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课程设计心得(精选11篇)
锅炉课程设计心得 篇1
锅炉课程设计心得
以前就听往届的学长提起,锅炉课程设计是一项非常繁琐复杂的过程,而且是在三个礼拜中完成,压力还是很大的。所以在做锅炉课程设计的时候,我就做好了心里准备。但是,我们今年比较特殊,因为往年的设计,学长们要自己查阅表格,自己输入公式,甚至还好自己设计表格,他们的工作量比我们大多了,我们这次的课程设计的主要工作就是集中精力进行锅炉设计,对于哪些繁琐的查表,输入公式等的工作,我们可以不用做,这样就大大节省了课程设计的压力。
在拿到了自己的锅炉课程设计的题目的时候,我就开始看书,开始进行锅炉设计,感觉对于整个过程设计比较迷茫,是按课本的模版进行设计的,大部分数据都是参考书本上的。但是由于煤种的不同,所以到了进行校核数据时总会发现误差有时候比较大,我就只能修改表中能修改的数据,来减少误差。为了减少盲目性,我将课本看了一遍又一遍,甚至还把锅炉原理的相关章节也看了一遍,力求明白整个设计的原理,这样对于修改误差就有比较大的帮助,提高了整个锅炉设计的效率。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发现如果紧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因为在整个设计过程,出现了问题,这时就应该问问老师,问问同学。如果不问的话,你可能会花费很多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在本来时间就不多的短学期上又加重了自己的负担。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明白了很多关于锅炉课程设计的知识,这
为我将来工作提供了帮助。我明白了,在整个锅炉设计中,进行热量分配是很重要的,你投入一定数量一定种类的煤时,你输入炉膛的热量就已经确定了,所以如果炉膛吸热量过多将导致后面的吸热器的吸热量减少,影响电厂的正常运行。所以如果热量分配得当,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你将会比较顺利,效率也提高了很多。改变吸热量一般是通过改变吸热器的出口温度或是改变受热面积,具体采取哪种方式,或是两种方式想结合,这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现在课程设计也结束了,我能完成本次设计主要得力于老师与同学们的帮助。
锅炉课程设计心得 篇2
锅炉课程设计是《锅炉设备及运行》课程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1]。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加深学生对《锅炉设备及运行》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进一步拓展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因此,这一环节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而目前高职院校热动和集控专业锅炉课程设计的内容普遍沿用的是本科院校的《锅炉热力计算》[1],这与高职学生的岗位需求与职业能力培养不相适应,因此必须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进行教改。
2 高职学生的岗位需求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担负着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任务的高职教育迅速发展,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强大推动力量。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为社会提供适应一线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升办学质量。所谓“以就业为导向”,实际上就是以用人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用人市场对高职毕业生的素质与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因此在设置课程时,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针对我院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调查显示,热动和集控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锅炉运行值班员、集控运行值班员、锅炉安装与检修工等工作岗位,这要求毕业生应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不是设计计算能力,这是通过教授传统的课程设计内容《锅炉热力计算》无法达到的,因此必须根据学生的岗位需求进行教改,重新设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3 高职锅炉课程设计教改的思路
我院原锅炉课程设计一般安排2周时间,锅炉热力计算1周,锅炉制图1周,这一教学安排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效果不大,与高职学生的就业岗位能力要求也不相适应。近年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正探索寻找一种更合理的方式,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入手,分析其岗位需求,逐步理清教改的思路,具体做法如下:
(1)取消锅炉热力计算环节的教学。高职学生的定位是技术工人,不是工程设计人员,锅炉热力计算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效果不大。
(2)增加锅炉识图教学内容。因为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电厂设备的运行、安装与检修等工作,这些岗位需要学生会识图、能看懂锅炉设备及系统图。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结合锅炉仿真运行同时进行。
(3)锅炉运行仿真。这部分内容是教改的重点。热动和集控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时是不可能运行操作实际设备的,而运行岗位的学生要求掌握的职业技能就是运行操作。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仿真技术着重培养学生的运行操作技能。现代仿真技术可以实现一人一机,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单独操作。通过锅炉运行仿真操作实训,既培养了学生从事锅炉运行所必须的职业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4 锅炉课程设计教改的具体内容
我院现有300MW亚临界机组仿真机,即将建成拥有120个机位的600MW超临界仿真机房,仿真运行条件优越。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锅炉课程设计教学的内容确定为锅炉运行仿真,时间为2周。内容与时间安排如表1所示:
5 结束语
通过对锅炉课程设计内容的教学改革,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1)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2)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3)提高了学生的锅炉识图能力;(4)训练了学生锅炉运行操作的职业技能;(5)为学生取得《锅炉运行值班员》技能证打好了基础;(6)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陈曲进.锅炉课程设计改革探索[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3) .
