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散文欣赏(共13篇)
四季散文欣赏 篇1
四季散文欣赏
岁月的年轮一圈圈啮咬而合,四季的脚步又一次从眼前迈过。我欲挽留,它却匆匆。再回眸,竟有那么多的美因缺少发现而淹没在时光的尽头……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春天,百花齐放,争先恐后地开放的花朵数不胜数。小草偷偷露出芽,树上的树叶偷偷地长出绿,地上的野花突然露出粉。一切都像一个只属于大自然的花园。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夏天,是生命力最旺盛的季节,你可以领略到众多“歌唱家”的风采。蝉、青蛙和各种昆虫组成了一支旷古未有的乐队,它们会在晚饭后一展歌喉,让人经久难忘。夏天还拥有四季之中最灿烂的星空,抬头仰望星斗的光芒,会勾起你无限的遐想。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如梦如幻般的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在静谧的.夜里,接着一丝凉风,注视广无根的天空中那一轮孤寂的月亮,伴着风吹树叶的沙沙声,走进一个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仙境,带着我的思绪飘向远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天是一个银妆素裹的世界,白茫茫的雪像是给街道披上一件毛衣,怕街道凉着,梅花还在盛开着,它那坚强不屈的精神鼓舞着人们,让人们不再惧怕风雪的阻饶。
春是懵懂的萝莉,夏是热情的少女,秋是成熟的成人,冬是深沉的老人。
四季散文欣赏 篇2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效的结合课文教学目标, 掌握欣赏散文的方法, 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美妙的意境, 体会到诗中丰富的情感。概括地说, 欣赏散文有以下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理解文中的信息 (人、事、物、景、情) 。
2.了解作家写作的时代背景及相关资料。
3.理清课文思路,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味散文语言。
4.掌握散文特点, 即形散而神不散。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 我们不难发现通过逐步的积累, 散文就可以陶冶学生情操, 开拓学生的视野, 启迪学生的思想, 撞击学生的心扉。
在这里, 我们现在略谈几点欣赏散文的具体方法。
一、了解散文特点, 即“形散而神不散”
赏读散文, 要抓住散文的“神”, 也就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形”指的是围绕文章中心意思而选取的材料。“神”统帅“形”。在《绝版的周庄》的一文中, 我们可以看到周庄那朴素的色彩———点缀着些许红色绿色的灰色白色;妩媚的景致——清凌的流水, 像钥匙般的小桥, 空灵的窗子;朦胧的感觉———斜斜的晨阳下的半晦半明;周庄的现状;周庄的未来;作家三毛对周庄的依恋;夜间静谧的周庄等等。这些材料看似纷繁芜杂, 但都被笼罩在了“赞美周庄”的这一主题之下, 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实感, 更透彻地理解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伟大情怀。
二、掌握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好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 这种诗意是从许许多多方面表现出来的, 例如:意境深远的画面, 浓烈的感情, 神奇的想象, 有个性化的语言等, 同时还要注意散文中的事、物、人、情。任何一篇散文, 都有鉴赏的技巧。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有事、有物、有情、有志:“心里不宁静”是“事”, 月下赏荷有“物”, 对物的描写又蕴含“情与志”。朱自清于白色恐怖中不能安睡, 便到月下独步赏荷, 缘于“黑暗恐怖现实”下“不自由”, 抒发的情感自然是对自由、光明的向往, 对荷塘的描写又蕴含了对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的赞美, 表达出自己不“参加革命和反革命”的“志”。这些表达可谓是“披事入情”, “体物察情”, 就是要使学生能感悟到作者寄寓于物、寄寓于事中的思想感情。
三、赏读散文, 还要借助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他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知觉的材料的基础上, 经过新的整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余秋雨的《废墟》中, 作者从古罗马的角斗场、庞贝古城、柬埔寨吴哥窟、玛雅文化遗址联想到中国的历史、世界的文化。巴金的《灯》中, 作者由眼前的灯、灯光, 联想到古希腊女教士为情人利安德尔点燃的火把, 联想到哈里希岛上的长夜孤灯, 想象出人在灯光指引下的奋进。这些手法的运用, 使文章的内容充实, 主旨表现更深刻。
四、欣赏散文还应该潜心体味散文的形式美
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不同的篇目结构各具特色。如《荷塘月色》一文, 作者因“心里颇不宁静”而到荷塘边散步排遣内心的苦闷, 在荷塘边作者得到暂时的“宁静”, 正在这时, 一片蛙声、蝉声又把作者从“陶醉”中唤醒, 回到现实, 朱自清不甘心, 再次回忆“江南采莲”的欢乐情景, 想要千方百计摆脱“不宁静”的心里, 正在努力, 却“猛一抬头, 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他又不得不回到“不宁静”的现实。通过“不宁静”出家门—到荷塘—回忆江南采莲—回到不宁静的现实。让人体会到作者“剪不断, 理还乱”的苦闷彷徨心情。而巴金的《灯》一文则通过眼前的灯—回忆的灯—联想的灯—“灯光是不会灭的”的思想来构思文章, 一气呵成, 具有深刻的表现力, 让人感悟到作者由苦闷、压抑到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
体味散文的语言也是散文欣赏的一大重点, 散文语言是最能吸引和打动读者的。他除了一般文章具备的规范、简明、得体、连贯以及准确生动等特点外, 还要具有个性化的语言特点。如《绝版的周庄》一文的语言明丽、清新;《废墟》一文的语言深刻、富有哲理;《杨柳》一文语言平和、淡雅;《灯》一文的语言执着、自信。这些文章的语言特点在阅读欣赏中无不打动读者的心扉, 激发读者思想共鸣。
综上所述, 散文欣赏是职高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高职学生欣赏散文, 置身散文, 结合生活体验, 用心体悟散文, 就会感受到散文美的意蕴, 美的意境, 还有美的结构。美的语言, 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应当细心品味。通过散文的学习,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文化, 更提高了学生的内在涵养和整体素质, 有利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培养。
摘要:散文欣赏是职高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作者见闻和感受的文章, 有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两类 (一说还有说理散文一类) 。这里说的是抒情散文。在中职教材中, 每册教材都要编排1至3单元的散文篇目, 每单元都有“单元导读”, 明确提出单元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
关键词:散文欣赏,方法,经验,点滴
参考文献
[1]管海泉.求同辨异, 比中见长——从散文教学谈培养学生两种思维[J].语文教学之友, 2006, (12) .
