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班级还给学生(通用12篇)
把班级还给学生 篇1
读《把班级还给学生》有感
铁营子小学白冰
内容摘要
当听到学校安排我做班主任的那一刻,我的第一反应是焦虑,真怕自己无法做好班主任这一工作。但在焦虑过后,也有一阵欣喜,毕竟可以和学生更近距离的接触,和学生一起分享我对学习、对生活的理解。但是在欣喜过后,确是一番沉重的思考,作为一个从来没有做过班主任的人,怎么才能在班主任之旅的初始做好准备工作呢? 关键词:规划了解幸福思考
正文
读《把班级还给学生》有感
当我拿到郑立平所著的《把班级还给学生》这一本书的时候,似乎我对班主任的准备工作方向有了几分把握。本书作者郑立平通过自己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为我们展示了作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应该从几方面入手,虽然这是他结合他自己的人生经验以及所带班级的情况所写的一本书,但是对我这个新手来说还是有很大启发。下面我就主要来谈谈在班主任准备工作阶段的感受。
一、了解自己和学生
作为一个新手班主任,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能否胜任班主任一职?”那么此刻先从了解自己开始,自己是不是有这种潜力做好班主任。回想自己的求学生涯,也曾做过班干部,也曾帮助班主任处理过
各种事情,如果说这个条件能算是自己做好班主任的潜在因素的话,我想先跟自己说的是:自己应该可以做班主任,而且应该能够做好班主任。这也是在本书的第一章提到的“学会欣赏自己”,如果自己都不能肯定自己,怎么会完成好这项工作呢?当然这不是一种盲目的自信,还要建立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取长补短,强化自己的优点。
当然,了解自己还不够,更多的是要了解学生。班级是由学生组成的集体,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人,班主任只是学生的引路人。在教学工作中了解学生是丝毫不稀奇的事情,我们在备课的时候通常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但是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又有点差别,教学工作我们更多的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他们的原有知识情况等有关学习的内容。而班主任确不只这样,必须还得了解学生的其他状况。比如说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思想品德、学习习惯、家庭环境等等因素。在班主任准备工作阶段,从拿到新的学生名单的时候,就应该要透过学生的档案或者家访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当然这份了解还要延续在日后的班主任工作中,透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同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和家长的反应,来更加深入了解该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毕竟学生的是在成长的,初始的情况不代表一成不变。
二、规划班级工作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此可见规划是多么重要。在该书中也一再提到“班级工作规划”,一份良好的班级计划可以让自己对班级的管理工作游刃有余。在该书的第一章的《运筹帷幄之中——制订好工作的计划》一部分中,给了我很大的提示。它提到了班级工作计划应该以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为时限,以学校班级的工作计划为依据,然后结合自己班级的特色,班级的奋斗目标、师生基本情况、班级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具体任务与活动安排入手来制订适合自己班级的工作计划。当然在这份计划的制订过程中,师生必须共同参与。我们学校是一所小学,小学生在自我意识上有着很强的叛逆性,如果班主任还一味地按照自己的设想为班级制订工作计划,势必在学
生中不会有很大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规划班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感受到班级就是自己的另一个家,这样班级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现实工作中许多班主任工作不是没有工作计划,就是计划只落在了书面之上,甚至许多班主任的书面计划还都是从网上下载的,目的是为了应付领导的交给的任务。如此这般,班主任工作不仅没有思考成分,没有创新意识,而且班主任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应付领导检查的机器。许多该想的没有提前想,该做的不去提前做,临时抱佛脚,必然导致工作的盲目和无序,也难怪老师们喊累。教师工作要想“运筹帷幄之中”就必然要“制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有主次,有先后,有顺序地开展工作,这样才能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让学生和自己感到幸福
规划完班级工作,我们应该抱着怎么样的信念来开展班级工作呢?借用本书中的作者提到了他们的班级是幸福的班级,学生是幸福的人同时也是能让人感到幸福的人。我们在开展班级工作的时候也应该让学生和自己感到幸福。何谓幸福?我想借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马斯洛曾经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这是人的需求,也是人自我实现的一个阶梯。我姑且把它认为是人感到幸福的基础。
好习惯成就好教师。郑老师提出教师要养成几个习惯:阅读的习惯、反思的习惯、放权的习惯、规划的习惯、研究的习惯、施爱的习惯、合作的习惯、关注细节的习惯。如果我们每位班主任都能养成以上一些良好习惯就一定会增强教书育人能力和自身的人格魅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促使教师从一般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关键,并不在于他有多么高深的学问和过硬的本领,更多的在于他有着教育教学的良好习惯,但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自然的习惯成就了一个个优秀的教师,成为优秀与平庸的标尺”。
要教育别人,先提升自己。如果我们做任何事都做了认真的思考,进行了细致的谋划,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发生了什么事都先反思自己的不足,想出改进的办法,而不是去抱怨环境,抱怨他人,时刻准备着以良好的心态从容面对工作、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怎么不会体会成功的喜悦与职业的幸福呢? 参考文献:
郑立平;《把班级还给学生》
把班级还给学生 篇2
这正常吗?如果让所谓的秩序追求压抑了孩子成长的天性, 这哪里是教育?!班级, 本应该是孩子成长的家园。孩子, 理应是班级的主人。诚然, 班主任的本位应是为孩子的成长搭建平台, 提供动力。育人, 才是教育的本质。郑立平老师的《把班级还给学生》就是在把握班主任工作本位基础上, 还原教书育人本质的精彩呈现。“有许多班主任在忙忙碌碌的管理中, 忘记了自己首先是一个教育者, 而只会颐指气使地指挥、要求、批评, 学生到学校里, 是为了成长, 而不是受管理的。”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家对教育有一个共同的认知, 那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受教育者人格的完善, 在于对知识的成长和升华。因此, 郑老师在书中提出了“教师首先是个教育者, 其次才是管理者, 而且管理必须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上, 是为教育服务的”观点, 笔者以为切中教育的本质。
一个班级的培育, 是需要三个基本环节的。一是班级的基础建设, 这是班级的框架设置, 一个班级发展的起点工程;二是发展, 这是一个班级前进的节奏, 也是一个班级每个孩子的生命能否发展最大化的核心;三是评价, 这是一个班级或者班级个体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的必要条件。郑老师在书中紧紧围绕培育一个班级所需要的三个基本环节开展论述和实践介绍。
首先是将班级的基础建设还给学生。一个班级的基础建设是由班级组织、班级制度和班级文化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在具体操作中, 郑老师采取常务班委制和值日班长制双轨运行的模式, 班委的建设也分“过渡政府”和“正式政府”两个环节。而整个班委产生的过程都是学生自己的行为, 从拉选票、写稿子、练台词到秀节目等, 都是学生自主。班级公约和班级的弹性惩戒制度, 更是同学们参与制定的结果。在班级的文化建设中, 郑老师依然秉承学生是主人的理念, 不论班级的“显性文化”还是“隐性文化”都是孩子们参与的产物。当班主任把班级的基础建设还给学生之后, 学生自然就有了主人公的认知:这是我的班级, 我要参与建设。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觉意识由此得到增强。
