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月考

2024-08-26

九年级语文月考(精选9篇)

九年级语文月考 篇1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九年级语文月考反思

锦屏镇二中 王随良

一、试卷基本情况

九年级语文试卷共四道大题,第一大题是积累运用,第二大题是阅读理解,第三大题是文言文阅读,第四大题是作文,总分120分。题量不大,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试卷命题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考察了九年级学生所学的知识,试卷注重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侧重考查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基础知识全面考查的基础上又有所拓展,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

二、学生完成情况

从整个卷面来看,基础知识部分学生掌握较好,阅读部分次之,习作部分失分较多。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只有个别学生出现错误,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实践能力比较差,尤其阅读题,可以看出一部分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对短文没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不能很好的用心去读短文,所以问题答的不够准确,失分严重。

从答卷情况可以反映出学生答题不够认真,不能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基础知识中第二小题大部分学生审题不够清楚,导致失分。积累运用题部分学生写了错别字,答题不够准确。阅读题部分,学生阅读态度不认真,文章浏览一遍即开始作答,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不去认真揣摩,体会,感悟。作文没有跑题,但是写的质量不高。

面对试题,审视学生的状况,挖掘出现如此状况的根源,教学中的纰漏在反思中暴露出来:今后一定要加强学生自我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审题的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阅读理解的能力。

三、今后努力方向

当这学期结束之时,心中总有几分遗憾和愧疚,总觉得还有许多同学应比现在更好一些才对;有些工作应该能做的更好一点才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从更多的方面去培养等等。在这一学期我要在以下几点多做努力:

(1)继续重视学生的书写能力的培养;

(2)继续重视学生的识字和积累;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注意审题,书写工整;

(4)习作教学要在文从字顺上下功夫,重点写好记事文,同时鼓励学生平时积累好词好句,写出生动的语句。2018、10、25

九年级语文月考 篇2

一、精讲少练, 降低难度, 把时间还给学生

九年级, 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 都是非常时期。期间, 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 以考促学, 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 可以看出问题, 可以推进复习, 但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常常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 得不偿失。偏多的训练, 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消化吸收、补充巩固;偏难的训练, 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 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 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最忌在中考前夕还四处抓各地模拟题或重点中学的试题, 然后照单全收, 当珍宝似的发放给学生, 反复叮嘱学生去做, 其实这只能向学生显示老师的底气不足, 人云亦云, 反而造成学生的集体恐慌。另外, 学生水平不同, 重点中学的试题也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学生。很长一段时间望着一撂的冲刺、押题试卷, 我们就是在这种劳而无功的失败情绪中度过。因为我们弱化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消磨了本该可以运筹帷幄的宝贵时间。所以我常常在这三个问题上自省:为什么中考语文知识和考点越来越细、越来越少, 但学生还学不出色, 教师还教得不满意?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子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中考语文试题总体难度不高, 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必须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 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 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 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 成绩是主流, 问题是枝叶, 这不仅能激发学生激情、兴趣, 巩固他们的信心, 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 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与此同时还要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 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 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 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 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 用兵一时;不“养”, 谈何“用”?没有储备, 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我们把知识嚼得稀巴烂了才喂到学生的嘴里, 这些精神食粮对年轻的学生来说是食而无味, 脆生生的食物会更具有诱惑力、新鲜感和挑战性。比如, 笔者曾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文言文实、虚词的整理和句段翻译上, 并布置了大量的练习题, 但因把学生所有的语文课堂都剥夺在练习、讲评上, 而课后学生又不可能在语文的复习中再花费时间, 所以学生自主消化知识的时间丧失了, 结果一个月消耗战下来, 虽然老师用心良苦, 但学生在文言文上似乎没有一点长进。指导方向对了, 但教学手段却错了, 而这样的错误依然在继续。

二、激发学习兴趣, 使学生乐学

教学重在引导。汉语言内蕴深广, 语文课堂上我们传授给学生的只是九牛一毛,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管理的生命在于“导”, 在于“启”, 即引导学生投放精力, 安排时间, 催生主体欲望, 激活学习激情。让学生获得成绩, 主动学习, 这才是成功的九年级语文教学。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 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但是到了九年级后, 由于要进行专题性的复习, 难免有些枯燥乏味, 学生常闷着不说, 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另外大部分学生, 常常有重理轻文、重英轻文的思想。课下用在语文的时间是少之又少, 这就要求老师向课堂要效果, 使学生在课堂上乐学语文, 并把学习语文的时间延伸到课外。

1. 必须让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

教师居高临下地兜售知识, 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其实大部分教师优于学生的无非是在经验上, 真正进入知识的操作阶段, 在思维的拓展度、灵敏度、准确率等方面很多老师都不及学生。因此, 笔者认为应该把学生当作朋友, 当作学习的合作者, 在课上、课下允许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 唱对台戏, 知识面前人人平等, 无所谓“师道尊严”。若能在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间的激烈辩论、师生间的良性辩论, 笔者想, 此时收获的就不仅仅是课堂气氛活跃的表面效果了。当然这需要教师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 更需要教师具有不怕“丢面子”的勇气。