锅炉课程设计心得 篇3
关键词:锅炉设备及运行 锅炉原理 本科教学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上海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能源与环境工程方向)源于20世纪50年代创办的锅炉专业(后来改名为热能工程),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经过几十年发展,我校热能工程专业形成了偏重于锅炉设计与制造方向的特色。因而,集锅炉理论、设计及计算为一体的“锅炉原理”课程始终是本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程[1, 2]。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锅炉制造企业的用人需求趋于减少,而火电厂等锅炉运行单位的用人需求趋于增多。此外,随着全社会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日益重视,社会上涌现出大量的能源科技服务企业。因而,为适应新形势下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2013年我校将“锅炉原理”课程的名称改为了“锅炉设备及运行”,同时对其教学内容做了调整。本文对这一项课程改革工作进行了总结和说明。
1.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经研究,提出将64学时“锅炉设备及运行”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8个知识模块,各知识模块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如下:
(1) 锅炉基础知识:锅炉概论、燃料、燃烧产物、烟气特性及热平衡。(4学时)
(2) 锅炉燃烧设备:层状燃烧、流态化燃烧、煤粉(制备)燃烧、油(气)燃烧原理与设备。(12学时)
(3) 锅炉受热面:水冷壁(炉膛)、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的结构、工作特性及设计,以及受热面烟气侧污染、腐蚀和磨损。(10学时)
(4) 锅炉水动力:气液两相流基础,沸腾换热及传热恶化,自然循环、强制循环、直流锅炉原理及工作特性。(10学时)
(5) 锅炉总体设计与布置:单级受热面、锅炉总体热力计算程序,锅炉主要设计参数的选择,锅炉典型布置及其特点。(4学时)
(6) 锅炉水处理:锅炉水质指标,水处理方法,工质侧腐蚀原理与防止,汽包锅炉炉水水质与蒸汽品质控制。(8学时)
(7) 锅炉运行:汽包、直流锅炉启动和停运,单元机组负荷调节及运行,煤粉炉制粉系统运行与燃烧调整,锅炉事故及其处理。(8学时)
(8) 锅炉技术专题讲座:超(超)临界发电及其锅炉、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生物质锅炉、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余热锅炉。(8学时)
2.教学内容设计说明及探讨
与以往的“锅炉原理”教学内容相比,本课程教学内容有以下特点:
(1)充分注意与相关课程的内容衔接,避免不同课程重复讲授相同或相似内容。
因已有“工程燃烧学”为“锅炉原理”的前修课程,因此在本课程教学内容中不再专门介绍基础燃烧理论,但强调以燃烧理论为基础深入讲解各类锅炉燃烧设备的技术原理和工作特性。此外,鉴于与能源利用有关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我校设置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选修课程,本专业学生一般都会选修此课程。因此,在本课程中不再介绍“燃烧污染物减排与控制”相关内容。但对那些属于锅炉重要工作过程,而在其它课程中未有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如锅炉水动力模块中的气液两相流),仍在本课程中重点讲授,以使教学内容具有与本科教育相适应的理论深度。
(2)减少锅炉设计计算方法的学时,从而拓展课程知识面。
随着本科专业向宽口径培养方向的推进以及对大学本科通识教育的日益重视,专业课课时不断减少。需对以往的“锅炉原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从而在少学时条件下仍保证专业课程的培养质量。为此,本课程大幅减少了锅炉热力计算的学时,只在锅炉总体设计与布置模块中用2学时讲授其基本计算原理、特点及程序。在后续的实践课程“锅炉课程设计”中,学生可在指导教师的辅助下进一步领会锅炉热力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由此,可节余出一些课时用于拓展课程知识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自学并完成工程设计计算的能力。
(3)拓展和强化了锅炉水处理方面的教学内容。
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我国是极度缺水国家。绝大多数的工业生产过程都会耗水,与锅炉设备密切相关的火电行业更是所有工业行业中的第一耗水大户。因而,笔者认为以“卓越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工科大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一些必需的水科学知识和水处理技术。然而在多数院校的本专业培养计划中,未有设置“工业水处理”相关课程,我校亦是如此。为此,在本课程教学内容中加大了锅炉水处理模块的教学学时,以期以锅炉水处理为载体,深化学生对水科学和水处理技术的认识。
(4)拓展和强化了锅炉运行及事故方面的教学内容。
在我校以往的“锅炉原理”教学中,有关锅炉运行的教学课时较少(一般为2~4学时),因而学生对相关知识点了解不深,知识面也较窄。正如“引言”中所述在新形势下,本课程教学中有必要进一步拓展和强化锅炉运行及事故方面的内容。为突出这种变化,课程名称由“锅炉原理”改为了“锅炉设备及运行”。同时,授课内容也由以往的“锅炉启停及运行”,拓展至了“锅炉调整和锅爐事故”。
(5)增加了锅炉技术专题讲座模块,以拓展学生视野。
随着清洁高效发电技术的发展和可持续能源研究的兴起,与之密切相关的锅炉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为使学生了解锅炉技术的典型应用和最新进展,在本课程中增加了锅炉技术专题讲座模块,讲授四类典型的主流锅炉技术。该模块主要讲授各专题的关键技术与最新进展,对教师的授课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为学生就业或进一步深造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3.总结
本文对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64学时本科课程“锅炉设备及运行”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设计,并进行了必要的设计说明和讨论。新的“锅炉设备及运行”教学内容注意与相关课程的内容衔接,避免了不同课程重复讲授相同或相似内容。同时拓展了课程知识面,强化了锅炉水处理与锅炉运行方面的教学内容,新增了锅炉技术专题讲座模块。这些尝试对相关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锅炉原理”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具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波.浅谈“锅炉原理”课程教学中的若干问题.中国电力教育,2011,(211):196-197.
