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四-教学反思

2024-08-01

研究四-教学反思(精选8篇)

研究四-教学反思 篇1

本节课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内容,本节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上节学习基础上加深和强化能量的概念和意义。又是后面进一步学习功率,功能关系,动能定理,能量守恒的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两个核心素养方面能够得到较突出的训练。具体反思如下:

1、本节课完成了教学目标,完成了课题预设要求,恰当的突破了重难点,在教学中,有效地内化了学生的物理观念,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渗透了能量观念,较上一次的概念教学研究针对性更强,目的更明确,教学方法更灵活。

2、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能够通过模型分析生活实例,也具有开放性、探究性,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3、本节课恰当、合理地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和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后面功能关系的探究埋下了伏笔。

4、本节课依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通过小组PK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同时端正了学生的科学态度。

5、本次课教学设计方面较前面的更加精细化,为别的科目的老师的听课起到了指引作用。

二、需改进的方面

1、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弱,教师不敢大胆放手,课堂上仍有太多的灌输,这对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的培养有阻碍作用。比如总功的计算,可以让学生分析例题时小组合作思考如何计算总功,再由不同的学生小组给出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对比,交流,评价,再总结得出。

2、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由于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问题意识较差,在预习案中最后两项内容的填写中能够发现亮点的学生不多,导致课堂没有预设的精彩,并影响了创新思维较好的培养。后期可提前对学生进行指导思考学习。

3、后期选课时再选具有实验特点的一些内容,符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并能够全面的反应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情况。

研究四-教学反思 篇2

1 在思想上既有转变又有新突破

新课改区别于旧课程理念的四大转变:第一, 完成由单纯传授知识向信息化、社会化、现代化的教育观的转变;第二, 完成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的思维模式的转变;第三, 完成由老教法向探究学法为主的转变;第四, 完成以考查知识为主向以考查能力为主的评价系统的转变。在这四种转变的落实过程中, 教师应具备应有的综合素质和协调能力, 让我对五环教学法, 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即目标认定——设问诱导, 自主学习——自学交流展示, 拓展提高——小组讨论, 反馈矫正——大组讨论, 自主环节——应用拓展。学生能根据教师所提供的预习问题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并从中解决一些问题和发现问题。四个步骤:即分析、细分、定标和设计。三特征:小组行事, 教少学多, 前诊后鉴。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围绕课题展开师生活动, 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而且带给学生巨大的身心变化。很多学生被这种新奇的教学模式所吸引, 以小组为单位, 以自学为基础, 以互动为纽带, 以展示为动力, 获取了大量的交流研讨、发言展示的机会, 这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主动的、新奇的、富有兴趣的。新的模式在班级应用中如鱼得水, 广泛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好评和认可。同时, 使用“五环四步”教学模式, 延伸了课堂, 使五环中自学、探究、讨论等环节更容易实现。甚至可以进行网上的虚拟教学, 打破班级与班级、年级与年级的界限, 创建虚拟课堂, 开展校本课程和公共课程的教学。从师生合作效果来看, 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改变了师生的角色地位, 建立了良好的、平等的对话关系。

2 以人为本, 把好五环

第一环能力发展动员。1) 播放视频 (求职招聘现场) 。2) 引入话题, 看似普通的求职场面, 诊断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情况, 为学习后面知识提供依据, 跟我们有关系吗?3) 毕业了, 我们该怎样找工作?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话题。用直观真实的求职招聘视频, 引入话题, 身临其境, 引起共鸣。

第二环基础能力诊断提问。1) 小丽求职为什么失败?2) 求职应做的准备工作?3) 老师归纳点评, 诊断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情况, 目的是为学习后面知识提供依据, 诊断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情况。

第三环能力发展训练。任务一:1) 引导学生看书本资料;2) 把课前引导搜集的就业信息, 就业渠道的资料汇总, 目的是看书本资料, 每个学生将课前搜集的就业信息, 就业渠道的资料和书本知识结合起来, 整理, 探究, 行动。任务二:1) 给每个学生发一张“阅读课本完成”填写表;2) 展示;3) 评价:教师小结点评, 目的是完成表格填写, 记录各组代表汇总性发言;4) 其他组互评。任务三:掌握求职面试的技巧, 并提出要求——思考小品情形中面试要特别注意哪些基本要素?题目:现场招聘 (表演) 。1) 角色分配, 领导, 接待员岗位。2) 服务员, 厨师, 墩子工, 老师点评:量分。目的是小品课堂剧场体验。任务四:引入话题:善于推销自己。1) 自我介绍内容:问候, 特长, 兴趣, 对专业、课程认识, 家乡的土特产、风景名胜等。2) 小组代表发言。3) 自评, 他评。

第四环节能力发展鉴定。1) 提出问题, 自己离求职要求有多远。教师总结目的, 查查自己离求职要求有多远, 每个同学在小组说出自己现该怎样做的方法, 采取的措施。2) 小组点评, 鉴定。

第五环节能力教学反思。1) 通过本堂课知识学习, 有哪些收获?2) 教师总结, 布置课后寻访, 2011级旅烹班学生是怎样求职成功的, 写一封求职信。目的是学生谈收获, 体会为求职准备宣誓: (1) 树立正确就业观, “先就业, 后择业, 再创业”; (2) 今天努力学习, 明天找好工作。

3 针对性强, 环环体现时效性

第一环节看视频设问, 达到以情激情, 引共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时效性, 第二环节案例故事, 能诊断学生现有知识, 能有效拓展学生思维。展示其收集的资料, 不但锻练了学生的口才, 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从根本来说增强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能力也得到提高。第三环节, 通过4个任务落实, 了解就业信息的来源, 就业渠道途径, 老师的引导, 不但锻练了学生的口才, 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从根本来说增强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能力也得到提高。第四环节, 查查自己离求职要求有多远, 每个同学在小组说出自己现该怎样做的方法, 采取的措施, 明确改进方向, 自信心增强了。第五环节, 谈收获体会, 学生参与, 老师点题, 师生互动, 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效性。

研究四-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三、四、四”课堂教学 教师 学生 反思

为了适应新课改发展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品质为优、德育为先”的素质教育理念,构建 “合作·自主·创新”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在借鉴先进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创出了自己的“三、四、四”课堂教学模式。

“三、四、四”教学模式中的“三”指“三放”。即解放老师、解放课堂、解放学生。具体表现为:教师走下讲台,让学生动起来,师生共处同一位置,不再区分上下关系。老师不站在讲台上课,而站在学生中间,在教室内走动。站在教室前面讲课的是学生,学生讲、师生听、师生评、师生议。教师不占用黑板,所有的黑板全是学生使用,教师几乎不用板书,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板演。

前“四”指“四化”。即最大化的学生活动、最小化的教师讲解、最优化的课堂操作、最亮化的课堂展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讲解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由讨论、自我展示、自我练习、自我讲解等自主活动,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点评。老师在上课前做充足的准备,任务分配要非常到位,落实到每一位学生。接下来由每组派代表讲解各组所分配到的知识点。在这个环节里,老师看似非常轻松,站在那里静静地聆听学生的发言,适当时候稍作点评,但这个环节恰恰也是课堂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学生的思维是否被激发,每一位学生是否都积极参与到思考和讨论中,他们所讲述的观点是否正确等,这就需要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高度关注,教师的思维要紧紧跟随着学生,从他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判断出他是否掌握了知识要点。课堂展示是对学生预习的延伸,交流预习的成果,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小组领到任务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小组内最佳的解答方案。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完成及展示提升,学生们便理解得更快,体会得更深、更透。此环节是生生、师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把握优、中、差生展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让课堂富有弹性。

后“四”指课堂流程四环节。即提出目标、梳理预习、展示提高、练习反馈。提出目标、梳理预习的环节,可以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示提高,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讲解、穿插巩固;各小组把自己组没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这四环节构成了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主体。正是这个模式的运行,使得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默契,造就了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四、四”教学模式适用于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它不能运用于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它必须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在学生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要求老师有极强驾驭这种模式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使得整个课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占用了大量时间,学生学习的空间、时间少之又少。“三、四、四”教学模式一开始就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引发探究问题,进而讨论、巩固新知。这样的教学,教师讲得少,学生动得多、花时少、收获大、效果好,课本作业基本在课堂上完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牢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也活起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也充分关注到了后进生。但我的这种教学模式起步不久,正处于发展阶段,它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更要积极钻研,尽量做到:

1.人人参与,感受学习的快乐

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参与学习的快乐。课堂中培养学生勇敢表现、主动积极的性格,取消统一要求,统一标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权,都有锻炼的机会,重视学生的参与率,一节课有多少人参与了提问、讨论、练习。课堂教学中多评选勇士、闯将、智慧将军、创新健将等智星称号。

2.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听同学们的发言,边听边思,精力集中。勤思: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们解答的情况,要在学习过程中边动手边动脑。敢说:上课要大胆发言,敢大声讲解,敢于反驳别人乃至老师的意见。

《识字四》教学反思 篇4

《识字四》教学反思1

一、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识字四》教学反思。开课伊始,通过简单的对话把学生注意力引到夏季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把图片和文字的对应出现,变抽象为形象,让孩子们在具体的情境中识字,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组织探究,引导发现。为了实现学生独立、主动识字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课上,在学生认识了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生字后,引导学生探究找规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们经过一番探讨,有的学生发现这些字都有虫字旁,有的学生发现它们和虫有关,还有的学生感悟到形声字的识字方法,教学反思《识字四》教学反思》。这样在完成识字教学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真正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三、寓教于乐,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本次活动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在完成识字任务的基础上,组织不同形式的朗读,如“打快板”、“根据《小星星》曲调来唱儿歌”,加深了学生对句式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说话练习,鼓励学生编儿歌,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不足之处:在组织学生尽情地“学中玩”的过程中,写生字就少了,而且也没能和整体教学有机融合,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摸索、探究。

《识字四》教学反思2

【教材简析】《识字四》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识字课文,编者独具匠心地将14个生字编排在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中。这首儿歌写的是小动物在夏天时的情景,这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读来琅琅上口,情趣盎然。这节课中,我让孩子们读读、想想、说说,发现识字特点,探究句型形式,再结合拓展说话,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学好汉字,而且喜欢汉字,喜欢语文,喜欢生活。

【教学片断】

探究发现之一:有趣的识字教学

鉴于本课生字有着明显的特点,【“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均带有“虫字旁”,孩子们觉得非常有趣,在教学中可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

我采用了集中识字的学习方式,当孩子们看着生字卡片一个一个地读着生字时,如:“蜻、蜻、蜻蜓的蜻,左右结构,虫字旁,形声字。”“蜓、蜓、蜻蜓的蜓,左右结构,虫字旁,形声字。”……连着读了三个生字,孩子们一个个笑了,已经有耐不住的孩子说了:“怎么都是虫字旁,形声字啊?”于是乎,“蝴、蚯、蚓、蚂、蚁、蝌、蚪、蜘、蛛”连着读得不亦乐乎。

一遍读完,孩子们已经乐不可支了,有的已经是前俯后仰了。所以我们也就顺势了解了“形声字的特点”,知道了这些生字都与“虫”有关,便得出“与昆虫有关”的字一般都有个“虫字旁”。

我再引导孩子想想像这样的字还有哪些?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螳螂、蚊子的‘蚊’、苍蝇的‘蝇’、蝉……”

在这个环节的学习中,孩子们情绪高涨,无比欢快,有发现的快乐,亦有成功的喜悦。

探究发现之二:神奇的构句形式

读着儿歌:蜻蜓半空展翅飞,

蝴蝶花间捉迷藏。

蚯蚓土里造宫殿,

蚂蚁地上运食粮。

蝌蚪池中游得欢,

蜘蛛房前结网忙。

一路探究,孩子们发现这里的句子一开头都写了“谁(或者什么)”,然后写“在哪里”,但是“在”这个字没有出现,最后写“干什么”。于是,我就在黑板上板书:

谁 在哪里 干什么

接着,楠楠又发现了每句话中都有一个动词:飞、捉、造、运、游、结,而且一起研究后发现一般动词都在倒数第三个,只有“飞“放在了末尾,孩子们很兴奋,知道句子中还根据不同的动物(昆虫)写出了它不同的特点,动词用得恰当。

当然,每句都由7个字组成,孩子们也发现了。在这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相互启发,一起享受着成功的快乐。

有了这样的探究和发现,我让孩子尝试也用这样的句型继续往下编,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有的孩子妙语如珠,便让他们记录下来,有不少的精彩之处,摘录部分(如下)。

【精彩写话】

(一)原生态型

鸟儿树上把歌唱, 知了树上叫不停,

白兔草地蹦蹦跳。 熊猫竹林啃竹子。

青蛙田里捉害虫, 蜜蜂花间采蜜忙,

松鼠树上摘松果。(陈诺言) 燕子天上飞得欢。(沈恬伊)

猴子树上跳得欢, 蜜蜂花中采蜜忙,

马儿草原吃青草。 瓢虫叶上慢慢爬。

蜜蜂花朵采蜜忙, 小鸟树上喳喳叫,

燕子屋檐造房子。 小猫树下睡大觉。

鱼儿水里游得乐, 大狗门前咬骨头,

青蛙田野吃害虫。(汪易欣) 鱼儿水中轻轻游。(胡云迪)

小鸟空中飞得欢, 老虎林中称大王,

小鱼水中游得欢。(袁颢然) 雄鹰空中展翅飞。(黄一璐)

(二)个性型

鲨鱼海里捉小鱼,

蓝鲸海里捉海豹。

龙虾海里捉小鱼,

海星海里捉海胆。

海龟海里捉水母,

海狮海里捉海蜇。(陶瑞)

【教师评语:全都是海洋生物,真有意思!】

小狗房前吃骨头,

小猫河边捉小鱼。

小鸭水里游得欢,

小鸡地上啄米粒。(樊浩宇)

【教师评语:都以家禽为题材,也别有用心啊!】

(三)修改型

飞机天上飞得快,(飞得高)

火车地上跑得快。

汽车路上跑得快,(开得欢)

轮船海上跑得快。(行得远)

狮子林间跑得快,

鲨鱼水里追小鱼。(黄亚坤)

【原来的句子太过于雷同,便伙同孩子们一起进行修改,小作者也很开心,因为用的动词不一样了,读起来也更有劲了。另外,我还建议孩子只写前面的四行,把“狮子林间跑得快,鲨鱼水里追小鱼”舍去。理由是:前前面写得“飞机、火车、汽车、轮船”都是交通工具,而“狮子、鲨鱼”是不同类的。经过这样的修改之后,孩子们的写话水平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青蛙在岸上捉虫,(岸上捉害虫)

小鸟在树上唱歌。(树上唱着歌)

小鸟天上飞得快,(飞得高)

小马草原跑得快,

小鱼水里游得快。(游得欢)(童健元)

【前两行在句式的表达上有问题,“在”字应省略,后面应有三个字,改后孩子认为很好。后三行“干什么”有雷同,建议保留一个,其余两个改一改,在争得大家的意见后觉得“小鸟天上飞得高,小鱼水里游得欢”比较好。就在这样的修改中,孩子们的语言得到了锤炼,很多孩子还学会了给别人提建议呢。】

一篇简单又通俗易懂的识字课文,就在这样的探究学习中,孩子们的语言得到了提升,再通过说话写话,孩子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也能逐渐增强,这也应了《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中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正像“修订解读”中指出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个核心。

《识字四》教学反思3

一、激趣导入,营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我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课件出示色彩艳丽的图画,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使学生初步的感知课文,并尽早地全身心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使识字教学有一个好的开端。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建立了学生学习生字的信心。

二、识字教学体现层次性,运用多种方式复现生字。

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快。”因此,识字教学要根据儿童识字的这一特点,对生字的认记要采取多种方式,反复认记。这堂课,我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采取了多种识字方式,从看图读拼音识字,到读拼音识字,再到去掉拼音识字,生字的识记有层次、有梯度,通过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对生字的认记得到了巩固。

