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案例作业

2024-09-17

留守儿童案例作业(精选8篇)

留守儿童案例作业 篇1

留守儿童帮扶案例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老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有很多学生的家长外出打工,孩子留在家里上学,这样就有了所谓的留守儿童,为了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教育,我要特别关注这些留守儿童。具体做到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关注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

吴振颖,她是一个学习成绩中等,少言寡语的小女孩,从家访中我了解到,她的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她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祖辈们觉得孩子小,父母又不在身边,因此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总是有求必应,言听计从,日积月累使她养成了我行、我素的性格。针对这一情况,我多次找她谈心,开始她不言不语,后来我有同感的说:“是啊,爸爸、妈妈离那么远,见不着面,说不上话,给再多的东西也不觉得快乐。”没想到,一句普通的话,却让一个孩子打开了心扉,她告诉我她的孤独、寂寞和无奈。她哭了,我也流下了同情的泪水。从此,她把我当成了无话不说的“妈妈”,性格也开始有了变化,我觉得我的工作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二、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

裴志强完成作业时常会遇到困难。例如,在练习按绰号填人物时,就出现了填不出来或张冠李戴的现象。根据这一现象,我带她到图书室借一些适合她阅读的名著让她阅读。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辅导,他不仅能说清人物的绰号,还能说出故事的情节或精彩片段。又如在一次劳动课上:学习编篮子,我发现这孩子编了一个篮底就编不下去了,我轻轻走到她身边,给了一个提示,这孩子悟性很好,一点就会。很快她就编好了篮子。令我没想到的是,她把编好的花篮送到我手上说:“老师,母亲节就要到了,我把我编的篮子送给你,祝您节日快乐!”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一个农村的孩子,一个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居然能送礼物给我,三、关爱留守儿童的生活

我经常给学生讲故事,让她明白事理,我们那融洽的交谈气氛和亲密程度不亚于亲母女。有一次,她突然生病时,我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到她身边,并立即带她到医院看病,端汤送药,切实让她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

我所做的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只要留守儿童存在,我的关爱就永远存在.

留守儿童案例作业 篇2

1.不按时完成作业, 没有责任心。作业拖拉、磨蹭、书写马虎。我所教的六年级有很大一部分学生, 当晚的作业都是留到第二天早上才匆匆忙忙做好的, 作业的质量可想而知。

2.注意力不集中。比如在家里一边写作业一边玩橡皮、铅笔, 哪里说话哪搭茬, 或一边写作业一边看电视一边吃东西, 这与他们的课外作业环境有关, 这些不良的课外作业习惯会影响到学习的效率。

3.不认真审题, 不爱动脑筋, 正确率低。有了前面的作业态度, 他们审题解题就非常糟糕。这些孩子遇到难题的时候, 在家里没有家长的帮助, 到学校也不敢问老师, 因此, 逐渐形成了马虎应对的心态, 积累起来的知识就会留下了很大的缺口, 最后使得学生的成绩受到影响, 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4.完成作业后不检查, 有错题不主动找老师咨询。城里的孩子做作业时, 父母可以督促、检查, 而留守儿童的作业检查存在很大的问题, 爷爷奶奶很少也无能力检查他们的作业。如此导致的结果就是他们的作业成为应付老师任务的产物, 对错与否根本不重要只要完成就好。

如何改变农村留守儿童这些不良的作业习惯是我们这些农村一线数学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我认为, 在实际教学中可从以下四方面训练他们。

一、搭建一个按时做作业的桥梁

对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可以这样处理:首先, 统一上交作业时间。对于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都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养成及时交作业的习惯。培养组长及时清点作业的习惯, 并将没有按时上交作业的学生名字记录下来。教师问清原因, 并要求他 (她) 在组长的监督下及时补上, 对于拖交或不交的, 教师要集中精力沉下心来整顿。其次, 控制作业量, 从少到多, 逐步过渡,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作业量和作业难度方面, 我采取循序渐进、逐步过渡的方法。刚开始只是布置少量的作业, 而且课前都把作业题认真审查一遍, 发现有比较难的题时尽量在课堂上解决, 以减轻学生独立做题时的负担。最后, 定期将班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比。将每天能按时完成或完成效果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另外, 还可以将学生不同时期的作业进行对比, 自己评价, 看看自己是进步还是退步了, 从而激励学生改进不足, 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创设一个安静的做作业环境

