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对外投资

2024-08-24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精选12篇)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 篇1

事业单位是指既不直接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和经营,也不具有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行政管理职能,但却以精神产品和各种劳务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向社会提供生产性或生活性服务的单位。事业单位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会计,就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事业单位预算资金及经营收支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系统、连续核算和监督的专业会计。事业单位会计是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核算进行探讨。

一、对外投资的概述

对外投资是指事业单位利用货币资金、实物和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其主要目的有两方面:一是为提高资金的效率和效益,事业单位利用闲置资金购买各种可随时变现的证券或进行其他资产的投资;二是为影响或控制其他单位的经济业务,以利于本单位的业务活动。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用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或者以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但不得以国家专项储备的物资和国家规定不得用于对外投资的其他财产向其他单位投资。

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对外投资按投资对象分为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债券投资是指事业单位通过购买公司债券或国库券等而进行的对外投资。其他投资是指事业单位除债券投资以外的其他对外投资。

2.对外投资按投资性质可分为债权性投资和权益性投资。债权性投资是指事业单位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债权,从而与被投资单位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对外投资,权益性投资是指事业单位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一定份额的所有权,从而与被投资单位形成所有权关系的对外投资,如事业单位通过合同、协议等方式向合资、联营单位进行投资等。

二、对外投资的核算

为了核算对外投资的增减变动情况,事业单位应设置“对外投资”科目。该科目是资产类科目,其借方登记对外投资的增加,贷方登记对外投资的减少,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对外投资的实有数。“对外投资”科目应按债券种类和投资对象进行明细核算。

1.取得对外投资的核算

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购买债券或以货币资金、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取得对外投资。

(1)事业单位购入各种债券形成对外投资时,应按实际支付的款项,借记“对外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事业基金一一般基金”科目,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

[例]某事业单位购入国库券,2年期,年利率为5%,以银行存款支付价款100 000元,手续费2 000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同时:

(2)事业单位以货币资金对外投资时,借记“对外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事业基金一一般基金”科目,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

[例]某事业单位以自有资金50 000元对外投资。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同时:

(3)事业单位以材料对外投资,依据事业单位属于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其会计处理不同:

属于一般纳税人的事业单位以材料对外投资时,按合同协议确定的价值,借记“对外投资”科目;按材料账面价值(不含增值税),贷记“材料”科目;按税务机关核定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按合同协议确定的价值扣除材料账面价值与应交增值税的销项税额的差额,借记或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同时,按材料的账面价值,借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贷记“事业基金一投资基金”科目。

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事业单位以材料对外投资时,按合同协议确定的价值,借记“对外投资”科目;按材料账面价值(含增值税),贷记“材料”科目;按合同协议确定的价值扣除材料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或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同时,按材料的账面价值,借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贷记“事业基金一投资基金”科目。

[例]某事业单位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账面价值(不含税)90 000元的材料一批对外投资,合同确定的价值为100000元,需缴纳增值税17 000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同时:

(4)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时,按评估价或合同协议确定的价值,借记“对外投资”科目,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同时,按固定资产账面原价,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例]某事业单位以一项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80 000元,评估价值为70 000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同时:

事业单位也可以用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按评估价或合同协议确定的价值,借记“对外投资”科目;按无形资产账面原价,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事业基金一投资基金”科目。同时,按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借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

2.取得投资收益的核算

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收益计入其他收入。事业单位收到投资收益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例]某事业单位当年取得对外投资收益25 000元,款项已经收到并存入银行。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3.转让或收回对外投资的核算

事业单位转让或到期收回对外投资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对外投资的实际成本,贷记“对外投资”科目;按实收金额与对外投资账面金额的差额,借记或贷记“其他收入”科目。同时调整事业基金的明细科目,借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贷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或“固定基金”科目。

[例]续前例,该事业单位购入的国库券到期兑付,收回投资本金100 000元,并取得利息收入10 000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同时:

事业单位应加强对投资的核算与管理,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与增值。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 篇2

京财绩效[2008]397号

颁布时间:2008-3-17发文单位:北京市财政局 市属行政事业单位、区县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2006年第35号、第36号部长令),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等行为,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制定了《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三月十七日

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的管理,根据财政部发布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2006年第35号、36号部长令),结合北京市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各级各类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不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综合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属国家所有,单位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权,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但不能随意变更国有资产使用性质。

第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是指单位在保证履行行政职能和完成事业任务的前提下,以有偿方式将国有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使用,以组织收入、弥补经费不足的一种经济行为。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借是指单位在保证履行行政职能和完成事业任务的前提下,将国有资产无偿让渡给其他单位使用的行为。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是指单位以获得未来货币增值或收益为目的,预先垫付一定量的货币与实物,经营某项事业的经济行为。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担保是指按照法律规定或当事双方的约定,以单位的一定财产为基础,能够用以督促债务单位履行债务,保证合同正常履行和保障债权实现的行为。

第五条 行政单位不得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担保,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行政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举办经济实体。在本办法颁布前已经举办经济实体的,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兴办经济实体和党政机关干部从事经营活动问题的通知》的要求执行。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不得出借给个人、非国有企业及其他组织。

事业单位不得为个人、非国有企业及其他组织进行担保。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给个人、非国有企业及其他组织的,应采用招标等公开、公正的方式进行。

第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将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的,必须事先经主管部门同意,上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才能予以实施。

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行为的风险控制,从严审批。

第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办理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审批手续时,应根据财政部门要求分别提交下列有关文件、证件和资料:

一、出租、出借应按要求提供的资料:

1.资产出租、出借申请;

2.能够证明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单(发票、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单影印件、固定资产卡片等;

3.单位近期的会计报表、资产统计报表及资产使用情况说明;

4.主管部门审核意见书;

5.产权登记证;

6.出租、出借房屋、土地的,需另外提供:土地来源证明,国有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建设用地批准书等,以及拟出租出借的房屋建筑物的坐落地点、面积、规划用途等;

7.财政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证件及资料。

二、对外投资、担保应按要求提交如下资料:

1.资产对外投资、担保申请报告;

2.主管部门审核意见书;

3.可行性论证报告;

4.投资、入股、合资、合作意向书或草签的协议;

5.能够证明实物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单(发票、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单影印件、固定资产卡片等;

6.单位近期的会计报表、资产统计报表以及资产使用情况说明;

7.产权登记证;

8.对外投资、担保使用房屋、土地的,需另外提供:土地来源证明,国有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建设用地批准书等,以及拟对外投资、担保房屋建筑物的坐落地点、面积、规划用途等;

9.财政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证件及资料。

第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出租、出借国有资产必须签订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合同或协议。国有资产出借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一年,国有资产出租签订协议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三年;出租价格不得低于市场平均价格,其中房屋的出租价格应参照同类地区同类房屋的出租价格确定,如无法提供的必须请中介机构进行评估。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担保必须在所能承担的风险范围内进行,进行充分的论证,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九条 单位应当对本单位发生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等事项实行专项管理,包括专人负责,财务单独记账等,并在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中对相关信息进行充分披露。

第十条 行政单位各项国有资产使用收益,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事业单位各项国有资产使用收益,纳入单位部门预算管理,同时按照部门预算的有关要求编制收入、支出预算。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 在本通知下发之前已签订的有关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协议的行政事业单位,要对有关项目认真进行清理,符合国家规定的,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补办相关手续后,可继续执行至合同期满。

