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心理健康课教案

2024-10-12

高一心理健康课教案(精选11篇)

高一心理健康课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本教材出自20XX年第10期活动设计栏目,一般应用于高一上学期开学初期。

二、说教学目标

理解、掌握人际沟通中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技巧。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人际沟通中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技巧。

难点:掌握人际沟通中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技巧。

掌握某项技能并不是听了就会运用,还需要在以后的交流中慢慢体会、领悟。所以本节课重在体验领会,难在掌握技巧。

四、说教法

讲授、行为训练、游戏活动、故事、心理体验、讨论交流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说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5分钟)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泰戈尔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选用这首诗的第一部分引题,语言优美,意义也与本节课很贴近。请同学们简要谈谈自己在沟通中曾经出现过的矛盾和烦恼。

(二)人际沟通的方法与技巧(31分钟)

本节课主要设计了四个活动分别体验四种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1、相互信任,主动交往(8分钟)。设计了《倒下与接住》。由于是在教室进行的,场地有限,所以我设计了一个四人参与的小活动,两人一组。一个人面向黑板站在讲台边缘,合起双臂抱于胸前,向后直倒:注意脚不可以踩讲台下的地面,身体尽可能平直。后面的学生距离前面的学生大约半个身位,要用力接住。依次换位进行。

(1)倒下的那一刻你害怕吗?你相信其他同学会稳稳地托住你吗?倒下的时候你的身体是弯曲的还是挺直的?

(2)你现在的感觉是什么?

(3)你从这个游戏中学到了什么?

通过刚才活动的体验和亲身感受,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信任。能放心倒下去的人是信任别人的人,而接住别人的人是被人信任的人。要想被人信任,首先应信任别人。这种相互信任还可以延伸到与人交往的方方面面。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期望,那就是希望别人能喜欢自己,接纳自己,支持自己,承认自己。但是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喜欢我们、接纳我们。别人喜欢我们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我们首先要喜欢他们。要想被人尊重,首先应尊重别人;要想被人关心,首先应关心别人……。对于交往的同学,我们首先主动敞开心扉,接纳、肯定、喜欢他们,保持在人际关系的主动性,这样别人才会接纳、肯定、支持、喜欢我们。

教师引导:“人际交往中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主动表达对别人的喜欢和肯定?”

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小组发言,教师概括出若干与人主动交往的方式,如主动向别人问好、打招呼,主动向别人点头、微笑,主动关心别人,主动约别人一起出去玩等等。

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首先这样对待别人,相互信任、主动交往,这是我们人际沟通永久不变的终身受用的黄金法则和沟通技巧。

2、互相帮助,助人助己(6分钟)。设计了一个小故事《天堂和地狱》

教师引导:同样的装满食物的大锅,同样的带着长柄的勺子,天堂和地狱的景象却有天壤之别,这究竟是为什么?

学生讨论

原来天堂的人们用长柄的勺子互相将食物喂到对方的嘴里,生活在互帮互助互爱的世界里,这是人们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的基础与前提。

启示:快乐并不在于勺子有多长,而在于你如何去用它。

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中,我们都喜欢热情、乐于助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是幸运和幸福的;而帮助别人,最大的回报就是快乐!(助人为乐)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3、学会倾听。(9分钟)

现场随机演示

情境创设:请一位学生讲讲在班上哪位同学最受欢迎,他哪些方面值得自己学习?学生在讲话时,老师东张西望,似乎在寻找什么物品,或打断对方说话,或是到学生中间处理问题,学生讲完了,老师追着问:“你刚才讲什么?

问题讨论:刚才我扮演的这个角色是不是一个合格听众?为什么不是一个合格听众?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对?

分析引导:请这位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分析不合格听众的表现。如:不看对方、不感兴趣、做其他事情、不断插嘴、不耐烦等。指出在倾听时,除了耳朵之外,还要学会用眼睛、表情、动作、语言告诉对方你在真诚、认真地倾听。

倾听的技巧眼睛自然的眼神接触

表情配合内容的.专注表情

动作身体面向说话者

语言适度简短的语言

倾听训练:请学生听一篇名为《花雨》的文章。文章中多次出现“花朵”和“雨滴”这两个名词。每当听到“花朵”时,女学生起立,听到“雨滴”时,男学生起立。如果连续听到两个相同的名词,则站立不动。站立的学生要等另一组学生起立后才可坐下。

教师总结:在人际沟通中,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的前提就是要学会倾听。不仅要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听对方所传达的信息,才能真正达到沟通的目的。这种倾听的能力,既是一种尊重人的态度,也是一种可以训练的、十分有效的人际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在人际交往中灵活运用倾听的技巧,将会拥有更多的朋友,赢得好人缘。

4、双向沟通设计了折纸游戏。(8分钟)

游戏规则:请大家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然后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操作过程中:全班同学分为六组,第一组学生面对面,可以商量,也可以询问教师;其它五组学生背对背,不能相互商量,也不能询问教师,独立完成。

游戏过程:

(1)折一折:①把这张纸上下对折;②再把它左右对折;③在右上角撕掉一个等腰三角形;④然后把这张纸左右对折;⑤再上下对折;⑥在左下角撕掉一个等腰三角形。

(2)看一看:做完后,请将这张纸展开来看一下,它的形状是什么?比较第一组与其它五组学生撕的“作品”,发现第一组学生的作品形状一样或接近,而其它5个组的学生撕出来纸的形状差别很大。

(3)议一议:为什么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指令,其它5个组的学生撕出来的“作品”形状会如此千差万别?

