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压倒电线杆的原因

2024-08-18

冰雪压倒电线杆的原因(精选4篇)

冰雪压倒电线杆的原因 篇1

前几天湖南电线塔被冰雪压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电线塔不是很牢固的吗?而且,北方年年下雪,雪还很大,却没听说有这种事故发生呢?

电线塔为何会倒掉,对于不懂电力的人来说的确很令人费解,其实如果想知道其倒塌的原因,还得从下面几个步骤来分析。

冰雪压倒电线杆

1、基础知识

首先讲电力线路的杆塔,线路要架空就必须有两种杆塔,即一是直线塔、另一种是耐张塔,简单的比喻就是你要晒衣裳拉一根线,两端要固定在墙上,中间用竹杆撑起。好了,直线塔就有了,竹杆就是直线塔,其作用就是挑起导线,一般只承受导线的自重,专业讲就垂直荷载。

同时耐张塔也有了,即是晒衣裳固定的墙,所以电力线路线路最易出危险的是耐张塔,因为导线受张力架空后,沿导线纵向拉起的力全部挂在耐张塔上,即耐张塔要承受电力线路架空后的张力载荷,也就是要当成墙壁一样承受导线的拉力。

2、专业名词和计算公式

导线的标称截面,400/35,即400 表示导线的铝股部分横截面积为400平方mm,35表示钢芯部分横截面积为35平方mm. 当前500kV 高压送电线路多为该型导线,然后每相导线有4 根,一条线路为3 相导线,共12根导线,还有两根避雷线。一般线路就是构,架空在天上的共有14根线。

(1)导线的自重,1 米400/35导线的自重是1.511kg.

(2)按南方多年的气象条件,设计时冰厚10mm,导线上履10mm厚冰后的增加重量是:1.04kg.计算式是y2=〔3.14*(d/2+b)^2-3.14*(d/2)^2〕*1000*0.9 b是冰厚,d是导线直径,A是导线横截面积,冰密度0.9.

(3)由此:每一米导线的上加冰后的重量是:1.511+1.04=2.551kg.

(4)耐张塔正常设计时应承受的张力G 是:2.55*1000 米*4根子导线*3相=30.6吨。取平均水平档距1000米(多数为500 ~700 米,考虑山区的连续上山档等因素取1000米)耐张塔的高度一般在20米左右。此30吨纵向拉力挂在塔上,对基础的扭力力距为20米,基础即按此不利的受力条件进行选取。耐张塔身要承受的扭力即为抗拒30吨的扭力力矩。

(5)而当履冰为50mm厚,代入计算式:y2=10.85 ;G=(10.85+1.511)*1000*4*3=148.3吨。当冰厚为100mm 时,代入计算式:y2=35.83 ;G=(35.839+1.51)*1000*4*3=448.2 吨。

(6)由此可见:50mm的冰产生的张力是10mm冰的148.3/30.612=4.85倍。100mm的冰产生的张力是10mm冰的448.2/30.612=16.6倍。虽然线路设计取了2.5 倍的安全系数。但是由于冰厚产生的荷载是平方关系的增长,耐张塔不可能按几十年不遇的天气条件来设计。

如果为了抗拒100mm 冰的而设计耐张塔,其塔身强度和基础强度都是不可想像的。在线路工程的造价中,铁塔投资占20%。而三峡到上海的线路公里,塔量为2000基以上,总造价为40亿元。单位造价为200 万元/ 公里,如要每基塔均增加投资去抗衡50~100mm 冰,电力线路的总体投资翻10倍左右。即达到400 亿,按此推算,当前电力建设每年建设电力线路均在5000公里左右。按10倍的关系,即光电力线路建设即达到1000个亿。而一个国家级的三峡工程也不过2000亿元,另外,电网投资均由电力企业自行投资,完全是为了保履冰而这样投资是不合理的,也不经济的,将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质疑之一的解释:为何导线不断而塔倒的问题,这很好理解,这是因为耐张塔要承受不利的力矩效应(塔高20米),而导线只单纯的承受纵向张力。在所有的导线中心均用钢绞线进行承力,在履冰时,首先崩溃的一定是耐张塔,再才是倒塔的冲击力挣断导线。

