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宣传栏知识

2024-07-03

法律宣传栏知识(通用8篇)

法律宣传栏知识 篇1

法律宣传小知识

1、犯了罪怎样才能争取减轻处罚

一、首先是自首,向公安机关主动坦白交代自己的全部罪行;以表明愿意认罪服法。

二、带罪立功,积极揭发检举同伙及他人的犯罪事实,为公安机关深挖严打提供线索。

三、认真改造,在劳动期间,认真改造,根据本人表现可减刑或假释。

四、有重大发明和创造,在劳动期间,努力钻研,取得成果或有重大发明,根据不同情况可减刑或假释。

2、法院判决生效后感到冤枉,可以申诉吗?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如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书面或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根据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的规定,当事人、被害人及其家属或其他公民,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判决,可以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查院提示申诉,但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因此如确有冤枉,通过申诉将可得到改正。

3、合同的订立要经过什么方式?

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它的成立必须经过一定的方式,即口头方式或书面方式两种。凡合同内容的标的大,或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履行完毕的,以书面方式为宜,以便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如有争议时有所依据。如果合同内容的标的小,或合同订立后所立即履行终结的,则可用口头方式。但法律有特殊规定的(如必须用书面或公证形式),则须遵守法律的规定方为有效。例如买卖房屋的合同,必须经过房产管理机关或农村基层政权机关审查,并须纳税和更换房产售证以后,才能生效。

4、民事纠纷要具备什么条件才可以起诉?

起诉是指当事人就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进行审判的行为。起诉的条件:

(一)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5、“告状”怎么告法?

通常所说的“告状”,在法律上叫诉讼。诉讼有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如解决财产争执、遗产继承、婚姻家庭等案件,除调解外,可直接到人民法院去“告状”。至于刑事案件,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只有公、检、法机关才有权受理,其它任何机关、团体或者个都无权行使这种权力。

6、什么是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对违反行政管理法规,以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管理相对人所给予的法律制裁。

7、哪些公证事项不得委托他人代办?

1、遗嘱公证;

2、遗赠抚养协议;

3、赠与公证;

4、认领亲子公证;

5、收养公证;

6、解除收养公证;

7、委托公证;

8、声明公证;

9、生存公证;

10、其他与当事人的人身有密切关系的公证事项。

8、什么是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9、什么是诉讼代理人?

诉讼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的授权,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诉讼活动的人,包括法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法定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的规定,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的人。可作为委托代理人的有:律师;当事人的亲属;社会团体或当事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

10、什么是法定继承?

法定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生前未立遗嘱处分其遗产或遗嘱无效时,由全体继承人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等继承其遗产的继承方式。

11、不是有意伤人为什么也要判刑?

我国刑法规定并不是故意造成危害结果的行为才算犯罪,有些过失造成了严重危害结果的,也是犯罪。按我国刑法规定,由于责任人的过错,造成他人伤害的,属重大责任事故罪,要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所以说,不是有意伤人且造成他人身体严重伤害的,也要判刑。

12、交通肇事要赔偿哪些损失?

交通肇事的责任者应当按照所负交通事故责任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具体应赔偿的损失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死亡补偿费、被抚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和财产直接损失。

13、什么是交通肇事罪?汽车司机因交通事故致人死亡,都要追究刑事责任吗?

交通肇事罪是指“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犯罪行为。如果司机对意外事件,事先确实不可能有预见,主观上既不是故意,又无过失,例如有人蓄意撞上行驶中的汽车自杀,汽车避让不及,发生死亡结果。这是一种意外事件,驾驶员是不负刑事责任。

法律宣传栏知识 篇2

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今年法制宣传日的主题是“深入学习宣传宪法, 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为进一步宣传普及科技、专利、地震法律法规知识,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技、专利、地震意识, 河南滑县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地震办积极开展了宣传活动。

此次宣传活动采取悬挂横幅、设立咨询处、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 共发放《科技法律法规知识问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河南省专利保护条例》、《专利知识十问》、《防震减灾法》等资料5000余份, 现场解答问题100余人次。●

法律宣传栏知识 篇3

神木县根据中组部等六部委《关于开展全国县(市),乡(镇)村级干部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93号)和省组织部、宣传部、省国土资源厅、教育厅,司法厅、广电局《关于开展全省(市),乡(镇)村级干部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的通知》(陕国土资发[2008]11号)及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国土资源局,教育局、司法局、广播电视局《关于开展榆林市县(区),乡(镇)村级干部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的通知》及相关电视电话会议的要求,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神木县村级干部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l活动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同时,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县国土资源局、教育局,司法局,广电局六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共同负责全县“宣传教育活动”的工作。每个部门分别有一名主管领导负责此项工作,并指定一名科级领导干部担任联络員;成立了神木县村级干部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办公室(下称“县培训活动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具体负责全县“宣传培训活动”的计划安排、组织培训、指导,协调,督促、检查和考核工作。

《实施方案》推出之后,神木县迅速将其下发到各乡(镇)党委和各相关部门及下属单位,做好宣传动员和准备工作;在县城主要街道、集镇悬挂条幅,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动员。为确保宣传教育活动收到实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育培训开始以后,神木县按照市委、市政府六部门的要求,首先由“县培训活动办公室”按照《实施方案》,结合本县实际拟定培训计划和师资,并将培训计划报县委组织部,由县委组织部通知培训;其次抽调国土资源系统内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同志成立了“县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讲团”,“宣讲团”团长由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王占胜和纪检组长张胜飞担任。为了提高宣讲团成员的宣讲水平,县上专门组织“宣讲团”成员到市国土资源局进行了为期3天的培训学习。

