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

2024-08-01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精选7篇)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 篇1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其中学会承担责任,是我们人生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重要步骤,是人生旅途中非常重要的一堂课。该不该给老人让座?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具体情况得具体分析。对于颤颤巍巍的老人,得及时让座。对于比较健朗又不四处张望座位的老人,应该尊重他们的自信,不要随便让。不过一个好的习惯是如果自己从开头坐上,不论老少年,坐到中途让给别人。

作为初三的学生,我们应该遵纪守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为明年的中考冲刺;作为一名团员,我们应以身作责,树立榜样;作为集体中的一员,我们要关爱集体,为集体负责;作为子女,我们应该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为父母分担解忧;作为公民,我们要遵守社会公德,关爱社会,一心系于国家兴亡,时时牢记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将爱心奉献给社会,将责任心奉献给集体,将孝心奉献给父母。

我们的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社会公益活动是一种无偿的付出,但有利于他人与社会,有利于自身道德水平的提高。而我在热心公益活动上要进行自我反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参加公益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并不在于年龄大小,时间早晚,投入精力多少,而在于参与的热情和实际行动,我们应积极参与,以实际回报社会。

生活中责任处处存在。面对可以选择的责任,我们应该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进行正确评估,做出最合理的选择,并对选择负责任;面对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主动承担责任,也只有人人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建和谐的社会,共享美好的生活。

成熟就意味着责任,我们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把个人的奋斗目标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在生活中,从关爱所处的集体和身边人做起,进而热心公益事业、关爱社会,把奉献作为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学会自觉承担责任,作责任的主人,信守承诺,勇担过错及所造成的后果,学会反思自己的言行,更好的履行责任,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的成长。

我们的生命虽然短暂而渺小,但是伟大的一切都是由人的双手所造成的。人生在世,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崇高的任务,那就是生命中最无尚的快乐!

生活需要责任感,学习也需要责任感。万里学子当以回报社会为已任。做人是要有责任的,我们在这里生活和学习,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们自己,我们要对家人、对关爱我们的人们、对国家、对社会负责。英国王储查尔斯曾说:“有很多事情我们都不喜欢做,但我们不但要做,而且要做好,这就叫做„责任‟。” “做好你不愿做的事情”是人成熟的标志之一,这话不假,没有兴趣也要用心去学,绝不可放弃,这依然是责任。语文的阅读、英语的单词、数学的运算、物理的公式等,在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甚至在我们的一生当中,都要记住:任何时候,责任高于一切!

同学们,所有的人都在努力,你们的同龄人都在拼搏,这是一个靠实力说话的时代,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你们还在等什么呢?勇敢地挑起肩上的重担,从今天起学会承担起责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学会承担责任,做负责任的公民

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责任是一个人不应该做某些事。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 篇2

一、企业成长过程实施战略转型的动因

诱使企业进行战略转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成长过程的阶段性

企业成长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 并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不少学者对企业的成长阶段进行了研究与划分, 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斯坦梅茨 (L.Steinmetz) 的四阶段成长模型、格雷纳 (Learry E.Greiner) 的五阶段模型、邱吉尔 (C.Churchill) 和刘易斯 (L.Lewis) 的五阶段模型、伊查克·爱迪斯 (Ichak Adizes) 的十阶段模型、清水龙莹的三个成长期理论, 等等。[1]例如, 格雷纳以企业的年龄与规模为依据, 将企业成长分为创意型成长、指导型成长、授权型成长、协调型成长和合作型成长五个阶段。邱吉尔和刘易斯也把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创业阶段、生存阶段、摆脱束缚成功发展阶段、起飞阶段和成熟阶段等五个阶段, 并指出企业在不同阶段可能出现不同的成长方向。众多研究表明, 在企业成长的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 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依赖的资源、管理的方式均有明显的差异, 它所采用的战略类型也不尽相同。因此, 每当企业由一个阶段进入到另一个新的成长阶段时, 必然对其战略类型进行调整。正如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言:“企业机构的成长, 是不连续的成长。当其达到某一阶段的时候, 企业机构必须改变自己”。[2]

2.企业经营环境的动态性

巴纳德 (1939) 最早提出了环境影响组织战略的思想。组织是一种社会协作系统, 它的初始存在取决于这些要素的结合能够适应当时的外界条件, 组织的存续取决于协作系统平衡的维持。这种平衡开始是内部各种要素之间的平衡, 但最终、最根本的是协作系统同其整个外界环境的平衡。明茨伯格也曾指出, 战略拟定者必须保持与外在环境的高度互动。在经典战略理论中, 无论是钱德勒的“结构追随战略”理论, 还是以安德鲁斯为代表的“设计学派”, 或者是以安索夫为代表的“计划学派”, 尽管他们的研究方法和具体主张不尽相同, 但对于战略与环境的关系的思想是一致的, 都一致认为企业战略的出发点是适应环境。因此, 我们可以说, 企业经营战略的本质就是实现外部环境、企业实力和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而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则具有动态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而且在当今社会, 环境的变化呈现出日益加速、日益复杂化的趋势。这就决定着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使其经营战略始终保持一成不变, 而必须根据环境的动态变化不断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 不断变革企业的战略类型。

