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题研修第二阶段总结

2024-09-28

地理课题研修第二阶段总结(精选10篇)

地理课题研修第二阶段总结 篇1

中学地理课题研修阶段总结

2013.2——2013.4 一.本阶段主要研修目标:

在地理教学中,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因此,地图教学是重点,教师在传授地图知识的同时,要关注学生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形成学生头脑中的“地图”。地图能力与地理空间能力并不是互相割裂开的,教学实践证明,阅读地图能力提高了,地图空间能力也会提高,这样可以构建学生头脑中的地图,即使学生在手头没有地图的情况下,也会在学生头脑中呈现自己需要的地图,形成可视、可感的地图形象,这种能力,其实是学生地图空间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正是我们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二.本阶段主要研修工作:

1、注重地图知识的应用

2、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3、要充分利用地图、地理图片„„等多种教学手段 三.阶段性小结

(一)、地理教学的灵魂——地图的运用

“注重地图知识的应用”、“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要充分利用地图、地理图片„„等多种教学手段”。这些三维目标的提出,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具有相当的适切性,改变了过去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状况。减少了死记硬背的成分,增加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地图是地理知识的综合载体,是获取地理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地理实践课程必不可少的工具。地理空间能力是在地图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地理素养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传授地图知识的同时,要关注学生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形成学生头脑中的“地图”。

(二)、开展地图教学,培养空间能力,构建头脑地图的依据

我认为以下几方面的变化和改革给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地图空间能 力的培养和探索”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以下几点保障。

1、从教材编写内容来看:新教材的教学内容,不仅具有传统教材的知识要点,更有丰富多彩的、色彩鲜明的各种图表。这充分体现了地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学生掌握了地图的阅读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也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充分利用地图,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图像上,将繁杂的地理事物和语言描述,转化为直观图像,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感官直接地感知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各种完整的地理图像,构成头脑中的一幅幅地图。地图能力与地理空间能力并不是互相割裂开的,阅读地图能力提高了,地理空间能力也会提高。

3、从我的教学体会来看:通过几年的地理教学,我深深地感觉到,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灵魂,地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条理化,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易于被学生接受掌握。这样,学生学起来感到轻松自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信心。所以,学生对地图掌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的提高。读图能力较强的学生,他的地理空间能力就比读图能力差的学生好,而且读图能力强的学生对知识掌握得准确、扎实、永久,反之,地理空间能力的提高,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快速、准确的解答各种地理问题。

(三)、开展地图教学,培养空间能力,构建头脑地图的课堂活动的主要原则

1、课堂始终贯彻地图阅读习惯原则。六年级学生对地理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小学自然的认识水平,因此,对刚进学校的学生,在开头两周,我着重培养他们的地理学习习惯。通常采用课前两分钟预习地图——课堂运用——课后翻阅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凡学地理必用地图的习惯。用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地图,运用地图,地图册是学习地里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上课必须带来的教材之一。

2、调动学生兴趣性原则。不口否认,由于各学校都会面临中学升学考试的影响,要求学生像对待主要学科一样对待地理学习,那简直是天方夜谭,无形中还会增加学生负担。另外,初中学生身心特点活泼好动,注意力的集中持续时间不够长,平行班的学生学习习惯普遍较差,如果不能用生动有趣的图像资料视频等素材来吸引学生,学生的注意力是不可能持续一节课堂的。因此,在课堂地图教学中,我会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抓住学生的眼球和兴趣点,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学生的地图空间能力的培养,构建学生头脑中的地图,从何谈起?

