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生态扶贫工作总结(精选6篇)
村级生态扶贫工作总结 篇1
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部署要求,促进汲水镇八里屯村精准扶贫工作有序开展,狠抓各项帮扶政策落实,确保帮扶成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指示精神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动员的扶贫开发方式,全面推行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从“五注重三持续”即注重主体作用发挥、注重精准确定目标、注重细节跟踪到位、注重扶贫合力形成、注重常态长效保持,持续关注、持续跟进、持续关照中确保每一户贫困家庭在20xx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一、村基本情况
汲水镇八里屯村位于汲水镇政府西北五公里处。东邻107国道,西邻翟阳线,交通便利,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全村844户村民,3205人耕地20xx亩,公共基础设施完善。20xx年我村共有建档立卡户11户29人,其中病故3人。
二、贫困现状及原因
20xx年我村共计脱贫3户6人,全村仍有8户20人未脱贫,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
通过认真研究分析,我们认为,造成我村长期贫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产业结构单一。我村人多地少,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多。
二是农民素质普遍较低。第一,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整体偏低;第二,思想观念落后。农民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还有差距,等靠要思想仍比较严重,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精神有待形成;第三,技术型农民少。在发展种植、养殖业中,大多数农民仍依靠传统的耕作方式和养殖模式,发展经济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撑;第四,技能型劳务输出少。外出务工群体中由于受教育和培训有限,技术型,技能型少,大多数工地从事劳力型工种,劳务收入较低。
三、扶贫目标
以八里屯村实现稳定脱贫,扶贫对象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到20xx年底,实现全部小康。
四、保障措施
1、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发挥主力军作用。人民群众是扶贫开发的主体和中坚力量,要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要维护群众对扶贫开发的参与权、知情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激发群众自强自立,自我发展的热情。
2、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村支部、村委会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强堡垒,是扶贫开发的基本单位。要采取得力措施,选好、配强、配齐村“两委”班子,为推进我村的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五、帮扶计划
1、20xx年脱贫户张保虽然脱贫,但相对各方面还很薄弱,后续会对张保进行有效指导和积极跟进,防治张保返贫,确保张保稳定脱贫。
2、为李同枝安排公益性岗位。
3、确保郑新20xx年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金及国家助学金按时足额发放。
4、确保梁红珍、梁卫民、宋韶涵、张婧瑶等营养餐计划补助及义务教育助学金按时足额发放。
5、办理“一揽子”保险,采取医疗救助,在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支付后,剩余医疗费用再次报销,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户就医贵问题。
6、确保贫困人口家庭签约医生定期上门年费体检及提供相关医疗服务。
7、为全村11户贫困户办理金融扶贫,预计年收益每户20xx元。为我村11户贫困户办理下园盛园现代农业开放有限公司农业种植示范园,农业示范园项目,享受受益分配。
8、为我村11户贫困户办理卫辉市生态绿化育苗基地项目,享受受益分配。
9、为我村11户贫困户办理20xx年准备实施8000元配股项目(太公镇郭坡标准化厂房建设带贫项目),享受受益分配。
10、协调住建部门对我村四户贫困危房户进行危房改造,帮助危房户享受危房改造政策,保障其住房安全。
五、档卡规范
我村定期安排村两委干部逐户入户走访调查贫困群众近期动态,对于新的动态及变化,及时反馈、及时对接,及时修改系统数据,确保档卡信息时看时新。
六、动态管理
严格落实镇政府要求的“贫困户识别零差错、贫困户退出零差错、扶贫资金使用零差错,精准度明显提高,认同度明显提高,满意度明显提高”的工作要求,扎实做好边缘户排查工作。对于各种原因致贫的新生贫困人口,及时识别、及时纳入。
村级生态扶贫工作总结 篇2
一、贫困县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探析贫困县村级财务管理问题,本文主要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的西部某省S县为例,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座谈会形式,辅以档案查阅法。目前,该县仍有70个贫困行政村,贫困人口比例达69%,全县有53%的村级财务实行“村账乡(镇)代管”。调查问卷发放300份,有效问卷268份,覆盖该县的3镇3乡26个行政村,反映出的普遍问题主要有:
(一)财务制度不健全,执行乏力
财务制度是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的行为规范。为了加强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财政部于2005年1月1日实施了现行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但一直未颁布实施新《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又未明确是否废止1996年农业部与财政部联合制定的《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造成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脱节,各地村级财务管理缺乏明确的指导和规范。
