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专业发展的幸福

2024-09-13

感受专业发展的幸福(共11篇)

感受专业发展的幸福 篇1

在专业成长中感受教师职业的幸福

——浅谈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要素

摘 要: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其幸福感是相辅相成的。教师有了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可以促进自身职业幸福感的培育和提高。本文主要围绕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要素,从要做一个善于追求的教师,要做一个善于学习的教师,要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要做一个善于研究的教师四方面加以分析。关键词:职业幸福 专业成长 内在要素

什么是幸福?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尊重的需要都归为“缺失性需要”,但单独把自我实现的需要归为“成长性需要”;并认为“缺失性需要”如果没有得到满足就会生病,但一旦这类需要得到满足病就好了,但病好了并不会让你觉得幸福;真正让你得到幸福的却是“成长性需要”。所谓成长性需要就是个体对自身专业能力发展,专业素养提升的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的专业能力比较高,在工作中游刃有余,赢得了同事的尊重、领导的欣赏、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在成果和尊重面前,感到很有幸福感,这是专业成长的一种幸福。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其幸福感是相辅相成的,教师有较强的职业幸福感,就会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反之,教师有了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又可以促进自身职业幸福感的培育和提高。本文主要围绕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要素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做一个善于追求的教师 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职业有个明确的价值取向。有的教师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心理压力较大,把教师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而不是一种事业来对待,甚至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这样的教师是不会有幸福感的,也很难体会到教育教学中的乐趣,更多的是做教师的痛苦和煎熬。其实,只有当我们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理想来对待时,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教育事业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才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和智慧贡献给它,贡献给学生,在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中,体会工作的愉悦、生命的幸福。正如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

其次,教师要有自己专业成长的发展规划。朱永新说:“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教师仅仅有职业理想还不够,还要有为实现职业理想而努力的动机,并按照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一步步前进,才能让自己的职业理想变成现实。有的教师整天深陷于机械的教学和事务性的琐事,按照自己的惯性方式前行,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职业的倦怠。这样的教师只能是平庸的“教书匠”。在教师职业生涯中,我们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把寻求专业发展的过程看作是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过程,把不断实现专业成长和成熟作为一种人生境界来追求,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欢乐。其中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很重要。发展规划既要有长远性,又要有可操作性和持续性,还要根据形势和要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修改自己的发展规划。规划要对自己的能力、兴趣、需要等个性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明确自己的发展旨趣、发展的方向和路径,还要考虑实现目标所要采取的策略,即由具体的措施和活动构成的行动方案。

二、做一个善于学习的教师

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知识更新的速度和强度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教师作为学生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人生导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持续学习、不断更新,从而把握社会和时代的前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教师首先必须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要读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读与所任教学科相关的社会学、哲学、心理学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书籍,更要读最新的教育教学类的期刊杂志,并借助网络平台捕获最新的教育信息,了解学科教学的前沿知识和动态走向,不至于在教学实践中穿旧鞋走老路,落后于时代。如阅读陶行知、叶圣陶、蔡元培等中国教育家和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赞可夫等外国教育家的著作;阅读时下的教育专家魏书生、李希贵、朱永新、袁振国等和知名校长程红兵、李镇西、高万祥等的著作。当然读书要讲究方法,一个教师不可能读所有的书,也不可能研究所有的专家学者的理论。美国当代管理学家托马斯•卡林经过研究表明:“在任何一个领域里,只要持续不断地花6个月的时间进行阅读、学习和研究,就可以使一个人具备高于这一领域的平均水平的知识。”我们可以选一两个教育家或一两个方面分专题进行研究,深挖一口井,就可能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此外,向身边的同伴学习,这是教师完善自我的一条捷径。通过听课、研讨、交流直接向同伴学习成功的教学实践,研究其中蕴涵的先进教育理念,逐步把别人的智慧变成了自己的智慧,把集体的智慧变成了个入的智慧,促进自己不断的成长与发展。向学生学习,也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教师要虚心与学生交流,用虚心好学的态度和行动去感染学生,在相互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师生的各种能力。通过网络这一迅捷的学习工具,教师还可以随时随地调阅大量教育文献资料,接受远程教育,互传教育信息。

当然,学习不是模仿巨人,成为巨人的影子。那种脱离实践的需求,单纯地为学习而学习,把自己的学习与评职、晋升或长工资、等直接挂钩的做法,从根本上讲是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在学习中要对自己遇到的问题,取得的经验,获得的启发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三、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作为教师,我们不仅应具有课堂教学的知识、技巧和技能等基本要素,还要具有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知识系统、背景因素等进行反思的能力,从而使自己处于更多的理性控制之下,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能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从而使自己朝着研究型教师方向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反思。如“反思日志”法。很多成功教师在一天结束的时候会记下他们的教学经历,对其进行反思,从中提取经验,获取教益。日志可分成描述性的和分析性的,前一部分及时记下当天所发生的特殊事件,后一部分分析原因及应对措施。写反思日志是把谈话、观察等综合起来的一种简洁而统一的方法,它让我们快乐地回顾、审视自己的理解与发现之旅。又如“二次备课”法。我们在上完一节课后要进行第二次备课,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修改上课前的教学预案,然后把教学过程中给人启迪的地方写下来,反思成功和失败之处、探索和创新之处。这能使我们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再如“问卷调查”法。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些问卷来获得一些具体的信息,并利用这些反馈信息来获得问题进行反思。“对话反思”法。通过与其他教师的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教学监控能力的一种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过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由此可见,每一个教师在他的职业生涯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努力成为一个反思型的实践者。但要使反思日常化确实很难,这不仅需要教师有敢于否定自我、正视反思结果的勇气,更需要教师的坚强意愿和自觉追求。

