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事业单位

2024-09-30

消防事业单位(共10篇)

消防事业单位 篇1

胡锦涛总书记“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消防队伍”的重要批示,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新时期消防工作和消防队伍建设提出了总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多年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我国消防科技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为推进消防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全力推动消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火灾形势持续稳定,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消防安全感和满意度,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

1 消防科技工作要为消防现实斗争服务

2009年,全国火灾形势保持总体稳定。1至12月,共发生火灾12.7万起,死亡1 076人,受伤580人,直接财产损失13.2亿元(不含央视新址园区火灾损失),与2008年相比,分别下降了4.5%、22.3%、15.7%和23.4%。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正处在各种社会矛盾突出、各类事故易发的特殊时期,传统与非传统消防安全问题相互交织,消防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赋予公安消防部队承担“应急救援”的新职责,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9]59号)提出要建立以公安消防队伍等为依托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给公安消防部队提出了新任务;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战略的实施,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民生,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对公安消防部队维护火灾形势稳定,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提出了新要求;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提高,法律意识增强,安全需求日益增长,对消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期待。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消防科技工作的发展,必须立足为消防现实斗争服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消防事业不断发展进步。

1.1 要围绕消防安全面临的新挑战,不断提高社会防控火灾能力

社会防控火灾综合能力和水平的提高,需要依靠消防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的新成果,为社会提供火灾防控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施。加强对城市防控重特大火灾及其他特殊灾害事故的能力进行整体规划和研究,完善重大火灾隐患分级管理机制和重大火灾危险源分级监控机制,推行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加强城市火灾风险评估技术、消防远程监控技术及消防力量优化布局的研究与应用,为量化评定火灾风险等级、科学规划消防力量、合理配置消防资源提供依据,降低城市区域和重要场所的火灾风险。

1.2 要围绕公安消防部队的新任务,不断提高灭火和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灭火救援力量和能力建设,深化打造“消防铁军”,实现科学高效地扑救各种重特大火灾、处置各种大型灾害事故,需要依靠消防科技在灭火救援装备、训练设施、实战技术等方面提供系统性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家科研计划项目,在灭火救援装备和应用技术、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技术、消防通信装备技术、现场处置与训练技术等灭火救援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一批突破性科技成果。加强科技练兵,强化扑救高层和地下建筑、石油化工等现代火灾的技术战术研究,强化有毒、高温、浓烟、缺氧等复杂环境下救人、避险、灭火的技能训练,切实提高灭火和应急救援处置水平。

1.3 要围绕消防工作的新要求,不断提高消防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实现消防监管职能由“行政管理”到“公共服务”模式的转变,提高消防工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需要依靠先进的理论研究成果、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来提供有效的支撑。围绕新时期消防工作的改革与发

展,加强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公共消防管理制度、消防监督管理行为规范等软科学研究,取得一批高质量理论研究成果,为消防工作体制和机制创新奠定理论基础。

1.4 要围绕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不断提高“三项建设”水平

深入推进消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深化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切实构建和谐警民关系,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手段提供技术支持。消防信息化建设自身就是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科技在消防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在提升工作效能、提高消防队伍战斗力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坚持“信息主导警务”,以信息化手段促进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逐步搭建网上执法平台,实现执法办案和行政审批的网上受理、网上立案,网上审批、网上监督,做到以信息化规范执法程序,落实执法制度,强化执法监督,提高执法质量和效率,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切实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2 消防科技工作要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

坚持自主创新是我国科技进步的战略基点。近年来,部属消防研究所和公安消防部队积极开展科技攻关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消防科技新成果。2001年以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达79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获公安部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48项。但是,消防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尤其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科技成果和核心技术,一些重要领域的关键性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新时期我国消防科技工作的发展必须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成果转化,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推动消防科学技术发展取得新突破。

2.1 要完善体制机制,努力打牢创新基础

体制和制度创新是创新之本,是消防科技自主创新的基础和保障。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一支以各级公安消防部队、部属消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其他消防科研机构为主体,大型消防企业、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补充的消防科技力量体系。充分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防科技发展的新机制,动员、引导、吸纳全社会的消防科技资源投入消防科学技术工作。依托部属消防研究所,充分发挥公安消防部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消防企业的作用,促进消防科技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充分发挥整体效能优势,尽快构建以需求为导向、市场为载体、应用为核心,“官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消防科技创新体系。

2.2 要提高创新能力,努力攻克关键技术

创新能力是自主创新的核心,是科技竞争力的关键。消防科研单位和公安消防部队要树立占领技术制高点的意识,主动跟踪和收集国际消防科技最新动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凝炼消防现实斗争中的科技问题,突出消防科技发展重点。加强多种技术的集成创新,努力攻克火灾预防、扑救和应急救援中亟待解决的核心关键技术。鼓励公安消防部队一线官兵结合实战在灭火救援、个人防护装备应用等领域发明创新。拓宽思路,正确处理把握创新与合作,创新与引进,创新与消化吸收的关系,广泛开展国际和地区消防科技合作,重视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2.3 要加大成果转化,努力提升综合效能

科研成果不进行开发应用和推广转化,就不能形成生产力和战斗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是科技自主创新的落脚点。建立以消防现实斗争需求为导向的科技立项机制,加强消防科研单位与消防实战部门和企业之间信息沟通。加快消防科技成果向实战应用的转化,尽快建立以公安消防部队、部属消防研究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消防企业为主体的消防科技成果推广机制。公安消防部队要加大对新技术成果的应用,提高部队战斗力。大力推进消防成果产业化,将消防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消防产业中去,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2.4 要落实政策资金,努力提供良好保障

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是自主创新的重要保障。加强政策引导,积极鼓励、支持消防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通过完善知识产权、风险投资等制度,在消防科技工作中鼓励“冒险”,分散风险,对创新行为进行鼓励和保护。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对消防科研机构的经费投入,确保基础设施建设适应新形势下消防科研工作的需要,保障公益性消防研究的顺利开展。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和沟通,拓宽申请国家支持的科技立项的渠道。推动地方政府将消防研究经费纳入预算,充分发挥基层公安消防部队在消防科研方面的作用。引导社会和特殊行业部门加大消防科技投入,重点解决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消防重大科技问题。

3 消防科技工作要充分发挥骨干人才作用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是消防科学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公安消防部队和部属消防研究所十分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目前,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共有专业技术干部1.2万人,其中高级技术职务

600余人,中级技术职务3 600余人;部属四个消防研究所共有研究员38名、副研究员149名,并建立了2个博士后工作站,新招收一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人才充实到科研一线,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消防科研人才队伍。但是从总体看,科技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下消防现实斗争的新需求。必须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实施消防科技人才战略,通过完善“四项机制”,大力加强消防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3.1 要完善岗位管理机制,切实优化人才结构

