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那些事儿(共8篇)
支教那些事儿 篇1
当同学来寝室宣传暑假支教的时候,我也想借此机会锻炼一下自己,于是怀着期待报了名!
7月13号,和同学一起转了好几次车才来到金堂县清江镇,刚开始一切都是那么的不顺利,到晚上8点过才到明月家里。回头想想,我很庆幸我在网上重新选了学生,选了朱明月你!要不然永远也没机会认识你们这么多的好朋友了!呵呵,或许这就是缘分吧!它要我们相遇,那也没办法啊!对吧?
虽然一起相处的只有短短的20多天,但我们都相处的很开心,希望我们的那份友谊不会因为时间和距离而变质。真的很谢谢你们,如果不是你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或许我早就放弃了吧!现在想想,还满怀念那段时光。早上,约在6点40,一起晨跑,跑到石狮子,再跑回到河边,进行晨读。说是跑步,其实差不多都是走完的,对吧!河边真的很美,无论是早上还是晚上它都很美。年年总喜欢跑到水中去读,而学宇(还是习惯叫你驼背,不会见意吧!)却总是很调皮,那天真想不通,你干嘛就把那只螃蟹给踩死了呢?而我也会偶尔练练我的普通话。一起轮流上课,下午上完课后,却都不会马上走,还会在一起摆摆龙门阵,听听你们蒙老师的笑话。在这,我真的想批评一下袁部长勒,你的课真的很少勒,不过你一个人玩,也不好玩哦,呵呵!吃过晚饭会一起骑着电瓶车逛街,逛公园,又或者一起散步,聊天。开开部长大人的玩笑。周末一起去公园玩,一起去爬云顶山,那山真的很高很陡哦,爬那山的感觉,我想我们大家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吧!驼背,还在气山中的那个小卖部坑你吗?还有朱明月,邹雪莲,那桐子果果打在脚上真的很痛勒。蒙春大哥,我会记住你给我说的话,如果真的想当一个老师,就要当一个好老师,一个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老师!从你那里,我真的学到了好多,你对学生的关爱,上课的教学方法……真的很开心,交了你这个好朋友,一起谈心里话,在我迷茫时,给我提意见……那天真的不好意思哈,把你刚洗的鞋弄脏了。袁部长可不可以不要再叫我~~妹啦!真的很难听啊!说来说去还是该怪你啊!要不是你骑错方向,我们也不会叫年年骑回去,我手上也不会弄上那个东西啊!那天,以你的名义去叫邓雨晴,其实我没想那么多啊!没考虑到那样叫不好,我只是觉得好玩啊!你也叫我傻瓜了,那算是扯平了,我就不向你道歉了哦。对了,差点忘记了,袁隆平部长,你还欠我冰淇淋哦,等你明年工作了,请我们吃饭时再补回来吧!呵呵!秋月,那天真的谢谢你,如果不是你,我真的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了?那天本来想和他们一起听你上音标的,结果时间被我拿来睡觉了,呵呵!明月啊!你真的把我气哭了几次啊!我是气你的学习态度,气你的不争气啊!我们都把不开心的忘掉,只记住开心的好吗?真的希望你的成绩好起来,不要花太多的心思在感情上面了知道吗?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懂吗?其实满怀念和你在床上抢手机玩,你载着我,骑电瓶车出去玩的日子。年年,你可不可以不在QQ上总发些常用短语啊?希望你能记住我说的,在学习上谦虚一点,我等你的高考好消息哦!邹学宇,现在是不是很开心啊?再也不用求我早点下课,求我不让你做练习了,对吧!雪莲,李娇,要记住你们蒙老师的打哦,下次不能在犯那些错了哦!
还有龙姐,为啥那天你没去爬山呢?还有李蕾,为啥平时很难看见你啊?
和你们在一起,真的很开心,以后一定要常联系哦!
还有,其实我不是不愿意给你们唱一首完整的歌,只是我唱歌真的都是左的啦!还有我好像真的不能完完整整的唱完几首歌哦,呵呵
哦,蒙春,这个日志的名字我借用了你给他们上的《明朝那些事儿》,不见意吧?
支教那些事儿 篇2
1757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率领普军22000人,对阵法国苏比兹亲王率领的法奥联军42000人。最终普军以少胜多。这就是史上著名的罗斯巴赫会战。战后,一名被俘法国军官受邀与腓特烈共进早餐。席间,年轻军官询问大帝战胜秘诀,腓特烈放下餐刀说:“贵国元帅有二十个厨子却没有一个间谍,而我有1个厨子和20个间谍。”
今年7月,一桩牵涉中澳两国的“力拓案”,使得“商业间谍”当之无愧地成为新闻热词。瞬时间,触目的新闻标题目不暇接:力拓案只是冰山一角,境外经济间谍多如牛毛,跨国公司在华行贿催生腐败……
其实在冷战后,“间谍”觊觎的早已不光是政治情报和军事机密。2002年,作家蔡建文出书警示:比政治间谍更阴险、比军事间谍更狡猾的,是商业间谍!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国际间谍的目标!
同行相煎急
2001年,美国《商业周刊》说,美国大型企业每年要花100万美元用于收集同行情报。摩托罗拉公司的情报部门就是1982年由中央情报局的一个退役间谍组建起来的,现在在世界各地布有情报点,窥探竞争对手有无兼并计划或新技术。美国商用情报顾问公司Fuld&Co主席富尔德说,90%的美国大型企业会聘请专人从事商业间谍工作,这些人多是大学毕业生,在校选修过有关竞争性情报课程。所谓竞争情报,是指用合乎职业伦理的方式收集、分析和传播有关竞争者的情报。但是现在的竞争情报专家,大多会使用非常规情报收集手段。
2002年1月,美国食品业巨头卡夫公司控告明尼苏达州的Schwan食品公司,称对方雇用专职商业间谍来挖掘其一款新型冷冻比萨的生产机密。事情起因要回到1997年,卡夫和Schwan同时在研制一种新型饼皮的比萨,但面对全球第二大食品公司,Schwan明白若不率先出击,就很难在17.5亿美元的冷冻比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于是,Schwan聘请在美国商业间谍领域有“起底专家”之称的马克·巴里来打探卡夫公司的生产规模。
经验老到的巴里伪装成《华尔街日报》记者、食品研究人员和卡夫公司采购员等,四处打电话骗取信息,只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就理清了卡夫公司生产机器型号、生产数量等所有线索。凭借这些商业情报,Schwan采取针锋相对的生产和销售措施,率先攻入市场,结果他们推出的Freschetta比萨销量由原来的全美第6位跃升至1999年底的第2位。卡夫公司事后叫苦不迭:竞争对手很微弱的优势,就可能意味着自己几百万美元的销售损失。
2007年,正在同苏宁商谈并购的北京最大家电连锁商大中电器号称要打“中国第一场商业间谍案”。大中原定在5月31日下午召开“戒惩不法、诚信为商”的发布会,高调宣称要自曝“内鬼”:大中电器一名内部员工涉嫌为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充当商业间谍,将大中电器的营销计划书、价格信息、开店协议、与合作伙伴的合同等一系列商业秘密透露给这个竞争对手。尽管发布会最后戏剧性地被临时取消,坊间却早已盛传,竞争对手就是国美电器。该年年底,国美以36亿元并购大中。
2005年5月底6月初,以色列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了该国史上最大的商业间谍案—“特洛伊木马”。以色列几家知名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涉嫌雇佣著名私人侦探事务所的侦探,利用互联网非法窃取商业情报。被警方逮捕的私人侦探中,包括以色列国家安全总局 (辛贝特) 前特工,涉案公司则涉及卫星电视、移动电话、汽车销售、办公用品等行业,受害企业多达数十家,其中公关广告公司是最大受害者。
丑闻曝光后,以色列公司加强了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发现受害公司的计算机主机系统都受到了“特洛伊木马”病毒的侵袭,这种病毒不是以破坏系统为目的,而是让商业间谍可以随时进入系统窃取资料,然后转卖。据以警方估计,以色列商业间谍获取的商业机密累计市场价值高达数亿美元。由于网络安全技术不断提高,商业间谍通过黑客手段获取商业机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商业情报市场价水涨船高。
德国经济安全委员会4月出台了2009年度国家经济安全状况评估报告,在接受调查的244家德国企业中,半数以上表示在过去两年里受到过竞争对手间谍活动的侵扰,来自电脑和黑客的攻击尤甚。尽管许多大型公司已经制定了严格的职业道德和商业行为的规章制度,花大价钱提升公司网络的防护系统等。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商业间谍总是防不胜防。黑手不仅伸向国内同行,甚至还伸到了国际企业的“口袋”中。
跨国商谍战
在各国商业间谍中,日本的商业间谍活动最为活跃。蔡建文在《商业间谍潜伏在你身边》一书中提到:二战结束后不久,日本就建立了一个与西方国家谍报工作范畴不同的全球性情报搜集系统:以搜集经济技术情报为首要任务,政治军事情报只占10%—15%左右。日本的一些工业大学甚至专门开设“商业间谍”课程,为日本公司培养商业间谍和反间谍人员。
日本在战后经济恢复能如此迅速,其汽车、摩托车、摄像机、电视机、手表等产品能进入并占领欧美市场,首先要归功于得力的情报工作。日本一名情报专家曾经承认,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54%来源于竞争情报!