三、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构字规律,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把握它们。”教学识字最终是为了让学生能独立识字。为了实现学生独立、主动识字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现并把握学习生字的方法。课上,我在学生熟悉了“蜻蜓、蝴蝶、蚂蚁”等生字后,引导学生探究找规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们经过一番探讨,有的学生发现这些字都有虫字旁,有的学生发现它们和虫有关,还有的学生感悟到形声字的识字方法。我还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猜测“蜈蚣、蚜虫”的字音,使学生能应用形声字记字法自主识字,增强了学生的识字的兴趣和自信心。这样在完成识字教学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真正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四、迁移学习成果,发展学生语言。

在教学一开始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上的小动物在干什么?学生观察仔细,发言也很精彩,有的说:“蜻蜓在空中飞行。”“蝴蝶在花朵家做客。”“蝌蚪在水中游来游去。”“小蚂蚁在地上搬东西。”能够把自己想到的结合平时读的句子说出来,有助于积累语言。在学习“展”“网”“运”三个生字的时候让学生组组词,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在生字回文的环节中,我采用了表演读,小组读,男女生竞赛读的方式,使学生能在巩固所学生字的同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本节课值得改进的地方:

1、由于时间的关系,短文读得相对较少。原本设计的创编儿歌,渗透一些小动物的知识都没能进行。

2、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应该更加精彩一些,让课堂不失单调,增加识字课的趣味性与知识性。

3、带动作读课文的环节安排的过早,在学生读熟课文以后再表演,效果会好一些。

《识字四》教学反思4

《识字4》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韵文。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是一首写小动物在夏天的情形的儿歌。这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因此,本课要求认识的字中有11个字为虫字旁。通过本课的教学激发了学生识字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一.对主题的理解:

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不仅是小学教学的起始阶段,重点和难点,而且是促使学生顺利、准确地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必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段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让孩子愉快主动地识字是我这节课的设计理念。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怎样可以让繁重的识字愉快起来呢?首先让我思考的是能让孩子愉快的是什么?愉快的情景、各种各样的游戏、多形式的竞赛、同伴合作、模仿??这些都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所以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流程时,为了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特意从直观入手,以愉快的活动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意识,注重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孩子在愉快的环节中达到愉快识字的目的。

二.预设中采用的具体措施:

在这堂课的具体过程中,我采用了生动的课件创设情景、灵活多样的游戏形式、竞赛、同伴合作、动作表演朗读等教学方法,一步步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跃的学习氛围,开拓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比如:在学习字、词这一环节中,我用与小动物捉迷藏的形式激发学生读字词,这样的方式符合一年级学生好玩的特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生字、词。用 “找秘密”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认字规律,并通过猜字音这一环节进行拓展,加以巩固形声字的特点。在认识“网”字时,我采用象形字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既直观又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又如在读韵文的环节中,进行了指名读、拍手读、同伴读、师生合作读、边做动作边读等多种形式读韵文,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把韵文读流利、通顺,并激发了爱读的热情。

三.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把握了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主要任务——识字、写字,把课文读通、读顺、读熟。并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将这些任务落在实处。

1、识字教学体现层次性,运用多种方式复现生字。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快。”因此,识字教学要根据儿童识字的这一特点,对生字的识记要采取多种方式,反复认记。这堂课,我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采取了多种识字方式,从看图读拼音识字,到读拼音识字,再到去掉拼音识字,在游戏中识字,生字的识记有层次、有梯度,通过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对生字的认记得到了巩固。

2、注重引导发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识字教学不仅仅只是把教科书上规定的那几个字教给孩子,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独立识字。我把握了识字教学的这一目的,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识字的方法。如,在学生认识了蜻蜓、蝴蝶、蚯蚓、蝌蚪和蜘蛛等生字后,引导学生发现借助形声特点识字的方法,找其他带虫字旁的形声字。在整个识字过程中,我注重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又如,在识记“网”字时,出示图片,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

3、迁移学习成果,发展学生语言。我充分利用教材,在完成识字、读书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说话练习,鼓励学生运用课文的句式说句子,让学生感到“我也能编儿歌”,“我也可以做一个小诗人”,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4、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在本节课的识字教学中,每个环节都是以词的形式出现,这样学生可能不能对号入座,如果在巩固生字中以单个字的形式出现效果会好些。

2.在识记“展、运”两个字时,让学生用肢体表演字词的意思并识字,学生会更容易记住。

3.利用图片导入时,只引导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如果此时出现了小动物的名字,会为后面的识字作铺垫。

《识字四》教学反思5

《识字四》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所以文中有12个字都是虫字旁的,并且都是形声字,我结合图片和句子进行教学,识字环节进行得很顺利。

在熟读成诵之后,我请学生发现这首儿歌的规律,学生可能没明白意思,有点答非所问,于是我用不同的颜色区别开来,学生一下就明白了,都是说“动物在哪里干什。”我相机出示小鸟在天空飞翔的图片,请学生学着编儿歌。有一个孩子说:“小鸟空中飞来飞去。”看来还没完全明白,我补充:“前面两个字,中间两个字,后面三个字。”孩子反应过来马上说:“小鸟空中展翅飞。”“还有吗?”(我希望他们的思维能发散开来)“小鸟空中自由飞。”“小鸟空中飞得欢。”随后我又出示了几幅图片,孩子们似乎一下掌握了窍门,一个个好句子脱口而出:“松鼠树上摘松果。”“松鼠树上做游戏。”“小鱼水中游得欢。”“小鱼水中吐泡泡。”“青蛙池塘呱呱叫。”(我提醒他们能不能用上拟人句。)“青蛙池塘把歌唱。”“蜜蜂花间采蜜忙”……随后,我把他们说得好的六个句子串起来念了一遍,高兴地说:“同学们,你们太厉害了,这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一首儿歌,看来你们都要成为小诗人了。”此时我看到孩子们一脸幸福、满足、自豪的样子,我也觉得很满足,觉得这节课算是达到了目的。随后我马上补充道:“只要你们多动脑筋,一定能写出更好的儿歌。如果谁想到了更好的,下了课还可以告诉老师。”

于是下课后,就有不少同学来向我汇报呢!

《识字四》教学反思6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中的“我会读”中出现了“第五食品加工厂”,“红星路小学”,“六一幼儿园”“人民医院”,“一年级一班”等这些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如何能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识字,并且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生活识字,激发孩子的识字积极性。 在上课前我做了一些工作。

上课时,我故作神秘地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这里有几个词语,看看大家认识不认识?”我先出示“丹尼斯”,这是孩子最喜欢购物的地方,孩子们喜笑颜开地大声嚷嚷:丹尼斯,丹尼斯!紧接着,我出示了“德克士”,这下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似的,小手如林,有的孩子甚至趴到了桌子上,他们齐喊:德克士,德克士!看着孩子们这么高兴,我顺势引导:“孩子们,你们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妈妈经常带我去那里吃饭……”紧着着我又出示了“人民医院”,“中国农村信用社”,马上有孩子举起手来:“老师老师,我认识,我爸爸在农村信用社,我妈妈在人民医院上班”,说到这里,马上有小朋友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最后一个词语让班里的气氛达到了高潮,那就是我们的班级名称“一年级七班”。所有的孩子都大声地喊着:“一年级七班,一年级七班”,并且还用大拇指指着自己。呵呵,看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因为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哦,你们是这样认识这些字宝宝的,也就是说我们在街上走就能认识字……”

就这样利用社会大课堂,通过参观、游览等形式,拓展学生识字的时空,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由自在地识字。引导学生利用上街玩、旅游等机会,问问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呀?那个店叫什么名字呀?不知不觉学生不但认识了很多字,包括一些次常用字,还增强了生活的能力。我们还可以利用秋游、春游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识字。

案例反思:

采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识字,既能激发孩子们在生活中识字,又能让孩子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快乐地认识常用字,那段时间,我班孩子的识字兴趣高涨,有许多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就对我说:“常老师,我家孩子现在可爱学习了,在来学回家的路上就经常问我那些招牌上的字,真好!”面对这样的发问,我心里暗暗偷乐,这样的识字方法挺好的!因此在以后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应该学会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常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教学,这样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识字四》教学反思7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进修学校组织的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并且与名师同台献课,感到很光荣。我执教的是一年级下册《识字四》。