学生讨论。教师概括学生的讨论结果,如“没有交流”、“不能问老师”、“不能看别人的”等,肯定学生的看法。

教师小结:第一组同学在折纸过程中,因为可以与同学、老师不断进行信息交流和感情沟通,不断反馈修正结果,取得的效果自然很好。其他组的同学因为不能实现双向、多向沟通,作品自然千差万别。一个小小的游戏尚且因为理解不同又无法沟通而出现了这么多的结果,要是我们的人际交往中缺乏理解交流或者理解偏差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产生误解、人际关系紧张等常常是因为你所表达的并不一定就是别人所理解的,你所听到的未必就是别人想表达的。人际交往从来都不是一厢情愿的,它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我们要有意识地增加双方的信息交流和感情沟通,不断反馈、调节沟通方式,才能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实现人际交往愉快,人际关系融洽。

(三)教师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做人际沟通的拓展练习(4分钟)

通过同学们参与体验和讨论交流,我们了解掌握了相互信任,助人助己,学会倾听,双向沟通这四个人际沟通方法和技巧,下面请大家在熟悉的歌声中,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这几个十分有效的人际沟通方法与技巧,用表示友好的各种动作、语言(如握手、微笑、问好、招手、鼓掌、拥抱、点头、拉手、击掌等)来表达我们与老师、同学主动交往的心愿,体验与人交往带来的快乐,相信这一路走来,欢笑伴随你,友情伴随你。

在欢笑声中结束课程。

 

高一心理健康课教案 篇2

本软件同时还编入了《奥运学堂》室内课教学课件,《奥运学堂》以奥林匹克运动的12主题为框架,3大体系为核心构成。其中包括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组织体系、活动体系。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采用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展现了一幅生动活泼、体系完整、神圣、浪漫的一曲奥林匹克精神乐章。该软件的研制成功堪称为体育健康课教案编写的一次革命。

本软件适用人群:

1.体育教师:辅助大、中、小学教师备课,编写教案。

2.学生:辅助学生学习,理解老师的教学思想。

3.业余爱好者:掌握运动技能的学习要点、练习方法、运动技巧。

产品特点:系统全面、图文并茂、操作简便、适用性强,可用于powerpoint和电子读物。

统一售价:230元/套

邮购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11号联系电话:(010) 8209997313910950613

首都体育学院1-2-202腾讯QQ:120086196

邮编:100088 MSN:wandaqi@hotmail.com邮编:100088

心理课不必受教案束缚 篇3

日前,笔者有幸观摩了某初职校举办的“情绪气象台”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授课心理教师为上好这节课做了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了教案。教学手段除常用的PPT外,还用上了iPad和手机。教师在上课时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观看情景表演,分别用手机在聊天软件上发布面部表情图片,以表达自己的情绪。应该说,教案设计得很不错。但在上课途中,发生了这样一个小插曲:有一名学生在上课时竟擅自离开座位,向教室后门走去……心理教师急了,立即上前准备制止。谁知这名学生将一些东西扔在教室门口的垃圾桶里又回来了,还主动告诉教师:“我去丢垃圾了。”心理教师松了口气,又继续按教案上课了。

这节课上得很精彩,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在点赞的同时,我却陷入了沉思:这节心理课讲的是有关情绪表达方面的内容,为此,教师还设计了一些情景表演,这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便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但这名教师却疏忽了,其实学生无意识擅离座位丢垃圾的行为——也是一个很好的情景表演,而且事情就发生在学生之中,丝毫没有表演的成分,很真实。尽管教案上没有这个情景表演,但授课教师完全可以抓往这个“小插曲”,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这件事的情绪,同时借此机会,因势利导,对这名擅离座位丢垃圾的学生进行一次及时的课堂行为规范教育,这比课后单纯教育强多了。可能是该教师受上课教案的束缚(因为听课教师人手一份教案),没有或不敢抓住这个契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我没有批评这名教师的意思,只是认为,心理教师上课,不必非要受教案的束缚:即上课只能按照教案准备的内容和进度授课。其实可以随机应变,随时修改教案。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案是死的,人是活的。作为同行都知道,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生教案中没有的情况:如学生擅离教室,学生向教师提刁钻的问题等。因此,教师不能死扣教案。即使出现打乱教案的情况,也不要紧张,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时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以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

上海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有“一篇课文,三次备课”的经验。其中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次“备课”,修改教案。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在上课时碰到突发情况,也会灵活运用,不是死板地按教案上课。这就给了心理教师一个有益的启示:上心理课可以不受教案的束缚,根据实际情况,只要有利于上课,可以随时修改教案。在这方面,笔者作过一次有益的尝试。

笔者有一次给中职生上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课。当我按照教案的要求讲到中职生要学会控制和保护自己,不要沉溺于与异性网络聊天,不要观看黄片时,一名学生竟当场问我,“老师,你看过黄片吗?”我一下子愣住了:尽管我上课之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包括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以及如何与学生互动等,但却没有想到这一点,我心里一点准备都没有。而且,学生提的问题又是一个两难问题:若说看过,会有损教师的形象;若说没有看过,又给学生一个不诚实的印象。我本来想装傻不回答,可是看着学生们企盼的目光,我知道自己不能借口教案上没有而回避这个问题。我略一思索,响亮地回答“看过”,接着解释了看的原因:为了改善夫妻的生活。对于我的坦率回答,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我灵机一动,决定不按照教案规定内容来上课了,下面干脆让学生提问题,由我当场回答……结果这节不按教案上的课竟出奇的好。课后,学生们对我的评价很高。

我以为,教案是为教学服务的,而不是教学为教案服务的。所以,上心理课不必受教案束缚,而应根据课堂和教学需要,及时修改,灵话运用。

(作者单位:上海市甘霖初级职业技术学校,上海,200065)

高一历史导言课教案 篇4

二.导入部分。大家拿到历史书了没有?

那好吧,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历史这门学科。大家看到我的PPT。清末的龚自珍说过:“预知大道,必先为史。”什么意思呢?想要知道大的道理,就要先知道蕴含大道理的历史。什么是大道?简单的说就是大的道理,可以是人道,可以是治国安邦之道。大家都很熟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大家也许知道这句话还有下一句:这百分之一的灵感往往比这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加重要。龚自珍这句话也有下一句那会不会也是这样的反转呢?这句话是: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不是对上一句打脸,而是更加强调了历史的重要性。

三、历史是什么?我相信,抱有治国安邦这样伟大理想而想学好历史的肯定有,但不多,更多的是想我们这样的普通人,那么,历史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呢? 有没有同学可以起来谈一下他心中理解的历史是什么?(师生互动,回答问题)什么是历史,古往今来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PPT)

同学们知不知道历史用英语怎么说?对了history。拆开大家看看:his story。历史其实就是故事,是什么样的故事呢?(PPT4)

四.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好了知道了什么是历史,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历史呢?

