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心得:小学语文预习方法研究时的反思

2024-08-21

教学心得:小学语文预习方法研究时的反思(通用17篇)

教学心得:小学语文预习方法研究时的反思 篇1

高年级语文的教学,目前学生们在课前疏于预习,即使预习也只是将对字词作一些简单预习,将课文读几遍,这样算是预习完了。虽然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课前预习的习惯和课上预习的时间,但缺乏的是较强的有成效的预习能力。所以,我发现学生在自学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学生在预习中处于被动状态,他们在学习一篇新课之前不知该做些什么。部分学生不能自觉、按时、有质量地完成作业;学生的预习作业完成情况较差;预习中,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倾听他人的意见。

2.自主学习能力有待系统指导与提高。主要表现在:对老师布置的预习要求不知所措,不能在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搭建桥梁,融会贯通,预习不得法,没有兴趣;独立思考能力不强;个别学生对工具书的使用存在障碍;学生在自主搜集学习资料方面总体表现较差。

基于以上情况,我做了如下尝试:

1.强化学生的预习思想意识。确立主题,强化学生语文学科课前预习意识,在课上指导学生预习,学会方法。在指导时,本着按照小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由易到难,逐步进深的原则。

2.给学生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预习任务。分层次、个体化地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单独提出预习要求。上课时,要注意与他们预习情况相结合,尽量创造机会,让他们能表达预习的一点所得,及时给予表扬。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提出一些较高的、力所能及的预习要求。

通过以上努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预习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学心得:小学语文预习方法研究时的反思 篇2

那么怎样让学生自主预习, 并规范预习呢?下面我就以小学中段为例, 谈谈如何有效预习。

一、指导要耐心细心

以往我们上完课后布置下一章节的预习作业, 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从现状来看, 大部分学生接到任务只是随便看看课文, 或是不把预习当成作业, 敷衍了事。其实, 并不是学生敷衍对待, 而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预习, 所以教师要授之以渔, 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针对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我对预习进行了细化:

1. 读准、读通、读懂课文。

2. 圈出并抄写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和词语, 记清字形, 了解意思。

3. 在课文中运用预习符号及写上旁批 (重要词语用“△”, 优美句子用“★”, 疑问的地方用“?”) 。

4. 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5. 学会分段, 了解文章的写作结构及中心思想。

6. 试着解决课后的问题, 并提出问题。

首先, 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校预习, 指导他们预习的方法。比如预习生字、词语部分:按照以往学习生字的方法, 给本课生字加加减减, 编口诀, 顺口溜。词语可以通过画画、做动作、查阅工具书等方式理解, 同时和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记忆方法。其次, 发现问题, 提出疑问, 这是预习中是最难的一块, 学生经常会提一些简单、没有多少意义的问题。但我们不能挫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应指导学生根据题目、词语、句子、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去思考, 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文, 增强质疑能力。

二、实践要以读贯穿。

1. 导读。

每碰到一篇课文, 先去读读课文前面的导读, 了解本课学习的要求及其和整个单元的联系, 分析它和其他课文有什么异同。通过导读提示, 学生心中有数, 从而更好地阅读理解全文。

2. 初读。

初读课文, 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词, 读通、读顺课文, 了解课文的大意及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3. 精读。

带着思考去读, 读出文章的结构、写作方法等, 特别是课文中的好句及重点段落, 反复朗读, 吟诵成背。要求学生多读, 读到不懂的地方反复读, 联系上下文读, 碰到有共鸣的地方带着自己的感悟读, 一篇课文最少读三次, 读出内容, 读出感悟。

三、预习的好方法是根据课文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的预习

1. 清除障碍法。

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查阅工具书、资料及请教他人扫清学习障碍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学生具有学习的自觉性, 有意识地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现在小学生最常用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查阅工具书, 既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 更能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还能体验到独立学习的乐趣, 可谓“一举多得”。

2. 圈点记号法, 也称符号标注法。

阅读教材时, 用一套能代表某方面的理解意义的符号, 在字、词、句、段上圈点勾画, 以帮助阅读, 并把读、想、记三个环节结合起来。

3. 习题试解法。

即通过解答教材 (可以是某一节或某一章的) 后的思考练习题, 以初步理解内容的预习方法。

4. 探索尝试法。

即边探索边阅读, 或者边读边练习的预习方法。对教材中提出的问题, 不是直接看书中的解答, 而是自己尝试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解决。能解决的, 就跟课文中的比较, 从中获得补益;不能解决的, 就看课文中是怎样解决的。

教学心得:小学语文预习方法研究时的反思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前预习;方法

新课程改课背景下,为了迎合时代发展趋势,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突破“教师教,学生学”理念的限制,注重设置课前预习环节,从而在课前预习实践训练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课堂知识点理解程度的锻炼,同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身自学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独立学习行为,达到最佳的知识学习状态。以下就是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方法应用的详细阐述,望能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序展开提供有利参考。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方法应用现状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课前预习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低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课前预习环节布置过程中,教师仅提出:读一读、动一动预习计划,致使学生在实践预习过程中缺乏规范化的预习方法,呈现出“无所适从”的学习现象,最终影响课前预习质量。

第二,预习方法陈旧。部分教师在课前预习指导过程中始终秉承着“程式化”教学原则,即首先解释词语或分段落段意,其次,要求学生回答“通过朗读你获得了哪些知识”“课文中心思想是什么”等固定问题,使学生在知识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厌倦情绪。

第三,缺乏评价激励。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指导过程中未进行低、中、高各年级的划分,缺乏评价机制,使学生始终处在懒散的预习状态。

为此,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预习指导空间,培养学生快速形成自主预习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方法的应用路径