同时,从调查结果来看,多数村级未建立内部财务制度,个别村级即使有部分财务制度,也未能严格按制度行事,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无章可循。而且,村级财务人员业务上归乡镇经管站管理、行政上隶属于村委会,人员更换随意性大、后续教育薄弱、整体业务素质偏低,制约着财务政策、规章制度的正确贯彻和规范执行。样本村财务管理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2%,小学、初中、高中学历达98%,许多财务管理人员没有学习过任何经济管理类课程,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对财经法规制度理解不到位,其业务活动偏重于贯彻村委领导的意图,而对财务制度的贯彻执行乏力,不能及时发现财务活动中的问题,不能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导致村级财务的制度性、专业性和连续性差,造成村级财务管理新老问题不断。
(二)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基础薄弱
一是会计凭证不规范。村级财务中时常出现非正规票据或不合格收款、付款收据,白条抵库现象严重,财务手续不全,存在自批自报、自买自报等违规现象。二是账目管理混乱。据了解,约有50%的村未设置会计账目,有的村随意设置会计科目或只用一本现金总账、不做日记账,导致财务往来不清且问题多。三是资金管理混乱。从访谈中了解到,约有42%的村存在账外资产、资金,村集体资金被挤占、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存在坐收坐支、公款私存现象。四是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清。部分村级未分设会计、出纳和物资保管等岗位,往往由村会计身兼数职,有的甚至直接由村主任主管,财务与会计二合一、账钱不分的现象较为普遍。
(三)财务自控力弱,财务运作困难
一方面,村级收入少,运转经费不足。多数乡村区位条件差、经济薄弱,村级支出大于收入。2007、2008、2009年S县7个样本村村级收入仅为6.471万元、7.94万元、9.662万元,对应的支出分别7.862万元、9.07万元、11.87万元。另一方面,村级收入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依靠政府财政供给来保障。2007—2009年S县7个样本村村级收入来源中财政补助占68%、集体资产租赁(主要有集体林地、鱼塘、临街房屋等使用权的出租)占21%、其他占11%,村级总收入(不包括各种专项款)的高低与政府的财政补助或转移支付紧密相关。从2009年来看,政府补助根据村组织的人口、面积分为1.1万元和0.8万元两档,经计算可得政府补助与村级总收入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668。
总体而言,2006年农业税费改革后,村级获得的财政补助增加,强化了上级政府对村级的财务控制,但村级自营收入(村提留、农业税附加、土地承包费、村办企业上缴、征地补偿、出售村资产、计划生育罚款和其它收入等)能力下降明显,要承担的政务与村务等刚性支出并未减少,村级财务自控力减弱。同时,上级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投资大都要求村组织有配套资金,造成村级债务拉动性增长,加上支农扶贫政策落实不力、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村级财务状况明显恶化,加大了村级财务运作的困难。
(四)理财观念落后,预算缺失
多数村级财务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对财务活动的计划与控制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决策层、财务人员把村级财务管理定位在低层次、低水平的管财、管账上,理财观念淡薄,理财质量和水平较低,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和资本营运能力弱。同时,多数村缺乏完善的财务预算制度,资金收支无计划,开支随意性大,招待费等超标,投入规模超过村集体经济的承受能力,财务预算管理处于盲区,制约了脱贫致富、治贫致富、培养“造血”功能等决策目标的具体化和定量化。
(五)财务公开流于形式,监管乏力
村级财务公开是实现村级财务民主监督的重要手段。现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明确了村级财务公开的时间、地点和程序,但在实际执行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目前,样本村财务公开基本情况为:23.5%不公开,41.2%公开但流于形式,35.3%完全公开。从总体来看,村级财务公开流于形式,部分虽有公开,但公开时间随意性大、公开内容不具体、公开地点不固定。同时,多数村级财务监控制度落实不到位、财务监管人员落实不到位、监督机制作用发挥不到位,业务监督乏力、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乏力、群众监督乏力,普遍缺失事前监管、事中监管、事后监管,财务透明度低、真实性差、满意度差。从调查结果来看,有28.7%的村民对本村财务管理情况基本不关心,46.4%的村民对本村财务管理的情况关心但程度不够,仅有29%的村民对本村财务管理很关心;有60.08%的被调查者对本村财务管理不满意,仅有39.2%的被调查者表示满意。表明村民对村级财务管理的监督意识淡薄、满意度差。
二、强化贫困县村级财务管理的对策
针对贫困县村级财务管理缺乏规范、财务状况恶化与村级贫困共存的现状,结合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要求,现从理念、制度、机制三个方面提出几点改进建议与对策:
(一)提高对村级财务管理的认识
村级财务管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也是激发和增强贫困县经济发展活力的基本着眼点。各级政府应当加强领导和重视村级财务管理,要把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作为脱贫致富、治贫致富工程的重要工作来做,要把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放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村民合法权益的高度来认识,积极探索村级农村财务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加强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大力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着力解决制度不健全、理财观念不强、财务困难的问题。
