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法务工作创新(通用7篇)
企业法务工作创新 篇1
企业法务工作12月4日,2011上市公司法律风险实证研究成果发布会上,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举夺得“2011中国上市公司最佳法律风险管理奖”。万科首席律师颜雪明日前接受《方圆律政》独家采访。
《方圆律政》:企业法务在企业中处于什么地位?万科法务是如何定位的? 颜雪明:首先,做企业法务工作,必须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永远不要想成为舞台的主角。认准自己的位置是做好法务的第一步。企业的目的是营利。法务人员是企业的保健医生,如果很多人生病了,说明工作没有做好;而没有病人的时候,医生又容易被忽视,这是一个悖论、怪圈。但现实就是如此。没有甘当配角的心态,不可能在企业长期做法务。
其次,企业法务不要做裁判,要做教练。作为法律人,难免会以法律为规则评判是非,像裁判一样,吹哨子,说这个不行,那个犯规。在企业,这种方式是不行的。企业像一支球队,球队存在的意义不是不犯规而是获胜。法务要发挥教练的作用,帮助球队利用规则得分、取胜。这就是我们的基本理念。
我在万科工作20年,可以说亲历了万科法务的发展历程。万科成立之初就设立了法律室。但早期的法务工作主要是处理事件的遗留问题。当时公司一负责人就曾批评法务工作是“死后验尸”。2001年,万科成立了审计法务部,法务工作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转变。
十年来,万科法务工作的重点就放在预防法律风险上,具体包括:组织销售前法律风险检查、制订相关法律指引、持续开展法律培训、制定标准合同文本、撰写案例与发布风险提示、关注行业规则的制定与完善等。
《方圆律政》:您能具体介绍下万科法务工作的内容吗?
颜雪明:万科法务主要负责这样几项工作。
第一项是法律风险检查。相当多的房地产纠纷都是由销售行为不严谨引发的。万科法律风险检查始于十年前。2001年,万科在深圳遇到一次严重投诉事件。从2002年开始,我们组织了全集团范围内的销售法律风险检查,重点是合同、广告、销售现场,后来扩大到项目前期文件。检查结束后,检查小组与被查单位举行问题通报会,指出发现的法律风险,听取被查单位的解释、说明。然后,检查小组在一周内写出检查报告,上报集团领导同时发给被检查单位。这种报告对做得好的方面一字不提,开篇就讲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把风险分为四个级别,要求经营单
位整改。检查开展以来,因销售承诺不当而引发的法律纠纷大大减少,经营单位的销售风险意识得到强化。它既帮助一线发现问题,提醒预防、改正,也帮助我们法务发现工作重点,更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法律指引。
第二项工作就是制定法律指引。自2001年以来,法务部就广告、合同补充条款、红线外不利因素公示、车位销售、收款风险等问题,先后制订了30多件法律指引,使经营单位的销售行为得到规范。另外,为提高员工的法律风险意识,法务部在万科电子报刊《每日资讯》上开设《警戒线》专栏,撰写评论,目前已发表了100多期。
另外,日常工作中,一旦发现了重大问题,我们会立即向管理层发出“法律风险提示”,建议采取应对措施。对于管理层甚至最高层作出的决定,如果在法律上有风险,我们也会直言不讳地提出意见。
万科倡导员工发表不同意见,这种文化背景既是法律人员敢于坚持原则的重要保障,也保障了员工的创造性。
第三项是红线外不利因素公示。这是万科法务在行业内的一个独创。万科的每个销售中心都有一个说明项目红线外不利因素的展示板,详细注明了项目红线外,一公里范围内可能对业主生活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如公路、工厂、菜市场、垃圾站、变电站等。该制度起源于2004年的一次重大客户投诉。万科在武汉四季花城的项目,红线外600米处有一市政垃圾填埋场,因政府未能按承诺及时关闭,产生的恶臭影响到小区居民生活,导致了严重投诉。
从法律角度讲,红线外不是开发建设的范围,也不是我们可以控制与改变的,即使存在不利因素,也属于公众应当知晓的信息,开发商没有提示说明的法定义务。但实事求是地说,开发商对环境的调查比一般买房人更详细,了解更全面,从对客户负责的角度,我们应向客户做出提示。这不但有利于客户,也有利于减少日后的纠纷。
于是,我们建议并起草了《关于红线外不利因素公示的指引》,并从广州开始实施,当年集团就要求所有子公司执行。这个做法的意义不仅是防止纠纷,也是提倡诚信经营的商业道德,让员工了解万科的价值观与道德底线。
第四项工作是万科法律培训。万科法务坚持十年的一门法律培训课程就是《房地产经营中的法律风险》。这是个大题目,但每次培训只有三小时。怎么才能讲好,让我们颇费思量。
后来,我们意识到,对企业中的非法律专业人员来说,泛泛“普法”意义不大,法律问题应当由法律人员解决,非法律人员只要具有法律风险意识即可。好比说,三个小时,你不可能教会别人游泳,但告诉他如果不会游泳而贸然下水会有什么危险则绰绰有余。从此,万科法务的法律培训,除针对专业性的课程外,都定位在法律风险意识的建立上。以案例教学的形式,增强经营人员的风险敏感度,让他们意识到,对涉法的问题首先应听取法务意见。
除了法律风险课程外,我们还开发了土地使用权获取、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合同、客户纠纷处理等十几种法律课程。让我们颇感欣慰的是,经过十年的潜移默化,“法律风险”已成为万科所有专业系统、经营单位的日常用语。这是法务团队服务企业的最大的成绩。
《方圆律政》:除了服务本企业,您和万科法务还从事哪些活动?