1.学习历史可以治国安邦,推动社会向前进。刚刚这点我们已经提到了。那么还有什么的?2.历史使人明智。可以使我们变聪明。通过了解历史,不断总结规律,你们学习多了会发现,历史就是一个大的循环。以前人走过的经历过的你也可能遇到,以前发生过的事,过去现在或者将来都会发生,只是主角在不停的变化。前人经历过的,我们了解之后可以减少我们走歪路,以前发生过的事再次发生我们也可以吸取经验,知道怎么应对。学习历史就可以让人变得更聪明,更通透,更清醒。孙中山说:历史潮流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举个反例:汪精卫,都听过吧?民国的大美男,早期是个才子,顺应历史潮流,投身革命。可惜后来看不清局势,投靠日本,成了日本人的走狗,被永远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架上。

3.学习历史还有个原因当然是我们高考要考。那么为什么要考历史呢?仅仅是可以兼济天下,让我们变得聪明?我认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位公民,了解了我国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难道你不骄傲吗?所以学习历史可以增强我们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屈辱史,可以让我们明白作为一名青年的历史责任,成年以后我们应该为国家承担什么样的时代重任。学习各个国家的历史,了解了不同国家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是我们更有包容心,明白世界的多元化,眼界更宽广。进而促使我们形成正确的三观。通过历史阅读,可以锻炼我们思考理解培养审美。

五、历史在什么地方?那么说了这么多历史的作用,历史除了在书本中,还在哪些地方呢?

没有人不知道我们国家的一百元长什么样子吧?谁能想的起上面是谁的头像?对了毛爷爷。为什么是他?其他不同面值的纸币上面还有些谁?人民币已经发行了五套,每套上面的人一样吗?为什么?不同套别的人民币上同样不同的人,他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时代,在他们身上都发生过他们那个时代的典型事件,这些是不是历史? 我们去旅游,除了自然景观就是人文景观。人为景观展示的往往是那个地方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去这些地方游玩是不是就在感受那些地方的历史文化古韵?是不是也在了解学习历史? 不同歌曲,也体现着不同时代的特征,我们来看这首歌。《在松花江上》。这是创作者在1935年经历了九一八事件后看到东北军民的惨状写下的。唱出了那个事件,唱出了当时人民的悲愤,这是不是也是历史? 诗歌更不用说了。毛泽东这首诗写的就是红军长征的事件。历史上还有个人被称作诗圣,他的诗被人称作“诗史”。大家知道是谁吗?对杜甫。生活中其实到处都彰显着历史。你们看这些商标。它显示出了什么历史?看到这些商标我们是不是可以想,这些商标都是外国的,他们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呢?或者有些是中国的,那么她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呢?有人可能要问了:哎老师,我们干嘛要知道这些商标是什么时候的,有什么用呢?是呀有什么用呢?我们要多问为什么,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为什么。我们知道洋商标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是不是因为国家的政策的呢?国家不同时期制定的政策是不是就与当时的历史有关呢?如果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话,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知道咱们国家的商业史,知道了它的发展规律是不是就可以大胆预测国家未来商业的发展? 我们学的各种文科学科也与历史有关。语文文章结构、政治理论依据、地理历史地理学。。

六、怎么学历史?说了这么多,高中历史我们要怎么学他呢?

首先要清楚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的区别。初中历史还记得吗?它是以时间顺序编写的,而高中历史它是以专题编写的。分为三本必修,六本选修。不要怕,选修只选一本学。三本必修的专题分别是经济、政治、和文化。比如说你们即将拿到的必修一,就是专门的经济史。囊括了古今中外的历史。

初中历史,更多的说是什么,强调的是记;而高中历史,是什么要知道,但更要问为什么。想清楚了为什么,是什么还难记吗?那么这个为什么要怎么理解呢?那就需要我们富有“同情心”此“同情心”非彼同情心。是我们心理学上说的共情,也就是要跟历史人物有同样的情感。比如说唐朝的李白。。

我想问问同学们,初中时,你们有什么学习方法?(师生互动,回答问题)嗯不错,我先给大家几个基础方法,基础方法就是说你们起码要做到的。(PPT)接着我们来看看历史学系的三大核心要素:(PPT)你看语文作文编故事时是不是也不能离开这几个要素?所以说his story嘛。

接下来再说几个历史学习的实用小方法(PPT)

七、提朝代。好,我们讲到现在,暑假大家也玩了两个月,有没有人不知道中国的朝代顺序的?我抽一个知道的起来说一下(提问)。

来看到这首朝代更替歌,大家一起来读:夏商与西周起。

八、选课代表。

高一语文公开课教案 篇5

1、了解作者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明确图书馆对其成长的重要作用。

2、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品味真正的图书馆之乐,思考自己的读书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理顺课文的结构和内容;

2、归纳王佐良回顾的几段去图书馆的经历。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心灵的成长,不可能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变得更加富有,但我们一定可以变得更加智慧。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改变我们的长相,但一定可以改变我们的品位和气象。有些人相貌普普通通,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令人如沐春风,你会觉得他深邃厚重,觉得自己得到很多启迪。人的相貌基于遗传无法改变,但是人的精神可以通过阅读而从容,而气象万千。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延长我们生命的长度,但一定可以改变我们生命的宽度,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人的生命长度由基因等先天因素在起作用,而后天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宽阔和充实。

阅读,对个体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

2、写作背景

有一段时间,社会流传着“读书无用论”,这是一种否定知识与学习的社会思潮。作为一个读书人,王佐良想尽一切办法,激发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读书热情。

3、作者介绍

外语界泰斗级人物——王佐良

王佐良(1916-1995),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专于英国文学的研究。著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韦勃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英)《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1995年1月19日,于北京去世。王先生对诗歌翻译的要求充分地反映出他对翻译的最高要求,即“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口气如之,文体如之”。

4、题目解说

“上图书馆”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表明文章所写的是去图书馆的经历和感受。

5、层次结构

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上图书馆之乐;

第二部分:(4-9)上图书馆的经历;

第三部分:(10)上图书馆也有其奇趣。

6、全文分析

1、文中主要记述了哪几个图书馆?

明确:

“公书林”、清华图书馆、包德林图书馆、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记述这几个图书馆的?

明确:

时间顺序。

(作者是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来写与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的。)

3、第1段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话有什么用意?

