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环境分析

2024-09-22

汽车行业环境分析(精选8篇)

汽车行业环境分析 篇1

汽车的行业环境分析

一: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我国汽车工业已有了50余年的发展历史,但至今仍处于“幼稚期”。在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

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批量生产、促销竞争阶段,而进入以产品设计为中心的阶段时,我国汽

车工业仍处于技术引进、零件国产化的初级装配加工阶段,汽车工业的劳动密集程度仍较高。

目前,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均已成为本国重要支柱产业,而我国汽车工业尚未能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支柱产业的作用。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处于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

二: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1)宏观环境分析

①人口环境——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世界人口正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趋势。自

上世纪60年代以来,每年以1.8%的速度增长,世界人口增加了一倍,2003年达

到63亿人。其中不发达地区的人口占76%,每年增涨2%;而发达国家每年只

增长0.6%。我国人口已由再生产类型转入低生育、低死亡、低增长的发展阶段,进入了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据

②自然环境——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另

一方面,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从60年代起,世界各国开始关注

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成立了许多环境保护组织,促使国家政府加强环

境保护的立法

③经济环境——经济要素是汽车工业腾飞的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我的经济始终处

在高速发展的轨道上,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耐用

消费品市场也将保持一种快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我国的汽车市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汽车产量实现三次突破:第一次是1992年突破百万辆大关。但是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为控制通货膨胀进行 宏

观调控,GDP增长速度持续递减,汽车市场也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年增长率最

高不过7.3%,最低仅为2.1%。到了1999年和2000年,汽车产量的增长率分别

达到12.3%和13%,出现第二次突破,即2000年跨过200万辆。第三次突破是

2005年以来,国家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6年GDP

增长10.7%,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中等收入阶层消费

能力将明显提高,2006年中国汽车产量为728万辆,比上年增长27.6%,已超过

德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

④科学技术环境分析——顺应可持续发展的步伐,环保汽车产业化成研发方向,电动汽车是首选。在能源匮乏和环境恶化日益严重的今天,环保型汽车已经成为

众多汽车制造商共同的研发方向从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都开始了大

规模的环保汽车研发计划,电动车、燃气车新型汽车相继出现,直至今日,环保

汽车的研发工作依然方兴未艾

⑤政治环境分析——国家引导和鼓励生产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汽车的政

策的出台,推动了汽车产业格局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并 可能为小排量汽车的产

品竞争带来新一轮的振荡。因此,如何提升价值链运营效率、加快推广适合中国

市场 的产品,是中外汽车企业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而对于刚刚进入汽车领

域的民营企业来说,首先面临的则是产品规划、渠道网络拓展、自主品牌创新等

课题。

⑥社会文化环境分析——交通对汽车产业的制约,汽车的消费个性时化要求汽车

生产企业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环保排气量使用石油,中国是一个有

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和谐、丰富的精神世界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框架。中国的每一个人,无不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它不但影响每个人的思想,同时也影响每个人的行动

(2)微观环境分析

①消费者分析——

1、行业内竞争激烈导致消费者在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有讨价还价的能力

2、厂商会使用折扣、降价等常规促销手段以及一些新奇的促销手段吸引消费

3、消费者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使得厂商在树立品牌形象方面加大投入

4、消费者越来越理性,追求质量好、油耗低、安全性高,舒适性强的汽车,对厂家的要求提高了

②竞争者分析

1、进口品牌汽车、合资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2、汽车行业具有很高的固定成本和库存成本,导致企业很难进行多样化经营,而且退出行业的障碍很大,导致竞争日趋激烈

3、竞争者主要在价格和服务方面竞争

4、主要汽车品牌

自主品牌奇瑞吉利华晨哈飞长安红旗夏利奥拓

进口品牌奔驰宝马雷诺福特大众奥迪VOLVO通用丰田

标致雪铁龙

合资企业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奥迪)华晨宝马

广州本田一汽丰田一汽马自达南京菲亚特

东风日产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长安福特

长安铃木上海通用郑州日产海南马自达

③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1、规模经济限制新加入者进入汽车行业

2、汽车生产对资金的要求很高,限制新加入者进入行业

3、汽车行业要求有完善的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新加入者进入行业难度大

4、汽车生产需要非常先进的技术,也成为进入行业的壁垒。

替代品的威胁

1、购车、保险、停车、维护等方面的费用日益增加,使消费者转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人们环保意识增强,为减少尾气排放,减少金属、石油的使用量,可能导致消费者转向公共交通工具。

供应商分析

1、国外零配件供应商纷纷在国内建厂,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2、供应商行业的集中化程度较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有限

3、生产商一般会有长期合作的稳定的供应商

4、网络技术、物流的发展,使生产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双向选择空间增大 消费者分析

1、行业内竞争激烈导致消费者在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有讨价还价的能力。

2、厂商会使用折扣、降价等常规促销手段以及一些新奇的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

3、消费者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使得厂商在树立品牌形象方面加大投入

4、消费者越来越理性,追求质量好、油耗低、安全性高,舒适性强的汽车,对厂家的要求提高了

汽车行业环境分析 篇2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能脱离宏观环境, 正如当前全球经济危机所带给企业的影响, 任何企业不可能独善其身, 因此企业必须积极应对, 要对当前宏观环境做出分析, 利用积极发展的一面, 消除消极影响的一面, 使企业能够适应宏观环境, 审时度势的抓机遇, 促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紧密的融合, 社会生产高度发展的今天, 产品的竞争在加剧, 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工艺进步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旋律。

1. 经济环境分析

中国社会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高速发展, 如今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经济总量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增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初步核算数据显示, 2008年GDP比上一年增长9%, 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是发达国家近百年来最严峻的灾难, 也给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使我国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衡量一国的宏观经济状况通常有四个具体指标, 即经济增长率、就业率或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国际收支平衡状况。但受金融危机影响, 外向型企业订单减少, 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再次是通货膨胀率, 前两年物价上涨达到10年来的峰值, 为此,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防通胀、控物价。最后是国际收支情况。贸易顺差过大, 国际收支不平衡以及由此导致的流动性过剩, 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宏观经济。