此外,日本企业收买海外情报出手阔绰,对一般的商业和技术情报,出价5万-10万美元;如果情报重要,则不惜代价。
20世纪80年代初,日立公司花52万美元买通美国IBM公司职员,套取情报。日本化工企业为探听美国杜邦公司的秘密,甚至雇间谍乘飞机在杜邦公司制造厂上空盘旋拍照。
同样在那个时期,许多西方国家因为吃不准美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趋势如何,不敢贸然同伊朗做生意。但是,日本三菱商社率先出击,同伊朗展开新的贸易洽谈,如此有底气,就是因为三菱驻华盛顿办事处从美国国务院得到情报:美国和伊朗关系有缓和迹象。
其实,像三菱这样集贸易、金融、信息功能于一体的日本综合商社,其情报搜集、处理能力甚至“在中央情报局之上”。如今,日本六大综合商社 (三菱、三井、丸红、住友、伊藤忠、双日) 在全球187个城市设有800多个办事处,连成一张强大的情报网。据说,丸红商社每天收到的电讯资料,相当于800版的报纸;三井公司的全球通讯网络24小时运转,每天信息通讯量在5万件以上。
美国《国防》杂志曾在2002年刊登题为《美国企业曝于商业间谍之下》的文章,感叹美国企业每年因外国商业间谍活动而蒙受的经济损失就超过2000亿美元。文章称,刺探美国商业情报的外国商业间谍活动在不断上升,主要来自法国、德国、以色列和韩国等国。最近,7月17日,美国加州圣安娜联邦法院判定,73岁的华裔、美国波音和洛克威公司前工程师钟东藩6项商业间谍罪名成立,可能面临百年以上监禁。钟东藩也成为遵照美国1996年《经济间谍法》被审判定罪的第一人。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否认通过间谍窃取美国任何机密,希望美方摒弃冷战思维,多做有利中美关系的事。
这些年,随着中国企业成为全球产业链上越来越重要的一环,外商在中国安插商业间谍的案件也屡见不鲜,尤其是利用入籍华人。
2002年,美籍华人方复明为外商充当商业间谍案被曝光。方复明曾是浙江省电力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后来以香港某电力开发顾问公司董事经理的头衔,为外商进行项目代理。1995年至1999年间,他代理的外商在中国多个重大电力项目招投标中频频中标,非法获取中国国家秘密文件35份,并向有关国家机关人员行贿24.5万美元。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行贿罪,判决方复明有期徒刑5年,并驱逐出境,涉案贪官也接连落网。
他们如何反窃密?
既然有扒手,自然就有反扒;既然有间谍,自然就有反间谍。
美国IBM公司在生产电子计算机和半导体的电子工业领域中始终处于世界领先,产品在市场上拥有相当大的占有率。在反间谍保密措施上,公司订立了严明的制度,例如不得在任何场所谈论公司技术秘密;离开公司前要保证桌面地面不留痕,不得带任何文件资料出公司;在职人员参加一切活动,不得触及秘密情况;专人管理秘密设备……IBM还成立了日常保密工作检查团,看看机要房间和文件橱柜是否上锁,纸篓里是否有包含机密内容的纸张等。在开发新产品之前,IBM还会故意发布假情报,将间谍引入歧途。
微软公司也非常重视新产品在研发过程中的保密工作。微软的电脑零件要由美国各地数百家公司生产,只有装配环节在本部工厂完成。所以,微软向代理公司定制某种零件时,就不用担心零件的用途遭泄露。别看日本的商业情报人员在全球的渗透力强,在防范商业间谍方面毫不含糊,许多公司设有反情报机构。在接待外宾参观时,企业有规定的路线和项目,不得擅自更改。陪同人员也设置为2名,互相监督,防止泄密。
那些年,那些红黄牌的事儿 篇3
所以,最终无论哪方捧杯,功劳簿上估计鲜有他几人的亮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切尔西队长特里,半决赛结束后就有多数媒体引经据典表示——即使切尔西最终捧杯,身为队长的特里也不能亲自捧起大耳朵奖杯。倘若剧情真的就这样发展下去,那特里估计相当郁闷。四年前迷失在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场滂沱的大雨中,四年后却因为一张红牌直接断送了踢决赛的权利,只能无奈地坐在安联球场的看台上默默地为自己的队友加油打气。一旦切尔西捧杯,还能稍稍抚慰一下受伤的心,否则只能让四年前的那一幕重现。
万幸的是,欧足联最终网开一面,表示一旦切尔西夺冠,特里能够以队长身份捧杯。这对特里来说无疑是一种宽容。
相比于对特里的宽宏大量,欧足联在对待累积黄牌停赛的六将则依旧态度明确——停赛继续执行。
即使是FIFAPro(国际球员联合会)在半决赛结束后向欧足联发出请求,希望能够在决赛中避免累积黄牌停赛的现象出现,让拉米雷斯等六名球员可以参加最终决战。如果一旦成真,这六名球员绝对能够留名万世。但欧足联最终驳回了FIFAPro的上诉,累积黄牌停赛的结果维持不变。哪怕是根据两年前南非世界杯上“半决赛前的黄牌全部清零”的新措施而未能实现。
欧足联发言人还借此表示,双方各有三人累计停赛,这也算得上是一种公平。需要引起关注的是,在即将到来的2012年欧洲杯上,欧足联也将采取新规,1/8决赛的黄牌不会带到半决赛和决赛。
红黄牌的前世今生
如今的我们早已对球场上的红黄牌见怪不怪了,即使是一些吸引眼球的“红黄牌大战”也能够很快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毕竟我们这几代球迷早已习惯了这一绿茵执法规则。
那么,又是谁在什么时候发明了这一规则呢?
