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心理健康课教案

2024-08-08

鄂教版心理健康课教案(通用7篇)

鄂教版心理健康课教案 篇1

听 潮

【教学构想】

鲁彦的《听潮》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优美散文,它着重从听觉的角度,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表现了大海落潮时静态的“柔美”和涨潮时动态的“壮美”,讴歌了大海的伟大力量。表达了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对海潮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

本文无论是其结构设计,还是语言表达,无论是其题材的选取,还是其主题的开掘,都可谓是匠心独具。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本文的语言极具吸引力。用评点批注法教学本课是比较合适的。

针对以上的分析,教学中拟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课前布置预习任务:

1.学生自主疏通、积累生字词。

2.把文中你认为精妙的佳词美句用笔圈、点、勾、画出来。

3.发下关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第79――83页的复印材料,并布置几个小问题:

①小说中的“眉批”、“夹批”、“旁批”的说法究竟有哪些?你能全找出来吗? ②这些文字是干什么用的?

其次,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形成对文章佳词美句的评点。主要是从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并结合对文章结构设计、文章主题深化等角度来展开。

再次,鼓励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整合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一起解决问题。

最后,加强朗读背诵,丰富积累,习得语感。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层次、多角度地描摹事物的方法。

2.学习本文运用文字描写声音的方法。

3.学会用“评点批注法”。

二、过程与方法

I.要求学生预习课文,疏通重点的词句。

用心

爱心

专心2.反复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进行评点批注。

3.学习有表情地朗读,注意重音、速度、节奏和语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作者通过描写大海的雄壮美,来表达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熏染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和不怕挫折、不断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和感情美。

【教学安排】 两课时

1.反复朗读课文。

2.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字、词、句圈点勾画出来,进行点评。

3.运用“问题法”,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读过《红楼梦》吗?(大部分人表示看过电视剧,少数人坦言读过原著)你们可能或多或少了解一些吧!今天,让我们来关注一下古人是怎样解读和评论《红楼梦》的,好吗?

投影呈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第79――83页内容。

请同学们归纳出“批本”中“批”的方式。前后四人小组可以合作交流,讨论概括。

明确:有圈点、眉批、旁批、夹批。再引导学生了解“尾批”,并简介评点手段的特点和具体功用。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来为《昕潮》大批点吧。首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自主、合作解决生字、生词。

二、初读课文

(自主、合作,积累字词)

1.掌握“棂、黯、睑、汩、罅”等字的音形义。

窗棂líng 云汀tīng 眼睑jiǎn 芳醇chún

汩汩gǔ

罅隙xiá

嗥叫háo 深谙ān 2.弄懂“观光、领略、欣幸、芳醇、溺爱”等词的语义。

用心

爱心

专心

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

旁批: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五个方面写潮来时的声音、形态、气息、动作。句中用“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对海浪冲击岩石而溅起的飞沫作连比,写出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轻纱般的柔美。用“冲”、“粘”、“润湿”三个动词形象地写出潮来时的动作,准确得体。

第二部分:

1.海睡图。

①画“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陇欲睡似的”。

夹批:一个“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②画“我们的脚下仿佛轻松起来,平静地,宽廓地,带着欣幸与希望,走上了那银光的路,朝向红玉的琼台走去”。

旁批:这是将视觉转化为幻觉,透露了作者愉悦、欣幸的心情。

③点、画“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夹批、旁批:这组比喻将听觉转化为视觉、触觉和味觉,写出了落潮时大海的静柔、清丽。如:把海睡时声音的低、轻,用“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种温柔来作比,把海的沉吟与情人芳香纯正的蜜语来作比,既有触感,也有味觉,具体形象,真实可感。“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两个比喻极言海的沉吟低、轻、柔的特点,有一种如梦似幻的美感。这些句子,以形绘色,以形绘声,细腻传神,充满柔情,读来令人陶醉。

④画“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山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旁批:用岛、山、星星的入睡来衬托大海进入了梦乡。

2.海醒图。

① 圈“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夹批:这是过渡句,也是联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

②画“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夹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海刚刚醒时的情态。

“喘、转侧、打呵欠、伸、抹”这一系列的动词很形象地描绘出了海的动感。

③圈“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和“用牙咬着”。

夹批:为了冲破岛屿的障碍,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把大海惊

用心

爱心

专心

尾批: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溺爱大海尤其是溺爱海潮的思想感情。

2.文末:

尾批:总结作者描写声音的方法。一是从感觉的角度,重在写视觉和听觉;二是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巧妙运用;三是妙用“掀”、“冲”、“吞没”等动词。

(朗读有利于评点批注,评点批注又反过来促进朗读。学生在朗读与评点批注中,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反复咀嚼、思考,能够有所发现、有所质疑和有所创造。)

四、回读课文

师生质疑、探究,然后共同整合出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呈现:

1.作者为什么把大海比喻成“伟大的乐章”?

提示:1928年,鲁彦到南京国民政府宣传从事世界语翻译工作,对于蒋介石的种种倒行逆施,十分不满,他将“蔡公时惨案”一事如实地向世界作了报道,被撤了职。1929年夏来到上海,这年,他和夫人到浙江普陀山度暑假。鲁彦正是带着由于时势变化而产生的不同寻常的心情来到这里的,面对着澎湃的海潮,耳为所感,心为所动,海潮与心潮并起发出了震撼心灵的最强音:“这样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反映了作者渴望战斗以及对幸福生活、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2.一切景语皆情语。在鲁彦的笔下,无论是海睡还是海醒、海怒,都充满了美的色彩,这字里行间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作者认为海潮无论是凶猛的来时,还是平静的去时,都是“一样的美”。这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对战斗的渴望的思想感情,是作者追求进步思想境界的具体体现。

(以上两个问题与文章主旨联系得很紧。可见,在充分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学生们能够直奔主题而设疑。“疑”是开启思维大门的钥匙。设疑贵在巧,巧在以疑诱发、点拨和引爆众人的思维。教师可借此疑来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发散性、创新性和凝聚性;疑亦贵精,精在突出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特点,在这三点上教师可引导学生疑深、疑透、疑广。精巧设疑,是为了引思、引议、提出思考题后组织学生展开自由讨论。学生在探讨时,既有冷静思考,又有热烈争论,使课堂呈现出既轻松活泼又镇定有序的良好状态。学生们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修正,活跃了课堂,也激活了思维。)

