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消防责任书(精选8篇)
单位消防责任书 篇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河南省消防条例》、《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本单位向社会和消防管理部门承诺认真履行下列职责,并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法律责任,确保不发生火灾事故。
社会单位应履行的消防责任
1、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2、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确定本单位和所属各部门、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3、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
4、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查、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5、不违规储存和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物品;
6、电气线路的安装、敷设要符合国家消防安全技术规定,严禁私自拉接电气线路,严格用火管理;
7、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并建立巡查记录;
8、加强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特殊工种人员要具备相应资格的上岗证,并严格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9、认真开展消防安全“四会四化”建设,增强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
10、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______
____年____月____日
单位消防责任书 篇2
1 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现状
2011年开展的“清剿火患”行动中,全国消防机构“先后督促整改火灾隐患1.6亿处,临时查封单位70.9万家,责令‘三停’单位34.9万家……”,可见消防违法行为的普遍性。分析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特大火灾,按照有关部门事后火灾事故原因调查分析,排在第一位的原因无不是“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度不落实”。
近年来,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连绵不断,尤其是开展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清剿火患”、消防安全单位“户籍化”管理等,声势浩大,但是从公安部消防局督导工作通报中可以看到,很多单位对消防机构检查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很多工作存在不推不动的状态。其表现,一是单位没有明确授权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消防工作认识不深,导致消防工作职责不明、工作不清,严重影响单位安全。二是对于培训单位员工消防安全知识、技能不积极,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没有经过有效的专门培训,新员工上岗缺乏消防安全培训,没有依法安排电焊、气焊及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持证培训等。三是单位消防安全巡查、隐患自除、消防设施装置维护等工作落实不力,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日常消防违法行为屡禁屡现。
2 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存在不足的法律分析
(1)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欠缺法律保障,消防机构无法对单位进行有效追责。一部法律规范既有法律行为,也有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才能成为完整的法律规范。按照《消防法》第六十七条,对没有落实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分为警告、处分两种处理方式,而处分只适用于国企、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处分、警告处罚只适用于个人,无法适用于单位,而且只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对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管理人甚至不能产生约束作用。此外,在适用《消防法》对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追责的情况下,产生了适用法律竞合的问题。比如第六十七条的适用和第六十条的适用竞合。在法律适用中根据特殊法优先于一般法的原则,都采用第六十条追责。这样实际抵销了第六十七条的惩戒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的意义。可见,现行消防法关于单位主体责任的规定,违法行为与违法后果相背离,违背了“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
(2)配套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要求的规章规定过于粗疏,缺乏责任落实保障。一是具体规定单位主体责任及操作程序步骤的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在新《消防法》已经实施三年后尚未作出修改,对于有效保证责任落实欠缺措施。二是公安部《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培训管理规定》本意在于规范消防教育培训,但基本条款都是指导性质的,没有强制的法律效果,没有执行的保障手段。
(3)既有建筑整治涉及到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没有法律规定。既有建筑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参照国家住建部门的有关规定,既有建筑可以理解为目前已经建好的建筑物。《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规定“新颁布的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实施之前,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已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合格或者备案的,分别按原审核意见或者备案时的标准执行”。但是,实践中,往往由于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修改,存在需要对既有建筑进行消防安全改造的情形。不配合改造的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是否落实,改造工作是由消防安全主体承担还是由国家承担,目前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3 现有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立法比较分析
3.1 《上海市消防条例》
该条例增加了改善防火条件,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针对本单位的特点对员工进行消防宣传教育;组织火灾自救,保护火灾现场,协助调查火灾原因等内容,但是,对于不落实职责的责任追究,仍然是按照逾期不改正的,给予直接责任人员处分或警告处罚。
3.2 《北京市消防条例》
该条例作出了大胆的突破,增加了单位不具备检测条件的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对消防设备操作控制人员、专职和兼职防火人员等重点岗位的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按照国家标准设置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人员应当遵守国家和北京市消防控制室操作规程,不得擅离职守;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按照电气防火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定期对电气防火安全进行检测,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将本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的基本情况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向所在区、县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等规定。为保障落实,该条例规定,单位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人员有擅离职守等违反国家和北京市消防控制室操作规程行为,或者单位未对本单位消防设备操作控制人员、专职和兼职防火人员等重点岗位的人员进行专项培训的,责令改正,并可处500元以上5 000元以下罚款;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未将本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的基本情况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向所在区、县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的,责令改正,并可处1 000元以上2 000元以下罚款;未按照本条例规定进行电气防火安全检测并将检测记录存档备查的,责令改正,并可处1 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3.3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
