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阶段总结(共10篇)
科研课题阶段总结 篇1
《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阶段性总结
克麻学校小学教研组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在教学中充当学生学习的伙伴,合作者、指导者,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我们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教师跟在学生面亦步亦趋的习惯,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小学教研组于2009年确立了《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科研课题。这一科研课题实施四学期以来,全组教师通过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指导、检查学生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是学生的主动性的学习行为,教师要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预习,并训练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预习方法。我们通过早、中、晚自习的安排给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让学生先自己学习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在语文课上指导学生这样预习。
1、先借助拼音自学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再选用自己喜欢的一种读书方法读课文2、3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根据课文的“预习”和“思考、练习”认真读书思考;基本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将文中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在课上向教师,同学请教;
4、将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多读几遍,并把它记在自己的好词佳句摘抄本上,预习的指导应遵循由扶到放的原则,从指导预习到独立预习。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他的学习成绩至关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他终身受益,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从学生学习习惯抓起。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也是人主动性发挥的反映。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学习方法,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认真,就是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要求学生在读书的时候,要看清楚,读准确,不漏不添;要边读书边思考字、词、句、段的意思,为什么这样写;要边读边画,在文中圈、点、勾、画、批、注,用不同的符号将自己认为主要的或不懂的记下来,将自己感兴趣的,最有感受的记下来,并将感受三言两语简记在旁边;还要训练学生在别人汇报时做些记录,快速把握对方说话要领,判断对方发言的正误之处,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听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主动的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融合的认知与感悟的活动。经过一年的培养绝大多数学生都养成了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老师在于不在的学习态度是一样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自觉学习的氛围浓厚。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得去的知识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 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让学生完成作业的习惯,让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和阅读自觉的习惯。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启发学生提问,学生不会质疑,不会问为什么,不会解疑,即使教学手段再先进,形式再新颖,也难免走入灌输式的老路。即如孔子所调的“学而不思则惘。”因此,要启发学生多思善问,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要以亲切的微笑、温和的语气、和善的目光,使学生消除疑虑,要以激励的语言、明白的手势、适时的点拔,使学生放开胆子,要以及时的表扬、随机的赞叹,灵活的竞赛,使学生放开喉咙,要以情境的创设,优生的引路,后进生的亮相,使学生坚定信心,要求全体参与,全面参与,始终参与。学生问对了,要大加赞扬,赞扬他们不仅有胆量而且有能力,学生问错了,也要加以鼓励,告诉他们有胆量提问题就了不起。这样,整个学习过程就会成为 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创造的过程。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催化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自学思维的形式,而且,学生能在一个轻松、愉快,充满知识魅力的氛围中获取更多知识,掌握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学生的兴趣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诱导和激发,因此,教师要把准学生的心理脉搏,点燃火花,想方设法增强他们学习的“心理优势”。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讲故事、创设情境、适时鼓励、开展竞赛,设置悬念等。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相遇问题”的教学,一是要求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观点;二是要求学生学会分析、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前学的是一个物体的运动,而现在是有两个物体在运动,有些学生对题中的术语如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等的意义不明白,就会对题意理解不清,造成学习困难。我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幅动态画面:首先是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接着两车相向而行,直至相遇的全过程,并适时通过闪烁、发声等手段,让运动过程由“静”变“动”,使学生充分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的含义,为后面计算方法的学习,扫清了障碍。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通过动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知识的延伸与拓展
语文能力的提高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对目前小学生积累明显不足,入不敷出的矛盾而指出的一条出路。我们不应当把学生局限在课堂的自我封闭中,要乘改革之机改变观念,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利益,要注意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工作,教他们如何选择课外阅读材料,例如在学习了某一作家的某一篇作品后,为学生推荐与之相关的这位作家的另一作品或其他作家的同类作品,进行比较性阅读,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如教过《草船借箭》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教完《狱中联欢》后引导读《红岩》、教完《少年闰土》后引导学生读《故乡》等。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并非多多益善。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选择的课外读物应主题鲜明、思想健康,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要有趣味性、考虑儿童的个性,要广泛地阅读,才能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本阅读的不足。我们还应鼓励学生善于积累,写读书笔记,一段时间后,还可组织课外阅读汇报会,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能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数学本身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更好的诱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解题能力,使学生乐学。例如,我在教学面积计算时,通过看一看、折一折、想一想等启发学生认识到: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基础推导出来的;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例;平行四边形是用割补法转化成长方形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梯形是通过拼合成平行四边形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的。指导学生在这些关键的地方思考,把面积计算知识系统化,既沟通了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了思路,又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等数学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圆的面积”时,就是通过“化圆为方”的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再利用小组探讨、实验操作、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注意观察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从而自己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处于主导,学生处于主体学习地位,体现教育教学价值。