[2]王敏.语文教学中现代散文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方法研究[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6) .
散文《散步》欣赏 篇3
散步,这是一个极普通的题目,也是一件极平凡的小事,但《散步》的作者却抓住了生活中这一件易为人们忽视的小事,开掘出一个更广阔的天地,读后令人神驰遐想,余味不尽。
作品中散步的是一家人,祖孙三代,成员虽极简单,但安排却可谓匠心独运。散步时小家伙象发现新大陆似的一声喊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点出了这种安排的深刻寓意。妈妈和儿子,这是两代人。前面的两代人是老的一代和壮年的一代;后面的两代人是壮年的一代和幼小一代。他们在田野上散步,但也可以看做是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跋涉。老的一代,壮年的一代,幼小的一代,代代相承,连接起生命长河的链条。生命的长河是无限向前延伸的,但每一生命个体的存在又是有限的。“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这看似漫不经心的一笔轻轻地点出了这一浅显而又深奥的道理。有些老人要死去,但春天还是照常来。“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是《散步》中主人公的感受,也是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文中散步的三代人不也令人想到生命吗,三代人,这是生命所必然经历的三种不同存在的阶段。
三代人,年龄不同,境遇各异,思想不一,于是在散步中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喜欢平顺和追求有意思,这正是生活中老小两代人之间常见的分歧,这一情节的安排于平淡自然中见深刻,足见作者之功力。这一分歧的解决颇耐人寻味。因为“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的强壮的儿子,”儿子还小,他还习惯着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所以在歧路前如何举步取决于“我”。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拆散一家人各得其所又不愿意,“我”在这种情况上决定委屈儿子,但这时母亲变了主意。小路不平顺,但毕竟有吸引人之处,那里有金黄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母亲的改变主意,也许有疼孙儿的心理,但也许更主要是因为被小路绚丽的风光所吸引。一家人终于走在有意思但又不平顺的小路上,这是代表未来的儿子所选择的道路。散步中这一小小插曲可以令我们想到生活中无数类似的事件,这里展示的是一滴水珠,但它包含着世界上所有的水包含的一切元素。
《散步》的结尾也是意味深长的。“我”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走得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似乎也的确是整个世界,老的代表过去,小的代表未来,这过去和未来都在现在的肩上。
欣赏四季,让我如此美丽初中作文 篇4
在春天,闲看草长莺飞二月天;在夏天,聆听牛衣古柳卖黄瓜;在秋天,抚摸霜叶红于二月花;在冬天,坐看千树万树梨花开……如果说,欣赏是美的,那么我要说,正是欣赏四季的美,让我的心灵如此美丽。
春天,我领略到了成长。在那蒙蒙细雨的滋润下,积蓄了一冬的力量终于找到了出口。看!迎春花的一片金黄在春天里甜甜的微笑;柳枝在春风那柔和的鼓舞下,挥动着碧绿的水袖,开始围著名为成长的奏鸣曲伴舞,可能那生长草芽的土地上还残留未化净的残雪,外面的.空气还撩拨着冬日的余韵,可是成长的力量是惊人的,冬日的阴霾遮不住春天的太阳。虽然天空雾蒙蒙的,可是一切都阻不断那蓬勃的生机。春天,领略到成长的气息,心中也有了一丝萌发的生机。欣赏春天使我如此美丽。
夏天,我领略到了热情,表面上每天都是风平浪静,树叶不动,草叶不动,太阳不动,只有知了在哪无休止的聒噪着。可当你走出门外,一切变得截然不同。阳光是如此的热情,像一个金色的娃娃,每天早上来到你身边把你从梦中叫醒,而晚上又依依不舍总要到很晚才离开;花朵是如此的热情,绽放出自己最美的笑脸,总是花未到香先至,用那馥郁的香气拥抱着你。在这个热情的季节,心中也会有团火在燃烧,于是欣赏夏天,使我如此美丽。
