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课教案

2024-08-15

留守儿童心理课教案(共9篇)

留守儿童心理课教案 篇1

“留守儿童”心里课教案

课题:了解并学会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教学准备:游戏,相关心理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2.为何会出现心理问题.

3.学会解决留守儿童心里问题.教学重点: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心里问题

教学过程:

一、玩游戏观察学生心态;

二、了解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大量的调查研究数据显示“留守儿童”比较

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敌对

“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孤僻、偏激、不团结、搞破坏、易产生敌对等不良心理问题,从而导致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严重者有的参与盗窃、抢劫,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2、人际关系敏感

“留守儿童”在情绪、性格上存在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其人际关系的发展。根据对“留守儿童”是否愿意和同学一起参加集体活动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统计显示:16.7%的“留守儿童”认为对活动不感兴趣,不愿跟同学一起参加,显得不合群,人际关系十分敏感,不愿与人接触,喜欢独来独往,孤僻自闭;46.6%的表示别人叫我去才去,显得内向,不积极;也有36.7%的表示非常愿意参加。

3、悲痛、厌恶、焦虑、忧郁 “留守儿童”年幼就离开父母,从小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从精神上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内向、不开朗,较为突出的是情绪悲痛、焦虑、厌恶、怨恨、忧郁。根据笔者的调查统计显示,81.1%的“留守儿童”非常的想念父母,一旦谈及其父母,表现的非常焦虑,悲痛不已,泣不成声。而18.9%的表示不太思念,长期跟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对父母已经失去了以往的那种浓厚的亲切感,有的甚至讨厌父母、怨恨父母。这些“留守儿童”当中,在提到父母的时候,大多表现得很默然,有的避而不答,有的则是闷不吭声。再者,在调查中还发现,85%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其中16.2%的患有不同程度的忧郁情绪,具体表现在:做事畏缩不前,胆小怕事,行为不积极,表情木然等不良心理状态。

可见,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在不同程度上都会产生一定的情绪问题。

4、学习心态

根据调查统计,89.2%的“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5.4%由亲朋好友监护,还有5.4%由老师或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64.9%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加之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不高,成绩不理想,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因此,极易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劲头不足等不良心理。

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 “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塑造出一切日后的行为。”这是麦肯侬(Mack-innon,1950),有关早期童年经验对人格影响的一个总结。相对于其他同龄儿童来说,“留守儿童”自年幼便远离父母,缺乏频繁的联系,从而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呆板、不与人交往、怀有敌对、破坏等不良的人格特点。这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致使“留守儿童”往往在情绪上变得焦虑、悲痛、厌恶、怨恨、忧郁;在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

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管教

调查结果表明,89.2%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去教育现代的儿童是行不通的;而5.4%是由亲朋好友做监护,还有5.4%的是由老师看管或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对于别人的孩子,通常是不敢管、管不了、也没法管,于是采取通融政策,只要不犯大错误即可。在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留守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最后导致出现一系列的不良问题。

3.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对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其学校的教育也会影响到“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现在大多数的学校、老师十分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成绩差”的学生。“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明显的比其他同龄儿童差,学习方面显得困难重重,自然而然不引起学校、老师的注意,加之“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闭,沉默寡言,人际关系十分敏感,极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作为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其心理问题更为严重。

4.社会因素

首先,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工业发展快,而忽视了农业发展,致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外流,加之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留置家中,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其次,社会教育制度不够完善,使得社会上存在大量的性行不良少年,他们整天游手好闲,拉帮结派,偷摸拐骗,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缺乏及时的引导,很容易受不良分子的诱惑、拉拢,最终误入歧途。

再次,因有关部门缺乏对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致使众多未成年“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干劲不足等不良的学习心态,整天沉迷于娱乐场所,不能自拔。

5.自我调控因素

以上引起“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均属于外部因素,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留守儿童”本身的自我调控系统就是其内部因素。根据调查统计显示:21.6%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自控能力较差,16.2%的表示自控能力很差,54.3%的认为自己的自控能力为一般,只有7.9%的认为自己自控能力很强。自控能力差的“留守儿童”比自控能力强或者一般的“留守儿童”在情绪、情感、学习心态和行为方面更易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四、如何处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留守儿童”比平常人缺少最多的是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大多处在小学阶段,一般都是未满14岁的少年儿童。这个阶段,正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第二关键期,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长任教师,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相反,则阻碍其发展。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笔者认为,完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搭建他们能够见面的桥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良好的情感是重中之重。

2.寻找合适的监护人,并提高监护人的素质

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能够及时的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沟通,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祖父辈的监护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其学习给予帮助,可以为孩子请家教,使其获得个别化的教育,提高学习成绩。

3.加强学校教育,提高教师素质

首先,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做到公平、公证,使“留守儿童”拥有与其他儿童同等对待的教育。教师本身应该注重身教而多于言教,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成为孩子心目中心理健康的表率,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学校应加强制度管理,避免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进入学校,以免造成不良影响,遏止了校内的不良成员进行破坏,避免“留守儿童”结识不良分子,一旦发现,学校、老师应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使其人格发展能够“弃恶扬善”。

4.鼓励加强农业生产

“留守儿童”的数量之所以不断的增多,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没有条件把孩子带在身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父母外出打工这一现实问题。政府应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使农村的劳动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大力发展乡村企业,减少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现象。

5.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

首先,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个体心理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因此,社会有必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有效的弥补家庭教育对其关怀的不足,多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其次,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政府应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维持社会秩序,严厉打击犯罪分子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加强对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严厉打击传播不良音像制品的行为,维护社会安定,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多组织社会公益活动,抓住对社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利时机,呼吁社会成员多关注“留守儿童”及其他弱势群体,给予他们热心的关怀与帮助,让他们感觉到国家及政府的温暖。6.提高“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

“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的程度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自我体验,不同的自我控制,都会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使他们能够与其他同学一样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必须培养“留守儿童”的个人素质。

首先,对“留守儿童”进行适当的情绪调节。格罗斯的研究发现,情绪调节可以减少表情行为、降低情感体验、从而减轻焦虑等负性情绪对人们的影响,因而对身心健康有益。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留守儿童”进行适当的情绪调节,从不同的角度帮助“留守儿童”抑制或削弱其不良的情绪问题,维持和增加良好的情绪,使其正确面对现实,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以及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能够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心,克服自卑、疑虑等不良心理;培养良好的自尊心,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其次,加强“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提高意志力。鼓励“留守儿童”正确面对眼前的挫折,敢于面对,敢于挑战,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坚定性和自制力。

第三,培养“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及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也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来源之一,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课堂小结:不懂提问,课后私谈。

留守儿童心理课教案 篇2

一、留守儿童家庭作业现状分析

家庭作业是教师为了让学生对当天或者近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应用而布置在家进行的学习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对课堂内容掌握情况, 以便于调整教学计划。家庭作业很多时候需要家长的协作完成, 特别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 对于父母在外的家庭, 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 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而对于有父母一方在外的家庭, 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 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所以, 如果学习上有了问题, 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并不高。[2]没有父母的辅导、监督和鼓励, 一般很难顺利完成家庭作业或者正确率普遍偏低。笔者以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源, 检索项为“主题”, 检索词为“留守儿童”, 并含“家庭作业”, 匹配为“精确”的方式进行检索, 时间跨度为“2003年1月”至“2014年5月”得到有关留守儿童家庭作业的文章51篇, 在剔除一些通知、卷首语等与留守儿童家庭作业研究无关的文章, 最终研究留守儿童家庭作业的文章有33篇。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学生家庭作业效率低下的原因, 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 由于缺乏家庭监督, 留守儿童自制力差不想做作业;另一方面, 没有任何的引导帮助, 留守儿童不会做作业。

1.不想做

小学留守儿童的意志力比较薄弱, 缺乏学习自觉性, 不善于完成家庭作业, 往往需要家长的监督和帮助才能顺利地完成家庭作业。而在没有家长监督的情况下, 留守儿童长期懒散懈怠, 没有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对家庭作业处于被动状态, 甚至抱有无所谓态度, 没有按时按点完成家庭作业的意识, 不想做家庭作业。而父母无法督促, 导致留守儿童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家庭作业, 同时也导致对学习缺乏兴趣。

2.不会做

小学家庭作业一般都需要家长的辅导才能顺利完成。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尚处在培养阶段, 独立思维能力欠缺, 对于有难度的家庭作业, 需要借助家长有目的的引导, 鼓励他们去探究, 激发其求知欲, 以解决难题, 享受成功的乐趣, 培养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但对于留守儿童而言, 家长的作用微乎其微, 一旦遇到难题, 只能独自面对, 解决不了就放弃, 长此以往, 缺乏思考, 缺乏探究, 导致不会做的家庭作业就越来越多。据2012年对大许镇西探小学的177名学生进行的调查统计:15%的留守儿童成绩很差;成绩优秀、学习成绩较好的只占10%左右;中等偏下和较差者占到70%以上。而在家庭作业中不需要辅导的, 能自己独立完成的只有21.3%, 其他的学生在学习上都需要别人的帮助。[3]

二、微课应用分析

微课是微时代下的产物, 2011年广东省佛山教育局胡铁生率先在我国提出了“微课”概念,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 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 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4], 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 核心特征是“微”。

