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消防工作档案

2024-06-06

单位消防工作档案(精选8篇)

单位消防工作档案 篇1

社会单位消防工作“四个能力”档案分类分册

社会应当将本单位的基本概况、公安消防机构填发的各种法律文书、与消防工作有关的材料和记录等统一有序保管、备查。消防工作及档案的常见分类推荐如下:

(一)四个能力之检查与整改火灾隐患的能力

①四级检查档案(消防消防责任人月检查表,消防安全管理人半月检查表,部门

消防安全责任人周检查表,消防安全日检查表,)

②动火施工消防安全管理(相关用火、用电的制度;施工记录等)③消防考核奖惩情况记录(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相关记录)

④火灾隐患整改情况(发现、汇报、跟踪整改隐患记录)

⑤两小时巡查记录(公共聚集场所营业期间两小时巡查一次)

⑥各种设施保养检测记录(制度、合同,消防设施定期检查记录、自动消防设施

全面检查测试的报告以及维修保养的记录;有关燃气、电气设备检测(包括防雷、防静电)等记录资料)

⑦员工上下班检查记录(上下班检查内容,检查记录表)

⑧小区居民防火公约

(二)四个能力之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

①消防安全宣传工作(明确专、兼职培训人员;各种消防宣传制度、宣传培训文

件、资料;固定消防宣传栏内容)

②特殊岗位持证上岗情况(包括电工、电焊工、自动控制系统操作人员培训证件)③新员工上岗培训记录(新员工、新岗位的岗前培训,做好时间、地点、培训人、培训内容、培训照片的登记)

④定期培训记录(做好时间、地点、培训人、培训内容、培训照片的登记)

(三)四个能力之灭火与引导疏散的能力

①总体与局部应急预案。(各区域、楼层现场应急预案,单位总体应急预案)②灭火培训和疏散记录。(预案的准备、培训、局部演练、抽查工作,总体预案的每半年演习记录)

(四)其他基础资料

①消防组织架构(消防管理工作归口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任命文件及职责,消

防安全管理人任命文件及职责,各级、各岗位职责内容及责任

人,并送消防部门备案)

②单位基本资料(基本资料,总平面布局,消防给水总平面图,工商执照,消防审批文件,单位的各区域、各工艺、各类物资或新增加的或改变的平面布局、工艺、物资的火灾危险性评估)

③单位消防制度汇编(16项管理制度)

单位消防工作档案 篇2

一、文物保护单位建立健全消防档案的必要性

文物保护单位所保护的文物古建筑是国家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 它们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也是研究古代社会的宝贵历史资料, 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具有不可再生性。古往今来, 我国大量的文物古建筑毁灭无存的历史事实证明, 火灾是文物古建筑的大敌, 尤其对于木结构的建筑来说, 火灾的危害是毁灭性的。根据2014年的统计, 全国的123座历史文化名城、252个名镇、276个名村、8630家文物保护单位, 3744个古村寨, 基本都是木结构建筑。2009年以来, 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1343起, 仅2014年发生重大文物古建火灾事故10起, 比如2014年1月11日凌晨, 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发生火灾, 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核心区变成废墟, 烧毁242栋房屋, 古城历史风貌严重破坏, 部分文物建筑也不同程度受损, 财产损失上亿。2014年3月31日, 山西千年古刹圆智寺发生火灾, 一场大火将距今千年的唐代古刹圆智寺千佛殿的屋顶几近烧毁, 殿内壁画也有些许脱落, 大火燃烧1个多小时才被当地消防部门熄灭。最近一次古建筑火灾发生在2015年1月3日凌晨,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南诏镇拱辰楼发生火灾, 拱辰楼木构部分基本烧毁, 烧毁面积约765平方米, 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拱辰楼, 在一场大火中化为废墟。这些火灾事故均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和影响, 火灾频发严重危及文物古建筑安全, 已成为目前文物安全中“第一大险情”。而建立健全消防档案是保障文物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的基础工作, 是做好消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消防档案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位置, 故此, 建好消防档案非常必要。

二、建立健全消防档案是法律法规赋予文物保护单位的一项义务

目前, 在消防安全法规体系中, 有关健全消防档案的条款见于《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法规中, 即: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消防法》第十七条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建立消防档案, 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实行每日防火巡查, 并建立巡查记录”;特别是公安部61号令, 2002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第八章专门把消防档案作为独立的一章, 要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建立健全消防档案, 消防档案应当包括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和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单位应当对消防档案统一保管、备查”, 并对消防档案包括的具体内容、收集范围、归档要求等作了详细的明确规定。同时, 地方消防部门也组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对单位消防档案建档类别作了详细的规定。综上所述, 健全消防档案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文物保护单位的一项义务, 必须将它作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好管好。

三、健全消防档案是文物保护单位强化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

本文所谈的消防档案是指根据公安部第61号令规定建立的消防专业档案, 其内容主要包括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和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建立消防档案是保障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以及各项消防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能督促单位领导干部把消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作为重中之重工作来抓, 牢固树立“损害文物安全罪不可赦”的理念, 时时刻刻、随时随地抓消防安全, 履行好消防安全职责, 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工作主动性。运用消防档案, 便于单位领导、消防管理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熟悉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情况, 通过查阅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并根据不同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有效地指导工作, 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 如:在每年的春节、清明节、“五一”“十一”“冬春防”等特殊时期, 单位领导根据上级指示精神, 结合单位工作实际, 及时召开动员会, 安排部署具体工作, 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火方案、灭火处置预案, 下发做好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 从上至下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状, 强化全员消防安全责任防范意识;安排好昼夜人员值班, 组织各部门联查, 落实消防巡查、检查、隐患整改工作措施等。以及为了避免因雷击造成火灾事故, 在进入雷雨季节前, 及时做好避雷检测工作, 雷雨天气及时切断所有用电设施电源;为了防止因用火、用电不慎发生火灾事故, 各用火、用电部位设专人负责, 将人名单上墙;进入各寺庙施工人员进场前必须进行消防安全培训、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场地用电设专人管理;各寺庙作为“专题展”展览场地的殿堂, 在陈展、布展前对殿堂内的装饰品幡条等进行阻燃处理;在冬春季防火期间, 各寺庙清理防火隔离带, 寺庙内、外重点部位设专职防火员、制高点设瞭望哨死看死守。强化制度制定到位、人员执行到位、岗位值守到位、巡查检查到位、隐患整改到位, 夯实各时期安全防线, 切实预防各类火灾事故的发生, 增强了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