3.企业内在的成长需求

中小企业实施战略转型, 也源于对企业成长的追求。企业成长不仅是指企业规模的扩大, 还包括企业素质的提高。企业之所以追求持续成长, 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试图通过规模的扩张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二是希望企业的扩张能带来交易成本的节约;三是如潘罗斯从企业资源的角度所做的解释:企业内部存在尚未被利用或充分利用的服务是企业成长的诱因;四是为了构建迈克尔·波特所推崇的竞争优势, 从而增强竞争地位;五是为了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等等。根据已有的经验, 中小企业始终如一将原有的经营战略保持不变, 是难以实现企业成长目标的。

4.企业家对创新的追求

中小企业的持续成长与企业家的推动作用也密不可分。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 企业家和创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对创新的不懈追求是企业家的本质特征。企业家对创新的追求, 是企业家推动中小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企业家的创新不仅涉及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 也涉及经营思路、经营理念、经营方式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创新。在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 企业家根据中小企业内部条件及外部环境的变化, 凭着职业的敏感性, 能敏锐地发现新技术或新的市场机会, 适时推出新的经营理念, 提出新的经营思路, 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 从而使中小企业实现战略转型。从某种意义上, 可以说中小企业的战略转型是企业家追求创新的结果。

5.企业对“成长上限”的挑战

彼得·圣吉 (Peter M.Senge) 提出的系统思考理论提出了一种描述系统的三个基本元件:“增强的反馈”、“调节的反馈”和“时间的延滞”。圣吉认为, 大多数企业的成长之所以停止, 却不是因为达到了真正的极限, 而是因为增强环路固然产生快速的成长, 但也在不知不觉中触动了另一个抑制成长的调节环路, 从而使成长减缓、停止, 甚至下滑[3]。这就是所谓的“成长上限”。基于系统思考的观点, 企业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增强的反馈环路, 企业的成长可以使各种促进企业进一步成长的要素得以发展, 如:企业员工士气的增加, 企业技术改进的加快, 企业投资的增加, 企业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企业利润的增加, 等等。但不幸的是成长终会遇到各种限制与瓶颈, 即触动了一个抑制成长的调节环路。这些限制和瓶颈要素主要有:市场竞争者的增加、替代品的出现、消费者需求的转变、企业创新精神不足和企业知识结构老化等等。企业成长中的增强环路与调节环路的共同作用, 使企业的成长达到了上限。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企业在面对一个快速多变的时代常常成为失败者, 而另外一些企业却能保持持续的成功, 或及时走出困境, 其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能挑战成长的上限, 主动实施战略变革。

二、企业实施战略转型的障碍因素

企业在进行战略转型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因素, 从而使得企业难以实施恰当的战略转型, 甚至导致转型失败。

1.组织惯性

很多研究表明, 组织惯性是抵制组织演进、妨碍政策调整的重要因素[4]。影响企业战略转型的组织惯性可以从组织结构、管理风格和企业文化三个方面来分析。从组织结构来看, 伴随着企业成长建立起来的组织结构系统、操作流程会越来越具有刚性, 变得难以调整, 从而成为抵制企业进行战略转型的一种惯性力量。从管理者的管理风格来看, 已有的管理风格以及建立起来的关系会形成一种惯性力量, 从而使职工抵制、扭曲一些有利于战略转型的信息, 造成职工对战略转型犹豫不决以及转换动力转移。从企业文化角度分析, 企业文化具有组织记忆特征, 这表明用企业文化来引导员工的行为, 实际上是使企业的员工遵循已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用过去的经验来指导员工今天的行动。而且, 这种影响还由于企业文化的一元特征而加剧, 即企业文化愈强有力, 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统一性愈强, 异质价值观愈受排斥[5]。具有组织记忆特征的一元企业文化, 也成为制约企业员工思维方式, 限制企业员工以及企业行为选择的因素, 从而制约企业的战略转型。

2.沉没成本与退出壁垒

由于企业资产具有专用性, 如果交易过早终止, 所投入的资产将完全或部分地无法改作他用, 因而在投资所形成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中都包含了一部分沉没成本 (Sunk Cost) 或者叫不可挽救成本[6], 包括厂房、设备和专有员工以及进入市场前的市场调研费用和进入后的研发、广告费用等。沉没成本的存在会形成企业战略转型的壁垒, 使企业不能顺利进入或退出市场或产业。企业退出某个行业时所要遇到的困难和付出的代价除沉没成本外, 还包括退出费用、战略影响、心理影响以及政府和社会的限制等, 这些构成了企业的退出障碍。如果退出障碍大, 企业即使遇到困难, 仍会勉强维持, 而不进行战略的转换。

3.企业家的利益权衡与有限理性

在实践中, 企业的组织惯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管理者不愿意或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战略转型。当企业进行战略转型时, 大多数高层管理者必然会在自己的利益之间进行权衡, 如果变化损害了他们个人的资产或职位, 他们就可能强烈地抵制变化。但企业未能实施必要的变化, 不完全是因为决策者自私地追求他们自己的利益, 还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有限理性所限。由于决策者的知识有限、预见能力和设计能力有限, 缺乏识别战略转型的洞察力或不能恰当的作出反应, 也就是说, 他们可能觉察不到造成他们面临问题的环境的变化, 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 或者可能无法作出必要的战略反应。

