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1.3 地图的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 .doc

2024-05-17

七年级地理上册1.3 地图的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 .doc(共10篇)

七年级地理上册1.3 地图的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 .doc 篇1

1.3 地图的阅读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地图有哪些基本要素组成

2、不同地图上确定方向有哪些方法?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图是平面的,而地球表面是高低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不平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的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4、教师出示一幅有等高线的地图,自答“那就是用绘制等高线的方法来表示”

二、阅读材料,自主学习

1、教师提问:那么,等高线是怎么绘制出来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等高线示意”、“海拔的计算”两幅图和文字,讨论地图上的等高线是怎样绘制出来的?

2、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地貌素描图,让学生对照观察,总结: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和疏密特点,判别地形图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形。

3、让学生阅读用分层绘色法绘制的地形图,分析这种表示方法与单纯等高线表示的地形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总结,用分层绘色法绘制的地形图,其着色随地势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4、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还需要什么样的地图?

5、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利用地图以外,还有哪些方法、手段能加速和准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

三、学生分组活动,探讨书中练习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问题

2、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内容

四、课后作业

第三节 地 图

教学目标:

1、能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系确定方向。

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3、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五种地形。

4、能在东高线地形图上估算图上某个地点的高程。

5、能根据使用目的(例如旅游)确定所选,目的地及类型极其比例尺。

6、距离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象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当我们出差或旅游来到一个陌生地方的时候,要想达到目的地,此时我们最想有的是 什么呢?

2、那么地图有哪些种类,用途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会不再顾虑去陌生的地方。

二、阅读课本,自主学习

1、地图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关于“比例尺”,思考下列问题:

(1)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

(2)出示台湾地图,计算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

(3)同学们能否利用地图给出的比例尺,计算出该地图与它表现的实地范围相比,缩小了多少倍?

(4)根据所学数学知识后,想想地图上的比例尺除了这种线段式,还有什么表示方式?(数学比例式,文字表达式)

教师再出示一些比例尺表现形式不同的地图

3、练习从地图上辨别方向。

(1)提问: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地图上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应该如何确定呢?

教师出示不同的地图,让学生确定地图上的方向

(2)教师出示不同的地图,让学生确定地图上的方向

(3)启发学生归纳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上确定方向有哪些方法

4、关于“图例”,思考下列问题:

(1)请学生总结:阅读地图一般需要哪几个重要的步骤?要读懂地图,正确地使用地图,需要利用地图为我们提供哪些基本要素?

(2)请学生尽快记住一些重要图例,相互交流。

三、合作学习,巩固知识。

四、课后作业

复习今天所学,预习“地形图的判读”“从地形图上获取信息”

七年级地理上册1.3 地图的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 .doc 篇2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形图等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以及地形、地势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教学难点:分析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程引入:前两天在网上漫游,看到一位网友的博客里的日志,叫做“山山水水──中国的美丽风景”,一下子被吸引了,日志里包括有中国的名湖之美、名泉之美、名山之美、名瀑之美、名江之美等,作者在用自己的足迹和文笔记录和感受祖国山河之壮美,也给读者以美好的心灵震撼。

而实际上爱美之心古往今来,人皆有之,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就形成了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中国山水诗词等。这些都是源于人们对于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的热爱,在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修为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那么这一章我们就来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为大家的这种修为奠基。

结构解析:首先请大家明确,组成自然环境有很多自然要素,类比一下,组成我们的班集体的要素有学生和老师,那请同学们思考组成自然环境的要素都有哪些呢?对,有前面提到的山山水水,请同学们看这张自然环境的示意图,从地理的角度讲就是有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生物、土壤等。简称“地、气、水、生、土”,那再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自然要素间 的关系如何呢?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由此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本章主要学习前三个要素。了解我国地形、气候、河湖的主要特点,简单分析它们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并体会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承转过渡:好,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节,了解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温故知新:初一时同学们学习了基本地形类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主要有哪些种?共有多少种?主要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

承转过渡:对于这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呢?我要来测试一下大家。

温故知新:看图片识地形。首先请同学们看景观图片,识别一下其中展示的分别是哪种地形类型。分别是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山地。

方法归纳:以上主要是通过看图片,从各种地形类型的实际形态来识别,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往往用这种方法,也可以算作实地考察法。而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用的更多地是在地形图上识别。

温故知新:这是分层设色地形图,下面的文本框中是关于某种地形类型特点的描述,请同学们用直线将其连到图中相应的位置。

“地势相对较低,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平坦开阔、起伏不大。”应该在图中的哪个位置,又是哪种地形类型呢?

是平原。在图中的中下部,因为这里成片的绿色,从陆高海深表上,我们可以看出绿色表示海拔高度低于200米。这里等高线又比较稀疏,说明地形平坦开阔、起伏不大。所以是平原。

“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不大,坡度较缓”的在图中的哪个位置,应该是哪种地形类型呢?

是丘陵。在图中的右下角,因为这里是小片的黄色,说明海拔低于500米,而等高线不太密集,说明起伏比较和缓,所以是丘陵。

“海拔在500米以上,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这应该比较好判断?

是山地。在图的右上部,因为这一带呈棕色或淡紫色,说明海拔高于500米。而颜色和等高线还都有一定的延伸,正好符合山地一般多呈脉状分布的特点。

“由高地和低地两部分组成,周围被山地、高原或丘陵环绕,中间地势相对较低。”

显而易见是盆地,在图上的右上角,中部呈现黄绿色,周围是棕色,显示出四周高中间低的特点。

“海拔在500米以上,顶面比较宽阔、平缓,边缘往往有陡峭的崖壁。”

应该是高原,在图中的中上部区域。因为这里中间是大片的黄色或棕色,颜色变化不大,等高线较稀疏,说明这里是一个比较宽广的高平面,而边缘颜色变化较大、等高线较密集,说明边缘有较陡峭的崖壁,所以是高原。

方法归纳:以上主要是通过观察地图上颜色和等高线的形态来识别,我们叫它读图法。

概念明析:请同学们解释一下地形、地形类型、地形区这些概念的含义。

地形指的是地表的不同形态;地形类型指的是地形的种类;地形区是某种地形类型的具体区域。

练习巩固:我们再做个连线题加以巩固。

左边一列是不同的地形类型和地形区的名称,请同学们选择序号,然后再填入右边相应概念的框子里。

那么属于地形类型的有哪些呢?