时间回到1966年的英格兰世界杯,主场作战的英格兰队与“宿敌”阿根廷队在四分之一决赛相遇,当时由于没有现行的红、黄牌制度,很多球员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裁判警告过,场上动作仍然很大,间接导致比赛几乎失控,粗野碰撞的场面比比皆是。在经历了这样一场比赛后,当值主裁阿斯顿开始了他的思考,偶然间他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绿灯时突发奇想,若是利用这醒目的红黄指示信号来约束警告那些严重犯规的足球球员会如何呢?因此,红绿灯就是红黄牌之父。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包括红、黄牌在内的几项“阿斯顿建议”终于在在1970年的世界杯上被正式采用。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变,逐渐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种制度。
特里之幸反衬基恩之不幸
如果说特里因红牌停赛但依旧有捧杯的权利能够让所有切尔西球迷振奋的话,自然也有红魔拥趸只能惋惜这样的网开一面真可谓“姗姗来迟”。
让我们再次将自己的记忆集体转回到那个属于红魔曼联成就“三冠王”伟业的1998-99赛季,为球队晋级决赛拼尽全力的红魔队长基恩因为半决赛和尤文图斯的比赛中因累计黄牌不得不缺席欧冠决赛,佩戴队长袖标上阵以及最终捧杯的均是曼联一代传奇门神舒梅切尔,留给基恩的只能是与斯科尔斯一起西装革履地接受队友们的迎接。
虽然最终赢得一枚欧冠冠军奖牌,但留在心中的那一丝丝缺憾终究会伴随基恩相当长一段时间。当曼联时隔9年再次打进欧冠决赛时,彼时的铁血队长早已因为种种原因离开梦剧场。
也许,他至今都无法释怀;也许,他至今都难以接受;但也许,他早已看淡这一切。
就这么提前跟决赛“沙扬娜拉”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两句话:第一,你永远不会独行;第二句,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当主裁判向基恩出示黄牌的时候,他已经想到了自己将提前与决赛告别,但最终那场荡气回肠的90分钟后,队友们的努力还是帮他赢得了一枚冠军奖牌。而4年后内德维德呢?拼劲全力帮助老妇人杀进决赛,自己却只能作壁上观,看着自己的球队在120分钟后倒下。我们仅仅从主裁向他出示黄牌时,内德维德的行为就能看出他的失望、无奈和无助。
当2007-08赛季欧冠八分之一决赛尤文被切尔西淘汰,内德维德表示将会在赛季结束后正式退役。曾经的铁人离开了,他只不过是为了能够填补心中那一块缺憾——一场欧冠决赛,但还是失望了。于是,心累了,选择了彻底离开。
在经历了噩梦般的南非世界杯后,如今的高卢雄鸡在主帅布兰科的率领下正在不断地强大起来。可法国主帅也会时不时地惋惜,因为同行比利奇的一次表演,主裁的红牌让他与接下来的一场比赛说了再见,而这场比赛偏偏就是球员生涯唯一的一次世界杯决赛,而且还是在自己家门口。索性队友很给力,法国首次捧起大力神杯,而且两年后还是以这套阵容为班底的法国队捧起德劳内杯。
失意在一辈子只一次的世界杯决赛,冠军奖牌抚慰了受伤的心。两年后的欧洲杯冠军应该会让布兰科彻底释然吧。
如果布兰科当众哭自己的世界杯决赛,那么有一个人肯定不会答应——德国硬汉巴拉克。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他有了一个新的称呼——“千年老二”。据笔者统计,巴拉克的职业生涯至今已经拿到了大大小小14个亚军,其中不乏2002年的俱乐部“三亚王”和世界杯亚军、2008年的俱乐部“四亚王”和欧洲杯亚军。
其中,需要着重提到的是2002年夏天的韩日世界杯决赛,巴拉克在与韩国队的半决赛中吃到黄牌无缘决赛。当时的德国队正处于低谷,中前场凭借着克拉克的组织和进攻,后场则依靠卡恩。果然,在缺少中场大将的情况下,德国队两球不敌桑巴军团,当时恐怕没有多少人会预测到巴拉克之后坎坷和悲情的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至今14个亚军,世界杯、欧洲杯、欧洲冠军杯、德甲、德国联赛杯、英超联赛、英格兰联赛杯和足总杯,名副其实的“亚军大满贯”,可谓前无古人,估计也鲜有后来者。
如今的巴拉克已经步入职业生涯暮年。在曾经引以为傲的足坛“76黄金一代”逐渐离开绿茵场的历史大背景下,巴拉克“亚军大满贯”的帽子已无法摘掉。
被幸运女神撞了一下腰
看过了如此多错过决赛便抱憾的人和事之后,我们开始怀疑这个世界是否真的公平。还好,斯科尔斯站了出来。虽然最终的结局对他也不完美,但他至少得到了再一次征战决赛的机会。
与队友基恩一样,曼联“三冠王”的那个赛季里“唯二”不完美的就是斯科尔斯和基恩,两人双双因为累积黄牌错过最终的欧冠决赛。可他又是幸运的,正是9年后凭借他的唯一超级远射进,曼联成功与切尔西会师于卢日尼基体育场的007-08赛季欧冠决赛。老爵爷早就答应让“生姜头”首发出战。
这一次,命运没有和他开玩笑,莫斯科的大雨不仅见证了特里的泪水和无助,也定格了斯科尔斯的欢乐,迟到了九年的礼物总算收到了。
之后的三年间,红魔两次闯入欧冠决赛,但却败在同一个对手脚下——梦三。相比于其他人的失落,斯科尔斯应该感到幸运,至少自己曾经重新走过这段未曾走过的路。
关于离职那些事儿 篇4
一、什么是离职管理
【什么才是离职管理】根据北大纵横的一项调研,80%的国内企业有详细的招聘流程,而仅有不足10% 的企业有离职管理流程。很多人误解“离职管理”就是办理离职手续,而完整的离职管理其实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收集和管理大量数据,需要IT技术支 持,最重 要的是企业管理者在观念上改变。
【企业离职管理的典型弊病】①空头许诺:为拖着人才,离职面谈许下不切实际的承诺。②制度僵化: 入职只需一个部门,离职却涉及十几个部门,能为难员工的机会绝不放过。③欺上瞒下:明明员工被跳槽或被解职,对外披露都是员工自身原因。④恩断义 绝:离职 员工像泼出去的水,老死不相往来。
二、员工离职原因分析
【如何分析员工离职原因】简单的员工离职原因分 析时,只需关注4个问题:①是不是待遇问题?②如果不是,是不是发展问题?③如果都不是,是不是直接上司的问题(盖洛普:75%雇员的离职是离开 他们的主 管而非公司);④如果既不是待遇问题、也不是发展问题、上司也没问题,那就一定是文化问题了。
【员工离职的七大原因】根据翰威特 调查报告①员工与领导层互相的信任程度;②员工对工作的认可及对工作的兴趣;③与上司、同事及下属等人际关系;④员工是否具有目的感以及感到组织 价值;⑤ 工作环境、工作与家庭生活之间的平衡;⑥获得晋升、成长和学习的机会;⑦工资与经济性报酬、福利。
【员工离职的典型原因】①结果 不公平:不一定是因为外面的月亮圆,而是家里的月饼分得不均匀,能否进一步优化绩效和薪酬的匹配?②程序不公平:盛行小圈子,帮派林立,有法不 依,到底是 谁在破坏规则?③互动不公平:员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缺乏成就感,管理者是否在“说人话、做人事”?
【员工离职的主要原 因】多数情况下,员工离职是因为对直接上级不满而非对公司不满。上级对下
级应多指导少指责,问题多承担,责任少推卸,尊重是前提,关心是基 础。管理者与员工一样可能在执行中出错,但管理者会多犯两种错:错误指挥和错误批评。送做管理者八字箴言:身先士卒,关怀备至。你是否认同?