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在教学中,我把握住了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主要任务——识字、写字,把课文读通、读顺、读熟。并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将这些任务落在实处。其中,最突出的有三点。

1、识字教学体现层次性,运用多种方式复现生字。

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快。”因此,识字教学要根据儿童识字的这一特点,对生字的认记要采取多种方式,反复认记。这堂课,我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采取了多种识字方式,从看图读拼音识字,到读拼音识字,再到去掉拼音识字,在游戏中识字,生字的识记有层次、有梯度,通过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对生字的认记得到了巩固。

2、注重引导发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蜻、蜓、蚯、蚓、蝌、蚪”等几个动物的名字时,我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字,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当学生把字音牢牢掌握时,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特点。课前我估计学生能发现它们都是虫字旁的字,都是小动物的名称,从而来帮助学生记住读音、字形。出乎我意料的是:生1说:“我发现这些字都是虫字旁”。生2说:“我发现这些字都是小动物的名字。”我马上让学生观察“蚂”,去掉虫子旁的读音,生1说:“我发现“蚂”这个字去掉虫子旁还读“马”,马车的马。生2说:“我发现蚁去掉虫子旁读义,字义的义。我为孩子喷发出的智慧感到无比欣慰,根据学生的汇报我总结了形声字的规律。整个识字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对于“运、展”这两个字的教学通过做动作,换词方式让孩子掌握字的字义,并学会运用。“网”字的教学,通过图片让学生感知象形字的造字规律,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

教学中,我还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读儿歌前,问学生,如果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

3、迁移学习成果,发展学生语言。

我充分利用教材,在完成识字、读书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说话练习,鼓励学生运用课文的句式说句子,让学生感到“我也能编儿歌”,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一些不足:

1、在引导学生总结形声字规律的时候,不应该借助黑板上的图片生字,应该看电脑上的无拼音生字。这样能更好地检验学生是否认会了生字。

2、教师的书写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师自身的基本功训练,既然是识写字课结合上,教师在写字方面就应该有过硬的基本功,这是本人所欠缺的。

3、在展示学生的生字时,应该多展示几张,让学生通过各种评价找出不足,以便更好的改写。学生的评价语言也不够准确,在今后教学中应多加训练。

4、由于本人缺少这种大型活动的经验,在语言方面也缺乏机智。

整节课中,学生学习兴趣很高,但由于整体的识字检验时间过程比较长,所以对于写字这部分强调的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时间的分配。

《识字四》教学反思8

这是一个集中识字的单元。渗透有关声旁的知识,但是由于比较复杂,学生还不能真正掌握它,用来帮助识字。本单元将对这方面只是做一个概括,从形声字的声旁入手,教学生触类旁通,成批识字,同时学会一种新的识字方法读半边字。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在学习第一部分的内容时,我是这样教学的:教学每一组字词时,先让学生查查声旁的读音,分析第一个字的字形,指出谁是形旁,谁是声旁,教师用红笔描出声旁,再认读其他字。体会声旁表音的功能。接着比较每一行的几个词语它们的异同点,然后让学生试着读,最后再验证自己读的字音是否正确,翻开字典对一对。通过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分析字形来认识生字,使教的过程变为导的过程。并结合本课声旁表音的特点,让学生更多的认识生字,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查字典能力。通过此环节的设计,体现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查字典能力,又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学生读词语的时间没有得到保障,使程度差的学生个别字音还是读不正确。

2、在教学时设计的活动较少,只是一味的识字,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积极性。

《识字四》教学反思9

这课要求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体会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有收集成语的兴趣。通过朗读体会成语的韵律感,感知成语的特点。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课中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采用加一加,减一减,对比换偏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同时写字的指导是识字教学的重点,本课八个要写的字中,有六个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观察、分析字形,运用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把字写规范,写美观。补:第四、五两笔要短,右边不过竖中线。拔:左窄右宽,捺要舒展,右边不要写成“发”。所:左边的笔顺是。助、功:右边都是“力”字,“横折钩”的“折”笔要往左斜,不能写垂直。我还注重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

开始上课时先简介了成语特点: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的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像“拔苗助长”。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守株待兔”。让学生理解成语是什么,然后再讲解课文,“识字4”有三组成语。第一组是说人应该“取长补短”;第二组是说看事物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第三组是说做事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三组成语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在讲解成语时,首先先让学生了解字面意思,自己先思考,然后我再给延伸意思,让学生自己学会其中的道理。

经过做题我发现学生对成语故事知道的太少,平时积累不够,以后要让学生多积累成语,多阅读一些寓言故事,培养总结道理的习惯。对讲过的一些易错的字还是容易写错,这就说明我在强调时没有吸引他的注意力,以后要学着怎样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吸引他的注意力。

《识字四》教学反思10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低年级语文,每课大约都要认14个生字,每次进行识字的检查时都发现孩子们并没有很牢固地掌握这些汉字,很多孩子对这些汉字是似曾相识,即使能读准字音,也不一定能正确地运用。想多花一点时间来识字,可是其它的教学任务完不成又会造成顾此失彼。识字量大给我教学带来的困惑与矛盾也不断地在探索中重现,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这么多的生字呢?我进行了如下探索与实践。

一、创造识字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日本汉字专家石井勋有研究表明:儿童识字,一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最强,也最爱识字,以后逐年下降。兴趣乃最好的老师,我们以生动有趣、自然和谐的课堂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这种“识字能力最强”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4》的教学中,我带着“小蚂蚁”头饰走进教室,高兴地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小蚂蚁。”这时候很多孩子机灵地回答我:“小蚂蚁你好!”我接着说:“一(五)班的小朋友真热情,你们欢迎我代表动物王国的小伙伴和你们一起学习吗?”“欢迎!”这时,我看到我们班52个同学都兴致勃勃地等候着我开始今天课文的学习。《识字4》是一首儿歌,写蚂蚁、蜻蜓等小动物在夏天的生活情形,因为写的动物多是昆虫,所以本课要求认识的字也多是虫字旁的字。正是为了方便识字,我带着小蚂蚁的头饰,不仅帮助他们认识了蚂蚁两个字,还让他们饶有兴趣地对我这只小蚂蚁的名字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虫字旁的字与昆虫有关,这样一个头饰和几句话帮助我把孩子们带到了一个充满童趣的动物王国里,大大增加了他们识字的兴趣。我将小蚂蚁这根线以语言及活动的形式贯穿于对生字的学习以及“蚂、蚁”等字的书写之中,这里没有“师道尊严”,整个课堂让学生在与一只“小蚂蚁”互相交流,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课了,他们对我这只“小蚂蚁”还依依不舍:“郭老师,你下次还戴着它来给我们上课吧!”“郭老师,我们就叫你蚂蚁老师好不好……”

二、循序渐进复现生字

一年级的孩子因为年龄的特点,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而且不稳定,不持久。学生识记、巩固生字,可采用以多种形式复现的方法来进行。在《识字4》的教学中,学习生字我分如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课件出示有图有拼音的动物的名字。我对他们说:“看看我们动物王国哪些小动物也想和你们见面,来,打声招呼吧!”课件演示:蜘蛛在墙角结了一张网,蝴蝶在花丛中玩耍,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蚯蚓从土里探出脑袋……每种小动物的名字都写在与之对应的小动物的旁边,上面还注了拼音。借助动物形象给学生留下了生字词的`感知记忆;第二步,去掉插图,只有词语和注音。这时,我激励他们:“朋友们回家了,还认识他们的名字吗?”有了第一步的基础和拼音的帮助,他们个个都举起了小手跃跃欲试;第三步,出示无拼音的词语让学生认读;第四步,把词语的顺序打乱,再读;第五步,把词语拆开,读单个生字;第六步,做游戏,巩固识了。到这里,识字的难度已经加深,课堂气氛也就没有先前那么高涨了,可是有游戏来了,我们还担心什么呢?一个个担心自己读不好而有点不敢举起的小手又都“唰唰唰”地举了起来。虽然难度加大,但是每一步都有前面的认读做基础;第七步,通过引导他们对形声字特点的分析来巩固识记。学生在生字的反复呈现与识记中不断识字深化,不仅对生字的音、形有了深刻的印象,还了解了字的意思。