这就好比用绳子拴到一棵树上,用力扯绳子,断掉的一定是树根,因绳子只受纵向拉力,故先断的是树,树断后,对绳子产生冲击,再断绳子。

质疑之二的解释:北方未倒塔的原因是:天气干冷,塔身不会凝冰,导线上只是有附着积雪,没有大量挂冰,而且在设计时冰厚就取得大,般在30mm左右。而湖南、贵州的事故中,导线上全部凝冰达50~100mm ,塔身及绝缘子上全结成了水桶。这样多的额外荷载均由铁塔来承受,远远超出了国家规定的铁塔使用条件。

冰雪压倒电线杆的原因 篇2

关键词:输电铁塔,冰雪荷载,倒塌,破环原因

2008年初,我国南方大部分省区遭遇了罕见的雪灾,据相关部门1月31日发布的灾情信息,此次雪灾造成湖南、湖北、贵州、安徽等19省区3287.9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7270.8×103hm2,倒塌房屋22.3万间,损坏房屋86.2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37.9亿元。雪灾期间,全国有13个省电力运行受影响,电缆断线2.7万条,输电塔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变电站停止运作共1,497座。输电塔结构的覆冰已经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有必要对输电塔结构的覆冰破坏进行理论分析。

1 输电塔的结构形式

高压输电塔设施主要采用钢铁结构(薄壁钢杆),结构形式多为空间桁架,其特点是高跨比较大,以水平荷载作用为主。三面、四面或多面平面桁架组成的空间钢桁架桁架杆件只受轴向力,应力分布均匀,材料强度得到充分利用。理想桁架杆件都是二力杆,其内力只有轴力,而没有弯矩和剪力,截面应力分布均匀。这一受力特点反映了实际桁架结构的主要工作形态,轴力为桁架的主内力。实际桁架中由于各杆轴线不一定准确交于结点上,结点也并非理想铰结等原因,还同时存在微小的附加弯矩和剪力对轴力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次要的(因结点刚性及桁架杆横截面积与惯性矩比值的大小而异,一般在5%~0.1%),内力增量称为次内力。在此种情况下,几乎不会出现倒塌现象。

2 输电塔线路的覆冰原因和条件

覆冰,是一种分布相当广泛的自然现象。但对于运行的输电线路来说,则是一场自然灾害,经常引起输电线路倒杆、倒塔、断线和绝缘子闪络等重大事故,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严重的危害。导线覆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覆冰量与导线半径、过冷水滴直径有关,还与含风量、风速、风向、气温及覆冰时间等因素有关)。

输电线路的覆冰,是由于潮湿的雾气和雨雪,经过一定的温度和风速,覆着在铁塔和导线上的雾凇或雪凇现象。一般产生的气象条件是0℃以下,特别是在-4℃~-5℃时左右最容易出现覆冰。导线覆冰之所以成为圆形或椭圆形,是因为导线受风一侧结了一定的覆冰后,由于重心变化,导线向背风一侧翻转,等翻转过来的一侧结了一定的覆冰后,又向背风一侧翻转,如此循环往复而形成。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较高,空气潮湿,下雪后,雪落到地面先化成水,水又冻成冰,冰上又下雪,所以这次南方雪灾地区输电线路和高压电铁塔上都结着厚厚的冰。

3 输电塔结构的破环原因分析

输电线路设计时导线覆冰荷载大多按10mm冰厚计算。湖南地区覆冰严重,其不同地域取15mm、20mm甚至更大的厚度。但今年冰冻雨雪天气引起的导线覆冰厚度,已远远超出此设计取值。超过设计标准的覆冰荷载使铁塔破坏和倒塌,在具体作用方式上又有所不同,可以大致分为将铁塔压坏、拉坏、扭坏、屈曲失稳破坏以及拉扭共同破坏等几种形式。

3.1 覆冰将铁塔压坏

主要是由于导地线、铁塔等的自重加上覆在其上的冰层的重量后,超过铁塔的实际承压能力,铁塔的主材或斜材发生受压屈曲破坏,导致整个铁塔破坏、坍塌。这类破坏,在铁塔两侧导线的覆冰垂直荷载大致相当。从调研和统计资料看,由于覆冰而被直接压倒的铁塔较少。

