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研讨学习(通用8篇)
安全事故研讨学习 篇1
研讨发言材料:吸取事故教训
提高安全意识
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意识转变,时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是对“安全”的重视和敬畏,是对需要安全的心愿所在。近期局属单位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足以说明蔑视安全的后果是巨大的、沉痛的。那么,我们对工作和生活的不良习惯以及安全隐患,是否存在视而不见?是否存有“无知、不知而行之”的现象?值得深思!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工作必须管安全”,大队党委无论是安全专题会议还是业务专题会议,都时时刻刻把安全放在首位。安全关乎百姓生命和资产,关乎国有资产安全,作为单位财务负责人,应首要从单位安全的角度来落实部门责任,截止今年*月,财务资产科均做到了对安措费的及时计提,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且对已发生了的安措费进行审核和归集,并提醒大队的各个部门和项目及时查找安全风险点,及时排除安全风险。
作为部门负责人,管工作必须管安全,对本部门的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科室目前存在问题:一是查找安全风险点不及时、不全面;二是仅限单位安全工作安排,无本部门安全工作安排;三是安全意识浮于表面,与财务管理工作不紧密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应该做到:组织本部门员工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要求,认真学习防火工作的法规、制度和标准,杜绝瞎指挥。定期或不定期对所管范围的设备、设施、环境进行检查,确保设备设施环境处于完好状态,确保环境安全,尤其加强对“防火”“防水”“防潮”“防盗”的风险点进行排查,落实部门职责。发现隐患要及时组织指导整改,对无力整改的要采取临时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大队安全部门或大队领导书面报告。
安全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对幸福生活的保障,“安全不牢,地动山摇”。安全为了自己,安全为了家人,安全为了企业,安全为了社会,安全为了你、我、他。
一、加强维修改造,不断提升城市汛期排水防涝能力
全市住建系统要全力推进兴二街、兴三街、二污截流干管等**项城市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加强**处易涝点整治,对暂时不能完成整治任务的,要采取架设临时抽水泵和警示标志,严防发生意外事故;全力做好城区**个泵站设备维修,雨水井、排水管网清淤工作;加强与水利部门沟通,降低城区螃蟹沟、一统河、清水河等排水通道河流水位,为城市排水防涝预留蓄水空间,逐步构建收集管网、排水泵站、河流水系为一体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使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不断提升,确保汛期城市安全度汛。
二、狠抓隐患治理,努力防范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
各级住建部门和施工企业要认真履行部门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治力度,扎实推进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组织开展汛期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综合执法检查。以深基坑、脚手架、高大模板、起重机械等危大工程安全管控为重点,全面排查治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隐患;结合季节特点科学实施管理,禁止高温时段和暴雨、台风等极端恶劣天气室外施工作业;强化建筑工地文明施工、食品安全管理和控制扬尘管理,不断提升全市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水平。
三、围绕民生保障,加强公用事业安全生产监管
全面加强水质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我市水质安全体系建设,健全三级水质检测网络,确保水质全部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狠抓城镇燃气安全生产管理,深入开展城镇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督促各燃气企业认真做好燃气管网日常巡检及入户安检工作,确保全市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安全用气。加强供热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各供热企业做好供暖期前设备“三修”工作,立足早字,确保*月底前全市供热设备完好率达到***%。
四、强化责任担当,抓好疫情防控常态下风险管控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常态下全市住建系统的安全生产工作。充分发挥行业监督指导作用,督促企业认真落实建筑施工和房地产企业开复工疫情防控指南,确保有序复工复产;及时做好疫情隔离场所和医疗垃圾收集处理工作;深入细致排查投入使用的疫情隔离观察场所,坚决杜绝使用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建筑,为全市疫情防控提供“住建保障”。
安全事故研讨学习 篇2
2008年8月22日, 中国安科院组织专题学习贯彻总局党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务虚会研讨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华山同志听取发言并参加了学习讨论。
孙华山同志对安科院学习贯彻落实总局务虚会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安科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 对总局党组提出的学习贯彻要求反应迅速, 贯彻落实积极, 结合实际, 认真开展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大讨论, 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最后对下一阶段安科院进一步学习贯彻提出了具体要求。
安全事故研讨学习 篇3
一、立法问题
(一)立法权限问题
1.条例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严格履行职责,及时、准确地完成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条例明确规定,对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的责任主体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事故组织调查系政府职责,应当属于行政执法行为。我国工会组织的法律地位较为独特,既不属于政府部门,也非民主党派。法律有权设定其权利义务,但国务院在行政法规立法中作出影响工会组织权力义务的设定就值得商榷。
此外,从立法本意来说,对事故的“处理”不是组织事故调查的主要目的,事故调查组不是为查事故而设立,而是为了今后更好的预防事故发生、总结事故经验,以便采取更为有效的防范措施,实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减少,这才是真正目的和意义所在。条例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但是,发生事故的单位可能是民营企业、或者是外资企业,具有“私人”性质。而事故调查权属于行政管理权,行政管理权具有“公权”性质,将“公权”赋予“私人”行使显然不合适,更何况事故调查行为是行政执法行为,“私人”组织行政执法活动、实施行政执法行为就更为不妥。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就存在政府为民营、外资企业指定任命调查组组长的可能。
2.条例第三十二条第四款规定,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行为人的行为是否需要受到刑事法律责任追究的立法权归属全国人大,涉及刑事的立法权是全国人大的专属权,行政法规立法中不宜作此类规定。
(二)法律条文的表述问题
1.条例第三条对事故等级划分进行规范,笔者认为其文字表述不够严谨。对于什么是特别重大事故,笔者的理解是指,“在同一起事故中”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以上”的事故。由于法律是针对社会不特定的对象、公众制定的,内行人可以读懂的文字不一定能让外行人也看得懂。笔者曾让几位中学生区分“有色”和“有色金属”,他们普遍表示仅对“有色金属”有些了解,对于“有色”则显得茫然。“有色”和“有色金属”在法律条文中的出现并不少见,不少条文中的“有色”就是指“有色金属”。笔者认为,将“有色金属”表述成“有色”是不严谨的。同样,条例对事故等级的划分缺少“在同一起事故中” 的限制条件,可能也会给人以误解,甚至误认为在同一行政区域的一定期限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可以累计叠加。
