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旅游景区规划有感(精选7篇)
学习旅游景区规划有感 篇1
学习旅游景区规划与项目开发有感
目前,我国的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依然处在探索的发展阶段,有关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的实践研究以及理论研究都较为有限。正是因为我国的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缺乏合理和科学的理论性指导,使得一些旅游景区的景观建设变得盲目化,并且造成了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旅游吸引力减弱、景观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出现。
中国旅游景区的建设与发展,一是以厚重的人文历史文化为底蕴;二是以生态自然为基石;三是以休闲度假的主题公园为载体。正是这些魅力独特的精品旅游资源,构筑了我国绚丽多姿的旅游世界。
综观一些旅游景区的建设与开发,虽然当地景色秀美,政府开发也早,但为什么一直没有建设好、发展好呢?
以下几个问题是值得人深思的。
一、要站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高度和宽度,交叉审视评估景区资源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提出了发展旅游业的若干规划设想,并开始大力建设景区。然而有部分景区景点在轰轰烈烈剪彩开业后便销声匿迹了。其实,这是景区建设盲目跟风、追求政绩所致。要正确审视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实力,关键是要看其资源。一是该地区的旅游资源是否稀有,甚至是绝无仅有?是否是国家级乃至世界级旅游资源,这是前提。二是要看规划的起点高不高?策划是否超乎寻常?三要看景区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源进行投入、运行。我们要建设或打造国家级旅游景区,必须要站在全国的高度;要打造世界级的旅游品牌,必须要站在世界级的高度。盲目的规划、投入景区建设,不仅会增加当地政府、社会的经济负担,而且会降低旅游产品品牌的品质。
二、规划建设切忌多多益善
时下,全国不少地方都有发展旅游的热情,都有建设景区的规划。然而同一地区、同一资源,建来建去,不是大点就是小点,水面不是宽点就是窄点,水库不是深点就是浅点,造成资源重复,投资重复。景区规划建设要有独特的内涵,切忌攀比,切忌多多益善。因为游客出游的目的是休闲、度假,出游的心态是不断地寻找快乐、发现快乐、体验快乐。假如游客来到目的地后,只见到处都是森林景区、到处是民族文化,到处都是巧立名目的探险,肯定会产生审美疲劳。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首先将其旅游资源与全国乃至全世界同种旅游资源相比,看其是否是最好的?如果不是最好的,不管投资者怎样规划、建设,该景区也很难成为国家级或者是世界级的知名景区。景区建设宁愿少而精,精而强,而不是小而多,多而弱。
三、开发要一步到位
在景区规划建设中,相当一部分旅游景区乃至旅游主管部门,面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观念依然滞留在“切蛋糕”层面,总认为切一块就得到了一块。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旅游业发展讲究完整性、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如果景区开发整体不到位,特别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开发建设,即使开发者表面占有了资源,切得了一块蛋糕,最终却会浪费了整块蛋糕,因为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不可再生。无论是优质资源还是稀缺资源的开发一定要一步到位,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宁愿不开发,以确保资源的完整性。
四、树立规划先行的思想
有的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在主导大景区整体规划建设的同时,却不停地利用大景区的现成规划方案,鼓励、扶持小景区依葫芦画瓢,不劳而获。如今不要说景区建设内容被复制,就连一些基础设施和服务技能也不断地在众多区域被复制、翻版。这些边建设边规划,甚至只建设不规划的景区,虽然在短期内会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最终避免不了出局的悲哀。同时,这种重复投资,还会造成整个行业资金的浪费。
五、加强对旅游人才的使用培训
未来旅游市场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发展旅游培训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加上旅游市场的特殊性,人才需求类型以综合型、复合型及多功能人才为主,因此,对于旅游人才的培训,企业也应相应建立一个综合性的人才培训和人才储备体系,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在加强旅游人才培训的同时,旅游企业必须紧跟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态势,不断了解、认识、分析、研究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并根据经营者、旅游者、从业人员及当地居民素质的高低,不断更新、选择旅游教育的主题内容,并树立当地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真正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六、建立全新的分配机制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投资大,风险大,经营者的责任也大。因此,经营者合理将产品转换成经济效益,才是确保投资者利益的关键。但是,时下在云南以及全国许多景区建设中,许多投资者急功近利的思想比较突出,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一些景区边建设边急于追求投资回报,其杀鸡取卵的做法让众多经营者无所适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一是要“建立全新的分配机制”,二是选好“掌门人”,即让有才有德有能力的人真正掌握景区经营权,在明确经营者责、权、利的同时,对经营者实施激励机制,让景区掌门人及其团队在付出就有回报的运作理念中创造旅游奇迹,最终实现双赢。
七、理念、营销技巧、经营策略
旅游产品的最终亮点和卖点其实就是旅游品牌营销,因为很多旅游产品在规划设计时是无形的,它是随着经营者的理念、加上管理者的服务水平和游客参与互动、认可,才完成最终产品定型的。在这个过程中,游客是评委,企业是媒介,品牌是效益。
八、政府在旅游业中扮演的角色
一是培育旅游产业,应形成“人人是形象、个个做服务”的旅游环境氛围。二是对旅游发展规划在前,管理在前,在宏观上整体调控、规划、把握本地区旅游资源,如建多少景区?建什么样的景区?政府要了然于胸,要做到不乱批、乱建。三是抓好景区之外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建设,配套服务设施应完善,做到城市建设有特点,城市规划有风格。同时,景区的做强做大,也离不开政府的主导,政府不仅要全力以赴支持景区发展、旅游道路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要不断净化旅游市场环境,为本地区旅游品牌建设保驾护航。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旅游业做强做大。
学习旅游景区规划有感 篇2
一、学习形式好
这次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采用远程学习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训, 把有关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的专家、领导精彩的讲话报告都挂在网络平台上, 供学员选择观看, 让我们全方位、近距离地聆听了专家针对中国教育的分析定位, 明白了道理, 鼓足了干劲。这种方式节省经费、方便学习, 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要求, 值得借鉴。
二、中职形势好