为了使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家喻户晓,神木县加大了对这次培训活动的宣传报道,培训期间,电视台记者随行,随时宣传报道培训进展动态,对培训效果现场采访,随时了解掌握培训效果,为宣传培训活动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推动了宣传培训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实地培训和巡回演讲时,为了进一步贴近群众,宣讲团成立宣讲小分队深入厂矿、企业和村民集中居住区,就基本农田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和违反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内容进行专题性的宣传培训。培训活动在乡(镇),村级干部中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更重要的是,通过此次培训,将干部群众对国土资源相关法律的学习引向了深入,推向了高潮,受到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收到了实效。

这次培训活动重点宣讲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管理的方针,尤其是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重大意义。针对本县南部乡(镇)土地供求关系相对缓和,厂矿企业较少,而中北部乡(镇)矿产资源丰富,工矿企业用地多的实际情况,这次培训活动对各乡(镇)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法,南部乡(镇)重点辅导宅基地审批须知和程序,基本农田保护等,而中北部乡(镇)侧重宣讲土地权利,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企业供地目录,企业用地审批程序等内容,注重应知应会,注重结合实际,讲求实效。

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结束后,“县培训活动办公室”组织六部门负责人到全县19个乡(镇)和两个办事处进行初步检查验收。通过深入调查走访,了解到大部分村民对自己关心的国土资源法律知识能够了解掌握,对我国国土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也有了清醒的认识。

法律宣传栏知识 篇4

为了配合全国各地打击传销、规范直销的宣传工作,国家工商总局编印了《打击传销规范直销法律知识宣传资料》,现刊发如下,供直销企业和直销人员以及工商监管部门人员学习。

一、什么是传销?

答: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传销具有以下两个基本要件:

(1)组织要件:即发展人员,组成网络。传销组织者承诺,只要参加者交钱加入后,再发展他人加入,就可获得高额的“回报”或“报酬”。这就是俗称的“发展下线”。下线还可以再发展下线,以此组成上下线的人际网络,形成传销的“人员链”。

(2)计酬要件: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参加者本人直接发展的下线人数和间接发展的下线人数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即以直接和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计提报酬,形成传销的“金钱链”;另一种是以参加者本人直接发展和间接发展的下线的销售业绩(即销售额)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形成传销的“金钱链”。

如果有人给你介绍的“工作”、“生意”或者“投资”,前提条件是你得交钱,并且要你发展亲戚朋友参加,并许诺你可从中提取报酬,就要引起你的警惕了。

二、传销的危害性是什么? 答:(1)传销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传销违法活动不仅违反国家禁止传销的法律规定,伴随传销发生的偷税漏税、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走私贩私、非法集资、集资诈骗、非法买卖外汇、虚假宣传、侵害消费者权益等大量行为,还违反了税收、消费者权益保护、市场行为管理、金融、外汇管理等方面的多个法律、法规的规定,给市场经济秩序造成破坏。(2)传销破坏社会道德、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传销组织通过灌输、“洗脑”,教唆参与者以“善良的谎言”将亲朋好友诱骗参与传销。导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信任度严重下降,极大地破坏了社会主义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诚信基石,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如传销组织对参加者所上的第一课往往就是教你如何用所谓“善意的谎言”去骗人,而且是骗身边的人。经过传销组织的“洗脑”,传销参与者诚信缺失,道德失衡,不惜将同学、同宗、同事、同乡,朋友、战友、室友,甚至父母、兄弟、姐妹、亲戚都骗入传销的“泥潭”。

(3)传销引发刑事犯罪,危害社会稳定。

传销使绝大多数参加者血本无归,一些传销人员因此流落他乡,生活悲惨。部分人员参与盗窃、械斗、卖淫、聚众闹事,甚至引发抢劫、杀人等刑事案件,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侵害。例如:刘某、张某因传销组织强行将其钱财搜走,于是决定抢钱作路费回家。刘、张二人对女房东实施抢劫,为阻止女房东的呼喊,用棉被将其捂死。刘某最终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4)传销使参与者个人、家庭受到严重伤害。

每个传销参与者都有相同的经历:被亲戚朋友以介绍工作为名骗至外地,通过“洗脑”,被致富神话打动,四处筹集资金加入传销网络。陷入传销泥潭后为赚钱再欺骗亲朋好友加入,如此恶性循环。由于传销获利与否及获利多少取决于发展下线人数的多少,一旦再没有新成员加入,处于底层的传销人员必将血本无归。传销结果往往是夫妻反目、父子相向、孩子辍学,甚至家破人亡。有的传销人员经过“洗脑”,受传销组织精神控制而变得精神恍惚,不能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三、传销是否违法?

答:传销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违法行为。传销作为一种营销方式,20世纪90年代初传入我国大陆。由于传销本身具有组织上的封闭性、交易上的隐蔽性和传销人员的分散性等特点,加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市场发育程度低,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管理手段相对滞后,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一些不法组织和个人利用传销宣扬邪教、组织帮会、散布迷信;利用传销吸收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在校学生等参与经营;利用传销从事诈骗活动、推销假冒伪劣商品、偷逃税收、走私贩私、牟取暴利。传销活动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为此,1998年4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明确指出传销活动不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已造成严重危害,对传销活动必须予以坚决禁止。2005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禁止传销条例》,并于同年11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加大了对传销活动的打击力度。

四、参加传销能否发财?