第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在发生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等行为后,财政部门应当在单位的预算安排及资产配备上从严控制。

第十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国有资产使用的管理、监督,完善管理制度,坚持单位内部监督与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制止国有资产使用中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对于资产使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处理,触犯刑律的,要移送司法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依照行政单位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及事业单位所办全资企业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等行为,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市级党的机关、人大常委会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及其工作部门、派出机构和财政全额拨款的直属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的使用管理,执行《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本市市级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工作的通知》(京办发[2007]21号)有关规定。

第十六条 区、县财政部门负责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管理制度。

第十七条 此前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的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北京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 篇3

[关键词]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审计

Company's mountainous foreign investment audit and strengthen the foreign investment management thinking

Huang jiao jiao suzhou auditing bureau foreign use his place

[abstract] salt management company's foreign investment in relation to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leading role and the value of state-owned capital, salt management company foreign investment of the audit goal is not only the investment scale and the income increase and decrease, more should be the direction of investment, investment approval, between enterprise financial guarantee and lending, investment income and the subsidiary company contacts and interests, so as to attention, and on how to strengthen company's mountainous foreign investment supervis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points of thinking.

[key words] salt management company; Foreign investment; audit

国资经营公司是特殊的国有企业法人,如何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加强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行为的审计监督,防范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家审计的重要使命。本文从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审计中对投资方向、投资管理 、投资效益等方面应重点关注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一、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的特点

国资经营公司是我国在经济改革调整中,经过产业布局和结构的不断优化而形成的,是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的产物,它既是国资管理部门管理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国有资本经营的一个重要载体,既对上接受国资管理部门作为出资人的监管,也对下属国企行使国有出资人的权利,它是集投资、监管、经营于一体的特殊的国有企业法人。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是其运用国有资产的基本方式之一,其特点:

1.具有双重目标,首先是政府目标,即必须承担起政府提供的基础设施、引导产业发展等政府职责;其次是市场目标,即必须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

2.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按国有经济发挥不同的主导作用分类,可分为公共性作用、功能性作用及经营性作用。公共性作用指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性公共服务的功能;功能性作用体现在为培育、引导、重组产业提供阶段性的资本供给与管理服务等方面发挥的作用;经营性作用指在投资新兴产业、经营性产业和均势产业中的优势企业中发挥的作用。

3.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按投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固定资产投资、股权性投资和金融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指政府性资金投资的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等非盈利性项目;股权性投资是指由国资经营公司出资成立的控股或参股子公司的行为;金融性投资是指国资经营公司利用间隙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申购新股、委托贷款等行为。

二、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审计的关注点

综上所述,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行为关系到国有经济布局和调整、国有资本在市场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的审计目标不仅仅是投资规模和收益的增减,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

关注点一:投资方向

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方向关系着国有资本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是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的方向是审计首要关注点。有迹象表明,目前国有资本有向房地产、餐饮业等一般性竞争领域集中的趋势。根据某地级市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情况审计调查,该市国资经营公司对公共性领域的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2006年为 62%,2008年为58%,下降了4个百分点;一般性竞争领域的投资比重保持在19%左右,但其中对房地产业和餐饮业的投资剧增,房地产业投资总额2007及2008两年比2006年增加了3.8倍,餐饮业的投资增加了8倍,有明显向一般性竞争领域集中的趋势。通过对投资方向的审计,要及时发现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的方向性偏差;揭示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与国家产业政策的一致性,关注国资经营公司在公共、民生、事业性及一般性竞争领域的投资规模变化趋势。在审计实践中,应将国资经营公司投资项目按行业正确归类,将数年的投资额进行比较,观察其中的变化,并与相关的国有经济调整布局及发展规划进行对比和分析,确定对外投资的方向是否符合规划要求。

关注点二:投资审批

在我国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的基础上,很多地方法规都规定了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要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或备案。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国资经营公司的对外投资越过了这些批准或备案程序,使得对外投资业务脱离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加大了监管部门日常管理的难度。有些投资项目甚至只是少数领导人的决策并未经过集体或会议讨论。我们在审计中发现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国资管理部门批准,出资近3000万元收购原五个自然人所拥有的股份,比原1100万元股权溢价了近2000万元,且其溢价的合理性争议较多。通过对投资审批事项的审计,可以督促国资经营公司按程序报批投资项目,规范投资行为,防止国有资产被滥用和挥霍。

关注点三:企业间资金担保和拆借

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的过程也是与其他经济组织或企业相关联的过程。关联企业间资金担保和拆借的问题很值得重视,其背后往往是利益的博弈,稍有不慎极有可能造成国有资本的流失和滋生腐败现象。2008年10月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并在2009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第四十五条规定:未经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同意,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不得有与关联方订立财产转让、借款的协议或为关联方提供担保的行为。据了解,目前部分地方国资管理部门因在资金担保和拆借的具体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对此并无相应的具体措施,国资经营公司为其他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和出借资金成为通常概念的企业行为,审计调查发现担保或有风险已时有发生。值得注意的是为其他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在帐面并无反映,在审计中,应注意收集为其他企业提供担保的资料,除了解担保和拆借资金的总量,还要对涉及企业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跟综,了解资金担保和拆借的真实原因,分析担保和拆借资金是否超越企业本身的实际能力,尤其要关注长期未收回的借款,从而体现审计提前介入的理念,提示可能发生的隐患。

关注点四:投资收益

对外投资收益是衡量一个企业资金运用效率的标志,也是国有资本增值的体现,不仅能通过投资收益的大小判断投资项目的优劣,还能从中观察有无假借投资转移资金的问题。我们在审计实践中发现,投资收益的核算中往往隐藏着企业人为控制利润、转移利润的行为,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未按会计制度规定的权益法或成本法正确反映投资收益,使投资收益失真,其原因有的是工作失误造成投资收益核算不正确,有的则是为了控制利润高低而人为调节。二是帐面反映的投资收益长期未收回,资金被其他企业长期无偿占用,造成国有资本的损失浪费。三是假借对外投资而转移资金,有些企业为了对方借贷资金的需要,或是为了新办企业验资的需要,随意将资金外投,有些企业名为投资实为借款,这些投资项目通常均反映出长期无收益或亏损的现象。在审计中要注意收集被投资单位的会计报表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逐项核实投资收益核算的准确性,同时还要关注那些长期挂帐的未收回的投资收益,对长期无收益和亏损的投资项目进行分析,找出真正的原因,揭示存在的问题。

关注点五: 与下属子公司的往来及利益关系

近年来随着国资经营公司的不断扩张,下属控股或参股子公司在不断增加,且子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其他公司共同出资又组成新的子公司,国有民营合资现象在不断加剧。在人事上,一人身兼多职现象普遍,有的既是母公司部门领导,又兼子公司法人,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资金链和人事关系网。而目前国资管理部门对国资经营公司下属子公司的监督管理体系并未真正建立,母公司通过子公司或孙子公司违规违纪也并不鲜见。如我们在审计中发现,某集团公司以预付工程款名义将资金通过多个子公司帐户打入股市,最终因亏损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加强对这些子公司的监督和管理成为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审计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审计中,一是应关注国资经营部门内部是否建立对下属子公司在投资、经营等方面的监督制度并有效执行;二是应从母公司的资金走向为出发点,延伸至子公司、孙子公司,搞清来龙去脉不留死角;三是要关注有否利用设立错综复杂的多元化投资结构的子公司,实现利益输送,侵吞国有资产。