颜雪明:除了服务好本企业,法务团队还经常带着日常工作中发现与研究的房地产法律问题,参加学术交流,以此推进行业立法与行业规则的制定。
在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物权法司法解释过程中,我们从实务角度分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一些具体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住建部主持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修订,委托我完成《房地产开发》一章的课题研究,该报告受到中房协的肯定与好评。住建部在组织修订商品房预售合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过程中,也邀请我们参与讨论,我们都会认真对待,甚至写出建议稿,供修订单位参考。
凡是有关房地产、物业管理行业的立法,我们都会积极参与。仅2010年,我们就做出38份相关建议。
万科高层对行业规则的完善非常重视,郁亮总裁明确讲,万科参加立法活动,没有任何利益诉求,科学、合理,有利行业发展,就是我们的要求。所以,我们参与各种会议和讨论,从来不需征求万科管理层或者经营单位的意见,只从行业的角度与法律立场去发表意见。
《方圆律政》:作为集团企业的法务部,如何实现和一线经营单位的有效配合? 颜雪明:能治病的才是好医生。遇到具体问题,你能不能拿出有效方案,这是真正的考验。坐而论道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是不能让一线同事信服的。
有一次,一个项目已经出现了客户打砸的严峻形势,我们帮一线制定了应对方案,并起草了致全体业主的公开信,两周后事件基本化解。该一线公司总经理由衷慨叹说:“你真是一纸平千军啊!”
另外一次,一新楼盘在开盘前发现,由于设计失误,一种户型的200多套房屋日照不达标。经营单位想用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的方式,避免日后可能的纠纷。但我们认为,日照规范属国家强制性标准,通过约定来免责,法律上有风险,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建议经营单位更改户型。后来,经营单位采纳此建议,将此户型与相邻户型打通,创造出一种既达国标又受欢迎的新产品。
总之,当面对具体问题时,法务人员应站在企业经营的角度,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既能避免法律风险,又能促进经营,这是我们追求的最佳效果。
企业法务工作创新 篇2
一、国有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同一般企业相比在法律特征上既有共通性又存在差异性, 从一般特征来看, 其一, 国有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并具有营利性;其二, 国有企业同为依法设立, 法律确认其具有一定权力和义务;其三, 企业法人具有法人地位。从法律特征不同与一般企业的差异性来看, 其一, 由于企业资本构成全部或主要来自国家投资, 财产归以国家为代表的人民所有;其二, 国有企业虽然具有现代企业的一些系列新特征, 但其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的营利性与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公益性目标又与普通企业截然不同。
法务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三点。第一, 法律顾问制度的重视程度不足。由于法律顾问制度的核心作用在于帮助企业事前的规避风险和事中的控制风险, 因此许多企业管理者便产生法务工作不能为企业创造直接利益, 便可借此削减经费开支的错误认识。这一做法不仅增大了企业的运营风险, 还导致企业运行效率大大降低;第二, 法律总顾问在企业内部地位不高。法律总顾问在企业内部中地位不高是企业法律环境不佳的突出表现, 并将导致两种消极影响, 其一, 法律顾问在企业内部的弱势地位导致无法在企业内部决策上发挥应有的预警作用, 其二, 法务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只能单纯依赖企业领导层对法律的认可程度, 工作难以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第三, 企业法律顾问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强。国有企业法律顾问人员同管理人员和从事法律咨询人员相比, 素质能力要求更高, 不仅要兼备法律知识和管理能力, 还必须能够针对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提供法律服务。但从当前从业人员的实际情况来看, 国有企业法律顾问人员素质普不高、业务能力不强已成为普遍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岗位地位低, 薪酬少, 无法吸引有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 国有企业相对封闭, 为法律顾问提供的学习和培训平台不理想,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法务工作的开展。
二、完善国有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方法与对策
1.明确国有企业中法律顾问的性质与特征
受制于计划经济的影响, 许多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 无论在技术还是管理层面都相对滞后, 如何在平等法律环境下与其他企业开展竞争并获取可持续性发展动力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从当前市场经济的竞争局势不难看出, 企业管理活动运用法律的能力越强, 在市场竞争中便能获取到更多的利益, 也就说将明确国有企业中法律顾问的性质与特征是法务工作开展的第一步。国有企业的法律顾问应当作为具有独立职能的独立管理部门存在, 部门性质与特征的确立能够帮助法律顾问更好地全面参与到企业的内部决策中。
2.建立以法律风险防范为核心的法务工作体系
首先, 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职责应进一步强化, 建立法律事务部门与各业务部门的联动机制, 并在工作中逐层次落实法律风险防范责任制;其次, 国有企业要正确处理法律顾问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一方面通过对各职能部门的业务特点的总体把握, 另一方面法律顾问部门应主动同各职能业务部门建立工作关系, 通过积极有效地提供服务来扩展自身的工作渠道, 进一步扩展更大的工作空间;最后, 法律顾问部门应在工作中以保障本企业的各项工作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为基本工作目标, 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的决策活动之中, 深化“依法治企”工作的开展, 始终发挥指引和规范作用。
3.制定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指引