一是明确细化了要求“建筑消防设施的产权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和落实消防设施的管理、检查、检测、维修、保养、建档等工作制度。”对于不落实该项要求的,消防机构有权“责令改正,最高处于5万元的罚款”。二是明确了应当接受消防安全培训的六类人员,并且明确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控制室的管理人员、易燃易爆危险品保管人员应当持有相应的上岗证书,未持有上岗证书的,最高可处于3万元的罚款。三是对单位未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消防安全责任,产生火灾事故,造成严重损失的,最高可处30万元的罚款,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四是对“单位”的含义进行延伸扩大,规定经营、使用公众聚集场所的;经营、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经营场所的;经营、使用建筑面积100 m2以上或者建筑层数两层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场所的三种个体工商户,其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参照广东省实施办法中的单位进行监督管理。广东省消防部门为了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在社会面上推行“网格化”管理,逐步向“社会消防”转变。推动镇街、社区、村居全部成立消防组织,构建大、中、小三级网络,确保基层消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建立以社会基本单元自治为基础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部门的消防管理职能,调动社会各单位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推行“标准化”管理,逐步推动社会单位向“规范消防”转变。为了解决上规模单位的消防安全自我管理不到位,缺乏专业的维保从业人员、专业的维保行为、专业的维保工作措施等不足,广东省消防总队在佛山市消防支队开展了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专项试点工作,明确了哪些单位要列入专业维保对象、哪些人可以从事消防设施维保业务,切实保障了单位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具体工作有章可循。
3.4 《珠海市消防条例》
该条例规定了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专职、义务消防队员、消防工程的设计、安装、施工、维护、管理、监理、维修人员、公众聚集场所的工作人员、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和重点工种的工作人员等共七大类人员,应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合格的应有消防机构颁发的合格证。但是对于违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要求的,该条例没有做出具体的罚则。该条例也规定了不履行消防安全责任和义务,造成火灾事故的,最高可以对有关责任人员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责任单位处以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开创了既处罚单位也处罚个人的先例。
3.5 《深圳经济特区消防条例》
一是直接通过立法将单位的外延扩大。该条例规定,单位是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一定规模的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组织。二是对照所有单位,未落实消防安全自我管理、未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公布实施的、未组织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未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并设置重点防火标志的、未按照规定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的、未按照规定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的、未有针对性地组织消防演练的,均可分别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以对责任单位最高处于5万元罚款,对消防安全责任人最高可以处于2万元罚款。三是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未配备消防安全管理人或者消防安全主任的、未建立防火档案的、未开展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的、未实行职工岗前消防安全培训、未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和管理本单位的专职消防队的、未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的、未按照规定将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本单位消防设施配备、维护情况、防火巡查情况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的,分别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最高可处于10万元、对消防安全责任人处于3万元的罚款。深圳条例开创了处罚消防安全责任人的先例。
3.6 《汕头经济特区消防条例》
该条例是目前对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规定得较详尽的地方法规,而且还通过立法有效解决了单位与个人消防安全责任不公平问题。该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了单位的消防安全职责,并明确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等应当依照这条的规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该条例补充规定对消防设施、电器线路、燃气管路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并保存三年以上备查;针对本单位特点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组织火灾自救,保护火灾现场,协助调查火灾原因;建立健全消防工作档案,对于重点单位,则规定建立健全火灾事故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发生的火灾事故,迅速启动应急救援机制;建立健全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考核管理制度;将本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的任命、变更情况自任命或者变更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送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但是对于如何强制保障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则没有规定对应的罚则。
4 落实单位主体责任的立法修改建议
4.1 扩大“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适用范围
将消防安全主体资格从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延伸到包括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户,消防管理参照单位标准执行,对有关违法行为按照单位的标准进行处理。通过立法明确,这样才能解决实际中的执法不公平问题。
4.2 增加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对应罚则内容
建议将《消防法》第十六条、十七条都规定具体的罚则,参照深圳特区消防条例规定,罚则以罚金处罚为主,同时处罚单位和消防安全责任人,通过不同类别的处罚,有效促进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意识建立。
4.3 立法消防安全教育必须纳入全民教育内容
修改立法明确,在学校、人力资源组织的就业、再就业岗前培训,要有必要的消防授课内容及时间保障、落实逃生疏散训练。明确必须经过消防培训合格方能持证上岗的人员类别,如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专职、义务消防队员、消防工程的设计、安装、施工、维护、管理、监理、维修人员、公众聚集场所的工作人员、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和重点工种的工作人员等。要设置对应的罚则,也可同时处罚单位和消防安全责任人。立法还可规定,上岗培训可依托目前已在全国范围组建的消防教育培训学校实施,但是这种培训要区别于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的职业资格鉴定培训。
4.4 强制消防安全自我维护内容
强制落实消防安全检查评估、建筑消防设施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列入法律条文中,每年必须检测一次。也应规定对应的罚则,同时处罚单位与消防安全责任人。
4.5 设定发生火灾事故的罚则
专门规定由于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导致发生火灾事故的,依据火灾事故的损失、伤亡大小,采取不同的处罚规定,同时处罚单位与消防安全责任人。
4.6 修改消防安全责任罪的规定
废除“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的前提,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9条修改为:“违反消防管理法规,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以致造成严重后果的,从重处罚。”
4.7 明确既有建筑处理的法律规定
立法增加如下规定,凡是因为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技术标准修订和变更,导致单位被认定为“火灾隐患”或构成消防违法行为的,根据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不得对单位进行责任追究。确实因为公共消防安全需要进行整改的,建议由公共财政承担全部或部分整改费用。
摘要:分析了现行消防法律体系中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现状,重点就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存在的不足进行法律分析,就地方消防法规关于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规定进行了比较分析,最终就修改消防法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有关规定及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消防安全责任事故罪提出了立法建议。
关键词:消防立法,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立法建议
参考文献
[1]沈友弟,钟薇.浅谈建立和完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4,23(3):287-290.
