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呼唤亲情

2024-07-18

留守儿童呼唤亲情(共6篇)

留守儿童呼唤亲情 篇1

我校现有留守儿童1368名, 占在校生的55%强。因此, 我校就农村留守儿童亲情关爱模式进行了创新研究, 同时创建了留守儿童亲情服务中心, 让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一、开展因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力度不够且亲情缺

失的问题进行关爱, 使“留守儿童亲情服务中心”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

(一) 模拟家庭

为了补偿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不力, 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关爱, 设计模拟家庭活动。即:每位教师认领几个留守儿童学生,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给予照料和关心, 并在节假日、学生的生日等特殊日子, 把他们带回家, 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照顾他们, 让他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得到亲情般的关怀。我校有的老师利用主题班队会给学生过生日;有的老师在学生生病时送学生去医院看病, 学生打吊针时守着学生;有的老师经常经常同留守学生在同一寝室睡觉, 这些无声的爱唤回了学生缺失的亲情, 同时帮助她们找回了自尊、自爱、自强。

(二) “三结对”活动

一是在学校中开展“手牵手结对”活动, 安排班干部、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学生”的邻居与其“结对子”, 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二是发挥优秀教师班主任的表率作用, 开展“当好临时父母、奉献师长爱心”结对帮扶活动;三是倡导同学之间友谊互助, 开展“雏鹰比翼, 结伴双飞”结对帮扶活动。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学生”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让他们和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一样, 幸福快乐, 茁壮成长。

(三) 亲情教育课

为了让留守儿童每月至少有一次与外出父母交流的机会, 学校可安排每班每周上一节亲情教育课, 并将亲情课的具体时间通知给家长。留守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 利用视频和亲情电话分批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思想等, 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和身体状况, 与家长亲切交流。

二、我“留守儿童亲情服务中心”从心理疏导、行

为引导、学业辅导的方式入手,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让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

(一) 强化开展心理疏导, 让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都存在心理障碍问题, 我校通过设立心理辅导室、开设心理讲座、开展辅导谈话等形式进行心理疏导。教师在学期初对留守学生进行个别谈话, 每周不定期集中谈话, 每月组织分类谈话, 及时为学生解困, 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 扬起自信风帆。

(二) 着力开展行为引导, 让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

留守学生大都是走南闯北的“高手”, 他们有许多共同的特征, 野性, 心用不到学习上来;学习怕苦, 做作业敷衍等。针对这些现象, 我们采取有效的方法校正他们的行为。一是运用谈话法, 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及时进行沟通, 进行心灵对话, 解除思想上的障碍。二是运用行为正面引导法, 利用班会等形式, 对学生好的方面给予肯定, 对不利成长行为指出其违害, 提高学生的鉴赏和识别能力。三是运用点滴成功激励法, 抓住学生的每一个进步给予表彰、宣传, 赋予学生成就感, 以此激励学生进步。

(三) 大力开展学业辅导, 让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

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是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核心。由于很多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 教师采用课堂重点关照, 课外辅导, “优差结对子”等形式进行学业辅导。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心展示活动, 抒发学生博爱

的情怀。活动锻炼人, 活动造就人, 学生很多能力可以通过具体的活动表现。我校为培养留守学生的博爱情怀, 培养“仁爱”之心, 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活动。

过“五四”集体生日, 让每一位留守学生感悟师爱、同学之爱、集体的友爱。今年“五四”留守儿童中心举办了“五四我们的生日”庆祝活动, 几百名留守学生聚集在大生日蛋糕前, 唱着“生日快乐……”的歌曲, 在烛焰中相互祝福, 在老师的朴素话语中, 寄情于父母, 默默念着:“爸爸、妈妈, 你们放心, 学校就是我的家, 在这里也能过一个愉快的生日!”