1.从《教育规划纲要》的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看, 到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要达到2350万人, 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人数 (4700万人) 的50%。这说明, 中等职业教育是国家发展长远大计, 要持续均衡发展。
注:*含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数;**含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数
2.《教育规划纲要》的第六章“职业教育”专门谈了4条, 重点是以下四点, 说明中央政府不但重视职业教育, 而且有明确的思路、可行的办法。
(1)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 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
(2) 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 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 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 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 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3) 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涉农专业建设, 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
(4)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 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完善就业准入制度, 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 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
3.从教育部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计划看, 教育部“问题入手, 重在行动”的理念已经让我们职教人感受到了速度和决心。鲁昕副部长讲:“十个行动计划是教育部落实纲要的载体, 三年要有突破。规划十年, 首先要突破三年。”
三、问题入手好
1.鲁昕副部长指出:职业教育强化公益性是时代的战略选择。职业教育要有财力保证。教育经费有三大分配规律:
(1) 教育经费占GDP不能低于4%, (美国6%, 德国10%) 这是切蛋糕的规律。
(2) 中等职业教育的总投入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例不能低于25%, 现在是6%, 总体在下降。进入新世纪以来, 职业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然而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在整个教育经费总量的比重却呈现总体下降的态势。1997年中等职业教育的总投入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例是13.26%, 2001年下降到了8%, 2006年继续下降到5.5%, 2008年是7.24%, 这与1997年相比下降了6.02个百分点。
全国现有14000多所各类中等职业学校, 能够达到基本办学条件的却不足一半。很多职业学校甚至不具备举办职业教育的基本条件, 虽然挂了职业学校的牌子, 但是实验、实训条件非常差, 难以适应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所提出的对劳动者技能的新需求。
(3) 观察世界上其他国家教育经费模式, 即使在发达国家, 政府依然是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提供者。如澳大利亚来自于政府的职教经费占职教总经费的比例为50%, 新西兰为70%, 美国约为75%, 而与我国同处亚州的韩国也占到了50%以上。
对职业教育的私立办学机构, 一些国家的政府也给予了一定的经费资助。而我国职业教育经费中政府拨款虽也占到了50%, 但是这个比例是各级各类教育经费中由政府拨款所占比例最低的。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近两年来职业教育谈论频率最高、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它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制度、一种育人模式、一种管理结构、一种助学举措、一种工作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作为一种职业教育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 已成为业内外的共识。职业院校无不行走在校企合作的必由路上, 只是路之宽窄、长短和厚薄还有很大差异。“剃头挑子一头热”, 是对长期以来我国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形象调侃, 其形成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 既有观念制度上的障碍、法规机制上的滞后, 也包括政府、企业、学校方面的局限。这些难题成为影响育人质量、制约职教发展的重要因素。
“校企合一、产学一体”、“办一个专业兴一个产业”、“变依靠校外企业为学校自办企业”, 看似平常但却夺目。黑龙江东亚学校、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十几年校企合作的探索, 难能可贵。他们的探索是一首两厢情愿的“诚信曲”, 尝试了中国式的“双元制”, 实施了就业导向的“订单式”, 最后运作了学校自建自享的实习和生产“两用车间”, 实现了“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工学结合职教模式, 取得了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满意”的多赢效果。职业教育要借自办企业之势强大起来, 才能“自我造血式”地持续健康发展, 职业学校才能保持核心竞争力。“校企合一、产学一体”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中国职业教育具有本土化特征的创新办学模式, 必然有其长久的生命力。
笔者认为, 校企合作应有三个重要环节: (1) 招生———入口; (2) 实习就业———出口; (3) 教育教学, 管理服务。我校现在实行冠名班和订单培养, 就出现了良性循环。
经过这次培训, 笔者深刻体会到:中职教育改革发展重要的是政府给政策, 学校走市场化路子。这个道理很简单, 政府、企业、学校各有其责, 就应各有其权, 各有其利。
3.校企合作持久健康发展离不开“双师型”教师。目前中职学校教师理论层面够用, 但实践和技能层面与企业需求还有距离, 国家、省市各级专业教师培训中实践层面都不足。学校虽然有教师到企业调研、实践的环节或制度, 但很难找到相应的企业去深入实践。这需要各级部门共同努力, 加强专业实训投入, 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教师培训制度。
鲁昕副部长指出,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存在三种层次的比例:第一层次, 学校内“双师型”教师的结构比例, 现在规定不少于30%;第二层次, 学校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结构比例;第三层次:学校兼职教师中退休和没有退休的结构比例。实际上, 还应该考虑学校教师中能工巧匠和有学历的技能型教师的结构比例。
教育部要求每三年每位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不少于两个月。要求合理, 可实际上我们有的学校盲目扩招, 专业教师严重不足, 那他到企业实践时间就难挤出来。沈阳现代制造服务学校去年派出4位财经专业教师脱产到德国学习3个月, 今年又要同时派出4位物流教师到德国脱产学习3个月, 每期投入60多万元。该校校长表示:如果让专业课教师承担太多课时和其他工作, 那么他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备课、学习、研讨和提高, 更不要说“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了。笔者听后十分感慨, 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借鉴。
