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旅游有感

2024-09-26

四渡赤水旅游有感(精选6篇)

四渡赤水旅游有感 篇1

观四渡赤水纪念馆有感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题记

长征,是一部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战争史书!长征,更是一座中国革命史上的不朽丰碑!今日,我沿着红军前辈们的脚步,来到了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的四渡赤水纪念馆,感受中国工农红军们的坚毅与勇敢!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长征开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军追剿计划,然后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飞夺泸定桥,翻过白皑皑的雪山,过了杳无人烟的草地。在敌军的围追堵截中,遭遇了多少说不尽的艰难困苦。但是,他们坚持不懈,不怕牺牲,牢记使命,最终长征取得胜利。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过长征: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为了国家的兴亡,人民的安危,他们忠于国家,不怕牺牲,勇往直前。那些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至今仍影响着无数的华夏儿女。

红军战士这种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正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所缺少的吗?今天的我们,已成了笼中鸟,室中花,经不起磨练,遇到一点点困难就畏缩,甚至逃避。在这些令人肃然起敬的红军战士面前,我们应该感到羞愧!

我想,今天我们已不需要再去飞夺泸定桥,不需要再去四渡赤水河,但长征精神不能丢,要让它永驻人心,发扬光大。革命先烈用血肉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继承发扬这可贵的红军精神,才能去迎接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的挑战。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让我们向可敬可爱的革命先辈敬礼!

四渡赤水旅游有感 篇2

一、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为神奇秘诀

四渡赤水是中央红军在川黔滇交界之处进行的一场异乎寻常、非常出色的运动战。在这场战役中, 毛泽东炉火纯青的军事指挥艺术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示。详言之, 可归为以下三点:一是以敌我实情为依归, 随时调整进军方向。遵义会议前后行军方向随敌我实情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就是佐证。遵义会议前, 敌我力量对比相差非常悬殊, 为保存革命实力, 毛泽东早在通道会议上就提议:改变原定去湘西与红

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 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

不久, 此提议在黎平会议上又得到了进一步认可。遵义会议后, 又基于红军处四面围堵之势和黔北地瘠民贫、回旋地域狭小等实情, 断然放弃建立川黔根据地的想法, 决定突破敌人重围而北渡长江, 以创建川西或川北根据地。然而, 一渡赤水后, 敌情再次剧变, 加之张国涛以“江阔水深, 有重兵防守”为借口拒绝执行党中央的决策, 北渡长江之事已成为不可能, 毛泽东又审时度势、当机立断, 毅然挥师向扎西挺进, 让红军集结于敌人力量薄弱的川黔滇边境以寻求新的机动。毛泽东就是这样始终以敌我实情变化为依归, 随时调整进军方向。一直到红军巧渡金沙江, 北渡长江的计划终于尘埃落定;二是彰显主观能动性, 把握战场主动权。从总体上审视, 敌强我弱是不争的事实, 在各路强敌的围堵下, 红军通常处于被动之境。然而, 在具体的军事指挥中, 毛泽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以奇思妙想之计做到招招出奇。不攻而示之以攻, 欲退而示之以进, 有时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 有时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 似可为而不为, 似不可为而为之, 如此变幻莫测、不依定法的战略战术, 使蒋介石对红军的战略意图恰似一头雾水, 只能穷于应付, 从而创造了我军战术上不少局部的优势和主动, 使整个形势向着“利己不利敌”的方向发展。刘伯承在回忆中称:“有时看起来好像红军在向东挺进, 事实上却在向西进军, 敌人以为我们北渡长江, 实际上我们的目的是要绕过去给他们以另一次打击。”三是巧妙处理运动战中“打”与“走”的关系。在战略转移之初, “左”倾教条主义者实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只走不打, 中央红军损失惨重, 且始终摆脱不了敌人的围堵。遵义会议之后, 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直接指挥下, 既反对“有进无退”的拼命主义, 又反对“有退无进”的逃跑主义, 实行“打得赢就打, 打不赢就走”的战略方针, 避敌之长, 击敌之短, 不断制造假象, 以引起敌人的错觉, 努力创造战机。在运动战中, 一方面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另一方面把敌人“肥的拖瘦, 瘦的拖死”, 这就把“打”与“走”巧妙有机地统一起来。尚若没有四渡赤水主动的“走”, 就不可能牵着敌人的鼻子化被动为主动, 也就不可能实现北渡长江的战略目的。换言之, 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机动灵活, 堪为成就神奇之秘诀。