1.加强学生预习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贯穿课前预习方法,教师需要在教学前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导读”部分,继而指导学生在“导读”阅读过程中掌控本单元训练重点。同时,在加强“导读”阅读指导的基础上,教师应严格遵从“读、思、圈、画”教学原则,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不同的符号对预习内容进行标记,如生字成语用直线、着重理解的语句用曲线,就此增强课前预习效果。此外,在课前预习指导过程中,为了加强学生课前预习的自主性,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文预习过程中,在富有感触的句子旁边加批注,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达到最佳的课前预习学习状态,提升整体知识点的学习质量。

2.编写预习提纲

预习提纲在课前预习方法应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文难易程度,对课前预习提纲进行编制。例如,在《火烧云》小学低年级课前预习提纲编制过程中,为了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设定提纲内容为:第一,借助拼音认读课后14个生词,找出写哪些字遇到困难;第二,寻找课文中对“火烧云”画面的描绘,用自己的话语阐述对“火烧云”画面的理解,同时搜索“火烧云”视频或文字资料;第三,详细阐述对“火烧云”阅读的感受。而在高年级《养花》预习提纲编制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认读“循、秉、秧”等生词;其次,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查阅资料,理解课后“计较”“自生自灭”“门道”等词语的含义,而后阐述课文中心思想,最后明晰课文第七自然段和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有什么关系,在具体化的课前预习提纲指导下,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灵活多变,检查预习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教师要设置课前预习环节,注重提出预习问题,引发学生讨论。同时,在常规性预习检查方法应用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优化预习检查形式。例如,在《刻舟求剑》《拔苗助长》等课文预习检查过程中,为了增强学生积极性,教师鼓励3~5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对课前预习内容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继而通过对学生表演片段的观察,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达到最佳的课前预习效果。学生家长也要参与到预习检查中,与教师一起提高学生对课前预习的重视程度,打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空间,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综上可知,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逐渐凸显出消极、厌倦的学习态度。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引入“课前预习方法”,从灵活多变检查预习、编写预习提纲、加强学生预习指导等层面入手,应对课前预习方法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达到最佳的课前预习指导状态,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指导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最佳的知识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陈敏会.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预习[J].学周刊,2014,12(8):80.

[2]王海力.拓展预习空间,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5,32(27):141.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技巧 篇4

1、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回答:课文告诉我什么?(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什么人,描摹了一些什么景,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

2、用横线划出生字、词和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词语多读一次。

3、用波浪线划出不理解的句子、你喜欢的句子或者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

4、圈出后鼻音和翘舌音,默记。(能干的可以找出多音字,近反义词等)

(二)查问

1、查阅字典、词典,或问别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读准生字字音,口头组词。

2、数笔画、说偏旁、结构,书空或者抄写一遍。

3、用各种办法记住生字字形。(象形、会意、形声,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做动作,猜迷语,奇思妙想)

4、理解要掌握词语,口头说说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

5、选一些词语口头造句。

(三)朗读

1、读课题,思考:我想知道些什么?

2、大声朗读课文三遍:

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重新回答:课文告诉我什么?

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回答: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懂得了、明白了)什么?

第三遍(低年级不做要求)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回答: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告诉我们的?

3、大声朗读你不理解的、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或者是你觉得用得好的词语(句子)3次。

(四)摘抄

1、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如果还是不理解就摘抄到本子上,带到学校跟老师同学交流。

2、摘抄喜欢的和觉得写得好的词语(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句子)或者为什么觉得这些词语(句子)写得好并带到学校跟老师同学交流。

(五)思考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么?做个记号,带到学校跟老师同学交流。

(六)拓展

1、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带到学校跟老师同学交流。

2、仿写句子或者段落。

简单归纳为:

一、读课题,我想知道什么?

二、读文,画出自然段,画出重点词。

三、读文,理解课文。查阅不懂的词语。

四、读文正音记生字。(总结识字方法)

五、查阅与课文相关资料。

小学语文的有效预习方法 篇5

(1)阅读课题,揣摩课文内容。我要求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先要阅读课文的课题,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来揣摩一下文本的内容,然后再读课文,用回答问题来印证自己的判断与课文内容是否一致。如在学习《跳水》这一课时,很多学生根据课题提出了问题:谁跳水?为什么要跳水?跳水的结果怎么样?这些问题引起了学生急于探究文本内容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有些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与我们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很远,学生对于文本内容所描述的难以想象,很难引起共鸣。我就让学生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解,这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一课时,课前先让学生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一奇特的自然景观及形成原因,就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我们祖国的神奇与美丽,从而会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3)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学生初读课文时,可先用圈点勾划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及多音字,然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弄懂词义,以便第二天到课堂上与同学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也有利于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更便利了学生顺利地读懂课文。

(4)再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要教给学生自己看书的方法,要求学生在自己看书时做到认真读、动手写、动脑想、动笔画。认真读就是读准字音,眼睛要看得快,由一字一词地看书变为一句一行地看书。动手写就是写生字、生词、句子或重点段落。动脑想就是想课后练习中提出的问题,想一想是否明白了,多问几个为什么。动笔或就是对课文中读不懂的地方,或对课后思考练习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出标记,及时查阅工具书自己攻破,解决不了的再向老师或同学质疑。

小学生语文预习有哪些方法 篇6

2.从功能上看,预习是学生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内容生动形象、语言丰富、情感性强的特点。预习时学生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教材、理解教材,感悟作品的思想情感,能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能力都强,学习也更主动、学习效果也更好,这就是证明。

3.从程序上来看,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过的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课堂上,这类学生注意力集中,能主动地参与到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当中来,认真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又可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使预习者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杨再隋教授说过:在学习新知识前,让学生利用一些学习资源进行适当的预习,以建立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是必要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学生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课前预习了的学生,他们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会及时去查资料解决,如果未能解决的,他们会有意识地记下来在课堂上更认真地、有侧重地听讲。经过老师的讲解或启发,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入,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听课效率。

教学心得:小学语文预习方法研究时的反思 篇7

一、审视当前小学生语文预习的学习现状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一般教师都会留有预习学习任务, 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学生预习效果却不尽人意, 学生在语文预习中存在着以下现象:

1. 预习形式单一。

读课文抄词语, 大部分学生把预习单纯地理解为对课文的通读和浏览, 却不动脑, 不分析。查资料摘记录, 至于好在哪里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等。如果教师要求学生预习的方式比较单一, 不灵活, 学生对于预习的态度将由新鲜逐步转为无奈直至厌烦。

2. 预习要求笼统。

预习任务就是“预习明天要讲的新课”, 这项看似简单的作业到底包含哪些信息, 学生从这句话中能得到什么信息, 如预习的内容是什么;预习的方式是什么;预习的目的是什么等。能捕捉到信息的学生, 就会做相应的预习工作;而相反的, 捕捉不到信息的学生, 则不会采取行动, 笔者认为这样的预习作业显得太随意。

3. 预习反馈低效。

教师在检查预习的时候, 随意性很大, 想起来就检查一下, 想不起来就作罢, 至于读书, 也不是能看得见, 摸得着的, 学生读没读教师也不知道, 这就使得预习这项任务流于一种形式。

4. 预习孤立课堂。

在平时教学中, 为预习而预习、脱离教学的预习作业是最常见的。学生辛辛苦苦查找的资料, 课堂上教师却没有给学生呈现的机会;学生绞尽脑汁提出的疑惑没有在课堂上得到解决。

二、建立预习学习体系标准

预习不应该被视为可有可无的鸡肋, 通过预习实现的学习提前化, 培养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应该具有一套基本的标准体系支撑预习学习的完善和发展。

1. 建立良好的预习习惯标准

预习应该是语文学习生活中的“第一餐”, 缺少这一餐可能对暂时的语文学习看不出影响, 但是对于学生的可持续阅读来说是终身“营养不良”, 预习习惯的培养和落实成为语文学习第一步。在实践中我们将预习习惯培养流程化, 即“预习时间安排定点化——预习内容文本化——预习检查记载化——预习反馈及时化”, 从预习时间的安排、预习单的发放、预习单的检查等内容建立系列详尽的培养标准。

2. 建构有效的预习体系标准

要从字词课文“单一预习”走向“发展预习”, 必须要有操作性的实践体系来支撑。阅读学习的预习不同于数学理科的知识点的“一元破解”预习方式, 而是一个“闪点式”的预习过程, 其功能在于通过学生的预习基本梳理学习内容的基础上, 实现预习与课堂教学的共通融生, 从而以课堂学习来反馈预习行为, 实现预习与学习的整体统一。

我们围绕自我开发的预习单建设校本化的学生阅读预习体系, 主要做法是:围绕课文单元设置了预习单, 预习单主要涵盖预习态度、预习内容、预习思考几个板块, 其中预习态度主要检查学生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态度。预习内容主要开发了“生字音节、词语理解、课文熟读、书空笔顺、知识拓展”等基本性的常规预习内容, 旨在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把握。预习思考旨在突破基本技能的框架,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特别是针对预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上所有预习项目在预习单上由家长以“☆”的多少作为定量评价, 达到一定的星级予以一定的奖励。

3. 提升预习品质的发展标准

从预习本质上来说, 实际上是一种提前性的学习, 既然是学习, 要让学生能够突破知识的搜集罗列, 养成一种预习的品质。这种品质的核心指向学生具有在新的时空的阅读学习中预习意识自我形成, 这样的品质形成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标准深化:一是深化预习任务的处理品质培养。二是要深化预习自觉品质的培养。三是预习深化的拓展发展。如在预习词语“自满”的过程中, 除了学会使用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外, 要具备使用工具书解决的本领, 要懂得找“满”相关的词语“满意、满满、满足”进行比较, 形成自我理解自我学习品质的开发。

4. 生成立体的预习评价标准

预习的评价工作是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品质的重要抓手, 评价的跟进程度会影响预习的学习效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们对预习学习就运用了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 即“课前自我督促评价——课中教师针对评价——课后同桌等级评价”。课前评价的重点在于检查是否完成量上的内容, 同时对照预习单自我检查;课堂中的评价要能够针对预习难点突破的方法和学生的预习创造性方法给予评价;课后的同桌要针对课堂上教师的反馈和互进就行量化的等级评价。

三、预习目标达成的策略选择

根据我们开发的体系标准, 笔者认为预习一定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规律, 提供有策略的预习指导。

1. 预习方法指导——到位、有效

预习方法的到位主要体现在这样一些方面: (1) 在提炼中把握预习要求, 教师要能够指导学生掌握具有针对性的预习方法, 主要有区别字的音形意的方法, 借助资源搜集资料的方法, 阅读课文梳理疑问的方法; (2) 在阅读感悟中锤炼预习真功, 例如要做到读音准确, 不添字, 不漏字, 不换字, 不读破句, 正确把握语调、语气; (3) 在比较思考中鉴别预习难点, 产生思考的方法就是比较阅读法, 将阅读中带有理性的思维意识是学生破解预习难点, 产生预习效率的好方法; (4) 在动手记载中突出预习练习。例如, 给不认识的生字标上拼音, 不理解的词语写上注释, 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上线, 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 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 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记号作标记。

2. 预习检查反馈——鼓励推进

预习光有布置不行, 教师必须加强检查, 有检查才有落实, 有测评才会有促进。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的时间一般应安排在学习新课之前的几分钟, 可以通过提问或抽查的方式进行。教师最好用一个本子记录学生的整体预习情况, 哪些地方值得继续发扬, 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都一一记录清楚。对预习做得好的学生多加表扬;对在预习过程中能提出问题的, 大胆质疑的同学及时加以肯定;对预习效果差的学生不应多加批评和指责, 应积极鼓励, 发现其闪光点。