2.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事故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或者其复印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笔者不理解的是,这里的有关材料为什么不包含复印件,难道复印件不是材料?还是另有特指。如果是另有特指,则应当在法律条文中加以明确,以便操作。
二、法律适用问题
(一)适用范围
条例第二条规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本条例。
如果一起事故未造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经济损失的,未危及公共安全,仅仅造成生产经营单位自身经济损失,是否适用本条例?比如:单位自行发电,由于接错线路,发生短路烧毁及其设备,造成经济损失;再如,由于购买的材料、设备不符合质量要求导致发生事故,造成经济损失。此类事故,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是否有必要去调查?是否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来满足调查工作的需要?当前的生产经营单位,民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所占比例不小,相对国有企业的数量而言,该比例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此类企业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起数将更多。现行法律对人身侵权案件尚存“自诉”规定,即“不诉不理”、“不告不理”。笔者认为,如果事故仅仅造成生产经营单位自身经济损失,未造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经济损失的,政府不需要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否则,物权法有关保护私有财产权的规定将很难得到相应的体现。
(二)几个概念的理解
1.迟报、漏报、谎报、瞒报
条例第四条第一款规定,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迟报”,应当理解成:行为人对事故虽然已经上报,但未在法定的时限内上报,不符合有关上报时限的要求。“迟报”基本不存在太大的异议。
“漏报”,应当理解成:行为人对事故虽然在法定期限内上报,但是上报的内容不全,仅仅是整个事故的一部分,无法反映事故的全貌。“漏报”,仅仅启动了上报程序,对实体处分没有帮助。也有一说,对整个事故不报的行为也属于“漏报”。当然,“漏报”的前提必须是主观方面不存在过错。
“谎报”,应当理解成:行为人主观方面存在故意,以故意隐瞒事故真相或者编造、捏造虚假事故进行上报的行为。其形式上已经上报,时间上也满足法定要求,但是由于反映的内容不符合事故的客观真实,需要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
“瞒报”,应当理解成:行为人主观方面存在故意,对本应依法上报的事故人为的加以全部隐瞒或者部分隐瞒。其后果是,事故的真实性没有得到及时的反映。从形式上看,“瞒报”与“迟报”相近;从结果上看,“瞒报”与“漏报”、“谎报”相近;从主观恶性上看,“迟报”和“漏报”均不存在主观故意,而“瞒报”、“谎报”则存在主观故意。
如何对违法行为进行准确定性,是行政执法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关键,关系行政执法机关能否“依法行政”,关系到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中能否不败诉,关系到法律的权威和政府形象的树立。现实遇到的难题是,在事故报告中,究竟什么样行为应当定性为“迟报”?“漏报”?“谎报”?“瞒报”?它们之间的差别在哪里?如果定性错误,可能导致适用法律上的错误,导致行政违法。
鉴此,笔者建议对事故的上报行为仅作二类定性:一是“迟报”,即只要上报的内容是真实的,仅仅是时间程序上、形式上不能满足法定条件,即可以认定为“迟报”;二是“错报”,即只要上报的内容存在不真实的情况,这里包括全假或者部分假,迟报、漏报、谎报、瞒报都属于“错报”。这样的分类可能更能方便执行,更有利于操作。
2.负责人
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事故发生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其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
按照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规定,我国行政机关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首长是本行政机关的法定代表人,是本行政机关的负责人,主持本行政机关的工作。在行政机关正职缺失时,主持本行政机关工作的副职是负责人。无论正职主持工作还是副职主持工作,行政机关“负责人”只有一人,任何行政机关不可能同时存在二个或者二个以上的“负责人”。笔者认为,事故发生时,有关负责人能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施救固然是好事,一能体现领导对事故的高度重视,二能对事故施救起到较好的协调作用,这些都是积极有益的。但是,社会存在分工,政府与部门之间虽说分工不分家,但事实运作过程中存在分工合作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正是这种社会分工才出现职责分工,才有权责对等的需求,才有恪尽职守的要求,才能减少推诿扯皮现象。如果所有的事故都要求人民政府负责人赶赴现场,只恐怕人民政府负责人力不从心,加上政府负责人每天承担大量的日常工作,也无法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应对事故,客观现实中也没有这种必要。社会要发展,事故发生也就在所难免,而且是天天有事故。倘若让省长、市长、县长凡事故必躬亲,经常奔波于事故现场,疲于应付事故而荒于政务,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办到。笔者考虑,既然政府的“负责人”只有一个,而政府的“领导”可能配有几个,能否将赶赴现场的“负责人”改成“领导”,这样或许会更有利于操作。从人头数量来看,多配几个政府副职可能更大,更有助于解决“负责人”奔赴现场的精力体力问题。
3.“现场有关人员”、“本单位”
条例第九条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由于事故可能在生产经营单位工作场所以外的区域发生,这里的事故现场有关人员是指那些人?是与事故单位存在组织、人事、工资、劳动关系的人,还是与事故本身造成的后果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且在现场的人员。笔者认为,在事故现场的自然人合法权益因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受到侵害,该自然人应当属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如果该自然人与事故发生单位没有工作隶属关系或者是没有固定职业,要他们向他们的各自“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对于事故的施救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也有悖于条例的立法本意; 特别是对于没有固定职业的,谁又该是“本单位负责人”?需要具体的规定,以便于操作。
4.应急预案的启动条件
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笔者认为,应当谨慎启动应急预案,能够采取其他有效措施的尽可能采取其他措施进行施救。因为每个事故应急预案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需要涉及多个部门,需动用大量的人财物力。该程序一旦启动,其耗费将一直延续到事故现场清理、伤病人员救治直至善后处理,成本将是非常高的。如果没有一个启动应急预案的标准,该应急预案就很容易被启动,势必给事故单位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也会无意义地牵扯政府精力,占用社会有限公共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当前,强调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有必要对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条件加以明确。现实中也没有一遇到事故就需要启动应急预案的必要。比如生产经营单位发生很小的事故,在车间作些简单处理就足以消除影响的,这就没有必要去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5.“有关”的范围
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所有的人不应当都是有关人员,“有关”人员的范围也既不宜盲目扩大,也不宜过度缩小乃至于将真正有关人员排除在外,这就需要一个标准来认定。没有标准,可能也只能依据调查组的主观意志来自由判断?容易导致把无关的人员牵扯进来。操作起来的结果很可能造成影响生产经营单位的正常活动,甚至变相成为违法干预、侵害生产经营单位的自主权。事故调查行为属于行政执法,有些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由企业牵头组成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该调查组是否也就有权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相关文件、资料?如果“有关”单位和个人拒绝提供,该调查组又该采取什么措施?