六、加强课堂评价分析,使学生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老师要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我们大力提倡和改革评价,在课堂上不但教师评价学生,还要学生自己评价分析,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得当使学生在民主和谐气氛中学习,学生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和特长都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不但积极主动学习各课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2011年3月
科研课题阶段总结 篇2
新课程改革以来, 教师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同时要求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 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 校内外沟通, 学科间融合, 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 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摆脱封闭、僵化单一的状态, 不仅要在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 也要在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 通过探索与研究, 了解作业设计的途径与方法, 不但可以巩固、消化、理解、掌握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 而更应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 创造能力。因此, 我校申报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课题, 现将课题阶段性研究情况作一总结。
二、具体的实践
(一) 制订计划: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从课题审批下来后, 我们召开了课题组会议, 撰写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课题组成员针对课题研究的对象, 搜集相关资料, 通过学习, 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从2011年10月开始, 拟定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调查问卷, 并在三—六年级各抽取20名学生和25名语文老师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 随即对我校的语文家庭作业进行了随机抽查, 通过问卷调查和随机抽查的方式对我校的语文作业随机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发现我校的语文作业设计不容乐观, 与新课程下作业设计要求相差甚远。作业设计形式单一, 随意性强, 一刀切的现象比较严重, 缺乏层次性和趣味性。于是又召开了第二次课题组会议。会上, 各课题组成员针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提出了整改方案, 在作业设计上提出明确的要求, 作业设计要科学、合理、有效, 达成共识。
(二) 制定具体可行的作业设计方案
(1) 基础型作业设计更加丰富多彩。为了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 编写作业题, 使学生学会思考, 学会提问。
①正音正字法取消了传统的课内字词教学。在前一天预习时, 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个人基础, 借助字典、词典自主扫清“拦路虎”, 为课文正音正字。设计了这项作业, 改变了原有的读课文、画词语、抄词语的刻板模式, 不仅关注到了每个同学字词掌握的不同程度, 能让每个同学对自己字词掌握的情况进行反思, 认识到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还能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样的作业设计, 既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又大大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
②自默自批法取消了传统的课后字词抄写。在学完一篇课文的第一课后, 以往我们总会布置学生抄写生字词或文章中的一些重点段落, 有时甚至抄上好几遍。对于学生来说, 这项任务机械、重复, 毫无意义。于是, 我们根据学生的意愿设计, 有的会挑选课文中的一些好词语背诵;有的会挑选课文中的同音字、形近字进行比较练习;有的会挑选文中的重点段落, 进行按课文内容填空的练习;有的干脆直接把整段重点默写下来;还有的会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要的文学常识进行梳理记忆。自己出题自己完成之后, 学生会对照课文进行批改, 然后订正。
(2) 阅读型作业设计更加具体细致。
①扣关键字词, 抓住短文中的生僻字词或关键字词, 对这些字词进行注音、辨析或理解;②抓关键语句, 深化短文中心。教师要围绕文章中心设计作业, 并分发给每个学生作业纸, 随后收集, 随时掌握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况;③抓好读后感交流展示, 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布置给学生的阅读内容, 一定要抓好读后感的书写, 交流评价环节。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真正读懂文章内容, 才会把阅读作业真正落到实处。
(3) 实践性作业设计更贴近生活实际。
①延伸性作业设计——从课内走向课外。教师设计的作业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 真正达到“学语文, 是为用语文”的目标; ②表演型作业设计——用文本创造活动。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把作业当成是学习, 也是活动, 更是快乐的享受。
(4) 层次性作业设计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设计作业。这样, 由于难度适宜, 同学们都乐于完成作业。并且, 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这样的作业, 要求我们老师不仅要关注到知识的层次性, 还要关注到孩子们的差异。作业设计应体现选择性、层次性。
三、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让学生动手操作, 亲身实践, 阅读语文, 分层体验多元化的作业, 不同于以往的作业要求, 在学生心中激起了阵阵涟漪。当听到孩子们的一声声:“这样的作业我们喜欢!”时, 作为教师我们感受到了作业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活力。在这样的课堂中, 在这样的作业中, 学生大气自信, 体验到了快乐与成功, 使语文作业真正成为激发学生潜能, 放飞个性的沃土。
四、实践后的思考
(一) 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年时间的实践, 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也发现了不足及问题。1. 阅读型作业, 对学习积极主动, 文学鉴赏水平高的学生不是很困难, 但对一些学困生较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如何将这样的作业质量提高, 将是我们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2. 阅读作业中读后感的交流评价活动的过程资料怎样留存是一大困难。3. 实践型作业学生很喜欢, 但由于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环境, 不能最大限度地去满足学生的要求, 落实不到位。4. 层次型作业设计有部分老师不能长期坚持。
(二) 努力的方向
1. 教师要克服困难, 捕捉学生活动中的细节并善于收集过程性资料, 进行整理、分析和改进, 并对自己作业设计过程中的感想、认识和做法, 随时记录下来, 写成研究随笔、小论文等文本资料, 要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2. 教师要进一步发挥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 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3. 希望通过课题组老师在语文作业上的设计研究一些成功的做法, 从而带动年级组老师大胆创新, 精心设计, 推动我校作业设计的全面改革。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 教师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同时要求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 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 校内外沟通, 学科间融合, 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 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科研课题阶段总结 篇3
2012年3月,《家校联合共创文明礼仪伴我行》课题开始在我校展开,我们把文明礼仪教育纳入了德育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开展了“学生文明礼仪”系列教育活动,2014年4月圆满结题,经过几年的努力,成效显著。
一、过程管理突出实效
结合学校德育的指导思想,课题组确定了把礼仪教育寓于政教处各项评比及各科课堂教学之中,做到了精心渗透,优化了管理。
二、美化校园熏陶行为
本学期我校顺利通过省级标准化先进校及管理局党建示范单位的验收工作,即将迎来省级艺体“2+1”特色学校,在迎检期间,学校坚持完善日常评比机制,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文明素质,形成良好校风。
三、主题班会深化礼仪
1.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学校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
2.开展“和老师一起走过的日子”主题班会,教会学生感恩老师。
3.开展“如何走过青春期”的主题班会,给中学生指明交往的方式。