锅炉给水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心得 篇4
这次锅炉给水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对我而言与其说是一种挑战,不如说是一次自我瓶颈的跨越,一次巨大的进步。
这次课程设计是从6.27日开始的,截止日期为7.8日,历时十多天。短短的十多天,于我,要设计出有自己见解、认识、创新点的一套锅炉给水控制系统出来,难度确实很大。而我又是这次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负责人,虽说不上指导与帮助其他组员完成设计要求,但我知道,我不能偷懒,我要起到带头的积极作用。刚开始,挺有热情的,我查了很多图书馆的资料,借阅了众多图书,并做好标识,供设计所需。我收集了本次所需的大部分资料,并和其中的一个小组成员,积极配合,认真讨论,构建了基本的设计模块和方案。从设计目的、要求、动态特性到控制方案的选择与创新,以及仪器仪表的选择及汽包水位线性化简化之后的主要测量,到最后数据采集和控制页面的设计与布置。如此繁杂而巨大的工作量靠两个人的协作根本就不可能做得很完善,何况是在短短的十天的时间里。在缺乏团队合作与讨论的条件,我想我不管遇到什么重大的困难,只要有一个队友相伴就不能放弃。除开一起讨论的时间里,我也一个人做了很多相关的工作,特别是软件这一块。我天生对电脑不敏感,LABVIEW的独立学习,我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单单是装软件这一块就弄得我很疲惫了,自己没装好,又到学院楼,请师兄帮忙安装并且聆听了相关的技术指导,再加上自己相当长时间的摸索才勉强绘制出了给水的控制系统流程图以及界面操作图。我想不管自己的成果如何,只要我尽心去做了,努力并为之而奋斗就不会后悔的了。
课程设计心得刘洋 篇5
201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12班2011211199刘洋
随着八月二十四号的来临,新的学期渐渐拉开帷幕,我们也开始了新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日异,当今计算机应用在是生活中可以说得是无处不在。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来说掌握计算机开发技术十分重要的。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实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这次的设计的题目是学生综合成绩的统计工具,虽然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做过了两次的课程设计,虽有做课程设计的经验,但是我们小组的成员没有丝毫怠慢,都是全力以赴、各司其职。我们这次的题目主要要求我们实现以下几个功能:(1)使用者在运行程序时,能够提供一些帮助,让使用者更好的去使用该程序(2)程序启动时能够调整权重(3)能够计算学生的综合成绩并且将成绩排序(4)统计本门课程的及格率。
在这次的课程设计的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将学生的综合成绩按照由高到低顺序的排序中编程出现了一些问题,开始编写的程序不能够将学生的成绩按照正确方式排序,只能按照学生的学号排序,而这并不是我们所想要的结局。于是,我们开始思考讨论、集思广益,最终在我们的努力之下,程序得到了改正,能够按照我们的要求将成绩排序。其实也有其他的问题,只不过是由于我们的不小心造成的小毛病。
课程设计实验心得 篇6
经过一个星期时间,在老师和我们小组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我们的讨论、设计和开发,这套田径运动会信息管理系统已基本结束。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小组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详细的了解了开发一套软件的流程,对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测试分析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开发过程中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充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从白娟老师身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白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治学的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受益匪浅。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也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首先需求分析做的不够充分,只能凭借自己的理解,同学间的讨论和在网上搜索资料来进行,需求分析有时候不切合实际而且局限,这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在组成员做详细设计时,由于前期沟通不充分,在做详细设计的同学在画流程图时遇到了一些问题,不知道具体的算法该如何实现等问题;最后我认为测试分析也是软件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更为繁琐,需要较多的成员帮助完成。
“锅炉原理”课程教学探索 篇7
随着本科毕业生的数量逐年递增, 就业难度也逐年增大, 因此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扎实与否就至关重要。而专业课教学效果对毕业生的就业影响不容忽视, 因此必须对专业课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自省与改进。
“锅炉原理”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以大型火力发电厂煤粉锅炉作为研究对象, 全面且系统地介绍了电站锅炉的工作原理。
本文根据高等教育所提倡的“淡化专业, 拓宽口径, 加强基础, 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锅炉原理”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分析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1 教学内容的优化
物理学家严济慈说过:“教师对他所教的课程是越透彻、越深刻, 就能讲得越简单、越清楚。”因此, 保证教学效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1.1 明确教学目的
确定教学目的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前提。教学过程的一切内容、方法、手段都要服从于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来源于教学大纲, 体现了教学大纲的核心价值, 因此对教学大纲的深刻理解与精准掌握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时刻以教学大纲为准则来判定教学内容的详略增补。
1.2 合理删补教材内容
在深刻领会教学大纲的基础上, 可对教学内容进行有益的删补, 合理的教学内容有利于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目前部分锅炉原理的教材仍针对的是300MW以下机组, 但我国新建机组均在600MW以上, 这就造成了课堂所学内容与学生将来就业去向相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就需要进行一些删补。比如:针对煤粉制备系统, 直吹式负压系统已使用较少, 因此可以删减相应章节。而目前燃煤污染受到广泛关注, 因此需要增加清洁燃烧技术相关内容。
2 教学手段的发展
内容多而学时少是“锅炉原理”课程教学的主要矛盾, 因此教学效率成了制约教学效果的瓶颈, 而教学手段的发展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可能。
2.1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锅炉原理”课程使学生首次接触到热力系统, 热力系统中设备繁多、结构复杂, 各种管线连接密如蛛网, 且电厂锅炉一旦建成即成为封闭整体, 即使身处现场也难见锅炉的内部结构, 甚至有的同学“站在锅炉旁不知道锅炉在哪里”, 难以将课本所学内容与实物联系起来。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若仅凭教师讲解, 学生很难明白设备的真实结构, 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传统课堂带来了改进。比如:在讲解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结构时, 仅结合图片来讲解烟气和空气如何进行换热是不够形象的, 而使用了flash动画之后, 使其运动起来并将其内部结构展开, 学生就会豁然开朗。
但同时需要避免走入另一个极端, 就是用多媒体课件取代传统板书。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易导致教学节奏过快, 因此在进行重要内容讲解时, 传统板书必须同时配合使用。比如:在进行燃煤理论空气量公式推导时, 使用传统板书有利于控制教学节奏, 更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2.2 教学模型的使用
教学模型可以更具象地展示出教学内容, 直观地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讲解锅炉省煤器管的布置形式时, 可用硬纸卡自制一组蛇形管, 现场演示省煤器管垂直或平行于前墙的布置形式。而专业实验室内的电厂全厂教学模型可以使学生将课本上的二维简图转化为三维立体模型, 更好地理解电厂的整体工作过程。