三、加强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监督的思考

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如何提高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审计的质量,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我们认为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对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的监督:

1. 督促国有资本进一步发挥引导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针对目前有部分国资经营公司投资主业不清,方向不明确的情况,国资管理部门应根据每个企业的特点和基础,分门别类的进入对产业升级有重要影响的功能性产业,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产业引导效应。在当今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更要发挥国有资产的经济主导作用,带动民营企业走出困境。另外还可以尝试与外地国有资本进行强强联合,通过互相参股,或者组成大型集团,在水、电、气等领域可以以控股或参股等形式与外地国资进行合作。

2.对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实行分类管理。国资经营公司对外投资有政府行为也有企业行为,对这两类投资的监管要区别对待。政府性投资主要是公益性项目,其目标是提供公共服务而非营利性,则这类投资主要是强化投资及建设程序的规范化,建设成本的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管理。而对经营性投资则要严格审批程序,强化可行性研究管理,投资能力评价,投资风险测评,投资比例审计主张要保持控股地位,这样有利于提高对企业的掌控能力。国资的对外投资行为要实行集体会办制,应设置由国资管理部门组织的集体专家论证制度,使经营性投资不失企业性行为的同时强化监管。

3.将国有控股各级子公司对外投资行为纳入监管范围。针对子公司对外投资占比的不断提高和频繁,为全面实施国资对外投资的监管,必须及时将这部分投资纳入管理,有些子公司的对外投资行为实质是母公司为违避监管而进行的转移,如放松对这块阵地的监管,使必出现监管漏洞,使国有资产存在流失隐患。

强化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监管 篇4

一、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外投资项目缺乏审批。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应当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 并提出申请, 经主管部门审核后, 报财政部门审批。但在实际过程中, 有些事业单位认为事业单位资产是单位自有资产, 无需按国家规定的程序到有关部门进行对外投资审批。由于单位人事变动以及利用“小金库”对外投资等, 使得事业单位无法严格控制这些资产, 形成账外资产, 从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为对外投资带来很多隐患。

2.对外投资账务处理不合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应当通过“对外投资”科目进行核算, 反映单位资产的构成部分。然而实际应用中, 一些事业单位擅自把该项投资放在成本费用支出等往来账户中核算, 如:“科研成本”、“应收款项”等。这些不符合会计制度规定的账务处理方法, 造成财务关系混乱,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信息不真实, 长期将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3.对外投资可行性研究不足。事业单位在执行投资决策前应当运用专业的方法和程序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真实有效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对投资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部分事业单位在实际对外投资时并没有进行有效地可行性分析, 投资项目通常取决于领导个人意见, 不经过集体决策, 不能准确地把握国家投资政策以及行业发展变化的趋势, 最终导致事业单位对投资项目的利弊权衡缺失, 不能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对外投资风险增大, 投资回报率不高, 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差。

4.对外投资缺乏有效监管及科学的管理机制。有些事业单位重投资, 轻监管。一方面对被投资企业的监管不到位, 实体投资监管缺失, 投资效率低。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对投资收益处理不当, 财务监督不严, 极易出现私设小金库, 虚列支出或转移支出等。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一是事业单位直接干预被投资实体, 出任其主管, 往往会利用行政手段对企业经营行为进行干预, 造成被投资企业独立自主权缺失。二是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方式不明确。事业单位较多采取目标责任制或承包责任制对投资实体进行管理, 其投资收益以实体上交的管理费或税后利润的形式体现。易过于注重“责任目标”和“承包结果” , 对`过程的管理常常有所疏忽, 不利于长远利益的形成, 企业的持续发展受到阻碍。三是奖惩机制和约束机制缺失, 事业单位人员的报酬受法律法规的限制, 投资实体无法采取有效地奖惩, 使得其经营状况与企业管理者 (通常由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兼任) 利害关系不大, 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很难得到有效调动。四是没有健全的风险机制。

5.缺乏管理人才和经验。部分事业单位以全资或控股的形式对外投资, 而其对外投资企业的负责人通常是由事业单位人员兼任的, 这些人员的企业管理知识和生产管理经验普遍薄弱, 容易决策失误, 导致生产经营管理不善, 投资项目容易亏损, 国有资产的流失难以避免。

6.注册资金不实。事业单位的闲置资金并非很多, 因而当一些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资金不能保证投资项目的正常开展时, 就会通过临时性资金调剂的方式获得资金。在向投资实体交付了货币或者转移了财产权, 成立了公司之后, 便出现抽回其出资的注册资金的行为, 造成注册资金不实, 考虑到长远影响, 将会危害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7.缺乏对外投资后续管理。目前,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 部分原因是缺乏对被投资项目的后续管理, 一些事业单位投资的实体脱离了国家的财务监督, 低收益或无收益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 给国有资产安全性和完整性带来损失。

二、 强化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监督管理的建议

1.严格执行对外投资项目的审批。第一, 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重视投资评估意见组的建议, 根据自己单位实际情况及可用闲置资产数量, 制定投资项目决策, 保证决策的科学合理。第二, 严格执行对外投资项目的审批。当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决策制定后, 应当将投资计划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 提交相关资料, 经过规范的审批程序才能执行对外投资项目。当前, 事业单位已经从对外投资的方式、执行程序及管理等方面制定了规定, 但可操作性不强, 实际的执行效果不佳。急需政府管理部门完善有关规定, 如:资产性质转变审批、对外投资法规政策等。

2.规范对外投资账务处理。建立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要求对已经审批通过的对外投资项目进行核算, 绝不允许用往来账款科目核算。对于实体上交利润的有关办法, 可以在事业单位中建立目标责任制。为了实现对实体的财务监管, 可以考虑采用财务集中管理或者会计委派制等方式。

3.对外投资可行性研究不足。事业单位有必要根据投资项目的性质和所处行业, 通过相关专业人士对项目各方面系统的分析和判断, 编制出客观合理的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从对外投资的策略选择以及投资决策的方法程序两方面, 借助相关科研人员对投资项目进行充分的评估, 避免投资决策由领导一人说了算。 (1) 选择对外投资的策略。事业单位应当充分考虑以下内容, 从而对对外投资项目及所处行业做出合理选择。一是备选投资项目的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不同领域的事业单位在选择投资项目时, 应当对项目所在行业的发展有详细的了解, 并充分利用自身领域的优势, 以期创造更大的收益。二是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事业单位应与其对外投资项目的发展相协调, 目标相一致。

(2) 进行投资决策的方法程序。一方面关注财务数据的决策前分析, 它涉及总资产、投资收益、投资风险程度的估算。事业单位在做投资收益估算时, 要充分考虑预算年收入与预算年成本。另一方面关注投资决策分析的方法, 它涉及投资决策的一般标准、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以及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分析评价方法。

4.加强对外投资监管, 完善管理机制。 (1) 加强对外投资监管。首先, 对被投资企业的监管有待加强。可以从以下两点考虑加大监督力度, 保证国有资产能够安全运行。第一, 建立更加完备的监督体系, 同时大力发挥外部监督职能。政府监督的作用可以通过政府审计、财税检查等方式得到更好的发挥。第二, 可以制定内部审计制度, 并定期监督实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活动, 对存在的问题和差错及时的补救改正。其次, 财务监督不足, 投资收益的处理欠妥。加大对投资实体的财务监督力度, 要求被投资企业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制度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适时地将财务报表和资料上报财政部门及主管部门。