不断总结和探索新的法务工作形式, 提高法律风险防范水平和能力是国有企业应对企业法律风险的必要手段。首先, 国有企业在制定法律风险指引时应当注意两大方面, 其一, 应有具体工作岗位法律风险源的分析和警示, 其二, 防范指引应具备针对性强、务实可操作的特点;其次, 企业法务工作的基本要求应以坚持事前防控和事中控制, 并应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法务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 通过对工作权限、职能、内容的明确划分来确保法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4.有色金属类企业法务工作的方向
有色金属类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企法务工作的加强, 这些企业的法务工作也在朝着纵向发展。首先, 部分有色金属类企业开始聘请兼职或者专职法律顾问, 在企业依法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突出了经济合同管理, 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企业的合法权益。例如, 某国有有色金属公司构建了经济合同管理机构, 形成了以法律顾问未收的多层次经济合同管理网络, 依法进行合同审查, 保障企业合法经营。同时, 法务工作也开始涉及企业的重大经济活动和经营决策,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凭借着法律法规依据和法务工作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例如, 我国某大型有色金属冶炼公司将法务工作纳入公司总体机构中, 法务工作人员参与企业对外经济合作亦或者经营联合的签约、谈判等。在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过程中也进行了法律方面的论证。
三、结束语
鉴于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着日益递增的法律风险的新局面, 无论是从国际层面、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上考虑强化国有企业的法务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有企业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来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与加快推行企业法律顾问制定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戴永良.企业如何请法律顾问 (第一版)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0.
企业法务工作创新 篇3
关键词:企业;法务工作;经营风险;风险规避
一、企业法务工作概要
1.企业法务工作的主要特点
企业法务工作是非常繁琐细致的一项系统性工程,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具有全方位、多视角、覆盖面广泛等特点。从现实意义上来讲,企业法务工作伴随着企业的成立、经营、清算、注销等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不管是企业的名称核定、章程制定,还是企业的合同管理、债权债务管理、劳资关系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抑或企业的分立、兼并、收购、清算、解散等,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办事,从这一角度来说的话,企业各项工作都需要专业的法务部门提供全程法律服务。
2.企业法务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般说来,企业法务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为企业提供经常性的法律服务,如对企业常见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或建议,开展法律审核工作,参加与企业相关的具体法律纠纷的调处活动,协助企业起草和修订企业法律规章,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等等。
二是起草各种法律文书。包括各种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等民事诉讼类文书,以及刑事上诉状、刑事自诉状等各种刑事诉讼书,以及一些其他相关文书,如合同、企业规章等等。
二、企业法务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
1.企业法务工作的三项功能
法律风险防范功能。企业法务工作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控结合、救济为辅的基本工作原则,企业法务工作的核心就是以最小的法律风险和最低的法律成本来换取企业最大的经济利益。在降低企业风险、“防患于未然”的同时,为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一旦出现问题,尽可能地通过法律救济手段积极弥补,尽量降低企业风险损失,维护企业合法利益。
法律监督功能。企业法务人员的工作过程实际是对企业合同履行状况、知识产权维护状况、债务债权实况、企业经营状况的全程跟踪和监督。企业法务工作的开展过程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实施有效监督的过程。
宣传教育功能。宣传教育功能实际是企业法务工作的附属功能,通过法律专业人员的答疑解惑、专业法律建议、法律讲座等,有效地宣传了法律政策和与企业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而企业职工的积极参与则有利于增强企业职工的法律意识,提高职工在工作中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2.企业法务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
企业法务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企业只有在合法范围内经营才能持久健康发展,而企业的合法经营离不开企业法务工作支持。在实际的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法务不仅是企业在资金流向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的保障,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实现预算管理的目标,这对于当前市场经济的分配情况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企业法律能够促使企业在企业经营管理保质保量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产出。
企业法务工作的开展可以避免企业在法治市场环境下少走弯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法律素养。企业经营管理者可以通过法律事务部门加强对企业法律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从而能够帮助经营者做出正确的合乎法律规范的经营目标和经营策略,引导企业有序合法发展。
三、积极做好企业法务工作自觉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企业法务工作是一项十分精细化的工程。要想做好企业法务工作、自觉规避企业经营风险,就要从理念、制度、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