3、摈弃死记硬背,代之“授之以渔”原则

地图能力和空间能力,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就能提高的。怎样阅读地图,是有规律和方法可循的。一看图表标题,图表标题指明此图表所属,这是读图的前提。与老教材相比较,新教材更突出了从图表上获取知识的能力。图片分散到各章节中,且图片大量增加,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图片,不然有可能会造成张冠李戴的局面。二看图表图例、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图的基础。三看图表内容。看时要

细,要详。教会学生阅读地图的方法,读图时要读标题,读图例和注记,读图中给的文字和数值等。要引导学生结合图表标题、图例和问题要求,对图表进行分析,紧扣图表标题和设问读图表,提取有用信息,去除无关信息,有针对性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

第二阶段对课题研修的内容做了实施,组内成员积极按照课标要求在课内实施新的教学策略,受益匪浅。

地理组微型课题阶段性总结 篇2

《利用研究性学习带动地理课堂的发展思路》

学 期 总 结

执笔者:林桂青

一、课题的确立

段考前,先由备课组的所有成员共同商议提出若干课题,然后经过充分论证,最后定下《利用研究性学习带动地理课堂的发展思路》为本学年的研究课题。

1、确定了研究的总体目标:

改变教学思路和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教学之中,通过实践切身体会到地理知识在现实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掌握课本知识,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激活和带动地理课堂的发展。

2、确定了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原来开展的问题探究教学法的基础上,挖掘教材每一章节中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可行性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地理课本的每一章内容往往都是讲述一个问题,可能是宇宙环境问题,也可能是大气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开展调查和研究活动。让学生身体力行,主动参与地理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地理课堂。

3、确定研究措施和方法

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引导学生用课本的理论知识来了解、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的相关问题。

(1)小组成员分工搜集各章的研究性学习资料,然后经过全组讨论论证并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后再确定各阶段的学习内容。

(2)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由学生自行开展调查和研究活动。

4、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成员:马海兆

林桂青

杨冰 负责人:林桂青 分工情况:

林桂青:负责课题的统筹计划和安排,挖掘第一至第三章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及其研究的初步方案。

马海兆:负责网上资料的搜集和汇总工作,挖掘第四至第八章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及其研究的初步方案。杨冰:负责理论、书面资料的收集和汇总工作,挖掘第九至第十一章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及其实施的初步方案。

二、研究的开展

1、按计划分工进行搜集资料

2、上好研究课。

3、思考与总结。

课题组成员在每上完一课,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出现的问题,能集中讨论。总结得失,积累经验教训,并能积极参与评课和写好听课心得体会。

三、不足与困惑

1、课题的选定与研究工作的开展均显疲沓,几个环节的工作没有跟得上科研处的要求。

2、整个教研组的研究活动未能进入正规化、系统化。调查、测定等前期工作没有进行,研究的时间安排、各备课组在研究方向或者内容的细化、研究的人员相对分工等等,都未明确。

学困生课题第二阶段研究总结 篇3

二、着重抓学困生常规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困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习习惯不良。智商高的学生懒惰,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太少,不扎实。智商低的学困生接受能力差、自卑心理重。还有偏科的甚至放弃学习。为了使学困生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10月份召开了学优生经验交流会,学优生把自己好的学习经验和习惯展示出来,给学困生树立榜样,提供借鉴。抓住每次单元测试、月考、期中考试的机会进行学困生座谈,并结合试卷进行当面分析。重点抓了以下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获取新知识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通过预习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加深和巩固对知识理解与记忆,同时培养了一种自主探究的品质以及影响一生的自学能力。在学新课前,我就必须对学生提出学习下一课的预习要求:

1、重视预习。每节新课前都要求学生预习,抽查预习情况。

2、明确预习的要求。预习不是简单的看书本,应该要求学生带着目的、问题,找答案,找新的疑点,对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勾划出来或记入课后的心得与疑问。

3、掌握预习的方法。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学会圈点、批注等

(二)、及时复习的习惯

人的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要求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的要及时复习,不要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就会遗忘干尽,就等于重新学习。及时复习的优点在

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在复习时要注意:

1、趁热打铁。就是要求学生养成当天课程当天复习的习惯。在复习时让学生先尽量回 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当一时不能全部想起来也没有关系,这正是发现了自己的薄弱环节。整个复习过程都要提倡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回忆后再去看书,记住了的知识会被再次强化,想不起来的知识,会成为看书的重点。

