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

2024-08-12

2024年度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共10篇)

2024年度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 篇1

从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0年度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

根据县安委办《关于做好2011年度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的通知》(从安委办通„2011‟63号)要求,现将我局2011年度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如下: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县安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我局以“三个不发生”为根本目标,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年”活动为载体,按照安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要求,全面落实“四项责任制”,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月、消防安全宣传月等活动,加强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的全过程管理和超前预防,深入开展危险源辨识、安全培训、查禁违章、隐患排查、安全性评价、应急体系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等工作,顺利完成了县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巩固和发展了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全年未发生任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

一、基本情况

2011年以来,我局内部及所辖各建筑施工工地均未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二、应急管理及应对工作总结评估

(一)高度重视应急体系建设。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根据省住建厅《贵州省建设工程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县政府关于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工作要求,分别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建筑施工领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和建筑施工领域抗震防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工作制度,落实责任人员,定期开展演练,基本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建设行业应急管理体制,确保一旦突发事件发 生时,能够做到快速反应,有效处置,保障有力。各建筑施工企业和工程施工现场都结合实际,建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和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体系,指导、协调辖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应急保障工作。同时,每年度下达建筑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建立一级抓一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定期召开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研究本地建筑安全生产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的措施办法。

(二)夯实基础,强化管理。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和易发事故环节安全管理,切实防治施工重大危险源,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发生。一是贯彻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综合整治行动部署。成立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机构,制定综合整治行动方案,开展季度安全检查和专项检查,使全县工程建设主体行为综合整治行动扎实有序开展。全县各方主体共自查41个项目(标段),存在问题63条,已基本纠正和整改。今年以来,我局组织了两次督查和上半年监督执法检查,共抽查了23个在建工程,下发督促整改通知单16份、督促停工(局部)整改通知单56份。二是建立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报告制度。建立辖区施工重大危险源台账,督促各在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在工程开工时填报重大危险源信息,在重大危险源消除后予以撤销。以建立台账和申报重大危险源为载体,加强施工重大危险源的监控。三是认真宣贯落实住建部《危险性较大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实施安全监督报备制度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建筑安全专家库,严格实施专家论证制度,促进超规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符合规范标准要求。四是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针对本地多发性安全事故特点,我局采取重点监督和防范井架、竹外架、模板木支撑等落后设备工艺使用的安全管理,推广应用钢质脚手架、模板钢支撑和施工电梯等先进工艺设备的技术 政策,在全县受监工程中推广使用井架提升机、竹外脚手架和模板木支架。五是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进入建筑市场承接业务。在此基础上,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按“A、B、C、D”四个级别评定企业安全生产等级,采取奖罚措施,促进企业巩固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整改安全隐患和存在问题。六是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全局组织3个督查小组对建筑工地不间断地开展巡查、检查,共检查全县建筑工地56个。建立安全文明施工监督台,及时对文明施工较好的监理、施工单位给予宣传报道,并曝光一批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不力的建筑工地,收到较好的整治实效。

(三)建立安全预警机制。我局把建立与实施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作为每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下达到各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汛期暴雨来临和国庆、春节期间或重大建筑安全事故易发的时期,监督做好值班和防范。督促各单位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并组织检查组,由单位领导带队,到建筑工地危险作业一线检查、指导防汛抗汛等防灾救灾工作情况或节假日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并及时安抚、救助受灾职工群众,督促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在自然灾害到来时建筑工地没有遭受到大的损失。国庆期间,我局按照国务院安委会、省住建厅关于开展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和节前安全检查的通知要求,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整改,同时建立节日值班制度和应急预案,保障节日期间安全稳定。

(四)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一方面各建筑施工企业和施工现场充分利用宣传栏、知识竞赛、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贵州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最大限度使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知法懂法守法。我局举办 了2期施工企业负责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累计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达88人次。另一方面,我局积极运用三级安全教育、班前安全活动、安全知识竞赛和安全生产月活动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施工重大危险源防治知识,切实提高一线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群众安全防范意识。

(五)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我局组织各建筑施工企业积极部署开展建设工程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认真研究制定演练方案,落实演练资金,从应急报告、救援队伍、信息公布、医疗、物资保障等方面提高建筑工地应急响应能力。多数建筑施工企业能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在模板坍塌、深基坑、施工用电或起重设备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今年以来,我局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分别举办了建筑火灾消防应急演练、建筑工人触电急救演练、施工电梯空中故障停车救援和动力试验等大型活动,积累有一定应急管理经验。应急救援演练在提高我市建设行业应急救援能力,也是对建筑工地员工一次较好的防范事故安全教育。

(六)建立伤亡处理和事故保险机制。为保证建筑安全事故中受害职工群众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安抚与补偿,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我们推广普及了建筑工程意外伤害保险和工伤保险,选择在本地综合实力较强,社会信誉较高的保险机构负责意外保险业务,施工单位在开工时按工程造价大小以不计名方式为现场全体施工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和工伤保险,基本做到每一名建筑工地务工人员均可享受到双重保险待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工作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指挥协调机构不健全,应急预案不够完善。一些部门和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难以适应我县建筑施工安 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要求。

2、应急救援力量薄弱,应对重特大事故的能力不足。再加上无专门的应急救援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如遇重特大建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难以有效处置。

3、尚未建立起网络化应急指挥系统。主要表现在预测预警、信息传递、快速反应、指挥决策、有效救援、评估统计等方面的功能尚不完善。

4、应急保障相对滞后。如应急救援装备严重不足、专业救援人才缺乏等客观存在,直接影响及时、高效、科学救援。

5、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和宣传教育不够。对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和预案演练不够,缺少专门进行模拟培训和演练的设施和基地,应急救援队伍和协调指挥人员缺乏应对综合性重特大突发事件的经验和能力。面向现场作业人员和全社会的有关应急知识宣传教育不够,公众的危机意识不强,缺乏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知识。

6、建筑施工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矛盾非常突出。建筑施工行业属高危行业,工程施工过程中有高空作业,建筑环境复杂,大型机械运作,施工程序复杂,专业技术要求高,施工作业动态性较强,质量安全影响因素多。加上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大量农民工进入建筑施工现场务工,安全素质参差不齐,矛盾十分突出。

