得用紫外线消毒替代化学消毒。应当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及时发现耐受菌株及污染情况。”
虽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没有强制规定消毒剂必须轮换使用,但实际上对生产企业提出了更为科学的要求。企业以往通常是按照要求进行消毒剂轮换,而对消毒剂轮换使用对洁净区消毒的效果不做研究。新修订药品GMP要求企业对环境监测数据统计分析,进而确定不少于一类的消毒剂如何使用,最终确保消毒剂在洁净区内的消毒有效性。
3.问:规范要求“生产β-内酰胺结构类药品、性激素类避孕药品必须使用专用设施(如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和设备,并与其他药品生产区严格分开”。这里的“生产”是否包括外 包装过程(仅加包装盒和说明书)?如果只是性激素类药品的外包装,是否需要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其外包装生产车间是否必须与其它生产区严格分开?(注:以上外包装仅指二级包装,与药品没有直接接触。)
答:上述要求主要是从风险角度考虑。一旦高致敏性的β-内酰胺结构类药品、高活性的性激素类避孕药品对其他类药品造成污染,将使患者产生严重后果。
尽管通常认为外包装前的产品已为密封状态,但完成内包装的产品往往外表面还残留有药品。因此,对于这类高致敏性、高活性的药品,应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即生产β-内酰胺结构类药品、性激素类避孕药品必须使用专用设施(如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和设备,并与其他药品生产区严格分开,除非企业能够证明完成内包装的产品在进入外包过程区域前已经将表面残留的药品彻底清洁。
另外,还应关注外包装过程可能会出现的内包装破损的处理,如果没有好的措施,同样会造成污染和交叉污染。
4.问:规范要求药品生产厂房不得用于生产对药品质量有不利影响的非药用产品。那么,中药固体车间能否生产中药保健食品,即经过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批准的中药类保健食品是否能委托通过药品GMP认证的中药类固体制剂生产企业生产?
答: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规定,药品生产厂房不得用于生产对药品质量有不利影响的非药用产品。中药固体车间能否生产中药保健食品,企业应进行详细的风险分析(至少应包括产品的安全性、交叉污染等方面),确定生产保健食品是否对药品质量产生影响,是否能够生产保健食品。
同时,鉴于保健食品的安全性一般会好于药品,一旦与药品共线生产,令人关注的往往是生产线上残留的药品对所生产保健食品的污染能否被接受。因此,中药固体制剂车间能否受托生产中药类保健食品,还应当符合中药类保健食品的有关要求。
5.问:制剂曲咪新乳膏所使用的原料醋酸曲安奈德属一般激素。目前采用独立称量区域、独立灌装区域,与其他非激素类产品共用配制区域(此三个操作间均为全排、不回风),也有共用品种受激素影响的验证。请问:该品种的生产区域是不是一定要建独立空调系统?假如不建,尚需做哪些工作方可满足规范的要求?
答: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规定,企业应综合考虑药品的特性、工艺和预定用途等因素,确定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的可行性,并有相应评估报告。生产某些激素类、细胞毒性类、高活性化学药品应当使用专用设施(如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和设备;特殊情况下,如采取特别防护措施并经过必要的验证,上述药品制剂则可通过阶段性生产方式共用同一生产设施和设备。
企业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对是否需要使用专用设施进行风险分析。对某些安全性较差的激素类产品,其微量残留即可导致患者产生严重不良作用。因此,要非常慎重地考虑共线生产带来的交叉污染;通常情况下应该采用独立的空调净化系统;特殊情况下,或者对于那些对患者产生风险程度不高的激素类产品,企业应对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与交叉污染进行详细深入的风险分析,采取特别防护措施,并验证该防护措施确能将交叉污染的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最后再通过阶段性生产方式与非激素类产品共用同一生产设施和设备。
6.问:规范要求,如果厂房设施设备多品种共用,需进行评估。我公司口服固体制剂有多个品种共用设备,但无特殊品种,也需要评估吗?
答:需要评估。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规定,应当综合考虑药品的特性、工艺和预定用途等因素,确定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的可行性,并有相应评估报告。
无论何种药品,都会对人体机能产生影响。对于不同药品而言,其药理活性和安全性也均不相同。因此,企业应在厂房设计阶段即对产品和工艺进行风险评估,根据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措施(必要时还需要验证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并在投入生产后做好相应的清洁验证,将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利益。
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
(四)问题1:非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的洗瓶、灌封、配料的洁净级别如何划分?它们的辅助功能间与其生产操作间的洁净级别一定要相同吗?如操作间是B级背景下的A级,它的辅助间是B级可以吗?