6.“擅离职守”
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具有法定职责岗位的“擅离职守”比较容易理解,对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岗位职责可能随机程度会大一些,随时可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而调整,比如岗位撤并、出差在外、无法及时赶回,客观原因失去联络无法联系,交通工具不变或者没有交通工具等等,都可能导致无法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条例规定的“擅离职守”该如何理解,如果没有主观上的故意,是否应当被认定为擅离职守?谁有权认定擅离职守?这些需要明确规定,才有利于操作。
三、其他问题
(一)事故报告的内容有待于进一步的细化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事故单位的名称、证照登记编号、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及其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单位成立时间、办公地点或者住址、经营范围、主管机关等等。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及事故的简要经过
时间上统一以公元时间、24时制。地点上明确到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门牌号(当地的“土名称”。当地的交通状况,事故现场的描述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点线、条块结合等等。
3.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上岗前或者事故发生前的现场人数清点、统计,事故发生后的人数清点、统计。可以从劳动防护用品领用情况、核对交接班对照表等方面推算事故现场的人数。损失方面重点统计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商品存货及其他物件损失情况。
4.已经采取的措施
事故上报情况,现场施救情况,现场指挥情况,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现场交通通讯情况,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情况。现场无法解决需要支援情况,比如:存在哪些未能自行克服的主要问题,对财产如何保护,对人身采取那些保护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7.对报告中陈述的事实应当提供、随附有关证据。
(二)公安机关的追捕归案能力
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根据事故的情况,对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犯罪嫌疑人逃匿的,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追捕归案。
公安机关的侦查缉捕能力不容置疑,也是其业务之重点。但笔者还是有些疑虑,对公安机关提出高要求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要求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追捕归案”可能要考虑现实。前阶段有些地方提出“命案必破”,结果是否所有的“命案”都已“侦破”,即便把一个地方的所有警力都都投入命案的侦破工作,想要“命案必破”也很难。从公安机关现有人员素质、设施配备、其他装备等主客观条件来分析,能保证依法立案,并采取积极的强制措施加以侦破已经是很高的要求了。有些犯罪嫌疑人不是主观上想让其归案就能归案的,不仅我们国家目前做不到,就西方最发达的国家也无法办到。“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追捕归案”在现实生活中是根本做不到的,而且不仅是现阶段做不到,将来也做不到,除非人类已经建立完美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已经不存在任何社会矛盾。
(三)国务院组织事故调查组调查事故
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可以看出,国务院组织事故调查的形式主要有二种,第一种是国务院直接牵头组织形成的调查组,第二种是经国务院“授权”的部门牵头组织形成的调查组。这种“授权”是否需要通过行政法规立法的形式予以确定还是通过发布国务院决定的形式予以确定,目前尚不清楚。如果是以行政法规立法形式确立,那么,如果没有法定事由并依照法定程序,被“授权”的部门对此类特别重大事故均有权直接代表国务院组织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因为这种“授权”具有显著的“独占性”、“排他性”。
(四)地方政府组织事故调查组调查事故
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司法实践中,“授权”与“委托”通常都是合并使用,“委托”应当办理“授权委托书”,委托的核心是授权,没有授权的委托是空洞的,委托是形式,授权是内容,不宜将授权和委托人为地分开使用。此外,地方政府无权“创设”进行“授权性”立法。在同一条例作出“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等二种不同的规定,不难看出这二者之间应当存在较大区别。相对前款规定的“授权”,笔者认为,条例规定的“委托”应当理解成单项委托,即接受委托的部门自接受委托之日起至事故调查结束形成事故调查报告之日止,这期间有权以委托人的名义组织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对于其他事故,未经委托人委托,该部门没有调查权,不能当然的取得合法的调查资格。条例对如何办理和执行授权委托也没有具体的规定。
(五)行政执法活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不得跨越行政区域进行行政执法活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如公安机关刑事侦察活动)
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以上”二字应当删除)行政区域的,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
事故调查的属地原则无可争议,也符合我国目前的行政管辖的基本原则,即由行为发生地管辖为主。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其参加的地位?作用?是否作为事故调查组成员,履行事故调查组成员的职责?如果履行职责,意味着跨行政区域进行行政执法,这将涉嫌违宪。另外,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如何得知发生事故?谁负有义务、负有责任通知、报告“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这些问题,条例没有解决,实践中是很难操作的。
(六)建议建立事故调查组人员的回避制度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是指参员事故调查的各成员单位,不是指个人。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似有不妥,应当是调查组人员应当与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笔者认为,在对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中应当引入或者建立回避制度。
(七)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
安全事故学习心得 篇4
近期,发生了江西感应电人身触电事故。针对这起事故,各级领导、各部门高度重视,对事故通报进行了层层传达落实,并要求深刻领会,反思深层次原因,落实安全生产职责制。
事实再次证明,如果对业务不熟悉、缺少职责心、不按规定操作,那么,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就可能演变为事故,后果不堪设想。透过学习,再次强化了大家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并切实落到日常行动中。
透过学习,现体会如下:
重视安全生产,加强职责心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所有的安全事故是能够防止的。安全事故是能够防止和避免的,每次事故的发生都有它的原因,我们从事故的根源入手,釜底抽薪,切断事故发生的条件,这样我们就能够防止事故的发生。这样就需要企业建立安全事故数据库,对各类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总结,举一反三,将他人的事故作为我们的事故,从中吸取教训,避免事故发生。
二是,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直接负责。安全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务必建立一把手的负责制度,奖罚分明,他务必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负责,这样就会给他们足够的压力和动力。
三是,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能够控制的。每种设备都有其操作规程,违反了其操作规程就可能对设备造成损坏甚至发生安全事故,也就是发生了违章行为。因此,在操作中务必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规程不能是一纸空文,务必有监督机制使其贯彻实施。
四是,员工务必理解严格的安全培训。安全培训是使员工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的重要途径,首先你要让你的员工知道怎样做是安全的,怎样做是不安全的,这样他们才会知道就应做什么,不就应做什么,我怎样做企业才会对我认可,怎样做会危害企业的安全生产。
五是,各级主管务必进行安全检查。有了各种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到底有没有实施?实施了,那么实施的怎样?这些也都是关联到企业安全生产程度的因素。既然你制定了这么多规章制度,你就要去监督实施,这就要求企业主管对其进行检查,这样才能使各种规章制度切实得到落实。只有这些安全规章制度得到了落实,安全生产才真正的有了保障。
六是,发现安全隐患务必及时更正。经过安全检查后发现了问题后务必及时整改,降低其演变为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如果发现了安全隐患不去整改,那么,我们根本就没有必要浪费人力物力去检查。因此安全隐患的整改务必及时彻底。
