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

2025-03-16|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让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精选11篇)

让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 篇1

湖边,站着一只鹭鸟。游人感觉好玩,纷纷驻足观看,有人顺手扔给它一小块吃剩的面包。试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若不出意外,所有人都会这么想:鹭鸟吃掉面包。

然而,奇迹发生了。鹭鸟并没吃掉面包,而是将它叼起来,再将它放进近前的湖水里,然后,站在岸边瞅着湖水。

正当人们不知其意之时,一条小鱼向面包游来,不用说,它是来享用这块面包的。可是,说时迟那时快,还没等小鱼张嘴,鹭鸟的长喙迅即张开,啄向水中的小鱼。小鱼还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就已经进入了鹭鸟的腹中。

吞下小鱼之后,鹭鸟继续守在岸边,等待其他上钩的小鱼。然而,这次等来的鱼太大,超出了它的吞咽能力。所以,还没等这条大鱼靠近面包,它就把面包叼了起来,含在嘴里。大鱼见食物不见了,只好悻悻地游走。

见大鱼远去,鹭鸟将含在嘴里的面包又吐到水中,继续等待猎物。不大工夫,竟接二连三地诱捕到多条小鱼,鹭鸟大饱口福,吃了个酒足饭饱。

游人看得目瞪口呆,若不是亲眼所见,简直难以置信:小小鹭鸟竟然如此聪明。到嘴的美食,多么诱人啊!它完全可以选择吃掉,但是,它没有。吃掉,还不够塞牙缝的,不吃,却生发出了超乎寻常的价值。

的确,鹭鸟是聪明的、智慧的。它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块小小的面包,而是这块小小的面包博取的更大的利益。

让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 篇2

《林哈德和葛笃德》是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名著, 其中, 女主人公葛笃德独特的分享教育方法显示了作为母亲所具有的教育智慧。她的分享教育方法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同时也给予了当今家庭教育一些重要的启示。

一、裴斯泰洛齐分享教育的基本观点

《林哈德和葛笃德》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女主人公葛笃德的教育方法, 历来为人们所介绍和赞颂, 当然这也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的体现。葛笃德是泥瓦匠林哈德的妻子, 他们有七个孩子。虽然家境贫寒, 但是凭着葛笃德的勤劳善良以及独特的教育方法, 他们的家庭生活充满欢乐, 孩子们个个都很有教养, 赢得县长亚尔纳的高度赞赏。县长以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基础, 推行教育改革, 兴办新学校, 使当地的社会风气焕然一新。葛笃德对儿童独特的分享教育方法, 不单单是让儿童把东西分享给别人, 而是让儿童怎么把东西分享给别人, 是一种心灵的教育。葛笃德的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她的教育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身教言教并重, 适时进行分享教育

对儿童进行分享教育之前, 父母自己应该有一颗善良真诚的、懂得分享的心, 还要善于利用合适的情景。葛笃德就是利用节假日及平时祈祷的机会, 教孩子有一颗爱心, 爱天父基督, 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爱自己的贫穷的小伙伴以及善良正直的县长。如“她已经养成了习惯, 每逢星期六总要利用晚祷时间, 专心地把她认为这个星期里的最重要和最具有启发性的事情, 铭刻在儿女们的心上”。[1]在她的真诚和充满爱心的教育下, 孩子们都愿意把自己的面包分给正在挨饿的小伙伴。葛笃德之所以对儿童能进行有效的分享教育, 首先是因为她自己就是一个善良而善于践行分享的人, 而且身教言教并重, 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2. 关注分享对象, 引导儿童主动分享

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关心真正需要关心的人, 让孩子从心里乐意去分享。葛笃德不会刻意让每个孩子必须去帮助谁, 刻意和谁分享东西, 而是进行恰当的引导。在祷告之后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妈妈:尼克拉, 你知道有谁是常常挨饿的吗?