其次将班级的发展还给学生。班级不是一个静态的存在, 而如一涧小溪, 只有在流动中才能清澈潺潺。一个班级的动态形成, 势必由班级事务处理、班级制度执行、班级活动策划三个方面组成。“班级就像风筝, 如果让它飞得越高, 那就要放越长的线。”为此, 郑老师会把学生的矛盾通过班会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会把班级的卫生、间操等常规让学生竞争去完成。教育有一种手段叫放手, 而“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最佳手段”, 是班级生命的源泉。为了增强班级的创造力, 郑老师推行班级活动的承包制, 把班级的文体晚会或比赛、黑板报、宣传栏等一切活动的筹备、组织等“承包”给学生自己去完成, 让孩子们以主人公的态度, 在活动中体验和内化, 进而达成“育”的目的。
第三将评价还给学生。郑老师深知“评价是班级或者个体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的重要条件”, 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把评价交给了学生, 使班级和学生个体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实际的操作中, 郑老师给学生隆重颁发聘书, 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和团体评价策略, 独创四语连心评语卡等, 给了学生一种主人公及评价者的身份, 同时也给了孩子们反观自己的机会。此种举措, 在学生评价他人、给予他人动力的同时, 也在增强对自我的认识, 逐渐从他评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把班级还给学生 篇3
1.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树立形象,增强自信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工作中,我有意识地去发现学生尤其是品格不良的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优点也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使这个闪光点发扬光大,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学生“我能行”意识的培养,以坚定其信心,逐步树立主人翁意识。
2.给学生以充分信任,努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一次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为主题的班会中,我决心放手发动同学,让自己做一回旁观者。在班委的组织下, 在班长高玉洁的主持下,学生按照学校“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的要求,确立了学习活动的方案。我看到,同学们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在开展各自的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他们还想出许多新招,将所学知识与学习雷锋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力也得到了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结束后,同学们还纷纷写出了内容翔实的总结报告和有感而发的随笔……
3.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树立主人翁意识。
去年刚开学的时候,我发现在我接手的班级中,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不够强,自信心严重不足。我让每一位学生上台作自我介绍,并针对班集体的具体事务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怎样当好班长”“我是班级形象代言人”“我为班级做件事”“如何办好手抄报”等。我请班委把大家的建议加以记录并整理。对其中合理的看法,在实践中予以采纳。一学期下来,大家的建议有相当一部分被采纳,不仅有效地促进了班级建设,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的不断提高。
二、把班级还给学生自己管理,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1.转变教育思想,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现代教育观强调要让学生学会做主人,教师必须先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来展示学生主体人格。教师不仅要自己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更要帮助学生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真正成为教育主体。学生自主管理不仅是参与管理班级,学生管理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2.师生共同确定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地,具有促进学生个性全面而自由发展、组织管理和教育学生的功能。要充分发挥这些功能,必须创设班集体的良好环境,学期开始班主任应组织班委进行讨论,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确定奋斗目标,依据目标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然后在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讨论修改。在讨论中,班主任要准确把握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的“话语权”得以充分体现,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把具体要求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的管理。通过学生参与目标与计划地制定,让学生成为了班级的主人。
三、改革班级管理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1.改革班干部的选举方法。
为了使更多的学生有当班干部的机会,我采取班干部定期轮换制的方法,班干部从没有担任过的同学中间选举产生。由学生自我推荐作竞选演讲,再由同学无记名投票,民主选举,组建班委会。这样既可给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又能使班委会沿着健康的道路向前发展。
2.建立值班制度。
每天选两名同学担任“值日小老师”。“值日小老师”负责记载班务杂志,检查学生学习、纪律情况以及班干部的工作情况。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才能,班组的自我管理得到了加强团结,班集体内部也日趋团结。
3.建立若干管理小组。
根据班级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班里建立若干管理小组。每个管理小组职责分明,分别督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维护班级纪律秩序。如学习组、卫生组、课间纪律组。各管理小组建立后,各组的岗位责任明确,并由组长负责。组长是一周一轮,负责记载好当天检查的情况,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机构,强化了学生的自我管理。
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创设自主管理氛围
《把班级还给学生》读书笔记 篇4
在读的过程中,不由在心中回顾我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一切都只能算是在起步中。
大学毕业第一次走上讲台就以班主任的身份走进去开了第一节班会课。现在已回想不起自己上了什么,但一定傻得可爱。那时的班干限于自己的工作经验与认识,习惯性地用自己在学生时代做班干时的方式——班干终身制,根据班级需要设定好岗位,自己指定的班干部!一段时间的兴奋与新鲜之后,班干的优越感与独断成了很多学生造反的主要因素。做学生的确思想工作、调整班干心态,双方都比较给我面子,没有过分地闹腾。但,我能感觉到,他们都在内心难以认可对方,他们虽是同班同学,但有的心里半已是陌路人。学生的隐忍换来了我班级管理上的第一个我特征——表面很是风平浪静。第一年的班主任工作我做了不少难,费了不少心,但是效果非常的差,曾经我都怀疑过我的能力,怀疑过我是否是班主任的料,在自己彷徨中第一年的工作以失败告终,我有时在想在困顿之时总想着改变学生的思想,却没想到根本在自己,自己的思想没有从旧的体制中走出,自己又如何适应得了新时代新学生的要求?