答:参加传销不仅不能发财,而且大多数人会血本无归,甚至倾家荡产。原因在于,传销的本质是要求参加者不断发展人员加入,依靠后加入者购买产品或缴纳的钱财维系运作,一旦新加入的下线人员数量不足,整个传销组织将难以为继。

例如:参加者A处于传销“金字塔”的最顶端,他要发展5个下线,每个下线再发展5个下线,依此类推。在这一过程中,第一层是1个人,第二层是5个人,第三层是25人,第四层是125人,第十层则是195万余人。地球上的人口是有限的,愿意参加的人也是有限的,这个金字塔的后续者最终必定枯竭。结果发生必然崩盘,组织者携款逃跑,给参加者造成巨大损失。

这个例子还是在发生传销组织讲“诚信”、保证按照承诺发放“奖金”的“理想”情况下。而实际上传销组织就是违法组织,根本就没有什么诚信可言,其目的就是为了骗钱,大多数参加者交钱后根本就没见过产品,也没拿到过“奖金”、“报酬”,如果想退出,传销组织也根本不会退钱。有的为了防止参加者向执法机关举报泄漏组织“秘密”,就会限制参加者的人身自由。从另一方面看,绝大多数参加者都处于传销“金字塔”的底层,根本不可能发展到足够的人,当参加者把身边的同事、同乡、同学、战友、朋友、亲人等所有能够骗来的人全部骗来后,发现根本赚不到钱时,不少人为了“冲业绩”、“上级别”,只能继续投入金钱。一些传销组织还制定“业绩月月归零”、“左右手平衡发展”等制度,要求参加者每月或者定期的“销售业绩”、发展下线的数量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额,或者发展的下线人员数量必须达到一定比例,否则之前所有的“销售业绩”、“积分”都要归零,不能拿到“奖金”,这就更加迫使参加者不断投入,结果就是被传销组织吸干榨净、血本无归、倾家荡产,境遇十分凄惨。那些所谓的发大财,月收入数万元甚至数百万元的“高级经理”、“钻石”、“A级”、“B级”也只不过是传销组织安排用来营造“发财梦”的骗人幌子,有的人甚至根本就不存在。

五、当前传销活动有哪些新的形式和特点?

答:一是传销与互联网结合更加紧密。一些传销组织租用境外服务器建立互联网站,利用网络作为运作平台发展人员,通过网上银行电子支付,使其传销活动从人员招募、介绍加入、产品销售、酬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实现了网络化,使其违法活动成本更低、发展更快、传播地域更广。

二是组织更加严密,层级分工更加明确,呈现出专业化、高智化特点。一些多年从事传销的骨干分子,虽屡遭打击,仍不思悔改,带领“下线”队伍,整体“挂靠”到新的公司,继续从事传销活动。同时,还出现了高学历人员专门从事传销软件设计,为传销组织提供网络技术支持和服务的现象。

例如,山东省查获1名博士后人员,专门为多个传销组织设计了200余套传销方案。又如,上海市查获的伊美公司传销案中,由从事多年传销的骨干人员研究传销制度,设计传销计划,承担公司管理;“专业网头”负责发展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实施组织管理;专业软件公司为其提供网络后台技术支持和服务。

三是违法手段更加隐蔽。传销组织往往打着“直销”、“连锁经营”等幌子从事非法活动。有的传销活动场所与财务、核心资料数据管理场所分离,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立即通知关闭服务器,毁灭证据;有的设立两套财务账,开设多个个人账户,用于收取传销经营款、支付会员奖金和隐匿违法资金,规避执法机关检查。一些传销组织还不断修改计酬制度,通过降低入门费用、发放高额奖金(有的奖金发放比例为经营额的70%)、缩短会员奖金结算时间(每周结算改为每日结算)等手段,增强诱惑力和欺骗性,刺激传销网络迅速扩大。

四是传销案件涉案地域更广、人员更多,动辄涉及多个省市,数千甚至上万人员,案值几千万元至十几亿元。山东省查获的“天狮美丽佳人”、“蝶贝蕾”两起传销案涉及全国21个省、涉案金额23亿元。五是传销组织对抗执法的手段不断翻新,暴力抗法时有发生。有的传销组织对新加入人员上的第一课就是如何应对工商、公安机关的检查。

六、当前传销组织惯用的欺骗手段有哪些?

答:(1)为诱骗群众上当受骗,传销组织往往利用人们急于发财致富的心理,许诺高额回报,引诱参加者交纳一定费用或购买产品,以此作为加入该组织的条件;

(2)传销组织打着“加盟连锁”、“网络销售”、“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旗号。有的还宣称自己是国家引进的最先进的营销模式、已经过某某部门认可、公司领导人获得国家颁发的荣誉称号、公司是国家有关部门授予的“直销实验基地”等,千方百计诱骗他人交钱加入;(3)传销组织把目标瞄准身边的亲朋好友,并根据诱骗对象的情况,以介绍工作、做生意、旅游、朋友会面等为名,把亲戚、朋友、同学、同乡、同事、战友骗到外地,并限制其人身自由(包括“帮助保管身份证”、“陪同”外出打电话等软限制),通过利诱、威逼、暴力等手段胁迫其从事传销活动;

(4)传销组织采取开会、培训、上课等方式,强行对新加入者进行上课、“洗脑”,灌输与社会主义社会法律和道德相悖的思想理念。不少人被“洗脑”后,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由此从受骗者变成骗人者,把同乡、亲戚、朋友、同学,甚至家人也骗入传销组织,形成“滚雪球”式的恶性循环;

(5)有的传销组织打着已经注销的企业如“武汉新田”,或并不存在的企业如“深圳文斌”等旗号将一些人员骗往异地从事传销诈骗活动。

七、什么是网上传销?