1.深化企业法务管理认识,协调好法务部门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要想做好企业法务工作,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就要从深化企业法务管理理念入手。要将强化领导干部法治理念作为重点,摆在突出位置,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把依法经营成效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工作实效的重要内容,督促领导干部主动依法开展经营活动。要努力形成全员共同参与防范法律风险的氛围,进一步加强业务部门与法务机构在防控法律风险方面的横向配合和协调沟通,将防控职能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调动业务部门查找法律风险、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主动性,逐步实现法务管理与业务工作的嵌入和融合。
2.全面开展企业法务工作,切实建立企业风险防范机制
一是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企业应在法律风险管理战略指导下,建立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法务机构、法务人员法务工作制度体系、法务工作流程等要素共同构成的企业内部法务工作体系。明确企业法律顾问参与重大战略决策的流程、权限、范围等,明确规定企业法律顾问在日常工作中的主要职责、奖惩机制等,真正发挥出企业法律顾问的法律引导、为领导出谋划策的作用。
二是完善事前法律审核机制建设。坚持法律审核工作的全覆盖,及时完成重大决策、规章制度、经济合同事项的法律审核,发挥事前防范法律風险作用,为企业领导层、决策层及业务部门开展工作提供法律支持。完善法律审核工作程序,确保法律审核环节不可逾越,做到未经法律审核的重大决策不得执行,未经法律审核的规章制度不得适用,未经法律审核的经济合同不得签署,杜绝企业自身违法行为发生。确保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合法合规,经得起法律的检验。
三是加强企业法律纠纷处理机制建设。要加强企业法律纠纷处理机制建设,完善诉讼、调解、仲裁等处理纠纷的常态制度。提升总法律顾问、法务机构案件调处的参与度,积极配合业务部门开展事实调查、证据搜集、出庭应诉等工作,确保法律纠纷处理效果,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同时,加强典型案例研究,总结、吸取教训,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防范化解措施,充分发挥维护稳定、教育员工和服务发展的作用。
3.加强法务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企业法务人员素质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是做好企业法务工作的前提。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法律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法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组织法务管理专项培训,包括最新法规政策等法务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与职业道德培训,为法务人员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机会和平台。建立相应的工资福利制度、健全法律人才晋升机制,为法务人员的职业发展铺路架桥。通过招聘优秀的法律专业人才,为企业内部法务部门增添新鲜活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现代企业涉及到的法律事务越来越普及,企业法务工作越来越重要。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要进一步深化企业法务管理的认识,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加强法律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提高企业规避和防范经营风险的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单位:天津市公共交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郭建军.现代企业法务管理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03)
[2] 杜可清.企业法律风险规避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2011(23)
企业法务部的职责与工作方式 篇4
1、协助企业领导人正确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对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提出法律意见。法务部应通过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活动,为决策提供可靠的法律分析论证报告,保证企业合法权益最大化,避免企业落入“法律陷阱”;
2、参与起草、审核企业重要的规章制度。法务部参与起草、审核企业重要的规章制度,有利于企业规章制度的合法性,也有利于国家和有关管理部门赋予企业的权利在得以充分利用;
3、管理企业合同,参加重大合同的谈判和起草工作。此项职责是法务部最主要的职责,日常工作量较大,也最重要;
4、参与企业的合并、分立、破产、投资、租赁、资产转让、抵押担保、招投标及进行公司改建等涉及企业权益的重要经济活动,处理有关法律事务;
5、负责办理企业工商登记以及商标、专利、商业秘密保护等有关法律事务;
6、安排企业法律顾问或外聘律师参与企业的诉讼和非诉讼活动。
企业法务部的工作方式:
1、参与会议、调研、文件起草,对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提供法律意见;
2、参加合同谈判、审核、管理等,督促有关方面适时履约,确保企业利益最大化;
3、根据工作需要查阅本企业有关文件、资料及财务报表、统计报表等,依法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调查情况、收集证据、提出意见;
建筑企业法务如何给力 篇5
发布日期:2014-06-10来源:编辑:龚炜