中秋月夜举行篝火晚会, 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领悟“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的诗人情怀。去年八月十五日中秋夜, 学校举办了“赏月中秋, 篝火激情燃烧”晚会, 几百名留守学生对月抒怀, 尽情地唱, 尽情地跳, 把对亲人的思念表达出来, 把对老师的爱尽情地唱出来, 把对同学们的友情尽情地跳出来。他们忘不了父慈母爱, 要感恩父母, 也燃烧起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无比热爱的激情。

文化艺术节晚会上, 大型活动中, 让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培养自信力:如登台朗诵诗歌, 做主持人, 唱红歌;在去年的运动会中让他们和常规生对阵拔河赛、迎面接力、乒乓球等比赛, 使留守儿童在学习、活动质量的评价中肯定其每一个进步, 唤起学生成就感。

参观革命烈士纪念圣地, 燃起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无限激情。2011年12月, 学校组织留守学生到龙溪地下革命遗址实地考察学习。学校抓住机遇,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缅怀先烈, 举行了默哀仪式。校长作了激情洋溢的演讲。仪式结束后, 学生们回来的路上还沉浸在对革命烈士深深的怀念之中, 他们心中无不燃起对先烈的崇敬, 对敌人的仇恨之情。后来, 他们在作文中写道:“今天美好的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换回的, 我们要倍加珍惜!今天我们是学生, 明天, 我们是战斗者, 也要像先烈那样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做一名有益于社会的劳动者。”

留守儿童呼唤亲情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非常欢迎各位领导莅临留守儿童亲情家园指导工作,我是这个亲情家园的老师,留守儿童亲情家园建立在中小学生留守孩托管中心,由 创办,这位就是。整个亲情家园占地面积1000㎡,建筑面积1200㎡,有留守儿童182人,教职工18名。

自今年6月县妇联在我们这建立留守儿童亲情家园后,在市、县妇联的关心指导下,我们新添置了电视机、电脑、电子琴、古筝、体育用品、近千册儿童读物、桌椅和书架等物品。县妇联还经常组织“ 爱心妈妈”到亲情家园开展“爱心妈妈一对一”结对帮扶留守孩活动,还有“我是自立自强的好孩子”演讲比赛,给远方父母的一封信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留守儿童亲情家园真正成为了留守儿童学习的园地、交流的平台、娱乐的场所、健身的阵地、休憩的港湾。

各位领导,请跟随我参观,这是亲情家园办公室,这里有亲情电话,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

这是亲情家园开展活动的图片和宣传栏。

这是心理咨询室、活动室,这些电脑、电子琴、古筝、体育器材、玩具都是亲情家园建立后新添置的,还包括新安装的宽带上网,这样更加方便了父母与留守孩的视频沟通。各位领导,请往这边走,楼上还有一个阅读室,孩子在晚上,双休日的时候就可以在阅读室看看课外书籍,这些桌椅、书架、书籍也都是在市县妇联的关心和帮助下新添置的。

有了亲情家园后,社会反响效果非常好,孩子笑脸多了,很多家长打电话来告诉我们,他们的孩子放到亲情家园后,有妇联阿姨及老师们的关心照顾,他们在外务工更安心了。

留守儿童呼唤亲情 篇3

【关键词】留守儿童;情感缺失;校园生活

开学了,报名的学生和家长几乎同样多。义务教育学杂费、书本费全免,说明家长并不担心缴费的安全,而是想见一见教孩子的老师,和老师说上几句话,安顿好孩子的食宿。在他们几乎一步一回头地离开的瞬间,我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难以割舍的亲情,家长那渴望的眼神满是对孩子、老师和学校的期待。

一、当前校园生活的反思

时代的发展,家长期待的不仅仅孩子学习好,更多的希望是孩子的健康的成长。何为健康成长,显然“灌输”一个书呆子,不是健康成长。家长的离去不是转瞬的事,长时间的远行,意味着孩子不再能够享受纯粹家的温馨,而学校成为他们孩子重要成长的场所。我们怎么办?时代要求我们去完成塑造留守儿童完美人格的使命,给这些孩子们创造一个涌动生命活力的学校生活。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作为农村学校,并且是农村寄宿制学校,要给留守孩子提供充满朝气的校园生活,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首先要反思过去甚至是当前的学校生活。生活与教育,生活是根本,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但现实的学校把教育纯粹化了,学生成为为教育而生活,上学、学习、考试成为他们生活的唯一,似乎他们生来就是为了上学、考试、分数,只有知识没有其它。也就是说现实学生接受的许多东西都是强加的,且毫无意义,因此这样的学校生活失去了生活本身的丰富性,充斥着单调、乏味和枯燥,哪有生命活力可言?

