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个人小结

2024-09-17

课题研究个人小结(共12篇)

课题研究个人小结 篇1

课题研究个人小结

分析现行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小学数学有效学习材料的运用与研究》这个课题很有研究的必要性。所以我积极参与该课题的研究活动。一年来,在樊淑虹老师的指导下,我认识了什么样的学习材料是有效的,什么样的学习材料是无效的,逐步探索出学习材料有效使用的理论和方法。现将一年来参与该课题研究活动如下:

一、理论学习

认真听取樊老师组织我们学习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对小学数学学习材料的有效使用和开发有了初步的认识,我明确了自己的研究目标和研究任务。

二、课堂实践

带着初步认识的理论知识,我以课堂为基地,以教学实践为切口,以生动的教学案例为支撑展开自己的研究活动。我经常关注课堂教学中学习材料的选择、使用和开发,并对学习材料进行分类:教材上的学习材料、教师补充的学习材料、课堂生成的学习材料、学生动手操作需要的学习材料,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学习材料的使用过程,使用效果,找出学习材料在有效运用与开发过程中的不足与优势,并在下次上课过程中改进,不断优化学习材料,这使我在有效运用和开发学习材料的能力有了提高。

三、观课议课

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观摩课,公开课,研讨课活动。在观课过程中,我用心注意执教老师是怎样选择学习材料,使用学习材料,开发学习材料以及如何处理课堂上生成的学习材料,对于好的做法和不好的做法我会记录下来,便于借鉴和研究。在议课过程中,通过大家的议,明确了我对每节课中学习材料的运用与开发的深刻认识。

四、形成文字

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在分析课堂教学实例中,我将自己的点滴感悟进行梳理,形成文字,写成案例或论文,如《年月日》教学案例,论文《创设有效学习材料,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这些文字虽不深刻、精辟,却能为我今后的研究铺路导航。

五、研究方向

下一步我打算研究以学生生成的错误信息为学习材料的运用与开发。

课题研究个人小结

教 师:王 艳 玲

课题研究个人小结 篇2

一、明确目标, 优化课堂教学

为了让教师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 为了更好地开展好课例研究中, 努力营造有助于我组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氛围和健康有序的教研文化, 以逐步更新教师的观念, 改进了教师的教法, 明确目标,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课两讲”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平台, 经过实践活动可以促进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不足, 以加强小学语文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以实现优势互补。听专家、优秀教师传授经验, 谈心得体会, 上示范教学课, 让老师们找到了差距, 明确了目标, 重新燃起对教育教学研究的热情。.通过“一课两讲”活动, 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让教师们在两课对比的教学中, 学会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方式方法, 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低年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很明显的体现了低年级字词教学的重点, 真正是在阅读中识字, 在阅读中巩固字词, 进一步增强了学段意识。通过一课两讲, 组内教师进一步理解了新课标的理念, 更加熟练地运用目标教学法, 学会了指导朗读的一些技巧。在教学反思环节, 找到了问题产生的根源。

从“一课两讲”活动开展以来, 是比较成功的, 同一个主题的不同表达, 体现教学思维的开放和灵活, 更体现了教育生态的多彩变化。通过“一课两讲”活动, 教师对如何把握教学目标、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及课堂调控方面, 都有了较大的收获。

二、课例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例研究“一课两讲”由一位教师以同一教学内容先后设计一节课, 分别在两个班进行教学。一教时, 组员参与活动——听课、评课。一讲后, 教研组自主寻找研究的切入口, 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整理, 便于授课教师在第二讲中完善课堂教学, 对于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年级组推广。通过上课、评课, 真正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课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发现问题, 探究问题。教师能抓住重点, 引导点拨, 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如:教师在上《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 第一试讲时, 老师能采取多种策略引导学生体会五壮士的形象, 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很到位。不足之处是教师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现在的“五壮士”介绍不够, 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不够。授课教师在听取组员们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又再次进行教材的钻研, 修改了教案, 并进行了第二次试教, 这次课堂教学获得了成功。做到了:思路清晰, 以接受任务到最后英勇跳崖为主线, 环环相扣, 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的目标。

一课两讲, 不但让执教老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而且通过这样的活动, 也切实提高了组内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达到了交流和互通教学信息, 学习和借鉴教学经验以及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增强教科研意识, 提高教科研能力, 并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促使课堂教学更趋合理、规范、科学。

三、成果与反思

(一) 促进了教师工作态度的转变

无论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都感到自己有了学习机会, 感到自己肩上有了一定的压力, 也改变了他们以往的教学模式, 同时加强了自身的学习, 有了一定的教育追求。教师在学习、交流、实践的过程中, 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了教学中, 教学注重了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 注重了尊重学生的需要, 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 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在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中, 老师们积极参与研讨, 从各语言点的分析到课文难点、重点的把握, 从教学方法的应用到学生学法的研讨, 点点滴滴, 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

在课例研究过程中, 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并承担了公开课, 受到听课教师的好评。其中有两位老师在语文学科的协助下进行集体备课, 试教, 先后在中心竞赛中获得二等奖。闫老师被评为学校教学能手。金老师获得格尔木市教学竞赛一等奖。

参考文献

外语课堂焦虑研究小结 篇3

关键词外语课堂焦虑研究小结中国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近年随着二语习得及外语教学研究转向研究学生“如何学”,人们更重视学习者个体因素对外语学习结果造成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外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是影响外语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将对外语课堂焦虑研究做个小结,希望对进一步深化语言焦虑理论,促进中国英语教学起到一定的作用。

2 焦虑

焦虑是种不愉快的情绪状态,以紧张、难过、不安和烦恼等主观情绪为特征,同时还带来神经系统自发的紧张与不安。焦虑对学习者的影响把焦虑分为两种:促进型焦虑和抑制型焦虑。前者可以让学习者保持警觉,时刻想办法使自己的学习再上一个台阶,激发学习者挑战新的学习任务,促使他们努力克服焦虑情绪;后者是学生逃避新的学习任务以避免产生新的焦虑。心理学家将焦虑分为性格型焦虑、状态型焦虑与情景型焦虑。性格型焦虑是某些人有一种相对较为稳定的,易于在任何情况下表现出焦虑情绪的体质,它是一种性格特征。状态型焦虑定义为在某一特定时刻产生的焦虑情绪,如在考试之前。情景型焦虑可被看作是性格型焦虑在某一特定情景下所激发的焦虑情绪。