(二)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财务会计制度是对财务会计活动的原则性要求和规范,是保证财务会计活动依法规范、有效进行的基础。但从规定及实际执行来看,现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2004年颁布)和《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1996年颁布)适用于集体经济组织以及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民委员会两个不同的财务会计主体。而现实中,部分贫困县村民委员会机构不健全、有名无实,多数贫困县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弱,采取村民委员会和集体经济组织“一个单位两块牌子”的运作模式,这是造成目前农村财务管理主体虚位、财务问题频现的制度原因。因此,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应优化现行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明确村级会计制度。在制度设计上体现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职能、会计目标及核算基础。由于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两者存在组织运转、功能等的不同,应分别设置。其中以村民委员会为会计核算主体的村民委员会会计属行政事业类,应以现金收付制为核算基础,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方式进行,从财务预算的角度来加强村民委员会的收支管理;以集体经济组织为核算主体的会计属企业类,应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按企业会计方式进行,从村民委员会为资金所有者的角度出发,进行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另一方面,应出台村级财务制度。财政部、农业部作为全国农村财务管理的最高主管机关,应正视村委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差别、村级公共财务和集体资产财务的特点和要求,体现自治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结合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修订1996年制定的《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出台具有政策性、科学性、实践性、操作性和群众性的《村级财务制度》,使之与优化后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形成相对稳定的制度约束指导体系,以规范贫困县村级财务计划、资产管理、资金筹集、投资管理、成本及收益管理、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明确村级财务的基本内容、管理方向和业务要求,突出财务预算管理、财务内部控制、财务业绩评价和财务风险管理四个环节,保障村级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满足贫困县村级财务管理的现实需要。
(三)完善村级财务代理机制,提升理财质量
财务管理机制关系着财务资源及其他各项经济资源配置与运行的秩序性与高效性。实践证明,“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是当前强化村级会计核算、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治本之策。目前,“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在贫困县的覆盖面低,实施的形式、进程不统一,甚至县域内的管理模式也不尽一致,管理范畴、水平和手段差距较大,管理效果不理想,还远不适应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要求。
因此,贫困县应根据财政部、农业部、民政部、监察部等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在总结各地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实践的基础上,抓住“政策、资金、服务”三个着力点,因地制宜地制定《村级“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村级财务代理服务工作迈向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全面提升理财质量。
一是科学落实“三资”委托代理服务的“机构、设备、人员、清产核资、账务移交、规章、监管”七大环节,建立健全统一的制度体系、业务培训体系、督办检查体系、严格的考核体系,强化村级会计核算,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二是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民主理财体系,规范民主理财工作制度、职责和议事规则,严格理财程序,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的民主决策权利和民主理财小组、民主议事会的职能作用,坚持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同时,建立和完善理财信息沟通和联席会议制度、理财专家定期沟通制度,引入社会中介理财组织,及时分析影响村级财务管理效益的因素,制定村级“三资”运营规划和村级公共财务预决算,提高理财决策的科学性。
三是完善并拓展村级财务的管理作用,将管理范围从原先的“二资”(资金、资产)向“三资”(资金、资产、资源)拓展,从应用、开发上规范农村三资的管理,将原先以村集体财务规范为重点逐步向以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为重点转变,将原先以村集体资产的保值为重点向以村集体资产的增值为重点转变,将原先手工操作逐步向电算化、网络化操作转变,将以人为主的管理方式向以制度依托为主的管理方式转变,不断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
四是深化村级财富积累机制,建立村级经济合作社或集体资产运营企业,用市场的办法激活村级集体资产再生能力,利用外部资金迅速扩张集体资产、资金、资源总量,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杜宁.规范管理村级财务的办法与措施(J).农村经济,2008(2).