A平原、D高原、E盆地,它们是五种基本地形类型中的三个,而B华北平原、C东北平原就属于具体的地形区了。

再请同学们小结一下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地形类型指的是地形的种类,基本地形类型主要有五种,单位量词是“种”。而地形区则指的是某种地形类型的具体区域,会有很多很多个,单位量词是“个”。

回顾了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及识别的方法,主要是实地考察法和读图法。明确了与地形有关的几个概念。下面我们就进入中国,首先用读图法来研究一下咱们中国主要有哪些基本地形类型?然后再归纳我国地形在这方面的特点。

读图归纳: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找出五种地形类型的地形区,每种至少两个。(过程略)由此可见,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在我国都不止有一个、两个相应的地形区。说明我国地形在种类方面具有什么特点呢?复杂多样

过渡承转:既然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那我们就分类来认识和了解主要的地形区。

观图感受:我们从哪种地形开始呢?

再类比一下,我们写文章是不是要先“搭架子”,也就是要列提纲,然后再填内容。那么构成地形骨架的是哪种地形类型呢?请同学们观察中国地形图来感受一下。我们可以看出是山脉,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在山脉构成的“网格”当中,镶嵌着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等。

所以认识我国复杂的地形就从山脉开始。

认识山脉:(山脉走向)请同学们观察我国各山脉的延伸方向一样吗?不全一样。

这就涉及到关于山脉的一个概念──走向,什么叫山脉的走向呢?就是山脉的延伸方向。

请看这张示意图,山脉的延伸方向主要归纳为这样几种。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

(走向练习)下面我们就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上来练习一下。

请同学们在图上迅速找到老师所给山脉,并说出其走向?天山山脉──东西走向,阿尔泰山脉──西北东南走向,武夷山脉──东北西南走向,横断山脉──南北走向。

再请同学们观察我国哪些走向的山脉居多?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居多。

我们将东西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算作横,将南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算作纵。主要掌握我国三横三纵的山脉名称及分布。

(重点山脉):三横山脉:一横──天山、阴山、燕山;二横──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三横──喜马拉雅山、南岭。三纵山脉:一纵──长白山、武夷山;二纵──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三纵──贺兰山、横断山脉。

过渡承转:我们说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当中镶嵌着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

课后延伸:请同学们看书26页图2.2,填右表,来体会山脉的“骨架”作用。另外一个课后延伸题是:将老师给出的这些地形区圈画在书26页图2.2上,课下分别找一找这些地形区大致位于哪些山脉之间。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形图等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以及地形、地势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教学难点:分析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程引入:上节课老师留的课后延伸是请同学们说出图中的的地形区位于哪些山脉之间。同学们都认真看图了解了吗?我要考察考察大家。

温故知新:请说出老师给出的地形区大致位于哪些山脉之间?

青藏高原:主要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喜马拉雅山以北、横断山脉以西

内蒙古高原:主要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祁连山以东、长城以北

黄土高原:祁连山以东、太行山以西、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云贵高原:横断山脉以东

过渡承转:这是我国著名的四大高原,明确了位置,我们再来看看各大高原有何特点。

四大高原:(观看视频)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了解四大高原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

(练习巩固)将我国的四大高原的名称与其特点连线:

过渡承转:四大高原主要位于我国的西部和北部,我们看看除了高原外,我国西部和北部还有哪些地形类型的地形区。

温故知新:还是请看图说出老师给出的地形区大致位于哪些山脉之间?

塔里木盆地:昆仑山以北、天山以南。

准噶尔盆地: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

柴达木盆地:昆仑山以北、祁连山以南。

四川盆地:横断山以东、巫山以西、秦岭以南。

四大盆地:(观看视频)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了解四大盆地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

(练习巩固)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些描述和图片分别指的是哪个盆地?先选字母再说盆地名称。

“我国最大的盆地,当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是A,塔里木盆地。

“内部多丘陵,西部有平原,有‘紫色盆地’之称”。是C,四川盆地

“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大盆地,有‘聚宝盆’之称”。是B,柴达木盆地

“是我国最靠北的盆地,内部有沙漠”。是D,准噶尔盆地

过渡承转:以上我们认识的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都是位于我国中部和西部的重点地形区 我们再看看我国的东部还有哪些大的地形区?它们又是以哪些山脉为界?

温故知新:请说出老师给出的地形区位于哪些山脉之间。

东北平原:大兴安岭以东、小兴安岭以南、长白山以西。

华北平原: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

长江中下游平原:巫山以东。

三大平原:(观看视频):还是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了解三大平原在大小、海拔、特色、别称等方面的特点。

(练习巩固):请同学们根据视频和图片来描述该平原的主要特点。

华北平原:我国第二大平原,开阔平坦,海拔多在50米以下。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西狭长,宽窄不一,地势低平,最低。河湖众多,有“水乡泽国”、“鱼米之乡”之称。

东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坦荡,黑土广布、沃野千里。

过渡承转:在我国的东部除了平原外,还有低缓的丘陵。

认识丘陵: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

过渡承转:通过以上的经历,同学们感受到我国地形的复杂多样了吧。现在有个问题,这五种基本地形类型我国都有,它们是五分天下的吗?面积各占全国面积的比例一样吗?肯定不一样,那又是怎样的呢?