秋天,我领略到了奉献。不知道为什么,秋天虽然有高远的蓝天,清爽的气息,可那一片片落下来的黄叶总是让人那样的伤感。叶子一片片掉下来,像一片片悲凉的翅膀,积聚在空中,旋转、舞蹈,舞尽生命的力量,才落在地上,之后它们干枯,腐烂……可是到了春天,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叶子,树枝上才会冒出新的嫩芽。踩在叶子上,那欢快的声音伴着脚下的柔软,让我感到秋天的意义并不是悲伤,而是快乐的奉献,欣赏秋天,让我如此美丽。
冬天,我领略到了别样的美。冬天的夜,是淡紫色的,给人一种深远的感觉。而当你在屋子里突然听到一种有韵律的‘唰啦’的声音,请千万不要厌倦,因为那里,说不定正在下着一场雪,而你听到的声音,便是雪歌唱的声音。没错,每一片雪都是会唱歌的。伴随着雪在空中舞着,那轻轻的低吟声就是雪的一种美,可是人们在冬日往往只知道赞叹雪的纯洁,竟忽略了雪的歌唱。这不跟生活一样吗?看到的是美,听到的也是美。冬天教会我这个道理,欣赏冬天,使我如此美丽。
四季散文欣赏 篇5
1.“诗歌之部”第一单元“推荐作品”中, 选自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的《越中览古》, 第2句是:“义士还家尽锦衣”, 而常见版本该句一般是“战士还家尽锦衣”。
2.“诗歌之部”第三单元“赏析示例”中, 同样选自上述版本的李白的《将进酒》第18句是:“但愿长醉不用醒”, 而常见版本该句一般是“但愿长醉不复醒”。
3.“散文之部”第四单元“自主赏析”中, 选自《樊川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的《阿房宫赋》第2段, 有一句是“有不见者, 三十六年”, 而常见版本该句一般是“有不得见者, 三十六年”。
4.“诗歌之部”第三单元“自主赏析”中, 所选李贺《李凭箜篌引》, 课下注释 (1) 对李贺其人的注释文字是这样的:
“李贺 (791—817) , 字长吉, 陇西成纪 (今甘肃秦安) 人。是没落的宗室后裔。终身抑郁不得志, 27岁就去世了。”
古诗文存世时间长, 在流传过程中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 出现不同版本, 这很正常。在这里想说的是:教材编者将不同版本的古代诗歌散文内容编入教材供高中师生使用时, 能否考虑得更周全一些, 从而将负面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
1.“义士”和“战士”,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 都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 在第1612页和第1714页对“义士”和“战士”的解释是:
[义士]:勇于维护正义的人;侠义的人。
[战士]: (1) 军队最基层的成员; (2) 泛指从事某种正义事业或参加某种正义斗争的人。
众所周知, 勾践被夫差打败后, 卧薪尝胆, 励精图治, “葬死者, 问伤者, 养生者;吊有忧, 贺有喜;送往者, 迎来者;去民之所恶, 补民之不足”, 举国上下, 发愤图强, 同仇敌忾, 最终报仇雪耻, 锦衣还家。从战前动员来看, 尽管“三千越甲”是为“义”所激, 士气高昂, 但由“将帅二三子夫妇已蕃”可知, 他们本是越国的臣民, 国家有难, 慷慨以赴, 本属分内之事, 情理之中, 何“义”之有?称凯旋而归的将士为“义士”而非“战士”, 不亦惑乎?因此, 愚以为还是采用“战士”的版本为好, 以免产生歧义, 导致误解!
2.《将进酒》中“但愿长醉不用醒”一句, 我们通常见到的版本多是“但愿长醉不复醒”, 也有“但愿长醉不愿醒”的说法。那么, 哪种说法最切近诗人内在情感呢?当是“不复醒”。因为“不用醒”是“不需要醒”, “不愿醒”是“不愿意醒”, “不复醒”是“不再醒来”。
李白厌恶黑暗官场, 放浪形骸, 寄情山水, “借酒浇愁愁更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他当然希望一醉方休!而“不用醒”之意则显突兀。一则“需不需要醒”似乎受客观条件制约, 而此句则完全是直抒胸臆, 只有“愿不愿、想不想”的问题, 与客观需求无关;二则“长醉”状态下应是无意识的, 至少意识比较模糊, 不管客观上需不需要, 主观上实际是“醒”不了的。而“不愿醒”中的“不愿”与“但愿”对举, 这样似有割裂文意之嫌:只愿意长醉下去, 不愿意保持清醒。换句话说, 就是只愿意长时间保持醉酒状态, 不愿意头脑清醒地混迹官场。看似说得过去, 其实在原句中, “但愿”两字统领后边所有文字“长醉不复醒”, 其中“不复醒”是对“长醉”状态的进一步阐释!