中国宏观经济四大指标的基本状况表明, 尽管中国经济遭遇困难, 但基本面依然是好的。中国经济总的形势是好的。因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 工农业投资机会多, 供给仍然不足, 需要满足市场需求。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只有30%多点, 仍有很大潜力。因此可以说, 中国依然处于高经济增长阶段。

经济持续增长需要四个条件:资本、市场、技术、管理。首先, 中国现在资本充足, 民间资本力量雄厚, 正在寻找出路;政府投资保持相当大的比重, 外商看中中国的市场, 对中国的前景是看好的。第二, 中国有最广大的国内市场。第三, 中国正在鼓励自主创新, 同时从国外继续引进技术。最后是管理, 这是中国的弱点, 但近年来也有很大改进。国务院结合当前形势, 出台的十大行业振兴计划, 同时强调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和提高管理水平, 各方都在大力进行节能减排、节能降耗。

2.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法律政治环境是影响企业营销的重要宏观环境因素, 包括政治环境和法律环境。政治环境引导着企业营销活动的方向, 法律环境则为企业规定经营活动的行为准则。政治与法律相互联系, 共同对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产生影响和发挥作用。

为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 国家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国家和政府的相关职能机构对原来的的法律法规做了很大的调整和改变。这样就有效地维护了衡器市场的秩序。基于法律的约束, 广大工商企业不断加强科学管理、精细管理, 并不断地提高计量水平。这些都有利于我们提高吸引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的能力, 也有力地促进了国内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另外国家也在引导和规范企业的行为, 食品行业和药品行业推行的GMP认证准入制, 正在发挥着积极的社会作用。

3. 科技环境分析

我国的衡器行业是具有漫长发展历史的传统产业和重要的基础行业。多年以来都是以机械衡器为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扩大对电子衡器的使用和对大型自动衡器的研制,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中国只能通过国际技术转让、国际技术交流、引进外资合作等来加强我国的衡器企业, 以此将产品推向现代化, 推向国际市场。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工业自动化技术的迅猛发展, 也推动了衡器产品技术上的不断提高。国外衡器企业的进入带来了先进的技术, 同时国内衡器企业也不断发展进步, 近几年我国衡器技术也有了长足的提高。特别是在商业衡器应用、工业包装和灌装、自动配料、实验分析仪器以及物流交通领域的自动化应用更是日新月异。于此同时, 跟国外巨头相比, 在高端产品应用上 (比如高精度天平, 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企业的防爆衡器等) , 爱华公司还有不小的差距。有待于国内同行不断创新, 提高技术水平, 占领高端市场。另外衡器的网络化和称重数据信息采集技术将会是未来衡器发展的方向。

二、竞争分析

1. 衡器行业分析

我国衡器行业从1999年开始高速增长, 但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低下制约着衡器的发展。目前我国衡器市场的应用上, 机械衡器和电子衡器的市场占有比例约为3:7。随着国内零售业和物流行业的快速成长, 管理手段的不断提高, 商业市场上使用具备计价和联网功能的电子衡器得到了旺盛需求。

科学发展观同样适合衡器市场, 由于最近几年我们国家也在提倡建立节约型社会, 同时又在努力降低单位GDP的能耗, 部分地区工业称重行业, 电子衡器使用比例已经超过85%以上。特别是在煤炭、石油、冶金、电力等行业, 电子衡器基本上已经完全替代机械衡器。同时在生产过程称重中也得到更多应用, 比如自动包装、自动灌装、自动检重以及过载欠载控制等方面的应用上, 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由于国内衡器产品质量水平和自动化控制方面的应用还不够完善, 这一类的产品的大部分市场份额被国外厂商占据, 这既给了国内企业挑战, 同时又给了我们发展的机会。

随着我国不断加强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以及公路和铁路运输安全等的管理, 电子衡器的应用和互联网结合日益紧密。最近两年, 全国各地农贸市场正在改造升级, 推行电子结算系统的应用, 同时国家在高速公路收费系统 (主要是以称重作为收费依据) 和公路、铁路超限载应用系统。这些都给广大衡器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但是由于此类项目往往会被一些有政府背景的系统集成商控制, 衡器企业利润大大被削弱。

(1) 衡器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无论公司经营什么产品, 除了要了解分析自己的产品之外, 也必须要了解行业及其竞争状况。一个行业的经济特性和竞争环境以及它的变化特性往往决定了该行业的利润前景, 也将为公司在战略层面做出有效评估, 见表1衡器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资料来源:根据2007年中国轻工业年鉴测算

从表1可以看出, 2007年度衡器行业销售收入比2006年平均增长率高出19.5%, 其增长幅度远大于当年11.9%的GDP增长, 据初步统计2008年在宏观环境经济危机的影响的情况下衡器行业销售收入相比2007年的增长也达到13%。所以说衡器产品需求的增长还处在一个相对高增长时期。不过由于2008年煤及铁矿石等基础工业原材料价格大幅攀升, 加之国家和地方启动了国家石油、粮食贮备项目, 衡器的需求量随之将大幅增加, 所以在今后两年, 估计衡器企业将会保持增长势头, 预计会保持在10%~14%之间。

从表1还可以看出, 衡器产品的毛利率还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近年来由于低端衡器产品技术含量低, 准入门槛较低, 加上行业前景向好, 因此导致一批新进入者进入到衡器行业中来。低端衡器产品受到冲击, 激烈的竞争导致衡器企业平均应收账款周转率提高了5.1%, 而毛利率却降低了4.1%, 衡器行业的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