[2]程超,何欢.中外消防法比较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6,25(4):548-551.
单位消防责任书 篇3
关键词:社会单位 政府部门 消防责任主体 消防安全
中图分类号:D03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c)-0127-01
1 《消防法》关于消防主体责任落实的分析
自2009年起,我国对于《消防法》做了大幅度的修改,新《消防法》从法律层次上对社会单位的防火防灾工作做了明确的指示,对落实社会单位消防责任主体,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和谐有重大意义。首先,原《消防法》对于消防责任主体规定的不够全面,已无法满足现今的社会消防工作发展需求。其次,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部门的服务、监管职能日益突出,致使原有的《消防法》需要与时俱进,跟上政府职能转变实行,以更好的发挥其在社会消防工作中的作用。再次,消防安全牵连到各社会组织、社会成员的贴身利益,是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而一些社会单位消防意识落后,缺少火灾防范的危机意识,甚至为求方便、企业效益的增长而公然危害消防安全,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共安全,不利于社会消防安全保障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新《消防法》的修订,第一,完善了政府部门在社会消防工作的重要地位。一方面,政府部门是社会消防的统一领导者,有宣传、引导、指导、监督、号召各社会单位开展消防工作的责任,是社会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基础。另一方面,政府部门有义务监管社会单位的消防工作开展,为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提供保障。第二,社会单位在消防工作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每个单位都要全面的负起消防责任。一方面,单位是消防安全责任的实体,单位消防安全的主要负责人是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的责任人。对本单位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宣传、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组织消防安全隐患检查等是各社会单位应尽的义务,政府部门在整个过程中承担引导、监督等职能。第三,作为个人,任何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及时报告火警的义务。
2 社会单位消防主体责任落实分析
社会单位消防主体责任的落实对于提高社会消防安全意义重大。第一,社会单位必须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并结合实际对其进行完善,做好消防工作的依法依规开展,确保消防工作的条理性、有效性。第二,社会单位应定期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宣教,组织消防演练。并对新入职员工及时的组织教育,在消防宣传教育上决不能有一时的放松。一方面,确保广大职员对消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树立防火、防灾意识,降低消防风险的发生几率。另一方面,提高职员消防器材的应用能力,增强其火场逃生能力,当灾难发生时,将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尽可能保障所有人员的安全。第三,定期组织防火检查,对消防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排查、清除。第四,完善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配置,并定期检验、维修。一方面,按相关部门规定,配置灭火器材、“安全出口”指示等,确保消防设施、器材的按质、按量配置。另一方面,定期检验消防实施、消防器材的使用性能,对存在问题的设施、器材及时维修、更换。例如“安全出口”指示灯不亮,会造成暗淡光线下的逃生困难,应及时维修、更换,使其恢复使用性能,确保消防安全工作的开展。第五,制定完善的火灾应急预案,比结合火灾应急预案对所有员工进行试训,确保单位人员在危机时刻的应急能力。第六,万一发生火灾,及时的报警并积极的组织扑救,同时,应按照相关规定保护现场、接受相关部门的调查,从事故中总结经验,提升消防工作开展的水平。
3 政府部门在落实社会单位消防主体责任中的作用分析
政府部门是社会单位落实消防主体责任的基础和保障。首先,消防工作是一项地方性很强的政府行为,诸多的具体工作需要政府部门负责、引导、执行。其次,政府部门是社会单位消防工作的监管部门,其有宣传、监督、指导、协助各单位开展消防工作的责任。再次,消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在政府的重视、支持和监督下才能确保社会单位消防工作开展的效果和消防主体责任的落实,才能实现社会消防安全工作的高质量、高标准。为落实社会单位消防主体责任,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意义重大。第一,认真领会消防工作是一项地方性很强的政府行为,在《消防法》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特色制定消防工作标准体系,并不断的完善其内容,使之能更好的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服务,确保社会消防安全。第二,积极培育消防工作开展标准化示范单位,树立消防主体责任典型,以这些单位为榜样,带动全社会消防工作的开展。第三,重视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媒体广泛选择消防安全知识,组织对社会单位进行消防安全专题讲座,结合社会单位的特点,指导其进行消防培训、演练,确保消防演练过程中的安全。第四,积极的推广消防上的新科技、新产品,扩大消防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确保社会单位消防工作开展的意义及效率。例如:推广使用地面疏散标准、蓄光标志等设施,指导社会单位粘贴禁止性、提示性、告知性消防标志。建议社会单位安装新型保健逃生门锁、电磁释放门,以确保火灾发生后的最大逃生机会。第五,完善城市火灾报警系统,对社会单位依法开展消防教育,督促相关单位开展消防教育培训。对火灾中自防自救能力较弱的单位(如小学学校、养老院等)进行重点的宣传及消费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其火灾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4 结语
水火无情,火灾一旦发生,造成的社会损失往往是无法估量的。落实社会单位消防主体责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社会对于火灾的防范意识,将消防安全渗透到社会单位的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使其能有效的配合政府部门做好消防工作,确保社会实践经济的安全、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东.浅谈如何加强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J].中国科技财富,2010(16):39-40.