2. 灵活运用教法, 激发学生去学。

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 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 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 追根究底, 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 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长此以往, 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 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 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 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 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因此, 要用灵活的教法去激励自主学习的兴趣。

3. 教师要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 大显身手。

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 (1) 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 (2) 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 (3) 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 (4) 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 (5) 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就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地学习和复习, 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 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提高。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 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和服务员。

九年级语文复习纵横 篇3

一、复习即是学习

复习是学生学习的延伸,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总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我们以前的考试没有特别注重的。以前的考试特别是中考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学生中考时如临大敌。《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下的中考应是学生再学习的一种学习经历,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完善,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手段和策略。

现在各地中考题的考题设计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的引导。基础板块的考察强调语文积累和文化沿袭,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从发展的角度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如近几年各地中考题中都出现了“语义积累和语文表达”“古诗文的默写和理解”等题型。上述笔者所拟模拟题(为叙述方便,后皆叙述为“模拟题”)的第一道题就强调了这一特点。

“现代文阅读”一方面注重阅读材料的教育性和生活性,意图通过学生对材料的接触对学生进行再教育,学生从中锻炼解读自己和解读生活的能力。如“亲近自己的双腿”教育学生要与生活抗争(2002年上海题);“木笛”,一种民族精神的感染(2002年河北题);模拟题中的“天亮是从自家窗口开始的”一段教育学生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另一方面,注重通过接触体验阅读材料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如模拟题中阅读题包含了整体感知能力,搜集有用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解读生活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考查。中考阅读题在知识与能力中提高能力,在过程与方法中注重体验的趋向十分明显。

“现代文阅读”一方面注重材料的教育性和文化沿袭性,如模拟题中《三峡》选段;另一方面则强调字词积累和语言运用,如模拟题中第1题和第2题。注重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角度拟制文言文阅读试题,暗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常规方法。写作设计方面,形式上中考作文绝大多数省市采用话题作文,为学生自由表达和有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创造了条件;从写作内容上,各地中考作文侧重从关注自我、关注社会、关注成长、关注环境、关注社会等角度拟题或对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模拟题中作文题的设计就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

二、复习即是积累

语文学习讲究积累,复习是其中最好的一种积累方法,语文复习绝不是方法的演练,而是知识能力、方法思维再积累的过程。语文中考题通常是四大板块:语文积累与语文表达;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语文积累与语文表达突出基础积累和文化积累,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文化沿袭特点。现代文阅读从选材上侧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审视和矫正,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积累。文言文阅读侧重强调学生的文化积累,注重语文的文化沿袭。写作方面不但表现了书写和表达的再积累,更多地表现在学生调动生活积累的过程和方法上。复习是针对中考的一种学习,中考强调积累必然要求我们在中考复习中强调积累。

三、复习即是发现

九年级语文月考 篇4

温馨提示:本卷共23小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书写(5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运用(30分)

1、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又是一个学期拉开了序幕。在语文世界里,我们去北国观赏那“红装素裹”的妖ráo(1);在《雨说》中,我们跟随郑愁予淋着四月的雨,去踩那润如油gāo(2)的泥土;在伏尔泰的墓前,我们倾听了雨果ruì(3)智的演讲;在《傅雷家书》中,我们感受到了那份动人的shì(4)犊之情。

(1)

▲(2)▲(3)▲(4)▲

2、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左牵黄,右擎苍。(3)了却君王天下事,▲。

(4)《陈涉世家》中最能体现陈涉反抗精神的句子是 ▲。(5)温庭筠在《望江南》中以归船之多写思妇失望之深的 ▲,▲。(6)《武陵春》中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的句子是 ▲,▲。(7)《沁园春·雪》中在写景和议论之间起着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大楚兴,陈胜王 ▲(2)将军身被坚执锐 ▲ ..(3)尉果笞广 ▲(4)虽然,受地于先王 ▲ ...