(2) 完善管理机制。第一, 赋予被投资企业充分的独立自主权。做账务处理时要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 同时做产权登记和年检工作, 对产权关系加以明确, 才能更好的明确在所投资的实体中应当拥有的权利。第二, 完善规章制度, 弥补管理疏漏。建立系统的监督管制度, 监管部门应当制定出与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相适应的基础管理制度体系。第三, 建立奖惩制度。通过下达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对被投资企业执行约束, 对经济效益达到较优水平的投资项目, 给与相关人员奖励;对经济效益水平低, 甚至由于决策失误导致经济损失的情况, 要具体追究到相关负责任人。第四, 完善风险机制, 建立系统性的风险防范体系。及时地反馈投资风险信息, 并进行可靠地分析研究, 有助于决策者提早发现投资风险的源头, 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把可能的风险降到最低甚至消除风险, 实现国有资产的有效增值。

5.加强人才选拔与经验借鉴。事业单位普遍缺乏对投资有专业分析能力的人, 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选人用人考核机制, 对投资管理进行绩效;指派组织能力强、善于经营和管理的人员担任主要职位, 并要求责任人定期汇报被投资企业的情况。

对外投资管理制度 篇5

1、1本规程规范公司对外多种经营投资和对外投标承接物业管理投资工作,确保对外投资稳妥可靠、盈利。

2、0适用范围

2、1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对外多种经营投资和对外投标承接物业管理投资的管理决策工作。

3、0职责

3、1经营部各主管负责对外商业信息的收集、整理。

3、2经营部经理、主管总助负责组织对外投资的论证、公关工作。

3、3公司各职能部门协助参与对外投资的论证工作。

3、4公司总经理负责对外投资的决策工作。

4、0工作流程图

可行

寻找项目———>初步论证———>立项———>可行性研究论证———>评审———>审批

5、0工作内容

5、1项目来源

5、1、1当公司对外寻找到新的多种经营投资项目或寻找到对外招标物业管理项目时,由经营部主管对候选项目进行初步论证。

5、1、2初步论证主要是初步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如果结果可行,经营部主管应在经营部经理的指导下写出书面的初步论证报告书报总经理进行项目立项。

5、1、3论证报告书的基本要求是:

a)有明确的项目说明、概况;

b)有较为准确的技术经济分析;

c)有对外投资合作的步骤、方法;

d)有明确的立项结论。

5、2拟选项目的可行性论证

5、2、1项目立项后,总经理或主管总助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组成可行性论证小组。对拟选项目进行全面可行性研究论证。

5、2、2可行性研究应当注意在论证时不设任何可能影响论证结论的前提和原则。

5、3可行性论证报告书的内容及有关编制要求

a)“投资项目的基本情况”要求较详细列出拟投资项目的名称、地点、规模、现状等;

b)“影响投资的基本要素”要求详细列出拟投资项目的对外合作条件和可能影响本次可行性研究的因素;

c)“技术、资源论证”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论证之一。技术论证主要是对拟投资的项目进行技术方面是否可行、本公司是否具备投资的技术能力的详细论证,资源论证则是假定在已确定投资的前提下需要配备的人力、物力资源以及人力、物力资源的配置能力;

d)“经济论证”是可行性论证的核心部分,编制时要求:

——详细测算出拟投资项目的前期投入成本和项目正常运转后的经营成本;

——利润测算则是在测算完毕预期收入以后,依据收入测算出的预期投资利润

——“风险分析”要求对对外投资进行详细的盈亏平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

e)“投资的优劣势分析”要求结合本公司的实际能力和上述的技术、资源、经济论证结果详细列出本公司对外投资时的优劣势要素;特别是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隐患应详细一一列出。

5、4论证结果的处置

5、4、1可行性论证出来后,总经理应召集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及公司骨干进行讨论,对可行性论证的过程和结论进行评审。

5、4、2评审认为可行性论证真实可靠结果可行的,最后总经理在综合公司财力、物力、综合回报以及投资风险等因素的基础上作出审批。

a)决定投资的,开始组成项目组进行准备工作;

b)暂缓投资的,将前期已做好的可行性论证报告书等资料归档备用。

5、4、3评审认为可行性论证不充分、不完善的,应当由经营部继续补充论证直至清晰完善。

5、4、4可行性研究认为不可行的,经营部应当将可行性研究报告书连同其他资料一齐交总经理或主管总助,由其决定是否归档保存。

5、5对外参加招标竞争物业管理权的投资,在做完可行性论证后,应当由经营部主管负责编制物业管理投标书(具体参照《物业管理投标方案编制规程》)。

5、6对外投资(投标)金额的审批权参照公司《招投标管理制度》执行。

6、0引用文件及记录表格

6、1《物业管理投标方案编制规程》

中国已具备对外投资能力 篇6

石广生在第六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2002‘国际投资论坛"上的演讲中说,在继续积极"引进来"的同时,中国正在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中国企业到境外开展工程承包、投资办厂和共同开发资源。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时机和条件已基本成熟。

石广生说,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步开放,世贸组织其他成员也会对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提供贸易投资便利,这将为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提供有利条件。他说,目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已居世界第6位,2001年中国外贸进出口额达5100亿美元。

截至今年7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2465亿美元。这些都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必要保障。另外,中国已经有了一批拥有一定技术经济实力、熟悉国际化经营管理、适应国际市场激烈竞争需要的企业。通过推动这些企业"走出去",不仅可以拓展中国经济的发展空间,而且也可以为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增添新的内容,为加强多双边经贸关系注入新的活力。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探讨 篇7

一、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的目的

事业单位单位对外投资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事业单位履行事业职责、完成事业单位任务之外的一种经济活动。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是在保证单位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前提下, 利用与单位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不直接相关的闲置资产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

一般而言, 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投资活动主要履行规范管理对外投资行为, 盘活存量资产, 提高本单位拥有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职责。因此, 加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的目的主要体现为: (1)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规范对外投资管理行为; (2) 努力提高对外投资效益, 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就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现状来看, 规范对外投资行为是目前加强对外投资管理追求的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要求被投资企业努力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对外投资效益, 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规范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决策程序

投资决策阶段是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 规范投资决策阶段的相关行为对规范事业单位对外投资行为, 降低投资风险, 提高投资效益,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外投资决策程序是对外投资管理的首要环节。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令[2006]第36号) :“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应当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 并提出申请, 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 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 依照其规定。”事业单位开展经营项目投资业务, 一般应履行如下决策程序:

1. 拟定投资方案 (或项目建议书)

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管理部门应根据拟对外投资的项目性质, 组织人员编制投资方案 (或项目建议书) , 对拟投资项目的基本情况、投资的必要性、投资条件的可行性和获利的可能性进行初步分析。

2. 进行可行性研究

在具有初步投资意向的基础上, 事业单位的计划、财会、审计等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前期调研工作, 投资管理部门应负责组织和撰写《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如果投资金额达到一定限额或者投资项目达到一定的重要程度, 可以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投资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相关依据;投资方式、投资金额及投资来源;投资对单位财务状况和履行职能的影响;拟创办经济实体的股权结构情况, 拟合作方的资信状况;投资行业的基本情况;投资项目经济效益分析;其他有关情况。