二、干人的鼎力支持———为神奇之本

革命导师毛泽东说:“革命战争伟大力量的最深厚根源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红军每到一地积极发动和组织干人 (穷人) 斗争土豪劣绅, 开展打富济贫活动。如在土城、元厚两地时, 红军就将罗义甫、范恒春、赵伯高等土豪劣绅所囤积的粮食、钱财分给群众, 打开盐号的盐仓, 把盐分给穷人, 以解决土城、元厚干人缺粮、缺盐、缺衣的困难;“在隆兴场杨华沟、黄泥坡将大地主张绍端等的谷子搜出来碾成米, 猪杀了砍成块块分给穷人吃”。[1]173不仅如此, 红军还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革命纪律。如红军经过叙永城向当地群众筹粮时, 由于受反动派欺骗宣传的影响, 当地群众都外出躲藏起来, 家里无人。负责筹粮的红军战士就写了一张条子, 留下钱, 再拿走粮食。其中有一张条子这样写道:“老伯, 实在对不起。我们是工农红军, 因为两天没有吃上饭, 路过你这里, 你又不在家, 所以把你的粮食吃了一些。现在按市价给你留下了钱, 请查收。并望你能原谅。”[2]235对于红军严格遵守群众纪律, 秋毫无犯的行为, 甚至蒋介石给其“剿匪军”的训示中也不得不承认:“据报, 前朱、毛匪部窜川南时, 对人民毫无骚扰, 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 每取一头, 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3]290由于红军每到一地都极力维护干人的利益, 自觉遵守群众纪律, 故得到干人的鼎力支持。他们或者参加红军, 据汪森林回忆:在土城时, “全团在此扩兵三百多人, 分到他们连的有二十人, 那种热闹场面, 他现在还清楚地记得, 青年人唱歌喊口号, 拥向团部。”当时, 《青年参军歌》就这样唱道:“父送子, 妻送郎, 大家都来把军参, 翻身不忘共产党, 打败国民党野心狼。”[1]159他们或者给红军带路充当向导, “土城一位青年张帮超给红军带路, 从土城罗染坝经瓮溪沟到古蔺桂花场;丙滩一位青年秦良才给红军带路, 从风溪口经蟠龙到马鹿坝。”还有“隆兴淋滩青年刘丙云从凉水井、三叉咀将红军一连人带到塘房过河与大部队会合。”[1]174他们或者不顾自身安全, 竭力保护受伤的红军战士。在土城青杠坡战斗中, 有一位名叫何木林的红军战士不幸腿部受伤, 不能行走, 当地干人赵原洲把他背回家里, 悉心护理数月, 待敌军全部撤走后, 才将他送到土城安家居住。在土城青杠坡战斗中, 还有一位名叫黄万先的红军战士, 其肩部锁骨受伤, 不能随军行动, 用稻草掩着躯体, 躺在儒维乡高坪店子上大路边。“贫苦农民张安先见状将其背回家中。联防主任袁绍云知道后带领几个团丁到张家, 硬要将黄万先杀害。张安先极力保护, 周围闻讯赶来的穷苦人也不答应。袁绍云只好将他的衣物搜尽, 溜走了”[1]175等。这些干人以各种方式给予红军大力支持, 从而为四渡赤水注入了力量之源。后来,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书中总结道:“兵民是胜利之本。”故干人的鼎力支持, 堪称成就神奇之本。

