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投资管理制度修改(精选8篇)
对外投资管理制度修改 篇1
力诺集团
对外投资管理制度
力诺集团 二〇一七年八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2 第二章 对外投资的审批权...............................2 第三章 对外投资管理的组织机构.........................4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对外投资的决策.................................4 对外投资的人事管理.............................5 对外投资的财务管理及审计.......................5 重大事项报告及信息披露.........................6 附 则..........................................7
力诺集团 对外投资管理制度(修订稿)
第一章
总 则
1.1为了加强集团对外投资管理,保障集团对外投资的保值、增值,维护集团整体形象和投资人的利益,根据《公司法》、《深 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及《公司集团章程》(下称公司章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所称对外投资是指本集团及本集团的控股子集团
(下称“子集团”)对外进行的投资行为。
1.3 本制度旨在建立有效的控制机制,对本集团及子集团在组
织资源、资产、投资等经营运作过程中进行风险控制,保障资金运营
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提高本集团的抗风险能力。
第二章
对外投资的审批权
2.1 集团对外投资计划分为风险性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两大
类:
(一)风险性投资主要指:集团购入的能随时变现的投资,包括
证券、期货、期权、外汇及投资基金等。
1、集团进行风险性投资,应确定其可行性。经论证投资必要且
可行后,按照集团发布的投资管理规定,依据权限逐层进行审批。
2、各集团应于期末对风险性投资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
原则,合理的预计各项投资可能发生的损失并按会计制度的规定计提
跌价准备。
(二)长期股权投资主要指:集团投出的不能随时变现或不准备
随时变现的股权投资。
1、集团及子集团独立出资经营项目;
2、集团及子集团出资与其他境内、外独立法人实体成立合资或
开发项目;
3、参股其他境内、外独立法人实体、合作集团;
4、集团进行长期股权投资,须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对投资的必
要性、可行性、收益率进行切实认真的论证研究。对确信为可以投资 的,应按权限逐层进行审批;
5、集团投资后,应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权或重大影
响的采用权益法核算,其余情况采取成本法进行核算,并按具体情况
计提减值准备。
2.2 投资权限
(一)从事风险性投资,董事会在每—会计内有权决定按公司上一会计末经审计净资产总额 10%以下(含 10%)的累计投资额;
(二)从事长期股权投资,董事会在每一会计内有权决定按
集团上一会计末经审计净资产总额的 30%以下(含 30%)的累计投
资额(且与上款累计投资额合计不超过集团上一会计末经审计净
资产总额的 30%);
(三)其他重大投资需经集团股东大会批准。
2.3 董事会授权董事长除风险性投资外在每一会计内有权
决定集团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 2%(或净资产 5%)以内且单项金额
万元、累计金额 万元以内的投资。
2.4 子集团不得自行对其对外投资做出决定,经集团董事会授
权的除外。
第三章
对外投资管理的组织机构
3.1 集团股东大会、董事会、董事长为集团对外投资的决策主体,各自在其权限范围内,对集团的对外投资做出决策。
3.2 董事会战略决策委员会为对外投资的审议机构,负责须经 董事会、股东大会决策的重大对外投资项目的审议,将符合投资要求的项目提交董事会进行决策。
3.3 集团董事会战略决策委员会下设投资评审小组,主要负责 对须经战略决策委员会审议的重大对外投资项目的分析与评估。
3.4 集团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为对外投资实施的主要负责 人,负责对新项目实施的人、财、物进行计划、组织、监控,并应及时向董事会汇报投资进展情况,提出调整建议等,以利于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及时对投资作出修订。
3.5 集团战略投资部和会计结算部为对外投资的日常管理部门,负责对对外投资项目进行效益评估,筹措资金,办理相关手续等。
3.6 集团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对外投资进行定期审计,具 体运作程序参照集团制定的有关规定。
第四章 对外投资的决策
4.1 战略投资部对提出的投资项目建议进行预审,对经分析有 投资价值的项目编制“投资项目预审意见书”报送集团决策会议审议。经集团决策会议审议通过的投资项目,准予立项。
4.2 同意立项的投资项目,由战略投资部或提出投资建议的部 门、子集团进行可行性研究并编制报告。
4.3 对董事长决策权限内的投资项目、报董事长批准。须提交
董事会审议决策的对外投资项目,提交董事会战略决策委员会审议。
4.4 子集团必须在本集团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框架下制定和完善
自身规划,并指导其进行对外投资。子集团必须将其拟对外投资事项
制作成议案、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分析报告上报本集团董事会战略决
策委员会投资评审小大组,并按照第 2.2 条所述履行审批程序,经公
司董事会授权的除外。
第五章 对外投资的人事管理
5.1 集团对外投资组建合作、合资集团,应对新建集团派出股 权代表、董事、监事人选,经法定程序选举后,参与和影响新建集团的运营决策。
5.2 对于对外投资组建的控股集团,集团应派出经法定程序选 举产生的董事长,并派出相应的经营管理人员(包括财务总监),对控股集团的运营、决策起重要作用。
5.3 派出人员应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切实履 行职责,在新建集团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维护集团利益,实现集团投资的保值、增值。
5.4 股权代表应与集团签订责任书,接受集团下达的考核指标,并向集团提交述职报告,接受集团的检查。
第六章
对外投资的财务管理及审计
估计、变更等应遵循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及其有关规定。
6.2 新建子集团应每月向集团会计结算部报送财务会计报表,6.1 子集团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及会计
并按照本集团编制合并报表和对外披露会计信息的要求,及时报会计
报表和提供会计资料。
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
6.4 集团对子集团进行定期或专项审计,具体运作参照相关制
度。
6.3 集团首席财务官或派出财务总监对其任职集团财务状况的
第七章 重大事项报告及信息披露
7.1 子集团应执行集团《信息披露制度》的有关规定,履行信 息披露的基本义务。
7.2 子集团对以下重大事项应当及时报告本集团董事会董秘 处、战略投资部:
(一)收购、出售资产行为:
(二)重大诉讼、仲裁事项;
(三)对外担保事项;
(四)计提重大资产减值准备;
(五)关联交易;
(六)签定重大合同;
(七)集团要求报告的其他事项。
(八)重要合同(借贷、委托经营、受托经营、委托理财、赠予、承包、租赁)等的订立、变更和终止;
1、大额银行退票;
2、重大经营性或非经营性亏损;
3、遭受重大损失:
4、重大行政处罚;
5、《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其他事项。
7.3 子集团应当明确信息披露责任人及责任部门,并将相应的
通讯联络方式向集团董事会秘书处、战略投资部备案。
第八章 附 则
8.1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各控股子集团。
8.2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集团章程的 规定执行。
8.3 本制度由董事会负责解释并修订。
8.4 本制度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对外投资管理制度修改 篇2
一、企业对外投资的目的
企业对外投资旨在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投资目的主要有以下方面:
1.企业扩张需要。当企业发展受到资源供给、地域等因素限制, 需在异地投资建厂或进行企业兼并, 以实现扩张和取得规模效益。
2.开辟市场渠道需要。企业为使产品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在产品主要消费地或集散地进行投资建厂。
3.稳定资源供应需要。为保证稳定的资源供应, 企业对占有资源进行的投资。
4.企业战略转型需要。当企业在既有主营业务方面难以取得更大的效益, 或受各种因素影响限制了主营业务的发展, 企业为使生产经营实现重大调整而进行的投资。
5.控制或影响相关企业的经营决策。通过投资控制相关企业, 或者购入相关企业的大部分股票等, 使被投资企业服从本企业自身经营需要, 并取得投资收益。