3 外语焦虑

根据Horwitz,Horwtiz 和Cope的理论,外语学习焦虑是种在外语学习情景下的焦虑反应。Gardner 和 MacIntyre 认为语言学习焦虑是在学习者使用外语或第二语言时产生的焦虑感,属于情景型焦虑。

Horwtitz,Horwitz 和Cope指出,外语学习焦虑与交际恐惧,对消极评价的惧怕和考试焦虑有关。交际恐惧是指“个人与他人的真实或预期的交际中所产生的恐惧或焦虑”。具体表现为避免交际或交际能力退步,有交际恐惧的人不愿与他人交谈或寻找社交互动。学生已经成熟的思想和他们未完全发展的外语水平也导致了部分学生的敏感和焦虑。对消极评价的恐惧是“外语学习者畏惧老师或同学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以及预料他人会负面地评价自己”。研究表明,过于关注别人对自己看法的人倾向于将可能出现的不利评价降低到最低程度。当外语学习者对消极评价产生恐惧时,往往表现为学生过度在意老师或同学对他目标语使用和能力的评价,往往在课堂上不主动参加能提高他们语言能力的课堂活动,甚至会逃课。考试焦虑定义为“担心评价结果的倾向”。外语课堂学习中经常出现测试,学习者会错误认为外语学习就是测试过程而不是一种交流机会,学生过去经历的很多失败让他们在考试中产生负面的想法,存在考试焦虑的学生不能全神贯注于课堂教学内容,势必影响学习效果。

最为普遍的测量情景型焦虑的量表是Horwitz在1986年设计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在研究外语课堂焦虑的潜在原因的基础上设计了包括外语课堂焦虑的三个方面的33个问题。直到近几年,焦虑和学习者外语成绩之间的明确关系也很难确定。虽然一些研究指出语言焦虑和外语成绩之间存在关系,但也有研究表明这两者不存在关联。但即使在这些研究中,焦虑可能对一种语言技能有负作用而对另一种却没有;反之,它可能对一种语言技能有正面作用但对另一种却没有。

数学课题研究个人小结 篇4

回首之间,一个紧张、充实、有序的学期又将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自己在教科研方面的工作,作如下小结:

我认为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教学情感和工作态度都是学生的学习资源,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施课题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必须要有宽广和厚实的业务知识。因此,根据期初制定的计划,做到:

1、每周一下午组织课题组教研活动,鼓励每个实验教师认真地做好笔记,完成每周所讨论的问题或具体工作。

2、注意收集学生的优秀作业以及手抄报。

3、期中考后每个实验教师完成制定一份《学生学习评价单》,设计合理的评价标准,反映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的一些情况。

4、认真做好教学手记,并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写好心得体会。每一次的研讨活动,能联系教学实践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5、参加北师大学科带头人研修学习,接触最前沿的教育信息。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阵地。我能结合研究课题“关注生命,有效引导,促进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努力上好每一堂课。正如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中说的:“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命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而是注重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引导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除了关注学科知识,更应关注人,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是追求人的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愈来愈受到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能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对学生出现的良好资源制定对策,进行精心的整合、开发,规避老师牵着学生走的局面,实现学生思维、情感推老师走的情态,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我除了能认真上好研究课外,平时,积极参加市级、校级的听课活动,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提高得更快。

个人研究小结 篇5

应湖北高中课改要求,在正月初十,我和三位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贺俊杰,陈思源,刘胜)一起来到了浠水中百仓储购物广场。我在本小组内承担的任务主要为前期网上搜索资料整理资料与后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

研究过程: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进入购物广场后,通过询问售货员和自己查找找到了一些加酶产品和酶制剂。在完成研究性学习时,发现一些加酶产品时,我负责将其拍照并了解酶在其中的作用,交给小组其他同学负责记录。我们首先来到洗衣粉专区,发现了许多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包括许多较有名的品牌,雕牌,立白,活力28,奇强,以及多种肥皂。我们又来到药品专区,发现许许多多药品是以酶作为医治原理的。包括多种品牌多酶片,消化片,江中牌健胃消食片以及许多其他药物。我们还来到牙膏等区,也发现了很多加酶牙膏,含有淀粉葡萄糖和葡萄糖氧化酶的牙膏及漱口液可防止牙菌班的形成,减少口臭。在乳制品专区找到了加酶益生菌酸奶,在饮料专区看到了添加果胶酶的果汁多种。我拍了很多物品的照片并详细记载,任务完成较好。

综合查找资料,研究过程,并参与了经过整理后,取得了以下关于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成果。

1.乳制品工业:

凝乳酶——奶酪生产的凝结剂,并可用于分解蛋白质。

乳糖酶——降解乳糖为葡萄糖和半乳糖,获得没有乳糖的牛乳制品,有利于乳品的消化吸收。

2洗涤剂工业:

加酶洗衣粉——碱性蛋白酶类 易于洗去衣物上的血渍、奶渍等污渍。

3.纺织工业:

淀粉酶——广泛地应用于纺织品的褪浆,其中细菌淀粉酶能忍受100~110℃的高温操作条件。

纤维素酶——代替沙石洗工艺处理制作牛仔服的棉布,提高牛仔服质量。

4.医疗和药品工业:

胰蛋白酶——用于促进伤口愈合和溶解血凝块,还可用于去除坏死组织,抑制污染微生物的繁殖。

5.酿酒工业:

麦芽中的淀粉酶、蛋白酶、葡聚糖酶——将酿酒原料淀粉和蛋白质降解成能被酵母利用的单糖、氨基酸和肽,从而提高乙醇的产量。

除此外,我在网上,书籍上查找到了很多酶的应用。

如:啤酒工业酿造用酶:传统方法将谷物转化成啤酒的酶的来自麦芽。如要麦芽汗中酶活性变化或过低可能导致一系列质量问题:提取率低,麦汗分离时间长,发酵慢,啤酒的口味及稳定性差等。

工业酶可用来补充麦芽天然含有的酶,用辅料(玉米、小麦、大米、等淀粉类原料)酿啤酒,大麦酿啤酒时分别加入α淀粉酶、β-葡聚糖酶及蛋白酶可确保酿造质量。

麦芽汗分离和啤酒过滤是酿酒工艺两个常见的难关。在糖化过程中的β葡聚糖酶和戊聚糖酶的应用可解决这些问题。

发酵早期加入α乙酰乳酸脱羧酶可促进双乙酰分解,缩短啤酒发酵时间并确保良好的风味

淀粉糖工业用酶;20世纪60年代,糖化酶的应用很使快大多数葡萄糖生产工艺都由酸水解变成酶小解。由淀粉(主要来源于小麦、玉米、木薯和马铃薯等)制糖的主要转化步骤是液化、糖化和异构化。在淀粉悬浮液中加入耐温型的α-淀粉酶,搅拌后通过喷射液化器在105110C的温度下经一系列管道统停留约5MIN,使淀粉完全糊化。部分液化了的淀粉经板式换热所产生的麦芽糊精经糖化酶或真菌α-淀粉酶进一步糖化,可生产各种不同甜度的甜味剂,如麦芽糖浆及高转化糖浆。应用α-淀粉酶、糖化酶及普鲁兰酶可生产高麦芽糖浆和中转化糖浆,其麦芽糖含量接近80%。

另外,淀粉经酶水解后还可发酵生产酒精、多元醇、维生素C和青毒素及其他抗生素等

除了上述两种酶的应用外,越来越多的酶被不断地引入到发酵工业中以使人们可利用更多的原料来源,或使生产过程更环保和便利。

我的个人研究成果主要是无法实地调查的部分,弥补了社会实践有限的资源。

活动小结及反思: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以下东西① 酶的应用:酶是一种具有催化反应能力的特殊蛋白质,是促进生物化学反应的高效物质。饲用酶制剂是一种以酶为主要功能因子的、通过特定生产工艺加工而成的饲料添加剂,饲用酶制剂即能促进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生产性能、又能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且无毒、无副作用、无残留。在抗生素限用或禁用的今天作为三大“绿色添加剂”(另两种为中草药添加剂和微生态制剂)之一的饲用酶制剂,其应用必将日渐广泛。在纺织加工中,纤维酶(催化水解纤维素,生成葡萄糖的酶类总称)可以去掉织物表面茸毛,使织物光洁、明亮、柔软,打光并减少起球现象;蛋白酶同样起抛光作用,具有机可洗、抗起球、起毛等护理功能,能有效消除有机氯,对人体无伤害;淀粉酶(水解淀粉和糖原的酶类总称)可以催化水解织物上的淀粉浆料,并且退浆率高、退浆快、污染少,产品比酶法、碱法更柔软,且不损伤纤维。而在生活中,酶的应用突出表现在加酶洗衣粉上。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的碱性脂肪酶。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很容易从衣物上脱落,而脂肪酶、纤维素根据同样的原理也能将油渍,粉尘从衣物上去掉,并且加酶产品属于生物制剂不会对人体有害,而且也环保卫生。② 酶的发展前景:在基因工程领域和生物制药领域。酶的高效性、无副作用性,使其有很大的发

展潜力。基因工程上,基因的截取和组合都需要酶来完成。在制药方面,因为酶有水解作用,可以使一些微生物对农业、工业生产的影响得到控制,也可以用于人类的疾病治疗上来。以后我们可能就用生态酶来进行对细菌、病毒的防治及研究。另外,在畜牧业生产上,往往饲料中增加一些生态酶,促进牲畜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这样可减少生产成本,也可节约资源,而且还环保健康。酶在应用应解决问题:①我国在酶制剂开发研制上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往往在技术上多是采用国外。因而我国酶制剂市场上呈现价格偏高的局面,极大限制了酶制剂的应用;②应增加酶制剂的稳定性。

课题研究个人小结 篇6

2011年秋个人课题研究工作小结

德化五中陈志华

2011年已在不知不觉中离我们悄然远去,而我进行的教师个人课题研究也已开展半年有余。现对这半年的研究工作作一个回顾与总结,汲取其中成功的经验,发现自己的失误与不足,以便对新一学期的研究起到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一、端正思想,勇于尝试,不断进取。

当课题取得立项以后,我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思想指导,集中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用勤奋认真.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去开展研究活动,以期取得哪怕只有一丝一毫的成果与进步。但当自己真正融入其中的时候,却又惊喜地发现: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卓有成效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循序渐进。

进入研究工作的实施阶段后,我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开动脑筋,采用多种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在不断的练习中去锻炼和提高自己能力,同时也为我的研究内容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让我能写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经验总结文章。

三、勤于耕耘,善于发现,颗粒归仓。

经过半年多的辛勤努力,虽然没有取得值得炫耀的重大研究成果,但点点滴滴的收获却不断涌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较大地提高,而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有了新的突破。我根据自己的一些小小发现,还写出了经验总结文章一篇,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供同行们和其他社会人士交流斧正。

在空闲时间,我抓住机会来补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通过网上查阅资料、阅读相关书籍杂志等方法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并写出具有较深刻思想价值的读书笔记。作好这一些准备工作,我对自己在新一年的研究活动就更充满了信心和力量。

四、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课题研究课,是教师走向成功的开始,我能积极参与上课、听课和评课活动。本学期,课题组进行了说课评课活动,在每次的活动中,我都能认真学习、记录,和课题组的老师座谈,交流,并把评课意见上传到个人博客上。在评课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学到很多新的理念。本人虽只是课题组组员,但能够按时参加课题组活动,并按时完成为课题组任务,每月参加一次小组会议,积极发言,并在月末及时上交课题组各项资料。