3. 实施项目评估

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对外投资项目评估制度, 通过设立投资评估小组或建立投资评估会议制度, 由单位主管领导牵头, 有关业务、投资、财务、法律、审计和监察等部门参加, 必要时可邀请专家, 审核拟对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合规性、合理性、可靠性、真实性、客观性等, 对各种投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财务分析, 为投资项目的最后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4. 进行集体决策

事业单位的领导成员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对投资事项认真研究, 在充分讨论《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评估结果的基础上, 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对投资事项集体决策, 并形成会议决议 (或会议纪要) 。对外投资决策所依据的相关资料以及会议决议 (或会议纪要) 等, 应当作为单位档案材料进行管理。

5. 向主管部门报批

在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项目形成决策后, 报经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办理报批手续时, 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1) 资产有偿使用申请报告及拟投资资产清单; (2) 拟投资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 如购货发票、工程决算单、记账凭证、固定资产卡片等复印件; (3)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4) 拟投资资产的权属证明; (5) 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会议纪要; (6) 投资、入股、合资、合作意向书, 草签的协议或者合同; (7) 被投资方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复印件; (8) 被投资方近两年的年终财务报表; (9) 拟投资资产的评估报告; (10) 由单位法定代表人及财务、资产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签署的意见; (11) 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 (12) 其他需提交的文件、证明及材料。

6. 签订投资协议

相关部门审批通过后, 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批准的投资方案, 与被投资方签订投资协议, 明确出资时间、金额、方式、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内容, 按单位规定的程序签订投资合同或协议, 必要时进行法律咨询。协议签订后, 事业单位应委派专人对所投入的资产按规定办理资产转移、产权登记等手续。

三、加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后续管理

从某种意义上说, 被投资单位是投资单位业务范围的扩大, 也是国有资产在更广的范围内运营。事业单位作为投资方, 应指定有关职能部门规范对被投资企业的后续管理工作, 努力提高对外投资效益。

1. 派出人员参与经营管理

事业单位应区别被投资单位的具体情况派出董事等参与被投资企业经营管理。具体包括: (1) 具有实质控制权的企业, 一般为全资、控股企业, 应对被投资单位派出董事、监事和相应的经营班子成员, 全面负责其经营管理。 (2) 具有重大影响的企业, 一般持股比例在20%~50%之间, 应对被投资单位派出法定程序选举产生的董事、监事, 参与和监督其经营管理决策。 (3) 参股企业或无实质影响的单位, 一般持股比例小于20%, 应设置专人及时了解和掌握其财务状况、经营状况, 不能放手不管。

对派出人员, 应要求其切实履行职责, 在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维护单位利益, 实现对外投资的保值、增值, 及时向单位汇报被投资企业情况, 提出管理建议, 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进行监督。

2. 加强对被投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

事业单位应通过建立投资后续管理综合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密切关注被投资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对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和利润分配情况等实时监督。

3. 加强对外投资处置环节的控制

在办理对外投资资产处置时, 应实行决策层领导集体审批制度, 区分不同情况, 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具体包括:属于资产无偿调出的, 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主管部门 (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的资产划拨单办理交接手续, 报财政部门备案;属于对外投资出售 (转让) 的, 应当在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到法定的交易机构办理转让手续, 报财政部门备案;对于被投资单位未达预期目标已解散注销、破产清算、或停业歇业的状况, 要严格按照投资协议和公司章程办理, 尽量保证投出资产的安全完整;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或者意外变故导致对外投资国有资产损失需核销或者核减的, 须按规定报财政部门审批或者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审批。

摘要: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范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行为, 提高对外投资收益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主要包括规范对外投资决策程序和加强投资后续管理两方面内容。其中, 对外投资决策程序是对外投资管理的首要环节, 关系对外投资的成败, 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进行规范;对被投资单位的后续管理则是事业单位履行股东权益, 保证投出资产的安全完整, 提高对外投资收益, 加强对外投资管理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决策程序,后续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忍干.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现状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09, (1) :24-26.

[2]李静.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的思考[J].China’s Foreign Trade, 2010, (Z2) :113.

[3]蒋岩, 孙琪光, 张天雷.加强对科学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管理[J].农业经济, 2010, (7) :89-90.

[4]江苏省常州市财政局.规范对外投资行为加强资产收益监管[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 (4) :5-6.

[5]胡兵.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 2010, (6) :112-113.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浅析 篇8

一、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分析

笔者认为, 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会计处理的分录记录按上述做法欠妥, 原因如下:

(一) 分录的形式

从分录的形式上看, 与对外投资中另外几种投资方式的分录不统一。如债券投资、材料投资、无形资产投资、货币投资, 借方为“对外投资”, 贷方都是资产类账户。债券投资, 当购入债券时, 借记“对外投资——债券投资”, 贷记“银行存款”;同时, 借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如果是以无形资产投资, 那么第一笔分录的贷方就换为“无形资产”;而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时, 第一笔分录的贷方为“事业基金”, 是净资产类的科目。会计的目的是反映经济活动, 并为其管理和运作提供方便, 但该表达方式不当, 成为方便经济活动管理和运作的反作用力。

(二) 分录的内容

从分录的内容上看, 没有必将“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凑在一起。从理论上说, 前者反映的是资产, 后者反映的是权益, 如果取消固定基金, 固定资产核算就成为单式记账。且行政事业单位账面只能用固定基金作对应科目。但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不同, 具有收入来源多渠道、支出多用途等特点, 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所以在行政单位会计中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的数额必然相等, 但在事业单位会计中不一定, 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例1]某事业单位2007年1月1日向甲公司融资租入设备1台, 协议价500000元, 运输费、安装费等2000元, 由银行存款支付。合同约定租金分5年平均支付, 在付清最后一笔租金后可按4000元优惠价购买该设备。

事业单位的分录如下:

(1) 租入设备时

借:固定资产5006000

(2) 2007年12月31日, 支付租金 (2008、2009、2010年相同)

(3) 2011年12月31日支付最后一笔租金, 同时以优惠价购买该设备

在例1中, “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并没有放在一个分录中, 而是按照经济活动发生的实质处理。所以同理, 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时, 实际上是用事业单位自身的固定资产换取对外的债权, 第一笔分录应为:借记“对外投资——其他投资 (评估价或协议价) ”, 贷记“固定资产 (账面价值) ”, 差额计入“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同时, 借记“固定基金”, 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三) 税法的角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值税一直是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但实行增值税的全面“转型”后, 增值税由过去的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 简化征纳计算, 提高征管效率。

[例2]某事业单位为一般纳税人, 在2009年6月30日以两年前购买的11.7万元的固定资产对甲公司投资 (不含税是10万) , 协议价为8万 (不含税) , 则交增值税1538.46元

按照原来的做法:

如果只有此一笔分录, 计算税款时不复杂, 但若经过一年, 单就固定资产应该缴纳的税款该如何分清, 进项税额如何根据每一个增加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来核算, 但销项税额以何为基数。若以“对外投资”为基数, 可“对外投资”中还有材料投资 (已计入销项税额) 、货币投资 (不需计算增值税) 等;若以“事业基金——投资基金”为基数, 该科目包含很多其他核算项目, 若按照第二点的建议, 不能清楚地计算税款。