3. 预习分层作业——个性灵活

如果学生都能完全达到教师所期待的那种非常理想的预习效果:通读全文, 预习生字词, 结合课后思考题思考, 查资料, 批注……那预习肯定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但这样的预习需要学生的自觉和家长的配合, 班上不可避免会出现没有预习的同学。而没有预习的同学更多是学习后进生, 因为他们没有时间、没有兴趣, 也没有习惯进行预习。学生学习基础不一样, 学习需求也就不一样, 这就要求我们在布置预习作业时,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差异性, 进行科学设计。

如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我对基础较差, 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只提出这样的要求:认真读课文, 划出生字, 查字典认生字, 标出自然段, 划出不懂的词句;对中等生, 增加给课文分段, 按照课后思考练习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对学习较好的学生再增加思考课后问题,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看看你能读懂哪些内容。这样布置预习要求使一类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了满足, 保证了二类学生的基本训练, 也照顾了三类学生能力低的弱点, 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使各类学生的智力都得到了发展。预习要求越是明确具体, 切实可行, 学生的预习效果就越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预习策略 篇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而课前预习正是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预习是学生学习新课一个起点,也可以是一个支点。预习的过程是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以有的知识和技能,独立地、尝试性地去学习新课文,进行听说读写的自我实践。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它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调动多方面的感官体验,调动情绪活动,挖掘和展示他们的潜能,还可以使学生得到个性化的情绪体验。所以,它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环。

二、语文预习的新举措

基于这一认识,我从四年级上册开始,在班级中推行自主预习·分层管理的“自主预习作业本”。这是一种由学生自主出题,老师进行逐级指导的预习模式。经过一年半的实践,期间又根据情况,不断完善和改进方法。现在已使这项作业成为一项学生乐于接受的常规作业,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口头与书面作业相结合的形式,使检测有保障,更是教学的凭借。自主预习作业本是学生自学课文后的原始经验的体现。从学生的预习作业中,老师可以看到很多信息,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比如:学生提出的问题,课堂上可以解决;出现的错字可以及时纠正;理解到位的内容,课堂上就不必多讲;理解有偏差或不懂的内容,应该作为重点来讲等。学生搜集的资料还为老师的备课补充了信息。有效整合了多项语文作业,使预习成为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一本自主预习作业本将过去的生字抄写,扩词,理解词义,了解课文大意、中心、结构,课后补充练习、资料积累等作业整合起来,内容上可谓“包罗万象”。不仅可以减少其他名目繁多的语文作业种类,减去了机械、重复的作业,还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预习课文的兴趣,培养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和习惯。经过问卷调查,我们知道全班99%的同学都觉得做这个作业很有必要,有42%的学生非常喜欢做这项作业。调查表明:学生喜欢做这个作业,表现出少有的兴趣。

目前,“自主预习·分层管理”的预习模式初步成形。反思一年多的实践,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提高预习有效性的策略:

(一)自主出题,展示个性

自主预习即学生根据自学情况,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自己的能力特点进行自主出题,自问自答。我引导学生模仿课堂作业本或考试出题,内容丰富。有读音方面的练习,如:多音字组词,辨别读音,难读字注音;有识字方面的练习,如:写字小提示,练字场,形近字、同音字组词,查字典;有词语方面的练习,如:词语搭配,找近义词、反义词,分类积累、抄写,造句;还有各种句子练习,提出自己的疑问,写写读后的感想、小练笔,画画文中的情景,和老师比一比……学生从每一篇课文的预习中,不断积累,不断创新,作业的类型也不断增加,可谓“包罗万象”。学生还在作业中画上一些小插图,使这本作业更加的美观了。虽然仅仅是题目形式的变化,但增加了不少趣味性,也体现出学生非凡的创造力,呈现出一派“万紫千红总是春”的面貌。

(二)分层要求,指导方法

我先教给学生一个预习课文的四字口诀:一读、二记、三查、四写,让每个人记住预习的基本步骤;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自觉性制定不同的预习指南,请学生写在预习本的第一页上。这样使学生在平时的预习时有法可依。另外,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我也适时进行指导,让学生知道可以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预习方法,对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预习要求也有所不同。

在此基础上,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我将预习作业分为A、B、C三级。A级作业是针对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的同学,要求略低于普通水平,侧重于读书、认字、查字典;B级作业针对学习水平中等的同学,意在巩固基础,激发兴趣;C级作业则是针对学有余力和自觉性较强的学生,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进行个性化的探究。随着这项作业的深入开展,级别也在不断增加。在具体的要求上,将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出题进行整合,通过必做题和选做题的结合,使预习更大程度的体现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三)自动晋级,鼓励进步。

为了保持学生对这项作业持续的热情,分级预习还鼓励学生通过竞争,不断晋级。我规定了凡连续得到五个优,得到老师允许就可以自动晋级,这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前进的动力。平时有出得好的题型,有完成得好的作业,甚至是有进步的作业,我都及时表扬,在全班推广。这样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目前,有些同学已晋级到E级,大有“百舸争流不回头”的气势。

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的教学随笔 篇9

(1)通读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即写了谁什么事等)像这样的问题,学生必须亲自去读、认真去读才可答准。

(2)联系正文和课题。看课题与课文有和关系。

(3)再读,划生字新词,最好联系语境和上下文理解词语。如果查字、词典也要放在句子里边读边理解。

(4)提出预习时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学习。

教学心得:小学语文预习方法研究时的反思 篇10

养成独立识字、书写规范的习惯

新课程理念特别指出:“识字和写字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5] 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6]它也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同时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也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高年段的具体目标要点为:养成独立的识字能力,书写行款要整齐,有一定速度。

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能力的增强,在借助汉语拼音以及工具书的基础上形成独立的识字能力。养成这个这个能力对学生认识汉字、掌握汉字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整洁整齐认真的书写是小学生应该养成的重要习惯之一。但是目前的现状却不令人乐观。据统计,作为新升五年级的我们班,50位学生当中,有五、六位同学的字写的横不平、竖不直,甚至写成一撮,让人几近无法辨认;至于写字成型入体的同学,大致有四分之一;能够每次认真书写的同学大致有三分之二。通过调查其他班级的书写情况,结果大致相同,看来部分学生书写不够规范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我们希望在学生书写“关键期”的一、二年级就把习惯给培养起来,针对这样的部分同学还需教师多多费心才行啊!