企业的战略转型还受到企业家行为倾向的影响, 甚至可以说, 战略调整是企业家行为选择的直接结果。从理论上来说, 企业战略转型必须以变化后的环境特征以及企业内部可调动的经营资源为依据。但实际上, 用作企业家决策依据的, 从来都不是客观的环境和资源, 而是决策者所认识到的和所以为的环境与资源。企业家正是根据他们对环境特征及其变化的认识, 根据他们对企业资源的质和量的认识来进行战略决策的[5]。企业家对环境特征和企业资源的认识的这种认识又受到企业家本人的职业背景和过去经验的影响。

4.风险回避心理

企业战略转型也还受到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的影响。首先是决策者的风险偏好的差异。有些决策者愿承担风险, 而另一些决策者则相反。对风险持保守态度的决策者往往对具有风险的战略转型持谨慎态度。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企业高层管理者而言, 往往可能继续行使以往成功的、被强化了的行为模式, 包括使个人获得提拔、威望、利益的模式, 而不愿意冒险实行即使看起来对企业更有利的新的战略, 因为如果新战略不成功, 他们将对损失负责, 这样, 为了回避风险, 管理者就可能会抵制采取代价高、风险大的行动。而企业员工也出于对岗位安全与变动的担心, 出于对行为习惯、安全需求、经济需求, 对新环境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因素的考虑, 从而对战略转型产生抵触心理, 使得企业的战略转型无法顺利进行。

三、中小企业成长过程成功实现战略转型的对策

1.建立科学决策分析系统, 进行战略环境要素的综合分析

为确保企业战略转型的成功, 企业首先应该根据战略选择的基本理论和企业战略转型涉及的主要因素和分析过程的逻辑顺序, 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合理的战略转型决策分析系统。这一决策分析系统的任务就是对其面临的宏观环境、所处行业的竞争状况和企业内在实力等进行综合分析。 (1) 环境综合分析的核心在于界定战略环境与一般环境的区别, 从企业面临的诸多环境因素中提炼出对企业有重大与长远影响的战略性环境因素。企业战略环境要素是对企业经营和前途具有战略性影响的变量。当这些要素发生变化时, 将对企业的整体战略产生重大影响, 企业的战略基础也会受到冲击, 企业为适应这些变化就必须采取涉及整体战略转变的行动, 即战略转型。 (2) 行业分析, 包括原行业和被选行业的成长性、收益性、竞争状况和态势的分析, 以及原行业退出障碍和新行业进入障碍的分析。迈克尔·波特教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行业结构分析模型:竞争五要素模型, 即一个行业存在五种基本竞争力量, 包括现有竞争者的竞争状况、潜在加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这五种竞争力量决定着一个行业的竞争态势和盈利能力。 (3) 企业内在能力与资源的分析。企业竞争实力包括对企业竞争地位、竞争优势和劣势, 剩余资源包括技术、人才、资金、品牌、销售网络等。对企业内部条件的战略分析, 关键是要鉴别企业的核心能力。战略转型必须以企业的核心能力为基础, 并在转型之后对核心能力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和更新。

2.准确把握战略转型时机和战略转折点

企业战略转型有两种不同的类型, 即非危机状态下的战略转型和危机状态下的战略转型。非危机状态下的战略转型, 也称前瞻性战略转型, 这是一种主动转型, 要求企业树立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经营理念, 在行业全面衰退前伺机转型, 既可抢占先机, 又可降低转型成本和风险。危机状态下的战略转型, 又称危机性战略转型。因战略滞后的累积效应导致经营业绩下降, 或因财务岌岌可危, 企业已经存在有形的可感觉到的危机, 企业必须通过战略转型摆脱危机。企业如能在非危机状态下完成战略转型, 会大大减少转换带来的阵痛, 提高转换的效率。但多数企业直到发生了大危机才认识到战略转型的必要, 才愿意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转换。事实上, 企业唯有善于识别企业危机, 选择合适时机, 成功实施战略转型, 才能保持企业的持续成长。

战略转型时机的选择其实就是要考虑战略转型的条件是否具备、战略转折点是否已经出现的问题。何谓战略转折点?英特尔公司总裁安德鲁·葛洛夫的定义是:“就是企业的根基所在即将发生变化的那一时刻。这个变化有可能意味着企业有机会上升到新的高度, 但它也同样有可能标示着没落的开端。”如何准确把握战略转折点, 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安德鲁对企业成长转折点作过经验性描述:在现有战略依然有效, 企业业绩依然在上升, 客户与协作企业仍在交口称赞, 然而企业成长的雷达屏幕上却出现了值得警惕的重要光点的那一刻, 企业就该考虑和作出战略转型的抉择了。在多数情况下, 企业环境的变化不是一种突变, 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渐进过程, 这就要求企业对环境保持高度的警觉, 对渐变具有高度的敏锐性, 及时察觉战略转折点。要做到这一点, 企业就必须塑造一种居安思危的企业文化, 不断强化危机意识, 通过强有力的企业文化的作用使危机意识深入到企业的所有管理者的潜意识之中去, 成为一种条件反射, 时刻不忘“身后永远有一只狼”;同时建立战略预警系统, 通过对战略环境要素中的一些关键要素的重点监控, 关注这些监控指标是否达到或超过临界点;并完善信息系统, 保证预警信息传递路线的畅通和对策反应的及时性, 使企业高层管理者能在第一时间察觉变化的信号, 从而不至贻误战机。