[2]张苏文.论社会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5):206-207.
村居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书 篇4
为进一步搞好街道消防安全工作,有效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辖区稳定,促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特与各村委会签订本《消防安全工作责任书》。
一、兴隆街道办事处消防安全责任
(一)切实加强对消防安全工作的领导
街道办事处应高度重视本辖区消防工作,建立并执行消防安全例会制度,定期召开研究消防工作专题会议。
(二)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街道办事处对本辖区的消防安全负责、并与辖区内各村委会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积极督促各村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消防法律法规。
(三)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法制意识。
利用海报、板报、宣传手册等形式积极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山东消防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各村委消防安全责任
(一)认真执行有关消防法规,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以“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为警示,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二)各村主要负责人是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指定主管责任人具体负责领导消防管理工作。各村委会要把消防管理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计划中,要确定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保障消防工作与日常业务工作相适应。对辖区内消防安全实施“网格化”管理。
1、建立健全居民用电、用火等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并使之落到实处。
2、认真开展防火检查和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火灾隐患,杜绝在火灾负荷较大的部位开展易引起火灾的活动,不得堆积易燃易爆物品。
(三)每个工作人员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部门、个人不得损坏或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消火栓,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1、各村委会要定期组织检验、维修消防设施和器材,确保完好有效。
2、配齐配足各类简易灭火器材,加强维护管理,确保完好有效。
(四)积极开展防火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居民的安全防火意识,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参加相关部门开展的“安全月”和“消防日”活动和防火、灭火业务培训。
1、认真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消防法律及消防常识,加强对小孩、老人的监护,严禁私拉乱接电线,严防玩火、乱倒灶灰、炉灰、随意燃放烟花爆竹。
2、了解掌握火场逃生自救基本常识、常用灭火方法,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3、发现火情积极组织扑救,疏散人员,抢救物资,第一时间报警并协助消防部门做好火灾扑救和善后处理工作。
(五)各村委会必须严格要求工作人员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要经常进行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三、年底,街道将根据责任状的要求对各村委的消防工作进行检查验收,组织量化考评。
四、该责任书一式两份,办事处和村委各持一份,有效期自2015年1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止。
市中区兴隆街道办事处 责任单位:
负责人(签字): 负责人(签字):
单位消防责任书 篇5
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和市政府关于2012年元旦、春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关具体要求,采取如下措施;成立禁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朱燕韬(物业公司总经理助理)杲宝林(管理处主任)组员: 杨英杰(安保部经理)李昌(工程部经理)王天杰(弱电主管),王长伟(保安队)领导小组明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建立逐级岗位责任制,落实烟花爆竹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场馆各部门禁止储存和燃放包括冷烟花在内的任何类型烟花爆竹。场馆内部及场馆周边显著位置张贴烟花爆竹禁放标识,条设置禁放标识。在元旦、春节前持续开展可燃物清理专项行动,确保的可燃杂物全部清理。对确实无法清理的可燃杂物用不燃材料围挡或遮挡,严防燃放烟花爆竹引燃可燃杂物起火。
5在烟花爆竹燃放期间 对周边的绿地草坪和树木适时进行喷水增湿,尽可能降低可燃性,必要时用不燃材料防护。彻底清除外围干草枯叶等易燃可燃物。组织开展普及性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在元旦前和春节前各完成一次全员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强化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和消防基本常识的宣传教育,确保单位“四个能力”建设达标。全面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整改火灾隐患。
8节日期间,落实消防值班、防火巡查检查等各项消防安全工作制度,配足、配齐消防器材和设备,做好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准备工作。节日期间组织专门的巡逻看护力量,严密盯防单位内部及周边200米范围内烟花爆竹燃放情况,发现违禁燃放烟花爆竹行为,立即向公安机关举报。同时,要积极引导市民远离重点单位安全燃放。
10落实各项火灾防范措施,积极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确保消防工作责任全面落实,坚决杜绝由于烟花爆竹引发的火灾事故。
单位消防责任书 篇6