4、名著阅读。(7分)

(1)《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108位梁山好汉:史进是第一个出场的人物,他的绰号是▲___;有两位打虎英雄,在沂岭杀四虎的是__ ▲____,在景阳冈打虎的是▲___;人称“智多星”的吴用与一伙好汉在“黄冈泥上巧施功”,干了一件大事是 ▲___。(2)阅读下面这段话,并回答问题。

他寻思道:“俺只指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 一头骂,一头 1 大踏步去了。

上面语段采用__ ▲_ _、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了___ ▲____(人物)____ ▲__ 的性格特征。

5、根据要求,完成任务。(5分)

中华大地,英才辈出。为了弘扬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班级举行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拟写标语】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主题标语。(1分)▲(2)【活动设计】在参与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老师设计了两项活动,请你再补充两项。(2分)

①排风流人物座次。②讲风流人物故事。▲ ; ▲(3)【人物推介】根据毛泽东的“风流人物”标准,请你推介一个这样的人物,并简述理由。(2分)风流人物: ▲ _理由: _ ▲

三、阅读理解(55分)

(一)学会转身(14分)董建昌

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孩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②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只要稍稍转个身,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崭新的天空,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就在助手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的太复杂了。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 很重要的。

④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⑤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就在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⑥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⑦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为什么呢?他们就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达芬奇语)。细想,我们生活中我们缺少的,不正是达芬奇说的这种将问题简单化的思维嘛。

⑧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选自《演讲与口才》,有改动)

6、文章开头列举木匠找表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分)

7、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8、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那个孩子找到手表是因为他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B.爱迪生的助手在测量灯泡容积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C.西点军校的校训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头脑简单就会把任何事情做好。D.人们常常想不到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因为不懂得坚持。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⑥段“这个故事”的内容。(2分)

10、下面两个事例能否都拿来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为什么?(4分)

【甲】明代宋濂幼时家贫,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乙】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每次都是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田忌都失败了。一次,田忌又失败了,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孙膑走来,并献上“以盈去虚”的战术,于是又开始了新一场的比赛。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田忌输了。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田忌赢了齐威王。▲

(二)苔花如米努力开(16分)

积雪草

(1)是在山里,与那些苔米花猝然相逢的。

(2)夏天里,跟随朋友去山中小住几日。山中自有一种说不出的好,山泉清凌,唱着你听不懂的歌。树木苍幽,毫不吝啬地铺张着阴凉。那些叫不上名字的小花小草,随风尽情摇曳。那么久了,一直被那些烦心琐事纠缠不休,心中一直紧绷的那根弦,终于在一瞬间松弛下来,坍塌下来,说不出的好,说不出的舒爽。

(3)阴凉浓郁,那不是一棵树所能给予我们的,那是大片大片的树木叠在一起,绿意涛涛,浓阴蔽日,有一股清凉兜头盖脸地铺下来,心中满满的都是清静与安宁。茫然四顾,都是惊喜。

(4)心安。神凝。

(5)顺着石阶慢慢拾级而上,脚下的石阶上长满了青绿的苔藓,脚下一滑,险些摔倒,有人抢着来扶我,我笑,我又不是林妹妹,没那么娇气。再看旁边,石头上、树木上、台阶上,很多阴暗潮湿的地方,都长满了绿色的苔藓,那种绿,有翠嫩的绿,也有浓郁的绿。

(6)真的不是第一次见到这种石苔花,在路边,在溪旁,在南方悠长悠长的小巷里,也曾在青石板路上遇到过这种绿色的苔藓,湿、滑,一不小心,便会让人摔一跤。灰瓦粉墙的屋子,院墙上爬满了藤萝植物,偶尔有裸露出来的地方便生满这种青苔。

(7)从来没有觉得这种苔花有多美,它们小如米粒,小到让人漠视它们的存在。此刻,在山里,我盯着那些铺满石头、长满树干的苔米花,小小的,绿色的,连片的,分不清彼此,却都是一派生机盎然。

(8)说是苔花如米小,其实青苔无花,也没有种子,可是它们一样是子孙满堂,处处青苔处处花。清代散文家袁枚,不知在什么情景之下,兴致盎然地赋了一首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前两句,说的是苔花这种植物,生活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也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后两句,笔锋一转,自然就有了励志的范儿,犹如米粒一样渺小的苔藓,像牡丹一样努力地盛开着。

(9)牡丹富贵,自不用说,花瓣层层,堆叠如云,乃是花中之王;梅花孤傲,冰骨玉肌,香魂一缕,傲雪盛开;兰花清幽,有花中君子的美名,守得寂寞,享得孤单,淡定雅致。这世间,还有很多花儿,比如玫瑰的幽香,菊花的淡定,百合的大方,好看的花儿比比皆是,苔花算什么呢?它能算是花吗?卑微到尘埃里,花小如米粒,生活在溪旁、路边不起眼的地方,时常静默,无人问津,就连山间中一朵小野花的命运都会比它出彩。

(10)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能选择的。花有花语,人有人言,这花儿其实也和人一样。不管境遇多么糟糕,不管命运多么不公,努力地盛开,全力以赴地去活,存在过,努力过,活出自己的精彩才是最重要的。

(11)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难道我还不如一朵小小的苔米花吗?活得开心、快乐、尽情,才是最重要的事。