6.获取技术和管理需要。通过与先进企业合资合作, 便于获取对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 以快速提高本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7.有效利用闲置资金。企业若将闲置的资金长期存放在银行, 将会随着物价的上涨而贬值。企业将正常经营中富余的资金购入可随时变现的证券等, 以获取收益。
二、企业对外投资的分类
为加强对外投资的管理, 企业应根据投资对象的变现能力及投资目的, 对投资进行适当分类。
(一) 按投资目的及变现能力, 对外投资通常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1. 短期投资。
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 (含1年) 的投资。短期投资的主要方式是购买有价证券, 如股票、政府债券、企业 (公司) 债券、基金等。其主要目的是在保证企业资产流动性的前提下, 利用正常生产经营中的暂时闲置资金谋取一定的收益。短期投资的持有期间通常不超过一年, 但如果企业不改变投资目的, 实际持有时间已超过一年的, 仍应作为短期投资。
2. 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是指持有时间准备超过1年 (不含1年) 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长期债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又可按照投资对象分为债券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是指企业购入并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各种债券, 如国债等。其他债权投资是指除了长期债券投资以外属于债权性质的投资, 如委托贷款等。长期股权投资的目的除了取得一定的投资收益外, 还意在控制或影响其他企业使其配合自身企业的发展, 或实现在某些方面更好的合作。长期股权投资是企业对外投资活动最重要的内容。
三、长期股权投资按控制力分类
按照对被投资企业产生的影响, 长期股权投资分为四种类型: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基本无影响。
(一) 控制型长期股权投资
控制型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投资企业有权决定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并能够据此从该企业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投资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投资企业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50%以上的表决权资本。
2. 投资企业虽然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50%或以下的表决权资本, 但通过以下方式可取得对方实质控制权:
(1) 通过与其他投资者的协议, 投资企业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50%以上表决权资本的控制权。例如, A公司拥有B公司40%的表决权资本, C公司拥有B公司30%的表决权资本, D公司拥有B公司30%的表决权资本。A公司与C公司达成协议, C公司在B公司的表决权由A公司代表。在这种情况下, A公司实质上拥有B公司70%表决权资本的控制权。
(2) 根据章程或协议, 投资企业有权控制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例如, A公司虽然拥有B公司49%的表决权资本, 但是根据协议或章程, A公司向B公司派出董事长和总经理, 在这种情况下, A公司可以通过其派出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对B公司进行经营管理, 达到取得对B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实施控制的权力。
(3) 有权任免被投资企业董事会的多数成员。投资企业虽然拥有被投资企业50%或以下表决权资本, 但根据章程或协议有权任免被投资企业董事会的多数董事, 仍可实质上控制被投资企业。
(二) 共同控制型长期股权投资
共同控制型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按章程或协议约定, 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必须由投资双方共同决定。
(三) 重大影响型长期股权投资
重大影响类长期股权投资是指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 但并不决定这些政策。当投资企业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20%~50%的表决权资本时, 一般认为对被投资企业具有重大影响。另外, 虽然投资企业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20%以下的表决权资本, 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 也应确认为对被投资企业具有重大影响:
1. 在被投资企业的董事会中派有董事。
在这种情况下, 由于在被投资企业的董事会中派有董事, 投资企业可以通过该董事参与被投资企业政策的制定, 从而对该企业施加重大影响。
2. 参与被投资企业的政策制定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 由于可以参与被投资企业的政策制定过程, 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可以为其自身利益提出建议和意见, 从而可以对该企业施加重大影响。
3. 向被投资企业派出管理人员。
在这种情况下,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派出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有权力参与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活动, 从而对被投资企业施加重大影响。
4. 依赖投资企业的技术。
在这种情况下, 由于被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依赖投资企业的技术或资料, 从而表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重大影响。
(四) 基本无影响型长期股权投资
基本无影响型长期股权投资主要是为维持某种经济关系, 对被投资企业进行一般性的股权投资, 主要表现为:
1. 投资企业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20%以下的表决权资本, 同时不存在其他实施重大影响的途径。
2. 投资企业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20%或以上的表决权资本, 但实质上对被投资企业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例如, A企业拥有B企业结对控制权的资本, 但B企业已宣告破产, 正处于破产清算过程中, A企业对B企业的控制能力受到限制, A企业对B企业不再具有控制能力。
四、企业对外投资决策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企业对外投资应遵从“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原则, 并努力做到三者最佳结合。在进行对外投资决策时, 要多维度科学、缜密地研究影响对外投资的各种因素, 在达到投资目的的同时, 努力降低投资风险。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决策需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1.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总体发展规划, 避免盲目投资、分散投资。
2.合理销售半径内产品市场情况。
3.对外投资的盈利与增值水平。对外投资的收益率与增值水平应高于对内投资, 是进行对外投资的先决条件。对外投资收益率要高于非风险投资。
4.对外投资成本。对外投资成本是对外投资从分析、决策开始, 到收回投资整个过程的全部资金支出。对外投资盈利或回收额必须大于投资成本且高于非风险投资。对外投资成本主要包括:
(1) 前期费用, 即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调查、评估和准备工作等所发生的费用。
(2) 实际投资额。
(3) 资金成本, 筹措对外投资所需资金而发生的手续费、利息、股利等筹资成本。
(4) 回收投资费用。
5.投资管理和经营控制能力。通过投资获得其他企业的一部分或全部的经营控制权, 以服务于本企业经营目标, 是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需考虑获取经营控制权的投资代价、取得控制权后如何实现权利等问题。
6.筹资能力及偿还能力。对外投资需企业能够及时、足额、低成本地筹集到所需资金, 需对不同的融资方式及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 并作出偿还计划, 避免因对外投资而引发自身资金风险。
7.对外投资的流动性。要求对外投资的资金尽量能够以合理的价格、较快的速度转换为货币资金。为此, 必须合理安排对外投资的结构。通常情况下, 短期投资的流动性高于长期投资, 证券投资的流动性高于非证券投资。