四、消防档案是考核文物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力度的原始依据

消防档案内容直接反映了单位对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 对单位及单位主要负责人消防安全履职情况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消防安全工作是一个动态过程, 时时刻刻都在做, 只有将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情况和运作过程通过档案的文字图片以及台账的表格和簿册来进行详细反映, 才能再现消防安全工作的具体情况, 因此, 在对单位消防安全工作的评价中, 仅仅靠现场是不能够完整地反映出来的, 只能由消防档案和现场相结合来反映。如:为了督导本单位消防管理工作落实情况, 公安消防机构和上级主管部门经常对单位进行消防安全督查, 年底进行考核考评, 消防档案是每年必查的软件材料, 借助档案资料与现场检查相结合来评价单位抓消防安全工作力度的大小是每年度主要的检查方式。特别是在火灾事故调查中, 消防档案是最重要的原始依据之一, 也是责任认定最有力的依据。一旦发生火灾事故, 调查手段之一就是查阅消防档案资料, 通过查阅档案中的历史记录, 了解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和单位负责人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 相关原始记载的文件、各种记录、当事人的签字、照片等等, 都是法律认责证据的基本要素, 为火灾事故原因分析和事故责任的界定提供依据。在很多火灾事故的调查中, 单位及单位主要负责人因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缺乏记载而被追究行政责任、经济责任乃至法律责任的例子屡见不鲜。同时, 它也是考核专、兼职防火干部、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情况, 业务水平, 工作能力, 工作态度的依据。

五、建立健全消防档案是实现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化的有效途径

建立健全消防档案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文物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确保文物古建筑安全无事故。随着社会对文物保护单位消防问题关注程度的提高, 各单位都加强了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 并逐步使之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 而建立规范的消防档案在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也愈显突出。通过建立健全消防档案制度, 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工作与单位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有机结合, 可以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 进而有针对地制定各类规范、具体、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表格和簿册, 并促使各级管理者按照既定要求落实, 最终实现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如:以建立消防设施台账为例, 在建立时, 不仅要有消防设施编号、具体位置、消防管理责任人, 还要有设备检查表, 包括检查日期、检查情况、检查人员、检查出的问题和隐患、整改情况等。在实际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 其实就是消防设施“三定一表”工作法, 即:对单位的所有建筑消防设施实行定编号、定位置、定责任人员和在设备上悬挂放置检查表的工作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 就是迫使各级管理人员必须一环扣一环认认真真地去落实消防设施检查和管理工作, 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只有建好、管好消防档案, 才有利于强化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推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总之, 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单位消防档案, 是推进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 进一步规范消防安全管理行为, 提升单位消防管理水平, 实现单位消防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建好管好消防档案, 充分发挥消防档案在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才能强化消防安全管理力度, 有效控制火灾事故的发生, 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提升单位的整体形象、促进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让古老神奇的文物古建筑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王丽.浅谈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 2010 (23) .

浅谈高校消防工作档案管理与利用 篇3

【关键词】高校消防工作 档案管理 利用

消防档案是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直接形成的文字、图表、视频、声像等真实的历史记录,是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的依据和信息资源。在消防工作中,消防档案管理是其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其管理和利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消防人员对各类火灾救援和事故处理质量的好坏。当前,高校消防工作档案管理和利用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消防档案管理重视不足,管理模式过于陈旧;消防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设施不齐全;消防档案管理手段落后,管理人员素质偏低。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应对,尽快解决。首先要高度重视,加强高校消防工作档案的有效管理与合理利用,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强化综合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的消防档案管理人才队伍,从而确保消防档案的安全性,提高消防档案管理质量,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高校消防工作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消防档案管理重视不足,管理模式过于陈旧

当前,高校各大院校并没有高度重视消防档案管理工作,消防档案管理意识淡薄。有些消防档案管理人员认为,消防档案管理工作是好是坏,对单位发展不会有很大影响,其责任应该在于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他们只要尽职尽责值好班,无火灾事故发生就可以了,从而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消防安全意识不强,工作不積极,缺乏主动性。此外,许多高校消防档案管理工作仍过多沿用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为保管而保管”,以案卷不丢失为原则,仅仅只对消防灭火器进行简单的数量统计,未能配备相关的专职人员对消防档案进行有效管理,因而难以使消防档案发挥其应用的利用价值和作用。

(二)消防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设施不齐全

就目前来说,高校消防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消防档案立卷、借阅、保管、利用以及归档等环节缺乏明确统一的规定要求,管理措施缺乏规范性,从而致使消防档案管理工作无章可循,无据可依,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另外,许多高校消防档案管理设施不够齐全,未能配备专门的消防档案库和档案柜,致使消防档案堆积搁置,材料信息收集不全,即使有档案库,其消防档案管理室的基本硬件设施不健全,不具备基本的防水、防潮、防火、防电、防盗、防损坏等“六防”条件,因而不利于消防档案的保管和利用。

(三)消防档案管理手段落后,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当前,高校消防档案管理方式过于落后,传统的手工登记、人工查询管理方式仍占主导地位。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现代化管理技术手段,导致消防档案管理工作的严重滞后,大大降低了消防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此同时,许多高校对消防档案管理人员培训不足,导致他们专业知识不强、安全防范意识不足、业务水平不高、管理能力不够的现状。加之,部分消防档案管理工作者职业责任心不强,业务上不精益求精,缺乏知识更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导致他们专业知识老化,知识面较窄,缺少创新意识,从而影响了消防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高校消防工作档案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措施

(一)完善管理制度,确保高校消防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消防档案管理是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要加强消防档案管理必须进一步完善消防档案管理体系。一方面,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制定消防工作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消防工作档案管理的责任部门、责任人以及相关工作职责,力求将消防档案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从而推动高校消防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要注意把消防档案管理作为消防安全管理的一个重点来抓,并将消防档案管理制度和有关规定要求纳入日常的绩效考核办法之中,最大限度地增强高校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要不断健全消防档案工作考核检查制度,对于消防档案的立卷、借阅、移交、保管、保密 、利用以及销毁等各个环节都应做到可规可循,有据可依,从而规范消防档案工作秩序,使之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确保消防档案安全。

(二)推行科学管理,提高高校消防档案管理水平和实效

当前,高校消防档案管理和利用仍存在传统的“为保管而保管”“只保管不利用”的陈旧落后管理思想。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单一的消防档案管理手段和形式已难以适应当前高校消防档案安全管理的发展需要。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做到与时俱进,及时转变管理理念,注意将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设备设施引入到具体的消防档案管理工作中,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推行科学化管理,加强消防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逐步将消防档案形成载体从纸质、图片、声像、光盘转变为消防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并安排专人管理操作,从而充分发挥消防档案的利用价值。二是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档案管理软件,有目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将现有消防档案信息数字化,把现存的消防档案案卷目录转化为机检数据,并通过设置防火墙、数据备份和加密等多种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消防档案信息的丢失和泄露,以确保消防档案的完整性、保密性以及安全性,从提高高校消防档案管理水平和实效。三是要充分借助校园网络,在高校校园网的信息平台上创建消防档案管理网站,将其作为宣传高校消防档案工作、开展消防档案信息服务的重要窗口,并提供一定的网上查询和使用服务,从而进一步加大消防档案管理力度,提高消防档案管理和利用水平。