课题研究个人小结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资料对象来自于2009年1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进行诊断的肺部小结节病灶患者50例资料, 其中男31例, 女19例, 年龄31~66 (48.98±17.80) 岁, 统计资料入选标准:所有患者临床均确诊肺部非钙化结节, 其中有10例患者为多发性结节患者, 结节直径为<1cm者18例, 肺部隐蔽部位结节有46个 (60.4%) , 所有结节按照位置分类:位于左肺上叶的有13个, 左肺下叶19个, 右肺上叶11个, 右肺中叶6个, 右肺下叶15个。所有资料按照采取的X线摄影方法进行分组:传统X线摄影的20例资料为对照组, 数字化的X线摄影的30例为观察组, 两组患者一般病例资料 (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等) 经统计学t检验表明无显著性差异, 说明两组患者在不同的X线方法摄影下的分析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拍摄方法

采用的DR系统来自于GE公司的数字化摄片机器, 使用的PACS系统和RIS系统都是上海带嘉公司研发, 对DR的读取在分辨率为2000×2000的高分辨率显示器上进行, 传统的X线摄影常规自动胸片机器进行拍摄。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统计资料所得数据录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中进行统计学分析, t检验方法对组间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以a=0.05为检验指标, 双边检测方法比较组间检测结果差异性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用数字化X线摄影方法进行检查的观察组Az=0.679× (0.561~0.779) ;标准差数值为0.055, 采用传统X线摄影方法进行检查的对照组Az=0.744× (0.565~0.899) ;标准差数值为0.115, 两组Az值数据结果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t=4.4459, P<0.05) 。

在对隐蔽部位的肺结节的观察结果, 数字化X线摄影结果的Az值显著大于传统X线摄影方法进行检查的对照组Az值 (P<0.05) , 两组患者比较的部分影响图结果如下图1和图2。

3 讨论

传统方法的胸片摄影由于技术方法具有局限性, 摄影成像后的图像灰雾度、对比度都是固定不变的, 并且可能会由于由于拍摄时的摄影条件选择不当, 再加上暗室技术不良运动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会大大限制传统方法的胸片摄影技术的发展, 而最新的数字化胸部影像的影像结果中灰阶动态范围大大增大, 而且图像的层次丰富, 数字化摄影的曝光条件容易掌握, 再加上摄影结束后丰富的图像后处理功能, 这些特点使该类影像系统比传统X线胸片更具优势[4,5]。

肺叶隐蔽部位在临床检测中主要是指与胸部的正常解剖结构 (例如肋骨的心影肺门结构) , 也即周边的肺野气管和支气管以及可能会被胸水遮蔽的肺野, 对患者肺部隐蔽部位的病灶的检出问题一直以来是临床胸部X线诊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也是诊断过程中出现漏诊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的直接数字化显影技术采用高千伏摄影, 对患者胸部的密实结构和病灶穿透性能好, 并且数字话的影像灰阶动态调节范围大, 拍摄的影像学结果也能对患者的心影横膈重叠的肺纹理清晰显示, 最后, 本组资料对隐蔽部位肺结节的诊断结果也表明了数字化X线摄影在发现肺部小结节的病灶方面显著优于传统的X线摄影方法。

摘要:总结在我院进行诊断的肺部小结节病灶患者50例资料, 所有患者临床均确诊肺部非钙化结节, 所有资料按照采取的X线摄影方法进行分组:传统X线摄影的20例资料为对照组, 数字化的X线摄影的30例为观察组, 分别拍摄后用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ROC曲线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 , 观察组隐蔽部位的肺部非钙化结节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 , 两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性。数字化X线摄影在发现肺部小结节的病灶方面显著优于传统的X线摄影方法。

关键词:数字化X线摄影,传统x线摄影,肺部小结节病灶

参考文献

[1]胡晓欣, 吴斌, 谭红娜, 等.乳腺数字化X线摄影的医用专业显示器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1, 17 (3) :273-275.

[2]侯建新, 李光民.数字化X线摄影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24) :2821-2822.

[3]Xu Wenxue, Guo Ailing, Wang Zhiwen.Digital radiography and con-ventional radiography in root canal treatment application comparisonof[J].Chongqing medical journal, 2011, 40 (18) :1785-1786.

[4]齐赛, 陈国栋, 王晓冰, 等.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在健康体检人群胸部检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 (52) :51-52.

课题研究个人小结 篇8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窖泥 窖池

中图分类号: T5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3973 (2010) 04-072-01

1 浓香型白酒的竞争优势

作为长江中上游白酒经济带的重要省区,四川2009年白酒产量达155.96万千升,同比增长40.7%,占全国白酒产量的22.1%。作为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四川省白酒产业产量、销售收入、利税、利润等主要指标仍然稳居全国第一。

从全国和全省范围内的传统白酒产业产销的形势分析得出市场对传统白酒香型的需求态势:虽然各类香型白酒产量呈同步增长势头,但是,浓香型白酒仍是白酒生产的主流,约占各类白酒总量的70%,发展平衡。

2 窖泥的作用机理

2.1 影响因素

浓香型白酒,是大曲酒中产量最大的酒种。其风味要求窖香浓郁、绵甜纯净、香味协调、回味悠长,且香气成分以己酸乙酯为主体,富含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浓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极为复杂,其质量、产量和众多因素存在着高度且复杂的关系,这些因素包括:生态环境;酿造过程中菌系、酶系和物系变化;传统生产工艺(窖泥、物料、工艺管理等);特殊工艺(曲药的合理利用、堆积发酵)等。影响酒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的窖泥就存在于发酵容器――泥窖中。