三、灵活运用识字方法

现在,我们识字主要是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集中识字注重字形联系,在《识字4》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用形声字归类的方法来识记“蚂、蚁、蝴”等几个形声字,接着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运”字。但是集中识字没有具体语言环境的帮助,这些字学生就不一定能很好地运用,分散识字注重字义的情境创设,提倡在词中、句子中、课文情境中进行生字的教学,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章,使生字字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凸现出来。可以采用分散识字的方法来巩固补充。集中识字之后,我把《识字4》的生字结合课文编了一篇小短文:“夏天到了,星期天早上,妈妈带我到公园放风筝。刚到花园,我就看见很多蜻蜓在荷叶间飞来飞去,蝴蝶在花丛中跳舞。我放完风筝,坐到草地上休息,发现花坛旁边有很多蚂蚁在搬粮食,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前进。妈妈说,泥士里还有很多蚯蚓,它可以帮助花草松土,我们应该保护它。我想它一定在土里忙着建造自己的宫殿呢!在湖边,我看见长尾巴的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好像在找妈妈一样。河边有一个供人休息的亭子,亭子的角落里有一张蜘蛛网,妈妈说蜘蛛就是靠这张网来捕食的。今天我学到了很多有关昆虫的知识,我非常高兴。”短文中凡是本课的生字,都用红色突出出来,学生先自由练习,然后在全班进行展示。最后的扩展练习,我让孩子们拿着写有小动物名字的卡片进行“自我介绍”,这也是对生字的一种巩固复习。

在活动中识字。生字的教学除了创设情境以外,还少不了丰富多彩的识字活动,例如找朋友、摘果子、寄信、登山、玩扑克牌、谜语大会等等。《识字4》教学中,学生伴着儿歌“找朋友”:一个孩子拿着动物的图片,另一个学生拿着写有动物名字的卡片蹦跳着走到相应的图片旁边;走迷宫,一个个汉字被孩子们征服之后,就从迷宫里出来。游戏的设置,符合儿童爱玩的特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孩子时刻处于兴奋状态,在玩中体验了学的成功,在学中享受了玩的乐趣。

《识字四》教学反思11

《识字4》是一篇用“词串”形式识字的课文,围绕儿童在野外采集昆虫标本的内容,将一组词语组成朗朗上口的韵文。

语文的一、二两行是假日里,小朋友们来到了田野、树林和花丛中,采集昆虫的标本。第三、四组排列整齐的词语都是昆虫的名称,连起来读,押韵上口。课文配有图画,在图文对照中识字、诵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主要注意了以下方面:

一、循序渐进复现生字。

识字教学是学生集中识字的过程,一年级的孩子因为年龄的特点,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而且不稳定,不持久。学生识记、巩固生字,可采用以多种形式复现的方法来进行。从一开始的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词语;到昆虫们来聚会了,你能认出几号昆虫,说出它的名字,每种昆虫的名字都写在与之对应的昆虫旁边,借助形象再次给学生留下了生字词的感知记忆;去掉插图,只剩下词语了这时,我激励他们:“昆虫们回家了,你还能把这些美丽的小精灵留在脑海里吗?”认读中昆虫的名字又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痕迹;特别是在巩固环节中,设计了一个个紧凑的环节:现在这些词语要和我们做游戏了,跑出来哪个,你就读哪个;只剩下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还能读准它们吗?生字们在自己的座位上坐累了,想出去玩玩,需要大家的帮忙;生字们都藏起来了,能把他们认出来吗?虽然一步步的难度在加大,但是每一步都有前面的认读做基础,学生在生字的反复呈现与识记中不断识字深化,不仅对生字的音、形有了深刻的印象,还了解了字的意思。

二、创设情境,在观察中学习汉字。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常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结合孩子爱动、爱玩、爱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教学中创设了多个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中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事物、认读词语、学习汉字。

如在诵读韵文时,引导学生看图:看,大自然中的景色是多么美丽呀!远处的田野里,庄稼长得绿油油;近处有一片树林,树林里长着许多枝叶茂盛的大树。路边的花丛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有红的、有黄的、还有浅蓝色的,一朵朵,一丛丛,好看极了!来大自然中采集昆虫的小朋友真多。看,这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学生不知不觉会去找韵文中的词。这个小男孩为了看清楚地上爬的小虫子,整个身子都趴到了地上,他拿着放大镜,眼睛睁的圆溜溜,看的多么仔细,多么认真呀!这么仔细、认真地看,就叫——观察。是啊!小树林里的蝴蝶真多。小女孩经过仔细观察后,她发现这只蝴蝶最漂亮。于是,她就拿着网兜去采集蝴蝶了。在这篇韵文中“观察”和“采集”是学生最陌生最不容易理解的词语,这样让学生通过在观察中读韵文中的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也变得轻松愉快了。

三、词图联系,与事物挂钩,落实认知功能,不忘识字。

在充分读准字音的基础上,采用与事务挂钩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强化了识字效果。词图对照读的过程,可以激发孩子与事务挂钩的兴趣。认读6种昆虫时,分别出示相关的图片加以认知,认识是事物与识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认识事物就是在帮助识字,掌握识字方法,提高识字的能力。

四、连词成串,边读边想,在诵读中落实审美功能。

词串用留白的方式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读着词串,眼前就会出现具体的事物,就会出现优美的画面,词串将孤立的汉字融合在有一定情景的韵文中,读着词串,就会被词串的富有音乐美的音韵和节奏所打动,会觉得词串就像一首优美的乐曲,我们就会随着旋律进入优美的意境。诵读时我试着让学生能读出每个词的画面来,能在脑海里边读边想,读“花丛”时眼前展现出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五颜六色的花朵;“蝴蝶”这个词时眼前就出现了美丽的蝴蝶正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读“蟋蟀”时就像听到了那悦耳动听的叫声……审美是通过具体词串的想象进行的,学生在审美中进一步强化了对生字的识记,

五、连串成篇,形成积累,落实铺垫功能。

教材词串的编写合辙押韵,非常上口,人的大脑特别善于对韵文韵语的记忆,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这样朗朗上口的韵文如果通过反复诵读之后自然就能达到熟读成诵,学生在脑海里积累了这些常用词语,自然对丰富词汇很有效果。

六、写字教学不敢放松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写字要求是:能按笔顺规则用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其实对于我们这些一年级孩子来说,他们刚刚开始书写汉字,是写字的起步阶段,要达到这样地要求实属不易。我在课堂上只写了一个字“天”,我的目的是与其多写了写不好,还不如少些写到位。教会学生写字方法,通过熟字记忆字形,观察找准位置,笔笔范写,力求到位,这对于以后学生逐渐掌握写字技能相信也是很有好处的。

总之,在识字教学这片人地中,给孩子们一点空间,他会带给你一份惊喜,给孩子一点自由,他会给你创造无限奇迹。解放孩子们的思维,让他们走进识字的天空,自主识字,识字的天空将是一片明丽与灿烂。

《识字四》教学反思12

识字课文中词语与词语之间都留有空白,课文中的插图也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也极易引发学生的想像,因而它是提高学生悟性与灵性、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凭借。《识字4》一课中有一幅企鹅在冰面上的图画,很能给孩子们想象练笔的空间,所以我引领孩子们边诵读边联想,然后仔细观察插图,加上自己的想象说一段话。借此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孩子们头脑中的一个个词串就变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使课堂浑然一体。

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我们精心创设情境,洞悉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营造生动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孩子们想像的羽翼就变得更加丰满,想像的翅膀就会越飞越高。

《识字4》同前面的《识字3》一样,都是一组形声字,借用插图形象地揭示了形声字偏旁、字词的本意。所以课文中精美的插图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精心创设情境,通过教师形象而又生动的语言描述,引领学生观察插图,通过想象用文中的词语进行说话,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也采用了这样的口语训练,效果不错。

另外,本课是识字教学,如果仅让学生认识书本上的这12个词语,那么就曲解了教材编写的意图了。本学期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好习惯,也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识字,课前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寻找相同偏旁的汉字,课堂上教师再为学生补充一定量的同偏旁字,同样能有效地增加学生的识字量。