答:对于非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各工艺步骤应处于何种洁净级别,药品GMP附录1第十三条给出了示例,非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洗瓶可设在D级,灌封在B级背景下的A级,可除菌过滤的药液或产品的配制在C级,无菌配料应在B级背景下的A级。无菌药品的生产操作环境可参照该示例进行选择。
应当注意的是,核心区域的布局应合理,尽量减少辅助功能间的设置,如必须设置辅助间,应尽量减少其对核心区域的影响。辅助间的具体洁净级别应根据在该房间内进行的操作或所存储物料和器具的特性确定。
问题2:我公司将小容量注射剂与大容量注射剂的浓配与稀配放在C级区,提高了浓配的洁净级别,这是否可行?
答:是否可行,需要考虑浓配工序对稀配工序造成的影响是否可被接受,能否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污染和交叉污染的可能性。例如,浓配过程中可能使用大量物料,有粉尘产生,可造成污染或交叉污染(活性炭的称量、配制等)。企业应考虑能否采取相关措施,确保将粉尘污染或交叉污染的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问题3:规范要求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当不低于10帕斯卡,如果生产核心区域为A级,那么从核心生产区A级到非洁净区是否至少会有40帕斯卡的压差?如何达到?
答:是的。可由专业的设计院对空气净化系统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通过送风量与回风量的合理配置以及不同洁净级别的换气次数的差异来达到这一要求。
问题4:相同洁净区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压差应当多少合适?无压差可以吗?
答:药品GMP第四十八条规定: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当不低于10帕斯卡。必要时,相同洁净度级别的不同功能区域(操作间)之间也应当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
在相同级别的洁净区内不同功能区域内进行的操作有产生交叉污染潜在风险或储存的物料或器具有受到其他功能区域的污染的潜在风险时,应保持一定的压差,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发生。设置相同洁净度级别的不同功能区域的压差时,企业应对整个区域内的压差数值进行全面计算评估,一般可以小于不同洁净级别的压差。同时还应对关键区域的气流组织形式进行研究,以防压差梯度不合理或过大而产生污染或交叉污染。
问题5:药品在轧盖完成或灌装封口完成后,其传出通道是通过缓冲还是加装层流送风?
答:药品GMP对于该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但附录1第五条对物料如何进入洁净区进行了规定:“无菌药品生产的人员、设备和物料应通过气锁间进入洁净区,采用机械连续传输物料的,应当用正压气流保护并监测压差。”
药品轧盖或灌装封口后已为密封状态,因此,无论其传出通道采取何种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避免外部对核心区域的环境造成污染。传出通道采取通过缓冲的方式或是加装层流送风的方式均可接受,但设计时必须要注意对核心区域环境的保护,可参照附录1第五条的规定进行。
问题6:B级区域中送风口和回风口的位置如何设定?
答:B级的气流组织为湍流,在设定送风口和回风口的位置时,应当避免B级区域存在气流无法到达的死角。同时,还应考虑B级区气流组织方式对于A级区的影响。
无论如何设置,企业都必须进行厂房设施的确认,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管理,确保洁净区符合要求。
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
(五)1.问:固体制剂车间多品种生产时,除洁净走廊保持正压防止交叉污染以外,是否还需要采取别的措施,比如加穿洁净服、设置气锁进行隔离等?
答:企业生产过程中应当尽可能采取措施,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第一百九十七条列举了数种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采用压差控制便是其中之一。
企业采用何种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应首先综合考虑所生产药品的特性、工艺和预定用途等因素,进而确定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的风险情形,再根据风险的级别进一步确定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污染或交叉污染降至可接受的水平,并应定期检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并评估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2.问:对于疫苗生产有毒区排风排出室外时应当怎样处理?如果在末端装有高效过滤器进行过滤,对于高效过滤器该如何检测?有无标准,怎样规定更换周期?
答:企业应当根据有毒区的具体情形选择疫苗生产有毒区排风的处理方式,可能的处理方式有:物理收集、化学处理、综合方法等。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附录三生物制品第二十二条规定,来自危险度为二类以上病原体操作区的空气应当通过除菌过滤器排放,过滤器的性能应当定期检查。企业应当首先确定所生产的疫苗毒种是属于哪一类的病原体,若属于第一类、第二类高致病性病原体,来自病原体操作区的空气应先通过除菌过滤器,然后再向外排放。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还应遵守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有关病原微生物安全性、环保方面的法规要求。
对于在空气排放系统末端安装高效空气过滤器,企业应确保该过滤器在使用期间的完整性。应对高效空气过滤器两端的压差进行监测并记录,及时发现高效空气过滤器泄漏、堵塞的情况,并定期进行更换。更换的周期由企业根据监测数据情况及风险控制的策略制定。
3.问:某些激素类产品经过验证后可以和其他类别产品分阶段生产,指的是哪些产品,有没有明确的分类?普通药品的生产线是否可以分阶段生产激素类产品?