(三)加强培训,提高高校消防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消防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消防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以及整体效能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增强高校消防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要注意加大对高校消防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消防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消防安全知识、档案管理知识,熟悉相关的政策法规,而且还需具备娴熟的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和信息网络技术的能力,能够在消防档案管理工作网络中相互协作和配合。因此,高校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消防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技能、政策、能力的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增强法律观念以及档案管理意识,拓宽消防档案管理人员知识视野,促使他们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精湛的业务技能,从而提高消防档案管理质量。其次,要注意加强消防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消防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和进行职业观教育。再次,要积极开展岗位自学和工作业务经验交流活动,鼓励消防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勤于学习、乐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多反思、多审视、多调整、多总结、多提高。通过自我学习和与他人交流,从而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确保消防档案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单位消防工作计划 篇4

(一)消防计划

消防安全管理人任命后,应迅速制定单位消防计划,单位消防工作计划。一座建筑物或同一占地内有数座建筑物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时,只须制定一个消防计划。数个单位共用一座建筑时,由各个单位分别制定消防计划,各单位领导应选举一人为消防安全管理人,制定包括各单位在内的统一的消防计划。

(二)消防计划的基本事项

消防计划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构造、规模(层数、定员数)、设备、使用性质来制定,基本事项如下:

1.组织管理义务***;

2、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

3、消防设备的检查和维护;

4、疏散通路、安全出口、防火分区、排烟或防烟分区及其他疏散设施的维护管理;

5、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和组织保障方案;

6、防火教育和定员的限制管理;

7、灭火、报警及疏散训练,火灾发生时灭火、报警及疏散引导活动;

8、扩建、改建、修缮或装修施工中消防安全管理人或助手到场检查及其他用火监督事项;

9、消防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其落实;

10、与消防机构的业务联系。

(三)消防计划的实际性和危险性预测

消防计划必须符合建筑的实际情况,提高时效性。为此,应从各个角度探讨、预测建筑起火、蔓延、疏散的危险性,制定出周密、完善的消防计划。要作出正确的危险预测,必须具有丰富的火灾知识和实践经验,研究以往火灾的教训,听取建筑物和设备管理人员的意见,使预测更加具体和符合实际。危险预测的主要方面如下:

1.明火和危险物的使用;2.有无大量可燃物及不良管理状况,外来人员的纵火可能性;3.建筑物的面积、层数、防火门、防火分区等状况可能存在的燃烧蔓延危险及路线;4.建筑物的用途及营业状况可能存在的火灾危险;5,建筑内人员的情况(病人、老人、儿童、醉酒者等)及人数所决定的疏散难易程度;6.职工人数和义务组织所能达到的灭火、疏散等义务消防活动能力;7,防火结构、疏散设施、消防设备等设置状况所能满足的灭火、疏散程度;8.走道、楼梯数目及位置形成的疏散路线有效性;9.高层建筑的疏散计算值、排烟能力等疏散措施状况。

二、消防计划的具体制定及内容

建筑物的大小不同,消防计划的内容和组成也不一样,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一般来说,高层建筑单位消防计划组成及内容可参照如下:

(一)消防计划一般事项

1.计划目的。该计划适用于出入建筑物的一切人员,目的是防止火灾发生、初起灭火、疏散引导,减少火灾时的生命财产损失。

2.消防安全管理人业务及权限。要明确各个部门消防安全管理人姓名及办公地点,同时还要明确规定各个部门消防安全管理人的职权范围、业务范围:

制定修改消防计划及向消防机构呈报,实施灭火、报警及疏散训练;

建筑消防设施、用火设备器具、危险物品设施等检查及监督;

用火指导和监督,向防火负责人汇报消防工作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指导和监督各个部门消防安全管理人的工作;

按照法规规定要求向消防机关提出各种报告、呈报及加强有关防火业务的联系;协助公安、消防部门调查火灾原因;

根据建筑物用途、规模等情况,还应补充必要的业务内容,工作计划《单位消防工作计划》。例如:规定禁止吸烟场所和吸烟限制;定员数量的限制;疏散通路简图的张贴等。

3.防火安全机构的设置及工作

(1)防火安全机构成员由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义务***长等组成。

(2)规定召开防火安全机构会议的时间(月份)。

(3)防火安全机构讨论审查下列事项:

制定及修改消防计划:建筑物、消防设备等的维护管理;建立义务消防组织及配备、维整装备;灭火、报警及疏散训练的实施;防火教育;其他防火管理事项。

(二)防火管理事项

1、建立火灾预防管理组织。(1)分别设立日常防火组织和定期进行建筑及消防设备检查组织,明确任务分担;(2)确定其各级消防安全管理人及岗位消防员的职责;(3)委托检查时记入委托者的姓名。

2、消防设备、建筑设施的自主检查。(1)建筑物一年检查两次,规定检查月份,检查结果记录在检查登记表及建筑防火档案内;(2)明确规定各种消防设备的检查时间,检查结果记入检查登记卡及设备维护档案内。

3.消防设备的更换维修。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当各种设备检查不合格时,应立即更换和维修。

4、日常火灾预防。为了加强平时的火灾预防,规定全体职工应遵守以下有关事项:

(1)用火设备器具的安全使用;(2)吸烟管理;(3)疏散设施及防火设施的性能维护;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从防止火灾蔓延、疏散等方面考虑,还应补充制定日常有关规章制度。

5.用火管理。(1)用火限制如下:规定禁止吸烟场所及吸烟场所;规定禁止使用用火设备器具场所及可使用场所;规定禁止带入危险品的场所;施工中严格用火限制及检查。(2)在下列场合临时用火时,应报告消防安全管理人,采取必要措施。禁止用火场所临时用火;设置或变更各种用火设备器具时;贮藏使用危险物品或改变种类、数量时;改装、改建时。

6.其他必要事项。(1)假日、夜间火灾预防应注意:假日夜间停业场所,制定下班时的火灾预防措施和下班后火灾预防任务交保卫警卫部门继续进行时的防火措施。昼夜营业场所,制定白班倒换夜班时火灾预防工作的交接措施。(2)为了防止纵火犯罪,建筑物内外要整顿清理,加强警卫巡逻。(3)制定剧场演出时控制超员等管理措施。

(三)义务消防活动

1.义务消防组织的建立及装备。(1)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建立义务消防组织,确定人员组成;(2)昼夜营业单位应另外科学编排夜间义务消防组织;(3)确定***的人员组成及任务;(4)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义务消防分队(以栋、层为单位),确定各队人员组成及任务;(5)明确规定各班任务;(6)明确队长、付队长的权限及任务;(7)明确义务***必需的装备及其管理办法。

2.义务消防行动要点。(1)为了在火灾发生时义务***有效的进行活动,可按下面事项规定行动要点:发现火灾时的措施;报警联系;灭火活动;疏散引导;安全防护措施;伤员救护;向***提供情况及引导***。(2)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假日、夜间活动要点。(3)规定气体泄漏及危险品流出时的活动要点。

(四)消防教育及义务消防训练

1、消防教育。(1)明确规定一般职工、义务***员及新职工、调入人员消防教育时间。(2)确定如下的消防教育内容。消防计划的周知;平时及火灾发生时各个职工的责任和行动要点;火灾预防规章制度。