三、离职管理怎么做
【员 工离职管理如何做?】①快乐的离职面谈:坦诚交流,温情脉脉;②开明的离职程序:彼此尊重,及时结算工资,积极配合办理相关手续;③亲密的善后关 系:建立 档案,保持联系,应建立一个离职员工关系管理数据库;④热情的返聘制度:重归故里,轻车熟路,完善好马也吃回头草的机制。
【员工 离职管理三件事】①走一道:无论是失职或是跳槽,HR应陪着离职人员走流程,离职证明或推荐信备好,留点温暖。②吃一顿:让团队内部搓一顿,饭桌 的面谈可 能才最真实,留不住他,但留住了其他人,留点口碑。③送一程:HR亲自送到楼下,做不成同事,反而容易成朋友,至少也是公司客户,留点祝愿。
【员 工离职管理“五个一”】①一封感谢信:以公司的名义诚挚致谢,没有功劳也有苦劳;②一站式服务:离职程序要简化,不要在伤口上撒盐;③一顿散伙 饭:由HR 召集所在部门聚餐,离了还是好朋友;④一个推荐函:员工是企业终生的活广告和形象代言人;⑤一个离职仪式:用心设计,相信眼泪的力量
【离 职管理的几个建议】①把手续办妥,卡着没意义,该办的就赶紧给人办了;②把钱给足,别干那些抠抠唆唆的事;③把荣誉给到,至少要让他有个念想,这 几年没白 干;④把祝福送到:弄个欢送会啥的,人走茶凉,但尚未离开时要给杯热乎的。⑤不要让在职人员感到心寒,总有一天你也会离开。
【离 职管理的三句话】①人之将“别”,其情也真。如能组织一个欢送会,相信大多数离职者会以诚相待,心平气和地指出企业平时没人肯指出的弊病。②人之 将“ 跳”,其怨也善。不管有多少抱怨,离职者内心真的希望企业能有所改变。③人之将“择”,其言也美。语言虽不中听,骨子里却饱含忠言之美。
四、离职管理还应怎么做?
【员 工离职前应完成的七件事】①整理已完成与未完成的工作;②提出岗位需改进与注意之处;③梳理该岗位的工作流程;④整理提交岗位核心信息(客户资源 等);⑤ 知会内外部客户,帮助接任员工做好工作衔接;⑥告知接任者在该岗位需注意的隐性规则;⑦注意保密协议与竞业限制事宜(必要可补签)
【HR 接受辞职信的注意事项】①分清离职原因,尽量规避公司存在违反《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情形而让员工辞职的。②属于员工自身原因而辞职的,注意审 查员工提 前三十天辞职还是立马走人。③辞职信要注意员工是否本人签字,尽量避免通过口头,打印或者邮件形式辞职。④保存好辞职信原件。
【离 职员工返聘的注意事项】①重新评估返聘员工的能力与经验,保证与岗位的匹配性。②员工历史档案要保留完整,价值员工热烈欢迎,问题员工则慎之又 慎。③设立 返聘条件,比如限制返聘次数与时间。④对于价值员工,如一些离职读研或出国的员工,可以重点考虑返聘,采用类似“停薪留职”机制。
力行-春节那些事儿 篇5
——记身边的春节
深圳中学
高一(12)班
李姗
一. 前言
又是一年春节。但短促的假期和仓促的节前准备时间似乎让很多人觉得“年味不浓”,但这并没有改变这个“龙年”对老一辈人的意义,或是这个“2012世界末日”给年青一代带来的兴趣。自公元前2000多年舜即位将正月初一命名为“岁首”(即年节),到汉武帝时期把年节的时间固定,再到到1911年辛亥革命正式将1月1日命名为“元旦”,把正月初一称为“春节”,过年的习俗在民间已流传了近4000多年。4000多年来,诸如“守岁”“春联”“年夜饭”等的习惯逐渐衍生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这些风俗习惯已然耳熟能详,相关的研究报告也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但同时,对于春节,我们不能仅仅只是把它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或是铺天盖地的“风俗习惯”,不可忽视地,春节已经在一代代的流传中被注入了许多新鲜血液。可也许我们仍未察觉这些“新风俗”,所以,这篇研究报告为此萌芽,而我所想挖掘的,就是这些近几十年来,开始悄悄潜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春节新文化“。
二. 正文
春节那些事儿——春运新文化
前不久,微博上正流传着这样的段子:
海地地震,中国救援队最快到海地。奥巴马大为火光质问国防部长,隔着太平洋他们比我们快!怎么回事?部长说:我们只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这方面经验太少!而中国年年春运,一周时间可把三亿人从海南岛运黑龙江,政府、社会、个人非常重视,一次春运相当于组织一次世界大战!
这看起来也许只是娱乐,但经历过,哪怕只是在电视上看到相关报道的人,相信对春运的印象与此相比只增不减。根据相关统计,春运期间40天左右的时间内,有30多亿人次的流动,这个数字相当于世界人口的1/2!这也难怪,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移。
春运是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的现象。以春节为中心,共40天左右,由国家经贸委统一发布,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按此进行专门运输安排的全国性交通运输高峰叫做春运。春运的节前运输安排通常由每年腊月16日开始,那时候民工开始放假,纷纷乘交通工具回乡。春运的节后运输安排由每年正月初四开始,民工返回工作岗位。春运期间,铁道部实行特殊运行管理,加开大量临时客车。
从1954年起,铁道部就有春运记录,但客流与现在相差很远,日均客流量73万人次,高峰客流量90万人次,时间为春节前后15天。80年代以后,大量民工外出,春运成为社会热点。春运主要面对的人群有三种:一是在外务工,平时假期少的打工者;二是在外求学,恰好利用寒假回家过年的学子;三是利用春节假期出外旅游的游客。
今年,为保障春运的安全、方便、快捷,铁道部开始实行实名制购票,并以窗口、网络、电话多种渠道分流。这的确缓解了一部分人群的购票压力,但也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春运面对的一批很大的人群是农民工。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平时工作辛苦难有假期回家、传统观念又相对浓厚、同时有一部分因为家乡偏远 也很难回家的人。他们虽然在大城市工作,但他们文化水平不高、也不会用高科技的东西。因此,这些新颖的购票方式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给他们增加了负担。春运前期,就曾有一个农民工因此事而出名。这个叫黄庆红的农民工因为买票难,新增的网络、电话购票更是让他们一帮农民工兄弟买到票的希望更加渺茫。为此,他向铁道部门写了一封信。(书信原文详见附1)语言十分平实、就如同口语、还总是时不时冒出些错别字、甚至还能看到些粗话。但通篇看完,确实是让人深有感触。当然,最后这个事件得到了解决,这位农民拿到了一张免费的飞机票,甚至在拿到票的同时憨厚地问了一句:“我坐火车只用30多个小时就到了,这东西能有那么快吗?”