(二)几点建议

1、加大政策宣传贯彻力度。进一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省、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健全完善建设工程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急救援管理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重大危险源和重大安全事故预警机制,强化危险性施工环节和安全管理薄弱 环节的监管,防范突发事件和各类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2、进一步落实应急保障措施费用。针对部分中小型建筑工地安全措施费用开支不足问题,在委托工程造价管理单位测算安全文明施工费用,督促企业建立安全措施费用专户管理制度,按在建工程项目列支应急保障资金,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应队伍建设,提升工地应急保障能力。

3、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预警和监测。组织专业人员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汇总分析建筑工地重大事故隐患和预警信息,对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定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

4、不断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把建筑工人应急救援培训列入三级安全教育、农民工业余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提高建筑职工应急救援能力的同时,提升其安全素质和防范事故意识,积极争取社会劳动保障和医疗卫生部门开辟安全事故应急救治绿色通道,提高我县应急保障实效。

5、积极探索建设科学合理、覆盖全面的应急预案体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AQ/TS002-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系统前言中指出:“制订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个人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规定》(国办发„2007‟13号)明确提出:“应急预案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主线”。根据安监总局的要求,应急预案形成体系,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和 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职责。综上所述,高危行业及重点企业均应编制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主要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采取预防措施使事故控制在局部,消除蔓延条件,防止突发性重大或连锁事故发生;另一方面要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和处理事故,尽可能减轻事故对人员及财产的影响,保障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6、加强各部门、各单位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联动和支援。各部门、各单位均应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某单位发生突发性公共事件后,若事故单位应急救援能力不够,县政府可协调其他应急救援组织参与应急救援。

二0一一年十二月六日

2024年度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 篇2

关于做好2009年度突发公共事件应对

工作评估分析的通知

各乡(场)、镇、街道,市直有关单位:

根据喀什行署公办室《关于做好2009年度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分析的通知》(喀署办发明电[2010]3号)要求及《喀什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有关规定,结合2009年喀什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要求,为进一步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年度评估分析工作,请各乡(场)、镇、街道,市直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2009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估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情况

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分别汇总2009年总体情况及其所包含分类别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起数、伤亡人数、经济损失、与近年比较情况,以及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情况,并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

(二)应对工作总结评估

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喀什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以及相关专项预案、部门预案,从组织领导、预案建设、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物资保障、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以及恢复重建、调查处理和科普宣教等方面,对2009年应急管理工作及重特大突发事件应对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评估。既要认真总结防范处置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又要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三)工作建议

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进一步提高防范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意见和建议,便于大家学习和借鉴,从而改进和推动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四)典型案例评析

根据点面结合的原则,从2009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中分别选择2-3个典型案例(各牵头部门在本组单位上报的范围选择案例,各部门、单位按照职责范围列举1个案例),对应对处置工作的各个

环节进行深入评估分析,力求总结规律性、增强预见性、注重操作性、发挥指导性,以利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工作。

二、评估分析的组织工作

各乡(场)、镇、街道负责汇总编写本乡(场)、镇、街道各类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提供本单位典型类别突发公共事件案例(四大类别各列举1例)。

市属各有关部门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区分为四个编写组,负责编写本部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评估报告;各组牵头部门在各部门评估分析材料基础上汇总完成该类别突发公共事件评估报告。部门分组如下:

1、自然灾害组:由民政局牵头,国土资源局、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气象局参加,共同完成2009年自然灾害组分析评估报告。

民政局:在各部门评估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汇总形成喀什市自然灾害评估分析;国土资源局:完成市突发地质灾害应对工作评估分析;交通局:完成市在管养公路方面应对工作评估分析;水利局:完成市洪旱灾情应对工作评估分析;农业局:完成市对灾害性天气、病虫害、生物灾害应对工作评估分析;林业局:完成市沙尘暴灾害、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等评估分析;气象局:完成市气象灾害应对工作评估分析。

2、事故灾难组:由安监局牵头,经贸委、建设局、农业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环保局、旅游局,共同完成2009年事故灾难组分析评估报告。

安监局:在各部门分析材料汇总的基础上,汇总形成喀什市事故灾害评估分析;经贸委:完成市煤电油气运、市场供应方面应对工作评估分析;建设局:完成市建筑施工事故应对工作评估分析;农业局:工业污染事故、农药污染事故应对工作评估分析;质量技术监督局:完成市特种设备应对工作安全事故应对工作评估分析;环保局:完成市环境污染事故应对工作评估分析;旅游局:完成市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分析。

3、公共卫生事件组:由卫生局牵头,农业局、畜牧兽医局、林业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单位参加,共同完成2008年公共卫生事件组分析评估报告。

卫生局:在各部门分析材料汇总的基础上,汇总形成喀什市公共卫生安全评估分析;农业局:完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分析;畜牧局:完成市动物疫情应对工作评估分析;林业局:完成市野生动物保护应对工作评估分析;质量技术监督局:完成市食物中毒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分析。

4、社会安全事件组:由公安局牵头,发改委、教育局、民宗局、民政局、人事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环保局、信访局等单位参加,共同完成2009年社会安全事件组分析评估报告。

公安局:完成市群体性事件、刑事案件、交通事故、火灾等各类社会安全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分析,并在各部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汇总形成喀什市社会安全事件评估分析;发改委:完成市市场价格应对工作评估分析;教育局:完成市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分析;人事局:完成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分析;国土资源局:完成市土地信访应对工作评估分析;建设局:完成市拖欠农民工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分析;信访局:完成市群体性上访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分析。

三、评估分析的有关要求

1、各乡(场)、镇、街道、市直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年度评估分析工作。牵头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和计划安排,非牵头部门要积极配合牵头部门的安排。各单位、各部门要组织精干力量积极参与,全面、准确、深入地进行总结分析并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2、要做好各方面基础数据统计和材料汇总工作,各项数据的统计要规范、细致,避免重复和疏漏。要按照定性与定量、文字与图表、概括描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估分析,做到语言精练、层次清晰、内容充实并配以典型实例。、请各乡(场)、街道务于1月18日前将经主要领导审定签字后的评估报告稿(一式3份)及电子版报喀什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市政府一楼)。

4、请市直各有关部门于1月16日前将经负责同志审定后的评估报告稿(一式3份)及电子版分别报喀什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各组牵头单位。请各组牵头部门务于1月18日前将汇总的本类别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评估报告报送市应急管理办公室。

5、请各乡(场)、街道、各有关部门,确定一名参加评估工作的联络人员,将姓名、职务、手机、固定电话、传真附评估报告后一并上报。联 系 人:吕楠

联系电话: 2828508(传真)***

二○一○年一月十二日

主题词:应急管理 评估分析 通知

抄送:市委办公室,人大办公室,政协办公室

喀什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1月13日印发

2024年度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 篇3

总结评估报告

县应急办:

我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根据实际情况,坚持狠抓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依法、及时、有序、妥善地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全民应急意识、应急救援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有效地维护了本辖区的社会治安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根据县应急办《关于做好 2017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的通知》(X应急〔2018〕X号)文件要求,我镇对2017各类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分析和评估,现将工作总结评估如下:

一、突发事件基本情况

2017年,在县、镇、村三级共同努力下,我镇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应急管理工作,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对于今年夏季发生的旱灾、风灾处理得当,未造成较大影响,全年无因突发事件死亡人数,总体态势保持平稳。

(一)自然灾害。

1、夏季旱灾情况。7月份以来,受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影响,我镇今夏旱情形势严峻,农作物受灾较重。截止7月27日,全镇在田农作物受灾6049亩,成灾3720.5亩,绝收795亩。其中水稻受灾2208亩,成灾1251亩,绝收5亩,部分榜田严重缺水,影响孕穗;玉米受灾2852亩,成灾1706亩,绝收634亩,晚玉米大部分开始枯死,早玉米出现干枯倒伏;大豆受灾476亩,成灾371亩,绝收56亩;蔬菜受灾513亩,成灾392.5亩,绝收100亩;茶叶受灾1627亩,成灾996亩。由于干旱,幼龄茶叶受灾较重,坡地土层较浅的老茶园、修剪过迟的茶园受干旱影响较大。渔业受灾45亩,成灾25亩,部分鱼塘出现大范围死鱼现象。同时,持续高温干旱造成地表水补充不足,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山塘、水库蓄水量急剧减少,河流水位迅速下降,其中曹家冲水库水位已降至历史新低,全镇共有扫帚河桃园河段、东风桥转步园河段、迎水庵木瓜冲河段等7条河段(支流)断流;转步园的集镇供水水源地断流,人饮水困难。2、7.26风灾情况。7月26日下午,受暴风天气影响,全镇受灾严重,各村房屋、农作物、基础设施等都不同程度受到损 坏,部分地区断电、断水,对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据初步统计,此次风灾共造成全镇4个村709亩玉米倒伏进一步加重了玉米的灾害损失,共计36户(88间)房屋受损,迎水庵村部供电台区低压线断线1300米,太阳能损坏12台,未发生人员伤亡。

(二)事故灾难。无重特大事故发生,也未发生一般安全生产事故,与前几年持平。

(三)公共卫生事件。未发生医疗事故、食品安全事故、动植物传染疫病等公共卫生事件。因宣传到位,处置得力,也未发生H7N9禽流感案例及传播。

(四)社会安全事件。2017年未发生群体性事件,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二、应对工作总结评估

(一)组织领导方面。镇领导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为确保积极应对、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我镇专门成立了突发事件应对领导小组,明确了应急管理办事职责。制定了《XX镇防汛抗旱应急预案》、《XX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XX镇安全生产应急预案》、《XX镇民族宗教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XX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XX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XX镇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了应急机 构职责、指挥机构、应急协调机制、任务分工等,全面加强了全镇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队伍建设方面。确保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人员到位。我镇高度重视应急队伍建设,根据各单位职能建立了四个专项机构:一是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林业站;二是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水保站;三是重大安全事故指挥部,办公室设在镇安监所;四是突发群体性事件指挥部,办公室设在镇公安派出所;五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部,办公室设在镇卫生院。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实行各部门分工协作,对人力进行必要整合,组建了城管执法队、森林防火应急队、自然灾害预警队等突发事件应急队伍,以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应对突发事件。

(三)资金物资准备方面。我镇将应急管理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应急预案、队伍、资金、物资等准备工作的进一步加强,为防范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监测预警预报方面。一是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切实做好信息采集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与水利、地震、卫生等部门的联系,借助他们建立的监测预警系统和监测预报网络,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三是促进应急管理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源头管理,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率。2017年,对全镇 4 学校、企业、在建工地、个体工商经营户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共6次,整改隐患15余处,切实加强了对各人员集中区域的应急管理工作,形成镇村一体的监测网络。

(五)应急防范处置方面。一是各有关部门切实加强组织指导。二是各部门应急处置及时得力。

(六)科普宣教方面。一是广泛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公安、教育、国土、司法等有关部门广泛开展减灾、安全生产、道路交通、消防安全、传染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共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份。二是深入组织应急管理业务培训。对森林火灾应急队伍和安全监督管理员进行应急管理业务培训2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镇虽然在应急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个别干部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深,重视不够;应急管理及防灾自救的宣传载体和形式还不够多,群众对应急管理了解不全面,应急自救知识相对欠缺,自救能力还不强。二是由于少数预案的科学性和操作性不够强,造成预案落不 到实处。三是应急演练不够经常。四是应急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应急管理专题培训工作需继续加强。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做好突发公共事件预防管理工作是面向群众、面向基层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防范各种事件的发生和处置带来的损失,还是一项需要长期探索的工作,建议重点做好“三个规范”。

(一)规范应急管理机构建设。本着立足实际、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充实和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应急办要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等。

(二)规范预案体系建设。根据“统一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确定各类专项预案编制计划,确保预案基本覆盖本地可能发生的重点突发公共事件,做到预案先行,防范在前。

(三)规范监测预警制度建设。着力培植基层信息员队伍,针对重点区域、群体、行业、部位设立安全员、信息员,形成以基层群众为主体的安全信息网络;加强对基层信息员的培训,确保信息报告及时、准确、简洁。2017年,我镇应急管理工作取 得了初步成效,但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持之以恒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镇将按照“持续改进,不断提升”的总体思路,继续深入扎实地开展好这项工作,赋予我镇更多安全、文明、和谐的新内涵。

XXX镇人民政府

2024年度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 篇4

总结评估报告

根据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12年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的通知》(乌政办【2013】8号)的有关要求,现就我区自然灾害组2012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如下:

一、2012年基本情况

2012年达坂城区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低。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为极寒天气、大雪等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但影响有限。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措施得当,未造成人员伤亡,无较大经济损失。

年初,我局深入柴管会和各乡、镇、街道,对年初分配的救灾款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通过核对领款人名单、查阅原始凭证和随机走访款物发放对象等方法,进一步规范了救灾款物的分配使用制度,严格了救灾款物使用管理纪律,保证救灾款物发放公开、公正和公平。