单位是社会消防管理的基本单元,对消防安全和致灾因素的管理能力,反映了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消防安全形势。新消防法进一步强化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在保障消防安全方面的消防安全职责,明确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单位主要职责有6大项:①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②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③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④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⑤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等。任何单位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⑥发生火灾的单位,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火灾,邻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援;火灾扑灭后,发生火灾的单位和相关人员应当按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要求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与火灾有关的情况。
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探讨 篇7
关键词: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评估方法,火灾风险
《国务院关于 加强和改 进消防工 作的意见》(国发[2011]46号)指出应对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火灾高危单位实施更加严格的消防安全监管,建立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制度,由具有资质的机构定期开展评估。公安部消防局研究制定了《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导则(试行)》(公消〔2013〕60号,以下简称《导则》)和《社会消防技术服务管理规定》(公安部令[2014]第129号,以下简称《规定》)以及公安全行业标准《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设备配备》(GA 1157-2014),进一步明确细化了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的步骤程序、评估内容和评估结论判定方法,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条件、资质许可及服务活动内容以 及消防技 术服务机 构设备配 备要求等。同时,各地方人民政府办公厅相继出台了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办法或管理规定,如《天津市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山东省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自2014年初,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了注册消防工程师临时资格考试,也相继公布了一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临时一级、二级评估资质。
火灾高危单位的消 防安全评 估是引入 火灾风险 辨识、火灾风险分析及火灾风险控制的技术手段来科学化该类单位的火灾风险管理和日常消防监管,但到目前为止仍未见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的规范化方法和评估结果判定标准。现有的消防安全评估报告形式多样,判定标准不一致,评估要素的深度和侧重点差别较大,如何科学评估火灾高危单位的风险等级成为研究热点。
1 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要素
依据《导则》,火灾高危单位的主要特点是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火灾,主要分为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单位、高层或地下公共建筑及地下交通工程以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地方政府相关管理办法或规定多从单位规模、建筑面积、体量储量、人员数量等方面界定火灾高危单位,要求每年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开展1次消防安全评估。全国各地火灾高危单位的界定标准存在差异。例如:对于高层公共建筑,上海市规定包含两类,等于或超过100m的高层公共建筑(不含商住楼的住宅部分)和1983年6月1日前设计的超过50m的高层公共建筑(不含商住楼的住宅部分),山东省限定为建筑高度超过50m的办公楼、电力调度楼、电信楼、广播电视楼、财贸金融楼等的使用单位。上海、福建等地把经性能化消防设计的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消防设计通过专家评审的单位或场所等列入火灾高危单位。
依据《导则》,火灾高危单位的消防安全评估要素包含13项内容,可划分为消防安全管理、建筑防火、电气防火、消防设施及器材4大类,其中涉及直接判定为差的为10小项,详见表1。对于消防合法性的检查,建议1998年9月1日前竣工的建筑,其消防验收情况不纳入评估内容;1999年前开业或投入使 用的公众 聚集场所,其开业或投入使用前的消防安全检查情况不纳入评估内容。
2 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方法
《导则》要求对评估内容设定不同的权重,以百分制量化分值评分,评估结论分为“好、一般、差”三个等次,评估结论分为直接判定和综合评估判定。依据全国各地的评估导则和规程来看,对于消防安全管理、建筑防火、消防设施器材等的权重设置差别较大,对于同一高危单位的评估可能出现不同的评估结论等级。
2.1 直接判定法
依据导则,评估结论直接判定为“差”涉及10种情况(见表1)。开展消防安全评估时,当地消防部门应 明确给出表中(1)、(5)、(7)项的具体情况,第(2)条主要核实消防管理人备案、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第(9)条依据GB 50016-2014《建设设计 防火规范》第8.3、8.4条款核查。对于(3)、(4)、(8)、(10)条建议依照《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2012]第120号令)第22条关于临时查封的下列细则进行评估检查。
(1)按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规定,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数量低于规定值50%的,一般判定为数量不足或者严重堵塞。
(2)建筑消防设施损坏,应同时具备下列4项及以上情形的: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损坏的数量超过该防火分区防火分隔设施数量的30%;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损坏率超过20%、其他建筑损坏率超过30%;一类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电梯无法正常运行;室外消防给水设施不能正常使用;室内消火栓系统不能正常使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其他固定灭火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或运行;人员密集场所防排烟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消防用电设备末端自动切换装置不能正常工作;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处于故障状态,不能恢复正常运行;自动消防设施不能正常联动控制。其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防火卷帘、常开式防火门及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能正常使用或运行,应按照各自的验收规范和GA 503《建筑消防 设施检测 技术规程》等判定为系统瘫痪或重障运行的。