3.2 覆冰将铁塔拉坏

主要是由于铁塔两侧的导线,因不均匀覆冰而产生纵向不平衡张力。当覆冰累积到一定体积和重量之后,输电导线的重量倍增,超过导线、金具、绝缘子及杆塔的机械强度,使导线从压接管内抽出,或外层铝股全断、钢芯抽出。这种破坏大多发生在导线还没有因覆冰过载而出现断裂、掉落等情况下。正常情况下的铁塔,其两侧的导线张力基本保持平衡。但在铁塔两侧导线不均匀覆冰的情况下,这一受力平衡状态被破坏,铁塔两侧产生张力差,铁塔会向张力大的一侧发生倾斜、弯曲。在超过一定允许值后,铁塔杆件发生拉、压破坏,导致铁塔折断、倒塌。由于导线不均匀覆冰导致的铁塔破坏,主要发生在铁塔两侧档距较大或两侧高差相差较大的地方。这些地方由于地形地貌的特殊性,线路设计时铁塔两侧档距或高差相差较大不可避免,为导线不均匀覆冰及纵向不平衡张力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同时也由于地势原因,在冰雪融化时更容易出现不同时融冰的现象,加剧铁塔两侧纵向张力的不平衡。从调研和统计资料看,此次冰灾90%左右的倒塔都是由于不均匀覆冰以及不均匀脱冰产生的纵向不平衡张力造成的。

3.3 覆冰将铁塔扭坏

主要是由于铁塔一侧的导地线断线破坏等产生断线冲击荷载和过大的纵向不平衡张力。在超过设计承受能力的冰荷载的作用下,会发生导地线断线、金具脱落、绝缘子断裂等。这些破坏会造成铁塔一侧的某根(相)导线或地线的张力突然被释放,对铁塔施加动力冲击荷载。同时,两侧不平衡的导地线张力对塔身产生扭转力矩。动力与静力的共同作用极易造成铁塔横担破坏、脱落,进而引起倒塔,或直接破坏主材造成倒塔。从调研和统计资料看,此次冰灾由于断线冲击导致的倒塔不在少数,并且大多发生在横担较宽的双回路铁塔上。

3.4 覆冰杆件屈曲失稳破坏

主要是输电塔塔身的杆件结构在严重的裹冰荷载作用下,使原来只受轴向力的斜向杆件同时受到杆身冰雪荷载不可忽视的重力荷载作用。此时,杆件除受轴向力外,仍受到杆件冰雪荷载作用下的重力荷载,杆件转化成受拉、压、弯组合构件。由于杆件设计时是忽略杆件自身的重力荷载的,其抗弯刚度也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一旦杆件受到严重冰雪荷载作用,就很容易因抗弯刚度不足而发生屈曲破坏,部分杆件的破坏。直接导致其他杆件的失稳,致使塔身发生扭曲倒塌。

3.5 造成倒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导线舞动

舞动是导线在覆冰初期由于冰形的不规则在风力的作用下而产生的大幅上下翻飞振荡。由于振动幅值大,加之持续时间较长,使得铁塔承受很大的往复拉、压和扭力,因而容易造成铁塔联结螺栓松脱、构件疲劳失效等,直接引起倒塔。一些铁塔在导线舞动的作用下尽管没有直接倒塔,但已产生损伤,在不断加厚的冰荷载的作用下更易发生倒塌。此次冰灾由舞动引起的倒塔数量较少。

4 减少覆冰危害的基本方法

1)要减轻导线覆冰带来的危害,在新建线路时,首先要充分掌握该地区的冰雪情,并仔细研究输电走廊的微气候、微地形,尽量避开重冰区;无法避开时,应在重冰区采取抗冰设计。为加强已有线路的抗冰害能力,应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可增大爬电距离,改善绝缘子伞裙结构,增加铁塔承重能力,在绝缘子表面涂憎水涂料以及对杆塔横担和绝缘子进行清扫,这些都是解决覆冰绝缘子冰闪的有效方法。

2)随着电网的升级,我国即将建设的1000k V交流、±800k V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特高压输电塔在荷载上远大于现有输电塔,对输电塔的结构设计、钢材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输电塔经济合理,钢材强度就必须大幅提高,需要使用Q390、Q420、Q460等高强度钢材。以此来增加输电塔杆件的抗拉压强度。