2、重视阶段复习习惯的养成。阶段复习可以解决各部分知识的之间的联系,对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化。历史学科开卷考试,强调学生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复习中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联系中提高综合运用历史学科知识的认识、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3、注重比较复习习惯的养成。作比较就是把两个范畴相同的历史事件,列成表格,从事件的发生背景、时间、过程、影响等放在一起来复习,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有关这方面的历史知识,同时既减轻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缩短了复习的时间。

三、11月份开展了学优生与学困生帮扶活动,通过开展这一活动,学困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在半年的学困生转化过程中,坚持不懈地抓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学困生们的自主学习习惯、即使复习的习惯都有所长进,尤其是智力差学困生的考试习惯得到了改善。他们能够认真审题,答题思路也比过去清晰了。总之,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养成的。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而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学生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地理课题研修第二阶段总结 篇4

课例实践活动总结

本次初中数学科组教师在围绕区级课题研讨开展了一次课例交流活动。在这次活动中紧紧围绕 “自主学习方法探究与指导”这一子课题,推荐由周玉容老师的“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示范课例课并深入细致的探讨。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研究、探索、分析、总结、实践,积极主动进行课题研究。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数学组教师课题研究、策略探究的能力。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活动前,数学组的全体教师对这次活动高度重视,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与研究,通过集体备课活动,体现了集体“互帮互助”精神。教师都对教学设计作了精心准备,备教材,备学生。正是积极的态度,充分的准备,向上互助的精神使得这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次活动中,课题组成员刘勇老师对这一节课做了点评,课后全体教师又及时地进行了课堂教学反思,努力找出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给出中肯的建议。

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数学组的老师们受益匪浅,启迪深刻。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本教研组教师要继续本着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方式的课题思路,进一步完善课堂研究方案。相信本教研组数学教学水平会更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阶段研修小结 篇5

时间飞逝,岁月流转。转眼间,又一个学期结束了。喜悦伴着汗水,成功伴着艰辛。在全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下,我努力工作.使自己在教学中不断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本着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原则。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将本学期的研究总结如下:

1、在业务方面: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新理念,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要求。

2、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她们的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激发学生求知欲中,我要多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能自觉地制定计划,进行调查研究。

3、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期间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4、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5、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阅读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6、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多向有经验教师请教,例如: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能力。

7、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一些典型的案例。从这些案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课题研究第二阶段计划 篇6

“阅读积累与写作三位一体化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的研究”是我们参加省级课题。本学期作为实验教师,我们很荣幸地参与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和方式,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特制定本学期的课题阶段性计划。

一、更新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确立崭新的师生关系 1.通过自身的学习,用新课程的理念和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更新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以人为本,确立崭新的师生关系。

2.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积极探索如何科学高效地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大教学容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发挥最大潜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确立崭新的师生关系。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一)以兴趣为基点,让学生乐于知书,愿意写作。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是取得良好写作效果的重要因素。按照研究计划,我们先通过学校宣传、班级报送、师生互动等方式进行宣传及筛选,让学生在外界环境的刺激和熏陶下,对读书的兴趣有所提高,在思想上也要充分的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为写作铺路。组织学生参观图书室、了解图书分类、介绍较为典型的文学名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一种温馨的人文氛围、美丽生动的语言来“熏”他们。让学生既乐于知书,又愿意写作。

(二)以品读为支柱,让学生勤于阅书,积极写作。

授之以渔,指导阅读。特别是中年级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仍比较薄弱,他们对书的好坏还不能很好把握,对好词好句还不能很好辨别,甚至疏于辨别。有些学生对文字类的经典不感兴趣,有些学生则对图画十分喜爱。因此,应始终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

巧借绘本,快乐阅读。如三年级学生还未脱离“稚气”,对文学修养的提高又十分渴望。我们主要引导学生阅读有插图的经典,并知道学生学会观察插图,学会文图结合,学会想象与提升思想内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看图,让学生写一些看图作文。逐步培养学生写作习惯,让学生喜欢写作,积极写作。