现在回想起我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有时候还是有很多的困惑,读了之后很受启发。
孩子永远都是孩子,不可能是个缩小了的大人,他们总是那么容易喜新厌旧。爱玩贪玩的孩子,定性与耐性也很欠缺。于是,制定出的班规与班级管理方式慢慢淡出了孩子们的兴趣中心,他们群体的聪明又逼着我不得不去探索学习以求创新。学习探索中,开始学会了去思考人心与人性思考制度思考世事的变迁,学会了与学生沟通,学会了与任课老师沟通。
在我未来得及变化之时处于一种半民主半专制的状态中,这种状态让我和学生都过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内心期待着变化,但实际操作中却总难以拔开遮眼的云雾见到灿烂阳光……如郑立平老师一样,把班级还给学生,一个决定一句话,却需要步步预设、层层思考、环环推敲……别人眼中的轻松摇控管理,却是班主任内心与思想上无数次辛劳的付出。
把班级还给学生 篇5
1、针对班级学生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我从来都是当做本学期的唯一工作去认真对待,挖空心思,精心准备。每一次主题班会都首先拿出方案、定出流程,然后再实施,会后再总结。(感受……的珍贵,给学生一个永远的感动——感动班级十大人物评选,我班全都是名人)
自我感悟:主题班会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往往被忽视,许多班主任大多在班会课上当作常规班会来上,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需要重视。郑老师的三个主题班会的例子让我感悟良多,巧妙地引导学生,鼓舞学生,渗透着教育地智慧。
2、甘当助手——把学生的班级还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班主任最大的价值,是促进班级学生的发展。因此,要尽力将班干部推到前台,让他们充分行使班委会赋予他们的职权,而班主任要退到幕后,教给他们工作的方式方法,为他们把握正确的方向,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总结经验,反思教训。
自我感悟:这种思想是班级自主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大凡优秀班主任在这点上做得非常好,值得好好学习和把握。
3、与学生融为一体。
强调师生在目标和情感上的协调一致性。我不建议师生之间“零距离”做朋友,而认为教师应以恰当的方式了解学生……教师于学生之间要形成融洽地关系,关键在于寻找这样一种最佳距离。
自我感悟:师生之间交往把握分寸非常关系,恩威并重,既融洽相处,又不失威信,这才是最佳效果。
4、模糊评价,团队管理。
每学期初根据学生情况分成六七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命名一个能反映小组目标、决心、特点的名称。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分工合作的班委,各小组轮流行使班委的权利,履行班委的义务。(班主任工作)正副组长管理组内的学习、纪律、卫生、交流、排桌等一系列事务……班级份阶段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综合评比,落后要进行一定的“惩罚”,比如一起唱首歌,表演一个小节目等。
自我感悟:这种管理方式和陈晓华老师在《班主任突围》里讲的部落制度相似,但是在普通班实施还是有点难度。
5、班级活动竞标制。
团队竞争、男女竞争、宿舍竞争等多种形式引入活动。“我的感受我来说”“通过活动,我认识到……”等富有特色的总结环节。
教室的环境布置尽量与班级岗位相结合……倡导每一个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和特长,在班级合适的地方营建自己的成长角……
自我感悟:班级竞标制看来来挺美,但是如果在学生自主意识还不强的情况下设施倒是不明显,关键是承包积极性要怎样来提高,再则学生们的思维有时还有限,需要想办法去激活。而班级显形文化建设和班级岗位制相结合倒是可以一试。
6、班级评价的改革。
(1)变一元评价为多元评价。
(2)变固定周期评价为“即时和周期相结合”。
(3)变“单维”为“立体”。(四语连心卡)
7、把处理班级问题的权利适当交给学生。
班主任更多起引领作用的“半自治状态”,是当前最佳的管理模式。
把自由还给学生 篇6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进行学习、创作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探求、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兴趣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教育学家斯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兴趣又调节着情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表现出巨大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关系,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寻找机会提高学生兴趣。比如在“蝴蝶初探”课堂中,刚开始学生自由提出关于蝴蝶的问题时,一定要及时地表扬学生,鼓励学生,这样,学生会产生更大的兴趣,如果学生提出问题后没有得到肯定或者教师说他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那他以后有可能再也不会发言了。另一方面,尊重和利用学生原有的兴趣和爱好。比如在“蝴蝶初探”这节课上,有的学生关心的是“蝴蝶的生活习性”,而有的学生关心的是“蝴蝶的天敌和自卫”,还有的学生对自然科学根本不感兴趣,那他就可以去研究“蝴蝶与人文的关系”,这样,学生有了自由学选择的机会,他们会好好的珍惜,不用你去督促,他们就能很好的完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学生,把自由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要敢于放手,指导时要讲究策略,你表现得“弱”一点,学生就会“强”,成长中的孩子,缺少的不是“指挥”,而是“观众”。如果有人欣赏自己,他们会干劲十足。过多地干涉,会带来学生的无奈。如果你想指挥他、强制他怎么做,往往适得其反。
教师要用“爱”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且要指出来。如果教师认为那些优点是应该的,而只是把学生的.缺点指出来,求全责备,让学生去改,那么,你的好心往往是没有“好报”的,这样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只会让他们对你产生敌对情绪。指出孩子的优点,会增长的是他的自信;经常指出孩子的缺点,只会使他自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况是孩子,只要教师指出他的一个优点,它就会更加努力,想让你更多、更好的表扬他,他会从成功走向成功;反之,只会是恶性循环。比如,老师总是说一个孩子上课不遵守纪律,久而久之他就会真的认为自己不遵守纪律,如果老师说某某同学今天做得很好,那下节课他会做得更好。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天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自信。特长并不一定都能发展为职业,但可能发展为爱好。大胆的为孩子喝彩吧!请相信,孩子都是很棒的,孩子会创造奇迹。
学生自由选择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形式,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在组织、排练和表演的时候,孩子们很注重和别人的合作,有利于搞好人际关系,学会与人交往;同时,学生锻炼了胆量,张扬了自己的个
把课堂还给学生 篇7
这些年我一直在尝试着转变课堂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我用过以下几种方法。