尼克拉:妈妈, 有小鲁迪。我今天上他爸爸那儿去过, 他简直饿得要死啦;他甚至从地上拔草放在嘴里嚼哩。

妈妈:你愿意有时把你的晚饭让给他吃吗?

尼克拉:愿意, 妈妈, 明天就让给他, 可以吗?

妈妈:对, 可以。

尼克拉:我真开心极啦![2]

……

妈妈这时也问遍了其余的孩子, 大家感到快乐的就是各人明天的晚餐都可以送给穷孩子们吃。

葛笃德就是这样, 让孩子们发自肺腑地要分享东西给小伙伴, 而不是去命令, 去要求必须怎么做, 这样孩子也会沉浸在自己可以帮助别人的快乐中, 是自我价值感的一种满足。

3. 树立正确观念, 发掘儿童分享智慧

父母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分享观, 自己想办法以最合适的方式与伙伴分享。让儿童明白分享不是做给父母看的表面工作, 也不是为了得到长辈的夸奖, 而形成明显的虚荣心。这是分享教育的价值所在, 也是最值得思考的部分。葛笃德对儿女的分享教育是让他们发自内心的, 而且分享途径也让他们自己去想, 这样每个孩子在分享自己的食物时是那么真心和开心, 不禁让许多看到的父母也感动于孩子天使一般的行为。葛笃德的教育对孩子今后的人格发展和个性养成也是很有益处的。

4. 鼓励亲自实践, 分享自己劳动的喜悦

家长要让孩子适当地参加一些劳动, 让他们分享自己劳动的喜悦。家长也应该主动分享一些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经验。葛笃德认真教鲁迪怎样吩咐自己的孩子们在一旁帮助他, 怎么教导孩子注重平时的规矩。她还会让自己的孩子自己学会做家务, 比如纺纱, 赚一些零花钱, 享受劳动的快乐。她也引导别的孩子一起参加群体劳动, 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分享自己劳动的喜悦, 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满足感了。

二、裴斯泰洛齐分享教育对当今家庭教育的启示

裴斯泰洛齐在《林哈德和葛笃德》这本书中, 用教育家独有的视角阐释了分享教育的涵义, 展示了很实用也很独特的分享教育方法, 给予当今家庭教育很多思考和启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重视分享教育, 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品格

分享教育是儿童德育的一个方面。德育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所必须的, 在当今社会, 一个人的品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不学礼, 无以立”。家长应重视孩子的早期分享教育,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 要对儿童进行分享方面的相关教导, 可通过小故事、做游戏或真实情景, 有意识地科学地对儿童进行分享教育;留意儿童的主动的分享行为, 当出现相应行为时要及时给予引导;鼓励儿童在适当时候自己去分享, 包括分享自己的零花钱、小玩具和小秘密给同伴或陌生人, 然后谈谈自己分享的感受, 根据反馈的信息再采取更恰当的方法。

总之, 教会孩子进行分享是让儿童受益一生的教育。一个人懂得分享将来就会懂得体谅别人, 帮助比自己困难的人, 使自己充满人格魅力, 更好地与人相处, 从而获得真正的友情。而且分享教育也是德育的一个方面, 做好分享教育有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 使儿童将来能够更好地成长。因此, 家长在儿童早期必须充分重视分享教育, 并给予儿童及时有效的引导, 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品格。

2. 掌握合理方法, 让儿童真正学会分享

当前研究对教会儿童分享提供了很多实用有效的方法和经验。比如, 家长可以经常有意地创造“分享”的情境, 可以在假日里带孩子到亲朋好友家串门, 或请其他孩子来家里做客, 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图书拿出来与伙伴分享;也要对孩子的每个慷慨举动都表扬。如果和伙伴在为玩具发生争执时, 要给孩子解释清楚小伙伴是怎么想的, 不可强求, 对儿童要有耐心和方法。这些方法对教会孩子进行分享都是比较常用和常见的, 但不是真正的分享教育。家长可以借鉴葛笃德的教育方法,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分享观, 让孩子从心底去想要把自己的东西给与别人分享。此外, 考虑到孩子和家长的自尊心, 让孩子自己主动想办法分享, 做到针对不同伙伴采用最恰当的方法。分享是让孩子发自心底的善良行为, 家长要懂得引导孩子, 不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被强求“分享”的, 而是孩子自己主动乐于分享。因此, 对孩子进行分享教育, 父母必须首先要重视教育, 多学习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 培养教育智慧, 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儿童学会分享, 保证儿童更好地成长。

