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明礼仪

2024-09-23

传承文明礼仪(精选9篇)

传承文明礼仪 篇1

每次跟爷爷上2路车时,我都能听见车上喇叭里在播放“请给老、弱、病、残、孕、抱小孩和需要帮助的乘客让个座,谢谢!”,听到这句话就感觉心里暖洋洋的。有时候,我和爷爷刚上车,虽然车上很拥挤,但有人立即主动给爷爷让座,爷爷会很客气地连声说“谢谢”。而且爷爷总是想让给我坐,我知道爷爷宠我,不过我每次都会对爷爷说:“不,爷爷,还是您坐吧!”此外,我还在车上看到有人给抱着小孩的孕妇让座。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文明。有的时候,我们上车后,会发现一些人装作看报纸,竟然对我们熟视无睹。更可气的是,有一次我和爷爷上车后,有一位阿姨给爷爷让座,可还没有等爷爷坐下来,一个年轻男子抢先一步,一屁股坐到位子上,看也不看我们,车上人说他“自私”,他却理也不理,把我给气死了!但毕竟抢位子的人还算少数。

让座,看起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实际上却能反映出一个普通市民应有的基本礼仪。不久前,北京市将每个月的22日定为让座日,这也反映了大家逐渐认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而且正在用实际行动去发扬这些风格。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让座,则是我们中华民族礼仪中的一部分,也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我想要做到以下这些传统礼仪并不是很难的: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杂物、勤俭节约、不说脏话、与人为善、礼尚往来、互敬互爱、友好相处、拾金不昧等,这不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吗?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娃娃抓起,传承中华美德,以实际行动迎接奥运盛会的到来吧!

传承文明礼仪 篇2

一、《朱子家礼》之礼仪的现代传承的现状

(一)传承的民族地域特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传统的礼乐文化已日渐消散,但是《朱子礼乐》的四大仪式在民间有着良好的保存,其中就以福建省的漳州为代表,漳州为位于福建省东南部的沿海城市,其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两宋时期,兴办书院成为社会风气。宋绍熙年间,朱熹漳州知府,他“每旬之二日必领属官下州学视诸生,讲《小学》,为其正义;六日下县学,亦如之。”于是漳州便素有“海滨邹鲁”之美称,因而其文化上基本上保留了本土特色,同时该地域的文化也受到了朱熹“理学”的文化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也与其他文化相融合。

在《朱子家礼》中的仪式和文化教育传承方面则基本上保留了“冠婚丧祭”的四大仪式,同时其儒家祠堂文化的兴起又与朱熹的理学和礼乐文化的影响息息相关。祠堂文化是自明朝以来,逐渐在漳州市得到传播的文化类型,尤其是在民间,其融入民族的和家族性的文化特点十分明显,直至清朝末年,以姓氏为个体单位的宗族祠堂已近二十余所,祠堂文化和礼仪教育的传承和认可是依靠于民间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接受为前提的,礼乐文化的影响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朱子家礼》的仪式和教育也与祠堂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二)传承的基本形式

从文化传承的基本形式来看,源于《朱子家礼》的礼仪与文化的祠堂文化对于“礼乐文化”有着自己的认知,特别是祠堂文化的现代性体现,各个大家族对于《朱子家礼》的仪式有着不同的看法,并践行着各自的传承方式。同时在传承的内容方面,漳州市的《朱子家礼》在“通冠婚丧祭”五大仪式方面都保留较为完整,林氏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汉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南临洋老巷,北接振成巷,系漳州七县林姓氏族合建的林氏宗祖,供奉林氏始祖比干,乃漳邑林氏祭祖之所,漳州林氏还以此作接待本宗族赴考往来生员用,林氏家族就还保留着宗族族长制度,族长每年都会举行“祭祖”游神和清明“墓祭”两大宗族活动。林氏祠堂文化不仅活态存在,而且展现出强烈的宗族传承功能色彩。

(三)传承的内容

《朱子家礼》的仪式的传承在内容方面,漳州市的林氏祠堂就有着很好的体现。林氏祠堂内除了供奉其家族的祖先比干之外,还供奉着各种神位和林氏宗祖,同时在《朱子家礼》的仪式中,一般首先是仪式的执事者会在具有宗族特色的祭祖仪式之后的30分钟内由族长将林氏的祖先神像请出祠堂,并在乡镇上进行游神活动。然后仪式的执事者还需要演示了祝寿升匾和“丧礼”家奠(汉族版,民间称“行家礼”)仪式,其中祝寿升匾仪式已越出了原有《朱子家礼》仪式的范畴,应是民间宗族活动的扩展与补充。

《朱子家礼》的仪式中以“丧礼”的家奠最为烦琐,其形式也是颇具复杂性,例如在“丧礼”家奠仪式中设有灵前所、题通所、陪通所、题词所、和词所、盥洗所、陈设所、成服所、跪拜所、乐舞所等十所。同时乐舞所(头钹、二钹、大锣、围鼓、唢呐、笛子5人)在每段仪式后均要演奏相应的乐段,演奏形式分细乐、中乐、大乐三种。在万历《漳州府志》中记载,“丧礼,漳俗多依《文公家礼》”,在后世续编或者新编的府志中也多继承了这样的说法。可见《家礼》在漳州地区受到的影响。可这种影响或许仅仅留存在士大夫阶层或者是政府的提倡方面。在这里,“礼”与“乐”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可谓“礼乐文化”传承的活化石。

二、《朱子家礼》之礼仪传承的文化意义

《朱子家礼》的仪式与教育在传承方面虽然有所变动,但是基本上对于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的保留还是较为完好的。作为儒家文化在“礼乐”方面的主要外在形式表现,《朱子家礼》的仪式在基本的形态和内容方面都是有着较为清晰的文化象征意义的,其中的“礼”与“乐”的协调一致具有高度的审美特征,同时也保持了传统儒家的孝道文化。

(一)“礼”与“乐”的协调融合

《朱子家礼》的三献仪式中,“礼”是其中的核心部分,也是支撑整个仪式顺利进行的基础,而“乐”则是“礼”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方式和媒介途径,缺少了“乐”,“礼”就无法表现出其文化内核,同时在《朱子家礼》的任何的仪式过程中,“乐”的实践比例是“礼”的两至三倍以上。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演唱和乐器的演奏应当在时间上较之于仪注念诵的时间要长很多,而这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中“《礼乐志》本当礼详乐略,今乃礼略乐详”的说法是比较吻合的。无论是“祭祖”仪式的庄严、“冠婚”仪式的愉悦,还是“丧奠”仪式中的哀伤,都有天地人浑然一体的儒家“理学”特质,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而自然。