很多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他们不像城里的孩子有自己的个人书房供学习用, 也没有属于自己的书桌, 他们的饭桌往往就是他们的书桌。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针对这一点, 我规定他们在某个时间段坐下来专门做数学作业, 书桌就是书桌, 不是他们的饭桌或是其他。

在学校, 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作业给予指导, 课间学生做课外作业时会比较吵, 并且学生动作有快有慢, 时间有前有后。为了保持安静的做作业环境, 我规定课间10分钟必须休息, 不能再写课外作业, 只能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品。做课外作业时间统一, 这样学生就能安下心来完成课外作业。

三、教会一个认真做作业的方法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做作业往往是提笔就做, 不去认真地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式、弄清算理等, 这就导致了作业过程中机械地模仿例题的现象。因此, 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式, 弄清算理是培养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基本方法, 不仅仅是解应用题要这样, 做计算题, 概念题也同样如此。如:计算题要求学生读题, 看清运算符号, 分析计算数据, 再确定运算顺序, 动笔演算。这看起来好像仅仅是一种计算习惯的培养, 实际上同时也包含了思维的条理性和灵活性的训练。

四、建立一个有效的检查机制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作业, 尤其是课外作业的检查流于形式。爷爷奶奶多数只是问一声是否做好, 当然这也与留守儿童的特殊性有关。爷爷奶奶想问、想检查, 但他们多数对孩子的作业内容不懂, 他们根本不知道孩子们做得对错与否。

针对这一现象, 我在平时利用留守儿童的一个优势来组织检查:因为是农村小学, 学生比较集中, 可以以村为单位分片组建小组, 选一名责任心强的学生为组长, 监督本片儿童的作业, 规定时间段集合本片儿童一起检查、交流作业中的问题。组长有权利要求作业完成不认真的、作业做错的学生重写, 感觉满意了再交由老师批阅。同时还要督促组里的同学及时完成作业, 及时订正作业并进行二次检查。我经常在班级里开展“先进小队”评比活动, 激励每个学生都来参与检查, 实行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相结合的方法。

让留守儿童爱上作业 篇3

关键词:留守儿童;尊重差异;发挥特长;展示自我;培养自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360-01

我校是农民工子弟学校,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而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 “留守儿童”基本缺失了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与父母的长期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因此这些留守孩子的家庭教育非常的缺失,家庭辅导更谈不上,因而,家庭作业对他们来说就是很大的难题和考验,许多孩子都无法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就算勉强完成,作业的质量也不高。而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家庭作业又是课堂教学很重要的补充,是巩固课堂教学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因此,为了让留守儿童也能高质量地完成家庭作业,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以下的几点措施,使这些留守儿童也爱上了作业。

一、尊重差异,让作业富有层次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的程度也都不同。因此,布置作业不求一体化,要体现不同的层次。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简单动手、有趣味的作业,一方面使这些“学困生”乐学、易学,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他们“吃不了”的问题。对学习能力较强的的学生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这样,学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锻炼,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而且也解决了“吃不饱”的问题。在学习活动中,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作为教师的我充分尊重差异,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通过不同作业的训练引导他们吸取、探究知识,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都能获得最优的发展。

二、发挥特长,让作业变得更有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去完成作业;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评价,能让学生喜欢上做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非常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结合本班学生普遍爱好绘画的特点,让他们给自己的作业画上插图。也就是让他们在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之后,允许他们在作业的空白处画上小插图,并可以涂上颜色。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了!作业整体就也变得更为美观,作业也变得美丽起来,一份份作业就变成了一件件色彩缤纷的艺术品,孩子们写得高兴,我批改得开心。