(2)胥兴军.贫困地区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诊断(J).学术论坛,2008(10).
(3)吴兴全.当前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经营管理,2009(7).
村级扶贫制度 篇3
二、驻村工作制度;扶贫工作队管理办法
四、帮扶工作职责
六、精准扶贫工作流程图及村简介
二、精准扶贫战地指挥部:领导小组(绘图)总指挥(书记、第一书记、扶贫队长)副总指挥(村主任、副书记)、成员(其他干部指定到村民组,村民组——户——人贫困人口):
三大块:室内两块;
1、精准扶贫工作流程图及村简介
2、制度、指挥部、室外一块:小涧镇精准扶贫政策解读
镇精准扶贫战地指挥部
“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严格落实省、市“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部署,全面实施精准脱贫“1126”攻坚计划,即:围绕“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一个目标;大力实施十大工程;突出抓好20项重点任务;建立健全六项保障机制。
小涧镇驻村工作职责
一、深入宣传涉农政策、法律法规、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全面贯彻落实各级扶贫开发精神,引导干部群众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二、深入开展扶贫专项调研,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找准制约因素,协调帮扶资源,监督帮扶项目实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好脱贫任务。
三、配合村(社区)完成贫困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和动态管理工作,协调落实贫困户结对帮扶责任,做到家底清、情况明,集中力量解决好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按照“一村一策一部门、一户一法一个人”的原则,科学制订并实施帮扶村发展规划和贫困户脱贫计划,引导贫困村群众大力发展符合自身资源的富民增收产业;协调开展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稳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农民持续增收渠道。
五、协助所驻村抓好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动员和组织贫困村群众积极参与路、水、电、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村容村貌整治,着力打造美丽乡村。
六、发动贫困群众广泛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事业,协调落实教育、卫生、交通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用地,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七、积极协调落实贫困户小额信用贷款,为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解决融资难题。
八、协助做好村 “两委会”班子建设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社会管理工作,积极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九、全面总结驻村帮扶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注重培育示范典型,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努力提升扶贫攻坚整体水平。小涧镇村级扶贫工作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中央、省、市、县、镇各级党委政府制定的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负责本村扶贫开发项目、社会帮扶项目、外资帮扶项目中长期规划、工作计划,并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和检查指导。
二、组织开展扶贫开发调查研究,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途径,不断建立和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三、协助上级有关单位及本村对口帮扶、定点帮扶工作联系,协助实施好各类社会扶贫项目。
四、负责全村贫困人口动态监测管理和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制度的衔接工作,完成扶贫工作统计,各类扶贫开发材料和表册上报、扶贫开发信息发布及宣传报道工作。
五、加强本村村支柱产业开发工作,尽快解决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
六、承办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和交办的其他事项。
七、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选准扶贫开发项目,因地制宜确定发展经济的路子,制定扶贫规划和实施方案。协调有关部门制订驻村帮扶计划。
八、指导帮助贫困户,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增加贫困户收入,努力解决剩余贫困人口温饱,加快脱贫步伐。
九、认真执行上级机关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根据上级定扶贫标准,确定扶持范围,明确扶贫对象,落实扶贫措施,做好扶贫监测,统计、宣传、信息交流等工作。
十、认真完成好镇党委、镇政府交给的其它工作。
村简介
村干部包队情况:
村级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篇4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成温邛高速公路旁,距成都35公里,xx市3公里,双向6车道怀华公路横贯境内,主干交通便利。现xx村共2个村民小组,124户,总人口393人,其中妇女1267人,劳动力1876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964人,常年外出打工383人。全村低收入486户,1323人,低保户34户。党员91名,党小组17个。全村人均收入低于全乡平均水平。