答:《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第四十六条规定:“生产某些激素类、细胞毒性类、高活性化学药品应当使用专用设施(如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和设备;特殊情况下,如采取特别防护措施并经过必要的验证,上述药品制剂则可通过阶段性生产方式共用同一生产设施和设备”。
该规定的出发点是针对少量或微量即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伤害的特殊产品,如某些激素类、细胞毒性类、高活性化学药品,从规范角度给予了一定的要求和建议,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这些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最终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某些药品是不是激素类、细胞毒性类、高活性化学药品,是否可通过阶段性生产方式共用同一生产设施和设备,应由企业根据该药品的药理毒理作用、正常使用剂量、已知和未知副反应的严重程度,以及药物理化性质(如溶解度等)、给药途径、吸收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后,根据对患者可能产生的危害采取相应的控制或防护措施决定。
4.问:某公司现有“性激素类避孕药品”专用生产厂房,该产品属口服产品。现准备在该厂房中生产另一种腔道用雌激素类产品,请问是否可以将这两种药品在同一厂房内通过阶段性生产进行生产?
答:《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第四十六条规定,生产性激素类避孕药品必须使用专用设施和设备,并与其他药品生产区严格分开。
企业应首先分析此腔道用雌激素类药品的药理毒理作用的机理,进而分析与原有性激素 避孕药共线生产的风险。除非与现生产的性激素类避孕药具有同种药理作用的药品,方可在同一厂房内采用阶段式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但仍需要进行具体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关措施防止产生交叉污染。
5.问: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厂房设计时,同一房间内放置两条洗灌封联动线同时生产同一产品,且两条联动线生产的产品使用同一灭菌柜灭菌,这是否与产品质量需具有可追溯性相违背?
答:《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附录一无菌药品第六十条规定了无菌药品批次划分的原则:“大(小)容量注射剂以同一配液罐最终一次配制的药液所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同一批产品如用不同的灭菌设备或同一灭菌设备分次灭菌的,应当可以追溯”,但对分装步骤没有明确的要求。
企业应当科学建立划分产品生产批次的操作规程,使生产批次的划分能够确保同一批次产品质量和特性的均一性。企业应充分考虑如此设计所带来的可能风险,因为一旦出现产品问题,不仅整批产品可能会被调查乃至销毁,而且调查的难度非常大。
同时,企业还应考虑到如何在生产过程中防止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的问题,如: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是否产生相互干扰,是否能保证生产环境达到动态洁净度标准等。
6.问:冻干粉针、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在设计时将洗瓶放在C级区,与配料在同一区域,是否可行?
答:《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附录一无菌药品第十三条给出了非最终灭菌产品的无菌生产操作示例,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最终清洗的洁净度级别是D级。
冻干粉针和小容量注射剂的洗瓶与配料通常不宜设在同一区域。企业将洗瓶放在C级区,看似提高了洁净级别,但实际会对配料、除菌过滤等工序的洁净生产区带来更大的微粒和微生物污染风险。并且,这种设计从实际的可操作性及运行管理的经济性考虑也都是不妥的。
如果企业执意将洗瓶放在C级区,与配料在同一区域,则必须要充分评估洗瓶对后续工艺带来的风险,如:微生物的污染、温湿度的影响等,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或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新修订药品GMP实施解答
(六)1.问:如何体现计算机记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质量记录中直接使用Word和Excel可以吗?电子记录可以替代纸质打印记录吗?
答:《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如使用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照相技术或其他可靠方式记录数据资料,应当有所用系统的操作规程;记录的准确性应当经过核对。使用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只有经授权的人员方可输入或更改数据,更改和删除情况应当有记录;应当使用密码或其他方式来控制系统的登录;关键数据输入后,应当由他人独立进行复核。
企业除应根据上述要求确保计算机记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外,另外还要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的相关要求。
如果在电脑中直接使用Word和Excel软件记录各种质量记录,则必须制定相应的电子文件管理操作规程,未经授权的人不应进入计算机管理系统,确保记录真实、及时,并能够真实记录数据的修订历史,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
记录的格式应尽量避免直接使用Word或Excel格式。因为这些格式容易被修改且不易察觉。应将文档格式转换为PDF等不易修改的格式;而且,保存在电脑中的文档也要按照电子文件管理操作规程管理,确保使用的版本为现行版本。如果采用Excel的公式进行计算,应根据设置程序的复杂性和风险程度进行相应的评价和确认,并对确认后的程序进行相应的保护,以避免出现难以察觉的风险,电子记录可以替代纸质打印记录,但应当满足纸质打印记录的相关属性,如:不可随意修改、能够显示记录历史、具有符合法规要求的电子签名等,并应当有电子记录管理的操作规程。
2.问:尘埃粒子在线监测可以使用2.83升传感器吗,是不是应该使用28.3升的传感器?