明确:

为了引出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

4、第7段说“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真实的世界”指什么?

明确:

国家民族命运处于危亡时刻。

5、第8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一句的含意是什么?

明确:

表达了对国内战争胜利的喜悦。

6、第9段引用的莎士比亚的台词有什么含意?

明确:

说明人类创造了知识理性。

7、上图书馆给作者带来了哪些有益的收获?请简要概述。

明确:

①获得了比来自中外老师还要多的知识;②产生了读小说的兴趣和好奇心;③养成了看英文杂志的好习惯;④丰富了有关历史、哲学、戏剧等方面的知识和情感;⑤认识到人类的高贵、伟大。

四、拓展资料

高一心理健康课教学计划 篇6

【教学目标和要求】

在我校,大多数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在学生群体中,对心理健康持有不正确的观念。因此,如何消除部分学生甚至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正确认识,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今年开课首要要解决的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任何教育的基础与前提,同时高一学生正处在身心飞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升学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为他们在未来面对专业选择上打下职业生涯指导的基础,特别开展本门课程。

在课程正式开始前,通过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普查,记录学生基本情况,个人调查,心理健康状况,MHT学业适应量表的测量,以及新生心理健康成长记录卡的建立。在普查工作中,发现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新生,心理辅导室将对七进行追踪调查,在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分级鉴定后,由心理咨询老师有针对性地对该学生进行咨询、引导和帮助。

【教材分析】

一、走进心理学 1. 认识心理学

二、新校园、新环境 1.新生适应 2.我们班最棒

三、和自己面对面 1.认识自我 2.超越自卑

四、学习心理辅导 1.你为什么学习2.寻找适合你的方法

五、职业生涯规划 1.我的未来不是梦 2.霍兰德职业测试

六、协调人际关系 1.学会沟通 2.理解父母

七、同伴交往 1.男生女生共同成长

八、情绪心理调控 1.准备好迎考了吗

高一上学期的心理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努力做一名合格的高中生。本学期的课程主要进一步围绕其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目标、如何应试、培养情商、早恋问题、职业观念等方面开展讨论和学习。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常识。

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择业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加强自我认识,客观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节心理课的交流以及MHT量表的测试,了解到学生的心理问题从大类上分为障碍性问题和发展性问题。障碍性问题在学生中比较少出现;发展性问题是伴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和交际范围扩大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适应。

学生的心理问题多表现在人际关系、学习动机和自我认识等方面,如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异性关系紧张;学习上出现焦虑、紧张、厌学情绪;自我感觉、体验和评价失当等。

我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

1.学生由于学习和生活适应不良而产生的苦恼

学生经历着许多变化,如环境、学习活动、人际交往以及角色的转化等变化,有了变化就要适应而学习适应不良是困扰学生的主要问题。

2.学生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这种不良情绪大致有以下情况:对前途和未来过分担忧,自信心下降;出现消极情绪不知如何宣泄,导致自己长时间处于压抑状态,影响学习的效果和人际交往。3.与同学交往特别是与异性交往开始出现困惑 4.由于沟通不当与家人关系产生问题

【教学策略与措施】

通过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保健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以心理健康课为载体,采用团队活动、故事、心理剧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成立心晴驿站·心理辅导室,采用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方式,个别咨询与辅导,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排解困扰。

3.每班选拔一个擅长沟通的学生,通过进行心理培训,使其成为心理委员。帮助心理老师,了解学生平时的心理动态,对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可以多接触、谈心、沟通,在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及时向辅导室老师反应。

4.发挥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在班级、团队、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5.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指导家长改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6.定期举办心理活动,通过各类活动、讲座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在活动体验中让学生学会团结、沟通、建立自信、适应环境、生涯指导等等多种健康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高一心理健康课教案 篇7

统一售价:230元/套 腾讯QQ:120086196

联系人:李婧

电话: (010) 82099973 13910950613

邮购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11号首都体育学院1号楼2单元202室

邮编:100191

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篇8

[关键词]高一学生 心理健康 状况研究

重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其社会适应力,已成为新时期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对高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大面积测试,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及困扰他们的主要心理问题及成因,探讨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对象:我校高一868名学生,其中男生451名,女生417名,年龄分布于14~17周岁。

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评定。此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10个症状因子,90个项目。每个项目按五级记分,即1分无,2分轻度,3分中度,4分偏重,5分严重。

采用团体测验的方法,由我校心理教师按班级统一施测。测试程序规范,调查结果可靠。

(二)结果与分析

1.心理健康状况。

由表1可见,约有76.61%的学生中至少有一个因子分高于2分,也就是说高一学生中有各种轻度不良心理反应的学生为76.61%;有27.30%的学生至少有一项因子分高于3分,即这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中度或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状态、敌对、偏执、抑郁、焦虑几个方面,尤其是强迫状态和人际关系两项因子,有轻微不良反应者占到半数以上。

2.与常模比较。

由上表可见,本研究样本SCL—90量表的因子分与14年中学生综合样本比较,存在及其显著差异,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综合样本因子分;与2004年四省常模比较,在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恐怖、偏执四项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除躯体化、精神病性外,其余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四省常模。

3.性别差异比较。

由表3 可以看出,男女生在抑郁、偏执、敌对、恐怖四项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男生的敌对、偏执两项因子分明显高于女生,而女生的抑郁、恐怖两项因子分高于男生。说明男生的心理问题多表现为行为问题,女生则以情绪问题为主。

(三)讨论

结果分析显示,我校高一学生中约有76.61%的学生有各种轻微不良心理反应;约有27.30%的学生可能存在中度或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一比例明显高于2004年刘恒等人对全国四省抽样调查的研究结果(一项以上因子分≥2占总数的62.7%,≥3占21.7%)。说明我校高一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迫状态。这是我们调查发现的首要问题。有71.08%的学生在这一项上的得分超过2分,高于3分的占到20.5%。强迫的主要表现为有某些重复动作、忘记性大、注意力不集中、事事要求完美、难以做出决定等。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①能够进入高中的都是较为优秀的学生,一般来说,优秀生对自己的要求都很高,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高中阶段,这种自我实现的需求表现得更为强烈,导致他们害怕失败,从而形成了追求完美的性格;②家庭、学校、社会对高中生过高的期望值,也是造成强迫行为出现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在辅导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引导其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并加强与任课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较为轻松的学习、生活环境。