一、借助多媒体、精美的图片或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精美的课堂导入能使学生对这堂课一见钟情,有先声夺人之效,像一块磁铁一样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比如,我在讲Unit 6“Do you like bananas?”时,首先展示给学生们一幅漂亮又可口的食物画面,看得他们差点儿流口水,同时我又问了一句:“Do you want to eat?”他们自然说“Yes”了。这样既调动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堂课,学生都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激情飞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在讲Unit 3“This is my sister.”时,放了一首启蒙英语的家族歌。内容很简单,先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又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效果也很好。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我所采取的导语设计也不同,不管采取哪种方式,我都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绪的目的,为课堂开个好头。
二、选择性地讲课文
我在讲一些比较简单的课文时,不再通讲全文,而是采取让同学提问的方式,比如我给学生一定时间浏览全文,让他们讨论并解答,学生们就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自信和乐趣。学生一看就会、一点就通的知识我尽量少讲,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体会和总结。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乐在其中
英语学习中听和说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说”的语言情境,真正地把所学的英语句子用于交际。语言情境、语言形式等要符合交际的功能和规律,使学习者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
如在Unit 7“How much are these pants?”这一课,为了让学生掌握询问价格的表达方法,我把自己和其他老师的一些各式各样的衣服拿到了教室,现场摆了一个服装店,并且安排了“售货员”,让学生来“买”自己喜欢的一套衣服。让学生动了起来、说了出来,他们的印象自然很深。这节课下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掌握了询问价格的方法。
四、层层递进,人人参与
整个课堂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与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教学阶梯式地层层递进。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我们要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学生只有在经过战胜困难后取得成功时,才会感受到真正的成就感,才能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
五、精讲多练
精讲,就是讲解要精辟透彻,画龙点睛,要抓住实质,依靠大纲,钻研教材,落实每篇课文知识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在教授新知识时,经常让学生加入到教学活动中,使他们在参与中提高兴趣,获取知识。多练是指在帮助学生在初步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地进行大量有实效的练习。并且在练习中,还应做到:(1)内容适当集中,(2)内容逐步加深,(3)单项练习与综合性练习并举,(4)注意全班学生反应,(5)为学生当堂解决问题。在练习中,运用多样化的形式,例如,连锁操练、同桌问答、小组角色表演等,也运用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如双人活动、横排、纵队,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活动量和参与面,言语实践。就新授内容向学生提问,让他们试着回答或说出自己的见解,这些方法的使用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地预习、听讲,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老师还可准备一个小本子,将回答错的同学记下名字,课后要求重做错的部分,这样能加强学生主动复习知识的环节。
六、师生关系要融洽
古语说:“亲其师而信其道。”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坏跟任课老师有很大关系。他们喜欢上一位英语教师,往往也会喜欢上他的英语课,并能主动接受这位老师所传授的英语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内外应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努力吸收多方面的知识,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经常找学生谈心,进行家访,帮助学生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对学生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表扬,并精心设计作业,认真批阅,及时为后进生补缺,一切为学生着想,使学生们主动地学。在教学中对不同学生的个性怀着尊重和接受的态度,不因学生的个别差异而厚此薄被,并且容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即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出现错误,不轻意批评,而是采用学生能接受的方法来使其意识到自己所错之处。
七、采用多种的方式来反馈学生信息
所谓“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其实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是只有考试一种方法。我用过一次竞赛形式:要求学生准备四种小卡片分别代替A、B、C、D,然后用幻灯片打出竞赛题(全部选择题),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记分,然后统计分数,这种寓游戏于一体的竞赛测试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做到有效地查漏补缺,使教学效果得到及时反馈。
也可以用演讲的形式,如确定几个题目,让学生准备一段时间,然后抽签决定自己演讲的题目,再找几位英语教师进行打分。这样学生们自然会竭尽全力地使用自己所学过的语言知识准备这次演讲比赛,既检查了学生的掌握情况,又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这可比考试的效果好多了。
把课堂还给学生 篇8
关键词:教学探索 课前 课中 课后
以下是针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总结的几点建议:
课前
1.紧扣内容,设定问题
2.课前实验
课中
1.课堂讨论,整理总结
2.类题精讲,互帮互进
课后
1.总结要点,纲目分明
2.系统复习,横纵联系
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教改之后明显凸出了,但是,本人认为做得还不够,要把“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给学生”做到实处,为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正文:当今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而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以学校教育为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把“以学生为主体”放在重要的位置,至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需努力。
以下是针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总结的几点建议:
一、课前
1.紧扣内容,设定问题
很多学生几乎没有形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并且加深对课本内容的了解,可以紧扣内容设定一些问题,严格要求学生完成。这样,学生在翻阅课本和相关书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拓宽了知识面。
比如,针对“选修四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就可以设定以下几个问题:
(1)你在生活中是否体验过或感受过化学能与其他能量之间的转化?试举几例。
(2)为什么化学能可以转化成其他能量呢?