七是,熟悉电气设备事故处理的方法对值班人员来说十分重要,正因这不仅仅是靠经验积累而成,还需要不断学习有关规程,了解电气设备的技术性能。值班人员应经常开展事故预想、安全活动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增强对事故处理方法的认识,使真正发生事故时做到头脑清晰,有条不紊,提高事故处理的效率。
学习安全事故反思总结 篇5
今天是11.15安全警示日,我们学习局、公司近几年的安全事故案例,使我们思想上警弦再一次紧绷,意识上再一次提高。
我们建设国家工程常常与大自然做斗争,它的特殊属性决定了事故有时难以回避。从全国各地的建设施工事故及安全事故不难看出,安全就是各行各业的“天”,“天”塌下来了建设只是空谈,就没有施工的安全稳定。每一起事故的发生,都破坏了整体安全环境,同时也打乱了建设施工的正常工作秩序,给单位、职工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也给死者家庭带来顷刻间的破碎、流泪和无法挽回的痛苦、悲伤,事故造成了不可想象、不可挽回的后果。
公司近几年出现安全事故难道就不可以避免吗?事故发生后,我们应该怎么想?出了事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我们施工中以血的教训是否能换回我们内心的良知?从公司发生几起的塌方事故我们可以看出,事故之所以发生,它与违章作业、责任不到位、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高、现场管理有漏洞,对地铁、隧道、桥梁管理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协作队伍监管不到位,对他们的工作放任自流都有直接或间接关系;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接受教训,把心里的压力转变成我们工作执行的压力,将压力有效地传递下去。
首先要将“安全就是生命”的根本理念上真正让大家共知、共享、共识,要唤起我们每名员工“违章就是事故、事故意味死亡”的意识,做到干一辈子建设工程工作、谨慎一辈子,时刻如履薄冰、时刻如临深渊。还要真正将我们的安全文化理念渗透到每一名员工的思想、意识、操控、行为;真正做到本质安全,不能麻痹大意凭侥幸;总之,我们不让职工及工人兄弟流血,我们单位不能再出事故,也出不起事故,我们要改变传统思维,做到安全工作细中求细,如果稍有大意、必然出事,而且事故残酷,一旦发生不可原谅、不可挽回,我们就是要在提高安全保证程度的基础上做到“勤检查、常教育、严落实、时把控”。
二是要提高我们每名职工人员的安全认知能力、防控水平。要真正认识到安全管理的严肃性、严厉性,认识到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否决一切的极端重要性。只有思想上从根本提高了才会真正重视起来,才会将安全真正放到生命至上的高度去研究、去管理、去落实,去全面履职履责。要想不被安全否定,我们的管理就要有高度,要严格落实“安全第一、人人有责”的要求,抓好“人、机、物、环”四种隐患的排查、打击不安全的行为。
三是一定要做好各种安全隐患的排查,防患于未然。要把无事当有事,无中找有,小题大做。排查隐患很重要的是要细致,一定要有细之又细、慎之又慎的心,不采取细致全面的方法、手段就可能对问题视而不见,就可能对发现的问题解决不了。我们安全生产是动态的,是24小时不停运转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可能又会出现,一定要建立全面细致排查隐患的长效机制,解决“不得病”的问题。
四是一定要抓好本质安全和本质质量要求的落实。本质安全讲究内在的本质安全,首要的是人的本质安全,这就要求对员工要一手抓教育,实行正面引导,树立正确的防范意识,一手抓制度约束,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规定,要做到为安全洗澡、为安全更衣。目的是解决保护自我的问题;本质质量就是要干标准活,高标准干活,规范操作,不糊弄自己、不糊弄别人。要抓好各项工作的规范,设计标准、操作过程、人的行为都要依照标准去规范。要对照检查一下自己的工作,哪些还没有标准,先把标准明确了,再按照标准去做,就是规范。我们要追求的就是凡事有标准,凡事按标准去做,这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习惯纠正的过程。
五是要重点工程重点抓。部门、班组、现场都有不同的重点,自己分管范围的重点自己最有数,这就要求对各自的管理重点首先自己要重视起来,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保证重点工程管控到位。目前我们4个隧道口已经掘进,台车安装、承台、桥墩施工就是现阶段的重点工程,需要我们各部门加强对工程的安全、进度、工程质量实时掌握,做到心中有数。
六是要关键人物关键抓。哪些是关键人物,首先是班组长。为此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班组、班组长这个层面工作的重要性,班组长与现场工作结合最紧密,班组长履职能力很大程度就是一个单位履职程度的体现,抓好了班组长这一层面就抓住了现场、抓住了管理、抓住了规范。对班组长要使用更要培养,要有工作标准、要有培养标准,要使班组长层面与我们的管理顺势并道,形成认同,并通过班组长将我们的管理有效的辐射放大。再就是我们的新工人、老工人和骨干员工。员工安全意识和现场业务水平低,存在冒险主义;老工人凭着老经验、***惯违章作业根深蒂固;而有些骨干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进也经常性的违章,破坏安全环境。
七是要职能部门职能抓。技术业务保安全很重要,职能部门是做标准、出规程、定规矩的,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职能重点,各个部门的职能首先要放在业务安保上,安质部就是要查隐患、抓规范、不断揭示问题,指挥生产更重要的是要做好事故的应急防范、应急处臵;工会就是要围绕民主管理、班组建设来进一步发挥安全保障作用,物资部就是要保证工程各种设备的运行率、完好率及材料合格性安全。其他部门同样要结合各自的职能特点把业务安保放在第一位臵,动态地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总之,我们要用血的教训唤起每名员工保护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教育每名员工不能违章,不能图侥幸、怕麻烦,要按照标准、按照规范,实实在在地抓好自己的安全。安全就是生命,我们要将安全文化理念渗透作用于每一名员工,形成大家的广泛认同,做到全员共知共享。我们要通过培育、引领、渗透使大家切实认识到,抓安全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自己家庭幸福,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怎么做才是安全的,促使员工发自内心地提升自我保护意识。我们要学习事故,也要把兄弟单位的事故当作自己的教训,变成我们的日常教材,做到警钟长鸣,警示高悬,围绕本质安全的管理做到认知高、工作细、落实严,不断推进企业的安全生产。
京沈5标四工区
安全生产事故学习心得 篇6
接受教训深刻反思
长期以来,公司注重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推广“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安全生产无小事”公司安全文化新理念,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工作,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公司在通过《三级安全标准化》企业验收的基础上,始终注重对公司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不断加大各项安全生产投入,按照p、d、c、a的模式持续改进。从源头上杜绝了不安全因素,使公司的安全生产长期处于良好的稳定状态。
一、提高安全认识,接受事故教训 每一起事故的发生,都会给我们的家庭带来不幸,对企业财产
造成损失和社会影响。我发生的事故给我们教训是深刻的。事故发生后在市、县安监局及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迅速展开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接受事故教训,本着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公司认真回顾总结几十年来的安全管理一些做法,结合这次事故的惨痛教训,从管理上查找漏洞和不足,从设备设施上查找事故隐患,从操作中查找薄弱环节,从思想上找麻痹思想和认识不到位的问题。通过这次事故教训,确实感到安全生产无小事。
事故原因查明后,公司制定了为期20天的安全培训计划,组织员工进行认真细致的学习总结,以本次事故为实例,结合相关规范要求,开展深刻反思、对照自身的日常操作行为,查找不足和存在的“违规”现象,提高员工在生产安全上的认识。通过对此次事故的学习反
思,使员工对安全生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安全意识是安全行为的前提,只有过硬的操作技能和浓厚的安全责任心,才是保障安全工作的前提。必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才能保证少出事故不出事故,要真正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从严、全、细、实上下功夫,把职工的技能培训和反事故工作做为公司的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抓。
二、强化“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安全生产无小事”的安全理念,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作为高危行业的合成氨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风险。因此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紧紧围绕“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安全生产无小事”的安全理念,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实施管理。安全生产是公司的首要任务,是各项工作的保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公司实行了各单位负责人,抓生产就必须抓安全的一岗双责制,采取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年初从总经理→部门负责人→到车间、科室→工段、班组→员工,均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实现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金字塔式纵到底、横到边的网格化的安全管理模式。使安全目标责任与考核、奖惩有效地结合,实现了安全生产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良好局面。