2.人际关系。在人际关系这一项因子上有50.46%的学生因子分高于2分,男女生不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不良表现为朋友较少、异性交往困难、有自卑感、在公共场所会感到不自在,担心别人议论自己等。

理论上讲高一学生正处于发展密友、群友的关键时期,但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了人际关系不良的学生超过总数的一半,总结原因主要有:自负心理,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过于强烈,凡事都希望以自己的喜好为出发点,不大顾及别人的感受,用这种态度与同学交往很容易碰钉子;自卑心理,自卑者易敏感多疑,总是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嘲笑自己,这就造成他们往往以一种消极或错误的防御形式来保护自己,独来独往,不敢与别人正常相处,再加上不善于自我表现和孤独的自我封闭,会给别人造成不佳的印象,从而出现了人际交往障碍;多疑心理,有些同学在与朋友交往的时候,往往会不大信任对方,总担心自己会上当受骗,处处提防别人。

鉴于以上几点,我们在做人际关系辅导时应注重两方面的培养:交往意识,着重训练学生,使其对人际关系有一种积极的、全面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交往技能,让学生懂得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掌握人际交往的有关原理、技能、策略、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合理得与他人沟通交流,能够妥善解决人际冲突,从而形成良性的人际关系网络。

3.敌对、偏执。这两项因子分超过2分的分别占37.10%和36.98%,并且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男生在均分和人数比上都高于女生。主要表现为对他人抱有不友好的态度,把别人对自己的赞扬看成是冷嘲热讽,容易激动,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信任别人,有一些误会别人的想法等。

究其原因,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容易按照个人好恶和一时心血来潮论事论人,但由于中学生知识经验的不足,辩证思维能力发展的不成熟,很容易陷入偏执状态;有时为了突出个性,彰显自己的成熟,还往往会做一些出格的事情,长辈对此不能理解,唠叨、训斥、甚至体罚殴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更加反其道而行之,矛盾愈演愈烈,敌对情绪产生。

消除敌对、偏执情绪,首先要从关心体贴学生入手,以关心体贴来缓解学生的敌对情绪;同时还要加强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意志品质的锻炼,增强其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另外还要特别重视发掘学生的优点和潜能,引导学生把时间用于对自己优势能力的发掘发挥上。

4.抑郁、焦虑。这两项因子存在问题的人数也较多,各占总数的34.45%和31.11%。主要症状表现为精力下降,对事物失去兴趣,交往困难;心神不宁,有紧张感。造成学生抑郁、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学习压力大,二是人际关系不和谐。这两项因子的均分女生均高于男生,说明女生进入高中后面对的压力大于男生,容易产生情绪性心理问题,应特别注意。

高一心理健康课教案 篇9

1. Master the follow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

restore, replace, recreate, in ruins, under attack, give in ,in pieces, bring…back to life, come true

2. Improve the Ss’ reading ability.

3. Enable the Ss to be aware of the significance of protecting cultural relics.

Teaching key points:

How to improve the Ss’ reading ability.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1. How to grasp the main idea of a paragraph.

2. How to guess the meaning of new word in the context.

3. How to help the Ss understand the passage deeply.

Teaching aids:

1.a tape recorder

2.a laptop and OHP(overhead projector)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Revision and discussion

1.T shows some pictures of cultural relics in Jingmen and get them to talk about these cultural relics.

2.T shows more pictures of cultural relics in other cities such as New York, London, Beijing and help the students discuss the Qs in pre-reading.

Qs: What is your favorite city?/What are your favorite cities? Why?

Some cities are called great cities, what makes them great?

How important are the cultural relics?

Step 2 Lead-in

T shows pictures of St Petersburg and say Let’s look at some cultural relics in Russia.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tatue, a man on his horse)Do you know who may it be on the horse? (Maybe a very important person such as a king or hero) Tell Ss they are going to learn a passage called ‘a city of heroes.

Step 3 Reading

1. Fast-reading. Let S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try to find out the answers to the two Qs:

What does the city in the title refer to?

Who is the man riding the horse?

Teach the pronunciation of St Petersburg and the Russian Czar Peter the Great if necessary.

2. Intensive reading.

T shows pictures of St Petersburg in different times and get the Ss to give a title for them. In this way, Ss will know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4 parts including built, destroyed, rebuilt, today)

Para 1 The city was built

Qs: When and where was St. Petersburg built?

What kind of person was Peter the Great?

What did the palaces built look like?

Para 2 The city was destroyed

Qs: Who came to the city in 1941?

What did they do to the city?

What was the result?

What did people of the city determine to do at that time?

Para 3 The city was rebuilt

Qs: When did people begin to rebuild the city?

What did people use to help them rebuild the city?

What was difficult for the people to rebuild the city?

Is the city as beautiful as before after it was rebuilt?

Para 4 The city today

Qs: Who was the hero on his bronze horse?

Who are the modern heroes of Russia today?

3. In paragraph 4, T helps Ss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itle by comparing ‘ hero’ to ‘heroes’ ,’St Petersburg’ to ‘Peoplesburg’. If possible, ask them why St Petersburg is called ‘a city of heroes’ in order to make Ss understand the spirit of the people in St Petersburg----patience, devotion and love for cultural relics

Step 4 Practice

T ask the Ss to finish T or F exercise on their books.

T or F:

1. ( F ) The city of St Petersburg was rebuilt by Peter the Great.

2. ( F )The Germans attacked St Petersburg a hundred years ago.

3. ( T )A portait of Peter the Great was destroyed by the Germans.

4. ( T )It was difficult for people to rebuild the old palaces.

5. (T )Workers and painters used old photographs to help them rebuild the city.

6. ( F )St Petersburg will never be as beautiful as it was before.

Step 5 Interview

T gives Ss two situations and ask them to choose one of it to prepare an interview in pairs.

Situation 1: Suppose you are a foreign reporter and your partner is a citizen of St Petersburg. Prepare an interview talking about the city’s history.

Situation 2: Suppose you are Peter the Great. You come back to St Petersburg by time machine and want to know the changes of this city from your partner who is a citizen. Prepare an interview talking about the city’s development.