(1) 时间“微”。微课一般在10分钟以内, 在留守儿童学习注意力分散前就已经将知识点讲解透彻, 不冗长, 不多余;由于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差, 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更容易被外界环境干扰, 不能进行长篇累牍的学习, 利用微课将知识点“速战速决”地传送给留守儿童。

(2) 容量“微”。微课的核心微视频容量一般在几十兆以内, 便于传输共享。留守儿童可以借助网络或者移动设备将教师制作的“微容量”的微课下载到自己的接收终端, 进行观看、学习。

(3) 主题“微”。由于一节微课的主题突出, 指向明确, 一节微课只解决教学中一个重难点问题, 目的性很强, 针对性单一, 能解答学生关于小知识点的问题。[5]这样的微课正适合小学留守儿童的学习, 由于他们没有能力从众多信息中分辨出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 而微课指向明确, 学习完毕之后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习激情渐涨, 天长日久, 自主学习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 妙用在于能反复多次播放, 就相当教师一遍又一遍反复讲解知识点。留守儿童学习偏差的原因主要是基础较差, 一次两次的讲解并不能让他们听懂、理解, 利用微视频可重复地播放功能让留守儿童多次学习、思考、吸收, 将基础知识点进行内化, 长此以往, 内部知识达到螺旋式上升, 以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 摆脱学习困境。

三、利用微课提高留守儿童家庭作业效率的条件

1.具备硬件条件

微课应用需要接收终端, 比如一台电脑, 网络不是关键, 只要有播放终端即可。针对小学留守儿童的微课, 最好由教师亲手制作出适合留守儿童的微课, 具有针对性, 直接从教师那拷贝或者通过网络下载。鉴于农村经济情况, 不能确保所有家庭都有网络, 但是家长还是普遍愿意买个电脑供孩子学习的。

2.微课操作简便

微课操作简单、方便, 容易上手。只要教学生几次就可熟练操作。微课不需要太多的操作技巧, 只要鼠标双击打开文件就可以播放, 学生完全能够胜任。

四、制作适合留守儿童的家庭作业微课的注意点

教师针对本班学生做的微课,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目标性, 能够直接阐述与解释当天或近段时间的教学内容, 对于学生而言是第二课堂, 在家可以将课堂学习吃力的内容重新学习、思考, 不留任何的知识死角。

1.微课紧扣家庭作业主题, 不偏题

制作的微课不能直接以家庭作业为内容制作, 但要以类似题型进行制作, 紧扣家庭作业, 让学生学完之后能实现举一反三、积极思考、融会贯通, 顺利地完成家庭作业。如果只是单独以家庭作业为主题制作微课, 学生势必会养成不愿思考的习惯。

2.微课内容简单易懂

微课主要以阐述知识点为主, 目标明确、指向单一, 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清楚微课讲述的重点、难点。留守儿童基础一般偏差, 对于深奥的知识点还不易把握, 教师要从简单基础入手, 以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激发其学习兴趣。

3.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类型的微课, 避免千篇一律

小学家庭作业一般分为听写生词型、练习型、阅读型、课外实践型等, 不同类型的作业采用不同形式的微课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例如:听写生词型作业直接采用语音式的微课;练习型的家庭作业可以采用录屏式微课。

4.不同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微课

小学留守儿童层次不齐, 不同的微课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学习需求。不仅采用自制的微课, 还可以选用网络上优秀教师的微课进行学习。为了贯彻执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纲要》中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和共享的方针, 国家、地方大力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共享, 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2013年举办中国首届微课大赛, 2014年5月举办江苏省微课大赛, 各省份、各市区都在积极地建设教育信息化体系, 越来越多的优秀微课可以共享, 这给农村留守儿童一个很好的学习契机。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借助微课变换思维, 力求一题多解, 灵活应用, 拓展知识面, 努力将知识服务于实践。中等学生利用微课完成家庭作业, 将当天所学知识内化、吸收;基础差的学生在微课的协助下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 还可以复习以前的学习内容, 进行查漏补缺, 夯实自己的学习基础, 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师也要做好及时适当的评价工作。每天的家庭作业, 教师要及时批改, 对于优秀的要表扬, 进步大的要标出, 要进行分层评价。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评价不同学生[5], 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 肯定自己的付出, 收获自己的成绩, 让学生在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让他们爱上学习, 成为学习的主人。

微课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作业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 实现自主学习, 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借助信息化教育手段, 利用微课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作业效率, 培养学习兴趣, 对于促进留守儿童的有效学习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5, (7) :79-80.

[2]吴霓,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 2004, (10) :15-18, 53.

[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庭作业现状调查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EB/OL].http://www.docin.com/p-331595645.html.

[4]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 2013, (5) :36-41.

[5]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 2006, (5) :52.

[6]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10) :62-63.

[7]沈华.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英语作业习惯[J].学时代 (教育研究) , 2011, (04) :16.

心理课不必受教案束缚 篇3

日前,笔者有幸观摩了某初职校举办的“情绪气象台”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授课心理教师为上好这节课做了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了教案。教学手段除常用的PPT外,还用上了iPad和手机。教师在上课时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观看情景表演,分别用手机在聊天软件上发布面部表情图片,以表达自己的情绪。应该说,教案设计得很不错。但在上课途中,发生了这样一个小插曲:有一名学生在上课时竟擅自离开座位,向教室后门走去……心理教师急了,立即上前准备制止。谁知这名学生将一些东西扔在教室门口的垃圾桶里又回来了,还主动告诉教师:“我去丢垃圾了。”心理教师松了口气,又继续按教案上课了。

这节课上得很精彩,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在点赞的同时,我却陷入了沉思:这节心理课讲的是有关情绪表达方面的内容,为此,教师还设计了一些情景表演,这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便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但这名教师却疏忽了,其实学生无意识擅离座位丢垃圾的行为——也是一个很好的情景表演,而且事情就发生在学生之中,丝毫没有表演的成分,很真实。尽管教案上没有这个情景表演,但授课教师完全可以抓往这个“小插曲”,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这件事的情绪,同时借此机会,因势利导,对这名擅离座位丢垃圾的学生进行一次及时的课堂行为规范教育,这比课后单纯教育强多了。可能是该教师受上课教案的束缚(因为听课教师人手一份教案),没有或不敢抓住这个契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我没有批评这名教师的意思,只是认为,心理教师上课,不必非要受教案的束缚:即上课只能按照教案准备的内容和进度授课。其实可以随机应变,随时修改教案。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案是死的,人是活的。作为同行都知道,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生教案中没有的情况:如学生擅离教室,学生向教师提刁钻的问题等。因此,教师不能死扣教案。即使出现打乱教案的情况,也不要紧张,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时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以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

上海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有“一篇课文,三次备课”的经验。其中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次“备课”,修改教案。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在上课时碰到突发情况,也会灵活运用,不是死板地按教案上课。这就给了心理教师一个有益的启示:上心理课可以不受教案的束缚,根据实际情况,只要有利于上课,可以随时修改教案。在这方面,笔者作过一次有益的尝试。

笔者有一次给中职生上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课。当我按照教案的要求讲到中职生要学会控制和保护自己,不要沉溺于与异性网络聊天,不要观看黄片时,一名学生竟当场问我,“老师,你看过黄片吗?”我一下子愣住了:尽管我上课之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包括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以及如何与学生互动等,但却没有想到这一点,我心里一点准备都没有。而且,学生提的问题又是一个两难问题:若说看过,会有损教师的形象;若说没有看过,又给学生一个不诚实的印象。我本来想装傻不回答,可是看着学生们企盼的目光,我知道自己不能借口教案上没有而回避这个问题。我略一思索,响亮地回答“看过”,接着解释了看的原因:为了改善夫妻的生活。对于我的坦率回答,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我灵机一动,决定不按照教案规定内容来上课了,下面干脆让学生提问题,由我当场回答……结果这节不按教案上的课竟出奇的好。课后,学生们对我的评价很高。

我以为,教案是为教学服务的,而不是教学为教案服务的。所以,上心理课不必受教案束缚,而应根据课堂和教学需要,及时修改,灵话运用。

(作者单位:上海市甘霖初级职业技术学校,上海,200065)

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教案 篇4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立体交叉的问题,应当根据孩子的实际和监护人的实际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尤其是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采取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这就要求监护人应当注意以下的问题:

1、对孩子的教育评价要适度。对孩子的教育和评价要有指导性和激励性,要能把孩子所积累的情绪能量转化成自己前进的动力,要注意评价对孩子的影响。对孩子的教育和评价要切中教育目标,要让他们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要能让他们知道自己什么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为什么,如果再做种事情,该怎么做;同时,评价还要能够让孩子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这么评价他们,让他们从这个评价中感觉到我们对他们的希望,从而不但理解我们,还从中获得足够的前进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对孩子进行评价时,多一些形成性评价,少一些定性评价,多一些牵引,少一些打击。因为我们的一句话,就足以毁灭孩子们一个美好的希望,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也许会影响孩子们的命运,影响他们的一辈子;所以在对他们进行评价时一定要三思,一定要谨言慎行。

2、给孩子们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宽松的心理成长环境,这样便于孩子随时把成长的烦恼告诉监护人,从而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以便对他们进行及时有效的点拨。孩子撒谎往往是因为害怕,害怕被大人教训,害怕承担责任,害怕得不到大人或别的其他人的理解„„。只有解除了他们的害怕心理,让他们不再害怕我们,我们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才可能对他们实施卓有成效的教育。因此,给孩子们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让他们敢于轻松面对我们,敢于向我们说心里话,了解孩子的需要,这是我们成人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点拨的前提。

3、给孩子们一个行之有效的行为规范。让孩子们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什么绝对不可以做,并且监护人要做到心中有数。采用集中学习这些行为规范,再在学习和生活中分散巩固的办法来进行。这样做便于孩子从总体上把握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效果也比较好。

4、教育无小事,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监护人在明确的教育方向之后,教育应当着眼于眼前,从现在抓起,从点点摘摘的小事抓起。要让孩子从小“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既要惩恶又要扬善,更要从小引导他们诚心向真向善向美。

5、把培养孩子的自控意识作为管理孩子的重点和核心,在培养做人意识上下工夫。变孩子的“要我管”为“我要管”,“要我学”为“我要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意识,这是整个留守儿童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只有孩子有了自控意识,才会主动自觉地进行自我反省、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我们对孩子们所作的各种限制其实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孩子的自控意识和自控能力,让他们去开辟自己美好的未来,去实现他们应该实现的人生目标,并在这个过程中为人类作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份贡献。任何缺乏自控意识和自控能力的人最终都是管不住的,因为一切行为都不过是意识的奴隶!