公司始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常抓不懈,坚持实行领导班子成员轮流带班制度,对生产中的突发情况能够及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处置,保障了生产安全平稳。
2、不断加大安全投入 做好安全隐患整改
针对我公司合成氨装置建设较早,设备设施不规范的实际状况,公司进行了《化工生产装置安全诊断》工作,根据《诊断》中提出的整改要求,制定了整改计划并逐步实施,先后投资多万元。对全部的压力管道由 进行了全面设计,并委托 进行了检验,对检验出不合格的压力管道进行了更换;装置中使用周期超过20年的压力容器全部进行了更换并注册登记;在 电器方面,对处在爆炸范围内较小的电器更换为防爆型电器,较大的电机做了正压通风处理;对生产系统中的关键装置和部位完善了dcs集中控制系统。通过以上整改提升了装置的本质安全水平,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使安全生产得到了可靠保障。
公司计划投资 万元的安全专项资金,对系统中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设备及安全附件进行改造,如防爆电器的更换、双甲工艺技术改造等。每年停车大修时都投入巨资进行改造、维修,对生产系统中的动静设备进行计划检修,在检修过程中严格按照山东省[2011]168号文《关于化工装置检维修作业环节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相应的检维修方案和风险分析防范措施。
随着安全投入的不断加大,装置中的安全联锁和自动化控制水平得到提升,使用周期较长的特种设备得以更换规范,实现了装置设施的本质安全。
3、强化安全监督检查机制,安全管理就是没事找事 针对公司生产区内的各重点部位,如液氨库区、甲醇库区、储气柜等重点部位,作为安全科重点监督检查部位。督查生产车间内的所
属工段是否按要求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进行巡检并按时做巡查记录等。保证重点部位全方位监督到位、管控到位,做好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要把无事当有事,无中找有、没事找事。排查隐患很重要的环节是要细致,慎之又慎,不采取细致全面的方法、手段就可能对问题视而不见,就可能对发现的问题解决不了。我们安全生产是动态的,是24小时不停运转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可能又会出现,一定要建立全面细致排查隐患的长效机制,去解决问题。
车间内采取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岗位联防制),即安全检查每月奖、惩兑现,生产车间分五大片(供气、送气、合成、碳化、电仪)。对科室、车间每月进行的安全、设备、工艺检查整改项及未完成上次的整改项,分别进行扣分,月底累加扣分最少的受奖1000元、800元、600元,扣分最多的受罚200元。如此一来极大地提高了各岗位对每次的检查整改项整改的积极性,有效的促进了从基层管理上再上新台阶。
在技术业务岗位要严格执行标准、带头遵守各项操作技术规程。查隐患、抓规范、不断揭示问题;做好事故的应急防范、应急处置;保证各种设备的运行率、完好率,动态地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4、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抓好安全工作质量 我们每天上班、下班、进入作业现场、进入工作岗位,可以发现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安全警示牌,这都是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氛围,更是一种对我们无声的提醒,通过这次事故,我们深深感到在工作中,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树立安全意识,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把安全责任关,把抓安全的工作落实到现场,把正规操作作为工作的唯一方式,认真接受事故教训,总结经验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活动,在工作中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对违章人员及时劝阻,将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在思想上、行动上确保不出事,要做到标准化管理,从事事、处处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坚决消灭应付、凑合等不良倾向,切实把安全记在心里,切实认识到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增强责任心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要想抓好安全工作质量,首先是人的本质安全,这就要求对员工要一手抓教育,实行正面引导,树立正确的防范意识,一手抓制度约束,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规定,目的是解决保护自我的问题,要规范操作,不糊弄自己、不糊弄别人。要抓好各项工作的规范,操作标准、操作过程、人的行为都要按照操作技术规程去规范。
5、要打好安全工作的持久战
抓安全工作一定要制度化,规范化,持久化。千万不能紧一时,松一阵,走过场,安全没有“休止符”。特别我们公司在稳步发展的今天,更离不开连续稳定的安全生产的局面,安全是发展企业的命脉,安全是每个员工的生命线,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生产任重道远。只有时时不忘安全,安全才能出效益。因此,我们必须对安全事故“常反思”、“多回忆”。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抓安全首先要抓源头,抓落实,要有“常怀忧患之心,常思安全之策,常尽落实之责”的“三常”精神。决不能松一阵,紧一阵,切莫“文过饰非”。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过去发生事故的当事人找来现身说法,让活生生的教材教育人,警示人。使每个员工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篇二:安全生产工作心得体会 安全体会心得
安全生产,不仅仅关系你自己,更多的是关系到你我他。警笛嘶鸣,揪人心弦;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安全之重,重乎于泰山;事故之猛,猛乎于虎。安全生产不仅是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更是对员工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安全就是效益。企业的效益来自安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安全。企业生产的顺利开展,企业的长足发展,都需要员工的安全。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会对生产造成影响,导致经济效益下滑,只有员工通过安全教育,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才能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只有生产实现了安全,企业的效益和发展才会有保障,整个企业才能良好运行。
钢铁企业作为高危行业,锻造车间更是危如累卵。作为一名设备管理人员,如何才能使设备安全运行,承托生命之重?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如何回答那个永恒的疑问:to be or not,is a question?我们的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此,从自身角度就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安全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正确理念,坚决克服“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思想,切实摆正安全与进度、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切实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不安全不开工、不安全不运行”。通过这次会议,结合我多年的工作经验,我对安全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正确认识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从总体形势来看,锻钢分厂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安全工作依然严峻,尤其是最近事故频发,远未达到安全发展、安全生产的要求。因此,需要我们正确认识目前的安全生产形势,率领全员
扎扎实实地开展安全工作,将各项安全环保工作举措落到实处,务求实效,不断夯实基层的安全管理管理,全面提高基层现场的事故整体预防能力,为锻钢分厂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思想认识。古人云:“明者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思想认识是关键,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摆在第一位。在日常工作当中,应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一滴水掉在油锅里”这样的教训实在是太多,尤其是近期的几起事故,我们流的血太多了,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不安全事件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这就是因为没有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所导致的,而做好预防工作的瓶颈就在于提高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我们的工作中,应该以安全规章制度为保障,严格贯彻执行,杜绝工作中习惯性违章行。因此,抓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必须从严,必须包括教育从严、管理从严、检查从严、整改隐患从严、最后才是处罚从严。只有在指导思想上从严,才会有组织结构上的严密、规章制度上的严格、工作作风上的严谨,而这一切也是我们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