三、展示自我,放飞学生个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荣誉感,放飞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作业交上来批改后,开始几次由我选出几篇书写工整,准确率高,插图精美的作业,在学习园地里展出;然后我把权利下放给学生,把学生分成几个评审小组,由他们自己轮流来挑选出他们认为当天准确率高,插图精美的作业来进行展出,并每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给优胜者发些小奖品,以致鼓励。那些能参加作业展出的同学和获奖的同学,别提有多高兴了。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学生作业的兴趣,学生为了让自己的作业能够展出,能够参加评比,每次都会非常认真地完成作业和画小插图,既提高了作业的质量,在画小插图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耐心和细心。过几年的实验下来,我发现,学生不仅喜欢去完成这样的作业,达到了布置作业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也培养了学生细致耐心的好习惯,让学科间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整合,而且也大大提高了作业的质量。

四、培养自主,让作业富有生活化

《语文课标》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联系,课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建立开放型教学结构,架起语文学习和生活之间的桥梁显得迫在眉睫。我校的的学生虽然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但是因为受到长辈们的溺爱,所以他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交际能力,理事能力,不懂得为他人着想。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实际中,我有目的地精心安排一些作业内容,利用作业对学生进行教育。如:为了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我结合学校举行的“感恩励志”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主题队会上谈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恩情,并要求学生每天至少对老师或家长说一句感恩的话。利用“母亲节”,让学生为自己的妈妈过节日,可以为妈妈献上一首歌,可以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写一首小诗或做一张贺卡献给妈妈。教师节,让学生了解教师节的来历,自制一张贺卡,写一句深情的问候语等等,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增强了尊敬老师,爱戴老师的感情。“重阳节”,让学生陪家里的老人过节,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关心他人,尊敬长辈。

总之,设计个性化作业的目的必须彻底揭去作业设计的“老面孔”,以提高作业的价值。我们应该多设计一些个性化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放飞个性,喜欢做作业,让作业变得越来越美丽,从而实现布置作业的目的: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 《小学语文课型与教学模式研究》

[3] 《小学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篇4

杨忠宝是班里一个有名的“另类学生”,父母离异,他大部分时间是和奶奶在一起的,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奶奶年纪较大,忙于家务,对他疏于管理,导致该生学习习惯差,自制能力也不如人意,常常无缘无故地欺负其他同学。四年级时在一次集体劳动中与其他同学发生争执,竟将同学的手咬破,流了很多的血,在同学和老师中引起了喧然大波。也是从那时开始,他成了老师和同学一致公认的“另类学生”,大家都对他“敬而远之”。

五年级升级后,他成了我班的一员,为了促其上进,我使出浑身解数,千方百计地鼓励他。去年期中考试,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在我的提议下,同学们把“进步生”的称号给了他,第一次拿到奖状,他不禁喜形于色,作为班主任,我也暗暗替他感到高兴,心想:这下他肯定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哪知这学期,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屡次欺负其他同学,作业马虎,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几经教育不见成效,我十分苦恼却又束手无策,渐渐地对他失去了信心„„奇怪的是,这段时间他却大有长进,不但作业一丝不苟,而且上课积极举手,碰到不懂的问题还经常向我请教,这种变化令我欣喜万分,又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哪一个教育环节激发了他的上进心?

一次和任教数学的马老师谈到了他,马老师向我讲述了一件事:前段时间,由于家长再三反映他欺负同桌,我一气之下,把他一个人坐在教室后面的那张课桌上,马老师知道后说:“我要看杨忠宝能不能改,如果能改的话就让他坐到前面来„„”就是这句话,让他对马老师信赖万分,经常向马老师请教问题,有时还和马老师聊聊天,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亲其师,信其道”,渐渐地,他的数学作业也工整多了,数学课表现也积极了„„