二、应对工作总结评估

(一)组织领导方面。初步建立了区委领导、政府主导的防灾减灾建设体系。确立了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模式,成立了区防灾减灾应急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8个街道乡镇全部成立了乡镇防灾减灾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

(二)预案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全区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我局于今年年初制定完善了《达坂城区民政局自然 灾害应急预案》,对工作职责、组织体系、应急措施和应急行动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给我区的灾害救助工作提供详尽的政策依据。目前已初步形成包括区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乡镇、街道、村及社区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同时,各乡镇街道有关单位也根据总体预案要求,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制订完善相应预案。

(三)防灾减灾应急队伍。全区共组建防灾减灾应急队伍8支,提高了我区防灾减灾能力。

(四)物资保障。由于2012年至2013年冬春交际之期气温普降,发生受寒灾害的几率提高,我局通过协调,购置了一批价值12万元的被褥、大衣及鞋帽手套等御寒物资200余套,将御寒物资发放到需要的居民及农牧民手中,为我区五保户43人每人发放一套被褥,并要求各乡镇街道储备一部分御寒物资以备不时之需,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五)监测预警方面。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区的防灾减灾应急指挥技术通信系统。整合本区现有的信息通信等资源,初步建立区级防灾减灾指挥平台。信息指挥系统建设情况:电视电话会议系统1套。

(六)科普宣教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加大防汛应对工作宣传力度,大力开展防汛宣传教育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效果明显。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局在救灾应急管理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和积极努力,但是客观分析我局应急管理工作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2 和不足。一是对救灾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单位和个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就是保护改革发展成果,加大对应急管理的投入,就是为促进经济发展投入,就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投入。二是工作机构不够完善。个别乡(镇)和部门的应急管理机构和人员还没有真正落实。三是基层和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工作建议

1、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防灾减灾工作的文件会议精 神,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继续完善好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落实好防灾减灾责任制。

2、实行目标责任制的管理方式,把工作重心下移到村级,实行群防群治。

3、加强对防灾减灾队伍的训练,努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使防灾减灾队伍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

5、防灾减灾工作做到早安排、早落实,工作到位、责任到人。

五、典型案例分析

由于我区地域宽广,交通不便,为做好我区“防灾减灾”工作,最大限度避免我区居民受到灾害侵害,在极寒天气来临时,我局采取以预防为主的防灾减灾工作方法,极大的提高了我区防灾减灾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一)宣传到位

为促进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区在 全国防灾减灾日开展了“巴扎日防灾宣传”、“防灾减灾进校园”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并协调组织教育局、安监局、农牧局、广电局等部门将根据各自职责制作的共16块宣传板报、6条横幅在巴扎日进行了宣传展示,向群众发放《首府市民防灾应急手册》300多册,《防灾减灾知识问答》宣传材料600多份,在现场向群众们讲解气象、地震、洪水、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防护知识,同时详细讲解了自救和互救常识,以帮助群众在突发自然灾害时学会保护自己。

(二)储备到位

一是由于2012年至2013年冬春交际之期气温普降,发生受寒灾害的几率提高,我局通过协调,购置了一批价值12万元的储备物资,包括被褥、大衣及鞋帽手套等御寒物资200余套、米面油1400余份,切实增强了我区应对严寒天气的救灾处置能力,确保了我区困难群众安全过冬。

二是由于我区地域广阔,农牧民较多,居民居住分散,多采取冬季燃煤进行冬季取暖。某些地区的困难群体很有可能由于买不起煤炭而受冻,了解到这一情况,我局对此类人员进行了摸底调查,及时为阿克苏乡及西沟乡等乡镇的困难群体购置并发放冬季取暖用煤216.8吨,确保我区困难群体过一个温暖的冬季。

(三)监测到位

我局在极寒天气来临时,要求我区各乡镇街道、村委会及社区层层把关,逐级上报,及时掌握各地方情况,确保无一人因极寒天气受灾受冻。通过一系列措施及办法,我区救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避免了我区在极寒天气下造成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

2024年度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 篇5

工作总结分析评估报告

2011年我局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着力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和制度建设,全面提高环境安全生产与突发事件的能力,并逐步走向规范和制度化轨道。根据县政府《关于做好2011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的通知》的要求,现就我局2011年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1年我局共审批建设项目350个,验收项目200个,主要包括房地产、教育娱乐服务、基础建设行业等。加大对辖区内企业的日常监察和不定期现场检查的力度,对辖区内重点排污企业逐个进行环保执法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就给企业指出并限期纠正,建立台帐,获取了第一手资料,做好了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2011年全县没有发生一起事故灾难(环境突发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全年授理信访496起都只是群众投诉的锅炉烟尘、饭店烟气、建筑工地施工噪声等一般性投诉。接到投诉我局及时派出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处理,群众满意率达到百分之百。

二、应对工作总结评估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我局对应急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将

其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强化了组织领导,成立了“环境应急救援队”局长叶竹亲自领队;“应急救援环保专家组” 聘请市环保局副局长、总工程师赵顺琐任组长,局总工程师陆松、监察大队长吴寅寅、监测站长杨圣广为成员;局还成立应急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吴昌武任主任,办公室设在机排办,综合协调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二是加强应急预案建设。按照县政府应急办和《肥西市2011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制定了《肥西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三是加强演练,提高实战能力,2011年先后4次配合省消防总队应急演练。四是宣传并组织相关工作培训。为配合我县应急预案的实施,我局利用环境应急预案专项宣传以及“六.五”世界环境宣传周等多种形式,加强环境事故应急宣传,增加公众预防环境污染事故的常识,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高公众的防范能力,为将来预案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是环境事故应急专业性设备不足,我局虽然添置了部分应急器材,但与目前面临的工作形势相比,专业应急技术能力和设备水平还严重滞后,这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应急工作的要求。二是我局目前没有应急综合监测车,导致应急监测时间延长。这就使得无法在第一时间知道环境突发事故中的污染物或污染程度,不同程度影响了应急监测及速性。

三、工作建议

一是各部门之间联合应急实战训练较少,应该多组织联合应急演练,通过预演加强部门之间配合联动能力,使环境应急能力得到提高。二是加强与上级应急组织的联系,磨合上下级和各部门之间的应急预案的联动机制,通过加强培训和技术学习,建立更专业的环境污染应急队伍。三是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开展环境应急工作的实际调研,进一步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及其响应机制。