6、适当变革教育的方式方法,凡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在孩子的教育中,法、理、情的意识是必须的,榜样是必须的,表扬是必要的,批评作为对表扬的一种补充也是必要的,惩罚也不可少,但要适当,要讲究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要对孩子进行“武装斗争”,方式更要恰当。教育必须有所准备,讲求阶段性和一致性,朝令夕改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无法适应。

7、对孩子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只能作为正面教育的一种补充。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变好,所以应当多给他们正面的良好的信息刺激,这样一来,他们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觉不自觉地朝好的方向发展,反之,则会使他们也无意中染上恶习。值得注意的是,当孩子在与人发生问题时,应当多引导他们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更不能抬头,否则,就等于把孩子往火坑里推。

8、在孩子的交往上下工夫。大人们对孩子们的正面教育往往是抵挡不住他们的朋友的负面影响的。因此必须注意他进入的那个群体的动向,千万不可让他们进入那种不健康的集体,比如暴力、诈骗、不正当娱乐等不务正业的团体。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好人学好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应当使他们远离那些不健康的地方,比如有些网络游戏等,所谓人不走,祸不生,久走夜路必遇鬼,这是很在道理的。特别是那些早熟且有“早恋”倾向的孩子,要随时注意他们行为的变化,并及早从如何适应青春期的这个角度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早恋、初恋可能对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伤害。中小学生,一旦进入恋爱状态,问题就会非常严重,所以一定要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9、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并时刻关注社区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监护人千万不可把教育留守儿童的责任全部推老师,因为无论如何有能耐的老师,面对几时甚至上百的学生,他们就算不吃饭不睡觉也不可能每一个都管到位,他们更不可能一个一个地跑到家里面来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他们都想把孩子管好,但是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他们又都显得是那么的力不从心,所以监护人还必须肩负起教育这些孩子的主要责任,并经常性地与老师进行沟通,让老师协助自己管好这些孩子。在比较落后的地区,千万不要奢望社区文化会对孩子们有什么好的影响,只要孩子不误入陷阱就不错了,所以监护人还必须密切注意孩子们在社区(校外)的活动,适时进行监控和教育。要特别强调的是,监护人必须摆正自己和学校老师的责任,在孩子的教育中监护人起主要作用,老师起的是辅助作用。双方必须互相协作,互相支持,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努力工作,并共同关注社区文化对孩子的影响。总之,监护人要关心孩子,老师要关心学生,社区文化也应当关爱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10、敦促孩子的父母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多与孩子沟通,让他们感受到亲情和关爱的存在,让他们理解父母,并以此为努力前进的动力。因为在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绝大部分留守儿童都羡慕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小伙伴,而且他们被抛弃的感觉都很强烈;可见,父母的教育和关爱是无法替代的,孩子走上不归路,家庭教育的缺乏是最主要的根源。发动和倡议全社会都来关心留守儿童,让这些孩子多一些健康的呵护,多一些真诚的关爱,少一些孤独和失落、在真正人性化的环境中努力成长,并用自己的健康成长来回报社会。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且是一个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只有各类教育因素真正摆正自己的位置,切实地正确对待这些孩子的成长以及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相关问题,从实质上对他们进行帮助,才可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所以,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二)教学内容:中学生家庭教育的十种方法

中学生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是指家长对子女实施教育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手段。通常有下列数种:

一、树立榜样

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二、环境熏陶

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三、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勇于承认。

四、实际锻炼

实际锻炼的内容相当广泛,如适应周围环境,锻炼身体,生活自理,家务劳动,独立作业,文明礼貌,社会交际等等。进行实际锻炼,首先要孩子明确目的意义(为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怎样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到底。锻炼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从他们的实际能力出发,交给的任务和提出的要求必须适当。要允许孩子在实践中有失误,不可过分苛求。家长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锻炼。

五、表扬奖励

表扬奖励是对子女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和好评。通过肯定和好评,以加强子女进取心和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表扬奖励要实事求是,要及时,要说明原因,并且应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

六、批评惩罚

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子女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严重不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惩罚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而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残身心。

七、指导安排生活秩序

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养子女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指导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环境,教给子女学习安排和利用时间,使之有条不紊。要让孩子自己安排,家长可以在旁指点。

八、指导课外阅读

指导子女阅读书报杂志,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家长要掌握子女阅读的内容,和子女一起讨论,引导子女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扩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九、利用家庭电视

电视进入家庭,子女可以从看电视中得到许多知识,增长见识,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没有选择,不要时间过长。看完电视最好和子女谈论,讨论电视内容。

十、带领子女外出接触社会

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班会教案 篇5

通过本次活动,再次唤起同学们的爱心、同情心,更深刻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需要帮助、需要关爱。同时,使队员们明白,在当今现实社会中,外来务工人员、下岗职工、外出打工者以及他们的子女,需要我们特别的关注和关爱,懂得只要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捧出一颗爱心,奉献一点爱,那么世界将到处充满爱。

二、活动准备

1、调查身边哪些人需要关爱。

2、歌曲《爱的奉献》。

3、本班贫困学生的家庭情况实录。

4、“爱心”捐款箱。

5、轻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三级汇报(小队长→中队长→中队辅导员)

1、各小队整理队伍,报告人数。 小队长:稍息、立正、报数。

报告中队长,(队礼)╳╳ 小队原有╳人,实到╳人,报告完毕。 中队长:接受你的报告。(队礼) 2 、中队长向辅导员报告。

中队长:(队礼)报告辅导员,四(1)中队原有╳╳人,实到╳╳人,一切准备工作就序,请您参加我们的活动,并给予指导。报告完毕。 辅导员:接受你的报告,请你们开展活动,并预祝你们活动圆满成功。(队礼)

(二)出旗(少先队员敬队礼)

(三)唱队歌

(四)活动开始 活动一:猜谜语

——引出活动主题

《爱的奉献》音乐响起

甲: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世界上的东西给给予别人的时候越分越少

乙:但有一样东西却越分越多,它是什么,谁能说说呢? 甲:对,谜底是爱 甲:爱是(女) 阳光 乙:爱是(男)雨露 甲:爱是(女)春风 乙:爱是(男)鲜花

甲:爱是(女)人类最美的语言 乙:爱是(男)我们无私的奉献

甲:爱是心灵的呼唤,涓涓的细流在人们心间 乙:爱是人间的春雨,像甘露洒向大地 甲:让我们捧出一颗心 乙:献出一点爱

合: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让《让爱永驻心中》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活动二:读写给父母的一封信 ——“留守儿童”需要关爱

甲: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少先队员” 乙:他却有一个别样的名字叫“留守儿童” 甲:“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思念 乙:汇聚成情真意切的家书

甲:请听留守同学倾诉对父母的思念之情(“留守儿童”读写给父母的信) 读完信后,同学们自发表达对留守学生的关爱 乙:请欣赏歌表演《让我们在一起》 活动三:看录像《我有一个梦》

甲:同样的年龄,有着同样的梦想 乙:同样的蓝天,却有着不同的命运

乙:有一位小女孩,身患关节脱位的严重疾病,已经做了4次手术,当父母要再次把她送进医院做第五次手术时,家庭竟陷入了困境,下面请欣赏小品《永不放弃》

活动四:诗歌朗诵《感恩的心》 ——活动推向高潮

领甲:春回大地,百花争艳,

乙:绿柳飘飞,谱写着一曲曲感恩的乐章。 组:那是红花绿叶对大地母亲的感恩;

领乙:万里晴空,白云飘荡,描绘着一幅幅感人的画面, 乙:那是白云对蓝天的感恩。 组: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成长, 班合: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 多少次满含着感动的泪花畅想未来。 领甲:有人说——

善良的本质就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领乙: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甲:感激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 乙:感激老师,给了我们学习的本领; 丙:感激小伙伴,给了我们真诚的帮助; 丁:感激学校,给了我们和谐的成长环境。 领甲: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合:我们去关爱他人; 领乙: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合:我们勤奋学习、珍爱自己; 领甲: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合:我们学会包容,赢得真爱和友谊;