这样的结局也许让我们每个人都觉得安慰舒心。但中国还有上亿的农民工,政府的“慷慨解囊”是不现实也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而我们也不能因为这类事件的发生,就完全否定网络购票,春运是一次漫长的旅程,而改善春运的道路同样也是漫漫而艰辛的。如何解决?就如同相关人士分析的,导致春运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经济发展不均匀。二是运力不够。三是平时假期少。显而易见,要解决根本问题无疑要从这三方面入手。这不只是铁道部的问题,更是全社会要面临的问题。当然,还有第四点。那就是因为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影响。但这当然无可厚非。毕竟春节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思念和爱的寄托。在那人头攒动的车站,我们也许能看到的,只是一个个思乡的游子揣着大包小包在严冬中流着汗前行。但那背后,是已经为回乡做了不知多久的准备,看看老人们是否安康,孩子们是否进步的期待。是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它不仅是一个现象,一个问题,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表现中国人对亲人的爱和对家乡的眷恋的文化。
这,是春运背后温馨的一面。
春节那些事儿——空城新文化
春运过后,对于许多村子或是小城市,便是开了灶摆了桌,没什么路灯却仍是热热闹闹。而对于北京、上海、广州已经有许多年历史的城市,即使很多人返乡,也还是人来人往。相比之下,深圳这个流动人口占大多数的城市,命运就显得“凄凉悲惨”的多。看看东门,那个深圳最拥挤的地方,那个人挤人,满地垃圾的地方,如今风吹过,荡起的只有尘土。挂起的喜庆红灯笼反而显得有些讽刺。网络上,人们戏称这是现实般的“生化危机”。空城?是的,这就是深圳在春节的形容词。
这个除夕的下午,我便冒着寒风走出家门想要看看这所空城。的确,事实如同描述般夸张。路上除了正常行驶的公交车,已经很少看得到车影甚至人影。登上一辆公交,车上也是空的,平时挤满人的公交,霎时像是成为了专车。
而我也才突然意识到,这个城市还有这么一些人,他们的工作是无法停止的。我们或许在抱怨着春运有如何如何的问题,却忘了,还有那么多人,在为我们的返乡而努力着。三倍工资听起来诱人,但他们的辛苦劳作,就是为了亲人活得更好,而一年到头都无法见到他们,这三倍工资,只能成为他们安慰自己的东西了。
在汽车停靠时,我与司机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对话,(谈话记录详见附2)来到附近平时较为繁华的商场。商场内仍然营业,只是顾客比平常已经少了太多。那些做服装销售的女孩,也都才20左右,一个人背井离乡,春节也不能回去。问起她们,她们给的,也只是一副甜美又带点无奈的笑脸,还有些小小的叹气。(谈话记录详见附3)
再晚一些,该是吃年夜饭的时候了,天已漆黑,还下着些小雨。站在车站等车,却还看到了另外一群人。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述他们的职业。他们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骑在那辆显得矮小的电动自行车上。也许除了街道两旁亮着的红灯笼外,还有些光亮的就是他们的车灯了。他们的速度飞快,按着那刺耳的喇叭,想在这没什么人的街道上再能拉上几个客人。也许这种运输方式为很多人所不认同,但我们总是无法批判,他们想要再多挣一点,再多挣一点点的,好赶紧回家过年的心情。
是的,每到春节的空城对深圳来说,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但是只有我们仍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才知道。即使是过年,即使街道上的人已经空了,还有那么些人,在为这个城市的运作而努力着。他们也许想不到这劳动背后的意义,但 是他们一直坚持着。深圳,城空,心不空。这或许就是空城文化背后的内涵。
让我们为这些各行各业、坚守自己岗位、努力谋生的人致敬!(相关照片详见附4)
春节那些事儿——春晚新文化
终于回到了家,年夜饭的同时,人们总是不忘8点开始的春晚。30年的春晚,对于4000年的春节来说,显得太渺小。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已成为全世界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的盛会对所有中国人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
今年恰逢央视春晚30周年。30年前,也就是1982年。改革开放初期,人们过年夜的方式不过就是吃顿饭,放放鞭炮,未免显得有些苍白。而春节联欢晚会,无疑是给亿万中国人民的年节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1982年到2012年,30年走来,春晚的形式在多样化,技术的进步也让人如同在享受一场视听盛宴。同时,从第一届春晚的李谷
一、刘晓庆;到1984年的陈佩斯、朱时茂;再到85年后陆续上台的董文华、蒋大为、费翔、赵丽蓉、宋丹丹;还有1990年赵本山、宋祖英这两位春晚的常青树初登春晚。这些艺术家的一批批亮相,不仅为他们自己走出了一条光明的星途,更是汇聚成了一代人的记忆。春晚,就这样逐渐成为了年夜饭桌上的一道必不可少的大菜,为年夜的度过增添了一种阖家享乐的方式。
然而,如此庞大的典礼必然会有诸多问题出现。舞台上:85年春晚地点大失败、07年著名的黑色三分钟以及多届明星的假唱。舞台后:导演被批受贿入狱、植入广告大扫兴。30年来,这些问题一直存在、也没有得到比较好的纠正。抛开这些宏观的问题,从细节上来讲:主持人的串词没什么趣味,增加笑点也只会让人不知所云;节目大部分符合北方观众口味,相声小品一类的节目更是让南方观众觉得了无趣味;还有人们最关心的节目质量问题。以至于如今,许多年轻人在看春晚前总会有一种“又要把今年说烂了的‘流行语’再说一遍”,“又是那些不好笑没意思的东西”。这反而诞生了另一种新习惯:在春晚时捧着电脑上网吐槽那些春晚的“荒谬之处”。今年也是如此:“王菲和陈奕迅怎么穿的和结婚一样” “刘谦和董卿又来了”“哈哈杨丽萍的什么雀之恋分明就是两只公孔雀”“王珞丹是在唱歌么”„„网友们对此类的吐槽貌似十分热衷。也许这并不真正带有 恶意,但也是年轻人以自己的方式从春晚中获得快乐的途径,更重要的是,网络确确实实有很大的影响力,让群众的意见更有落到实处的机会。
因此,即使原来全家其乐融融一起对春晚赞口不绝,到现在褒贬参半。春晚是否好看已经不是人们决定是否去看的唯一标准,哪怕嘴上忿忿不平的说“春晚都不好看,明年再也不看了”。但一到那个固定的时间,人们总是习惯打开电视等候。是的,春晚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了我们心中的一种文化,就算杂技舞蹈看不懂,相声小品听不清,那些喜庆的音乐、红火的背景、热闹的场面好像总是少不了的。与此同时,老人们问问小孩的身体和学习,大人们讨论讨论工作,年轻人刷刷微博、看看人人、吐槽逗趣,无论方式如何改变,春晚所营造的氛围和它对一些人的特殊意义,总是无法改变的。
春节那些事儿——短信新文化
看春晚的同时,无论大人小孩,似乎总是喜欢做同一件事:发贺年短信。的确,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家户户都上门拜年的方式似乎有些不方便又不切实际。于是,继寄贺卡、发电子邮件、打电话拜年等一系列方法的淘汰后,短信这种快捷、方便、实惠的拜年方式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给同学同事们发增进友谊、给老师上级们发表现尊重,给亲朋好友们发表达关爱„„收到一个人的短信,心里就又有了一种被人在乎,被人记得的温暖。因此,据统计,春节短信的收发次数竟然达到了惊人的120亿次!
由此,新的行业不断衍生。想不到有趣有创意的贺年短信?网上一搜全都有。觉得手机一条一条发还是嫌贵?又有不同的群发软件供选择。这些新的方式给人们的短信拜年提供了不少的便利。但因此便有新的问题出现。短信拜年刚流行时,人们看到一条短信总是会高兴半天。然而因为有了这些工具,短信内容变得千篇一律,很多人都有的短信让你收到的那条不再显得那么珍贵。而且面对这些看起来诚意不大的短信,又要硬着头皮一条一条回。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短信拜年不再那么令人高兴而是增大了人们的无奈和压力。春节前夕,我曾向一些同学以及亲朋好友询问过对短信拜年的态度。有很大一部分人表示,今年不想再群发贺年短信,如果收到一看就是群发的短信,也不再会回复。然而让我高兴的是,许多人似乎都意识到了拜年短信的一些问题。今年我所收到的短信中,有一部分都是自己原创、并且每个人收到的内容都不同。即使因为时间原因选择群发,也不再是从网上找来的搞笑新颖却华而无实的信息,而是一些平淡却真心的话。
这就是问什么我称短信拜年也是“新文化”。其实我认为,这种文化的本质,并不是大家蜂拥而至,热热闹闹发短信的这种行为。而是这种行为背后,希望身边每个自己爱,或是爱自己的人,能感受到被人关心的温暖,能够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幸福的祈愿。所以,也许在这个新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我相信这种文化背后的关爱,会将其不断完善,让更多人欢度新年。
三. 结语
我想,春节之所以可以经过4000多年的考验而经久不衰,它本身所富有的一代一代让春节变得更加多彩、更加富有意义的新文化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传统文化的保护,不是固守那几个传统不放。如果过于重视那些条条框框的礼仪习俗,不让新文化衍生发展,不仅让春节失去了本来除旧迎新欢喜热闹的意义,还让传统文化的延续难以继续。对传统文化的爱护和尊重,通过让它旧貌换新颜,与时俱进,反而是一种更好的爱它的方式。
同时,春节的长青不老最本质的原因是它的特殊意义。就如同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却仍然屹立不倒是因为那种代代传承的民族精神一般,春节能够流传至今,也是因为中国人所特有的那种非一般的凝聚力,那种对新的未来充满希望的乐观和对自己,对亲人,对朋友,对民族,对祖国无限的爱。
以后的年年春节,就让我们继续让新旧文化共谱奏出一曲曲震撼世界的华美乐章!