(三)以笔记为翅膀,让学生阅有所得,想有所写。

笔记,是每一位阅读者的必备品。要求学生要做好摘录笔记的好习惯,并在小组中展示较为优秀的读书笔记。通过展示,同学们互取所需,学到更多读书知识和方法,加深了爱书、用书的思想认识,同时又促进了同学良好读书习惯的自觉形成。此外,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撰写阅读心得,将自己阅读所得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真正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悟。

三.阅读与写作做到有效结合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这两种能力之间是一衣带水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写作是阅读的延伸,是知识积累程度的反映。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由此可看出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阅读与写作”课题研究中,可以把对二者的训练、培养结合在一起,融汇在一起,达到共同提高。

(一)以教学“大纲”为纲,进一步提高对阅读和写作训练的认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熟知“教学大纲”,各年级阅读和写作方面的不同的要求,对课题研究的语文教师必须做到胸中有数。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规划出小学阶段阅读写作能力应具备的统一标准,然后以单元教学形式分成若干训练点,组成阅读知识、写作知识与阅读能力训练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二)通览教材,制定课内外阅读写作训练计划和目标。在制定阅读写作训练计划和目标前,教师先熟悉教材,哪些是课内讲读课文,哪些是自读课文,应读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必须心中有数,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阅读与写作训练的计划。

(三)切实做好每一篇文章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养成的,是一项周期性较强,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师生双方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把学校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作为重要研究对象。怎样的语文课才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切入点。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入手,指导他们反复品味课本中的重点篇章,背诵精彩的语段;依据各类文体的写作特点,提出阅读重点,点化阅读难点,教给阅读方法,用好教材这本范本。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想象力。想象力是进行阅读训练中不可少的智能因素,也是达到阅读目的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方法。

(五)延伸阅读,丰富积累。

课外阅读从另外一方面弥补课堂阅读的不足,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对提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有重要意义。课题研究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好课外阅读,要有一定的阅读目标,可按年级不同适当提出要求,可做知识卡片、写读书笔记等。教师要经常检查,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及时鼓励,不要批评,要鼓励、鼓励、再鼓励。这样,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主动扩大阅读面,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了自身的语文能力。学生由于感到阅读卓有成效,意识到课外阅读在他们学习中的推动作用,从而逐渐增强求知欲,使阅读技能得到发展。

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时应对课外阅读读物进行指导:一是选择符合社会需要的课外读物,二是选择符合学生自身阅读兴趣的课外读物,三是选择符合学生阅读能力的课外阅读。

(六)在阅读训练中渗透写作能力的培养

课前三分钟的运用对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一段宝贵的时间。课前三分钟讲话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将它与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前三分钟开展每天一首古诗背诵活动,还可以是演讲,向同学推荐一本最喜欢的书,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本书等等。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阅读与写作方法的指导,在教学设计上多设计一些阅读与写作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学习一篇课文,既收获了阅读方法,又收获了写作经验。

科研课题第二阶段研究计划 篇7

大安镇大安小学课题组

《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应用研究》实验课题开题以来,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已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结合第一阶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我对课题研究第二阶段工作计划如下:

一、课题研究第二阶段的时间:2013年1月—2013年9月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强化“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意识,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以教科研服务教育教学,以教科研促进教育教学,以教科研优化教育教学的工作原则,踏实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努力提高教科研质量,从而整体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我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教育科研的力度,规范教育科研过程的管理,将教育科研工作落到实处,为提高学校教师素质,提高机器人教学的质量而努力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措施:

(1)把课题研究与各类研究课相结合。

在阶段实施计划中列出每月重点研究的问题,每个课题组成员根据组内计划制定出个人课题研究计划。无论是骨干教师的示范研究课还是青年教师的站稳讲台课,每一节研究课,教师们都带着自己在个人课题研究计划中的重点研究问题走进课堂,让每一节研究课都成为了教师们课题实验展示的舞台,给课题组的老师提供深层次思考的空间。