(12)站在清幽的山里,闭上眼睛,在这天然的氧吧里,深深地吸一口气,悠然,怡然。

(13)听说半山腰上有一座庙宇,是尼姑庵,庵中有几个尼姑,守着偌大的一座庙。香火不算很旺,偶有人来。

(14)有苔米花在庙宇的背阴处,向阴而生。

(15)向阴而生,这是它的命,也是它不能选择的选择。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9期 有删改)

11、阅读全文,说说苔花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12、文章第(1)段说“是在山里,与那些苔米花猝然相逢的”,(2)(3)两段却另起一笔,写山里阴凉的环境,写山泉、小花小草、滔滔绿意,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分)

13、选文第(8)段引用清代散文家袁枚的诗的作用是什么?(3分)▲

14、赏析语句。(5分)①此刻,在山里,我盯着那些铺满石头、长满树干的苔米花,小小的,绿色的,连片的,分不清彼此,却都是一派生机盎然。(抓重点词语赏析,2分)

②山中自有一种说不出的好,山泉清凌,唱着你听不懂的歌。树木苍幽,毫不吝啬地铺张着阴凉。(从修辞角度赏析,3分)

15、“花有花语,人有人言。”联系实际,说说文中的苔花给你的感悟。(3分)

三(20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唐雎不辱使命》)【乙】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②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竞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回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

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16、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上 尝 得 佳 鹞 自 臂 之 望 见 征 来 匿 怀 中。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亦免冠徒跣 ▲(2)长跪而谢之 ▲ ..(3)魏征状貌不逾中人 ▲(4)故中辍耳 ▲ ..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皆布衣之士也 之次所旁丛柌中 B.徒以有先生也 扶苏以数谏故 ....C.言于上曰 何至于此 D.故中辍耳 广故数言欲亡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的意思。(6分)(1)怀怒未发,休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2)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20、甲文中秦王“色挠”,乙文中唐太宗“畏卿”,皆有畏惧之意,两者有何不同?(4分)

(五)(5分)

寿阳曲·远浦帆归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注释】酒旆(pèi):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徕顾客。

21、全诗境界清淡闲远,前三句中

景。

是远景,近景远景相得益彰。(2分)

2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________ ▲

四、写作(60分)

23、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请将题目“从来没有这样 ▲ ”(幸福、勇敢、自信、忧伤„„)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好想消灭青春痘笑靥如花,好想拥有偶像签名的宣传画,好想让爸妈永葆青春不生华 发,好想慵懒在藤椅上看夕阳西下,好想徜徉于林荫小路感受自然的风景如画„„

请以“好想,好想”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是近

(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字数不少于600字。

2017学年(上)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

语 文 参 考 答 案

一、书写(5分)

二、积累运用:(30分)

1、(4分)娆 膏 睿 舐

2、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7)略(按中考要求评卷)

3、(4分)称王 通“披” 穿 用鞭、杖或竹板打 虽然如此,(但是)

4、(7分)(1)九纹龙; 李逵,武松; 智取生辰纲(花石纲)

(2)心理

鲁智深(鲁达)

勇而有谋、粗中有细(每空1分)

5、根据要求,完成任务。(5分)

(1)示例一:说风流人物,传丰功伟绩。示例二:学风流人物,做国家栋梁。(2)示例一:诵风流人物诗文; 示例二:评风流人物功过;示例三:写风流人物英姿(3)罗阳;他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成功后,不幸殉职。他善于解决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研制进度,创造了新机研制提前18天总装下线,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用10个半月的奇迹。(人物推荐,需明确毛泽东的“风流人物”标准,即“当代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能符合标准的当代人物均可推介,结合人物具体事迹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三、阅读理解:(55分)

(一)(14分)

6、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文章中心论点。(2分)

7、(3分)在遇到困难时学会转身,换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言之有理即可)

8、A(3分)

9、(2分)美国某一小镇的一个人想出用邮寄砖代替火车运砖的办法,使小镇拥有了第一家银行。

10、【甲】不能,本文阐述的观点是遇到困难时要换个角度看问题,而所给事例侧重表现勤奋刻苦,所以不能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乙】能,因为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强壮,几次比赛都以田忌失败而告终。但孙膑换个角度看问题,改变马的出场顺序,以己方的下等马对对方的上等马,以上等马对中等马,以中等马对下等马,最后赢了威王。孙膑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使田忌获胜。因此这个例子可以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言之有理即可,共4分)

(二)(16分)

11、(3分)a、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随处可见;b、如米小,无花,没有种子;c、生命力旺盛。

12、(共3分)写山中阴凉的环境,为下文发现青绿的苔藓作铺垫(1分);写山泉、小花小草、绿意滔滔,从侧面衬托苔花的美丽。(1分)

13、(共3分)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1分),又突出赞美了苔花旺盛的生命力和在困境中毫不卑微的精神品质(1分),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14、(共5分)(1)、“铺满”、“长满”写出了苔米花旺盛的生命力;“小小的,绿色的,连片的”表现出了苔米花的外形、颜色、形态特点,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2分)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生动的描写出了夏日山中清泉淙淙,绿树成荫的美景(1分),表达了作者对夏日山中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分)(意近即可,共3分)