四. 注释和参考资料
本文主体为个人创作,少部分定义类、数据类信息为网上摘录,下面是具体情况:
1.前言部分:春节的起源参考“百度百科—春节词条”
2.正文部分:①春运:开头部分源于新浪微博,具体已在文章中标示
关于春运的定义、相关数据摘录“百度百科—春运
词条”
关于农民工黄庆红的信息参考“百度百科—黄庆红
词条”及百度新闻
②春晚:关于春晚的定义、数据类信息摘录“百度百科—春
晚词条”关于春晚的历程参考“百度百科—春晚词条”
注:摘录意为部分为复制内容。
参考意为信息来源处,经过笔者的加工和个人观点的润色。
五. 附录
附1:农民工黄庆红给铁道部领导的一封信:
铁道部领导:
我叫黄庆红,今年37岁,是重庆市彭水人,来温州打工十几年了。我只在电视上看过你,我想这辈子也没资格和你见面,可我有很多话想说。所以我写了一封信,但我不知道该寄到哪里,后来我想到了新闻,就托报社的记者捎上这封信,我今天是第四次来火车站买票了,想碰一下运气,但票还是没有。窗口的工作人员每次跟我说,网络和电话的票要早几天,票一放出来,就在网络上被抢光了,没有票剩下来给窗口。
我晓得,铁道部的初忠(衷)是希望不要人挤人排队在窗口,所以搞了这个东西。现在,窗口的队伍确实短了,你们的压力也轻了,可以早点下班回家吃饭了。但对我们来说,原来通宵排队,还总有一点希望存在,现在,什么都没了。越想越生气,越想越生气,真想骂一声狗屁的铁道部!
我在温州郊区的一家五金厂开车,厂里40多个工友都不会弄电脑。老板同情我们,帮我们上网买票,结果他弄了半天,也弄不起来,不是进不去,就是没票了。老板说,就算有票了,还得开通啥子网银。我们是打工的,又不是白领,哪会开通这个,这不是用脚趾头想出来的吗?
铁道部的领导,你们可以天天上网,要啥子买啥子,但我们不能啊,我们每天要为吃饭发愁。
我们又打那个订票电话。大家干活时一有空就打,下班吃饭时也打,却总是打不进去。40多个工友只有一个人打了好几天才打通,买到了一张去江西的票。那个工友开心得要命,我们都很眼红。买车票真像摸彩票啊。
前几年,春运买票只要排队就行,来得早就有机会,拼的是体力,所以我都 是凌晨过来排队。今年不一样,弄了个网络购票,对我们来说太复杂,太不切合实际了。其实这是非常不公平的,我们连买票的资格都没了。你们会说:“那很简单,你们把电脑学起来嘛!”可是对我们这些一天从早干到晚的人来说,哪有这个时间去学电脑,哪里买的(得)起电脑呢?
来温州十几年,我都是隔一年回家一次,春运买票实在太痛苦了。去年我没回家,在这里没亲人,大年三十只能打电话听家里人讲几句。今年,我真的想回去。我的老婆已经提前一个月回老家了,当时就怕春运买不到票。家里60多岁的老父、老母也经常问我什么时候能回去。
我女儿今年6岁了,好久没见到,不知道有没有长高了,学会了几个字。回家的火车票190元一张,汽车票560元一张。我不想坐汽车,贵了好几百块钱呢,我平时都舍不得给女儿花钱,要是省下来的这钱给女儿花多好啊。
每年春运,排队买票,对我们农民工是折魔(磨)。今年我们想要这个样的折魔(磨),也没有了。
你们待在空调房里,坐在沙发上,抽抽烟、喝喝茶,弄出个什么网络购票,你们有想过我们的生活吗,你们有体会过买票的痛苦吗?我们连想站几十个小时回家的票都没有,我们只有一肚子冤(怨)气,却没地方去发。
2012年1月2日
——摘自“百度百科—黄庆红词条”
附2:与公交司机的谈话记录(A为笔者,B为司机)
A:司机师傅,你们除夕还要上班呀? B:是啊。
A:那晚上能回家过年么?
B:公司还没有下通知,我们也不知道,只能再跑咯。A:那晚上回去怎么过年,家里有人吗? B:嗯,妻子也没回老家,回去吃顿饭吧。A:谢谢新年快乐 B:嗯,新年快乐
附3:与服装销售员的谈话记录(A为笔者,B为服装销售员)
A:你好,你们今天还要上班? B:是啊。
A:那什么时候能回去过年呢?
B:6点可以下班,但是回去应该就不早了。A:那家在深圳么? B:不在啊。
A:这样晚上准备怎么过年呢? B:呵呵,不知道啊,也没地方去。A:和朋友没有什么活动吗?
B:没有啊,都回去过年了。你们现在就比较幸福啦哈哈。A:谢谢,新年快乐。
附4 空城照片平时热闹的商铺此时已经全部关门 摄影者:李姗
街上此时只有路灯和中国结在默默发光 摄影者:李姗
平时本是6、7点高峰期人挤人的公交站牌此时空空荡荡。摄影者:李姗
《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篇6
这本书几年前就已经听说过它的大名了,是我高中老师推荐的,他说,看完这本书你对历史会更加的喜欢,怀着疑惑的心理看了一本,之后被深深地吸引了,在兴趣的推动下,看完了七本,真的不错。
高中老师很有意思,他超级讨厌死背书,他给我们讲二战史,讲盛唐史时,总是声情并茂,说到动情处甚至不觉就手舞足蹈,那些枯燥的历史材料在他的口里都变成了生动感人的故事,有情有义,那些故事背后的规律也变得轻松易懂了。被故事吸引的我们不由自主的就记住了那些复杂的历史事件。这应该是我第一次觉得历史其实是件有趣的事。
后来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柏杨先生的《皇后之死》和《皇帝之死》,他用现代人的语言去写那些藏在历史深处的故事,在他笔下,皇帝是“XX先生”、皇后是“漂亮老奶”,用词诙谐,嬉笑怒骂,豪放不羁,那种生动有趣,又不失客观和对史实的忠实态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真的写到通史性质的《中国人史纲》时,柏杨老先生还是摆出了一脸严肃的学究模样,让我不由得猜想,也许历史本身就是严肃的?让柏杨老先生也不能免俗。尽管我有时候也会被某个偶然知道的好玩的历史故事牵引着去翻看我家书柜里的那套《资治通鉴》,最后往往都会被几句诸如“帝怒,重责之”之类冰冷、空洞又简练得可怕的文字泼得满头凉水。所以当年明月石悦说:“历史不需要虚构,历史本身就已经足够精彩”时,一定有好多史学家都暗自偷笑了吧:“这小伙子钻了几年故纸堆,就敢说这样的大话?” 可当当年明月一天天一段段娓娓写来的时候,无数人真的折服了,历史本身就是这个样子的,它由无数个活生生的人扮演着几年几十年甚至成百上千年的堆积而成,每个人都在无形中不知不觉的循着历史规律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又每一次可当当年明月一天天一段段娓娓写来的时候,无数人真的折服了,历史本身就是这个样子的,它由无数个活生生的人扮演着几年几十年甚至成百上千年的堆积而成,每个人都在无形中不知不觉的循着历史规律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又每一次惊喜、曲折以及生动,他们是一群有血有肉的人,有七情六欲,也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所以,这无数有血有肉的人就组成了一段有血有肉的历史,在寻找历史规律中不忘突出人性,这样的历史才是真正的人的历史啊!