四、重在行动好
我校“十二五”教学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 (2010—2012) 》, 以《吉林市中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推进计划》精神为指导, 坚持“专业立校, 专业强校”,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内涵建设为重点, 以改革创新为主线, 深入推行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 全面落实《吉林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程》, 认真实施《教师教学工作量化考评细则》和《学生周考周评量化考评细则》, 严格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训建设, 提升大赛实力;深化课程改革, 促进内涵发展;搞好校本培训, 增强教研水平, 大力服务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1.课堂教学以“岗位技能”为核心, 深入推行“岗位技能尝试教学模式”, 力图做到“课堂变成实训场, 岗位尝试练技能”。通过开展“课堂教学技能大比武”活动,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提高学生岗位技能。从而真正实现人人懂模式、人人用模式, 人人创新模式的目的, 使我校的教学模式改革更加深入推进。
2.教研工作以“科研引领”为龙头, 科研处搭台, 学术委员会唱戏, 开展学术年会活动 (精品案例交流、优秀论文展评、校本教材评审、教育教学论坛) , 促进学校教科研工作健康发展。
3.教师队伍建设以“校本培训”为依托,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开展教师专业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活动,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学督导室、教务处将进一步督促老师训练“两字一机” (即钢笔字、粉笔字, 计算机) , 进一步推动教师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持久深入开展。
4.课程改革以“工作过程导向”为指导, 与市场同步, 为就业服务, 开展课程改革研讨活动, 修订专业教学计划,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搞好课程体系建设和教材体系建设。
5.技能培养以“学生岗位技能阳光大比拼”活动为展示平台, 积极参加各级技能大赛, 全力做好物流国赛工作, 力争取得好成绩, 为省争光。做好技能鉴定、技能过关考核等工作, 搞好晨读、晚读、写字训练等常规工作, 不断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水平。
6.教学管理实行“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 (即教务、科研、实训三位一体, 发挥教学督导室作用) , 创新教学管理机制, 全面落实一个规程《吉林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程》, 认真实施《教师教学工作量化考评细则》和《学生周考周评量化考评细则》, 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7.德育渗透以教务处落实科学发展观, 倡导“六个一” ( (1) 每堂课每位教师要进行一次德育渗透; (2) 每周每位教师要找一名学生谈心; (3) 每个月每位教师要向任教班级做一次专题调查或座谈; (4) 每学期每位教师要帮扶一名学困学生; (5) 每学期每位教师要向学生推荐一本励志书籍; (6) 每年每个教研室要开展一次学生职业生涯讲座。) 活动为依托, 加强师德培养, 树立教师良好形象, 倡导老师用真情留住学生, 用语言激励学生, 用实例教育学生, 将职业素养教育作为教学改革的生命线。
8.以“现代服务业为主, 长短结合, 文理兼备”为专业立校原则, 打造品牌专业, 培育特色专业, 建设重点专业, 开发新型专业。具体是:突出优化市场营销专业, 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专业, 精心打造现代文员专业, 充实完善计算机专业, 细分电脑美术专业, 包装电子技术专业, 稳定焊接技术专业和旅游服务专业, 关注财会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 调整相关专业方向, 整合开发动漫设计、印刷技术、呼叫中心、汽车电器及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业。
9.做好教学安全与体育卫生工作, 促进师生身心两健。每年召开一次体育工作会议, 开展学生阳光体育系列活动, 每月举办一次大型体育赛事, 如学生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放风筝比赛、长跑比赛、拔河比赛及各类球类比赛;开好学校每年春季趣味运动会和秋季运动会;进一步做好“两操两课”工作, 加强对眼保健操的管理和每天7-8节活动课的管理, 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做好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进课堂工作, 促进学生身心两健, 全面发展。同时鼓励、组织教师参加体育锻炼。
10.做好函授培训工作, 办好教育回报社会。做好我校2011年成人函授的报名、考前辅导、考试及录取工作;做好函授学员的注册和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二道乡村民的上岗技能无偿援助计划的实施工作, 配合二道乡做好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和脱盲继续教育工作。
重庆南温泉旅游景区规划 篇3
【关键词】温泉主题形象 景区功能规划 产品设计
一、南温泉发展战略思考
南温泉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它地处重庆主城区一环线以内,属重庆主城区“半小时交通”范围,交通线路不断完善,将南滨路都市风景区、南山风景区和南温泉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了吃住娱的都市旅游新概念。
南温泉历史悠久,曾经有一段辉煌的旅游热潮,是重庆主城仅有的温泉“绿谷”。南温泉地处山水环抱之中,凌空飞泻的瀑布点缀其中具有山、水、林、泉、峡、洞、瀑等多种类型的自然景观,其温泉、花卉、陪都遗址均有较高的知名度。而南温泉泉水以疗养效果好而吸引了一大批游客。重庆努力打造“温泉之都”,这又是南温泉发展的重要机遇,并且它的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已建立了温泉酒店,温泉公园等,再加上劳动力资源丰富,南温泉必会得到恢复发展。
二、南温泉景区主题形象规划
1、南温泉旅游资源分析
根据南温泉旅游资源分析,可从地理,历史,社会分析南温泉景区主题形象定位。
(1)从地理方面分析:山水藏灵泉
①自然资源:(山水之间)
南温泉是重庆主城仅有的温泉“绿谷”。具有山、水、林、泉、峡、洞、瀑等多种类型的自然景观,其温泉、花卉、陪都遗址均有较高的知名度。使有山无水、有山远水的众多温泉景区望之项背。景区以常绿针叶林、落叶性杂木林、竹林和樟林为主,植被以次生植被、人工植被为主,且分布不均。温泉景区中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②温泉资源(储量充足稳定、水温适宜、矿物质丰富)
温泉水为硫酸钙镁钠型热泉,水多出露在花溪河南岸,水温39-42℃,且涌水量至少为4384立方米/日。水质为硫酸盐型低温微咸热水,矿化度2克/升左右。质堪与临潼华清池媲美,是国内最优秀的温泉之一。泳浴有促进新陈代谢,增强生 理机能,健身美容,治疗皮肤病和关节炎等作用。
(2)从历史方面分析:陪文诉英烈
虽然重庆在极具地方特色的土著巴文化基础上,具有“三建国都、四筑渝城”的悠久而传奇的历史,但其中最具显赫地位、焦点地位和国内外影响力的时期无疑当属抗战陪都时期。这是重庆历史上其它任何时期所无可比拟的。因此,打造陪都文化特色旅游品牌,将有利于突现我市作为特色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尤其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文化特色形象的塑造。抗战期间,蒋介石、宋美龄、林森、孔祥熙等长期在此作温泉浴。有孔园、林森公馆等抗战遗迹。