15、示例:面对向阴而生这一命中注定的困境,苔花毫不卑微,努力的盛开,活出了自己的精彩(1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如果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将会永无出路。只有像苔花那样,勇于面对现实,努力开拓进取,才会使人生充满生机和活力(2分)。(意思相近9 即可,共3分)

(三)(20分)

16、上 尝 得 佳 鹞/ 自 臂 之 /望 见 征 来/ 匿 怀 中。(3分)

17、(1)光着(2)道歉(3)超过(4)停止(4分)

18、B(3分)

19、(1)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2)有时皇上特别生气,但魏征神色一点儿不改变,皇上也就为他收敛威容。(6分)20、唐雎以布衣侠士为榜样,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迫使秦王屈服。秦王“色挠”是为了保全自己,属权宜之计。通过秦王“色挠”这一行为,赞赏唐雎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而唐太宗畏魏征,不仅赞扬的是的是魏征的直言善谏,也赞扬了唐太宗知人善任、敢于纳谏来改正过失的君主风范。(4分)

(四)(5分)

21、酒旆、夕阳 两三航(2分)

22、描绘了渔人晚归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3分)

四、作文(60分)

23、略(按中考要求评分)

附【乙】译文:

九年级政治第一次月考 篇5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自强不息 B.勤劳勇敢 C.爱国主义 D.团结统一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启示人们()

A.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 B.国家的兴旺与衰亡,普通人没有责任 C.每一个人都应承担为国分忧的重担 D.国家的兴旺与衰亡,只与政治家有关 3.在当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格言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要求我们()A.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我们青少年应肩负起救国的责任

B.发扬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没有必要与其他国家和民族进行合作 C.心中只有国家社会利益,不谋求任何个人利益

D.应该胸怀祖国,自觉承担起振兴中华、关爱社会的责任

4.在革命战争年代产生了“长征精神”,新时期出现了“航天精神”,对这两种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们是一脉相承的 ②它们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表现 ③ 长征精神已被航天精神取代,长征精神已经过时 ④它们都体现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2006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伟大壮举 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时指出,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的震惊世界的长征,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谱写了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篇章。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培育的伟大的长征精神,一直是激励我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和宝贵财富。下列对长征精神认识正确的是()①.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②.长征精神体现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③.长征精神仅是革命年代所需要的精神 ④.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全部内容

A ② ③ B ① ② C ③ ④ D ① ④

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有井冈山精神,有长征精神,有延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有()①大庆精神 ②“两弹一星”精神 ③抗洪精神 ④载人航天精神A ① ② ③ ④ B ① ② ③ C ② ③ ④ D ① ③ ④

7.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就职演说中说:“不要问美国给你们什么,要问你们为美国做了什么。”这句关于责任的经典话语激励了无数美国青年。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①.要对民族和国家负责 ②.要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③.美国青年与中国青年不同 ④.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A ① ③ ④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D ① ② ④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衣着求新、求美,讲究舒适、大方,服饰越来越靓丽;膳食讲究营养平衡,吃的越来越好;住房条件不断改善,住的越来越大、越来越好;越来越多 的人圆了自己的“轿车梦”,私家车越来越多„„ 据此回答8~9题。8.上述材料表明()A.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绝大多数人都忘记了艰苦奋斗精神 C.我国已经实现了经济”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三步目标

D.我国现在已经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9.我国居民衣食住行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

C.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0.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 B.贫富巨大差距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11.以下对全面小康理解正确的是()①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 ②是较高标准的小康 ③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④是进一步造福十几亿人民群众,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进入21世纪,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历史使命是()①建设初步的小康社会 ②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要获得财富就必须()①靠勤劳 ②有发现财富的慧眼 ③等待机遇到来 ④敢于创新和开拓进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税收具有()的特点。①强制性 ②固定性 ③随意性 ④无偿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古人提倡“俭以养德”,认为“勤,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这是在提醒我们()A.奢侈是最恶劣的行为 B.浪费是最大的犯罪

C.俭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D.要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

16.分期付款、透支消费等种种“好处”让信用卡风靡大学校园。很多大学生不顾实际、盲目消费,由于透支过度面背负沉重的债务,成为“卡奴”。对这一现象,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我们要坚持适度消费,勤俭节约 ②国家应该禁止公民超前消费 ③我们应注重理性消费,量力而行 ④只要是在自己的承受能力范围内,节不节俭无所谓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7.“扛着锄头点鼠标,新型农民看今朝”。这是时下新农民的新气象。这说明()①财富源于智慧与科技 ②农民文化素质显著提高 ③网络是农民致富的根本途径 ④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我国现阶段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①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有利于广泛、充分地调动各个社会阶层的积极性 ③有利于调动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的活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④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19.下列诗句能够直接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是()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祝福避趋之 ②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爵 ③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④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我国制造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大差距:一是创新能力不强,二创新体系尚未形成。这告诉我们()