四、系列活动提升成效
几年当中我校坚持开展“飞扬青春展我风采”才艺大赛;“关注汉字书写传承中华文化”听写大赛;“宣传京剧文化 做华夏文明人”京剧脸谱大赛;“传承军垦传统 争做四有新人”“诚信”“爱我中华”演讲大赛;“讲文明知礼仪”板报展;“爱国爱党明耻敬廉”手抄报展;“校园黑镜头”漫画展”“校园中美的寻访”调查活动、“文明游戏在课间”活动……。
五、社会实践走进礼仪
我校坚持看着“走进大课堂 文明在校外”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包括“远足拉练”;“参观水稻实验基地”;“四一八烈士扫墓”;参观场史馆;捡拾白色垃圾;慰问养老院;宣传廉政文化文明礼仪进社区……
学校陆续召开了六、七、八年级家长沙龙,完善了家长委员会制度,形成了教育合力。
《家校联合共创文明礼仪伴我行》課题在我校实施以来,云山学校在学生礼仪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其中实践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是我们今后要继续坚持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研究,争取让学生的礼仪教育更上一个新台阶。
让文明之风常驻班级、永驻校园。
科研课题准备阶段工作总结 篇4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
准备阶段工作总结
盘山县甜水学校中学部 语文学科科研课题研究小组
甜水中学部科研课题准备阶段工作总结
一、工作回顾
张计国校长在教学工作会上,提出有必要通过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为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确立灵魂和方向,从而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构建由一定影响力的农村中心学校,增进办学特色。
二、阶段性成绩和成果
1.学期伊始,组织课题组成员及同学科教师参加实验活动,杨卓、李凤英、姚辉等教师分别进行了说课、备课、上课,通过活动的开展,初步形成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初步形成素质教育课堂的评价标准。
2.积累资料,总结实验成果。
通过活动课和学科教学、组织、开展研究性学校,深化了内涵,总结了成果,诸如师生感情融洽,能够民主的进行沟通,相互理解、信赖;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好的做法和经验
1.反复调研,走专家和群众相结合的课题构思路线。前后多长开会,反复讨论斟酌,征求了专家和教师的意见,使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建立在扎实的调研基础上。
2.领导重视,研究人员配备合理。校长亲任课题组组长,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确保了为课题研究提供力所能及的最好资源,同时,根
据人员特长,分别安排了不同研究任务,有利于早出成果多出成果。
3.实行了行政例会制,建立了工作责任制,完善了分工协作机制。通过制度管理和责任约束,促使课题研究迅速启动步入正轨。四.主要的问题和不足
1.虽然实行了责任制,但落实情况不乐观,个别研究人员的研究主动性不强。
2.部分教师心存疑虑,支持配合的不够。
3.多数领导和教师对学校文化建设缺乏理性认识。
五、后续研究计划和保障措施
1.反复修改方案,精益求精,尽快形成定案。2.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3.加强说服教育,赢得广大教师的理解、支持和配合。4.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强化工作督促。
盘山县甜水学校中学部
课题阶段总结 篇5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
激情是语文的底色,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激情是一种投入,是一种思维、智慧和情感的全身心的投入,一种自文本开始,由全身心文本“共鸣”引发的生活和心灵的对话,一种自师生心灵深处生发的独特的思考和情感体验,一种洋溢在课堂内外无处不在的语文的生命活力。发挥好语文课堂激情教学,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语文教师营造的“激情课堂”就是星星之火,能让学生这一片干枯的急需迸发求知热情的草原,呈现燎原之势。有了激情,教师的语言、动作、体态就特别能表情达意,传情传神;有了激情,教师的思维将更敏捷,思路将更清晰,思想将更活跃,感情将更丰富;有了激情,新课程理念活了,钻研教材活了,运用教具活了,采用方法活了,课堂就充满了活力,就充满了灵性;有了激情,听说读写的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组织,综合实践的安排,都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有了激情,就让教师有了魅力四射的形象、内蕴、人格、技巧等,让学生心服口服,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其课堂就有了魔力。《语文课程标准》上要求的“培养人文性”“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意见”等等,就会自然而然地在热情洋溢的氛围中进行,学生定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感染、熏陶、内化、提高,正所谓润物细无声。由此可见,激情课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很有发展前景,有了激情课堂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主、合作、探究,自信心、好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等等理念都能逐步得到落实、发展„„因此,激情语文课堂教学很值得我们去探讨,并将会探索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得到落实的有效方法,找到使课堂教学生动起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切入点,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初步研究成果的应用上看,都很有研究价值,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及应用价值。
二、研究进展情况
在研究中,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职责,认真规定了各个参与老师的阶段任务,并要求完整全面的记录整个研究过程,写好调查小结和心得体会,及时提交研究论文等。这样才能能更好的在课题研究中发挥每个人的作用,也能准确、真实客观地反映实验情况及效果。并且建立了课题组档案,确保材料及时归档。
目前,课题研究进展顺利,研究情况如下:
1、创设情境,用激情点燃学生。
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不断意识到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东西,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维冲破定势思维的束缚,迈入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2.注重价值目标导,着眼发展,着力基础。
从价值观上说,求真求善求美的统一应成为素质教育的目标,根据课程教材内容的特点,当然可以有不同的侧重,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就得着眼于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打好基础。这是从模式的目标要素、知情意行统一中“知”的方面提的。
3、积累激情课堂教学创设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采取更多巧妙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情绪。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充沛的激情,才能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才能使师生在相互作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这样,课堂也就成了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舞台,成了一方智慧飞扬的天地。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进行激情课堂教学创设方法的研究。在课本中和生活中不断提炼出与教学相关的方法。
4、提高教师激情课堂教学的能力。
加强语文教学的理论修养,提高教学实践水平是语文教师的应尽职责。语文教师理应进行一番深刻的反思和不断的探索。语文教师要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教学个性的新路子。我们课题研究小组重视培养教师专业素质能力,通过集体备课、听各种优质课、交流课,讨论互评的方式,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在交流中我们博采众长、虚心求教,不断领略语文激情教学的无穷乐趣,不断产生语文教学应有的激情。
5、正确评价语文激情课堂中的“教”与“学”。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他们天真烂漫的性格,好奇易动的特征,鲜活灵动的个性,自然决定了他们涌动的激情。而富有激情的语文教师,一般都善于通过自己积极的情感去唤醒和激励学生,以自身丰富的情感,挥洒自如地创设一个又一个巧妙的情境,强烈地感染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内心深处情感的火花。通过激情课堂教学,改进教师的教学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语文的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学习历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关注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评价;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等,使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认知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6、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语文激情课堂中,研究学生学习观念,学习态度的转变过程,致力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创新精神”的树立,致力于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逐渐转变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致力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研究。