2.义务消防训练。(1)明确规定各种训练(综合、灭火、报警、疏散)实施时间。(2)规定各种训练内容及实施方法。(3)实施训练时向消防机构呈报,实施教育训练结果记录在消防档案内。

三、制定消防计划的注意事项

1.尽可能简洁,使用时易懂且易实行;

2.不要照抄别的计划,不要拘泥于形式,不得漏掉必要的项目;

3.制定计划时应广泛征求消防机构、基层消防安全管理人、机械、电气技术人员等意见,以使计划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4.与建筑防火设计要相符合;

5.针对建筑物的主要危险因素,订出防火措施;

6.任务划分要具体,落实到人;

7.注意制定的计划,保证在夜间工作人员减少时也能实施。

单位消防工作档案 篇5

一、消防

1、今年年初,召集园区企业召开关于2009年安全生产、消防工作会议,征求企业领导意见,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园区领导安全责任制的分工工作,把消防安全纳入日常工作。并由消防安全生产分管领导刘叶青(副总经理)具体负责这项工作。根据要求制定一些相关制度,如:“义务消防队”、“夏、冬防工作小组”、防火制度等机构,并由安办主任林祥官同志负责专项工作。

2、一年来,园区根据上级部署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有的放矢。在对春节、五

一、国庆、元旦等节日由领导亲自带队,组织有关人员对企业、工地进行消防、安全生产检查的同时,还开展了“安全生产月”、“119消防活动日”、“三合一检查”等主题明确的检查活动。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不安全因素,立即提出书面限期整改、反馈。对个别整改不合规定的企业,坚决停工整改。3、3月份,园区组织基层企业人员,邀请市消防支队专职人员来园区进行专题讲座,让企业员工认识消防的重要性,园区员工以“试卷”形式参加考试;9月份,利用消防器材药材即将过期的有利机会,主动请示领导,组织了有50多人参加的消防演习,通过现场演练、真材教学、大大提高了学员们对消防器材的使用能力和自救能力,受到企业业主们的好评。

4、同时,对管委会机关大楼的消防安全工作也提到议事日程。虽大楼水、电线路当年都基本按市消防支队规定安装,但经过了5年多的使用,难免会出现问题。园区组织专业有关人员进行经常性地检查,以确保大楼的消火栓、水泵、器材等消防器材能够正常使用,以备万一之需。

5、在下企业、工地检查,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检查时,发现的问题。凡有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及时提出整改,并及时总结报有关部门,做到常抓不懈。

二、安全生产

1、组织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下企业进行安全消防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立即提出书面整改,对个别企业领导不够重视安全生产,诸如车间拥挤等,造成通道不符合消防安全,严重影响了消防通道的畅通,以及部分设施没能配置的等问题,园区多次主动与业主沟通,力促企业解决问题。

2、国庆前夕,园区根据上级文件精神,集中开展排查整治和“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以拉网式到施工工地、企业进行全面安全生产、消防检查。在检查中,不走过场,认真检查,园区绝大部份企业都基本正常,有极个别的企业也存在安全隐患场所,立即书面提出整改。

3、一年来,园区领导多次带领工程部有关人员进行对工地施工的安全检查,对临时拉的施工用电进行制止,使施工工地没有发生工伤事故。

三、宣传业务

1、以学习为先导,充分发挥宣传专刊阵地作用。共出消防安全知识专6期,打出有关安全生产、消防条幅6条。为了使园区大部份企业都了解灭火常识,园区还利用“安检”时,给企业送出有关消防器材如何使用的手册,不断提高了他们的灭火逃生的技能与自我防范意识。

2、根据上级会议文件精神,制定了园区相关消防制度,如档案、消防宣传、培训、防火检查、义务消防队组织等制度,把制度落实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3、年初,按照园区与区签订的安全生产、消防工作责任书,园区领导与下属所有的企业都一一签署了责任书,保证了责任到人,落实到人。

4、组织企业领导和相关人员的安全、消防工作会议,每月不定期组织园区有关人员进行安全工作会议。园区处于城乡交接处,犯罪嫌疑分子出入频繁,为了保一方平安,除加强24小时巡逻,特别是夜间巡逻,保安人员除正常巡逻外,还应该到各企业签到,园区保安与企业保安互相监督,并配合盖山派出所在园区主干道上安装了九个探头,严防犯罪分子在园区作案,确保区域的社会安全。

单位消防工作档案 篇6

1.0.1 为规范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树立单位消防责任主体意识,增强员工消防安全素质,提高单位防控火灾能力,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

1.0.3 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作为有效提高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应纳入单位消防建设内容和公安消防机构监督检查内容。术语和定义

2.0.1 消防安全管理“四化”标准

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达到消防管理规范化、消防设施完好化、消防标识标准化、消防知识普及化标准。

2.0.2 消防管理规范化

单位全面根据公安部第61号令(《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实施规范化消防管理。2.0.3 消防设施完好化

单位按照消防技术规范配齐配全消防设施,并确保完好有效。2.0.4 消防标识标准化

单位依照本标准对消防标识进行规范和统一。2.0.5 消防知识普及化

单位经常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确保每名员工会查改火灾隐患、会处置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消防管理规范化

3.1 重点单位消防监督管理系统应用

3.1.1 单位应当全面应用依据公安部第61号令开发的社会单位消防监督管理系统实施消防管理,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和人员。

3.1.2 单位应当建立《系统管理及应用规定》和《系统管理员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3.1.3 单位应当应用该系统平台建立健全动态消防电子档案,接收公安消防机构与单位之间的通知公告,加强与公安消防机构的互动交流,实现单位防火档案数据和报表上传、网上申报、在线咨询、在线投诉等,强化单位消防安全工作规范化、数字化管理。

3.1.4 每半年应用该系统平台开展一次消防安全管理自我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上报公安消防机构。

3.2 消防安全职责

3.2.1 明确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根据需要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

3.2.2 明确消防安全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及专(兼)职消防人员,具体负责实施和组织落实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密集场所宜配备专业消防安保人员。3.2.3 实行并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3.3 消防安全制度

3.3.1 制定符合单位实际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公布实施。3.3.2 制定顾客或消费者入店(场)消防安全逃生须知、逃生通道卡片、定期宣传消防安全逃生基本知识等制度。

3.3.3 建立健全包括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巡查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消防(控制室)值班、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安全管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专职和义务消防队的组织管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包括防雷、防静电)、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等内容的消防安全管理档案。

3.3.4 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归口管理职能部门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工作的记录齐全。单位组织开展防火巡查、消防安全检查、火灾隐患整改和消防培训等工作情况的记录齐全。3.4 重点部位管理

3.4.1 单位应当将容易发生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可能严重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对消防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部位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明显的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3.4.2 重点部位应有明确的防火责任制,建立必要的消防安全规章制度,确定专人负责。3.5 用火管理

3.5.1 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的,严格实行动火证管理制度,落实现场监护人,并落实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3.5.2 公共娱乐场所在营业期间禁止用火。3.6 用电管理