随着国家对高能耗企业的控制和建立能源节约型社会的深入, 今后两年衡器产品的需求将比07年度有所降低。而准备或者已经进入衡器行业的企业还在增加, 一些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 不惜牺牲产品质量而无原则地降低价格。促使整个衡器市场竞争进入新一轮的态势, 竞争将会加剧, 利润会持续降低。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和市场对产品的选择, 以及行业法规的完善, 一些劣质产品将会逐步暴露出来, 一批不能适应的企业又将会被市场淘汰, 市场的竞争也将再会趋于理性化。

(2) 行业集中度分析

分析一个行业的集中程度对了解该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行业的集中度将反映出市场的竞争情况和一个行业的市场成熟度, 表2是2007年衡器行业集中度。

从表2 (表2中排名仅供参考) 可以看到衡器行业主要企业的收入数据, 2007年前195家衡器企业 (基本可以认定为全国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共计94.1亿元, 比2006年增长19.5%。从2007年中国衡器工业年鉴中可以查到, 销售收入增幅在10%以上的企业在37家, 其中前10名销售收入达到42.29亿元, 占整个销售额的44.94%.最大的一家MT公司占衡器企业销售额的15%以上。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有18家, 5千万元至亿元的企业有10家。从以上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2007年整个行业的增长还是较快的, 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平稳, 在数量上有所增加。整个衡器行业集中度较高, 而其它上千家衡器企业规模都相对较小, 基本都是行业内的配套服务企业。

从表3 (表3中排名仅供参考) 可以看出, 2006年据中国衡器协会测算衡器企业销售情况, 前195家衡器企业 (基本可以认定为全国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共计78.8亿元, 其中前10名销售收入达到46.99亿元, 占整个销售额的59.6%, 最大的一家MT公司占全国销售额的17%。而在2002年, 前10名销售收入占整个销售额的80%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近年来整个衡器行业集中度呈下降趋势, 排名在前15名的企业也开始在发生变化。说明整个衡器企业市场过度集中的局面已经被打破, 整个市场的竞争将加剧, 除了行业的龙头外, 行业的后起者正保持着快速的增长, 大有奋起直追之势, 相信在未来三年里, 全国衡器企业集中度格局还将会发生大的变化, 衡器的规模以上企业还将会有所增长。

参考文献

[1]姚景源.证券时报.2009.1.10

[2]2007年中国轻工业年鉴

[3]2007年中国衡器工业年鉴

当前我国汽车出口外部环境分析 篇3

近几年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汽车产品的出口能力也在不断扩大。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自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汽车出口形势不断恶化。本文从当前我国汽车出口的外部环境分析入手,概括出目前我国汽车出口所遇到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若干措施建议。

一、当前我国汽车出口形势

在经历了前几年的井喷式发展后,中国汽车出口在2008年高台跳水,迅速滑入低谷。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08年,我国汽车出口64.4万辆,同比增长7%,但增速回落达68%。进入2009年,我国汽车出口环境依然不断恶化。今年前6个月,我国出口汽车16.06万辆,累计创汇金额23.5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58.22%和52.84%,其中商用车出口10.67万辆,乘用车出口5.3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了49.33%和41.99%。出口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单月汽车出口均呈同比下降态势,且降幅均超过50%。其中,2月份出口1.7万辆,下降66.8%,为2007年以来单月出口最大降幅;而6月份出口3.34万辆,环比上升9.21%,但同比仍处于下滑态势。在出口品种方面,1~6月份,我国小轿车产品累计出口3.93万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9.69%;货车产品累计出口8.97万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6.67%。在出口企业方面,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实现整车出口近2万辆,出口数量位列全国第一,而奇瑞则以1.5万辆的出口成绩占据乘用车出口的榜首。非洲和东盟依旧是目前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上半年我国汽车主要出口国家是:阿尔及利亚、越南、叙利亚、利比亚和伊拉克。其中前5个月,我国对非洲和东盟出口汽车4.6万辆和1.4万辆,两者合计出口占同期我国汽车出口总量的49.4%,但销量分别下降24.5%和70.6%。

二、当前我国汽车出口环境问题分析

1.全球汽车市场表现低迷,需求不旺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两大主要汽车市场美国与欧盟的汽车销量均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美国去年汽车销量为1320万辆,降至近27年以来的最低,大大低于往年平均销量1600万辆左右的水平;欧盟去年的汽车销量为1471万辆,比上一年下降了7.8%,也创最近15年以来的最低。进入2009年,欧美各国的汽车市场大多依旧需求低迷。今年1~5月,美国汽车销量下降了36.5%;而欧盟15国汽车销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5%,除了德国因为受到本国政府出台多项购车优惠政策的刺激,销量上升了22.8%外,其余各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英国、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分别同比下降了27.9%、1.4%、42.7%和14.7%。

此外俄罗斯、东欧以及拉丁美洲等我国主要汽车出口市场汽车消费能力也大幅下降。根据欧洲商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字,今年上半年,俄罗斯汽车销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9%,自今年4月以来已经连续第三个月降幅超过50%。而同期的东欧十国整体销量同比2008年下降了27.9%,仅有波兰、捷克和斯洛文尼亚三国销量有小幅度的上升。在拉丁美洲,巴西和阿根廷汽车销量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2%和33%。

2.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进一步增加出口难度

各个国家对于本国汽车产业的贸易保护措施也是我国各出口企业所要应对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当国内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经济的发展,改善贸易状况,必将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从而直接影响了我国汽车出口。俄罗斯在过去几年一直是我国最大的汽车出口市场,但是在2008年11月,俄罗斯宣布对进口汽车征收15%,且每辆车身不少于5000欧元的高额关税。后又决定于2009年1月至9月期间,临时提高汽车进口关税,将进口汽车以及3年以下的旧车进口税调整为30%。在此重重阻碍之下,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出口俄罗斯数量骤降95%,去年上半年曾在俄罗斯创下1.4万辆销量的长城汽车今年同期在俄罗斯仅仅卖出了14辆。此外今年以来伊朗、哈萨克斯坦、越南、几内亚等国纷纷大幅度提高汽车进口关税,也造成了我国汽车出口量的萎缩。