①我国在科技领域同发达国家相比处于劣势 ②我国的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③我国目前在世界上虽然属于发达国家,但与世界强国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④我们要有高度的紧迫感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简答题

21.材料一:一位瑞士驻华大使回国后,有人问他对中国留下了什么印象,他说中国发达的地区像欧洲,落后的地区像非洲。

材料二:目前中国农村尚处在贫困线的人口2300多万,处在温饱边缘线的人口近5000万,还有城市贫困人口约2800万,因此,整个中国尚有1亿人未脱贫。阅读以上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4分)

(2)在你的心目中,全面的小康社会应该是怎样的?(6分)

22.小刚家里今年喜事连连:作为教师的妈妈今年工资突破了3000元;在研究所工作的爸爸因为技术改造得了所里的奖励3万余元;爷爷退休后被单位返聘,作为财务部门的主管每月增加1500元收入;奶奶将自己的退休金投资股票和基金,获利达10%。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小刚家人获得财富的来源分别有哪些?(5分)

(2)我国实行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6分)

23.材料一:2009年12月18日,湖北67岁老太郭冬容,在拾荒时捡到7000多元钱,主动交到派出所,老人说:“钱是钱,做人是做人,别人的钱就是不能要”。后来因为肚子饿,又找民警借了1元钱吃早饭。捡到巨款归还不得不借1元钱吃早饭的七旬老婆婆--郭

冬容感动了很多人。

材料

二、“80”后富姐--浙江吴英,曾是浙江本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2005年5月至2007年2月,以高额利润为诱饵,非法集资人民币77339.5万元。2009年12月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以集资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吴英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其个人全部财产。

阅读上述事例,谈谈你对财富观有怎样的认识。(6分)

24.2011年9月23日晚20点“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又一重要里程碑,凝聚了中国航天工作者的汗水和智慧,凝聚了无数中国人几十年的拼搏!航天精神将永远闪烁光芒。

(1)请你谈谈如何在青少年当中弘扬航天精神。(6分)

(2)你打算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6分)

2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和使命。(1)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责任是什么?(4分)

(2)为实现这一历史责任,我们青少年应做些什么?(6分)

26.自从1840年以来,英勇不屈的中国人民一直在寻梦、追梦、圆梦。洪秀全寻求“太平天国梦”,孙中山寻求“资本主义共和梦”„„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梦都未能最终实现。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终于圆了“民族独立梦”-----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此,中国人的梦一个个地在圆-----“香港澳门回归梦”、“入世梦”、“探月梦”„„我们的梦圆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快了。面对未来,中华民族还有许多梦需要我们去追去圆。(1)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梦圆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快了”?(4分)

(2)到建党100周年和建国100周年时,中华民族的“梦”分别是什么?(4分)

(3)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未圆之梦,我们青少年需要发扬和树立哪些精神?(3分)

CCDCB ADAAC DCDCD BCAAC 21.答:(1)以上材料说明了我国已总体上实现了初步的小康,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党和政府提出了在2l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全面的小康。与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加上“那时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加1分)22.23 24.(1)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2)青少年要认真学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籍,积极参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亦可)

25.(1)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作文九年级月考600字 篇6

事业不必等待,等待事业的结果就会失去你所拥有的。例如,有些人不自己努力而要等待事业的到来,那就大错特错了,事业不是等待得来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坚苦努力,辛勤的汗水所换来的,因此你不要等待事业而要积极进取的努力去获得这样你才能在事业上真正的立足,发挥自己的才能。

生活不必等待,等待生活会使你失去自己的本能。例如,穿衣服,洗碗,刷牙等等。不要去等待生活。生活是不可以等待的,我们应该抓住生活中的一切尽自己可能的去完成,如果真的有一些困难,麻烦,不要不好意思要说出来,与他人一起想办法,如果你把这些问题憋在心里就会永远也解不开,这样的等待生活会丧失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语文月考 篇7

一、主题明确, 学生会读

主题阅读的主题选择角度很多, 可以选择相同作者的文章, 可以选择相同写作主题的文章, 还可以选择表达感情比较相似的文章。人教版九年级的课文编排是将主题相似的文章组成单元, 在学习教材文章的同时, 教师还可以补充相应主题的文章。如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都是以 “爱国”为主题的文章, 艾青的 《我爱这土地》、余光中的《乡愁》、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舒婷的《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还有外国诗两首也是爱国诗歌。针对这个单元的选材, 教师要讲解一些诗歌阅读赏析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主题单元后要学会理解诗歌运用象征手法的妙处。