(二)孝道文化的传承

《朱子家礼》的文化传承意味也表现在其仪式所具有的强烈的道德教育作用,其中的孝道文化作为社会基本道德的要求内容在《朱子家礼》和通礼中都有着很好的表现,一方面,无论是在通礼的齐家格言还是在族规家训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很多关于“敬老爱幼”的观念和做法,而“孝”与“敬”都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传统孝道文化在《朱子家礼》的形式载体中得到了较好的保留。另一方面,《朱子家礼》的四大仪式所体现出的思想内核都具有相同的文化指向性,不管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冠婚”仪式中的告祖,还是“丧祭”仪式中的慎终追远思想,无不体现着儒家孝道文化的精神。因此“孝”和“敬”也就成为我们家庭血缘关系及社会伦理道德观实践的行为基础。

三、《朱子家礼》之礼仪的现代性思考

(一)《朱子家礼》之礼仪的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朱子家礼》的仪式文化意义也随着民间老艺人的逝去而逐渐淡去,礼仪文本中的关于曲牌的内容与形式也发生了改变,如若任由时代的冲击,放任文化的无序发展,古老的传统与文化仪式将会消失,所以我们需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保护《朱子家礼》中的仪式发挥其良好的道德教化作用。

为此,我们需要对活态化的仪式进行抢救性的全面考察,充分运用历史文献学、文化人类学及艺术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多视角全方位的系统研究,从“历时性”“共时性”基本价值及现实价值中提升其传承与保护的意义和影响。我们应当将《朱子家礼》中的仪式和文化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制度内,只有这样,礼乐文化才可以得到实在性的传承和保护。另外,我们还需要重视对传承人的保护,因为人是仪式的主要实行者,其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主体部分。

(二)《朱子家礼》之礼仪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朱子家礼》的仪式与教育的传承只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其作为一种具有民族地域性的文化形式,对于家族和民族之间的和谐团结友爱的精神生活是一种重要的补充,在文化仪式内还包含着我国许多的民间传统智慧和文化思想的内涵。

《朱子家礼》的礼仪需要通过民族的传承并以现代化的形式走向世界,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对接需要文化学者做出更多的努力,与此同时,国家和政府也需要积极支持,提供政策上的支持,《朱子家礼》的礼乐文化作为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载体和体现,我们需要使得礼乐文化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发展并逐渐融合,同时国家也要从宏观层面对《朱子家礼》仪式在内的传统文化指明新的发展方向。为此,我们需要从“礼乐文化”当代传承的研究中去追寻我们民族文化“根与魂”的精神力量,并以此推开传统文化重构与复兴的历史大门。通过对《朱子家礼》四大仪式的挖掘和研究,最终为我国成年礼、婚礼、丧礼、祭礼的延续或建立全新最具中国特色文化底蕴的基本礼仪模式打下坚实基础。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朱子家礼》的仪式及其内涵的儒家文化已经成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礼乐文化”也正经历着从主流的传统文化向小传统的边缘文化的蜕变过程,同时其也从曾经的国家记忆演变成当代社会民间家族式的集体记忆。为了延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朱子家礼》所表征出的优秀的文化内涵使我们需要传承和发扬的,因此,现代性社会中我们需要对礼乐文化进行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周鑫.《朱子家礼》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11.

[2]吾妻重二.朱熹《家礼》实证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王美华.世家旧族与唐代家礼修撰[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2(6).

感悟经典传承礼仪 篇3

关键词:礼仪;幼儿;经典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了班上42%的幼儿在家已经接受过一些国学教育了;98%的家长认为对于幼儿进行国学教育是有必要的。而且家长也为我们进行国学教育献计献策。从调查问卷中我们看到了家长对于我们开展国学教育的支持。因此,我们选用了《弟子规》作为我们国学教育的媒介,力求通过学习《弟子规》培养幼儿待人接物方面的一些基本礼仪。

一、学习经典

《弟子规》毕竟属于古文范畴。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在讲解时向幼儿解释了其语句的含义,但是幼儿对于相应的语句还是不能很好地记忆、了解。而且在教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今天教了,到了第二天再请幼儿来讲述时,幼儿基本都已经忘记了。因此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采用诵读法、故事介入法和家园配合教育法。

1.诵读法

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将放学前的十分钟作为诵读的时间,利用这段时间与幼儿一同来诵读。日积月累,幼儿通过一段时间的听、读,对于相应的语句便能够较好地记忆。

2.故事介入法

故事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因此,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我们配合图片及相关的录像,让幼儿更直观、形象地理解《弟子规》的内在含义。有了故事的介入,幼儿对于内容的理解也更深入了。

3.家园配合教育法

在开展这项活动之前,我们事先争得了家长的同意。在活动中,我们邀请家长也参与到本项活动中。当幼儿学习了《弟子规》中的相关语句后,我们便会通过短信的方式告知家长,让家长在家时关注幼儿是否能够根据相应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然后再向老师反映幼儿在家的情况。老师便会在第二天的晨谈活动中对于表现好的幼儿进行表扬,以此来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二、实践经典

俗话说:“教儿初孩,教妇初来。”通过学习《弟子规》幼儿的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3~6岁的幼儿自控能力比较差。班上有一位小朋友,他的自控能力和其他幼儿比起来是比较差的,主要表现在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抱在胸前不与他人分享。有时小朋友自己带来的玩具、图书,只要被他看到,他就会占为己有,从不征求别人是否愿意。为此,老师与家长交流了多次,但是效果都不明显。在学习“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这些语句时,我利用故事向幼儿介绍语句中的含义,让幼儿了解不经过别人的同意是不能拿他人的物品的,否则爸爸妈妈会很伤心的。这时,幼儿们都开始批评了这个小朋友了,这个小朋友一听别人都说他就大声地哭了起来。于是我便来到这个小朋友身边,向他讲述乱拿别人物品的坏处。这个小朋友听了以后点点头并答应下次再也不乱拿了。在以后的活动中,当这个小朋友看自己喜欢的物品时虽然仍然会忍不住去拿,但是当同伴提醒他以后,他便会转身去与别人商量。看到这个小朋友的进步,我及时进行了表演鼓励。慢慢地这个小朋友乱拿别人物品的习惯改掉了,还能主动地和其他幼儿分享玩具呢。