领乙: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拥有快乐与幸福,拥有美好的未来。 四人领:让我们都拥有一颗 合:感恩的心。 活动五:爱心捐助活动 ——深化主题

甲:用一颗感恩的心,温暖你、我、他 乙:伸出爱的双手,敞开爱的胸怀 甲:我们献出一份真诚的爱 乙:尽一点微薄的力量

根据同学们的建议,我们决定为身边的需要关爱的同学献爱心。“爱心捐助”活动现在开始》

(《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响起,捐赠开始,捐赠完全体队员缓缓站起进行歌表演《让世界充满爱》) 甲:一双双热情的双手送来了零用钱 乙:一颗颗温暖的心,送来了文具、书籍 甲:虽然钱物不多

乙:但却包含了师生的一片爱心

合:伸出爱的双手,架起团结互助的桥梁,让友爱之花开遍美丽的校园。 结束语:

乙:用优异的成绩去报答关心我们的每一个人 甲: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乙: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相信明天会更好! 甲,乙:《让爱永驻心中》主题队会到此结束。

(五)辅导员讲话:

激动的旋律在空中回荡,拨动着每个队员的心旋。队员们,今天的主题队会开得很成功,特别是捐赠活动搞得很有意义,你们用实际行动献出了你们的一分爱心。希望以后,大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你们的爱心去

关爱他人,让爱之花处处开放。

(六)呼号(队旗行至正中,打开,面对所有队员,中队辅导员面对队旗带领所有队员呼号)

(七)退旗(少先队员敬队礼)

(八)活动结束

心理课教案 篇6

————播种快乐,赶走烦恼

文昌小学 阎会琴

播种快乐,赶走烦恼

活动目标:

让孩子从小逐渐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初步的调节,使自己经常拥有快乐的情绪。

教学方法:游戏法,表演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教具:多媒体教学,实物,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

游戏:“抓到幸运”

规则:以小组为单位,每组请一名同学上台,从福袋里用十秒钟的时间抓出一粒豆子,如果是红豆,小组的每个成员将得到一份小礼物,如果是绿豆,小组的每个成员将受到一次惩罚,如进行十次蛙跳。

教师采访抓到不同颜色豆子的学生,请他们说出自己的心情。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所说的紧张、高兴、以及失望都是我们的情绪。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同学因为发生矛盾而委屈了,有的学生因为心中有心事而没办法向人诉说而感到烦恼,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探讨一下“我们面对这些烦恼应该怎么办?”,一同走进今天的心理活动实践课:播种快乐,赶走烦恼。

二、学生参与,情景展示

1.请两位同学情景表演:小明和妈妈的故事(因为作业母子发生矛盾)2.请两位同学情景表演:思思和牛牛的故事(牛牛烦恼自己每次考试都没有陈陈考的好)

三、集思广益,出谋划策

发挥孩子们主动性,寻找适合孩子们的解决方法,教师总结,相机把花瓣贴到黑板上,同学们的帮助就是在需要帮助的人的心中播下了快乐的种子。

四、情景再现,解决问题

学生再次表演小明和妈妈的故事,思思和牛牛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遇到问题正确的解决办法。

五、说出烦恼,同学帮忙

一名孩子说出自己的烦恼,其他孩子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帮忙解决。该生对提建议的同学要表示谢谢,如果采纳建议的可以送对方一朵花。

六、送孩子们“快乐小精灵”,让他们感受到快乐的真谛!(生活好坏,随意就好;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让我们收集快乐,把快乐汇聚成一朵朵美丽的花)

七、活动小结:

留守儿童心理课教案 篇7

一、我县留守儿童和学校关爱工作现状

目前,我县共有中小学校学生12400多名,其中留守流动生3182名,占学生总数的25.6%。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被寄养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家。

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低、生产生活负担重, 又是隔代抚养,在对孩子的思想沟通、教育管理、亲情关爱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孩子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切实开展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教育关工委对全县部分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学校关爱工作亟待加强。

1.留守儿童出现了较严重的心理危机 :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自卑心理加剧,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世孤僻不合群,与父母的疏离隔膜感增强。

2.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自私任性、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脾气暴躁,逆反心理重,有的出现暴力倾向,甚至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他们在家里和代为抚养的监护人发生顶撞,稍有不满意便大发脾气,叛逆怨恨。

3.留守儿童面临自身不适或者困难时 ,往往无所适从 ,不知所措,表现为行动迟缓,意志力不强。

4.大部分学校关工委都成立了关爱工作团 ( 组 ), 但开展关爱工作的力度不够大,往往局限于节庆日的捐款、捐物、课业辅导等,而忽视对留守儿童的跟踪管理和心理疏导,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和稳定的结对帮扶关爱体制。

二、开展“代理家长”活动,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常态化模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亲情的缺失给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为了探索出一条关爱留守儿童的常态化模式, 我们在全县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了“代理家长”活动,全县有335名“代理家长”参与留守儿童的亲情关爱活动。所谓“代理家长”,就是由学校各级领导、党员教师和“五老”,按“自愿、自主”的原则,经学校关工委协调,与留守儿童结成亲情关爱对子,成为该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学习上悉心指导、心理上耐心引导,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其职责是认真做好“三知”、“三多”、“三沟通”、“五个一”。

三知:即知道留守儿童本人的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班级和教师情况,为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引导工作奠定基础。

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多参加学校学生集体活动,增进了解,培养亲情;多到其家中走访,了解留守儿童情况,宣传科学教育方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人、老师联系沟通,交流留守儿童教育情况,形成管护、教育、引导留守儿童的有效合力。

五个一:即每周与留守儿童联系交流、辅导作业一次;每月与留守儿童父母、任课教师、监护人联系一次;每月到留守儿童家走访一次; 每学期初制定一份帮扶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书; 每学期末撰写一份关爱工作情况总结或留守儿童教育经验文章。

代理家长在履行基本职责的同时, 针对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采取赠送生活学习用品、共度节假日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鼓励、关心、帮助留守儿童。如松江小学的李某某父母去外地打工,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年纪已大,还要干活,没有时间管他。他不愿意学习,有空就上网吧玩游戏。没钱就偷铁卖钱。为此,担任他的代理家长的班主任就主动找他谈话,耐心做思想工作,像母亲一样苦口婆心地教育、规劝,使他认识到错误。面对他犯的错误,给予宽容和理解。每天放学后把他带到自己家写作业,不会的题给他辅导。这样他的作业写完了,没有机会去网吧,时间一长,他渐渐也不惦记上网吧玩游戏了。看到他的进步后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让同学为他鼓掌。被承认、被表扬激起了他心中的愉悦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更努力了,成绩提高得很快,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还原”家庭教育

1.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一是进行心理健康指导。针对留守儿童缺少家庭温暖而产生的孤独、封闭、自卑、冷漠等心理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建立家长电话联系制度。为加强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了三个电话。第一是“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父母每周和子女通一次电话,询问子女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与子女进行经常性情感交流,倾听子女的心声,给子女以热情的鼓励和关怀,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收集学生家长和监护人的联系电话,向学生及家长公示“代理家长”的电话号码,将学校电话和“代理家长”电话设置为亲情电话。第二是“师长电话”。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每两周给班主任打一次电话, 和老师交流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三是“代理监护电话”。“代理家长”每两周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通一次电话,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三是实施“特别关爱工程”。为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弥补感情缺失,开展“爱心妈妈”征寻活动,“‘爸妈’伴我成长”书信活动、“感恩回报”主题班团队会及朗读比赛、讲故事、课本剧表演等有益活动,融化留守儿童冷却、封闭的心灵,让他们充分感受生活的美好、家庭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爱。同时,各校还利用“六·一”儿童节、寒暑假,组织发放结对帮助卡、给留守儿童捐款、赠送学习用品等方式,让他们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2.“还原”家庭教育。所谓“还原家庭教育 ”,就是尽可能地“还原”父母亲的关爱和教育 ,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父母时时都在身边的温暖与亲情。

一是开设“亲情教育课”,在电信部门的支持下,开通“亲情电话”,倡议家长在每周的“亲情教育课”时间或晚上、节假日、孩子生日等与孩子和班主任通电话,以了解自己孩子在校情况, 与老师和孩子进行良好沟通, 有针对性地还原家庭教育。同时每学期给外出务工家长写一封建议信,如《父母外出打工勿忘教子》、《父母如何与学校保持联系》等,以真诚感人的方式提出建议,让父母认识到自己的关爱对孩子成长、学习的重要性,时时心系孩子,情暖孩子,还原家庭教育。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个案资料, 对个别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进行跟踪教育、定期家访,一方面向监护人反映该生在校情况,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孩子,更重要的是告知家长与老师一起关爱、引导孩子,还原家庭教育。

三是摄制“优秀留守儿童成长经历”、“少年打工仔现身说法”、“父母赚钱不易”、“留守儿童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专题纪录片,让学生观看,同时设法寄给家长们观看,启迪家长如何关爱教育子女,还原家庭教育。

让农村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篇8

关键词:留守;培养习惯;陶冶情操

留守儿童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缺失问题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来,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作为班主任,作为在农村工作的基层教师,我认为应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找根源,有的放矢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相关问题:

1.亲情缺乏,心理失衡。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些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2.习惯不良,学习较差。许多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祖辈教导,在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