2.3 网络教学的使用
大学的教育模式决定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时间较少, 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段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 获得教学反馈, 这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除了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之外, 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教学方式的改进
由于“锅炉原理”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广, 且有较多内容是需要学生理解记忆的, 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3.1 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
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方式的合理选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改善教学效果。在引入新知识点时, 平铺直叙会令课堂气氛沉闷, 而若采用闲聊导入法、设问导入法、案例导入法、视频导入法、新旧联系导入法等, 若选择得当可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讲解“锅炉”的概念时, 就可以采用闲聊导入法, 提出家里用燃气灶烧水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锅炉系统。这样就可以将学生与锅炉的距离迅速拉近, 也使学生更迫切地想进一步了解锅炉。
3.2 课外教学方式的改进
由于“锅炉原理”课程内容多学时少, 若学生没有及时预习和复习, 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须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学生课外的学习时间。且课外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做到授之以渔。
首先, 每次课后把下一次课的主要内容以思考题的形式告知学生, 要求学生先行自学, 并在下次上课时进行提问, 这有利于督促学生进行预习。
其次, 需要适当增加课后计算题。比如:燃料及燃烧计算一章涉及到不同基准下煤的成分换算、煤的高低位发热量之间的换算等知识点, 需要布置相应计算题作为课后作业。在批改之后, 针对典型错误进行讲解, 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最后,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 可以适当布置一些选做内容。比如要求学生自愿完成一篇关于锅炉发展概况的小论文, 鼓励学生走进图书馆, 探索新技术,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考核方式的改进
考核方式是为实现教学目的而服务的, 因此考核方式必须符合教学目的。传统考核方式的成绩分为两部分:平时成绩占30%, 考试卷面成绩占70%。一般平时成绩由考勤情况决定, 卷面试题又多是课本上的原题, 这就导致出现了大量为考试而学习的现象。因此需对考核方式进行一些改进。比如:将平时成绩的30%细分为出勤率占5%, 作业占10%, 课堂提问占10%, 选做小论文占5%。考试卷面试题需保证题型多样性、范围覆盖广、与实际相联系, 且保证有部分难题, 以消除学生自满心理。
4 教学联系的加强
“锅炉原理”课程开设在第六学期, 学生将在第六学期末的生产实习、第七学期的锅炉原理课程设计和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中将相关知识学以致用。因此在“锅炉原理”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与后续实践课程的联系。
4.1 生产实习
本专业生产实习基地一般为电厂, 但大量实习生进厂学习不仅会影响电厂正常的生产活动, 而且会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电厂往往将学生视为负担, 直接影响实习效果。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实习效果就成了关键。
生产实习所需锅炉理论知识主要来源于“锅炉原理”课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实习内容穿插进平时教学中, 提前把《生产实习手册》发给学生, 让学生预先了解实习目的和内容, 针对实习思考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同时采用CAI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进行生产实习教学, 通过CAI软件中的录像、图片等资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4.2 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
锅炉课程设计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应达到以下目的:对锅炉原理课程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熟练掌握校核热力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设计锅炉机组的初步能力, 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毕业设计是本专业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 也是对学生四年所学知识与技能的一次综合检验,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养成严谨工作作风的重要阶段, 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而无论毕业设计具体题目是什么, 锅炉校核热力计算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可见, 无论是课程设计还是毕业设计的质量, 都取决于该课程的授课效果。可以提前将课程设计任务书发给学生, 使学生清楚自己的任务, 便于有针对性地学习这部分内容。在授课过程中, 对于锅炉热力计算的内容讲解必须详尽, 重板书而轻课件, 课后所布置的计算题可以使用课程设计指导书中的煤质参数, 相当于让学生提前接触课程设计的内容。
5 结束语
锅炉设备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压力容器, 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因此在“锅炉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除了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之外, 更重要是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通过以上的教学探索, 希望可以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均有所提高, 更希望可以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摘要:“锅炉原理”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核心课程, 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能力, 对后续实践课程教学以及就业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针对“锅炉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联系几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希望对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有所裨益。
关键词:锅炉原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联系
参考文献
[1]王培萍, 李伟然等.“电站锅炉原理”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J].中国电力教育, 2009.10:80-81.
[2]叶江明, 潘效军, 陈广利.电厂锅炉原理及设备[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3]谢育卿.“工业锅炉”课堂教学的方法与体会[J].山西科技, 2005.2:83-84.
[4]赵雪峰.“电厂锅炉原理及设备”课程教学研究讨论[J].中国电力教育, 2010.22:97-98.
[5]何雅玲, 陶文铨, 何茂刚.能源动力类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与实践[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
[6]于广锁.锅炉原理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 2009.3:29-31.
[7]谭华.“锅炉设备与运行”课程教改的思考与实践[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9:42-44.
[8]杨晨, 苟小龙, 唐胜利.以仿真实习为主导的热动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模式[J].实践教学, 2009:107-109.