3.恰当选择战略转型路径

战略转型路径的选择包括战略进入和战略退出路径的选择。在企业进行战略转型过程中, 可供选择的进入路径主要有独立发展、并购、置换、联盟等方式;退出路径主要有剥离、战略性暂时停业、收割等方式。然而企业进行战略进入或退出路径选择时总会遇到一些影响因素: (1) 进入新业务领域和退出旧业务领域的性质及特点。对于新进入业务领域的性质和特点的考察主要是从规模经济性、进入与退出壁垒、成长性、所处生命周期阶段、可拓展性、竞争性等几个方面进行。 (2) 企业可获取资源和现存能力状况。无论是基于能力的战略观还是基于资源的战略观, 都认为企业资源和能力既是其生存及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 也是其发展的约束。因此, 对于拟寻求业务转换的企业来说, 其可获资源和能力不仅决定了其转换空间的大小, 更决定了其可选的转换途径。 (3) 转换意图, 即企业拟通过业务转换达到的目的。转换意图中不仅包括转换方向也隐含了企业拟转换的程度, 若转换程度较大甚至是脱胎换骨式的, 则对于新业务领域的进入方式, 其会选择置换或独立发展方式;而对于旧业务退出方式, 与上面新业务进入相对应, 其会选择置换或出售方式。 (4) 与现存业务尤其是与拟退出业务的关系 (主要是指关联性) 。若拟建新业务与现存业务关联性较强, 则其选择独立发展较好;若关联性较弱甚至无关联性, 则选择收购或置换方式较好。 (5) 相关政策法规。政府政策、法规, 尤其是产业政策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行为, 包括拟寻求业务转型企业的转型途径选择。具体来说, 对于新业务进入, 如果存在产业政策管制, 即存在政策性进入壁垒时, 其选择购并或联盟方式较好;若不存在政策性进入壁垒, 排除其他影响因素, 其可选择上述任何一种方式。 (6) 转换时间。随着技术创新及扩散速度的日趋加快, 企业实施战略性业务转型受到较强的时间约束。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转型途径的选择。具体来说, 若转型时间充裕, 新业务进入方式选择独立发展较好, 而旧业务退出则可选择收割或分离方式较好;若转型时间较紧 (往往接近危机状态下的转型) , 则新业务进入方式选择购并或联盟较好, 而对于旧业务退出, 选择出售或置换较好。

4.恰当选择战略类型

企业战略转型过程中战略类型的选择主要包括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和竞争战略的选择。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主要是在专业化战略和多元化战略之间进行抉择。多元化与专业化经营本身并无优劣之分, 都是资本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中寻求资本最大增值的途径。我们看到GE多元化成功的同时, 也看到许多从多元化转向专业化 (专业化回归) 后成功的例子, 比如诺基亚、深万科。实际上, 这两种战略都是重要的经营战略, 不存在对立的关系。企业应该充分了解影响战略选择的诸因素, 如剩余资源情况、目标行业的吸引力、核心能力和战略资产、行业的相关性、多元化的规模起点等因素, 并进行两种战略的利益和成本分析, 再决定企业是进行专业化经营还是进行多元化经营, 如何进行专业化经营或多元化经营。

竞争战略也可以从多个类型中选择。迈克尔·波特把竞争战略分为三种类型: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一点战略。成本领先战略通过采用一系列针对本战略的具体政策在产业中赢得总成本领先;差异化战略是将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标新立异, 形成一些在全产业范围内具有独特性的东西;集中一点战略是主攻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某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个地区市场。企业要恰当选择竞争战略, 必须根据采用每一种基本战略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资源, 以及基本组织要求, 分析企业自身能力和条件, 并充分考虑每一种竞争战略的风险。

5.克服组织惯性

克服组织惯性, 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建立创新型的企业文化, 授权并与适当的激励机制结合起来。在这种企业文化里, 当人们不断地向目前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进行质疑和挑战, 并加以转变时, 不会有受到威胁的感觉, 也就是说, 要建立起一种视创新和转变为正常事物的企业文化, 要维系这种转变型的企业文化, 就必须授权给员工, 并与适当的激励机制结合起来。 (2) 建立学习型组织。壳牌石油公司的德格曾说过:“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的能力也许是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彼得·圣吉在吸收东西方管理文化精髓的基础上, 更为明确地提出要建立学习型组织。所谓学习型组织, 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 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3) 人为地制造危机, 激发组织积极地思考。通过人为制造危机, 激发每个人积极地思考——怀疑他们如何工作、做什么、必须采取什么措施以响应新的挑战。但是, 从系统的角度看, 解决战略惯性问题必须置于整个战略转型的框架之中加以系统思考, 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至少应该从管理思维、组织的学习能力、变革力量、制度环境和企业文化等决定战略转变轨迹的本质因素着手, 深入研究组织惯性影响战略转型的机制, 据此提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张玉利, 任学锋.小企业成长的管理障碍.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1.2-3.