二、指导思想
以“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巩固提高、全面发展”为指导;以群众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以搞好农村产业扶贫为主线,坚持防止返贫与巩固提高相结合,产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方式,提高农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协作化、规模化程度,努力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力争综合实力增强,加快全村脱贫致富步伐。
三、2xx-2xx年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全村2xx年-2xx年计划总投资22万元,其中申请成都市扶贫资金5万元,申请县级扶贫资金7万元,对口帮扶单位4万元,村级公共服务资金6万元。
xx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农业发展基础薄弱,近年来在农业产业发展上作了一些尝试,其中,富硒大米种植、蔬菜基地、西瓜种植等有一定基础,在这次扶贫开发中拟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进行扶持。
(一)富硒大米基地建设(见附表1)
可行性分析:水稻种植是xx村传统,种植技术较为简单农民易于掌握;xx村已与xx市国家粮食储备库合作多年,由国家粮食储备库提供种子和技术服务,对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去年全村种植18余亩,每亩比种植一般水稻平均增收3元;经济效益明显,有技术和市场保障。
建设规模:3亩
建设内容:以改善基地内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对19组、12组、2组、3组、4组、5组、6组、15组、16组老陈堰到三公堰的沟渠约18米、深1米、宽8厘米进行整修,涉及3农户,约需资金32万元;机耕路28米、宽2米,约需资金6万元;农户按2%投工投劳;补助35户种植户种子、农药、化肥,约需资金5.6万元。
运行模式: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为主,散户种植为辅。xx村外出打工农民较多,土地闲置和种“应付田”的现象普遍;合作社经营管理能够实现种植的规模化、机械化和生产技术标准统一;截止目前xx村已成立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8个,基础条件成熟。合作社涉及到312户、952人、耕地面积11亩、转移劳动力243人、村民外出务工增收36余万。
资金需求:基础设施建设38万元,物资补助5.6万元。
(二)蔬菜基地建设
可行性分析:该基地原为当地能人何卫东、林兵、林其凤有情等发起,引进蜀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作为技术和市场支撑;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新隆蔬菜专业合作社,现有规模2余亩,主要种植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等蔬菜,主要以订单式生产为主,基地常年务工人员5-6人;经往年测算,每亩平均增收在15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
建设规模:5亩
建设内容:以基地内基础设施和农业设施(大棚)为主,修复农田机耕道约3km,需资金约1万元;修建U形槽沟渠约2m,需资金15万。
运行模式:土地承包经营权合作社和新隆蔬菜合作社为运行机制。土地合作社以土地入股,蔬菜合作社负责基地种植、销售经营管理。
资金需求:25万元
(三)农资服务超市建设
可行性分析:该项目是xx市农发局扶持项目,具有一定公益性质,主要提供农资服务和农技服务,可降低xx村农业生产成本,保障农资产品质量,具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设规模:3平方米
建设内容:经营场所(房屋)建设和经营设施建设
运行模式: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经营。主要在农发局的指导下,购买正规厂家的农资产品,并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卖给农民,收益部分归村集体统一管理,并作为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服务资金。
资金需求:经营场所和设施建设需1万元,经营流动资金2万元。
(四)泡菜粗加工基地
可行性分析:泡菜加工原料如青菜等种植技术简单易于掌握,生产季节主要为小春;xx村已成立8个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具备规模化生产条件;与成都市古味觉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由公司提供技术和市场保障(订单式生产),按每亩净收益6元计算,种植户就增收6万元;xx村现有闲置厂房一座,可盘活资产;基地建成后可解决2人常年务工,按每人年收入18元,解决村民就地增收36万元。
建设规模:生产基地1亩,加工基地年加工55吨
建设内容:旧厂房整修、建25个泡菜池和相关设备购置,需资金约6余万元。
运行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采取股份合作形式运行,由合作社负责原料蔬菜的种植,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泡菜的生产加工销售,收益部分归村集体统一管理,并作为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服务资金。
资金需求:改造资金约需2万元,设施设备购买约需2万元,基地流动运转资约需4万元,共需投资约8万元。
双流县的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我村资服务超市建设和流动资金运转项目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农村产业项目的成功发展是关我村村民能否致富增收,也是关系党群、干群关系的大事,是党的温暖在农村的具体体现。按照乡政府负总责,村“两委”具体抓落实的要求,严格落实产业项目发展规划,把责任落实到人,措施到位,确保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做好服务,强化管理