三、阶段收获
通过一年来的课题研究,参与的教师们亲身体会到:语文课堂激情教学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和谐互动的统一体,使课堂充满了生命力和创造力,改变师生情感冷淡,课堂死气沉沉的情形。教师的激情成为吸引、感染、召唤着学生的力量,学生的激情则是对教师的认可、肯定、欣赏,课堂也因师生的激情而生辉,随师生的笑语而欢腾。这样的语文课堂突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参与性、研究性、美育性以及注重个性、突现主体等特点,能够真正的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占据平等参与、民主研讨、独立思维、自主学习、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让课堂在激情中扩大,又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收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的效果,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效果明显。
(一)、经过一年的努力与辛勤的劳作,广大教师围绕课题,自觉思考探索,先行实践即时总结。做了一些尝试,在研究过程中,写了很多调查分析材料及学习心得,已经初具成果。教师们已经开展了课题研究示范课,并把教案及心得存档。带来丰硕的成果。这一年来,我们的实验老师积极参加课改实验,秦淑霞老师《信客》一课获加区一等奖,刘崴老师的《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促进感悟》、李桂老师的《语文教学情境如何创设初探》、杨坤老师的《作文教学如何创设情境》、陈伟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等。
(二)、及时汇总按时归档
课题研究组全体教师都能充分认识到档案在教育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档案意识,认真执行教育科研档案管理的有关制度;所有要求建档材料均已做成电子文件,每位参研教师都能认真负责、高质量的完成自己负责的科研任务,按期交齐材料;课题负责人做到及时整理各类材料、及时入档,负责档案管理。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探索实验过程中,我们先后召开了课题分析会、学情分析会,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及时探讨解决使课题研究工作不断得以充实和完善。在不断总结经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进行更加细致的进行研究工作,通过一年的实验研究,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教师缺乏一定的研究理论。研究理论也可以说是教师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需要在综合素养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提升。
五、针对以上情况,计划采用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法,使老师的理论水平得以提高。
2、集中培训。开展课题研究理论讲座,提高参研教师的研究水平。
3、钻研教材。教师自己没有感情,就无法激起学生的感情。为此,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体会作者感情的波涛,才能营造激情课堂。
4、课堂上注重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练习,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
课题准备阶段总结 篇6
准备阶段工作总结
自申报《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课题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组成员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正在顺利地展开、推进。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现将准备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在学校教导处室的组织下,经过自由报名及学校推荐,成立了一支有一定经验的教师组成的课题队伍。确定张成菊为课题组主持人,邱克敏、杨海英、金学堂、陈群凤、陈龙群、韦天勤、赵大芬、甘红梅为课题组成员。
二、制定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
加强理论学习,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初步探索,制定实施方案。主要围绕提高小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的理论,组织开展学习,丰富实验教师的知识贮备;实验教师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流程。调查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制定课题实施方案,为开展研究作好准备。
三、建立课题管理办法,建立课题研究制度
为了保证该项科研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促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取得有实际应用价值、有理论突破的高水平研究成果。课题组制定了课题管理办法,建立课题研究的过程档案。档案内容包括:1.工作记录;2.研究过程记录,相关的原始资料存档;3.活动记录(包含文字、图片);4.教师研究材料(教学设计、说课听课记录)等等。
四、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题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学校特请黔南州课题研究专家周崇启对全体教师集中进行了理论培训,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题研究的深远意义以及课题研究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我校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1、理论学习
我们按照课题研究方案,采取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认真学习一系列理论知识,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积极参加课题培训,走出去、请进来
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相关的课题研究培训及课堂观摩,他们多样的培训学习活动中,积淀了许多有利于推进课题成效的经验。为本课题的推进打下了良好的伏笔。
3、收集整理资料 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全体课题组教师查找了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学习资料及以前相关的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实施起到了帮助和促进作用,并设计出针对性极强的调查报告,进行实地调查,得出了宝贵的一线数据资料,我们将综合利用这些丰富而宝贵的资料,做好实施阶段的一切准备。
五、努力方向:
1、继续加大培训、指导力度,不断优化课题组教师队伍。
2、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努力探究如何转化学困生。要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我们将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课题的实施阶段。在准备工作中,我们也存在着一些失误和不足,今后我们一定会不断地改正和解决,加倍努力,圆满地完成课题实验任务!
贵定县实验小学《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
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组
科研课题阶段总结 篇7
七年制医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带有研究生教育性质的高层次本科教育, 这种学制的总体目标是培养知识面广、基础扎实、能力强、潜力大的应用型医学人才[2]。七年制医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临床工作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更应当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3]。因此, 在保证基础教学顺利进行的同时, 应着重培养医学生进行医学研究的基本思维能力和技术方法, 以弥补课堂讲授和实验课教学的不足, 锻炼医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创新能力。
1 培养对象及指导教师认定
近年来, 我校每年都对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的七年制医学生开展科研实践能力培养工作。符合学校基础阶段七年制导师资格遴选条件的教师提交申请材料, 经学校综合评审后认定七年制导师资格 (原则上要求七年制导师应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 同时承担至少1项市级以上科研课题) , 每位导师每年可指导1~2名七年制医学生。医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 导师给出科研方向及研究内容, 由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导师。学校对承担七年制医学生导师任务的教师, 以科研实践立项的方式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每个项目的执行时间为1年, 项目完成时, 应由指导教师提交结题报告, 医学生应提交科研实践体会、总结等。目前, 学系共有7名导师, 其中6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 均承担国家级课题。各年度学系均可以指导4~6名七年制医学生开展科研实践工作。
2 培养方式