3.6.1 建立电气防火档案,档案内容包括:领导小组、电工小组成员名单,电气图纸,电工分片专责区,电气隐患部位,电气要害部位,爆炸和火灾危险部位等。3.6.2 对电气设备必须定期巡视、检查、保养并记录齐全。

3.6.3 凡在防爆、防潮、防尘的场所安装电气设备时,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凡能发热起火的电气设备(各种镇流器、变压器等)不准安装在可燃的材料上;凡安装和修理电气设备,必须遵守有关电气规定和技术规范,不准违章作业;凡安装临时电气设备,必须符合临时要求,并经单位消防安全管理部门批准,用后应彻底拆除。3.7 重点工种人员管理

3.7.1 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应当经公安消防机构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电气焊工、电工、锅炉工、电梯维修工、仓库保管员等特殊工种人员要经有关部门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3.7.2 建立重点工种人员档案,档案内容包括:重点工种人员名单,个人的人事概况及工作表现,职责范围内发生安全事故记录等。

3.7.3 制定学习、训练和考核计划,定期组织重点工种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消防知识学习。3.7.4 建立重点工种人员岗位责任制,并与经济责任和奖惩制度相结合。3.8 防火巡查 3.8.1 单位应当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并确定巡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的防火巡查应当至少每二小时一次;营业结束时应当对营业现场进行检查,消除遗留火种。医院、养老院、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应当加强夜间防火巡查。3.8.2 巡查的内容应当包括:(1)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2)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3)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4)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5)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情况;(6)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3.8.3 在巡查中,防火巡查人员应当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妥善处置火灾危险,并做好记录,无法当场处置的,应当立即报告。发现初起火灾应当立即报警并及时扑救。

3.8.4 防火巡查应当填写巡查记录,巡查人员及其主管人员应当在巡查记录上签名。3.9 防火检查

3.9.1 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应当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其他单位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3.9.2 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进行防火检查,检查内容按照公安部第61号令《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执行。

3.9.3 防火检查应当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部门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3.10 火灾隐患整改

3.10.1 单位消防管理人员在防火检查巡查中发现不能当场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向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或者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

3.10.2 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或者消防安全管理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现场检查,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期限和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并落实整改期间的安全防范措施。对随时可能引发火灾或者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确保安全。

3.10.3 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将单位火灾隐患整改情况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并为火灾隐患整改提供人员、资金保障,确保火灾隐患及时整改。

3.10.4 火灾隐患整改完毕,负责整改的部门或者人员应当将整改情况记录报送消防安全责任人或者消防安全管理人签字确认后存档备查。

3.10.5 对于涉及城市规划布局而不能自身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应当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3.10.6 对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并写出火灾隐患整改复函,报送公安消防机构。3.11 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和演练

3.11.1 单位应根据不同的楼层、场所、部位制定相应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预案应包括下列内容:(1)组织机构,包括: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2)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3)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4)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5)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3.11.2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并根据演练情况不断完善预案。其他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参照制定相应的预案,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演练。消防演练时,应当设置明显标识并事先告知演练范围内的人员。3.12 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

3.12.1 人员密集场所同一时间内工作人员超过20人以上的,应因地制宜组建扑救初起火灾和引导人员疏散的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不足20人的,可组建一个梯队。

3.12.2 第一梯队由起火部位同一楼层或防火分区所有当班员工组成,当班人数超过5人时,设立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和疏散引导组,明确各组各人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当班人数少于5人时,设立通讯联络员、疏散引导员,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3.12.3 第二梯队由非起火部位的其它楼层或防火分区的所有当班员工组成,设立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和安全防护救护组,明确各组各人的工作职责和任务。3.13 消防控制室火警处置程序

3.13.1 当值班人员接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出的火灾报警信号或单位员工报警时,应通过无线对讲系统或电话等通讯工具立即通知巡查人员或报警区域的楼层值班、工作人员赶往现场实地核查。

3.13.2 核查人员确认火情后,要立即通过报警按钮、楼层电话或无线对讲系统等通讯工具向消防控制室反馈确认火灾信息,同时组织本楼层或防火分区第一梯队疏散引导组及时引导本楼层人员疏散;灭火行动组实施灭火。

3.13.3 消防控制室接到核查人员确认的火情报告后要同时做到: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启动火灾警报装置和火灾事故广播,发出火警处置指令,向单位值班领导报告,通知第二梯队人员赶赴火灾现场增援,并告知顾客或消费者不要惊慌,在单位员工的引导下有序地疏散、撤离火灾现场;确认消防设施处于自动状态,启动正压送风、排烟系统等联动设备,关闭有关部位的防火门、防火卷帘,强制电梯停于首层,切断有关部门的非消防电源。3.13.4 第二梯队人员接到消防控制室发出的火警指令后,应迅速就位,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同时做到:灭火行动组的人员立即赶赴火灾现场实施增援灭火,疏散引导组引导各楼层人员紧急疏散,通讯联络组继续拨打“119”电话报警,安全防护救护组注意观察和安全警戒,防止爆炸、中毒、建筑垮塌和群众贪恋财物重返现场。3.14 值班室火警处置程序

3.14.1 单位员工发现火情时,应立即通过电话、无线对讲系统等通讯工具向值班室报警,并组织第一梯队疏散引导组及时引导本楼层人员疏散;灭火行动组实施灭火。

3.14.2 值班室接到单位员工发出的火情报告后,应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并通过单位内部电话、无线对讲系统或警铃等有效方式,发出火警指令,报告单位值班领导,通知第二梯队人员赶赴火灾现场。

3.14.3 第二梯队人员接到值班室发出的火警指令后,应按照第3.13.4规定实施。3.15 火灾事故事后处理

3.15.1 火灾事故发生后,失火单位应当保护好火灾现场,并组织安排好调查访问对象,积极协助公安消防机构调查火灾原因、统计火灾损失。

3.15.2 失火单位应当全面分析火灾事故原因,研究制定改进对策,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3.15.3 对需要单位处理的火灾责任者及时作出处理。消防设施完好化

4.1 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

4.1.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室内(外)消火栓、防排烟设施、应急广播系统、防火分隔设施、消防电梯等消防设施的设置应符合消防技术规范要求。4.1.2 灭火器配置数量充足、选型正确;放置位置明显,便于取用。4.2 消防设施和器材维护管理

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应与具有维修保养资格的企业签订《自动消防设施维修保养合同》并定期进行维修保养。灭火器检查、消火栓试压,自动消防设施、供水系统检查及设施运行情况记录齐全。

4.2.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维护管理

4.2.1.1 单位每日应检查集中报警控制器和区域报警控制器的功能是否正常,并填写系统运行日登记表,每季度检查系统的各个功能是否正常,并填写季度登记表。

4.2.1.2 火灾探测器投入运行两年后,应每隔三年全部清洗一遍,对于使用环境条件较差的应每年清洗一遍,清洗应送专业维修企业进行。清洗后应做响应阀值及其他必要的功能试验,合格的方可继续使用。4.2.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维护管理