读图归纳:请同学们读我国各地形占全国面积百分比图,按从大到小排排序。

各提一个字就是“山、高、盆、平、丘”

通常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山区,算一算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的比例?约占2/3。由此说明我国地形在所占面积比例上讲又有着“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

思考探究:从地形类型的种类上讲,我国地形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从各地形类型面积所占比例上讲具有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请同学们思考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生产生活会有何影响呢?

有利影响:发展多种经营,在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不利影响:修路难,交通不便;耕地少,对于发展种植业不利;地质灾害多发等。

课后延伸:请同学们课下找一个我国山区经济开发的实例,了解其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开发的策略及取得的成果,写成调查报告,在班级主页上与同学们交流。《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形图等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以及地形、地势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教学难点:分析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课程引入:前面两节课我们研究学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第一个要素──地形的特点,同学们还就我国地形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进行了实例调查,并在班级主页上进行了交流。下面我们就前面所学内容进入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1.我国地形从种类上讲具有()的特点。著名的地形区有()的山脉,()大高原,()大盆地,()大平原和一些丘陵。

我国地形之最:

最高大的山脉是()最大的盆地、平原、高原分别是()最低的平原是()。

我国地形荟萃:

“水乡泽国”()、“聚宝盆”()、“黑土地”()、“黄土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我 国这种地形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好处是()。

2.我国地形从面积比例上讲具有()的特点。

我国各地形类型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我国这种地形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是();不利影响是()。

过渡承转:关于我国的地形,我们除了在类型的数量上、面积所占的比例上进行研究,总结特点之外,还要研究因为分布而呈现出来的特点。

观察思考:在这张图中,A、B、C、D红、蓝、绿、紫方框是某个区域的轮廓,当中分布有某某山地、某某平原、某某高原,地形类型和地形区都一样,就是排列分布不一样(具体见PPT课件),请问会引起A、B、C、D四个区域什么的不同?会引起地表高低起伏的特点的不同,A区域是北高南低,B区域是南北高中部低,C区域是东北高西南低,D区域是东南高西北低。这种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叫作地势。由于地形区分布的不同会引起地势特点的不同。

过渡承转: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思路来研究我国地势的特点。

读图概括:第一步请同学们说说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这些重要的地形区在我国分布的方位。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只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

第二步分析判断我国地势的特点?因为高原海拔多在500米以上,而平原海拔低于200米,盆地的海拔不定,而丘陵也是低于500米的,所以由此判断出我国地势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特点。

过渡承转:对于一个地区的地势特点,我们还可以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的颜色来研究。

读图概括: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看看东西部各以哪些颜色为主,并判断我国地势的特点。

第一步看陆高表:海拔低于200米的用绿色表示,200~500米用黄绿色,500米以上用黄色系列,海拔越高则呈现棕色、褐色,再有终年积雪的地方用淡紫色或白色表示。

第二步看我国东西部的颜色:西部地区颜色以棕色为主,东部地区颜色以绿色为主。

第三步判断我国地势的特点:说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承转:除了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地形剖面图来研究地势的特点。

读图概括:地形剖面图展现的是地形的垂直剖面,从中我们能够直观地看到地形高低起伏的状况,即地势的特点。

在我国的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我们选择北纬32度为剖面线,做出的剖面图如图所示。观察中国的地形剖面图,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我国的地势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特点,除此外还呈现什么特点?明显的阶梯状,大致分成三级阶梯。

教材P27图2.9是沿着北纬36度做的剖面,大家看看是不是也能够得出同样的特点。

由此我国地势的特点就很全面地研究概括出来了,即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

巩固练习: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中哪一幅更接近我国的地势特点?

图B更接近,展示出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的特点。

过渡承转: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三级阶梯各有何特点,以及各阶梯之间的界线。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对照书上P27图2.9 自学中国三级阶梯的特点和界线。

考察成果: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雄踞西南,平均海拔4000 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请同学们看图说出组成第一、二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的名称。有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请同学们读图说出位于第二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区。主要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特点──第二级阶梯:在青藏高原北边和东边,海拔多在()米左右,以()、()地形为主。

再请同学们看图说出组成第二、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的名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请同学们读图说出位于第三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特点──第三级阶梯:在第二级阶梯以(),海拔()米以下,以()、()地形为主。

过渡承转:我国地势的这些特点对于生产生活也会产生影响。

思考探讨:1.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对气候:西高东低,利于东部海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对农业生产有利。对河流流向:众多大河顺着地势自西向东流。

2.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落差很大。水能资源丰富,利于水电的开发。

3.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交通会产生什么影响?利:利于东西间水运的开发利用。不利:西部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地势高,崎岖不平,修路难,交通不便。

七年级地理上册1.3 地图的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 .doc 篇3

[导入新课]

同学们,会用英语说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吗?现在我们共同来试试看,[讲授新课]

1.辨认界线 让学生查阅课本最后的“世界地形图”回答投影展示的下 列问题。

(1)大洲与大洲之间的分界线用的是什么样的图例符号?