3)输电塔连接方式常采用焊接连接和螺栓连接。在螺栓连接方面,目前主要采用5.8级、6.8级强度较低的螺栓。随着输电塔的规模扩大,构件受力越来越大,单靠增加螺栓数量的办法,很不经济合理,因此,输电塔上使用高强度螺栓十分必要。国外输电塔上已经使用了9.9级高强度螺栓。我国输电塔在使用8.8级、10.9级螺栓也作了一些尝试,但热镀锌后质量很不稳定,在施工过程中就发现氢脆破坏现象,那么在覆冰荷载作用下,就更容易被破坏。因此,高强度螺栓在输电塔上没有广泛使用。

4)设计时适当考虑杆件的受弯作用,增强杆件的抗弯刚度,尽量避免不可预测的其他作用。

参考文献

冰雪压倒电线杆的原因 篇3

关键词:电线电缆;导体电阻;影响

中图分类号:TM2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8-0016-01

在诸多电线电缆质量检验项目中,导体电阻是重要检测项目之一。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往往由于忽略某些因素,导致测量结果的偏离。本人通过多年检测实践,总结出以下几个影响测量结果的方面和解决办法,与大家共讨。

一、系统误差

一般情况下,我们檢测的样品的导体电阻都远小于1Ω/m,通常采用双臂电桥和专用的四端测量夹具,再配合试样、标准电阻、检流计、变阻器、电流表、直流电源、连接线、开关、温度计等器材,组合成一个测量系统进行检测。不难看出,检测设备的精度、检定及校准是造成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

如何减少系统误差呢?我们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定或校准,以保证所有设备的精度都能满足检测的需要。使用双臂电桥时,标准电阻与试样间的跨线电阻应明显的既小于标准电阻又小于试样电阻。否则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补偿,如引线补偿,使线圈和引线阻值比例达到足够平衡,使跨线电阻的影响降低到保证电桥准确度符合规定的要求。对夹具的要求是每个电位接点与相应的电流接点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试样截面周长的1.5倍。

二、过程误差

过程误差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方法误差,就是在整个测量过程中,由于方法使用不当,或测量程序出错而导致的误差。GB/T 3048.4-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标准中,对导体电阻的检测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一)取样。试样制备很重要,这涉及到试样表面处理,电流引入方式,夹具的型式等。基本技术路线是减小绞合导体中因单线表面状况接触电阻的影响,使得每根单线中的分布电流均匀,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截取试样的长度不小于1m,一般夹具之间的距离是1m,两个夹具20cm,所以我们一般取样应在1.4m-1.5m。去除所有导体外层,或只去除测试部分导体外层,不能损伤导体。测量时试样不应弯曲也不应导致试样伸长,这是因为试样的长度和截面积都是影响导体电阻测量准确性的因素。将试样接入电桥前,导体表面应预先清洁,去除表面污秽和油垢及表面的氧化层。对测量大截面的铝导体的导体电阻时,标准中有具体的要求:导体截面积(95-185)mm2,取3米;240mm2及以上,取5米;有争议时导体截面积185mm2及以下,取5米;240mm2及以上,取10米;且电流引入端应用铝压接头(铝鼻子)压接,其电位电极可采用直径约0.1mm2的软铜丝在绕线外紧密缠绕1-2圈后打结,防止松动。

(二)检测。在检测前,试样应在试验环境中要放置一定的时间,以达到全部导体温度与环境平衡。也可将导体试样浸入可以控制的液体槽内(如精密油浴),到少浸入1h后测量。建议检测时由一人测量,并且要在较短的时间完成检测,使得检测前后的温度变化不大于1度。可以对电线电缆的电阻值尽可能估计准确也可以参考标准相对应的规格型号的导体电阻要求值作为预设值,以减少检测用时间。这样可以减小试样发热或人体散热导致房间温度升高引起的误差。在测量小电阻时(小于0.1Ω),我们可以采用电流换向法,分别读取一个正向读数和反向读数,取算术平均值。这里的换向,并不是把电缆两端调换一下,而是只调换电流输入端子,电缆连接并不动。在满足试验系统灵敏度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较小的测试电流,因为大电流容易使导体快速升温,导致测量误差。