3.道德滑坡,价值观扭曲。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相当一部分农村父母容易忽视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进行“关爱”,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甚至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形成。

二、用爱撑起风帆

这些留守儿童从心灵上说已失去某种平衡,他们很可能对失去的平衡在学习生活中充分压抑或尽可能发泄。因此,班主任、老师绝不能以疏远、淡漠、鄙视,甚至是漫不经心、肤浅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而应该对他们予以深刻的理解和真诚的关怀,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尊重,从而赢得学生的充分信赖,让他们理解教师如同父母般的关心和爱护,他们就会忘却心理失衡,抛开杂念努力学习。班主任、老师应在开学时对他们的情况进行摸底,建立好留守学生档案;在平时的生活中,班主任要多花时间和精力,经常对他们的吃、穿、住、行等方面进行了解,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对他们倍加关爱,成为他们的好朋友。通过多谈心、聊天等方法,班主任能全面深入了解这些留守儿童走进他们的内心,做他们的贴心人。让他们在关怀和帮助中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从而扬起生活的风帆。

三、培养习惯,从点滴做起

有些留守儿童的生活方式、礼仪交往偏离了方向,表现出厌学散漫、言行不恭和我行我素,班主任就要对学生的行为偏差予以修正,這就要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不同的家庭教育采取不同的方式。从小处入手,从点滴做起。如每天学生入校,我采取由学生轮流值日的方法,培养学生讲究卫生按时到校的好习惯。有时也需要对行为偏差的学生进行恰当的行为控制,不放任自流。经常组织他们参加班级的各种活动,让他们明白应该怎么做。

四、多渠道,陶冶情操

班队活动是一个有效途径和开展道德教育的主要形式,它不仅可以把道德教育的内容加以具体化,更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手段。班队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实际操作机会多,对学生有较大吸引力。教师应改变以往德育教学照本宣科,用压注手段灌输的陈旧做法,立足于现实生活,立足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立足时代发展要求,开展内容新、感召力强的活动,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思维的敏锐性;以学生自己组织为主,教师进行适当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经常精心设计和实施一些主题活动,如“我的学校我的家”“给辛勤的父母写封信”“我成长我快乐”等活动。我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爱心真情传播行动、雏鹰假日小队、志愿服务队、学校图书馆服务员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达到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的目的。

五、用欣赏的目光看学生

每个留守儿童都渴望得到赏识,每个留守儿童都有值得骄傲的闪光点,每个留守儿童都有其独特的长处。只要我们为他们增加一点自信心,多为他们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他们定会放射出奇异的光彩!希望别人赏识是人的本性,赏识能使人愉悦,使人快活,赏识能激发人的潜能,赏识能使人开启心智,灵感涌动,给留守儿童“戴高帽子”,真心实意地表扬他们,赞美他们,他们会给你意外的惊喜和回报!在赏识激励的过程中,要扬长避短,改变表扬内容,变表扬优点为表扬进步点;改变表扬手段,变一般的笼统式表扬为分等级表扬,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深切地感受到老师在时时刻刻关注着他;让每个留守儿童都甜蜜地感受到同学们在羡慕他;让每个留守儿童都在表扬与被表扬中树立自信,稳步前进。

总之,在对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留守儿童的个性特征、性格差异、生活规律等因素,积极探索新的德育工作方法。班主任还应多协作教育,把任课教师、领导、学生及其家长(监护人)、社会力量等有效结合起来,使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形成合力,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留守”。

参考文献:

心理课教案 篇9

老鸦陈小学

目 录

第一课 我是独一无二的 第二课 我苦恼,因为我不受重视 第三课 丑小鸭和白天鹅 第四课 当众受了批评怎么办 第五课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第六课 我是否尊重别人

第一课 我是独一无二的

教学目的:

1、了解学生与他人相区别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习自己与他人区别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小品:小丫丫送蘑菇

1、老师和小丫丫把写有个性特点的25个蘑菇贴在黑板上。

2、请同学们从这些蘑菇里选几个出来送给他们喜欢的动画片明星。

3、同学们,武松大胆勇敢,阿凡提机智聪明,小丸子活泼可爱…… 看来人和人各不相同啊!

二、比一比,我们哪儿不一样。

1、学生参考“父母对自己的印象”,对自己和他人作比较。和同桌相比:

相同之处是:----------不同之处是:我 他-------------------------和好朋友相比: 相同之处是:----不同之处是:我-----------他---------

三、比拟活动。

1、要求:1)用“我好像---------------,因为--------------。”这样的句式。

2)比拟的事物能代表自己个性棕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例:牛——健壮、吃苦耐劳;小草——平凡、自由自在

2、续编小品:

我们把自己的特点写在大蘑菇上吧!

3、学生动手描述自己的个性特点。

4、教师点评。

四、小结:

这次活动,我们的收获真不小,不仅收到了小丫丫的蘑菇,更重要的是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知道“我“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人,才能更好的把握自己,完善自己。

第二课 我苦恼,因为我不受重视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不受他人重视时的感受。

2、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找到自己不受他人重视的原因。

3、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引起他人的重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播放录音故事《毛毛的心愿》

2、请同学们献计献策,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帮帮毛毛,并给毛毛回一封信,好吗? 3、4人小组讨论回信要点。

(二)我的经历

1、同桌互说一件类似毛毛遇到的事情,并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2、说说你不受重视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3、如果你不受重视,你会用什么方式让别人重视你?

(三)我的金光小屋。

1、在你的印象棕,最受别人重视的一件事是什么?能和大家说说吗?

2、想想你有哪些优点,把它们写在“金光小屋”里。

3、“打开”你的金光小屋,请同学“进来”看一看。

(四)填写“我的心愿卡”

1、你想在哪些方面希望引起他人的重视?请填写这张“心愿卡”。

2、同桌交流。

(五)小结:

通过这一课的活动,相信同学们今后定能用正确的方法,大胆的展示自己的优点,让更多的人来注意你,欣赏你,赞美你!

第三课 丑小鸭和白天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到收到嘲笑时应采用积极的方法来调整心态。

2、帮助学生初步学会采用正确的行为来改变别人的看法。

3、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学过程:

一、欣赏童话故事,引起感情共鸣。

1、录音机播放《丑小鸭》

2、看到这里,请你说一说丑小鸭离家出走的原因。

二、小记者采访,了解学生的类似情况。

1、创设情境,几名小记者分组采访,内容如下: 1)你是否有过类似丑小鸭的经历? 2)你受到嘲笑的原因是 3)当时你的心情

4)面对嘲笑,你当时的反应是

2、全班交流

三、小天鹅行动计划

1、同学们,受尽嘲笑的丑小鸭最后却变成乐美丽的白天鹅,这是为什么呢?

2、继续欣赏童话《丑小鸭》

3、学生自由说说体会。

4、教师引导。

5、学生制定《小天鹅行动计划》并表演。

6、配乐诗歌朗诵:《学会集体》

四、小结:

同学们,当你受到嘲笑时,请不要哭鼻子;当你受到嘲笑时,请不要自卑,记住:“面对光明,阴影就永远在你的身后。”只要你积极努力,那么,每一天都将是艳阳天。

第四课 当众受了批评怎么办

教学目标:

1、了解受到批评时的感受。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批评,分析批评,学习正确对待批评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受批评的感觉

1、受到批评是何种感受呢?请你们在小纸片上填一填。

2、面对批评时,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1)伤心,难过 2)委屈,不应该受批评 3)反正经常受批评,无所谓。

3、同桌交流刚才所填的答案。

二、小品表演

1、小品大意见《学生活动手册》第13页。2、4人小组展开讨论: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个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各组的意见。

三、展示利弊:小刚的处理方法合适吗?

1、以小组为单位,读一读,想一想。1)小刚的处理方法合适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小刚,请写出3种比较恰当的处理方法。

2、小组交流,教师归纳:冷静听取——认真分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请大家把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表演给全班同学看看,分析每一种处理方法是利多还是弊多?

四、小结:

同学们,俗话所得号,“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今后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批评,包括公开的批评,那时我们一定要有个清醒的头脑,并保持冷静的态度,多想想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第五课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有长处和短处是一种正常现象,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或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能够做到扬长避短,初步懂得要善于用人之长。

教学过程:

1、学生倾听几位竞选者的演讲。

一、竞选“森林国王”

2、同学们按自己的意见自由地坐到所支持的竞选者后面。

3、全班交流,谈谈自己为什么支持他?

二、找一找:长处和短处

1、同学们,你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吗?请试着想一想,找一找,并写下来。

2、小组或小小组交流:自由选择2——5位好朋友交流,请好朋友作补充。

3、全班交流。

三、征集“优点广告”

1、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给某位同学设计优点广告,广告语要短,生动形象,一句中的。

2、评出对某位同学的最佳优点广告。

3。、教师引导:当你听到自己拥有那么精彩的优点广告时,心里是怎么样的感受?

四、故事点评:乌龟的是与非

1、《龟兔赛跑》

2、在这里,你想对乌龟说些什么话呢?

如果在这次比赛种,乌龟失败乐,你会对它说些什么?

3、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关于乌龟和兔子的新故事,请听完录音故事《乌龟买药》,再来评评乌龟的是与非。

4、小组评论。

五、“自知之明”直通快车。

1、全班交流:对于你的短处刚好是别人的长处,你心里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办?