2.2 窖池在传统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的作用

浓香型白酒的生产以泥窖窖池作为基础,发酵过程是栖息在窖池糟醅、窖泥仲的庞大生物体系在物料固、液、气三相界面的负载的物质能量代谢过程。发酵过程中的黄水充当着窖泥以糟醅物质交换的载体。由于发酵起落、开窖蒸酒以及封窖发酵等因素,形成的窖内压力变化使得酒糟中的养分和曲药微生物、环境微生物以及其代谢产物不断通过黄水进入泥中,而窖泥的特种微生物种群及其代谢产物又不断进入糟醅仲,不但使窖泥自身实现了新陈代谢,同时完成了泥窖窖泥与糟醅的物质能量代谢。窖泥微生物经过长期的驯化和变异发展,适者生存;窖泥中栖息的微生物种类得到不断丰富,慢慢形成了以己酸菌、丁酸菌为主的窖泥微生态菌群系,其生命代谢活动所产生的复合窖香也越发浓郁,从而构成了浓香型白酒窖香浓郁的基础。

3 窖泥在白酒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窖泥在浓香型白酒的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加强对窖泥的研究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浓香型白酒的品质。早在上世纪70年代,内蒙古轻工研究所就开始展开了对窖泥的研究,时至今日,众多专家学者把焦点聚集在窖泥身上。

3.1 人工窖泥的培养与应用

随着窖泥使用时间的增长,泥窖中会产生结晶老化的现象,加之现代白酒生产日益规模化,有限的窖泥资源已然无法满足生产要求,于是,人工窖泥应运而生。目前对于人工窖泥的培养,国内众多相关研究大致如下。

3.1.1 原料配方的合理选取

选取优质窖泥、窖皮泥、活性污泥、粮糟或者单独培养复合菌液等做为窖泥培养的优质菌种来源,同时注意避免引入杂菌。以尽可能模拟实际生产的窖池环境为原则,加入具有良好承载营养物质能力的载体,同时,所添加的营养物质要全面且比例协调,能够为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良好的条件。

3.1.2 培养工艺

先将黄粘土、大曲粉、豆饼粉、泥炭等粉状物料翻拌均匀泼入黄水等液体原料,浸润,待液体浸渍完全后,翻拌若干次,用酒尾或蒸馏水调节干湿,入和泥机拌匀即可。入池发酵,用塑料薄膜紧密覆盖,保温于30至35℃下,培养3个月左右即可成熟使用。

3.1.3 窖泥的保养

让窖皮泥保持湿润,光滑平整的状态,必要时可在窖皮泥上加盖聚乙烯薄膜。定期及时养护窖池内窖泥,应科学合理地为窖泥微生物补充必要的生存、生长、繁殖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以为窖泥微生物提供一个优势环境,让窖泥微生物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3.2 包埋窖泥的研究与应用

窖泥碍于其盛装容器泥窖的制约,加之扩大窖池的地价成本不断上升,难以大规模、机械化生产。针对目前窖泥的研究只局限于窖泥本身特性上,缺乏窖泥使用方式的研究,故把窖泥作为一种外加材料,应用于酿酒当中,能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3.2.1 包埋材料的选择

窖泥的包埋要求所选的包埋材料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透性、安全性,能顺利的进行物料的交换。现代包埋技术已经在啤酒生产中得到了应用,主要是利用海藻酸钠与氯化钙反应形成微囊进行啤酒酵母的包埋。

3.2.2 包埋颗粒的物化性质

发酵过程中物质能量不断代谢,既产酸又产热,这就要求包埋颗粒需要有一定的耐热性(pH 3-5)、耐酸性(60℃)和较高的机械强度。

3.2.3 包埋颗粒的生物活性

经过包埋的窖泥颗粒必须具备与窖池窖泥相似甚至相同的性质,即能够发挥其微生物菌群的特性,其中的主要考核包埋颗粒生物活性的指标是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产量以及总产酒率。

4 小结

当今白酒市场,浓香型白酒仍是生产的主流。浓香型白酒生产的基础,是窖池中的窖泥。窖泥本身是微生物菌群的栖息地,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既充当了物质交换的载体,又为酒体本身添加了“窖香”。基于窖泥的功能特性,国内专家学者展开了广泛研究,其中包括了以培养新窖泥为目的的人工窖泥的研究和以改变窖泥使用方式为目的的包埋窖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文学.中国酒概述[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2] 胡承,钟杰.对建设长江上游白酒经济带的思考[J].决策咨询通讯,2009 ,(4):54-55.

[3] 杨官荣,唐亚涛.人工窖泥的培养和应用[J].酿酒,2010,(1):25-26.

调查研究实践个人小结 篇9

个人总结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团队的研究主题是“江苏省与省外大学生之间人文素养差异及其原因。所以我们的研究对象是江苏省内外的在校大学理工科学生。由于各个省份的教育方法和教育重点的不同可能引起不同省份学生人文素养的不同。我们团队希望通过这次的调查研究来找出其中的现象和原因,并提出有利于提高各省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建议,这也是我们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这次调查研究我们采用调查问卷调查和采访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我们的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客观题的回答,一个是主观题的回答,其中客观题8题,主观题5题,客观题包括3道文学题,3道地理题,2道历史题。我们客观题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比较直接客观的看出各个省份之间的差异,主观题的设置是判断各个省份之间的差异之间的原因。采访调查是面对面的交流。这次调查中我负责调查采访河南省大学生和福建省大学生。

首先我需要找到调查对象,这次调查不同一般的网上广泛发调查问卷,我需要采访,这就决定了调查量不是很多,但我相信面对面的采访的结果更有说服力。于是我加入江科大和江大的河南省老乡群和福建省老乡群,我要去了解他们分别来自哪个市,因为我选取的被采访者要均匀分布于那个省份。这样就能让调查结果的说服力更上一个层次。

确定好了被采访者后,就要开始调查。我没有把填写调查问卷和采访一起进行,我要分两次。在调查之前,我不在知道河南省大学生和福建省大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到底会有怎样的问题和不同,如果在他们填完调查问卷后我不去分析调查问卷就直接进行采访,那么采访的效果一定是糟糕的。所以我先让他们填写调查问卷,然后我把调查问卷拿回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现象和问题,再根据发的现象和问题去列一个在采访时我要询问他们的问题的清单。例如,我发现河南省大学生在地理题出现错误比较多,那么在采访时我就着重询问有关于地理的问题;发现福建省大学生的正确率比河南省大学生的正确率高,那么在采访时我就着重注意相同问题两个省份大学生不同的回答。有个这个问题清单,不仅提高效率和节省被采访者的时间,又能使采访更有针对性,使调查结果更有说服力。