五、总结课文

我们运用“评点批注法”,对文章的佳词妙语进行了精彩的评点,相信大家都有很大的用心

爱心

专心

鄂教版心理健康课教案 篇2

2.互动感悟:精读全文,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理解诗句意思,试找出文章中的重点句,并将自己理解中的难句梳理出来,在讨论、交流时形成对文章内容、结构等全面深刻的认识。3.局部突破:教师总结学生的感受后,针对学生异议或重难点,对解决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进行引导分析。

4.鉴赏创造:文言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达到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的,而且还应该学习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写作知识、领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以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本文重要实词,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2.掌握诗歌朗诵技巧,通过朗诵逐步理解诗歌主旨。3.学习文章托物言志、咏物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本文重要实词,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晏子春秋》记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橘树的这种奇异特性本是一大遗憾,但在深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相通。所以他遭谗被疏时,以南国的橘树作为自己的榜样,深情地写下了咏物名篇一一《橘颂》。

2.介绍屈原生平及本文写作背景。

(通过教师的导入和介绍,可以渲染气氛、加强体验、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l.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对停顿,注意语气。

2.由学生提出应该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且进行范读。3.同学们根据朗读标准进行点评,教师适当进行指导。3.全班齐读。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熟悉文中的词句,为疏通文意做准备)

三、学习课文

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查找工具书,试着理解课文,疏通文意。将自己无法解决的字、词、句划出来,在小组讨论时解决。

2.分小组讨论,逐段翻译课文。四人一组,由一人负责翻译全文,其他三人边听边记下和自己理解不一致的地方。

3.在讨论时,学生将阅读所得、所感以及困惑提出.与小组同学进行相互交流。

4.全班探讨问题,找出文章中的重点句,提出小组讨论时难以理解的句子,共同解决。还有不懂的地方,由教师答疑点拨。5.学生反复诵读,达到一定熟练的程度,直至背诵。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思考课后练习提出的问题。

(将课后练习作为作业让学生思考,是为下一节课分析课文做准备。)第二课时

一、教师出示重点词句,学生解答 1.重点字词。

徕服壹志曾枝剡棘抟文章类 姱廓淑离师长置 2.重点句子翻译。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3.检查背诵。

(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掌握重要的字、词、句,检查背诵课文的情况,使学生养成勤背诗文的好习惯。)

二、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1.诗中哪几句写了橘的生长习性?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具体从橘树的外形美丽动人和美好精神两个方面来歌颂。3.从哪些方面写了“橘”的外形美? ①读课文,从中勾画出描写“橘”外形的句子。②将找出的句子进行归纳提炼。

叶一绿;花一素;枝一曾;棘一剡;果一形抟、精色、内白

4.这些外在美又表现了橘怎样的精神品质,请在文章的后半段找出相对应的句子。课文原句:“独立不迁”、“廓其无求”、“横而不流”、“闭心自慎”、“淑离不淫”、“梗其有理”。说明了“橘”淡泊宁静、疏远浊世、超然自立、豁达正直的精神品质。

三、拓展延伸

1.屈原作为一个爱国、追求崇高人格的诗人.借橘的特性表达了自己扎根故土、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感。那么,古今中外还有哪些人具有“橘“的精神品质?(学生在此环节往往很活跃,很多学生都会想到我们曾经学过的一些名人和革命英雄的故事,以此展开话题,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2.选择一种植物,模仿本文的手法,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抒情短文。

(本文学习了托物言志、咏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教学后记】

中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篇目占到近四分之一,教学大纲虽然对文言文的要求有所降低,只要求学生读懂,但这对初中学生来说,读懂也不是一件易事。针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 l。“读”字当先,激发兴趣。

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乃为启蒙,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良策之一就是把“读”字摆在首位。读法有多种,但我认为,在教学中范读、默读、朗读、齐读是必不可少的。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同我们今天语言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老师的范读,以加深记忆。通过老师的范读,能使学生掌握住音节停顿,读得琅琅上口。这时再引导学生对照课下注释默读,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教师一面验收读的效果,一面评价读的成效,使学生有兴趣和信心去学习。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大意。其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鄂教版心理健康课教案 篇3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引入文本。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板书:健忘的教授(1分钟)全班齐读课题:24 健忘的教授 健忘的教授叫什么?(生:伊里奇)

1984年一位中国小伙子杨晖来到原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大学文学系读研究生时,伊里奇教授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杨晖写下了这篇文章,一位让人敬佩的伊里奇教授居然是个健忘的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3分钟)

二、走进文本,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全文后,检查预习情况。

不带拼音,出示词语,学生认读,先指名再齐读一次:(2分钟)权威 崇拜 裤兜儿 涉及 某版本 婴儿车 妻子 师重点指导学生对疑难字“涉、兜”的书写。(3分钟)

注意:“涉”的右边不要写成“徙”的半边,“兜”的间架结构、笔顺。学生自主学习:在书上生字表旁边,认真抄写“涉、兜”3遍。

2、大家读了课文,知道伊里奇教授哪些健忘的事?同学们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或几件事?(1分钟)

学生不看书试着归纳一下。

师相机板书:健忘:忘了学生、忘了孩子、忘了车子

三、感受语言。

1.上课的事情,和“我”有关,所以写得最详细,我们一起来还原一下当时的画面。(7分钟)

PPT呈现第一次见面的场景:

伊里奇:噢,新来了一个外国学生!你好,欢迎你来听我的课。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国家的?

我:我叫杨晖,中国来的。

伊里奇:中国来的,那是一个创造智慧和文明的国家,我很崇拜她。(改成:你好,请坐!)我:谢谢您,教授!PPT呈现第二次见面的场景:

伊里奇:噢,又来了一个外国学生!你好,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国家的? 我:我叫杨晖,中国来的。

伊里奇:中国来的,那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国家。

我的心里(),我能感受到教授对我的(),对我国家的()。

PPT呈现第三次见面的场景:

伊里奇: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中国学生怎么没来?()总结:我们反复品读感受教授的话,能够体会到这位健忘的教授的哪些品质?预设:有礼貌、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和他的国家……

2.师:既然伊里奇教授如此健忘,那他在课堂上不会是讲了上句忘了下句,经常出错闹笑话吗?我想啊,伊里奇教授一定会被学生轰下台或者被学校解聘吧?