3. 遭遇的技术壁垒越来越多

凭借着低成本优势,我国的汽车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销量逐年上升,这给各国的汽车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危机感。为了保护本国的汽车工业,防止中国汽车的崛起,他们必然会出台种种阻碍措施。然而由于世贸组织贸易自由化原则的限制,通过关税壁垒来遏制中国车进入国际市场已不现实。所以他们将目光放在了中国汽车所共有的一个最显著的弱点——技术含量低下。因此,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开始成为我国汽车贸易的障碍。

2009年,欧盟开始实施欧Ⅴ排放标准。根据这一标准,柴油轿车每公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不应超过180毫克,比目前标准规定的排放量减少28%;颗粒物排放量则比日前标准规定减少80%。届时,所有柴油轿车必须配备颗粒物过滤器。而且从今年开始作为汽车产品进入欧盟市场门槛之一的Euro NCAP碰撞测试将增加对主动安全装置包括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安全带提醒装置及车速限制装置的测试评估。美国政府也于日前公布了将在美国全境适用的新汽车燃油效率标准,新标准规定到2016年将汽车的平均能耗从目前的每加仑汽油行驶25英里(1升汽油行驶10.6公里)上调到35.5英里(15.1公里)。而从今年3月份开始,俄罗斯将对来自非1958年日内瓦协议国进口的汽车提高安全标准,而中国恰恰不是1958年日内瓦协议的签署国。由于我国在汽车生产技术特别是在环保、安全和节能领域与世界汽车工业强国有很大的差距且往往很难达到欧美国家所制定的苛刻的技术标准,而中东和南美国家又大多采用欧美所制定的标准。所以各国汽车市场进入门槛的每一次提高,都将迫使我国汽车企业投入大量资金用以改进技术,而这样将大大增加生产成本,进而削弱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的价格优势。

4. 我国远洋运输发展滞后

由于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主要集中在北非、东欧、东南亚、中东和中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因此远洋运输占据很大比重。与一般的水路运输方式相比,滚装船运输具有装卸效率高,对码头要求低,更能保证汽车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交货期更有保证等优点,和集装箱运输方式相比,它的运输成本至少可降低20%~30%。但是我国在滚装船运输方面不具备优势,使我们处处受制于日韩海运企业,不仅运输时间得不到保证,而且运输费用也大大提高。不公平的运费和运费带来的额外关税严重影响了我国汽车产品的价格优势。

5. 印度汽车业成为新的竞争对手

印度汽车产业是近几年国际汽车领域崛起的一支新军。汽车出口一直是印度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印度政府希望印度汽车能够具有国际竞争力,在其《汽车发展规划(2006~2016年)(草案)》中提出:到2016年,把印度发展成为世界第7大汽车制造国,同时还要保持第四大卡车制造国的地位。目前,印度本土汽车制造商塔塔已经在印度以外的市场四处出击,在中国汽车已经开拓的中东、非洲等市

场上,印度汽车同样以低价格的优势,与中国汽车展开了直接的竞争。另外印度政府也鼓励在印度建厂的跨国公司实现出口,目前在印度设厂的现代汽车、日产汽车等企业都制定了相当规模的出口计划,现代汽车的出口量和其在印度本地销售量已经达到了均衡的程度,2008年现代汽车在印度本地化生产汽车的出口数量达30万辆。

在汽车出口方面,印度是否能够成功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并将印度变成制造基地,还受到印度工业基础差等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可以看到的是,印度的汽车出口战略十分明晰,就是与中国争夺出口市场。

三、克服我国汽车出口不利环境的措施建议

造成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环境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市场的因素也有企业自身的问题,所以要想克服眼前不利的出口环境就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努力。

1.构建信息平台

我国汽车出口企业必须对产品出口市场有一个深入细致的了解,尤其是出口地市场对这些进口的汽车产品的一些技术方面的法规、标准及其他硬性要求,否则必将遭遇技术贸易壁垒。而这些信息又是零散的分散的,这就需要国家的相关部门能够为出口企业提供一个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使企业在这里能够对出口国的相关信息有更多的认识,尽可能的避免遭遇壁垒,当然企业也应该通过更多的渠道加强对出口市场的了解。2008年11月,商务部在北京举办重点汽车出口市场政策法规宣讲会,来自中国重点汽车出口市场包括阿尔及利亚、南非、越南、伊朗、乌克兰、叙利亚、埃及等七国及中国的专家就上述七国和欧美、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市场、政策、标准法规及认证制度等进行了讲解,并回答了与会代表的提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准确定位市场

目前,发达国家的汽车品牌已经占领了大部分国际市场,这就给我国汽车的出口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汽车出口企业就要通过对国际市场的调查及对市场的敏锐度来找出自己的细分市场;要依据各个市场的特点制定有效的出口规划、明确的主攻方向和下一步发展的具体目标,避免盲目出口和出现国内多家汽车企业挤一个市场的无序竞争现象。

3.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是我国汽车出口产品最大的缺陷。而我国汽车的产业成长过程中,长期采用技术引进的创新方式使我国汽车产业产生了极强的创新惰性和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性,缺乏自主开发技术的意愿与能力。这一状态迫切需要得到改变。但是要形成自主开发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汽车企业在主观上应该加强控制品牌创新“主导权”的意识,应该有在同国外企业合作时主动学习、主动研究的意愿。这是形成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其次,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时,要杜绝使用而不研究的情况。应充分利自身科技力量对引进技术进行再创新,逐步提高产品开发能力。