答:网上传销是指主要利用互联网进行的传销,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传销形式,如:“远程教育网”、“世界网互联基金”等。传销人员通过建立网站,利用互联网发布“快速致富”、高额回报等虚假信息(目前传销人员还通过垃圾邮件、网上论坛、聊天工具等大肆发送传销信息),诱骗他人通过银行或邮政汇款将钱款直接汇入传销人员的账号,购买网页空间或者所谓的“产品”、致富信息,取得加入资格。

他们声称只要按照同样的方式继续发展他人加入就可以获得报酬,发展的人员越多赚的钱就越多,“月收入上万元”,“动动手指就赚大钱”、“坐在家里赚钱”,很快就可以成为“富翁”。他们编造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教,并信誓旦旦地列出所谓的赚钱公式,号称“真的不骗你”。使参加的人上当受骗、血本无归,而传销组织者及骨干分子则趁机敛取钱财。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跨地域性,不少人即使上当受骗也找不到人,难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因此,不要相信网上发布的各种传销信息,不要参与网上传销,也不要在网上发布传销信息。按照《禁止传销条例》第九条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传销信息的就属于违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安机关将会同电信等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八、网上传销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有哪些?

答:网上传销的组织者通过建立传销网站,在网站上发布传销信息,如:快速致富的虚假宣传、推销所谓的“网页空间”或“远程教育资源”、“奖金”分配制度、参加者加入和发展他人加入的方式等,骗取他人加入,参加者按照网上信息的指示,向上线交纳一定的“入门费”后,取得加入和发展他人加入的资格,同时获得网站的用户名和密码,可以凭此登陆网站,并利用该网站以同样的方式继续发展下线,并可以依据发展下线的多少,从下线交纳的钱款中获得一定比例的回报。传销人员会在网上发布自己的账号或者汇款地址,上下线之间一般通过银行、邮政汇款来收取入门费等费用,发放“回报”。与传统的传销形式不同的是,网上传销以互联网为依托,组织者在网上发布传销信息,参加者浏览、接收信息,按照信息指示进行加入,通过网站继续发展人员,并反馈个人账户资料、发展下线情况等信息,形成“信息链”;在资金流转上,通过银行汇兑、邮政汇款实现收取钱财,发放回报的流程,形成“资金链”。

传销组织一般没有真正的商品销售,活动完全依靠“信息链+资金链”运作。具有活动隐蔽性强、交易行为虚拟化、参与主体分散、地域跨度广且界限模糊等特点。

九、从事网上传销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网上传销也属于传销行为,是传销的一种表现形式,应当承担从事传销的法律责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根据《禁止传销条例》第九条规定,只要有利用互联网发布传销信息的行为的,就属于从事网上传销,按照该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组织策划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介绍、诱骗、胁迫他人参加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参加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根据传销人员的不同情况,按照组织者、骨干分子、一般参加者的相应罚则依法进行处理。对传销网站,由执法机关会同电信管理部门按照互联网管理的有关规定依法处理直至关闭。

十、如何防范传销?

答:如果被骗到外地,到达当地后朋友绝口不谈工作、生意,而是带你游山玩水、熟悉环境,所谓放松;要看你的身份证、借打你的手机„„发现情况不对时,你一定要机智、冷静应对,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设法逃脱。

一旦掌握该组织从事传销活动证据确凿后,应设法与当地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取得联系,及时举报。

如有亲戚、朋友被骗往异地从事传销,首先应当积极做好亲戚、朋友的思想教育工作,劝说其尽快脱离传销组织;若劝说无效,应当设法弄清其所在详细地址,并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举报。

外出打工,带好或记好当地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举报电话,以便在急需时使用。

如果你发现了传销行为,或你是传销活动的受害者,应当积极收集有关线索信息,包括传销活动的详细地点、传销人员尤其是骨干人员的住所、传销方式、宣传材料等,并尽快举报。

十一、发现传销应当向谁举报?

答:《禁止传销条例》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公安机关依法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查处传销行为。在传销中以介绍工作、从事经营活动等名义欺骗他人离开居所地非法聚集并限制人身自由的,由公安机关会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查处。

因此,发现传销行为,应当向传销行为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公安机关举报。对将他人骗往异地、限制人身自由从事传销的,向传销行为地公安机关举报。

举报传销行为时,应当尽可能了解掌握传销活动的详细线索,包括上课的具体地点、时间,传销头目、骨干和参与人员的住宿地点,传销活动的公司名称,其具体运作的方式及书证、物证等,以便执法机关更加及时、准确、有效地打击传销行为。

十二、从事传销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禁止传销条例》针对传销活动中的不同人员设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传销组织者,设定了最高200万元的罚款;对传销骨干分子,设定了最高50万元的罚款;对多次参加,屡教不改,虽不属于骨干分子,但又确实诱骗他人并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传销参加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对于一般参加人员,予以告诫。

企业组织策划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上海伊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组织从事传销活动,发展会员1万余人,非法经营额3195万元,涉及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200万元,吊销了其营业执照。鉴于其已涉嫌触犯刑法,公司直接责任人员被司法机关依法予以逮捕。同时,该条例还规定,对于为传销提供经营场所、培训场所、货源、保管、仓储等便利条件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和处以罚款。对于为传销活动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由有关部门依照互联网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从事传销活动的组织和个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应当受到刑事处罚。司法机关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十三、什么是直销?

答:直销,是指直销企业招募直销员,由直销员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直接向最终消费者推销产品的经销方式。

直销的基本形式:是通过人员进行销售、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进行销售、向最终消费者销售。直销与电子商务、邮购等通过其它媒介介绍销售不同,与传销的“拉人头”、收取入门费、团队计酬的方式不同。

十四、什么是直销企业?

答:直销企业,是指依照《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经批准采取直销方式销售产品的企业。批准直销企业的机关为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直销企业名单可以查询询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网站。

十五、什么是直销员?

答:直销员,是指由直销企业依法招募并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将产品直接推销给消费者的人员。直销员在进行直销活动时,应出示直销企业颁发的《直销员证》。非直销企业招募的推销人员不是直销员。

十六、为什么对直销活动实行从严监管?