学生反驳,找出文中句子,说出自己的道理。(3分钟)抓住第五自然段讨论:(出示句子,齐读)(1分钟)

没有课本,没有教案。他就像一台电脑,所有内容都很有条理地从他的口中准确地“输出”。更令我吃惊的是,讲课时所涉及的引语,他竟能说出它们出自某书、某版本以及出版年月,甚至页数。第一课我就被教授征服了。

(1)师改写第一句,把“没有课本,没有教案。”改成“没有课本和教案”。体会两句的差异,体会“没有……没有”,有强调的意味,强调了伊里奇教授对知识的熟练。体会后要求学生圈画出两个“没有”,写上批注。(1分钟)

(2)请同学们尝试着圈类似的词语,来感受伊里奇教授惊人的记忆力。(学生由读第5段,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5分钟)

(3)假如此时你在场,是这众多学生当中的一个,你有什么想说的?(敬佩、惊奇、崇拜……)(1分钟)

(4)师:这真是惊人的才能,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吧。(生读)(1分钟)3.难怪在文章的第一段,作者就评价伊里奇教授是文学理论方面的权威。他在绘画、音乐方面也有着惊人的才能。读读这一段,体会概括描写。(2分钟)板书:不忘

四、那么教授到底健忘还是不健忘呢?

学生思考,交流。(1分钟)

预设:正因为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术研究上了,时时刻刻想到的是他的工作和学问,才会在生活小节上没用多少心思,才会闹出一连串的故事.一点也不矛盾。

师: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想表现教授对学术专注认真的品质,只用了一段文字写他的不健忘,于课题不符,能去掉第五段吗?那他为什么要费那么多篇幅,来写他的“健忘”,大家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从而理解“反衬”的写法。(2分钟)

师:像这样用大量的笔墨写“健忘”来衬托教授的“不健忘”,表现教授对学术上的“专注”,这种写作手法叫“反衬”,咱们在平时的作文中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写。

五、总结全文,课外拓展,回归整体。

伊里奇教授是个博学多才,在学术方面有着惊人成绩的人,就是因为教授对学术研究专注到忘我的境地,所以才会成为文学理论、音乐、绘画方面的权威,也正是这种专注,才会引出学术以外的“健忘”的趣闻轶事。

据说有一次考试,伊里奇教授竟然忘带试卷了呢!课外补充伊里奇忘试卷的故事。(3分钟)

师总结:伊里奇教授那种专注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钦佩的,因为没有那种专注的精神他不会成功。希望同学们以后对待学习也要像教授这样专注、认真,这样学习就会进步更快!(1分钟)

板书设计:

24.健忘的教授(伊里奇)

健忘(学生、儿子、车子)

鄂教版心理健康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衣衫褴褛、乞讨、寒酸、风烛残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情地朗读课文。帮助学生了解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用语言帮助盲老人的事,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悟“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能打动人心的原因,切实感受语言的魅力。

3、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过程与方法:

1、借助多种渠道查找、阅读与文本有关的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入情入境,动情朗读,深入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能用优美的语言,诚挚的话语与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第六自然段的内容,感受“春天到了,可是„„”一句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感悟其打动人心的原因。

难点:在感悟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根据一定目的尝试写一句打动人心的话语。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12个字,认识5个字。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衣衫褴褛、佝偻、表情木然”的意思。

2.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教具准备】

课件

一、导人课题,激发兴趣:

师:(板书:魅力)齐读,那谁能说一说,魅力是什么意思?(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你都觉得什么最具魅力?是呀,笑有魅力,声音有魅力,大自然有魅力„„其实啊,有时候语言也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语言的魅力》(完成板书“语言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圈出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此处为课件1】

2、交流检查。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此处为课件2】

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吗?(指名自由概括)

三、精读文段,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她衣衫褴褛,佝偻着腰,头发花白,表情木然„„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街上乞讨。”【此处为课件3】

读一读,说一说“衣衫褴褛““佝偻”是什么意思?(衣衫褴褛:衣服破破烂烂。佝偻:脊背向前弯曲。)你从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请你根据自己的体会读一读。(从外貌和神态描写中可以体会到老人贫困无助,但是为了生存,为了活下去,为了不饿死,而整天从早到晚长时间地站在街上沿街乞讨,她的表情木然、目光呆滞,长期生活的不幸早已压得她都麻木了。面对着这样一位老人,我们已经觉得他很不幸了,可是更不幸的是她是个双目失明的人,也许正是因为老人家有异于正常人,眼睛残疾,加上无儿无女,年岁又大,孤苦伶仃,丧失了劳动力,所以才沦落为在街边乞讨。)

感情练读,读出老人境况的艰辛,以及对其产生的怜悯之情。

3、正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一位著名的诗人走到老人跟前,俯下身子询问。)

指名读诗人与老人的对话。(指导读出老人辛苦劳累与哀伤无奈的心情,语调低沉无力。)

重点指导朗读:“我„„今天什么也没有得到” 【此处为课件4】 师过渡:于是,诗人听了,便拿出笔来,悄悄地在老人木牌的那行字前面加了“春天到了”这四个字,随后又将身上带着的钱全给了这位老人,结果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怎样识记这些生字。【此处为课件5】

2、指导多种方法识记字形。

3、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重点指导:“牌”右边是“卑”,不要写成“皋”;“寒”的中间有三横,不要漏写。“迫”与“追”要区别。“币”的第一笔是“平撇”,不是“横”。

4、指导书写。把字写端正,美观。教师可适当作书写示范。【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形近字组词。

钱(钱包)迫(压迫)府(王府)掏(掏钱)残(残忍)追(追赶)俯(俯视)淘(淘气)

(二)将词语补充完整。

双目(失)(明)表情(木)(然)莺(歌)燕(舞)(贫)(困)交加(风)烛 残(年)(万)紫(千)红

(三)我会填。

1,、迫,先写(白),再写(走之儿)。这是一个多音字,在“生活所迫“中读(pò),它还可以读(pǎi),组词是(迫击炮)。

2、牌,共(12)笔,第十笔是(丿)。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P),再查音节(pāi)。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虚设,辛酸、贫困交加、风烛残年”的意思。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语言的魅力》这一感人的故事,使同学们能够了解故事内容,并且深深震撼于“语言的魅力”。【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衣衫褴褛 头发花白 双目失明 乞讨 生活所迫 木牌 衣着华丽 寒酸 一枚硬币 莺歌燕舞 贫困交加 风烛残年 万紫千红

出示词语多种形式检查识字情况。【此处为课件6】

二、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知道了一位风烛残年,贫困交加,饥寒交迫,双目失明的颤巍巍的可怜老人,为了生存,在辛苦地沿街乞讨一天却什么也没得到的情 况下,一位诗人出现了,他给了老人所有的钱,并且在她的木牌上的那行字前加上了几个字“春天到了”,正是这寥寥几个字,却使事情发生了怎样的转机呢?我们来看看!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情?