[摘要]新的形势下,如何借助企业法务部门充分发挥法务人员在参与企业的决策、经营、管理、预防和处理各种法律纠纷方面的作用,切实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现代建设工程项目的复杂性高、项目的参与方多、建设周期长,建筑施工企业在经营中面临“两难”,即接工程难、干完工程要钱更难,致使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多、风险大。风险管理已经越来越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法律风险防范在加强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中又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为了预防和控制风险,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一般都设立了专门的法务部门或风控部门,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法律事务管理,在企业各建设项目的立项、改制、外事活动、投资及招投标工作中严格把关,初步建立起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借助企业法务部门充分发挥法务人员在参与企业的决策、经营、管理、预防和处理各种法律纠纷方面的作用,切实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越来越成为现代建筑施工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法务部门在法律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法务部门介入企业管理与经营活动的机会不多。在许多重大经营决策的初始阶段,法务部门很少介入,没有起到在决策阶段从法律方面审查、把关、论证的预防作用,以致酿成一些本来不该发生的重大法律纠纷。法务部门的工作往往80%的权重是做企业的“保健医生”,20%的权重是企业的“消防队员”,大多数企业的法务部门只是发挥着“问题出现以后担当救火队”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多是“看着别人干”,活动范围和渗透力有限。
法务部门的工作独立性不强,角色定位不明晰。企业法务部门法律事务本身的操作,往往混同于其他行政事务,多是根据上级领导安排行事,未能充分地体现法务工作的专业性并发挥其优势。到了诉讼阶段的法律纠纷,往往非常重大和复杂,法务部门前期没有介入,不了解情况,又没有足够的时间甚至已经没有可能去搜集相关证据,更谈不上稳操胜券了,结果使企业领导人对法务部门颇多微辞。这种使企业法务工作严重后置化的角色定位,严重阻碍了企业法务工作的发展完善。
法务部门的工作绩效需进一步提升。尽管建筑施工企业的法务部门在人力、经费、条件都不甚理想的情况下为企业维权做出了大量的努力,但工作绩效仍然很难让管理层满意,提升法务部门的工作绩效是当务之急。
法务工作的方式方法需要创新。目前,大多情况下是法律纠纷出现以后,法务人员才被动应对,工作方式大都是事务型,没有把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作为核心业务来抓,不能很好实现法律风险防范的宗旨,更好的维护公司的权利。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法律风险监控机制不健全。比如: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导致的经营管理法律风险,法律规范并没有外化于各级经营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行为规范。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一些项目主管人员在生产经营中的违规事件时有发生,有时为了眼前利益以身试法,严重侵害了企业的整体利益,阻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提升法务部门法律风险管理能力的主要制度和措施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科学决策机制,从源头上防范法律风险。通过决策的预先审查制度、审慎合理的决策授权制度、科学规范的议案组织程序等,逐步建立起科学的决策机制,并将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与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提升企业决策层和高管人员法律风险的防范意识,使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让各级领导重视风险,知道事前防范比事中控制重要,事中控制比事后补救付出的代价更小。作为法务部门,应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多种宣传工具,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会议宣传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其次,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各级领导的风险防范意识。在公司内部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邀请全省,乃至全国建筑行业的著名专家针对不同层次的领导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根据不同情况,建议不同层次的领导参加国内外不同形式的培训,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定期举办或选派有关人员参加省、市、区举办的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并多次获得上述单位的奖励;对新职工进行岗前法律知识培训;再次,要注重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法务部门常年订购各类法律书籍及报刊、杂志,重要的书籍随时发放;在公司内部的报纸上设有专刊,及时刊登典型案例;遇到特殊情况,专门制作简报,发给中层领导人手一份,要求各单位组织学习;通过报纸和简报形式,把国家法律、法规、政策适时贯输到每个领导干部和职工中去,同时,还要求各单位将生产经营中出现的有关法律事务及时报告、总结,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内部监控机制。建章立制工作在法律风险管理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企业内部要建立科学、规范的法务部门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明确企业法务工作者处理企业法律事务的权限、程序等。
在建筑企业,合同的审查和管理非常重要,只有利用积极的风险监控措施,多角度地运用法律思考,规避或削减风险损失才是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在这方面实行了《合同审查和会签制度》。比如:一份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各单位相关人员在合同谈判时,要认真审查各项条款,合同草拟后,要分别经过公司负责经营主管、生产主管、管理主管、财务主管和法律主管领导的审查、修改、批准后,才能正式对外签订。
为了规范公司工程项目成本、资金管理,合理控制成本费用和资金支出,防范经济风险,维护项目承包人合规经济利益和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我们还制订了《工程项目成本、资金监控规程》,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单位。该规程就适用范围、监控内容、项目成本管理责任主体、合同审核及审核流程等内容做出了非常详尽的规定。比如:合同审核流程:各类合同通过公司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合同管理” 模块审批。流程如下:
劳务分包合同:项目劳资→项目负责人→单位经理→公司劳务部
材设购租合同:项目材设→项目负责人→单位经理→公司财务部
专业分包合同:项目预算→项目负责人→单位经理→公司财务部