(2)哪些大洲是相连的?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3)以运河为分界线的是哪些大洲?(亚非——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4)以海峡为分界线的是哪些大洲?(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5)投影展示课本P27图2.7“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去掉说明文字)让2~3名学生上来边指图边说出每条分界线。然后教师告诉大家亚欧界线很长,可以简写为“乌—乌—大—土”来记,并启发学生在受了很大委屈时会怎么样:“呜(乌)—呜(乌)—大—哭(土)”,用谐音记。

(6)小结板书,强调三条重要大洲界线。

亚欧:乌—乌—大—土

板书 1.主要大洲界线 亚非:苏伊士运河 北南:巴拿马运河

2.读图回答 投影展示课本P29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并回答下列问题(指定两名学生上讲台,一名学生指图,一名学生手拿地球仪,两人分别在图上和地球仪上逐个指给学生看,学生边看、边思考、边回答)。(1)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2)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

(3)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

(4)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5)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大陆?(南美洲和非洲的大陆。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该问题与赤道穿过哪几个大洲的区别)

(6)七大洲分别濒临哪些大洋?(亚洲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欧洲濒临大西洋、北冰洋;非洲濒临大西洋、印度洋;北美洲濒临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南美洲濒临太平洋和大西洋;大洋洲濒临印度洋和太平洋;南极洲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环抱)

3.列表归纳 让学生列出表格(见板书设计),再将上述问题,边看图,边填表,独立完成。

4.读图回答 教师先将投影片上的问题换成下列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分成 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再让各小组推荐代表上讲台指图回答。

(1)太平洋位于哪几个大洲之间?(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之间)

(2)大西洋位于哪几个大洲之间?(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之间)

(3)印度洋位于哪几个大洲之间?(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之间)

(4)北冰洋被哪几个大洲环抱?(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环抱)5.列表归纳 同样让学生列出表格(见板书设计),将上述问题,独立填

表归纳。6.读图讨论

7.辨认轮廓 教师课前将七大洲的轮廓用硬塑纸剪下来(每洲剪两个)采用两种不同颜色分别代表东半球、西半球的大洲,并在背面注明名称。请7名学生在讲台上举起各洲轮廓图,让学生观察辨认。或者以学生的座位每行为一组,教师出示轮廓图,每组学生依次辨认,对一个记一分,看哪个组得分高。

8.拼图游戏 把学生分成男女生两大组,每组出15名同学进行接力赛。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两个长方形(根据所剪轮廓图的大小画),并用红粉笔 标出赤道,把轮廓图分成两组(顺序任意)放在讲桌两边。然后告诉学生 9.绘图比赛 在拼图游戏的基础上,再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绘图比赛。先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两幅拼图,再次对照“世界地形图”找出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观察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这几条关键控制线与有关大洲的相对位置的关系,然后让学生看课本P31活动4的要求,准备好铅笔,开始绘图,看谁绘的准确而且速度快。

10.对照校正 教师巡视查阅后可选几幅绘的比较好的图,让学生传阅,给予鼓励。(有实物投仪更好)然后投影展示下图,让学生对照找出自己

七年级地理上册1.3 地图的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 .doc 篇4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学生结合文下注释,翻译全文。

2、掌握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通过学习,学生能从文中总结出狼的本性

学习重点:

1、通过诵读,学生结合文下注释,翻译全文。

2、掌握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以及古文句式。

学习难点:通过学习,学生能从文中总结出狼的本性

学习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郭沫若也曾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鬼刺虐入骨三分”。

课文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的第二则。

三、朗读感知,疏通文意

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并且把文下的注音及重点字词的注释搬到文中去,同时圈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

2、个别学生朗读课文。(学生听,后评价)

3、学生自由读并齐读。

4、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师生一起探讨,在此基础上翻译全文。

5、全班再读课文

四、重点的字词汇总

1、一词多义: 其:

恐前后受其敌。(指狼)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指屠户)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其一犬坐于前。(指两狼,可译作其中)之:

复投之。(代词,代狼)

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不译。用在主谓句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久之。(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又数刀毙之。(代词,它,指狼)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以:

投以骨。(介词,把)

以刀劈狼首。(介词,用)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连词,来)盖以诱敌。(连词,用来)意 :

意暇甚。(名词,神情)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动词,想)敌:

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攻击)盖以诱敌。(名词,敌方)前:

恐前后受其敌。(名词,前面)狼不敢前。(动词,向前)

2、词性活用

洞:名词作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停顿:其一/犬坐于前)笑:动词作名词,笑料。止增笑耳。

3、重点实词

缀行甚远:紧跟。一狼仍从:跟随。

恐前后受其敌:恐怕,担心。顾野有麦场:转头看,看见。屠暴起:突然。又数刀毙之:杀死。屠自后断其股:大腿。盖以诱敌:原来。狼亦黠矣:狡猾。

4、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例句: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重要加点字,准备默写。

第二课时

一、分析课文

1、思考: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情节归纳文章层次。

(l)开端:遇狼。(2)发展:惧狼、御狼。(3)高潮和结局:杀狼。

2、思考: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什么本性?

(1)贪婪: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狡诈: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3、思考:文章哪些刻画了屠户的形象?

(l)心理描写:惧——投骨避狼。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解释:

起初,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由此悟出狼的“贪婪”。

(2)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顾”“奔”“倚”“弛”“持”——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暴起”“劈”“毙”——屠户趁有利时机,奋起杀狼,取得胜利。“转视”“断”“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获全胜。总结:屠户有勇有谋,警惕性高、心思细腻。

4、理解文末的“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明确:这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二、布置作业

巩固文中涉及的重点字词和古文知识。

课后拓展阅读: 其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狼)少却;及走,(狼)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肉者,不如姑悬诸树而蚤(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拂晓)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疑虑徘徊)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皮)价昂,直(价值)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遭遇)之,是可笑也。

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唯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七年级地理上册1.3 地图的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 .doc 篇5

教案 新人教版

一、教学设想:这篇文章我是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由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旨在引导青少年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课文内容分析

《忆 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论性的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 好处等等,让学生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先生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 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活,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学生的心中,让他终身难忘。

教学目标

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③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方式:采用座谈的形式较好,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想像、发挥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老师提供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可由与书相关的名人名言、俗语或谜语导入。例如: 谜语

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名言: 1 .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阅读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朗读文章,遇到生字生词可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约 7 分钟)引导学生先分组分任务讨论学习课后的字词积累,然后每组自由进行交流学习。

1、给下列的字注音:

宴、凯、笸箩、丢、催促、凑、罡、煞、堆砌、寇

2、词语解析:

津津有味 若有所失人情世故 索然无味 风花雪月 无病而呻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2.问题抢答。(可以小组为单位,优胜组给予表扬)

1(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2)哪些内容可以说明“读书好”?