3.《阿房宫赋》第二段中, 到底是“有不见者, 三十六年”好呢, 还是“有不得见者, 三十六年”好?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先得从“得”字的意思说开去。随便翻开一部《古代汉语词典》去查, “得”字有一个最基本的义项, 就是“能, 可能”, 例子不用多举。在该句中, 联系上下文的语境, 从“一肌一容, 尽态极妍, 缦立远视, 而望幸焉”可知, 天天涂脂抹粉、梳妆打扮之后翘首以待的宫女们盼望始皇帝驾幸自己处, 那就像大旱之望云霓, 赤土之盼甘霖, 是殷切盼望见到而不能见啊!不仅文意豁然, 而且主动被动昭然!可“有不见者, 三十六年”能表达出这番意思么?相反, 它只有两种解释:皇帝不想不愿见宫女, 宫女不想不愿见皇帝。而这两种解释既不合文意, 又不合情理!所以, 还是“有不得见者, 三十六年”好!
4.认为李贺是陇西成纪 (今甘肃秦安) 人, 这简直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因为, “陇西”只是李贺的祖籍。既然如此, 为什么要说李贺是陇西人呢?
李贺 (公元790~816) , 字长吉, 中唐著名诗人。祖籍陇西, 生于福昌县昌谷 (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他是唐宗室后裔, 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 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又因家居福昌之昌谷, 后人称之为李昌谷。他18岁到东都洛阳, 以《雁门太守行》拜见韩愈, 备受赞赏, 遂声名远扬。21岁参加河南府试, 被荐举进士, 但遭小人的嫉妒和攻击, 说李贺父名晋肃的“晋”与进士之“进”同音, 犯家讳, 依据礼法惯例, 应避讳不得参试。李贺被迫放弃了考进士的权利, 断绝了仕途之路, 以后他一直陷于抑郁痛苦之中。后经人推荐, 到长安任从九品的太常寺奉礼郎, 地位卑微。李贺不堪屈辱, 任期未满就告病辞官。年仅27岁, 就病卒家中。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 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代表作有《高轩过》《雁门太守行》《罗浮山人与葛篇》等。其作品集为《李长吉歌诗》。他的诗歌在唐诗中别具一格, 被称为“长吉体”。
更重要的是, 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尚存李贺故里的一些佐证:昌谷今名无存, 据考证应为今宜阳县三乡乡。李贺故里当在连昌河东的西柏坡村。这一带村落相连, 绿竹成园, 有的竹园超过百亩, 与李贺诗歌所写相似。1992年10月, 西柏坡学校落成了高3.29米的李贺雕像。连昌河西岸有唐塔一座, 砖结构九级密檐式, 高十余丈, 下部砖刻浮雕完好, 为五花寺 (即连昌宫) 遗址, 旁有汉山云刹光武庙。当年的权贵显要和文人学士武则天、唐玄宗、韩愈、白居易、元稹、杜牧等均在这一带留有诗文。
综上所述, 笔者以为, 以上注释应该实事求是改正为:
四季散文欣赏 篇6
1.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B.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C.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D.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B. 某所,而母立于兹
C.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D.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与人,如弃草芥
3.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后秦击者再,李牧连却之
A.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B. 与我千金,吾生若
C. 甚善,名我固当。
D. 而从者多艰其晨昏之往来。
4. 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故不我若也
B. 异乎三子者之撰
C.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D.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
10.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每薄暮下管键 日薄西山
B.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C. 不学之过也 大母过余曰
D.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6.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1)仓皇东出 (2)君看流水尚能西 (3)毛血日益衰 (4)名其斋曰苦斋 (5)与我千金,吾生若 (6)失足破其瓮 (7)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A.(1)(2)/(3)(4)(5)/(6)(7)
B.(1)(3)/(2)(4)/(5)(6)/(7)
C.(1)(2)(3)(4)/(5)(6)(7)
D.(1)(4)/(2)(3)/(5)/(6)(7)
7. 对下列各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2)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3)阳春召我以烟景 (4)不吾知也 (5)鸡鸣枕上 (6)吾将以为袜 (7)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A.(1)(2)(3)//(4)(5)//(6)(7)
B.(1)(2)//(3)(4)(5)//(6)//(7)