(3)是否存在不发生能量变化的化学反应呢?
(4)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包括几方面?转化过程中与物质的状态有关系吗?
(5)试做下面两个试验,并做记录:
①CaO与H2O反应
②Ba(OH)2·8H2O与NH4Cl反应
(6)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在化工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以上问题基本覆盖了本节的主要内容,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本节内容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提高了学生搜集整理的能力。(1)(6)题的设定,将书本知识紧扣生活与生产,增强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课前实验
个别章节中设定了实验,这些实验不应该由教师演示操作,应该由学生去完成。当然,危险大的实验除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于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实验能够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也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只需要讲解一些知识要点和强调一些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设计装置和实验步驟,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选修五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炔烃中,课本上设置了制取乙炔的实验:
原理:CaC2+2H2O→Ca(OH)2+C2H2↑
做完上面的实验后,在增设C2H2燃烧实验。
在学生学习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在完成课本实验之外适当增设一些学生可以操作,并且与课本内容联系紧密的实验,对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大有裨益。
无论是课本上的实验,还是由教师增设的实验在进行完毕后,一定要求学生认真总结,并做好记录。
记录主要包括三点:1.现象2.结论3.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准确记录现象,然后总结结论。最后,将在实验中出现的或发现的问题同样记录下来,试着自行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再请教师指导。
二、课中
1.课堂讨论,整理总结
课堂讨论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将各自整理的课堂问题的答案、实验中的现象、结论进行验证。
课上讨论,使得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精神亢奋,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另一方面,教师讲解完知识后,提出跟随问题,可由学生讨论解决,而不是读完题立刻去讲,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去讨论,这样在检验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同时,开发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与论述能力。
2.类题精讲,互帮互进
教师将类型习题精讲之后,必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这样,就由理解好的学生“一帮一式”地给理解较差的学生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听讲的学生将知识点掌握之后,讲解的学生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三、课后
1.总结要点,纲目分明
要求学生在课后将知识要点进行总结,一定要条理清晰,以备复习之用。
2.系统复习,横纵联系
要求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将本章或本节知识点与已学过的知识对应记忆或联系起来记忆,有助于整体把握学过的所有知识点。
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教改之后明显凸出了,但是,本人认为做得还不够,要把“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给学生”做到实处,为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篇9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教育环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为交流学习的平等伙伴,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自主地获得信息,积累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个体生命充分自由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师生生命的整体价值,焕发课堂生命的活力.
作 者:杨秀华 作者单位:平阳县郑楼镇练川小学,浙江,平阳,3254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xx “”(18) 分类号:G63 关键词:思考 实践操作 发言权 提问权 评价把自信还给学生(网友来稿) 篇10
当前我国正在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对未来的教育今天培养的学生要迎接明天的挑战。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学生养尊处优,意志比较薄弱,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太强。漫步在当今的中小学校园,我们常会看见满脸愁容、垂头丧气的孩子。细问之,你会听到这样的回答:“学习真难,我学不会”“我不是学习的料”
“我家没人辅导”等等。这样的一代人要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要面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挑战,要面对择业生存的挑战,而这样的心理状态,又怎能迎接如此多的挑战呢?新世纪的公民,必须要具备适应社会环境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而自信心和进取精神是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格的核心,是创业的动力。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如果我们去问一个学龄前儿童,你会干这会干那吗?他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能行。可是对于已上了几年学,并拥有不少知识的学生来说却没有了这种自信。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三方面:
一、教育方面的原因。
1.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多年来,我国的教学是双重的传统教育,既有我国几千
年形成的传统,又有从国外引进的传统。传统教育注重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灌输多,容量少,方法呆板,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学生成了听课的机器,做作业的机器,考试的机器 。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自学的能力,认为学习是毫无兴趣的苦差。
2、教师的教育观念偏差和教育行为失当。
教师长期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忽视了学生多方面追求,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这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当学生没考好时,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此外,教师行为失当也会让学生失去自信,比如:无休止地指责;不公正地对待学生;对学生有过多的约束和限制,使学生的依赖性增强,失去自主性。
3、教材与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不统一。
由于教材过深、过多、过旧,与学生认知规律不统一,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这也是学生丧失信心的客观原因之一。
4、考评方法的不当。
传统教育以分来评价学生,这对学生很不公平,容易抹杀学
生多方面的才华,让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
二、家庭方面的原因。
1、家长过分宠爱,什么都包办代替,包括生活和学习,慢慢地学生养成了强烈的依赖性。
2、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就采取揠苗助长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孩子屡屡受挫后,就容易失去信心。
3、家庭不和、家庭破裂往往使孩子胆怯,缺乏自信。
三、孩子自身的原因。
1.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
2.孩子身体素质差和智力低下;
3.孩子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障碍;
比如: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师生有矛盾,孩子缺乏意
志力,注意力不集中,学生有懒惰、粗心等不良个性。
如果一个学生没有了学习的信心,他的学习能好吗?我们的回答是:不能!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找回学生的信心呢?