同时还规定以上合同签订均须使用公司统一的标准合同文本,经“合同管理”流程审批后,纸质文本转财务/劳务部门加盖公司合同审核专用章→项目所属单位加盖公章→原件交成本监控中心一份,作为财务部支付合同资金的控制依据之一。由于“甲定乙购”等特殊原因,签订合同未使用公司标准合同文本的,必须经“合同管理”流程审批并加盖公司合同审核专用章后,项目所属单位才能加盖公章。凡未加盖公司合同审核专用章的,财务部不得签批支付资金。
各单位应设专(兼)职合同管理员,负责签订合同使用规定文本、审核、审批传递、登记、保管、存档和移交等工作。
另一个重要的制度就是公章管理制度。公章是行使权利和承担责任的象征,为确保公司利益,加强公司的印章安全性、严肃性、合法性,防范印章使用可能产生的风险,保障公司信誉,强化程序,明确责任,特制订了《公司印章管理使用办法》,公司印章由公司办公室安排专人管理,公章使用必须经过严格的登记、审批和管理程序。原来有些企业,各下属项目管理部门都刻有自己的公章,但却无专人保管,致使公章随意使用,有时发生纠纷后,纠纷的另一方趁其不备,或内部人员在没有核实清楚时也随意使用,这些行为会往往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通过实行公章管理制度,统一公章使用的范围和办法,规范使用程序,从而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也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监控机制的进一步健全与完善。
建筑施工企业要完善法律管理职能,逐步建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领导、法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建立的,以事前法律风险防范为主的组织模式和工作机制,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才能保障企业法务部门真正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从多方面给力,提升建筑施工企业法务部门的工作绩效。首先要创造条件,设岗定员,把培养法务人才纳入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围,吸收和培养即懂经济和企业管理又懂法律及其实务的复合型法务人才;其次要切实提升法务人员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有位才有为”,有条件的单位要设立法务经理,使企业法务真正进入决策层;再次要改进法务工作的方式方法,逐渐实现由事务性向管理型转变,由被动向主动参与转变,将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作为核心业务;最后要提升法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加强对法务人员的培训,改善工作条件,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和奖励办法,全面提升法务部门的“战斗力”。
实行办公信息化管理。建立信息化办公系统,能够为建筑施工企业建立法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提供基础保障。比如:有助于固化风险管理流程,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将法律风险管理的内容嵌入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等。
完善建筑施工企业法务工作机制的方式方法
法务工作的方式、方法应当充分体现服务于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目标的指导思想。首先,应当注意与企业其他部门的有效沟通,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与意图,想办法从法律上将这些想法、意图完善。其次,建筑施工企业法务部门必须具备专业操守和职业素养,得到企业员工发自心底的认同。只有企业员工认为法务部门的介入确实让其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时,法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才算真正融入到公司的服务管理队伍中。再次,企业法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企业效率的重要性,在保证规范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提高工作效率。法务工作渗透到企业业务的各个环节,但有时并不易让人察觉,或一时不易让人理解,效果暂时不易得到体现。这就要求法务人员在工作作风上坚持虚心、细心、耐心、恒心:虚心请教相关人员,熟悉相关背景与流程,不能以偏盖全,草率作出法律判断;细心思考经营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寻求最合适的规避方式,不能因为经营存在法律风险,法务人员将来可能承担责任,而一概回绝;耐心解释法律结论,说服相关决策人充分考虑法律判断,不能武断、草率;持之以恒,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做好每一件小事。
总之,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法务部门有其不可替代的特点和重要功能,对于建筑施工企业保护自己、发展自己不可或缺。建筑施工企业要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法律风险预见和防范能力,提高自身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建筑企业法务工作制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河南五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合同风险管理的法务支持 篇6
静安烟草有限公司牢固树立“制度、程序、流程大于权力”的理念。从公司经营实际出发, 已建立起“工程投资、物资采购、宣传促销”管理委员会, 负责审批年度采购预算、计划、实施方案与重大项目采购方式等, 并设有法规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组成的监督小组, 对公司年度的预算、采购方式、公开招标、比质比价采购、资质认证、价格确定、合同签订、进度款拨付等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公司构建了由《合同管理规定》、《物资采购管理规定》、《装修工程招标、施工管理规定》、《装修工程验收审计管理规定》、《宣传促销活动管理规定》、《委外业务管理规定》等11项制度组成的覆盖23个方面90个要点的管理体系, 真正做到了专人负责、流程控制、落实有效、监管得力。
在扎好篱笆的同时, 公司为了充分预防对外经济交往中的法律风险, 成立了专项课题小组, 对平时分散的工作进行整合, 进一步对日常经济往来中所遇到的合同风险进行分类识别, 并对合同风险状况进行指标量化, 建构起企业合同风险评估机制与预警机制, 为切实预防、控制、解决各种因合同引起的法律风险奠定科学的基础。近年来, 在合同管理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绩。
一、合同风险的类别