[2]杜拉克原著, 苏伟伦编译.杜拉克管理思想全书.九州出版社, 2001.189.

[3]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1998.75-121.

[4]简兆权, 刘益.战略转型中的组织惯性形成及其经济学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研究, 2001, (5) :55-58.

[5]陈传明.企业战略调整的路径依赖特征及其超越.管理世界, 2002, (6) :94-101.

[6]杨瑞龙.当代企业主流理论与企业管理.安徽大学出版社, 1999.47.

都生活在一个人的沉默中 篇3

当我们穿上最简单朴素的衣服,留着最不起眼的发型,背着最老土的包还能找到那份来自心底的自信时,你的脸上就会自然流露出谦卑而诚恳的表情,你就会明白在最朴实无华的外表下有可能隐藏着最为动人的灵魂;你既不会以貌取人,更不会沾沾自喜;当你不需要凭藉外物证明你自己时,你的心才能真正放下防卫而敞开接纳他人,因求真若渴而慢慢变得坚韧丰盈。

在工作室里的生活,我每天大约八成以上的时间都生活在一个人的沉默中,沉默的生活并不寂静无声。当我不讲话时,外界的声音都变得异常清晰:清晨是鸟儿的鸣叫,和风吹过大树,叶子的沙沙作响,雨后是屋檐上的积水滴落在门前的滴答声,黄昏是隔壁房间传来的单调却动人的老织布机发出的歌声,还有当我把耳朵贴在熟睡的狗狗鼻头上,它平稳香甜的呼吸声。其实每个人都有两个声音,一个是唇齿之间的声音,另一个是心里的寂静之声,一个响起来,另一个就会关闭。韩国的法顶禅师说:“人类基本的存在方式是沉默,沉默不是外在的,而是一直潜藏在我们心里。要做到自我净化和自我约束,最快的方式是沉默。想要在喧嚣中守护自己的灵魂,就要懂得沉默的意义。”

可能有人会很羡慕我的生活,其实任何人都可以选择这样的生活,因为这并不是要求你要拥有多少资产,而是你能够舍弃多少不必要的事物以获得心灵的自由。阻碍我们过上物质清贫而内心富足的生活中最大的障碍不是来自于外界的压力,而是自己内心那么多不可割舍的过去、多年打拼下来的“资本”,这些资本可能是个头衔、一套房子、一份稳定可观的收入,也可能是熟悉的人际关系圈子或一家合口味的餐馆、一个住惯了的城市。我们像一只寄居蟹恐惧离开令我们倍感安全的壳,但若无法改变自己,我们无法期盼世界有所改变。“舍弃”往往比“夺取”需要更大的勇气。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绝不是纯粹为了满足个人欲望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是富含意义的人生。虽然这意义往往需要你历经多年的困惑去寻找,虽然这意义需要你付出比他人更多的艰辛劳作,忍受更多的误解甚至是批判。当某些远离本质的东西不知不觉地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慢慢地,我们开始以为它们是支撑生活不可或缺的事物,当奢华浪费享乐至上正逐渐成为现代时尚的代名词之时,对真实、正直、清贫、高尚、利于众生的生命价值的追求才显得尤为可贵。我非常喜欢佛家对“尘世”这个词的解释:“生活的尘世,既非极乐,也非地狱,而是一个堪忍而又蕴含生活趣味的世界。”

在这尘世中,你的人生就是你要传递的信息;在这注定要归还的生命里,你所有的作品,你获得的所有文凭、证书、奖项都不及你选择怎样去活更能说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总结个人在一年中的工作情况 篇4

在施工管理中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运用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相结合的方法,采取事前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的措施,以及在本部门强有力的领导指示和管理下,目前本工程主体结构质量和整体绿化观感能够满足图纸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安全管理方面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强调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据当前永寿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在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方面,经项目部每次检查总结,我们的监理工作都得到了肯定,尤其是全年实现无严重质量和安全事故发生,作为一个总监如何做好总监工作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前途及个人的切身利益与命运。下面就如何做好总监工作简单谈谈个人几个观点:

一、总监是监理企业派驻项目的全权负责人,全面负责和领导项目监理工作,对内向监理单位负责,对外向业主负责,是工程监理的最终责任者。因此作为一名总监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全面做好参建各方的沟通与协调工作:

二、总监在监理工作过程中应树立全局观念,坚持企业信誉至上,严格按照“诚信、守法、公正、科学”的执业准则组织开展各项监理工作:

1、首先,在监理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公司的各项管理和规章制度,服从公司领导的统一安排,做好项目监理组的自律工作,俗话说“正己,方可正人”,作为总监在监理工作过程中应始终引导项目监理组全体成员做正直、坦荡、诚信的人,一切以公司信誉和个人信誉为重,杜绝滥用监理权力或其他非正当手段为个人牟取好处而损坏公司声誉,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与业务的承揽。

三、我单独一人组成一个监理项目部,是正是错在内部无法交流。如果有一天能够成立多人项目监理组,我作为总监在项目监理过程中应努力实现项目监理组全体成员的团结与协作,亦即实现团队协作精神。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项目监理组全体成员建立了牢固的团队精神即实现了 “人和”。实现了 “人和”我们的监理工作将无往而不利。