答:《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附录1无菌药品第九条规定:为确认A级洁净区的级别,每个采样点的采样量不得少于1立方米。附录1无菌药品第十条规定:A级洁净区监测的频率及取样量,应能及时发现所有人为干预、偶发事件及任何系统的损坏。
从实际操作需要看,此采样量宜采用28.3升的传感器。日常监测时,应能及时发现各种人为干预、偶发事件及任何系统的损坏。建议在尘埃粒子计数器确认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其采样量的科学性与对气流组织形式的影响。
3.问:洁净厂房的压差梯度始终维持在10Pa以上,则空气净化系统需要不间断运行。但厂房不可能不间断生产(尤其如冻干粉针剂车间),请问可否在不生产过程中设置值班风机或降低风机频率,以保持相对正压(但达不到10Pa)?
答:《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附录1无菌药品第三十二条规定:在任何运行状态下,洁净区通过适当的送风应当能够确保对周围低级别区域的正压,维持良好的气流方向,保证有效的净化能力。第三十八条规定:无菌药品生产的洁净区空气净化系统应当保持连续运行,维持相应的洁净度级别。因故停机再次开启空气净化系统,应当进行必要的测试,以确认仍能达到规定的洁净度级别要求。
规范要求洁净厂房的压差梯度始终维持在10Pa以上,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的控制,是为了防止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污染和交叉污染。在没有产品生产的过程中,企业可采取如设置值班风机或降低风机频率等保持相对正压的措施,并进行风险评估,要有数据证明这种运行方式不会增加因洁净区压差改变而带来的微粒和微生物污染的风险。但一般而言,核心关键区域与不同级别的压差不应小于10Pa。
4.问:药品GMP规定:口服液和固体制剂、腔道用药(含直肠用药)、表皮外用药品等非无菌制剂生产的暴露工序区域及其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最终处理的暴露工序区域,应当参照“无菌药品”附录中D级洁净区的要求设置,企业可根据产品的标准和特性对该区域采取适当的微生物监控措施。口服固体制剂车间生产洁净区的走廊、清洗站、中间站等非生产功能间属于药品GMP规定的暴露工序吗?
答:口服固体制剂车间生产洁净区的走廊、清洗站、中间站应属于辅助功能区域,尽管不属于某个工序,但却是整个口服固体制剂生产过程各工序相互衔接的区域。该区域是否参照无菌药品附录中D级洁净区的要求设置,主要取决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容器及其操作。如果容器是敞口的,或在上述区域中有将容器打开进行的操作,那么上述区域应参照无菌药品附录中D级洁净区的要求设置。
5.问:口服固体制剂洁净要求是否必须要达到D级区的要求?如果只是参照,那在洁净环境测试应依照何种标准?比如口服中药固体制剂的中药药材粉碎和提取清膏的环境要求应当是怎样的?
答:《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附录5中药制剂第十三条规定:中药饮片 经粉碎、过筛、混合后直接入药的,上述操作的厂房应当能够密闭,有良好的通风、除尘等设施,人员、物料进出及生产操作应当参照洁净区管理。因此,中药材在净制后的粉碎可在非洁净的控制区域内生产。对于中药材经过粉碎后用于中药提取的,规范没有明确,企业应结合提取工艺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此种中药材粉碎的生产环境并无特殊要求。
附录5中药制剂第十一条规定:中药提取、浓缩、收膏工序宜采用密闭系统进行操作,并在线进行清洁,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采用密闭系统生产的,其操作环境可在非洁净区;采用敞口方式生产的,其操作环境应当与其制剂配制操作区的洁净度级别相适应。因此,企业应根据提取设备的选型、生产操作的方式确定提取的环境是非洁净区还是洁净区。如果确定应在洁净区生产的,则该洁净区通常应符合D级区的要求。
6.问:口服固体制剂生产的暴露工序应参照无菌药品附录中D级洁净区的要求设置。请问其工作服的清洗需要在D级洁净区吗?