合同风险包括合同的管理风险和合同的法律风险。合同的管理风险是从合同管理的管理职能与业务流程出发, 以合规性的角度来审视合同, 规避程序性风险, 属于间接影响合同管理效果的隐性风险。而合同的法律风险则是从合同缔结本身所引起的法律风险出发, 以合法性与预防性的角度来审视合同, 规避实质性风险, 属于直接影响合同管理效果的显性风险。此外需要说明的是, 合同法律风险属于民事法律风险, 并不涉及到行政法律风险 (烟草专卖) 与刑事法律风险, 而企业最经常碰到的民事法律风险。
(一) 合同管理风险
合同管理风险分为“法人治理结构风险”、“人力资源保障风险”、“合同管理制度风险“三类。
1、法人治理结构风险
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是行业“两项工作”的焦点, 其优化与否虽然并不直接影响合同风险管理, 但却属于最基础的影响因素。
(1) 合同决策机构设置的适宜性
“三项业务”管理委员会作为公司“工程投资、物资采购、宣传促销”项目决策机构, 承担着公司大部分 (大额度) 经济往来业务的决策职能, 合同管理可以利用这个决策平台完善自身。
管理委员会由公司总经理及经营班子成员, 涉及工程、采购、促销项目业务管理部门人员, 法规、审计、财务及职工代表等监督人员组成, 体现“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机制的优势, 降低因决策失误造成的风险。此外, 管理委员会下设各相关工作小组, 分门别类对各项目进行统筹管理。公司充分考虑企业规模、市场环境与内部机构设置等情况设置决策机构, 对于规模较小、业务范围小、模式较单一、管理层级扁平的企业, 合同决策适合采用集中决策方式, 而对于规模较大、业务范围大、模式多样化、管理层级较多的企业适合采用授权决策方式。对于那些相对较为重大的合同, 比如涉外合同、担保合同、贷款合同、特大标的合同, 则采用集中决策方式。
(2) 合同管理部门设置的健全性
由于烟草企业的特殊性, 有限公司通常不是由法务部门, 而是由综合管理部门来担任合同管理的职责。这就牵涉到合同谈判、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管理等职能的集中。这要求合同管理部门需要有明确的职能定位与完备的人员配置, 将上述职能分解到各岗位, 使各岗位各司其职, 不致出现对合同专权专断的现象。此外, 合同管理部门及时与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协调沟通, 了解业务部门的实际需求, 督促财务部门的收付款保障, 使合同管理的流程更加顺畅。
(3) 合同审核监督部门设置的合理性
法规部门负责对合同文本的合法性及严密性进行审核, 审计部门负责对合同签订程序的合规性进行审核, 财务部门负责对合同的财务收支事项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审核, 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参与重大合同决策、签订、履行等环节的人员廉政情况进行监督。各职能部门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 确保合同审核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
2、人力资源保障风险
公司的合同管理的整个流程是由合同管理部门和所有相关部门的人员共同支撑完成的。所以人力资源保障不仅仅指各部门涉及合同管理相关人员的配置, 重要的是人员的法律素质与责任意识。
(1) 合同管理相关人员的法律素质与业务操作能力
第一个层面是法人代表的法律素质与责任意识。从某种程度上说, 企业的经济往来业务往往取决于“一把手”的决策, 这就要求法人代表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 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 这样才能够提升整个公司对合法合规性的重视程度。
第二个层面是合同管理部门相关人员的法律素质与工作经验。合同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质, 具备沟通、决策、人力资源管理等多项能力。合同管理部门人员是直接操作合同实际业务的基层人员, 他们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工作态度、对业务的熟练程度、对公司的熟悉程度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合同管理的效果。
第三个层面是其他部门的支持力度。合同管理业务需要公司各部门的沟通协作, 采购部门 (综合管理) 、营销部门、财务部门、法规部门等都是与各类合同业务密切相关的部门, 只有各个部门能够各司其职、发挥所长、相互协同配合, 合同管理的工作效率就能得到保证。
(2) 法规人员的业务素质与队伍结构
法规部门作为直接面对与处理合同法律风险的部门, 其配备的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背景、业务素质与工作经验。有条件的可以考虑配备与业务量相匹配的法规人员, 做到法规人员的知识、技能、年龄、资历各方面的合理搭配。
(3) 企业外聘法律顾问的业务能力
除了专门的法规部门以外, 囿于法规人员的年轻、经验不足以及诉讼业务的需要, 公司还应当外聘具有专业背景与社会关系网络发达的法律顾问。外聘法律顾问的业务能力与社交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企业风险控制的能力。
3、合同管理制度风险
企业都会制定相应的合同管理制度, 不论是被归并入其它制度中, 还是独立或成套的制度, 都有完善的规范与较高的执行率。同时, 一旦制定了合同管理制度, 就有明晰的合同业务流程可依, 遵守业务流程的过程也正是制度得以实现的过程。
(1) 合同管理制度的健全性
合同管理制度作为公司经济往来的基本管理制度, 应当覆盖到合同洽谈、合同审批与签约、合同履行、合同保存、供应商管理等方面, 使得涉及合同管理的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 要注重制度的规范性与效率性, 在保障规范性的前提下精简程序, 提升工作效率。
(2) 合同管理制度的适用性
随着企业内外法律、政策、市场环境的变化与内部机构设置的调整, 合同管理将会碰到新的难题与瓶颈, 如果制度不及时调整与更新的话, 其适用性将无法得到保证, 制度的漏洞也会因此凸显出来。因此, 要及时对合同管理制度的适用性做出评价, 使合同管理制度能够适应现时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
(3) 合同业务流程的规范性
明确的业务流程应当确定合同管理各个环节的相关责任人与责任义务情况, 杜绝部门之间或岗位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 杜绝不签订书面合同的现象与合同先履行后补签的现象, 从制度层面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合同业务流程包括公司年度业务计划的决策审批、预算的审核、采购方式的确定、竞争性谈判与询价小组成员的确定、供应商的确定、合同的草拟、谈判、审核、签约、变更或解除、履行、监督、存档的全过程。合同管理部门要与法规、审计、财务、纪检监察、法律顾问等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上下统一, 并且要保障采购人员、验收人员、廉政监督人员实现不相容职能的分离。
(4) 合同业务流程的效率性
在规范操作的基础上, 合同业务流程也应考虑工作的效率, 比如审批层级太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应急合同由于没有快速审批通道而导致企业经济利益受损;合同项目因招标程序的特殊要求而无法施行等。合同的业务流程应当平衡诸如财务部门的资金风险与预算要求、营销部门的活动效果与利润上升、采购部门的采购便捷与质量保证等管理效果, 实现各部门利益整体的最大化, 为此而设计多渠道的操作流程。
(二) 合同法律风险