肥西县环境保护局

2017突发事件应对总结评估 篇6

根据《XXXXXXXXXXXXX》(XXX【XX】XX号)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项目部的实际情况对此项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评估和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有关应急管理的各项规定,严格制定应急管理预案的基础上,成立了应急小组,储备了充足的应急物资。全力保障全体参建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有效提高防范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自然灾害,全年无自然灾害发生。

(二)安全事故,我项目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对施工现场,驻地等,不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限期整改。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大工作力度,严格按照排查整改标准和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坚持全方位排查,全面、细致、深入,不留死角。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保持平稳态势。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严格采取防控措施,预防各种传染病,切实有效维护了全体参建人员的生命安全。截止目前,我项目部未发生任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突发社全安全事件,积极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开展群体性事件预防,妥善处理内部矛盾,着力解决作业人员的切身利益问题。全年无群体性事件。

二、应对工作总结评估

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明确应急体系建设的目标,原则,任务以及重点项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我项目部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由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组成,协调各部门对突发事件风险隐患进行认真排查和整改。进一步细化任务,明确分工,落实工作责任。通过集中排查,全面、准确掌握各类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情况,制定措施,及专人督办,有效消除和控制风险隐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容易引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卫生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以及可以诱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不时之需行普查登记,分析评估、整改治理。不放过一个风险,不漏掉一个隐患。对排查发现的风隐患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达到可防可控并进一步消除隐患。同时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对特种设备,做到经常检查、维修,发现故障及时排除,保证设备不带病运行。汛期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做到防汛物资、人员、措施三到位,确保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

细化预案,加强演练。重点抓好应急预案准备工作。通过隐患排查整改,及时总结经验,创新思路。不断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地,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强化应急管理职能,使应急管理工作进入常态,稳态,建立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排查整改的效。本我项目部开展了防汛、防火应急演练。通过事件模拟演习,积累了应急处置经验,提高了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了应急队伍综合素质。

三、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当前,我项目部安全形势虽然总体平稳,但施工环境复杂,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应急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

1、进一步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已有的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扩大,抓好经常性训练,增强专业救援队伍的整体素质。

2、加强教育培训,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可以提高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班长及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对安全生产方针的认识,增强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自觉性,促使他们关心重视安全生产,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可以有效地遏止事故,安全教育培训,通过灌输各种各样的安全意识,逐渐在人的大脑中形成概念,才能对生产环境作出安全或不安全的正确判断。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可以大大提高队伍安全素质: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完成“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最终到“我会安全”质的转变。

2024年度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 篇7

(南堡开发区应急办)

2009年,南堡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应急办的具体指导下,按照有关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部署,不断加强组织协调,综合统筹规划,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完善机构网络,着力推进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全区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现就我区2009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及2009年突发事件发生趋势分析如下:

一、2009年突发公共事件基本情况:

2009件我区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起数、伤亡人数、经济损失均达到“0”指标,特别重大、重大两个层级突发公共事件均未发生。良好的继续了去年“0”指标的成绩,并在各项准备、预案上有所加强。

二、2009年应对工作总结评估:

2009年,我区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切实推进应急法制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一)应急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并结合我区实际,成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小组,指定了专人负责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同时,我区还成立了应急指挥部进行应急工作的专业指挥。二是制定完善预案,进一步强化了预案体系建设。进一步更新完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根据总体预案制定了《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多个分预案。滨海镇、街道办、区级各部门、区内各企业也分别编制修订了本地、本行业和领域的各类应急预案。三是加强资源整合,增强了应急能力。我区对现有各类应急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和有效整合,统筹规划应急处置所需的物料装备,通信器材、生活用品等资源和紧急避难场所,以及运输能力、通信能力、生产能力和有关技术信息的储备,加强对储备物资的动态管理,保证及时补充和更新,同时建立健全了区、镇、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保障投入机制,区党工委管委会将应急管理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给予了经费保障。四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开展科普宣教工作。全面加强了科普宣教工作,在村和社区全面宣传了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在学校开展了公共安全知识和应急预防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在企业开展了公共安全应急培训。普及

了群众的应急知识和基本常识,提高了自救和互救能力。五是加强隐患排查,强化监测预警预报工作。2009年,我区组织滨海镇、街道、区级各部门认真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全面掌握本行政区域、本行业和领域各类隐患排查情况,力争把突发公共事件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由于我区应急管理工作才刚刚起步,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一是我区在应急上的人员配备和投入还相对薄弱,资源力量未能全面整合;二是应急预案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的效果存在差距,有的应急预案操作性有待加强;三是宣传还不深入,方式单一。

三、工作建议:

一是应组建专门的应急管理办事机构,整合资源力量,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二是应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工作研判分析机制,加强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及不稳定因素发展变化趋势的预测,加强社会稳定局势的评估,增强工作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三是应加强突发公共事件专业队伍建设,开展应急处置的日常演练,提高快速反应和攻坚处突能力。增强各职能部门在处置突发性事件时的协调配合,熟悉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方案和预案,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四是应加强应急救援保障的经费投入,配齐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满足实战的需要。五是应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对突发公

共事件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培训,切实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能力。

2024年度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 篇8

关于2009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的总结评估 市政府应急办:

接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09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的通知》后,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各乡镇和民政、安监、卫生、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召开会议对我县2009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分析,现简要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纺织业是我县工业经济支柱产业,全县拥有纺织企业3000多家,各类纺织机4万台。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纺织原料、产品属于易燃物品,且大多数企业老板重生产而轻安全,安全意识淡薄,消防经费投入不足,火灾事故时有发生。

2009年,县政府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全面加强组织建设、预案编制、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实战演练等各项应急工作,全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共发生火灾16起,未造成人员死亡,直接财产损失654179元,过火面积4244平方米。

二、应对工作评估

(一)应对工作总结分析

1、组织机构全面建立。坚持应急管理机构建设与转变政府职能相结合,与各专业指挥机构相协调。县政府是全县应急管理体系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成立了应急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并组建了应急管理办公室。各乡镇、部门、村、社区和大型企业也已成立了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已建立起分类管理、分组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机构和指挥体系,能够及时、有效、快速地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进行组织指挥,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协调。

2、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各基层组织和单位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和《高阳县总体应急预案》要求,结合积极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并对已编制的预案,进行了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到2009年底,1件县总体应急预案,防汛抗旱、地质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26件专项预案和涉及相关部门的132件部门预案,全县9个乡镇、170个行政村、10个社区、118家大型企业、123所学校以及12所医院等共修订编制应急预案673件,基本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