三、感悟经典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的礼仪教养同样如此。《弟子规》中要求我们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在言语行为方面要小心谨慎、讲信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以《弟子规》中的规则来要求自己。与幼儿进行交流时也先思考一下这句话幼儿是否能够理解,当给予承诺的时候一定要履行、在自己物品摆放的过程中也要井然有序,让幼儿通过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而影响自身的行为。例如,有一次,婷婷(化名)将自己家中的图书拿到幼儿园中与同伴分享。看到这种情况,为了鼓励她的这种友好行为,我便奖励给了她一颗五角星。这个情形被班上的其他幼儿看到了。第二天,很多幼儿都将自己的图书带到了幼儿园,大家都期待着我也能像昨天一样给他们五角星。但是一整天,我却总是不提发五角星的事。这时诚诚(化名)忍不住了,就来到我跟前提醒我:“老师,昨天婷婷带书来你给了她五角星,今天我们也带来书来,你怎么不发五角星了呀?”听到诚诚的提问,我忽然意识到,幼儿带书来的目的并不是与同伴分享,而是为了五角星。这便给我出了难题,发五角星吧,感觉幼儿的目的不纯;不发五角星则又显得我偏心。最后,我决定还是给带书来的幼儿发五角星,毕竟这样可以激发他们与人分享的积极性。针对这一情况,我发现了老师的一个小小举动时刻在影响着身边的幼儿,因此在平时的活动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些简短的文字向我们讲述了在对待父母、师长、朋友时所需要遵守的礼仪;在对待学习、做人诚信方面也给予了一定的规则。古人用自己的智慧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礼仪文化。相信有了文化的传承和礼仪的相助,幼儿的将来也会更加美好、更加光辉。

参考文献:

郭超.试论文化经典化的外部因素[J].中国成人教育,2008(08).

国旗下讲话:做文明礼仪的传承者 篇4

做文明礼仪的传承者

在我们的校园里,大家都曾目睹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在楼道上跑跳嬉戏,打闹喧哗;集会时说有的同学在下面小声说话;自习课随意讨论问题、课间乱吼乱叫;食品包装等垃圾随手乱扔,尽管学校常规已作了明确规定,班主任也一再要求,但总有人在无人注意时放纵自己,或是经提醒有好转,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原态。这是为什么呢?究其根源,我认为,主要在于同学们没有真正从内心认识到文明素养的重要性,没有把文明与礼仪变成自己的习惯。的确,在我们生活的大环境里,随地吐痰、出口脏话等不文明的行为屡见不鲜;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也有人不懂得使用敬意的言语和举止。但是我们作为六中的学生,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主人,我们不能随波逐流,因此今天有必要重提文明礼仪这个话题。

什么是文明礼仪?简单地说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行为礼仪是外在的表现,而思想修养才是真正的内核,一个人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无不体现他的气质与修养。提高文明素养,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我们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文明礼仪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乘车让座是文明礼仪,遵守排队秩序是文明礼仪,爱护公共财产是文明礼仪。文明礼仪贯穿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之中。曾看过这样一篇报道,有位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科学家回答道:“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与人交流注视对方,上课发言清晰洪亮、开关门时轻声慢步、仪态表情落落大方等等。总之,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让文明礼仪贯穿于我们的一举一动之中!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而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对外交流的广泛化,我们要想立于世界之林,就必须提高我们民族的文明素养。《北京晨报》曾报道说,有一个200多人的中国旅游团去泰国,飞机上三次用中文广播,呼吁中国乘客不要把飞机上的耳机、毛毯和餐具带下飞机。令人尴尬的是,下飞机时还是有中国游客把餐具偷偷藏起来,最后被发现不得不交给乘务员。“中国人走到哪里都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国外,有许多公共场所都特别用汉语赫然写着“请勿大声喧哗!”等字样,用以提醒中国游客。中国公民在境外的种种不文明表现,使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民族形象大受损害。

“国家荣辱,匹夫有责”,做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我们有责任做中华文明的传承者,用“谦谦君子”“大家闺秀”的标准要求自己,宏扬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我们的行动去感染身边的人,用我们的真诚去打动他人的心。我们每天走在校园里,希望看到的不仅是你们留下的欢声笑语,更有我们六中学子的文明素养和儒雅风度。谢谢!

文明礼仪在身边-文明礼仪在身边 篇5

作文:文明礼仪在我身边

文明礼仪在我身边

可能“文明礼仪”这四个字眼你已经很熟悉了,但你自己会做到吗?这还很难说。我相信每个人都想做个讲文明、有礼貌的人。但究竟是什么让你非心所想呢?就让我来帮你解答这个问题吧!

我来讲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有一次我看见邻居家的王叔叔下楼梯时,一位阿姨正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上楼。当他们碰面时,那位阿姨虽然满头大汗,却毫不失

仪态。微笑着说:“你先过吧,我先下去,等你下来了,我过。”那位阿姨的话不但朴实,而且深深温暖了我的心。阿姨是

多么热心肠啊!他拎着大包小包的,却自愿下楼先让别人过。阿姨这种谦让的精神着实让我佩服。正在这时,这位王叔叔看起来彬彬有礼地说:“我两手空空,您拎着那么多东西。还是您先过吧!”说完那位叔叔就轻步的上去了,直到阿姨上过楼梯,他才肯下来。此时此刻,王叔叔的行为更让我敬佩了。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只是你不善于发现而已。学生见老师向老师问好;别人帮助你时跟别人道谢;做错事时跟别人道歉……

再举一个反例。学校召开家长会,其中有一项是对父母说一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啦!”但是就这再简单不过的一句话,很多学生也都没说出口。因为爱面子、怕丢人。一句感恩的话都不敢说的人,究竟还有什么面子可言呢?其中还有一项是回家后给父母洗脚。也遭遇了同样的结果。我想质问这些人,难道面子真的就这么重要吗?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的

历史源远流长。蓦然回首,先帝曾教导人们忠孝两全,踏实工作,孝敬长辈。这难道不是懂礼貌的行为吗?但是现代人总有人做不到。那是因为他们怕失去了所谓的面子。可谁知道,不懂礼貌,不尊重长辈,尊严何处?