(3)从社会方面分析:休闲汇疗养
①市场位置(休闲)
南温泉位于重庆市南部巴南区,距市中心16公里。景区内气候温和宜人,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5-18℃,年平均降雨量为1100-1450毫米。充沛的降雨量为植物生长、溪流、瀑布提供了充足水分。
景区内山峰雄壮,林木秀美,泉流暖骨,溪河多姿,溶洞奇妙,有“南塘温泳”,“峭壁飞泉”,“古仙女洞”、“建文遗址”等著名的南泉老十二景。
②温泉价值(疗养)
南温泉为硫酸钙镁钠型,含钙、镁钠、硫、钾、氡、碘等二十六种元素,水温39-42℃。其水质、水温堪与临潼华清池媲美,是国内最优秀的温泉之一。每当浴池开放,玉池滚滚,白烟蒸腾;细雨霏霏,暖气袭人。荡漾豁尘襟,馨香易初服,沐温泉浴的乐趣。
三、南温泉景区功能分区规划
①南温泉西南方向划分为景观文化区:包括蒋介石官邸、国民党中央党校礼堂、陈果夫别墅、兽涎泉、总机洞、滟预归舟、三峡奔雷、五湖占雨、峭壁飞泉等景点。
②南温泉西北方向划分为温泉疗养区:包括阳光温泉度假村、犬泉、南泉公园、南泉广场、南塘温泉等景点。
③南温泉东北方向划分为商业住宿区:包括商业区、住宅区等。
四、南温泉景区旅游项目与旅游产品设计
1、南温泉公园旅游项目与旅游产品设计
(1)天人合一(南温泉公园)
南温泉硫酸钙镁钠型热泉,含有多种微量放射性元素氡 硫化氢和硼等。对于因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而产生神经痛,神经衰弱的上班族有很好的疗养作用。
而且南温泉公园内植物比较繁茂,可以与温泉资源很好结合,在林中建若干泉池,让人们在林中享受温泉,配合植物的效果,提升温泉的养生功效。
(2)服务中心区(南温泉广场附近)
在南温泉广场附近打造一条小吃街,对入驻与此的小吃店实行免税政策,吸引全国各地的名小吃进入,树立起小吃街的名气。另外在温泉广场附近在打造一条购物街,同样实行免税政策,丰富游客在南温泉的旅游活动。
(3)民俗风情岛(河心岛上)
以少数名族建筑 民俗文艺活动 名俗食品 配饰等为主体,在河心岛上打造一个具有少数名族风情的异域国度,游客上岛以后就像完全身处一个少数名族村寨,可以在岛上品尝民俗食品,购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等。河心岛上每晚举行篝火晚会,并与晚会上进行表演,这些活动将会给旅游者留上深刻的印象。
2、建文峰旅游项目与旅游产品设计
(1)建文竹屋(建文峰顶)
在建文峰顶修建若干竹屋,竹屋为三层结构,一二层作为游客主要的生活地,配有卧室 书房等必要设施,三层不作其它用途,只留下一个大的阳台,让旅游者可以与阳台上观星赏月,让城市的人们在此找到一份安逸的田园生活。
(2)孔府迷情(孔祥熙旧居)
以孔祥熙旧居为设计原型,遵循“修旧如故,保持原貌,以存求真”的文物修建原则,重塑孔祥熙与孔府生活的旧貌,以原始的文物为引,配以解说员的精彩讲解,让人们了解国民政府时期的高官的生活。
(3)俯瞰建文(建文峰索道)
重新修缮建文峰原有的索道,使其能够重新运行,使用新型材料,提高索道的舒适程度,给体力不足的老人小孩提供登山的机会,而且可以让人们从空中俯瞰建文峰,给游客更多观赏的角度。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 区域旅游管理[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学习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有感 篇4
40多年砥砺奋进,改革开放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特别是“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当前,改革开放走到一个新的历史关头。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如何更好解决发展中依然突出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妥善应对明显增加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坚定不移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才能_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把蕴藏的巨大潜力和活力释放出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也面临新的任务。要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要牢牢把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注入动力。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尽管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各国人民合作共赢的期待更加强烈。
越是面对逆风和回头浪,我们越要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中国将以更开放包容的胸襟、更高质量的增长,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各国共同繁荣贡献力量。
学习旅游景区规划有感 篇5
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决定着决策的战略性、正确性。做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政党,近日中央办公厅《2019-2023年全国政党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的出台,为我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了重要的领导保障,是我党领导班子建设性的指导文件。
《规划纲领》的5个“要”,从“政治站位、理论指导、科学配置、人员素养、廉政建设”这五个方面对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带头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能力,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明确了领导班子建设的站位高度。领导班子成员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要在思想、政治、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理想信念的高度,决定行为的广度与深度,只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找准实现中国梦的前进方向,才能找准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注入不竭的发展动力。
“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理论武装,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明确了领导班子建设的理论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只有理论入脑信念驻心,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和高度的定力。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要系统学习、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要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增强整体功能,选优配强党政正职,优化年龄结构,改善专业结构,完善来源、经历结构,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合理配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明确了领导班子的科学配置。科学配置领导班子,能够提高领导班子的行政效能,不片面的追求个人能力,将合适的人安排在岗位上,做好分工,优势互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优化班子结构,打造出更高效的领导班子,是夯实党执政基础的关键。