根据农村产业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乡、村两级积极组织协调做好服务工作。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产业项目的管理。
(三)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用好扶贫资金。扶贫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报帐管理。
村级生态扶贫工作总结 篇5
8月9日,第七届中国(甘肃)国际新能源博览会开幕式及项目签约仪式在酒泉举行。本次新博会集中签约28个项目,签约总额556亿元,涉及新能源、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商贸流通等领域,其中能源类项目25个,签约金额500亿元。会上,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李仰哲、甘肃省省长林铎、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安洪光就新能源的发展分别发表了重要演讲。
欧青平表示,在贫困地区推广发展新能源是解决贫困地区用能的重要措施,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就在广大农村开展沼气等新能源。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成熟、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方兴未艾、前景广阔,成为具有巨大市场空间的新兴产业。我国贫困地区有丰富的新能源资源,也具备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良好基础,且当前在贫困地区发展新能源,已经跳出了解决能源不足的单一目标。
光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光能电波路灯也是扶贫项目的一种,可以为贫困农村安装上不需要电费的光伏新能源路灯。
“十三五”期间,以贫困村建立村级电站为主要模式,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四个方面考虑,第一,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作为能源局支持重点不受指标限制。第二,村级电站对电网接入要求较低,经过“十二五”农村电网改造后,基本不存在接入问题,且不需要建设输电线路。第三,规模较小更容易协调用地,200-300千瓦电站用地也就十余亩,村内完全能够协调解决。
第四,以村集体为建设主体,利用村集体的土地建设项目,产权归村集体所有,收益由村集体、贫困户按比例分配。贫困村“摘帽”的条件要求村集体要有集体收入,对90%都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十二万八千个贫困村来说,村级电站建设意义重大。
村级生态扶贫工作总结 篇6
第一,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支撑贫区库区发展的基本保障,着力建设生态文明新村。把加强我市贫区库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贫区库区持续发展的支撑,打牢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到2015年全市要基本实现贫困村和水库移民村村村通水泥公路、村村有文化活动室、村村通广播电视,全市50%左右的贫困村和水库移民村要按照“五美四和谐”的总体要求,达到和谐秀美乡村的标准,积极培育350个“环境优美、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的生态文明新村。
第二,把加快产业开发作为加快贫区库区发展的主攻方向,着力打造生态扶贫产业。面对贫困农民增收和生态安全的双重压力,我们必须拓宽扶贫产业的功能和领域,以新的眼光和视角看待扶贫产业,以新的理念发展扶贫产业,在不断加强贫困农民就业增收的传统功能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扶贫产业内涵,构建新的生态扶贫产业体系,到2015年,全市力争培育打造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5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20家,市级扶贫龙头企业50家,幅射带动贫困农户6万户,贫困群众户均年增收万元以上。要在贫区库区着力发展生态扶贫产业,积极培育打造旅游扶贫示范村150个,从事“农家乐”等旅游扶贫产业的贫困群众4万人以上。
第三,把扶贫搬迁作为保障贫区库区发展的重要举措,着力实施生态移民战略。将居住偏远,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但生态环境较好地区的贫困群众,通过实施生态移民扶贫工程,搬迁到基础设施完善、社会服务齐全的新家园,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形式。我市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部门支持、稳步推进”的原则,积极帮助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农民重点污染区的贫困群众实现异地搬迁安置,帮助他们逐步脱贫致富,改善原居住地生态环境。到2015年,全市要完成移民搬迁安置6万人,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11万人。
【村级生态扶贫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村级扶贫工作站制度08-19
村级扶贫工作自评报告10-21
村级扶贫扶志宣讲致辞09-10
村级扶贫项目会议记录08-24
村级扶贫专干述职报告精选借鉴08-15
村级扶贫光伏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6-19
云南省生态扶贫05-12
村级工作汇报材料07-15
村级普法工作方案10-10
村级民兵整组工作总结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