学系成立了科研指导小组, 由系主任、教授、副教授及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青年教师组成。系主任作为总负责人, 每位导师除了指导各自所负责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外, 可将所指导的七年制医学生纳入小组, 并开展科研工作。指导教师应具备扎实而广博的学识, 掌握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最新进展, 在课题的选题和设计、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引导医学生走向科学前沿。指导教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亲自带领医学生做实验, 逐字逐句推敲修改医学生的论文, 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典范,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作风。另外, 学系科研指导小组也为医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 为医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实验场地、实验仪器及设备支持, 目前学系所有的科研平台均对七年制医学生开放, 在导师和研究生的指导下, 医学生可以根据科研需求在相关的实验室开展实践工作。
3 培养内容
科研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 它包括查阅和处理文献资料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能力及实验的总结和论文撰写能力等[4]。指导教师应对医学生科研加强引导和启发, 以培养医学生的科研思维为主要目标, 在科研工作开展前对医学生提出合理建议及相关注意事项, 在科研工作开展时结合实际系统地培养医学生的相关实验能力。此外, 重视过程教育在科研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在创新性实践过程中注重过程的培养, 使学生明白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实验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 良好的科研意识、科研思维及科研精神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才是最重要的。在科研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想像不到的困难, 对于没有科研经历的处于本科学习阶段的七年制医学生来说, 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 要主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针对七年制医学生, 我们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科研训练: (1) 文献检索基本技能培养:指导医学生学会使用数据库 (包括中文全文、英文全文及常用的英文数据库如Elsevier电子期刊全文库、Pub Med网络数据库、Science Online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等的使用方法) , 掌握针对自己的研究问题进行文献检索的基本技能。 (2) 综述及科研论文撰写技能培养:针对医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立科研题目。指导医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整理, 并撰写文献综述, 在进行了科研实践活动后, 培养医学生撰写科研论文的基本技能。 (3) 基本实验技能培养:结合科研课题, 开展现场调查及实验室工作, 加强对医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使医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常规实验技术。 (4) 创新能力培养:结合科研课题, 由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文献检索结果提出科研假设, 并设计科研课题及实验方案。通过自己动手进行科研实践来探寻科研假设是否成立。 (5) 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实践过程中, 注重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导师引导, 鼓励医学生根据科研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 通过与导师共同探讨, 让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以外, 我们还要求七年制医学生参加学系组织的科研例会, 要求医学生与学系的教师和研究生一样在例会上进行论文综述汇报和宣讲, 同时积极参与研究生课题相关问题的讨论。在此过程中, 逐步锻炼了医学生用科学术语进行规范科研宣讲和汇报的能力, 使医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学术汇报技能, 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 清楚、透彻地讲解一个科研题目。同时, 让医学生积极参与到科研问题的讨论中去, 一方面激发了医学生的科研兴趣, 锻炼了医学生的表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增强了医学生的自信心, 使医学生克服了胆小、紧张等问题。
4 培养效果
通过导师和医学生的共同努力, 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基础阶段科研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我校前期开展的医学生科研实践创新活动中, 学系对几十名学有余力的七年制医学生开展了科研实践指导工作。我们发现, 科研实践活动能调动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医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医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实践活动, 并掌握了基本的实践技能。同时, 激发和培养了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与献身科学事业的热情, 提高了医学生的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 培养了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严谨的科研作风。这为七年制医学生后期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科研基础。
在论文撰写方面, 各年度所指导的医学生中, 均有人能够独立完成1篇综述的撰写工作, 并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在为期一年的科研实践训练中, 所有医学生均在学系的科研例会上进行论文宣讲和科研汇报。对于能力强、表现优秀的医学生, 我们还推荐其参加学院举办的研究生论坛, 与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共同进行学术汇报和交流。此外, 医学生还参与了相关科研课题的具体实施工作, 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培养了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其今后独立进行科研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5 培养体会
在开展七年制医学生基础阶段科研实践训练活动中我们体会到, 七年制医学生在本科阶段进行科研最主要的目的不一定是要得出研究成果, 而是在从事科研的过程中培养科研思维、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医学生课外科研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其对科学问题的兴趣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以及协作精神、科研思维能力, 使医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 能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而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自我获取知识和创新的能力。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 不断完善医学生早期科研能力的培养, 将医学生充实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来。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对处于本科学习阶段的七年制医学生开展科研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开展科研实践, 可以开阔医学生的视野, 让医学生接触到书本以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对于提高高校长学制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均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七年制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培训是培养创新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措施, 将七年制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培养与学系的研究生指导相结合, 从科研素养、基本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开展科研训练, 可以激发七年制医学生的科研兴趣, 提高医学生的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 培养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严谨的科研作风。
关键词:七年制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吴他凡.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1) :26-27.
[2]乔继英, 陈瑛, 王明旭, 等.长学制医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 2007, 15 (3) :418-419.
[3]李昱.本科生加入研究生科研团队共同培养模式——长学制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的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1) :70-71.
[4]何建民, 李晓眠.加强七年制医学生早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讨[J].医学教育, 2005 (5) :12-13.