C.(1)(2)(3)(4)//(5)(6)(7)
D.(1)(2)//(3)(4)//(5)(6)//(7)
二、阅读理解(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日 喻
生而眇(miǎo)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yuè),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
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钟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世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注:眇,原指一目失明,这里指双目失明。龠,古代竹制的管乐器,像笛,比笛短。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扣:敲击
B. 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揣:摸
C. 士知求道而不务学。 务:致力,从事
D. 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涉:渡河
9. 下列各句是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主旨是论述其“道可致而不可求”、“君子学以致其道”的主张。
B. 作者认为只有长期认真学习,接触实际,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自然地认识、掌握其规律。
C. 北方勇士学潜水时常常溺水是因为他们对潜水规律没有完全掌握。
D. 文章比喻巧妙,议论生动,情趣盎然,富于启迪性。
10.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4分)
孙 武 曰 善 战 者 致 人 不 致 于 人 子 夏 曰 百 工 居 肆 以 成 其 事 君 子 学 以 致 其 道
11.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4分)
(2)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3分)
(3)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3分)
三、诗歌鉴赏(8分)
卜算子
清代·蒋春霖
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注:化了浮萍:柳絮落水化为浮萍,传说如此。《本草》:“浮萍季春始生,或云为杨花所生。”唐宋人诗词中每用此说。
12.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说:“鹿潭(蒋春霖字鹿潭)穷愁潦倒,抑郁以终,悲愤慷慨,一发于词,如《卜算子》云云,何其凄怨如此!”请结合词的下片作简要分析。(4分)
13. 古代写愁的诗句很多,请从课文中挑选两句填在横线上。(每句2分,共4分)
(1)
(2)
四、语言表达(11分)
14. 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四个交际情境,分别存在使用不得体的错误,请加以改正。(3分)
(1)肯定专家的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2)接受朋友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3)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亲:“这是令尊。”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15. 古代文学作品中,很多句子包含丰富的文化常识。譬如归有光《项脊轩志》里的“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三五”表示“十五”,古人记时,往往以两个数字的乘积表示应有的数量;“桂影”指月影,神话传说,月中有桂花树,所以用桂代月。请写出两个类似的句子,并指出相应的文学常识。(4分)
(1)
(2)
16. 阅读下面语段,写出孔子原话的意思和温总理引用孔子话的含义。(4分)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答记者问中提到:“我敢于面对人民、面对历史。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知我罪我”的典故与孔子有关。孔子编写完《春秋》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1)孔子(2分):
(2)温总理(2分):
五、单元写作(40分)
春如四季散文 篇7
而今天,意想不到的是竟然飞起了雪花,大片大片的雪花砸在了山上,树上,地上……远山更加云蒸雾绕,看起来竟仙气十足,大青山像戴上了白色的帽子,显得滑稽而可爱。树木被一连几日的大幅变化整的无精打采,垂头丧气地瞅着片片飞雪。也许它们没人能懂,春雪也想赶着在春天露脸、报道,正如韩愈说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所以,春天的雪并没有带来多少寒意,我更愿意相信,他们是特意来梳洗昨天被风沙吹乱弄脏的世界,你瞧,他们经过空中,空气里少了连日来的土腥味,落到山上,山朗润起来了;落到树上,树变得干净而婀娜了;落到地上,地面更新鲜湿润了;草更新了,花更亮了……然而,落地的那一瞬,它们却都消失了,带着些许遗憾,带着些许赤诚,也带着些许牺牲变作一汪春水,凉丝丝的灌入大地。
校园里,伴着春雪,孩子们总是异常活跃,异常兴奋,奔跑在飞雪中,感受着飞雪落在脸上倏一下融化瞬间带来的清凉,没有寒意,也不刺骨,有的是新鲜,有的是清醒,有的是爽快,那么,就捉捉迷藏,打打沙包,踢几脚球,赛几趟跑,喊几嗓子,在春天里,舒展舒展筋骨,抖擞抖擞精神,也让春雪洗去一冬的尘霜!
散文:书香四季 篇8