三、情报工作的成功———为神奇之关键

孙子云:“知彼知己, 胜乃不殆。”此言是说, 在战争中, 如果能对敌我双方的情况如数家珍、了如指掌, 就能顺利获胜且无危险。这是作战中一条重要的指导原则, 它凸显了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实际上, 四渡赤水神奇之因, 除了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干人的鼎力支持外, 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那就是情报工作的成功, 即国军最为机密的通讯密码被红军牢牢掌控。早在四渡赤水之前, 从上海来的廖承志就将一本敌军密码破译法带给了红四方面军。开国上将傅钟 (曾负责接待过廖承志) 后来在回忆中评赞道:“那本密码电报破译法万分宝贵, 敌军的兵力部署和行动企图, 我们都了如指掌。1935年春天, 当一方面军为了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进行‘四渡赤水’战役时, 情况极度紧张, 常常难以架设侦察电台, 也多亏有了承志同志带来的破译法, 才得以把我们的侦察电台截获的敌军情报, 按中央军委指示, 及时转了过去。”[4]40由于情报信息及时准确, 从而为军事决策提供了充分可靠的依据, 避免了军事决策中的失误, 最终“使中央红军取得了‘四渡赤水’的胜利, 终于跳出了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5]事实也的确如此, 这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得到印证。一是从反面来看, 在土城战役中, 由于情报工作的失误, 结果, 战役进展很不顺利, 原定计划落空。事后, 毛泽东在扎西会议上总结道:“敌情没有摸准, 原来以为4个团, 实际上是6个团, 而且还有后续部队。”[6]218这就从反面凸显了情报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二是从正面来看, 吃一堑长一智, 扎西会议后, 红军吸取了土城战役失败的经验教训, 进一步加强了二局所负责的无线电侦察工作, 从而继土城之战后的桐遵之战, 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成为长征以来的第一次重大的胜利, 情报信息及时准确可谓其关键。依据事后杨尚昆所作的回忆, 1935年2月25日, 红三军团遵命向桐梓方向进军, 就在进军途中, 军团长彭德怀从黔军俘虏口中得知, 只有柏辉章的三个团把守娄山关要隘;又通过电话监听知悉, 黔军杜肇华的一个旅驻扎在离娄山关南五华里的黑神庙一带, 有四个团可参加战斗。他们马上将此重要军情报告给中革军委:“拟以迅速动作歼灭此敌。”同时, 还与红一军团密切配合, 昼夜兼程向黑神庙之敌发起猛烈进攻。“当天午夜, 朱总司令复电同意我们的建议, 命令坚决消灭娄山关的守敌。”[7]125在短短的五天之内, 此次战役就接连夺取了桐梓、娄山关、遵义城三要地。其战果不可谓不丰, 黔军八个团被击溃, 2000余人被击毙, 约3000人被俘;其影响亦不可谓不大, 堪称长征以来中央红军所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红军指战员的士气。根据对土城之战和桐遵之役的比较, 从中不难洞悉:情报信息及时准确与战争的胜负直接相关, 对战争胜负起关键性作用。毛泽东曾评赞二局道:“长征有了二局, 我们好像打着灯笼走夜路。”概言之, 在四渡赤水中, 情报工作的成功为正确的军事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堪称成就神奇之关键。

四、对地形的熟悉———为神奇之筹码

《孙子兵法·地形篇》记载:“知天知地, 胜乃不穷。”此言是说, 倘若在知彼知己的基础上对天气变化和地理形势也十分熟悉, 其胜利就会一个接着一个, 直至无穷。川黔交界处的赤水河畔, 位于云贵高原之北, 四川盆地之南。这里峰峦叠嶂, 溪沟纵横, 河谷深切, 山路崎岖, 地形颇为复杂。明代诗人吴国伦在《赤虺河》一诗中对于赤水河曾有过如此描绘:“万里赤虺河, 山深毒雾多。遥疑驱象马, 直欲捣岷峨。筏趁飞流下, 横穿怒石过。劝郎今莫渡, 不止为风波。”事实上, 此处复杂的地理形势, 对于从江西出发的中央红军来说, 本算不上熟悉。但由于两个方面的因素改变了这一不利状况:一是军事决策人对地形的熟悉。从黎平会议召开 (1934.12.18) 到新的三人小组形成 (1935.3.11) , 朱德身为红军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负责制订作战计划、下达作战命令、完成战斗部署, 熟悉作战区域内的地形, 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朱德早年曾在云贵川一带作战, 对这一带的地形十分熟悉, 这从截获的敌人电报分析中可以得知:“红军除朱 (德) 、罗 (炳辉) 在滇军做过事外, 余多不熟悉地理民情。”而当新三人小组成立时, 新的军事决策人毛泽东在革命斗争实践中也很快熟悉了作战区域内的地形, 这就为军事决策正确增加了筹码。可以说, 军事决策人对地形的熟悉对赢得四渡赤水运动战的胜利不可多得。二是得益于当地干人的指引。在四渡赤水中, 当地不少干人成为红军的向导, 王宗金就是其中之一。1935年1月, 中国工农红军进入原赤水县隆兴区境内, 部队驻扎在生基坳。当时, 已年满18岁的干人儿子王宗金积极帮助红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给红军介绍当地的地形民情、教红军识字等。当红军离开时, 王宗金又为红军当向导, 最终还参加了红军, 等等。这些干人无疑对当地的地形非常熟悉, 从而为军事决策者制订军事计划多提供了一份依据, 因而也就多了一份胜算。换言之, 对地形的熟悉, 为成就神奇之筹码。

虽然四渡赤水之神奇是各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之果, 但主要是上述四方面。

参考文献

[1]何世灿.红军长征在赤水[M].中共赤水市委宣传部, 2010.