《识字四》教学反思13

一、授课目的

一课一得,得不在于一课。这是我选择这篇包含了十二个成语的课文的主要目的。希望通过这节课,打开孩子们对成语的兴趣和探索热情。十二个成语,仅仅是成语王国里的冰山一角,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知道成语的博大精深、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成语。

二、授课目标

识字四的教学目标,我设定为

1、认识“寸、益”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并能背诵。

3、初步了解相关的成语故事,并懂得成语里蕴含的道理。

4、激发探究成语奥秘的兴趣。

对于本班学生特点,设定这些目标,特别是“懂得成语里蕴含的道理”,其实是给自己出了难题。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学习成语,一下子出现十二个成语,能记下了已经很不错了。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定的故事,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要在课堂内完成,实在并不好操作。 40分钟的时间,前20分钟用来认识生字词,后20分钟用来学文。前半段时间是常规流程,生字带拼音读、识字方法、去掉拼音读、组词读,加上学生喜欢的“猜谜游戏”“开火车游戏”“挑战王游戏”等来激发学习兴趣,整个过程下来孩子们都能保持相对的激情和信心,把生字词掌握好。但是后半段的成语学习,就显得有些“好高骛远”了。虽然课前做了大量前置性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查找本课的成语解释,并通过借阅成语故事书来拓展阅读,了解其他成语故事,学生也能用心完成,并且在课余时间乐于和我分享他们所认识的新成语,言谈之间充满着喜悦和收获。这给了我一种错觉,孩子们对成语的自主学习还是蛮到位的。于是,我在制定教

学目标上,还加了知识性迁移运用,希望通过成语造句训练,让学生能将成语与生活实际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复习,取得好成绩应该是__________的事了。”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想来还是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出现了不符合学情的情况。

三、策略完善

1.十二个成语学习可减为八个,减轻课上的学习任务,不求多,求学得扎实,并能将学习方法迁移课后自学,剩下四个成语就作为课后作业,供学生自行学习,和父母分享交流所得。

2.集中识字前,可添置随文识字,多读几次成语,加深印象,再将生字抽出单独强调。这样既学习了生字,又能将成语熟记于心。

3.完成成语运用这一目标时,可将填空题改为选择题,降低难度。学生就能通过四个选项进行对比分析,加以选择,而不至于一下子头脑空白,这也给预习不够充分的学生,对本课成语不够熟悉的学生帮助。

4.学生讲故事开课导入,能够起模范作用。如果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及时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更妙了。有些遗憾,故事讲完后就直接读课题了,如果能够加上“你还通过课外学习知道了哪些成语?”孩子们课前预习准备充分的“知识财富”能够得到运用,我想这会是激励孩子们多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成语故事的最好激励了。

5.拓展分享环节有所欠缺,本课教学理念是“乐学成语,拓展分享”,本来是希望安排5至8分钟时间给学生分享自己自己课外所记下来的成语和成语故事,但课上学生显得很拘谨很紧张,分享不积极,可能是教师鼓励不够。

四、后续效果

可喜的一面是,经过这一课的学习,孩子们对成语的重视增加了不少。在之后的生字学习中,给生字组词,常常都能用成语来组词。学生课后手中捧着厚厚的成语故事书,津津有味地阅读,就是上这一课最有价值的一面。

《识字四》教学反思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自主识字。本课的生字基本都是形声字,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表示它的读音,所以可以利用自己已掌握的加一加的识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

一年级的孩子因为年龄的特点,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而且不稳定,不持久。学生识记、巩固生字,可采用以多种形式复现的方法来进行。在《识字4》的教学中,学习生字我分如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借助拼音识记生字。借助动物形象给学生留下了生字词的感知记忆;第二步,通过引导他们对形声字特点的分析来巩固识记;第三步,去掉注音,出示无拼音的词语让学生认读学生在生字的反复呈现与识记中不断识字深化。不仅对生字的音、形有了深刻的印象,还了解了字的意思。

识字主要是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集中识字注重字形联系,但是集中识字没有具体语言环境的帮助,这些字学生就不一定能很好地运用,分散识字注重字义的情境创设,提倡在词中、句子中、课文情境中进行生字的教学,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章,使生字字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凸现出来。可以采用分散识字的方法来巩固补充。集中识字之后,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去朗读,师生合作读,如,师引读:蜻蜓哪里干什么?生边拍手边说:蜻蜓半空展翅飞。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反复去读课文,增加了趣味性,避免了枯燥。采用这种学生喜欢的方式将学习方式游戏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生字。可以说游戏的设置,符合儿童爱玩的特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孩子时刻处于兴奋状态,在玩中体验了学的成功,在学中享受了玩的乐趣。

《识字四》教学反思15

本课是由几组与冬天(气候、植物、动物、运动)相关的词语构成的词串。

一、朗读训练不到位。在教学中我只注意到指导学生把词串读正确、流利。这12个词分开看,是排列整齐的几个词串,连起来读,押韵上口,我没有多花时间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押韵,培养语感。另外,有感情的朗读指导不到位,学生还没有读出腊梅、苍松、翠竹的生机勃勃和不畏严寒的精神。总之,因为教师的朗读指导不到位,学生没有读出词串的韵味和美感。

二、一些环节的处理缺乏艺术和技术。例如在学习第一行词串“寒流、大雪、北风”时,我一开始想让学生联系这几天的天气情况来介绍寒流,但还是没有说到点上,只说了温度下降。我原想通过这个设计来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寒流,结果绕了一个大弯子,学生也没有完全弄明白,还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的时间。如果我改变一下,先让学生读读这行词串,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已经懂的词语,如果有学生指导“寒流”是怎么回事,就让他说说。如果学生不懂说冬天到了,有时气温会突然下降,让人感到特别冷,那是因为北方来了强冷空气,这强冷空气就叫做寒流,这时学生对寒流一词就有了更深的理解,最后再引导学生运用这一行词串进行说话训练,介绍冬天的气候。这样,教学就会更扎实有效。再如:在“岁寒三友”的导入时不够自然,花的时间也太多,如果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再通过课件展示图片资料,最后进行说话训练,效果会更好。

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细节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改进。反思是痛苦的,因为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解剖;反思也是快乐的,因为在反思中我>收获着,成长着??

《四等分》教学反思 篇5

观察过程:

实录一:今天我给幼儿上了一节计算《四等分》开始我出示了一根绳子,问幼儿谁能将这生绳子变成相等的四份,幼儿都纷纷举起了手要来变一变,由于我准备了一根绳子,所以只请了几个小朋友来演示,接下来我要幼儿用图形去操作了,可这时我还发现一直、一只小手还举着,原来使天天,他嘴里还说:“张老师我也想试试看,把这绳子来分成相等的四份。“这时我安慰地说道:”那等会儿我再给绳子,让你也来试试看。”天天听了后只好点点头,依依不舍地放下了手。

实录二:接下来我请幼儿去把上地有圆、正方形、长方形)图形把它分成相等地四份,刚一说完,只听见旁边传来了一连串地声音,“我要圆,我不要长方形的,我就要圆的。”一看原来是阿涛这一组的小朋友,这组小朋友都抢着要圆去操作,可桌子上只准备了2个圆,他们一见我来就抢着说道:“张老师他们都要和我抢圆,我也要,所以我不给。我又了一下忙再次安慰道说:“好了,好了,没有圆我们拿别的也一样你们用正方形、长方形也去试试看。只见这些小朋友不开心的那起了另外的图形操作起来。

分析、措施:

《纲要》中说道“关注幼儿再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出他们地需要,努力使每个 幼儿获得满足和成功。而这节课我让幼儿在做中问题,培养幼儿地探索能力,然而由于我在准备材料上地不充分,没能考虑方方面面,所以在第一环节就有了失误,原本想请几位幼儿试试后马上过渡到下一环节的,没想到幼儿纷纷都要来试试,如我在第一环节准备好了每个幼儿都有一根绳子去尝试,那么幼儿对于接下来环节的兴趣会更大。第二环节也由于我疏忽在准备上又少放了些材料,应三种图形都为幼儿每人准备一样让幼儿去尝试,虽然这节课幼儿都知道什么是四等份的.含义,但如在准备材料上再充分点或许幼儿的专注性、探索能力会更好,效果也会更加。