春日花开,读书在绚烂的春天,春日里读书,最妙之地点莫过于花间树下。“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真是一个五彩的春天,四周绿树环绕,碧草茵茵,花团锦簇,香气袭人。春日宜读诗,兴起时朗诵两段,会引得莺啼燕啭,实乃人生幸事。渐渐日长,心舒体泰,夜深人静时,星星美眸回盼,让梦里也充满芬芳。此时若捧一本诗集,读上几页,则放眼四望,对景抒怀,或低声吟哦,或高声吟诵。一时间,书香、花香,窖得心也香香的,醇醇的。令人如痴如醉,乐在书中,更在书外。如若微风袭来,落英缤纷,几片花瓣飘然入书,合而取为标本,欣然题上一两行诗句,则更妙趣横生。读书的同时,也是在读自己,读这个时代,读这个社会,读你所能感知到的一切。
读书,在热情的夏天,谁人不会否认夏天的火热和激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天的景致很美,在夏天的大自然中读书,任思绪和想像无拘无束,天马行空,能够从不着边际的虚渺中,获得不竭的思想源泉,从中萌发幻想,受到启迪,带来全新的憧憬和希望。在夏季的阴凉儿下读书,仿佛能获得一种征服自然的力量,或者为了练就并获得这种力量而心生喜悦。夜晚寂寞,此时读书可以陶冶情操。读书其实是一种享受。遇其好文,掬其一段,细细读来,品味起情态、语言、意境,则韵味愈加悠长深邃。就像一个热情的夏天,让热情燃烧你的心窝。
秋日天高,云自由游走,思绪也飘浮不定。“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金秋时节,落叶回归大地,雁声疾去向南,书中满是思乡的离愁,故乡在所有的秋天里,正在盘点沉甸甸的收获。秋天,用智慧的手,把生活的快乐和生命的意义写在饱满的谷粒上,浸到沉沉的果实里。秋天,是大自然裸露坦诚的胸膛,向人类无私回报的季节。读书,在这秋的金黄里,感受书籍带来的快乐、忧伤,和心情无与伦比的释放。也只能这样消磨自己的心灵,只有在读书里寻找快乐,幸好还有书的慰籍。
读书在寒冷的冬天,冬日风啸,雪飘飘扬扬,最有诗意莫过于雪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就像一个肃穆的冬天。哪本书都似温暖的火炉,心情在慢慢地冶炼,才能浓如酒的`甘醇。手温书暖,心书交融,室外天寒地冻,书中热情四溢。冬日满世界是透明的冰,从中可以折射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书是白纸黑字,是世间的缩影,有男人的潜伏,有女人的乐活,有智慧在开放,更有对邪恶的秒杀。冬日是对四季的总结和盘点,书中也有人生的起伏和规划。围着火炉,香茶作陪,茗香肆意倾泻,书香到处蔓延。读诗文则需选清新高雅之作,读小说,适宜读短小精悍之篇。最妙莫过于读童话,言浅而文美,篇短而情深。语言最纯净,如窗外之雪,晶莹剔透;境界最深邃,也如窗外之雪,包容万物。读着读着,不禁幻想着自己也变成了冰清玉洁的雪花,在空中飞舞着,欢笑着,与万千伙伴一起营造出亦真亦幻的童话世界。
四季散文欣赏 篇9
一、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有的放矢
在古诗文欣赏的教学中,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大体了解了李白的狂放,杜甫的沉郁,白居易的感伤,王维诗的自然清新……从此对古典诗文产生熟稔亲近的感情,不再把学诗背诗视为畏途,反觉乐在其中,这样也就够了。我们教一首诗或一篇散文,根本目的不在于翻译、背诵,而在于熏陶、感染,在于人格的培养和审美趣味的提高。目前,选修课教学面临的困难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无法像必修课那样对各种知识点进行详细而充分的展开,因此,如果不能对选修课进行合理的课时安排,很可能因时间紧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无法达成教学要求,更谈不上高效。为了解决好这一困难,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进行选修课的教学时,事先选择好每一个单元的切入点,从某一角度入手,把几个文本整合在一起读精研透,品精析透,同时把阅读鉴赏的方法贯穿其中,确保学生每节课都能有所收获。
二、灵活调整教材,确定教学方法
古诗文欣赏所选篇目都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应该是教师教着有劲,学生学得也有兴趣。但是如果机械地按教材编排顺序,相对集中地进行单一文学题材或体裁样式的教学,很容易让师生产生审美疲劳,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型的多样性上下功夫,适当调整教材顺序,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具体做法是:
(一)起始课常识介绍到位
上选修教材伊始,应首先向学生说明教材的学习目标,进行学法指导,如诵读、诗文知识积累、学习鉴赏古诗文的方法、多动笔写等。可以简要地梳理中国古代诗歌和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简史,如风骚传统、魏晋五言诗、建安风骨、山水田园诗派、先秦散文、唐宋散文等,为后面的诗文鉴赏储备必要的文学史知识。每单元教学也要恰当地介绍一些历史常识。因为诗文与史相联,要想充分地准确地理解诗词文赋的内涵,教师讲授必须深谙知人论世之道,如讲李白的诗歌,如果教师不讲李白的诗风与盛唐气象之间的关系或讲不清楚,学生对李白诗歌艺术成就的体会就可能理解不到位;不把作者和作品置入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教师就不能带领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去鉴赏作品。
(二)鉴赏课做好鉴赏指导
一要特别重视诗文的诵读。诵读能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提高学生观察与思考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鉴赏、审美与想象能力,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大部分学生没有诵读的习惯。所以,要充分利用古诗文欣赏这本选修书,使学生养成读背的习惯。二要在尊重诗文、尊重作者的前提下进行鉴赏方法的指导。新课改决不意味着无边无际的盲目散放,要尊重古典诗文阅读的规律与本质。学生自我的感悟与生成的前提是与文本与作者展开对话,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品味诗歌的意境,把握文中的形象。三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各种形式来展示学生对诗文的合理理解与对诗文意境的想象。