[2]郑广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记[M].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6.

[3]何俊良.民国时期重大事件纪实 (第2卷) [M].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7.

[4]中国新闻社.廖公在人间[M].三联书店, 1984.

[5]蒙光励.廖家两代人[M].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1.

[6]陈伯江.中国土地革命战争[M].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1.

赤水不仅有四渡赤水的故事 篇3

赤水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北接川南,东邻重庆,是黔北通往巴蜀的重要门户,素有“川黔锁钥”“黔北门户”之称。赤水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唯一以行政区名称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当地的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富,以瀑布、竹海、桫椤、丹霞地貌、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为主要特色,兼有古代人文景观和红军长征遗迹,这里被誉为“千瀑之市”“丹霞之冠”“竹子之乡”和“桫椤王国”。

美丽山城

赤水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大斜坡地带,海拔从1730米急剧沉降至221米,谷深坡陡,沟渠纵横。经亿万年风化侵蚀,这里形成了1300平方千米全国面积最大、发育最美丽壮观、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最年轻的丹霞地貌。特殊的地理气候又使其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侏罗纪残遗种——“桫椤”的天然避难所,赤水境内各处还留存有8万余株桫椤树,是全世界桫椤分布最集中的区域,被誉为我国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馆。

赤水的水系极为发达,352条河溪遍布各处,加上数量众多的高原湖泊以及120万亩浩瀚无垠的竹海(全国十大竹乡第二)、43万亩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丰富植被的涵养,更形成无数的飞瀑。据统计,当地宽3米以上的瀑布达4000多条,是亚洲最大的瀑布群。红色丹霞奇观和桫椤、竹海、飞瀑等景色,使得赤水有了红、绿、美齐备的自傲条件。

经川黔段高速公路进入赤水,一路上美不胜收。第一眼看去,赤水真是无山不绿,而有绿意的地方又必然少不了竹子。这里的竹林敢号称“竹海”,绝对是一种“浩浩荡荡”的大家气度,如果不是亲临其境,你是绝对不会感受到那种豪迈的气势。车辆就行驶在梧桐与竹子错落有致相互衔接的路上,赤水河则像一条玉带将竹海环绕其中。

赤水市并不大,与四川的九支县仅一河之隔,一座极具现代气息的大桥将两省紧紧相连,桥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当地人戏谑:抬脚就跨省了!

进入赤水市内,街道干净,绿树成荫,环境舒适优雅,特别是市中心广场后的那片香樟林,树木高大茂盛,吸引着每一位前来观赏的游人。河岸边布满了大小不一的露天茶座,人们在茶余饭后或是在广场跳舞,或是三两好友一壶清茶坐在河边闲谈,恋人们一边漫步一边悄然细语,更多的是一家人扶老携幼沿着河边散步,孩子们调皮地打闹,人们尽情享受着快乐的休闲时光。

漫步丙安古镇

丙安,贵州四大古镇之一,有600多年历史,素有“千年军商古城堡”之美誉。古镇离赤水市不远,整个主建筑群都是建造在赤水河的悬崖峭壁之上,可以说是一座修建在石头上的古镇。古镇背靠青山三面环水,远离尘世的纷扰,至今依旧保持着明清以来的基本面貌。

资料记载,丙安,古称丙滩。因位于赤水河中游川黔闻名的大险滩——丙滩而得名。早在殷商时期,这里就有古人渔猎的踪迹。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朝廷实行“改土归流”政策之后,丙滩场首次设立行政区划,系县治下的河西里第一甲。丙滩场这个地名也首次见于史书。

自清乾隆年间赤水河进行大规模治理后,丙安成为赤水河航运最繁荣的水陆码头,乃西南地区的滇、川、黔三省往来盐船和商家必经的夜泊之地,其时沿岸酒肆和酿酒作坊林立,商贾如云。

其实,丙安的出名,不光是因为它保留了古城堡的原貌,还因为那里有红军当年四渡赤水的渡口。进入古镇首先要通过渡口上的那座吊桥,第一次走在颤悠悠的吊桥上,那种摇摇晃晃的感觉令人提心吊胆,脚步越来越慢,腿也软起来,就连桥下奔流着的赤水河也不敢低头去看。