对消防科技人员由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技术职务岗位,优化人才结构,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是深化科技人才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严格执行消防监督、灭火救援岗位资格制度和专业技术职务评任制度,推动实行专业技术领导岗位任职资格制度,优先选拔科技素质较高的基层消防复合型人才到领导岗位。以公安消防部队的消防监督、科技管理、火因调查、灭火救援、装备管理等岗位为重点,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在执法执勤力量中的比例,提高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结合部属消防研究所正在开展的岗位设置工作,实现“定岗定责定效益”,实行学术带头人制度,加强科技骨干队伍建设。

3.2 要完善引进培养机制,切实提高人才素质

多途径引进人才,全方位培养人才,是实现消防科技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现有“高等院校接收、部队院校培养和专门人才选拔”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渠道基础上,鼓励部属消防研究所和高等院校联合培养高水平研究性人才,鼓励公安消防部队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积极与国家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推动建立消防专业实验室与国家重点工程之间相互联络的机制,以消防专业实验室参与解决国家重点工程和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消防技术难题为途径,造就消防科技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消防科技人才。完善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与培训机制,通过选送优秀青年科研人员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学习深造、合作研究等方式,使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及时更新,创新能力全面提高。

3.3 要完善调配流动机制,切实盘活人才资源

加强人才调配和交流学习,是有效盘活人才资源,提高人才素质,解决消防科研、教学与实战脱节的重要手段。建立公安消防部队、部属消防研究所的科技人才统一调配制度,充分保障消防科研重点课题和项目的研究。建立双向代职制度,有计划地安排部属消防研究所科研人员到公安消防部队一线学习锻炼,安排部队专业技术干部到部属消防研究所开展实战性科技项目研究。推行聘用制的方法充实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实现消防科技人才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市场化。

3.4 要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切实激发工作热情

根据公安消防部队和部属消防研究所不同岗位和各类专业人员的不同特点,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实现绩效管理,激发科技干部工作热情,充分发挥科技干部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方法。建立部属消防研究所科研岗位内部竞聘制度,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借鉴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的经验,推进建立注册消防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设立消防专业人才培养和奖励基金,优先为消防专业技术骨干解决职级待遇,努力营造干事创业,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

消防安全工作事关改革发展全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坚信在胡锦涛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指引下,通过公安消防部队全体官兵和广大消防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消防科技工作一定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更大的成绩,一定能够为促进消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消防事业单位 篇2

一、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61号令发布了,该规定自

****年**月**日 起施行。

2、法人单位的或者非法人单位的

是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3、单位应当落实

,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4、应当由产权单位或者委托管理的单位统一管理。

5、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

负责。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

负责。

6、公众聚集场所是指

等。

7、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及其

应当报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8、举办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大型活动,主办或者承办单位应当在具备消防安全条件后,向

申报对活动现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举办。

9、单位应当将

部位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明显,实行

10、禁止在 的场所使用明火。

11、公共娱乐场所在期间禁止动火施工。

12、单位应当保障、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和

,保持

设施处于正常状态。

13、单位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对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

14、单位发生火灾时,应当立即实施,务必做到。

15、都应当无偿为报火警提供便利。

16、火灾扑灭后,起火单位应当

,协助公安消防机构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事故责任。

17、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进行

防火巡查,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的防火巡查应当至少

一次;营业结束时应当对营业现场进行检查,消除遗留下的火种。

18、防火巡查应当填写,及其

应当在巡查记录上签名。

19、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应当至少

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其他单位应当至少

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20、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对每名员工应当至少

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公众聚集场所对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应当至少

进行一次。

21、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22、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

进行一次演练,其他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参照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至少

组织一次演练。

23、消防档案应当包括

和。

24、消防档案应详实,全面反映单位消防工作的基本情况,并附有必要的图表,根据情况变化。

25、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依法实施监督。

26、公安部61号令 A 机关

B 团体

C 企业

D 事业

2、单位应当遵守消防法律、法规、规章,贯彻

的消防工作方针。()

A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B 防消为主,预防结合 C 预防为主,防消为次

3、以下单位依公安部61号令的规定应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是()

A 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场 B 客房数在50间以上的宾馆

C 建筑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娱乐场所 D 生产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工厂

4、下列哪些场所应当加强夜间防火巡查。()A 商场

B 饭店

C 医院

D 寄宿制的学校

5、公共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的防火巡查应当至少

一次。()

A 每一小时一次

B 每二小时一次 C 每三小时一次

6、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进行

防火巡查。()

A 每日

B 每周 C 每月

7、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对每名员工应当至少

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

A 每月

B 每季

C 每年

8、以下哪些单位应当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A 机关

B 团体

C 企业

D 事业

9、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制定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组织机构应当包括

。()

A 灭火行为组

B 通讯联络组

C 疏散引导组

D 安全防护救护组

10、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A 单位的法定代表人 B 消防安全责任人 C 值班人员

D 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

11、建筑面积在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娱乐场所依《机关、团体、企业、事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A 50

B 100

C 200

D 300

12、经营甲类物品面积超过

平方米或者经营乙类物品超过

平方米的化工商店依《机关、团体、企业、事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A 50

B 100

200

C 150

300

D 200

400

13、对于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确无能力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应当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

报告。()

A 辖区派出所

B 当地公安消防机构

C 当地公安机关

D 当地人民政府

14、应当在具备规定的消防安全条件后,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进行消防安全检查,经检查合格合,方可开业使用。()

A 所有场所

B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C 公共娱乐场所

D 公共聚集场所

15、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及其

、应当报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A 法定代表人

B 消防安全责任人

C 消防安全管理人

D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

16、应当设置或者确定消防工作的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并确定专职或者兼职的消防管理人员。()

A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

B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C 公众聚集场所

D 公共娱乐场所

17、单位应当根据消防法规的有关规定,建立

、。()

A 专职消防队

B 义务消防队形

C 职业消防队

18、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

负责。()

A 建筑单位

B 施工单位

C 设计单位

D 报建单位

19、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

。()

A 拟订消防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B 拟订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和组织保障方案;

C 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D 组织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

20、实行承包、租赁或者委托经营、管理时,应当提供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建筑物。()

A 承包单位

B 租赁单位

C 管理单位

D 产权单位

21、居民住宅区的物业管理单位应当在管理范围内履行的消防安全职责有

。()

A 制定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B 开展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C 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 D 保障公共消防设施、器材以及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有效。

22、单位消防安全制度主要包括

。()

A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B 防火巡查、检查; C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

D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

23、公共娱乐场所在营业期间期间

动火施工。()

A 不得

B 不应

C 不可

D 禁止

24、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设置或者确定消防工作的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并确定专职或者兼职消防管理人员。()

A 应当

B 可以

C 必须

D 宜

25、举办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活动,应当在具备消防安全条件后,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对活动现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A 主办单位

B 承办单位

C 协办单位

D 提供场地单位

26、单位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对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