3、队伍装备初具规模。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要求,主要抓好专业队伍建设,在卫生、公安、消防、环保、水利、安监、气象等部门都组建了专业应急队伍,同时抓好了应急管理志愿者队伍建设,形成了统一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4、预测预警系统更加完善。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企业)三级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尤其是加强了气象、地震等自然灾害预测预报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度和时效性。

5、预案演练积极开展。今年以来,由县政府统一组织或由部门组织,按计划进行了反恐防暴、夏季肠道传染病及食物中毒事件、防汛、金融突发事件等20多次应急演练,提供了群众安全防范意识,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演练结束后,各乡镇、村、有关企业和各参与部门认真总结、评估,针对应急预案演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完善预案。

6、物资储备更加充实。各乡镇、部门、村及企业充分考虑应对大灾的需要,在现有储备的基础上,增加救灾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今年以来,各有关部门把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作为当前防灾减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各级各部门纷纷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制定详细的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对救灾必需的各种仪器工具、食品药品、帐篷棉被等进行了补充。

(二)存在的问题

2009年,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在基层应急预案编制及应急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和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应急预案体系有待进一步修订完善,应急运行机制尚待进一步理顺,应急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应急演练仍需进一步加强等。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今后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大科普宣教、理论研究、培训演练等工作力度,增强科技对应急预案编制及应急管理工作的支撑,继续扩大预案覆盖面,提高预案编制质量,强化群众危机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积极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为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三、工作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建议市政府明文落实应急办公室人员编制、资金保障,建立规范、协调、有序的日常应急管理长效机制,以提高防范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同时,市应急办加强对县、乡基层人员的培训,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素质和水平。

四、典型案例分析

2009年3月27日22时57分左右,高阳县公安局消防指挥中心接到彦宏织布厂发生火灾的报警,立即调派高阳公安专职消防队赶赴火灾现场进行扑救,于23时32分将火扑灭。火灾烧损旧提花楼织布机6台,部分原材料及半成品,过火面积120平方米,无人员伤亡。经深入调查分析原因:火灾原因是由于南织布车间4号提花楼织布机闸把部位漏电打火引燃周围的可燃飞絮引发火灾。此次火灾暴露出该单位日常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有待提高等方面问题。

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年度报告制度 篇9

今后,中小学生体育课和体育运动时间将有进一步的保证。9月28日,重庆市教委发布消息,今年起启动全市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年度报告制度,涉及体育设施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体育课程建设情况,学生体育竞赛和课外体育活动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等。

无课当天安排集体锻炼

根据要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的重要内容并形成制度,课余和节假日体育场馆向学生开放也在考评范围。中小学体育课时的安排是: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安排体育与健康课时。

市教委要求,在学校,体育教师工资待遇与其他任课教师同等对待,每天上午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安排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学校每年召开春、秋季运动会。开展体育、艺术项目中,有85%以上的学生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每学期校长听体育课不少于4次,分管校长不少于6次。

学生都要体质健康测试

体育工作评估分为自评、区县复核、专家审核、反馈意见,持续时间从9月到11月。

根据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进行体制健康测试,并将测试数据(含学生基本情况、单项指标分值、测试成绩、评定等级以及实施测试的时间、地点、方式和人员等信息)进行汇总整理,按照规定的权限、程序和方法,上报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因病或残疾学生可依申请准予暂缓或免于体质健康测试。

学校每年要在校内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并通报学生及家长,分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动态把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

五种情形评估为不合格

市教委要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纳入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作为考试制度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内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年度报告中弄虚作假或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

2024年度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 篇10

一、前言

近年来,我县全民健身工作紧紧围绕《***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着眼提高群众健康素质,构建亲民便民的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使全民健身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自2011年以来,我县体育事业发展迅速,累计投资4000余万元,新增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48万平方米,为开展各种体育比赛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还加快便民健身设施建设,全县新增健身路径141条,县城社区安装覆盖率达到 80 %,全县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安装覆盖率达到 75 %,截止2014年年底我县体育场地场地面积为843135平方米,体育场地1303个,注册成立的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14个,经常性参加健身活动的群众近29万人,每年开展的大型群众体育活动在12次以上,形成了组织健全、设施配套、活动丰富的群众体育服务体系。

二、评估的依据

评估的依据为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和各级政府颁布的《实施计划》,以及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情况评估标准(试行)》,在全县范围内对《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情况评估标准》中的核心内容,共19个指标,进行统计评估。

三、核心指标完成情况

1、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达标率:29.3 %,A类。

2、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1平方米,C类。

3、达到“四加一”工程: 1个

4、县(市、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数量及比例:1个,覆盖率100%,A类。

5、城市街道室内外健身设施数量及比例:0个,覆盖率0%,类。

6、农村乡镇体育健身中心数量及比例:36个乡镇,现有8个,覆盖率22%。

7、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数量及比例:360个行政村,现有187个,覆盖率51.9%,C类。

8、公共体育场馆数量及开放率:2个均开放,开放率100%,A类。

9、学校体育设施数量及开放率:学校场地609个,开放的473个,开放率77%,A类。

10、县及以上地区体育总会:0个

11、全民健身站点:161个。

12、每万人体育社会组织数:注册体育组织14个,每万人0.18个。

13、每千人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0.5‰。

14、每年接受体质测试人数:0人。

15、县(市、区)体质监测中心数量

未开展

16、定期举办县级全民健身运动会数量:2012年已举办

17、全民健身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数量:已纳入

18、全民健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报告数量:已纳入

19、群众体育人均事业经费

:99万元,人均1.3元。

四、总体情况

(一)体育组织

我县先后成立了14个群众性体育协会(俱乐部)并已经在民政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分别是县篮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越野自行车协会、信鸽协会、中国象棋协会、围棋协会、冬泳协会、登山协会、风驰

户外运动俱乐部、阳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蓝天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广场舞协会、古市镇体育协会,共发展会员2万余人。我县还根据相关要求、工作要求、群众基础条件成熟等因素陆续成立其他体育项目的协会。通过协会的建立,极大的满足了群众的文体活动需求,各个协会均有健全的体制,完善的活动计划。目前,已经成立的所有体育协会,都能够充分发挥协会的组织协调能力,积极组织会员开展各种单项体育赛事活动,为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修水全民健身的一支生力军。