二、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会计处理的建议

针对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会计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笔者拟提出以下建议:

(一) 改变分录

不将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绑定”在一起, 而根据经济业务的发生实质, 借记“对外投资”, 贷记“固定资产”, 差额计入“事业基金——对外投资”, 同时借记“固定基金”, 贷记“事业基金——对外投资”。

(二) 不将增值税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时, 当事业单位为一般纳税人时:借记“对外投资——其他投资 (评估价或协议价) ”, 贷记“固定资产 (账面价值) ”,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 差额计入“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同时, 借记“固定基金 (账面价值) ”, 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当事业单位为小规模纳税人时:借记“对外投资——其他投资 (评估价或协议价) ”, 贷记“固定资产 (含税账面价值) ”, 差额计入“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同时, 借记“固定基金 (含税账面价值) ”, 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参考文献

浅谈事业单位对外投资风险控制 篇9

关键词:事业单位,对外投资,风险衡量控制

一、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及其风险

事业单位能否有效的控制对外投资风险, 关系着单位的未来发展。加大对对外投资风险的认识、分析、控制越来越被事业单位看重。所谓投资就是:通过分配的方式, 增加财富, 或取得其他利益, 而将自己的资产让给其他单位, 从而获得的另一种资产。在投资的过程中, 风险是必然存在的, 其中投资风险值指的是通过另一部分资产的缩水, 从而获得自己让出的资产的风险程度。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组成了投资风险的具体内容, 系统风险是市场收益率变化导致的资产收益的变化, 包括市场、政策法律、宏观经济、社会和不可抗力等5方面的风险;非系统风险是特定原因造成的资产的收益降低的问题, 包括:技术、生产、管理三方面的风险。

二、事业单位对外投资风险分析

(一) 调研论证不足的风险

在进行项目投资之前, 需要通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单位在对外投资之前, 调研论证的结果是单位参考的依据, 但现实中的可比性报告较多, 缺乏可信度, 主要体现在对市场的预测不够准确, 对投资环境描述的不清楚, 经济效益方面过于夸大等。这些原因的存在, 使得单位资产的投资不能得到预期收益。

(二) 投资决策不完善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方向、时机与规模等决策方面的失误, 对整体投资项目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其中事业单位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在以下几点:领导人个人意见为主, 没有通过集体决策;重大决策项目的论证不严谨, 存在越位越权决策的情况;对政府干预项目决策不慎重。

(三) 财务控制方面的风险

1. 负债率控制风险

资产负载率指标是国际公认的, 用来衡量企业的负债偿还能力和经营风险, 对资产负债率的控制是一个难题, 很难使得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但是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还是必须的。当单位的资产负债率较高的时候, 不但财务费用会增加, 同时若发生突发状况, 例如收益减少或项目亏损严重, 将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债务危机, 严重制约着单位的继续发展。

2. 成本控制风险

成本控制是保证竞争力的基础, 在经济危机中, 很多行业的严重的亏损, 有些企业只是利益减少, 没有亏损的问题。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成本的重要性, 投资成本是最重要的成本, 例如, 若对相同的两个项目进行投资, 市场的平均投资成本是固定的, 而这两个项目在实际投资成本中, 必然会出现投资成本的高低不一现象, 这时事业单位在进行对外投资, 就需要充分考虑投资成本, 也要考虑到二者之间的质量的差异, 这对未来的资产利益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

(四) 政策变化的风险

政策是企业进行对外投资不能逾越的界限, 事业单位要采取与政策相适应的的对外投资策略。若故意与政策作对, 或者把握不好与变化的政策适应的策略。这种情况下的对外投资策略, 如果遇到市场形势变化, 与政策不相适应的投资策略很可能失败。例如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行业。例如:煤炭、钢铁、电力等行业, 国家极力反对高污染, 高耗能项目, 对这些行业进行投资的风险较大。当对这些项目进行投资的时候, 政府不会扶持, 反而处处设限, 严重妨碍项目的正常运行, 给投资带来巨大的风险损失。现阶段的热点问题中, 房地产行业争议较多, 国家实施了很多的调控政策, 例如限制了贷款条件、银行的利率也相应的提高了很多, 这样调控的主要目的是限制炒房行为。在对房地产行业进行投资的时候, 投资初期的准备资金较多, 影响单位的现金流量。

三、事业单位对外投资风险的衡量与控制

(一) 事业单位投资风险的衡量

事业单位在进行投资风险控制之前, 先要做好投资风险的衡量工作。对外投资风险的衡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项目的投产问题;其二项目的利润问题;其三宏观利润问题 (是否高于现阶段的资金利润水平) ;其四利润率与资本成本问题。若对外投资的项目出现以上的问题, 则表明项目的风险较大, 要对着几项进行严格的衡量, 降低对外投资的风险。

(二) 事业单位投资风险的控制

事业单位对投资风险的控制主要体现在:树立宏观经济意识、加强投资项目管理、跟踪审计监督制度、构建投资风险预警系统, 下面具体介绍。

1. 树立宏观经济意识

树立宏观经济意识, 能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在进行对外投资的时候, 决策者要时刻的关注宏观经济政策, 财税、金融政策方面要特别的注意, 分析其走向, 制定合适的对外投资战略, 加强单位的抗风险的能力。做到事业单位发展符合产业政策, 符合主业方向, 符合企业投资, 坚持技术创新是事业单位必须坚持的原则。

2. 加强投资项目管理

加强投资项目的管理是要加强项目的调研论证、风险评估、实施中的控制、事后评价等。项目的调研论证以及项目实施中的控制是尤为重要的, 进行项目的调研论证的时候, 要充分的收集资料, 然后进行资料的分析, 进行项目可资性研究。进行项目实施中的控制, 杜绝钓鱼项目, 制定严格的控制措施。

3. 跟踪审计监督制度

跟踪审计监督制度的建立, 使得对外投资的各方面的工作, 都能符合预期的要求, 实现项目的真实性, 合法性和规范性。保证审计监督的实施效果, 能有效的降低对外投资的风险, 提高事业单位对风险的防范。

4. 构建投资风险预警系统

构建投资风险预警系统, 加强应对风险的能力, 是保障事业单位及时纠正投资行为, 合理规避投资风险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可以采用通过投资风险采集信息, 及时对风险进行分析研究, 找出投资风险的根源, 并把提示反馈出来, 使得决策者能及早提出解决办法, 使得风险带来的损失最小化, 甚至化解投资风险, 实现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会计处理之我见 篇10

例:甲事业单位属于一般纳税人, 该事业单位以一批材料对外投资。该批材料不含税的账面价值为70 000元, 投资协议中确定的该批材料的价值为80 000元, 假设增值税税率为17%。甲单位会计处理如下:借:对外投资80 000,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3 600;贷:材料70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13 600。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70 000;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70 000。

这样, 甲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金额为80 000元, 而“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的金额为66 400元 (70 000-3 600) , 两者形成了差异。

根据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 单位或个体工商户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 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工商户的行为应视同销售货物, 按规定计算销售额并征收增值税。笔者认为上述对外投资业务作为视同销售处理时, 应将投资协议价作为价税合计的销售额, 如果其不合理, 主管税务机关有权核定销售额。