A 生产

B 使用

C 储存

D 销售

E 运输

F 销毁

27、公共聚集场所对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应当至少

进行一次。()

A 每月

B 每季

C 每半年

D 每年

28、公共聚集场所对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除包括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宣传培训内容外,还应当包括

。()

A 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B 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C 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知识和技能; D 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29、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

进行一次演练,其他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至少

组织一次演练。()

A 每月

每季

B 每季

每半年

C 每半年

每年

30、对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单位应当在规定的限期改正并写出火灾隐患整改复函,报送

。()

A 公安消防机构

B 公安机关

C 辖区派出所

D、当地人民政府

三、判断题

1、拟订消防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消防安全责任人的职责。()

2、消防安全管理人对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

3、公安消防机构填发的各种法律文书不应放入消防档案中。()

4、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应当包括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人员及其消防装备配备情况。()

5、防火巡查人员应当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妥善处置火灾危险,无法当场处置的,应当立即报告。()

6、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及其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报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7、消防安全管理人视具体情况不定期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消防安全情况,及时报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8、火灾发生后,着火单位为尽快恢复生产,可自行决定何时清理火场。()

9、任何单位、人员都应当无偿为报火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挡报警。()

10、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应当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其他单位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11、单位应当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但在营业、生产、教学、工作等期间可将安全出口上锁。()

12、未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的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由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实施。()

13、公众聚集场所或者两年以上单位共同使用的建筑物局部施工需要使用明火时,施工单位和使用单位应当共同采取措施,将施工区和使用区进行防火分隔。()

14、违章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等违反禁令的,单位应当责成有关人员限期改正。()

15、单位应当将本单位的基本概况、公安消防机构填发的各各法律文书、与消防工作有关的材料和记录等分类备查。()

16、公众聚集场所对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应当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17、单位对有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发现()

18、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竣工时,必须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验收;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19、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必须由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担任。()

20、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及其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管理人应当报当地公安派出所备案。()

21、《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自身的消防安全管理。()

消防事业单位 篇3

关键词:新形势;消防安全;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8-0000-01

党的第十七次人民代表大会明确指出要不断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提高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在20世纪初,我们国家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在这一意见中已经详细的提出了近几年我们国家消防安全工作的业绩,但是其发展速度和质量没有达到既定的标准,离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在这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消防安全部门应当加强对重点单位监督管理的力度,保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1]

一、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监督管理的相关概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国家的各个部门和社会各行各业都应当采取相关的措施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服务。在新形势下,消防安全部门必须要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对重点单位监督管理工作的质量,确保社会和谐与安全。

在1998年09月0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明确指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是指县级别或者是其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下设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必须把发生安全事故几率比较大或者是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就会造成重大损失、人员伤亡的单位,划分称为本人民政府辖区内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并且还应当及时向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报备,以便于相关部门存储相关方面的档案。因此,只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单位就可以称为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重點单位主要包括:商场、大型超市、医院、养老院、学校、市场、公共场所、汽车站、火车站、电站、国家电网、化学物品生产单位、科学研究单位、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工作单位、交通和通信单位、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等等重要单位都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2]

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许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监督管理方式比较粗放,并且其对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许多企业在这样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崭露头角,这些企业中有大量企业被列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但是这些单位有的为了减少生产成本,在生产和安全管理上的投入比较少,这就不利于安全监督管理。

(二)由于消防安全的知识过于专业,并且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对消防安全管理的知识难以理解,在实际的安全事故中难以应对。有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虽然认识到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造成重大的损失,但是由于消防安全知识的专业性比较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不能够很好的利用。

(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监督管理人员和消防人员数量不足,并且人员的专业能力相差悬殊,人员的固定性比较弱。在这种情况下,消防安全监督管理的力度和质量不高,不利于维护消防重点单位的安全,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3]

(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与完善,消防安全责任分工不明确。在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的表现主要有:消防安全责任机制不完善、消防安全事故的机制不健全、消防设施管理和操作机制、操作人员培训制度和责任分配制度不完善,使得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监督管理质量和效果偏低。

三、提高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监督管理质量的措施

(一)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将其监督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同时还应当提高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才能够实现其消防安全的目标,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政府部门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积极宣传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组织人员培训,提高消防安全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这样才能够及时解决消防安全问题,降低事故损失率,同时还能够事先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内部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要积极参与工作,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提高检查和监督的强度,消除一些安全隐患。

(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积极扩充消防安全后备军,聘任专业知识水平比较高和实际操作能力比较高的人员担任单位内部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职位。这样有利于提高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自救能力,提高了消防安全管理的质量。不仅如此,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加大投资力度,不断更新和完善消防安全设施,配备符合国家消防安全标准的设施,以此来提高消防安全的能力。

(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根据国家颁布的消防安全法和实施准则来制定和完善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监督与管理机制,明确消防安全责任,构建和谐的氛围,为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机制的实施提供良好的企业环境。要逐渐完善相关方面的机制,例如消防安全责任机制、消防安全事故的机制、消防设施管理和操作机制、操作人员培训制度和责任分配制度等等,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详细和具体的操作准则。[4]

四、结束语

加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监督管理力度是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同时也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前提。因此,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积极制定有效措施提高监督管理的质量,保证企业安全。同时政府部门和消防部门也应当积极指导,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尹洪江.新时期推进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探讨[J].China’sForeignTrade,2010(02):66-70.

[2]元浩.浅析高层居民建筑消防监督工作遇到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1(02):12-16.

[3]陶琦.浅析如何做好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10(06):230-235.

浅谈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 篇4

关键词:企事业单位,火灾,消防安全

1.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人员、物质等流动越来越频繁, 因此, 为保护国家财产以及人身安全, 社会和各企事业单位都要注意消防安全问题。我国的消防法制也在不断地建设和完善, 由于火灾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财产安全, 所以“安全第一”始终是消防安全的方针。无论是学校, 医院, 还是家庭, 一旦发生火灾, 势必会影响人们的健康和心理。企业消防仍然是我国消防安全工作的重点。

2.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企事业单位也不断壮大, 但是, 在迅猛发展的同时, 我们还是不能忽视消防安全问题的存在和隐患, 不只是因为火灾影响的可怕, 更重要的是问题和隐患处理的好坏关系到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以及有效地防止火灾的发生。影响企业消防安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企业工作人员的消防意识自救本领不够全面

消防安全工作的实施不仅只是消防机构的工作, 也是每个人要注意的问题。一些企业为了省钱, 雇佣了消防专业素质较低的工作人员, 这也增加了企业的消防安全隐患。

2.2 企业的消防管理工作不到位

有的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培训工作只是走形式。教师授课也是照本宣科, 应付一下。甚至有些企业的消防制度只是挂在一边, 并没有落实。企业为追求利润, 降低成本, 不往消防安全工作上投资, 普遍消防设施的老化、灭火器数量不足、消防水带老化短缺等问题。一旦火灾发生, 就会因无力处理初期火灾而酿成更大的火灾。