Step 6 Homework

T shows pictures of cultural relics in danger and ask Ss to write a passage about how to save or protect them.

Leaning Tower of Pisa( in Italy) Abu Simbel (in Egypt)

高一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篇10

②应用对数函数的性质可以解决:对数的大小比较,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值 域及单调性。

③ 注重函数思想、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思想的渗透,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对数函数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⒈复习提问:对数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⒉开始正课

1 比较数的大小

例 1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⑴loga5.1 ,loga5.9 (a>0,a≠1)

⑵log0.50.6 ,logЛ0.5 ,lnЛ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⑴中这两个对数有何特征?

生:这两个对数底相等。

师:那么对于两个底相等的对数如何比大小?

生:可构造一个以a为底的对数函数,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大小。

师:对,请叙述一下这道题的解题过程。

高一心理健康课教案 篇11

发展性教学理论是赞科夫依据维果茨基的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及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对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达到的发展水平进行了长期的动态研究,同时坚持对实验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做法和结果进行对照研究,不断总结研究成果,提出的教学理论.发展性教学强调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要求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强调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然而,如何在高一数学概念课中更好地融入其发展性,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达到数学高效课堂,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以《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导入为例.在以下三个方面探索高一数学概念课的导入.

1概念的导入设置在学生“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首先提出,其理论核心是确定学生两个发展水平,第一个是现有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独立地、自主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力任务;第二个就是潜在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还不能独立完成任务,但在教师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训练和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的智力任务.这两种水平的差异就是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这一原理应用于概念课的导入教学中,就是要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知识能力方面去考虑学生最近发展水平.

1.1新旧知识的联系

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往往会决定着学生理解新知识的程度.而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是什么?连接的桥梁是什么?连接点在哪里?概念的导入就设置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导入的形式往往就是复习引入.

案例1创设情境引入:

首先引用了生活中摩天轮的实例,以及在一根铁杆上的不同位置悬挂物体;

然后提出问题:

图1

如图1,当旋转角度α后,DE与AD的长度之比和BC与AB的长度之比是否相等?

案例2复习引入:

初中锐角的三角函数是如何定义的?

在Rt△ABC中,设角A对边为a,角B对边为b,角C对边为c,∠C=90°,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依次为sin A=ac,cos A=bc,tan A=ab.

角推广后,这样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不再适用,我们必须对三角函数重新定义.

案例1设计的意图是:一方面是引导学生通过直观图形,自然联系起初中已学的锐角三角比的定义,完成对问题的判断;另一方面,随着摩天轮的旋转,角度α已经不仅仅是锐角,对于超越锐角的情形,是否还能成立?学生生成的问题也就是本节课的新知识,自然地完成了导入.

本节课涉及的旧知识就是初中所学的锐角三角函数,新知识就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然而在初中虽然给出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但初中更多地利用三角函数研究直角三角形的角与边的比值关系,进而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角和边,偏向几何的研究.高中学习的三角函数主要从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进行研究,侧重于函数.这里连接初高中三角函数的桥梁就是相似三角形的比,每一个角唯一对应一个比值.案例1的导入就是设置在这一连接点上,既回顾了旧知识,又引发了学生思维的冲突,使其自然地产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案例2的导入虽然也复习回顾了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但只是知识的呈现,然后进行推广,并没有挖掘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1.2学生的知识能力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会影响着课堂导入的效果.因此在设置导入的时候要对学情进行充分的分析,学生已有了哪些知识,具备什么能力;由已有的知识能力跨越到新的知识的能力,需要做哪些的引导、帮助等. 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学习中,学生已有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具备角的推广的能力、函数自变量与因变量对应关系的思想. 但学生对于理解三角函数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关系,特别是由锐角推广到任意角三角函数的理解比较困难.据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关系不甚理解,只是会应用三角函数线研究三角函数公式以及图像性质.

案例3复习引入、回想再认:

(情景1)什么叫函数?

(情景2)我们在初中通过锐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学习了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等三个三角函数.

请回想:这三个三角函数分别是怎样规定的?

图2

sinα=对边斜边,cosα=邻边斜边,tanα=对边邻边.

提问: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是否受斜边的影响?

回答: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不受斜边的影响.

引导学生用函数的思想分析:

对于确定的锐角α,这三个比值是个定值;锐角α变,这三个比值变化.这是一种特殊的函数,锐角α是自变量,比值是因变量.

案例3的导入借助了两个问题情景,情景1意图是让学生对函数概念进行回想再认,目的在于明确函数概念的本质,为演绎学习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作好知识和认知准备. 情景2意图是从学生现有认知状况开始,对锐角三角函数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定义的讲解做好铺垫.并帮助学生建立锐角三角函数中自变量α与因变量比值的对应关系,为学生跨越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做好准备.

2导入需考虑概念本质形成的需要

数学概念的教学关键是突出概念的本质,让学生经历概念本质的形成过程,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然而概念的导入需考虑数学概念本质形成的需要,做好铺垫.对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核心本质是反映周期变化的函数模型,因此在概念导入时就要抓住周期变化的现象,作为研究问题的开始.案例4的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任意角的概念,从角的推广中发现角的终边转动这一周期变化的规律,联想到生活中摩天轮、钟表的齿轮、自行车的轮胎等周期运动的现象,激发学生探究这一周期函数模型——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紧扣三角函数的核心本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函数是研究周期变化的重要函数模型.

案例4

板书

课堂导入实录:

老师T:上课.

学生S:起立.

T :同学们好.

S :老师您好.

T :前面大家学习了任意角,那我现在考一个问题:

任意角在你的头脑中留下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

T:S1学生回答.

S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一个角可以表示无数的角,这是任意角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T:一个角可以表示无数个角.

S1:同一个角可以有无数个角度.

T:终边相同的角,相差360°的整数倍,是吧,好的.还有什么呢?

S1:还有角度可以是负数.

T:角度可以是负数,可以是正角,也可以是负角,还有吗?

S1:没有了.

T:好的,坐下.

T:其他同学还有补充的吗?

T:S2你感觉呢?

S2:就是能够用角度表示它对应的弧长.

T:角度它对应的弧长,那这是用弧度制来度量,是吧.