二、改善“封闭化”的教学模式

另外,现实学校中,功利的驱动和应试教育的需要,大力宣传什么校园“封闭式管理”,制度严谨等。把学生封闭在学校和课堂,自然少受社会不良风气的浸染。但社会进步的、丰富多彩的东西也被隔绝了。学校固然是学生重要的生活空间,但不是唯一的空间,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但不是唯一的阵地。把学生封闭在学校和课堂之中,就很少有走向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社会、感悟人生的机会,时间一长,孩子们创新思维被桎梏,何谈发展。学校制度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规则,对于保障学校有序运行是不可缺少的。但制度过严、过于苛刻,则成为“驯化”学生的工具,每个人都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就谈不上了。

1.减少理想化的说教方法

我们让学校生活更贴近实际,尽量少一些理想化的说教。开学之初,新生入学,学校不是单纯的、严肃的纪律教育,而是生活教育和规范行为教育同时进行。先让生活老师打头阵,耐心引导他们如何住宿(穿衣、叠被、洗漱、物品摆放等),如何就餐(购饭卡、排队、打饭、刷洗碗筷等),然后才是纪律、学习方法教育。他们父母不在家,寄宿制学校对学生衣、食、住、行的教育最现实不过了,这样学生初步找到了家的感觉。

2.课内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学校生活要充满生命活力应敢于放手让他们“玩”。“寄宿”的学生,很少有与父母一起游戏、玩耍,在父母面前撒娇、“顽赖”的时间,生活老师和文化老师应设法接替这个角色,做他们代理家长。于是我们微机室老师带他们“上网”,食堂里可以边吃饭边看电视,校内“怡心园”设有棋盘,它们可以对弈,小鱼池他们可以垂钓。春天柳树发新枝,老师教他们制“柳笛”;“音乐室”可以纵情唱,“书画室”他们可以“练一笔”,操场的云梯、秋千可以爬一爬,荡一荡。“想出去玩!”,行!背起行囊到野外去,拔“毛燕”,捉泥鳅、挖芦根……。这样让学生走出单纯的科学世间,将日常生活世界、人文世界融入其中;走出书本知识,将社会实践融入其中,使知识学习和实践应用相结合;走出课堂,将课外生活融入其中,使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这样让孩子成长的过程更趋完整,家的感觉更浓了。

3.“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的创建

“留守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免不了会有心理上的一些问题,问题学生也多属于“留守学生”。对此我们设立了“留守儿童”活动之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咨询室。专门培训了一部分老师做兼职“咨询师”,定时开放“活动之家”和“咨询室”,要求咨询师们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学生的什么问题,不恼怒、不训斥。把咨询师们能引导学生把心里的问题倾诉出来并能排解,作为考核他们成绩的标准。他们不仅听他们自愿上门说,而且结合班主任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主动和这些学生攀谈,和他们玩,一起吃饭、下棋,甚至引导他们落泪、发泄。淡化课堂,释然后又把他们送回课堂,卸掉心理负担后的他们,对学校这个大家庭更依赖了。

三、结语

综上所述,没有爱就不存在教育。作为老师,不仅需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且还应有一定的爱心、真心和耐心去帮助和关心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掌握他们的喜怒哀乐,让涌动生命的校园生活逐渐将留守儿童的感情缺失问题得以淡化。

参考文献:

[1]黄雪松,刘克纾.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对策探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05)

[2]马勤.浅谈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J].教育与职业.2005(09)

作者简介:

留守儿童呼唤亲情 篇4

笔者近几年调查表明, 农村有95﹪上的青壮年外出, 有一半的人一年只回家一次。针对这样的现实, 为了寻求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我选择了一个五年级班进行试验, 试图通过书信活动, 促使孩子与父母进行交流和对话。经过近一年的努力, 效果很不错。我给这个活动取了个好听的名字———“亲情绿丝带”书信活动。