要实现项目监理组的团结作为总监首先要学会放下你那高贵的架子,学会如何同项目监理组其他人员和睦相处,一个项目在监理过程中专监与监理员的实际辛苦程度说白了要比总监多得多,因此,总监在工作中要做到及时同监理组人员进行沟通,及时了解监理组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及时处理好监理组人员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且应做到不偏不倚,把大家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去认真处理、认真对待,切忌无故拖延、和稀泥。

目前,影响监理发展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监理行业恶性竞争愈演愈烈,总监作为监理企业的关键核心力量,所要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所要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因此作为总监一定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要学会去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去适应你,要不断地补充和更新专业技术知识与理论来武装自己,否则将会很快落伍,甚至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市场淘汰。

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公司仍然保持稳定良好的发展,这是我作为百业员工值得高兴和自豪。同时这段时间也是我工作经验不断积累和个人综合管理能力迅速提升的一年。这一切有赖于领导的充分信任和公司提供的广阔施展平台,因此能在短时间内熟悉工作环境、理顺工作关系、融入企业文化氛围。就个人本职工作而言,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本职工作。

总结人:赵新中

2009年12月29日

陕西天雄监理公司

陕西省天雄建设项目管理公司

个 人 工 作 总 结

总结人:赵新中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成长过程中的故事作文 篇5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六,爸妈开车带我去乡下奶奶家玩。刚一下车,我就被奶奶家清新的空气,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和葱绿的树丛吸引住了。忽然,我看见姐姐在花丛中摘花,左一朵,右一朵,不一会,她的手里捧了一大堆花,仿佛她自己也变成了花朵小精灵似的。看到姐姐在摘,我也忍不住动心了,就也去花丛中摘花了。刚进花丛,我就看见了一朵花黄相间的菊花,便伸手去摘,准备养起来。

当我把花养好的第一天,花瓣上就出现了一些棕色,我以为是有虫子,便把有棕色物质的花瓣拔了,当我第二天起床看花时,花已经枯萎了。这时,妈妈走过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花瓣上有棕色物质,就说明了花正在慢慢枯萎,而你还拔花瓣,这是‘火上浇油’啊。”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最终版) 篇6

如今,历史的巨轮已经迈入了二十一世纪,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正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更辉煌的美好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中国共产党——一个年轻而又充满希望的政党,在新的世纪,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一个新的诠释——永远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永远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永远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这一切无不昭示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个真理的历史见证。中国共产党——中国拥有你,便有了一个光明的前程;我们拥有你,便有了一个不舍的信念、不弃的追求。

早在孩童时代,奶奶就给我讲了《红岩》的故事,那里有一批像许云峰、江姐那样铁骨铮铮的党人。正是他们,齐聚在共产主义红旗下,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让中华民族昂首挺立于世界的东方!天安门前的那座有形的丰碑,它将永远告慰那些先我们而去的知名不知名的千千万万的英灵!新中国的齿轮,已经碾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新中国的建设,如火如荼,突飞猛进。许许多多的党人,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他们在奉献、在拼搏、在献身!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党的好干部孔繁生等等,他们将这座丰碑点缀得灿烂辉煌、五彩缤纷!

党在我心中,是那样的睿智、成熟、卓有远见。岁月的长河已经汇入了二十一世纪的洪流,面对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对着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党任重道远。在前进的道路上,党还面临着许许多多矛盾和问题。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香港回来了,澳门回来了,中国在东方崛起,显示出了东方巨龙的风采。试问还有哪一个政党能创造这样的奇迹。我们党有许多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深深地震撼了我。在我的周围就有着这样的共产党员,他们默默地、忘我地奋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用自己的生命实践着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自己的行动实现着在党旗下的誓言。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风范。

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如果有人问我,党在你的心中是什么?我可以自豪地说,党就是一面飘扬的旗帜,一盏指路的明灯。如果有人问我,党在我心中有多重?我可以郑重地回答,党在我心中有着无法衡量的重量!因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霹雳一声震天响,诞生中国共产党,黑暗中国见光明,革命从此有方向。

我爱共产党,它帮我们驱走黑暗,带给了我们光明,我们永远跟着共产党走……“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这首美丽动听的歌曲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大家都知道,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旧中国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腐败的清王朝无动于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在死亡线上。中国一批又一批的爱国志士和人民大众,不甘心国家的沦亡,前仆后继地奋起抗争,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华民族从此就沦没了吗?不,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给人们送来了黎明的曙光,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从此走上了充满希望的征程。无数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大众一起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新中国的成立,千百万被奴役被压迫的劳苦大众昂首阔步揭开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篇章。十年探索有波折,中国要走自己路,“八字方针”来指导,建设成就真不小。