(3)人员密集场所违反消防安全规定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情形如下:甲、乙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日储存周转量超过1m3,且储存部位与其他部位未设置严格的防火分隔设施的;甲、乙类液体、固体危险物品日储存周转量超过100kg,且储存部位与其他部位未设置严格的防火分隔设施的。
(4)公众聚集场所违反消防技术标准采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情形包括:当顶棚或墙面表面局部采用多孔或泡沫状塑料装修装饰,其厚度大于15mm,面积超过顶棚或墙面积10%的;公共娱乐场所采用低于国家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装修材料的;其他公众聚集场所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的门厅,其顶棚、墙面和地面的装修材料采用低于国家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装修材料的。
2.2 综合判定法
对于火灾高危单位的消防安全综合评估,国际上采用的权重评估方法主要有:LEC评估法(即对存在问题进行定性评价)、0→4评分法、ABC隐患评分法和火灾风险指数法等。目前,国内通行的做法是采用标准化评定方法,单位消防安全等级评分标准满分为1 000分,综合评估的评分采取扣分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要求的不扣分,不符合要求的根据本标准扣分。涉及累计扣分的,直到该考评内容分数扣完为止,不得出现负分;有需要追加扣分的,在该评估类目内进行扣分,也不得出现负分。其最终评估评分换算成百分制,换算公式如式(1)所示。
式中:P为评估项总得 分率;S为总实得 分;Y为总标准分;V为总空项分。
依据评估总得分率,可以分为好[90% ~100%]、一般[75%~90%)、差[60%~75%)三个等级。为此,要尽快组织专家组、消防监管部门和高危单位相关方出台发布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标准化评定标准,细化《导则》的13项评估要素,确定评估内容、标准分值及评估检查办法。标准化评估有助于全面掌握火灾高危单位的消防安全状况,便于全国各地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统计对比分析。
北京市火灾风险评估导则将检查评估项目分为4大类,11分项,78细项,满分100分,其火灾风险等级划分为低[85~100]、中[70~85)、高[60~70)、极高[0~60)四级。该评估方法是基于标准化评估理念,评估检查项相对固定,评分细则相对比较明确,可操作性强。
上海市消防局提出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评价体系(FSAS),采用ABC隐患评分法,评估结论以ABC的百分比计算。其中,消防安全管理、建筑防火、电气设施、易燃易爆化工装置、厂房及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仓库、储罐等评价单元得分率ψ1采用式(2)计算,分别得出ψ管理、ψ建筑、ψ电气、ψ生产、ψ储存。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灭火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等评价单元得分率ψ2采用式(3)计算,分别得出ψ消火栓、ψ自动灭火、ψ报警、ψ防烟、ψ排烟。同时,考虑各评价单位的状况对消防安全生产的影响不同,设定不同的权重系数,ξ管理、ξ建筑、ξ室内消火栓、ξ自动灭火、ξ报警、ξ防烟、ξ排烟、ξ电气设施、ξ生产和ξ储存依次设定 为3.0、1.0、1.2、2.0、1.2、0.5、0.5、0.6、4.0、2.0,评价对象最终得分率由式(4)给出。
式中:N为实际评价得分;Μ为实际评价项目的分值总和;ψ为评价单元得分率;1,2,…,n分别表示一个评价单元的多个系统;S1,S2,…,Sn分别表示各系统保护范围的建筑面积;S应为该单位各评价单元中按规范应当设置消防设施部位的总建筑面积(对于防烟系统,S应表示应设置防烟系统的各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投影面积之和)。
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课题组采用ABC分级评定法以区分不同检查项的重要程度,A项为重点检查项,要求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其中“A0”为符合条 款的检查项,“A2”为不符合检查项。B项为次重要项,分为三种情况:符合为B0,不完全符合为B1,完全不符合为B2;C项依次类似。该分级评定方法既体现了不同检查项的相对重要程度,又反映了同一检查项不同检查结果的相对影响水平,可以较客观地评估该类场所的相对消防安全状况。评估结果以实际检查项的合格率进行分级,划分为4级,如表2所示。该方法可以根据评估单位的实际情况调整评估检查项,相对较灵活,但对评估人员技能要求较高。
2.3 火灾风险指数法
火灾风险指数法可以快速简单地评估火灾高危单位的相对风险水平,多以专家判断和经验为主。瑞典Mag-nusson等人提出的火灾 风险指数 的理论值 取值区间 为[0,5],指数越大火灾风险等级越低。通常根据建筑火灾风险分值划分为5级,分别为低 (4.5,5]、较低 (3.5,4.5]、中等(2.5,3.5]、较高(1.5,2.5]、高[1,1.5]。该方法可以用于评估可燃和不燃的多层公寓建筑。
2.4 火灾风险定量评估
火灾风险定量评估主要是定量化火灾事故后果和发生频率,其中事故发生频率是火灾事故后果超过具体限值的事故频率累积。对于火灾事故后果需要选择火灾场景,以确定有代表性的不利事故后果场景,通常不涉及不现实的灾难性后果场景或几乎不发生的事件,而火灾场景群将一系列类似的火灾场景作为群进行评估。常见的火灾风险定量 评估方法 有建筑火 灾安全工 程法 (BF-SEM,L曲线法)、英国的Crisp II消防系统区域模型、加拿大的火灾风险与成本评估模型(FiRECAMTM)等。同时,也可以采用烟气模拟和人员疏散软件等开展火灾场景定量风 险分析,如CFAST、FLUENT、FDS和EVA-CENT、EGRESS、EXDOUS等。此外,还涉及火 灾风险评估的试验方法,如实体试验、热烟试验和相似试验等。
3 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火灾风险评估的选取
依据美国消防协会NFPA 551的要求,选取火灾风险评估方法时应考虑以下因素:评估场所单位的消防安全目标和可接受标准;火灾风险评估的范围;相关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类似程序;可用的资源或数据;评估成本和时间限制;评估人员能力;可能的不确定性等。我国《导则》仅要求设定权重以百分制量化评估,没有统一的评估权重标准,评估结果参差不齐,受评估人员的经验、专业知识甚至个人喜好 影响较大。GA 1157《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设备配备》要求根据评估业务需要确定相应的评估软件,如人员疏散能力模拟分析软件、烟气流动模拟分析软件、结构安全计算分析软件等,地方临时消防评估机构均购置了相应的软件,但在评估项目时由于经费、时间等限制,软件基本不用。同时,由于风险评估分析方法中的不确定性、人员行为的不确定性、对风险的理解与评价的不确定性、评估对象使用年限和消防安全有关的不确定性以及社会价值的不确定性等,一种评估方法往往不能客观反映评估对象的风险程度,且定性评估方法随意性较大。为此,笔者建议对于同一消防安全评估对象,至少应采取三种评估方法,且至少一种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对于下列场景应采取相应的火灾风险评估软件进行风险分析评估:人员高度聚集且流动性大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应开展人员疏散能力计算或模拟分析;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单位应开展火灾事故后果定量计算或模拟分析;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场所单位;直接判定项为“差”的火灾高危单位;其他场所单位或主管部门要求采取定量分析的。