1.假如经税务部门确认, 投资协议价80 000元为价税合计的销售额, 则增值税销项税额为11 623.93元 (80 000÷1.17×17%) , 会计处理如下:借:对外投资80 000,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1 623.93;贷:材料70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11 623.93。

事业单位取得对外投资时支付的对价包括材料的账面价值70 000元和增值税销项税额11 623.93元, 共计81 623.93元, 会计处理为: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81 623.93;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81 623.93。

2.假如税务部门确认这批材料的公允价值为80 000元, 则其增值税销项税额为13 600元 (80 000×17%) 。会计处理如下:借:对外投资80 000,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3 600;贷:材料70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13 600。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83600;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83600。

这样, 甲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金额为80 000元, 而“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余额也为80 000元, 两者相等。

我国对外投资与产业升级 篇11

关键词:对外投资;产业选择;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跨国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正在对一国产业结构升级路径及其内在运行机制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其对外直接投资也迅速增长,我国也积极推进国际直接投资,努力融入世界经济的整体。本文考察对外投资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一种重要升级手段和方式,分析如何制定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战略,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选择提供建议。

二、产业结构升级的概念

1.产业结构的概念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产业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产业结构概念的应用始于20世纪40年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创始人贝恩(J.S.Bain)在1996年出版的著作《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中,就将产业结构解释为产业内的企业关系。

2.产业升级的概念

产业升级是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产业从一个结构状态转变为更适合经济发展的另一结构状态,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升级的概念被真正引入到全球价值链的分析框架中,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产业升级是一个企业或经济体提高迈向更具获利能力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经济领域的能力的过程,或者说是产业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价值状态向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状态演变的过程。

三、我国产业结构及对外投资现状分析

1.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从整体上看,我国产业结构具有多层次阶梯状的特点,这其中表现为一方面,基于我国劳动力丰富及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一部分产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类型,这其中包括纺织、食品和轻工等行业。这些行业发展比较成熟,并具有过剩的加工能力,拥有大量成熟的适用性生产技术,这些技术和相应的产品已趋于标准化。另一方面,我国还有一些产业,包括以863国家科技计划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已进入世界一流水平,这些产业包括航空航天、生物制药、信息技术等方面。

2.我国的对外投资现状

近年来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有所增加,但总体上讲,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中高科技企业的比率仍然比较低。另外服务业项目中劳动密集型仍占主导地位,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比重仍较低在2009年我国对外投资流量中,占份额前4位的分别是商务服务、制造、采矿和批发与零售,投资总份额高达91%;在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中,占份额前4位的分别是商务服务、采矿业、金融业和批发零售业,投资总份额占72.8%。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中国海外投资的行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大致表现为:以贸易和餐饮为主,通过资源开发和加工贸易项目份额的增加,发展并形成以新兴服务业、商贸服务、资源开发、金融服务业和制造业为主导产业。总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对外直接投资过分偏重资源开发业和初级制造业的投资,忽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的投资。偏重对国内关联效应弱的产业投资,而忽视对国内关联效应强的投资,结果导致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加大,总体效益低下。

3.我国对外投资面临的困难

目前,我国通过国际贸易方式获取国外先进技术正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方面现代技术和知识不易被转换成可供市场交易的商品形式,加之技术的市场交易成本,导致技术和知识的国际贸易趋于萎缩,另一方面,我国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基于意识形态等非经济因素的技术封锁和技术贸易歧视等问题,即使技术购买交易成功,得到的也仅仅是国外的二流技术,而非核心技术。因此,中国试图通过技术贸易的方式获取国外核心技术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可能性不大。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所转移的技术与本国产业现有技术的差距逐步缩小,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正向技术外溢的边际效应呈递减趋势。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技术的巨大需求,仅仅依靠国内研发、国际贸易和引进外资是不能满足需要的。

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1.通过技术调整

当前,国际经济竞争主要表现为技术竞争,技术进步成为一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发达国家凭借其掌握的核心技术和营销资源,占据产品生产价值链的研发和销售等高端环节,而发展中国家只能以其廉价的劳动力、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居于生产加工环节,从而导致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利益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低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对于当时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长期处于国际分工低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现,以牺牲生态环境和劳动者福利为代价,参与国际竞争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状况也正面临严峻挑战。事实表明,在国际竞争中仅仅依靠拼资源、拼劳力的方式已经很难获取应得的利益,通过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赢得国际竞争优势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必由之路。

2.进行产业间的融合

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的主要基调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升级的主要内容和方向就是实现产业融合,在信息化条件下,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提供了共同的技术基础,产业之间相互融合的趋势日渐增强。尤其是作为信息时代主流的信息技术产业,不仅其内部的各个行业之间出现了广泛的融合,而且信息技术产业正以其巨大的波及力和影响力逐渐融合和渗透到其他產业中。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是通过以下过程完成的:首先,信息技术在某一产业的部分企业首先得到运用,信息技术与这些企业传统技术的融合,导致了产品市场特征的变化和产品竞争力的提高,因而这种融合的过程在该产业内的其他企业之间广泛地扩散,最终导致该产业全部企业的生产过程发生改变,因而完成了信息技术与该产业的融合过程。导致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融合过程得以扩散的传导机制源于人类模仿行为的作用。第二,信息技术在产业之间扩散,导致与信息技术相关联的其他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融合,使得这些产业普遍获得升级;所有与信息技术产业相关联的产业升级的结果,是整个国家的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从而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能力大大增强。这个过程在相当大程度上也是通过技术和生产过程的模仿示范作用来进行的。在众多的产业中,绝大多数产业与信息产业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因而可以融合。产业之间模仿与示范的结果,是产业门类中的大多数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融合,从而这些产业从低技术水平转向高技术水平、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从低增长状态转向高增长状态,最后完成产业结构转换与升级的过程。

五、我国的对外投资策略分析

1.“顺梯度”对外直接投资

这也称为"优势型"对外直接投资,就是指充分利用我国在国际产业梯度中的相对级差优势,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为目的,转移在国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相应优势的产业,大力发展对更低阶梯国家的直接投资。

(1)理论借鉴。日本一桥大学的小岛清(KojimaKiyoshi,1978)教授以战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为考察对象而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国应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而在东道国仍具有相对优势或潜在相对优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并依次推进。小岛清主张投资母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把原来国内的比较劣势产业转移到别国并转换成为东道国的比较优势产业,东道国可利用这些比较优势产业扩大生产并出口,而投资母国则通过边际产业的对外转移而保留和发展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并扩大出口,从而既可实现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又可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被称为“顺贸易导向的投资”。

(2)具体对策。虽然我国所具有的這种优势是一种相对的有限优势,但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种优势。一方面,有利于延长这类产业的寿命周期,充分实现其转移价值;另一方面,可以为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腾出足够的空间,促使生产要素向新兴产业转移和聚集,进而通过对这类产业的培育和扶持,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此外,从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的选择来看,我国的产业转移型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是发展中国家,一方面,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从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考虑,对外国直接投资的股权安排和企业并购等方面均有所限制,而对合资企业比较欢迎;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出于对投资项目控制权、防止核心技术扩散、降低投资风险以及投资目标国缺乏并购对象和条件等因素的考虑,倾向于以新建方式进入东道国市场。因此,我国的顺梯度对外直接投资适宜以合资方式进行“绿地投资”为主,具备条件的也可以采取并购投资方式。