那这样的话,一个角可以用一个弧度数来表示它,好的,还有吗?

T:S3学生.

S3:当我们把任意角放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那种周而复始的现象.

T:为什么?

S3:比如说,这个角的终边,它会这样地转(手在比划),转了一圈又一圈,可以这样子.

T:来大家演示下(投影)

T:其实最关键的是这个角现在是由旋转生成的,对吧,好的,坐下.

T:非常好!它还有周而复始的现象,其实任意角最主要的特点是在旋转当中生成的(板书),那我们可以看到在转动过程中,终边上的点就会绕着定点作圆周运动(板书),我想圆周运动,大家并不陌生,在生活当中,有很多圆周运动的现象,我请一位同学举些例子看,生活当中你发现哪些是圆周运动.

T:S4学生.

S4:比如说摩天轮一圈一圈地转.

T:摩天轮一圈一圈地转,好的,还有吗?

S4:还有钟表的齿轮.

T:钟表也是做圆周运动的.

S4:还有自行车的轮胎.

T:自行车的轮胎,非常多,坐下.

T:圆周运动是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运动,那么,函数是我们数学当中用来刻画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数学模型,那么我们现在自然有一个问题,圆周运动应该用什么样的函数来刻画呢?(板书)

T:首先大家思考一下,如果要用函数来刻画圆周运动,函数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停顿)最直接的我想应该是数量及其数量关系,是吗?(板书)那我要用函数来研究圆周运动,我们首先来看,在这运动变化过程当中,到底有哪些变量,哪些不变量,它们的直接关系是什么?

3导入要有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平台,关注不同学生的发展.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提升,包括课堂的导入,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数学课程理念,实现数学的高效课堂.

3.1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

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内动力的源泉、保证.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在课堂的导入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进而把注意力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 特别是高一的学生,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很多是具体的生活实例,知识比较具体形象,学习数学兴趣较浓,在高一的数学学习应保持这样的学习兴趣,并且还要有更加深入的发展.案例2和案例4都是创设摩天轮等具有周期变化的生活情景,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研究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兴趣.案例3通过创设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函数和锐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即一般与特殊的关系,自然地进入探究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学习.

3.2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

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在概念导入过程必须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高一是学生由初中的具体形象的思维过渡到高中抽象概括的思维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概念导入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循着学生的思维路线,引导学生学会思维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顺利地探究新的知识.案例2的导入是给出相应的问题情境,提供相应的直观载体,再创设与之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情境信息出发层层深入.案例3引导学生从已学的锐角三角函数和函数出发,思考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渗透特殊与一般的思维方法.案例4引导学生联想任意角的定义,挖掘其本质特征——周期变化,再通过归纳生活中的周期现象,为学生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归纳的思维方法.

3.3关注不同学生的发展

不同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在课堂学习的表现中必然有不同的发展.有些学生对原有的知识理解比较透彻,学习的经验比较丰富,比较快地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取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在概念的学习中发展比较快而且更加深入.有些学生就需要老师的启发引导.因此,在概念导入的教学环节,必须关注不同学生的发展,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使所有学生都能进入概念学习的状态,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率.案例4的导入中,教师提问了三位同学,第一位同学回顾了任意角的定义,通过终边旋转推广角的方法;第二位同学回顾弧度制,角度与弧度的对应关系;第三位同学从生活的一些周期运动的现象中归纳出周期变化的规律,体现了三位同学的不同发展水平,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完成了概念导入的过程.

上述结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导入四个不同的案例,从不同角的角度分析高一数学概念课的导入.而高一的数学概念比较多,每个数学概念如何导入,需根据数学概念的本质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计划安排等进行选择.选择最适合的概念导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4

板书

课堂导入实录:

老师T:上课.

学生S:起立.

T :同学们好.

S :老师您好.

T :前面大家学习了任意角,那我现在考一个问题:

任意角在你的头脑中留下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

T:S1学生回答.

S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一个角可以表示无数的角,这是任意角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T:一个角可以表示无数个角.

S1:同一个角可以有无数个角度.

T:终边相同的角,相差360°的整数倍,是吧,好的.还有什么呢?

S1:还有角度可以是负数.

T:角度可以是负数,可以是正角,也可以是负角,还有吗?

S1:没有了.

T:好的,坐下.

T:其他同学还有补充的吗?

T:S2你感觉呢?

S2:就是能够用角度表示它对应的弧长.

T:角度它对应的弧长,那这是用弧度制来度量,是吧.

那这样的话,一个角可以用一个弧度数来表示它,好的,还有吗?

T:S3学生.

S3:当我们把任意角放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那种周而复始的现象.

T:为什么?

S3:比如说,这个角的终边,它会这样地转(手在比划),转了一圈又一圈,可以这样子.

T:来大家演示下(投影)

T:其实最关键的是这个角现在是由旋转生成的,对吧,好的,坐下.

T:非常好!它还有周而复始的现象,其实任意角最主要的特点是在旋转当中生成的(板书),那我们可以看到在转动过程中,终边上的点就会绕着定点作圆周运动(板书),我想圆周运动,大家并不陌生,在生活当中,有很多圆周运动的现象,我请一位同学举些例子看,生活当中你发现哪些是圆周运动.

T:S4学生.

S4:比如说摩天轮一圈一圈地转.

T:摩天轮一圈一圈地转,好的,还有吗?

S4:还有钟表的齿轮.

T:钟表也是做圆周运动的.

S4:还有自行车的轮胎.

T:自行车的轮胎,非常多,坐下.

T:圆周运动是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运动,那么,函数是我们数学当中用来刻画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数学模型,那么我们现在自然有一个问题,圆周运动应该用什么样的函数来刻画呢?(板书)

T:首先大家思考一下,如果要用函数来刻画圆周运动,函数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停顿)最直接的我想应该是数量及其数量关系,是吗?(板书)那我要用函数来研究圆周运动,我们首先来看,在这运动变化过程当中,到底有哪些变量,哪些不变量,它们的直接关系是什么?

3导入要有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平台,关注不同学生的发展.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提升,包括课堂的导入,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数学课程理念,实现数学的高效课堂.