设计说明: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参考答案:

(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①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②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

(三)师生座谈

设计说明:(因为这是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课堂形式可以采用圆桌会议来布置,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陈述自己的见解,也有利于在开学之初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的亲近感)

1.为了活跃气氛,教师可先带头讲一下自己的读书体会。2.学生之间交流发言。(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引导)附课堂发言实例:

学生 1 :看了冰心奶奶写的《忆读书》后,我也有了自己看法。我想说一说小时候看的第一本连环画《三国演义》,刚一看马上就被里面的英雄人物吸引了,关羽、诸葛 亮……。我最佩服诸葛亮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三气周瑜,借东风大败曹操,真是让人佩服不已,从那以后,我就经常看历史故事,对我国的历史也就略有了解。

学生 2 :我也认为看书比看电视好,书里面写的优美的句子、情节,在电视中是无法表现出来的。只有自己体会。我还记得,老师给我们朗诵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 那一段景物的描写“月光洒在那一片叶子和花上……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多美的描写呀!我觉得我的欣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生 3 :就是,多读书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上小学时,妈妈经常给我买各种书籍,比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还有《小学生作文》,各种报纸杂志,我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快的提高。五年级时,我的作文还获得全国小学生征文比赛优秀奖呢。

……

师:我以冰心先生的话来结束这节课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四)作业

1.拟定一个本学期的读书计划。

七年级地理上册1.3 地图的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 .doc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听读、朗读课文,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能力目标:1.加强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感情。2.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及特点。

情感价值观:培养探索精神,学习宇航员的优秀品质和高贵精神。感受百折不挠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

【教学设想】

我们有热情憧憬探险,我们有勇气进行探险,但我们是否有勇气面对失败?尤其是面对一场公众都知晓的失败,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危机公关,我们如何安慰公众?里根的演讲提供了一个好的范例。本文可以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如何组织此类演讲,如何聆听此类演讲,学会抓住演讲的精髓,理解人类永不言输的探索精神。抓住演讲稿的基本特点,以读为主线,通过不同形式的读的练习,达到领会课文所传达的主要信息的目的。然后再一定量的背景资料的基础上,总体把握(教师提供的和学生自己收集的)系列事件中所包含的意义,并以写的练习从成功的角度(课文是从失败的角度)感悟航天研究事业的进步意义,培养学生热爱航天科学的感情。

【课前准备】搜集阅读关于航天探索的资料。【教学重难点】

1、加强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感情。

2、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及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船失事事件导入(展示图片)。

二、学习课文:

1、检查预习: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哀悼(dào)锲而不舍(qiâ)勋章(xūn)锤炼(chuí)阴霾(mái)孜孜不倦(zī)

企求(qĭ)凝聚(níng)战栗(lì)拓荒(tuó)弥补(mí)不朽(xiŭ)

2、介绍遇难宇航员姓名年龄。

3、猜读、速读原文:

①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三天后,作为一个国家的总统,要对这件航天灾难讲话,他会讲些什么?

②速读原文,勾画关键句(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抒情议论句等),合并内容相近的段落。

③整体感知:阅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这篇文章动人心魄的力量来自哪里?

找出让你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1)演讲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听后归纳,用100字左右文字写出。(教师提示:哀悼遇难的英雄;颂扬人类探索的精神;号召化悲痛为力量,激励继续探索。)

(2)在听的过程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情节?你记住了哪些感人的话?组内交流谈一谈。

(3)演讲稿表达了里根总统怎样的感情?(教师提示:悲痛,哀悼,敬佩。)

2、你对这件事持什么态度?请你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1)理清演讲中隐含的感情变化脉络。(教师提示:前半部分抒发悲痛的心情,后半部分表达继续探索的力量。)

(2)从写作思路的角度,将文章分成三个部分,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教师提示:前四节表达哀痛和颂扬之情;中间追忆英雄的故事;后八节号召继续英雄未竟的事业。)

(3)文章为什么花了大量篇幅来一一追忆几位英雄?(教师提示:通过回忆他们的点滴事迹,颂扬他们的英雄行为;借他们的事迹鼓舞人们继续探索太空的信心和勇气;表明总统对他们非常熟悉,增强演讲感人的力量。)

3、(1)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2)你如何看待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教师提示:1)、开拓精神,想象力,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刚毅不屈的品质等。2)、这里所指的美国精神,已不仅是指美国的精神,这种精神代表了人类无畏地探索未知领域的伟大精神,是人类精神的精华,值得我们敬仰学习。)

4、问题探究:

①演讲者提及女教师麦考利芙的时候,为什么说她“凝聚了整个国家的想像力”? [麦考利芙是全美选出来的教师代表,是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教师”。她参加这次太空航行,其意义非同寻常。原定由她在太空中向美国和加拿大250多万中小学生讲授两节太空课,还将在航天飞机上参加几项科学表演,孩子们没想到迎来的却是噩耗。在这里,“整个国家的想像力”可以理解为代表着美国未来和希望的中小学生。] ②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为什么演讲者还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

[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本来就是一部冒险的历史,一部勇敢者的历史。宇航员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着危险,完全可能一去不返,但他们并不害怕,而是大义凛然,义无反顾,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每一个升空的宇航员都是胜利者,都是勇敢的人,都值得人们学习。] ③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怎样看待这种精神?