2.“逆梯度”对外直接投资

这也称为“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就是要通过到发达国家技术发源地直接投资的方式,充分利用反向技术外溢效应,获取国外先进技术和组织管理经验,从而带动国内产业向更高阶梯发展。

(1)理论借鉴。英国里丁大学的坎特威尔(JohnA.Cantwell,1991)和托兰惕诺(PazEstrellaTolentino)共同提出技术积累产业升级理论。该理论主要从技术累积过程出发,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提出了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是企业技术能力提高的过程,而企业技术能力提高则是不断积累的结果;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与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直接相关的两个基本命题。

(2)具体对策。我国应该在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等领域,大力发展对发达国家相关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通过直接投资于发达国家的科研机构和技术开发型公司,购并技术目标市场的企业或与之合资建厂等多种方式和手段,一方面,可以雇佣当地高水平的科技人员直接参与技术研发,充分利用国外人力资源,获取先进技术,同时,还能够收集相关信息,跟踪最新的国际科技动态,并以此推动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密集型国际生产体系的建立,形成对国内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直接牵引,从国际生产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在新形势下,对发达国家的逆向直接投资可能是我国目前获取先进技术最主动和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应将这种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政府扶持的重点,为其提供金融、财政、税收等政策支持,并加强投资信息服务和指导工作。

六、结论

我国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持国家竞争优势,实现富国强民的必然选择,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是复杂的、困难的,甚至会产生剧烈的阵痛,比如因产业结构升级所带来的大量失业问题、社会稳定问题等,对外投资作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的方法和手段之一,需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总方向进行制定和调整,但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是系统工程,需要包括对外投资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相关政策步调一致,才能真正完成,这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

【参考文献】

[1]宋伟良.《论中国对外直投资的产业选择》[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5(4):82-87.

[2]蒋少侠.《产业结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65-70.

[3]李悦.《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7-23.

[4]龚佒军.《产业结构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24-35.

[5]程建安,王顺林,孙茂辉.《产业结构调整与政府的经济政策-战后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56-63.

[6]Sykes, Alan O. Product Standards for Internationally Intergraded Goods Markets.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10 November 2001.

[7]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高鸿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78-89.

[8]张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基于产业升级的理论和实证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11-15.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 篇12

一、会计科目的变动

原制度中对于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无论时间长短, 统一设置“对外投资”这一个会计科目, 既包括对外的债券投资, 也包括股票投资。新制度中结合投资的实际情况、投资的种类、时间长短并借鉴企业会计准则的做法, 将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划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两个科目, 一定程度上对于投资的核算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 便于事业单位各类对外投资的管理与控制, 提高管理效率。

二、短期投资核算的变化

短期投资核算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 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 (含1年) 的投资, 主要是国债投资。账务处理的步骤为:投资时, 按照其实际成本 (包括购买价款以及税金、手续费等相关税费) 作为投资成本, 借记“短期投资”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持有期间取得利息或投资收益时,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其他收入——投资收益”科目;收回投资时,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短期投资”科目, 差额记入“其他收入——投资收益”科目。

与原制度的主要区别在于:无论是投资还是收回投资时, 均不涉及“事业基金”内部形式的转化, 新制度当中取消了“事业基金”科目下的两个二级科目“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 另行设置了一级科目“非流动资产基金”用以核算各种途径增加的净资产, 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及“无形资产”等几个二级科目。对于流动资产的投资, 新制度中不要求进行净资产形式的转化, 大大简化了短期投资的核算, 这一点更多地接近于企业会计准则关于短期投资的核算。

三、长期投资核算的变化

长期投资核算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 持有时间超过1年 (不含1年) 的股权和债权性质的投资。应当按照长期投资的种类和被投资单位等进行明细核算。

1.按照投出资产的种类, 分为以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形式的对外投出, 当然, 这里的长期投资是指长期股权投资, 因为长期债券投资的处理是以货币出资为主, 其核算程序比较简单, 在这里不做赘述。

以货币资金对外投资时, 按照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 (包括购买价款以及税金、手续费等相关税费) 作为投资成本, 借记“长期投资”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 按照投资成本金额, 借记“事业基金”科目, 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除了投资科目的变化外, 原制度当中事业基金内部形式的转化也变为由“事业基金”变为“非流动资产基金”, 以将对外投资的这部分资金与历年滚存的资金更加严格地区分开来, 以便于单位内部的监督与管理。

制度中变化最大的是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 首先, 新制度中的固定资产项目的核算发生重大变化, 原制度中固定资产增加分别增加一项资产和一项净资产, 即:借记“固定资产”科目, 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新制度中取消了“固定基金”科目, 统一反映在“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当中。同时, 对于事业单位现存的固定资产, 除了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档案和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外, 其余的资产均需计提折旧, 因此, 以固定资产投资时的核算形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按照评估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 借记“长期投资”科目, 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发生的相关税费, 借记“其他支出”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同时, 按照投出固定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的账面价值, 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 按照投出固定资产已计提的折旧, 借记“累计折旧”科目, 按投出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 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新制度当中并没有涉及以存货进行对外期限为一年以上投资时的账务处理, 笔者认为, 由于属于流动资产对外投资, 其处理程序类似于货币资金对外投资, 以存货对外投资时, 一方面需根据现行税法要求, 应视同销售, 另一方面需要以评估确认价格加上应确认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以及相关费用作为长期投资的入账价值, 具体账务处理为:投资时, 以评估确认价值加上应确认的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 借记“长期投资”科目, 贷记“存货”、“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等科目, 同时, 按投出存货的账面价值, 借记“事业基金”科目, 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 对于投出的存货, 无论是什么形式, 均以“存货”科目进行核算。新制度规定, 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而储存的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工具、动植物等均使用“存货”科目进行确认和计量。

2.具体核算举例。

(1) 某事业单位20×3年以一项闲置的固定资产对外投资, 该项固定资产的原值为50万元, 预期使用10年, 直线法计提折旧, 已经使用3年, 评估价格为35万元, 发生相关的运费、安装费共计5 000元。会计处理如下:按评估价格加上相关费用作为投资成本:借:长期投资35.5;贷: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35.5。按发生的费用:借:其他支出0.5;贷:银行存款0.5。转销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37, 累计折旧15;贷:固定资产52。

新制度规定,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贷:累计折旧。因此, “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反映的就是固定资产账面净值。

(2) 20×4年4月, 该事业单位取得投资收益1万元, 款项已经入账, 具体核算如下:借:银行存款1;贷:其他收入——投资收益1。

(3) 20×5年, 转让该项长期投资, 转让价款40万元, 转让过程中发生费用0.2万元, 具体核算如下:待处置时, 借: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资产价值35.5;贷:长期投资35.5。

实际转让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35.5;贷: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资产价值35.5。

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价款及费用的处理如下:借:银行存款40;贷: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净收入40。借: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净收入0.2;贷:银行存款0.2。转让净收益:借: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净收入39.8;贷:应缴国库款39.8。 (注:新制度中“应缴国库款”科目替代原制度中的“应缴预算款”科目, 新设“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下有两个明细科目:“处置资产价值”与“处置净收入”。)

参考文献

上一篇:流通管理下一篇:少数民族师范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