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重复和相似,我的确也有很多的收获,趁机将明朝历史全部熟悉一遍是收获之一,但那一个个淹没在历史中的活生生的人们哪,却是看过此书之后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不论是开天辟地创立一朝天下的朱元璋,还是精明果断历经三年靖难的豪杰君王朱棣,又或者铮铮铁骨的于谦、沈链、夏言、杨继盛、海瑞,隐忍睿智的王阳明徐阶,他们用他们经历过的坎坷起伏,历练过的血与火的生命的考验告诉了我许多关于人生,关于信义的那些曾经发生过,震撼过大家的,又即将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发生在我们身身边的那些事儿。
当然,我忘了说了,关于《明朝那些事儿》的语言表现形式,正是我最喜欢的那种笔调,幽默通俗,轻松又不失严谨,写到事态严峻处仍不忘开点小玩笑,活用现代词汇,如忽悠、厚黑学等等,写到朱棣靖难时期,大军压境围城的危急时刻,不少城中妇女带着装满砖块的竹筐上城助阵,一顿猛烈的板儿砖伺候,不但鼓舞了守军的士气,同时也击退了好几轮敌军的攻势,写到这里当年明月不由感慨:“哎呀!原来拍板儿砖的由来古已有之!”看到这里,忍不住笑喷出来,当时我正在去上学的路上,旁边的行人很费解的看着我。当然,玩笑归玩笑,在史实的应用方面,当年明月却是格外客观严谨,经得起推敲的。
已经有太多人称赞的《明朝的那些事儿》,自然也产生了不少批判的声音,说到这里,我想我也就不再多作评价了,一本书的力量有没有粉丝们称颂的那么神奇,我也想也还是见仁见智的,或者我们也不用对每一本书都给予太多的要求和期盼,认真的阅读,细心的品味,看完之后,能有所收获,那也就够了。
历史文化学院
贡院那些事儿 篇7
“贡院”就是古时科举考试的考场。江南贡院是今天全国保存最完好的一座贡院, 它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 (1168年) , 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最初它只是县、府学的考试地, 占地面积也不大, 后经明、清两代不断扩建, 规模日益扩大, 最终拥有考试的“号舍”两万多间, 加上官房、膳房、库房等附属设施, 占地面积有三十余万平方米, 其规模之大、占地之广, 居全国各省贡院之首。
那么, 江南贡院为什么规模会如此巨大呢?原因很简单:江南考生人数多。
虽说在中国长达1000多年的科举历史上, 风平浪静的年份自然为多, 但血流成河的也不少, 其中以明清两代为最, 而明、清两代又以江南科场为最。正因为这一点, 我每次来到江南贡院, 总会想起发生在这里的一起又一起“科场案”, 想起那些或人头落地、或充军边地、或落魄江湖的“案犯”。而这些“案犯”中, 有许多竟是著名的江南才子。
“江南才子”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以至于它也几乎成了中国文化中一个相对固定的名词或形容词, 常被人们用来借代和形容那些文章锦绣、笔墨华彩、举止放达、身世风流的名士。然而, 当我们真的走近历史上那些真正的江南才子时, 他们的人生往往会让我们感到触目惊心, 因为江南才子们的锦绣文章、华彩笔墨、放达举止和风流韵事, 很大程度上竟是被科场逼出来的。
清顺治十四年 (1657年) 八月, 顺治帝派方犹、钱开宗主持江南乡试。放榜后, 落第士子们群集江南贡院门前抗议主考官方犹违背了大清科举“联宗有素”的规矩。江宁各书坊中还出现了一部名为《万金记》的传奇, 不但书名中“万”“金”二字, 暗指的就是方犹、钱开宗二主考, 因为“方”字去点为“万”, “钱”字去旁为“金”, 而且书中将二人如何利用本科科举收受贿赂的情况说得有鼻子有眼。得知此事, 顺治帝当即下令:“方犹、钱开宗并同考试官, 俱得革职, 并速拿来京, 严行详审。”同时, 为鉴真假, 顺治帝决定亲自在北京复试该科在江南贡院中中举的全部考生。
复试结果, 88人参加, 有74人获得通过, 未获通过而被革去举人功名者只有14人。尽管如此, 方、钱二人仍被顺治帝下令砍去了头颅。若从情理上推断, 这样的结果实在有点遗憾, 方、钱二人死得也真有点冤枉, 因为在那样一种境况下的复试, 能有这样的通过率, 实属难能可贵了, 至少是差强人意了, 更何况这14人中还有如吴兆骞这样的考生。
吴兆骞的落榜并非他前试作弊, 更非他复试时表现得才学不逮。
要知道那是一场怎样的考试呵!其情状可谓亘古罕见!所有复试考生都身戴刑具, 并且由军士在现场看守着———这一切表明, 此时朝廷已经把他们全部当成罪犯了。当时正值冬天, 这些来自江南的士子们个个浑身发抖, 当然, 让他们深感寒冷的不仅因为天气, 更因为现场的气氛。身临如此情境, 这位来自江苏吴江名叫吴兆骞的考生, 实在对朝廷如此愚弄考生忍无可忍, 特别是当他走进瀛台, 看到考场活像刑场后, 便将笔一扔, 当场交了白卷。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 就在他将笔一扔的瞬间, 一个官僚人格永远地死去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正气凛然的文化人格轰然崛起。但这是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的, 而当时, 吴兆骞自然被以不恭之罪严惩, 最终充军宁古塔。这对于吴兆骞本人也许是一种不幸, 但对于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却是一种幸事, 因为中国历史上因之少了一个官僚, 多了一位风骨凛凛的江南才子。只是令我有点遗憾的是, 他在后世的知名度远没有唐伯虎高。
的确, 要论最家喻户晓的江南才子, 恐怕非唐伯虎莫属了。从江南去北京路途遥远, 路上唐伯虎遇到了一个名叫徐经的江阴人, 因路途的寂寞, 二人很快攀上了半个同乡, 于是同路前行。没想到会试后, 徐经与科场案有涉, 与他同路来京的唐伯虎自然难逃池鱼的命运, 被“贬为小吏, 不得为官”, 于是中国文化史上多了一个说不尽的唐伯虎。
当铺那些事儿 篇8
在这一借一还之中,张宏已身家千万。
一
2008年5月,宏华典当。
巨大的“当”字高悬在招牌左下方。一楼办公室里,十来个员工正在马不停蹄地接电话、审当品、分析客户资料……从员工专区到右面靠墙的沙发,早已挤满了在银行吃闭门羹的小老板。忽然间,两名员工挎着照相机劈开人群,匆忙往外走。据说,二人刚接到老板张宏的急电:“明天上午务必把荣兴股份的借款前期调查拿出来!”
荣兴股份是当地一家小有名气的装饰公司。10年前,老板罗锋倾尽家当投身装饰行业,一直稳扎稳打,没出过半点纰漏。然而,像罗锋这样拥有稳定客户群,又跟银行沾亲带故的老板,大都不会去剖析人为以外的因素,譬如天灾。
1个小时前发生的一幕,不得不让罗锋感叹多舛的命运。一场火灾将库房夷为平地,前天刚下生产线的一批实木家具,顷刻间化为炭渣。罗锋不予探明责任,而是第一时间给典当行张老板打电话。库房里堆积了价值500万的家具,大部分即将有经销商上门提货,若不以最快的速度填补空缺,上百份订单,把公司卖了也赔不起违约金。
罗锋用公司股份作抵押,向张宏借200万,准备找其他厂家补货。这是罗锋头一次放弃银行冗长的手续,“投靠”当铺。他在电话里不停地追问张宏,“是不是最慢三天就能拿到钱?是不是?”