四、做一个善于研究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但现实中有些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认为要做的事情是如此相似,以至于习惯成自然,无须反思、无需研究、无须改进,习惯最终成为了麻木的适应,这不利于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教师职业的幸福不在简单的重复劳动,而在于他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并且在不断创造的可能生活中能够找到幸福。作为一名教师,想要获得幸福,就必须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教师首先要有教研的意识。有些教师认为,教研是专门从事教学研究的人搞的,要花费专门时间和精力,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事情繁杂,没有那么多时间搞研究。其实,只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安于现状,保持敏锐的目光,善于发问,勇于进取,总能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只要我们能够参与研究,既可以减少对教育教学研究的神秘感,破除对研究的迷信,又能增强对自己工作的理性解读能力与变革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教师要有改革教育教学的热情和意识,把教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让研究成为自身工作的第一要务,成为自身的一种习惯。其次,要有解决问题的愿望。发现一个问题总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些教师在工作中看不到问题所在,也不想去发现问题,甚至对工作中的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缺乏问题意识,所以其工作长期以往无任何起色。事实上,在教师日常教学等方面会碰到许多困难,面临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如在“五严”规定的背景之下,我们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管理方式能否适应形势的变化?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指导学生在课余的学习?等等。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要善于思考,只有思考,才能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次,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教师可利用申报课题、参加教育学术团体和学术活动、开展行为研究、撰写教育教学研究文章等途径,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如课题研究。教师可有选择的参加各级各类的课题研究,在选题上应注意尽量选择小课题,以小见大;尽量做深做透,而不要大题小做;要选择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而不要选择抽象空泛的问题。教育实践水平的每一次提高,往往都来自对教学活动的再认识,通过这种再认识,形成新的研究成果,发现新的研究方向,提高教研的能力。

感受专业发展的幸福 篇2

20世纪80年代后, 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深入, 人们逐渐将研究的视角转向强调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过程——“专业发展”, 从群体的被动专业化转移到教师个体的主动专业发展——内在专业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实践的改进等。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野

教师教育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 更关注的是一种外部的影响——教师职业具有的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 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较少考虑到教师的内心感受和体验, 新视野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例如, 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想——“女性主义教育学”[2], 从女性主义视角探讨教育发展问题, 并提出了新的教师发展观。女性主义教育学更关注教师的个人生活史, 关注教师的关怀伦理、非理性精神。它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启示。关于“非师范人格”的探讨[3], 认为现在对于教师形象的“师范人格”设计并不能应对教师职业在新的社会条件下面临的挑战。

教师教育改革呼唤教师的专业自我。教师专业自我, 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 以及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人们把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这种主观判断, 定义为教学效能感。[4]它的实质是一种教师信念或自我实现的预言。教师信念是指教师对有关教与学现象的某种理论、观点和见解的判断。有关研究已经证明了教学效能感对教育实践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没有饱含情感的内心体验认识是很难转化为信念的。[5]

杨启亮教授认为, 教师的职业境界有四个层次, 最高层次是把教育活动当做幸福体验。幸福是行为主体的内心体验, 教师的幸福体验, 是从工作中感到一种成就感、生命的价值和内心的愉悦。

二、教师幸福体验的获得

教师专业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 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1989年, 斯德菲在吸收了费斯勒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生涯发展模式: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从中可以发现, 在教师职业生涯中, 教师的发展并非总是一种正向的成长过程, 有低潮期。如果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适时给予教师适当的协助, 就可能会挖掘出教师最大的潜力。

1. 幸福的教师是在教育实践中的反思

教师发展的内在因素是指教师的自我完善, 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意识、愿望、需要、实践和追求。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 是教师真正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它是对教师个体过去专业发展的思考、对现在专业发展状态的意识和对未来专业发展的期待。教师专业发展完全依靠个人的努力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必须给予外部影响的关注、支持, 帮助教师的成长。内部因素与外部影响是相辅相成的, 据教师个人的生活史给予因人而异的帮助, 这样才会有百花齐放的局面。同时, 外部影响通过内部因素才能起作用。因此, 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内部因素起着关键作用。教师的幸福依赖于教师个体的积极创造。

教师发展主体的自身实践活动是教师发展成长的根本动力。近年来有关研究指出, 使新手教师成为优秀教师, 不是他们的知识和方法, 而是教师对学生、自己的目的、意图和教学任务所持有的信念;[6]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批判反思能力。教师的发展成长是在教师发展主体与周围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循环互动的发展过程。通过反思促使教师对自己、自己的专业活动直至相关的物、事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以使其更好地行动。它带有更多主动探索的成分, 是教师把生活的“个人的”方面与“专业的”方面融合为一体。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和途径。可以说, 教师专业化推动着反思型教师运动的产生。

教育叙事。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极力推崇教师开展“教育叙事研究”, 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教学冲突”, 以自己的方式取得的成果或自己没有改进、留下遗憾, 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会体会到教育确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教师的工作成为主动的过程, 这个时候就会感到认同感、成就感、快乐和幸福的内心体验。

2. 幸福的教师是角色自我和个性自我的统一

教师劳动的“双专业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教师的劳动属于专业性劳动, 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教师既是学科方面的专家又是教育方面的专家。

我们的教师需要关怀, 女性主义教育学关注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的成长, 笔者认为, 首先应该关注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传统意义上教师职业被赋予了过多的道德内涵, 更多强调教师的责任、付出、奉献, 而对教师自身发展需要、情感体验的需要却较少给予关注, 使得教师专业带有了些许的悲怆。“压抑个性, 默默无闻地承受自我异化, 可能使教育成为一项让人同情, 令人敬而远之的‘高尚’职业”。[7]“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不应该是对教师职业的形象概括。“无私奉献, 带病工作昏倒在讲台上”不是新时代的教师的形象。对于教师来说, 教育不是牺牲, 而是享受;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 而是生活本身。多种教师角色和多种角色期望同时作用于教师, 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教师的角色冲突, 这就需要教师的角色协调。如果将教师职业看成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是教师职业生活个性化的过程——专业自我。那么它是一种幸福的体验的职业。