3. 完善自身行为, 及时有效地进行分享教育

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是儿童行为的一面镜子。因此在家庭教育中, 父母的教育一定要自己先做到位。儿童在早期活动中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模仿, 当一种行为得到强化时, 儿童就会增加这种活动的发生频率。家长可以借鉴葛笃德用“身教”的方式, 时时注意到自己的修养和行为表现, 以身作则。如果在日常生活中, 父母自私自利, 喜欢把东西据为己有, 爱占小便宜, 又如何教自己的孩子去分享。同样在教育活动中, 儿童的分享行为不明显时, 家长也要首先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到位, 让孩子学会分享才会有效果。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家长在对儿童进行分享教育时还要尊重儿童自己的意愿。据资料表明, 早期的“分享”行为其实并不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更多的是由于婴儿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你我之间的区分和所有不甚分明而表现出来的。因此有学者认为, 实际上真正的分享行为只是到了儿童参与同伴群体生活, 与同伴经常性地进行交往以后才产生的。鉴于此, 家长应该区别对待儿童出现的分享行为, 恰当地予以引导和鼓励, 不宜强求。分享不等于事事求教于别人, 分辨不清内容或处理不好, 就容易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或畏惧心理。

家长必须重视对孩子的分享教育, 采用合理的方法, 抓住合适的时机, 并注意身教言教并重。

参考文献

让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 篇3

一抬头,窗外的林子,在闪电下,通体发光。眼前,出现战场。天也下雨,抗联战士和日本鬼子厮杀,血像水似的汩汩地流,浸泡着地上的野草。一个年龄很小的通讯员,跪在连长的尸体旁哀嚎。那人竟是爸爸。又一闪电。林子却静着。

窗外人在敲。开门,香栽进来。站定,叫,快穿衣服。他半晌地迷乱。既而,一脸笑,欣喜而快活。你还真封建,你看那些做体操、舞蹈的,特别是双人舞。你别说了好不好。不说拉倒。你妈对我啥看法。她说你飘,整天瞎写,也没发表。谁说的。转身摸出本《关东习作》,指着一首诗。这不,我写的。等我成了作家,要好好养你。有人说,以前你爸养你。现在,没了你爸。你还不得饿死。

她心口窝一紧,两腮乍起,像快死的鱼儿,一鼓一鼓的,脸闪出绿,香的眼里汪着水。

许久,香说,没吃饭吧,我去端。他感到饿,香在碗架里找。两个凉馒头,一碟酱。再找,又一碟酱。她在一旁看。完毕,她把碗筷拾掇了。

他从炕柜里拽出一个大包。抖开包袱,是些花花绿绿的布角。工厂流水线下来的,极齐整。你厂里人没问,问了,我说送人。后来,不问了,可能知道了。知道好,纸里包不住火。

外面雨很大。他用脸盆接屋角的漏雨。地上洇了一片。泡松的泥地膨胀着。

香说,夏天一过,学生该用坐垫了。我跟几个校长联系了,样子也看了,说好。五块钱一个,去本钱,挣四块。

灯下的香,清爽可人。一片片布角,像一片片花瓣,在她手下飞舞。她把质地软的、丝绸类,挑出来,包好,放在一起,动手去缝其他的。怎么不用这些。料好,可惜了。留着以后给咱们的孩子做被。你瞎说,原来的端美消失掉。目光一阵散乱,不敢回敬他的目光。急急地去看别的。

有些无聊,拾起一根针,引上线,坐在她旁边。干枯的手,极笨拙。边缝,边拿眼虚虚地看她。一走神,针扎在手上,出血了。她一惊,用嘴去吮。

香说,天黑了,该回了。

让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 篇4

当时天气很冷,又没有桥,他只好想办法跟别人共骑一匹马才能到达对岸。等待了一段时间,他终于看到一群骑马的人来了。

他让第一个通过,然后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以及第五个也顺利通过。

最后,仅剩下一个骑马的人了。他来的时候,老人看看他,并说:“先生,你能不能让我跟你一起骑马过河呢?”骑马的人不假思索地说:“当然可以,请上来吧!”