一、协调各种关系,为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1.调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关系如何,对学生树
立学习的信心具有重大的意义。学生的向师性很强,教师在他们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他们都愿意亲近自己的老师,把老师的言行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严格要求自己,用真诚的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有这样一个实例:一位年青的女数学教师,她新接一个数学成绩很差的班级后,她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真诚地关心帮助困难生,从不轻易责怪学生。一学期结束后,她班的数学成绩明显提高,问那些以前数学差的学生,为什么变得喜欢数学了。回答是,喜欢我们的新老师。可见建立一种和谐、宽松、民主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2.协调学生和家长的关系。
学校举办家长学校,教给家长科学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对孩子不要过分溺爱,爱要得法,期望不要过高,正确地对待孩子的失败,不能粗暴地对待孩子,也不能唠叨不停,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战胜困难,树立信心,建立健康的家庭情感。
3.协调同学间的关系。
大多数班级中都存在学习好的学生集合成的非正式群体,学习差的学生总是身单影孤。这时教师就要协调二者的关系,让学习好学生与学习差学生结对子,在班级中营造一种你追我赶、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民主平等的氛围,为困难生树立信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 上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
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在课前必须要作精心准备。备大纲抓住缰绳,备教材明确任务,备学生预测学生掌握情况,备教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找资料丰富课堂知识。
2. 上课时教师要注意自己 的言行。
教师态度和蔼、充满激情的讲课,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感染。教师上课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用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忠实的听众,对学生的 回答要及时反应,多用“你真棒”“不着急,再想想”“不要慌,慢慢说”“努力点,你能行”之类的话。不要歧视困难生,上课时多鼓励他们,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巧设练习,升华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是的不幸。所以我们在设计练习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出生动活泼、灵活新颖、一题多变、适合各层次学生的练习,让不同水平的学生练不同的练习,获得同样的成功感。我们对练习的层次、方式、题型等做科学的安排,适时适当安排一些游戏、竞赛、开发性练习等。比如:我教了“倍”的认识以后就设计了拍手游戏,让学生手、脑、口齐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力、语言表达力、动手能力。又如:我在进行计算教学时多采用开火车、夺小旗、分组比赛等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对学生练习的及时评价也是很重要的。学生的满足便是得到教师的奖励,比如:一句夸奖的话、一朵红花、一个五角星、一面小旗或一个鼓励的符号等,教师不能对学生的练习毫无反应,否则学生将失去做练习的兴趣。
4.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
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音像并茂,刺激物比较丰富,容量大等特点,使学生左右两个脑都得到兴奋,产生注意中心,大脑不易疲劳,在学习过程中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兴奋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各学科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小学数学大纲上有这样一段话:“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同样其它学科在生活生产中也有广泛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带领学生在生活生产中去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比如:让学生参观工厂,了解工厂的产品、产量、工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中悟;又如:让学生去体验父母上班的一天,让学生增长了知识,沟通与父母之间的情感,积累了写作素材;还可以让学生去测量、统计、预算,通过这样的实践形式让学生明白各学科并无深奥之处,知道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消除学生对学习的畏惧心理,树立他们的信心。
四、排除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如果学生存在着学习方面非智力因素的障碍,他的学习是不可能学好的。所以我们首先要去弄清学生到底是什么方面的原因造成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1. 对学习没有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的动机,而兴趣是产生动机的主要原因,是学习的先导。如果学生对某门功课不感兴趣,上课时他就会无精打采,一拿起这门课的书本就会有厌恶感,即使使用一些方法强迫他学习,他也是应付,这门功课的成绩当然就上不去。比如:一个学生数学成绩在90分左右,而语文却常常不及格,这其中的原因是这个学生并不笨,而是对语文不感兴趣所致。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其次,用新异的刺激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兴奋,如:改变教学方法等;最后,用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不良情绪的影响。
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能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增强,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而消极、悲观、忧郁等消极的心理状态,会使学生智力活动受到抑制,降低学习质量,失去信心,产生自卑感。为了克服学习过程中的不良情绪的影响,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师生达到情感上的和谐;其次,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中;最后教师要善于相机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3. 缺乏坚强的意志。
居里夫人说:“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意志力对于人的学习、生活、事业都是巨大的影响。”有人曾对1500名超常儿童进行跟踪发现,这些人有20%的人长大后没有什么成就,而这些人与最有成就的20%的人相比,智力并无什么差异,起重要作用的是顽强的意志力。很多学习差的学生智力并不差,而是毅力差。怎样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呢?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要“严”字当头,从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小事做起,从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中去锻炼。
4. 教师之间有矛盾而造成学习无信心。
这就需要教师要用宽容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消除彼此间的情感隔阂,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
5. 学生的不良习惯造成学习差。
学生有上课不听讲、不动脑、不完成作业等不良习惯,教师要针对其表现,对学生进行个别谈心,指出其不良习惯的严重后果,并督促其改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改进考评办法,还学生一个公正的评价。