答:由于直销方式,是由企业招募并培训的直销员个人在企业固定场所之外推销产品,而直销员的推销报酬,又是企业根据其推销的产品的数量为计算依据的,因此,直销员有可能在没有企业监督或者其他监管者监督的情况下,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而采取商业欺诈(骗买骗卖、无用供给、利益诱惑等)手段,来更多地向消费者推销其产品;企业也容易为了私利,而鼓励其直销员使用不正当手段推销其产品,自己从中获取暴利而不承担售后服务的责任。这样就使得产品购买者被欺骗的事件频频发生,以致破坏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另外,直销经营如果不加以规范,容易演变成传销活动。由此,必然造成损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降低被骗民众的生活质量,破坏国家安定的严重后果。

十七、直销的产品范围有哪些?

答:目前,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布允许直销产品的范围是:化妆品(包括个人护理品、美容美发产品)、保健食品(获得有关部门颁发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保洁用品(个人卫生用品及生活用清洁用品)、保健器材、小型厨具5类。同时规定,直销产品应当符合国家认证、许可或强制性标准。

允许直销的产品范围和允许具体直销企业直销的产品名录,可以通过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或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网站查询,也可以直接登录直销企业网站查询。

十八、对直销产品的价格有哪些规定?

答:直销企业在销售产品时,应当符合以下关于价格的规定:(一)直销企业应当在直销产品上标明产品价格;(二)直销产品价格与服务网点展示的产品价格应当一致;(三)直销员在从事直销活动中,必须按照标明的价格向消费者推销产品,不得擅自提高或降低直销产品价格。

十九、如何辨别哪些组织或公司是传销组织?

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关注打击传销的报道、执法机关发布的警示、或者登陆执法机关的网站,了解和掌握违法组织和公司的情况。一些违法组织和公司为了逃避打击或者继续从事传销活动,经常不断变换旗号或者手法,在发生疑问时,可以通过电话等方式及时向执法机关了解情况,防止上当受骗。

此外,无论传销组织以什么名义,打着什么旗号,其欺骗性和欺诈本质不会改变。无论什么组织和个人,其行为如果具有《禁止传销条例》规定的特征,就属于从事了传销违法活动。简单地说,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一个组织或者个人让你发展人,并且通过发展人,许诺给你一定的金钱等物质利益时,这时需要我们冷静思考,必要时可以向工商、公安机关咨询,避免误入传销歧途,从而给自己、家庭和社会造成损害。

二十、哪些人员不得招募为直销员?

答:我国《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不得招募下列七种人员为直销员:(一)未满18周岁的人员;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员;(三)全日制在校学生;

(四)教师、医务人员、公务员和现役军人;(五)直销企业的正式员工;(六)境外人员;(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从事兼职的人员。

二十一、为什么不得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作为直销员加入的条件?

答:通过收取入门费或以认购商品变相收取费用,发展人员是传销、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惯用的手段之一,因此,《直销管理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直销企业不得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作为成为直销员的条件。

二十二、对直销员业务培训有哪些要求?

答:培训对象为直销企业拟招募的人员和直销企业的直销员;培训的内容应当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直销业务知识;培训的主体只能是直销企业。其他任何单位、组织或者个人均不得以任何名义组织培训。

二十三、直销培训员进行直销培训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答:直销培训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获得直销企业颁发的直销培训员证;(二)直销企业已将取得直销培训员证的人员名单报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备案;(三)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在政府网站上公布了直销培训员名单;(四)直销企业在本公司网站公布了直销培训员名单;(五)直销培训员进行直销培训时应当佩带《直销培训员证》,并根据本直销企业的安排从事培训,自己不得私自组织培训,也无权在其他直销企业进行直销培训。

直销培训员名单可以通过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网站或者直销培训员所属直销企业网站查询。二

十四、直销员培训的内容包括什么?

答:直销员培训内容以《直销管理条例》、《禁止传销条例》、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中的、直销员道德规范、直销风险提示以及营销方面的知识为主。二

十五、直销培训中不得出现的情形有哪些?

答:直销企业在组织直销培训活动中,不得出现下列情形:(一)不得宣扬迷信邪说、色情、淫秽或者渲染暴力;(二)不得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

(三)不得对企业产品进行夸大、虚假宣传,贬低同类其它产品,不得强迫参加培训的人员购买产品;

(四)不得以任何方式宣扬直销员以往的收入情况,宣扬大多数参与者将获得成功;

(五)不得从事违反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它活动。二

十六、不得在哪些地区和场所开展直销员培训?

答:直销企业组织直销员培训,不得在以下地区和场所进行:(一)政府办公场所;(二)军队住所;(三)学校;(四)医院;(五)居民社区;(六)私人住宅。

二十七、直销员培训和考试是否可以收取费用?

答:直销企业进行直销员培训和考试,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二

十八、正规的直销员、直销培训员有证书吗?

答:直销企业将分别向符合《直销管理条例》规定并经培训、考试合格的直销员颁发《直销员证》,向直销培训员颁发《直销培训员证》。《直销员证》、《直销培训员证》是直销企业根据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式样统一制作的,证书上附有本人的照片、签名,有该直销企业的公章和证件编号。直销员在进行直销活动时应当佩戴《直销员证》,直销培训员在进行直销培训时应佩戴《直销培训员证》。二

十九、如何判别直销培训与传销活动“培训”? 答:直销培训与传销活动的“培训”有以下区别:

(一)培训内容:直销培训的内容是《直销管理条例》、《禁止传销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直销员道德规范、直销风险提示以及营销方面的知识、直销业务知识等;传销培训则打着“直销”、“电子商务”、“特许经营”、“加盟连锁”的名义宣传快速发财致富、许诺能够获得高额回报、教授发展下线的方法。