下得桥来,笔者并不急着进入城堡内,而是先来到赤水河畔。抬头望去,古城堡就悬在高大的山壁之上,倒有几分吊脚楼的感觉。宽阔的河水静静流淌,向每一位前来的人们讲述这里曾经的硝烟战火,耳旁伴着《十送红军》的歌曲,霎时把人带到了那浩浩荡荡的渡河大军面前,依稀看到细雨霏霏里恋恋不舍的送别,看到为了光明毅然选择诀别的坚毅,看到那含泪无语的盼归。在这里,最为沉默的是河岸边那些巨大的石头,在河水的冲刷下收起了锋芒毕露的棱角,跟高高在上的城堡宛如一对老友默然相对。

带着一种敬畏的心理,从山脚拾阶而上,城堡那古老的门洞威严地俯视着众人。低头穿过厚重的门洞,一个古朴的小镇呈现在眼前。古镇砌石为门,垒石为墙,依沿河峭壁而建的木质悬空吊脚楼年代久远,风格各异,悬空楼、虚脚楼、无底楼、独柱高脚楼等不规则错落,参差不齐,掩映在绿树丛和芭蕉林里。沿崖壁修筑的石阶延伸到河滩边。古镇仅有一条数百米长的石板街,街道两旁是清一色的斑驳木门,老街的两端是两座寨门。

走在古镇内,青石板铺就的道路两旁茶室、旅馆、饭店、米行、杂货铺林立,耳畔仿佛能听到百年前逢集时小贩此起彼伏的叫卖声。

丙安古镇里的建筑大多是竹质的,这是因为丙安盛产竹子,不仅房屋里的椅子、床、凳子等家什都是竹子做的,甚至连墙壁也有竹子参与其中。“我们这里盛产楠竹,楠竹可以长得很大,最大的能有小水桶那样粗,这里的土特产笋干、伞、扇子、筷子,还有鞋,都是竹子制成的。”商铺里的售货员指着琳琅满目的商品笑眯眯地介绍着。

商铺旁边就是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展馆里陈列着红军渡河的船只、大刀、长矛、枪支,还有一些当年的文件批示。一圈游览下来,大家对红军四渡赤水的历史又加深了不少印象。

nlc202309090337

丙安古镇虽然面积不大,半个多小时就可以全部走完,但其独特的建筑深深吸引着每一位游客。

赤水大瀑布

赤水大瀑布是“赤水丹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大瀑布景区拥有十丈洞大瀑布、中洞瀑布、奇兵古道、转石奇观、香溪湖、百亩茶花、石笋峰、亿年灵芝、会水寺摩岩造像等自然人文景观。景区原始幽静,林茂峰秀,丹崖艳丽,植物种属多样,山峦四季长青,云豹、糜鹿、猕猴等野生动物活跃其间,溪泉、瀑布密布,香溪湖波平水碧,是一处观瀑览胜、怀古寻幽、避暑休闲的极佳胜景。

其中,十丈洞瀑布位于市区正南30千米处的风溪河上游,此河发源于四川,在赤水风溪口汇入赤水河,河水上游出没于深山峡谷,到沙田渡时水量逐渐集中形成较大的径流,至十丈洞河面变宽,水势平稳,河床出现一巨大断崖如刀削斧劈,河水飞流直下跌入深潭形成80米宽、76米高的瀑布。它比黄果树瀑布高8米,窄1米,差点就改写中国最大瀑布归属。

下观光车后,沿峡谷中的石板路或上或下,景色清幽,偶尔会有彩色的蝴蝶翩跹而来,倏忽飞过。远远的,就听到轰鸣的水声。虽然古人称其为十丈洞大瀑布,实际上,这瀑布的高度远不止十丈。浑厚的水流从76米高的悬崖澎湃而下,狠狠地砸在谷底,又高高溅起,形成飞花,长成玉树,展开琼枝。一种倾情宣泄的美丽,让人震撼。再走近点,扑面而来的水珠和雾气落在脸上、眉梢上、发丝间,分外清凉。数百米内水雾弥漫,阳光照射之下,五彩缤纷的彩虹忽隐忽现。