(三)探究交流课指导读写结合
探究活动是选修课教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只有注重学生的参与,才能真正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此活动虽然以学生为主,但仍然不能缺少教师的必要指导。教师指导要到位,要让学生动手去搜集材料,组织筛选材料,并能形成较为成型的研究性小论文,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次数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而定。教师可以定期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如小论文报告会、专题研讨会。对于学生展示的学习探究成果,师生要对此作出恰当评价,以更好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学生参与授课构建高效课堂
一般老师担心课堂教学效果不好,不敢放手让学生讲课。其实让学生当一回老师还是极有好处的。把过去由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变成让一些文言诗文功底比较扎实的学生来组织课堂的学习。具体安排如下:事先教师将要讲内容分配下去,并提供部分参考资料,而把备课、讲解、检查反馈等教学环节全部交由学生完成,教师只是及时地查缺补漏,最后予以全面的总结评价,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所学内容,讲课的学生由于从以往听课的学生变成了讲课的老师,课堂身份发生了变化,所以既怕讲不好,又担心讲得不如其他的学生,因此一定准备得都非常认真充分;而听的学生也听得格外认真,他们不仅要参与课堂的学习,还要评价讲解的情况,所以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教学循序渐进善于启发
宋代教育家朱熹主张,“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教远者大者”(《朱子语类》)。古人讲授古典诗文之循序渐进之法,即使今日亦有借鉴之必要。
由于学生受自身学识和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于蕴含于古典诗文本身深层次的人文问题缺乏应有的自觉,而这恰好也是古典诗文的魅力和价值所在,教师必须循循善诱,启发引导,使学生健康地迈入古典诗词的人文殿堂。《礼记·学记》上说“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以小鸣,叩之以大者以大鸣”,《孟子·尽心上》所谓“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毂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讲的都是启发设问的重要性。古诗文选修课的教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文的兴趣,开启学生的心志,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问题,掌握引而不发的教学平衡,始终使学生处于学习的最佳动力状态。
四、把诗文鉴赏与写作结合,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的特点决定了这本书的落脚点应在提高学生的诗文欣赏能力上,需要在铺垫渗透—诵读鉴赏的基础上实现落实拓展—碰撞生成,并通过诗文写意(或素描)、文学小评论甚至仿写古典诗文等方式来感悟作者以及其艺术人生这种鉴赏与写作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较为扎实的诗词鉴赏的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不仅使学生在选修中国典诗文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写作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对于中国古典诗文的评价能力,提高了鉴赏水平。
花开四季优美散文 篇10
自由而轻盈的灵魂,要一个宁静的心境,奔跑在自己的原野上,风掠过她的发梢。在那漫长而偶然的个体生命历程里,存在,轻得就像一声叹息,只是因着这叹息是在暗夜里,显得离奇而不真实,这便是最初对生命或生存的印象,像飘浮在月夜里的蚕豆花淡薄的清香,露水打湿的草地的柔软与潮湿,幽远的星空,无法琢磨的意象。她注定只能奔跑或追逐,要找一个空灵的梦,以这种姿势走在前行的路上。在每个季节交错的地方,都有她驻足的痕迹,自然是她最初的底色。
又是春天了,视野里是漫天的柳絮和嫩黄的芽子,丰富的色彩轻盈地粉饰每个有梦想的心灵。想在春天启程,到有希望和梦想的地方去,不论它们是在那个方向,它们总在双足踏上的那片土地上,春天是每个有梦想的人的季节,Ihaveadream,像到美洲淘金的人一样,只有一个背包,背着所有的历程和梦想,伴随前行的永远只有风,是那无处不在的温暖的季风。
那么夏天呢?夏天是海洋的季节,是那博大深邃和广阔无垠的存在。在那无边无际的存在里。沁入心灵的是那蔚蓝的天与海,是生命形式神秘的起源,使我们如此接近自身或整个生命存在的起始部分。有一种谦卑在心里升起,任何人在面对海洋时很难不产生这种感觉。海水以她的柔软冲刷着在她的浪花里疲惫不堪的躯体,像母亲抱着她的`婴儿。我们因而热爱大海,爱她蔚蓝的颜色,爱她壮阔的波澜,爱她的神秘无边。
又是秋天。秋天是高原的季节,那里是山与水、色彩与光线、人与大自然用天然本真的方式搭配出来的和谐,高原是山的阳刚与水的阴柔,是色彩的炫丽和宁静,是目光所能触及得到的范围里感觉得到的震撼。是格桑花又燃起了高原一整个的秋,那一路前行的热情,让你想到它的心中去,可它的心灵在哪里呢?仿佛是遥远的,在那浅灰色的天边飞翔的鹰,又像是染红在脚下的小草,亦或是层林尽染的山峦,牵扯着你的心跳,扼屏住你的呼吸,让你在瞬间飞上天堂又回到人间,那是稀薄的氧气造成的生理和视觉的印象。一倾而下的阳光拥吻着它的大地,那透明、坦率、热情便释放在这片日益肥沃、文明、丰硕的土地上。