(二)培训形式:直销培训是合法的活动,直销企业将事先在公司网站公布培训信息,直销培训客观宣传企业情况和报酬制度;传销培训是暗中、私下非法进行,并伴随虚假宣传,欺骗加入人员,俗称“洗脑”。(三)培训地点:直销培训选择在合法正规的培训场所;传销培训则往往在租住的民宅进行。

(四)授课人员:直销培训员是直销企业的正式职工,须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并经直销企业公布。直销培训员在培训期间将佩戴所属直销企业颁发的《直销培训员证》;传销培训的授课人员一般都从事销售活动,是传销组织网络的一员,有的是传销网络的上线、传销团队的头目和所谓“成功人士”,不出示或根本没有身份证明。

(五)培训对象:直销培训的对象是有条件限制的。传销培训的对象没有条件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培训,如18岁以下的人员、在校学生、教师、医务人员、公务员、现役军人等都可以参加。有的传销组织还控制参加人员的身份证件,派人监视参加人员的行动,控制其人身自由。

十、直销计酬与传销的计酬有哪些区别?

答:直销活动的报酬计算与传销活动的报酬计算的区别有:(一)直销企业的报酬计算方式是公开的,可以通过该企业网站查询、核实;传销组织的报酬计算方式是不公开的,是暗自运作的;(二)直销以直销员个人销售业绩为计算报酬的依据,其他任何人的销售业绩都不与自己的报酬挂钩;传销以“个人销售业绩+下线销售业绩”为计算报酬的依据,其中的下线,既包括自己发展的推销员,也包括自己发展的推销员再发展的推销员。传销常用的报酬计算方式有,五级三阶制、双轨制、级差制等;

(三)直销企业以向消费者销售商品为获得报酬的前提,销售商品越多,获取报酬越多;传销活动大多以发展人员数量为提取报酬的依据,发展人员越多,获取的报酬越多,即“拉人头”传销;

(四)直销活动由直销企业向每个推销员支付报酬;传销活动多数由传销组织的销售团队的头目或骨干分子向推销人员支付报酬;(五)直销活动中,直销员的销售报酬总额不超过本人销售额的30%;在传销商品的活动中,传销组织允诺的报酬绝大多数超过30%,有的根本不限制报酬比例。

十一、消费者应当如何退货、换货? 答:消费者自购买直销产品之日起30日内,产品未开封的,可以凭直销企业开具的发票或者售货凭证向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所在地的服务网点或者通过推销产品的直销员办理换货和退货。消费者退换货时,要注意购买时间、是否开封、售货凭据、办理退换货的渠道等细节。

十二、直销与拉人头式传销在退换货方面有何不同?

法律宣传栏知识 篇5

1、进城务工人员通过职业介绍机构寻找工作应注意哪些问题?

进城务工人员通过职业介绍机构寻找工作,应当注意了解该机构有无劳动部门颁发的许可

证、企业工商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证照,同时还应注意该机构的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联系方式等。

2、职业介绍机构都有哪些类型?

目前,我国职业介绍机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劳动保障部门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二是非劳动保障部门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如政府其他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三是公民个人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

3、进城务工人员找到用人单位后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进城务工人员应当了解该用人单位是不是经过工商登记的合法经营企业,该单位的生产经营行为是否合法,同时要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把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条件在合同中予以约定。

4、签订的劳动合同必须包括哪些条款?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中必须明确约定劳动合同的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约责任等条款。除此之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还可以在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下,协商约定双方共同关心的其他内容,比如使用期限、福利待遇、违约金和赔偿金条款等。

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实施的,任何单位都得参加。因此,即使在劳动合同中未加约定,劳动者依法仍享有这些劳动保障权利。

5、劳动合同应以什么形式订立?

劳动合同应以书面形式订立。书面合同具有严肃性,便于双方当事人履行和有关部门对劳动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一旦发生劳动争议也有据可查,从而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对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人员,劳动合同期限在一个月以下的,经双方当事人协商同意,可以订立口头劳动合同。但劳动者提出订立书面合同的,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非全日制工作,是指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5小时,累计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30小时的用工形式。

6、短期用工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吗?

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后,过去意义上相对正式工而言的临时工已经不存在,短期用工仍然要与职工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只是劳动合同期限可以短些或按照工作任务的期限确定。

为保护进城务工人员自身的合法权益,必须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尽量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7、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自己的权益?

对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应当注意保存好出工记录、工资凭条以及用人单位出具的其他书面性的材料等能够证明和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劳动者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联系,一旦发生劳动纠纷后能够互相作证。必要时还可以请求劳动部门处理。

8、什么是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期限有几种?

劳动合同的期限是指在劳动合同中规定的,劳动合同存续的时间及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时间。劳动合同期限可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三种。

(1)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即在订立合同时就明确约定了期限的劳动合同。期限可长可短,长则几年、十几年,短则一年或几个月。

(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即没有约定终止日期的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只要不出现约定的终止条件或法律规定的解除条件,一般不能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可以一直存续到劳动者退休为止。

(3)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的以完成某项工作或某项工程为有效期限的劳动合同,该项工作或者工程一经完成,劳动合同即终止。

合同期限应协商约定,用人单位不能强行规定期限。

9、试用期应该有多长?

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月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日;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月以上1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30日;劳动合同期限在1年以上2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0日。

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中。地方法规对试用期做出更加严格限定条件的,按地方法规执行。

10、订立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能否向劳动者收取定金、保证金或扣留居民身份证?