4. 采取积极的海外营销策略

在当前全球汽车市场需要低迷的情况下,要想吸引国外消费者的目光,我国汽车企业就必须采取积极的营销策略。当前我国汽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品牌价值不高,市场认同度低,难以获得国外消费者的青睐。所以我国汽车企业应该走出国门,站在国际化的平台上多多展示自己,通过积极参加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汽车产品展示会、赞助国际体育赛事、在出口地市场组建营销队伍以及加强与国外汽车制造商和营销商的合作来提升自己的品牌,推广自己的产品。

5. 支持保险业及远洋运输业的发展

物流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篇4

营销环境分析是物流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有助于物流企业发现营销机会并尽可能的避免威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以中国民营快递业为分析对象,在综合各方资料后,利用PEST分析方法着重分析了其宏观营销环境,并对其作出评价。

一、中国民营快递业的发展现状

作为介于物流业和传统邮政业之间的相对独立的新型行业,快递业自1987年起步至今,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截止到2010年年末,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8.6亿件,同比增长22.8%,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79亿元,同比增长17.3%。相比于2006年的10.6亿业务量和300亿元业务收入,其增长是非常显著的。

二、PEST分析法下的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politic)

近年来,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已经将物流业列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并将其作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十大振兴产业之一。自2001年中国政府发布的有关物流业发展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起,我国正逐步的从政策环境上对物流业的发展予以规范和支持。从2009年新《邮政法》正式出台,到2010年国家十二五规划草案提出的继续大力推广快递服务,物流业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收到政策上的倾斜和扶持,使得整个物流行业在政治和法律环境下的发展极少收到制约。而随着近些年中国在国际经贸中的地位的不断提高,开放包容的整体环境下,在全面与国际接轨的影响下,物流业的发展显然也有了更多的契机。

2、经济环境(economic)

从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形式来看,作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国的GDP在近些年一直保持着8%左右的稳定增长,即使面对着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仍然能够以近乎强势的增长震惊世界。在如此的经济环境下,相比于略显颓势的国际贸易,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消费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均购买力的提升,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都为民营快递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然而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传统的民营快递业除了受到国营快递业的冲击外,还受到了外资物流企业的冲击。在WTO国际间贸易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下,中国快递行业准入规则一再放松,使得国际快递业巨头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聚集向了中国这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国际快递巨头的涌入,为中国快递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冲击。

3、社会文化环境(society)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网上购物、货到付款、送货上门等等现如今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购物方式,其产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正是快递业的不断进步。高需求,正是快递业发展的重大推动力。与此同时,在现在追求高效、快捷、安全的运输理念下,消费者对于快递业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淘宝网的客户评价体系中投诉最多的恰恰也是快递这个环节,由此不难看出,如何更快捷高效的完成运输服务,如何更好的提升服务质量,也成为了快递业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4、科学技术环境(technology)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物流企业的营销活动的影响正在变得越来越大。一方面,随着物流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全球定位系统、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等高新科技的广泛应用,为物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然而另一方面,作为资金力量相对薄弱的民营快递业,在与国际快递企业竞争的过程中,则凸显出了其在技术领域的薄弱之处。相比于国际快递企业高端的技术设备,中国民营物流业现在更广泛的仍然在采用大规模人工作业的方式,在效率和精确度上明显处于劣势。

5、人口环境

2011年年末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口总数为十三亿四千万人,其中,15-59岁之间的人口占总人口数的69.8%,而与此同时,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由2010年的19109元增长至21810元。人口总数的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受教育人数占总人口比重的增加,这一切都成为了市场规模扩大的潜在容量,也为快递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人口基础。同时,人口密度和地区分布的不均匀、不同消费者消费需求的不同等因素也成为了快递业不容忽视的问题。

6、自然环境

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提高,以运输为主要业务的快递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地区间地理位置的不同,辐射范围的不同也是快递业选择配送中心的考虑因素之一。

三、总结

餐饮业的行业环境分析 篇5

餐饮业属于所需资金数量较少,因而企业数量多,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产业壁垒小、产品差异小、顾客转换成本低

产业壁垒小:餐饮业技术含量不高,需要投入的启动资金要求也不高,进入壁垒相对较低,因而这一有限的市场中出现了大量竞争者,市场日渐饱和。2.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对餐饮业的有利因素:供应商集中度低,讨价还价能力较弱;供应商的产品是可替代的,餐饮业转换成本低;

不利因素:购买规模小,议价能力受限

小结: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不高,餐饮业在和供应商议价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卖方市场,行业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 3.替代品的威胁

市场主要替代品就是高端餐饮

主要特点:服务好,价格偏高,环境舒适 4现有行业竞争者分析

汽车行业环境分析 篇6

1 汽车对城市环境的不良影响

1.1 汽车对城市大气环境的污染

随着机动车的数量日益增加, 中国大气污染已由工业废物, 煤炭烟气型向光化学烟雾型转变, 大城市中, 汽车排放物中CO分担率占63%, 氮氧化物NOx占22%, 碳氢化合物占73%[1]。并且这些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 在大型城市中由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已经成为了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 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气体的排放在污染大气的同时也对人体的健康产生着非常严重的危害, 另外汽车废气还能够造成大气中的紫外线减少、细菌量增加等问题, 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交通运输过程中还会对道路上洒落的渣土、煤矸石等进行掉落、辗压, 形成细小的颗粒之后就会被混入空气之中形成尘土, 在尘土的扬起降落过程中就会造成重复性的污染。此外, 汽车产生的噪音也是也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一部分, 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存在汽车噪音污染这一问题, 只是严重程度不同, 这对城市居民的休息生活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成为了城市环境治理的一大问题。