三、加强安全知识培训,提高防范意识 “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也特别要求每一个员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确保全体员工的安全,还要结合锻钢分厂的实际情况准确地把握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轻重缓急。安全生产管理者也应把“安全重一切”时时刻刻放在心上,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把安全提到生命觉
悟的高度来认识。不论是一线员工还是管理人员,都应对岗位和部门可能涉及到的危险因素有充分的了解。不论是高危险岗位人员还是其他人员,都应该定期接受相关安全教育培训。同时还要培养各级员工事事从严、事事过细的工作作风,敢于叫真章,善于抓细节,强化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增强员工识险避险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树立安全工作“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时刻保持对各类风险和隐患保持高度警觉,筑起坚固的防范之墙,遏制事故的发生。
四、“思危”莫“居安”。相信人们对“居安思危”这一成语并不陌生,大意是说“处在安定环境时,还要时刻去思考那些可能出现的困难或危险”。在安全工作中,经常能听到 “居安思危”,似乎不无道理,但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来看,用“居安思危”来要求安全工作,个人认为已不合时宜,或多或少地带有一定的被动性或消极性。因为现代企业管理已把安全生产提升到了一个超前预控、科学管理的高标准之上,成为企业永恒的主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全工作只能“思危”,莫可“居安”。剖析锻钢分厂近几次典型事故案例,大多都是在“居安”的感觉中发生的。因为“居安”是习惯性行为的温床,会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少一些“居安”的思想,就会多一些“思危”的理念。安全生产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安全管理“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谓之于此。安全工作的关键就在于防患于未然,能“见于未萌、避危于无形”。只有全员从“居安”的传统思想危险点中走出来,始终以“思危”的超前意识与预防的措施相结合,才能“避危于无形”。
五、安全工作要做到“三个抓”,不为隐患留空隙 :第一是要“抓重点”。加强现场监督,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加强过程控制,除在工作前进行安全 交底外,还要经常组织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第二是要“抓薄弱”,认真开展危险点分析,特别对一些简单、工作量较小的工作要加强重视,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认为简单工作不好出安全问题。强化对新员工的教育和管理,保证安全管理落实到每一个角落。第三是要“抓细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应该从小处做起,细节不轻易引人注重,但几乎所有的重大事故都是由于起初的“不注重”、“不小心”引起的,这些轻易被忽略的细节很轻易成为小事故的放大器,及时发现和堵塞安全的漏洞,识别和防范现场生产存在的各类风险。
六、切实抓好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要切实抓好此项工作,组织全员开展全面、全方位的危害因素识别活动。按照事故类别、施工工艺流程、设备设施现状开展危害因素识别活动,针对识别出的危害因素,及时制定风险消减控制措施,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
七、抓安全管理的方法不能简单化,单位的规章制度一般都经过几上几下的讨论,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有些重要规章还需经过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应该说这些规章制度有其实施的群众基础,但在实际生活中为什么还有这么多违章现象发生呢?反思的结论是我们的教育、宣传和管理不到位。以为搞管理订一个制度就行,有问题开个会发个通知便完事,出了事情搞个处理决定,扣点奖金处罚一下就了结。把规章制度当作一柄尚方宝剑,遇到违章或者肇事的,管理者只要把剑毫不留情地砍下去就算是严格、认真了。而事实上,制度只能是一种约束,员工和管理者都受到它的约束,但作为管理者应该明白自己的职责不仅是“管”,还必须“理”。“理”就是以规章制度为依据,把单位内部上下、左右、纵横等各方面协调起来。说“管”是行政手段,那“理”就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思想工作,这比简单地给一个处分,给一定经济处罚要复杂得多,这就需要我们注入极大的耐心,花费更多的功夫,应该说这也是管理者应该投入主要精力的所在。在安全生产这个问题上,“严管”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要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作纳入规范和制度的轨道,从而达到事先预防和控制的目的。要做到这一点,仅有行政手段是不够的,这不仅是作为安全管理对象的人的思想情感纷繁多样,还因为安全管理的内容本身也复杂多变,所以我们在强调安全管理从严的时候,决不能因此而导致工作方法的简单化。俗话说:“安全是根绳,牵着千万人;安全是根线,连着亲人念。”当你出门上班的时候,一双期盼的眼睛默默地为你祈祷:“一定要注意安全!”当你下班的回家的时,一桌可口的饭菜期待着你平安归来。安全生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心愿。安全就是幸福,只有拥有生命的安全,才能获得人生的幸福;安全为了自己,安全为了家人,安 全为了企业,安全为了社会,安全为了你、我、他。也许你觉得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事,可是,如果亲人们看不到你回家的身影,听不到你熟悉的声音,一切幸福和承诺都将在刹那间嘎然而止„„„.安全生产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因此,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全员参与,做到“人人、事事、时时、处处”抓安全生产工作,努力增强全员的安全环保意识,提高全员的安全环保素质,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思想转变,从而有力促进公司安全环保形势持续稳定发展。篇三:安全事故学习的心得体会
安全事故学习的心得体会
下面是我结合我司近期安全事故的几点体会:
一、加强安全管理
每一次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麻痹大意造成的。要从以前
发生的安全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加强对现场安全工作的管理,杜绝此类事故再次发生;要充分发挥公司安全员和班组安全员作用,对现场安全隐患进行定期、不定期排查,做到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安全责任人要加强对生产现场的巡察工作,对违章操作进行严肃处理和纠正,加强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学习,提高员工执行力,增强员工责任感,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安全生产的良好秩序。
二、杜绝“三违”行为
“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违行为就是野蛮行为,不树
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只图省事,存侥幸心理,怕麻烦,这就给了事故发生可乘之机。作业人员严重的违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操作行车前不进行遥控器和行车的比配确认,远距离操作行车,都严重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要加大对“三违”行为的查处,坚持开展班前五分钟安全早会,做到安全工作天天抓、天天讲,安全互保对子之间应做到时时监督,时时提醒,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制止;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技能培训
要组织好员工的技能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
和职业素质;加强设备认知培训,让员工了解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增强其对操作规程的进一步理解;加强安全培训,让员工在通过不断的安全学习中进行反思,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强化安全意识,增强责任感。
事故通报的学习与分析,其目的旨在于警世及教育我们,帮助我们查找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安全管理水平,做到安全无小事。
兰 冬
通过参加集团组织的水泥厂培训,我积极学习,虚心请教,对公司水泥业务有了全面细致的理解,要想生产出高质量的水泥需要在现有生产工艺水平基础上做好安全,电器设备、工艺和实验室工作。在我在思路不是很清晰的时候,指出了一条正确且快捷的大道。
要强化安全生产日常学习,树立安全意识 要强化安全生产
工作,公司安全生产关系到广大职工、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关系到公司日常工作能否持续有效的开展下去,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必须牢牢绷紧安全之弦,保证公司的稳定发展。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这是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也是长期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总结,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通过日常工作总结安全生产经验,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我得到最深的体会是,安全无小事,事事要安全。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不是危言耸听,是切切实实关系到每个人生活工作的基本要求。在以后生产过程中我一定要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学习公司的安全生产制度。我希望今后可以学习更多的安全知识,不断充实自