(2)把课题研究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相结合。

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个人教科研计划,建立个人课题研究档案,围绕课题撰写研究论文、教案,让课题研究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3)、注重调查,让教科研深入学生。

科研的最终目标是学生的发展。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对教师、对教学、对教材,他们才是最有发言权的,来自于学生的心声,是我们科研的出发点,是科研的生命力所在。结合课题的内容,定期做好问卷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有实效、有创意、有推广价值。

四、具体工作:

1、把第一阶段所得出的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去,放开传统教学的束缚,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2、积极参加课题组的活动。一月一次的教研活动全程参与,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3、把课堂教学和研究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进行课题研究内容的实践与探索,针对问题,及时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策略,与校研活动相结合。

4、研究策略:

理论指导——实际试验——阶段分析——反思改进——总结推广

五、具体工作安排: 2013年1—2月

1、召开课题组研讨会,讨论第二阶段工作重点

2、参加课题组一些活动。

2013年3—8月

1、对第一阶段的初步成果进行进一步的检测与再实践,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2、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请教资深教师指导课题的研究。

3、参加课题组的交流探讨活动。

2013年9月

1、收集资料,归档;

校本研修课题总结 篇8

学年总结

英语组进行“小学生英语朗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和策略”课题研究已经一个学年了。这学年内,我们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探索培养小学生英语朗读能力这个具体问题为对象,注重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在这期间,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实现了第一阶段的研究目标。

一、所做工作:

1.申报了“小学生英语朗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和策略”这个校本研修课题,作为本学年英语组的研修内容。

全组教师全员参加,共同学习研究,积极收集与研修课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并进行学习研讨,为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一学年中重点是调查和制定适宜的策略。

2.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通过课堂表现,课后问答。QQ联系等多种方式,真实地了解小学生的英语朗读情况,找出小学生在英语朗读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便有效地实施课题研究,有效提高学生英语朗读水平。

通过全组教师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小学生对于英语朗读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读的时间不够充分,除了每周的早读和上课时间外,学生很少主动地去朗读。

②学生的朗读面窄,主动寻找课外朗读材料积极性不高,多是相对被动得接受朗读材料。③缺少有效的朗读训练技巧。

○4家庭因素对学生的英语课外朗读有重要的影响。

3.针对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实际情况,在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过程中,从课堂入手,利用课本中的英语内容,精心设计朗读方案,对小学生进行朗读方法与技巧的指导,从基础开始培养小学生的英语朗读兴趣,从而激励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有效的去朗读。4.教师集体研讨,将研究方法初步确定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

5.教师及时总结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集体研讨,根据实际情况有效作出调整,并写出总结。

6.教研活动中,教师进行素质再提升,开展了5次针对朗读的专题讲座,大家畅所欲言,积极研讨,共同提高。郑桂华承担了我校课堂展示月的公开课活动,得到领导好评。承办了区级英语新教师培训,赵菊英作了专题讲座,与老师们分享了在朗读和绘本教学中的心得。谢涛和郑桂华老师顺利完成为期两年的英语国培。谢涛老师在国家级刊物《教师教育研究》中发表两篇论文,其中有《小学英语朗读浅析》切合我校研修课题。

二、存在问题:

1、教师的理论知识到位,但理论与实践毕竟有差距。再者我们的实验对象是不同成长环境、不同性格喜好的孩子们,他们的差距显而易见。如何“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就是我们现阶段面临的一个难题。

2、教师在英语朗读教学的方案设计仍处于探讨实验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的模式。

3、小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基础薄弱。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大部分的英语朗读材料只限于课本,课后的英语朗读材料几乎为零,当然更谈不上课后的英语朗读习惯。

4、小学生对于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甚少,文化的差异使他们在朗读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5、部分小学生对英语朗读不重视,缺乏兴趣。

三、改进措施:

1、教师进一步加强理论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特点,选择一些合适的朗读方法,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开口朗读。

2、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把握朗读技巧。在师生、生生的朗读过程中,从心与心的缝隙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探究朗读的语音语调,感受朗读的魅力,提高小学生朗读的兴趣。