“要全面提高领导水平和专业素养,注重实践锻炼,提高领导班子专业化水平,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要加强管理监督、激励担当作为,严格日常管理,完善考核评价,强化正向激励。”明确了领导班子成员素养要求。领导干部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提高专业化水平,练就“真本事”,才能“以上率下”,切实提高影响力,通过对领导干部自身水平能力高低的要求,从而加强党的执政建设。加强领导班子的管理监督,是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从严治党,保持我党先进性、纯洁性的法宝。
“要持之以恒改进作风、严肃纪律,密切联系群众,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方向。党风、政风的好坏,关系着人心向背,只有坚持从严治党、从严关党,对腐败、不作为现象零容忍,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政治使命。
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的好坏,关系着我党执政地位的稳固,关系着国家发展的兴衰,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命运,以科学之手段进行建设和管理,制定明确详细的《规划纲要》,是我党先进性的又一次实践性体现。
★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
★ 加强党委班子建设要求
★ 深入解读新新出台的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
★ 团队建设规划方案
★ 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旅游景区规划 篇6
什么是旅游景区规划
旅游景区规划是指为了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各项资源、有效经营和科学管理旅游景区,充分发挥景区资源价值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根据规划的内容及深度不同,景区旅游规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旅游景区修建性规划。在这三个规划层次之外,旅游景区还可以根据各景区特点编制景区旅游策划或概念性规划、旅游项目策划,或针对具体建设项目编制开发规划。不同层次的规划,在编制内容、深度和方法方面有所不同。
旅游景区规划的内容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GB50298--1999),我国景区开发需要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现就三类规划内容和要求分别加以论述。
一、旅游景区总体规划
任何一个景区开发建设前,原则上应当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景区总体规划编制以景区所在地的旅游业发展规划为依据,对景区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帮助景区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多重效益。
(一)规划时限
景区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景区的远景发展做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于景区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也应做出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
(二)任务和作用
总体规划的对象是一个具体的景区。其基本任务是综合研究旅游资源、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地性质、环境容量及接待规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区内各项建设用地和交通组织;合理配置各项旅游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附属设施和管理设施;提出开发实施战略,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旅游的合理发展。编制旅游总体规划对更好地推动和实现旅游的开发计划和发展目标,确保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其实现最佳利用价值,确保设计的旅游产品与实际旅游市场需求的统一性,确保旅游地与所在区域间有关的各项事业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资料收集的内容
收集的内容包括地形图、专业图以及气象、水文、地质、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人口、行政区划、社会经济、企事业单位、交通运输、旅游设施、基础设施、土地利用和环境等方面的资料。
(四)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1)综合评价旅游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和基础条件。
(2)全面分析市场需求,科学测定市场规模,合理确定旅游业发展目标。
(3)确定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规划依据和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是旅游规划的主题,是体现一定规划时段内总目标的一种设想。
(4)明确景区区域、旅游产品重点开发的时间序列、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根据需要划定缓冲区的范围,包括旅游服务设施、附属设施、基础设施和管理设施的总体布局。
(5)综合平衡旅游产业要素、结构的功能组合,统筹安排资源开发与设施建设的关系,包括住宿设施、旅行社的结构、功能和布局的确定。
(6)确定环境保护的原则,提出科学保护利用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措施,包括各级保护区及影响保护地带的界线、面积的确定。
(7)根据旅游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和市场开发力度,确定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8)提出实施规划的步骤、措施和方法,研究确定行业发展的目标战略。
(五)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
(1)文本、说明书。
(2)规划主要图件(图纸比例为1/10000-1/5000):图纸主要包括景区现状图、景区总体规划图、景区(点)及旅游资源分布图、道路交通网络规划图、保护区级别规划图、分期建设规划图、各类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图、旅游设施规划布局图。
二、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较大型的景区可以增编景区控制性规划,小型景区可以跳过景区总体规划直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一个管理型的规划,其目的在于详细规定景区开发建设用地各项控制性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并为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提供指导依据。
(一)规划时限
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为景区近、中期开发建设做出安排,规划的期限一般为5—10年。
(二)作用和任务