3. 在师生关系中体验到幸福的内心感受

师生之间是互动的, 是情感的交流, 在相互关系中感到轻松、自在、幸福。在幸福的教育中, 师生在幸福上是相互感染的。师生间实际上是一种互动的反射环结构。师生双方在教育幸福的创造和享受上得到了内在的统一, 是一种内在的体验。怎样看待师生关系, 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主体, 需要教育。为学生而活“无私”的教师和把教育只当成自己的实践的教师会有强烈的失落感。

女性主义教育学关注教师的关怀伦理、非理性精神。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 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 才会在教育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的关怀伦理、非理性精神直接受到教师个人经验、情绪、价值观、生活观的影响。同时, 也影响了教师个人价值观、生活观的形成。当教师把教育看做是生活本身的时候, 在工作中就会获得愉快的体验。

4. 教师的幸福体验需要学校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教师发展需要学校发展, 需要学校创设发挥教师智慧和创造力的舞台。在大学和中小学合作建设的“教师发展学校”实践中, 通过对以往事件的反思、教学过程反思、集体反思等方式, 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提升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土壤。教师发展学校在合作研究的实践中实现教师的发展, 在研究的实践中持续展开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师发展学校在教师发展的意义上也意味着对教师的重新发现。只有将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 教师的发展才有意义, 才是真正的发展。

5. 教师的幸福体验需要构建一种合作的教师文化

教师的成长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 需要自我反思及外部的支持与协助。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 是构建一种合作的教师文化。由小组的教师相互合作, 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式。说“故事”, 是指教师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和教育教学实践, 说出他们的一些体会与困惑。[8]说课, 创造一种和谐民主, 了解自身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分享成功的经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骨干教师培养新手教师:专业引领, 听课观摩、评课, 是对他人的经验移植和整合。相互合作为教师工作提供了意义、支持、身份认同、满足感和成就感。

6. 教师的幸福体验需要建立激励机制

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遭遇、困难和问题。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以确保教师专业发展的顺利进行。如为了激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 应该把培训经费划拨到具体的教师, 专款专用, 使教师培训成为教师的个人行为。教师各取所需, 自己选择、联系培训学校, 这样做同时也使“教师带薪休假进修制度”得以实施。

另外, 中小学有组织地实施包括由骨干教师传帮带进行指导的计划同时, 对骨干教师的工作应实施褒奖制度。

7. 教师的幸福体验需要自我评价

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境界是教师专业自主、自我更新的发展阶段。主要依赖教师自身反省能力、自我分析、自我提高以及自我评价的能力。教师职业是一个多重角色的职业。人们普遍认为, 教师职业是角色冲突的一种典型情境,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了对教师管理的特殊性。教师评价一般都采用多种途径、多主体来评价教师:他评——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自评——指教师通过自我认识进行自我分析, 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过程。“自评”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在机制, 是培养教师自我意识的最佳途径之一, 它贯穿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始终。

教师应该将自我角色定位在“潜在的学习者角色”。我们注重教师“自评”的结果, 但也不应忽视了“他评”, 应客观的最终将其“内化”。创新精神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对自身和现实的反思, 尤其来源于对自我的不断否定, 这是一个提高教师自身的过程。这样教师就会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专业化的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师生涯当中, 需要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价值取向、生活观, 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 满足自身不同层次的需求, 从而表现出与特定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师个性化的角色行为, 体现出职业的自由与人生的意义, 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

注释

1[1]胡志坚.专业特征和专业标准的研究与教师专业化[J].师资培训研究, 2003 (1) .

2[2]姜勇.女性主义教育学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教师教育研究, 2004 (11) .

3[3]程红艳.教师形象:从“师范人格”到“非师范人格”[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1 (5) .

4[4][5]俞国良, 辛自强.教师信念及其对教师培养的意义[J].教育研究, 2000 (5) .

5[6]赵昌木.论教师成长[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 (3) .

6[7]刘次林.教师的幸福[J].教育研究, 2000 (5) .

专业发展视域中的教师幸福 篇3

一、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育幸福的观照

1技术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

我们不否认教师学科知识的掌握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是在新教师成长中的作用。但无论是对新教师还是成熟教师,如果教师的专业发展只走一条技术化的路子,最终会失去“教育”的“生命价值”。

教师是从事教育的专门职业。问题是我们如何理解教育。技术型的教师专业发展注重于怎样有效地传递知识,“知识”是教育的中心。今天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必须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生命发展”为中心。汉代扬雄早就指出,“师者,桐子之命也”。说明教师与儿童的生命发展相关。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这并不是否认理智知识和认识的重要性,而是说教育的目的应该指向人的灵魂,知识是灵魂生成的营养素。

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教师作为同样的生命体,教育活动是生命体之间的交流活动,是用一个智慧生命开启许多的智慧生命、用一个心灵唤醒许多心灵、用一种人格影响许多人的人格、用一种热情去温暖许多生命的活动。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知识的丰富、智力的成长。还有情感的浸润、意志的砥砺、人格的完善、心灵的圆融,进而体验到一种精神上的幸福。所以,教师必须走出技术型专业化的误区,全面地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同时,更要超越技术型专业化背后的“知识传授”的观念。走向生命化教育——直面生命,关怀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生命发展是教育的核心,教师的职责就是缔造学生的精神生命。