浅谈小学语文预习的有效方法 篇11

关键词:预习;学习能力;效率

G623.2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讲课之前需要备课,学生上课之前更需要备学,即预习。在整个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预习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重要一环。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和巩固旧知识,对新教材进行初步感知,将新教材的疑难点找出,从而为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做好准备。《现代汉语词典》将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在我看来,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预习的效果如何,将对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教师必须要加强指导学生的语文预习方法。

但对于该怎样预习,在学生的思想中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一些学生误认为预习作业就等于没留作业,一些学生误认为语文预习作业就是阅读课文,出现这样的误区说明:(1)教师对语文预习作业的检查力度不够;(2)语文教师平时对预习的指导不够,没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预习学得被动,读得无力、无味。这样不仅不能达到预习的目的,还会使学生养成做事草率的坏习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探索出一种简易有效的预习方法。此方法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本方式,在自主活动中完成预习要求,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现介绍如下:

一、小学语文预习的有效方法

1.勾

大部分课文都要求学生掌握生字与生词。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首先用符号将生字与生词勾画出来,以便对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语有一个了解。还可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勾画出来等。

2.读

借助拼音对勾出的字、词、句反复读,尤其是要多读容易读错的字音。如前后音、平翘舌音、边音和鼻音等,然后阅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将生字的读音记住。

3.查

所有要求掌握的生字与生词都应该对它的意思加以了解。一些可结合课文句子理解,一些可借助图画理解,但大部分还得借助字典和词典理解。所以,对于生字和生词,应多查阅字典,对其意思进行了解,看看这个生字还能组成什么词。这样不但能积累词汇,还能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4.记

我们学习生字的最终目的是记住生字的字形。除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生字以外,还要通过比较来对生字字形进行识记。比较生字与所学过的熟字有什么不同之处,抓住不同去识记。如“怕”字,与熟字比较就有“柏”、“伯”、“拍”等,抓住不同点“忄”,想到“怕”与人的心情有关,这样就能将“怕”字很快记住了。还可采用编顺口溜的方法识记。如“游”字可以编成一个姓“方”的大人带着自己的孩子去游泳池里游泳。

5.想

在将生字词的音、形、义预习完以后,再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然后结合课后题,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并划下来。最后再想想还有什么词语不理解,将自己的疑问在书上做上记号,以便上课认真听讲或向老师询问。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能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留下更深的印象。

二、小学语文预习的具体过程

1.通读全文

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学生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在通读课文时,主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对文章大意进行了解,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什么人,描写了一些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等。以对全文有一个初步的、完整的印象。二是將全部生字找出来,对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进行勾画。三是带着课后问题通读全文。

2.读准字音,对字词含义进行了解

借助拼音,将生字新词读准,对于读不准或不认识的字、不明白字意的字,要查阅字典,将阅读障碍扫清,过字词关。在一篇文章中,一定会有一些学生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难以理解的语句。那么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就要眼、手、脑并用,用笔划出预习时遇到的这些问题。如果书上有这些问题的注解,那么在阅读时就可以对照注释,自己将它的意思弄懂;如果书上没有这些问题的注解,那么就要利用工具书,查一查字典,尤其不要放过那些模糊的字词,似懂非懂的句子。这种方法不仅对小学生适用,对一些成年人也一样适用。比如张海迪,她靠自学翻译出了《海边诊所》这本书。这除了她具有惊人的毅力以及勤奋的精神以外,还和她善于使用工具书有很大关系。她就是靠着工具书,逐字地扫除翻译上的障碍,最终完成了全书的翻译。可见,对于预习和学习来说,查阅工具书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3.朗读

反复的大声诵读,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在预习的过程中,一般可以对文章朗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理解文章内容,思想意义等;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与写作方法。

4.摘抄

可以摘录一些自己认为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以及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在长时间的积累过程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

5.思考

在一系列预习活动的过程中,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思考一下,在文字上、语句上、内容上和思想意义上还有哪些不太清楚的问题,需要在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或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的,及时记录下来。预习时还需要多用心分析,找出疑问,可以记在预习笔记上,这样才能在上课时带着疑问听讲,才能对问题的理解与认识更加深入。

总之,我认为,预习的主要任务是读(看)课文、自学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研究课文的结构特点、摘录好词佳句,提出疑难问题等,而预习课文的常规性步骤是“默看——查问——朗读——摘抄——思考”。但是在预习课文和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由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各异,学生的情况又各有差异,所以,其方法不能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其实不管是用何种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都应当是简易实用的、爱用的;还应当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靳晓宁.小学语文有效预习策略探析[J].吉林教育,2012(29):61.

[2]杨薇.小学语文有效预习的策略研究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11(35):114-115.

教学心得:小学语文预习方法研究时的反思 篇12

一、小组预习

小组预习是指学生在预习课文时, 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小组预习能够使学生彼此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监督, 同时还能在遇到问题时共同探索。这样的预习方式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集体荣誉感, 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共同进步。例如:在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预习中, 可以将小组中的人分为三个小队, 第一队负责课文的第一小节, 结合着儿童泛舟的时间、地点以及风景进行分析;第二小队负责课文的第二小节, 将文中的修辞手法以及北海公园的风景仔细地分析出来;而第三小队则对课文最后一小节进行分析, 将少先队员对党、对祖国以及对人民的真挚感激之情分析出来。通过三个小队的分析, 使队员能够对一篇课文形成整体上的认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轻松地跟上教师的讲课思维, 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听课效率, 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重点预习