己。也希望每个人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安全的工作。
毛仕炬
有人说,安全是火,点燃了我的生命之灯,安全是灯,照
亮了生命之路,安全是路,引导生命走向新的辉煌。
是啊!安全这么简单的二字,切让很多的人勾勒出了他们伤心的画面,就是因为那么一个简单的动作,那不经意间的触碰,致使自己遗憾终生,甚至丧失了生命,后悔莫及,所以,我们要提高对它的认识,并保持一定的警惕性,让它与我们同行。
厂里的关于安全带规章制度,哪怕是一个简单的标识牌也不放过,最重要的是学习如何更安全的操作设备,他们在逐一的学习着,并根据自己所在岗位的安全要求,做了总结,在互相监督的情况下,一一落到实处。
因为作为工人,只有设备安全了,他们才能更放心更安全的工作。我相信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做得更好,因为他们需要安全作为工作和生活保障,学习安全与安全同行。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与安全同行吧!这样才能享受清晨的朝露,午间的茶香,晚间的夕阳,享受与恋人,朋友,家人
在一起的温馨,享受生命的美丽,与安全同行乐在其中。
唐海云篇四:关于安全生产事故教训学习心得
安全生产典型事故学习心得
在炎炎的六月里,我们班组在公司的安排下认真的学习了公司曾经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针对这几起事故,我们认真学习讨论,并深刻领会,反思深层次原因,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我在想这些事故为什么会发生呢?是人的原因还是制度的原因?公司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已非常完善,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是人的原因,是“违章、麻痹、不负责任”的具体体现,大部分的生产事故的发生与自我安全意识淡薄,违反操作规程,安全措施未落实等因素有关。
“违章、麻痹、不负责任”充分诠释了事故发生的原因。“违章”就是不按规章制度,不按操作规程来做事,凭自己的个人主观意识来做事,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习惯性违章;“麻痹”则是进一步违章,未认真分析工作过程中的所有环节,不认真履行工作流程和规程,总认为自己这么做没什么大不了,自己是对的,图方便、图省事,从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不负责任”就表现在多方面,管理上的不负责任,监督上的不负责任,具体工作者的不负责任,即管理不到位、监督不到位、执行不到位。
安全工作天天抓、天天讲,为什么还会出安全事故呢?“违章、麻痹、不负责任”充分体现了事故发生的原因。我们有的人思想麻痹,开小差,放松了安全意识,就进行了违章作业。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对自己,对同事,对领导,对公司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家人的不负责任。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因为你的不负责任,导致了安全事故发生,会给同事、领导、家人带来多大的伤害,会给公司的财产带来多大的损失。所以,我们在工作时,一定要牢记安全,坚决与“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大安全敌人作斗争,“常怀责任之心,常行责任之事”做安全生产明白人,认真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强化安全监督,不放过任何细节和小事。安全无小事,用我们认真的责任心来换取持续的安全无事故。xx xxxx.xx.xx篇五:安全事故案例学习安全体会
安
全
事 故
案
例
学习
心
得
2013年10月18日
安全事故案例学习心得体会
安全是企业兴亡的基石,是企业的生命线,效益的前提,安全生
产事关职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因此作为一名开危化行业的员工,更应该加强安全技术培训学习,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提高个人的安全应变能力。
通过这次公司公司组织的典型事故调查报告的学习,心里非常震
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在想这些事故为什么会发生呢?是人的原因还是制度的原因? 依我个人的理解,根本原因在于人的安全意识不够高,使我意识到在工作、生活中要强化“超前意识”,“预防为主”的理念,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生产安全事故一旦发生,讲给个人、公司以及社会带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多少年轻的生命会因为一次安全事故而终止,多少人又因此失去了温暖的家,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即使多加几个“不放过”也时为晚矣。所以安全工作贵在防患于未然,必须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灌注在每个人的意识里,时时刻刻牢记安全。认真贯彻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日常工作中通过
对人的安全意识的提高来提高对物的安全状态的管理,所以人员的定期安全培训、安全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了人的安全意识,提高人自身安全防范应对能力,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才能更好的发挥对物的安全状态的管理以、对突发事件的控制以及保
证物的安全状态发挥正常的价值作用。对于物的安全状态的管理,通
过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检修管理,有效防止设备处于亚健康状态。人
员按章操作及设备的良好状态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利
用率,保证正常生产运行,杜绝安全事故。提高自身素质不仅仅是安
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在班组绩效考核中要把自
身的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相结合,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技能,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
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认真贯彻落
实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执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并将安全
安全事故研讨学习 篇7
目前, 我国的全民安全意识虽有了很大的改观, 但还不甚理想, 尤其是在我国煤矿生产过程中, 管理层的安全意识将直接决定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我国煤矿事故频发, 每年约有四五千人因煤矿事故而死亡。分析前人对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总结和事故模式理论的研究发现其研究都是在输出结果为事故发生的前提下构建的事故致因模型, 而这并没有真正反映出最终模型结果的本质, 从而在模型的整个流程中也就存在很大的缺陷。基于此, 由事故的本质原因出发, 深入研究事故致因理论, 以双重结果为模型输出, 由因致果, 由果至因双向构建事故模式模型, 并根据实际事故分析不断细化模型, 最终实现对煤矿事故的有效控制, 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 进一步确保煤矿职工的人生安全。
1 我国近三年的煤矿现状
通过分析我国近三年的煤矿现状我们可以知道我国的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都在明显下降, 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2007年、2006年分别同比下降20.2%和20.1%, 但我国的煤矿现状比发达国家要严重很多, 例如2006年我国的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50倍。这就要求我们要继续努力将我国的煤矿现状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见表1)
2 基于安全意识和双重责任结果的事故致因模型
2.1 煤矿事故的模式理论
事故模式理论是人们对事故机理所作的逻辑抽象或数学抽象, 是描述事故成因、经过和后果的理论, 是研究人、物、环境、管理及事故处理这些基本因素如何作用而形成事故、造成损失的理论。这就要求对事故的发生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根据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 我们确定造成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1 直接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物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环节的原因是我国煤矿事故的直接原因。引起人的不安全行为于人的素质、训练、教育等有关。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基础。当他满足一定条件时, 就会发生事故。不安全的环境也是引起事故的物质基础, 主要是指:a.自然环境的异常;b.生产环境的不良。同时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促成物的不安全因素, 而物的不安全因素又会在客观上造成人出现不安全行为的条件。物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共同作用的结果, 客观上一经出现隐患, 人主观上又表现了不安全行为, 就会立即导致事故的发生。
2.1.2 间接原因
管理上的缺陷是事故的间接原因, 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存在的条件;在煤矿生产安全管理过程中, 管理上的缺陷主要是:a.技术缺陷;b.劳动组织不合理;c.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指导或检查指导失误;d.没有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力;e.教育培养不够, 缺乏安全知识等。这些都将间接导致事故发生。
2.1.3 本质原因