三、环境误差

标准对于导体电阻测量时外部环境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我们应有效控制在国家标准规定的检测该参数允许波动范围内,也就是检测过程中,只能在1℃的范围内波动。GB/T3048.4-2007标准中规定,型式试验时温度应在(15-25)℃范围内,例行试验时温度应在(5-35)℃范围内,空气湿度不大于85%RH,下限没做要求。因此,选择实验室时,首先应选择恒温恒湿室,如果没有这个条件,那么我们要考虑空气流动度较小,相对封闭,湿度不易过大的房间。对于温度控制设备的要求就必须高,建议采用调频双温空调。温度计的精确度要达到要求,标准规定其能精确读取到0.1℃,而且所使用的温度计必须定期进行计量检定或校准。温度计应放置在距离地面不小于1m,距离墙面不小于10cm,距离试样不大于1m且大致与试样同一高度的区间内。试样在实验室放置时间不少于16小时,以保证试样温度和试验环境温度的一致,避免热辐射和空气对流的影响。

四、人为误差

导体电阻试验的检测人员应通过相关标准的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持有检验员证方可进行检测。检验人员应对相关的标准有深刻的认识,能够熟练掌握导体电阻测量的作业指导书,在读数时应认真细致,尽量避免人为误差。必要时,我们可以采取多人比对的方式来确定导体电阻测量值。电阻测量值应按GB/T 3956-2008规定的公式和系数校正到20℃下1km长度的数值。计算结果首先应符合有效数字位数的运算法则,更重要的还应取决于测量系统的误差,并不能仅按产品标准来确定。

在GB/T3048.1-2007标准中指出,我们按标准要求进行检测,其目的是使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使试样在实施试验前和试验中,因环境条件引起的性能变化,能被限制在确定的和一致的条件范围内。误差是肯定存在的,只要我们充分考虑到以上几个方面,尽量把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值。

参考文献:

[1]GB/T 3956-2008《电缆的导体》

[2]GB/T 3048.1-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1部分:总则》

[3]GB/T 3048.4-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4]万树德《电力电缆及其检测技术(二)》

冰雪压倒电线杆的原因 篇4

1 输电线路单相重合闸重合失败原因探析

就目前来看, 输电线路单相重合闸重合闸失败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 装置故障。单相重合闸在输电线路中重合失败的原因之一便是单相重合闸装置出现了故障, 而作为输电线路中尤其重要的装置而言, 一旦故障, 造成的损失将是重大的。单相重合闸装置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 包括了延时元件、起动元件、执行元件及一次合闸脉冲元件。通过相关分析可知, 不管何种元件出现了故障, 都会引发重合闸无法正常工作。当然, 对于拥有两套重合闸的线路而言, 一旦其中一套出现了故障, 还可以连接另外一套进行使用, 但是若装置出现了二次故障, 那么就需要相关人员及时发现装置的告警消息并尽快处理, 从而保障故障及时被消除。2) 瞬时多次单相故障。由于天灾人祸的出现, 使得单相重合闸装置接入输电线路后会出现单相瞬时接地故障情况, 比如说雷击产生的过电压导致绝缘子表面的闪络、鸟类或者树枝等放电及大风导致的短时碰线等。出现这些情况之后, 一旦多次发生, 便会造成单相重合闸在输电线路中的重合失败。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应认真分析原因, 传统方式下大部分以为是永久性接地故障, 这是不科学的。重合闸需要电源充满之后才允许重合, 一般需要15秒左右的时间, 而当故障发生到第一次重合闸重合大约仅需600毫秒, 一旦再次故障发生在这个600毫秒之内, 重合闸便出现闭锁现象, 以此保护动作断路器的出口;若再次故障发生在600毫秒之外而在15秒之内, 那么重合闸也仅仅只能重合一次, 一旦故障再次发生, 重合闸充电未完成, 重合闸依旧会因为保护动作断路器的出口而出现闭锁现象。3) 输电线路之间存在相间短路。在输电线路的三相系统中出现的相间短路主要有两相短路、三相短路及两相对地短路等, 一般保护动作跳开三相断路器, 重合闸便会闭锁, 不会进行重合;就算是在一些中性点接地的系统中, 也会出现过多的一相对地短路故障, 产生这种相间短路故障一般占了总故障的百分之十左右。4) 输电线路永久性故障。不管何种重合闸装置, 其都配置了针对线路瞬时故障的设备, 但是若线路出现了永久性故障, 重合闸仅能重合一次, 并且故障依然存在, 相关保护则会再次跳开断路器, 而此时的重合闸已经闭锁, 不再进行重合。此外, 一旦产生了永久性接地故障, 此时伴随着重合闸的存在, 就会对设备造成严重伤害, 同时也会大大破坏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2 输电线路单相重合闸重合失败解决策略探析