2、对于你的长处又恰恰是别人的短处,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办?

六、小结: 人贵有自知之明,记住一句话,你有的别人不一定有,别人有的你也不一定有!

第六课 我是否尊重别人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在尊重他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2、帮助学生形成“尊重他人”的交往意识,尤其是善于体察和关心他人的需要。

3、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并体验到尊重他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教学过程:

一、小品表演:尊重他人

1、看小品《学生活动手册》第27页,思考:你在和别人的交往中有过和这样相似的经历吗?请你谈一谈。

2、教师概括:尊重是相互的,自由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你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

二、小组讨论与训练。

1、在小组里说一说:

1)你有过被人尊重的体验吗?如果有,你能说说当时的感受吗? 2)如果你尊重了别人,反而被人误解,你心里会怎么想?

2、听了同学们的议论后,你认为下列情况该怎么办? 每一组选其中的一个话题展开议论,提出可以具体操作的办法,然后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

3、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三、测一测 1、3人一组,甲是第一个讲话的人,乙是倾听者,丙是观察者,他要注意观察乙是不是一个好的倾听者。2分钟后,丙报告观察结果。

2、经过这次测试,你认为自己是不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呢?你准备怎样做一个好的倾听者?

3、教师点拨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活动,我们懂得了当你学会了尊重别人,你也就被别人尊重了,记住“好言一句三冬暖”这句至理名言,并用我们的全部身心表现我们对他人的尊重。

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案

老鸦陈小学

目录

第1课 拉拉手 交新朋友 第2课 烦恼来了怎么办? 第3课 学会和解 第4课 花季雨季 第5课 让我们健康成长 第6课第六课

控制情绪

第一课 拉拉手 交新朋友

教学目标

1初到新环境,尝试运用不同的游戏方法与同学老师进行交往活动,在活动中结识新朋友。

2培养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培养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一员的快乐。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一份简短的自我介绍,游戏用具,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我想认识你 1认识老师

1)欢迎你成为潜山路学校的小学生,我是你们的班主任,以后请叫我何老师。我们以后会在一起学各种知识,做各种有趣的游戏。你们遇到困难可以来找我,我会帮助你们,并成为你们的好朋友。(与学生拉拉手。)

2)小朋友们,来到这里,你的新学校,你的新教室,现在你的心情怎么样呢?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感受。小结:很多小朋友心里都很高兴,因为我们有了自己的新学校新老师,不过,老师看到还有一些小朋友比较不安,总在想自己的事情,那是因为你们之间还不很熟悉。今天我们就在一起,相互认识一下,来认识新朋友,交新朋友,好吗?

3)初识新同学

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用一句简单的话介绍自己的姓名,来自哪个幼儿园。说完后大家大声叫出他的名字“xxx,欢迎你!”

二、认识你真快乐、介绍以前就认识的朋友

关注每一个学生,由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引出乐于交流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以前就认识的好朋友,可以是幼儿园的同学,可以是新村里一起玩乐的伙伴。、两个好朋友手拉手一起上台介绍

3、自我介绍

没有老朋友,就找新朋友。鼓励小朋友大胆发言

引导孩子相互认识,随机发现不交流的孩子,加以引导:你怎么不与人家交朋友?大胆去试一试怎么样?……鼓励他去找朋友

找到朋友以后说说现在的感受。

4)讨论:如果你遇到这样的小伙伴会怎么样? 和他拉拉手、陪他说说话、对他笑一笑……

三、和你做游戏

1大家想想,你们以前是用什么方法认识新朋友的?(逐一出示课件)指导:拉钩、拍手也可以。

试着和同桌,前后左右的同学拉拉勾,拍拍手,说出自己的名字.2“大风吹”

游戏规则:全体学生在活动室自由走动,当听到老师的指令后,按照要求自由组合成小团队,并相互作简短的交流。

如“扎辫子的孩子手拉手”“生日在9月的孩子手拉手”“喜欢打篮球的孩子手拉手”“穿牛仔裤的孩子手拉手”等等。

交流感受:我今天认识了......我心里......四、学做名片,相互交流

师:交换名片可以认识新朋友,下面我们来学做名片,做好了就送给你的新朋友。

1老师示范制作名片。

2学生按老师教授的方法、步骤学做名片。

3谁愿意把自己做好的名片给大家看看?(展示学生作品,适时点评)

4用实物投影显示有特色的名片,指导交换名片的礼节。5学生试着在小组里交换名片。

6分享:小组里说说自己拿到了谁的名片,我愿意和他拉拉手,交朋友。

五、总结,唱儿歌

1教儿歌:拍拍手,拉拉钩,我是你的好朋友。2播放《拍手唱歌笑呵呵》磁带,师生共唱。

第二课 烦恼来了怎么办?

教学目标

1、认识烦恼产生的原因,以及烦恼处理不当会给自己带来一定危害。

2、教育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烦恼。

3、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处理各种不同的烦恼。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个消极对待烦恼的小剧。

2、白纸若干。

3、磁带:心灵博士的建议、“幸福拍手歌”。

4、准备一个名人克服烦恼的故事。

5、准备《克服烦恼能力的测试题》(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二、认识烦恼的本质,明白不同态度对待烦恼有不同的结果

1、小剧表演

剧情大意:发试卷了,学生珊珊和菲菲各自在看语文试卷,珊珊认为自己考试失败,完了,由此产生了烦恼。当发现同一道题自己比菲菲多扣两分时,不从自身的答案找原因,却认为是老师偏心,当菲菲安慰她时,却被她误解,菲菲生气走了。

旁白:第二天,珊珊的考卷没有让家长签名,看见语文老师总是避开,语文课上无精打采,作业越来越不认真,还常常迟交……

思考:(1)小品中的人物表现的是什么心情?(2)这种心情给她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老师启发引导,认识消极对待烦恼的危害。

2、给珊珊“考试失败了,我完了”,这个最初想法唱反调,也就是说与她不同的看法。

3、想法改变,事情的结果又会如何,请互相讨论,并按照自己的讨论结果进行角色扮演。

4、珊珊到各组观看,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再次表演。

思考:通过珊珊前后两次不同的表现,你们想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老师启发并小结,指出要学会理智地分析问题,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很多人的烦恼跟认识态度有关系,当能乐观而自信,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烦恼,就能看到烦恼也有积极的一面,从而有利于消除或减轻烦恼。

三、学习如何处理各种不同的烦恼

1、由心灵博士的话引入。

2、发给每人一张白纸,请写下自己感到最烦恼的事,以及什么烦恼,可不署名。

3、学生写完烦恼之后,情绪较低落,开展呼吸训练,调节学生心情。

4、课前通过测试,已了解到克服烦恼能力较强的学生,请三名代表各列举一次克服烦恼的过程,着重谈谈这件事给自己怎样深刻的心理感受或体验,后来做了什么,花了多长时间等。

5、打幻灯,出示名人克服烦恼的事例。

“生活好比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这是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的一段名言。据悉巨商希尔顿在发迹之前是一个穷汉,母亲仅仅给他五千美元去经营旅馆。几年后,希尔顿成了商界巨子,当希尔顿的母亲问他是怎样克服烦恼的,希尔顿回答说:“微笑”。原来,他每次遇到挫折和不合理的事时,他就马上到卫生间或一个角落拿出镜子练习微笑。

小结:每个人生活中都可能遇到令人烦恼的事情,如果你肯开动脑筋,你会发现能使心情变好的方法是很多的。

6、组内交流:学生带上写有烦恼的纸条到各自的心理辅导小组去,由组长读,其他同学出谋献策,如果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自己拿一个桌子上放着的快乐小精灵。

7、班内交流:(1)请两个小组各举一例摆脱烦恼的办法。

(2)师适当启发引导:

a、你还有别的方法吗?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b、有哪些方法需要改进?

(3)师提醒学生:没有拿到快乐小精灵的同学,如果愿意,请说一说你的烦恼,我们大家都愿为你伸出援助之手。

四、总结:

1、提供一些常用克服烦恼的方法,如转移注意力,宣泄等。

2、赠送名人名言:天空虽有云,但乌云的上面,永远会有太阳在照耀。

五、放音乐:“幸福拍手歌”,学生伴随音乐用身体语言表达心情。

提醒学生一周后自己再进行一次“克服烦恼能力”测试。

附:克服烦恼能力自测题

指导语:

若你的情况与句子内容“完全符合,就在题目右边5分下边的空格里打“√”;若“完全不符合”,就在1分下边的空格里打“√”;若你的感觉与句子内容“有些符合”,就在4分下边的空格里打“√”;“不确定”就在3分下边的空格里打“√”;“有些不符合”就在2分下边的空格里“√”。每一句只打一次“√”。最好依据最先出现在你脑中的反应作答。

1、我感觉我的生活正走在成功的路上

2、我的感情常受到伤害

3、我经常烦恼

4、我容易失去冷静

5、同学们在交谈时,你是否想加入

6、同学们在笑时,你是否也不会大笑

7、你受到老师批评时,心里是否不愉快

8、你是否有时会后悔,那件事不做就好了

9、碰到不顺利的事情时,心里很烦燥

10、夜里我很难入睡 12345

对于自己免于烦恼能力的评价 第一次: 分 第二次 :分 差 异:

备注:若第二次的得分有所增加,则说明克服烦恼能力有正向改变或增强。

第三课 学会和解

教学目标

通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课,使同学们了解和解的方法,并会运用这些方法,指导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去化解矛盾。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

1、这是什么歌?