3.2 风险评估结果判定
《导则》对于火灾高危单位评估结果的判定以百分制为依据,但对于如何划分“好、一般、差”没有给出分级标准。从火灾高危单位现实评估的结果看,95.6%处于“一般”等级,且对于不同类的评估场所,如娱乐类KTV、超高层建筑等,相差较大,风险水平也不适合对比。同时,对于采用定量风险分析,如建筑火灾风险指数法、烟气蔓延或人员疏散能力模拟分析,其结果与现有的评估结论分级对接也比较困难。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首次公布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给出了防护目标的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可接受标准,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定量风险评价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鉴于不同的火灾风险评估方法都有自己的判定准则,如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标准、预先危险性分级、安全疏散时间指标等,笔者认为应采取多种评估方法,依据评估方法的评估范围和评估结论对评估对象综合评判,进而给出合理的消防安全评估结论。
3.3 消防设施、器材评估
对于消防设施器材的测试评估,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烟排烟系统以及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安全疏散设施以及灭火器材等,《导则》要求进行现场检查测试,但对于如何抽查、如何评判没有细则。我国的一些施工或验收规范给出了明确的严重缺陷项(A)、重缺陷项(B)和轻缺陷项(C),并给出了系统功能验收判定结论的准则。同时,有资质的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依据《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等开展消防设施检测,具有明确的检查项和检测方法,这些对于开展火灾高危单位消防设施测试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关火灾高危单位的大部分的地方管理办法要求火灾高危单位应委托专业维护保养机构对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每半年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1次全面检测,检测报告及时向属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告备案。为此,笔者建议对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时采信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结果,仅对消防系统设施整体功能开展部分现场抽查测试,确保建筑消防设施没有严重损坏,具备防火灭火功能。同时,也可引入建筑消防设施故障分析法、消防设施可靠性GO法等建筑消防设施运行可靠性评定方法,提高消防设施检测评估的风险技术水平。
3.4 火灾风险评估人员能力
单位消防责任书 篇8
消防部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消防部队审计部门依法对团级以上单位、机关部门负有经济责任的领导干部,以及负责专项经济工作、保障性企业以及有偿服务单位的领导干部履行经济管理职责情况进行的审计监督。作为支队级财务审计部门,依据当前规定,没有直接的审计权限,需要经总队级审计部门进行相应的审计授权,才能进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而为了加强审计工作,体现审计工作的权威性,本人认为,支队级财务审计部门需要进行审计延伸,不但对大队军政主官、直属单位主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还需要延伸到中队军政主官以及其他负有经济责任的项目负责人。
因此,近几年,随着《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等制度的相继出台,消防部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断向前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于在正确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提高领导干部当家理财能力,强化部队财经管理,提高部队的经济管理水平;对拓展对领导干部监督的渠道,完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对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促进部队的廉政建设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1.审计计划性不强,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从近几年实践看,支队机关部门、大中队干部交流频繁、范围大,且多集中在同一时,一次需要进行多个经济责任审计任务,财务、审计部门被动接受任务,造成审计项目过于集中,时间紧、任务重,况且当前支队审计力量严重不足,难以做到查深查透,很多时间等于走形式,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
2.审计方法传统单一,审计结论比较笼统。目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依然还是停留在就账查账的基础上,一些现实中的问题不能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造成审计结论内容比较笼统、形式单一。
3.审计评价不规范,经济责任难以界定。当前所谓的审计评价主要体现在财政财务收支基本情况的评价上,而对单位资产负债、挥霍浪费、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违反决策程度造成重大损失浪费以及个人存在的违规违纪问题缺少对比分析,评价不够深入。
4.审计成果滞后,落实整改问题难。对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其结果本来是作为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考察、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理应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坚持“先审计,后离任”、“先审计,后提拔”的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干部人事工作的特殊规律,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都是先有命令再部署审计工作的,形成事实上的“先离任,后审计”、“先提拔,后审计”。审计结果对领导干部任用难以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审计成效,也没有体现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另外,通过审计尽管明确了领导干部任期内负有的经济责任,分清了是非,但落实审计结果的责任需要由继任者承担,造成在实际执行工作中,继任者往往推诿,不愿承担纠错改错或接受处理的责任,致使许多应该处理的问题,到最后无法处理,甚至不了了之,削弱审计监督效果。