[开拓精神、想像力、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刚毅不屈的品质等。——美国精神

不要用狭隘的眼光来看待这种美国精神,而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把它看成是全人类的优秀品质和高贵精神的代表。推而广之,只要是人类的精华,就不必分民族、种族、国家、意识形态,而都应当借鉴、学习、吸收。] ④演讲词: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它的基本特点是:以某一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里根总统的演讲为何如此感人?

1、代表人民,与大家一起共同仰视英雄们,讲出大家的心声。

2、抓住英雄们令人感动的生活细节,一一展开深情的追忆,让人潸然泪下!字句间浸透着悲痛、哀悼之情,句句发自内心,激起听众的强烈共鸣。另外,排比的运用、人称的变化等。]

三、作业:

结合你现在的学习生活,谈谈 你怎样看待成功与失败?

这是夸父逐日的足音

这是屈子面对苍穹的追问

在山与山、水与水之间

在浩渺太空的深处

这个游荡了数千年的幽灵

一刻也不曾歇息———

太空太美了

我不想返回地球„„

四、资料平台

1、阅读资料:全球致命的航天事故

1967年1月27日,美国“阿波罗1号”飞船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模拟发射时失败,宇航员格斯•格里索姆、爱德华•怀特和罗格•查菲丧生。

1967年4月24日,苏联宇航员弗拉基米尔•科马罗夫驾驶的“联盟”号飞船返回地面时减压舱未能打开,飞船坠毁,宇航员丧生。

1971年6月29日,在太空完成24天轨道试验的苏联宇航员格奥尔基•科马罗夫、弗拉基米尔•沃尔科夫和维克托•帕沙耶夫返回地面,与预定降落时间还有30分钟时因减压操作失误而丧生。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73秒后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丧生,其中包括中学女教师克丽斯塔•麦考利夫、美籍日本人埃利森•鬼冢,其他5人分别是弗朗西斯•斯科比、迈克尔•史密斯、朱迪斯•雷斯尼克、罗纳德•迈克奈尔和格雷戈里•贾维斯。

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原定降落时间16分钟前解体,7名宇航员无一生还。

2、模拟总统角色朗读课文。独立思考完成:(1)总统对英雄的感情是怎样的?划出有关语句来说明。(2)总统对这些英雄是怎样高度评价的?划出有关语句。(3)总统希望通过演讲达到什么目的?(教师提示:表达哀悼,安慰家属;追忆英雄,颂扬他们的英勇行为;鼓舞人心,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开展探索研究。)

3、综合思考,小组讨论:说说失败对航天研究的影响。(教师提示:不应仅仅局限于对

美国的影响;要辨证地分析看待航天研究中成功与风险并存的现实情况。)

二、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分类交流各国(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

2、根据各国航天科技的对比,讨论航天事业(成功)对于国家(可重点结合本国谈)的核心意义。3、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经过预定太空飞行,航天员杨利伟顺利着陆。请你自主设计写作一篇演讲稿,用在庆功大会上演讲,借鉴、体现出《真正的英雄》中的好的写法,字数不限。

三、布置作业

发挥自己的想象,完成《我的太空之行》,“我”的身份可以是一个旅游观光者,也可以是一个科学家,也可以是外星人。

【资料平台】

1、《航天史上最悲惨一日:人类最早航天飞机爆炸》、《他们是真正的英雄——向为全人类利益而献身的宇航员致敬》、布什的演讲稿等关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的报道材料。

2、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报道材料。

七年级地理上册1.3 地图的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 .doc 篇7

一、学生默写《论语》第四至第八则

二、初读第九至第十二则,扫除语言障碍 博学而笃(dú)志

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三、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九至第十二则

第九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三人:几个人;

善者:优点;

从:跟随;

不善者:缺点。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讲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取长补短,弥补不足。4.朗读、背诵。

第十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斯:这;

舍:舍弃。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站在河边说:消失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它日夜不停息地向前流去。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孔子在河流的源头,抚今追昔、满怀感慨,自告且忠告所有决心开始“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立志“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就要像这江水一样,从“闻其道”的源头开始,后浪推前浪,生生不息、前赴后继,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无论条件恶劣还是优越,甚至出生入死,都要不断地“固守”,“承担”“圣人之道”之行直到最终成就“不愠的世界”而不退转。”这里必须明确,这话既是孔子自己的感慨,也是对所有有志于圣人之道的人的忠告和勉励。故后人多用来指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4.朗读、背诵。

第十一则

子曰:三军①可夺帅也,匹夫②不可夺志也”(《子罕》)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①三军:军队的通称。②匹夫: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一国的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可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却是不能强迫改变的。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4.朗读、背诵。

第十二则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博:广也。

笃:厚也。

志有两种解释:一,志同识,记忆在心;二,志向。在此,基于取其后者。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心有远大理想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干扰,“仁”就在这当中了。”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里又提到孔子的教育方法问题。修德进学的门径:学欲广博,志欲坚定,外问于人,内思于心。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这就叫,‘博学而笃志”。

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问而近思。”

学习的关键在于自身的体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一定要从自身处去问,接近处去思。4.朗读、背诵。

四、分类整理归纳

1.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博学笃志、饭蔬饮水 2.十二则中,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方法?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态度?哪些语句是讲个人修养?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五、作业布置

1.学习、背诵第九至第十二则

2.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七年级地理上册1.3 地图的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 .doc 篇8

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体会文中的童趣同时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3、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并背诵全文。

2、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难点:

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三、教学流程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2.学习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3.疏通字词,翻译全文。

(二)朗读诗歌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在预习时已读过多遍,我想了解一下朗读的情况。先请大家齐读,注意读时要字正腔圆,所谓“字正”,就是发音要准确,所谓“腔圆”,就是发音饱满。