你可以留在高原过一个冬天,让雪覆盖你的心房一整个季节。雪是高原的标记,总是如期而至,像一个纯粹的精灵,带着它的洁白与纯净,在某个早晨悄然来临。冬给人以自由,以它特有的灰色,以它归隐的本质,像因洞察世事而澄澈清透的目光,给人安宁。你可以放心地在它的某个部分停留下来,像在某个因落雪而有些冷清的日子,鹰收起它的翅膀,落到大地上栖息。
停留在自己的居所里吧!那里有自己的一张床,那里就是栖息下来的地方,接纳每一双落下的翅膀和它的灰尘。那里总有洁净的衣服、冒着热气的水杯、温暖的书、贴近灵魂的音乐,和一个个恬静的清晨,它们在阳光里铺开,是一生中值得记忆的片段。
时间是水车的转轮,我们是水槽终端等待浇灌的植物,在无限的空间里伸展着枝叶,随季节叶生叶落,掉下的叶片肥沃着脚下的土地,营养着向上攀升的枝条,一些枝叶叫欲望或困惑,一些枝叶叫宁静和深思,树干则是体验,因为它的根在大地上。
校园四季散文 篇11
初春时节,桃花在花仙子的指引下绽放,向学生们展示灿烂的笑容。草伸出头来观察春天万物的复苏。小树也长出绿叶,校园非常美丽。
夏天,月季穿着粉红色的裙子在风中起舞。校园里的树越来越直,越来越绿。松树张开大手为学生们享受凉爽的空气。派恩叔叔很高兴听到学生们开心的笑声。校园沉浸在绿色之中。
在深秋,秋仙女用她的衣服覆盖了夏天的炎热,带来了凉爽的秋天,给世界带来了沉重的果实。我们学校的桂花树盛开着,芳香四溢。整个学校看起来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隆冬时节,校园里的梅花女孩给世界增添了一抹红色。梅花在雪中格外显眼。学生们跑去看梅花,称赞她是雪中之王。梅花女孩露出了美丽的微笑。
天啊。我喜欢这个美丽的校园。
四月四季散文 篇12
春・三月。春风乱,柳絮坠。
静默小巷,闭上眼扶着墙沿缓步徐行。指尖凹凸微凉,是淡青暗沉纹理,兀自斑驳。不敢睁眼,只怕这荒凉空景,不经意落进眼里,便成了蜇人噬心的刺,动摇了信念。
夏・六月。夏雨落,繁华重。
危危高楼,坚定步伐谓锥上。而心,却是摇摇欲坠之感。难道,一切真的皆有定数?不敢在想,生怕一不小心,再次跌入万丈深渊。泪浸整个潮湿的日子,合欢花却开了个正盛。
秋・九月。秋云淡,黄叶扬。
寂寂雨夜,绾起长发静默于窗前。一灯如豆,映着未合的书籍,墨的味道夹杂着雨的凉在孤独的夜里飘荡,吞噬着一个个寂寞的灵魂。窗前的梧桐,在风雨中瑟瑟发抖。
冬・腊月。冬雪飘,寒梅怒。
四季的韵律散文 篇13
四季变换不息,弹拨一曲悠扬的旋律。
一春
初春,春雨绵绵,烟雨蒙蒙。雨声悠悠,宛若划过心底的一个音符。奏响了这第一个动人的韵律。撩拨着人们心底最热切的灵魂,这一场激情而盛大的音乐会,就这样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指尖轻轻弹拨,流泻出一朵朵动人的音符。人们披上斗笠穿上蓑衣,迈着轻快的步伐,扛着农具,迫不及待来为这场音乐会伴奏。
烟雨蒙蒙,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人们忙碌的身影。晶莹的雨珠和这人们的汗珠,他们喜悦的笑颜如花?般璀璨夺目。燕子闻讯赶来,在屋檐下,电线杆子上,跳着他们的剪刀舞,在梁间喃昵,迎合着这春天的最后一缕旋律。
二夏
春天的歌声仍在耳边回响,夏天的一群音乐家,早已??,忙不迭地抢过他们的音符。
他们换上了专属的绿色礼服,一场具有异国风情的草裙舞,拉开了序幕。阳光为她们喝彩,次第点亮了专属于她们的金色舞台。细碎的阳光洒落在她们的礼服上,为她们原本的绿色的礼服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这时,为伴奏的人也换成了一个个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孩子。
他们穿着清一色的短衣短裤,光着脚丫子,爬上了令人向往的舞台,和夏天一起共同谱写了令人动容的青春唱响曲。
海滩上,稚嫩的孩童们也不干示弱,用她们胖乎乎,软绵绵的小手,垒砌起,一座座怀揣着梦想的城堡。原本荒芜的海滩上,出现了一座座雄伟壮观的堡垒。为
海风徐来,为这灼热的夏天,平添一抹沁人心脾的凉爽。
三秋
秋,在人们坐立不安得等待下,终于迈着婀娜多姿的步伐,款款而来,拉开了专属于她主场音乐会的序曲。
秋天以一曲慷慨激昂的音乐,与她灵动的舞姿,将这场丰收曲的序幕拉开。幕布缓缓升起,只见,她舞姿灵动,素手一扬,整个大地被裹上一块金黄的地毯。
令台下的观众,无比的激动,人们纷纷踏上舞台,接受秋天的丰收之曲,与她共同歌唱。
这一曲,响彻大地河山,人们好像收到她的感染,眼眸里起了一层浓浓的薄雾。人们激动与喜悦的泪水,伴着她用生命谱写的乐章戛然而止。
四冬
秋天慷慨激昂的乐曲,给了人们奋发向上的`动力。人们沉浸在秋天丰收的乐章里,尚未回过神来。
白发苍苍的冬爷爷,被他可爱的孙女雪姐姐搀扶着迈着蹒跚地步履走来。
此时,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只有,这苍茫的白雪为冬爷爷伴舞,看着眼前白茫茫的一切,冬爷爷仍眉开眼笑,气定神闲的打着太极。
此刻,没有燕子,没有阳光,没有雨露,甚至没有一个观众,只有刺骨的风声,无情的啃食着冬爷爷苍老的面容。
可是,冬爷爷脸上仍然挂着慈祥的微笑因为,他相信,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雪,越下越大,人们仿佛被冬爷爷感了染一般。大家伙儿,都穿着火红的棉袄,跳着热情的秧歌,绕着冬爷爷尽情的舞蹈,一曲终了。
这一场荡气回肠的音乐会。余音绕梁,令人回味无穷。
岁末来临,人们纷纷大摆筵席庆贺这场音乐圆满结束。
后记
一年又一年,与其从年头愁到年尾。倒不如,当做参加一场盛大音乐会。我相信,这一场音乐会会让你余生难忘。
【四季散文欣赏】推荐阅读:
描写四季散文07-03
散文:走过童年的四季09-06
爱在四季优秀散文10-24
风的四季散文随笔08-01
滨河路的四季儿童散文08-23
四季的雨散文随笔10-24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四季散文》05-28
丝巾散文欣赏07-05
雪散文欣赏05-24
尴尬散文欣赏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