我相信现在的你也应该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想守文明懂礼貌却做不到吧。我们要倡导人们,要学会维护自己真正的尊严,丢开虚伪的面子。做个守文明、懂礼仪的人。只要愿意发现,文明礼仪就在我们身边!因为曾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这样说:生活并非不美丽,而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校园礼仪——我身边的文明礼仪10

校园礼仪

我身边的文明礼仪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课,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就在我们的身边,体会文明礼 貌用语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会正确运用文明用语。

2.通过活动使校园里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气氛,到处可见文明用语,使文明 礼仪教育见效。

3.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修养,做一个新世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校园礼仪的歌曲

2.文明礼仪儿歌、朗诵等。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希望学生能把校园礼仪的一些规范运用到生活学习中。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祖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 着礼仪之邦的美称几千年源远流长的是我们祖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明礼仪,这是我们的骄傲和财富。

祖**亲以自己的传统美德养育着无数炎黄子孙。在我 国历史上出现过

许许多多像孔子一样的文明典范。你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 来让我们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你们的好孩子吧。

请同学们齐唱 《文明从小讲礼貌》 二十一世纪是竞争的时代,文明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应该怎样来迎接挑战适应发展呢?

请同学们齐唱《少先队队歌》。

做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

二、同学们读的很棒,下面请欣赏咱班四位同学的精彩表演

三、同学们的表演真棒,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都的美称,我们从小就 要学习礼仪、用礼仪,要重言,更重行。

让文明之花处处开放,老师也为同学们 创作了一首文明礼貌歌,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动起手来: 同学们,都知道,礼貌用语记得牢。

对待长辈要用您,早晨见面说声早,平时互相问问好,分别再见别忘了,若求人请字先,最后别忘说谢谢,影响别人对不起,回答请说没关系,文明做个好孩子,人人夸我数第一。

希望同学们千万别忘了哟,把文明用语牢记在心间。

四、现场采访

老师现在是中国少年报的记者听说你们这里在开展文明礼仪活动,我特来采

访各位同学欢迎吗?

当你想向同学借笔时,你该怎么说?怎么做呢?

如果你不小心碰掉了同学的文具盒,你该怎么 办?你的铅笔盒被碰掉了,你生气吗?

中午当你在食堂打饭时特别拥挤你该怎么办呢?

如果你在上楼道时,有同学被撞到了怎么办?

如果你回到家发现忘了老师安排的家庭作业你怎么向老师打电话 询问呢?

通过采访活动你都知道了哪些文

明用语?

五、校园礼仪

1、同学们老师这里收集了几张图片,请同学们看图片说说你的想法。

2、再请同学们看看文明的美丽的校园,你又有什么感想?

文明共同生活在这美丽的校园,共同学习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和谐相处,团结互助,互相谦让,才能说的开心,这个大家庭就会越来越美好。

六、欣赏歌曲

文明礼仪似一缕春风,哺育了你们,似阳光雨露流进孩子们幼小的心田,滋 润着你们茁壮成长,直到长成参天大树。新人是美丽的,生命是美好文明礼貌是 立足之本。

我真心希望你们这朵朵文明之花永远开放。我身边的文明礼仪小故事

我身边的文明礼仪小故事

文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哪怕是一个手势、一句话语。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它可

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像这种讲文明、有礼貌的小故事,在我们身边可谓是数不胜数的!

一天晚上,我正在房间里做作业,突然听到轻轻的“笃笃笃”的敲门声。是谁?爸爸?他还没回家呢!妈妈?她正在做家务呢!对了,一定是楼上或楼下的人家的敲门声吧,我便继续做我的作业。刚动笔,又是一阵轻轻的敲门声,随即传来:“宝贝,妈妈可以进来吗?”啊,原来是妈妈!我赶紧喊道:“妈妈,快进来吧!”妈妈微笑着进了门。我不解地问:“你想进来就进来好了,干吗还敲门呢?”妈妈摸了摸我的头说:“你正在专心地做作业,我突然推门而入,会吓你一跳的!”“嘿,妈妈,我是小男子汉,我可不会被吓着的!”“看你急的,最主要的是我这样做那是对你的尊重,也是文明的表现呀!你说是不是?”妈妈笑眯眯地看着我。听了妈妈的话,我觉得妈妈比平时更美了。联想到平时我进出爸爸妈妈的

房间都是长驱直入,我的脸红了:妈妈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教育我,为我做榜样啊!“好了,不打扰你了,做作业吧!”妈妈出了我的房间,又轻轻地关上了房门。

做完作业,呀,已经八点多了:“去看看妈妈吧!”走到门前,刚想推门而入,猛地想起了刚才妈妈的表现,立刻收住脚,定了一下神,举起手,敲了三下。凝神一听:“请进!”我赶忙打开了门,冲向妈妈的

怀抱。“哎哟,吃不消,吃不消!”妈妈捧起我的脸,亲了一下说:“好儿子,也知道敲门了?”我难为情地笑了。“真是妈妈的好儿子!记住,文明,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母子俩笑成了一团。

原来,一个小小的文明的举动,会给人带来这么多的快乐呀!如果人人都讲文明,我们的社会该会多么和谐、快乐呀!我身边的文明礼仪故事

我身边的文明礼仪故事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实验小学二

年级四班

王艺诺

我的身边有很多文明礼仪故事,一起来看看吧!以下就是我的第一次经历。

第一次是这样的,有天我和妈妈一起去游乐园玩,刚上车的时候就有一位老奶奶上来了,此时座位已经坐满了,这时有一个少年走过去把老奶奶给扶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自己却站了一路,这真值得我学习啊!我以后也要这样做。

第二次是这样的:有次我和妈妈一起逛街,路上有很多人,有的人吃了东西之后随手就把包装袋乱扔风一吹到处都是了,这样很不好看。这时我看见有个老爷爷把这些垃圾袋捡起来之后放到了垃圾桶里,其实垃圾桶并不远可是为什么人们非要扔在地上呢?这些都是举手之劳的事,就是好的习惯没有养成所以才这样的到处乱扔垃圾,有的人还随地吐痰这些都是不文明的行为。

身边的文明礼仪故事还有很多,我们一定要向这些好人好事学习,把自己变成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看到

不文明的行为要及时制止,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美丽,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和谐。让文明礼仪拌随在我们身边

让文明礼仪拌随在我们身边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汽修十五班的李其扬,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文明礼仪拌随在我们身边》。

讲文明,懂礼貌是我国古代的优良传统,它可以让别人知道作风是好是坏,让别人知道是否文明,让别人知道你到底是怎样的人。

还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出去玩。走着走着,突然,遇到了妈妈的朋友,应该对这位阿姨说些什么呢 我想起了以前,老师曾经说过:

讲文明的人,他将会受到大家赞扬,受到大家喜欢,受到大家关爱,他将会拥有许多朋友,生活就会多姿多彩;不讲文明的人,他将会受到大家唾弃,生活就会枯燥乏味,黯然失色.所以说,文明礼仪是多么重要啊!。作为一名职高生,首先要培