师:是啊,老人站了整整一天了,那么漫长的时间都没有收到一枚硬币,所有路过的人都习以为常,可是现在,却突然发生了如此怪事——

“他看到来往的行人„„也摸出一枚硬币交给老人。”【此处为课件7】教师引读。

2、指名读、小组读。读出施舍的人之多。

说一说,从带点的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诗人的几个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人们都被木牌上的话感动了,纷纷慷慨解囊,帮助这位双目失明的贫苦老人。)

3、练习用“无论„„还是„„都„„”造句。进一步体会文意。师过渡:先是整整一天,没有一个人给钱,(板书:什么也没有得到)现在是几乎所有来往的行人,只要经过这块木牌时,都纷纷停下来,不管是贫富贵贱,不管是男女老幼,都心甘情愿地慷慨解囊,就连那衣着寒酸,也同样贫穷,为生计发愁,疲于奔命,劳碌奔波的小职员,也摸出自己的钱交给了老人,(板书:无论„„还是„„都„„)奇怪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带着这个问题去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吧!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是什么带了来了奇迹呢?(板书: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诗人在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就产生了那样的“魅力”呢?【此处为课件8】

2、指名自由发言(木牌上的语言,感动了每一个人,使路过的每个人都产生了同情怜悯之心。)

3、“那蓝天白云„„怎么不叫人陶醉呢?”【此处为课件9】指名读。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美好的春天。(出示关于春天美景的图片)【此处为课件10】

师过渡:春天到了,我们看见了湛蓝晴朗的天空,白絮般的云朵,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小草发芽,绿树长出新叶,莺歌燕舞,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一派生机勃勃的世界,多美好呀!有谁不喜欢春天,有谁不愿意去赞美它呢?可是,这么如此美妙的春天,这位双目失明的可怜老人却一生都没有见过啊!她眼前的只有一片黑暗„„“春天来了”虽然短短几个字,却使见过它的人浮想联翩,联想到春天的种种令人向往的美丽景色,然而后面的“我什么也看不见”却刹时敲碎了这个美丽的梦,前后造成极其强烈的对比映衬,使春天的“色彩斑斓”与老人眼前的“永久黑暗”形成对比,使春天的快乐美好与老人风烛残年、贫困交加的辛酸生活形成对比,更加突现出老人生活的困苦不幸,因而使每个人都产生心灵的触动,怜悯同情之心油然而生,纷纷发自肺腑地慷慨解囊。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啊!)

4、感情练读第3自然段。注意引导读出前后的对比,读出春天的美好与老人身世的辛酸。

5、我们也来试试吧,校园里、街道旁门、小河边„„我们能不能写写提示牌,用有魅力的语言来提示大家言行文明呢?【此处为课件11】

师:语言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它虽无实体,去能产生巨大的力量。温暖的语言使人如沐春风,鼓励的语言催人奋发努力,智慧的语言化干戈为玉帛„„这便是语言的魅力。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认真的学好语文,让我们的语言也能具有神奇的魅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wān yāo

yìng bì

mù pái

tāo qián(弯 腰)(硬 币)(木 牌)(掏 钱)

(二)将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1、春天是美好的,有谁不去赞美它呢?

春天是美好的,谁都会去赞美它。

2、人们想起这个老人一生连春天都没有看过,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人们想起这个老人一生连春天都没有看过,对他产生同情之心。

(三)照样子用加点的词写句子。

无论是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还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少男少女,都掏出一.....枚枚硬币送给老人,就连衣着寒酸的小职员,也摸出一枚硬币交给老人。... 无论是年过八旬的老太太,还是衣着时尚的青年,都积极的捐款,就连背着书包的小学生,也掏出自己仅有的零用钱投进了捐款箱里

(四)我会写。

1、当你看到有人踩踏草坪时,你会说:小草微微笑,请从旁边绕。

2、好朋友字写得不好,你希望他注意练字,你会说: 写漂亮字,做优秀人。

【板书设计】 语言的魅力

什么也没有得到 无论„„还是„„都„„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教学反思】: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一个独立的阅读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一个独立学习的空间,鼓励他们主动地阅读,积极地思考,并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语文,不仅要懂得欣赏其语言的魅力,还要应用到交流交际中,让美的语言为生活增添色彩。所以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欣赏到人物语言的机智,认识到语言对生活的重要性,培养运用有魅力的语言的意识和能力。本节课我鼓励他们主动地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感悟。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文段,并展开想象“春天的美丽景色”,对比老人的“我什么也看不见”,积极地思考,表述自己的观点,激发情感,进一步理解诗人语言的魅力,认识语言的巨大力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资源

创新教案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生活中,书是最吸引我的,什么东西最吸引你?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就称之为——魅力。(板书:魅力)有一种魅力,人人都可以具备,那就是语言。(板书:语言的)“字字传真情,句句暖人心”,“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暖”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语言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通过一个故事来领略语言的魅力。

二、初读感知

1、检查预习

指名读: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这一组词语是描写谁的?看了这些词语,你眼前浮现出一个怎样的老人?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发生在这三者之间的什么事?

三、品读感悟

1、读课文,说一说,文中最有魅力的语言是那一句?(板书: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你从文中哪儿看出这句话富有魅力?(“我什么都没得到”“他看到来往的行人经过这块木牌时,大都停了下来。”)

2、“听到有人询问„„今天什么也没有得到。”“无论是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也摸出一枚硬币交给老人。”【此处为课件2】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变化之大。

师:是啊,在繁华的巴黎大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当他们看到面对衣衫褴褛的老人,却都视若无物,冷漠地从他身边走过,当他们看到“我什么也看不见”时,没有一个人肯帮帮这位双目失明的老人,然而,诗人仅仅只是加上了“春天到了”事情竟然有那么大的转机,这是为什么呢?