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向求职者收取招聘费用,禁止向被录用人员收取保证金或抵押金等任何费用,禁止扣押被录用人员的身份证等证件。一旦用人单位有以上非法行为,劳动者应及时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举报。

法律宣传栏知识 篇6

城管法律知识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在我校师生中深入普及城市管理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广大师生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我区乃至我市营造良好的城市容貌环境,按照西安市教育局《关于印发西安市教育系统城市管理法律知识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活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六五”普法为推手,以“除陋习、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倡导绿色生活,增强护绿意识,营造和谐家园。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进我区旅游城市建设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目标,通过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城市管理法律知识宣传普及活动,进一步我校在广大师生中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城市管理法律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在师生中形成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法制氛围。

二、活动时间和范围

2011年3月1日至31日.在我校所辖十个学校中广泛开展城市管理法律知识宣传活动。

三、宣传内容

结合“除陋习、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实践活动,以倡导和践行“绿色十条”、爱绿护绿行动为主线,以《讲文明树新风礼仪知识手册》、《西安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西安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

条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执行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西安市禁止乱张贴乱涂写暂行规定》《西安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及配套制度为宣传内容,突出宣传与师生息息相关的革除生活陋习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

四、组织机构

为保证此次城市法律知识宣传月活动的顺利进行,决定成立宣传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五、宣传形式

各学校充分发挥少先队、教导处的优势,与班会、团队活动、红领巾广播站及品德课等相关课程相结合,积极探索和丰富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宣传活动既丰富多彩,又取得实效。

1、在校园宣传栏内张贴“城管法律知识宣传月”活动宣传画。

2、结合“除陋习、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城管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的 “国旗下讲话”一次。

3、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城管法律相关知识一次。

4、开展以城管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一次,办宣传城管法律知识板报评比一次。

5、积极绿化校园,进行大擦洗、大清扫活动,扮靓校园,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

6、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城市管理法律知识宣传月活动口号。

六、工作要求

1、领导小组负责展板的制作和相关宣传活动,各校少先队负责组织班会、板报评比、国旗下讲话,教导处负责在品德与生活课等相关课程中渗透城管法律知识,做文明公民的教育。

2、各学校组要认真总结,及时宣传报道。

3、结合自身实际,切实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从早从实,根据自身工作的特点和优势,创造性地把这项主题教育落到实处。

附件:

西泉中心小学城市管理法律知识宣传月活动口号

1、城管法律进万家,管好城市靠大家。

2、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

3、革除生活陋习,树立城市新风,争做文明市民。

4、遵守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共建文明和谐校园。

5、以人为本,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执政为民。

6、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共建美丽绿色家园7、12342城管特服热线,架起你我沟通的桥梁。

8、爱绿护绿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法律宣传栏知识 篇7

一、主要举措

(一) 深化普法教育工作, 筑牢社会基础

普法宣传的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繁重, 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作为区级普法宣传教育的主体, 区人大不断加强探索与实践, 寻找切合实际的法律宣传教育模式及方法, 努力提高法律宣传教育的针对性, 以调动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参与积极性。

1. 加强普法宣传, 打牢群众基础。区人大坚持以学习宪法为核心, 抓住与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环保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物权法、食品卫生法等重点法律内容, 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2011年, 区人大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五五”普法实施和“六五”普法规划情况的汇报, 作出了《关于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的决议》, 要求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把普法教育工作作为全区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来抓。区人大每年都会将区政府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活动纳入会议议程进行审议。从作出开展“六五”普法决议以来, 区人大共举行了2次常委会、3次主任会议, 专门听取和审议法律宣传教育工作。

2. 以考试促学习, 提高人大工作人员的法律水平。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法律素养的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是加强依法治理和保障公正司法的重点。区人大结合公务员依法行政进行培训学习, 将法制教育宣传与其培训学习相结合, 建立了“一府两院”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 增强由区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干部学习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不断促进“一府两院”司法工作和行政执法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 增强基层人员的法治意识, 提高依法执法的能力, 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3. 创新宣传方式, 强化教育效果。区人大内务司法工委会同区司法局一道,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普及法律知识, 高度重视公共活动场所的宣传栏、宣传亭等面向大众的一线宣传阵地, 大力挖掘社会资源, 推广公益法律广告, 组织法制宣传文艺节目会演。积极开展“法律六进”专项法律宣传教育活动, 努力扩大法律宣教的覆盖面和知晓率。

(二) 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能, 强化监督实效

人大的监督权是国家监督中最具权威性和法律效力的监督。区人大通过行使监督权、人事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 使法律宣传教育工作始终在法律的框架内和人大的监督下有序进行。

1. 全程监督重大事项的决策实行。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依照宪法和地方政府组织法的规定, 享有重大事项决定权。①区人大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对人大代表的议案及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重大建设项目、重大改革措施等, 及时组织讨论并作出决定, 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2. 重点监督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环节。区人大紧紧围绕建设“法治新北”目标, 以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等工作为重点, 依照法律规定, 不断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 综合运用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专题工作报告、工作调研等形式, 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促进司法公正。近年来, 区人大重点检查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合同法》《环境保护法》《规划法》《江苏省物业管理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针对区域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 多次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汇报, 并提出了审议意见, 要求区政府结合我区实际, 制定出台有关水污染防治、生态文明建设、江边化工区综合环境整治的政策措施, 促进了区政府关于滨江化工园区环境综合整治3年行动计划的出台及实施,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 全程监督人大选举和任命的干部。权力是一把双刃剑, 依法行使可以办好事、办成事, 违法用权只能干坏事。区人大要切实加强对“一府两院”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监督, 增强干部的法制意识、公仆意识和责任意识, 促进依法行政和勤政廉政建设。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做到既提前介入发现、考察干部的起始阶段, 同时又对培养、教育、管理及履行职责等多个环节的德、能、勤、绩进行综合考评。制定了《区人大关于对提请任命人员进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的办法》和《区人大关于提请任命人员作拟任职发言和颁发任命书的办法》, 通过拟任职发言、现场发放任命书等方式, 提高了干部敬畏法律、依法行政的水平。