燃气锅炉房工艺设计 篇8
关键词:燃气锅炉;燃烧;分布式变频
乌鲁木齐市属于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煤改气工程主要是将原有城市燃煤锅炉改为燃气锅炉,从而缓解冬季大气污染问题。本文以新建三台100t/h燃气锅炉为例,介绍锅炉工艺系统及外网形式。
一 锅炉工艺设计
(1)燃气锅炉的燃烧特点
用发热量高的燃气,空气用量大,要使燃气能充分燃烧,需要大量的空气与之混合。燃气的燃烧过程没有燃油的雾化过程与气化过程。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方式,对燃烧的强度、火焰长度和火焰温度都有很大的影响。根据混合方式不同,燃气的燃烧方法可分为三种:1)扩散燃烧:此种燃烧方法即不预先混合,而是在燃气喷嘴口相互扩散,并燃烧。其优点燃烧稳定,燃具结构简单,但火焰较长,易产生不完全燃烧,使受热面积碳化。2)预混部分空气燃烧:此种燃烧方式即燃烧前预先将一部分空气与燃气混合(一次空气过剩系数在0.2-0.8之间),然后进行燃烧。其优点是燃烧火焰清晰,燃烧强化,热效率高。但燃烧不稳定,对一次空气的控制及燃烧成分要求较高。设计中选用燃烧器燃烧方法为此种形式。3)无焰燃烧:此种燃烧方式即燃气所需空气在燃烧之前已与燃气均匀混合。一次空气过剩系数等于燃料完全燃烧时的空气过剩系数,在燃烧过程中不需要从周围空气中取得氧气。当燃气与空气混合物达到燃烧区后能在瞬间燃烧完毕。
二 燃气锅炉结构特点及类型
(1)燃气锅炉结构特点
燃气锅炉不同于燃煤锅炉,它需要使用燃烧器将燃料喷入锅炉炉膛,采用火室燃烧而无须使用炉排设施。由于燃气锅炉燃烧后均不产生燃料灰渣,故燃气锅炉无须排渣设施。喷入炉内的燃气如果与空气在一定范围内混合或熄灭,就容易爆炸。因此燃气锅炉均需采用自动化的燃烧与控制系统。
(2)燃气锅炉类型
当锅炉容量≥30 t/h时,水管锅炉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火管锅炉,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燃气的燃烧特性要求微正压通风,所以对炉墙的强度和密封要求都很高。水管锅炉的主要型式有D型、A型和O型。三种型式的共同特点是:卧式布置,燃烧器水平安装,操作检修方便,宽高度尺寸较小,长度伸缩性较大,适合于锅筒系列化生产。其中D型锅炉是双锅筒纵置式,右(左)侧为水冷壁,左(右)是上锅筒之间的对流管束,根据需要可布置过热器或省煤器;O型也是双锅筒纵置式,上锅筒长,下锅筒短,前部炉膛两侧的水冷壁管在下部弯向对方并与其下集箱相连,燃烧器前部布置;A型单锅筒纵置式,炉膛和对流管束均由上锅筒和两侧下集箱之间的管子构成,前部布置燃烧器,锅炉尾部可设过滤器。设计中选用D型锅炉。
三 锅炉的节能环保措施:
在锅炉设计中,为充分利用高温烟气,可采取以下节能措施:在锅炉烟道排至大气前,根据不同情况增设节能装置,分别为省煤器、冷凝器、空气预热器,使得排烟温度降的更低,经过节能器后,烟气出口温度控制在100℃以下。根据冬季室外空气温度的变化,可对供回水温度及流量进行质调节和量调节,循环水泵采用变频调速调节方式。环保措施要求锅炉烟气排放氮氧化合物小于200mg/m3。
四 锅炉房的一次水系统设计
该设计保留原有燃煤锅炉的外网系统形式,采用分布式变频泵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水泵布置型式,与传统的单点布置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节约电能。2)系统整体压力水平较低,系统更加安全。
(1)分布式变频泵系统的原理
在传统的供热枝状管网系统中,一般是在热源处或换热站内设有一组循环泵,根据管网系统的流量和最不利环路的阻力选择循环泵的流量、扬程及台数;管网系统各用户末端设手动调节阀或自力式流量控制阀等调节设备,以消耗掉该用户的剩余压头,达到系统内各用户之间的水力平衡;个别既有热网由于用户热负荷的变化,资用压头不够,增装了供水或回水加压泵,但由于不易调节,往往对上游或下游用户产生不利的影响。随着新型调节设备和控制手段的出现,使得对水泵的数字控制成为可能,这样理论上可以取消管网中的调节设备,代之以可调速的水泵,在管网的适当节点设置,以满足其后的水力工况要求。如果控制管网中适当节点的压差,该点称之为压差控制点,对于主循环泵的选择,只要能够满足流量和热源到压差控制点的阻力即可,这样可大大降低循环泵的扬程,使得主循环泵电机功率下降许多;经济控制点之后的每个用户设置相应分布变频泵,成为分布式变频泵系统,使得原来阀门节流的能量不再白白地损失,由于水泵可用变频器调速,主循环泵可大大降低电能消耗,理论上可省去调节设备,同时供热系统可工作在较低的压力水平,系统更加安全。
(2)一次水分布式变频泵的选择
本设计三台100t/h燃气锅炉,锅炉运行一次水温120/70℃,为保证水泵并联运行效率较高,选用一次水变频循环泵为两用一备,水泵参数如下:
水泵1:Q=1260m3/h,H=16m,N=75KW水泵一台,该水泵满足一台锅炉运行,
课程设计心得 篇9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完了这门课程,到底学得如何,我们将来参加工作后能否担当得起道路勘测设计的任务,这次课程设计是对我们所学知识的检验,同时也深化巩固我们的知识。
第一天,张老师给我们班同学讲了这次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点。在老师讲的过程中,我们都发现的任务其实很重,有些东西是老师以前没有讲到的,有些比我们以前做的作业题要求高,而且所有图纸全部由手工绘制。但是当我得知一班和四班的任务的时候,才发现我们班的这任务算简单的了。没有给我们地形图让我们去选线,据我上个学期了解,根据地形图选线比较复杂,至少得一天坐在那里选一天。但同时有感觉有点遗憾,因为我觉得选线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一项,从中一定能够学到好多东西。我们的任务是根据老师给的地形图的平、纵曲线数据和地面高程依次做出路线平面设计图和路线横断面图、纵断面设计图,并完成部分相关路段的土石方数量的计算表。
我们的工作看起来只是根据数据画图而已,但是真正的操作起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画图是一个细心地活。平时都很少动手的我难免犯些错误。每个行业都有他特有的规矩,将要成为而还未成为路桥行业的一员,所以很多规矩都不懂,犯了好多错误之后,慢慢学会先问老师规范再画。与规范不一致,图纸再精美也是失败的。