2教师专业发展为什么需要幸福的观照

从关注“知识”到关注“生命”,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必须从“技术型”向“人文型”转变,这必须关注教师的精神和幸福。

第一,幸福是教育的本真要求。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还必须有情感的融入。如果一个教师不坚信某种理念,却在课堂上传授某种理念,即便他的课堂组织得再好,教学再有“成效”,他都不是真正的教学,而是一种伪装和欺骗。教育作为一种“灵肉交流的活动”,是一个需要参与者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是一个需要激情和爱的活动,没有教师对教育发自内心的热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没有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自我实现的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也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教育要给人以幸福,成为幸福的教育,就必须有教师的幸福。教育是师生共同创造教育幸福的活动。

第二,幸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正如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所言,“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人在职场中,往往因为幸福而热爱,因为热爱而投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由于自身的职业理想得到一定程度实现,并由此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感和自我愉悦感,将决定着他对待工作的情绪、投入程度及工作的意义。如果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体验到的不是幸福,而是不幸和痛苦,他就会产生职业倦怠与抱怨,就不会有工作的积极性,就会有厌教、弃教的念头。如果他仍在从事着教育工作,这也只是把教师职业当作一种“谋生”手段,不会有专业的追求和发展的愿望。

第三,幸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境界。叶澜教授说:“教育是师生共度生命的历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求真、求善、求美,这既是教师感受幸福的过程,也是为学生创造幸福的过程。教师循着探求客观规律之真和培育社会人才之善进入到一个更高的职业境界。这就是教师专业的发展,也是教师感受职业幸福与创造幸福的过程。专业发展的教师是创造幸福的教师,也是幸福的教师。幸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并且是一种引领性的目标。正是专业发展中的幸福目标,才使教师从外在的“敬业”转变为发自内心的“乐业”,从谋生的“职业”转变为用生命托付的“事业”。

二、专业发展视野中的教师幸福

专业发展视野中的教师幸福,是教师在专业发展活动中、专业成长中体验到的幸福,它区别于教师的幸福。

教师的幸福是把教师作为一个具体而完整的人来看待的,是教师作为“人”、作为“职业者”以及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完整幸福。既具有物质幸福、社会幸福,也有精神幸福。

专业发展视野中的教师幸福,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自由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是一种指向教育生活的幸福。虽然它不是教师作为“人”、作为“职业者”的幸福,但它离不开这两种幸福。如果有一种排序的话,这种幸福必须排列在教师作为“人”和作为“职业者”的幸福之后。如果前两者得不到满足,社会不能保障教师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不能满足作为“职业者”的正常物质生活需要和工作条件,教师怎么能有真正的专业发展中的幸福?在我看来,以往教师职业道德中把教师“圣化”的幸福(如“安贫乐道”、“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等),是一种不健全的幸福。不健全的幸福不仅表现为享乐主义,也表现在这种节欲主义上。享乐主义放纵人性中的恶,因而是病态的;节欲主义压抑人性中的合理欲望,同样是不健全的。幸福是合乎人性的合理行为,这种合理包括真和善的统一、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如此,专业发展视野中的教师幸福是一种精神性的雅福、一种德福、一种创造的幸福、一种利他的幸福。

1一种雅福。雅福是相对于俗福而言。俗福指向物质和享乐,雅福指向精神和追求。俗福不必然导向雅福,雅福也不一定都要以俗福为基础。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仁人志士为追求人类的正义和幸福,放弃了敌人的物质诱惑或可能有的俗福。但和平的年代,雅福要建立在俗福的基础上。俗福是最初的、最低级阶段的产物。雅福是最高阶段的产物。雅福的价值高于俗福的价值。在满足教师俗福的基础上,要引导教师追求精神性的雅福。这种精神性的雅福激励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促使教师品德行为的提升和人性的丰满,激发教师释放生命的潜能。展现生命的魅力和实现生命的价值。如果没有精神性雅福的引领,教师的幸福就会落入俗福的怪圈,最后演绎为一种病态的享乐主义。

2一种德福。伦理学家多把道德与幸福联系起来,强调德福一致。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乃是在完满生活中德行的实现”,即幸福的生活是合乎德行的生活。现实生活中,德福并不完全一致,有德无福、有福无德两者都存在。这一方面说明,道德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另一方面,有德无福和有福无德都不是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是俗福和雅福的统一,是一种合乎德行

的幸福,即德福。教师不仅通过自己的职业活动,获取了物质上的俗福,而且德行是教师专业的重要品性。教师的教育生活是有道德的生活,教师的德行创造着教育的幸福。缺德的教师一定是非专业化的教师,缺德的生活一定不是教育生活。教师专业化必然要求教师的幸福是一种德福。

3一种创造之福。如果教学以知识为中心,教学就是一种有效传递知识的技术。教师长期重复这种程式化技术,就会感到乏味,感受不到创造的幸福。如果把教学的中心由知识转换为学生的生命——包括生命的灵动性、丰富性和差异性,就使教学不是技术,而成为一种创造性的艺术。专业化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富有挑战性的创造活动,而不是一种按照既定程序模式的机械操作。正是这些创造性活动,使教师的工作充满幸福,这种幸福来自于工作的挑战,也来自于对自己创造性成果的欣赏。

4一种利他之福。以往,我们往往片面强调教师的献身精神,排斥教师的合理利益,像“蜡烛”、“春蚕”、“人梯”、“铺路石”一样,为他人无私奉献。今天,我们关照了教师的合理利己,但教师的幸福又流露出了利他的缺失,有人变得斤斤计较。这是两种不全面的幸福观。从事一种职业的幸福应该是个人幸福和利他幸福的统一。教师在专业化活动中体验着一种创造的、道德的精神雅福,但这种精神雅福建立在为千千万万他人、为人类谋幸福的基础上。因为教育是为千千万万学生创造幸福的活动,也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和创造人类文明的活动。为国家繁荣富强,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这是教师生命价值的确证,也是教师幸福的最大来源。