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为景区的规划和建设管理提供控制依据,它首先代表一种规划理念,表明景区的规划管理由终极形态走上法制化过程,表明景区的规划和开发建设是一个向着预定的规划目标不断渐进的决策程序;其次,与其下一层的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相比,后者更注重形体和视觉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则更加强调管理和引导,所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代表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是规划管理和建设开发控制的一大进步。
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以景区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景区开发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性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强化规划控制功能,并指导景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
(三)资料搜集的内容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除了搜集总体规划应搜集的资料外,还应包括以下基础资料:
(1)旅游总体规划对本地块控制性规划的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
(2)土地利用现状,用地分类应分至小类。
(3)景区内人口分布现状。
(4)拟规划区块内建筑的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
(5)景区内公共建筑、公共设施的分布。
(6)景区内工程管线网分布现状。
(7)景区内土地经济分析的资料,包括土地等级类型、土地级差效益、有偿使用现状、地价变化、开发方式等。
(8)景区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地方建筑特色、风土人情等。
(四)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主要体现在规划的控制指标体系内容上,可分为:
1.控制性指标
(1)用地控制指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土地与建筑使用相容性。
(2)环境容量控制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人口容量。
(3)建筑形态控制指标:建筑高度,建筑问距,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沿路建筑高度、相邻地段建筑规定。
(4)交通控制内容:外来车辆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位,内部车辆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位。
2.引导性指标
对旅游区内重点地块的建筑形式、色彩、体量、风格提出设计要求。
配套设施体制:旅游区生活服务设施布置,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及其管理要求。
(五)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
(1)文本、说明书。
(2)规划主要图件(图纸比例为1/2000-l/l000):用地现状图、用地规划图、地块指标控制图、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工程管网规划图、地块划分图。
三、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以景区总体规划或景区控制性规划为依据,对景区近期建设内容进行安排和布置。与景区总体规划或者控制性规划相比,修建性详细规划更加注重景区形体设计、空间布局。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将为接下来的景区建设提供直接指导和具体方案。
(一)规划时限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为景区近期开发建设做出安排,规划的期限一般为3-5年。
(二)任务和作用
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上一个层次规划为依据,将景区建设的各项物质要素在当前拟建设开发的地区进行空间布置。
(三)搜集资料的内
容除收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资料外,还应增加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有关本规划地块的要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和各类建设工程造价等资料。
(1)建设条件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建筑设施和绿地的空间布局、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等。
(四)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
(1)文本、说明书。
(2)规划主要图件(图纸比例为1/2000-1/500):区位图、规划地块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道路交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综合管网等设施规划图、绿化景观旅游设施规划图、表达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效果图或模型。
旅游景区规划的相关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冲击力大大增强,全球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于是环境问题开始作为一个重大的科学技术问题由一些科学家提出。人们首先根据传统理论研究治理方法和技术,同时人们进一步体会到,仅靠科技手段,用工业文明方式作为定式去修补环境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必须在各个层次上去调控人类社会的行为和支配人类社会行为的、打着工业文明烙印的思想和观念,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发展观悄然兴起,并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以其崭新的价值观和光明的发展前景,被正式列入国际社会议程。1992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1994年的世界人口与发展会议以及1995年的哥本哈根世界首脑会议都以此作为重要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
按照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表述,可持续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不构成危害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谋求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持新的平衡,制衡出现的环境恶化和环境污染,控制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认为,主要是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改善发展质量,提倡适度消费和清洁生产,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建立“低消耗、高收益、低污染、高效益”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跨世纪的战略任务。同时,可持续发展业已成为人类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包括:
①恢复经济增长;
②改善增长质量;
③满足人类基本需求;
④确保稳定的人口水平;
(二)区位理论⑤保护和加强资源基础;⑥改善技术方向;⑦在决策中协调经济与生态关系。