1.2 汽车使得城市环境空间更加拥堵

在我国的许多城市之中汽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相应的交通管理法规以及汽车存放区域的相配合, 城市道路的建设以及停车场的规划还比较落后, 道路面积占据城市总面积的比例非常小, 这远远不能满足汽车发展的速度, 在城市的建设之处对于停车位也没有进行提前的规划, 道路问题以及停车位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城市拥堵的主要因素。随着汽车的广泛普及, 堵车也已经不再是大型城市的专属问题, 许多中小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 交通的不便以及交通事故的发生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如果不及时的采取环境治理的措施那么这种问题以及带来的损失将会越来越严重。

2 城市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2.1 促进环保型汽车的产业化发展

首先需要加强对环保汽车的宣传力度, 对环保汽车对环境保护的作用进行宣传, 将其在推广过程中使用电喷车及催化净化装置、无铅汽油、改装燃气车等化为汽车所有者的自觉行为[2]。将环保汽车的理念深入到每个人的思想观念之中, 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加大研发力度, 加快我国绿色环保汽车技术的科研工作进程, 重点解决技术难题。比如燃气车的电喷技术、净化器技术等。在环保车研发的基础上必须制定严格规范的制度标准对其进行统一管理, 制定质量方面的标准界定, 对于环保车生产质量认证、注册等环节都需要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 避免不合格产品以及造假产品进入环保车生产领域。此外, 国家也应该对环保车的推广使用给予足够的支持, 在贷款以及人才等方面提供便利, 达到环保车生产低成本高质量的运营目标, 促进其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2.2 制定汽车交通领域的减排对策

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可以通过研发新的汽车技术来实现, 即通过研发和采用更多的先进技术提高车辆能源利用效率, 提升燃料技术, 即通过使用天然气、生物燃料或氢燃料等可替代燃料, 降低燃料中碳的含量[3]。人们汽车驾驶行为的改善也是减少排放的一大措施, 比如降低汽车行驶的里程数、改用公共交通等方式, 公共交通方式的提倡不仅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还能够有效的改善交通拥堵的问题。此外, 也可以像德国学习改变汽车燃油类型, 推广生物柴油的使用, 这种生态燃料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还可以降低汽车行业对石油燃料的过度使用和依赖, 建立完善的生态燃料的监督机制能够提高燃料质量, 为节能减排做出突出的贡献。

3 结语

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也是社会经济的重要成分组成, 但是汽车消费的增长对于城市环境来说却是一个很大的压力, 这一矛盾的解决需要管理部门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使用经济、技术等手段引导汽车的良性发展, 改善汽车燃油的质量, 这是汽车大气污染的根源, 还可以促进汽车产业的绿色环保化的发展, 来完成对城市环境的保护目的。

参考文献

[1]程继夏, 边耀璋.汽车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及环境保护对策[J].长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04:103-105.

[2]张征, 曹慧.北京市汽车工业与城市环境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4, 11:57-61.

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 篇7

汽车这种代步工具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人们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汽车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汽车尾气对环境有怎样的影响?我们进行了科学探究。

一、对温室效应的影响

近年来,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沙漠化加剧等,都引起了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

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有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而近几年含量变化最大的是二氧化碳,其中化石燃料的燃烧所产生的量最为巨大。汽车以汽油为燃料产生动力,所以,汽车尾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想而知,对温室效应的贡献不言而喻。

但这仅仅是推测,汽车尾气中究竟含有多少二氧化碳?汽车尾气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到底有多大?对哪个季节影响更大?我们用数字化科学探究仪器进行了试验。

为了减少收集汽车尾气可能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我们带上呼吸面具,取一个干净的集气瓶放在汽车的排气管口,收集一瓶汽车尾气,如图1。然后塞上带有温度传感器的橡皮塞,同时用一瓶干净的空气作对照试验。

将收集到的两种气体置于室外一小时后拿到室内,利用数字化系统进行温度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装有汽车尾气的瓶内温度为10.662℃,空气对照瓶的温度为10.197℃,两者的温差为0.465℃,这还只是在寒冷的冬季,如果是夏季,汽车尾气对外界温度的影响又会怎样?带着疑问我们设计了下面的试验。

找一个100瓦的灯泡充当夏天的太阳,通上电源,悬挂在通风处,把两个带有标签的集气瓶等距离放在白炽灯两边,对两个集气瓶进行烘烤,如图2。4小时后,再读取温度。

此时两个集气瓶的温度明显升高,如图3。其中装有汽车尾气的瓶内温度为15.699℃,空气对照瓶的温度为14.838℃,温差增大为0.861℃。可见,汽车尾气能引起气温升高,在夏季更明显。

为什么汽车尾气会对温室效应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是否因为汽车尾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很高?

我们利用数字化设备测得室外空气中氧气浓度为21.68%,二氧化碳的浓度为326ppm(ppm为百万分之一,相当于0.0326%),汽车尾气中氧气浓度为10.77%,二氧化碳的浓度为27774ppm(相当于2.78%),是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85.2倍。由此可见,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确很高。

二、对酸雨的影响

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雨水,它对环境的危害很大,可导致土壤酸化,造成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流失,使土壤变得贫瘠。它还让有害重金属被溶出,污染水体并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使得水体酸性增强,破坏生态系统平衡。

酸雨影响陆地植物生长,更重要的是,酸雨还对金属、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对高楼大厦、桥梁、古建筑文物和石雕艺术品等造成损坏。

导致酸雨产生的因素很多,如火山喷发产生的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而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也有很多人将酸雨形成“降罪”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汽车尾气真是形成酸雨的一个原因?带着疑问我们进行了下面的探究,如图4。

打开数字化检测系统,用pH传感器测得蒸馏水的pH值为7.296,然后用一个由漏斗、胶管、玻璃管组成的导管,把汽车尾气导入蒸馏水瓶,通入汽车尾气大约10分钟左右再进行数字化检测,溶液的pH值降为5.361,小于5.6。从数字化探究实验的角度,测得汽车尾气的溶液已经达到了酸雨的标准。