通过上述原因分析, 我们可以认识到导致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是安全意识问题安全意识不仅体现在人的身上、同时体现在管理的身上。管理的问题又是导致物的原因的关键所在, 最终我们可以将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都归结到安全意识上面, 确立了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是安全意识缺乏。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减少事故的发生, 必须将人的安全意识提高到更高的层次。
2.2 双重事故结果分析
从宏观上可知由于现在的技术水平有限, 事故的发生除了可避免的一类外还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一类也就是技术水平外的事故的发生。这也就决定事故最终的归类是责任事故, 还是责任外事故两重结果, 我们将事故结果分为三类输出:责任结果, 责任和责任外交叉结果即交叉结果以及责任外结果。
2.3 事故模式模型的建立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构建如图1的模型:
3 基于上述事故模式模型的事故分析
3.1 2001年陕西省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4.6”瓦斯爆炸事故
3.1.1 事故过程、人员伤亡以及事故损失
2001年4月6日四点班, 在四石门采区生产区域有4个单位, 分别是综采二队在412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出煤、综掘一队在施工总回风下山延伸、掘三队采用炮掘施工轨道下山延伸;综掘三队施工延伸皮带下山, 事故前, 由于瓦斯浓度大, 瓦斯浓度比较高, 部分职工在横川附近清理溜子、皮带。21时25分, 矿调度室值班员李继龙接到掘进三队工人尚桂岭在井下四泵房汇报, 他听到一声巨响, 井下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事故波及四石门轨道下山、采区总回风下山及412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等区域, 造成38人死亡, 16人受伤, 其中重伤7人, 直接经济损失136万元。下面运用提出的煤矿事故致因模型对此次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
3.1.2 直接原因
415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大, 在掘进的过程中没有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及时采取瓦斯抽放措施, 致使工作面瓦斯时常超限。事故当班415掘进工作面的局扇没有正常运行, 造成瓦斯积聚, 并达到爆炸界限, 电气失爆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
3.1.3 间接原因
a.陈家山煤矿生产区域全部集中在四采区, 而四采区下山部分在没有构成主要通风系统的情况下进行回采和掘进回采巷道, 违反原《煤矿安全规程》第118条“在准备采区时, 必须在采区内构成通风系统以后, 方可开掘其它巷道。”的规定。且生产布局不合理的集中。在新修订的《煤矿安全规程》第113条有规定。
b.415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达8m3/min, 在实际工作中采用四台风机和四趟风筒为其供风, 在4月1日采用边掘边抽措施前已掘进巷道180米, 违反《煤矿安全规程》第150条关于“一个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于3m3/min, 采用通风方法解决瓦斯问题不合理时, 应采取瓦斯抽放措施。”的规定。为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 新修订的《煤矿安全规程》第128条规定:“严禁使用三台以上 (含三台) 局部通风机同时向1个掘进工作面供风。”
c.虽然按有关规定在四采区的三个掘进工作面和回采工作面安设了瓦斯监控系统, 但瓦斯监控系统不能实施超限断电, 且瓦斯传感器严重失修, 不能正确反映瓦斯的变化情况。矿井也未按《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定》第25条的规定报送瓦斯监测日报。
d.矿井入井人员携带的是过滤式自救器, 违反《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第101条关于“突出矿井每一入井人员, 必须随身携带隔离式 (压缩氧和化学氧) 自救器”的规定。
3.1.4 主要原因
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矿井违反《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管理不善, 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造成的。
综上所述, 认定这起瓦斯爆炸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3.2 2007年8月17日山东新泰的煤矿溃水事故
3.2.1 事故过程、人员伤亡以及事故损失
8月16日至18日, 煤矿溃水事件发生前后两三天, 华源矿业集团所在地新泰市的柴汶河上游突降大暴雨,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17日凌晨2时至下午15时, 从而导致山洪暴发, 柴汶河水位暴涨并漫溢, 冲毁了约65m的柴汶河河岸。矿井迅速被淹, 湍急的水流冲击力极大, 避灾路线均被水流堵死, 要想从垂直深度达1100多米的矿井下逃生到井口, 距离是11000多米, 井深路远, 道路难行, 矿工逃生极为困难, 最后, 有170多名矿工丧生。下面运用提出的煤矿事故致因模型对此次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
3.2.2 主要原因
由于环境因素突变, 导致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河岸垮塌、溃水淹井, 最终导致事故发生。这一原因导致的是责任外事故, 属于严重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灾难。
3.2.3 次要原因
除了自然灾害, 另外一个导致事故的因素是华源公司接到险情汇报后, 在调度室指挥的矿井负责人对溃水淹井灾害认识不足, 未及时做出停产撤人命令, 延误了人员撤离时机, 致使部分有望逃生人员未能及时撤离。这一原因是安全意识导致的管理方面的缺陷, 最终导致的是责任事故。故应对相关负责人进行惩处。
综上所述, 该溃水事故应被认定为责任于责任外的交叉事故。
4 结论
在事故模式理论基础上, 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系统、层次性的分析, 构建了我国煤矿事故模式模型, 这是的创新之处。根据模型, 认为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意识是导致我国煤矿事故不断发生的本质原因。安全意识影响着煤矿职工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的缺陷, 其中管理的缺陷与物的不安全因素共同构成引发煤矿事故的隐患。同时,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隐患是导致事故的发生直接原因。另外, 环境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通过对两起典型煤矿事故案例进行分析, 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
摘要:首先分析了我国煤矿安全现状, 并在前人对我国事故模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构建了更实际的煤矿事故致因模型, 基于安全意识和双重责任结果明确了导致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本质原因。并运用该模型对两例煤矿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验证其适用性。
关键词:安全意识,责任事故,交叉事故,煤矿事故致因理论
参考文献
[1]韩斌君, 俞秀宝.我国煤矿安全事故致因研究[J].煤炭工程, 2006 (, 9) .
[2]林柏泉.安全学原理[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6.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国安全生产年鉴, 2005-2006[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谎报瞒报安全事故 篇8
老板藏匿5具尸体
2003年12月14日,广东省揭阳市所辖普宁市流沙东街道湖东村秦坤伟服装加工场发生火灾,造成10人死亡、5人受伤。在各方投入紧张的善后处理工作时,普宁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在明知事故已造成10人死亡、5人受伤的情况下,却商定向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事故造成“4人死亡、5人受伤”;在上级追查的情况下,有关领导又编造称查出业主移尸5具的假情况,向上级报告事故的死亡人数增至9人。直到2004年3月,经上级多次追查,普宁市委、市政府才向揭阳市委、市政府正式报告了“12·14”火灾事故中人员伤亡的真相。
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副总队长苏志强透露骨,经查实,老板在消防官兵还没到的时候,将5具尸体拖走藏匿,当时消防官兵只找到4具尸体。经初步查明,火灾是由于服装加工场南侧墙顶电源线路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蔓延成灾。火灾发生后,老板秦某与其家人逃逸。据了解,发生火灾的家庭服装加工厂为家庭式作坊,主要生产内裤。车间、仓库与员工集体宿舍混置,属于典型的“三合一”厂房,整个厂房只有一出口,发生火灾时已上锁。
主要领导被严处
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通报说,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由有关部门依照程序对事故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安全事故研讨学习】推荐阅读:
事故安全学习心得05-19
安全事故学习和总结08-19
电力安全事故学习心得08-23
天津爆炸事故安全学习11-08
电力安全事故学习反思11-14
(陈婧)校车安全事故学习心得11-07
安全事故案例学习心得体会07-18
案例学习:警惕玩手机引发安全事故12-04
车辆安全防事故学习教育心得体会10-04
宜化集团皮带安全事故案例学习考试题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