8.对外投资环境。投资环境是指影响企业投资活动的内外因素的总和。良好的企业投资环境, 应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交通、通讯及能源供应条件, 靠近资源地和用户市场, 有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等。
9.对外投资风险评估。对外投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对外投资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或者不能取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可能性。企业进行对外投资, 需对政策风险、利率风险、价格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外汇风险等进行综合评估。
五、企业对外投资决策机制
企业对外投资决策机制主要包括:对外投资决策的权力结构、对外投资决策组织保证体系、对外投资决策评估机制及责任追究制度三个方面。
(一) 明确对外投资决策的权力结构
企业应该在内控制度上明确对外投资决策的权力机构及职责分工, 这是企业做好对外投资工作的基础。按照《公司法》规定, 股东会决定投资计划 (对于不设股东会的一人公司, 该权利由股东行使) 、董事会决定投资方案、经理负责组织实施投资方案, 因此企业对外投资的决策机构是股东会和董事会。根据《公司法》规定, 对外投资需事先获得股东会同意, 方可列入公司对外投资计划, 经营层负责根据股东会批准的对外投资计划, 制订科学可行的投资方案并报董事会审批。董事会在对外投资决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董事会决策是否科学, 关系到对外投资能否成功, 能否为企业带来投资收益。
(二) 建立对外投资决策组织保证体系
企业要做好对外投资决策, 需建立相应的决策咨询评估机构, 负责对方案进行评估、论证, 并提供及时、准确、适用的信息支援等。对于重大对外投资决策, 企业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聘请相关机构和专家进行项目的可行性论证, 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三) 建立对外投资决策评估机制及责任追究制度
《公司法》中对上市公司董事会决策承担赔偿责任有明确规定:“董事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或者股东大会决议, 致使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的, 参与决议的董事对公司负赔偿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曾表明异议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 该董事可以免除责任。”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决策责任, 《公司法》中未作出规定, 但为增强董事的责任意识, 大部分有限责任公司在章程中均作出了与上述相同的规定。对董事会决策的责任追究问题, 客观上要求企业建立对外投资决策评估机制。
对外投资管理制度修改 篇3
[关键词]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审计
Company's mountainous foreign investment audit and strengthen the foreign investment management thinking
Huang jiao jiao suzhou auditing bureau foreign use his place
[abstract] salt management company's foreign investment in relation to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leading role and the value of state-owned capital, salt management company foreign investment of the audit goal is not only the investment scale and the income increase and decrease, more should be the direction of investment, investment approval, between enterprise financial guarantee and lending, investment income and the subsidiary company contacts and interests, so as to attention, and on how to strengthen company's mountainous foreign investment supervis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points of thinking.
[key words] salt management company; Foreign investment; audit
国资经营公司是特殊的国有企业法人,如何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加强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行为的审计监督,防范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家审计的重要使命。本文从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审计中对投资方向、投资管理 、投资效益等方面应重点关注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一、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的特点
国资经营公司是我国在经济改革调整中,经过产业布局和结构的不断优化而形成的,是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的产物,它既是国资管理部门管理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国有资本经营的一个重要载体,既对上接受国资管理部门作为出资人的监管,也对下属国企行使国有出资人的权利,它是集投资、监管、经营于一体的特殊的国有企业法人。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是其运用国有资产的基本方式之一,其特点:
1.具有双重目标,首先是政府目标,即必须承担起政府提供的基础设施、引导产业发展等政府职责;其次是市场目标,即必须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
2.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按国有经济发挥不同的主导作用分类,可分为公共性作用、功能性作用及经营性作用。公共性作用指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性公共服务的功能;功能性作用体现在为培育、引导、重组产业提供阶段性的资本供给与管理服务等方面发挥的作用;经营性作用指在投资新兴产业、经营性产业和均势产业中的优势企业中发挥的作用。
3.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按投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固定资产投资、股权性投资和金融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指政府性资金投资的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等非盈利性项目;股权性投资是指由国资经营公司出资成立的控股或参股子公司的行为;金融性投资是指国资经营公司利用间隙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申购新股、委托贷款等行为。
二、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审计的关注点
综上所述,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行为关系到国有经济布局和调整、国有资本在市场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的审计目标不仅仅是投资规模和收益的增减,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
关注点一:投资方向
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方向关系着国有资本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是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的方向是审计首要关注点。有迹象表明,目前国有资本有向房地产、餐饮业等一般性竞争领域集中的趋势。根据某地级市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情况审计调查,该市国资经营公司对公共性领域的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2006年为 62%,2008年为58%,下降了4个百分点;一般性竞争领域的投资比重保持在19%左右,但其中对房地产业和餐饮业的投资剧增,房地产业投资总额2007及2008两年比2006年增加了3.8倍,餐饮业的投资增加了8倍,有明显向一般性竞争领域集中的趋势。通过对投资方向的审计,要及时发现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的方向性偏差;揭示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与国家产业政策的一致性,关注国资经营公司在公共、民生、事业性及一般性竞争领域的投资规模变化趋势。在审计实践中,应将国资经营公司投资项目按行业正确归类,将数年的投资额进行比较,观察其中的变化,并与相关的国有经济调整布局及发展规划进行对比和分析,确定对外投资的方向是否符合规划要求。