从最深处的大瀑布再走2000米,可以看到75.6米宽、18.5米高的中洞瀑布。中洞瀑布的水流细密宛如珠帘垂挂,因其晶莹剔透、十分美丽而被当地人称为“美人梳”。它也是国内帘状瀑布的典型,与十丈洞大瀑布相映成趣。

很多第一次来赤水的人会觉得奇怪,赤水人为什么把瀑布说成“洞”?比如中洞、十丈洞,还有四洞沟,等等。其实,这个“洞”字还是有讲究的,《说文解字》中有这样的解释:“洞者,疾流也。”瀑布下坠,水流湍急,用洞来命名瀑布倒也合情合理。

四洞沟探奇

去四洞沟的那天正赶上下雨,还好雨不算太大,冒雨一游倒也别有一番情趣。起先总以为四洞沟是因为有四个各具特色的山洞组成而得名,殊不知却是由水帘洞瀑布、月亮潭瀑布、飞蛙崖瀑布、白龙潭瀑布这四级瀑布而得名。

冒雨撑着伞进入了四洞沟,在湿润而清新的空气里沿着竹林长廊一路观赏着沿途的风景,就连淅沥不停的雨也变得闲散起来。四洞沟单边只有4000米,所以步行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把沿途的竹、树、溪、泉、湖、瀑布、桥等一一游遍,而不必担心时间不够或是过于劳累。

四洞沟里的每一处瀑布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水帘洞并非电视剧《西游记》里的那种人工制成的帘幕,而是天然形成的。在瀑布的后面有一个天然的石穴,一想到马上就可以站在石穴里看水幕织成的门帘,可以和瀑布零距离接触,笔者的脚步不由加快了许多。当用手去触碰那水帘上的水珠时,心里徒生出一种感慨:大自然的手笔谁敢说不是鬼斧神工!

第二洞名为月亮潭瀑布,这个瀑布的落差不是很大,主要是在瀑布前面有一个弯月形的深潭。潭水本应是碧绿色的,与周边的竹林相辉映,但因为下雨的缘故,潭水变成黄色。不过,在它附近的那棵老槐树倒是依然苍劲有力。据说,在这棵老槐树下,恋人们许下的心愿一般都能实现,所以又被称为月老树。

飞蛙崖瀑布就跟它的名字一样,像是一只飞跃而过的大青蛙,嘴和眼睛都栩栩如生。瀑布落下的地方是一片像蝌蚪一样的石滩,那幅图景很像是一群尚未完全进化成青蛙的蝌蚪,正羡慕地仰望着那只“大青蛙”可以从瀑布之上飞跃而下。于是,崖上的“青蛙”愈发地生出了一种明星的风范。

欣赏完飞蛙崖瀑布的奇特,继续前行。过不了一会儿,就来到了最后一洞——白龙潭瀑布。白龙潭瀑布是四洞之中最后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瀑布,落差有60多米,尚未到达瀑布前,湿重的水汽加上雨水就已经让手里撑的那把雨伞成了鸡肋。银白色的瀑布仿佛从天而降的一条巨龙般直入潭底,瀑布落下时的轰鸣声含着一种不怒自威的王者气概,这倒是前面三个瀑布所不能比拟的了。

与赤水大瀑布相比,四洞沟的瀑布显得更加秀丽温和,犹如李清照的婉约词。

趣游红石野谷

杨家岩(又名红石野谷)景区距四洞沟约10分钟车程。在景区门口的导游牌上介绍有不少的游乐项目;但好友说,除了丹霞石,其他景色大多与四洞沟相似。

红石野谷丹霞地貌处的规模不算宏大,但极具特色。这种饱含三氧化二铁的红色岩石色彩绚烂,如夕阳与朝霞一般。

沿着在丹霞石上开凿出的路攀岩上山。一路上的丹霞石大都在风雨侵蚀下已氧化变成了灰绿色,其他的景致也很一般,没有太多惊喜,心中不免略感失望;但笔者还是抱着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念头,决定走到景点尽头。

景点尽头是块奇特的大石,其实更应该说它是这座山的顶峰。整块石头顶部及下部均向前延展,呈外凸的弧状,中部为向内凹进的半圆弧形,大石顶部有巨大的藤条蜿蜒垂下,外沿有水珠滴落下来。从侧面看,感觉像一个巨型怪兽张开的大嘴,上吻长,下唇短。有介绍说,大石弧长400米、高200米、深15米。大概出于安全考虑,大石用铁丝网拦了起来,并提示游人勿要翻越。可好奇心令人失了理智,并忘了脚下的硬鞋底和鞋跟的高度,攀呀绕呀,终于爬进了怪兽的大嘴中央。当笔者走到大石底下——不,是里面,才真正感受到它那蚀魂销骨的惊艳。鲜红的石壁有的像水波,有的像蜂巢,上方如红云压顶,下方似怪兽吐舌,走在其中,像是被朝霞围裹,又像是要被巨兽吞噬一般,令人不免有些惴惴。快门不停按下,直到后一个旅游团到来,笔者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水上芭蕾”独竹漂