(二)体育活动

我县每年都制定全年的全民健身活动方案,定期开展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坚持每年开展全场性的比赛12次,包括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等,保证体育协会月月有活动,每年的全民健身日还要举行大型体育健身展示活动,让群众充分展示自我,锻炼才干,增强集体凝聚力。

(三)体育设施

为了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为他们提供就近、安全的体育锻炼场地和设施,逐年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十二五期间,建成400米环形塑胶田径场2个,篮球场142个(其中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篮球场109个),全民健身路径141条,室外羽毛球场21个,室外乒乓球场210片,室外门球场25个,地掷球场5个,室外网球场2个,健身步道5.1公里,新增体育场地面积达22.48万平方米。目前,我县有体育场一座(看台5000座椅)、体育馆一座(看台3200座椅)、体育公园2个,标准田径场6个,室外篮球场、乒乓球、羽毛球场等共计543个,另外,为了便于群众就近健身和弥补体育健身场地的不足,77%的学校体育场地免费对外开放。

(四)健身指导

各体育协会(俱乐部)都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每年还根据需要聘请各级社会指导员到乡镇、村进行健身指导。我们要求新协会注册成立时必须具备至少五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我们除了定期举办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之外,还积极参加每年省市组织的各类社会指导员培训班。

(五)行政管理

我县不断完善全面健身服务体系。建立由***全民健身领导小组领导、县教体局全面负责组织协调、全民健身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群众参与的管理体制;不断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格。由开始的7个体育协会(俱乐部)发展到现在的14个体育协会(俱乐部),形成了“项目齐全、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六)法规制度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等法规制度,全面提高我县群众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做到每天参加1小时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健身方法,每年进行一次体质达标检测。全民健身计划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以普遍增强人民体质为重点,加强引导,统筹规划,切实抓出成效。

(七)经费支持

我县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报告中,将全民健身设施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2015年财政预算为99万元,我县群众体育人均经费

支出为1.3元。

(八)社会宣传

我县通过多手段、多渠道、多媒介宣传全民健身,积极向省市县新闻媒体投稿,利用修水电视台、县教体局网站、《修水报》对开展的各种比赛现场、全民健身日及特殊节日进行宣传,用话筒、镜头、照片记录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真正做到让体育走入生活。

五、我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特色与经验

(一)特色工作

1、全民健身活动定期化、制度化。

⑴我县每年都制定全年的全民健身活动方案,定期开展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坚持每年开展全场性的比赛12次,保证体育协会月月有活动,每年的全民健身日还要举行大型体育健身展示活动,让群众充分展示自我,锻炼才干,增强集体凝聚力。我县先后成功承办了全国俱乐部杯(江西赛区)男子篮球青年联赛、湘鄂赣三省九县老年人运动会,全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乒乓球赛、全市武术锦标赛等赛事活动。同时,组织了“盛世中茶杯”龙舟赛、首届国土资源杯男子篮球邀请赛、“活力良塘、商贸之都”舞龙舞狮大赛等上百次中、小型各类体育项目的比赛。这些内容丰富的体育比赛活动,有力地带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

⑵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积极开展社区、农村体育活动。一些有条件的单位、社区,根据该当地体育场地条件,组织广大群众参加露天的羽毛球、室内乒乓球、健身操、广场舞等健身活动;各乡镇因地制宜,在全民健身日、节假日期间组织各式各样的体育比赛和健身活动,如篮球、羽

毛球、乒乓球、武术、秧歌、健身操、门球等十几个项目。大大丰富了当地群众的节日文体生活,有效地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

⑶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开展,不断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近年来,我局切实加强了学校体育工作,各中小学、幼儿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开展篮球、冬季长跑、跳绳、乒乓球、棋类等体育活动。坚持“两课两操一舞”(每周3—4节体育课、大课间、每天做好广播操及眼保健操,校园集体舞),保证了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认真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达标施行面达100%,学生体育达标率达到了90%,优秀率达到了29.3%。每三年举办一次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全县小学生足球赛、初中生乒乓球赛、高中生篮球赛,“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得到了体现并形成了共识,有力地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在学校的深入开展。

⑷深入开展老年体育活动,确保老有所乐。全县36个乡镇,361个行政村,30个社区,全部建立了老年体协,并且做到了有班子,有健身队伍,有活动室,有活动场地,有活动项目,有活动制度。特别是去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总投资1000多万元的晚晴乐园改建工程为县城乃至全县老年人健康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县委、县政府每四年举办一届全县老年人健身体育运动会,如今已举办了六届,参加人数数千人。通过社会赞助的“恒丰杯”、“凯旋国际杯” 老年人健身体育运动会连续举办了十届,参加人数上万人。建立了全县片区运动会的长效机制,36个乡镇分8个片区轮流当班,举办门球、地掷球、太极拳(剑)、老年排球、台球、钓鱼、健身操、健步行等老年体育健身项目。目前,全县经常参加文体健身活动的老年人口5万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54%。全省农村老年体育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我县两次成功召开。

⑸全民健身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发挥较好的职能作用,各系统、各单位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县总工会、县公安局、县卫生局、县妇联、团县委、县老干局等全民健身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借助优势,经常性举办或联合举办大型体育活动,如全县职工运动会、警体运动会、“和谐卫生杯”男子篮球赛、庆“三.八”排舞比赛、“五.四”公路长跑等活动,使我县的全民健身活动得到更加广泛的开展。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领导多次莅临比赛现场指导工作,县有线电视台、修水报社每逢赛事都进行宣传报道,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基本经验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明显提高,对群众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民参与体育健身的社会氛围较以往更加浓厚,体育健身已经成为很多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这是经过体育行政主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目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全民健身发展环境已经形成良好态势。

2、人人参与,全民共享。全民健身是快乐体育,必须扩大群众参与。要丰富活动形式、狠抓群众发动、加强科学指导,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全民健身是终身体育,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要加强成效评估和宣传教育,着眼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体育服务,让群众共享社会进步和体育发展成果。

(二)存在不足

(一)全社会整体体育意识尚待进一步提高。体育人口结构不尽合理,存在着城区体育人口多、乡村体育人口少,老年人体育人口多、中青年体育人口少的不均衡问题。基层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力量仍较薄弱,规范性的、有组织的群体活动占活动总量的比例较低,一些活动项目还处在“散兵游勇”的非组织状态。