关注点二:投资审批
在我国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的基础上,很多地方法规都规定了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要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或备案。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国资经营公司的对外投资越过了这些批准或备案程序,使得对外投资业务脱离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加大了监管部门日常管理的难度。有些投资项目甚至只是少数领导人的决策并未经过集体或会议讨论。我们在审计中发现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国资管理部门批准,出资近3000万元收购原五个自然人所拥有的股份,比原1100万元股权溢价了近2000万元,且其溢价的合理性争议较多。通过对投资审批事项的审计,可以督促国资经营公司按程序报批投资项目,规范投资行为,防止国有资产被滥用和挥霍。
关注点三:企业间资金担保和拆借
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的过程也是与其他经济组织或企业相关联的过程。关联企业间资金担保和拆借的问题很值得重视,其背后往往是利益的博弈,稍有不慎极有可能造成国有资本的流失和滋生腐败现象。2008年10月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并在2009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第四十五条规定:未经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同意,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不得有与关联方订立财产转让、借款的协议或为关联方提供担保的行为。据了解,目前部分地方国资管理部门因在资金担保和拆借的具体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对此并无相应的具体措施,国资经营公司为其他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和出借资金成为通常概念的企业行为,审计调查发现担保或有风险已时有发生。值得注意的是为其他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在帐面并无反映,在审计中,应注意收集为其他企业提供担保的资料,除了解担保和拆借资金的总量,还要对涉及企业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跟综,了解资金担保和拆借的真实原因,分析担保和拆借资金是否超越企业本身的实际能力,尤其要关注长期未收回的借款,从而体现审计提前介入的理念,提示可能发生的隐患。
关注点四:投资收益
对外投资收益是衡量一个企业资金运用效率的标志,也是国有资本增值的体现,不仅能通过投资收益的大小判断投资项目的优劣,还能从中观察有无假借投资转移资金的问题。我们在审计实践中发现,投资收益的核算中往往隐藏着企业人为控制利润、转移利润的行为,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未按会计制度规定的权益法或成本法正确反映投资收益,使投资收益失真,其原因有的是工作失误造成投资收益核算不正确,有的则是为了控制利润高低而人为调节。二是帐面反映的投资收益长期未收回,资金被其他企业长期无偿占用,造成国有资本的损失浪费。三是假借对外投资而转移资金,有些企业为了对方借贷资金的需要,或是为了新办企业验资的需要,随意将资金外投,有些企业名为投资实为借款,这些投资项目通常均反映出长期无收益或亏损的现象。在审计中要注意收集被投资单位的会计报表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逐项核实投资收益核算的准确性,同时还要关注那些长期挂帐的未收回的投资收益,对长期无收益和亏损的投资项目进行分析,找出真正的原因,揭示存在的问题。
关注点五: 与下属子公司的往来及利益关系
近年来随着国资经营公司的不断扩张,下属控股或参股子公司在不断增加,且子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其他公司共同出资又组成新的子公司,国有民营合资现象在不断加剧。在人事上,一人身兼多职现象普遍,有的既是母公司部门领导,又兼子公司法人,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资金链和人事关系网。而目前国资管理部门对国资经营公司下属子公司的监督管理体系并未真正建立,母公司通过子公司或孙子公司违规违纪也并不鲜见。如我们在审计中发现,某集团公司以预付工程款名义将资金通过多个子公司帐户打入股市,最终因亏损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加强对这些子公司的监督和管理成为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审计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审计中,一是应关注国资经营部门内部是否建立对下属子公司在投资、经营等方面的监督制度并有效执行;二是应从母公司的资金走向为出发点,延伸至子公司、孙子公司,搞清来龙去脉不留死角;三是要关注有否利用设立错综复杂的多元化投资结构的子公司,实现利益输送,侵吞国有资产。
三、加强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监督的思考
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如何提高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审计的质量,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我们认为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对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的监督:
1. 督促国有资本进一步发挥引导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针对目前有部分国资经营公司投资主业不清,方向不明确的情况,国资管理部门应根据每个企业的特点和基础,分门别类的进入对产业升级有重要影响的功能性产业,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产业引导效应。在当今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更要发挥国有资产的经济主导作用,带动民营企业走出困境。另外还可以尝试与外地国有资本进行强强联合,通过互相参股,或者组成大型集团,在水、电、气等领域可以以控股或参股等形式与外地国资进行合作。
2.对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实行分类管理。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有政府行为也有企业行为,对这两类投资的监管要区别对待。政府性投资主要是公益性项目,其目标是提供公共服务而非营利性,则这类投资主要是强化投资及建设程序的规范化,建设成本的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管理。而对经营性投资则要严格审批程序,强化可行性研究管理,投资能力评价,投资风险测评,投资比例审计主张要保持控股地位,这样有利于提高对企业的掌控能力。国资的对外投资行为要实行集体会办制,应设置由国资管理部门组织的集体专家论证制度,使经营性投资不失企业性行为的同时强化监管。
3.将国有控股各级子公司对外投资行为纳入监管范围。针对子公司对外投资占比的不断提高和频繁,为全面实施国资对外投资的监管,必须及时将这部分投资纳入管理,有些子公司的对外投资行为实质是母公司为违避监管而进行的转移,如放松对这块阵地的监管,使必出现监管漏洞,使国有资产存在流失隐患。
对外投资管理制度 篇4
2、财务部会同各主管部门按投资协议监控投资回报,对投资效益做出评价,未经总裁办批准,任何其他部门无权减免投资回报。
3、各所属公司必须在工商局注册三十天内向集团公司财务部提交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合同、章程等文件复印件。公司生产经营期间,投资人增资、转让投资权益或改变合作条件,需经总裁办批准。在办完相关法律文件后,向集团公司财务部提交变更文件复印件。
对外投资管理制度修改 篇5
《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修改说明
一、修改背景