三、专业发展视域中教师幸福的实现

幸福是人的一种积极追求,追求幸福是一个人的主体性不断增强、人的本质和生命境域不断拓展的过程。幸福离不开外部支持,但需要来自内心的动力,尤其是精神性的雅福,更是如此。

专业视野中的教师幸福,是教师自由实现其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的一种积极追求。对于幸福的教师来说,教师不是“职业”而是“事业”,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他们对待工作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牺牲而是享受。由此,教师的幸福追寻必须实现由外向内的转化。这并不否认改善教师生活待遇、创造职场人文氛围、给教师专业自主权等外在因素的重要性。外在因素对教师职业幸福有一定作用,但不免有治标之嫌。所以,我们需要在外部因素的基础上,把教师幸福的实现置于专业发展的视域之内,寻求教师幸福实现的内在机制。

1形成职业认同。不少教师对于自身的职业满意度低,职业倦怠,缺乏热情,甚至有弃教改行的念头。这当然有很多的外部原因,但从内因上说,是缺乏职业认同所致。职业认同是教师产生职业追求、获取职业幸福的最基本条件。一些人选择当教师不是因为教育事业的伟大,而是因为教师工作轻松、稳定,有两个假期,收入也不错。这些都是基于对谋生需要的选择,而不是基于对一种立志所从事事业的选择。教师的职业认同,不只是因为教师的收入、地位,而是坚信以育人为己任的职业是最伟大的职业,它创造着人类的未来。基于对教育意义理解的职业认同,即便是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也不会轻言放弃教师职业。

2追寻教育理想。理想是一种极致状态,但这种完满和极致永远是理想,不可能真正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这种完满的理想。我们心中有没有这种理想,与我们从事的教育行动是有极大关系的。当我们胸怀理想,理想就会吸引着我们,督促着我们一步一步向着这个虚灵而真切的境地走过去,我们便在提高着自己为师的品位,升华着自己的教育信念,为教育幸福提供永久的动力。教育的理想就在于直面生命、关怀生命、成全生命,丰富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使生命走向卓越和完满。胸怀这种理想的教师,体验着师生“生命在场”的幸福,也提升了自我生命的质量和幸福。

3具有阳光的人生态度。在同样的环境中,同样的工作,有人感受到的是幸福,有人感受到的却是不幸,这与人的心态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幸福的人大多积极、自信、乐观、自尊,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较强的自制力。所以,作为教师要学会自我调适,正确地认识自我,形成合理的职业期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个积极、乐观、开朗、豁达、上进、充满激情和活力的阳光教师。阳光的人生态度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还表现出一种不懈的专业追求和坚忍不拔的专业精神。有了这种专业精神,哪怕面对再大的困难,也会迎难而上,积极进取,使幸福在积极的生存方式和体验中萌生、绽放。

幸福的感受 篇4

幸福的感受-《幸福的鸭子》读后感

幸福是什么?是玩的事,还是笑的事?真正的幸福,有的人才能感受到。这些人每时每刻都浸在幸福的感受中。幸福的鸭子:麻花儿不知不觉的就幸福起来,听到赞美的话会感谢对方。她让身边的人也存在幸福感给他们好的印象。

这本书中的四个男孩:马小跳,唐飞,毛超,张达的男孩味儿,让笑猫的大师:乌龟从千里以外的地方也能找到他们,让他的心不老。这本书讲得是:这个暑假,四个男孩和杜真子带着小猫来到将打捞婆家感受大自然见到拖拖,麻花儿,巨人阿空,感受到了幸福和快乐的事。幸福有很多种,有思念的幸福如麻花儿思念黑鸭子,如笑猫思念,虎皮猫。还有秘密的幸福,如四个男孩把大力士的秘密常在心底。有帮助的幸福,如笑猫调进井里麻花儿就他。我们身边从满了幸福但我们不会体现幸福。麻花儿只听了一句赞美的话就会幸福,心中常有一种幸福,有乐观的态度。她为了陪四个男孩和张达外公玩弄得满头大汗,但听着孩子们的笑声,她一点也不累。她说笑猫是一只有开创精神的猫,让别人高兴。四个男孩也非常有趣,有时争着上乌龟的背,有时强者仍麻花儿的花环。你的幸福是什么?我已沉浸在自己的幸福中……

感受初一的幸福作文 篇5

奶奶意识到我的不乐,也明白我为什么不乐,是啊,毕竟小时候的玩伴突然不见了,谁不伤心呢?奶奶开导我说:“不要闷闷不乐,现在党的政策好了,农村也富起来了,这让我们觉得很幸福。总不能劳累一辈子,老了老了还住在小土屋里吧?我们也得想法改善一下居住环境啊!你生活在城市中会怀念那土房子,而我们一辈子生活在土房子里,当然会憧憬美好和幸福啊!”奶奶的话让我明白了妈妈所说的话的含义,正因为原来生活的苦难,才会对现在的生活溢满幸福,奶奶的幸福亦是我的幸福。

 

感受幸福 传递幸福教案 篇6

珍惜幸福

传递幸福

班会背景:幸福是个老话题,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人们对此都拥有自己的见解。作为老师,我们应当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幸福观,引导学生明白:一个幸福的人,必然要善于感受幸福、传递幸福,并享受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快乐。

班会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看视屏,让学生知道我们身边幸福的事时时发生。

2、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父爱母爱的机会。情感价值与态度观。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明白:幸福不仅仅是获得,还要懂得施予,学会感恩幸福、传递幸福。

2、让学生明白:让他人幸福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孝心、爱心。班会形式:情境体验、分享交流 班会过程:

一、跳《幸福拍手歌》导入(师生共跳幸福拍手歌)

二、看图片感受老师的幸福。

三、在小组里讨论自己生活的幸福故事。每组推荐一位同学回答。

四、看图片感受我们生活中的幸福。

跳一段兔子舞感受快乐。

五、感受幸福,珍惜幸福。

贫困山区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我们的生活进行对比。

六、感受幸福,传递幸福。

观看动漫感受父母为我们做的点点滴滴。观看公益广告我们应该向小男孩学习什么?