2、同学们有自己的朋友吗?介绍给大家。

3、你与朋友一起做过哪些事?心情怎么样?有没有烦恼呢?

4、这节课,李老师想和同学们共同来探讨一个问题“和朋友闹了矛盾该怎样和解”,想帮助同学们”学会和解”。

(板书课题:学会和解)

(二)学习和解方法

1、课件出示情境

2、小明不再和小强玩的原因是什么?

3、小强只图自己嘴上痛快,不管朋友的感受,伤害了小明的自尊心。小强该怎么办呢?请你替他想想办法。

4、小结方法

5、同学们,如果你和朋友之间出现了矛盾,一定要静下心来想一想,问题出在哪儿,然后真诚地面对你的朋友,用诚心去化解矛盾。

(板书:真诚)

(三)方法运用

1、课件出示两个情景,各小组任选一个表演。

2、选代表上台表演。

3、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帮助兰兰和亮亮与自己的朋友和解。

4、小结:和解的方法有许多,同学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去做,去努力。当别人认识到了不足,真诚地向你道歉时,你应当通情达理,宽容待人,善待朋友也就是善待自己。(板书:宽容)

(四)联系实际,行为自查,弥补过错

1、朋友之间有了矛盾可以和解,同学之间的小别扭同样可以和解。如果你和朋友、同学之间有什么不愉快,现在老师给你们时间,赶紧去化解矛盾,然后勾勾手,再次成为好朋友,你们说好不好?

2、我看到好多同学化解了他们的矛盾,你们能不能大胆地把矛盾说出来,再说说是用什么办法化解的?

3、老师祝贺同学们已经化解了矛盾,为了使我们的友谊之树能够常青,请同学们记住这个能带给人欢乐的小丑说的话吧!

4、让我们把一切的不愉快都装上热气球,放飞掉吧!

5、此时此刻,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歌吧。

(五)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今天,我们上的不仅仅是一堂心理课,学会了和解,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更为深厚的友谊。今后让我们大家以真诚和宽容去面对每一个人吧!

第四课 花季·雨季

教学目标:

1、了解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为进入青春期做好准备。

2、掌握青春期基本的健康卫生知识,帮助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教具准备: 歌曲《花季 雨季》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进入六年级以后,我们的身体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心里想的又和过去有什么不一样呢?讨论:按生理和心理归类,引出主题。

二、认识青春期

1、什么是青春期

师:人一生的成长,就像花草一样,春天发芽,夏天茂盛,秋天结果,冬天衰败。

今天的同学们,如同池塘里的荷花才露出尖尖的角来,是个非常美丽的时期。这个时期身体的各方面发展很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自身发展很快的一个时期——青春期。什么叫青春期呢?青春期就是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一般为10年左右,即l0岁到20岁,其中10——15岁是发展最快的5年时期。

2、青春期的特征青春期两大特征:一是身体和心理发展迅猛,二是笫二性征开始出现。女性:身体—乳房—骨盆-月经,男性的第二性征:胡须—声音—喉结—肌肉。

三、女孩青春期生理的变化。

1、阅读资料:女孩青春期生理知识和保健

(1)、认识女孩子的生殖器官及功用。

(2)、月经。(3)、乳房。

2、同学提问与回答互动

四、青春期心理变化及引导

师:伴随着我们身体的明显变化,我们的心理也在快速发生变化,在心理上也越来越显示出男孩和女孩的性格特征。比如,男孩子小时候喜欢哭,别人不会说什么,但是进入青春期了,动不动就哭,别人就会说不坚强,像个女孩子。女孩子也有明显的变化,穿衣服喜欢挑挑拣拣的,自己觉得不好看的衣服就不穿了。这就是说,男女同学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特征了,并且希望自己的言行举止越来越符合自己的性别。再如,男女同学都希望在家里自己有一个小抽屉,好专门放置那些不希望别人看到的小东西。比如日记本。师:身体的变化说明我们在慢慢长大,也逐步意识到男女有别。那么,男女同学应该如何交往呢?

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1)、男女同学存在差异,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

(2)、男女有别,学会相处时大方得体。

(3)、男女是我们世界和社会的组成部分,缺一不可,要互相尊重。

2、学生述说经历

五、小结:

青春期是人生一个重要的时期,摘好青春期的卫生是确保青春期健康发育的一个十分必要的条仵,同时,青春期也是思想和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大家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你们是雨季。你们和青春在一起。青春是多彩的。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歌,一起唱。

播放(《花季雨季》歌曲)

第五课 让我们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2、引导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使孩子们能健康成长 教学过程

一、导言:孩子们,能选择一天说说你这一天都做了什么吗? 做了这么多事你不累吗?你是怎么想的?

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只依据身体有没有疾病是不够的,还得依据是否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心理健康同身体健康,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密不可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健康饮食、健康心理、健康锻炼等一系列健康活动,来沟通一下怎样让我们健康成长!

二、调查汇报:

(一)健康饮食:

1、砷、汞、铅等都属于脂溶性的污染物,对人体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调查表明,铅中毒的小孩智力只相当于正常孩子的67%。

2、研究,每天吃3个桔子,就能满足一个人一天对维生素 C的需要量。若食用过多,过量摄入维生素 C时,体内代谢的草酸会增多,易引起尿结石、肾结石。另外多吃对口腔和牙齿有害。(1)桔子不宜与萝卜同食(2)桔子与牛奶不宜同食(3)饭前或空腹时不宜吃桔子(4)有些孩子多吃桔子会上火

3、许多人认为果蔬皮中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任何水果蔬菜时都将皮吃掉,但是有一些的水果蔬菜皮服用时容易引起疾病或中毒,因此应避免食用这些水果蔬菜皮。土豆皮、柿子皮、红薯皮。

4、对于学生挑食现象进行分析。

5、禽流感

(二)健康心理:

(1)要经常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

1、当碰到不顺心的事,不要闷在心里,要善于把心中的苦闷和烦恼对亲人和朋友讲出来,一吐为快,把消极情绪释放出去。不良情绪若长期压在心中,就有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血液中儿茶酚胺的含量改变,破坏体内物质代谢,特别是糖类的代谢,可损害身体健康。

2、要充满乐观主义精神,热爱工作,热爱生活,在完成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后,就会体验到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满足感和成功感。

3、积极锻炼身体,祖国医学提出的“因病而致郁”,就是说久病或重病而易于产生情绪抑郁、烦躁。因此,积极锻炼身体,同时注意饮食,合理安排生活,适当睡眠,是情绪饱满与安定的基础。

(2)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助人为乐,是我们的传统思想品德。大家互相帮助,彼此心理都会愉快。以谅解、宽容、信任、友爱等积极态度与别人相处,会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以达观、热情等积极态度影响周围,在自己周围形成有利于团结进取的气氛,使人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从中可产生心理上的愉悦感。

记住: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3)要有爱好:积极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每个人都应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能经常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进行正常的友好交往,可有效地消除忧愁,使心情舒畅。这无疑是有助于身心健康。

送你一句话:

当一当一切无法改变时,唯一能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情。切无法改变时,唯一能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情。

(三)健康锻炼:

1、手操

2、毛巾操

3、伸懒腰与健康

三、总结: 孩子们,如果你们能够做到健康饮食,拥有健康的心理,积极的进行健康锻炼,你们一定能够健康的成长!

第六课

控制情绪

教学目标:

1、认识、体会、表现人类常见的各种情绪。

2、初步学会调节情绪,使自己经常拥有快乐的情绪。

教学目的:

1、让孩子从小逐渐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初步的调节,使自己经常拥有快乐的情绪。

2、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情绪中认识、体会、表现一些常见的情绪:“喜、乐,怒、哀、惧”。

教学方法:游戏法,表演法,情景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步骤

一、课前谈话:今天对老师来说是个开心的日子,因为马上要放暑假了,那么同学们今天感觉怎么样呢?

(高兴、紧张、害怕、快乐„„)

步骤

二、游戏导入,体会情绪

我们就先来做个游戏吧!——“击鼓传花”。小组进行传花,先把花放在第一组第一个同学处依次向其他同学传,音乐停轮到谁谁就得表演节目。(采访:表演了节目和没表演节目的同学分别感觉如何)

(学生得到了失望、兴奋、喜悦等各种情绪体验)

步骤

三、认识情绪

1、采访:访问此刻的学生的心情怎样?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指出这就是情绪。(板书:情绪)

2、情绪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老师经过仔细观察,把这些情绪都拍摄下来了,(课件逐一出示各种情绪人的画面,带声音):高兴、伤心、生气、害怕、烦恼

他的情绪怎样?(高兴)

从什么地方看出他很高兴?(板书:表情、动作、声音)

想象一下,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逐一出示图片,再辨情绪,从什么地方看出他的情绪?想象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

3、你还能列举出其他情绪吗?(愤怒、紧张、难过、好奇、兴高采烈„„)

步骤

四、体验、表现情绪

1、游戏一:摸礼物

老师今天带来了两个盒子。有几件礼物送给大家,要你自己用手伸进盒子里去取。(两个盒子,分别请两位同学上去取)

(盒子一:小鸭盒子二:空的)

体验情绪:你想知道里面有什么礼物吗?——“好奇”的情绪,着急的情绪

手伸进盒子之前——“紧张”的情绪,期待的情绪

手触摸到礼物时——“疑惑、紧张或害怕”的情绪,兴奋的情绪

拿出礼物时——“高兴或害怕”的情绪

边进行教师边采访,此时的情绪怎样?他们在取礼物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各种情绪。

步骤

五、情景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提示内容,排演心理情景剧。

课件出示提示内容:

当遇到以下情况时,你会有怎样的情绪?会怎么做?