排水沟的选择,跟其他同学一样,我也在画排水沟的时候遇到了问题。在问了老师之后得知排水沟在现实中有两种,一种是矩形,一种是梯形,城市道路因为需要盖井盖,所以为矩形。一般公路排水沟为矩形。排水沟的设置跟地形有关,排水沟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防止雨水影响路基,甚至漫到路面以上,把水及时排走。老师又给我们讲了几种实际情况。
在电子说明书的制作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排版、字体及公式编辑的问题,计算机基础在大一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学过,这次为了说明书又重新好好学习了一番。
这次课程设计的重大意义就是不仅巩固了上个学期的旧知识,而且让我们了解了更多这门学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知识。正如古人所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所有伟大的建筑工程都离不开每张图纸的每一个细节。我们还要经常巩固学过的知识。为以后做充分的准备。我们出生时是一张白纸,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写满它。通常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通过自己的自己实际操作来总结见教训逐步取得进步。第二种是从书中学习,书中的东西都是我们的先人们留下来的精华,都是他们的经验教训,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好好珍惜。另外一种向有经验的人请教。但是社会上的很多人对别人传授经验时都不是全心全意的。但是唯有老师可以毫无保留的教我们。作为学生我们我们能做的是抓住每一个实际操作的机会,趁我们还在学校时好好利用图书馆的资源,碰到问题是多向老师请教。这样我们的人生能够得到充分的丰富。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篇10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一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C语言有了一定的了解。C语言是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C语言更是毋庸置疑。在上课之前,就经常听同学说,C语言很难学,确实,刚开始听课时觉得老师不知所云。不过,发现对后续内容的预习后,前面的疑团都迎刃而解,这让我对C语言的学习更有信心。
计算机最重要的就是上机操作,自己编写程序,在VisualC++运行,刚开始经常会出现错误,经过分析改正后,终于能够运行了,就觉得特别激动。
课程设计是一个把需求分析、程序编写、程序调试、撰写报告结合为一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我们缜密的思维和坚持不解的毅力,更磨练了一个队伍的团结互助的精神。只有通过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将课程设计的所有环节都顺利的完成。另外程序设计中我们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得我们独自探索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了有了一个提高,这有利于我们以后的学习。同时这整一个过程,也使我们对程序编写的整个过程有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思想,因为需求分析、程序编写、程序调试、撰写报告这些过程是环环相扣的,绝对不可能独立进行。
课程设计是学习《C程序设计》后对知识的全面测试,刚拿到题目时不知道怎么去处理,觉得很复杂,经过和小组成员的讨论,上网查资料,逐个问题逐个击破,问题不再那么复杂。通过课程设计,我发现自己还存在很多知识漏洞,编写程序时,经常会出现低级错误,很多知识点都不熟悉。在今后的时间里,我一定要投入更多精力学习C语言,以课本为基础,请教老师,与同学讨论,参考资料,上机操作,我相信我一定能把C语言学好。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二
本学期我们开设了《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课,这两门学科都属于电子电路范畴,与我们的专业也都有联系,且都是理论方面的指示。正所谓“纸上谈兵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学习任何知识,仅从理论上去求知,而不去实践、探索是不够的,所以在本学期暨模电、数电刚学完之际,紧接着来一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是很及时、很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加深我们对电子电路的任职,而且还及时、真正的做到了学以致用。
这两周的课程设计,先不说其他,就天气而言,确实很艰苦。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江南大部这两周都被高温笼罩着。人在高温下的反应是很迟钝的,简言之,就是很难静坐下来动脑子做事。天气本身炎热,加之机房里又没有电扇、空调,故在上机仿真时,真是艰熬,坐下来才一会会,就全身湿透,但是炎炎烈日挡不住我们求知、探索的欲望。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与切实追求,终于做完了课程设计。
在这次课程兼职设计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心得体会)比如在三角波、方波转换成正弦波时,我就弄了很长时间,先是远离不清晰,这直接导致了我无法很顺利地连接电路,然后翻阅了大量书籍,查资料,终于在书中查到了有关章节,并参考,并设计出了三角波、方波转换成正弦波的电路图。但在设计数字频率计时就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了。我同样是查阅资料,虽找到了原理框图,但电路图却始终设计不出来,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用数字是中来代替。在此,我深表遗憾!