2.3 企业生产场地不符合消防安全规定

消防设备生产上存在质量问题。如消防设备中的自动报警系统包括光电感烟探头、插定感温探头、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喷淋头、流量计、报警阀、压力开关、水泵、消防电梯等。这些设备在消防系统中必不可少, 有些生产厂家为了减少投资, 往往会偷工减料, 所生产的设备不达标, 在市场上流通会给企事业单位带来消防安全隐患。

3.消防安全中注意事项

每个企业在成立之前都应该首先考虑消防问题, 依据国家的法律要求来制定企业相关的消防安全制度和规范, 并且不断的完善优化, 同时加强消防人员的安全和自救意识, 提高消防管理的技术水平和素质。注意消防安全其本质就是保证人身和财产不受损害, 首先就是从个人素质抓起, 然后是对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要求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方面, 最后是生产消防设备的厂家生产消防设备时要注意的问题。

3.1 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目前, 消防安全教育已经在大众人群中广泛普及。如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 大学中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并且能在危险情况下用灭火器等消防设备自救等。消防安全教育是企事业单位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和防止事故发生而进行的活动, 是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3.2 加大消防资金的投入

加大消防资金的投入, 及时更新已经老化的设备, 实现彻底的本质安全、系统无漏缺、管理无大意、设备无故障、工作人员操作规范等。把消防安全融入建设和科技进步之中, 若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 要实现彻底的安全, 是不切实际的。另外, 企事业单位要积极配合消防人员的安全工作, 可以定期请消防专家进行现场勘查, 及时发现问题, 以免出现火灾事故。

3.3 严厉打击生产不合格的消防设备生产

一些消防设备的老化、缺乏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同时企业也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在保证正常生产的前提下, 将生产工艺改善, 预防为主, 尽量减少或消除危险的因。例如, 把已经老化的设备淘汰, 购进先进的消防设备, 保证企业的人员和财产安全。

3.4 强化消防监督

(1) 消防监督的落实是消除安全隐患、预防重大火灾事故, 改善工作人员的环境条件的有力保障。在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下, 强化企事业单位工作现场的安全检查, 定期专门进行现场督察, 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将事故隐患消除。

(2) 在消防安全检查中, 要严禁违规违章操作, 提倡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坚决反对官僚主义。检查工作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 按规章制度行事, 从细微之处入手, 不漏掉任何事故苗头。

(3) 在选择消防给水系统时要相应的选择探测器。根据消防区域的大小、可能发生初期火灾的范围等条件来选择。如房间的高度, 工作区域中都有哪些可燃物, 火灾可能发生的走向趋势。对于火灾发展迅速的、有强烈的热辐射的场所, 应选择火烟探测器;对那些火灾形成后不能预测的场所, 应根据模拟实验来选择探测器的种类。无论什么探测器, 都要符合国家的相关生产规定和标准。

4.结语

总的来说, 加强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注意消防安全工作的落实是提高安全管理的关键部分。强化员工的消防安全素质, 创新消防管理方式, 加大消防资金的投入, 及时更新旧的消防设备, 树立企业的安全思想、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 这些对提高我国人民整体的消防安全意识起着重要作用。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来改善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技术, 逐步建立良好的消防安全管理系统, 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根本。在理论的基础上, 加大实际操作也是不可或缺的工作。以往的消防安全培训只是纸上谈兵, 目前的许多培训机构或者单位专门设置实际操作灭火系统, 让人们详细了解消防工作的过程, 增加了人们的自救本领, 这为消防安全工作提供了许多方便。

参考文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1995 (2005年版)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企业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组织条例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企业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的建设,保障本企业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企业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简称专职消防队)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切实做好本单位的防火、灭火工作。需要时,应协同公安消防队扑救外单位火灾。

第三条 专职消防队由厂长、经理等单位负责人领导,日常工作由本单位公安、保卫或安全技术部门管理,在业务上接受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的指导。

第四条 专职消防队的建立和人员编制,均应以企业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为原则,经费由建队单位承担。企业单位专职消防队的建立或撤销,须经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会同企业单位主管部门商定;事业单位设置专职消防队和人员编制,要报编制部门批准。单位领导决定消防队干部的任免、调动时,应当征求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的意见。

第二章 建队

第五条 下列单位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

(一)火灾危险性大,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站)较远的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

(二)重要的港口、码头、飞机航站;

(三)专用仓库、储油或储气基地;

(四)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的古建筑群;

(五)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认为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的其他单位。第六条 企业专职消防队的人员和消防车配备数量,由建队单位和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商定;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人员数量,由编制部门审批。

第七条 本单位设置两个以上专职消防队、人数在一百人左右的,可以成立专职消防大队;设置五个以上专职消防队、人数在二百人左右的,可以成立专职消防支队。

第二章 火灾预防

第八条 专职消防队要建立防火责任制,定期深入责任区进行防火检查,督促消除火险隐患,建立防火档案。

第九条 专职消防队要在本单位开展消防宣传活动,普及消防常识,推动消防安全制度的贯彻落实,并负责训练义务消防队。

第十条 在本单位改变生产、储存物资的性质、变更原材料、产品以及需要进行新建、扩建、改建工程施工时,专职消防队应当向单位领导和有关部门提出改进消防安全措施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一条 专职消防队应当定期向主管领导和公安消防监督部门汇报消防工作。发现违反消防法规的情形,应当及时提出纠正意见。如不采纳,可向本单位领导和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报告。

第三章 执勤备战

第十二条 专职消防队的执勤、灭火战斗、业务训练应当参照执行公安部发布的《公安消防队执勤条令》、《公安消防队灭火战斗条令》和《消防战士基本功训练规定》。

第十三条 专职消防队应当加强灭火战术、技术的训练,对本单位的重点保卫部位必须制定灭火作战方案,进行实地演练,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灭火战斗能力。

第十四条 专职消防队要随时做好灭火战斗准备,一旦发生火灾要立即扑救,及时抢救人员和物资,并向公安消防监督部门报告。当接到消防监督部门的外出灭火调令时,应当迅速出动,听从指挥。

第十五条 专职消防队要建立正规的执勤秩序,实行昼夜执勤制度并加强节假日执勤。执勤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第十六条 专职消防队的执勤人员,由执勤队长、战斗(班)员、驾驶员和电话员组成。执勤队长由队长,指导员轮流担任。每辆水罐消防车或泡沫消防车,执勤战斗员不少于五名;每辆轻便消防车执勤战斗员不少于三名;特种消防车(艇)的执勤战斗员根据需要配备。

第四章 消防队员

第十七条 专职消防队队员条件是:热爱消防工作,身体健康,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十八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男性公民。