1.全班齐读 【肯定学生的朗读,读得很流畅,但朗读还要注意抑扬顿挫。把他们读错的地点记在黑板上】

2.师范读第1段 【怎样才能抑扬顿挫——注意停顿,分出轻重,读出感情。】 3.请三个学生分读2~4段 【情感式朗读,是朗读的最高境界。要把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读出来。就本文而言,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愉悦自豪】 4.请一女生朗读全文

5.师生共读【读出古人摇头晃脑的一点感觉】

(三)疏通文意 同学们刚刚接触文言文,请你们把它和现代文比较一下,看看二者最明显的区别是什么?(简洁)

那简洁的文言文要怎样翻译为现代汉语呢?下面老师以第一段为例,教大家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

(教师把文章的第一段抄写在黑板上,并以此为例教他们怎么样在书上的字里行间作标记。)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第一种,换字法。即古代汉语中专有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没有,所以要换成现代汉语中表示相应用法的词,如“余”现代已没有,要换成“我”。

第二种,加字法。即古代汉语因书写的不方便和用语的凝炼,词很简练,是单音节词居多,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时候,往往要添加一个字,成为双音节词。如“忆”翻译成“回忆”。

第三种,调换法。即古代汉语中有些句子如果按照一一对应的方式翻译下来,往往会不通顺,所以翻译的时候要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如“明察秋毫”如果按序翻译就是“能清楚看极细微的东西”,这显然是个病句,要把“清楚”与“看”换一下位置,变为“能看清楚极细微的东西。”这样就合符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了。第四种,补充法。即古代汉语中有许多省略的成份,翻译的时代要补充上来。第五种,省略法。即古代汉语中有许多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翻译的时代要省去。(带着学生翻译第一段,把一些重点的词记在黑板上。)有哪些词是我们不需要记的,我们又从黑板上擦去?如果这个词我们能准确地推断出来的话,我们就不需要记,并非是每一句话的每一个字的翻译都要记下来的,只有重点字词或不理解的字词才需要记录在书本的字里行间。带着学生把翻译一起整齐地说了一遍。教师读一句原文,学生一起杂说译文。

(四)当堂训练 背诵第一段原文和译文。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第三周

教学流程:

(一)学习目标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二)复习前文 翻译的五种方法。

(三)疏通文意 自学指导1:

自读课文,根据课文下方提供的“注释”和“翻译五种方法” 逐字逐句地研读课文,把课文2—4段翻译成现代文(用铅笔翻译在课文中)。若出现无法翻译或无法理解的语句可先与小组同学讨论。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 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检查效果。【成果交流】:

我回忆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四)达标测试

1.选出下列加点字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D)A. 方出神 B.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C. 盖一癞虾蟆 D. 果然鹤也

2.翻译下面两个词类活用的词语:

1).鞭数十(“鞭”,鞭子,活用作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2).果然鹤也(“鹤”,白鹤,活用作动词,“变成白鹤”的意思。)。3.选出下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C)A.观: ①昂首观之〔看〕 ②作青云白鹤观〔...的景象〕 B.时: ①余忆童稚时〔时候〕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 C.为: ①凹者为壑〔当作〕②以丛草为林〔当作〕 D.以: ①徐喷以烟〔用〕 ②以丛草为林〔把〕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通假字

1.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2.虾蟆 :蛤蟆

判断句: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被动句: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省略句:(1)“使与台齐” 等于“使(之)与台齐”。

(2)“见二虫斗草间” 等于“见二虫(于)草间”斗。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第三周

教学流程:

(一)学习目标

1.体会文中的童趣同时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2.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检查背诵。

我们已经完成了从“言”到“意”的转化,下面,我们就来研读这篇文章了。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呢?(童年的趣事)作者把它叫什么趣呢?(物外之趣)作者是从什么东西身上得到物处之趣的呢?(藐小之物),我们为什么得不到而作者得到了,作者靠的是什么方式呢?(细察)

(二)“物外之趣” 自学指导1:

文章主要是写“趣”,写由观察“藐小微物”而获得的“物外之趣”。2~4段分别写了不同的“物外之趣”,请女同学朗读第2段,男同学快速找出本段中具体写了哪种“藐小微物”来表现“物外之趣”。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检查效果。【成果交流】: 观蚊如鹤(板书)

(引导:是从蚊子飞舞中找乐趣——是戏蚊之趣,把蚊子当做伙伴,做了两个游戏,书上是怎么说的?)

自学指导:2:

请男同学朗读第3~4段,女同学思考:这两段主要写什么地方的乐趣?在这里作者又找到了哪些乐趣?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检查效果。【成果交流】:

“草丛之趣”——神游“山林”和驱赶蛤蟆。(板书)

自学指导:3:

把蚊子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把癞蛤蟆当作野兽„„作者从中获得了许多“物外之趣”,作者为什么会有“物外之趣”呢?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检查效果。【成果交流】:

仔细观察,加上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板书)自学指导:4:

“趣”是作者小时候得到的趣,那么文中的“我”给你一个怎样的印象呢?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检查效果。【成果交流】:

此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语言,从具体的语言中品味出这个小孩子的一颗美丽的童心:天真、调皮、有好奇心、有正义感„„

归结:这就是童心。因为童心是好奇的,童心是富于想像的,童心是无比可贵的。问:你们小时候是否也有过与作者类似的童年之趣呢?(举了自己小时候吃西瓜,母亲让我别把瓜籽吃进去,说肚子里会长西瓜出来,我很害怕从而小心地吃瓜。)请同学们讲讲自己童年的趣事。

小结:亲爱的同学们,美丽无忧的童年已经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而一去不复返了,但是,我们美丽的童心还在,不管时间怎样变迁,我希望大家一定要保守好你们可贵的童心!