科研课题阶段总结 篇8
1. 科研梯队不够合理
目前,独立学院真正能从事科研工作的力量很有限,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是刚毕业的研究生,无高级职称,教学和科研经验少,很难独立开展科研。而且没有专业的科研梯队和青年教师缺乏有效的科研指导,教师在有限的领域内各自为阵,基本上未形成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共同从事某一项目或某一方向研究的团队,多数教师缺乏固定的方法和深入的研究,缺乏科研竞争力,导致总体实力欠缺。
2.教师参与科研的意识不足和科研活动少
不少教师认为科研是神秘莫测的,是专业人员、少数教师的事,于己无关,重教轻研,长期游离于科研活动之外,缺乏承担课题的经历,导致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和动态掌握滞后,出现了严重的专业技能退化现象,不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对科研选题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创新性,开展的课题多为低层次、重复性的理论研究,并且多为自发性、分散性的人为行为,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参与人员科研经验缺乏,难于独当一面,课题负责人往往单枪匹马。
3.从事科研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时间不足
由于独立学院招生数量增多,大多数教师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整日,忙于应付教学。教师仍未能从疲惫不堪的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走出来,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研究现代教学、科研的实际问题,即使进行研究,也导致课题起点低,缺乏创新性,选题单一,缺乏学科间的交叉,对项目的可行性缺乏预见性。即使立项往往也不能预期完成,而且研究成果对现实无指导意义,造成科研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4.科研功利性过强
部分教师参加科研工作是为了评职称、评优或经济利益,致使科研过程急功近利,疲于拼命争项目、乐于拼凑编文章、疏于潜心做研究,结果只能是科研成果质量不高,应用开发价值不大。一旦达到目的,就不再投入精力和时间搞科研。
二、 对科研工作改进的建议
1. 注重科研团队的培养
建设高水平的学术队伍,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搭建学术梯队。学术梯队建设的关键是选拔和早就学术带头人,组建科研团队。科研团队应该是只是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及学位、学源结构的合理搭配,以科研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2. 完善科研激励机制
要逐步完善现行的科研激励机制,努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首先在财力上予以倾斜,保证科研和奖励经费充足。加大精品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鼓励多出科研精品,并使激励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对取得重大成果和有发展前景的项目,除按学校规定给予奖励外,再配套追加一定的经费进行深入研究。其次在日常科研工作中,应扬长避短,发挥个人所长。
对科研实力强的教师,应给予充分的发展空间,使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工作。对科研薄弱的学科,可以通过组织学术交流、专家论坛、学术沙龙和项目合作的方法,打造学术平台,提升科研实力。
3. 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科研管理部门应做好对科研信息的管理,应及时准确的利用网络传播科学理论前沿、新的科研方法等,以便青年教师能更好的掌握先进的理论和方法,不至于在科研选题时,出现选题陈旧,不符合社会发展和需要;应制定科学的科研课题申报制度。同时,应建立青年教师学习进修机制,使青年教师能有机会参加更高层次的学习和进修,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为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4. 教师要提高心理素质和自我抱负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从事科研的必备条件。青年教师常感到自己的专业基础薄弱,搞科研底蕴不足。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具备从事研究的资质与能力,从而对科研望而却步。这需要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增强信心,在科研的实践中更有效地去提高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注意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成功就有可能出现。
对于部分青年教师来说,没有危机意识,平时并不重视科研,一旦临近职称评定、晋级等关键时刻便只好临阵磨枪,有的仅追求科研成果的数量,而无意学术攻略,往往放弃或回避那些难度较大却真正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这些都是与高校科研发展相违背的。只有树立为科学而奋斗的理想,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和宽松的外部环境,教师的科研能力才会走上良性发展。
三、 实现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的建议
除了上述几点针对科研方面的建议以外,笔者还认为,科研工作必须和教学工作紧密联系起来,要积极培养教师将科研,特别是科研项目融入课堂教学的教学理念。
1.科研项目融入课堂教学是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更是教学目的
反对教师只重视单一的技能培养,提倡技术研发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科研项目融入课堂教学四大要素——“项目化实训、调研和研发、习作转换成作品至形成研发项目、开发价值建构”。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法和目的提出了明确的方向。
2.科研项目融入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文献之间的三维互动,是师生智慧的汇集和情感的交流,更是学生睿智的开发。首先,科研融入课堂教学的形式是三维立体的,有教师对科研融入课堂教学理论研究,这是前提;有学生对科研融入课堂教学要求和目标的理解和实践,这是基础;有教师与学生共同研发,这是核心;有学生与学生共同摸索,这是催化剂。其次,科研项目融入课堂教学成果不仅是学生能力建构渠道,更是师生智慧的汇集和情感交流,学生能力和素质形成的重要历程。
3.科研项目融入课堂教学的特征
一是实践,要强调学生探讨和摸索,自学自悟,先思后问;二是创新,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对实训内容进行创新性设想和构思;三是研发,要求学生本实训内容研发成可开发项目;四是应用,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生成可开发项目,应用是科研项目融入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学效率的表征。
通过实践,确定了科研项目融入课堂教学实验最重要的三大教学板块:一是基础知识模块,能力和素质培养不是雾里看花,应扎根细节;二是技能技术研发与项目调研模块。所谓“熟能生巧”,当技能熟练到一定程度便形成一种技术。因此,技能训练要以形成技术为目标,有了娴熟的技术项目研发才有可能。项目调研为技术开发提供有机的物质条件;三是科研项目研发模块。项目研发是学以致用,是对教学内容的扩展和升华,是实现课堂教学项目化重要环节。(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科研工作在高等学校普及程度的相关调查与分析》孙燕 《大学教育科学》 2005 第4期
[2]《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杨泽宇 《教育与职业》 2009 第35期
[3]《高职学院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钟衍寰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学术版)》 2006 第z1期
课题中期阶段总结 篇9
韩集联合校
李凤芹
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根据本课题第一阶段出现的各种教学现象,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要。因此,在教学中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真正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我们五年级数学组教师正积极投身于这场轰轰烈烈的课改浪潮之中,与课改同行。现就开展工作以来取得的收获及不足做以下小结。
一、转变教育理念、努力提高教师的课改意识。
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改革中尤其要注重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数学组积极学习铜都双语学校高效课堂自主学习经验,彻底转变思想,尽早投入课改之中。
二、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五年级数学老师三月份就开始进行课程改革实验教学,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在这一阶段,我们通过业务学习使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较大的变化。为更好的把课改落到实处,我们数学组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相互听课、评课活动。9月15日我随学校学习团队到东方双语学校学习,回来后,积极向本组其他老师传授经验,并组织对各班小组长进行培训,组织老师到我班听课,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开展集体备课,总结成功经验,找出不足之处,及时寻求解决办法。通过课改活动我们五年级数学教师已树立起创新意识,善于发现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寻找新方法。在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传道、授业、解惑”的“传授者”向“研究者”和“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转变。课堂发生了变化,把自由而快乐的学习还给了学生,形成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教学氛围。学生能在教师面前随意表达,能与教师进行大胆有效的沟通,能积极投入合作学习之中。课堂上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教师要提高自己评价语言的水平。