独竹漂是发源于赤水河流域的一种民间绝技,又称独竹舟,俗称划竹竿。独竹漂高手们赤足站立于浮在水面上的一根直径大约15厘米、长约8米以上的笔直楠竹上,手拿一根直径约5厘米、长约4米的小竹竿当桨,左右交替,在水上划行,如履平地。

在这一绝技中,赤水河畔出产的楠竹是最好的漂流工具,不仅粗细均匀,而且承重量大,一根竹子可承重60千克左右,最多可承重75千克。这可能也是独竹漂运动产生于赤水流域,并流传兴盛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人说它是“水上芭蕾”,还有人称它是“一苇渡江”。

独竹漂运动不仅有列队、方阵的变化,还能锻炼人们水上的平衡能力和运动能力,并激发人们征服自然的拼搏精神和勇气。所以,独竹漂无论从独特性、娱乐性、观赏性、挑战性,还是竞技性等各方面,都具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质。

笔者在赤水河畔有幸看到了独竹漂表演。只见身穿民族服饰的男男女女们来到岸边,水上漂浮着若干根大毛竹,十几名表演者各手持一根长4米左右的竹竿,蜻蜓点水般轻轻跃到大毛竹上。竹子晃动了几下,就稳稳地停泊在水面上,人站在毛竹上如同涂了胶水,纹丝不动。他们用手中的竹竿一点水,大毛竹像离弦之箭,劈波向前。随着大毛竹的加速前进,表演者们时而漂在一块,像远行的大雁;时而四散开去,如同天女散花;时而做着倒退、转身、绕弯、换竿等高难动作;时而变换“劈腿漂”“弓步漂”“翘竿漂”“倒挂金钩”“金鸡独立”“转身平衡”“转呼啦圈”等姿势,令看到这一绝技的岸上游客不住拍手称绝。

【责任编辑】赵 菲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01 篇4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

教具准备:

电子钢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四渡赤水出奇兵》,感受、体验歌曲的内容,音乐情绪,认识歌曲的演唱形式,增强音乐兴趣,铭记革命前辈的崇高精神。

2:通过直观视像与聆听、思考、讨论、问答、表演,感受歌曲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声乐多种演唱形式的美,体验不同的音乐情绪,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对不同音乐情绪的体验。

教学过程:

1:介绍《四渡赤水出奇兵》引入本课屏幕显示课题。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首,该音乐运用了多种演唱形式和不同的情绪对比,描绘了赤水之战的整个过程,歌颂了毛主席指挥这场战争的英明睿智。[设计意图:明确本课教学内容,引领学生进入美妙的音乐情境。] 2:聆听初感音乐

要求学生带问题欣赏,解决下列三个问题: <1>歌曲分几部分? <2>歌曲有哪些演唱形式? <3>歌曲表现了什么思想内容?

播放歌曲视频,学生全神贯注的观看和聆听,随着动听的音乐旋律,一幅幅壮丽的画面呈现在眼前,一个个甜美流动的音符,一句句含意隽永的歌词,轻轻叩击着师生的心灵。[设计意图: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感觉歌曲的美,大致有个完整的印象,便于深入细致的分段欣赏,为后面学习埋下伏笔。] 3: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肖华:略。

创作背景: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亲自参加过长征的肖华同志,怀着战士的情感和诗人的激情,抱病创作了12首构思已久的诗篇,把十几个不同的战斗生活画面环环相扣地结合在一起,生动地描绘了伟大长征的壮阔图景,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无比坚强的革命毅力,战胜军事上、政治上、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两万五千里到达陕北根据地的伟大历史事件。[设计意图:了角歌曲创作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课后小结:

参观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心得体会 篇5

参观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心得体会

xx年6月21日,党支部组织单位全体工作人员赴四渡赤水纪念馆参观,以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从而更加激发了大家的爱国主义热情。

