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快乐还给学生

2024-07-15

把快乐还给学生(共10篇)

把快乐还给学生 篇1

2010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完成了一项历时12年、涉及全国2万0—18周岁儿童及青少年睡眠的研究。这项研究发现,中国超过70%的中小学生存在睡眠不足,与欧美同龄人相比平均每天少睡约40—45分钟;到了高中阶段,少睡时间增加到1个小时,100%的学生都有白天困倦现象。此项研究是目前国内首个儿童及青少年睡眠领域的系统研究。该研究的负责人表示,儿童及青少年睡眠不足会制约他们的全面发展,并易出现情绪维持能力障碍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甚至导致多动、冲动、抑郁、抽烟、自杀等各种行为问题,影响我国未来的国民素质。

无独有偶,天津市希望之星儿童心理学研究中心和天津市青少年心理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天津市的80%中学生睡眠不足8小时,毕业班学生睡眠普遍在7小时以下。专家表示,长期睡眠不足,不仅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还会造成智力发育缓慢、情绪低落等,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关调查也表明,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时间长、家庭作业多、考试次数多。为此,《教育规划纲要》特别指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五年前,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曾以《又该呐喊“救救孩子”了》为题发表文章指出:“今天的‘救救孩子’,不是要把孩子从封建礼教中解放出来,而是把他们从‘考试地狱’中解救出来,从沉重的学业负担压力下解救出来;不是为了让他们将来能幸福地度日,而是要让他们在眼前就能过幸福的童年。”这段话意味深长。

五年后,2010年9月9日,在第2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重庆市綦江县教委主任高思成寄语全县教师:把快乐还给学生。他的寄语源于2010年綦江县教委对全县1万多名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教师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校、教师的满意率低于家长对学校、教师的满意度。

这引起了他的深思:“自古我们就将教师誉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现在蜡烛依然在燃烧,却没有照在学生心坎上。还有不少教师不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机械地抄写作业,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天真活泼的孩子们会满意吗?”有学者尖锐地指出,我们现在的教育,一定程度上不就是在给孩子施有害的无机化肥吗?一大堆无用的知识、僵化的培养模式、“填鸭式”的学习方式、机械枯燥的练习,没完没了的各种补习班,把孩子压得透不过气来。特别是那种无聊的补习班就像一桶一桶的化肥往幼苗上浇灌。每个庄稼人都知道,肥料浇多了是要烧死庄稼的。从根本上说,学生的成长需要快乐。然而,我们的教育总是有意无意地“剥夺”了学生享受快乐的权利,让学生在缺乏快乐体验的环境中“成长”,这与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

北京十一中学校校长李希贵曾让学生列出自己最喜欢的十个地方。“非常遗憾,没有人喜欢学校;我还让孩子们列出学校里最喜欢的十个地方和十项活动,又让我非常遗憾,没有人喜欢课堂和教室。这是我感到特别沉重的一件事。”

快乐成长的根本在于快乐学习。学生只有在快乐的状态下,他才愿意并且是全身心地愿意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建议,把思维和精神集中起来投入到教师引导的活动中来。在快乐的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是最轻松、最有效的。

如果学校把“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作为追求目标,就会真正把学生看作有思想、有个性、有无限发展潜能的生命体,就会尊重每一个学生,寻找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就会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成功中体验快乐。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会在学校教育的每个环节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得到体现,学校就会成为学生真情迸发的乐园。更进一步说,学校应该把促进学生快乐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资源来源:《人民教育》2011第1期)

把快乐还给学生 篇2

一、调查结果与评析

1.近二成学生认为自己的作文水平较好,大部分自觉水平一般,只有极少数学生自认“优秀”或“很差”。调查显示,17%的学生对自己的作文现状感觉良好,63.5%的学生认为自己水平一般,同时也有15.5%的学生自觉较差。认为自己的作文水平优秀和很差的学生比例极小,分别占1.4%和2.6%。

【评析】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其语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新课标7~9年级阶段目标中把写作、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并列为五大目标。近年来,厦门市语文教学的重心不断向作文教学倾斜,2010年起中考作文赋分已达60分。同时,语文教师致力于作文课题的探索和课堂教学的改革,区际作文教学研讨交流活动趋于频繁。但由于写作水平提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当前初中生的作文现状仍不容乐观,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仍较缓慢:高达81.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作文水平处于“一般”以下,而部分学校的比重则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问卷调查提供了一个与教师评价不同的视角,即从习作者视角来审视自己的作文水平,其结果与教师评价呈现微妙的不同。对于学生作文水平高低的比例,教师们通常认为,一个教学班不仅有近10%的作文水平优秀生,也有近10%的作文“贫困生”。这两组数据在学生调查问卷中均大幅“缩水”,显见学生对于自己写作能力的怀疑和否定。写作自信的缺乏,往往导致写作能力的缺乏,进而影响写作的积极性。数据提醒语文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消除写作的负担感,使其放下包袱,轻松上阵,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并逐步养成自由表达、乐于写作的良好心态。

2.半数学生不喜欢写作文,但多数学生喜欢上作文课。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52.3%)坦言不喜欢写作文。其中,“一点儿也不喜欢”的占5.8%。喜欢写作的学生中,“非常喜欢”的仅占5.6%。与此同时,数据令人惊讶地显示,有65.9%的学生表示喜欢上作文课,“一点儿也不喜欢”作文课的只有3.8%。

【评析】这两组分别针对学生的写作态度和作文课态度的调查数据,呈现相互矛盾的状态,令语文教师喜忧参半:“忧”的,当然是大多数学生对写作行为存在排斥和厌烦的不良情绪,不利于其主动提高作文能力;“喜”的,则是这些在课堂上似乎痛苦万状的孩子内心并不十分排斥作文课,数据泄露了他们的真实心态。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当老师捧着一叠作文本走入教室,或者布置一次课外作文时,往往引来一片唏嘘;当老师因种种原因忽视了作文训练,时间稍久,又会引发许多学生的质疑和追问:老师,什么时候才上作文课呢?