听了马老师的一席话,我恍然大悟,马卡连柯曾说:“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作为班主任,对待班里的“特殊学生”,起初我们常常是充满热情,积极引导,满心期待着他们会因为老师找他谈了几次话、补了几次课就会彻彻底底地“洗心革面”、“幡然悔悟”。殊不知,教育学生是一个艰苦而细致的工作,特别是这样的“留守儿童”,由于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行为习惯方面更容易产生反复,这就需要教师拥有更大的耐心,投入更多的热情。如果因为一次两次的失败就对他们失去信心,转而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他们,就会使他们产生了对抗心理,破罐子破摔,从此一蹶不振,失去前进和向上的动力。

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 篇5

今天我想跟大家说说我班的一个孩子——小丽,这个孩子父母都不在家,长期在外打工,孩子就留在老家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她是个整天头发乱蓬蓬,满身脏兮兮的女孩。她存在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上课不听讲、经常不做作业、书写差、爱乱写乱画等,学习成绩糟糕透了:拼音不会,最简单的生字都不会写,每次考试只能考二三十分。刚开始,我是反复批评说教,呕心沥血辅导,可是一点效果都没有。打电话与家长沟通,家长说她对这孩子早就不寄希望,一种放弃的念头也在我心中萌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上次知心姐姐的讲座记录,心里引起了很大的震撼!“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 “如果放弃一个学生,就全班而言只是几十分之一,就全校而言更是几百分之一,但是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放弃的却是百分之百啊!”是的,我不该放弃,也不能放弃。学生不是老师的亲骨肉,但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交到老师手中,同时,也就把信任和责任放到了我们的肩上。

小丽,一个叫人头疼的孩子却拥有班里孩子少有的闪光点——爱举手回答问题。我紧紧抓住这线曙光,给她机会,让她成为学习的主人。每节课上,都有她第一个高高举起的小手;每个问题里,都留下她自信的笑脸;每一次,我都会把她作为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榜样。可是每一次她的回答都与我的提问相隔十万八千里,教室里留下的常常是一片哄堂大笑。慢慢地,慢慢地,这线曙光黯淡了。

一节语文课上,我让同学们交流孔子是怎样拜师的?问题刚提出,小丽又是第一个举起了手,陆续地一双双小手如小树林挺立在我的眼前,此时我想:如果叫她,太耽搁时间了,还是请别的孩子回答这个问题吧。小丽见我没请她,脸上立即露出一脸的不高兴,小嘴嘟起来都可以挂油瓶了,还一边说:“总不叫我。”说完,就把头伏在手臂上,一直情绪低落。当时我并不很在意,继续投入下一环节的教学,“假如你是一位远近闻名的人,你会这么辛苦去拜师吗?”我组织了一个拓展性的练习。同学们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了,又出现了一次齐刷刷举手的情景,小丽那双小手特别的高,她竟激动得站上了板凳,一边跺着小脚一边挥舞着自己的小手,自然地她的小手特别地映入了我的眼帘,我当时真有点怒火中烧。“宽容那些有缺点的孩子,并用你的一腔真情去感化他们,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耳旁回荡的这句温馨提示压住了我心中的怒火。我立即用手示意她赶快从板凳上下来,她看了手势很不乐意地跳了下来。本想让她第一个表现一下,可她的回答……想到这,我把目光转向了别的同学。突

然,教室里传来了笔乱画和撕东西的响声,我循声望去,看到小丽嘟着嘴、耷拉着脑袋、一眼埋怨地看着我,毋庸置疑,肯定是这位令我伤透了脑筋的学困生。我们的眼光相遇了,可我看到她没有一丝悔意,左手又拿起语文书重重地摔了一下说:“每次都不喊我。”哎呀,这孩子的脾气可真不得了呀,我教书快十五年了,可是新媳妇上轿——头一回遇上这么难搅难缠的学生,而且还是个女孩子。太不像话了、太不像话了。“小丽,你给我站起来。”我开始把声音提高了一个八度,脸上的浅笑早已消失得无了踪影,板起了面孔、瞪圆了眼睛。“你这样做是什么意思?下课后到办公室说清楚。”后面的十几分钟,就在一种比以往缺少些融洽、激情的氛围中草草收场了。此时这唯一的一线曙光在我心中熄灭了。