建国以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迅速完成了“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新中国迅速迈入全面发展的正轨,共产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然而,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会有波折,可能走弯路,我们的党和国家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等前进中的弯路。在这关键时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传来了福音,以邓小平为首的共产党人力挽狂澜,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行了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短短2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健康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迎来了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圆了几代人的统一梦,新中国迈入了腾飞的历史进程。当这些盼望已久的民族心愿一一实现时,亿万人民的心潮将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谁不为之高兴,谁不为之自豪呢?谁又不为拥有一个让世界括目相看的共产党而感到荣幸呢?今天,我们伟大的党已经走过了八十个光辉的岁月,八十个风风雨雨的春秋,在历史的长河中记载着共产党人近一个世纪的艰难历程。今天,是中国共产党的生日,从冰天雪地的漠河,到阳光灿烂的南海;从璀粲夺目的“东方明珠”,到巍峨庄严的布达拉宫;从麦浪滚滚的黄河两岸,到稻花飘香的长江流域,长城内外、举国上下何处不是洋盈着欢乐的海洋,何处不是绚丽多彩的焰火照耀着节日的盛装,每个炎黄子孙无不为之激动,一脉相传的中华儿女用载歌载舞的传统高歌着党的颂歌,抒发对伟大的党向往的激情。五星红旗迎风摆,飘上国际大舞台,发展国家团结紧,和平外交放光彩。如今,历史的巨轮已经迈入了21世纪,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正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更辉煌的美好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中国共产党——一个年轻而有充满希望的政党,在新的世纪,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一个新的诠释——永远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永远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发

展方向,永远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这一切无不昭示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个真理的历史见证。中国共产党——中国拥有你,有了一个光明的前程,我们拥有你,便有了一个不舍的信念、不弃的追求。我们爱党,我们爱祖国,党是灯塔,照耀着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为我们力挽狂澜,拨开迷雾照亮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指引着人民,引领着国家,从黑暗走向光明。

党的旗帜,指引着中国前进发展的方向。

我们永远忠于祖国,忠于党!

在您英明正确的指引下,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已昂首跨越新世纪。在新世纪的今天,您以人

为本,创建和谐社会,让每个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新生活,伟大的中华民族,东方的巨龙正

以独特的魅力展现新姿。奥运圣火的余温尚存,神七飞船的英姿还在,完美的上海世博会让世界

刮目相看,汶川重建,百姓安居,西部开发,卓有成效,“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令人向往。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漫漫征途上,一名名共产党员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担当起新时期的中流砥

柱。火炬的光芒,温暖着普天下中华儿女的心田,火炬的光芒点燃了全中国人民红红火火的日子。

郑培民、牛玉汝、任长霞……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甘愿为老百姓牺牲一切的共产党人,在老

百姓的心中铸起了不朽的丰碑,人生的价值在火炬中升华!

一朵浪花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在我们连铸,在我的身边,立足岗位,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普通党员,比比皆是。十几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精心操作的秦小林、王文林,让我知道共

产党员平常时刻能够看得出来:在生产的紧张时刻,冲在最前面的崔建明、李亚军,让我知道共

产党员关键时刻能够站得出来;在异型坯连铸机“金属软管破裂”难题攻坚的紧要时刻,车间领导

李国军21天没有回过一次家,每天平均只睡三四个小时,体力透支的他,连续几天,他晚上输

液、打针,白天跟没事一样继续战斗在生产现场,让我知道共产党员危难时刻能够豁得出来。

中国共产党,您是我心中永不熄灭的火炬!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火炬的光芒,照亮了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照亮了每个中国人的心。您披荆斩棘,从希望走向新的希望,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90年沧桑岁月,90年变化万千。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成立至今,走过了90年坎坷而光辉的道路。在90年的光辉历程中,让我们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坚韧不拔、走向光明的信心和决心。90年来,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向繁荣富强,实现了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光明之路。

记得上小学时学的第一首歌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词中对中国共产党真实的描述,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里。从那时起我就立志长大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更好地服务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我的父亲是一名老党员,父亲在长钢默默地工作了30多年,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朴素和对长钢的无限眷恋,他时常对我说:“长钢就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个正式的厂,我们要发扬长钢老兵工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我们的企业发展好、建设好”。

刚进入轧钢厂时,我的师傅牛迷芳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他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还积极让我学习党的知识,了解党的历史,熟悉党的执政方针,让我对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有了更深地了解。于是,我于2000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03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当时,我心里充满激动、感慨和对党无限的忠诚和热爱。

今天,在我们轧钢厂总能看到党员们在生产一线身先士卒、默默奉献的身影,他们在轧钢生产线上演绎着精彩的人生。你看,共产党员一车间主任康臻,作为一车间的“领头雁”,他

每天深入生产一线团结带领广大职工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哪里出现问题,就有他和工友们忙碌的身影,在轧钢厂有许多像康臻一样的共产党员,他们为为轧钢的发展展示着一名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风采!

展望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让我们看到了新的长钢孕育着新的生机与活力,在红色长钢飘扬的党旗下,红色长钢已成为引领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发展长钢的精神动力。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长钢一定会在红色文化的引领下,向着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精品长材生产

研发基地迈进!

今天,我们迎来了共产党九十岁的生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衷心地祝愿我们的党更好、更强!