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写信。实践中我发现39名五年级学生, 曾经成功地与爸爸妈妈或其他亲人写过信的只有一位, 其余的都是第一次写信。我提前一周布置, 要求学生通过电话, 获得父母打工的详细地址、邮编, 结果39人中只有15人完成。我再一次布置, 有20多人得到准确地址。然后我买来信封、邮票, 指导他们写信、写信封。第一次二十多人参与, 结果有6人的信退回。事实证明, 五年级儿童不是轻而易举地就能成功写信的。通过写信封发现:不知父母详细地址的占90﹪, 不会写父母名字的10﹪, 少数同学还说不出父母的正式名字。甚至还发现有几个同学自己所在地的地址都写不准确。一姓龚的同学, 竟然把居住地“石门县太平镇石水田村”写成“穿山省邓家湾”。通过多次指导, 反复练习, 终于90﹪的学生掌握了信封的写法。

第二阶段:就是学习表达思想———写信。这一段, 主要指导三点。书信格式、内容表达、字迹训练。由于有了第一段的收获, 孩子们兴趣来了, 都想给爸爸妈妈讲几句话, 但一是怕笑话、二是怕批评, 所以每一个同学都很用心, 平时写字马虎的同学, 也不得不耐着性子一笔一画地写。第一次, 我给每位同学的书信都过了目, 进行了指导, 再眷写。所以, 第一次有十多位同学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三阶段:巩固、熟练、激发兴趣。当第二阶段开始之际, 我制定了一个措施, 每位同学寄出一封信或收到一封信, 都必须在指定同学那里登记。我专门制定了登记表。并且还要求, 第一次收到的信不仅登记, 还要在学生本人同意前提下, 给老师看一看, 其目的是调查了解家长对开展“亲情绿丝带”书信活动的反应。此外, 我还制定了一项奖励措施:从第二学期起, 每收到一封信, 就到老师这里领取一套信封邮票作奖品。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的不间断通信, 又减轻了学生的经济压力。活动开展一个多学期以来, 全班39位学生寄出信151封, 收到62封回信。在第三阶段, 为了进一步发挥书信的作用和给学生、家长带来的好处, 我布置学生通过电话、书信与家长交流写信的体会。效果竟然非常好, 学生的体会非常深刻、全面, 一致认为写信非常有意义, 收到信非常激动。我了解到, 有1/3同学和家长收到第一封信时都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孩子收获了成功与喜悦, 家长看到了孩子的进步与成长。很多孩子因为取得小小成功而增强了自信心, 大多数孩子提高了写作兴趣。尤其是补偿了孩子的亲情教育, 加强了写作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一位名叫清明的学生, 活动前作文没有一篇像样的, 又短又干巴巴的, 活动后, 兴趣一发不可停止, 每次作文篇幅长, 语句生动。我选了几篇推荐给县里的报纸发表了。下面是一些孩子们的体会摘要。

“以前我很怕爸爸妈妈, 也不敢和他们交流, 许多话都憋在心中。写信可以让我和爸爸妈妈更好地交流。写信还可以提高作文水平, 通过写信后, 我的作文水平有明显提高。”

———清明

“自从我给爸爸写信了以后, 我都觉得我自己开朗多了, 语文能力也提高了很多, 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和爸爸的感情更深了, 互相了解的心事也多了。”

“我以前没有和爸爸写信是时候, 我不知道爸爸一天想什么, 做什么, 通过写信我知道了, 爸爸在外面打工很辛苦, 一天忙到晚, 难免有一些烦恼, 所以爸爸经常借酒消愁。我和爸爸写信以后, 爸爸就把那些烦恼告诉了我, 我认为我可以帮爸爸分担一些烦恼, 结果我做到了, 通过这些事情, 我才了解爸爸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 爸爸的嘴很厉害, 可是他的心很容易被说服, 爸爸正是所谓的刀子嘴软心肠。”

“我原以为爸爸是一个很难相处的人, 经常发脾气, 我现在明白了, 爸爸也有他的难处, 爸爸也不是故意发脾气的, 因为工作压力太大, 又有一些员工请假, 所以他心里很不舒服, 他也想找一个人给他散心解闷和陪他谈心, 我爸爸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希望能长久举行’。”

———唐植晓

“写信是一门学问, 如果不认真学习, 就连一封信也寄不出去了多么遗憾啦。”