养良好习惯。要遵守《中学生守则》,要遵守《中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言谈举止要符合职高生身份,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见到领导老师或客人要彬彬有礼,说话讲文明,对人要有礼貌,课间不追逐打闹,不追跑,不大声喧哗,做个文明人。因此,文明礼仪就在平时点点滴滴之中,就在一言一行之上。

其次,要提高环保意识.要使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将继续开展让文明礼仪之花在身边绽放

让文明礼仪之花在身边绽放

国人常以优久的文明礼仪之邦自居,这自然得益于古人为我们创造的几千年璀璨文明和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传承发展至今,精华自是多矣,糟粕亦然有之。作为社会文明更加进步的今天,我们自当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让文明礼仪成为我们社会的风向标,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我们身边长久绽放。

有的人对文明礼仪往往不以为然,认为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注不注

意都无伤大雅。于是呼,在公共场所吸烟,乱扔垃圾、乱扔烟头、随地吐痰,说脏话粗话等不文明现象比比皆是,一幕幕不文明的行为破坏了和谐的社会环境。古语有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的一些我行我素行为或是无心之失,轻者可能让人不耻,受到人们的鄙视,重者可能影响一个集体、一个地方甚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形象。平常生活中,当街上走来一位面容娇好,着装得体的女子时,自是赏心阅目,但倘使她随意将口中的口香糖吐在地上时,相信见者都会对她先前的印象大打折扣。若是与人对话粗言粗语、不讲礼貌时,即便她再有多好的外表,也难掩你对她行为表示出来的厌恶。在国外的景区中,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用中文书写的‚文明提示‛:‚请保持安静‛、‚请便后冲水‛、‚请不要乱丢杂物‛……面对这些写着简体中文很明显是给中国人看且是内地中国人看的醒目文字,我们还能他它当作是‚笑谈‛亦或是‚关照‛?

2016年8月11日,《参考消息》以‚台湾人担心大陆游客不拘小节‛为标题,转载‚台北中央社‛的报道:‚香港迪士尼

乐园9月中旬热闹开园,第二天登上媒体的不只是欢欣的画面,还有大陆游客插队、蹲踞路边,小孩随处便溺等负面消息‛,‚连这次来台的‘大陆赴台旅游考察团’官员,也出现在饭店禁烟区抽烟的情况。‛ 这条不足600字的报道,引发了中国高层领导人的震动,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当即批示,提高我国公民文明习惯,除社会上的宣传教育以外,还要进一步研究切入点,其中旅游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生活中,常有颂文明而不行礼仪,唾陋习而践蛮愚之人。我们往往把别人的缺点无限放大,而把自己的缺点无限缩小。在对别人不文明之举嗤之以鼻的同时,自己也在做着不文明的举动,但却轻易原谅了自己的不文明行为。君不见公共场所有的人嘴里抽着香烟眼里鄙视随地吐痰之人,坐在公交车上不给他

人让座却在批评过马路不走斑马线之人,自己挖着鼻孔却在理论排队插入之人……如此总总,不胜枚举。记得有一次看电视,电视台记者正在做一期关于保护环境卫生的节目。当记者在湖边采访到一位游客时,这位游客一边嘴里嗑着瓜子随地吐瓜壳,一边抱怨旅游管理单位服务质量太差,使得湖内到处都是垃圾。记者进一步追问卫生环境是否应该大家维护,他这种随地吐瓜子壳的行为对不对时,他才恍然大悟似的赶紧把自己丢在地上的瓜子壳捡进了垃圾箱,上演了一出‚五十步笑一百步‛的生活情景剧。为此,我们讲文明礼仪,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切实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所不欲,勿效于己‛。

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一个礼仪缺乏的社会,往往是不成熟的社会。在我们这个以‚礼仪之邦‛自居的国家,我们将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一如继往的继承和发展‚尊老敬贤、仪尚适

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传统文明礼仪,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达到和谐社会的理想。当前,我们国家许多城市都在创建‚文明城市‛,其主旨就是希望通过开展这种活动,让每一个市民都能学文明礼仪,做文明市民,使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得到普遍提高。这就足以说明,讲文明、施礼仪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

传承文明礼仪 篇6

千百年来的礼貌礼仪之风传承至今,因此我国素以“礼貌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礼貌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而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现代礼貌人,务必有良好的礼貌礼仪。

礼貌礼仪处处可见,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们所忽略。所以我们要把礼貌礼仪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礼貌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构成良好习惯。[由Www.DuanMeiWen.Com整理]

首先,注重个人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等。从仪容仪表说,要求整洁干净: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注意口腔卫生,不当众嚼口香糖;经常洗澡、换衣服。从仪态举止说,要从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古人对人体姿态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优美的站姿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体;走路要挺胸抬头,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表情神态要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带微笑;谈吐要态度诚恳、亲切,使用礼貌用语,简洁得体。着装要干净、整洁、得体,贴合学生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蓬勃向上的风采。

其次,注意公共场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包括在学校、教室、宿舍、影剧院等场所的礼仪,还有走路、问路、乘车、购物等方面。校园礼仪十分重要,在教室和宿舍,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声喧哗。升旗仪式,最为庄严。这凝聚了礼貌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围中更显得鲜艳。课堂礼仪对老师的教学影响很大,它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这个班的班风班貌。

第三,我们要谦恭礼让。谦恭礼让就是在人际交往中有谦虚的态度,尊重别人,对人恭敬,懂得礼貌,谦恭礼让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谦恭礼让能与别人友好相处,也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友谊和帮忙,“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四岁的孔融把大梨让给哥哥和弟弟吃,而自己却吃小的。这正说明虽然年幼但礼仪却不短缺。

还有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它就像润滑油,使粗糙的摩擦消失,如果有矛盾,多进行自我反省。多互相理解、宽容待人……

“以和为善”“平易近人”“举案齐眉”“让枣推梨”“宾至如归”都说明了礼貌原则。每个人来到世上,学习做人就是从讲礼貌礼仪开始的。到社会上,时时处处都要求人们讲礼貌礼貌。礼貌礼仪不仅仅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愉快和谐,也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温馨。而且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在我们国家阔步走向世界的时候,礼貌礼貌已经成为投资环境、国家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

文明推进社会的进步

礼貌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礼貌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此刻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礼貌礼仪的体现么?