过河之后,老人就滑到地面站好。

离去之前,这位骑马人说:“先生,我注意到你让所有其他骑马的人通过,而没有要求他们。但是当我来到你面前时,你立刻要求跟我一起骑马。我不解的是,你为什么不要求他们却要求我呢?”

老人平静地回答道:“我看他们的眼睛就了解他们并没有爱,而且我自己心中知道要求共骑一马过河是没有用的。”

让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 篇5

这位心理医生转身出去了。一会儿,他手中拿着个细细的橡皮圈和两个带挂钩的砝码回来了。当着男子的面,医生把两个砝码挂在了橡皮圈上面。只见两个砝码的重量把橡皮圈绷紧到了极限,似乎稍一用力,就会有断裂的可能。

医生抬起头,问道:“那个陷害你的同事升职了吗?”

他摇了摇头说:“没有。”

医生继续说道:“那么,我再来问你,你的那个同事所说的事情属实吗?”

他思忖了一会儿,回答说:“应该说还算属实吧。”

医生笑了,说:“既然他也没有升职,而且还给你指出了你的不足之处,那么你不但不应该恨他,应该感谢他才对。想想看,如果你在以后能把这些失误做好,还怕没有升职的机会吗?”

这个男子赞同地点了点头。医生随手摘下一个砝码,橡皮圈顿时弹回去大半。

接着,医生又问:“你和你妻子之间的感情好吗?两人之间的感情真的到无可挽救的地步了吗?”

他又摇了摇头,回答说:“我们两人的感情应该还是很不错的,我们有一个很乖的女儿。就是她不能理解我罢了。”

医生问:“那么说,即使另外一个女人再理解你,她也不可能给你带来当前所有的幸福,你也不可能下定决心和她生活在一起是吗?”沉默了一会儿,那个男子如实地点了点头。医生笑了,他又把另一个砝码从橡皮圈上摘了下来,那个橡皮圈马上恢复了原状。医生将这个橡皮圈递给了他,并解释道:“你看,这不就恢复到原来了吗?你已经没有一点儿负担了,你还是那个完整无缺的‘橡皮圈’,你也没有失去先前的弹性。”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经典童话故事 篇6

狐狸太太说:“哎,今天晚饭,吃烤鸡——”

狐狸先生一听,马上跑得飞快,“太太,太太,我爱你,我爱吃烤鸡。”

田鼠家所有的成员都听见了,他们很羡慕。

第二天,狐狸先生又快到家了,他大老远地叫:“太太,太太,今天晚饭吃什么?”

狐狸太太说:“今天晚饭,吃熏肉——”

哎哟,香喷喷的熏肉哎。狐狸先生又跑起来,跑得真带劲。

田鼠先生听见了,他开始动脑筋了。

“喂,太太,你听见狐狸说什么吗?他们家吃得可真好,咱们家的晚饭吃什么?”

“我们呀,今天晚饭吃玉米。”

“玉米,哼,玉米,我养家这么辛苦,只给我吃玉米。太太,我想吃烤鸡。”

“咱们家没有烤鸡。”

“我想吃熏肉。”

“咱们家没有熏肉。”

“那咱们要饿死的,什么都没有!”

“不会啊,咱们有玉米、大豆、奶酪、面包屑……”

“好啦,你听听狐狸家吃的都是什么?”