列好采访问题清单后,就开始面对面采访。一开始准备采访完河南省大学生后再采访福建省大学生,我自己先推演了一遍,看会不会有什么问题。结果我发现如果我采访完河南省大学生后采访福建大学生时发现了新的问题需要询问河南省大学生,我只能再次麻烦已经采访过的河南省大学生。这是我不想看到的,因为被采访者本来就是帮助我完成调查的,再次麻烦他们于情于理都过不去,所以我要避免这样。所以我采用了交叉式采访,就是采访一个换一个省份的采访。果然在采访两个河南省大学生和两个福建省大学生后,我发现了新的问题要询问两个省的大学生,这样我就可以在接下来的采访中采访两个省的大学生。很快我的采访没有遗憾地圆满完成了。

虽然调查报告是最后把所有调查省份的结果在一起分析,但在这里我来分析分析河南省和福建省大学生人文素养差异及其原因并说说自己的建议。福建省大学生的正确率比河南省大学生的高。根据采访结果来看,福建省的教育比河南省的教育更注重全面发展。河南省大学生在初中时,文科(政治,地理,历史)的学习是有的,与理科(物理,化学,生物)占的分值相同。但到了高中时,文理分科太早,在高一第二学期就分科了,然后理科生们就没学过有关于文科的知识了。虽然最后的学业水平测试中要考文科,但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学习能通过。有一个被采访者说他是很喜欢历史的,选理科也是有原因的,但不能浪费了他在历史方面的天赋,虽然他有自学,但效果肯定不如有老师指点着。我觉得这个样的例子有很多,理科生门也有文科的天赋,如果能在他们专攻理科时,能有一堂讲文科的课,不仅是对天赋的提高,也是紧张的理科学习间的休息。

这次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教会我们怎么去用调查采访获取数据从而去解决问题。抛开这次的研究结果不说,我学会很多有关于调查研究的真谛,可以列为以下三点:

1.以被采访对象为中心。合理安排调查采访,才能让被采访者在愉快中为你提供信息。

2.以研究目的为重点。抛开其他可能有关的不必要的因素,专注于研究目的,提高效率。

3.以真实性为重要标准。排除所想到的可能影响真实性的因素,让研究结果更有说服力。

我的课题组个人小结 篇10

本学期,对于我来说是关键的学期,因为这是我执教毕业班最后一学期,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对于课题研究我也不放松。本学期,我根据学校安排上了一节六年级的师傅挂牌课,同时在5月份市英语中小衔接暨六年级复习研讨活动中做了专题发言,向与会专家、教师介绍了我集团与常外在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方面的研究情况。另外,我参加了学校省十二五课题的开题汇报活动,组织英语十二五课题组教师开展了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活动,完善了子课题网站建设,同时还指导自己任教班级的多名学生获常州市小学生英语写作比赛一等奖、钟楼区特等奖,中国青少年英语能力大赛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

在收获的同时我也深感自己的能力还需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不断增补,学习、反思、内省、改变是自己始终要坚持的一个过程,这是一个长程的经历,多学习、多吸收,量变才能质变,厚积才能薄发,因此,在每天的工作之余我都注意学习、读书。虽有所获但问题也很多,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主动与被动的矛盾

个人反思自己的工作,感觉主动性还不够,有时杂事较少,有了思考的时间,想问题就主动了,考虑得也比较多,但是有时事情一多,撞车了,工作开展不顺利,落实不下去,人的心情就比较烦躁,甚至于出现甩手掌柜的想法,就只想搞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别的都不想干了,也不想去做了。大局意识缺乏,自我意识较强,主动与被动矛盾交织,成为自己工作的一个障碍。

1.理念与行动的脱节

在学校学习研讨的大环境影响下,我也很重视理论学习。因此,各种前沿的英语教育教学理论、信息我也了解到许多,自己的理念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但是我常常发现想的好但是无法落实到实践层面,想可以尽善尽美,但做起来确实阻碍重重。同时要勤于笔耕,要把自己的研究心得及时总结、提炼,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以上就是我本学期的一些收获和反思,希望新学期能有所突破。

2012年6月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鲍集中心小学

刘巨祥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本学期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回首本学期的工作,在课题研究方面,主要做出了以下的成绩。下面是学期的课题工作小结:

一、制订课题计划,落实课题方案

学期初,根据学校课题组要求,制定了个人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并在本学期中围绕“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尊重他人”这一课题的子课题进行研究,积极配合。并取得很好的成绩,本学期是课题研究的重要阶段,课题研究成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经略有成效。

二、提高学科认识,加强学科学习

本学期,我们课题组在领导的重视下,加强了教师的理论学习,本学期我校理论集中学习4次,通过理论学习使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明确了方向,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

三、课题研究成果

本学期,我校进行了“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课题的研究,我有幸参加了其中的一个子课题的研究,并在研究中有针对性的加以总结。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工作:

1、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2、每月按时参加学校的课题集中研究学习,并认真撰写学习笔记。

3、跟踪观察学生个案,并及时解决学生的尊重他人心理问题,在课堂和课后积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每月都在详细做好观察记录。

4、每月及时更新教师博客,把科研进展情况和个案分析发表在教师博客上,以便课题组老师们共享。

5、在课余和休息时间浏览课题组其他成员老师的博客,互相学习沟通。

四、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课题研究,是教师提升自己的重要方式。本学期,课题组进行了多次活动,在每次的活动中,我都能认真学习、做好记录,和课题组的老师细心沟通,交流,并把评课意见上传到个人博客上。在研究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学到很多新的理论知识。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

民法中个人信息保护研究 篇11

关键词:民法;个人信息;保护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加快,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由于各种原因,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法律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这已经成为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制约。困此,构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促进我国个人信息立法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意义