那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礼貌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礼貌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礼貌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礼貌水平,能够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礼貌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礼貌,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礼貌的历史教训。

公共礼貌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礼貌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礼貌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礼貌吗?不会!个人礼貌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礼貌务必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礼貌修养,人的礼貌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必须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潜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潜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贴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礼貌的基础。

讲文明,树新风

我国是一个有着灿烂文化的礼貌古国。礼貌礼貌的风尚源远流长。在我眼里:礼貌是一种品质,一种修养,礼貌是一种众人皆知的良好行为。做一位礼貌的传承人,让礼貌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围绕我们的校园。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礼貌人,就要会用礼貌语,做礼貌事。简单地来讲就是要懂得礼貌、明事理。做礼貌人,就要讲礼貌话,不说脏话。在课间活动中,总会听到一些刺耳的脏话从一些同学那里随口而出,他们认为这些不礼貌的语言根本无所谓,可这一切却反映了一个人的教养和修养,别人会对这些同学投以鄙视的目光,那位同学的人格和尊严会大打折扣。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礼貌修养也一样,并非必须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礼貌的习惯,使礼貌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礼貌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传承文明礼仪 篇7

在谈论车之前, 我们有必要对车的起源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人类自诞生以来, 一直在寻求交通工具来代替步行, 不管这种寻求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车的出现将先民们带到了一个新纪元。众所周知, 陆地面积占地球面积的29%, 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又占了陆地面积的39%, 加上荒漠森林、沼泽等难以通行的地区, 平原和丘陵等地貌较为平坦而易于交通运输的土地就更少了。但是就是这有限的土地, 对缺少交通工具的祖先也是多么的广阔无边。车是当时的物质条件下所能制造出的最好的运输工具。

世界上最早的车诞生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在公元前4600年前的苏美尔王朝的乌尔王陵出土的旗杆上, 有一幅四匹马拉的四轮战车图, 这辆车的车轮没有辐条, 像是用两块木板拼合而成, 这就是距今6000余年的最原始的车。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 车在中国的出现不晚于商代。目前我国古代遗址中发现的最早的车子就是殷墟的车子, 殷墟发现的车子结构复杂, 形制规范, 装饰华美, 制作考究, 已经是很进步的车。我们可以大胆地作一个推断, 这样的车一定经历过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所以中国古代的车子应该萌芽得更早。古代文献中也有车的相关记载,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杜预注:“‘驷介者, 一乘四马, 被甲之士三人也’。四马为一乘, 车兵三人, 为周人之制, 此制实源于殷人之车制。”我国先秦文献中也有许多马车发明的记载, 如, 《易·系辞》云“黄帝作车”, 《孙膑兵法·势备》云“禹作舟车”, 《墨子·非儒下》、《荀子·解蔽》、《吕氏春秋·审分览》皆云“奚仲作车”等。

我们现在所见的商代车多出现于车马坑中, 其是以随葬品的角色出现的。但实际上, 这些车是在无法修复的情况下被埋入坑中的。刘一曼先生认为殷代木质结构的马车还不坚固耐用, 在车速较快和道路不好的情况下, 轴、辕容易损坏, 但由于制造一辆车不容易, 人们对已经坏了又难以修理的车子也不轻易扔掉, 而是把它保存下来作为殉葬之物而埋入坑中。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车主是社会的上层人士, 至于他们的等级如何, 以及所要表达的礼仪信息, 我们还不得而知。

独辀车自从成为统治阶级身份地位的标志, 成为国家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后, 便趋向类型多样化, 用途专门化。先秦时期, 乘车、兵车、栈车等三类车是主流车种。

乘车因车主的品爵高低而有多重等级, 最高等级为路, 后世又称辂。据《周礼·春官·巾车》记载:“王之五路, 有玉路、金路、象路、革路、木路。”即周天子有五种车可以乘坐, 前三种玉、金、象路都为乘车。玉路“以祀”, 是天子参加国家祭典等重要政治活动所乘坐的;金路“以宾, 同姓以封”, 为天子会宴宾客、封赐同姓时所使用的;象路“以朝, 异姓以封”, 为天子上朝、燕行出入和封赐异姓时使用的。我们据此可以看出, 古代帝王的乘车礼仪是多么的繁缛与奢华。而当卡尔·本茨发明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时, 近代各国的元首与君主们纷纷舍弃历史悠久的马车, 转而改乘汽车。

关于元首和君主乘坐汽车的轶事不胜枚举。清末的慈禧太后就在光绪二十七年 (1901) 坐上了杜里埃汽车。该车为袁世凯在慈禧66岁寿辰时进贡。但慈禧太后囿于礼制, 不愿意让地位卑贱的司机坐在自己的面前, 于是又坐上了自己的十六抬大轿。这辆老爷车就一直被闲置在颐和园中。古人已经有效地解决了君臣同车有违体统的问题。《隋书·何稠转》记载:“旧制, 五辂于辕上起箱, 天子与参乘同在箱内。稠曰:‘君臣同所, 过为相逼。’乃广为盘舆, 别构栏楯, 侍臣立于其中。于内复起须弥座, 天子独居其上。”这就是重舆车, 它将君与臣用栏杆隔开, 以示尊卑有别。秦始皇陵二号铜马车安车的出现就已经印证了文献的说法。其实在现代社会中, 许多国家元首的车驾也被分成了两个部分, 前排与后排用强化玻璃分隔开来, 但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元首们的安全。

随着汽车性能的提高, 元首们对车驾的要求越来越高。从20世纪初开始, 通用汽车和凯迪拉克就为美国总统、外交官与各国要人提供豪华轿车和特种车辆。不过这些车驾都配备有完整的武器库和最现代的保护与通讯系统, 并都装备有防弹装甲和防弹玻璃, 以保护各国政要的安全。汽车不仅成为了各国元首展现国家礼仪的宣传窗口, 还成为了他们的安全堡垒。

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的领导人主要乘坐前苏联制造的防弹吉斯轿车, 也乘坐过奔驰、雷诺等轿车。而当中苏关系恶化以后, 我国自行研制的“红旗牌”轿车成为领导人的座驾, 并且一直沿用到现在。

古代, 除了周天子的路车外, 以下依次为夏篆、夏缦、墨车, 低等的为栈车、役车。《周礼·春官·巾车》曰:“服车五乘, 孤乘夏篆, 卿乘夏缦, 大夫乘墨车, 士乘栈车, 庶人乘役车。”“服车, 服事者之车”, 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用于公事的车。这五种车中, 前三种为乘车, 后两种属于属于既载人又装货的两用车。由此可见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森严。现代社会虽然没有古代社会那么尖锐的阶级对立, 但阶层差别仍然存在, 例如劳斯莱斯汽车都专门为车主量身打造, 买主也多为一些身份显贵的上层人士。