第十八条 专职消防队的队员,应当优先在本单位职工中选调。不足时,应当在国家劳动工资计划指标内先从城镇待业人员中招收;必要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从农村青年中招收(户粮关系不转)。新招消防队员,根据工作需要确定用工形式,可以招用五年以上的长期工、一年至五年的短期工和定期轮换工,但不论采取哪一种用工形式,都应当执行劳动合同制的有关规定。

第十九条 专职消防队在不影响执勤备战和业务训练的前提下,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培养两用人才活动,为离队后的工作安排创造条件。

第二十条 专职消防队的队长或指导员应当由干部担任。

第五章 工资福利

第二十一条 专职消防队人员实行本单位工资奖金制度,享受本单位生产职工同等保险福利待遇。离队后,按新的岗位确定待遇。

第二十二条 从社会上招收的专职消防队人员的转正定级和工资待遇及以后的晋级,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本单位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专职消防队人员因执勤需要集体住宿必需的营具,由建队单位购置。

第二十四条 专职消防队人员在业务训练、灭火战斗中受伤、致残、死亡,应当按照本单位执行的有关劳动保险或伤亡抚恤规定办理;壮烈牺牲符合《革命烈士褒扬条例》规定的革命烈士条件的,可以按规定的审批手续,申请批准为革命烈士。

第二十五条 专职消防队人员着上绿下蓝制式服装,佩戴领章、帽徽。式样、供应标准和价拨办法由公安部商有关部门另定。

第六章 经费

第二十六条 企业单位的消防维护费和日常经费(如消防队员的工资、消防用材料物资)应在企业管理费中列支;支付给消防队员的奖金、福利应在企业奖励基金和职工福利基金中列支;购置的消防器材属于固定资 产的,应在企业更新改造基金、生产发展基金中列支。

第二十七条 专职消防队的营房设施,参照执行公安部颁发的《消防站建筑设计标准》,由建队单位负责营建。

第二十八条 专职消防队所需消防车(艇)、器材、油料、通讯设备和人员的战斗装备等,应当做出计划,报本单位领导批准购置。

第二十九条 专职消防队为外单位扑救火灾消耗的燃料、灭火剂以及器材装备的折损等费用,应当根据有关规定按照实际消耗给予补偿。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本条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由国家经委、公安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由公安部负责解释。

消防事业单位 篇6

关键词:消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措施

消防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之一,对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意义重大。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消防自身的工作范围越来越宽,工作性质越来越复杂,同时对各项工作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我国消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上存在有很大问题,笔者从目前消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并对其财务管理体系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优化措施。

一、消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中的问题分析

(一)财务管理体系的整体管理意识不强

在我国财务管理方面,由于体制和制度的问题,财务管理体系的整体意识在各大企事业单位部门普遍不强。在我国大多数消防事业单位中,相关工作人员的节约开支意识并未形成,不规范开支的现象普遍存在,政府提供足够的预算作为支撑,多数消防事业单位并未严格按照科学预算执行,一些消防事业单位甚至将预算外的资金当做本事业单位可利用资金,造成消防事业单位日常开支明显超额的严重后果。在此情况下,消防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只有对日常工作的开支的基本记录,更多的只是履行会计应有的职责,财务管理体系的工作在消防事业单位中并未得到真正落实。

(二)财务管理体系的预算编制不规范

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预算编制方式相似,消防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是在上年基数加增长额的方式,这有利于控制国家财政支出总量。然而,在具体操作层,此预算编制方式表现出一定的弊端:在国家财政支出控制数和资金利用最大化情况下,高标准财务管理体系的预算编制较为常见,预算编制在其执行过程中出现严重脱节现象。近年来,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改革中,提出预算编制应以零基预算为基础,将预算内和预算外的资金统筹在使用层面上,但在实际执行层面,零基预算执行较为困难,且在执行前需做大量的核实工作。此外,消防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力有限,不能将所倡导零基预算的要求落到实处,不能达到零基预算的效果。

(三)财务管理监督工作并未落到实处

财务管理监督工作的落实情况是消防事业单位考查其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其工作的有效推行既可通过把握财务管理各方面的运行情况,也可通过有效控制、约束和改进财务管理体系。当前,消防事业单位的财务经费来源主要有三部分:国家财政支出,用于保障消防单位工作人员的生活费用及单位正常消防活动开支;地方政府支出,此经费的供给不均衡,主要用于消防事业单位管理办;自身收费,随着消防事业单位工作内容的不断丰富,国家政策在一定范围内准许消防队收取一定数额的管理费用,此政策可有效缓解国家和地方的财政压力。消防事业单位多层次经费来源,使得财务管理监督工作较为困难,在财务管理人员工作时,无法保证其独立性,不能有效发挥其职能,为财务管理监督工作带来隐患。

二、消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的优化措施

(一)提高消防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

国家财务部在2014年底发表《关于全面推进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一文,明确构建财务管理体系的思想和指导原则,并强化财务管理这一制度建设的目的,明确表示加强国家财政部对消防事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优化建设。消防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应响应国家的号召,打破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的诸多瓶颈,将财务管理工作的范围逐步扩大,将思想融入到事业单位的工作中去。在具体推行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站在财务管理的视角,增强消防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实践中落实行动,有效解决财务管理体系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二)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有效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

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中,消防事业单位要合理编制当前预算,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管理制度,并有效结合分析、考核和执行等工作,打通与预算有关的整个流程,将与财务有关的制度逐渐转化为与消防事业单位各部门都紧密相关的制度,并将这些制度落到实处。

(三)优化建设消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监督体系

为保证其财务管理工作有效进行,消防事业单位应设计出与自身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工作评价体系,为消防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工作提供更为充分的依据,进而得到更为科学有效的评价结果,这不仅要考虑到消防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执行情况,而且要考虑消防系统员工的水平和技能,并综合性考核消防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综合技能。

在财务管理体系中产生的预算编制和财务监督等问题,消防事业单位应加以重视,站在更为广阔的视角上,对此进行分析,并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关键点,行之有效地解决当前消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诸多问题。

参考文献

[1]陈修亮.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强化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2:145-147

[2]王芳.基于管理会计的消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5,19:120-121

[3]王娟.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中的财务管理优化初探[J].中国农业会计,2012,06:14-15

火灾高危单位消防监管探讨 篇7

关键词: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火灾防控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46号)首次提出了“火灾高危单位”的概念。如何进一步明确火灾高危单位的概念定义和界定范围,从其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分析入手,采取更具针对性、更加有效的消防监管措施,切实提升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1 火灾高危单位的概念

火灾高危单位主要是指火灾危险性极大、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火灾的单位场所,从类别上讲,多为大型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和高层、地下公共建筑等。火灾高危单位基本都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但又区别于普通的重点单位,是消防监管的重中之重。现实工作中,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规模和危险程度差异很大,其消防监管措施也不能按照一个标准搞“一刀切”,特别是一些超出规范、通过性能化设计建设的高层、地下建筑和商(市)场、石油化工企业等,火灾危险性极大,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和严重财产损失,十分有必要将这些火灾危险性极大、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单位单列出来,从“软件”到“硬件”,从人防、物防、技防等方面采取更加严格的管控措施。