三、对雾霾的影响

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源头多种多样,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等。过度的人口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一旦排放量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雾霾。

PM2.5指直径小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它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因为体积小,PM2.5可以很顺利地通过人体曲折的呼吸道,越过鼻毛、鼻粘膜、气管、支气管粘膜等层层障碍,成功到达肺粘膜,穿越肺泡,直接进入血液,不经过肝脏解毒,随着血液到达全身各处。

PM2.5往往成为某些重金属盐和有害气体的载体,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的伤害更大。

机动车种类繁多,其中黄标车对环境的危害尤其大,它们排放量大、有害物浓度高、排放稳定性差,对雾霾的“贡献”较大。学校有一辆黄标车,我们对这辆车排出的尾气进行了测试。

把一个干净的多层棉口罩置于黄标车排气管口约1分钟,明显看到口罩周围弥漫着黑烟,虽然不能检测其中PM2.5的含量,但可以清楚看到洁白的口罩很快就被熏黑了。将口罩从中间拆开,发现内层的白色棉布也被熏黑了,只是程度轻于外层。

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在雾霾天戴上口罩对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我们还设想,如果把一个类似于口罩的过滤器安装在排气管内部,肯定能起到过滤作用,减轻大气污染。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探究实验中我们得出结论:汽车尾气对温室效应、酸雨、雾霾等环境问题的确有影响。

中国商业银行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篇8

第一节中国经济环境分析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宏观经济分析

2013年11月9日-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1]全会指出,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和完善税收制度。同时,还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来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2]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进入一个经济稳步增长的时期,但相对于几年前,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下降。中国经济具有十年一周期的特征,新周期中经济平均增速将下降,经验的看,未来10年平均增速8%,波动区间7-11%。危机后中国经济才真正面临转型压力。当前经济触底走稳已成市场共识。“十八大”政策延续性强,并未改变中国过去设计路径。[3]

十八大三中全会后,我国依旧会采用“紧数量、低利率”的货币政策趋势不变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危机之后的通胀,物价房价的高涨,以及热钱的涌入,让中国经济在转型的十字路口面临更为复杂的境地。因此央行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这势必会对金融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因而会给我国银行带来极大挑战。从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经济格局重构的角度上看,人民币坚挺格局仍不会改变,但人民币升值趋势即使延续,也已是强弩之末。从投资角度来看,伴随财富增长,民众冒险倾向下降;经济潜在增速下降,企业高成长机会减少,风险-收益组合曲线下移。由于投资机会问题,权益投资仍是主要投资方向,风险偏好下降意味着市场对大盘蓝筹的投资偏好上升。

通过3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成功创造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奇迹,这是不争事实。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现在的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二、宏观经济条件下,银行对财会人才的要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我国各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许多行业都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甚至是改革。就银行业来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这意味着,未来将会出现更多家民营银行。即使是普通人,在以后也可以通过持有股票等方式进行投资。这对整个银行业来说,将会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经我们调查分析,在十八届三中全会过后,银行业将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专业的人才队伍成为了各个银行竞争的最重要资本!

我们小组通过调研,针对银行对财会人员的要求作出了分析。未来的银行相对紧缺的人才主要有两类人才,一是营销精英,二是跨界人才。营销精英主要是指是优秀的客户经理和优秀的支行行长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的银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业务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对客户经理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优秀的支行行长更不简单,除了有一定的业务能力还要会管理自己的团队。跨界人才则是会在未来银行业更吃香的一类人,主要是指能够熟练掌握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业的人才,比如跨银行业和其他金融业,跨金融业与实业等。这些人才以后可以为银行的对外业务提供相应的帮助,为银行的发展打开新局面。

当然,这两类人才相对于刚进入银行的应届毕业生来说还是相对的遥远。但,财会类学生可以通过在校期间大致的确定自己的一个发展方向,为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做相应的准备,这与现实需求并无矛盾。刚进入银行学生无非从事的是运营岗位工作和客户经理工作。运营系列的工作需要较强的沟通能力,服务精神还要有做事的专注度;客户经理之类的营销岗位需要较强的沟通能力、抗挫折能力和乐于挑战的精神,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对专业知识的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能够较好的与这两种工作接轨,需要财会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能培养相关的沟通能力、抗挫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因此,要求学生在大学四年里学习好课内的知识,参与学生干部工作和社会实践实习。这三点也是银行在选拔人才较为看重的!

第二节商业银行行业相关政策

一、国家“十二五”行业政策

“十二五”规划指的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它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十二五”规划指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未来五年发展的主线。银行监管者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大局, 紧密围绕经济改革的重心, 遵循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要求, 大力拓展宏观金融监管视野, 创新监管工作思路, 探索科学监管新模式, 提高银行业监管的贡献度与社会影响力。

“十二五”规划的提出后,对于金融业的监管要做到:

1、建立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金融监管体系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针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设定更为严格的资本和流动性要求、构建层次清晰的系统性风险处置机制和清算安排。我国当前金融监管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协调配合”,“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的全方位金融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提出,也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等总量调节与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工具。

随着农信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各种地方性小微金融机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现行的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垂直监管的压力越来越大,迫切需要建立中央和地方协调配合、分工合作的多层次监管体系,以避免“监管真空”和“监管缺位”。同时,强化地方政府金融监管意识和责任,也有利于增强地方政府优化地方金融生态环境的自觉性,避免地方政府与商业银行利益导向差异引致的冲突与矛盾。[4]

2、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制度体系,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国重要的金融基础制度建设和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既是完善我国金融基础管理制度的举措,也是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和体系改革推进的客观要求: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制度,银行业经营失败风险最终还只能由政府“买单”,这无疑与利率市场化的初衷相背;另一方面,根据金融服务均等化改革目标,金融机构将更多转向中小企业和农业等领域,经营风险增加,相应也要求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风险缓释体系。