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学到了很多,不仅是巩固了先前学的模电、数电的理论知识,而且也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更令我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拓展。希望今后类似这样课程设计、类似这样的锻炼机会能更多些!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三
学习vb程序已经一个学期了,但是感觉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但是最近几个课时的课程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程序语言设计,并且感觉这是一种乐趣,开始喜欢这门课程了。
然而,我深刻体会到这门课程并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也学好的,学习这门课程不仅需要细心严谨的态度,还需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让理论和实践充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在程序设计中最恰当不过了,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代码就可以使你的整个的程序无法进行,有时候绞尽脑汁也没能找出错误所在,只好老老实实的从新进行编写工作。所以课程不仅理论性强,实际操作性更强,没有一个好的心态很难学好这门课程。我们学习的不仅是科学的方法,还包括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这门课程,并且让自理论性和实践性在自身得到充分的发挥,用细心严谨的态度去认识事物,且希望通过这次的实践操作可以让我更好地学习vb程序设计。
CAD/CAM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四
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正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为了增强竞争能力,我国制造业正在广泛的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数控技术的竞争。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进一步增强机械专业学生的竞争能力,我们进行了为期2周的CAD/CAM综合实训。
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通过两周的数控综合实训,使我们更深一步地认识和掌握CAD/CAM软件,并深刻体会到了自动编程软件(mastercam)在数控机床加工中的巨大作用,尤其是铣削部分。通过学习使我们从理论学习转到了实际生产,同时我们对加工参数的设置有了感性的认识,如下刀位置、下刀方式、进退刀参数以及刀具切削间距的设定等等。
我们加工的零件虽然难度不大,但是十分的耗时间,因为要大量的使用线切割,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我们经历了穿丝、绘图、加工的整个过程,算是初步掌握了一项技能,确实是受益匪浅。
锅炉课程设计心得 篇11
关键词:锅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三讲、二练、一实践, 紧密结合产、学、研”教学模式是作者多年来教学经验的凝练与总结, 经教学实践证明, 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的实施, 对锅炉专业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三讲教学法
“三讲教学法”是本人在锅炉专业教学活动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 即: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经验教学、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 三讲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如下:
1. 第一讲:经验教学
在经验教学中, 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充实的实践经历, 要多采用自己亲自为企业设计的实际工程案例实施教学。这种教学增加了科学教学的感染力, 提高了技能打造的说服力, 渲染了课堂气氛的活跃力, 能够真正的实现了教学互动的凝聚力, 丰富了专业内容的实践力, 开发了学生技能的潜质力, 推动了学生学习的竞争力。
例如:在经验教学中, 把在2002年~2010年之间, 本人为哈尔滨市政府设计的工程《哈尔滨市革命老区饮用水工程》项目有机的实施于教学, 同时, 把1990年以来为企业开发的108套科研产品、锅炉生产的实际工程案例, 提炼后用于教学, 在教学中严格按照企业设备生产的工艺程序进行, 让学生在每一套产品中生产环节工序中学习专业知识, 如同置身在企业的实践中, 使学生获得了良好的学习训练, 达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 丰富教学内容, 完善实践技能。
经验教学是学生获得专业知识, 培养专业技能, 树立专业理想, 定位专业方向的根本。经验教学主要体现为授课教师的专业授课阅历和专业实践经历。因此在教学上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首先要做到, 要求学生具有的技能, 教师首先要具有, 才能有说服力、凝聚力、感染力, 才能因材施教, 传授技能。在授课安排方面要打破因人设课, 因书设课。要体现为就业需要设课, 为专业发展设课, 为岗位技能培养设课, 把教师的实践阅历经验高度融合于教学中。同时, 要加强专业团队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养, 经验丰富的教师讲授核心专业课程, 一般教师讲辅助课程, 有实战阅历的教师及外聘的企业专家能手讲授岗位技能课程, 并且经过一段时间教学后, 要适当轮换授课, 把团队教师培养成为“讲一门、会一门、学一门“, 全面提高专业团队教师的综合执教能力。
2. 第二讲: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学生获得专业技能, 实现动手能力、训练专业特长的重要途径。以往的实践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亟待解决。例如: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投入严重不足;实践教学体系运作过程中, 行业、企业参与色彩不浓;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兼职教师数量过少;刚性的实践教学安排与以自由灵活为特征的学分制存在矛盾;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科学权威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校外实训基地利用率不高, 有的只是挂了牌子, 但实际上没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等等。
基于以上问题, 我校锅炉专业在实践教学中从“怎么做”、“如何做”入手, 以职业活动工作系统化为起点来设计教学任务。以培养学生实践和职业能力、与社会就业实现“零”距离为一条主线。根据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要求, 建立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采用如下教学措施:
(1) 积极推进产教结合与校企一体办学, 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 教师到企业实践, 企业人员到学校任教。
(2) 积极构建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3) 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4) 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
在实践教学中按照认知、渗透、模仿和顶岗等四个环节逐层递进, 让学生逐步形成对锅炉专业的“职业认识”、“职业体验”、“职业能力”、“职业态度”。同时, 在实施中, 我们以校内实训基地为抓手, 实施实践教学工作, 例如:在学校锅炉厂、锅炉房、仿真实训室进行教学, 根据现实的客观条件, 按照实习大纲及实习计划, 结合专业课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 在“教、学、做”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中, 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 让学生多多体验实际生产条件, 多多丰富实践经历, 多多体会企业文化, 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3. 第三讲:flash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中, 一些技能、技术训练, 应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 但受到场地、设备、人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多媒体技术能模拟教学需要, 能克服场地、设备、人力等硬件的制约, 能在仿真的环境条件下, 完成教学工作, 在当今以注重技能训练为主的高职教育领域中大有用武之地。