小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 常规做法是通篇预习, 不分主次。这样的预习方法在耽误大量学习时间的同时, 还降低了语文预习效率。而重点预习则能有效地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重点预习是指学生在预习之前, 教师带领学生将课文进行分层, 将重、难点告诉学生, 由学生自己进行独立探索的预习模式。在重点预习中, 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与探索能力, 同时还需要教师对这些重点进行分层, 以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 都能进行探索[2]。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诚实与信任》的预习中, 文章的重点在于小红车的车主与“我”之间发生的“摩擦”, 通过我的“诚实”取得了小红车主人的“信任”。学生在预习时, 可以结合着当前社会上的热门话题“遇见老人跌倒扶不扶”进行预习, 在预习之后, 可以结合着课文谈谈自己对“诚实”与“信任”的看法以及这篇课文对自己的启发。通过这种预习方法, 能够更好地开阔学生的思维理解模式,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观察能力, 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节省时间, 保证预习效率。

三、目标预习

目标预习是指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 由教师结合课文的内容, 布置相应的预习目标。学生带着预习目标进行课文预习。这些目标在设置的过程中, 一般围绕着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进行设置, 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有针对性地探索, 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模式, 明确课文的中心思想。例如:在四年级下册四单元第一课《三顾茅庐》的预习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预习目标, 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 带着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下一步探索, 即:三顾茅庐中的主人公有谁?张飞、关羽的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刘备的态度怎么样?诸葛亮的态度怎么样?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置, 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 明确整个课文的写作层次。这样的预习方式需要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 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整体的学习能力, 由简到难地进行设置, 同时还需要学生能够在探索的过程中, 将自己遇到的疑、难重点标注出来, 以便在上课时进行重点解决。

四、层次预习

层次预习是指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 结合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将课文进行分层, 按照由简到难的层次进行预习。这种预习方法能够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 明确课文的重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便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跟上教师的思维节奏。例如:在六年级上册五单元第一课《姥姥的剪纸》预习中, 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能够熟读课文, 在熟读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不认识的字词查清楚, 对文中的词句进行有层次地划分。在这些结束之后, 提出自己对课文的疑点, 带着这些疑问再次阅读课文, 体会姥姥和“我”之间的亲情。在整个层次预习中, 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课文分析能力, 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毅力。针对低年级的学生, 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这样则能给学生明确的预习目标, 使其在预习的过程中更好地解决问题。

五、总结

本文从四个角度出手, 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工作, 旨在提升教学质量, 这也是预习工作中应当充分予以应用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课前预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学生的预习能力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还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及日常生活,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自学能力, 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准确地抓住重点, 掌握重点, 在提高自身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时, 还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今后的语文学习中。

参考文献

[1]刘珊珊.在规范下自主——小学语文课前的有效性预习[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11 (11) :25.

教学心得:小学语文预习方法研究时的反思 篇13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和当前城市无法比较。因为在农村,很多家庭的父母文化普遍比城市父母的要低,而农村父母的业余时间也没有城市父母宽裕。在农忙时,常常是披星戴月地干活,因此在指导孩子学习方面,农村家庭远远不及城市家庭。

随着农村外出打工潮的影响,现在农村家庭中,结构也和城市不同。大多数是孩子和爷爷奶奶在家生活,爷爷奶奶的日常工作也是以农活为主,和孩子的父母相比,爷爷奶奶在文化上更加落后,有的甚至是文盲,在学习上对孩子没有丝毫帮助,在教育孩子问题,还存在溺爱现象,总觉得孩子父母不在家,孩子有缺失,应该要弥补,所以对孩子百依百顺。这样的环境下,语文课前预习常常是形同虚设。

2.2学校教育现状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课前预习也没有深刻认识,一般是要求学生回家将课文读上八到十遍,还有的要求家长在书上签名来督促,并没有对课文预习做出要求,没有指出预习的目的,让学生也认为预习用处不大。

课前预习应该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和家庭作业一样重要,但很多老师要求学生将家庭作业交来批改,却很少检查语文预习效果。没预习的不批评,预习了的也没受到鼓励,这样课前预习不被学生重视。

教学心得:小学语文预习方法研究时的反思 篇14

我们就要考期末试了,我很想考一个好成绩报答辛苦的老师和妈妈。所以每天我都好好复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家及时完成作业,多做一些课外试卷。我想做了这么多准备,一定能取得一个好成绩。考试卷发下来了,数学是96加5、语文是88加5(满分是100加10)。我急忙将试卷合上,匆匆塞进书包,这时我的心里很难过,感觉眼睛里有什么东西湿湿的。

我放学回到家,看到妈妈就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妈妈安慰我说,这次考试不理想,还有下次。我心里想“我怎么考得这么差,以前成绩没我好的同学这次都考到我前面去了。他们都进步了,只有我退步了。”反思这次考试,我觉得没有打好的原因是语文题很活,我心里着急没有读明白题的要求;还有平时读得书很多,却用不上。我打算以后还要多看,把好词好句记到脑袋里;还要多做一些阅读题,我想下次一定能考个好成绩。

有关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研究 篇15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自己的课堂实践活动,对整个讲课的过程和学习对象开展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反思发现问题,通过反思找到方法,通过反思解决问题,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使教师能够创新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改进教师的教学内容,以积极的态度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问题,使课堂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二、语文教学反思的意义

1. 能够促进教师深度思维的思考。

反思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一般性的思考容易遗忘,而深入的思考能够给教师带来教学的感悟。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进行反思,认真回忆、把握具体细节的表述,对于进一步完善课程教案,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反思,也能够让案例更加翔实可靠,思考也会进一步全面。

2. 能够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

简单的思考过程,并不能将语文教师的思考与学习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由此造成思考比较浮于表面。语文教学的深度反思,能够让教师对教学追求更高的质量,在这种动力驱使下,教师会加深自己的学习,经常性查看教学理论资料和课外书籍,进一步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通过理论知识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 能够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教师采取教学反思,能够促进语文教学的深入研究,使教师对讲课的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对学生听课的效果进行掌握,在课前、课中、课后不断的反思,可以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自己的教学经历,增加自己的教学知识厚度,成为一名真正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小学语文教师。