药品GMP认证申请资料申报要求 篇4
为了更好的完成药品GMP认证技术审评工作,明确技术审评要求,保证2011年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顺利实施。认证中心根据新条款的要求,重新审视并完善了现有药品GMP认证技术审核要求,形成了《药品GMP认证申请资料申报要求》,现面向全区药品生产企业发布。
1.企业的总体情况(对应申报资料目录的1、2、3、4、5、6)1.1 企业信息
◆企业名称、注册地址; ◆企业生产地址、邮政编码;
◆联系人、传真、联系电话(包括应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24小时联系人、联系电话)。1.2 企业的药品生产情况
◆简述企业获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生产活动,包括进口分包装、出口以及获得国外许可的药品信息;
◆营业执照、药品生产许可证,涉及出口的需附上境外机构颁发的相关证明文件的复印件;
◆获得批准文号的所有品种(可分不同地址的厂区来填写,并注明是否常年生产,近三年的产量列表作为附件);
◆生产地址是否有处理高毒性、性激素类药物等高活性、高致敏性物料的操作,如有应当列出,并应在附件中予以标注。1.3 本次药品GMP认证申请的范围
◆列出本次申请药品GMP认证的生产线,生产剂型、品种并附相关产品的注册批准文件的复印件;
◆最近一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该生产线的检查情况(包括检查日期、检查结果、缺陷及整改情况,并附相关的药品GMP证书)。如该生产线经过境外的药品GMP检查,一并提供其检查情况。1.4 上次药品GMP认证以来的主要变更情况
◆简述上次认证检查后关键人员、设备设施、品种的变更情况。2.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应申报资料目录的6、7)2.1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描述
◆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管理责任,包括高层管理者、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质量受权人和质量保证部门的职责;
◆简要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素,如组织机构、主要程序、过程等。2.2 成品放行程序
◆放行程序的总体描述以及负责放行人员的基本情况(资历等)。2.3 供应商管理及委托生产、委托检验的情况
◆概述供应商管理的要求,以及在评估、考核中使用到的质量风险管理方法;
◆简述委托生产的情况;(如有)◆简述委托检验的情况。(如有)2.4 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措施 ◆简述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方针;
◆质量风险管理活动的范围和重点,以及在质量风险管理体系下进行风险识别、评价、控制、沟通和审核的过程。2.5 产品质量回顾分析
◆企业进行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的情况以及考察的重点。3.人员(对应申报资料目录的7、8)
3.1 包含质量保证、生产和质量控制的组织机构图(包括高层管理者),以及质量保证、生产和质量控制部门各自的组织机构图;
3.2企业关键人员及从事质量保证、生产、质量控制主要技术人员的数量及资历;
3.3 质量保证、生产、质量控制、贮存和发运等各部门的员工数。4.厂房、设施和设备(对应申报资料目录的10、11)4.1 厂房
◆简要描述建筑物的建成和使用时间、类型(包括结构以及内外表面的材质等)、场地的面积;
◆厂区总平面布局图、生产区域的平面布局图和流向图,标明比例。应当标注出房间的洁净级别、相邻房间的压差,并且能指示房间所进行的生产活动;
◆简要描述申请认证范围所有生产线的布局情况; ◆仓库、贮存区域以及特殊贮存条件进行简要描述。4.1.1 空调净化系统的简要描述
◆空调净化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标准和运行情况,如进风、温度、湿度、压差、换气次数、回风利用率等。4.1.2 水系统的简要描述
◆水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标准和运行情况及示意图。4.1.3 其他公用设施的简要描述
◆其他的公用设施如:压缩空气、氮气等的工作原理、设计标准以及运行情况。4.2 设备
4.2.1 列出生产和检验用主要仪器、设备。4.2.2 清洗和消毒
◆简述清洗、消毒与药品直接接触设备表面使用的方法及验证情况。4.2.3 与药品生产质量相关的关键计算机化系统
◆简述与药品生产质量相关的关键的计算机化系统的设计、使用验证情况。
5.文件(对应申报资料目录的15)◆描述企业的文件系统;
◆简要描述文件的起草、修订、批准、发放、控制和存档系统。6.生产(对应申报资料目录的9、12、13)6.1 生产的产品情况
◆所生产的产品情况综述(简述);
◆本次申请认证剂型及品种的工艺流程图,并注明主要质量控制点与项目。6.2 工艺验证 ◆简要描述工艺验证的原则及总体情况; ◆简述返工、重新加工的原则。6.3 物料管理和仓储
◆原辅料、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处理,如取样、待检、放行和贮存;
◆不合格物料和产品的处理。
7.质量控制(对应申报资料目录的14、13)
◆描述企业质量控制实验室所进行的所有活动,包括检验标准、方法、验证等情况。8 发运、投诉和召回 8.1 发运
◆简要描述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所需的控制,如,温度/湿度控制; ◆确保产品可追踪性的方法。8.2 投诉和召回
◆简要描述处理投诉和召回的程序。9 自检
药品新版gmp 供应商变更汇报 篇5
2x、○3x、○4x。目前需要备案的供应商有:1x、○ 根据新版GMP要求,改变物料供应商,应进行质量对比评估,根据法规要求新增供应商备案至少需要以下事项:
1、应说明变更/新增物料供应商的原因;
2、对新物料供应商的生产设备和周边环境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3、新增供应商的原料药应进行工艺验证和确认;
4、需对新物料供应商的产品进行相关的验证和稳定性考察,并将药品送药检所检验,检验结果为合格;
5、应与新的物料供应商签订质量协议,在协议中应当明确双方所承担的质量责任;
6、要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采购。
生技部
药品GMP现场检查工作浅析 篇6
1 加强素质修养, 提升思想和业务水平
明确职责、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做好现场检查工作的思想保障。作为检查员, 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保持清醒的头脑, 坚持原则, 遵守现场检查工作纪律, 严格执行现场检查方案, 保守企业申报资料和技术资料秘密, 客观反映现场检查情况, 如实记录、报告, 公正评价企业, 促使企业完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 严格药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保证药品质量安全。
加强学习、丰富经验是做好检查工作的业务保障。近十年是我国医药改革的重点阶段, 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法规、规章、规范, 加强了对医药领域的监管力度[3]。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制药业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更新频率加快, 对检查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查员不仅要了解国家现行药品监管政策动向, 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深入理解药品GMP检查评定标准、准确把握条款, 更要注重药品GMP检查相关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积累。一方面丰富理论知识, 药品GMP认证检查涉及学科广、专业多, 要擅于自学, 钻研书籍, 广泛涉猎;另一方面利用现场检查, 向先进企业的生产一线专业人员学习, 利用培训、交流会等与检查员交流和探讨, 丰富实践经验。同时, 要具备将理论知识与现场检查实战有机结合的能力。
2 做好检查准备和总结
充足的检查前准备是做好检查工作的基础。通过分析企业的GMP申报资料和现场检查方案, 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认证范围, 列出详细的检查提纲, 突出检查重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检查, 提高检查质量和效率。检查提纲可列出检查内容、项目、方式、需要确认的关键点等。总结是工作积累的升华, 是提升检查水平的有效手段。通过总结可以发现现场检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发掘好的工作做法, 对每一次现场检查工作的总结就是对下一次检查工作的改进和提升。
3 现场检查方法
现场检查要有全局性、系统性, 要将各方面相互关联、相互支持、相互印证。现场检查宜有粗有细, 既考虑全局又要有所侧重。检查过程要仔细认真, 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环节。收集证据要及时, 对需要核实的问题要及时记录。要注重考察操作人员对岗位职责的认知、理论水平的掌握程度和操作的熟练度等综合素质。要善于提问, 提问可分为封闭性提问、开放性提问和挑战性提问等。封闭性提问用于核实事实, 通常需给出简短回答, 如质量标准是否有更新, 由谁更新;开放性提问用于获取更为大量的信息, 如假设偏差发生如何判断处理;挑战性提问用于检查对象对同一问题的回答前后矛盾时, 如你的意思是你根据取样操作规程……
4 现场检查要点
4.1 机构与人员
关注企业实际运作管理模式是否与组织机构设置一致。关键人员 (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质量受权人) 是否为全职并有足够数量、资质和经验。岗位职责是否覆盖所有岗位并明确规定交叉职责。培训是否有计划、记录、考核, 是否及时、有针对性及有效性。企业制定的卫生操作规程是否科学、是否具备可操作性, 是否建立健康档案。直接接触产品的生产人员是否定期 (每年至少一次) 体检, 体检内容是否含传染病、皮肤病检查, 从事灯检人员是否含视力、辨色力检查。
4.2 厂房设施与设备
关注厂房、设施、设备的设计和建造是否合理, 是否建立维护保养计划, 维护保养的项目、周期、部位、方法、标准等确定的依据和验证、执行情况是否正确。厂房、设备、管路、生产状态等是否明确标识。公用设施如气体、通风、压缩空气、加热、空气调节等是否合理监测。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系统是否能有效防止微生物污染。管道安装是否存在死角, 系统是否密闭。取样点和呼吸器的安装是否合理。同一操作区两台以上分装机同时分装及不同时间、不同灭菌设备灭菌的产品批号如何划分和怎样防止混淆。
4.3 物料管理
关注企业物料采购渠道是否合法、相对固定, 与付款凭证一致。物料供应商的确定和变更是否经评估、批准, 供应商资质是否齐全并在有效期内。仓储部门是否有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的合格供应商清单。物料标识是否齐全, 注明生产批号、数量、日期、厂址等。物料是否离地、离墙放置, 并按批号、状态 (待验、合格、不合格;固体、液体;净药材、原药材) 分开存放。账物卡是否一致。特殊储存条件物料是否符合储存条件。物料发放是否按照先进先出原则。麻醉药品是否双人双锁管理。仓库是否有防止昆虫、鸟类、鼠类等动物进入的铁丝网、挡鼠板、防鼠夹及温湿度监控设施。取样间洁净级别是否与生产条件一致。取样是否有代表性。取样后的物料包装是否能有效防止污染。物料是否在有效期或复验期内贮存和使用。回收和返工是否按文件执行。