学生对写作行为的消极态度同样体现在其他课题组的调研结果中,有的地方甚至高达95%以上。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美国98%的孩子喜欢写作文(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使中国的孩子畏惧写作文呢?

如果是少数学生畏惧写作,可能是学生个人原因,如作文基础薄弱、素材积累不足、心理素质较差等;如果学生普遍视写作为畏途,一定不只是学生的问题,教育者必须反思:我们当前的作文教学怎么了?学生的作文不进步是否由于写作教学模式存在弊病?比较公认的问题是教师所设置的种种人为的樊篱:价值观上的、体裁上的、结构形式上的、语言表达上的、评价上的……这些樊篱使孩子们写作时无所适从,犹如被捆住手脚的囚徒。学生无话可说的困境,往往不是其生活内容贫乏、观察力不足造成的,而是由于教师的作文选题和作文要求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水平。作文评价上的不公平现象也是扼杀学生写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教师毫不吝啬地表扬好的习作和好的学生,却对作文困难生不屑一顾;教师对学生习作表现高标准要求、低分值赋分,绝大多数学生努力的结果换不来应有的分数评价,写作的快乐又从何而来!

当然,学生惧怕写作并不代表着他们对作文的远离和放弃。调查数据清楚地显示,大多数学生仍然喜欢上作文课,希望在教师的指导下尽快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水平。而在问卷“教学的希望”一栏中,学生们纷纷提出了这样的意见建议:希望老师上课加强表达方法的指导;每周可以多上一两节作文课,教我们有用的写作技巧;不仅表扬我们作文的优点,更要指出不足之处在哪里。同时,一些老师在作文教学上大胆改革,真正把写作快乐还给学生,他们的作文课已经成了学生最期待的课程。

3.绝大部分学生遭遇作文困难,1/3的学生时常面对作文困难。在所有的调查样本中,只有2个学生自豪地宣称从未遭遇作文困难,其余学生则不同程度存在写作上的困难和障碍。其中,经常遇到写作困难的占24.6%,每次都遇到写作困难的占5.4%。

【评析】这些调查数据,进一步解释了学生为什么会对作文存在既恨又爱的矛盾心理。学生中流行这样四句话:“听到作文直摇头,摊开稿纸咬笔头,冥思苦想皱眉头,下课铃响没开头。”正是作文困难的客观存在,极大降低了他们对写作的热情。他们期待作文课上老师能够伸出援助之手,解决这些困难,以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作文成绩。

作文难写,不只是初中生遭遇的问题,甚至大学中文系里的许多学生,其写作水平之低,也令教授们嗟叹。我们不禁反思: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孩子们从未中断过写作训练,写作教学课时占据了语文总课时的相当大的比重,但写作能力的提高却像蜗牛爬行,慢得令人惊讶。少、慢、差、废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已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和批评。在大多数学校,写作教学的基本流程是:教师费尽心机地作写作指导—学生愁眉苦脸地拼凑字数—教师废寝忘食地批改评分—教师苦口婆心地作后讲评。循环往复,一成不变。师生纷纷落入一个痛苦的“怪圈”:先是“难写”与“难教”的两难局面,继而是“怕写”与“怕教”的连锁反应,直至有些地方出现作文课“放羊”的现象。

4.“选择困难”与“表达困难”并重,作文语言表达能力需要进行系统性的训练。问卷的选项中,“不知该写些什么”和“有了想法,却不知该如何表达”的学生分别占了52.5%和47.5%;同时,在“生动性”、“丰富性”、“新颖性”、“准确性”等方面的语言表达困难均有四成左右的“投票率”。

【评析】我们知道,“不知该写些什么”指的是作文表达内容上的选择困难,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材料的占用量太少,或者是材料的运用技巧欠缺。而“有了想法,却不知该如何表达”指的是作文表达形式的表现困难,产生的原因较复杂,主要是一些行文技巧问题,首推生动性的技巧欠缺,使表达枯燥乏味;其次是丰富性的技巧欠缺,使表达单调浅薄;再次是新颖性的技巧欠缺,使表达平庸无奇;第四是准确性的技巧欠缺,使表达辞不达意。

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师面临两项艰巨的任务:一是要努力解决作文积累不足的问题,使笔下的源头活水不致枯竭;二是要努力解决作文语言表达的技巧问题,使头脑中的思维材料能顺畅地转化为语言文字。经验告诉我们,对于当下的初中生来说,在无法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扩大生活阅历的前提下,面对不知道“说什么”和不知道“怎么说”的矛盾,解决“怎么说”的问题远比解决“说什么”的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这是因为,盘活学生已经掌握的现有素材,提炼其写作价值,正是有效积累最核心的任务,也是有效写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5.写作训练量不足和阅读积累不足是作文表达困难的主要因素。到底是哪些因素阻碍了初中生的作文语言表达能力呢?调查显示,67.1%的学生认为自己所接受的写作训练量不足,造成写作经验的缺乏;75%的学生还认为课外阅读太少,作文素材储备严重不足。