(三)达标测试

1.作者把癞蛤蟆说成是庞然大物运用了什么手法在?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夸张手法,作者将癞蛤蟆说成是“庞然大物”,说明观察入神、细致,从而产生超出物外的乐趣,另外,此“庞然大物”也是相对于“见二虫斗草间”之“二虫”

而言。

2.写出四个出自本文的成语。明察秋毫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夏蚊成雷

板书设计: 观察:

藐小微物────────────────物外之趣

想象、联想

戏蚊之趣 丛草之趣(神游“山林”、驱赶蛤蟆)

七年级地理上册1.3 地图的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 .doc 篇9

1、课标要求

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增进与教师的感情。正确对待学习压力.。

3、教学重点

体验学习的乐趣,端正学习态度。

4、教学难点

学习是一种享受,激发求知欲望。

5、教学方法

交流、启发、讲授、参与

6、教学方式

多媒体

7、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听、唱《读书郎》的儿歌,提出两个问题:读书郎的心情是怎样的?——乐观、不怕困难的心情。这说明了什么道理?——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并用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来说明读书的必要性。【讲授新课】

1、学生活动辩论:学习的苦与乐

2、教师对正反方的辩论认真倾听,注意多鼓励和欣赏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及时予以有效引导。并归纳学习有苦也有乐

3、老师讲述自己收集的故事: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在他的名作《四时读书乐》中写道,春天“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锄”,夏季“读书这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秋季“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冬季“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字里行间流露出学习的无穷乐趣和他对读书的浓厚兴趣。(课件)

4、学生回忆有关学习是辛苦的诗句(教师归纳)(课件)

5、教师总结学习有苦也有乐(课件)

6、课件播放

1、播放“我国贫困地区儿童求学的艰苦环境”和“伊拉克战火中失学儿童”的画面;并思考讨论(课件)

7、教师小结:享受学习权利是很幸福的,我们要珍惜并补充学习的重要意义。

8、学生活动: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课件)

9、教师:那么从小不接受教育究竟会给我们的人生留下哪些不可弥补的遗憾?请同学们观看一幅放牛娃的漫画。小结:这幅漫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愚昧无知的悲惨命运。

10、展示《义务教育法》第4、11条规定。(课件)

11、教师总结,由此可见学习不仅是权力也是义务,我们的学习权力来之不易,因此,为了超越自我,也为了感激家庭、学校和社会,我们加倍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有断享受成功的喜悦。

12、用荀子的话来引出需要通过知识探索世界奥妙的道理(课件)

13、学生讨论:是否有鬼魂、世界未解之谜等,教师适当补充展示并总结(课件)

【巩固新课】概述本节主要内容(课件)【板书设计】

享受学习

一、学习中的苦与乐

1、学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苦乐交织的

2、失去学习的权利和机会是令人遗憾的

3、珍惜学习的权利和机会

二、了探索世界的奥妙

1、在探索和发现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2、初中学习是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

3、在享受学习中实现新的自我超越

【教学反思】(1)通过设计两条线索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产生一个强烈的印象:学习是快乐的,但需要付出努力。

(2)整堂课的活动设置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同时每个活动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为学习知识服务,在重难点突破上取得成效,使教学达到预期目的。

(3)在“辩论赛”与“探索与发现”环节中,让学生放松心情,大胆交流,体验学习的快乐;既能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又能活跃学生的课堂思维,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七年级地理上册1.3 地图的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 .doc 篇10

◆教学分析?

(一)课标解读

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是: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是地图学习必须掌握的两项技能,这两项技能,学生在小学数学课本上有过接触。本节教学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系统的学习,提高对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等基础知识。

2.通过计算、比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地图的空间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的设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总结、概括、归纳。使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使用地图的方法,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加以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地图方向的辨别等知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方向的辨别。

难点: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教学方法?

启发教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教学准备

?地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感受地图之美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如果要去旅游,需要带哪些东西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浏览一些地图,一同感受地图的实用和美丽吧!学生回答:地图等。

学生通过课件浏览世界地图、中国地图、临沂市地图、景点旅游地图等地图图片。用一些地图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地图之美”,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讨地图之用交流探讨?

师:刚才看了这么多美丽的图,那地图有哪些用途呢?组内交流

展示汇报通过探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图知识的必要性。

承转下面我们就来探讨阅读地图的方法吧!

阅读地图之法识图例(一)地图“语言”──图例?

课件显示一些常用图例

师引导点拨:图例是对地图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1.尝试对照课件或课本自学本部内容

2.以竞赛活动的形式练习运用:写出下列图例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采用学生自学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竞赛活动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

阅读地图之法学比例尺(二)地图“语言”──比例尺

多媒体出示本小节的学习问题:

(1)比例尺表示_______比____缩小的程度。

公式= 。

比例尺表示方式主要有______式、________式、________式三种。

(2)乙图中,台湾岛地图的比例尺的表达方式为 式,转化为数字式为 ,用文字式表达为 。

(3)在台湾地图上,量得高雄到台北地图上的直线距离约是7厘米,两地间的实地距离约 为 千米。

(4)比例尺的大小:数字比例尺的分母愈小,比例尺愈 ;分母愈大,比例尺愈 。

师引导点拨:

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1千米=100 000厘米

归纳总结: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即比例尺愈小。1.学生对照自学提示,尝试学本小节内容

2.组内质疑交流,提出未解决的问题。

3.找一位同学上前给大家展示比例尺的三种形式的转换,并讲解自己量算高雄到台北间的实地距离的思路。

学生讲解:首先要量出图上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再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进行计算,从而得出两点间的实地距离。

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比例尺大小的比较。联系小学时学过的知识,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

通过学生的讲解,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距离的方法。

承转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地图上的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

阅读地图之法辨方向(三)地图“语言”──方向

方法一:

一般定向法,动手指一指

课件展示 :地平面上的八个方位。

上一篇:从宫崎骏动画的运作模式探寻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道路下一篇:记得每一个雨天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