———王雅丽

“妈妈说:‘当她看到我写的信时, 泪水情不自禁的往下流’。写信给我带来了无比的快乐。”

———许昌霞

“每次我收到了妈妈的信, 感觉似乎妈妈站在身旁与我诉说, 读着信。就感到妈妈对我的关心, 对我的爱。”

———业衔

“平时面对爸爸、妈妈的时候不敢说的话, 在信中可以放心大胆的说出来, 因为如果在他们面前说些得罪他们的话, 他们就会有可能亮起巴掌打我的屁股。还有可能骂我们。在信中说出来、寄过去, 就算他们看了十分生气, 他们也不会千里迢迢回来打我们吧。”

———唐丽芳

孩子们一个个怀着成功的喜悦, 用质朴又孩子气的语言, 道出了真切的感受。到现在为止, 班上39位同学, 已能熟练的与亲人通信联系了。后面的时间里我一方面继续鼓励他们坚持写信, 养成书信习惯, 另一方面引导他们激发写作兴趣。我给他们总结、归纳出写信的许多好处。

一是能加强心灵沟通、增强亲情、解开心结, 培养活泼、开朗、敢说敢言的优良性格。二是能培养写作兴趣, 提高写作能力。三是能为自己, 为他人保留人生成长的见证, 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四是能与亲人间相互激励、奋发上进。

通过“亲情绿丝带”书信活动, 收获是巨大的, 老师与孩子的感情也加深了, 小小的心灵感受到老师教给了他们一项很实用的技能, 令他们终生受用。写书信是语文教学中的极有益的补偿, 并且能收到多方面的教育培养作用。然而, 在活动中, 也感到当前农村的落后与困难。邮递员一星期来一次, 往往来校后丢下邮件就走了, 学生写好信往往几星期寄不出去。信封邮票无处买, 不赚钱的事就没人去做, 要到几十里处的镇上去, 因为农村很多地方没有寄信的地方。爷爷奶奶没有时间, 孩子外出不安全, 一封信一来一往要个把月, 这也是人们丢了写书信习惯改打电话的根本原因。这凸显我国邮政现状的落后和非人性化经营的弊端。

留守儿童亲情家园管理员职责 篇5

一、要充分认识留守儿童亲情家园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学校对留守儿童亲情家园管理员的工作能力,职业道德,言行举止和责任心的要求。要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工作勤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

二、关爱留守儿童,主动帮助留守儿童解决一切实际问题,教育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使学生活动室成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愉快合作,清洁整齐的学生之家。

三、能团结同事共同搞好工作,相互尊重,协同合作。

四、工作中要敢管,善管,能管,肯动脑,有预见性,预防和及时处理好各类突发事件。

五、每天负责督查留守儿童亲情家园范围内的环境卫生,保持学生活动室室内整洁划一,室外卫生,干净。

留守儿童呼唤亲情 篇6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他们刚出生时、在他们最需要亲情的儿童或少年时期,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离开了他们。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群体——留守儿童。

今年2月至4月,我们对九江市68所农村学校进行了留守儿童情况的调研,调研采取问卷的形式,分学校问卷与学生问卷。针对留守儿童问题,了解学校所做的一些工作,详细了解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问题,收回问卷51份。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数量多、分布广

这次问卷涉及除浔阳区外的14个县(市)、区,共51所学校,其中19所中学、32所小学。这51所学校共有学生40777人,其中留守儿童17224人,占学生比率为42.24%。其中有23所学校的留守儿童占总学生人数的百分比超过50%,其中留守儿童比率最高的学校90.82%。

2.监护情况复杂、单薄

从调研中了解到留守儿童的监护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父母一方在外务工,一方在家,占近40%。二是隔代监护,就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这种情况也比较多,占40%多。三是上代监护,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在农村还会出现亲戚托付另一亲戚的现象,比如有些学校就有很多外乡学生,约占10%;四是教师监护,占6%;五是无人监护,约占4%。

3.学校管理机制不全、所采取的措施有限

在调研的50多所学校中,近1/3的学校没有成立关爱留守儿童的相关机构,也没有建立留守儿童的相关档案信息,更没有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老师,而有心理疏导老师的学校大部分也都是由班主任担当。