2 火灾高危单位的界定

火灾高危单位的界定,应当区分单位的类型和性质,从单位规模、建筑面积、体量储量、人员数量等方面选择不同的判定要素,合理界定其范围。

2.1 人员密集场所

对于人员密集场所,应充分把握其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特点,把大型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公共娱乐场所等界定为火灾高危单位。

(1)商场市场。大型商场市场多为大空间、大跨度建筑,采用中庭等共享空间设计,可以采用建筑面积作为基本要素。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将单层建筑面积超过10 000m2或总建筑面积超过30 000m2的商场市场界定为火灾高危单位。

(2)宾馆饭店。大型宾馆饭店普遍装修比较豪华,功能复杂,火灾荷载大,可以以客房数作为基本的判定要素,将三星级以上宾馆、客房数在100间以上宾馆,以及客房数在100间以下但设有商场、娱乐、餐饮的宾馆界定为火灾高危单位。

(3)公共娱乐场所。近年来,一些大型公共娱乐场所火灾事故频发,而且大都损失巨大,人员伤亡众多。结合公共娱乐场所性质特殊、人员集中等特点,可以采取核定人数作为判定要素。自2008年开始,河南省将核定人数超过250人的公共娱乐场所界定为火灾高危单位,实施严格监管。

(4)医院、养老院和寄宿制学校。这些场所火灾具有特殊性,病人、老人、学生数量多,自救能力差,一旦发生火灾,疏散任务重,疏散难度大,可以采用床位数作为基本的判定要素,将住院床位在200张以上的医院病房楼;老人住宿床位在200张以上的养老院;学生住宿床位在500张以上的学校;幼儿住宿床位在100张以上的托儿所、幼儿园等界定为火灾高危单位。

(5)体育场馆、会堂。对于公共体育场(馆)、会堂及大型群众集会场所,依据其重要性和火灾危险性,都应界定为火灾高危单位。

2.2 高层地下建筑

(1)高层建筑。高层建筑人员物资集中,内部结构复杂,疏散距离远,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发展速度快,人员疏散非常困难。可以以建筑高度作为判定要素,将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公共建筑,以及居住人数超过500人的高层住宅楼、商住楼等界定为火灾高危单位。

(2)地下建筑。对于地下建筑特别是地下商场、地下旅馆等公众聚集场所,由于安全通道狭小,安全出口数量有限、位置受限制,人员和物资疏散难度较大,且外界救助困难。以地下商场为例,可以将建筑面积超过4 000m2的地下商场界定为火灾高危单位。以地下出租屋、旅馆为例,可以将核定人数超过50人的地下出租屋、旅馆界定为火灾高危单位。

2.3 易燃易爆单位

油库、加油加气站、石油化工企业等易燃易爆单位,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物质多,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高温高压设备多,发生事故容易形成连锁反应等。这些特点决定了易燃易爆单位所固有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对于这类单位,可以采用易燃可燃物储量作为判定要素,将总储量大于10 000m3的甲、乙类易燃气体的生产、充装、储存、销售单位;总储量大于30 000m3的甲、乙类易燃液体的生产、充装、储存、销售单位;具有甲、乙类可燃固体、可燃纤维且建筑面积大于10 000m2的单体建筑等界定为火灾高危单位。

3 火灾高危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1)普遍采用性能化设计,降低消防安全标准。火灾高危单位大多属于超规范的建筑工程,且由于使用功能的特殊需要,无法按照国家工程消防技术标准划分防火分区、设计安全疏散和规划消防设施等。针对这些情况,一些地方不能严格按照“执行消防技术规范为首选,慎用消防性能化设计”的原则,普遍采用性能化设计来规避消防技术规范要求,甚至降低消防安全标准,极易造成先天性火灾隐患。

(2)规模体量极大,应用功能复杂。火灾高危单位普遍具有大空间、大体量特点,且使用大量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使火灾荷载和火灾危险性大幅度增加。一些大空间、大跨度厂房或仓库占地面积动辄过万,一般高度在7m以上,生产设备和人员高度集中,没有明显的防火分隔措施。一些大型易燃易爆和仓储单位,易燃可燃物数量巨大,极易造成大面积猛烈燃烧,甚至引起爆炸。一些大型公众聚集场所多属于综合性特殊建筑,集商场、餐饮、住宿、娱乐、办公为一体,用火用电量大,极易发生火灾事故。

(3)单位主体责任不落实,消防管理水平低下。一些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意识淡薄,重生产效益、轻消防安全,没有认真落实主体责任。特别是一些多功能、综合性建筑,由于涉及多个使用单位,极易造成职责不清、管理混乱。在日常消防管理中,一些火灾高危单位消防管理制度不落实,火灾防范措施不到位,防火检查和巡查制度流于形式。在建筑消防设施方面,一些火灾高危单位在日常管理中疏于维护保养,致使消防设施长期处于损坏或者瘫痪状态。

(4)人员高度密集,紧急疏散十分困难。火灾高危场所特别是公众聚集场所,人流、物流量极大,动态管理和紧急疏散非常困难。例如,一些超大型商(市)场日均客流量超过10万人,瞬时滞留人数有时可达5万人以上;一般的高层建筑办公楼,平均容纳4 000~5 000人,由于垂直疏散通道有限,垂直疏散距离又长,数千人若全部疏散到地面,少则几十分钟,多则几小时。

(5)火灾扑救困难,极易造成严重损失。由于火灾高危单位的大空间、超高层、多功能、高荷载、人员多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发展速度快、蔓延模式多变,在短时间内就会猛烈燃烧扩大,很难实施有效扑救,极易造成巨额财产损失和严重人员伤亡。2008年1月2日,乌鲁木齐市德汇国际广场火灾,燃烧60多个小时,烧毁建筑面积73 000余m2,直接财产损失数亿元;2010年11月5日,吉林市船营区商业大厦因一层电气线路短路引发火灾,造成19人死亡、24人受伤,过火面积15 830m2,直接财产损失1 560万元;2011年,中石油大连公司油库连续2次发生爆炸,教训极为深刻。

4 火灾高危单位的防控对策

加强火灾高危单位消防管理,必须坚持从高从严管理、超常措施防范的原则。在单位自我管理上,必须严格落实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和“三会三化”建设,组织机构建设、从业人员素质、设施器材配备、日常消防管理等方面都必须有相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更高的自我管理标准。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监管上,必须加大消防监管的频次和力度,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督执法措施。在管控措施的创新和拓展上,要实行强制消防安全评估,并纳入单位信用评级内容,参加火灾公众责任保险,通过行政和经济手段,提高火灾高危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4.1 设立消防管理专门机构和人员