区位理论研究的实质是生产的最佳布局问题,即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使生产能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在工业化大生产之前,人们从事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式的生产,产品就地生产就地消费,因而成本和收益的比例不会随距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必然不会考虑生产地点的选择问题。从这个简单的分析中就可以看出,区位理论并不是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如经济日益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分工加深的条件下,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区位理论中有一个距离衰减原理认为,如果地理现象之间是互相作用的,那么其作用力与距离成反比关系,即作用力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景区与客源地之间就遵循着距离衰减原理。旅游距离衰减原理总体上表现为景区对客源地的吸引力以景区为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小,相应的客源数量分布也呈现出以景区为中心向外围梯度减少的规律。主要原因有:首先,客源地的旅游者到景区需要支付费用、时间、精力等成本,而且这些成本随着景区与目的地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因此景区的吸引力也会随着距离的加大而相应地减少;其次,景区与客源地之间小幅度的距离变化会引起景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大幅度变化。因此,在景区的开发和经营过程中,区位理论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三)集聚效应
集聚效应理论认为,区域内各经济实体聚集产生的总体经济效益大于各经济实体单独产生的经济效益之和,超出的部分来源于因集聚而造成的有利环境。集聚效应对于景区来说,在于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可以使各企业相互促进,相互补充,降低开发成本,共用旅游设施,提升总体旅游形象,增强吸引力,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于旅游者来说,集聚效应可以方便旅游者选择同一区域内的不同景区,从而减少旅游者的费用、时间等成本。
(四)系统论
用系统论指导景区规划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首先,景区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景区规划应采用系统分析和整体考察的方法进行。它既包括对相互关联的系统要素的规划,也包括景区与整个地区的总体开发的外部系统规划;其次,景区规划的制定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调节、不断提升的系统。因此,在景区开发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要始终保持系统化眼光,用系统论指导具体的实践运作。
参考文献
1.↑ 赵黎明.旅游景区管理学.南开大学出版
社,2009.10
2.↑ 郑耀星.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旅游教育出版
社,2010.05
3.↑ 孙诗靓.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理论·案例·实
学习旅游景区规划有感 篇7
因此,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科学地充分利用资源环境优势,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对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实现人民的富裕安康, 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将景区中的村庄纳入规划区范围
1.1 谢鲁山庄的特色
谢鲁山庄始建于民国初期, 原称“树人书屋”, 是目前我国保存完好的4大私人庄园之一, 位于广西玉林市陆川县乌石镇谢鲁村, 因此而得名, 是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山庄的建筑富有岭南特色和客家风情特色, 体现了“幽、雅、奇、致”。
“幽”是指山庄郁郁葱葱, 回廊曲径, 所有房屋建筑均为青砖砌墙青瓦盖顶, 保持着浓郁的乡风民俗, 给人一种休闲、安宁之感。
“雅”是指建庄之初的民国时期官至少将的庄主吕芋农公务之余读书休闲之场所, 吕芋农不只是一介武夫, 堪称文武双全, 他的文化素养体现在整个山庄的建筑之中, 全庄建筑贯以“一至九”的数字, 取“天长地久”之意。另外, 庄园的各个建筑大都具有意味深长的名字和门联, 或取景或抒情的门匾和门联, 使整个庄园处处洋溢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奇”是指山庄的奇异, 花奇如五色茶花、金桂花、银桂花、四季玉兰, 木异如胭脂树、罗汉松等, 奇花异木计有200多种。
“致”指是山庄的建筑布局是庄主根据《琅寰记》与《红楼梦》中所述, 结合苏杭园林特色, 因地布景, 依山构筑, 迭迭而上, 造型别致。在山庄内沿山而上的层层绿树中, 点缀着别致的青砖碧瓦亭台楼阁, 令人流连忘返。
1.2 将村庄作为景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由于谢鲁村紧临谢鲁山庄, 因此, 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将谢鲁村纳入规划范围通盘考虑, 景区范围包括整个谢鲁村行政区域。
景区东部有一处可作饮用和医疗保健的温泉, 上世纪90年代有关部门曾经开发过饮用矿泉水外, 现在仍是附近村民日常洗澡用水。
景区南部是景区最高峰——谢鲁嶂, 海拔约343m, 山上由针叶、阔叶乔木及灌木混杂为主, 植被较密。山下有一棵百年大树——紫荆树, 每年春天树上栖息着南迁的几百只白鹤。另外, 庄主吕芋农墓葬在此山山脚下。
景区中部是谢鲁村农舍水田集中区域。农舍点点、炊烟袅袅, 阡陌纵横交错。由于该村地处山岭深处, 交通相对闭塞, 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村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 生活环境亟待改善。
景区西部主要是丘陵地带, 是村民自有果园区, 山脚下有蟠溪小学, 原为庄主吕芋农兴办私塾场所, 从保存不太完好的校门和校舍还可感受到当年莘莘学子在此求学的影子。
景区北部为谢鲁山庄。山庄的格局和原貌基本保持原样, 但因为资金的缺乏, 不能及时维修破损的房屋等建筑。在上世纪80年代, 有关部门在山庄内建了一栋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的招待所。
2 规划思路和原则
2.1 规划思路
在对谢鲁景区自然、人文资源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前景的基础上, 应以谢鲁山庄为龙头, 在不改变原来建筑历史原貌的的情况下进行保护维修。将山庄的其它相关服务功能剥离出来延伸扩大到整个景区, 通过提升山庄的内涵, 使观光旅游和体验旅游并存, 将景区打造成融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科技示范性于一体的的田园风光休闲渡假区。
因此, 景区开发的规划思路归结为:以园林景观为核心, 田园风光为主体, 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为主线, 建设适于停留的风景区, 促进谢鲁村经济的发展。
2.2 规划原则
2.2.1 互动性原则
传统旅游基本上是“走马观花”式的, 规划乡村旅游项目一定要克服这点, 要让景区真正做到既适宜欣赏又适宜停留, 要让游客有感受的时间及空间, 要让游客的心、身与景区共鸣互动。
因此, 为了满足游人的好奇心理, 景区要做到既为游人提供屋舍俨然、炊烟袅袅的乡村景观, 以及亭台楼阁的惬意恭候, 还要为游人提供了解新科技栽培、体验农家生活的经历机会, 在景区中开展采摘、品尝、栽培、垂钓等活动以提高旅游项目互动性, 让游客真正感受到“宾至如归”, 甚至“乐不思蜀”。
2.2.2 市场性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 客源定位目标为城市游客, 将整个景区打造成集休闲、轻体力劳动、欣赏自然田园风光于一体的城市后花园。在经营过程中, 利用现代化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科技的生产方式将庄园里的奇花异木等品种苗木进行集约化生产, 实现既能出售给游客又能进行外销, 通过不同市场拓宽销售渠道, 发挥更大的效益, 为村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2.3 和谐性原则