党的风采在我心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 篇7

一、少儿舞蹈培训的主要特点

(一) 兴趣性

少儿舞蹈是一门艺术, 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带给人们美的感受, 因此, 其兴趣性就成为少儿舞蹈培训的首要特点。少儿接触舞蹈培训, 首先是因为对舞蹈有浓厚的兴趣, 只有少儿的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满足, 少儿才会进一步在舞蹈培训中探寻舞蹈的深层魅力。因此, 家长或学校应当引导少儿将这种兴趣转变为爱好, 进而将其转化为个人特长。

(二) 模仿性

舞蹈培训中的所有舞蹈动作都来自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形体动作, 少儿在舞蹈培训中可以领会相应的动作形式, 对舞蹈动作进行合理的再现或虚拟, 进而将舞蹈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少儿由于个人理解能力较差, 因此在舞蹈培训中一般都是进行动作模仿, 所以使舞蹈培训具有很强的模仿性特征。

(三) 节奏性

少儿舞蹈培训都会与音乐相结合, 舞步与音符会产生比较紧密的联系, 因此, 舞蹈培训也会随着音乐的节奏而产生强、弱、快、慢等不同变化, 使舞蹈培训具有极强的节奏性。

二、舞蹈培训在少儿成长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一) 锻炼意志品质

舞蹈培训在少儿成长过程中的首要作用, 就体现在锻炼少儿的意志品质这一方面。少儿的年龄相对较小, 并不具备较强的独立性, 在做任何事情的过程中很容易缺乏持久性, 行为目的也并不明确。即使少儿的行为目的比较清晰, 但是在事情发展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就会难以坚持, 长此以往, 少儿的意志品质就很难得到锻炼, 对于其未来成长有较强的负面影响。因此, 家长或学校可以合理利用舞蹈培训来锻炼少儿本人的意志品质。

一般来说, 参与舞蹈培训的少儿对于舞蹈都会有较强的个人兴趣, 因此, 家长及学校可以利用少儿对于舞蹈的兴趣来锻炼其意志品质。舞蹈培训教师可以及时点出少儿存在的弱点, 帮助少儿不断完善个人能力, 在保证其兴趣的基础上锻炼少儿意志。舞蹈培训教师可以在培训中加强基础训练, 让少儿不断练习基本功, 少儿在感到困难的时候, 教师还要加以劝说、引导, 并采用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吸引少儿对于舞蹈的注意力。这样, 少儿在舞蹈培训中通过基本功训练就可以提高对舞蹈的认识, 学会面对困难并克服困难, 锻炼个人意志品质。

(二) 促进智力发展

舞蹈培训除了可以锻炼少儿的意志品质之外, 还可以促进少儿的智力发展。由于少儿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 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 因此, 在参与舞蹈培训的过程中, 少儿就可以通过不同的肢体动作及舞蹈中的音乐节奏去认识外部世界, 对于外部世界有更加深刻的认知。舞蹈培训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 在培训过程中积极引导少儿去学习舞蹈动作甚至是编排舞蹈动作, 以此发挥个人想象力, 带动智力整体发展。舞蹈培训教师可以给少儿听一段音乐, 并让少儿去想象舞蹈动作。这样, 少儿就会在这一过程中将个人生活与舞蹈动作相结合,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调动各种感官器官。在此基础上, 舞蹈培训教师就可以引导少儿发挥个人创造能力, 用舞蹈动作去表现个人情感, 激发少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一旦少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有效激发, 其智力发展就会得到更为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 锻炼体魄

除了上述两个主要作用之外, 少儿在成长过程中还能通过舞蹈培训来锻炼体魄, 保证身体健康。舞蹈可以将少儿动态美与造型美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因此, 系统、协调的舞蹈培训可以使少儿身体的灵活性等得到明显的提高。这样, 少儿通过舞蹈培训, 就可以促进自身骨骼的发育, 身体机能也能得到明显的增强, 身体素质就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少儿如果长期参加舞蹈培训, 就可以使身体各器官得到良好的发育, 新陈代谢速度也会加快, 肌体发育的整体效果会更好。一些少儿由于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因此出现了驼背等不良行为习惯, 如果可以参加一段时间的舞蹈培训, 这些不良行为习惯都能得到及时纠正。需要注意的是, 虽然舞蹈培训可以使少儿的体魄得到锻炼, 但是培训教师要把握好舞蹈培训的时长, 避免因时间过长给少儿的身体带来严重负担, 不仅没有使少儿身体变得更加强健, 反而带来新的问题。

三、结语

目前, 少儿成长过程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重视, 每个家庭都希望少儿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受到良好教育的熏陶, 养成良好的习惯等, 在未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在此背景下, 舞蹈培训在少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少儿家庭及学校等可以对舞蹈培训的特点加以把握, 并让少儿接触舞蹈培训, 锻炼其个人品质的同时还能锻炼少儿体魄、促进少儿智力发展等。

摘要:少儿的成长过程无论对于少儿个人还是少儿家长都有重要的意义与影响, 因此, 每一个家庭都应当重视少儿成长, 并在其成长过程中加强对少儿的培养, 保证少儿的身心健康。舞蹈培训对于少儿的成长过程有积极的作用与价值, 不仅可以锻炼少儿的意志品质, 还能锻炼少儿的体魄, 本文将简要分析舞蹈培训在少儿成长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关键词:舞蹈培训,少儿,成长过程,作用

参考文献

[1]毛玉荣.浅谈舞蹈培训在少儿成长过程中的几点作用[J].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0 (02)

[2]伏宇军, 陈贝, 赵耀.少儿体育舞蹈训练对成长及综合素质的影响[J].青少年体育, 2013 (03)

上一篇:网络流行语演讲稿下一篇:如何点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