火灾高危单位要建立完善内部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严格落实。要设立消防管理专门机构和人员,成立或者确定消防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设立消防工作办公室,并确定专职消防安全管理员,具体负责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机构应每周召开一次例会,每月总结本单位消防安全情况,并向主管公安消防机构做出书面报告。同一建筑由两个以上高危单位共同使用的,应当书面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成立联合管理组织或委托物业公司统一管理。

4.2 组建专职消防队和防消联勤专职队

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大型企业,储备可燃重要物资的大型仓库、基地,要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建立专职消防队,其他高危单位要建立防消联勤专职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属于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高危单位要逐楼层、分区域设置消防执勤点,执勤点至少应有两名执勤人员,并配备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灭火器等装备器材。高危单位应当建立消防器材库,配足消防战斗服、隔热服、救生绳、消防斧、腰斧、防烟防毒面具等常用消防器材。

4.3 落实消防安全评估制度

实行消防安全评估,既能够让单位全面掌握自身消防安全状况,发现并解决消防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也可以为消防部门实施消防监督提供科学依据。火灾高危单位应当每年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开展一次消防安全专业评估,每季度开展一次消防安全自我评估,评估结果报当地消防机构备案。消防安全评估主要是针对单位的建筑物消防安全情况、消防设备设施设置运行情况、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评估结束后,评估机构要综合判定单位的火灾风险,明确单位消防安全级别,并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的处理建议和改进措施。对火灾高危单位的消防安全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与单位的信用等级评定和火灾公众责任保险费率挂钩。

4.4 推广应用先进技防措施

强化科技保障、信息支撑,实现对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的实时动态管理。积极应用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和智能型火灾报警信息显示及疏散指示系统,依托公安视频监控系统,对建筑消防设施、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等重点部位实施可视化监控、精确化管理。大力推广红外感应人员自动计数器、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楼层显示器、自动报警逃生门锁、独立报警器、电子巡更等实用科技产品,以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火灾风险。

4.5 从严实施消防监督管理

消防部门要对火灾高危单位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对每一家火灾高危单位,都要明确一名政治优秀、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防火监督干部为该单位的首席监督员,具体负责对该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具有对日常行政处罚、行政许可、采取停止营业、拘留责任人、重大火灾隐患立销案等重要消防行政执法行为的主要建议权。首席监督员要牵头组织,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逢重大活动、节假日要进行专项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工作总结。在对场所监督检查中,应依据国家技术规范从严要求,将非强制性条款作为强制条款同等对待,对被监督火灾高危单位存在的消防违法行为,应按照有关要求从重处罚。

4.6 大力推行火灾公众责任保险

发展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就是要通过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用商业手段解决责任赔偿等方面的法律纠纷,有利于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和辅助社会管理功能,提高社会的火灾风险管理水平。国务院《意见》明确要求火灾高危单位应当参加火灾公众责任保险,这是一条强制性规定。要积极、稳妥地推动开展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推动火灾高危单位逐步参保。对于投保的火灾高危单位,保险公司要建立资料库,并与消防部门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消防部门在消防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投保单位存在火灾隐患,要及时通知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在防灾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因素,也要及时报告给消防部门。消防部门通过行政执法,保险公司通过合同约束、费率调整等手段,共同促进企业整改隐患,从而达到减少火灾危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巍.浅议地下商场的火灾危险性及预防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3,22(4):338-340.

[2]朱杰,夏锐,唐家祥,等.某高层建筑商业中心火灾风险评估及人员疏散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27(8):570-573.

[3]谢飞,楮新颖,薛奕.地下建筑购物中心火灾风险评估及人员疏散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3):163-166.

[4]姜明理,苏丹,阚强,等.浅析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应急预案的编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5):370-372.

[5]康瑞.多层商住楼的火灾危险性调查与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2):138-141.

消防事业单位 篇8

关键词: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问题

前言

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竞争越发的激烈, 企事业单位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 则需要不断的扩大生产规模,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业绩和效益的提升, 但企事业单位规模的扩大也增加了消防安全的难度, 一旦由于消防安全隐患引发火灾, 则可能给企事业单位带来灭顶之灾, 使其失去生存和发展的资本, 所以加强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是企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

1 当前部分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消防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 使我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得以更深入的开展, 而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安全监督检查过程中, 部分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增加了火灾发生的机率。

1.1 部分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长期以来我国很大一部分企事业单位都将业绩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较为忽视, 从而导致企事业单位的发展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严重脱节, 单位从上到下对消防安全意识都较低, 使火灾隐患较为突出。一些单位根本没有制定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制度, 即使有制定的在内容上也不够完善, 具体落实情况也不好。整体环境上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轻视, 使企事业单位内安全管理人员只是一个摆设, 消防安全工作无法有效的开展起来。

1.2 部分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经费缺乏

由于对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视度不够, 虽然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所需经费也纳入了企事业单位的预算之中, 但在实际工作中, 往往为了满足生产及其他需求而对这部分经费进行随意挪用, 从而导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无法有效的开展, 消防器材损坏、缺失问题严重, 由于缺少经费无法及时的进行补充, 使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较大的影响。

1.3 部分企事业单位内部消防工作管理混乱

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的落实, 不仅与单位的领导人员的重视息息相关, 而且还要具有熟练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 这是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目前部分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与缺乏高素质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具有直接的关系。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仅组织性较差, 而且各方面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都无法到位, 各项消防安全管理活动都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不仅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档案存在着不健全的问题, 而且消防安全管理台账也没有详细的进行登记。

1.4 部分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流于形式

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国家不断的在强调, 也大力的进行了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 有效的提升了人们的安全消防意识。但应该意识到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持续的工作, 需要企事业单位给予充分的重视。但在实际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 往往在授课进行一味的灌输, 使教育工作流于形式, 对课堂效果不重视, 这样就导致授课只是照本宣科, 授课教师缺乏专业性, 并没有将授课内容与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联系起来, 使授课的效果大打折扣。再加之基层工作人员自身安全意识欠缺, 对消防安全培训的重要性没有正确的认识, 所以对于安全培训的内容存在着抵触的情绪, 不能主动去对培训内容进行掌握。这就更导致消防安全培训流于形式。

2 如何加强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没有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就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相信我们耳濡目染都知道很多火灾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因此, 加强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事业单位在生存与发展中的一项长远工作。

2.1 落实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制

企事业单位作为消防安全的责任主体, 必须加强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健全部分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制, 部分企事业单位消防责任人要对部分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在落实责任制的基础上, 明确部分企事业单位内部逐级消防安全职责, 以建立责任制度, 形成责任“链条”。同时, 认真做好防火巡查、火灾隐患排查、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工作, 切实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2 要大力进行消防宣传制度, 加强员工培训教育工作