对于个人信息权的性质,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是所有权客体说,即个人信息能作为商品被利用、出让,为信息主体带来经济利益,这种利益是一种财产利益,所以应采取所有权保护模式。二是隐私权客体说,即认为个人信息属于个人隐私范畴,个人隐私包括个人信息,侵害个人信息就是侵害了信息主体个人隐私中的私人信息部分。三是人格权客体说,即个人信息不属于个人隐私的范围,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利用,关系公民个人人格尊严,体现的利益是人格利益,是人格尊严的一部分,因而应该采取一般人格权保护模式。笔者认为,个人信息直接体现的利益是人格利益,个人信息虽然具有财产权的特征,但并不能掩盖其作为人格权的基本属性,因而它是一种体现一定财产利益的人格权。个人信息权在性质上属于独立的人格权,不属于隐私权范畴,应作为一种全新的具体人格权予以保护。

二、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现状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法律保护个人信息,即使法律法规中明确提出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规定也相当有限,民法中也是少之又少,且多通过对“人格尊严”、“个人隐私”、“个人秘密”等与个人信息相关的范畴进行保护,进而引申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我国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分散于民法、商法等一些部门法的相关法律规范中,还没有形成一部统一的、综合性的、完善的关于个人信息保護的法律,对个人信息的界定不清楚,使得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相当薄弱,也无法规范政府以及其他组织的行为,而只能寄希望于行业自律,使得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处于一种缺乏约束的状态之下,这也导致了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公民对于自己个人信息被非法使用的情况毫无知觉,同时行政机关也在对相关人的管理中无故收集、传递了很多不必要的信息。因此,为了突破传统的民法保护,我国亟待建立一套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

三、个人信息民法保护建议

纵观我国目前民事立法,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对个人信息缺乏系统保护,只能从零散的法律规定中寻找依据;从现有条文看,民法对个人信息能够提供的保护主要是事后保护,缺乏事前保护;事后保护主要体现为侵权责任,形式单一。

1.对个人信息权的界定

谈到个人信息的保护,在此需要引进一个全新的法律概念:个人信息权,个人信息权作为特别的人格权,有其独特的内涵和外延。简单地讲:个人信息权是个人信息的拥有者对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支配、控制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个人信息权直接体现的利益是人格利益,个人信息权虽然具有财产权的特征,但并不能掩盖其作为人格权的基本属性,因而它是一种体现一定财产利益的人格权。而个人信息权作为特别的人格权,法律确立个人信息权的目的是表明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彰显国家对个人信息领域的高度关注和对民众人权的充分尊重。个人信息权属于人格权的范畴,隐私权、姓名权、名誉权、肖像权、荣誉权等普通人格权和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性内容、财产性内容都与个人信息权有部分重合的地方。总而言之,个人信息权体现的是人格利益,作为信息化的权利,相对于其他民事权利,其被赋予了特殊的时代内涵和技术意义。

2.对个人信息使用的规定

仅仅通过赋予个人信息本人权利,在个人信息本人权益保护方面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明确规定个人信息收集者、使用的义务。个人信息的收集者和使用者的义务主要有以下内容:说明与提示义务;合理使用义务;合理的注意义务;侵权发生后的补救义务。

3.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

第一,在民法典中确定个人信息权。目前我国很多学者认为对个人信息的确定和最集中的保护应当体现在制定一部完整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但笔者认为个人信息的保护目前还是应集中在民法中,因为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民法的下位法,只有在民法中对个人信息权作为一项人格权予以确定,才能为个人信息保护法提供立法上的依据。此外,我国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其中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已有具体规定,在未来的民法典人格权编中确定个人信息权将更有利于尽快建立个人信息保护体系,也为未来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奠定了基础。

第二,在侵权责任法中增设个人信息权救济条款。没有救济的权利不是真正的权利,这是法学界公认的原则。如前所述,我国现行民法上没有规定个人信息权,我国侵权责任法草案也仅针对利用网站侵害他人名誉权、隐私权等行为规定网络服务的提供者应当承担连带责任。但这种规定只是针对网络服务提供者,并未涉及其他领域的个人信息侵权行为,也未规定个人信息侵权的损害赔偿问题。因此,应在侵权责任法即将出台之际及时增加相关条款,确立侵害个人信息权的民事责任,使个人信息侵权行为能够得以有效的遏制。

四、结语

之前,我国对个信息缺少立法保护,个人信息遭到非法侵害的现象比较普遍,随着社会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已经越来越迫切。因此,我国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既具备理论基础,又具有现实必要性,立法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相应的立法程序也已经启动。在立法过程中我国政府应当借鉴国外经验,构建起完善的个人信息民法保护制度,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宋红波.试析我国信息权法律制度[J].铁道师院学报,1999(02)

[2]张振亮.个人信息权及其民法保护[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作者简介:

李辰(1978.3~)女,空军勤务学院政治工作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法学。

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研究 篇12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历程及现状

(一)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历程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从1980年9月1日起实施, 2003年7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公布《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及财税调节政策》报告, 建议改革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税制, 适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同时对中等收入阶层采取低税率政策。2003年10月22日, 商务部提出取消征收利息税, 提高个人收入所得税免征额等多项建议。2005年7月, 国务院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 (草案) 》。2005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 个税起征标准从800元提高到1600元。2007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 个税起征标准从1600元/月上调至2000元/月。

(二)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1、个人所得税法律体系不完善

(1) 税收执法受地方政府机关影响。税收法律是行政执法为主的法律, 有的地方以发展地方经济和吸引人才为借口, 擅自越权颁行一些违反国家统一税法精神的优惠政策, 如私自提高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扣除额或擅自扩大免税项目, 使国家税收流失

(2) 现行个人所得税法采用分项计征亟待改革。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来源近九成来自工薪阶层、个体户所缴税款。2000年, 来自于工薪所得、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和银行利息所得三个项目的个人所得税, 占个人所得税的总收入的91.68%, 而来自其他的个人所得税还不足其总收入的10%。这就说明,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得到充分贯彻“等量贡献获得等量报酬”这一公平原则, 与个人所得税对内的重要任务在于调节收入分配, 实现社会公平的初衷相背离。