3.1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

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内动力的源泉、保证.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在课堂的导入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进而把注意力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 特别是高一的学生,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很多是具体的生活实例,知识比较具体形象,学习数学兴趣较浓,在高一的数学学习应保持这样的学习兴趣,并且还要有更加深入的发展.案例2和案例4都是创设摩天轮等具有周期变化的生活情景,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研究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兴趣.案例3通过创设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函数和锐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即一般与特殊的关系,自然地进入探究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学习.

3.2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

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在概念导入过程必须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高一是学生由初中的具体形象的思维过渡到高中抽象概括的思维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概念导入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循着学生的思维路线,引导学生学会思维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顺利地探究新的知识.案例2的导入是给出相应的问题情境,提供相应的直观载体,再创设与之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情境信息出发层层深入.案例3引导学生从已学的锐角三角函数和函数出发,思考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渗透特殊与一般的思维方法.案例4引导学生联想任意角的定义,挖掘其本质特征——周期变化,再通过归纳生活中的周期现象,为学生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归纳的思维方法.

3.3关注不同学生的发展

不同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在课堂学习的表现中必然有不同的发展.有些学生对原有的知识理解比较透彻,学习的经验比较丰富,比较快地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取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在概念的学习中发展比较快而且更加深入.有些学生就需要老师的启发引导.因此,在概念导入的教学环节,必须关注不同学生的发展,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使所有学生都能进入概念学习的状态,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率.案例4的导入中,教师提问了三位同学,第一位同学回顾了任意角的定义,通过终边旋转推广角的方法;第二位同学回顾弧度制,角度与弧度的对应关系;第三位同学从生活的一些周期运动的现象中归纳出周期变化的规律,体现了三位同学的不同发展水平,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完成了概念导入的过程.

上述结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导入四个不同的案例,从不同角的角度分析高一数学概念课的导入.而高一的数学概念比较多,每个数学概念如何导入,需根据数学概念的本质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计划安排等进行选择.选择最适合的概念导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4

板书

课堂导入实录:

老师T:上课.

学生S:起立.

T :同学们好.

S :老师您好.

T :前面大家学习了任意角,那我现在考一个问题:

任意角在你的头脑中留下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

T:S1学生回答.

S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一个角可以表示无数的角,这是任意角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T:一个角可以表示无数个角.

S1:同一个角可以有无数个角度.

T:终边相同的角,相差360°的整数倍,是吧,好的.还有什么呢?

S1:还有角度可以是负数.

T:角度可以是负数,可以是正角,也可以是负角,还有吗?

S1:没有了.

T:好的,坐下.

T:其他同学还有补充的吗?

T:S2你感觉呢?

S2:就是能够用角度表示它对应的弧长.

T:角度它对应的弧长,那这是用弧度制来度量,是吧.

那这样的话,一个角可以用一个弧度数来表示它,好的,还有吗?

T:S3学生.

S3:当我们把任意角放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那种周而复始的现象.

T:为什么?

S3:比如说,这个角的终边,它会这样地转(手在比划),转了一圈又一圈,可以这样子.

T:来大家演示下(投影)

T:其实最关键的是这个角现在是由旋转生成的,对吧,好的,坐下.

T:非常好!它还有周而复始的现象,其实任意角最主要的特点是在旋转当中生成的(板书),那我们可以看到在转动过程中,终边上的点就会绕着定点作圆周运动(板书),我想圆周运动,大家并不陌生,在生活当中,有很多圆周运动的现象,我请一位同学举些例子看,生活当中你发现哪些是圆周运动.

T:S4学生.

S4:比如说摩天轮一圈一圈地转.

T:摩天轮一圈一圈地转,好的,还有吗?

S4:还有钟表的齿轮.

T:钟表也是做圆周运动的.

S4:还有自行车的轮胎.

T:自行车的轮胎,非常多,坐下.

T:圆周运动是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运动,那么,函数是我们数学当中用来刻画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数学模型,那么我们现在自然有一个问题,圆周运动应该用什么样的函数来刻画呢?(板书)

T:首先大家思考一下,如果要用函数来刻画圆周运动,函数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停顿)最直接的我想应该是数量及其数量关系,是吗?(板书)那我要用函数来研究圆周运动,我们首先来看,在这运动变化过程当中,到底有哪些变量,哪些不变量,它们的直接关系是什么?

3导入要有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平台,关注不同学生的发展.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提升,包括课堂的导入,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数学课程理念,实现数学的高效课堂.

3.1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

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内动力的源泉、保证.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在课堂的导入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进而把注意力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 特别是高一的学生,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很多是具体的生活实例,知识比较具体形象,学习数学兴趣较浓,在高一的数学学习应保持这样的学习兴趣,并且还要有更加深入的发展.案例2和案例4都是创设摩天轮等具有周期变化的生活情景,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研究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兴趣.案例3通过创设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函数和锐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即一般与特殊的关系,自然地进入探究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学习.

3.2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

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在概念导入过程必须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高一是学生由初中的具体形象的思维过渡到高中抽象概括的思维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概念导入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循着学生的思维路线,引导学生学会思维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顺利地探究新的知识.案例2的导入是给出相应的问题情境,提供相应的直观载体,再创设与之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情境信息出发层层深入.案例3引导学生从已学的锐角三角函数和函数出发,思考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渗透特殊与一般的思维方法.案例4引导学生联想任意角的定义,挖掘其本质特征——周期变化,再通过归纳生活中的周期现象,为学生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归纳的思维方法.

3.3关注不同学生的发展

不同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在课堂学习的表现中必然有不同的发展.有些学生对原有的知识理解比较透彻,学习的经验比较丰富,比较快地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取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在概念的学习中发展比较快而且更加深入.有些学生就需要老师的启发引导.因此,在概念导入的教学环节,必须关注不同学生的发展,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使所有学生都能进入概念学习的状态,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率.案例4的导入中,教师提问了三位同学,第一位同学回顾了任意角的定义,通过终边旋转推广角的方法;第二位同学回顾弧度制,角度与弧度的对应关系;第三位同学从生活的一些周期运动的现象中归纳出周期变化的规律,体现了三位同学的不同发展水平,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完成了概念导入的过程.

上一篇:人月圆 寄 源芝田禅师 北曲聊乐府前集今,人月圆 寄 源芝田禅师 北下一篇:苦难是一笔财富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