《识字四》教学反思 篇6

一课一得,得不在于一课。这是我选择这篇包含了十二个成语的课文的主要目的。希望通过这节课,打开孩子们对成语的兴趣和探索热情。十二个成语,仅仅是成语王国里的冰山一角,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知道成语的博大精深、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成语。

二、 授课目标

识字四的教学目标,我设定为

1、 认识“寸、益”等9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并能背诵。

3、 初步了解相关的成语故事,并懂得成语里蕴含的道理。

4、 激发探究成语奥秘的兴趣。

对于本班学生特点,设定这些目标,特别是“懂得成语里蕴含的道理”,其实是给自己出了难题。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学习成语,一下子出现十二个成语,能记下了已经很不错了。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定的故事,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要在课堂内完成,实在并不好操作。 40分钟的时间,前20分钟用来认识生字词,后20分钟用来学文。前半段时间是常规流程,生字带拼音读、识字方法、去掉拼音读、组词读,加上学生喜欢的“猜谜游戏”“开火车游戏”“挑战王游戏”等来激发学习兴趣,整个过程下来孩子们都能保持相对的激情和信心,把生字词掌握好。但是后半段的成语学习,就显得有些“好高骛远”了。虽然课前做了大量前置性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查找本课的成语解释,并通过借阅成语故事书来拓展阅读,了解其他成语故事,学生也能用心完成,并且在课余时间乐于和我分享他们所认识的新成语,言谈之间充满着喜悦和收获。这给了我一种错觉,孩子们对成语的自主学习还是蛮到位的。于是,我在制定教

学目标上,还加了知识性迁移运用,希望通过成语造句训练,让学生能将成语与生活实际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复习,取得好成绩应该是__________的事了。”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想来还是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出现了不符合学情的情况。

三、 策略完善

1.十二个成语学习可减为八个,减轻课上的学习任务,不求多,求学得扎实,并能将学习方法迁移课后自学,剩下四个成语就作为课后作业,供学生自行学习,和父母分享交流所得。

2.集中识字前,可添置随文识字,多读几次成语,加深印象,再将生字抽出单独强调。这样既学习了生字,又能将成语熟记于心。

3.完成成语运用这一目标时,可将填空题改为选择题,降低难度。学生就能通过四个选项进行对比分析,加以选择,而不至于一下子头脑空白,这也给预习不够充分的学生,对本课成语不够熟悉的学生帮助。

4.学生讲故事开课导入,能够起模范作用。如果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及时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更妙了。有些遗憾,故事讲完后就直接读课题了,如果能够加上“你还通过课外学习知道了哪些成语?”孩子们课前预习准备充分的“知识财富”能够得到运用,我想这会是激励孩子们多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成语故事的最好激励了。

5.拓展分享环节有所欠缺,本课教学理念是“乐学成语,拓展分享”,本来是希望安排5至8分钟时间给学生分享自己自己课外所记下来的成语和成语故事,但课上学生显得很拘谨很紧张,分享不积极,可能是教师鼓励不够。

四、 后续效果

研究四-教学反思 篇7

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无锡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从水平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需要出发, 在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开发学生潜能, 使学生掌握锻炼的方法, 并力求充分体现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修订后对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的教育功能, 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练,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使学生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 并在宽松、和谐、开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锻炼和思维开发。在游戏中体验锻炼的价值, 合理运用一系列教学策略, 关注个体差异, 达到掌握技能、运用技能、发展体能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2014版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体育教师用书《科学的预设艺术的生成》水平二低单杠与游戏单元的第一课时, 此单元在整个教材中占11.3%, 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仰卧悬垂是比较易学的悬垂动动作, 在体操术语中称为混合悬垂。本课对平时极少接触单杠的学生来说是有点困难的, 表现在握杠手臂力量控制不稳与悬垂时的挺髋不够充分, 因此本次课我们要重点解决这一问题。

教学中, 根据水平二 (四年级) 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注重学生体验式学习, 不过分强调动作细节, 通过多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领会动作要领, 掌握动作技术, 享受运动快乐,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此教材能充分发展学生上肢、肩带、腹背肌肉力量和柔韧性, 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 培养他们相互协作创新意识、敢于挑战、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对象为水平二四年级的学生, 该年龄段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低单杆教学, 但部分学生已有玩单杆的经历和体验, 具有较强的表现欲, 且活泼好动, 少数因体质单簿或肥胖, 基本活动能力较差, 但他们有较强的求知欲望, 敢于挑战新的活动内容, 团队意识比较强烈, 也有一定互助合作的观念, 为本课目标的达成又奠定了心理基础。本课充分利用自主合作学习的形式, 可以让学生在练习活动中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也能较好地调动起来。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直臂悬垂;教学难点是身体挺直不屈髋。

五、设计思路

体操中单杠教材内容在平时迫于单杠器材较少, 无法达到一定的练习密度和强度, 以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很多教师都不敢拿出来上公开课。但是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上好单杠课呢?

笔者最初的器材是体操棒, 第一次试教过程中教师发现因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没有足够的力量做支架扶体操棒, 练习时器械不稳, 易造成安全事故;第二次试教时利用了跨栏架, 但其面板呈扁平状, 与单杆的圆柱相冲突, 且不符合握器械的方法。综合两次试教, 除了器材本身反映出的问题,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学生练习时间减少, 从而导致练习密度的降低。为了让学生能在安全前提下, 去不断挑战自己, 笔者就开始思考有什么样的器材既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安全实用, 于是便在学校器材室仓库中无意间发现了学校基建时剩下的自来水管, 觉得如果做成简易单杠, 那将是多么具有挑战意义。于是就和学校领导商量着尝试做了一副单杠, 没有想到这个单杠可练习、可拆卸, 可当小足球门, 可练习传接球, 可随意摆放, 进行障碍跑, 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为了增强安全性, 一是在练习中两人轮流试做并保护同伴, 二是在单杠4个底座套上了废旧的自行车内胎, 达到防滑的作用。

整堂课以体操训练营为主题, 贯穿全课, 教师将教学重难点融入了热身操以及垫上辅助练习仰卧支撑, 通过垫上的练习, 使学生挺髋的动作要领。从两人练习基本动作仰卧悬垂到双人同时练习并交换伙伴练习;从根据图片练习3种仰卧悬垂动作再到自由进行创编, 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技能, 又学到了悬垂在生活中的意义。

六、教学流程

1.花样慢跑和自编的热身操。在组长的带领下寻找营地进行慢跑, 学生通过哨音不断变换营地, 并强调了轮转要求, 避免了满场变换跑导致相互间的碰撞, 消除安全隐患, 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单杠的好奇心, 又营造气氛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同时渗透了德育内容遵守规则, 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考虑到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 选择了有激励曲风的歌曲《加油歌》, 伴随着激情的音乐, 教师一起带领着大家做起了热身操, 时而挥臂加油, 时而肩部绕环, 时而双手握杠压肩, 在达到热身目的同时, 也无意间练习了握杠。

2.辅助练习——仰卧支撑。此练习中, 不断强调挺髋动作, 让学生体会如何保持身体挺直, 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3.主教材——仰卧悬垂。针对四年级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模仿能力强等特点, 根据直观性教学原则,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示范让学生明确动作要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和超越自我的心理, 通过直观教学法、领会教学法、分层递进法、游戏法等教法来提升学生的动作。利用自主练习法、合作探究法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动作的学习欲望和练习热情, 从两人轮流练习到双人同时完成再到小组自由交换伙伴进行练习, 引导学生相互观察、挑战、超越, 共同提高。并通过多元评价的方法来激励学生通过不断地尝试挑战, 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动作方法。在各环节的教学过程中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使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掌握动作, 同时通过有效合理的保护帮助, 使学生安全高效地完成动作。在拓展环节中, 考虑到教材内容与生活密切联系, 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 创设情景:“假如洪水来了你能创编出几种双脚离地的方法来躲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了课堂气氛, 同时结合本课渗透德育内容, 不断鼓励学生开拓思维, 勇于挑战自我, 使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又能感受到体育也应用于生活, 知道了其锻炼的价值, 有效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素质练习”矮人走”这是一个发展下肢力量的练习。学生以音乐为媒介进行矮人走过单杠, 碰见伙伴击掌鼓励, 走过单杠最多者获胜, 学生乐此不彼地练习着, 让学生感受了运动的魅力。