三、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内容

1. 反思教学的经验方法。

对本节课学生反映较好的课程,课后教师也要认真进行反思和总结,把课堂教学思想渗透的层次和方法记录下来,把本节课的思想感受写下来,把教学改革的想法记录下来,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寻找到正确的解题一道。同时,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也能够在校园内部交流中,交换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使小学语文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提高,促进本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2. 反思教学的不足方面。

俗语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课堂上每一节课程都会出现纰漏和瑕疵,小学语文教师要及时对出现的不足和错误进行改正,吸取教训,总结不足,剖析问题,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正,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应对语文教学。

3. 反思教学的整体过程。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随着讲课内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会进入一种忘我的角色,往往在教学中会语出惊人,有些智慧的思维会如灵光一现出现在脑海之中,有些话语是不由自主发自内心的,所以,对于这样的独特见解和想法,教师课后要及时进行总结,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否则就很容易遗忘。

4. 反思教学的互动过程。

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不应该过于死板,而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对于学生的一些奇怪和独特的想法,教师不要打消其积极性,要给予充分的赞美和鼓励。特别是学生对于课堂上一些意见和想法,教师要及时记录下来,反思学生提出问题的真实想法,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扩宽教师的教学视野。

5. 反思教学的课堂设计。

教学设计对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教师在设计教学课程的时候,要经常的根据教学的反馈效果,及时调整讲课的结构和设计,做到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真正把课堂设计的短板补齐,使教学课程设计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几点对策

教师反思对于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十分必要,教师通过什么方式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开展教学反思。

1.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

思维决定行为人的意识,决定着教学的质量。教师的教学反思首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当前教学改革发展理念,更新改变旧有观念和制度,对教学方式时常进行创新,保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助的关系,使课堂能够保持一种愉快自由的氛围。时常反思教学理念,就是反思自己的能力是否与当前教学要求相符合,通过网络学习、继续再教育学习、向书本学习,多研读国内外名著和优秀语文教学成果,通过不断的自身学习,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 教师要对课堂讲课效果及时反思。

每节课结束后,小学语文教师要回顾课堂讲课的效果,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情况,通过学生的反映状况,来判断教学的质量。对本节课的过程进行认真总结,深入反思存在的不足之处,便于在今后教学中进行更改。同时,教师还要制定专门的反思笔记,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课后的想法,及时记录在记录本上,对于课堂教学过程重新进行改进,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三年级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三年级小学生学习的生字量突然增加,通过对一段时间以来的教学反思发现,学生记字的能力非常差,对此,笔者加强了生字的练习,要求学生每天中午抽出固定的时间练习生字,在午睡之前把所有学习的生字复习一遍,以此巩固印象。通过此方法,学生的记生字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

3. 教师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青年教师从师范院校毕业后,走入小学校园开始讲课,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有些教学理念和模式根深蒂固,不容易改变,通常选择比较保守的常规教学方法。比如,填鸭式教学和灌输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对于课堂教学本身十分不利。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校教学质量下滑。所以,青年教师更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更高层次上有更高的教学要求,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

4. 教师要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

一堂精彩纷呈的课堂离不开良好的备课。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想要保证课堂质量,就必须要课前充分地做好准备,确定本节课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设计好课堂互动问题和课后作业布置,通过良好的课程设计,保证教学内容能够顺利实施,让学生在问题中增加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总而言之,教学反思是小学语文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必要方法。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反思的还不够,还需要顺应形势,把握大势,继续反思。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深刻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发挥反思在教学中的导向作用,通过反思、改进、再反思、再改进,逐步完善教学的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以提高。

摘要: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教师越来越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敢于钻研的学习态度。针对现阶段的教学状况进行深入的反思,从教学反思的定义、教学反思的意义、教学反思的内容、教学反思的对策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从反思中寻找到正确的小学语文教学之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艳容.有关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探究.教育教学论坛,2012,(25):81-82.

[2]陈奖.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探索与研究.读写算,2015,(09):191-192.

[3]秦慧娣.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研究.宁夏大学,2013.

教学心得:小学语文预习方法研究时的反思 篇1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预习思路

G623.2

一、前言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完善,人们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如今,学校的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预习思路的重视,不断进行培养阅读教学能力的研究和探讨,使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方法得到提高。

二、预习在阅读教学中的内涵与作用

预习的含义是:“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古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分说明了凡事做好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如果在课前正确指导学生充分地预习课文,让学生在听课的时候就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开展学习活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在听课的时候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在预习时所遇到的不懂的问题上,从教育学角度讲,变被动为主动地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听课,就会非常专心。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不可能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所以有目的性地听课,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预习过程是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获取新知识,发现疑问,并带着解决这些疑问的迫切愿望,探究新知识和情感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掌握新知识的过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延伸到课外,学生就可以用所掌握的学习方法自主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丰富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反之,如果学生在课前没有充分地预习课文,只靠课堂时间来阅读和理解课文,便失去学习的目的性和选择性,无法准确地了解自己对这篇课文不理解的难点所在,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解,从而使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只能靠课后复习掌握知识,这样就挤占了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有些性格内向或者惰性较强的学生,当在学习过程中有不懂的时候不好意思或者不愿意请教老师或者同学,严重影响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甚至会使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这样的状况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不愿意看到的。

三、阅读教学的现状――缺乏课前预习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似乎也可以说语文学习与生活同在。很少有人不热爱生活,但是对于语文学习,有太多的学生面临“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处境。语文学习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主要阵地在课堂上。语文课堂上主要进行的是阅读教学。那么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是什么样的状态呢?以教学梭罗的《神的一滴》为例,教师花了两三节课的时间解读课文,而学生可能还没有认真地读过课文,课上的时间毕竟有限,即使教师给出时间阅读,也只能浮光掠影、囫囵吞枣。学生课前没有认真阅读课文,没有自己的理解,更无法提出自己的疑问,即使教师的讲解非常精彩,也如水中月、镜中花一般虚无缥缈,留给学生的也仅仅是“隔靴搔痒”的感受。学生没有主动亲近文本,被动接受教师现成的讲解,就会逐渐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因此,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至关重要。