《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证监会第72号令,下称《销售办法》)自2011年10月发布实施以来,为推动基金销售机构多元化、专业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截止目前,基金销售机构涵盖了商业银行、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和独立销售机构等四类型机构,已有190家机构获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销售办法》实施以来,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参与基金销售业务的数量从原先的1家增加到了6家,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则从无发展到了现在的19家。新的基金销售机构类型的出现,带来了新的基金销售业务模式和理念,促进了基金销售机构间的差异化竞争,为行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随着基金行业的不断创新发展,原《销售办法》中的部分规定与新形势不相适应,需要及时调整。比如,基金销售机构类型需要进一步扩展,以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的理财需求和机构发展需要;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愈趋完善、监管手段愈趋丰富的情况下,可以对基金销售机构准入环节的诚信合规要求进行调整,以促使更多具有专业理财产品销售和客户服务能力的机构进入基金销售领域;有一部分基金销售机构的分支机构通过多年的业务积累,从内部管控、人员配备等方面均具备独立开展基金销售的能力,但是受限于基金管理人只能与基金
kaisiwangyulecheng8.com
销售机构总部签订销售协议的规定限制,无法其贴近市场的优势以更好的为投资人服务。与此同时,新《证券投资基金法》的颁布实施、基金代销业务资格核准行政许可下放至证监会派出机构实施等,也对《销售办法》的修改提出了要求。
二、修改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考虑对《销售办法》作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以满足和适应行业发展需要,主要内容有:
(一)将《销售办法》明确为对公开募集基金销售业务的管理规范。
(二)对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申请实行注册制,同时将基金销售业务资格注册、基金销售机构持续动态监管等事项的实施主体调整为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不再要求基金销售机构向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备分支机构(网点)信息。
(三)扩大基金销售机构类型,推进期货公司、保险机构等参与基金销售业务,就其参与基金销售业务的准入条件和监管要求进行明确。
(四)对各类基金销售机构具有符合资质要求人员的数量进行明确,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证券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等具有基金从业资格的人员不少于30人,城商行、农商行以及期货公司等具有基金从业资格的人员不少于20人,独立销售机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保险经纪公司以及保险代理公司等具有基金从业资格的人员不少于10人;此外,各基金销
kaisiwangyulecheng8.com
售机构还需满足开展基金销售业务的网点应有一名以上人员具备基金销售业务资质的要求。
(五)对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申请机构因受到行政处罚而被限制申请资格的判断标准进行调整,将其所受行政处罚区分为“重大处罚”和“一般处罚”,对限制申请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的范围限定于“重大处罚”。具体执行中,对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申请机构所受行政处罚的“重大处罚”与“一般处罚”区分标准和实施程序为:首先依据做出处罚部门区分标准来执行;其次,若做出处罚部门无明确标准对其性质进行区分的,由申请主体提请相关部门作出书面说明;最后,若做出处罚部门既无明确标准又不做出书面说明的,则可由律师依据相关法律原则出具法律意见,就申请主体所受处罚是否属于“重大处罚”做出判断说明。
(六)将证券公司、期货公司没有挪用客户资产/保证金等损害客户利益的行为的时间要求由原先的2年提高到3年。
(七)取消对独立销售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名称、组织机构等方面的限制要求,以适应其拓展业务范围参与其他金融产品销售的需求。
(八)取消只有基金销售机构总部方可与基金管理人签订销售协议的限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基金销售机构分支机构与基金管理人签订销售协议并办理基金的销售业务。
(九)取消基金销售人员未经基金销售机构聘任不得从事基金销售活动的要求,为下一步保险机构经纪人参与基金销售业务
kaisiwangyulecheng8.com
预留政策空间。
天能集团子公司对外投资管理办法 篇6
浙江天能集团公司
下属子公司
对外投资管理办法
二零零六年四月
三茅人力资源网:http://
HR找资料上三茅资料: http://zl.hrloo.com/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2 第二章 对外投资方向和标准...........................3 第三章 对外投资权限与审批决策程序...................4 第四章 股权处置的管理...............................5 第五章:对外投资和股权处置管理职责..................6 第六章:考核与监督..................................7 第七章:附则........................................7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天能国际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以下简称“所属企业”)的对外股权投资(以下简称“对外投资”)和股权处置行为,促进集团公司资源的整体优化配置,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的对外投资是指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以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对境内外其他法人实体或经济组织的长期投资。包括发起投资、追加投资、收购兼并和合资合作项目等。
第三条 本办法中的股权处置是指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对其长期投资的处置。包括股权转让、股权清算等。
第四条 对外投资和股权处置需遵守的原则:
(一)有利于加快集团公司整体持续较快协调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
(二)有利于促进产权有序流转和资源有效配置,提升资产质量,加快企业经营机制转换;
(三)有利于防范经营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维护出资人资本安全;
(四)有利于依法规范运作,提高工作效率,落实管理责任。
第二章 对外投资方向和标准
第五条 对外投资的方向
(一)具备相当规模,适合整体经营,对集团主营业务发展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投资。
(二)与集团主营业务相关,且对所属企业有重大影响的投资。
(三)市场前景较好,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不大的社会通用性业务,鼓励引入外部增量资金,利用企业现有存量资产的投资。
(四)利用社会资源,发挥企业优势,预期投资回报率高的收益性投资。第六条 投资资本回报率(年平均净收益/投资资本)标准
(一)第五条第一、二款的投资资本回报率不低于10%,特殊的不应低于行业平均回报率。
(二)第五条第三款的投资资本回报率不低于8%,特殊的不应低于行业平均回报率。
(三)第五条第四款的投资资本回报率不低于12%。现金回报率原则上不低于一年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
第三章 对外投资权限与审批决策程序
第七条 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为对外投资主体。所属企业的子公司原则上不得进行对外投资。依据《公司法》设立的公司制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其对外投资权限要按照经股东(大)会批准的《公司章程》的规定权限执行。
第八条 对外投资全部采取集团公司审批管理
(一)第五条第一、二、四款投资项目,以集团为主体的投资项目和以所属企业为主体投资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由集团股东会审批,以所属企业为主体投资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由所属企业股东会审批;
(二)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公司、金融证券、委托理财等领域项目不论规模大小,一律由集团股东会审批。
第九条 个阶段。
(一)项目立项阶段包括对外谈判、投资项目初步评价及形成投资意向书草案(合资合作项目需要编制项目建议书)等;