有着明确主题的文章, 学生阅读时不会偏离太远, 比较容易抓住文章的主旨, 筛选有价值的信息, 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阅读相同文体的文章只要能够把握这种文体的特点就能理清文章脉络。如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小说单元, 学生只要能找出小说中的人物, 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 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小说主题就可以归纳出来。鲁迅的 《孔乙己》就比较典型, 只要抓住“孔乙己”这个人物, 找出文中对他的各种描写, 就可以分析出人物性格特点, 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 就可以归纳出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与孔乙己比较类似的小说还有九年级上册的《范进中举》, 教师可以拿过来做对比阅读, 加深学生对古代科举制度的理解。对于相同主题的文章, 可以根据教材进行文本阅读, 也可以补充主题类似的文章, 帮助学生对比理解。

二、内容有趣, 学生乐读

趣味性是学生钟情阅读的重要因素, 相对来说学生比较喜欢阅读有故事情节的记叙文和小说, 而对说明文和议论文则不喜欢。九年级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大, 很多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时往往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因此总会设计一些问题把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 毫无美感可言。学生在阅读时总是带着对文章深入分析的任务, 严重干扰了阅读文章的心境, 当然就不会收获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师要为学生精心选择适合阅读的文章, 以“趣味阅读”为重点, 让学生充分感受阅读的快乐。

九年级学生的文章阅读主要与中考相链接, 可根据中考热点专题为学生选择报纸杂志中最新的文章, 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如《中学时代》《中学生》中的文章比较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符合学生的表达口味, 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部分文质兼美的文章。阅读的内容要充满趣味, 阅读的方式也要灵活多变。比如可以开展“师生共读”, 在师生完成阅读之后进行观点交流, 生生之间也要有意见的交换。这样可以促使学生重视阅读, 也可以互相监督增加阅读量。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不同的阅读地点, 带着学生到阅览室、图书室自由选择图书阅读, 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学生到校园林荫道读书, 融入大自然, 让学生加深对文中哲理的认识和理解。

三、容量适中, 学生易读

主题阅读主要是在短时间内阅读多篇主题相似的文章, 阅读教学方式与以前逐课分析的方法不同, 不能对每一篇文章讲解得特别透彻。教师可以针对主题文章中的某一篇进行精读精解, 教给学生具体的阅读方法, 然后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边读边领悟。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以后, 无论面对什么文章, 都可以提纲挈领摄取信息, 轻松应对文章的主旨概括。当然, 教师要注意阅读量安排要适中, 阅读量太小, 浪费学生的时间;阅读量太大, 则会出现囫囵吞枣的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以“生命”为主题的散文, 这是学生在教材上很少接触的哲理性散文。冰心的《谈生命》内容相对简单, 只有个别句子内涵比较深刻, 如“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 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只要借助作者借物喻理的写作手法就可以理解。《那树》和《地下森林断想》是作者对大自然沧桑变化的感悟和思考。课前, 教师要布置学生对这个单元进行预习, 结合预习题卡完成相关任务, 课堂上组织学生先阅读《谈生命》, 理解文章的内涵后, 对《那树》和《地下森林断想》进行略读, 比较轻松地完成阅读理解的任务。

主题阅读比较符合九年级阅读教学的需要, 教师在备课时要整合单元内容, 运用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每个单元的文章阅读, 还可以根据本单元的内容主题适当为学生添加文意相关的文章, 拓展课外知识, 巩固阅读技巧, 还要根据学生的阅读需要创设更好的阅读环境,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

摘要:九年级语文教学需要增加学生阅读量, 主题阅读模式的推行正符合教学需要。教师可以结合九年级专题阅读训练, 根据“主题明确、内容有趣、容量适中”三个原则, 精心设计每一次的主题阅读, 以期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九年级语文月考 篇8

关键词:九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在课堂上只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注重学生的感受,而不是传统的老师拿出教案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学生在底下疯狂地记笔记,一节课下来,老师口干舌燥,学生把精力全都用在了记笔记上,对课文内容的消化少之又少,这样的课堂效率实在很低。那么按照现在的模式,老师在课堂上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预习,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来选择性、重点性地讲解,这种上课的形式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对于教师的教学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例如,老师在讲解重点课文《出师表》时,可以先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通过查古汉语字典的形式对不太理解的字词进行查询,然后对不懂的内容进行标记,老师在学生预习完之后,对重点性的内容进行讲解,其中有这样一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句话很好理解,但是学生很少见“达”字,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然后再带领学生顺一遍这句话,效果要比传统模式好得多。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众所周知,初中时期的学生处于一个对互联网比较感兴趣的年纪,老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借助多媒体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最主要的是利用多媒体的形式,课堂上所讲过的内容都可以保留,这样,学生下课的时候还可以把老师所讲的课件拷走,然后自己回到家进行复习消化。例如,老师在讲解课文《沁园春·雪》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播放一些关于雪的图片,也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朗读这个词的视频,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融入意境中,从而对文章的理解也会有一定的帮助,对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有一定的体会,这种教学形式深受老师和学生的喜爱,因为它符合时代发展的特点,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三、采用分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