【评析】现在初中生的写作训练量到底够不够?从调研情况看,厦门市大多数学校的语文教师每两周上一次作文课,逢周末布置作文练笔,并辅之以平时小练笔。然而,从学生作文现状和写作需求上看,这个训练量无疑还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在许多地方,作文课形同虚设:教师的作前指导轻描淡写,作后讲评隔靴搔痒,而针对选材、立意、构思、表达等方面的专项训练严重缺乏。因此,适当增加学生的写作训练量,高度重视写作训练的有效性,才能保证大幅提高学生作文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整体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然而,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显然达不到这个要求。调研结果暴露了问题的严重性:65.5%的学生每天平均阅读时间不足0.5小时,其中,15.4%的学生基本上放弃了课外阅读。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只有充足的阅读才能启发心智,拓展视野,活跃思维,积累素材,进而养成对语言表达的敏感性。如何针对初中生实际开展有效阅读活动呢?许多学校已经意识到构建“书香校园”的必要性,纷纷推出举措。例如:语文老师给学生们开具了一长列的书单,进行家庭藏书量的评比等,收到了一定的成效。这里要强调两点:一是要加强阅读数量的评价,通过建立周阅读量、月阅读量、学期阅读量档案卡的形式进行目标管理,帮助学生克服惰性,促进阅读行为从被动状态转化为主动状态,逐步形成“要我积累”到“我要积累”的自觉性;二是要加强阅读质量的评价,通过赏析式阅读、评价式阅读、对比式阅读、专题式阅读等方式,优化阅读行为,提高阅读品质。

把快乐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 篇3

一、作文成了“新八股”

如今学生作文,与其说是写,不如说是抄或编,索然无味。给学生一个作文题目,学生会用哪些例子、哪些语句,老师都能猜个差不多,如果写妈妈,那肯定是晚上背着自已去看病;写学雷锋、做好事的作文,同学们就会在一夜之间捡到许多钱包;写我的老师,绝大多数会与语文老师,说出的话让你感到肉麻……如今学生作文几乎是在复制产品,千人一面,千人一腔,是刻板的形式器皿中盛装的僵化内容,是那种共性的毫无自我影子的“新八股”,更可怕的是,学生认为作文要得高分,就得说假话、套话,甚至编瞎话——1998高考作文题目是《战胜脆弱》、《坚强——我追求的品格》,不少考生父母健在却胡编乱造父母双亡,莫名其妙地出现了许多孤儿;有的考生本是四肢发达正常人却胡编乱造说“我”失去了双臂,现正在考场用脚写作文……在一篇题为《我爱你,老师》作文中,一个学生这样写到:“老师,当离开你的时候,我是那样的想念你,每天晚上我都难以入眠,醒来时是一脸的泪花……”别人问你真这么想老师吗?他一脸不屑:这不是作文吗?你还当真?这孩子的话足以让每一个语文老师震惊!孩子潜台词无疑是说:作文就得说假话,大话,甚至瞎话。类似例子不胜枚举。许多专家都说作文应求“真、善、美”。没有真,还谈什么善和美?

二、“新八股”何以产生

平心而论,“新八股”作文的滋生跟我们的语文教育有关系。过去我们的语文教育中太缺乏“师生的精神自由与精神真实”。语文教育一贯不敢张扬“真正的人文精神”,也就是不敢张扬“人的自由精神与真实精神”(韩军)。冷静地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此语可谓一语中的,我们的作文教学确实有限制过死的弊病。立意要高这种思想一直被许多老师奉为指导学生作文的金科玉律,经常挂在嘴边,教导学生作文须有鲜明的正确的立场,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不允许学生写那些没有社会意义的平常事,更不允许写那些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的青春愁绪。强调立意固然有道理,可不少老师过于看重,要求学生能拔高的尽量拔高,硬将成人社会一些虚假的价值观道德观塞给学生,学生揣摩着老师意思写文章,以如此主题作文,就很难抒写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只能谈些言不由衷的假话、大话、空话。如2000年高考作文,学生只能谈“要诚信,不能抛弃诚信”这样的话题,谁敢说诚信没有也罢了这样的话?即使心里是这么想的,也没敢说出来,说出来就是思想性差,就是另类,内容这一项就会扣分,这样为得高分就人为地拔高思想,就不敢自由地直率地表露自己的“肺腑之言”,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学生丢弃他们最不应该丢弃的东西——真实的思想。也可以说评价作文的误区导致作文的模式化。韩军老师曾说过这样一件事:天津师大教授汤吉夫的孩子参加中考,作文是《放学路上》,孩子写的是真事:一次放学路上遇到一只癞蛤摸,他追上它,捉住了,一位老农看后,就劝孩子,它是益虫,把它放了吧,孩子就放了。回家查书后,知道是益虫,觉得很内疚。但是没有想到,这篇作文不及格,阅卷者批这篇文章没有思想性。而那些有思想性并因思想性而得高分的作文,大多是扶老人过马路、替别人背包袱、扶人上车、捡到钱包交给警察等。事有真的,但是也肯定有不少胡编乱造。笔者在一次语文教改研讨会上也了解到:某年高考作文《尝试》,有位考生写下了自己的初恋,文章对爱情进行了赞美。阅卷老师却认为高中生怎能写初恋呢?文章非常优美却被阅卷老师给了很低的分数。学生失去了精神自由,部分老师鼓励学生人为虚假,作文难免失真。