与银行打过交道的小老板,都不大相信借钱能够如此轻松,在等待“审判结果”的21个小时里,罗锋如坐针毡。直到第二天一大早,张宏通知罗锋来当铺提款,他才缓过气来。
毫无征兆地,罗锋痛快地逆风飞行了一次。像这样等不及银行的大规模救援,杯水车薪的小额信贷又派不上用场的中小企业主比比皆是。短期融资一旦输给时间,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灭顶之灾。
而张宏其人,正踏着民间融资的新趋势扶摇直上……
二
1998年起,张宏就在江浙一带银行业名号响亮。基于信贷部经理的身份,不少私营业主隔三岔五地求张宏帮忙贷款,甚至有人直接将支票送到他的家人手上。
而实际上,由于当时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信贷在融资渠道和金额上的控制,这些上门“疾呼”的人里,仅有不到20%能够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每一次张宏尴尬地请走这些人,总瞥见一副副黯然失色的面孔,仿佛他们一旦转身,只能将手伸向利息高昂且风险巨大的地下钱庄或标会。没有人比这些小老板更能体会资金的重要性,而他们往往还没来得及在业内吐一口气,已哀鸿遍野。
张宏总在想,有没有一种既合法又能免去繁琐的审核过程、无需信誉度且到款迅速的借贷方式?
2002年4月,一次偶然,张宏认识了一位当铺老板李洋。他摒住呼吸,听李洋讲着当铺的种种利好,“这项目好啊,按国家规定,每笔借贷所收取的综合费用可达到银行利息的5~10倍。贵是贵了点,但只有我们能光明正大地救人于水火。”张宏霎那间心驰神往。
次日,张宏开始四处招集朋友投资。奔走两个月后,再次巧合地接到李洋开价85万元卖公司,移民澳洲的消息,张宏不假思索地将当铺盘了下来。亲友们很不解:“我们并不反对你下海,但你做什么不好偏做借钱的生意?”面对一阵让人汗背的唏嘘,张宏没法对每个人一一重复他满腹的壮志雄心,义无反顾地辞去了银行的工作,刷新招牌,将当铺更名宏华。
三
2002年8月14日,张宏的“宏华典当行”在东阳花园一平街阁楼里挂牌开张。前不久,临街一家当铺才因搞私募基金倒闭了,客源自然分流到张宏的“宏华”及背街一家老字号“福门典当”。
起初,客人大都冲着消费型典当而来,有用珠宝、首饰、名表名画当“零花钱”的贵妇,也有周与铭这样急需钱铺货的个体户。
“这戒指当2万元合适。”张宏通常按市价的三分之一回价。
周与铭脑袋“轰”地炸开了,“2万?你有没有搞错?这戒指可是我花了6万多买来的!”这般惊呼,张宏见怪不怪。客人们无不渴望当个高价,而张宏却想方设法引导客人低进低出。
“本金越高,当金越高。您这枚市价6万元的钻戒,按收4.5%的综合费用,若当原价要比当2万每月多支付1800元,不划算。”最后加到3万元,周与铭心平气和地拿着钱离开了。
作为一名典当从业者,为客人设想是一方面,同时必须具备高度的忧患意识。假如6个月后客人不赎回当品或续当,如何低价处理绝当商品?“绝当品几乎是在低于市价50%的情况下出售,同行中不乏因一时贪取高额当金,而绝当后亏损惨重的例子。”因此,按市场价50%典当,是张宏最后的底线,也是他稳中求胜的法宝。
“从近几年消费型典当的发展趋势看,供求双方风险是对等的,只要你能挺住一年。这一年里经历诸如次货、假货、赃物等遭遇,接下来便是一马平川。”
张宏谨小慎微地将宏华的业务量呈几何数字往上翻,员工从3名变成12名,却无奈一直没有机会将最大量的资金从金库里提出来。张宏早已按捺不住对投资型典当--真正意义上的民间融资的渴慕。
在这一年潜伏期里,张宏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与客人“挑灯夜战”,但每周一到周五下午4点至6点,张宏必定推掉手上所有事务,参加一个由民营企业家和个体工商户结成的游泳队渡河,周末则自动转换为“登山队”踏青。加入组织那天,张宏早已往公文包里塞了一大叠名片。他们从不在活动期间谈生意,只知道各自的行业和联系方式。
张宏是这57人中唯一一个经营当铺的人,也是唯一能够同所有老板做交易的人。
四
这天早上,宏华就来了一个叫黄善忠的人,自称由朋友介绍而来。黄在不久前揽下一个大型土建工程,困于财力,只够配置两台挖掘机施工。他掏出手中500万的别墅房产证明,准备找张宏贷款200万另购两台设备。“张总,如果我的业务周转期大幅缩短,利润可能翻倍,这忙您可得帮我啊!”张宏知道黄善忠的难处,只有自己能帮,二话没说便应允了。
此后,投资型业务似乎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宏华的一楼大厅里,前来质押房产的客人络绎不绝。一问,“您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到宏华做房屋抵押业务的?”客人回答竟出奇一致,“朋友介绍来的。”
前来的客人大都与黄善忠一样并不冒进,张宏与中小企业站得更近,关系好了也就说不上是谁在帮谁。
无论客人缘何急需用钱,只要符合拥有两套房产以上的借贷资格,张宏便不会多问一句,遂抽调员工前往做贷前调查。
出身华夏银行信贷部的员工赵明,曾亲历一笔坏账,说:“为了避免各种意外情况发生,我们要做的就是实地考察房屋是否存在,是否属于在建房,是否有人正在此居住。
假如是在建房,我们将责令客人与开发商达成书面协议:‘若房屋绝当后拍卖处置,不必向开发商返还资金。’最后在与客人签订借贷合同前,还要按照当铺的风险规避原则,先签订一份保证书。”
五
2006年11月21日,张宏被两家银行骤然“告”上公堂,起因却与一次正规并合法的借贷有关。
几个月前的某天傍晚,一位兽药老板周鹏登门找张宏借款300万元,称国家下达了一项关于药品的质量及卫生检验指标,若在2006年9月份以前不能达标,厂就得关闭了。周鹏说:“我现在不但急需建立各种级别的无菌室,连工人的工作服也必须换成几百元一套的无菌服,最糟糕的是以前合格的兽药都被冠上'不合格'退回来了……”
300万不是小数目。见张宏犹豫不决,周鹏立即承诺用厂房做质押!张宏去过周鹏的兽药厂,按面积估算至少值700万。
张宏心想,按4%的月“利率”,只赚半年当金就有72万,若迫不得已处置拍卖,也不会亏本,便签了合同借了钱。
4个月后,药品的质量卫生达标了,周鹏的厂却垮了。当张宏收到消息赶过去的时候,偌大的厂房里没了周鹏,没了工人。
事后才知道,赤脚医生出身的周鹏一直对研发和管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亮堂堂的厂房里却是一颗颗陈旧大脑,丧失了生产力等同于丧失竞争力。
更让张宏始料未及的是,周鹏在当铺质押贷款之前,已分别在两家银行贷了300万元。张宏深知金融机构力挽狂澜的作风,即便与周鹏的借贷经过了产权登记处登记,有合法处置权,但他知道事情不会不了了之。
果然,第二天,两家银行联合向法院提出“典当交易过程是否有瑕疵”的诉讼。这意味着立刻会有人前来审核该笔业务的整个质押过程,调查当铺是否有资格贷款300万,综合费用的设定是否合法等。一旦将合同的执行过程中任一环节推翻,兽药厂厂房拍卖后的资金就属于银行。
面对强势的银行“吹毛求疵”,张宏有苦难言,“证据全在桌子上,打吧,打官司吧。”这场官司打了一年半,让人身心俱疲且至今仍未彻底了断。只是兽药厂拍卖了,张宏收回了本金,而4%的当金,却按照国家对典当处置进入司法程序的相关条例,只收了1%。
采访结束时张宏对记者说:“实际上,这不是银行与当铺之间的博弈,而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博弈。我知道迟早会面临同行”对垒“,但如果没有这场官司,我也不会知道宏华已经上到了另一个高度”……
编辑 章小铃
【支教那些事儿】推荐阅读:
呼吸的那些事儿08-09
生活那些事儿作文10-04
食品包装那些事儿06-14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报告05-30
我与网络那些事儿散文06-26
初二生活那些事儿作文11-20
过年的那些事儿作文初一08-02
大学生考证的那些事儿08-11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通用1)07-28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优秀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