5.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风险难以控制。经济责任审计,党委、干部部门以及被审计对象都比较关注。因出发点不同,在一定程度上,该项工作是将领导干部与相关部门或人员间的矛盾集中转移到了审计部门。而当前,对于支队级审计部门而言,受编制所限,要么有部门没人员,要么既没部门又没人员。很多情况下,审计工作都是财务科在操作,因审计力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而审计任务繁重,特别遇到班子换届时,集中委托,突击审计,短时期完成,质量难以保证,加大了审计风险。比如:在责任界定上,只要是所管辖范围内的部门或单位出了问题,都笼统定性为主管责任,过于模糊,造成主管责任等同于没有责任。
二、几点建议
1.突出审计重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紧紧围绕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来实施,在实施审计时,应该把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资金使用权、个人廉政情况等作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看决策是否合法、科学、合理、民主,有无盲目决策;看单位财产管理是否规范,有无违法违纪;看公务消费是否超出“合理”范畴,津贴、福利发放是否超标;看廉政纪律规定有无严格执行等。
2.强化任中审计。为克服“先离后审、先升后审”带来项目集中、时间紧迫、应付审计、质量不高的问题,要强化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即推行对领导干部任期内职责履行情况进行事中监督,变“离任审计”为“任中审计”,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关口”前移,先审计,后离任。严格按照《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规定,好好把握需要进行审计的几种情况。这样不但便于组织人事部门及时掌握领导干部的经济业绩和责任,也便于审计部门获取各种审计资料,对经济活动情况查深查透。同时,被审计单位配合主动性也较高,有利于审计问题的及时纠正和审计决定、意见的及时落实整改。
3.运用灵活方法。为适应党委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关注和要求,作为审计部门人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审计质量。一是要坚持多种审计方式相结合。如:将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合理利用财务收支资料,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将审计关口前移,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及时处理和防止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二是要延伸审计。如要对领导干部能施加作用的单位和下属单位延伸,检查财务管理可能存在的转移资金、转嫁负担等行为,从而更加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领导干部经济履行情况和应承担的责任。
4.提高审计成果的运用。审计的最终目的不是为审计而审计,而应该是将审计结果进行有效的运用,将审计结果发挥最大效能。为此:一是加强对审计结果的反馈。及时报送到党委、纪检、组织、人事等部门,使其及时掌握被审计人员的履行经济职责情况;二是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依据。审计报告应进入干部档案,在任用干部时,要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一项重要参考依据,从而杜绝边审计、边提拔,或审计归审计、提拔归提拔的“两张皮”问题;三是依据审计结果进行责任追究。对于审计发现的严重违法违规问题,应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党纪政纪责任或法律责任。四是经济责任审计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将经济责任审计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促进被审计人员和单位整改纠正问题,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真正成为纯洁干部队伍、惩治腐败、促进廉政建设的手段。
5.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一切先进的手段和措施最终都要靠人来操作,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增强,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保证,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特别是涉及到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一是加强审计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建立一支严守审计纪律,恪守审计职业道德,具有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职业态度的审计干部队伍。二是建立健全审计职业教育培训制度。针对不同职级、岗位和知识结构的人员,实施分层次培训,使培训工作贯穿审计人员整个职业生涯。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经济责任审计的需要。三是进一步规范审计工作程序。审计人员要严格执行审计工作规范,对审计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要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进行,避免审计执法的随意性。四是认真听取被审计单位意见。对于领导干部在述职报告中自我认定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必须通过座谈会的形式予以确认;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应进一步深入调查和查证,弄清事实,努力消除审计风险。
【单位消防责任书】推荐阅读:
单位消防安全责任07-29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告知书11-13
消防单位安全08-22
消防事业单位09-30
单位消防工作档案06-06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07-24
施工单位消防安全通知08-26
重点单位消防安全制度10-22
餐饮单位消防安全知识11-20
单位消防知识培训课件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