(3) 根据所得项目分类按月、按次征收个人所得税, 不能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作用, 难以完全体现公平税负、合理负担的原则。分类课税难以体现公平原则, 相同收入额的纳税人会因为他们取得收入的类型 (项目) 不同, 或类型相同但收入次数不同而承担不同的税负;不同收入的纳税人, 由于他们取得收入的类型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扣除额、税率、优惠政策, 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出现高收入者税负轻、低收入者税负重的现象。

不同类型所得税的计征时间规定不同, 分为月、年和次, 不能反映纳税人的纳税能力, 使课税带有随意性;例如:本月收入较多但下月可能失业无任何收入, 上半年有收入但下半年收入少甚至没有收入。再如一本专著出版, 可能耗费作者若干年甚至毕生精力, 一旦出版则应在当月纳税。按取得收入月来计征个人所得税既不公平又不科学。

(4) 税前扣除标准扣除项目不公平。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费用采用定额扣除和定率扣除相结合的方法, 外籍人员给予附加减除费用的优待。这种费用扣除的方法虽然简单明了, 具有透明度高、便于税款计算和征管的特点, 但是存在照顾不到纳税人具体情况的弊端。

(5) 税率设制不合理。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基本上是按照应税所得的性质来确定税率, 采取比例税率与累进税率并行的结构, 并设计了两套超额累进税率。这种税率模式不仅复杂繁琐, 而且在一定程度造成了税负不公, 与国际上减少税率档次的趋势不相吻合的, 在世界各国也不多见。另外45%的最高累进税率在国际上很少见。税率越高, 逃税的动机越强。

2、公民纳税观念淡薄, 偷逃税严重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 人们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 由于我国个人所得税发展时间短, 公民的纳税意识比较淡薄, 且征收过程中容易涉及个人经济隐私, 计算困难, 扣除复杂, 税源透明度低, 涉及面广, 使得个人所得税成为我国征收管理难度最大, 偷逃税面最宽的税种。

3、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不健全

个人所得税征管首要问题是明确纳税人的收入。当前确认什么是一个纳税人的真正全部收入是一件难事, 至少有下列行为税务机关很难控制。一是收入渠道多元化;二是公民收入以现金取得较多, 与银行的个人账号不发生直接联系, 收入难于控制;三是不合法收入往往不直接经银行发生。

二、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一些建议

(一)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公民纳税意识

日常宣传要常抓不懈, 针对不同的征税主体, 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有目的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辅导;开展各种内容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培训, 不断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二) 完善个人所得税立法, 促进个人所得税法制化

1、国家控制个人所得税法的统一制定权, 维护税法的统一性

2、实行综合为主、分类为辅的课征制

综合税制是指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 不再用目前工资、劳务费、财产租赁等分类计税的办法, 而是用以上全部的综合收入, 通过综合分析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实践表明分类所得课税模式, 既缺乏公平、缺乏弹性、征管效率低下, 又加大征税成本,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个人收入来源渠道的增多, 会使税收征管更加困难, 效率更低。而综合课税模式能较好地体现纳税人的税收综合负担能力, 实现税收公平原则。由于综合税制的应纳税所得是按纳税人所得总额综合计算, 要求纳税人有较高的纳税意识, 有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 税务机关有先进的稽查手段, 否则难以实施。考虑到目前我国税务机关的征税能力和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将综合税制与分类税制相结合, 兼收二者的优点, 应是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折中选择。

3、合理的设计税率结构和费用扣除标准

可参考国际通行做法规定一个统一的比例税率。“降低税率, 扩大税基”是世界各国所得税法改革的共同趋势。1981年起, 美国的个人所得税率从11%~50%的15级改为15%和28%两级。1987年9月, 日本个人所得税率由10.5%~70%的15级累进制降到1988年度的10%~50%的6级累进制。各国实践证明, 高税率不一定有高收入, 反而可能诱使纳税人逃避税收, 阻碍经济增长。

(三) 政府应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的调控

除了税务机关应当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外, 对高收入者如何纳入个人所得税监管, 无疑是个人所得税法修改中必须注意的。如:建立个人终身税务号码 (与身份证编号类似) , 加强银行功能, 减少经济生活中的现金流量, 发展信用卡业务, 个人消费原则上采用信用卡结算, 加强税务机关的监督机制等。

(四) 扩大纳税人知情权

享受权利者必履行义务, 履行义务者就有权享有权利。经济学把税收理解成“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交易”。公民有交税的义务, 同时也有监督政府如何使用这些钱的权力;国家有收税的特权, 但也有为纳税人服务并接受监督的义务。

(五) 加大对偷漏个人所得税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

针对现阶段我国对个人所得偷漏税行为查处打击不力的现状, 全国应进行每年多次的个人所得税的专项检查, 加强税务部门与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通过立法, 赋予税务机关一些特殊的权力, 增强执法的力度;对查处的偷漏税行为, 加大对纳税人罚款的数额, 参照一些国家的做法, 不管纳税人偷多少税, 都罚其个倾家荡产, 并将其偷税行为公之于众, 以做到“罚一儆百”。同时, 对一些偷漏税构成犯罪的纳税人, 必须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五、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现有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已显出其不足和弊端。在我国人口众多, 城乡收入差异大, 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 全面修订个人所得税法, 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后改革和完善个人所得税将继续与我国国情相结合, 不可能超越我国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所处阶段, 特别是在税收诸多征管和配套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必将呈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我国加入WTO, 我们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完善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 使其顺应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

摘要: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 追溯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历程, 结合我国的现实状况, 借鉴国外先进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分析我国个人所得税设计的缺陷, 探讨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税制税则司 (1999) , 《国际税制考察与借鉴》, 经济科学出版社

[2]、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 (2000) , 《个人所得税操作实务》, 中国税务出版社

上一篇:中学党总支部书记职责下一篇:留守儿童案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