教师要提高自己评价语言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进行课堂评价。首先,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富有针对性。教师要有很强的听辨能力,并能根据学生的参与性学习表现及时进行反馈,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例如在一节数学课中,教师针对学生发言的具体情况,分别评价为:“你们小组的讨论很有见解。”“你们思考问题很有深度。”“你观察得很仔细,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谁能像××同学这样,把你的折法清楚
地说给大家听?”„„这样的评价,比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再次,评价语言要尽量幽默生动、机智巧妙。课堂评价往往需要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机智,将预设性语言和随机性语言结合起来,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巧妙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一节应用题的练习课上,其中有一道题的问题是:“这筐苹果有多重?”有个学生回答:“这筐苹果有50重。”教师没有简单地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笑着问:“你今年多大了?”“我今年8岁。”“不,应该说你今年8大。”“你有多高?”“我身高大约120厘米。”“不,你身高大约120高。”“不能那么说„„”这个学生有些着急了。通过教师机智巧妙的引导,在幽默的对话中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该怎样正确使用单位名称。这样,在真实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生成新的评价,无论是指出缺点还是肯定优点,都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把教师的教学机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水平体现得淋漓尽致!、四、注重评价方式的不断更新变化。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评价的方式也应随时间的推移,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而变换。课程标准指出:在第一个学段,多采用鼓励性语言,第二个学段以定性描述为主,第三个学段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低年级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的最佳时期,在低年级时我常以“你真行!”“我给自己添红旗”等活动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当某个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其余同学向他翘起大拇指,说:“你真棒,向你学习!”“互相学习”回答正确同学补充道。老师还常常奖给他们可爱小动物图案,或美丽的小花、小星星等小物品。如果学生在板演或练习中做了全对,我让他们给自己加星。可到了中年级时,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和兴趣的变化,不再稀罕你的小动物图案与小物品了,也不再爱听“你真棒”等话语了,更不说这类话语了。对他们的正确回答,我常自己用诚恳、公正的语言去评价,更多的是用肢体语言去表扬。如他回答对了一道稍难的问题,我就会上前去告诉他,你的小脑袋真聪明,我很欣赏它,并伸手爱抚地摸摸他的脑袋。如果他练习或板书把题目做得对了,我将主动的伸出手与他握手,并有意识地暗示他们,知识将会从老师的手中传给了你。他们谁不羡慕与 老师握手呀,因为他们都渴望从老师那儿得到知识。如果出现错误时,我将送出宽慰的眼神,“你还没有考虑周全吧,不要紧,谁来给他提醒提醒。”这样尽力保护他们自尊心,既让他们知道自己错了,又让他能体面的坐下去,还得弄明白自己错在哪儿。可给自己添小旗的活动还得保留下来,这可不单单是添小旗了,同时配上班级的班规——奖惩制度,每学期的小旗数累计,期末评出“数学大王”“数学小能手”等称号,给他们以荣誉奖励。有时还奖励一些小物品,不过这时期的小物品都将是孩子们喜欢、感兴趣的物品。随着年龄的增长,课堂的评价方式也不断更新,让学生始终充满活力。学习并快乐的生活着。
五、产生效果:
1、学生已经有了主动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意识。
2、评价方式多样化。
3、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先学会欣赏他人,在进行补充。
4、在多种评价方式的激励下,学生的倾听和思考习惯正在逐步提高。
六、不足之处。
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合作学习时,学生交流不到位,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经过小组交流后仍确定不了一致的结果,学生展示语言表达能力差,展示形式单一,学生的评价有缺欠、展示时间不足、有些班成绩有点下降等等。不过这不会影响我们的课改进行,这些问题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及老师的指导所转变。通过这段时间的实施表明,学生愿意与人交流,愿意参与这种学习方式。
七、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做好培训小组长工作。
培训小组长至关重要,要明确小组长的责任和作用,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帮助小组长开展工作,给予一定的奖励等。
2、认真开展教研活动,做好集体备课工作,每天都要对教学进行反思,寻找改进方法。
3、认真编写和使用教案。
一份好的教案是全体老师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了确保高质量的教案,每个老师都要认真钻研教材,遵循编写的原则,力求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内容精细化,导学简单化”。在使用时,教案首先要求学生认真自学自研,做好笔记,为展示课做准备,正课时积极合作探究,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课后认真完成日日清课堂训练题并写好学习心得。
英语课题研究总结与成果汇报 篇10
一、课题研究目的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学科课堂教学的今天,要求我们对课型特点与教学模式进行认真的探索和研究,目的在于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自始至终贯穿着“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形成“灌输式”的教学格局,缺乏生机,教学效率低,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因此,我们课题组的课题实验、探索与研究,意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一种以学生为核心、能力为主线、育人为目标的全面提高学生语言综合素质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意义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教学途径。本课题的研究《课堂教学中任务设置的研究》就是如何将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有效的实施。该课题的研究将促进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提高处理教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实现由知识型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转变。通过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蜕变,使学生改变被动地学习方式,通过研究式、参与式、体验式、实践式和合作式的学习,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三、课题研究目标
1.努力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模式。通过对任务型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的课题研究,揭示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机制,探索任务的设计方法和具体的教学方法。
2.着力培养学生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学习与运用英语能力。根据学生特点,实施任务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实现英语学习的生活化和个性化。
3.注重提高教师英语课堂教学技巧与教学科研能力。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在实践上,教师都得到提高。教师对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的研究拥有自己的感受,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将有大幅度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内容
1.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的课型、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设置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任务。
2.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下开展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
3.引导学生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下进行合作式的学习。
4.针对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课堂外的延展的探讨。
5.如何应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英语课堂教学来转变待优生。
五、课题实验方法
我们搜集大量有关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资料,组织所有参研成员认真学习,领悟其精神实质,把握其核心问题,采用实验法、对照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进行实践的探索与研究。
文献研究法实施本课题的理论支撑点以及方法论依据的研究
实践实验法对方法论的探索与研讨以及应用的研究
对照法对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学习兴趣、方法、效果、成绩等各项指标进行仔细的对比与分析
调查分析法实时监控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经验总结法完善方法论及策略的研究,撰写教科研论文、实验反思、任务设置形式、教学设计、实验报告
六、课题实验阶段
1.论证阶段(2011.1-2012.3):进行课堂调查与研讨,对选题进行必要的调查与论证,由程国清老师主要负责,最后确定申报的课题。
2.学习阶段(2012.3-2012.6):明确研究任务;任务型教学模式相关资料的搜集与学习研讨。主要成果形式为主题研讨活动记录、学习心得、学习总结。