我怒气冲冲回到办公室,正好师德本上的小诗呈现在我眼前“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教师宽容了学生,拥有了美丽。”是呀,学生之为学生,就是因为他们还是孩子,有缺点,不懂事,常常会犯错误,况且是小丽这样的留守儿童呢。老师之为老师,就在于我们年岁长于学生,涵养胜于学生。小丽耷拉着脑袋出现在我面前,等待暴风雨似的批评。我拉着她的手真诚地说“孩子,老师错了,老师为刚才的事给你道歉,你是让老师最骄傲的举手回答问题最积极的孩子……”“老师,我错了……”

她哭了,她错了,她也变了,她的坏习惯逐渐改了。记得一次教研课上,她是唯一一个进入朗诵角色的孩子,这真是宽容的收获,赏识创造的奇迹啊!现在,这孩子的情况虽然反反复复,但我一定会继续赏识她,我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只要我们懂得去赏识,它就会越来越亮,甚至光芒四射。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篇6

一、案例介绍:

何凤玉,女,该同学上课容易走神,不爱交流,对于大人的话,很多时候不予理睬,在她上一年级的时候,我虽不教她,但对于她我已经有深刻的印象。那时我以为她是自闭症孩子。今年接手这个班。刚开始她也是一句话不说。点名她不答,读课文她也不张嘴。更别说背诵课文了。她成天少言寡语,目光忧郁,心事重重的。在留守儿童中又属于比较特殊的了。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象呢?

二、案例分析:

1、亲情的缺失:

何凤玉同学的母亲在其很小的时候离开她。父亲长期在外务工,与子女相处甚少,父亲忙于工作的不闻不问,祖父母的隔代观念,让她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陪伴她的除了孤独之外,更多的就是泪水了。

2、学习没有人指导:

何凤玉本身就不爱说话,任老师怎么问,她都是不做声的。渐渐地,她的学习几乎被老师放弃了。今年二年级我接手这个班。我发现她连拼音字母都不认识,更别说识字、写字了。

三、实施做法:

1)交流谈心,从内心感染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会常常走近何凤玉,带她一起读课文,一起与她分析现在的学习状况,教她写字,鼓励她进步。在此过程中。我多次在其焦虑的脸上露出了“柳暗花明”的笑容。

2)同学的榜样感染

为了让孤独、在学习上自卑的何凤玉走出封闭的自我,我先后让班上优秀的同学(包括留守儿童)去主动接近她,与她一起谈心、学习和搞活动。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业能力等方面帮助她,努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进步。

3)集体的感化温暖

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感化和温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利用班上开展各项活动的机会,让她主动的参与进来,全班同学为其加油助威,既让她觉得集体的温暖,又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她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全班同学都是自己的朋友。

四、个案教育反思——“爱”的力量有多大?

留守儿童案例作业 篇7

开学的第一天, 小文就向我汇报:“交学费找回的五十元钱放在文具盒里不见了。”经过仔细的询问了解, 当时他的同桌小庆看着他把钱放进文具盒的夹层, 然后小文出去上了厕所后钱就没了。自此, “小庆”这个名字第一次映入了我的脑海, 钱有可能就是他拿的, 直觉告诉我:这件事必须处理好, 一不小心会冤枉了孩子, 使孩子的身心受到伤害, 如果真是他拿的, 引导的不好会让他走上歧途, 越走越偏!于是在跟丢钱的家长做好解释工作之后, 我开始暗暗观察起这个瘦小机灵的小男生, 希望能找到一个好的突破口, 恰当地处理这件事。