三、把快乐作文权利还给学生

美国教育家尼尔·普斯特曼在《教学:作为一种起破坏作用的活动》一书中说:“孩子进人学校时像问号,但离开时像句号。”为什么会造成这个局面呢?“唯书”“唯师”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这样思想桎梏下,学生怎能放开手脚畅所欲言呢?“冷静地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不难发现,应试的作文模式丢失了。‘我’,压抑了‘我’,扼杀了‘我’。于是鲜明的人文性枯萎了,鲜明的个性凋零了。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呼唤‘我’的回归,弘扬人的主体性。”(张文德《找回学生作文的灵魂》)语文教育工作者应知道,每一次戴着“镣铐”的作文固然没有“疯狂的偏差”,但也不会有激情的宣泄。宁鸿彬曾指出“三个允许”:允许说错做错,允许改变观点,允许保留意见,可谓是真知灼见。与其让学生“无病呻吟”,何不让其“真情流露、随心所欲”?作文毕竟与学生“自我”心灵活动紧密结合着,是一种“自我”精神性实践。教育者贵在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心灵的开放,说真话,诉真情。激励学生表现自我,指导学生尽情地抒写自我情感,叙述自我经历,描绘自我内心。或者在与人叙事绘景议论中融化自我的感受和体验。这样,“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独立思考,不受拘束,轻松表达。教师完全可以告诉学生,你就是你,你有“精神自由”和“笔墨自由”,完全可以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和最喜欢的风格,写你最感兴趣的内容,你可以大胆地用你的自由之笔,写你的自得之见,抒你的自然之情,显你的自在之趣,写出具有独创性的精神产品。总之,个性是作文的灵魂,独创是作文的价值,教师应还学生作文的权利和自由!试想,当每一个学生都按自己独特的个性写文章时,当我们面对的将是一篇篇新意送出、各不相同的作文时,批改作文该是多么有趣的事?

既然如此,何乐不为?

把班级还给学生 篇4

-----班级管理之我见

河北省鹿泉市龙凤湖小学 冯晓静

摘要:

一个好的班集体要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班干部建设团队,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班风 学风 班干部 自我管理

一个班的管理对好成绩的取得有重要作用。而不同的人对班级管理也有着不同的看法。下面我就我的感觉结合各位老师的经验和方法,谈一下学生管理的问题,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班风及学风

1、班规班纪的建立和完善————强有力的约束机制

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是对学生行为进行约束的有效手段,对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以往班规的制定权都是集中在班主任或是部分主要班干部手中。这样制定出来的班规可能因为不是很符合实际情况而不受学生欢迎,甚至是在执行过程中遭到学生的抵触。因此,在班规的制定上,我打破常规,只是规定了班级管理的几个方面,而具体的措施和规定,则充分发扬民主,由学生充分讨论制定,并经过全班同学举手表决通过。这样,班规是学生自己制定的,他们就不会故意的去违反自己制定的规章,即使他们因为犯错误而受到处罚的时候,也是心甘情愿的。良好的学风

(1)把好勤奋关,使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学风

学贵有疑,问是开启知识殿堂的钥匙。上课沉闷,无人发言,师生交往中教师无法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能力转化的效度,学生主体地位落空,从而导致整个教学流程停滞不前。我首先把勤问制度化,规定每个学生一周内必须向每为科任教师提三个问题或在其课堂上发言三次。认真记载,一周一结,对勤问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并在学习兴趣小组中相互交流,质疑。几周后将学生提

问次数梯度递升,从而养成自觉提问的习惯。另外建议科任教师各自培养一批勤问“先头部队”,打破不问的局面。实行一个月,学风有了明显好转,任科教师感到上课轻松,而且提问缩短了师生距离,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加强了师生交流,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落实,从而使教学相长,“双促双发”。

(2)把好作业关,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风

作业是知识的实践,不交、迟交或抄袭作业是制约学风健康发展的第二道障碍。我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一是突出学习委员、科代表、组长的地位与作用。学习委员牵头成立“作业帮扶小组”,小组成员由各科尖子生组成,为独立作业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咨询,并确定重点帮扶对象。科代表和组长严格把好作业关,明确交作业的时间,对早教的作业及时封存,杜绝抄袭,并作好记载,上交科任教师。二是强化作业个性意识,对作业做错的同学不批评,肯定其独立思考的成果,然后再纠正错误。

实行一个月以后,学生基本养成了独立思考、独立作业的习惯,而且学生之间交流增多,相互讨论,相互点拨,能者为师,人人为师。

(3)把好学生“课后自学关”,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学风

课内学风和课外学风并重,才能使学风得到彻底转变。影响课余学风的因素也最多,班主任在课余的角色应是督学者和励学者。督在于排除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励在于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首先应让学生科学分配课余时间,有效深化可内知识,弥补弱势学科,防止知识的遗忘和学习思维的常时间断,维护一种始终平和的学习环境。二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各科学习状况,关注其发展,对学生停滞不前的学科要从“理”上疏导,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要从“情”上及时激励,使其良性发展。这要求班主任深入班级,充分了解学生。我每个月找班上学生轮流谈一次心,以期把握学生发展的动态,帮助学生自我调整学习心理,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阶段计划以及相应的落实措施。督得紧、励得勤,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思维和学习激情,学生自觉学习的学风就养成了。

二、教学管理方面

1、班干部队伍建设

要管好班级,就要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以学生管学生。班主任、班干部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同伞柄、支架和伞布,一个再好的伞柄如果没有支架的支撑是无论如何也撑不起来的。那么怎样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学生干部队伍呢?

在班干部作用的发挥上,班主任主应该做到三点:一是在全班同学面前鼓励班干部,树立他们的权威,但是不宜过于频繁,以免引起其他同学对班干部的反感,认为老师过分夸大了班干部的作用;二是在私下里经常给学生干部戴戴高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三是对班干部进行工作方法的指导,比如有些班干部在发布通知时,只是简单地以命令的方式发布,必然会引起一部分同学的反感而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这时班主任应教给班干部,是否可以将命令式改为协商式(例如运动会动员);四是放权,即每周一的班会除了学校统一要求必须班主任召开的之外,一切班会由班干部组织召开和作出决定,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避免了由于班主任对实际情况不甚了解而可能作出的错误判断,从而使决策更准确,更易受到同学的欢迎。

2、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班主任除了要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外,还应该善于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1)、强化小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一方面,我们要对“小太阳”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我又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无批评日”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2、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捕鱼”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鱼”给他们,即通常所说的“授之渔”,而不是“授之鱼”.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致使其长期发挥效力。、慎重利用自己的权利(1)充分利用表扬这一工具。