4.4 生产管理
关注洁净区内不同产品的生产操作是否在同一房间或连续操作。批生产记录是否与工艺规程一致, 工艺参数设计是否齐全, 是否能够反映整个生产过程。数据是否完整, 是否有可追溯性, 是否按文件规定更改记录, 操作、审核人员签名是否漏签。进入无菌区的物品 (工器具、洁具、消毒液等) 是否经过合理的灭菌或除菌处理。进入无菌区的操作人员更衣程序是否合理, 手、肘、胸等部位微生物污染是否定期检查分析。清洁验证残留量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是否能达到要求, 取样方法、样品处理、微生物残留的检验方法是否合理。
4.5 文件管理
关注文件管理系统是否完善。文件的制定、审查、批准、发放、回收、销毁等是否规定并责任明确。文件的制定是否充分详尽, 文件相互衔接是否有疏漏和抵触, 与实际操作是否一致。验证过程的数据采集、汇总分析是否归档齐全, 验证内容是否完整。变更、偏差、纠正预防、投诉、自检是否建立操作规程。变更、偏差是否能够及时有效运行, 是否可追溯, 变更后是否评估、培训和跟踪。偏差质量回顾是否彻底, 调查是否充分。自检内容是否完整, 是否有评估意见、整改措施。
4.6 质量管理
关注企业是否具有与生产规模、种类和质量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人员数量、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是否定期校验和检查, 是否有使用记录、状态标识。试剂、试液等是否规定合理的贮存条件和有效期, 是否有配制记录。企业自制标准品或对照品是否经标化。培养基是否有适用性检查。留样是否有代表性, 是否按市售包装或模拟市售包装。原药材和成品是否全检。成品放行报告是否有受权人放行签字。
5 结论
药品GMP是强化对药品生产的监督管理, 实现对药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保证药品质量的一套科学、系统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有效的药品GMP现场检查能够确保检查质量, 降低药品生产质量风险, 促进企业规范生产, 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药品GMP现场检查工作质量取决于检查思路, 取决于工作人员对检查工作业务知识的掌握。药品GMP检查员要不断增强个人修养, 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药品GMP现场检查工作质量, 更好地服务于药品生产监管, 促进医药产业发展。
摘要:药品GMP现场检查是药品监管的重要环节, 对保障药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新修订药品GMP, 从检查员的思想业务水平、检查准备和总结、检查技巧、检查要点等方面阐述了有效实施现场检查的工作体会, 以供参考。
关键词:药品GMP,现场检查,工作体会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令第79号.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0年修订) [S].2011.
[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S].国食药监安[2011]365号, 2011.
药品GMP与保健食品GMP对比 篇7
许可项目名称:《药品GMP证书》登记事项变更审批
法定实施主体: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许可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第九条;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60号)第五条至
第七条。
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国食药监安[2005]437号)第二十九条。收费标准:不收费
总时限:自受理完成之日起10个工作日(不含送达时间)
受理4个工作日
审核4个工作日
复审2个工作日
审定2个工作日
制作许可决定2个工作日
送达3个工作日(不计入审批时限)
受理范围:本省行政区域内取得《药品GMP证书》药品生产企业《药品GMP证书》登记事项变更由省局受理。
许可程序:
一、申请与受理
企业需提交申请材料
1、《药品GMP证书变更申请表》(包括变更事项中英文对照,一份纸制、一份电子版;
2、企业的申请报告;
3、《药品GMP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4、《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证明文件及变更后的《药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
5、申请材料真实性保证声明;
6、药品生产企业提交申请材料时,申请人为法定代表人的,应当提供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受法定代表人委托的代理人,应当提供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和法定代表人签章的《授权委托书》原件。
7、申请人应当对其申请材料全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标准:
1、申请材料应完整、清晰,每份材料加盖企业公章。使用A4纸打印或复印,按照申请材料目录顺序装订成册,并加盖骑缝章;
2、凡申请材料需提交复印件的,申请人(单位)须在复印件上注明“此复印件与原件相符”字样或者文字说明,注明日期,加盖单位公章。
岗位责任人:省局行政受理服务中心受理人员
岗位职责及权限:
1、按照标准查验申请材料。