3、从悲伤到高兴,从无动于衷到慷慨解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看来奥秘就在这句话中,我们来研究研究这句话。

4、指名读第6自然段:这句话有什么样的浓厚的感情色彩?

5、看到春天来了,就让我们联想到了春天的美好,(板书:联想)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春天的美丽?用“~~”画出来。

师引读:是的,春天是美好的,(出示春景图)那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那蓝天下的绿树红花,那花间的莺歌燕舞,那树边的流水人家,这美好的一切,怎么不叫人陶醉呢?边想象边试着背诵。

6、是啊,鸟语花香,姹紫嫣红,春天像年轻的生命一样,充满蓬勃的生机、绚丽的色彩,让我们纵情高呼:——春天到了。

可是,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对老人而言,只是漆黑一片,他的一生所拥有的色彩只有黑色,那孤独冰冷、幽暗死寂的黑色,他只能说——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漆黑和万紫千红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板书:对比)

7.老人多么痛苦啊,那你说一说这句话中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是什么?老人深深的痛苦之情,怎能不激起人们深切的同情之心呢?(板书:激发同情)正是这饱含浓厚感情的话语,打开了人们关爱的心门,纷纷慷慨解囊。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富含魅力的语言吧!

(四)仿写

1、法国诗人让•彼浩勒用一句话帮助贫穷的老人,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类似的故事。我们生活中像这样有魅力的语言很多,例如草地上不再写“禁止践踏”,而会写上一些有魅力的语言——(生交流,师总结)

2、我们也来试试吧,校园里、街道旁门、小河边„„我们能不能写写提示牌,用有魅力的语言来提示大家言行文明呢?

(五)总结全文

古人云“一言可以定国,一言可以丧邦。”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好的语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能使人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现代社会里,演讲和口才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认真的学好语文,让我们的语言也能具有神奇的魅力。

精彩片段

一、浏览阅读,初步感知。师:请同学们将课文浏览一遍,你认为,在这篇文章中哪句话最有魅力,请你把它画下来。

(我画的是“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大家思考一下:一开始牌子上写着什么?(和“我什么也看不见!”相比较它最有吸引力。)

二、想象画面,激发情感。出示两句话: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生: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春天到了”这四个字。)

师:是的,第二句告诉我们春天来了。春天到了,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我们一起来读读文章中描写春天的这段话。

出示春天文字:(生读)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小桥流水,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师:请同学把这段话再读一篇,边读边想想你看见什么了?听见什么了?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课件:随学生读春天的语句,点击字变色,并配声音。)

春天到了,我看见了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怎能不让我陶醉呢?

师:看到这些字行人都想到了这万紫千红的春天,想到了春天的良辰美景,特别的美妙,春天于严冬交替中诞生的,一切渴望葱茏的树木,所有向往绽放的花蕾,无数企盼萌芽的种子,怎会错失这大好春光?(板书:万紫千红)

师:春天多美啊!(再打出一幅春光图)可是盲老人的眼前一片漆黑,他什么也看不见。(板书:漆黑一片)

(画面:一片漆黑,盲老人静坐一旁,响起了哀婉的《江河水》)刚才还是满眼的春光,转眼间竟是一片漆黑,通过电教手段将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同时展示在同学的面前。这强烈对比的画面,还有那滴血带泪的音乐,撞击着学生幼小的心灵,使学生的情感和文中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在人来人往的街头,站着一位老妇人。她衣衫褴褛,佝偻着腰,头发花白,表情木然。在她身旁,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街上乞讨。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

“我什么也看不见!”

指导读“我什么也看不见!”

老人叹息道:唉---“我什么也看不见!”

老人悲伤着:“我什么也看不见!”

老人心酸呀:“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人来人往的街头,华丽的绅士、贵妇、少男上„„看到衣衫褴褛的盲老人无动于衷„„

三、对比阅读,体会语言。

师:难道在人来人往的街头就没有人肯在盲老人面前停步吗?难到过路人都只顾忙碌着自己的事对老人无动于衷吗?(不,一位诗人使这个世界改变了。)

师:请同学们在打开书,对比读读,看看这一天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不变的:还是这个地点,还是这位老人,还是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春天。变的:钱多了;给钱的人多了;老人的心情变了 世界变了,人们的心变了,充满了“爱” 诗人的心情也变了

师:诗人没有用钱财帮助老人,而是用“有魅力的语言”,他的这种相助是用金钱不能衡量的,他帮助了老人,他这种行为仅仅帮助了老人吗?

(不仅仅只帮助了盲老人,他不仅仅帮助了老人,还帮助了那些盲心的人,帮助了这个世界,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2、行人的内心也在改变:(变得有同情心了)变换不同语气读,体会其中的变化。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3、对比的力量 师:再读

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1)强烈的对比和反差,春天意味着什么?光明、美好。2)盲人意味着?什么也看不到。

3)如果两件事没有联系可能没有什么,把二者联系起来,自然让过往的行人想到很多。

这位盲老人一生中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美丽的景象,人们都会产生同情心,所以都会帮助这位老人。人们的这时的感觉是什么?悲凉,同情之心犹然而生。他们纷纷解囊相助。板书(解囊相助)

2、一句话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变化?

师:一句话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变化?魅力在哪里?仅仅是书上写得富有诗意和感情吗?魅力还在哪里?在于能打动人心,触动人的情感,诗人用这六个字触动了那些无动于衷的人们内心美好的一面,唤醒了人们藏在深处的同情心。拨动了感情深处的心弦。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语言的魅力》是鄂教版四年级上册中一篇打动人心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讲述的是:在人来人往的街头,有一位失明老人在乞讨,他的身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道“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没有人帮助他。一位诗人在牌子上添加了“春天到了”几个字,结果,街头的行人变了,他们从对失明老人无动于衷到热情相助。课文中“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一波才动万波涌”的作用,使行人的感情在变,在这变化之中,展示了语言所特有的魅力。

【作者介绍】

让•彼浩勒:法国诗人。一生不但创作了许多诗歌,而且热衷于人生的喜好、哲理。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名人妙语拾趣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艺术、古往今来许多名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语言财富,这些财富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影响着方方面面的人。在闲暇之余,细细品味,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事业大有裨益。