4.2.2.1 负责系统维护管理的专职人员每日必须巡检责任区内所有供水总控制阀、报警控制阀极其附属组件,进行外观检查和水压检查,保证系统处于无故障状态。4.2.2.2 消防水泵应每月启动运转一次,确保运转正常。

4.2.2.3 每季度应利用报警控制阀旁的放水试验阀进行一次供水水流试验,以验证系统的供水能力。

4.2.2.4 室外水泵接合器的接口与配套附件应每月检查一次,保证接口完好、无渗漏、闷盖齐全。

4.2.2.5 每月应对喷头进行外观检查,发现不正常的喷头应及时更换。

4.2.2.6 每季度应对管道上的水流指示器进行试验,利用末端试水装置排水,检查其是否能及时报警。

4.2.2.7 消防用的蓄水池、高位水箱、气压水罐每月应检查一次,核对其消防水位及气压水罐的气体压力,并对保证消防储备水不被他用的措施进行检查,发现有故障,应及时修理。4.2.3 机械防排烟设施维护管理

4.2.3.1 每半年进行一次风机试运行试验,检查送风机和排烟风机在正常供电条件和人为突然断电情况下能否正常运转,风机试运转的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

4.2.3.2 防火阀、排烟防火阀平时处于开启状态;每半年进行一次手动、电动运行试验。4.2.3.3 送风口、排烟口平时处于关闭状态,每半年进行一次手动、电动及远距离开启运行试验。

4.3 消防安全疏散设施设置 4.3.1 安全出口数量、疏散通道宽度、距离及疏散门的开启方向符合要求;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疏散指示标志醒目、无遮挡;火灾事故应急照明设置符合要求,完整好用。4.3.2 经营和生产期间,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保持畅通,不得堵塞、占用、锁闭、分隔,不得在安全出口张贴广告,公共区域的外窗、通道不得设置影响灭火救援的铁栅栏(障碍物);常闭式防火门保持常闭状态,并落实责任制。

4.3.3 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门应当安装推闩式疏散门、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4.4 消防安全疏散设施管理

4.4.1 每日应对所有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进行检查一次,确保畅通。

4.4.2 每周应进行防火门的开关、防火卷帘的升降、应急灯的指示和疏散指示标志的方向及供电情况检查,确保指示标志指示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一致并完好有效。

4.4.3 每半年应对防火门的铰链、闭门器及防火卷帘的轨道、卷门机轴进行润滑保养。4.4.4 每年应对应急灯和疏散指示标志进行功能和安全性检查,并进行充放电试验,保证亮度不低于0.5LX。

4.5 消防控制室(值班室)设置

4.5.1 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应设消防控制室(或消防监控中心),其设置应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其他单位应设值班室;消防控制室(值班室)应设可直接拨打“119”报警电话及单位通讯联络。

4.5.2 消防控制室(值班室)应设在建筑首层,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门上应设“消防控制室(值班室)”标志灯或标志牌。

4.5.3 应在醒目位置悬挂《消防控制室(值班室)日常管理制度》和《火警处置程序》。4.6 消防控制室(值班室)管理

4.6.1 消防控制室必须24小时设专人值班,每班不应少于2人,每班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12小时。

4.6.2消防控制室的日常管理应符合《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GA587)的有关要求。4.6.3消防控制室应确保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6.4消防控制室应确保高位消防水箱、消防水池、气压水罐等消防储水设施水量充足;确保消防泵出水管阀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道上的阀门常开;确保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防火卷帘等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柜开关处于自动(接通)位置。

4.6.5 消防控制室操作(值班)人员应经常对消防控制室设备及通讯器材等进行检查,定期做好各系统功能试验并记录齐全,确保消防设施各系统运行状况良好。4.6.6 消防控制室(值班室)人员应做好交接班工作,认真填写值班记录。消防标识标准化

5.1 消防标识设置要求

5.1.1 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分别设置下列标识:(1)消防安全布局标识;(2)消防设施标识;(3)危险场所标识;(4)消防安全疏散标识;(5)消防宣传标识。5.1.2 消防标识应当醒目、简练、美观。

5.1.3 夜间营业的人员密集场所应设置灯光或自蓄发光型标识。5.2 消防安全布局标识设置 5.2.1 单位主要出入口附近、消防车道、防火间距等位置应分别设置下列标识:(1)总平面布局标识;(2)消防车道标识;(3)防火间距标识。

5.2.2 总平面布局标识应标明单位消防水源(天然水源、单位室外消火栓及可利用的市政消火栓)、水泵结合器、消防车通道、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安全出口和疏散路线,主要消防设施位置等内容。设有专职消防队的单位还应标明专职消防队及车辆位置、特殊灭火剂储存位置及储量等内容。

5.2.3 对多层人员密集场所还应每层设置平面布局标识,重点标明本层疏散路线、安全出口、室内消防设施位置等内容。

5.2.4 总平面布局标识设置在室内的,不应小于0.5平方米,设置在室外的,不应小于1平方米。

5.2.5 单位专用消防车道附近应设置消防车道标识,标明“消防车道”字样及宽度,提示严禁占用。

5.2.6 单位建筑物与其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处宜设置防火间距标识,标明“此处X米内为防火间距,严禁占用”字样及宽度。5.3 消防设施器材标识设置

5.3.1 单位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所在位置应设置下列标识:(1)认知标识;(2)操作使用标识;(3)设施警示标识;(4)建筑自动消防设施检测合格标识。

5.3.2 灭火器设置点、灭火器材箱、火灾警报装置、室内(外)消火栓、防火卷帘、防火门、机械防排烟设施风口、逃生设施等消防设施器材的上方、侧方或者设施上应设置认知标识,根据规范要求标明消防设施名称。

5.3.3 消防设施器材所在位置应同时设置操作使用标识,根据规范要求标明使用方法、维护责任人及检查维护时间等内容。对消火栓、防火卷帘等消防设施的操作空间易被遮挡、埋压、占用的,还应当划线标明操作场地。室外消火栓顶部还应刷涂反光漆。

5.3.4 防火卷帘按钮、防排烟启动按钮和消防水泵远程启动按钮附近应设置“消防设施按钮严禁遮挡”警示标识。配电室、发电机间和消防水泵房门上应设置“消防重点部位闲人谢绝进入”警示标识,墙上应设置消防安全职责制度、操作规程标识,消防水泵上还应标明类别、编号、维护保养责任人、维护保养时间。

5.3.5 建筑自动消防设施检测合格标识应当标明系统(设施)名称、使用编号、维保单位及联系电话、检测单位、检测日期等内容。

5.3.6 建筑自动消防设施检测合格标识应当按下列要求设置:有消防控制室的,张贴在联动控制柜的左上角;只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张贴在报警控制柜的左上角;只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张贴在水泵控制柜的左上角;其他情况的,张贴在醒目且有人值守的地方。5.4 消防安全疏散标识设置