“十二五”规划的提出后,商业银行转型发展面临的机遇

1、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步伐加快

随着社会的发展,客户的需求变得更加的多元化。我国银行也抓住了发展的契机,实行相应的改革,往综合化经营方向发展。现今,银行的业务涉及的领域非常之广,他们纷纷以控股子公司方式介入基金、租赁、保险等非传统银行业务领域,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十二五”规划认可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为商业银行继续拓展综合化经营提供了可选路径。在本规划期内,商业银行综合营经营可能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大型商业银行有望以控股方式继续介入证券、信托等非银行业业务领域,进一步提升综合化经营范围;经营实力雄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有可能获得更多综合化经营的试点机会。

2、商业银行国际化业务得到支持

“十二五”规划的提出,明确支持了银行金融机构“走出去”的理念,并为银行业金融[5]

机构的国际化扩宽了许多的业务模式,包括:支持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业务,逐步开展个人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稳步推动境内机构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继续推动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等。未来一段时间,将为我国银行在全球范围内获取资金融通收益提供一定的市场空间,且将为人民币的做大做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为中资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可以看出国家培育大型跨国金融集团、提升金融业国际竞争力的目标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

3、业务创新有望获得更多市场空间

首先,随着商业银行综合化和国际化经营发展,商业银行在集团范围内进行更为广泛的整合创新,为大型企业和机构客户以及高净值个人客户提供跨境、跨市场金融服务解决方案的能力将大为增强。其次,随着证券和保险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更多政策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商业银行银证合作、银保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望进一步增强,助推商业银行机构业务创新。再次,在现行政策框架下,民间资本介入金融服务领域离不开商业银行管理和业务支持,相应也将助推商业银行开展与小微金融机构业务发展对接的相关业务创新。最后,《规划》明确提出金融服务均等化发展目标,预期更多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发展的政策将出台,商业银行小微金融和三农金融业务创新发展也将获得新的政策契机。

二、其他相关政策

1、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进一步加强对民间金融的规范和引导。

民间金融是一把“双刃剑”,如治理得当,可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但若是不加约束,采用统统放开或全部禁止的方式,则可能会成为引发经济和金融风险的“爆点”。继温州金改方案之后,支持民间金融规范发展更被提到国家金融规划的高度,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的改制和增资扩股,支持民间资本参与设立小微金融机构的改革方向进一步明确。

2、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经营能力提出多重挑战。

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将为商业银行带来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国际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银行利差会有较大程度下降,直接影响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盈利空间。同时,利率市场化也要求商业银行提升利率定价能力和研发规避利率风险的衍生品的能力。此外,汇率市场化继续推进也要求商业银行传统融资功能之外,提升管理汇率风险的能力。

3、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将威胁商业银行传统市场空间。

近年来,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速度加快。由于其经营模式的灵活性,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焕发出了巨大的活力,对社会资金向证券、保险业分流起到巨大的推动力,并加速融资“脱媒”。这一系列的情况,对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极大地[7][6]

威胁了商业银行的传统市场空间。

第三节中国商业银行行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一、人口环境的分析

1、人口基数大,人口数达到相对稳定的水平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自然增长率的波动性较大,但人口规模一直保持着增长的趋势。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较为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太大,人口继续增长的态势并没有得到改变。2005 年人口总数达到13.08亿,2008 年13.28亿,2011年达到13.47亿,人口增长速度已经明显减缓,但增长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据预测在2020—2030 年

[8]左右达到16 亿,而后将进入稳定期。

2、人口素质呈现上升的趋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素质得到显著提高。若以受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简单反映人口素质的话,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素质快速提高。1982—1990年,具有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0.6%提高到1.4%,年均增加0.1个百分点;1990—2000年从1.4%提高到

3.6%,年均增加0.2个百分点;2000—2007年从3.6%提高到6.2%,年均增加0.3个百分点.2010年,具有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8.9%,比 2007 年提高了近3

[9]个百分点。

3、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存在人口老龄化隐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年上升,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由于实行计划生育,0-14岁的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的迅速下降,使少儿抚养比和总抚养比都显著下降,极大减轻了劳动年龄人口的经济负担。

虽然我国现在的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但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现在还存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情况。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增加到2000年的881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性别间的死亡差异使女性老年人成为老年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

二、教育环境的分析

近年来,我国一直努力的完善教育体系的改革,推动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的发展进程,整个教育系统迎来了较为健康的发展时期。且通过多年来的探究,我国逐渐发现了“应试教[10]

育”的盲目性和不合理,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现状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机制。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教育事业必将更上一层楼,学生也真正的能从学习中获取有用的知识,合理的利用社会的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而且现如今,我国的教育大门大开,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助学和奖学政策,为国民提供了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重视对“高精尖”人才的培养,不断扩大我国的人才储备,实现以教育促发展的初衷。

同时,全世界将迎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将会对整个社会产生革命性影响,作为社会子系统的教育也将被深度波及。大数据技术将渗透到教育的核心环节,重新构建教育的评价方式,革新教育者的教学思维,并影响学校教育的模式。从长远看,大数据将会为教育发展带来预测性判断增加,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分析能力并重,网络教育与全球化发展迅

[11]速,精准的个性化教育成为主流等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我国的教育面临着重大的机遇,抓住教育改革的契机,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将促进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1]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新华社,2013年11月12日

[3]《十八大后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谋定而后动》,胡月晓,2012年12月03日

[4][5][6][7]《“十二五”商业银行有哪些机遇与挑战》,詹向阳、樊志刚、王祺、姜烨、李卢霞,上海证券报,2012 年10 月10 日

[8][9]《我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环境效应分析》,肖周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西北人》2013年第四期

[10]《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趋势》,来源:中国网

上一篇:社区人大工作计划下一篇:高中开学典礼高一学生代表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