虽然为建设这个班花了不少心思,特别是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有一二个纪律表现的差生总是我行我素,效果不太明显,学习动机不强的学生还没有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斗志,还没能触动他们的灵魂,给班级学习风气的好转带来了较大的阻力。工作中要更加注意与年段和学校配合,借力使力。主要收获是:能让大多数学生快乐的地度过在学校的每一天,教书又育人!每天给孩子一些笑脸!做到了不在课堂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发怒!规范学生行为!掀起学习的热潮,完善自我形象。在学习中同学们能互相帮助。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基本上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我的班主任工作由于经验的欠缺,在许多方面还是存在着不足。

(2)处罚措施让学生自己选

即使是有再完备的制度和再严格的管理,即使是学生的积极性再高,学生也难免会在公寓管理和学习中出现错误,这时候偶尔的错误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但是适度的惩罚措施也是必要的。问题在于什么样的处罚措施是适度的?什么样的措施是能被学生快乐的接受而不至于产生抵触情绪的?学生违反纪律本身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我们怎样将这些不好的事情巧妙的转变为好事?我在班上大力推行这样一种处罚方式:处罚措施自己选。对违反纪律情节比较轻的学生,可以选择上讲台唱一首歌或者讲一个故事,对于违反纪律情节比较严重的学生可以选择用正楷字写一份200字左右的违纪心理报告,描述他当时的违纪心理,(请大家注意心理报告书不是保证书更加不是检讨书),或者选择相应的处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发现这种处罚方式的效果比以前明显好了很多。第一:受这种处罚方式的学生一般不会对老师产生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因为他在上面唱歌或者讲故事时下面的同学会给他热烈的掌声,可以说他是在一种很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教育。第二: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唱歌或者讲故事,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对他的口才及胆量是一个考验和训练,写心理报告的学生要用正楷字来写,间接的帮他们练字和培养了组织语言的能力。第三:可以使学生的心态更加积极、可以发掘到一部分学生的潜能。

把课堂还给学生 篇5

把课堂还给学生

 

作者/武芳

摘 要:课改之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注入式”和“填鸭式”,这使得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从而被动地从事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如何研究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课堂情境;环境;教学方法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教学活动的安排都应为了学生的发展。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评价都应以此为标准,看看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获得了怎样的发展。因此,教师教得好就会促进学生学得好。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生活在教学活动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中通过与教师、其他学习者以及教学任务之间的相互碰撞而获得知识。但不管怎样,知识必须通过学习者自身的理解与感悟而获得,因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中一定要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当然,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排斥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单个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助于个体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因此,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应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在课堂情境中,教学活动依赖于教师的组织引导,因而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同时,教师的教学引导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角色,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当然,尊重学生并不等于放任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仍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现状、学习需求和发展可能,并据此对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或适当的要求。

二、课堂环境的设置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内因;教师主导,是外因。教师的教师为了学生的学。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教师愉快地教,学生专心地学。但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不注意听课,做小动作或打瞌睡等情况。怎样处理才能保持良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重视师生的感情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要倾注慈母般的爱,使他们振奋精神,愉快学习。

2.当学生上课走神时不要批评,只用暗示、提醒或扼要提问,使其注意力集中。

3.遇到学生对问题答不上来或答错时,不要训斥、冷淡,应耐心启发,诱导并鼓励学生答对为止,帮助他们消除心理负担,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教学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课堂环境要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等,这些直接影响课堂功能的实施。作为教师,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积极向上的小环境――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选择恰当的媒体手段,合理地显现学习内容,促进课堂功能的实现。

三、教学方法的改变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小组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小组教学法具有这样几个特点:(1)具有一定的目标导向。(2)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的组织形式。(3)教学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强调各种教学因素之间的互动,特别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性互动。(4)以团体成绩作为奖励依据,小组活动的结果被看成每一名成员的成就――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实际上这一点是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合作的一个基本保证。

实践表明,小组教学在下面这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1)在学习小组中,个人的成功会带来团体的成功,进而导致团体内其他成员的成功,因而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可以产生比较积极的学习态度。(2)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感受自己对团体的贡献,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关注,因而可以增强学生个体的自信和自尊。同时,学生可以感受别人对团体的贡献,从而易于产生对别人的肯定态度,这样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增强了彼此之间的积极情感,降低了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和孤独感,建立了较好的人际关系。(3)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各种交流与沟通的技巧,产生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可能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也会提出问题的各种不同解决方法,因而可能会更大限度地发挥教学中各种人力资源的作用。数学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培养创造性思维都十分有利。

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未来的建设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人,他们应该具有勤奋努力、独立自主、有毅力、有恒心、有信心、有责任心、具有创新意识等的优秀品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也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质。发展智力因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注重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培养感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励学生,以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总而言之,教师要树立一种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工作。就我本人而言,既要以人为本,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提高管理学生方面的能力,又要着重加强积累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在平素的教育教学中,既要讲究科学,又要谋求发展。首先,树立好“以生为本”的理念,继续解放思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为人师者角色,进一步融入教育教学,发挥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角色新定位,积极营造融洽、平等、民主、协商的课堂氛围,努力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融入课堂新突破,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敢于创新和探究。其次,要在“教书育人”的职责上下真功夫,在实际细节上渗透体现,不断扎实工作,切实提高教研水平,进一步改变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重塑教育者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甘为人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无私奉献,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实际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学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促进和谐幸福校园。

参考文献:

把评改权还给学生 篇6

——尝试“放权”

莘县柿子园中学:刘书宪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处在困境中,作文课上学生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苦不堪言。评改时,教师又不得不在批改上投入大的工作量。最后,收效却不大。请看发作文时,学生看一眼老师的批语及等级,抓紧“藏”进抽洞里,若有学生要看是万不可能的。形成了给老师写,让老师看的“定格”。作文本的轨迹大致是:抽洞——办公室——抽洞。