古代车骑对车的装饰也十分考究。《晋书·舆服志》记载:“天子五路法车, 皆朱班漆轮……画辕及幡, 青盖, 黄为里, 谓之黄屋……两箱之后皆玳瑁为鹍翅, 加以金银雕饰, 故世人亦谓之金鹍。”又有“金路, 建大旂, 九旂, 以会万国之宾, 亦以赐上公及王子母弟……皆驾四马, 并以黄金为文, 髦插以翟尾”。古代车骑的外部颜色、装饰都十分的华丽, 而当代汽车的装饰多集中于内部。帝王之家多用黄色以示尊贵, 但现在的汽车多以纯色为主, 而且各种颜色所代表的意义更是迥异。由于传统文化习惯等因素的作用, 人们会对某种色彩产生根深蒂固的观念。灰色给人以朴素、安全、柔和、含蓄之感;黄色代表鲜明、个性;褐色为自然、平静;红色喻示雄心和勇敢;黑色不仅给人坚实、刚劲之感, 而且庄严、神圣;绿色是希望, 是生命, 充满着青春、自然的气息。与此同时, 由于各国、各民族各地区的社会传统文化及生活习惯的不同, 人们表现出来的色彩观念也不同, 人们都有自己偏爱和禁忌的汽车色彩。在我国, 红色具有赤诚之意, 又是幸福和喜庆的象征。但是在另外一些国家, 红色却是人们禁忌的颜色, 在美国, 红色是不吉祥的象征, 常把红色视为巫术、死亡、流血和赤字。拉丁美洲国家大多喜欢暖色调, 在他们的客车上喜欢涂饰艳丽夺目的各式图案, 或是临摹圣婴像, 或是涂绘田园风景、花鸟等。南亚的一些国家因为人的皮肤黑, 所以不喜欢黑色。

随着汽车的普及化, 汽车已经不再是社会上层人士显示其尊贵身份的资本。汽车所代表的礼仪文化正在向整个社会渗透。乘车礼仪和开车礼仪已经将传统礼仪与社会道德规范融合到了一起, 向人们展示了汽车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

当前, 小轿车的大众化倾向日益明显, 人们对乘车礼仪也越来越关注。车内座位的舒适方便程度已经成为了分辨乘客尊卑主次的标准。当人们在乘坐汽车时, 以后排右车窗为首位, 左侧位次之, 中间位再次之, 前排右侧位排在最末。主人驾车时, 驾驶座右侧为首位, 后排右侧次之, 后排左侧再次之。这些都很为讲究礼仪的人所看重。

开车礼仪已经关系到驾车人社会道德水平提高, 同时也可以透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文关怀精神。开车过程中也有一些应该注意的礼仪问题。行人与司机仿佛天生就处在对立面, 但是, 每一个行人都可以成为司机, 每一个司机也有成为行人的时候, 他们的角色总在不断地变换。作为一个驾驶员来说, 永远处在强势的一边, 这就需要其更懂得开车礼仪。一个有礼貌的司机任何时候都会让行人先行, 天气恶劣的时候, 也会注意车边行人的安全状况。总之, 开车礼仪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却的一部分。

内燃机的诞生使马车的脚步戛然而止。车将礼仪从古代带到了现代社会, 现代汽车又从马车手中接过了接力棒。诞生在车轮之上的礼仪文化随着历史的变迁, 内涵日益丰富, 并在现代汽车的牵引下增添了无尽的活力, 正越来越得到更多世人的关注与推崇。

参考文献

[1]刘永华.中国古代车舆马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2, 第1版:2.

[2]杨宝成.殷墟文化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2, 第1版:146.

[3]杨宝成.殷墟文化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2, 第1版:147.

[4]刘一曼.考古学与甲骨文研究.考古, 1999, (10) .

[5]汽车文化.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8, 第1版:41.

[6]汽车文化.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8, 第1版:40.

[7]乘坐汽车的礼仪.科学先驱报, 2000.08.25, 第D03版.

孟子:传承文明之火 篇8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他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同时也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从40岁开始,除了收徒讲学之外,开始接触各国政界人物,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自己的思想学说和政治主张。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他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说,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就可以推翻他。孟子反对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

孟子非常重视民众的教化。他自己一生献身于社会教化,是继孔子后重教化的典范。所谓教化,就是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得到变化、提高。儒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伦理道德内容,它将中华优秀传统伦理美德涵盖其中,如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诚、俭等,都是其重要内容。孟子希望通过教化使这些社会伦理美德化为人们的道德实践,使广大社会民众知悉、理解、掌握并实行。世人一代代相传,这些伦理道德内容中的精华就成了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和精神食粮,使中华民族这个“礼仪之邦”的文明得到了弘扬、光大。同时他也认为人只有在逆境中奋斗,才能激发出强烈的进取精神,人只有在犹患中才能生存,贪图安乐就必然会导致灭亡。孟子非常重视人格修养。他认为人生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正义”,为了“正义”可以舍去生命,即“舍生取义”。

孟子的思想影响深远,他的“民本思想”成为后来改革者、革命者的理论依据。他的思想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影响、渗透于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心理、美学、民俗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陶冶情操、崇尚人格、尊老爱幼、安定家庭、协调社会、治国安邦、顺应自然、天人和谐等多种功能和影响,对中华民族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和优良传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现代生活中,孟子思想仍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21 世纪。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必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冲击,科学进步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追求社会和谐是孟子思想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关于天下有道、近悦远来、天下归仁的主张,极力追求一个政治清明、天下统一、君仁臣义、君民同乐、崇尚圣贤、道德高尚、风尚淳朴、百姓亲睦的美好理想社会。我们知道,社会的稳定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之一。社会只有稳定的环境中,才能求得前进和发展。孟子提倡的和谐相处、执中有权的原则及方法,揭示了对立面之间的统一性,对我们不断协调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使上下级之间、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处于和谐状态,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它又为社会的和谐提供一定的心理基础。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这样,孟子把个人、家庭、国家、天下看作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表现出一定的系统观念。这种和谐思想强调自身的和谐是家庭和谐的基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它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后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了一种心理积淀。

为了维持社会的和谐统一,孟子提出了一套对社会进行经济约制的主张。这主要包括社会分工和产品交换制度、制民恒产的土地制度、“取于民有制”和薄收赋税的财政赋税制度、优先照顾穷困的抚恤制度。近年来,孟子思想与企业管理已成为海内外文化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孟子的若干管理思想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运用于企业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吸取孟子经济管理思想的精华,对于我们开阔视野,搞活思路,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管理,无疑是必要的。