(二)可行性研究阶段包括形成对外投资协议或合同及公司章程草案、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合资合作项目需要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估、投资决策和履行批准手续等。对于涉及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使用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的建设项目,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时,应对安全生产条件进行专门论证,编写项目安全评价报告书;
(三)项目设立阶段包括招股(需要的)、投资人签订投资协议或合同、批准《公司章程》、推荐管理者、设立机构和认缴出资等。
第十条 追加投资项目要按照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程序由对外投资决策原则上要经过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项目设立三战略投资中心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后,提交集团董事会审批。
第十一条 新设投资项目、合资合作企业建设项目和收购兼并项目要按照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设立的程序,由战略投资中心会同有关部门审查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交集团董事会审批。
第十二条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发起设立的投资项目,引入自然人特别是内部职工股时,必须充分揭示项目基本情况、投资风险、募集资金投向和投资人的权利义务,并依法建立规范的内部职工持股组织和管理制度。必要的应引入独立董事或监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第十三条 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要严格对外投资项目上报前的市场调查、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分析。重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应聘请有相应资质的科研机构、中介机构或有关专家进行咨询或参与评估、论证,严格履行企业内部决策程序。
第十四条 对外投资的协议、合同、章程谈判和审批应遵循下列程序:
(一)战略投资中心与合资、合作或被购并方进行初步接触和谈判并签署意向书草案,报总裁审批;
(二)投资各方共同委托有资质的咨询评估单位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集团公司组织谈判小组,与对方进行谈判,形成合资、合作或购并协议、合同、章程草案。谈判小组由集团战略投资中心、财务审计中心、总裁办等部门的人员组成;
(三)协议、合同、章程草案经集团或子公司董事会审查批准后,集团公司或所属企业与合资、合作和被购并方正式签约。
第四章 股权处置的管理
第十五条 集团公司及其所属企业的股权处置事项须经由集团董事会批准。
第十六条 股权处置应按照《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履行法定程序。第十七条 实施处置前,集团公司或所属企业应对拟处置的投资进行清产核资和审计,并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评估值作为确定处置价格的参考依据。
第十八条 股权转让程序
(一)对于需要转让的股权项目,所属企业在集团公司授权下,或者集团公司自身要主动联系受让方,并按照规范的法律程序进行转让;
(二)股权转让价格一般以资产评估价值为底价,通过拍卖、招投标或协议转让等方式确定;
(三)股权转让应与受让方进行充分谈判和协商,依法妥善处理转让中所涉及的相关事项后,拟订股权转让意向书草案,将转让方式、转让价格、《股权转让申请报告》、《股权转让说明书》及相关资料一起上报集团公司董事会审批;
(四)集团公司或所属企业按照集团公司董事会的批准,对外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合同)等法律文件;
(五)集团公司或所属企业负责股权处置方案具体实施工作,按照合法程序进行股权转让,做好工商注册变更等相关工作,相关处置结果统一在集团公司备案。
第十九条 股权清算程序
(一)被投资企业因营业期限届满、股东(大)会决议和出现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均应组织清算。集团公司自身或授权所属企业促成被投资企业召开股东(大)会,形成清算决议,进入法定清算程序:成立清算小组、通知并公告、处分企业财产、注销登记与公告,并将清算结果统一在集团公司存档;
(二)被投资企业需要延长经营的,按照对外投资权限审批;
(三)对于已经停业或无法追溯被投资人的投资项目,能够提供核销的有效证据,可以进行核销;不能提供合理的证据,集团公司或所属企业要提供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报集团公司董事会批准后可以通过“账销案存”的方式予以核销,并另设台账进行备案管理,继续保留权益追索权。
第五章:对外投资和股权处置管理职责
第二十条 集团公司相关职能中心是对外投资和股权处置管理的决策参谋部门和检查监督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一)总裁办:参与有关谈判和协议、合同、章程等法律文件起草工作;处理所涉及的法律论证、法律纠纷、外聘律师、商标使用等法律事务;负责有关签约文本的最终审查及办理有关授权等法律手续;
(二)战略投资中心:负责对外投资规划和项目的立项审查;负责审查与对外投资项目有关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负责对外投资的统计工作;负责对外投资中有关出资方式、股权设置、收益或利润分配、风险和亏损分担等的审查和管理;跟踪对外投资项目的运行状况,组织后评价工作,为集团董事会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三)财务审计中心:负责对我方出资的非现金资产进行评估;按对外投资计划筹措和拨付资金;负责对外投资协议、合同和公司章程中有关财务会计条款的审查;负责回收对外投资收益;负责股权处置过程中的帐务处理;负责对外投资和股权处置的审计和实施过程监督;负责对外投资和股权处置的效能监察;
(四)人力资源中心:负责审查对外投资新设法人实体的机构设置方案;提出向被投资单位委派(或推荐)股权代表、董(监)事和高管人员的人选,履行委派(或推荐)手续;明确派出人员的管理权限、选派程序和考核要求。
第六章:考核与监督
第二十一条 对外投资按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投资资本回报率纳入集团公司预算考核。集团公司注入到所属企业投资项目的资金按投资资本回报率,纳入对所属企业的预算考核。
第二十二条 对于利用股权处置之机,转移、侵占、侵吞、有意低价转让、核销集团资产的,一经查实将严肃追究处理,视轻重给予公司纪律处分;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制度经集团公司董事会批准后发布执行,集团战略投资中心负责制订、修改并解释。此前有关集团公司对控(参)股公司管理的规定,凡与本制度有抵触的,均依照本制度执行。本制度由制定并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十四条 关规定。本制度未尽事宜,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的有
第二十五条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探讨 篇7
一、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的目的
事业单位单位对外投资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事业单位履行事业职责、完成事业单位任务之外的一种经济活动。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是在保证单位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前提下, 利用与单位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不直接相关的闲置资产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
一般而言, 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投资活动主要履行规范管理对外投资行为, 盘活存量资产, 提高本单位拥有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职责。因此, 加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的目的主要体现为: (1)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规范对外投资管理行为; (2) 努力提高对外投资效益, 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就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现状来看, 规范对外投资行为是目前加强对外投资管理追求的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要求被投资企业努力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对外投资效益, 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规范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决策程序