以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要评价学生就以一张考卷来评价,一张考卷是无法展示学生的才华,所以这是不公正的评价方式。学生考不好,必然会遭来教师、家长、同学的轻视、指责,大大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类悲剧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这是违背素质教育规律的考评方式。在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今天,改进考评方式是为了激励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1. 改进考查的方法。
把学生平时上课表现完成作业情况与期末检测相结合,比如:攀煤公司教育处考核低段孩子时,平时成绩占40%,期末占60%,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笔试、口试、操作的结合,比如:数学测试除笔试外还让学生说口算过程,分析数量关系,给物体分类等。把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如:让学生去量操场的长宽,让学生去商场购物等。
2. 改革成绩评定方法。
加大平时检测的权重,平时检测和期末考试的比例为6:4,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对期末考卷的恐惧感;让学生参与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对于有创见的学生给予加分鼓励;对于平时优秀的学生期末可以免试;成绩不以分来定,而是以评价性的语言来评定:优、良、中、差,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都抬起头走路。”我们教学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对于缺乏自信的学生,我们有责任帮他找回自信;对于那些被我们教育者掠夺了自信的孩子,我们要想办法把自信还给他们。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抬起头大声说:“我能行!”
作者邮箱: scpzhdengyan@abcsz.com.cn
把课堂还给学生 篇11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自主
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以适应、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笔者拟就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体验性
人有与生俱来的探究和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环境和适当的方法。而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多地强调认知,过分地注重教师的理性分析、逻辑推理和参考(或标准)答案,结果忽略了学生的心理体验与情感需求。由于缺乏心灵体验的环节,学生的学习过程被简单地异化为机械传输的过程,求知的经历变成了一种单纯的灌装知识的活动。而新课程首次将体验摆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并反复提到了“体验”这个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过程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面向实际、进行探究和体验的学习环境。
如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五四爱国运动》一节中时,笔者就采用了问题导学法来进行过程教学。先用上面的漫画引入教学,再通过设置下列问题,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1)画面上反映的焦点问题是什么?
(2)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对这个问题作出了怎样的决定?
(3)这个问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通过上述问题,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吸引到对五四运动背景问题的具体分析中,学生们或独立思考,或讨论问题,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接着,要求学生结合五四运动的经过,模拟新闻记者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作“五四北京见闻”报道。然后,组织讨论:怎样认识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最后在学生基本了解了五四运动概要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讲一讲:①“如何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②学习了这节课后,你有何体会或启示?”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后,还可让学生乘兴唱起《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再次体验和感悟五四精神。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用把现成的结论交给学生,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讨论、去体验,让学生经历整个过程,从而获得深切的感受。学生在不断地思考问题、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既建构知识体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又养成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才是知识的主要构建者,学习的主体参与者,问题解决的“第一责任人”,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创造的快乐等种种感受油然而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从而得到加强。
二、情趣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地强调能否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把学生当作装载知识的“容器”,缺乏教学情趣,结果教师讲的口干舌焦,学生听得晕头转向。新课程标准则强调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历史照片、历史图片、场景、资料等为学生的学习设置各种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并引发其深入思考。课堂教学要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就要实现由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化,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课堂教学过程充满情趣,真正成为学生探索知识、发展能力、享受欢乐的乐园。
为体现课堂教学的情趣化,教师可以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言和耐人寻味的结语吸引学生,如上提到的用漫画作为课堂教学开始的激趣的材料;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进行直观性教学;可以运用角色转换方式,再现历史人物的活动;可以开设深受学生们欢迎的历史选修课,如:《史林探微》、《历史之谜》;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鸦片战争》《林则徐》《甲午风云》等历史题材影片,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并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影片的背景,讲述历史故事,写历史小论文等等。在参与种种活动的过程中,师生来共同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并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快乐与满足。
三、活动化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从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的出发,认为教育不是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主张让儿童通过实际活动接触事物,从观察与探索活动中去获得真实的知识。而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坐要端端正正,学要规规矩矩”,于是学生的学习变成了“颈部以上的活动”,最终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关心周围的世界。对此,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的活动化,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了解、收集、交流、分析、解决问题等各种丰富的活动,感受历史。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设计一些学生乐于参加的教学活动:如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纪念馆、历史遗址,进行历史知识竞赛和历史故事演讲比赛,指导学生持之以恒地搜集、整理历史资料,有条件的还可组织剪报、集邮,特别是收集近年来的一些报纸、邮票,感受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等。