4.放松部分, 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夜的钢琴曲》, 学生们坐于垫上一起进行柔韧性的练习, 以达到最好的放松效果, 整堂课均辅以教具相结合的方式将课串联起来, 也充分体现了一物多用、一用到底的教学理念, 使学生有效掌握了动作, 完成并超过了本课预设40%的练习密度, 达到游戏、技能、放松有效的和谐统一。

七、课后反思

本课通过自制单杠巧妙布置, 发挥音乐的作用, 使课堂气氛活跃, 充分利用自制单杠, 创设多种练习方式, 通过实效性的练习方法, 让学生从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再到自主创编动作, 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 并为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了拓展, 发展了学生自主创编学习的能力, 在练习中学生有交流, 学生有共享, 化枯燥为有序。体现一物多用、一用到底的教学理念, 使学练更有趣、更实效。充分考虑教材与生活的联系, 以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在教学中有效运用师生互动性语言与手势, 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 积极融入到学生的学练中去, 边指导边参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男女生互动与交流。

然而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 笔者只是单纯观察学生对动作完成的表现, 却忽视了对个别学生过程性的评价。在同伴交替练习时, 练习者只是通过同伴的语言来得知动作的完成度, 如能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如IPAD拍摄视频, 通过更为直观的图像来了解自己的动作, 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达成本课认知目标。

指导教师点评:

陈老师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合理, 重点突出, 难点有突破的方法, 所有教学手段、方法、内容都是围绕目标展开。整节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较强, 能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练习兴趣, 并在拓展部分使单杠教学融于生活中, 两人合作、小组合作创编出多种悬垂的动作, 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单杠悬垂的技能, 完成教学目标。本课亮点:多功能创新的单杠器材, 简便实用, 使原本枯燥、难学的单杠教材变得有趣和实效, 使该内容教学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和练习密度, 值得借鉴。

研究四-教学反思 篇8

教学反思就是对过去的教学事件进行审视、分析、质疑和追问,从中总结出概念化、理性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经验教训。高效的教学反思不囿于一时一事的所得和止于眼前的成绩,而是致力于课堂生命的厚重、教育灵魂的修炼和师生人格的完美。高效的教学反思有赖于对价值定位、思考工具、问题根源、有效操作的深度追问。

■深度追问一:价值定位是否正确■

判断一个事实是否有意义的依据是隐藏其后的价值预设。只有价值定位正确的教学反思,其结论才有借鉴意义,其行为方能引导教师走出“日用而不知”的惯性状态,从教学的瓶颈中解放出来。比如说课堂提问,有的教师能在一节课内提出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问题,而课后一想觉得问题有点多,偶尔也会质疑问题的质量和提问效果,却始终找不出问题的症结,也想不出有效的改进办法。此时,教师如果能舍弃所谓的课堂气氛,追问课堂问题的价值标准,就会找到答案。

评判课堂问题的价值标准是什么呢?著名特级教师周鸿生认为:“判断一个问题的价值标准是这个问题要有问头、有答头、有讲头。有问头是指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答头是指学生经过思考能答出问题的某些部分,有讲头是指经过讲解后能把教学引向深入。”有了这个目标作参照,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就会主动关注预设问题和学生认知结构间的潜在距离,设计出科学、合理、富有情趣和启迪价值的问题,自觉地控制课堂提问的数量,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实现课堂提问的高效。

■深度追问二:思考工具是否科学■

反思是要讲究工具的。教学反思工具既要有科学意识,又要有方法论意识。比如遇到“一个问题讲了三遍学生还不懂”的情况时,教师不能一味地埋怨学生不认真、脑子笨,而应该反过来想一想:一个问题讲三遍都不能让学生明白,是不是我自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出了偏差,是不是我自己的思考角度或表达方式出了问题,是不是我自己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缺乏了解,这才导致讲解无法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无法激起学生行动的改变。

再如学生厌学,如果我们仅仅从学习成绩、社会环境、家庭背景等外部因素中去找原因,有可能得不出准确的结论。因为培养兴趣不是依靠表面的肤浅的刺激,而有赖于学生主动探索和亲身体验所获得的内在快乐。一旦我们带着问题意识与批判精神去反思教学活动的心理条件和行为要求时,就会发现恰恰是由于我们教师过分注重培养知识、技能,长期忽视对学生心灵状态(如情感态度、信念价值观等)的关照,消解了学生体验的乐趣、怀疑的精神以及探究的欲望,浇灭了学生对于发现和成就的渴望,造成学生越学越没劲,从而逃避学习,厌恶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反思时,应该有敏锐的思维力度、宽广的思维视界、灵活的思维角度,既关注教师自身的日常教学观念和行为习惯,又把落脚点放在学生身上,从学生的立场、体验、收获出发,关注其想法和做法,体察学习状态,感知思维障碍,鼓励他们用科学的思维模式去观察和解释生活现象,探究事实真相,从中体验到知识的归属感和应用知识的自豪感。

■深度追问三:问题根源是否彻底■

加拿大著名教育学专家马克斯·范梅南教授说过:“不能只把现象当做一种方法,应深信现象是一门学问,其方法确实可以培养一个人的个性。”追问问题的根源,就是透过课堂行为的表象,追溯知识、方法、技能的思想根基。追究的彻底性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反思的时候,不但进行中医式的经验总结,而且进行西医式的解剖和病理、药理的机制研究;不但思考我是怎么做的,这样做效果怎么样,还要分析造成低效或无效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做才能更有效;如果更有效的做法无法实现,那么就要分析障碍在那里、怎样去克服这些障碍,等等。

比如学生做题时常常会犯低级错误,把一些很容易做的题目做错。对此,浅层次的反思结论是“马虎”,然后教师归纳出一些免疫性措施来预防学生规律性的错误,但结果是老师天天强调不要马虎,学生的低级错误依然如影随形难以克服。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找出问题的根源,未能对症下药地给出有指导意义的改正方法。实际上,学生犯低级错误,不外乎这样几种情况:审题错误、概念错误、运算错误、抄写错误、涂改错误、笔误等。明确了这种根源性的东西,就有了分析的基础。再如对于简单的运算错误,可能有训练不到位的原因,有概念不清、算理不明的原因,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思维速度大于手写速度的原因等。而以上的分析还只是追究简单的运算错误根源的第二阶段。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必须进入分析和研究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谈话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发生低级错误时的答题情景和心理状态,或者研究学生的草稿纸、练习本等记录学生答题过程的文本资料,分析出学生简单的运算错误出现在哪些环节,从中发现问题的关键因素,从而有效地控制错误的重现率,节约学生的智力成本。

■深度追问四:反思结果能否操作■

回归教育、反哺课堂是教学反思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摸索出一些教学规律,总结出一些教学策略,但是如果这些经验不具有可操作性,这种纸上谈兵的反思结果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比如通过反思,我们可以归纳出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大致有6种:①想不通(如一些抽象概念);②想不到(如几何证明中的添辅助线);③理不清(如有较复杂较繁琐或较多步骤的证明和计算);④分不开(比如一些内涵相类似或外延有重叠的概念、定理等);⑤连不上(知识准备不足和知识遗忘);⑥想不透(生活经验不足)。但高效的教学反思绝不能止于此,而要继续追问突破上述难点的策略和行为规范。例如,对于难点①,可继续追问如何运用具体形象的事例进行解释,如何指导学生改变思考角度,如何设计活动形式等;对于难点②,可继续追问如何将问题分散处理,如何在课前预伏、在课内实现小步子、慢推进等;对于难点③,可继续追问如何进行条理化、有序化,如何在解题的过程中实行一步三问、思前想后、有理有据等。

上一篇:液压与气动实训心得下一篇:春天的水景公园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