纪念馆突出介绍四渡赤水战役的全过程,系统地展示了“四渡赤水、出奇制胜”的战 争史,突出表现了毛泽东等军事事指挥艺术上的“神”,凸凸显了四渡赤水在中国革命命史上的历史地位。四渡赤赤水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军长征中最惊心动魄、最精彩的军精 事行动,是我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出军奇奇制胜的经典战例,是中国国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谱谱写而成的。在此次战役中,中国共产党人铸造了中不怕牺牲、不畏艰不

险,百 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赢得胜利,英勇众斗斗争、无私奉献的伟大革命精神,强有力地推动了命中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的胜利发展,成为中国业共产党和中华民共 族抗战精神的伟大象征,“四渡精赤水”精神将永垂史册~赤

看着纪念馆的陈列,一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物,再从 “一渡赤水水”到“泗渡赤水”场景展展示,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革命前辈为民族独立、到人民幸福不怕牺牲、矢志人奋奋斗 的坚定信念。战火硝烟的岁月已经远去,为中烟国国革 命伟大事业鞠躬尽瘁、流血牺牲的共产党人瘁我们一个也不会忘记,我

他们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激励我我们在闪闪发光的党徽下勇勇往直前,迈步新征程~ 通过参观学习,我们要牢记记今天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珍胜利成果,始终保持敢于胜利敢 的精神状态,保保持对工作和事业的激情;牢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换来的美好生活,发扬斗艰苦奋斗精神;牢记政权艰来之不来易,珍惜党和人民 赋予的权力,增强政权意识和忧患意识,意

赤水红色旅游活动方案 篇6

本次活动将以建党xx周年为契机,以红色旅游为载体,大力宣扬湖南深厚的红色文化,系统展示湘潭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使红色旅游真正成为全国人民进行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培育壮大旅游产业的重要举措,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红色旅游活动方案。为了高质量、高水平地办好201x年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决定向全国征集20XX年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开幕式及子活动方案,特公告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17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靠建党xx周年,挖掘湖南红色文化,放大湘潭红色旅游资源,热情讴歌湖南人民团结合作、勤劳勇敢、奋发向上的精神,歌颂湖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展示湖南旅游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面貌,弘扬湘潭优秀红色文化,体现湘潭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主题精准、特点鲜明的`时代烙印,将红色文化和旅游元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富有创新性与互动性的活动形式,以新构思、新形式、新技术表达湖南走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远大憧憬,实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

二、设计要求

(一)应征方案必须健康、向上、热烈,尤其应开拓思路、大胆创新,做到主题积极、场面恢宏、构思独特、形式新颖,使整场节目耳目一新。具体要求包括:

1、为此次红色旅游文化节拟定一个时代性强、传播度高、辐射力大的活动主题;

2、策划系列活动方案,要求形式新颖,各子活动环节连贯性强、参与性广、炒作点多、具有可执行性,真正体现此次活动规模大、档次高的特点;

(二)开幕式的应征方案必须有较完整的创意文本、舞美构思及红色旅游节新闻点的设想。要求附有效果图、三维设计、附经费概算。

(三)应征方案应适合湘潭市韶山毛泽东广场的内外环境和硬件要求。

(四)设计白天、晚上各一套方案。

(五)时间长度晚上xx分钟左右、白天60分钟左右。

三、征集对象

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同胞,均有权以个人、团体或单位名义应征投稿。

四、截稿时间

自本方案公布之日起,至20XX年2月28日收到为止

五、评审及奖励办法

由201x年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筹委会聘请国内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应征方案进行评选,一等奖1名,奖金6万元;二等奖1名,奖金2万元;三等奖2名,奖金各1万元,规划方案《红色旅游活动方案》。一等奖作者有开幕式活动的优先执导权。对符合征集要求但未获奖的作品,筹委会将赠送精美纪念品,恕不退稿。评选结果将在红网、湖南旅游网和湘潭旅游网公布。

六、其它

凡获奖方案一经公布,其方案的所有相关权利均属于湖南省红色旅游节筹委会所有。筹委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其方案进行增加、删减、修改、组合等。获奖方案设计者在红色旅游节开幕之前,不得将此方案交付他人使用,并对外保密,不得泄露具体方案内容。否则筹委会有权取消其获奖名次,收回奖金,赔偿由此而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公告解释权归201x湖南省红色旅游节筹委会。

七、投稿方法及地址

上一篇: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申请材料目录及格式要求(2015年版)下一篇:肌肉型小腿怎么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