(三) 优化环境, 提升法治水平

1. 优化经济环境, 服务经济建设。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人大工作要坚持为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护航。自觉树立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大局意识, 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确保地方人大工作更加贴近区委中心工作, 更加贴近区域发展实际, 更加贴近人民群众愿望。将投资环境、创业环境、就业环境、生存环境和今后的发展环境等列入法制环境建设的整体规划, 切实加强法制环境建设。发挥组织协调作用, 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 协调人大与“一府两院”关系, 明确各方在法治建设中的职责, 认真落实法律宣传的各项目标任务, 保证法律宣传活动的顺利进行。

2. 优化政务环境, 规范执法行为。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 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手段。区人大要把依法行政作为突破口和重点, 听取政府执法规范化建设、行政监察法实施情况报告, 切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规范监督程序, 区人大制定了《区人大关于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办法》。同时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监督法, 进一步增强监督工作实效, 组织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审议工作的意见》《区人大机关贯彻实施监督法若干意见》。

3. 优化司法环境, 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公正司法是社会正义和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 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针对当前司法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听取司法机关的专项工作报告, 要求司法机关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更新司法理念。区人大出台了《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接待日制度》, 规范了重要司法信访案件催办、督办程序, 司法机关积极为经济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极大地维护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人大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在促进法律宣传工作特别是普法工作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隐患问题, 如部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个别领导对人大如何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促进法律宣传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人大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 促进法律宣传工作的实践进展不够平衡, 工作基础尚需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开展或参与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基层人大力量相对较为薄弱, 人大队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相对不够, 仍需进一步加大基层基础建设和队伍建设力度。

三、相关思考

为进一步总结好人大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 促进法律宣传工作, 思考如下。

(一) 加强总结反思, 提高思想认识

要以中央“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为契机, 进一步深化认识, 凝聚合力,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加强组织领导, 注重超前谋划, 确保工作的成效。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 促进法律宣传工作, 对相关情况进行梳理归纳, 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 深入分析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并探索解决办法, 进一步深化认识, 为以后人大开展或参与法律宣传工作奠定基础。比如可以就“六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的工作情况进行梳理归纳, 为下一轮普法规划的制订和实施提供参考, 确保新一轮普法规划早谋划、早出台, 并取得实效。

(二) 完善体制机制, 优化普法资源

要进一步创新普法工作体制建设, 建立健全普法工作保障机制, 完善工作协调机制, 整合相关普法资源, 进一步落实各地区、各部门的普法工作责任, 密切配合, 形成普法宣传工作合力。要紧密结合新北实际, 努力走出一条普法工作创新之路, 把全区普法工作提升到一个更高水平。

(三) 创新工作方式, 切实加强法律宣教

要加强法律宣传和自身宣传, 在认真总结推广我区多年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在普法效果上下工夫、多追求、多给力, 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阵地建设, 丰富普法宣传载体, 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拓宽普法宣传的覆盖面, 提高法制宣传的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 强化基层基础, 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要根据普法工作各个层面的需求, 建立各式各样的讲师队伍、讲解员队伍和宣传员队伍, 利用各种形式和途径让更广泛的人群受到更普遍的法律教育。同时, 政府要重视经费支持, 加大投入力度, 加强区、镇 (街道) 两级司法基层基础建设, 为普法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以基层基础建设和队伍建设为引领, 全力拓宽服务领域, 加大普法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和服务力度,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法律服务的需求, 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城乡社会的顺利发展。

注释

楼书和宣传册不具有法律效力 篇8

房地产开发商制作的楼书和宣传图册描绘的小区图景与交房时的实际景象不一致,部分业主据此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日前,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案件做出终审判决,楼书和宣传图册上记载内容不属于商品房买卖合同组成部分,不具有法律效力,开发商不承担违约责任。

李女士等10名购房人分别购买了福州一房地产商开发的商业店面。此前,开发商就开发项目制作了楼书和宣传图册,楼书上注明“楼书图文资料仅供参考,本宣传册所有资料最终以政府批示为准”。开发商交房后,李女士等业主发现,宣传图册上描绘的小区西侧车辆畅行无阻的商业街变成了不允许车辆通行的步行街,且修建了水泥围墙和两侧带门槛的小门,车辆无法从小区西侧出入。李女士等、世主认为开发商擅自改变小区规划构成违约,起诉至法院要求拆除围墙和小门,恢复所有车辆通行权。

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指出,楼书及宣传材料是开发商向不特定人推介自己开发的楼盘并希望他人购买而做的广告宣传,属于要约邀请,不是商品房买卖合同的组成部分,不具有法律效力。根据规划部门审批的设计规划,小区西侧为人行出人口,开发商不存在改变规划设计的行为。据此,法院判决,李女士等业主要求拆除围墙和小门,恢复车辆通行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案例点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 “商品房的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为要约邀请,但是出卖人就商品房开发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所作的说明和允诺具体确定,并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立以及房屋价格的确定有重大影响的,应当视为要约。该说明和允诺即使未载人商品房买卖合同,亦应当视为合同内容,当事人违反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可见,楼书和宣传册内容是否对开发商具有约束力,应以其说明和承诺是否“具体确定”为根据,若该说明和承诺具体确定,则应视为要约,对开发商具有约束力,否则只属于要约邀请,对开发商不具约束力。

案例总结:

从本案来看,宣传图上描绘小区西侧为车辆畅行无阻的商业街,其内容并不具体确定,不应视为开发商的要约,只能视为要约邀请,故其对开发商不具有约束力,即使开发商建成的小区与宣传图上描绘的景象不一致,也不应认为开发商违约,故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

律师提醒:

上一篇:安公子,安公子袁去华,安公子的意思,安公子赏析下一篇:小班绘本教案我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