在教学中, 本人采用的flash多媒体技术进行锅炉专业教学, 在教学中把学生反馈难懂的问题, 理论教学难于表达清楚的问题, 实训生产难以遇到的问题, 例如:锅炉结构、锅炉燃烧、锅炉运行、锅炉故障处理等技术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出来, 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设备的感性认识,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使教学内容有针对性, 技能特长有方向性, 互动教学有可比性, 科学施教有现实性。同时, 实现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教学, 真正实现了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专业有特色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
(二) 二练教学法
“二练教学”是强化锅炉专业学生岗位四个技能训练及CAD制图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
1. 第一种训练:一线岗位技能训练
根据锅炉行业一线岗位技能的需要, 在教学中, 主要强化学生四种岗位技能训练, 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技能对接, 为企业塑造高端技能型人才。
(1) 故障分析诊断型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对锅炉设备故障分析诊断能力, 在教学中, 严格按照锅炉设备故障分析诊断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 既:“一看、二查、三研究、四方案”。具体训练模式为:诊断+分析+方案+计划+施工+CAD制图。在故障分析诊断型技能培养中, 注重培养学生对设备故障的观察分析能力, 查找故障方法能力, 研究制定设备故障维修方案能力, 制定设备故障维修及解决实施能力, 现场施工指挥操作能力, 故障解决实施方案论证能力, CAD工程制图等能力。
(2) 设备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对锅炉设备设计、改造与维修能力, 在教学中, 严格按照锅炉设备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 既:“一查、二找、三调整、四改造”。具体训练模式为:参数+结构+工艺+计划+施工+CAD制图。在设备设计应用型技能培养中, 注重培养学生对设备结构分析能力, 设备实施计划调整、方案更新优化能力, 设备改造预算能力, 设备结构设计实施方案论证能力, CAD工程制图等能力。
(3) 管网工艺制定型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对锅炉设备工艺方案的设计, 设备工艺方案的论证能力, 具体训练模式为:管理+方案+计划+施工+CAD制图。要培养学生在企业一线设备操作管理能力, 设备安装方案施工计划的论证能力, 设备工艺流程实施能力, 施工操作能力, 设备工艺制定实施方案论证能力, CAD工程制图能力。这种管网工艺制定型技能也可专门用于锅炉施工安装现场, 进行设备工艺设计及设备工艺流程制定。
(4) 生产管理组织型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对锅炉设备生产制造、项目施工、工程评估监理、设备生产监控、设备安装预算等管理组织协调能力, 具体训练模式为:生产+施工+诊断+计划+技术+CAD制图。要培养学生在锅炉生产一线生产管理能力, 企业调度组织协调能力, 施工现场管理组织能力, 问题分析判断解决能力, 计划实施编制论证能力, 设备技术把关协调能力, CAD工程制图能力。
2. 第二种训练:CAD绘图操作技能训练
根据热能专业毕业生岗位调查分析, 80%以上的就业岗位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CAD软件进行方案论证、项目施工设计、设备改造设计、设备结构设计、设备工艺设计等技术工作。
因此, 锅炉专业的学生要强化运用CAD软件绘图技能的训练, 为了提高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工程制图的能力, 锅炉专业成立了学生CAD工程制图小组, 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特殊培训, 然后利用业余时间, 指导学生为锅炉企业产品绘图, 学生代表企业参加“黑龙江省锅炉行业锅炉产品CAD制图大赛”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同时, 为了普遍提高学生的CAD制图能力, 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 安排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 实现CAD制图与word排版一体化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使学生三年在校学习中, CAD制图技能培养不断线, 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 实战CAD工程制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 一实践教学法
“一实践教学”是在顶岗实习阶段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实现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在顶岗实习中, 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要按照育人为本、学以致用、专业对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施顶岗实习教学。严格按照《黑龙江职业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和《能源与材料工程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手册》进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管理。
学生通过顶岗实习, 既丰富了专业知识, 又提高了专业技能, 强化动手能力, 实现了学有所用, 学有所长的教学培养目标。在顶岗实习中, 我校锅炉专业与用工企业双方共同拟订顶岗实习教学大纲, 让学生实际参与实践生产, 把学生正式编制为生产岗位技术人员, 实行“有偿顶岗实习”。
目前, 锅炉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采用“校内模拟定岗实习、校内仿真顶岗实习、校外真实顶岗实习“三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如下图所示。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资格及职业能力培养, 如下表所示。在顶岗实习工作期间, 学校专业教师全方位教学指导, 企业指导教师向师傅带徒弟方式传授技能, 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顶岗实习后学生提交顶岗实习手册, 经学生自评、校企双评, 最后为学生建立顶岗实习教学考评档案。
(四) 紧密结合“产、学、研”教学法
“产、学、研”相结合教学就是要与企业联合开发科研产品, 促进科研成果向实现生产力的转化, 开展多元化的技术服务, 协助企业, 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保障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促进专业建设的协调发展, 使学校的教学、科研、人才的培养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
产学研相结合办学, 既要培养教师有独创性, 更要重视学生通过参加生产、服务、管理及参与技术开发与创新等获得专业经验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产学研相结合办学, 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学生家长关心的问题, 专业特色+就业率;生产企业关心的问题, 教学质量+学生能力。
为了加速科研成果向实现生产力的转化, 黑龙江职业学院锅炉专业全体教师利用业余时间, 对黑龙江省锅炉企业进行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方案论证、产品设计开发、成果推广和转让等工作。利用暑期, 指导学生参与黑龙江省锅炉企业产品技术改造、研发等技术工作, 实现尝试性就业。多年来共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100余次, 提供产品开发论证方案200余套, 实现成果转化15余项, 为企业开发设计节能产品108套。同时, 积极联系学生们到省内外锅炉企业技术锻炼, 参与企业锅炉设备设计、生产、运行、安装工作, 使学生提前进入社会、进入企业、进入岗位, 实现了就业岗位尝试性对接, 即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又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夯实了专业基础。
二、结论
【锅炉课程设计心得】推荐阅读:
锅炉课程设计05-09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总结09-27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课程复习要点05-14
锅炉设计07-19
锅炉房节能设计07-31
锅炉监控系统设计11-12
锅炉房设计标准05-30
锅炉房燃气系统设计07-16
供热锅炉房工艺设计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