投资决策阶段是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 规范投资决策阶段的相关行为对规范事业单位对外投资行为, 降低投资风险, 提高投资效益,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外投资决策程序是对外投资管理的首要环节。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令[2006]第36号) :“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应当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 并提出申请, 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 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 依照其规定。”事业单位开展经营项目投资业务, 一般应履行如下决策程序:
1. 拟定投资方案 (或项目建议书)
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管理部门应根据拟对外投资的项目性质, 组织人员编制投资方案 (或项目建议书) , 对拟投资项目的基本情况、投资的必要性、投资条件的可行性和获利的可能性进行初步分析。
2. 进行可行性研究
在具有初步投资意向的基础上, 事业单位的计划、财会、审计等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前期调研工作, 投资管理部门应负责组织和撰写《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如果投资金额达到一定限额或者投资项目达到一定的重要程度, 可以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投资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相关依据;投资方式、投资金额及投资来源;投资对单位财务状况和履行职能的影响;拟创办经济实体的股权结构情况, 拟合作方的资信状况;投资行业的基本情况;投资项目经济效益分析;其他有关情况。
3. 实施项目评估
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对外投资项目评估制度, 通过设立投资评估小组或建立投资评估会议制度, 由单位主管领导牵头, 有关业务、投资、财务、法律、审计和监察等部门参加, 必要时可邀请专家, 审核拟对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合规性、合理性、可靠性、真实性、客观性等, 对各种投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财务分析, 为投资项目的最后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4. 进行集体决策
事业单位的领导成员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对投资事项认真研究, 在充分讨论《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评估结果的基础上, 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对投资事项集体决策, 并形成会议决议 (或会议纪要) 。对外投资决策所依据的相关资料以及会议决议 (或会议纪要) 等, 应当作为单位档案材料进行管理。
5. 向主管部门报批
在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项目形成决策后, 报经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办理报批手续时, 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1) 资产有偿使用申请报告及拟投资资产清单; (2) 拟投资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 如购货发票、工程决算单、记账凭证、固定资产卡片等复印件; (3)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4) 拟投资资产的权属证明; (5) 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会议纪要; (6) 投资、入股、合资、合作意向书, 草签的协议或者合同; (7) 被投资方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复印件; (8) 被投资方近两年的年终财务报表; (9) 拟投资资产的评估报告; (10) 由单位法定代表人及财务、资产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签署的意见; (11) 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 (12) 其他需提交的文件、证明及材料。
6. 签订投资协议
相关部门审批通过后, 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批准的投资方案, 与被投资方签订投资协议, 明确出资时间、金额、方式、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内容, 按单位规定的程序签订投资合同或协议, 必要时进行法律咨询。协议签订后, 事业单位应委派专人对所投入的资产按规定办理资产转移、产权登记等手续。
三、加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后续管理
从某种意义上说, 被投资单位是投资单位业务范围的扩大, 也是国有资产在更广的范围内运营。事业单位作为投资方, 应指定有关职能部门规范对被投资企业的后续管理工作, 努力提高对外投资效益。
1. 派出人员参与经营管理
事业单位应区别被投资单位的具体情况派出董事等参与被投资企业经营管理。具体包括: (1) 具有实质控制权的企业, 一般为全资、控股企业, 应对被投资单位派出董事、监事和相应的经营班子成员, 全面负责其经营管理。 (2) 具有重大影响的企业, 一般持股比例在20%~50%之间, 应对被投资单位派出法定程序选举产生的董事、监事, 参与和监督其经营管理决策。 (3) 参股企业或无实质影响的单位, 一般持股比例小于20%, 应设置专人及时了解和掌握其财务状况、经营状况, 不能放手不管。
对派出人员, 应要求其切实履行职责, 在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维护单位利益, 实现对外投资的保值、增值, 及时向单位汇报被投资企业情况, 提出管理建议, 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进行监督。
2. 加强对被投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
事业单位应通过建立投资后续管理综合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密切关注被投资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对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和利润分配情况等实时监督。
3. 加强对外投资处置环节的控制
在办理对外投资资产处置时, 应实行决策层领导集体审批制度, 区分不同情况, 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具体包括:属于资产无偿调出的, 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主管部门 (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的资产划拨单办理交接手续, 报财政部门备案;属于对外投资出售 (转让) 的, 应当在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到法定的交易机构办理转让手续, 报财政部门备案;对于被投资单位未达预期目标已解散注销、破产清算、或停业歇业的状况, 要严格按照投资协议和公司章程办理, 尽量保证投出资产的安全完整;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或者意外变故导致对外投资国有资产损失需核销或者核减的, 须按规定报财政部门审批或者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审批。
摘要: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范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行为, 提高对外投资收益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主要包括规范对外投资决策程序和加强投资后续管理两方面内容。其中, 对外投资决策程序是对外投资管理的首要环节, 关系对外投资的成败, 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进行规范;对被投资单位的后续管理则是事业单位履行股东权益, 保证投出资产的安全完整, 提高对外投资收益, 加强对外投资管理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决策程序,后续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忍干.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现状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09, (1) :24-26.