二、解决过程

不久后的一次偶然, 使事情有了转机。那是一次课间活动时间, 我正从教室赶往办公室, 途径学校内的师生服务中心 (即校园小卖铺) , 远远的听到里面传出了一阵呵斥“你这孩子怎么又来偷拿东西, 已经好几次了, 叫什么名字?”我正疑惑地望过去, 不想竟与小庆那张惶恐的脸撞了个正着, 一眨眼, 他飞快地挣脱拦着他的大手, 旋即奔跑而去。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 孩子的许多行为并不是孤立或偶然的, 他们一定有内在的关联, 回想起不久前的那一次丢钱事件, 我的心里似乎也有了答案。

必须与他谈一谈了, 我不能让他在物欲的贪念中越陷越深。于是我首先找到他从前的班主任了解他的情况, 原来他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 将他与姐姐常年托管在一个家教中心, 每到周末由亲友轮流带回家照看, 而父母一年只回来一两次。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引导与照顾, 加之天性比较顽劣, 家庭作业从来不做, 考试经常垫底, 一直是令老师们非常头疼的“学困生”。了解到这一情况, 联想到生活中他那总是灰蒙蒙的衣衫和那似乎总也没有洗净的小黑脸, 我陷入了沉思:孩子长期缺少成人的正确引导和关爱, 正是懵懵懂懂的年龄, 对于事情的是非观念混淆不清;长期以来的“学困生”形象势必造成了老师们一致的“声讨、惩罚”, 在这样一种总是体验失败与冷漠的环境中成长的小庆, 他的行为和认知已经偏离了一个正常孩子的成长轨迹。

下课后, 我找来小庆, 温和地问他:“刚才我们见面了对吗?你怎么不喊我, 还跑得那么快?”他心虚的头上冒出汗珠, 嘴里搪塞着“老师……没……不是我……”我定定地看着他, 突然, 他的头低了下去, 没有再继续为自己辩护。“小文的50元钱呢?你用它做了什么?”他的脸先是闪过一丝惶恐, 接着竟透出绝望, “老师, 我没拿他的钱, 真的!”我知道, 他非常不愿意破坏自己在我这个新班主任心目中的形象, 他想做个好孩子!于是我接下来说:“老师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 做了这件事以后你一定很后悔!对吧”他没有做声, 我接着说“老师想了想, 觉得你还是一个好孩子, 上课时坐得那么端正。所以想帮助你, 只要你从此不再做这样的事, 我就让这件事永远成为我们两个人之间的秘密。我相信你!你相信我吗?”几颗晶莹的泪珠跌落在他面前的地板上, 良久, 他抬起头, 感激地望着我:“老师, 对不起, 我不该拿他的钱。但是那五十元钱, 已经被我丢了……”“没关系, 我来替你还这五十元。就说是同学捡到的”。我知道他的顾虑, 钱不一定是真丢了, 但他没有偿还能力。“老师, 我保证……”“咱们拉钩吧!”在泪水与微笑中, 看着他若有所思的背影, 我暗暗地想:真希望这孩子能真的被我唤回来!孩子, 你一定要回来啊!

在以后的日子里, 我小心翼翼地保守着属于我们两个人的秘密, 细心地呵护着他那颗渐渐苏醒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把他的位置调到班级的第一排, 请一名学习踏实而且待人友善的同学帮他补习功课, 检查作业。他的家庭作业开始写了, 甚至到了考试的时候主动请他的“小老师”在大课间时出题给他做, 看着他静静地苦读的身影, 我不止一次的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的决心和毅力。

现在的小庆, 虽然成绩仍然不是很理想, 但他一直都那么努力:课内外作业都做得整齐而完整, 作文也写得有声有色, 还成了我的得力小助手———专门帮我收拾我的阵地:讲台。每天他都把讲台整理得整整齐齐地迎接我们老师来上课。前不久, 还被同学们公推公选为“课间文明小标兵”, 看他自信地登上奖台领奖的样子, 我知道, 是爱和等待帮助我为他撑起了那一片蓝天!