逆向思维,绝处逢生。相传和砷与乾隆皇帝到某一寺庙上香。在通往寺庙的台阶上,和砷向皇上讨好似的说道: “皇上,您一步更比一步高。您是步步登高呀!”皇上听着顺耳,自然高兴。进香归来,皇上顺着台阶下走,灵机一动,转身问道: “和爱卿,现在怎么说呢?”和珅急中生智,奏道: “皇上,现在是后步要比前步高。皇上您啊,是后来居上。”

调换词序,逢凶化吉。曾国藩初与起义军对阵,屡屡受挫,在奏折上不得不写上“屡战屡败”,如若不然就有欺君瞒上之罪:照实直说皇帝看了肯定不高兴,轻则丢官罢职,重则性命难保。苦思冥想的曾国藩采用师爷的建议,把“屡战屡败”换成了“屡败屡战”。奏折呈上,皇帝不但没有怪罪,而且认为其忠勇可嘉。这是因为,次序改变以后,虽然连吃败仗,但是体现了曾国藩面对强敌不服输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

巧妙设喻,化解难题。春秋战国时期,晏子使楚。楚王为了羞辱晏子和齐国,特意让人押解一个被称作小偷的齐国人从晏子面前走过。楚王借故询问小偷是哪个国家人,随便说了一句: “齐国人,怎么尽出些偷鸡摸狗的人呢?”晏子不卑不亢,缓缓说道: “齐国民风淳朴,没有小偷。为什么到了楚国的齐国人竟然变成了小偷呢?这大概就像一种树,在淮海以南为枳,在淮海以北就变成了橘子——这大概是水土使然。大王您说呢?”楚王尴尬无比,笑着打了个哈哈,立即转换了话题。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会遇到很棘手的问题。越是这样,越需要我们学会与周围方方面面的人进行交流,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而学习和借鉴名人的交际艺术将会使我们受益匪浅。

【课后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ìng

pái

hán

suān

tǎo(硬 币)(木 牌)(寒 酸)(乞 讨)fēng zhú cán nián

shēng huó suǒ pò(风 烛 残 年)(生 活 所 迫)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一(位)老妇人(双目失明)的老人 一(枚)硬币(美 好)的春天 一(片)漆黑(衣着华丽)的绅士 一(块)木牌(花 白)的头发

三、根据词义写出下列词语,看谁记得最好!

(1)黄莺歌唱,燕子飞舞。形容春光明媚宜人,一派生机。(莺歌燕舞)

(2)比喻临近死亡的晚年。(风烛残年)

(3)形容百花齐放,颜色艳丽。(万紫千红)

四、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诗人仅仅在原来那句话的前面加了几个字,竟产生了这么大的魅力!是呀,春天是美好的,有谁不去赞美它呢?有谁不去追逐它的脚步呢?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小桥流水),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但是这一切,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都是虚设的,她的眼前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辛酸的事啊!当人们想起这个贫困交加、风烛残年的老人,一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过,怎能不对她产生同情之心呢?

1、在括号里加入恰当的词。

2、把划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是呀,春天是美好的,谁都会去赞美它。

3、为什么诗人加的这几个字会产生这么大的魅力?

因为春天的美好和老妇人什么也看不见的不幸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巨大的反差,给人们的心灵以巨大的冲击,激起了善良人们的同情心。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鄂教版心理健康课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①继续学习文言中一些实词、虚词的用法。②学习本文运用设喻讲道理和表明见解的方法。

③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④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学重点:文中出现的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本文第二段邹忌以自己的事情设喻,劝说齐王纳谏是教学难点。第1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 作业:见自测 板书设计: 时间教学过程

一、导向:

1、导语:

“人贵在自知。”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他是一位美男子。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邹忌,看看他是如何讽谏齐威王纳谏除蔽,修明政治的。

2、揭示目标:

①继续学习文言中一些实词、虚词的用法。②学习本文运用设喻讲道理和表明见解的方法。③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

二、自学:

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的左边,认识的同学就把拼音注上去。帙丽(yì)朝服(zhāo)衣冠(guān)窥镜(kuī)期年(jī)朝于齐(cháo)间进(jiàn)

2、积累下列词语:

①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用心

爱心

专心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以……为美,形容词用作动词。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名词作状语。④闻寡人之耳者。闻:使……闻。⑤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

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国君旁边的近臣。⑦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委婉劝说。⑧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公开指责。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把握“……孰与……”的句式)②忌不自信。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把握宾语前置)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④王之蔽甚矣。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4、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背景资料: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用心

爱心

专心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第2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 作业:见自测 板书设计: 略

时间教学过程

一、导向:

1、导语:

复习上课时内容,导入本课内容

2、揭示目标:

①了解文章结构分析文章内容。②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二、讨论: 小组合作探究

过程:学生先独立选择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

1、研习第一自然段,诵读指导: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a、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与徐公比美。

用心

爱心

专心

人者,受中赏;能滂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如此不计较提意见的方式和态度,这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也正是邹忌敢于进谏的原因。b、臣民进谏分三个阶段,发生了三次变化,“令初下,群臣进涑,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闻之;期牛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三变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的正确性。c、结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板书:三赏 三变

三、质疑:

再读课文,自由设置疑问,师生共同探究,合作解决。

四、自测:

1、学生齐背课文。

2、邹忌讽谏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3、课外阅渎《触龙说赵太后》,比较触龙与邹忌的讲话艺术。

五、自结:

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略

第3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 作业:见自测 板书设计: 略

时间教学过程

一、导向:

1、导语: 检查背诵

个别抽查或集体齐背,导入本课时内容。

2、揭示目标: ①检查背诵 ②品读课文

用心

爱心

专心

有力。

上边三种答法的意思基本是一样的。但由于身份不同,想法不同,因此他们的回答、语气与神态也就有差别,此所谓“言为心声”。这些对话看似平常,但含意隽永,耐人寻味。②精巧的结构

《邹忌讽齐王纳涑》一文被人称赞的应为结构上的“三叠法”了:三问,三答(与徐公比美);三比(由已推王);三赏(齐王纳涑);三变(结果)。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但承转全文并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应该是这两个字:

一是“思”。邹忌在三问之后。从妻、妾、客得到美于徐公的答案。可在事实面前,“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白视,又弗如远甚”。此时,他—没有妒忌,要知道他对白己的容貌是相当看重的;二没有大怒,不因为自己比不上人而生气。也没有因此而迁怒于人。要知道妻妾都骗了他。相反的,他却是“寝而思之”。并能比较客观地总结山个中的原委: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更难得的是,他能进而类推到治理齐国的大王身上,指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点正如《古文观止》编者的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评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可以说这一“思”是文章的深化,而且凸现了邹忌的智者形象。二是“善”。齐王在听完邹忌的进言之后的神情、态度在这一字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齐王在听了邹忌的闺房小语之后。一没有怪邹忌在朝廷上谈闺中如此不庄重之事;二没有追究邹忌与自己相提并沦之罪;三不掩饰自己深受蒙蔽之事实。相反,他只说一“善”字,多么痛快,多么干脆。也正是有了这一“善”字,才有下面的“三赏”与“三变”,才有“战胜于朝廷”的盛况。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明君的高大形象。

这一“思”一“善”可以说是解读本文的枢纽:正是有了“思”才会有下面的讽,这是行文的一大转折——由不值一谈的闺中小事转向了国家大事;而“善”可算是全文的高潮,一次充满危机进谏君王的险事至此已化为君臣思想相通的喜事,揭开了齐国走向强盛的序幕。

2、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学生悉心揣摩,讨论交流。成果展示: ①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目的。

邹忌向齐威王献策之时。齐国的政治比较腐败,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邹忌向齐威王再三苦苦劝谏,甚至流下眼泪或者破口大骂,以死谏君,效果不一定好。邹忌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而是以“闺房小事”说自己的体会,小题大做。现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蒙蔽甚矣”,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

用心

爱心

专心

①贾: ②谓……曰: ③利: ④力田: ⑤泽: ⑥之:

2、解释下列句子。

(1)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2)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3、试评论一下吕不韦其人。参考答案:

1、贾:经商,做买卖。谓……曰:对……说。利:赢利。力田:辛勤耕作。泽:恩泽。之:指代秦公子子楚。

2、(1)吕不韦到邯郸经商,见到人质于赵的秦公子子楚(即异人)。(2)如果帮助他获得秦王王位,恩泽町以遗留万世,我愿意去资助他。

3、吕不韦资助异人并力助其夺得秦王王位,帮助他养育儿子。助其于灭六国,一统天下,他做了天大的生意,是最精明的生意人。

五、自结:

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邹忌讽齐王纳涑》对话精彩,结构精巧,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

六、教后记:

用心

爱心

鄂教版六年级15课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壶口瀑布》是一篇写景散文,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壶口瀑布的外形特点、构造及形成原因、漫长历史以及作者的内心感受,体现了黄河磅礴的气势、漫长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习12个生字。

2、朗读全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1-5自然段,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体会作者对黄河的热爱及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感染。

4、体会作者有序观察和多角度生动描写等表达方法,品味和积累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1-5自然段,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体会作者对黄河的热爱及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感染。

2、体会作者有序观察和多角度生动描写等表达方法,品味和积累优美语言。

【设计理念】

1、在立体的、完整的黄河中认识、解读壶口瀑布,努力做到深入浅出。

2、采用不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突破重点段,提高课堂实效。

3、在对比中感受壶口瀑布不一样的风采,培养学生良好语感。

4、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初读,明确任务

请大家把语文书翻到P94,自由朗读课文,这一遍读书有两个要求:第一,给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第二,边读边想,壶口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检查字词学习

(CAI出示四字词

挟风带雨 蒸云弥漫 气吞山河

长鲸饮涧 花团锦簇 扑朔迷离)

3、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三、切入重点,品读词句,体会表达

1、切入四、五自然段,默读体会

2、导读第四自然段

(1)师谈话提出要求。

重点句:只见滚滚黄水从高高的崖头跌落下来,挟风带雨,雷霆万钧,溅起的水雾散在空中,蒸云弥漫,仿佛从水底冒出滚滚的浓烟。

①学生扣词谈想象

②师相机抓“跌落”“雷霆万钧”“挟风带雨”“蒸云弥漫”,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

“跌落”:比较体会;

“雷霆万钧”——结合关键字理解词语;

“挟风带雨”,“蒸云弥漫”——联系课文想象画面。

③指导朗读

④小结、过渡。

重点句:水底悬流激荡,这雾,这云,这烟,全部是黄色的,散发着泥土气息,使这瀑布增加了厚重感,更使那吼声如洪钟闷雷,震荡峡谷,气吞山河。

①学生扣词谈想象。

②师抓关键词“悬流激荡”“厚重”“洪钟闷雷”,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

“悬流激荡” “洪钟闷雷”:想象体会;

“厚重”:结合课文、学过的诗句体会。

③指导朗读。

(2)导读第三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找到第三自然段中描写声音的精彩语句——“那声音好像火车出站,航班起飞,放炮开山。”

②指导朗读。

③小结学习内容,点拨表达方法。

(3)总结第四自然段学习内容和表达方法。

(4)想一睹壶口瀑布的真风采,感受这磅礴的气势吗?请看大屏幕。(CAI出示视频)

(5)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壶口瀑布,这就是大自然的杰作呀!让我们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读出这份磅礴的气势。

3、导读第五自然段

(1)师配乐朗诵第五自然段(CAI出示重点句)

重点句:那升腾的水雾因为阳光的折射幻化出道道彩虹,有的从天际插入,似长鲸饮涧;有的横卧河上,如彩桥飞架;有的飘忽游移,像花团锦簇;有的续续断断,扑朔迷离。

(2)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3)引导学生体会、发现表达方法。

4、小结四、五自然段的学习

四、回归整体,总结留疑,布置作业

1、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2、搜集一张壶口瀑布的图片,尝试运用今天学到的好词好句展开描写。

了解《黄河大河唱》的创作经历,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和描写黄河的诗句。

【板书设计】

15壶口瀑布

磅礴的气势

跌落

升腾

漫长的历史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7

我们是集体的主人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在学校集体生活中的民主权利。

2.积极参与学校集体的民主活动,初步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集体生活中的意义,探寻参与民主活动、维护民主权利的方法。

3.知道权利和责任是同时存在的,学会对集体负责,建立完整的集体主人翁意识。

活动重点: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集体生活中的意义。

活动难点:权利和责任的内涵。

活动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人人都有发言权

活动准备:学生准备有关集体生活的意见、建议、想法等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我们每个同学都生活在班集体当中,是集体中的一员。我们常说,我们是集体的主人。什么叫主人呢?(请学生解释主人的意思)

二、活动开始:

1.师过渡:主人就是当家作主的人。我们身边有两个小主人遇到了困惑,想请大家帮助指点指点。

2.思辨活动:出示教科书中“他的观点可以讲吗?”和“我的意见可以提吗?”