[2]李静.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的思考[J].China’s Foreign Trade, 2010, (Z2) :113.
[3]蒋岩, 孙琪光, 张天雷.加强对科学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管理[J].农业经济, 2010, (7) :89-90.
[4]江苏省常州市财政局.规范对外投资行为加强资产收益监管[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 (4) :5-6.
[5]胡兵.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 2010, (6) :112-113.
加强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管理的构想 篇8
关键词: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管理;构想
伴随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行其道,企业对外投资,特别是直接投资——就是说用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与它类企业联合经营并形成法人企业的联合经营投资业已转变成企业低投资扩张的关键形式,亦是企业利润来源的主要渠道。但是,从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管理的实效上分析,因为企业在投入资金前没有缜密的部署以及调查证实,让大部分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管理遇到难题。怎样化解对外投资管理中的困境,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命题。
1 我国对外投资面临的困境
笔者在此主要阐述投资流程中的困境。
1.1 一部分投资项目在我国经济进步迅速、市场前景看好、企业产销俱佳的状况下进行的,而伴随我国产业结构的调节以及宏观经济态势的改变,市场的热度会下降,竞争则会更为惨烈,让国有企业的商品营销受阻,固定性支出很难回笼,与预计的项目盈利水准相去甚远,最后致使投资策略失效。
1.2 在与它类企业联合创办的企业内,因为合资协约订立不谨慎,规程不明朗,导致经济纠纷,导致企业投资失效。
1.3 因为企业在对外投资的管控上只重视投资,忽略了管理,让对外投资管理杂乱无章,尤其是与企业运营常驻地相隔甚远地区的投资,管理起来就更为困难。一方面,考评指标不到位,一部分企业在对外投资中,企业目标管理失当,下达的考评指标不够全面和科学;另一方面,财务管理不标准,一部分企业在对外投资的财务管控上失准,缺少有力的风险管控以及审查监督体制,与财务相关的解析汇报体制以及审计体制也没有达到要求,甚而一部分企业无法时常地、第一时间获取对外投资企业的财务报告或报表。所以,让企业对外投资的财务情况不甚了解。
2 加强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管理的构想
2.1 强化对外投资的清理工作
2.1.1 全方位清理对外投资。因为企业对外投资的时间跨度大、范畴宽泛、状况繁杂,这都为企业的清理制造了重重困难。为了保证企业对外投资清理能够按预期实行。第一步,应强化意识。依照我国策略的需求,统一意识,在思维、行动上关注对外投资的清理事项;第二步,应成立清理工作团队,划分责任;构建卓有成效的鼓励以及制约体制;第三步,应设立准则,全方位清理。
2.1.2 分类订立策略。因为企业的对外投资来源已久,对外投资企业所牵涉的领域极多,并且产权结构系统的级别也较多。比如说:中石油集团,从对外投资企业的特性来说,既拥有根据《公司法》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又有在《公司法》颁布前设立的集体性质、国有独资性质的公司;从对外投资企业牵涉的领域看,一二三产业中的行当几乎无所不包;从对外投资企业的产权结构系统来说,当前的层次超过了5个。集团企业是第一层级;第二层级包含机关企业全资企事业单位、直接控股企业等54个;第三层级有424个;第四层级有864个;第五层级有1522个。
这类庞杂的投资系统,是不利于投资管理的。所以,要构建和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需要根据对外投资企业特性和所牵涉的领域进行类别的划分,然后再清理。根据进退有序的准则,透过企业重组,对与企业发展战略吻合的对外投资企业应予以保留,并把同种类或相似业务实施合并,简化产权管理层次。而且,应依照标准化的法人治理结构模式逐渐扩充规模;对为企业带来不利局面或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吻合的对外投资企业,要使用租赁、出售、拍卖等多类模式退出,减少投资成本。
2.2 进行内部审计,前移监督管口,强调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
近段时间以来,国有企业在对外投资的事前、事中、事后均缺少高效的监管手段。笔者认为:内部审计与监管在企业全部生产运营环节都有着极大的帮助,应构建并完善内部审计监管体制。内部审计与监管不单是对财会信息与运营业绩可靠性以及合法性的结果性审计与监管,更是对企业规程以及关键运营策略履行状况的过程性审计以及监管。
所以,对外投资管理应将监督关口前移,将主要的力量用于管控审计,强调事前预防以及事中控制,保障各类业务顺利开展。而且,对外投资应在谨慎的流程中完成。
2.3 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是对企业实施管控的一类系统,大致包含确立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的责任,构成各司其职、高效运行、权力制衡的系统。可以说,当前国有企业中大部分的对外投资企业尽管根据当代企业体制的需求,对企业实施了整改,然而其法人治理结构并不完善,并未根据《公司法》的需求按标准运行。
例如一部分企业尽管组建了董事会抑或委派了股东代表,然而大多数都是“走过场”。由于出资人不够的状况在大部分国有企业中都是“常事”,在对外投资企业内有内部控制的尴尬,导致不少国有企业对对外投资企业失去控制。所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势在必行。
因此,要在对对外投资企业清理、分类重组的前提下,对没有依照《公司法》运作的企业,进行公司制改组。
另外,应达成高效运行、高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除开上述情况外,国有企业的股权管理系统是不是构建并发挥了作用也极为重要。这里提及的股权管理是说企业根据我国法律,为恰当保证股东获得资产收益、进行重要决策、挑选管理层的权利,从而让企业资产保值增殖,而向投资企业委派股权代表等等管理活动。另外,应对股权代表、举荐董事以及监事等实施考评,让股权管理系统更为完善。
3 结束语
综上,国有企业的对外投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点,强化对外投资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少走弯路,并且获得可观的经营效益。所以,对此项工作要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黄黎明.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以南宁J投资公司为例[J].大众科技,2015,17(4):186-188.
[2]莫小鹏.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投资比较研究——基于效率、就业效应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经验数据[J].经济研究参考,2015,(13):44-51,57.
[3]田平岳.浅析国有企业在工业转型升级中的助推作用——以宁波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例[J].经济师,2013(9):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