(二)城乡体育基础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需求。一是城乡体育设施分布不均衡。县城体育场地数量占全县总量近40%,且相对上规模的体育场地设施均集中在县城;二是体育设施开放率较低,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占全县体育场地设施总量的70%,对社会也是有限的开放;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工作需进一步加强。三是城镇社区的体育设施建设较慢。不少新建、改建、扩建的社区都没有按规定共同建设(或预留)体育用地及配套建设健身设施,而且在建设过程当中存在严重“缩水”现象。城市社区中有比较完善的体育活动场地的为零。有关部门要监督落实社区的体育设施建设,乡镇体育健身中心建设要纳入乡镇建设规划。四是我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仍然不足。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达到2平方米,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统计,到2014年底,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1平方米,存在不小差距,任重而道远。

(三)体育组织机构建设仍需完善和加强。我县大多数人口在农村,但绝大部分乡镇没有体育管理机构和人员,多数社区(行政村)也尚未确定体育工作责任人,体育组织网络还未延伸到底,不便于体育工作的开展。我县体育社团体系的建立还不尽完善,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部分体育社团的党支部建设和财金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离人口万分之七的标准尚有差距,需要加强培训工作,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知识和技能水平。另外,各镇以及所辖的行政村、社区老年体协在组织机构建设和作用发挥上都有待加强。

六、完善我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一)背景分析

我县职工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还不够强;缺少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活动的骨干人员、体育活动的管理人员;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少,缺少体育锻炼场地、器材。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财政收入来源较少。

(二)目标任务

1、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提高综合功能。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保障。要做到硬件与软件建设相结合,活动组织与设施建设相结合,体育组织与场地设施建设相结合,建设机制与运行机制相结合。

2、加快社会体育组织发展。各类健身俱乐部等体育组织在全民健身事业中作用巨大,体育部门要善于引导和发挥他们的作用,积极支持和协助他们广泛开展贴近群众、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并为他们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提供必要的场馆条件、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共同营造浓厚、持久的全民健身氛围。

3、构建多元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在新时期积极思考群众体育发展思路,始终抓住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这条主线,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方法,为提高人民健康素质提供良好的公共体育服务。

(三)工作措施

1、更新观念,增强全民健身意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开设全民健身栏目,制作全民健身公益广告、宣传片、宣传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倡导“终身体育”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崇尚体育健身、积极参加体育健身的社会风气。

2、加强培训指导,提升全民健身工作科学服务水平。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确保培训质量,为基层服务。

3、完善体育组织,推进体育社团向基层发展。继续加强体育组织建设,强化体育社团组织的管理、指导和服务,争取体育社团组织在全场实现全覆盖。

4、提高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率。制定确实可行的开放实施方案,确保在不干扰企事业单位、学校正常工作秩序情况下,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效率。

(四)保障措施

1、加大全民健身事业财政投入。要按照《全民健身条例》要求,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力争当地投入比例与经常性财政收入比例同步。

2、有计划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新建居民居住区要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配套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并与居民住宅区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有关部门要监督落实,乡镇体育健身中心建设纳入乡镇建设规划。

3、支持社会兴办体育产业。充分调动全社会兴办体育产业的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全民健身事业的途径,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投入。

4、支持体育组织建设。积极发展体育健身组织,加强体育协会及体育俱乐部建设,鼓励全民健身活动站点、体育俱乐部等群众性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宣传科学健身知识,有关部门应当给予支持。

5、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吸引、组织从事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体育主管部门定期免费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相应的待遇和保障,并建立档案。

2015年9月8日

***2015年体育工作总结

在省市体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认真贯彻落实《体育法》和实施《全民健身条例》,体育系统干部职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各项工作保持了较好发展态势。

一、抓好了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

1、群众体育组织有序发展。成立同乐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凤凰羽毛球俱乐部,全县现有正式开展活动的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26个(其中民政局登记注册的14个),正在积极筹备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恢复成立体育总会。各级各类群众体育组织492个,会员近4.3万余人。今年我县举办了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全县气排球培训班、柔力球教练员培训班各一期,参训人员270多名,我县现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10余名,今年5月份,对全县城乡161个全民健身站点进行了摸底登记,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基层群众体育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到目前为止,我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29万人左右,占总人口的28%以上。

2、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继2011、2012、2013、今年又举行了“全国龙狮健身大联动***龙腾狮跃闹元宵”活动,参加活动人数500余人,社会反响良好。今年,我县举行了全县老年人健身体育运动会、第十六届全县男子足球赛、“乐尚酒吧”杯青年篮球赛、庆祝第七个全民健身日广场舞展示活动、首届传统武术大赛,全民健身

乒乓球(九江赛站)赛、全县职工运动会,全县小学生五人制足球赛、初中生乒乓球赛、高中生篮球赛等赛事活动。

3、体育场地设施逐步完善。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政府投入,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民体育建身工程建设,完成省统建、自建村级体育健身工程34个,缓解了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场所的需要。

二、抓好了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1、强训练。从年初开始,计划每年投入10万元,在县二中开办了田径训练班,在全县范围内选调了一名田径教练员、30名体育苗子,采取三集中形式训练,县教体局在体育苗子的选拔、特长生入学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并提供一系列便利条件并建立了相关激励机制,解决了家长、学生的后顾之忧。今年8月份田径训练班代表我县参加市青少年田径锦标赛,夺得2个第一名、8个第二名、6个第三名,团体总分跃居全市第四。六小今年继被省体育局命名为省级校园足球布点学校后又被教育部命名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今年十月我县代表队参加全省百县足球运动会获团体总分三等奖。

2、勤输送。今年三月份,向市体校输送向运动员21名,2015年我县运动员在全省青少年系列锦标赛中8人达优、9人达良,今年7月份修水籍运动员程梦丹在全国少年拳击锦标中荣获第三名。

三、抓好了体育产业发展。

全县有电脑体育彩票销售网点14个,今年前6个月的销售额达330

多万元,销售呈现正增长,完成任务过半。全县现有健身馆、跆拳道馆、台球城、体育器材商店等经营性体育产业近20家。今年7月份,我局联合安监、防疫部门对高危险性体育经营场所(游泳池)马家洲游泳场进行检查,及时下发整改意见书,提高了游泳场所经营户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促进了体育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强了对县体育中心的投入管理,定期免费开放场地、发挥体育场馆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功能。

***2016年体育工作计划

1、备战九江市第十二届市运会;

2、进一步抓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3、做好基层群众体育场地建设;

4、搞好2-3项较有影响力的大型群众体育活动。

上一篇:一上 得数是在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下一篇:大数据时代的国际关系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