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预习思路

1、利用工具书预习

字典是无声的教师。中年级学生已有查字典的能力了。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就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比如《绿色的办公室》一文中“沐浴”一词不易理解,学生通过查字、词典,就知其本义是“洗澡”的意思,在课文中是指“在晨光的照耀下”这样学生就容易掌握词义了,不由老师板书在黑板上,再由学生抄在笔记本上死背,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初读时,要求学生在文中画出生词、注音,读准字音;找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弄懂词语的意思。中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生字词的能力,这一项必须在课前完成。

再次讀课文时,要求学生将文章中重点语句,好句可以画出来。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对于读不懂的地方,会多看几遍,反复研读,能力强的学生可在经自己研读后能读懂的地方动笔做旁注,用1、2个词或短语写出自己读后的体验。(此环节强调学生的自主感悟,严格禁止借助参考书!)

让学生养成标注习惯,教给学生标注的方法,可利用这些符号在书上进行标注:用①②③……标出自然段;用“‖”尝试分段。(用铅笔,以备修改);用﹙﹚标出生字新词并在课文生字上注音;在生涩的字词旁注明词义。在好词佳句下面画﹏线。(用铅笔,以免与课堂上老师对重点语句的讲解相混淆。)

2、质疑预习,适当指点

让学生大胆质疑,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从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表达、思考、分析、判断能力。预习需要指点,凡是带普遍性的问题要向全班学生进行集体指点;个别同学的问题就个别指点。对待学困生应特别关心,加强对他们的个别辅导,缩小同学之间的学习差距。

3、给学生拟定提纲预习

“预习提纲”是学生开展课前预习的一个平台,要使预习不流于形式,不使学生把这预习提纲当作一种书面作业应付完成,要使预习真正起到效果,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教师在学生开始预习时也应参与到学生中间,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检查,来看每一个预习问题学生的解答情况,心中做好学生预习疑难的搜集,及时将疑难在课堂中抛出,引导各组同学进行质疑。当学生集体遇到障碍时,教师可做适当的提示,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预习任务。

为了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开拓学生思路,提高预习效果,有些课文我也采取了拟思考提纲的办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做到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预习提纲精心设计,尽量做到:要有针对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知识实际;要有启发性,启发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要难易适当,太难或太容易都达不到预习的要求。另外,预习还要检查,考核。在课前检查同学们的预习笔记,也可在课内检查学生是否按照要求进行预习。

五、结束语

通过对教学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要性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为语文阅读教学能力的优化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预习思路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永顺.让预习为语文课堂教学奠基[J].小学语文教学,2012,(2).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习环节 篇17

【关键词】预习;高效课堂;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论及人的发展时指出: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和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和培养,必须用自己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现在预习已不仅仅是教学中的环节,更是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本人一直关注和思考着这个问题。通过不断地观察和探究,我发现一个善于课前预习的孩子思维总是那样敏捷,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学习效果容易超越其他的孩子,学习起来轻松且有余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总是十分关注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本文将对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作一些粗浅的反思。

一、预习的作用

首先,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学生在有兴趣的情况下学习,效率最高。而预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帮助学生培养自己学习的兴趣和意志力,从而使他们能主动去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能储备知识而且还可以形成他们的某些技能。因此可以说,预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已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

其次,预习是促进孩子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關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从教育学的理论上讲,带着问题上课,学生的求知欲更强,预习中独自弄懂的内容,经过了积极思考,就难以忘记。预习中没有弄清的问题,经过了一番思考,听课时会有豁然贯通的感觉,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印象经久不忘,可以大大提高听课的质量。因此,预习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延伸。

第三,有了课前的预习,学生课堂上的交流就会更充分,思考会更深入,可能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问题,让探究学习更深入、更有效。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学应先于教,就是用学生的预习活动来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都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真正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课堂教学变得真实而富有实效。

二、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

小学生语文预习,必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体系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安排预习,必须按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逐步进行。要想收到好的预习效果,语文预习时要做到以下五点:“读”、“思”、“疑”、“做”和“摘”。

1.读,读通课文。预习时要多读几遍课文,还要注意每一遍的读都要做点什么。如:第一遍读课文时,可以大声朗读,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标注出来。然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弄懂词义,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也有利于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更便利了学生顺利地读懂课文。朗读可以帮助理解文章,学生初读课文时,多读几遍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才能逐步理解文章内容。

2.思,边读边思。“思”和“读”更要做到相辅相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而殆”,这是最基本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把阅读与思考结合起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如:看到课题,我们能想到文章的内容或能产生疑问,提出问题。一般来说,“朗读便于记忆,默读便于思考”。初读课文时,可以采用默读的方法,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比如,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课文讲了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然后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在初步弄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来表达中心思想的,最后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

3.问,学贵有问。不会提问的学生就是不会学习的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常鼓励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通过默读思考,明白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提出自己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独特的见解,这正是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具体体现,这一步预习完成得好,可为课堂上“问题的探讨”这一活动奠定基础,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节约了时间,使自主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好。

4.练,检测效果。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带着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课后的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练习题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试着做一做,可检查预习的效果。因为毕竟学生通过动脑筋得来的答案是劳动收获,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思维。

5.摘,积累借鉴,是预习课文中很重要的一环。课文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句子,优美的描写、动人的抒情、富有哲理的思想随处可见。文章写得精彩的句段,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直至成诵。也可以把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以便以后更好地运用。这样使眼、口、手、脑并用,预习效果更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

上一篇:幸福原来似茶般清香的作文下一篇:国内养老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