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冯恩洪报告感想

2024-06-18

听冯恩洪报告感想(精选2篇)

听冯恩洪报告感想 篇1

听冯恩洪讲座有感

4月1日,在阳谷县第一职业中专会议室我有幸聆听了教育大师冯恩洪的报告,中国教育界素有“北魏南冯”之说,即“北有魏书生,南有冯恩洪。”可见冯先生在教育界特别是德育领域的地位。整个会议室座无虚席,前后三个小时的报告生动幽默,见解独到,充满智慧……娓娓道来的话语里有着太多的引人思考的话题。值得花时间好好回味,让在场的老师享受了一场丰富的精神大餐。

冯恩洪先生在讲座中提到了一个日本弱智老师的故事,当时我的震动简直是太大了。原因有三点:

一、这位老师的学历是硕士。这在我们现阶段的中国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我们这些硕士生们认为以他们的学历教几个弱智简直就是大材小用。

二、他仍然在学习,所学的课程是对弱智学生的深造,并且是自费。在我们中国就业后学习的一般来说是公费,但是大部分人仍然不愿意学。

三、还有就是他对这个学生的教育目的。他说如果他能把这个孩子教育成一个自力的人,那么国家就少了一个负担。这种高尚的令人折服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到自愧不如。

魏书生老师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那么对于这位教弱智学生的老师来说我感觉他就是“神”,甚至比“神”还伟大。如果我的教育理念或者是教育的境界能过达到这位老师的话,那么我的教育水平自然而然的就会上升。因为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人最难解决的就是思想问题,一旦思想问题解决了,那么其它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也就引出了冯教授在对学生早恋为题上所做的思想工作。早恋是我们现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教的是八年级,学生已经懵懵懂懂的有了这方面的意思。在班级里经常会发现一些递纸条的同学。而我们的处理方法一般是打骂责怪。而这样的做的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于起了反作用。而冯教授却通过巧妙运用《一见你就笑》、《迟到》、《小秘密》和《小二郎》这样四首歌曲,轻松的把问题解决掉了。我在这里就不在赘述冯教授对这四首歌曲的应用了。那么我认为冯教授成功的原因是完全的把握了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心态入手,从他所想的入手,加以正确的引导。冯教授没有吧自己放在学生的对立面,而是把自己放在了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使一个教育问题变成了一个相互探讨相互研究的问题。让学生从难以接受,到听从劝导到最后的拍手鼓掌。可以想象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从本质上解决了。

总之,通过聆听这次报告,我感觉收获颇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仅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对我今后的人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学习冯恩洪讲座体会1 篇2

张颖辉

近期,我校组织教师集体学习著名教育家冯恩洪的讲座,冯教授在讲座中精彩的言论给了我深深的思考,也给了我深刻的启迪,让我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展望教育前路,豁然开朗。

一个最好的老师不应该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奉献,是一种悲壮的美,但我们应该照亮别人也发展自己。

教育既要给学生创造幸福,也要给教师带来幸福;既要追求明天的幸福,也要实现今天的幸福;既要谋求人类的幸福,也要获得个人的幸福。教育追求不能取一个、舍一个,不能扬一个、抑一个。

“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我们要帮助学生播种好的信念、行动、习惯和性格,帮助学生收获幸福的人生。当学生幸福着,那么我们的每一天都忙碌着,也都快乐着。

教育就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而冯洪恩在讲座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学生发展存在着个体差异,没有哪一个学生是天生的坏学生,是不可教的,关键看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教。如果采用的方式适合这个学生,那你的教育一定会有收获。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的环境、从小接受的教育等都存在着差异,这就造成了发展上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尤其是学困生,千万不能歧视,要多鼓励,多关心,尊重他们的情感,激发潜能的释放。一个人的潜能是无穷的,一旦被发掘,释放出来,就会出现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一个教案,统一练习,完全没有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差异;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有理性的对错,没有感性的激励,特别对于学生的 “错误”回答,缺少引导,缺少尊重,致使学生在忍受教育,在挫败中痛苦学习;我们每天为了学生考高分,在想方设法为学生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让学生在作业堆里拼命,经常性地忘却学生潜能的发展,只是固执地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学习网内挣扎。冯洪恩在新课改中提到的“适合教育”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民主、科学的教育教学服务;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

我们要积极发展自己,不断地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和综合素养。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反思教育实践,在总结经验中充实自己;坚持教学相长,在互动交往中发展自己;开展教育科研,在把握规律中提升自己;尊重学校同仁,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总在教学园地中摸索着:怎样超越传统,给学生开拓一片充满快乐的土地,让鲜花和小草都沐浴阳光、茁壮成长?高老师的生动而细细品味,收获有四:

一、教育要植根于爱,真情浇灌

高老师的“以学生之乐而乐,以学生之忧而忧”告诉我们:教育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二、教育要宽容待人 真诚奉献

高老师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尽如人意、不顺心、烦恼、忧愁,甚至让我们恼怒、无法容忍的事情,可能会接踵而来。

三、教育要坚持民主,走进学生

陶行知先生有这样一首诗:“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四、给生命一个真诚的微笑

说实话,从高老师身上学到的东西真的很多很多。五:学生要在“差异中发展”。

《老虎当校长》的寓言故事,(五十知天命的老虎当腻了“百兽之王”后,突然想当校长了,于是办了一所学校自封校长,要鸭子练长跑,兔子练游泳,老鹰学爬树----闹了一番笑话后,学校关门,最后老虎感叹“校长不是人当的”----寓言说是冯专家自己编的,正讽刺了应试背景下的教育现状,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估学生,严重扼杀了学生自我和个性的成长。

六、“学以致用”。

所以,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学会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学会更富魅力的语言表达方式,多阅读,多思考。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最好的老师!

根据多元智能的理论,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因为每个人都有8种甚至多种智能,但每个人的各种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学生身上是不缺乏闪光点的,缺少的是发现学生闪光点的眼睛。树立新课程改革的新观念:

①目标观------教育不只是传输知识的活动,它更应该是培育情感、健全人格、丰满灵魂的活动。②教材观------教材不是课程的全部,教材只是实施课程目标的载体之一。

③课堂教学观------课堂不是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 它是师生互动、交流、合作、对话的空间。④学习观------学习不是机械训练、死记硬背,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应为其重要特征。⑤智力观------智力不是单一的,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智力优势。

⑥发展性评价观------分数、选拔不是评价的目的,认识自我、激励发展才是评价的最终目的。⑦学生观------学生不是泥土石膏,他们是发展中的、有差异、有思想的能动主体。⑧教师观------教师不是权威、主角、控制者,教师是学习者、引导者、研究者。

快乐课堂需要倡导良好的课堂教学精神,它主要表现为:

一、课堂教学应该是真实、踏实、朴实和扎实的;二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基本人格,维护学生的基本学习权力,即与学生平等对话,不能侮辱学生;三要尊重、满足、提升学生的人性特点和学习需求;

四、表扬和激励应该是教师永远的激励手段。所以教育管理者还应关注课堂教学精神的养成和培育。

上一篇:徽商银行笔试面试经验下一篇:《安静》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