3.教师小结:我们也是集体的主人,想必我们现在和过去也有某些想法、某些

第一课件网

建议、某些某些信息想告诉集体,告诉大家。

4.体验活动:“主人,您请发言”。

(1)请学生看教科书第21页上面的文字与图片内容,填一填、说一说在集体生活中发言权的具体内容。

(2)请学生上台讲自己有关集体的意见、建议和想法,并谈一谈想通过什么途径向班集体或者学校、社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5.小结过渡:阅读“未成年人说话的权利受重视”和伏尔泰语。我们是集体的主人,人人都有发言权。那么,集体的事谁说了算呢?

6.实践活动:“我们来一起定《公约》”。

(1)读“我们来一起定《公约》”。

(2)讨论:遇到六(2)班的同学们遇到的这种分歧,怎么办?这《公约》到底该怎么定?分组讨论并填写关于发言权的看法。

(3)请班长主持,在六(2)班讨论的基础上补充、协商、表决,制定我们班的《班集体公约》。

三、活动结束

教师小结:人的身份有主人与客人之分,我们在集体中的身份是主人。我们应当意识到每个主人都享有发言权,同时也应意识到,发言权只有在集体中才有意义,我们要多用这份权利为集体说话,尽到一个主人的责任。

四、作业:

我们是集体的小主人,在班集体的建设中你提过哪些好的建议?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自己的干部自己选

活动准备:

预先浏览教科书,尝试填写出书中问题的答案,便于课堂上讨论交流。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我们班集体中有一种角色叫干部。班干部是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与组织者,可以说是班集体的领袖。你想做班干部吗?如果你想当班干部,你想当班干部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不想当班干部,你希望当班干部的是什么样的人?

2.请同学谈上述问题的想法。

二、活动开始

1.师过渡语:一个班集体能不能团结向上,班干部的作用太重要了。我们生活在班集体中,班集体的干部怎么产生呢?我想,不论是我们班集体还是别的班集体,这是每个班集体成员都会关心的问题,有一个班叫六(2)班,他们的班干部产生过程中有一些好做法,也产生了些疑问,想请我们去参与解决。我们跟六(2)班同学走一趟,为我们班今后产生班干部积累一些经验吧》

2.活动一:

(1)读“我们选择了选举”。

(2)小统计:请我们班同学说一说产生班干部的各种方法,再统计哪种方法最受欢迎,然后请大家进行统计分析: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3)小结过渡:其实,选举产生干部是普通人认同的一种民主方法,当然这种方法实施必须有一套科学的选举程序。

(4)讨论协商:在分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协商制定班干部选举程序。

3.过渡提问:选举产生是个好办法,那由谁来选呢?

4.请同学们谈谈上述问题的看法。

5.活动二:

(1)读教科书第24页提示语、“提名候选人”“丁文的困惑”和“王滨担心”。

(2)讨论该页下面的问题并总结出在提名过程中的权利。

6.过渡语:根据选举程序、候选人确定后,最终要由大家进行无记名投票,这可是产生班干部非常重要的一环。你怎么看待无记名投票?又根据什么标准来投票?

7.请同学回答上述问题。

8.活动三:

(1)读“我们来投票”、图片文字和“我把选票投给她”,说一说投票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2)辨析教科书中提到的一部分同学的错误想法,指出这种想法的危害。

(3)填写交流“我的投票标准”。

三、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通过选举产生干部是集体生活中重要的民主举措,参与选举则是每个同学的民主权利,我们应当珍惜这一权利,应当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对集体负责的态度,行使好我们权利。

四、作业:

新的学期你们班的班委会是如何产生的?

第三课时

活动内容:集体事,我应该做

活动准备:学生用日记的形式针对自己在班集体中承担的岗位和任务写一份“述职报告”。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我们每天早上离开父母,走进班集体。请你说一说班集体是谁的?你对班集体有什么期盼?

2.请同学谈一谈上述问题。

二、活动开始:

活动前准备:在黑板上勾勒出教室轮廓图,写上班级编号。

1.集体是我们的家,建设靠大家。在集体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承担一定的职责。请问你尽到一个主人的职责了吗?请你“述职”。

2.活动:小主人“述职”。在教室轮廓图中一角写上“我的职责我承担”。请同学读教科书中小主人的“述职”报告:“因为我是小组长”和两个同学的讲话。再请同学讲我们自己在班集体中承担的岗位职责以及履行职责情况。“述职者”把名字写在教室轮廓里,由大家给予鼓励性评点。

3.过渡语:除了集体交给我们的任务放在心上,负责做好之外,集体中还有哪些事情与我们有关系呢?我们也有责任去做吗?

4.活动:小主人谈当家。在教室轮廓图中一角写上“我是主人我当家”。请学生从教科书第27页图中选一件事作答,再讲一件自己做得好的类似事情,做过演讲的同学也把名字写入教室轮廓图中。然后,读“我们一起来参与”。

5.过渡语:我们班集体中还有哪些不完美的地方,你观察过吗?怎样才能让我们班完美起来,你有没有什么好主意?真心真意盼望集体好,才算是真正的主人。

6.活动:小主人畅想集体美好未来。在教室轮廓图中一角写下“我盼集体更完美”,请同学们谈班集体不完美的地方,或者谈建议,或者写短语、小诗表达对集体的赞美与期盼。然后请发言的同学在教室轮廓图中写关键词和姓名。最后全班朗诵“我盼集体更完美”。

7.请没有在教室轮廓图中签名的同学,上台说一句对集体祝福的话,然后也签上名字,强调一个不能少。

三、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集体是我们的家,教室是房子,桌椅板凳是家当,我们每个同学都是主人,我们一起共同建设这个属于我们的家,享受这个属于我们家。

四、作业:

你在班集体中有没有为大家服务的岗位?或者想为集体承担什么任务?你怎样负责任?

附板书:

我们是集体的主人

人人都有发言权:充分发表意见

自己的干部自己选:公平、公正、民主、平等

上一篇:短暂的友情作文下一篇:采购部半年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