3、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渗透西方的文化与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4、要求学生进行课外朗读。鼓励他们适当利用零用钱购买英语课外朗读材料,相互交换课外朗读材料,做到资源共享,扩大朗读范围,养成每天朗读英语的习惯。

5、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提高家长对英语课外朗读的认识,让他们了解英语课外朗读对他孩子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让家长从时间、物质上对学生进行支持,并做好督促工作,培养学生的英语朗读习惯。

地理课题研修第二阶段总结 篇9

计划(2016)”——蛟河市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影子跟岗研修),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

由市(州)教育局推荐,省教育厅审核确定的55名蛟河市教师培训团队学员。

二、培训地点、培训时间

1、报到时间:2016年9月25日14:00以后报到,17:00晚餐。

2、报到地点:凇江禧力宾馆(电话:62161555)

具体位置:吉林市重庆路1966号,书城南侧,九中后大门斜对过,从火车站西出口乘坐1路车到重庆路下车。(打车8元左右)

3、培训时间:2016年9月26日至2016年9月27日。

4、培训地点:吉林市第九中学、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

培训时间要求:早7:30到培训地点;下午12:50到培训地点。

三、注意事项

1、参培教师所在单位要妥善安排相关工作,保证教师按时全程参加培训。

2、培训期间统一安排食宿,往返交通费由学员所在单位承担。培训所需相关学习用品(研修本、笔)使用上期发放的即可。学员根据自身学习和拷贝资料的需要可以自带笔记本电脑、移动硬盘等。每位学员需自备水杯。

3、学员须携本人身份证办理报到及住宿手续。

4、因故不能及时报到者,须提前来电向班主任请假并说明情况。无法参加本次培训者,人员更换需征得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同意。

5、联系人:

生活班主任:

陈镜伊

***

教学班主任:

车兴隆

***

项目执行主任:

杨尔红

***

北华大学国培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地理研修总结 篇10

贾家口中学

贾仁

一、基本思路

在即将开始并不断走向深入的校本研修中,我按照校本研修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科教研活动和教师专业发展要求,以学校课堂为基点,以新课改、素质教育为方向,以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以21世纪技能培养为重点,将暑期课程评价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有机整合,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和课堂评价设计的突破方法,以满足我国新课改“教与学”的需求,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结合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科学的教学、辅导方法,力求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提升地理模块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努力建设适应21世纪素质教育需要的地理教学模式。

二、研修目标

1.加强理论学习,丰富理论基础。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等,每学期有一本学习笔记。同时要加强业务进修,个人主动关心国内外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结合备课组集体教研活动,每周至少抽出2小时,并通过多种途径,如专业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网上搜索等,汲取地理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成就。

2.重视初中地理常态教学情境中的研修环节,如说课、听课、观课、评课等,鼓励模式创新,促使研修成果为实践应用服务;努力把暑期研修所学知识充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实践。利用备课组、课题小组和教研组活动时间,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归纳,再不断地实践,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很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3.通过校本研修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推动我业务素质的整体提高。

4.围绕“抽象式”地理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为主题的课题校本研修,探讨切实可行的地理模块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初中地理常态教学、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5.构建高效的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情的分析和研究。

三、时间安排

时间段:2014年9月1日——2015年2月1日

四、研修内容

(一)教研组集中研修

高质量组织每月一次的学科组教研活动和研修活动;以每周二的年级备课组活动和主题研修活动为契机,开展好业务理论学习和集体备课,加强教学研究专题和个人所申报的教学研究课题的研究。

(二)听课评课

主要以本校教师为听、评课对象,认真参加各备课组的随机听课和观课活动,并做到每听必评;积极组织校区之间、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相互听评课,相互学习。

(三)公开课

积极参加校、县、市各级组织开展的教学公开课活动,认真组织学校协作区的集体备课活动,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优化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

(四)撰写研修总结

上一篇:马桥一中教师量化考核积分方案下一篇:珍惜光明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