看图片上的同学是怎样让自己的父母感受到幸福的。

七、写幸福果,贴幸福果。

学会感受幸福 篇7

唯物主义者认为, 幸福是主客观的统一。从客观方面说, 它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结果和反映, 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从主观方面说, 它是人们对外在世界的一种感受和体验, 取决于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考察幸福, 既要有客观标准, 又要看主观感受。应该说, 我们的社会为每个人追求和实现幸福提供了基本条件, 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社会的整体幸福度将大大提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许多地方已经把幸福指数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中, 更加重视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更加关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然而, 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一些人却认为幸福指数并未随之提高, 甚至感到不如过去幸福了。显然, 这个“反差”的出现, 既有客观因素, 也有主观因素。就客观因素说, 改革带来利益格局的调整, 在我国社会深刻变动的过程中, 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更加复杂, 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这必然会给不同的人们带来不同的影响。对此, 应当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来解决, 努力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主观因素讲, 幸福总是相对的,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正确认识幸福, 学会感受幸福, 才能真正获得幸福。事实表明, 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 一个人幸福与否往往并不由其财富和地位决定, 而是与其主观感受密切相关。正如法国艺术家罗丹所说:不是生活中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学会感受幸福, 应当富而思源。懂得感恩才能知福。一流清泉, 必有源头活水;一棵大树, 必有根下沃土。一个人来到世上, 每一个成长进步, 无不倾注着来自家人、师长、同事和社会的关爱与帮助。常常想到“受之于人者太多, 出之于己者太少”, 心中自然就会多一些幸福、少一些抱怨。同样, 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 都是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得来的, 应该倍加珍惜。如果富而忘本、迷失方向, 就会导致“身在福中不知福”。

奋斗者常常是充实的, 奉献者常常是幸福的。学会感受幸福, 需要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很难想象, 一个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精神空虚的人能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的幸福。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幸福在哪里, 朋友啊告诉你:她不在柳荫下, 也不在温室里, 她在辛勤的工作中, 她在艰苦的劳动里……努力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 把个人的价值融入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中, 融入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中, 为了实现理想而奋斗, 为了人民利益而奉献, 不但自己能够感到幸福, 而且能为他人带来幸福。这样, 我们的社会也会添一分和谐、多一些暖意、增一股活力。

不要失去感受幸福的能力 篇8

对于世界,我微不足道;但对于我自己,我就是全部。在她追悼会的前一晚,我梦见自己回到高中,穿过人来人往的校园,紫色的花瓣像蝴蝶一般停留在我的肩头,又翩翩而去。我看到老师在人群中出现了,带着微笑,许多学生走上前揽住她,于是他们并肩走一段又分手。而我在不远处凝望,偶尔她看向这里,我就招招手,她并没有回应我,然后在斑斓轻柔的风里消失了。那时,初夏已是暖风熏人,各科考卷多如牛毛。复习课统统变成了答疑,我不听课,惜来同学的手机玩“泡泡堂”。不听课的占了多数,除了打游戏,也有人睡觉、聊天、自顾自复习。老师也不管我们,自顾自讲课。在那节语文课上,我偶尔抬头,看到一道阳光将教室一劈为二,光柱下有点点碎尘,老师就站在这碎尘之中。她不紧不慢、娓娓而言,每一粒碎尘都炫目地飞扬着,构成了我高中生活最后的图景。老师正在分析一篇现代文阅读。这真是我在学生时代看到过的最奇怪的一篇文章,开头便是:“我登上一列露天的火车,但不是车,因为不在地上走;像筏,却又不在水上行;像飞机,却没有机舱,而且是一长列;看来像一条自动化的传送带,很长很长,两侧设有栏杆,载满乘客,在云海里驰行。”甸甸隐喻,仿佛梦呓,拿它来做阅读理解,让人抓狂。老师问:“你们有谁看懂了这篇文章吗?”回应者寥寥。当她的眼光扫过我时,我赶紧摇头,她便微笑:“我不指望你们能看懂,但我非常喜欢它。”于是,在我高考前最后一堂语文课上,我的老师倚着讲台,从杨绛的这篇《孟婆茶》开始,散漫地与我们谈生死。她说,那是一列通向死亡的列车,我们每个人终会登上它。她讲钱钟书和钱媛的先后离世,“不要害怕死亡,在漫长的生命中,生和死会交换位置,死亡变轻了,而活着才是最沉重的事”。在最后的铃声响起来之前,老师说:“我希望各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但我更希望,当你们背负着越来越沉重的人生往前走时,依然不会失去感受幸福的能力。”很多年后,我试图回想起,聽到这些话时的心情——大概是哼了一声吧。整个高中,我都觉得,这个语文老师是一个情感细腻过头的人,总是生老病死,死呀活呀的,让当时的我很不耐烦。那年我侣岁,中二倔强、充满朝气、自以为是,死亡对我来说就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而活着,又怎么可能变成—件沉重的事呢?半个月后,我的最后一门高考结束了。在走出考场的路上,看到她和其他老师一起,站在门口送考。人群如潮,我们只有匆匆一会,她见我喜上眉梢,便问:“考得不错?”当时我点着头,心里想着,这一天终于来了,我终于能够抛开过去,抛开那无聊的、重复的、课业繁重的每—天。我满心骄傲地宣布着:“从今天起,我要为了自己的理想快乐地活。”多奇怪,那么多年过去了,当我回忆高考时,关于考场的种种印象均已模糊,我只想到了老师在最后一节语文课上说的那些话。很多年以后,我开始多多少少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我高考前的人生轻薄如纸,越往后走,生活才越显出复杂与沉重的本来面目,如果有一天我们再相见,我一定想要问她:“究竟怎样才不会失去感受幸福的能力?”可惜不会再有与她倾心交谈的机会。2012年初,我的老师于春秋鼎盛之年因病逝世。附记那天,我去送她最后一程,所有学生都传看着她生前的最后一封信,里面写道:“从知道得病至今我一直坦然和平静,我总是想,人不能只允许自己遇到好事,不允许自己遇到坏事。当不顺或困境找到我时,我会反问自己:‘为什么不可以是我?’于是就能平静地去面对。”那天,我看着这段话,用袖子擦着泪水,但越擦越多。如今,每当夜深之际,看到她留下的这些话,眼泪依然会夺眶而出。老师啊,倘若你我还会相逢,大约会是在那辆“在云海中驰行”的列车中了,我并未辜负你“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第一个希望,想来也不应辜负你的第二个希望:背负着沉重的人生向前走时,也不会失去感受幸福的能力。