(1)当你的妈妈来学校看你的时候

(2)当你想去同学家玩,妈妈却没有同意的时候

(3)当你考试拿到好的成绩的时候

(4)当你考试考砸了,父母批评你的时候

(5)当你在付钱的时候,发现自己没带钱的时候

操练五分钟左右时间,让二至三组同学上台表演,表演完后,老师对同学们进一步引导,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快乐的情绪,抛弃不好的情绪。

步骤六:引导

情绪原来有许许多多,那么,哪一种情绪你希望经常拥有它呢?(快乐、高兴等)我们也来谈一谈快乐的事吧!

老师先举例自己的一些快乐事情:如收到小礼物,得到朋友和家人的关心和爱护,买了一本好书等,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讲出自己生活中值得高兴的事情

步骤

七、小结:

是啊!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关键就是看你如何去面对,如何让自己保持快乐的情绪。

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只垃圾桶,知道是用来干嘛的吗?老师希望同学们把所有的坏情绪都扔到垃圾桶里,把好情绪留在心中。最后,我们齐唱一首歌曲:《我们都是快乐的人》

小学四年级心理健康教案

老鸦陈小学 目录

第一课 快乐的秘诀

第二课

我喜欢做个好女(男)孩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 风雨后,花儿绽放得更美丽

第六课

.第一课 快乐的秘诀(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加深彼此间的感情,体会人际分享的快乐)

一、目的要求

通过讲笑话、写快乐、说快乐、分享快乐的秘诀等活动,使学生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加深彼此间的感情,体会人际分享的快乐。

二、活动设计依据

三、活动的策划

1、时间安排:40分钟

2、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一台录音机,一盘录音带(录有《健康歌》和《歌声与微笑》两首歌)

(2)每人一张彩纸,各小组颜色不同。

(3)扇形纸8张(将一张直径为60cm的圆形纸裁成8块相同的扇形)

(4)8支颜色不同的彩色笔。

(5)在直径为60cm的圆形泡沫板的圆心处,用钉将其固定在小黑板上,做成一个转盘。

(6)大头针若干。

(7)每人一份打印的“校园快乐食谱”。

座位形式:

将全班同学分成8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在一起,教师的座位放在中间,各小组依次分散在四周。

3、注意事项

(1)本活动可在预先排好座位的专用活动教室上,如在教室中进行,则在课前组织学生安排好座位,以确保活动的时间。

(2)活动中,教师要起好主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适时调控好活动的进程;学生发挥好主体作用,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学会尊重别人,赞美别人。

四、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首歌,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

教师录音机播放歌曲《健康歌》,调节课堂气氛。

听了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受?(学生讨论)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常会碰到令人快乐的事,比如:得知下周老师带大家去秋游,我们很高兴;当然,学习生活中也会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今天,我们就是要把快乐的秘诀奉献出来,共同分享快乐。

出示活动课题:快乐的秘诀

(二)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一:快乐你我他

1、感受快乐

请一位同学讲一段笑话,让大家感受其中的乐趣。(师生及时予以掌声鼓励)

2、写快乐、说快乐

(1)给每位同学发一张彩纸,在音乐伴奏下,请同学们在纸上写下自己认为懂事以来最高兴的事。

(2)以小组为单位,把刚才写下来的快乐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一分钟演讲“令人快乐的一刻”。请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把觉得最快乐的事以演讲的形式告诉全班同学。

想一想:当你在向同学诉说开心事的时候(或在听别人说开心事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感受?(体验快乐)

(4)小结

从同学们刚才的举止和表情上,老师已感受到你们每个人都将自己的快乐拿出来与别人分享了,同时,每个同学也分享了别人的快乐。老师也觉得很高兴,因为我也分享到了你们的快乐。

过渡:为什么有的同学能找到自己许多快乐的事,而有的同学常常满面忧愁,忧心忡忡,难得快乐呢?让我们一起来寻找快乐的秘诀吧!下面进入第二项活动。

主题活动二:快乐大转盘

1、寻找快乐的秘诀

(1)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在组内交流你有哪些快乐的秘诀?请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组长派人用彩色笔写在下发的扇形纸上,并写上组号。

(2)各组组长将写好的“快乐秘诀”用大头针依次钉在泡沫转盘的相应位置上,做成一个快乐大转盘,进行展示。

(3)分享快乐

转动快乐大转盘,让我们一起分享快乐的秘诀。老师请八位同学依次朗读各组的“快乐秘诀”,比一比哪组的“快乐秘诀”更精彩(被认可的用掌声鼓励)。

过渡:快乐大转盘,转出你的快乐,我的快乐,他的快乐,我们共同的快乐。同学们都大方地献出了自己快乐的秘诀,在这里,老师也想赠送一份礼物给大家。

第二课.我喜欢做个好女(男)孩(正确对待异性)

一、活动目标

1、认识性别意识的发展过程;

2、接受和喜爱自己的性别;

3、做一个好女(男)孩。

二、活动设计思想

1、通过“玩具博览会”活动,让学生了解人的性别意识是如何培养和发展起来的;

2、帮助学生逐渐认识自己,悦纳自己的性别,并学习按照社会规范来培训自己的行为举止。

3、提高性别风度的意识。

三、活动说明

准备工作

1、请同学课前准备一些童年时的玩具,教师提示男女同学对玩具的不同爱好。

2、每个同学回去准备一个主人公与自己性别相同的故事,准备交流。

3、男女同学各推选辩手2——3人,准备就性别问题进行辩论。

四、活动过程

㈠团体活动

1、请一名同学上台朗诵一首小诗(见右)。

2、学生按男女生分组坐,展示自己的玩具。

3、大家讨论:男孩和女孩的玩具各有什么特点?男孩和女孩的玩具为什么会有很大的不同?

4、教师总结:男孩、女孩玩具的选择差异,反映了家长按照社会规范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

5、完成自助练习:(印发)

从小到现在,长辈们除了精心为我们挑选合适的玩具之外,还常常:

(在所选的项目前打“√”号,在下面可写上其他的内容)

给我买花衣裙 [ ] 给我买牛仔装

给我扎小辫 [ ] 给我剃个小平头

夸奖我漂亮 [ ] 称赞我力气大、勇敢

鼓励我学习舞蹈 [ ] 鼓励我在黑暗中走路

批评我“疯疯颠颠” [ ] 批评我爱哭

我明白了,长辈们希望我成为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生自由发言,交流填写的内容,鼓励大家参与。

7、教师简要总结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及性别意识的发展过程。

二 故事会

1、各组推荐学生上台讲故事,人数依时间而定。教师事先对学生所录的故事做好筛选工作。

2、要求:

⑴故事里主人公的性别应与自己的性别一致。

⑵要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表现他(她)的优秀品质或伟大贡献。

⑶故事主人公可以是伟人、名人,也可以是普通的人,如自己的亲人、朋友、老师等。

3、教师总结: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有许多伟大的事迹,动人的故事,都能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4、学生填写“照镜子”,教师组织指导,使活动体现出性别自豪感。

照镜子(印发)

在你认为合适的[ ]内打“√”号,也可写上自己的想法。

我喜欢做个女孩,因为——

①没有女性就没有整个人类 [ ]

②女孩温柔可爱,从而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 ]

③特别崇拜居里夫人等伟大女性 [ ]

④女性用爱和关怀来创造世界 [ ]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做个男孩,因为——

①男性比女性更强壮 [ ]

②绝大多数英雄、伟人是男性 [ ]

③男性比女性勇敢,更富冒险精神 [ ]

④钦佩爸爸那样的男子汉 [ ]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小型辩论会

1、在上课前几天将辩题、规则交给男女辩手。

2、辩论主题:男性和女性谁对社会的贡献大?

3、正方以男生组队,反方以女生组队,通过辩论,提高学生性别角色意识。

4、正方论点:男性勇敢强大,聪明智慧,是社会的中坚,从历史和现状来看,都证明对社会的贡献较大;

5、反方论点:女性温柔细心,没有母亲就没有英雄和伟人,没有整个人类,而且也有无数伟大的女性对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

6、教师总结:双方都辩得很有道理,人类社会就像天地,由男性、女性各组成一半相互依存、相互协作,推动社会的前进。无论当一个男孩还是女孩,都值得高兴和自豪的事,我们应该愉快地接受自己的性别。

四.团体讨论

1、各小组由组长组织讨论,讨论题为:

⑴我们欣赏什么样的女孩(男生组)

我们欣赏什么样的男孩(女生组)

⑵我们讨厌什么样的女孩(男生组)

我们讨厌什么样的男孩(女生组)

心灵交流(印发)

男生这样说:我们欣赏这样的女孩

我们讨厌这样的女孩

女生这样说:我们欣赏这样的男孩

上一篇:2007—2008学年高二年上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下一篇:清明节气温馨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