一个和谐的理念符合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真谛, 给人们以舒适美好的感受。因此, 提高一个景区的和谐性, 要从生态出发, 从资源出发, 以人为本, 在不掠夺式利用资源、不改变碧水蓝天的情况下既能提高该地的观赏、游乐性, 又能加快经济发展。在规划开发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和谐至
图1总体布局示意图上的理念, 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 确保资源的良性循环, 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3 景区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3.1 景区总体布局结构
谢鲁景区处于东西走向的山谷地带, 总体布局是以现状公路串联整个景区为主线, 结合五大功能分区形成“一线连五区”的规划布局结构。沿主线前行, 既能欣赏到风光迤俪的田园景观, 又能领略到绿树苍葱的优美景色, 最后来到幽雅惬意的园林小憩。在具体布局结构中 (图1) , 以谢鲁山庄为精华核心, 由东部入口服务区开始, 呈扇面状向中部或南部的采摘体验区、花木栽培区、森林休闲区渐进, 利用中部的花木栽培区为过渡, 连接南部、西部、北部景点, 重点为采摘体验区、森林休闲区, 形成采摘、休闲、观赏、康体的整体旅游体验格局。
3.2 功能分区
3.2.1 入口服务区
在谢鲁村东部设置入口服务区, 是管理机构、接待服务、广告宣传等一系列工作的办公场所。服务区规划遵循方便、舒适的原则, 建筑物布局宜小不宜大, 设施以中档为主, 适当兼顾高档的需要, 以满足不同层次要求的旅客。
建筑物要打造成“生态建筑”, 造型设计要接近传统民居, 层数以2~3层为宜, 立面色彩体现丰富的村野风貌且力求与周围环境相一致, 达到丰富田园风光、园林风貌的目的, 让游客入门即可感受到这里的美妙景致。
3.2.2 采摘体验区
采摘体验区设置在景区中西部范围, 是景区中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最集中体现。规划过程中, 充分利用现有水田和坡地, 保留原有的龙眼、荔枝树, 补种大青枣、番桃树、甜杨桃等。具体布局上, 一是要利用玉林市作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的契机, 通过政府引导, 落户相关项目进入景区, 然后以台湾优良水果、花卉品种, 利用台湾农业高新技术结合山庄原有的珍奇花木进行连片开发、规模经营, 使整个景区做到不仅春天山花烂漫夏日绿树成荫, 而且四季硕果累累、瓜果飘香。每到果熟时节, 果园要有针对性的向游人开放, 开展采摘等与游客互动性的游园活动;二是要开辟蔓藤园, 结合山庄的内涵种植作物。如山庄入口门头上有使人联想翩翩的雕画:一条南瓜 (当地人称金瓜) 滕长着南瓜及瓜花, 这表示什么呢?至今让人猜想不到。因此, 采摘区种植南瓜与山庄南瓜雕画联系起来, 激起游人雅兴。
另外, 还可种植有特色的山野菜、葡萄等, 并设置盆景花卉园地、养蜂人家、酿酒作坊等, 让游客参观到新农村建设使农耕技术不断发展进步, 同时让游客参与轻体力劳动来感受新时期农村的生产场景、生活方式。游客体验后, 接触到真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觉得到此一游“确实不虚此行”。
3.2.3 森林休闲区
森林休闲区设置在景区南部的谢鲁嶂范围, 利用谢鲁嶂所具有的天然溪流沟壑、大树参天的资源景观, 打造具有天然氧吧功能、猎奇登高、休闲垂钓的森林生态旅游, 让来此观光的城市游客感受到大自然所给予的清新与翠绿。本景区主要是长远规划, 近期主要做好保护现有植被, 实行封山育林, 同时坚决关停现有的采石场, 逐步加大改造完善谢鲁湖, 以形成和谐的大自然景观。
3.2.4 康体温泉渡假区
在入口服务区不远的温泉泉眼处规划一个渡假山庄, 山庄分设两个建筑主体:一是康体渡假区, 包括温泉大池、几个不同的小温泉药浴池组、温泉地热炙烤坑、温泉泥浴和沙浴、温泉药酒浴和温泉桑那浴、清水淋浴等;二是会议渡假区, 建设标准相对较高的宾馆, 兼接待、餐饮、住宿于一体, 设置中、小型会议室若干。
3.2.5 园林山庄区
这是谢鲁大景区的核心、精华部分。基本上不作新的规划, 主要是保护和维修。要尽快拆除与谢鲁山庄景观格格不入的招待所, 山庄内的建筑物要在不改变历史原貌的情况下进行保护维修, 使山庄在整个大谢鲁景区自始至终占着重要的龙头地位。
4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整体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一般来说, 旅游的客源是城市人占主体, 如何将在“水泥森林”里呆久的人吸引到山村里, 使他们得到放松并且意犹味尽, 就必须做“新、奇、特”的旅游文章。对于定位于城市客源的旅游目标, 谢鲁村原汁原味的“野”味、“乡村”味及园林的“幽”味、“雅”味完全有实力吸引、留住这主要客源。但现状村庄的道路不畅、娱乐和购物相对缺乏、卫生条件较差等现象会使优势的旅游资源不能发挥, 如果不改变这种面貌, 将会影响游客到此旅游的热情。把谢鲁村规划建设成一个以旅游项目为主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农村, 就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力度。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要先从“村容整洁”入手, 大力搞好农村“沼气池”建设。在开发过程中, 结合新农村建设项目所需的的资金, 由政府专项资金或者招商引资的方式, 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 确保景区内外的道路畅通和水电能源的保证供给, 不断完善卫生、服务设施。同时, 从实际出发, 开展“农家乐”等投入小、农民容易参与的项目, 让村民得到实惠, 调动村民参与的热情, 逐步使谢鲁村从传统农业向旅游观光项目平稳过渡。
通过政府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 搞好农副产品的开发、销售, 以壮大当地的经济。同时, 积极组织开展培训班、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当地村民特别是直接参与旅游接待服务村民的素质, 塑造一个不仅是环境优美的旅游景区而且是经济发展、村风淳朴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5 结束语
谢鲁山庄是岭南园林的一朵奇葩, 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景区内的村庄要借助发展乡村旅游的大好时机, 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 以山庄为精髓, 田园风光为舞台, 当地村民做主角, 演示一出精彩的旅游戏。不仅让游人欣赏到美丽的田园风光、感受到其中蕴涵的历史文化, 而且使本地经济得到发展,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依托村庄所处风景旅游区内的优越条件, 通过挖掘其旅游资源潜力, 以规模开发的形式, 促进景区内的村庄经济发展, 实现村庄与景区和谐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旅游规划,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马艺芳.农村经济的新亮点: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的互动[J].乡镇经济, 2004, (03) .
[2]夏南凯, 田宝光.控制性详细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
[3]李永良.关于农村新村建设规划的几点理论思考[J].资料通讯, 2006, (09) .
【学习旅游景区规划有感】推荐阅读:
旅游学习05-31
旅游学习考察汇报09-14
乡村旅游学习考察报告11-20
关于《旅游经济学》学习心得10-24
旅游景区规划07-06
旅游规划方案之梅里旅游规划方案09-09
四渡赤水旅游有感09-26
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10-10
旅游专项规划05-26
西柏坡红色旅游有感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