为了提高输电线路单相重合闸重合成功的概率, 本文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应对策略:

2.1 提高装置质量, 减少运行故障

单相重合闸装置质量好坏关系着运行中的效率优劣, 一旦质量得不到保障, 使用中就极易导致故障发生, 从而引发重合失败。基于此, 在线路设计及施工之前, 应选择好最优的单相重合闸装置。在选择的时候, 除了要看生产厂家的相关证件证明等是否齐全, 同时还应检查该装置是否符合实际运行需求, 确保其能胜任所设计及施工的输电线路。只有做好了装置的选择工作, 才能尽量减少在装置上出现的故障问题。

2.2 尽量避免瞬时或永久性故障的发生

瞬时或永久性故障问题, 对于每一个线路而言都无法完全规避, 在运行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 因此只能尽量避免出现这种故障现象。为了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 就应做好相关的绝缘设计。对于容易引发放电的部位应重点关注, 加强该部位的绝缘装置保护, 以此避免雷雨天气或者鸟类或者植物导致的放电、泄电或漏电现象的发生。这样之后, 才能使得瞬时或永久性故障的出现概率减小, 以此尽量规避相间故障而引发的重合失败。

2.3 提高线路准确度, 减少短路事故

线路设计必须准确可靠, 这是线路在运行中得以保障的前提, 同时也是减少单相重合闸重合失败的主要策略之一。具体而言, 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来设计线路, 比如在其中性点电抗器和地之间安设接地开关, 当重合闸重合之前将接地开关合上, 并且短接其中部分短抗。采用这种方式, 一旦线路中出现了故障, 我们也可以通过断开相间电压值来判断及确定线路出现故障的性质与部分, 同时也能判断出最佳的重合时刻, 最大化防止了重合失败的发生。这种方式在实践应用中得到有力的体现, 采用这种方式, 提高了单相重合闸的重合成功率, 同时对于系统的稳定运行也有着一定的保障作用。不过, 由于此法在我国应用才起步不久, 有着一定的缺陷, 还需要不断探索与研究, 同时还要结合其他技术进行优化。

2.4 加强线路的维护与监控

无论怎样先进的设备与技术, 应用在输电线路中之后, 如果没有经常维护, 那么其使用寿命就会大大缩减, 从而导致线路中出现故障, 影响单相重合闸在重合的时候失败。基于此, 相关工作人员应做好线路的维护工作, 以此保障线路的使用寿命与运行效率。当然, 输电线路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因此一般需要先进的技术进行处理, 在维护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计算机技术、监控技术等结合起来, 共同维护线路的安全与完善。做好输电线路的监控工作, 一旦出现了故障就能及时进行解决, 同时有了监控之后, 就能提高重合闸重合的成功率, 从而提升线路的使用效率。

3 结语

输电线路在电力行业中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 同时输电线路中的单相重合闸在重合时的作用也非常巨大, 因此为了提高输电线路的效率与质量, 就应重视单相重合闸重合的成功率。但是, 此工作应是长远而非短暂的, 因此必须坚持探索与创新, 才能为我国电力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摘要:输电线路在我国电力行业中的重要性以及不言而喻, 为了提高电力企业供电的效率与质量, 就需要处理好输电线路问题, 尤其是输电线路中的单相重合闸重合失败问题, 应进行必要的研究与探析。基于此, 本文详细分析了输电线路单相重合闸重合失败的原因, 进而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 希望对相关行业有所借鉴。

关键词:单相重合闸,重合失败,原因分析,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方国宝, 于慧军, 赵敏等.输电线路单相重合闸重合不成功的原因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 2010.

[2]沃志民, 李海绯.输电线路引流线风偏故障单重不成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内蒙古电力技术, 2007.

上一篇:三好学生学生自我总结下一篇:图书馆一日游高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