3.实施阶段(2012.9-2013.6):教学实践实验的开展与探究。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下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任务活动展示与分析,任务设置方法分析与归纳,课堂教学方法应用与总结。主要成果形式为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札记、教学反思,活动记录、行动报告,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汇报课展示。
4.总结阶段(2013.7-2013.9):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堂教学任务设置方法归纳与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搜集与整理,撰写课题总结与结题汇报。主要成果形式为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结题成果汇报。
七、课题研究对象
我们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高中各年级学生,部分初中年级学生,确定8个实验班和8个对照班。
八、课题研究形式
1.进行教学理论学习。前期,我们通过集中学习研讨,撰写学习心得,全面进一步了解任务型教学法、国内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发展、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模式、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等。
2.开展课堂任务教学。通过开展集体备课、选人上课、同课异构、集体评课、学生课后问卷调查的教学研究方式,开展研究工作,构建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课堂任务设置形式。
3.深入任务设置探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英语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是教师设置的任务是否适合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围绕任务型教学法、学生情感教育、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合作式、体验式、探究式学习等问题,我们通过研究课、研讨活动等形式进行深入的讨论与总结。
4.开展各种学生活动。我们的主要内容是研究课堂教学任务的设置,在此过程中,我们组织和安排了各种课内外的英语活动,包括单词竞赛、英语手抄报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短剧比赛和英语写作比赛,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
九、课题研究分析
任务型教学模式课堂教学重视的是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能力和策略的培养,重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和交流活动。在进行大量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课题组成员反复上研讨课进行课堂观察,针对不同年级、各个年龄层次的学生主体设置任务,不断反思教学效果,并进行实践实验的分析、反思与总结。
1.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出发,把握任务的难易度。
2.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重任务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3.从激励的角度出发,注重任务成果的可展示性。
4.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注重教与学评价的合理性。
十、课题研究成效
1.我们英语课题组自从开展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核心成员不断学习理论知识,经常性地进行研讨和观摩,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与交流。教师的思考更深入了,在任务设置中教师们不断探索教材的合理重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对课程进行合理而有效的二次开发。
2.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体协作能力得到很好地发展。学生逐渐掌握了在任务活动中获取信息的方法和策略,提高了处理信息的能力。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自觉地进行比较。学生们热情参与课题组举行的课内外的各项英语竞赛。
十一、课题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的实际效果。(1)学生方面: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课堂学习更积极有效,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浓厚;发展了合作精神,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视野更开阔,获得了更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进一步提高,高中毕业班学生在2013年的高考中再创辉煌,在同类学校中达线率跃居首位;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能力更强了,并积极参与英语教研组组织的各项英语课外活动。(2)教师方面:我们的课题研究成员一直探索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侧重于课堂教学活动任务设置的研究,注重英语语言素质教育改革和创新,课题研究的意识较强,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参加课题实验,对教学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学习、探索和实践;扎根于一线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在课题研究的实验过程之中,不断实践,反思教学,反思实验,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将实践研究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重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在不断研究、实验、探索之中,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体验——探究——创新”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立足点、出发点和实验重点,努力实现英语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在我们课题研究成员的这些精心撰写的教学设计引领之下的精彩的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我们可以读出他们的智慧,感受到他们饱满的教学热情和生命活力的绽放;我们的课题研究成员教学能力、科研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课题研究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3)学校和社会方面:学校的办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使学校能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发展的需求,不断调整、更新办学理念,使学校更适合于现代教育的发展;学校的办学声誉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无论是学生家长、兄弟学校,还是社会各方面,都对我校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加确立了我校农村同类同级学校中的龙头地位。
2.预期成果体现。(1)课题研究的学术成果:在本次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安庆市第十次高中英语名师交流活动在我校隆重举行;程国清老师多次应邀参加安庆市中考复习教学研讨会,并作专题报告;代蕾老师的中期评估汇报课获得了市教研室领导及专家组成员的高度评价;程国清老师多次应邀参加安庆市中考模拟试题命题工作。我校课题研究中期评估被评定为优秀等级。(2)课题组成员先后有8人次荣获各级表彰,特别是课题申报人、课题负责人之一的程国清老师分别荣获安庆市第二届、第四届先进教研个人称号,并在2013年荣获第八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我们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教科研论文,先后有25篇优秀教科研论文获奖或公开发表于省级杂志。(3)各种课题研究成果资料汇编,结题报告,课题研究总结与成果报告,成果鉴定书,观摩课课件、视频,学生作品,课研活动图片。课研资料汇编共计26册,包括《课题研究结题总结报告》、实验思考汇编、实践教学设计汇编、课堂教学中任务设置汇编、听说课实践行动报告、教研活动记录汇编、同课异构教学设计汇编、优秀教科研论文汇编、学生优秀习作汇编、课堂教学实践札记汇编、中期评估资料汇编、优秀教学案例汇编、课题研究成果汇编等。
十二、课题研究反思
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堂教学,给我们的中学英语课堂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同时也对我们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外语教学领域,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是万能的,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存在着其局限性;在教育学术领域,没有哪位教师在教学上是无所不能的,任何一位教师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弱点;在教材编写方面,没有哪一种英语教材是适合于所有地区、任何水平的学生,都存在着实用性问题。因此,我们要结合地区、教师、学生、教材的实际情况去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英语课堂教学,学会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学会观察学生的课堂行为,学会评估课题实验的效果,在验证别人发现的同时,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科研课题阶段总结】推荐阅读:
科研课题准备阶段工作总结07-09
科研课题的学期总结08-17
美术课题阶段总结12-04
英语课题阶段总结结08-09
如何开展校级教育科研课题立项总结材料10-11
数学课题阶段性总结07-09
教研课题阶段性总结07-27
减负课题阶段性总结07-28
心理健康课题阶段总结10-25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工作总结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