如在学到中国古代史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时,笔者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所学所闻所见,谈谈自己的感想。結果就有学生提出,在他所收集的邮票中,有一套我国邮政部门在2001年发行的《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四十周年》三枚纪念邮票。这三枚邮票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郑成功为收复台湾而英勇征战的历史。缅怀历史,追怀先辈,引发我们不仅要关注历史,更要关注与历史紧密相关的现实生活。随着香港、澳门的相继回归,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紧迫课题。笔者认为,在这里,邮票不仅仅是邮票,它成为历史文化的载体。通过集邮,让学生挖掘其中的丰富内涵,更有效地深化教学,以邮助教,寓邮于学;学生在收集、整理、了解、分析的过程中,既加强了与社会的联系,又提高了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尝试,笔者认为,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体,新课程倡导的一切需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来实现,需要教师对教学实践的方方面面进行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探索,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走向发展、走向成功的舞台。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滏春中学)
把课堂还给学生 篇12
PEP《小学英语》第二册各单元Part A Let’s say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字母拼读教学。为了能让学生扎实而牢固地掌握这些字母的发音,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使字母教学真正摆脱听、说、读、写的枯燥训练。为此,许多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总是紧紧围绕这一教学理念,精心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精彩课堂”。然而在精彩之余也会留有许多遗憾,如有时为了按既定的任务完成教学任务,遏止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有时为了照顾个别而忽略了大部分,等等。同样,这种“精彩课堂”下的遗憾也在我身上发生着……
二、片段一描述
“Good morning,everyone”,“Good morning,Miss Shen”。像往常一样,我开始了又一新课的教学。按照惯例我先教完了Unit2Part A Let’s say“Ee”的发音,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含有Ee/e/的单词有哪些,并且开展了小组之间的竞赛,比一比哪个组说出的单词最多。
果然,比赛一开始,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一只只小手在我的眼前晃动;一声声“Me,me…”在我耳边响起,我不禁为自己的创意而得意!“那么多人都要回答,该从哪一组开始呢?”为了照顾到每一个小组,我就从第一组开始,每组叫一位学生,等他说出一个单词,我就以“You are clever.Sit down,please.”示意他坐下,以便接下去的几组也有时间、有内容可说。这样的竞争,学生也会很开心地接受一个五角星的奖励而坐下去。小组一个接一个地说着各自想出来的单词。
好几个轮回过去了,就当我要开始教下一个字母的时候,身旁的杜志恒却举起了小手,说:“Miss Shen,我还想说!”当时我很吃惊,因为在我预设的教学中,除了这么些单词之外,应该不会有学生还能想出更多的单词了,于是“捣蛋”两个字马上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为了不让该生趁机扰乱我的课堂,也为了抓紧时间继续我下面的教学,我脱口而出:“OK,stop here.Please tell me after class.”这个学生被我这样一句话给搪塞过去了,课堂又恢复了“正常”。
三、片段二描述
教完Unit3 Part A Let’s say“Oo”的发音之后,我开展了同样的一个竞赛活动,以巩固学生对该字母发音的感知。这一次,我允许学生知道多少就说多少,以此来给予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但是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就那么一组过后,含有Oo/?/的单词就快被说完了,叫到这组的五角星个数也因此而剧增,着实让其他三组看着眼红。但是干着急也没用,能够说上来的也就只有那么一些了。眼看着自己组要远远落后了,这时平时发言最积极的雨寒大声说到:“老师,我也会说!可全都被他们两组说了。”其他学生也嚷嚷开了:“我也会说,我也会说…”面对这样的场面,这时候,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一句“OK,you’re good,too.Let’s have a race next class.”但我能够想象得出学生当时有多么的不服气!
四、教学反思
纵观这两节课,似乎一切都很顺利,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也较好。但当我走出教室的时候,“我还想说”、“我也会说”依然在我耳边不断地回响。
1.留有一片余地,谱写“别样的音符”。为了让学生能加深对字母Ee/e/的感知,我设计的第一个竞赛活动,让学生说说含有Ee/e/的单词有哪些。这样的设计,旨在激活学生的思维,以换来语言积累的爆发,并以这样的活动来真正达到学生复习旧知、巩固新知的目的。
但这样的设计,我并没有收获一个完美的精彩。杜志恒大胆的一句“老师,我还想说”,充满着多少期待,却让老师的“OK,stop here.Please tell me after class”给敷衍过去了,孰不知就在这样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中,抹杀了多少学生想说英语的欲望。老师考虑的就是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根本不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这不但违背教学设计的初衷,而且也不符合《英语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学生想说,就是一桩好事,学生的发言不管是我们所期待的,还是背离我们话题的,都应该认识到这样的学生是在认真地参与英语学习,这样的学生还是在努力地学习英语,我们就应该不假思索地给他们说的机会。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全程贯穿新课标教学理念,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实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鼓励学生去说,那时我们必定能看到知识的雪球越滚越大,必定能看到一个精彩完美的课堂教学!
2.开辟一片空地,聆听“不同的声音”。如果说第一次的失误是我不经意间造成的,那从“老师,我也会说”中,我发现了自己的又一个问题。教Oo/?/时,我虽然弥补了前一次的过失,满足了学生想说的欲望,但这只能说是个别学生的展示与表演,并没有考虑每一个学生的立场。小组中一个学生的一次回答,就能够赢得如此丰厚的奖赏(每说出一个就能得到一颗五角星),那样势必会挫伤其他几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有那么多的学生都想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可是,却只有那么四、五个学生获得了语言实践的机会,当然这也不是我不想给其他学生机会,是因为那么四、五个学生说过后,其他学生也确实没有什么内容可说了,除非是机械、无味的重复。
【把班级还给学生】推荐阅读:
把班级还给学生 1011-15
把赞美还给学生07-06
把自由还给学生05-10
把快乐还给学生07-15
把课堂还给学生论文05-24
如何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09-05
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论文05-31
构建有效课堂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06-13
教学学论文:把创新还给孩子05-16
课堂还给学生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