5.4.1 单位应设置下列消防安全疏散标识:(1)疏散指示标识;(2)疏散警示标识。5.4.2 疏散指示标识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消防技术标准设置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的上方、转角处及疏散通道1米以下的墙面上,并应采用符合规定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安全出口标志,标明疏散方向、疏散宽度。5.4.3 商场、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应在疏散通道和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上增设能保持视觉连续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或蓄光疏散指示标志。

5.4.4 宾馆、饭店等住宿场所的房门背后中上部应设置消防安全疏散示意图。

5.4.5 单位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疏散通道应设置疏散警示标识,标明“禁止锁闭”、“禁止堵塞”等警示性内容,常闭式防火门上应设置“防火门请随手关闭”标识,普通电梯应在电梯门或附近设置“火灾时严禁使用电梯逃生” 标识。火灾时禁用的出口、楼梯、电梯应设置提示性禁行标志。5.5 危险场所标识设置

5.5.1 危险场所应设置下列标识:(1)消防安全警示标识;(2)消防安全管理规程标识;(3)危险设施操作标识。

5.5.2 危险场所、危险部位的室内外墙面、地面及危险设施处等适当位置应设置消防安全警示标识,标明消防安全警示性和禁止性规定。

5.5.3 危险场所、危险部位的室内外墙面等适当位置应设置消防安全管理规程标识,标明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及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程序等内容。

5.5.4 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仓库还应当标明储存物品的类别、品名、储量、注意事项及灭火方法。

5.5.5 仓库还应当划线标识,标明仓库墙距、垛距、主要通道、货物固定位置等。5.5.6 易操作失误引发火灾事故的关键设施部位应设置发光性危险设施操作标识,标明操作方式、注意事项、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程序等内容。5.6 消防宣传标识设置

5.6.1 单位根据消防安全要求及自身安全经营理念,在重点部位、重要场所、生产岗位应当设置下列消防宣传标识:(1)消防安全法规标识;(2)消防职责制度标识;(3)消防安全常识标识。

5.6.2 人员密集场所应在大门前、主要疏散通道或者人员聚集部位的醒目位置利用电子屏、固定宣传栏等方式设置消防安全法规标识,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省人民政府、公安厅关于消防安全的规定。

5.6.3 单位重点部位、重要场所、生产厂房、消防办公室的墙面上及人员密集场所的主要疏散通道上应设置消防职责制度标识,标明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承诺或单位规章制度、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等内容。

5.6.4 单位重点部位、重要场所、生产厂房、消防办公室的墙面上及人员密集场所的主要疏散通道、人员聚集部位等适当位置应设置消防安全常识标识,宣传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理念的标语口号、公共场所防火事项、火灾报警、安全疏散、逃生自救常识等内容。

5.6.5 商场、市场,医院的门诊部、住院部,学校的会议室、礼堂、图书馆等人员密集场所应在出入口等醒目位置设置禁烟标志。宾馆、饭店的客房床头应摆放“禁止卧床吸烟”提示牌。

5.6.6 消防宣传标识内容应根据形势发展和管理需要定期更新。5.7 消防标识维护管理

5.7.1 单位应加强对消防标识的维护管理,如有破损、模糊、缺失的,应及时更换、翻新。5.7.2 消防设施器材标识需要标明维护责任人、检查维护时间的,维护责任人变更及每次检查维护后,应及时更新。

5.7.3 国家标准及本标准对消防标识有规格、尺寸规定的,应按照规定制作;没有规定的,可由单位根据自身实际自行规定。消防知识普及化

6.1 消防安全培训

6.1.1 单位对每名员工应当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人员密集场所对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应当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培训的内容还应当包括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知识和技能。

6.1.2 单位应当组织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6.2 员工会查改火灾隐患

6.2.1 员工熟悉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和本岗位职责,掌握本岗位火灾危险性和安全防范措施。6.2.2 员工能够落实岗位检查制度,开展班前、班后防火检查,及时发现以下火灾隐患:(1)在禁火区违章使用明火或者吸烟的;(2)疏散通道堵塞或安全出口锁闭的;(3)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的;(4)灭火器被遮挡、移位的;(5)防火卷帘下堆放物品的;(6)违章拉接电线或大功率电器未及时切断电源的;(7)违章使用或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化学物品的。

6.2.3 员工对工作中发现的能够立即整改的火灾隐患应当立即整改。

6.2.4 对不能立即改正的火灾隐患,员工应向单位消防主管部门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6.3 员工会处置初起火灾

6.3.1 员工熟练掌握火灾处置程序,掌握灭火器、消火栓、消防卷盘、火灾报警装置等消防设施器材的使用方法,掌握处置初起火灾的技能。

6.3.2 员工熟悉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内容,明确职责分工,具备完成灭火应急疏散预案的能力。

6.3.3 员工发现火情时,应立即向119火警台报警,同时通过电话、无线对讲系统等通讯工具向消防控制室、值班室和单位值班领导报告。

6.3.4 员工报告火警完毕后,能够迅速利用附近的灭火器材、室内消火栓、消防卷盘等实施扑救。

6.4 员工会组织人员疏散

6.4.1 员工能够熟练掌握火场逃生自救技能,人员密集场所员工还应熟练掌握组织引导在场群众安全疏散技能。

6.4.2 员工应当熟悉现场环境、特点以及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的位置。发生火灾时,人员密集场所员工能够积极组织引导在场群众安全疏散。

6.4.3 发生火灾时,员工能够迅速判明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确定逃生方法,并按照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安全出口标志等指示的方向,选用最便捷、最安全的通道和疏散设施有序地逃生自救。6.4.4 在疏散撤离时,应注意疏散逃生方法,如不要乘坐普通电梯,使用湿毛巾或衣服护住口鼻,不要直立行走,要低姿撤离,防止吸入有毒烟雾,穿过烟火封锁区时,应采取个人安全防护措施。

基层水利单位如何做好档案工作 篇7

一、增强领导档案意识, 加大组织领导力度

基层水利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规范管理。首先, 要提高基层水利单位主管领导的档案意识, 由其担任档案工作第一负责人, 设立一名档案员, 做到一级抓一级, 级级有人管。其次, 基层单位主管领导在日常工作活动过程中, 要监督档案员肩负起资料收集的责任。基层水利单位资料的收集范围主要有:单位的工作计划、总结、党支部会议纪要、人员名册及日常工作中有查考价值的资料等;单位在日常工作中与上级部门、平级部门来往产生的文字、图表等各种资料。再次, 成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 经常听取档案管理情况汇报, 及时解决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

二、规范管理, 完善制度

目前有些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业务知识了解较少, 有的甚至不了解档案整理标准, 对档案工作缺乏及时、有效、准确的指导, 从而导致了工作的被动性和盲目性。基层水利单位应根据档案工作要求, 制定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以及收集、归档、保管、借阅利用、保密、档案员岗位责任制等一套较为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定期督查制度的执行情况, 时时督促和指导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一旦发现问题, 及时更正, 以保证文件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加大硬件投入, 改善工作环境