我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把评改权还给学生。

首先向学生说明评改作文的标准,指导学生自批互批。采用三人一组,每次由一名学生负责朗读文章,指出字词、语句、标点错误,提出自己的评改意见。由学习组长打出等级,写出评语,最后经过讨论对每篇文章形成一致的看法。在这期间,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处理各小组评判不了的间题(字、词、段等)。每组推荐一篇写的好的作文(确实无也罢),教师浏览后选取3篇交与写作者有感情的朗读,教师和全班同学再进行评判,对有创意的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一堂课结束后,学习委员按小组收齐再交给老师。老师再抽样批改,批改时一看作者本人的写作,二看文章的评改。老师评改主要是指导写作者和评改者,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老师只做组织者和参与者。

其次,让学生给自己的作文找读者。

一般的学生作文,写完后立即交上,有时连学生自己写的啥他本人也不清楚。每次的批改常见病就是改不过来,有时老师给他指出来啦,下次还犯,原因是没有真正的投入,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有时采取这样的方式:不是让学生当堂交上来,而是让学生自己找一个读者读一读,“推销”自己的作品,有不当之处让读者给指出(一般找比自己水平高的高年级学生或老师),自己再加以修改。这种活动也可以是同桌、同班同学、不同年级的学生也可,高年级的更好。因为高年级的学生水平毕竟高,让他们指出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自己再修改、补写。

再次,“放权”并不等于“放手”

评改的原则是教师引导,内容上指导,使学生的评改活动在老师掌舵下进行,教师给学生评改的方法,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依据。让学生有兴趣参与,鼓励学生写出有独到见解的评语,从而唤醒学生的写作心灵。

学生作文的效果:①拿好文章在班内读,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②鼓励写得好的学生作文向报刊投稿。一学期下来我班学生在《莘县教育周刊》《初中生作文》等刊物发表作品8篇。当样刊在班里传开时,写作激情非常高涨。

把课堂还给学生 篇7

这些年我一直在尝试着转变课堂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我用过以下几种方法。

一、借助多媒体、精美的图片或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精美的课堂导入能使学生对这堂课一见钟情,有先声夺人之效,像一块磁铁一样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比如,我在讲Unit 6“Do you like bananas?”时,首先展示给学生们一幅漂亮又可口的食物画面,看得他们差点儿流口水,同时我又问了一句:“Do you want to eat?”他们自然说“Yes”了。这样既调动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堂课,学生都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激情飞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在讲Unit 3“This is my sister.”时,放了一首启蒙英语的家族歌。内容很简单,先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又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效果也很好。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我所采取的导语设计也不同,不管采取哪种方式,我都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绪的目的,为课堂开个好头。

二、选择性地讲课文

我在讲一些比较简单的课文时,不再通讲全文,而是采取让同学提问的方式,比如我给学生一定时间浏览全文,让他们讨论并解答,学生们就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自信和乐趣。学生一看就会、一点就通的知识我尽量少讲,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体会和总结。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乐在其中

英语学习中听和说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说”的语言情境,真正地把所学的英语句子用于交际。语言情境、语言形式等要符合交际的功能和规律,使学习者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

如在Unit 7“How much are these pants?”这一课,为了让学生掌握询问价格的表达方法,我把自己和其他老师的一些各式各样的衣服拿到了教室,现场摆了一个服装店,并且安排了“售货员”,让学生来“买”自己喜欢的一套衣服。让学生动了起来、说了出来,他们的印象自然很深。这节课下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掌握了询问价格的方法。

四、层层递进,人人参与

整个课堂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与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教学阶梯式地层层递进。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我们要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学生只有在经过战胜困难后取得成功时,才会感受到真正的成就感,才能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

五、精讲多练

精讲,就是讲解要精辟透彻,画龙点睛,要抓住实质,依靠大纲,钻研教材,落实每篇课文知识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在教授新知识时,经常让学生加入到教学活动中,使他们在参与中提高兴趣,获取知识。多练是指在帮助学生在初步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地进行大量有实效的练习。并且在练习中,还应做到:(1)内容适当集中,(2)内容逐步加深,(3)单项练习与综合性练习并举,(4)注意全班学生反应,(5)为学生当堂解决问题。在练习中,运用多样化的形式,例如,连锁操练、同桌问答、小组角色表演等,也运用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如双人活动、横排、纵队,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活动量和参与面,言语实践。就新授内容向学生提问,让他们试着回答或说出自己的见解,这些方法的使用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地预习、听讲,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老师还可准备一个小本子,将回答错的同学记下名字,课后要求重做错的部分,这样能加强学生主动复习知识的环节。

六、师生关系要融洽

古语说:“亲其师而信其道。”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坏跟任课老师有很大关系。他们喜欢上一位英语教师,往往也会喜欢上他的英语课,并能主动接受这位老师所传授的英语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内外应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努力吸收多方面的知识,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经常找学生谈心,进行家访,帮助学生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对学生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表扬,并精心设计作业,认真批阅,及时为后进生补缺,一切为学生着想,使学生们主动地学。在教学中对不同学生的个性怀着尊重和接受的态度,不因学生的个别差异而厚此薄被,并且容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即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出现错误,不轻意批评,而是采用学生能接受的方法来使其意识到自己所错之处。

七、采用多种的方式来反馈学生信息

所谓“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其实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是只有考试一种方法。我用过一次竞赛形式:要求学生准备四种小卡片分别代替A、B、C、D,然后用幻灯片打出竞赛题(全部选择题),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记分,然后统计分数,这种寓游戏于一体的竞赛测试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做到有效地查漏补缺,使教学效果得到及时反馈。