另针对留守儿童的家访大部分都只有一学期一次,1/3的学校没有针对留守儿童的集体活动,有1/5的学校没有针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对策,1/3的学校未能联合其他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学校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的措施非常有限,大部分就只能是建立档案,一对一帮扶,以及制定对留守儿童的一些优先政策等。

4.留守儿童状况堪忧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留守儿童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所占的比率也不少。主要为行为习惯不良,道德滑坡明显,学习成绩不佳,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安全意识不强等。

二、留守学生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1.缺乏亲情温暖,关爱有“白区”

留守儿童正是身心成长的时候,却没有亲情的关爱与关心,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有些家长一年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平时电话联系也少。调研中发现,一周通话一次的有13%左右,一个月通话一次的有66%,两个月通话一次的有21%。亲情与家庭关爱的缺失,使得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2.家庭教育缺失,监护有盲区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良好生活与学习习惯与品质的重要时期,因为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的不到位,没有行为规范,导致学生行为习惯不好;而在中学阶段,学生正值青春期,容易逆反、叛逆,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道德没有示范引领,导致学生厌学、对抗,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从调研中发现,留守儿童的监护存在许多的盲区。有些监护人观念淡薄,根本不去管;有些监护人有心无力,管饱就好;有些监护人是隔代教育,孩子要什么都给;有些是寄养他家,监护人不好管;有些是家庭和学校信息不沟通。

3.学校管理不到位、教师评价不当,存在误区

学校往往重视升学率,对成绩好的学生给予较多关注,而把一些成绩差、不遵守纪律的留守儿童当成问题学生或放任不管。有些学校针对留守学生的管理措施与做法不是很到位,对留守学生的问题不够重视,特别是对留守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关心较少,只注重学习成绩的好坏。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学校老师与家长缺乏沟通,甚至没有沟通,很难实现家校共同教育。

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误区。以分数、成绩评价学生的好坏,给留守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部分老师教育观念传统保守,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老师,导致学生自卑、恐惧,使得留守儿童在家得不到关爱,在学校得不到温暖。这些都使留守学生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4.政府重视不够、社会关爱缺少,存在雷区

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往往易被忽视,社会各界人士普遍以为留守儿童问题远远轻于当前的一些社会问题,远远轻于成年人违纪违法的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相对较差,自制力也较弱,而且学校与家庭安全教育的衔接上有真空,使得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导致留守儿童伤害他人或受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三、留守儿童问题应对的策略与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注。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1.国家与政府要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

第一,制定相关的政策。从长远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要靠国家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统筹考虑,要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从法律政策的层面,从机制、体制的层面来解决。如在务工流进地设立农民工子女学校并降低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的门槛,改革户籍制度,破除政策壁垒,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从制度上保证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同时还要强化政府统筹治理,加强社会支持。

第二,加强法律宣传。特别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子女教育的关系。

第三,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与治理的新路子,在社会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结对帮扶,建立家长代管制度。

2.加强学校教育治理力度

第一,加强管理,实行留守儿童的普查登记。各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到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第二,加强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在中小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开设亲情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第三,多方引导,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有序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活动中,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阴影,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四,开展心理咨询,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第五,注重培训。尽可能对临时监护人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常识,开展一些座谈会,让他们了解孩子,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同时,要充分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黄金季节”,召开家长会。

3.引导外出父母树立正确的教子观

引导家长慎重选择出去务工,正确处理在外务工与孩子教育的问题。让他们明白即使在外务工,也要经常与子女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用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来鼓励孩子健康长大,教他们学会做人。这样不但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而且加深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同时还要让他们走出用物质代替责任的误区。

4.强化社会关爱

扩大社会的宣传,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以及各种宣传媒体阵地的作用,多宣传保护儿童的方针政策、法律措施。另外,也要宣传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好经验和好办法。同时,还要表扬留守儿童的先进分子和留守儿童的先进家庭,这样就可以动员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争取全社会的支持。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作用,组织机关干部、社会热心人士与留守儿童结对子,让富有爱心、责任心的成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父母的角色,引导他们长大。共青团、少先队要多组织,多开展青年志愿者、手拉手等主题活动。

上一篇:情感体验策略下一篇:自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