小组讨论形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老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不同程度进行分组,学得快的带领学得稍微慢一点的学生进行学习,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俗话说众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把自己所领悟的知识分享出来,那么大家综合起来学到的知识就基本上涵盖了老师要讲的一大部分内容,而且学生是在讨论的氛围中接收的知识,记忆起来要比老师灌输的效果要好很多。例如,在学习《陈涉世家》这篇文章时,就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去讨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章中的字词是什么意思,其中最经典的语句就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让学生自己去讨论这句话的意思,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

四、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活跃课堂氛围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语文算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语文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发挥,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去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传统的教育模式都是老师填鸭式地进行教学,不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课堂教学死板、效率低,那么老师要想改善这个局面,就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也许学生会有更好的建议。学生乐意发言是好事,至少说明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是渴望的、是希望进步的,同时,老师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言,也能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传统被动学习的局面。例如,学生在学习《朝天子·咏喇叭》时,有一句是“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学生如果对当时明朝宦官横行当道的背景不太了解的话,一定会有很多疑问,为什么是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呢,喇叭不就是一种乐器吗,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这样课堂氛围活跃了,老师也把学生的疑问彻底解决了,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也更透彻了,教学的效率显然也会得到很大提升。

总之,九年级的学生面临着升高中的压力,所以教学的效率很重要,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已经使学生的学习焦头烂额,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不能营造一个愉悦有效的教学氛围,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很低,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老师如何进行教学才能保证教学的效果,成为老师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以上观点只是根据课堂上的一些经验总结而得,希望能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也希望老师能够在教学中真正地去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轻松有效。

参考文献:

董阳发.关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若干思考[J].新课程,2011(9):73.

九年级3月份月考成绩分析 篇9

一、基本情况

此次期中检测,九年级共有153名学生参加了七个科目的考试,总平均399.42分,总分及格(450分及以上)58人,总及格率37.91﹪,总分优秀(600分及以上)4人,总分优秀率2.6﹪。个人最高分637分,个人最低分94分。四个班中,总平均分依次是九(2)班410.08分,九(1)班403.31分,九(3)班401.32分,九(4)班382.97分。总分优秀率最好的是九(1)班,总分优秀人数3人,优秀率为8.33﹪,总分及格率最好为九(2)班,总分及格19人,总分及格率48.72﹪.本次检测全级600分以上有4人,550分以上19人,500分以上40人。450分以上58人。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九年级整体成绩面临的形式非常严峻,这值得所有九年级教师高度的重视与反省。

二、学科成绩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各学科成绩统计分析表已经发到各位老师手中,相关数据,不在会上一一列举,请大家看成绩分析表。下面我主要谈谈存在的问题。)

语文学科总体成绩还能说得过去,总平均分98.75,各班平均分差距不大,班级平均分最高与最低相差4.4分,及格率77.13%。但优秀率较低,只有5.23%。所以,语文学科应在巩固及格率的同时,还应着重关注优秀生提高,抓好培优工作。

历史,总平均分37.67分,优秀率7.19﹪,及格率38.56﹪。从成绩上看,历史学科的成绩与以往相比,各班的平均分比较均衡,班级平均分最高与最低相差1.52分。这次思想品德和历史是开卷考试卷实行闭卷考试,如果是开卷考试,可能各项数据还能有所提高。

这次考试总体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1、个别教师监考还不够认真负责,导致考试成绩中存在一定水分。比如:语文阅读题,有几个学生的答案和参考答案一模一样。据调查,有的考生在考试时用手机上网搜索答案。

2、班级间总体成绩不均衡,总平均分九(4)班相对较弱。

3、同一班级不同学科成绩不平衡,例如:九(4)班物理平均分第一,其他学科平均分均为第四。

4、同一学科不同班级分数悬殊大,例如英语学科九(2)班84.90分,九(1)班82.67分,这两个班成绩较好;九(3)班74.68分,九(4)班70.54分,相对较薄弱。

5、学生偏科现象严重。有一个数据希望大家关注以下,就是总分优秀率2.6﹪。各科优秀率均高于这个数字,连优秀率最低的语文和数学也有5.23%。这就说明我校九年级偏科学生较多。

例如:九(4)班邱明灯同学,总分年级第六名;英语考了84分,单科成绩在年级第七十三名。九(4)班姚易珠语文125分,年级第一名;总分423分,年级第65名。九(2)班刘凯旋总分554分,年级第18名,语文91分,年级第一百一十一名。

上一篇:服务企业管理下一篇:高校中钢琴课教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