三、案例反思

记得冰心老师曾说过:爱在左, 同情在右, 行走在生命路的两旁, 随时撒种, 随时开花, 将这一径长途, 点缀得香花弥漫。爱和同情, 这两种情感在老师的教育生命中不可或缺。而当教育者眼中只有“分数”这一把衡量学生的尺子, 当教育者面对学困生只有“厌烦”这一种心态, 当教育者迫不及待地把某些孩子的叛逆、懈怠乃至暴戾解读为“孺子不可教”的借口, 不知不觉教育就走向了它的反面———由塑造人变成了摧毁人。

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千万个孩子是一个民族的希望, 未成年人教育的成败, 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兴衰,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 搞好教育工作责任重大, 使命光荣。我们必须有一颗赤诚的爱心, 用爱的甘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田, 用爱心点燃一颗颗纯洁的灵魂。其实“小庆”并不是一个个案, 对他成功的道德引导与转化的经验使我也更加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 很多时候, 老师的责任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多的是精神的引领和灵魂的寄托!

摘要: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一个案例, 阐述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老师有爱心、耐心和运用适当的方法。

留守儿童案例作业 篇8

关键词: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家庭作业;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157-01

留守儿童作为当下农村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家庭作业是这个群体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也是教育教学当中的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学校、教师如何破解学生家庭作业的问题,帮助他们完成好家庭作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作业存在的问题

学生自身缺乏自控性。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学习、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极易产生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部分学生贪玩,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无所适从,家庭作业一塌糊涂,完全靠自己的理解,错误对其来说无所谓。

家庭缺乏监管性。由于留守儿童的代管人多为祖辈,年迈体衰,文化程度不高,家教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没有精力,没有能力,更没有意识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因此造成留守孩子学习成问题,家庭作业没人辅导。

学校教育缺乏灵活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布置作业时以考试为目标,机械的、重复的作业使学生失去了对作业的兴趣。只知道一味的批评、指责,根本不顾孩子的内心感受,不但提高不了教学效果,而且会使学生对家庭作业感到厌烦,甚至恐惧,提起家庭作业就会反感,想尽各种办法进行逃避。

有的老师在作业布置时,不管你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学生毫无选择的完成,不会的要求硬着去完成,会的也要按部就班的完成。如此“一刀切”的作业没有层次性,无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这势必造成“差生吃不消,优生吃不饱”的状况,从而导致部分农村学生学生草草了事。这样显然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和优等生的发展。

二、破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作业问题的对策

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第一,对教育重视的家庭要大力提倡搞好对外宣传,作为榜样树立。第二、对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要从思想上让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其次,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

要积极进行家访,与家长沟通。通过沟通,交流一些教育的具体方法,对这些缺乏家教意识和家教经验的家长们提出合理的建议,告知他们在平时如何去关注这些留守孩子的学习。要求在外务工的家长做到:每周给孩子打一个电话;每月联系一次班主任;每学期联系一次科任教师;每年至少回家一次,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设了和谐的家庭氛围。

教师要精心设计家庭作业并及时评价。少布置需要家长支持才能完成的作业,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改变作业形式,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在校学习的质量。一二年级的学生,原则上课外不布置书面作业,这不仅仅是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也是对所有一二年级的学生的。及时的检查、评价,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及时的处理。注重过程的评价,激励学生去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详细记录留守学生的思想、品行、学习和生活情况,班主任负责管理,教导处负责检查督促。班主任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增添补充档案内容,为留守学生的家庭作业管理提供了依据。建立家校联系卡,记载学校及班主任与留守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联系方式、详细地址。并要求班主任定期做好联系记录。学校还可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解决他们平时生理、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各班要教育和发动全校学生,积极团结帮助留守同学更好完成家庭作业。

多关心留守儿童。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要积极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沟通,促成家庭、学校、教师三位一体共同管理,扬长避短、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课堂上容忍,心理上接纳。每节课上,都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恰当的、合理的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让大部分都能完成当堂课的学习任务,学有困难的留守儿童在课堂上跟不上,要心平气和地对待,承认他们的能力,宽恕他们的错误。鼓励相邻的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做朋友,互相帮助,并通过他们获取留守儿童家庭作业表现的具体情况,以便更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

上一篇:课题研究个人小结下一篇: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