田鼠生气地要离开家,他背上背包就出了门。他说,你们等着吧,我要去找些烤鸡和熏肉回来。

田鼠先生,直接到狐狸家去了。他悄悄进了门,看见了好大一块熏肉。

啊,真香啊,他迅速跑上前。不料,突然被狐狸一家抓住。

“哈哈,好肥的一只田鼠啊。”狐狸先生和太太笑眯眯地说,“欢迎你成为我们家明天的晚餐。”

第三天,狐狸先生要出门。离开家的时候,狐狸先生又在喊:“太太,今天晚饭吃什么——”

“今天晚饭,吃香喷喷的田鼠……”狐狸太太说。

哎哟,田鼠太太听见了,她哭了。小田鼠们听见了,也都哭了。

为什么田鼠先生那么贪吃,那么不小心,他要成为狐狸的晚餐了。

怎么办?怎么办?田鼠家想了一个办法,小田鼠们大声叫:“妈妈,今天的晚饭吃什么?”

田鼠太太装得很开心,大声说:“今天晚饭,喝——牛——奶——”

哇,喝牛奶啊。狐狸家的小狐狸听见了,他们都哇啦哇啦地叫起来:“牛奶,我要喝牛奶——”

“不要去啊,我们吃田鼠啊。”狐狸先生和狐狸太太说。

“要喝……喝……”小狐狸哇啦哇啦叫。

“快来搬牛奶啊,又香又甜的牛奶啊。”田鼠太太说。

狐狸先生和狐狸太太决定一起出门去抢一些回来。他们出了门,田鼠太太赶紧从附近冲进狐狸家,把田鼠爸爸救了出来。

啊,田鼠爸爸,请你以后不要听见好吃的就离开家。

让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 篇7

上帝问大象:“你是谁?”

大象回答说:“我是学识渊博的学者。”

上帝问袋鼠:“你是谁?”

袋鼠说:“我是全球闻名的拳王。”

上帝又问鱼:“你是谁?”

鱼儿游动着灵巧身躯回答说:“我是天地间的精灵。”

上帝又问鸟:“你是谁?”

鸟回答道:“我是风。”

上帝最后问人:“你是谁?”

人回答道:“我是谁?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想过呢!”

让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 篇8

磨坊主经常说:“真正的朋友就该分享一切。”但他可是从来没有给过小汉斯什么回赠。

冬天的时候,小汉斯的花园枯萎了。“忠实的”磨坊主朋友却从来没去看望过孤独、寒冷、饥饿的小汉斯。

磨坊主在家里发表他关于友谊的高论:“冬天去看小汉斯是不恰当的,人们经受困难的时候心情烦躁,这时候必须让他们拥有一份宁静,去打扰他们是不好的。而春天来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小汉斯的花园里的花都开放了,我去他那采回一大篮子鲜花,我会让他多么高兴啊。”

磨坊主天真无邪的儿子问他:“爸爸,为什么不让小汉斯到咱们家来呢?我会把我的好吃的、好玩的都分给他一半。”

谁想到磨坊主却被儿子的话气坏了,他怒斥这个白白上了学,仍然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他说:“如果小汉斯来到我们家,看到我们烧得暖烘烘的火炉,我们丰盛的晚饭,以及我们甜美的红葡萄酒,他就会心生妒意,而嫉妒则是友谊的大敌。”

让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 篇9

长达两个小时的面试,总经理一直感觉很满意。王备从经营方略谈到企业内部管理,从新品开发阐述到市场运作,并对本企业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总经理认真地听着,不时赞许地点点头,向王备友好地微笑,两人很是默契。

“王先生你让我很满意,讲了这么半天,你一定口渴了,我想让你去买两瓶矿泉水回来。”总经理说着把一张百元大钞递给了王备。

王备走上街,很快就买了两瓶矿泉水,回来递给总经理,并把剩钱交代清楚,一分不差地交给了他。王备知道这也许是这次面试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了。

果然,总经理打开一瓶矿泉水,看着王备说:“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最后的面试,这是最后一道题目了。

很好,你今天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如果这道题你能顺利地通过,你就成功了。这道题是这样的:假如这两瓶中有一瓶被人下了毒药,当然目标是针对我的,现在我命令你先尝一尝。”

王备笑了一下说:“我明白你是在测试我对公司和你的忠诚程度,也许我尝了你就会录用我。”

王备停了一下又说:“但我不能尝。虽然我很想得到总经理助理这个职位,但我认为这样做是对我人格的污辱。”

总经理怒道:“这次应试者有上千人之多,别说让他们来喝这没毒的矿泉水,就是真的让他们吃屎,他们也愿意!”