也可以用演讲的形式,如确定几个题目,让学生准备一段时间,然后抽签决定自己演讲的题目,再找几位英语教师进行打分。这样学生们自然会竭尽全力地使用自己所学过的语言知识准备这次演讲比赛,既检查了学生的掌握情况,又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这可比考试的效果好多了。

把快乐还给孩子 篇8

关键词:小学生;快乐教学;快乐成长

小外甥刚上一年级,我问起他的学习情况,他的妈妈说起这样一件事:前几天他们数学小测验,他考了100分,得到了教师的表扬和家长的奖励,使得刚入学的他高兴得不得了。第二天,教师为了巩固胜利果实,又印发了同样的测试题,让他们再做一遍。结果小外甥只得了98分。听完这段叙述,在场的大人都不由得笑了起来,小外甥不好意思地跑了出去,望着他那瘦小的背影,我陷入了深思,出现这样的结果,能怪孩子吗?机械重复性的作业导致孩子丢失的难道仅仅是这分数吗?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潜能,泯灭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应试教育何时休,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何时能远离我们可爱的学生,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付出与奉献。那么,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怎样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在多年的低年级教学实践中,领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点想法,并在教学工作中实践、改进、发展。

一、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低年级的小学生往往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他们刚刚走进学校的大门,学习方式一时很难做到统一。例如:有的学生笔算的时候总是伴着口算;有的学生抄写的时候,总是喜欢一边读一边写;有的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喜欢从座位上跳起来回答……

面对如此种种现象,我们应客观地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加以分析,不能一味地视为不守纪律或故意捣乱,这些都是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所独有的特点,是在有意识的学习中流露出的无意识行为,正说明了这些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专心和投入。所以,作为教师,要鼓励低年级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就会学得快、记得牢,他们的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主动,从而使他们喜欢学校,喜欢学习。注意耐心细致地引导,不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强加干涉,从而导致学生一入学就“打了兴头”去。这是我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创造的第一步。

二、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不可能一节课的时间都全神贯注地听教师讲课。他们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兴趣。如果感兴趣,他们不但学得好、记得牢,还不会感觉到疲劳。如果他们一旦失去兴趣,他们不是昏昏欲睡,就是乱说乱动。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穿插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此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低年级应用题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或是以小组为单位,把各小组人员进行重新组合,然后解答应用题或编写应用题。这样做,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是实实在在的,是有用处的,从而喜欢数学,热爱数学。再如: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比一比、賽一赛、演一演等活动。这样做可以使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合理地分配和转移,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还包括课外活动和少先队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具有教育引导作用,还可以增强学习动力,加强集体凝聚力,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认识,学习与人相处、公平竞争、做人做事的道理。

三、把充足的休息娱乐时间归还给学生

有人说,玩耍是学生的天性。低年级的小学生天真活泼,贪玩好动。我们只有给学生以充足的休息、玩耍的时间,才能保证学生有充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只有让他们玩得高兴,玩得尽兴,他们才能学得有劲头,学得有激情。

有的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太多,学生负担太重,晚上写作业到十点多,这能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吗?有的学生累得一边写作业一边哭,这能保障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吗?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恐惧心理,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

把课堂还给学生.学习笔记 篇9

——把课堂还给学生

1、构建融洽师生关系,是实施道德课堂的关键。道德课堂以构建“小组学习”为形态,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要求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秉承道德的标准,在充满尊重、关怀、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在身心愉悦、人格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快和幸福,获得学业的进步和身心全面发展。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师生心理相容、情感交融,课堂上教师善教、学生乐学,气氛活跃而紧张适度,不同层次和个性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立足于学生现实学习和生活需求,着眼于学生后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以构建道德课堂,提升师生生命质量。清除课堂中一些不道德的现象,如拖堂、满堂灌、大量布置作业等。

2、正确把握教师的课堂角色,注重课堂教学的德性问题、人性问题。道德课堂认为相信学生就是师德,道德课堂的理念与新课程“育人为本,与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相一致,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纲要》提出的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相一致。我们除了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外,更要加强他们的精神境界的提高。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自己的身上,课堂上要处理好与学生、文本、环境、教学资源和经验的关系。

3、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精神层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在实际操

作中需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把他们带进学习的乐园,尽情的吮吸知识、释放活力。最终实现课堂质的飞跃: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苦于学习变成乐于学习,使“自主 探究 合作”的学习方式走进我们的课堂。

4、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寓德育于情感教育中。如果我们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适时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冲击心灵,就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同时可以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直接的。除了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在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课前教师充分准备,课堂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幽默的教学语言,既能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又能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即让学生喜欢老师,进而爱上老师的课。

学习笔记:

——什么是“道德课堂”

第一、它是人本的。它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分”为本。它敬畏生命,尊重人,相信人,关注和促进人的发展。它把人本身当作目的,而不是工具。它关注每个人的个性兴趣,爱好特长,使课堂适合每一个人的个性特点和成长需求,发掘每个人的潜能,促进每个人积极向上地发展。

第二、它是“尊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指事物运动的根本规律。课堂教学也必须尊重教育的本质规律,尊重不同年段学生身心成长和认知规律,遵循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在课堂上使用一个标准,一种模式,一样的内容和要求,是背“道”的。因此,教师必须研究教育教学的科学规律,关注和研究每一个人的不同特点,因人因材而施教。

第三、它是“贵德”的。德,首先指人的立身根据和行为准则,即品德和品格。一切教育都是为了立德树人,以德为先。所以课堂教学不管教什么内容,都首先要育德。课堂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而首先是培育人的高尚道德、健全人格的主阵地。现在课堂改革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新一代的团体意识,造就领袖人才,从而整体提高中华民族的道德素养。同时中国文字中,“德”和“得”是相通的,有德的人才能真正有所得。课堂教学以德为先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把话语权还给学生 篇10