感受幸福的演讲稿 篇9

大家好!

也许,幸福,只是饥饿时的一碗饭;幸福,只是口渴时的一杯水;幸福,只是困倦时的一张床……它,就像冬日里的阳光,温暖而又明丽。这些东西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它们却能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温暖你。

早上,妈妈送来一杯温水,接过它,我从里面看到了浓浓的爱与关心,它们融在这水里,这时,我触摸到了幸福。

出门时,一句关切的叮嘱,一件暖和的大衣,一条织满了爱的围巾……或许你早已对它们习惯,也不以为然,但,这也是幸福――我,触摸到了。

生病时,几句关心,几句抱怨,无一不让你感到温暖和安全。这是什么?这也仍然是幸福。

比赛时,输p赢的结果,喜悦与激动,不服气与后悔的泪水和心情交织在一起,不论输赢,我们在那一刻总是忍不住会想哭,从那一份团结中,我也触摸到了幸福!

感受幸福的作文400字 篇10

去年年底 ,我们学校要期末考试,于是我加紧复习,每天晚上都要学到9点。那天,不知父亲又怎么了,我刚踏进家门就听见父亲的责骂声:“你学习好吗每天就做一点练习。从今天开始,我给你布置作业,每天数学卷子做3张!”“3张,那么多!”我小声嘀咕着。爸爸狠狠给了我一个耳光。哎,只好服从了。

从那天起,我和爸爸的话变少了,看见那些卷子心里就烦。为什么爸爸会这样对我?!每天我都会写到我从这中间体会到了父亲严厉中的爱。这难道不是幸福的滋味吗?晚上,爸爸给我拿来了一个苹果,说:“孩子,爸爸有点过分了,你学习并不是很差,看着每天你的脸都像‘长白山’似的,我心里也不好受呀!以后我不给你留很多的作业了。”幸福的滋味其实就是理解,就是亲情。

顿时,我心里的怨气化为乌有,眼泪不听指挥地流了下来。幸福的滋味竟然还是咸的!从那天以后,家里又有了往日那温馨的气氛,每天晚上,爸爸都是那一个苹果,那饱含香甜滋味的幸福弥漫在我的心头。

感受专业发展的幸福 篇11

深圳市坪山新区在“十二五”期间,提出了“幸福德育”的育人目标,倡导幸福育人,育幸福的人,让教育回归生活,回归人的幸福成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班主任专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系列的探索,确立了“扶助+自主”发展模式。“扶助”就是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榜样示范,“自主”即为“自主研修”。自主研修则通过“专题学习、专题研讨、课题研究、课程开发、活动展示、比赛促进”等多种方式进行,扶助行动贯穿在自主研修的每个环节中,为坪山新区班主任铺设了专业化发展之路。经过五年的实践探索,区域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模式已经特色初成,效果初显。

一、班主任素养专题学习

教师职业是一种劳心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第斯多惠所言:“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作为一名班主任,更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注重身心健康,积极乐观生活。因此,区域的班主任素养专题学习,从理论素养提升开始。每年组织班主任集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名师专家的主场授课,辅以读书交流、才艺比拼、话题式头脑风暴、茶馆式讨论等多种形式的互动,让教师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理解和吸收德育理论知识。主动是最好的学习,理解是学习最好的品质。例如基于班主任专业能力,我们设计了《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教育转型与班主任专业素养》《班主任沟通技艺》《情绪调节,做宽容的班主任》《新时期,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等专题培训。以理论深度、实践广度、典型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为班主任开启德育智慧的大门。班主任通过学习、理解、应用、总结,把专业理论运用于德育实践,实现了智慧的生成,专业知识通过教育实践转化为专业能力。按德育理论理解专题、德育方法应用专题、德育艺术与技巧专题、教育心理学专题,为班主任专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