王备正色道:“我认为你刚才说的话与你的身份地位很不相称,对不起,我觉得今天的测试该结束了。”说着起身就要离去。

总经理立刻和颜悦色地说:“请原谅,王先生,刚才只是个测试,我非常欣赏你的反应和品格,请坐。并且你今天的测试已经通过了,祝贺你!”

让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 篇10

他解释说,自己的目标是学会厂里的每一项工作,他乐意去任何一个部门。马德被录用后,一旦管理员确认他的工作不比别人的逊色,他就提出去不同的另一个部门,重新从头开始。人事主管同意了这一不寻常的请求。到马德年满20岁时,他已从这家大工厂脱颖而出,承担起实验方案的攻关,薪水相当不菲。

马德只要去一个新的部门,总是去向经验丰富者请教。而一般的新手通常会避开这种人,生怕靠近他们会使自己看上去像个初出茅庐者。

马德向这些人请教他所能想到的每一个问题。他们也很喜欢这个不耻下问的年轻人,遂把自己摸索出来,别的人从未问过的捷径指给他。这些热心人成了马德的良师益友。

让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 篇11

我们的友谊开始于多年前。当时我们就读于不同的高中,是因为体育竞赛而认识的,我们对彼此的运动技巧都很欣赏。随着时间流逝,我们成了最好的朋友。克特在我的婚礼上担任伴郎;几年后,他和我妹妹的室友结婚时,我也当他的伴郎;他还是我儿子尼古拉斯的教父。不过,最能展现我们的友情,巩固我们友谊的那件事,发生至今已经超过25年。当时我们都才20岁出头,还都是无忧无虑的年轻小伙子。

那次我和克特一起去参加一个当地“游泳球类俱乐部”举办的赌彩金比赛。克特赢得门票对号奖,获得一只美丽的新表。我们两人一面开着各种有关这次赌赛的玩笑,一面走向我们的车子,克特突然转身对我说:“史蒂夫,你刚才喝了几杯鸡尾酒,车子还是我来开好了。”起先我以为他在开玩笑,但我们两个比起来,克特一向比较聪明,我还是尊重他清醒的判断。

“好主意!”我说着把钥匙递给他。

我在驾驶座旁边的椅子上坐定,克特也坐上驾驶座。他说:“我可要靠你帮忙了,因为我不太确定从这里到你家要怎么走。”

“没问题。”我说。

克特发动车子,我们顺利上路。车子照旧先颤动着颠了一阵子,不时还熄火得重新发动。接下来的10公里路,我指点方向——现在左转、慢下来、右边很快就到、加速,等等。克特开着车,走起来仿佛有百里长,不过重要的是,那天晚上我们平安到家。

十年后,克特在我的婚礼上诉说我们的坚定友谊,同时透露那晚我们开车回家的事情,令四位宾客的眼里全都充满了泪水。这个故事有什么稀奇呢?我们明白自己不该开车时,都会把钥匙交给别人——至少我希望如此。但我的朋友克特是个盲人,他一生下来眼睛就看不见,而且那天晚上以前,他从来没有坐过驾驶座。

如今克特是纽约通用公司的顶级主管,而我在全国各地旅行,教导业务员如何和客户培养长期稳固的情分与友谊。我们两人对彼此的信赖及甘为对方冒险的情谊,一直持续在我们的友谊之旅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意义与喜悦。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项目建议书编制指引下一篇:出租车转租合同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