基层水利单位应高度重视档案管理硬件设施投入, 有针对性地增加资金投入。通过逐步增加投入, 配全档案管理硬件设施;资金充裕的水利单位应立足“配全”, 着眼“配优”, 为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高效化打好物质基础。要重视档案室建设, 做到库房、办公、阅览“三分开”, 且布局合理, 便于档案的整理、存放、查阅;重视档案设备的装备情况, 要配备规范统一的档案装具、温湿度控制设备 (如空调、电风扇、排气扇等) 、消毒除虫设备以及计算机、传真机、打印机等。

四、做好开发利用, 提供便捷服务

水利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为水利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而要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 不只是简单地整理好文件、图表、声像等资料, 还要做好档案检索工具的编制、档案文献的汇编以及档案参考资料的编写工作。首先, 由于我县基层水利单位建档时间短, 档案库藏较少, 加上档案员对档案工作认识不深, 因而编制检索工具宜从浅入深。一般来说, 基层水利单位常用档案检索工具主要是档案目录, 多由“立卷说明”、“案卷目录”、“卷内文件目录”三部分组成, 分门类装钉、排架。其次, 要优化档案信息, 使档案内容能从繁杂的资料中汇编成档案文献和专题档案资料, 便于查阅利用。按照水利行业的工作性质, 可了解和把握本单位工作动向和工作重点, 加强横向联系, 按照一定的使用要求确定汇编的题目, 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和处理。如通过发布贴近百姓生活的水利服务信息 (水文信息、水行政许可程序信息等) , 使百姓能充分享受到便捷的水利信息服务, 使水利公共信息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得力助手;通过编写当地水利建设大事记等方式充分挖掘档案信息资源, 进一步延伸水利档案工作, 为单位领导决策、人事工作及其他单位编研等提供翔实的档案资料。再次, 采用先进的数字和网络技术, 建设有效快捷的水利档案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实现水利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水利档案资源。

五、提升基层水利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基层水利各项档案质量

单位消防工作档案 篇8

关键词:基层单位;档案管理;开发档案资源

一、开发档案信息必须树立服务意识

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是档案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搞好服务,基层档案工作才能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基层档案工作要做到“三个必须”。

1.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明确服务是档案工作的根本宗旨,一切档案的保管与保护都是为了利用服务。

2.必须加大编研力度,要深入开发基层单位档案信息资源,编写 《大事记》《全宗介绍》《组织机构沿革》《重要文件汇编》《基础数字汇编》 等参考资料和检索工具。

3.必须紧跟中心全力服务,基层单位的档案部门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单位中心工作、主要业务工作的内容和进度,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主要业务工作开展档案收集、管理和服务,做到中心工作和主要业务工作开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服务到哪里,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

二、开发档案信息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档案信息以“动态”形式来源于社会实践,又以“静态”形式存贮于档案部门,人们获取和保存档案信息的目的,不是以完成由“动态”到“静态”的转变为终点,而是利用档案信息为社会服务才是其根本出发点。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科学的方法把大量的档案信息由存贮的“静态”形式转化为现实信息,投放到社会中去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是档案信息的开发过程。档案信息开发工作,必须以社会环境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为依据。要满足这种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的提供利用方式,实现创造性的开发。目前,档案事业自身的发展及社会环境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为档案部门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创造力提供了条件和机会。只要我们不失时机地开发档案信息,实现人们获取信息的根本目的,就会给社会带来效益,给档案事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开发档案信息必须创造开发条件

开发档案信息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基础。档案部门如果没有档案作为物质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发档案信息将是一句空话。档案部门必须通过多条渠道,采取多种办法收集、存贮大量而丰富的档案作为物质基础,为开发档案信息、服务社会所存贮的大量档案信息不可能自动发挥作用,要使档案信息得到发掘,变“死”材料为“活”信息,就要求档案部门既要具备传统的检索工具,又要以最快的速度向现代化检索手段迈进,这是大力开发档案信息的客观要求。在开发档案信息过程中,档案工作者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增强科学的开发意识。必须分析室藏内容,研究室藏结构,从中找出其规律性的东西,使档案信息开发工作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

四、开发档案信息必须探索有效途径

档案部门如何将大量而丰富的馆藏信息开发出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效服务,是档案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我们既要根据档案室所存档案信息的数量、内容等来考虑开放方式,又要根据档案部门的实际能力,采取不同的开发对策。首先,系统开发。一个档案室所存档案,从宏观上看,它具有反映一个单位全面情况的相对整体性;从微观上看,它又具有反映某一方面情况的多类性和层次性。在开发档案信息过程中,我们注意分析、研究,进行系统设计、组织实施,以发挥信息最大效益。其次,定项性开发。就是根据某一项工作的要求,对档案室信息的部分开发。实践证明,某一项工作搞好档案信息的定项性开发,是符合现代化信息管理准确、适用、经济的总体要求的。最后,寻求合作。联合开发前,档案部门的人力、财力等是有限的,要大力开发档案信息必须积极寻求与开发档案信息有关的某些力量,密切合作,共同开发。实践证明,寻求合作,解决了档案部门力量弱的实际问题,增强了开发能力,扩大了信息开发量,能够使档案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五、人事档案管理创新措施

1.更新基层事业单位领导的档案管理观念。档案的综合管理属于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只是单位管理的一个辅助部分,但是基层事业单位领导在进行决策时,都以它为依据。因此,这就需要基层事业单位中的各级领导不断更新自己的管理观念,逐步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使档案管理从单纯的收集、整理纸质资料变为利用计算机网络化对档案进行管理中来,使档案在基层事业单位领导科学决策与整体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只有领导大力支持档案管理的创新,并通过档案管理人员的努力与学习,才能够早日实现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

2.完善相关标准、法规与政策。档案管理的依据是统一的标准,在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统一的标准能够推动标准化工作的开展。相关的制度、法规与法律为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在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基层事业单位要制定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如果在档案管理中出现了问题,就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处理。

3.大力推动网络设备建设。网络设备建设是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现阶段,基层事业单位都普遍建设了微机局域网,但是微机局域网的建设起点相当高,它的建设不仅要能够满足内部信息交流的需要,而且需要配备打印、拷贝、扫描等系列化的配套设备来进行信息的输出利用。因此,基层事业单位在创新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大力推动网络设备的建设,并连接各方面的资源,满足微机局域网建设的需求,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4.加大对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现阶段,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也得到了改变。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改变要求管理人员能够在网上完成统计、借阅、检索、编目、整理、收集等工作。在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工作过程中,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具备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拥有良好的计算机网络知识运用以及操作能力。所以,要大力加强对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以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梁卫芳.农业科技档案的作用及其开发利用探讨[J]. 办公室业务. 2014(13) .

[2] 兰前.农业科技档案资源共享研究[J]. 闽东农业科技. 2013(01) .

[3] 王茜.加强农业科技档案收集管理的几点建议[J].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13(01) .

[4] 廖琳玲.农业科技档案的收集、保存与利用[J].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3(03).

上一篇:省两会代表发言下一篇:财政局办公室人员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