利用多种形式和途径, 经常对职工进行消防知识和消防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比如在的单位重点区域内张贴醒目的消防安全宣传标语, 定期在单位的内部广播、板报等播出活刊登消防安全知识及在消防安全防护上的先进事迹, 另外我们防火单位也可以利用“119”消防宣传日等重要时机向企事业单位大力进行宣传。要定期分批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和灭火演练活动, 其中对重点工种人员要进行专门的消防安全培训教育和考核, 做到持证上岗;对其他一般员工要进行普遍的消防安全教育;企事业单位要把消防宣传、教育、考核当作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 并可以把次项工作列入年终评比先进的一项内容。

2.3 加强企事业单位消防执法监督力度

严格执法是公安消防机构依法实施消防监督所应遵循的宗旨。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公安消防机构建立起与部分企事业单位经营机制相适应的消防监督体制, 严守建审、验收等关口, 在源头上杜绝火灾隐患的产生;依法开展消防监督行动, 加强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检查, 避免“失控漏管”现象。针对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坚决运用消防法律法规, 努力消除不安全因素, 创建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2.4 完善企事业单位与消防机构联动机制

部分企事业单位要不断发展与壮大, 要“走出去”和“引进来”, 充分利用或共享社会资源。部分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也应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模式。“走出去”, 加强部分企事业单位与消防机构的联系, 让消防机构了解部分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环境、危险系数等, 将社会的防火管理模式纳入部分企事业单位管理;“引进来”, 加强与消防机构开展火灾演练,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提升部分企事业单位火灾的防控能力。

3 结束语

近年来, 企事业单位在经济的带动下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 这样就导致各自在发展过程中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上又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 所以需要企事业单位加强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 确保单位的正确发展及维护社会的稳定。针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的一些新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使其得到有效的解决, 确保企业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都能具体落实到位, 得到很好的执行。

参考文献

[1]王建国.浅谈如何抓好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6.

[2]陈娟娟.中小型化工企业消防安全问题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 2009.

基层单位怎样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篇9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消防安全工作。特别是《消防法》和与之相配套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下称“公安部61号令”) 的颁布实施, 使我国消防安全工作步入了一个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正轨。

然而, 虽然有了《消防法》和公安部61号令, 有了各级政府的行政法规和要求, 有了各级消防部门的督促检查和处理, 但火灾事故仍然频频发生, 消防安全工作仍然面临着严峻形势。由于一些单位对消防安全工作重视不够, 导致法律法规“落实不下去、执行不严格”, 消防安全责任制和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因素造成的。笔者将自己长期在基层单位工作的点滴经验归纳起来, 从实际出发, 浅谈一点基层单位怎样才能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提高人们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意识

首先, 我们要把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提升到一个高度来加以认识。要真正意识到火灾事故会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每一次火灾事故都是一次血的教训和代价。因此我们应该把以人为本理念以及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 同时, 我们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安全也是生产力, 保障安全就是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相反, 不安全因素会制约生产力的发展, 发生安全事故就是对构建和谐社会和生产力发展造成障碍和破坏。从现实的角度来讲, 就算你不顾及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但也应该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一场火灾, 可能就会把你生产出来的产品, 或者把你所经营的商品, 或者把你的单位、厂房、车间、门面、住宅、产业甚至你的生命等都毁于一旦。所以, 我们一定要把火灾视为洪水猛兽, 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彻底改变“重效益、轻安全”的不良倾向, 从思想上真正把消防安全工作重视起来。

二、按照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切实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我们应该根据《消防法》和公安部61号令有关规定, 扎扎实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 设立一个由单位领导或私营企业负责人、各科室 (部门) 负责人参加的消防安全领导小组, 并制定出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其目的, 是使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有序而进和有章可循, 同时也是对本单位财产和职工身命安全的一种保护。

(2) 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责任制的内容不在于多, 而在于实用、具体, 以便让各级、各岗位的干部职工都清楚自己在消防安全工作中应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只有落实了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 才能做到“全民参与”消防安全工作, 从而使消防安全工作形成一个层层有人抓, 个个有责任的良好局面, 从根本上消除管理“盲区”和“漏点”。

(3) 针对本单位的特点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安全的需要, 需要是个体内在响应的基础, 也是内在驱动力的来源。这就使得消防安全教育与个体需要之间有了一个契合点。在现实生活中, 消防安全教育的效果很难说十分理想。其原因是, 理论上的应该“响应”与现实中“是否会响应”存在着差距。缩短差距的根本措施应该是注重消防安全教育的方法, 要设法让职工懂得安全的理论知识、学会安全操作技能、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等;要改进消防安全教育形式, 让职工不会对它感到枯燥乏味。

(4) 配置必要的消防设施和有效的灭火器材。必要的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消防安全标志等, 是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其目的是能够及时扑灭初起火灾和控制火势的蔓延, 把火灾损失降到最低点。对配置的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还应该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 以确保其完好有效。

(5) 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是一条绿色通道和生命线, 不能堆放杂物和封堵、锁闭, 要随时保持畅通。以确保在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时能迅速疏散人员和物资,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事故和其他损失。

三、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并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针对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很有必要, 但要适时组织职工按照预案进行演练, 使职工在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时能遇事不慌, 并自动按照在演练中掌握的知识技能迅速投入到灭火和疏散工作之中。对职工进行的消防安全培训, 主要是要求职工做到“三懂”、“四会”, 即懂火灾危害性、懂预防措施、懂扑火方法;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 以便让职工更好地履行其岗位防火职责。

四、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基层单位应该设有专人负责消防安全管理, 定期对场所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检查安全疏散通道、检查所配备的消防设施及器材是否完好有效、检查所有火灾隐患, 把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

五、建立义务消防队或者专职消防队

单位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义务消防队或者专职消防队。建立义务消防队的队员随岗位变化而自然调整, 但人员数量应当保持相对稳定。义务消防队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演练, 以掌握一定的消防技能。而专职消防队的组建应根据单位的生产、生活区域大小及人口密度来组建。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训练大纲, 开展灭火演练。

六、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 做好其他有关消防安全工作

英国社会单位消防监督管理特点 篇10

英国目前的消防设计规范几乎全部是性能化的规定。英国消防部门把对建筑物的监管重点也从消防设计审批转移到了后期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同时,把保证建筑物消防安全的职责从消防部门移交给了雇主、物业、业主等“责任人”。

英国有关法令规定,“责任人”必须对其负责的物产的消防安全负全部责任,消防部门不再就某物产的消防安全发放“消防安全证书”。如果其负责的建筑物发生火灾,“责任人”应积极引导建筑物内人员进行安全疏散。发生火灾时,“责任人”不能全部指望消防员前来救援。该项规定从法律角度转移了救人的重心。把救人的主要责任交给了“责任人”。因此,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责任人”必须对其负责的物产定期进行火灾风险评估,确保其物产的消防安全。

上一篇:参考意义下一篇:高师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