开学以来一直感觉上课缺乏激情,初一还好,有几个学生上课发言还算积极,也能提出一些问题,初三一直是很沉闷,感觉学生参与课堂的激情很难调动起来。但今天的两节课,让我改变了近一个多月来一直所固有的想法:“这一届学生不会表达,不善于展示自已”。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并不是学生不能调动,关键还是教师的心态,有没有用心在课堂上给学生表达、展示自已的机会。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是初一的课,上的是“2.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这一内容,这一课时相对比较简单,也不需要课件(710班也没有多媒体),这一节课具体怎么上,实际上我上课之前也没有多想,但在上课前几分钟,我突然灵机一动,这节课能不能彻底放手,把课堂的话语权完完全全交给学生。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我这节课是这样处理的。

首先是用课本上的合作学习引入课题,题目大致是这样的:一座圆形花坛的半径为3m,中间雕塑的底面是边长为1.2m的正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该花坛的实际种花面积吗?这个算式有哪几种运算?应怎样计算?这个花坛的实际种花面积是多少?这个题目大部分学生都是自已可以完成的,所以也不需要小组合作这种形式。现在的很多公开课,动不动就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一节课好象不用小组合作,就不是一节成功的课一样,你说这又是何苦呢?有很多问题很简单,学生自已能独立完成,能独立思考,你说说这样的小组合作有多少意义呢?无非是做做样子,给听课老师看看而已,有多大价值呢?所以现在基于这样一种想法,我在平时的公开课中很少用小组合作这一形式,目的是更多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时用用小组合作,主要目的我也只是为了调节课堂学习气氛,适当的.增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的能力。

合作学习完成之后,我请了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演了这一算式,并让这个学生讲一讲这个算式中有几种运算,并谈一谈运算的次序,一开始我以为这个学生成绩一般,可能不太会能讲清,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很自信,面对全体同学讲得非常好,我顺着他的话题,提出了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从而很自然地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

接着我在黑板上出示例1(因为没有多媒体,我只有自已手写),我也是请了一个学生上台先讲一讲题目中所出现的运算类型,然后再讲一讲运算次序。我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讲到审题,我就有话可讲,我以前也写过一篇文章,专门提到审题教学这一问题,现在的学生,做作业也好,考试也好,很多学生是看到题就下笔,题目还没有完全看懂,就开始做题,所以导致平时的作业中错误很多,考试也会犯一些不该犯的错误,无谓丢分很厉害,很多学生题做错(基础还可以的学生,基础很差的学生也谈不上审题),并不是不会做,可能大部分是同没有认真审题,没有正确理解题意有关。而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我想还是同我们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是强调学生做作业快一点,上课也是快节奏,课件上例题呈现之后,往往很多学生还没有反应过来,还没有把题目看懂,我们教师就开始讲解了,教师讲解的重点也是放在解题的方法和过程上,而很少会引导学生科学、有效的审题,我们教师总认为学生会做,就会审题了,殊不知,审题很重要,很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们就真的很会审题吗?我看未必。

我们平时总是讲,考试中学生平时做过的类型,应该来讲得分会高一点,但一遇到不熟悉的题型,学生就不太会做了,所以我们总是抱怨学生应变能力差。但我一直在思考这一个问题,学生的应变能力差,同我们的教学应该有很直接的关系,在平时的教学中,每当出现一个新的问题,我们教师总是急不可耐地替学生着想,帮他们分析题意,理解题意,总是赶时间,好快一点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很少能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科学、有效的审题,自已去理解题意,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学生面对新问题的反应和应变能力自然会下降,到最后逐渐丧失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所以平时考试题做得多的班级学生考考是好的,但一到中考,有些新题型一出来,这些学生就基本上完蛋了,因为他们不会审题,只会做老题。所以我们经常讲做得多也没用了。

学生审题能力的提高,教师是大有可为的。只要我们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审题思考时间,同时还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我相信大部分学生的审题能力是可以得到有效提高的。正因为如此,我在这学期的初一和初三教学中特别注重和强化审题这一环节的教学。回到前面的话题,通过和这个学生的交流,大部分学生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法则应该来讲是很清楚了,前面的讨论我尽管花了很多时间,但题目审清楚了,学生做起来就非常快了,基本上没多少错误。题目做好之后,我又请学生谈一谈他们在运算时容易犯的一些错误,找了三、四个学生,他们都讲的非常好,有的提到符号、有的提到运算次序、有的提到小数和分数的转化、有的提到带分数和假分数的问题……,应该提了很多,比我预想的还要多,真的有时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讲讲,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例2的处理也是如此,基本上以学生讲解为主,题中有一个数据在计算中没用到,课本例题的计算中也没有提到这一数据,但我让学生讨论这一数据到底有没有作用,在我的引导下,有学生想到,这一数据虽然计算用不到,但计算结果出来之后要同它进行对比,比它小才符合实际情况,有实际意义。这一点编写课本的专家没想到,我上课之前也没有去想,我估计很多教师在上这一课时,也很少去思考这一问题,但我在上课时突然想到这一问题,在同学生的探讨中,学生也认可我的观点。做完这个题目之后,我同学生讲,课本上不是一定就全部对的,有些地方也是值得我们去争议的,我们每一个人要不唯上,不唯书,一定要有自已的思想和判断。

这一课,我前前后后请了10多个同学上台讲解,我是彻彻底底把话语权交还给学生,他们讲得非常好,真的很出乎我的意料,有些学生比我现在教的初三学生还要厉害,很勇敢,也很有自信,也很会讲,假以时日,真的了不得。

上午第四节课是在初三上,内容圆的轴对称性第一课时,一想到初一学生都讲得这么好,初三我更应该放手了。初三这一课也是前前后后10多个学生上台讲解,讲的也很不错,有个别学生稍作培养,也是非常厉害的。

上一篇:快乐工作达人教学计划下一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