2、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形式审查要求的,应及时受理,填写《受理通知书》,将《受理通知书》交与申请人作为受理凭证。
3、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形式审查要求的,受理人员应当当场一次告知申请人补正有关材料,填写《补正材料通知书》,注明已具备和需要补正的内容。受理人员不能当场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内容的,应当填写《业务资料签收单》交与申请人,当日将申请材料转药品安全监管处;药品安全监管处审核人员审查申请材料,填写《补正材料通知书》,于3个工作内将《补正材料通知书》和申请材料返至受理人员,并与受理人员双方签字;受理人员在收到《补正材料通知书》的次日书面告知申请人补正有关材料,并在《补正材料通知书上记录告知时间、告知方式。
4、经补正资料后符合形式审查要求的,应及时受理,填写《受理通知书》,将《受理通知书》交与申请人作为受理凭证;经补正资料后仍不符合形式审查要求的,不予受理,填写《不予受理通知书》并载明其理由,将《不予受理通知书》和全部申报资料一并退回申请人。
5、对申请事项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或该申请事项不需行政许可的,不予受理,填写《不予受理通知书》,并告知所属审查机关或不予受理的理由。
6、《受理通知书》、《业务资料签收单》、《不予受理通知书》应当加盖省局受理专用章,注明日期。
7、对已受理的申请,应及时将《受理通知书》、《业务审批工作流程单》和全部申报资料一并转安全监管处审核人员,双方应办理交接手续。
时限:4个工作日(不计入审批时限)
二、审核
标准:
1、持有《药品GMP证书》的药品生产企业;
2、《药品GMP证书》登记事项变更的,应在发生变更之日起30日内提出申请;
3、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国药品监安[2002]442号)第三十一条的规定。
岗位责任人:药品安全监管处审核人员
岗位职责及权限:
1、按审核标准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
2、申请材料符合标准的,提出同意许可的审核意见,填写《业务审批工作流程单》,将申请材料和审核意见一并转复审人员。
3、不符合标准的,提出不予许可的意见和理由,填写《业务审批工作流程单》,将申请材料和审核意见一并转复审人员。
时限:4个工作日
三、复审
标准:
1、程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2、是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
3、资料审查意见的确认。
岗位责任人:安全监管处分管处领导
岗位职责及权限:
1、按照标准对审核人员移交的申请材料、许可文书进行复审。
2、同意审核人员意见的,填写《业务审批工作流程单》,将申请材料和复审意见一并转审定人员。
3、部分同意或不同意审核人员意见的,应与审核人员交换意见后,提出复审意见及理由,填写《业务审批工作流程单》,将申请资料与审核意见一并转审定人员。
时限:2个工作日
四、审定
标准:
1、对复审意见的确认
2、签发审定意见,填写《业务审批工作流程单》
岗位责任人:省局分管局领导
岗位职责及权限:
1、按照标准对复审人员移交的申请材料、许可文书进行审定。
2、同意复审人员意见的,签定审定意见,填写《业务审批工作流程单》,将申请资料转安全监管处审核人员。
3、部分同意或不同意复审人员意见的,与复审人员交换意见后,提出审定意见及理由,填写《业务审批工作流程单》,将申请资料与复审人员意见一并转药品安全监管处审核人员。时限:2个工作日
五、制作行政许可决定
标准:
1、受理、审核、复审、审定人员在许可文书上的签字齐全;
2、全套申请材料符合规定要求;
3、许可文书符合公文要求;
4、同意变更的收回原证并制作《药品GMP证书》、《药品GMP证书》变更批件;制作的《药品GMP证书》完整、正确、有效,格式、文字无误;
5、对不同意变更的,制作《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并说明理由,同时告知申请人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以及投诉渠道。
6、留存归档的材料齐全、规范;
岗位责任人:省局行政受理服务中心受理人员
岗位职责及权限:
1、药品安监处将审批档案移交省局行政受理服务中心受理人员,双方签字确认;省局行政受理服务中心受理人员制作《药品GMP证书》、《药品GMP证书》变更批件或《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用省局红头信函纸印制,均为一式四份:一份交申报单位、一份交申报单位所属设区市局、一份随卷归档、一份交药品安监处存档)加省局印章,将《药品GMP证书》复印二份(一份随卷归档、一份交药品安监处存档)。
2、受理中心定期将已办结的材料用袋子或文件夹装好,移交给药品安监处立卷归档保管,双方签字确认。
时限:2个工作日
六、送达
标准:
1、通知申请人携带《受理通知书》,凭《受理通知书》和原《药品GMP证书》原件,领取《药品GMP证书》或《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2、及时通知申请人许可结果,并要求申请人在《送达回执》上签字,注明日期。岗位责任人:省局行政受理服务中心送达人员
岗位职责及权限:
1、负责通知申请人携带《受理通知书》领取《药品GMP证书》或《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在《送达回执》上签字,注明日期;
【药品GMP与保健食品GMP对比】推荐阅读:
药品生产与gmp知识05-14
药品gmp实施解答09-01
药品gmp整改报告09-29
药品gmp检查指南10-25
药品gmp质量管理06-09
《药品GMP证书》延期检查要求05-20
药品gmp认证流程图10-29
保健食品gmp自查报告07-03
药品GMP认证申报材料需要资料目录10-25
浅谈药品生产企业制药设备GMP验证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