孟子的思想除了在追求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十分注意人格修养。他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名言对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对中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性格塑造,更是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孟子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更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心。他赞扬禹稷的救世精神,提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他认为,生命与义,都是人所珍贵的,当生命与义不可兼得时,应当舍生取义。

孟子离开我们已经两千多年,他的性善说成为中国传统人性论的主流;他的王道、仁政学说,历代王朝奉为施政准则;他的良知说,启发了宋明理学的革新派;他的养气说,为后来心性论提供了可贵的思想资料;他的仁者无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思想,为后世外交军事的最高指导原则;他关心农业生产,使人民不饥不寒,几千年来被为政者奉为圭臬;他的社会和谐理论是中国古代社会和谐理论的代表,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具有多方面的启迪意义。

孟子的思想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在国外也得到广泛传播,由于地理与政治的原因,《孟子》一书首先同其他儒家经典一起传入了高丽、日本、越南等国。孟子的思想学说在西方也得到广泛的传播,早在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就把《孟子》译成拉丁文传回本国。随后,《孟子》又相继被译为法、德、英、俄等文,在西方诸国刊行。牛津大学把《孟子》中的篇章列为公共必修科目。伦敦大学把《孟子》列为古文教本。面对西方现代化后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许多西方学者对孟子的思想学说特别是道德心性学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从中找出解决当今社会问题的办法。

传承文明礼仪 篇9

演讲稿

小学文明礼仪演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好:我今天演讲演讲の主题是:【文明礼仪在校园】礼仪是无处不在の,它可以体现出一个人の道德修养,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の友谊,它の作用太多太多了。如果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道德底线,那么,纵然我们拥高深の科学文化和知识, 对人对己对社会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の根基, 是我们健康成长の臂膀!那么,怎样使我们学生の文明礼仪洋溢在美丽の校园里呢?首先,我们学生要着装得体,符合学生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蓬勃向上の风Fpg

Fpg 采,因为仪容、仪表、仪态,可以让人一看便知道你の修养。在课堂上,课堂礼仪对老师の讲课影响很大,它直接关系到一个班の荣誉和凝聚力,体现出这个班の班风班貌。校园礼仪就更重要了!我们应自觉遵守学校の规章制度,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不讲脏话,上下楼梯一律右行。我们还应该爱护学校の花草树木和一切设施,不穿越绿化带,维护清洁卫生,服从老师和值日学生の管理。受到老师和学生帮助时,应主动诚恳地向他们说声:“谢谢”!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它就像润滑剂, 使粗糙の摩擦消迹。如有矛盾, 多进行自我反省, 互相理解, 宽容待人, 这样使班级更团结, 友谊更深厚。良好の文明礼仪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培养出来の,,它体现在细微之处, 关键是靠自觉。同学们,!我们一定要以新の姿态,作出新の努力,勇敢地挑起传承礼仪の使命,无负于未来,无负于这教育我们の美丽校园。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让文明礼仪之Fpg

Fpg 花开满校园の每一个角落,为把我校建设成更美の校园而作不懈努力吧!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の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の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の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の体现。更是城市の脸面,更是国家の脸面。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外塑单位更能够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の“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の重要途径。我们身在社会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变化之中。我们这一刻讨厌别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别人讨厌の对象。这些无非都是“不拘小节”の行为所致。当我们身为游客の时候,总是依着自己の兴致,随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乱写乱涂;当我们是市民の时候,又是对随地吐痰、乱写Fpg

Fpg 乱画の现象深恶痛绝。当我们和同学相处の时候,总会埋怨同学の“不拘小节”,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の说话、借东西;而我们自己又往往懒得去理那些“小节”。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の时候,总是为能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挤到、踩到别人の时候从不屑于说对不起;当我们被人挤到或踩到の时候,总是对对方不说声抱歉の话而耿耿于怀甚至拳脚相加;当我们是老人の时候,站在晃晃悠悠の车上,总是渴望能有人为站立不住の自己让个座。随着社会の发展和进步,人们の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の越来越高,就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无疑问,在当前の形势下,礼仪已不是个别行业、个别社会层次の需求,而是全民所需。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家里,如果家长能够带好头;在学校,如果师长能够带好头;在单位,领导如果能够带好头;在窗口单位,窗口工作人员如果能够带好头……推而广之,要在全中国推广、普及文明Fpg

Fpg 礼仪,如果首都一千多万人民能够带好这个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毫不疑问,我们の文明礼仪推广和普及工作,就会更加容易。那么我们の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和物质文明建设一样,取得飞速发展。我们十三亿人民の精神面貌,必然会焕然一新,人们都会生活在友好、宽容、关爱、温馨の社会氛围中!文明礼仪,强调の是“尊重为本”。想让别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那些陋习,图の是一时之快,丢の是自己の人格和尊严。一个连自己都不尊重の人,别人还会尊重你吗?我の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の文明小学生》演讲稿29725

做一个文明の小学生

敬爱の老师、亲爱の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の题目是《做一个文明の小学生》。

我们中国是人类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Fpg

Fpg の礼仪之邦。中华民族五千年の发展历程,代代传承了许许多多传统和美德。从孔融让梨、到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做好事不留名の雷锋叔叔到生命不息、学习不止の张海迪阿姨„„,他们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の具体体现,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是我们每一位小学生应该学习の楷模!

我们是祖国の花朵、世界の未来,我们必须做一名文明の小学生!但是,如何才能做一名文明の小学生呢?

在学校,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上下楼梯,人多拥挤,注意谦让;讲究卫生,不乱扔果皮,见到纸屑随时捡起;爱护公物,不乱写乱划;在与同学の交往中,能和睦相处,友好合作。做到得理让人,失理道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一声“你好”给别人带去一天の好心情,一句“谢谢”拉近了人与人之间の距离,一声“对不起”、“没关系”化解冲突,还要让“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字文明礼貌用语常挂嘴边。

Fpg

Fpg

在家里,孝敬、体贴父母,尊敬长辈。面对父母长辈の批评,能认真听取,不发脾气,不顶撞。家里来了客人,热情、大方、有礼貌地招待。

在外面,遵守交通法规,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护环境卫生。;尊老爱幼,帮助别人,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做到“与人为善,心中有他人”。

在这里,我以少先队员の名义呼吁:行动起来,少先队员们!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の好学生!同学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吧,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不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の传统美德,做一名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爱学习の小学生,为构建和谐、文明校园而努力吧!谢谢大家!

上一篇:中学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下一篇:回故乡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