二、德育专题研讨与观摩

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每期一个主题,研讨的规模和形势多样化。围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2012年,我们开展了“我心目中理想教师形象”的大讨论,2013年,围绕“幸福德育”开展了如何建设富有特色的“幸福班级”专题研讨。通过沙龙、辩论、微讲坛等形式,促进了班主任落实幸福德育指导意见的思考,通过研讨,具有民主意义的“幸福班级”评价指标和评价表产生了。感悟教育的智慧,成为班主任们一个特有的好习惯。在研讨“如何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话题时,很多班主任争先发言,来自于教育中的师生故事,家校共建的故事,喜悦的,失落的,都给班主任们带来了深深的思考。这种交流,基于德育,基于实践,基于经历,为了成长,为了教育之爱。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对于班主任的专业成长而言,道理亦是如此。为了更好的激发班主任的积极性,我们还开展了全区“研讨话题大征集”活动,而征集到的这些话题,又带给我们无限的思考,生长出德育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除了展示交流,我们也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为班主任拓展学习的途径,组织班主任外出观摩,参加了“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有效德育与班会课观摩研修班”,“影响中国班主任的力量——全国中小学班主任与学生核心素养建构高峰论坛”活动,“良好习惯与健全人格教育”专场观摩活动。每年组织不同层次的团队,去观摩德育的新主张、新做法,新模式,开拓德育视野,提升班主任专业品质。

三、开展德育课题研究

德育科研,就是以科研的思维来研究德育工作中的问题,寻求问题解决之道。区域层面积极开展德育课题的研究活动,在组织每一期科研课题申报立项评审活动时,都会考虑到一定数量的德育课题。而区域的德育工作也以课题研究来进行引领。近5年立项的省级课题中,德育课题占29.4%。其中《创建幸福班级,提升学生校园幸福感行动研究》作为区域共研的德育项目,是幸福德育落到实处的推动之举。《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小学生习性教育研究》《生态德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的研究》《生态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研究》等作为学校德育的引领课题,班主任积极参与,把课题研究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做到了“自主融合”的德育课题行动研究方式。在课程的研究过程建设和发展学校德育方面,教育特色也日渐彰显,德育科研不但助力班主任队伍的发展,为学校的德育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四、德育课程开发与实施

坪山新区在创建幸福德育的过程中,以“真善美”为德育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为目标,以尊重人性、发展个性、完美人性为目的,引领学校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成为了学校德育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为了帮助学校科学优质地进行课程开发,开展了区域课程建设的专题讲座,指导学校和教师进行课程建设。如今,在我区已产生了较有影响的德育课程,如坪山高级中学的《学会学习教育课程》《生命教育课程》,实验学校的《童蒙养正 少年养志》,坪山中学的《心灵故事》《家校之桥》,光祖中学的《家国之光》校史教育课程,汤坑小学的《微笑教育》,中山小学的《习性教育》,碧岭小学的《生动教育》《永恒的感恩》等,其中37%的课程获得了“坪山新区课程类优秀科研成果奖”。

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极大地丰富了家庭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无论是在对课程的理解能力还是课程实施能力上,都有了飞跃式的提升。同时,在课程开发中,团队的合作能力、教育资源的挖掘与整合能力以及教育的传承与创新意识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五、活动展示促进专业发展

德育队伍建设要为班主任提供实践、展示的空间,对班主任群体而言,提供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如以区域为组织单位开展的班队课赛课,班主任德育活动组织与策划能力也是专业素养的重要方面。每一次活动的展示,都相当于一次考试和评价,平日里做教育的有心人,才有底气和力量把爱的方式展示给同伴,才有活动的精彩与人分享。如“魅力班会”活动展示,班主任对主题班会的作用、组织、评价,素材的获得,文化价值的体现,展示的水平等方面都会得到一次系统的锻炼和提升。类似的展示活动每学期都有,或以区域层面组织,或以学校为单位进行。

对于学校而言,提供区域德育展示的机会,让班主任在展示活动中学会交流、分享、展示,让更多的同伴获得启迪,让每一次活动教育意义不断增长。2012年,深圳市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基层创新工作现场交流会在我区召开,坪山中学分会场以德育特色建设与特色活动为主题,进行了现场展示。情深意切的德育模范事迹报告会,丰富多彩的校本德育活动以及优质的德育课程,让与会者沉浸在创新德育的春风中,而在现场展示的背后,是班主任一个个爱与责任的付出与收获,是学校德育的融融春风。

六、系列比赛活动促进反思提升

每年,我区都有固定的德育专题比赛项目,通过相关的比赛活动,促进班主任沿着学习、积累、实践、反思、提升的成长路径,不断发展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意识。如每年春季学期的班主任能力大赛、教育案例的评审,每年秋季学期的“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说课比赛、德育论文评审。每年开展的全区卓越班主任评选活动,极大地提升了班主任的积极性,想发展、能发展、会发展,是班主任能力提升的轨迹。

同时,结合省市德育专项活动,我们组织教师参加相关比赛活动。2011年,在广东省思想品德教学案例比赛中,实验学校的余凡金、刘杰获一等奖;2012年在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班主任工作学术委员会举办的论文评审中,实验学校张文、刘美云获一等奖;在广东省教育学会中学政治教学设计比赛中,实验学校余凡金、刘杰、坪山中学的伍雪容、坪山高中的程海燕、籍中华、李伟平、王博学等分获得一、二、三等奖;在广东省德育教学论文比赛中,坑梓中心小学姚小立获一等奖。

区域层面重视班主任专业发展,班主任能力提升为区域德育工作的注入强劲动力。坪山新区《坪山新区创建“幸福班级”指导意见》发布以来,区内中小学校创造性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在2014年度和2015年度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工作,共调查了125个班主任和1000多位科任教师工作的学生满意率情况,5000多名学生参与了幸福班级问卷调查,访问家长600多人。班级学生幸福感、学生对班主任工作满意度和家长对孩子成长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上一篇:苏州达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介下一篇:这个冬天不再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