合同的法律风险分为“合同签约风险”、“招投标管理风险”、“合同文本风险”与“合同履约风险”四类。
1、合同签约风险
合同的签约成立是交易双方意思表示并达成一致的状态, 依法订立合同是合同生效的前提, 是履行义务、享有权利, 解决纠纷和请求法律保护的依据。
(1) 合同签约主体风险
合同签约主体的选择对于合同风险管理来说至为重要, 它关涉到合同是否成立、生效以及能否正常履行。主体通常为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烟草企业对外经济往来对象一般都是法人, 所以重点关注法人组织的选择。
首先是签约主体资格的风险。许多合同并非是由法人代表直接签约的, 而是法人代表委派的代理人进行签约。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 以法人代表的名义开展合同相关业务, 由法人代表直接承受其法律后果。但如果代理人未经授权、超越授权范围或授权终止后擅自对外签约, 将会使企业合同的法律风险大增。
其次是签约主体资质的风险。一些法人在签约资格、资质与实际履约能力上都有欠缺, 这需要通过合同管理部门与法规部门的严格审查来控制相应的法律风险。审查的内容包括: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在劳动保护、节能减排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最后是签约主体变更的风险。由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 履行合同的主体有变更的可能性, 这加大了合同的法律风险。合同一方无法履约, 向对方建议由第三方替代自己履约, 将导致对新的履约方的资格、资质与履约能力的审查, 产生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 合作方的信誉、规模与履约能力是考察签约对象最重要的因素。此外, 当签约对象发生企业分立或合并情况时, 公司也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 及时落实责任主体, 补签附加协议, 规避相关风险。
(2) 要约阶段风险
要约是交易一方以缔结合同为目的, 向另一方提出合同条件, 希望对方接受的意思表示。要约虽然不是合同, 但是一旦发出, 法律就赋予其一定的效力, 只要对方接受要约所提出的条件, 则合同就将成立。所以要约的内容必须清晰准确, 必须具备合同的主要条件, 能够让对方了解到即将签订的合同的真实意思表示, 所以要约在内容上存在歧义或不精确的地方, 将直接影响企业利益。
(3) 承诺阶段风险
承诺是受约人做出的同意要约以成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 承诺只要没有对要约做出实质性变更 (合同标的、质量、数量、价款、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法等的变更) , 除非要约人明确拒绝, 否则将构成有效的承诺, 即合同成立。因此, 承诺需要及时、准确、谨慎, 既不贻误商机, 又不损害企业利益。
2、招投标管理风险
招投标作为一种特殊的合同订立方式, 法律对其程序性的要求高于普通合同的签订程序。由于招投标引入了竞争机制, 有多个竞争对象参与该合同的订立过程, 这就要求整个确定供应商的过程必须公开、公平、公正。其审查的重点包括:
(1) 准备阶段重点:
项目是否达到了招投标要求而未实行招标, 刻意拆解、分散、取消项目以规避招标;项目立项、预算、采购方式是否经过审批;招标项目的招标代理机构是否经过招标比选;自行组织招标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招标文件的制定和审批流程是否合规;邀请招标拟邀请三家以上供方参与投标。
(2) 开标阶段重点:
开标程序是否合法, 是否公开、公平、公正;是否按照招标文件所规定的时间、地点开标, 是否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开标;是否按规定的投标截止时间终止投标文件的接收;开标时是否按照法定程序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是否按程序对投标人提交的投标文件当众拆封并宣读有关内容。
(3) 评标阶段重点:
评标委员会人数和专家组成是否合规;专家是否从评标专家库随机抽取并符合回避的有关规定;是否严肃评标纪律, 实行封闭式评标, 确保评标过程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评标结束, 评标委是否出具评标报告明确推荐合格中标候选人。
(4) 中标阶段重点:
在评标委推荐的中标候选人中确定中标人;按规定时间、方式、内容进行公示;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后, 按照投标文件与中标人签订书面合同, 同时签订廉政责任书。
3、合同文本风险
合同文本是签约双方关于权利义务约定的书面表现形式, 由各种具体的条款组成。合同文本的合法性与严密性的欠缺都会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
(1) 合同文本内容的合法性与严密性
合同文本内容不能完整地表达出双方的意思, 不能将交易与履约过程中的各种情况考虑在内, 不能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 都将导致合同纠纷。因此, 法规部门与法律顾问应对合同文本的合法性及严密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是否违反现行法律法规规定;是否存在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或可撤销的因素;合同订立是否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形式和程序要件;合同名称与内容是否一致;合同文本是否完整;合同条款约定是否符合采购方的经济利益;合同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条款是否明确等。
(2) 格式化合同的依赖程度
企业为了提高合同管理效率、提升合同文本质量、降低企业合同风险, 都对外使用企业独有的格式化合同。但格式化合同的使用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因为格式化合同无法面面俱到, 当公司遇到新情况或拓展新业务时, 过度依赖格式化合同将导致无合同可依的局面以及合同管理人员习惯性操作的风险。
4、合同履约风险
合同的履约风险是指合同双方或一方没有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 或者不完全履行、延期履行等所产生的风险。此外, 合同双方或一方没有按法律或合同约定变更数量、价格、履行地点、履行时间、履行方式等, 乃至单方解除合同, 都将损害公司的实际利益。公司应当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 及时正确地行使抗辩权利, 以争取自身的利益。如若出现对方违约情况, 应立即根据争议解决方式处理, 切实维护企业权益, 如若出现己方违约情况, 应立即启动危机管理方案, 采取措施、及时补救, 避免民事法律风险。
二、合同风险评估机制
为了全面评价和反映企业合同管理状况所面临的风险, 根据合同风险的分类来确定指标体系, 按照敏感性、可测性和规范性指标的原则, 构成合同风险评估机制的两个模块, 分别是合同管理风险模块与合同法律风险模块, 并选择了25个指标组成评估系统的指标体系。需要说明的是, 这25个指标大体反映了企业合同风险管理的各个方面, 具有不错的代表性。为了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坚持“尽可能量化”的原则, 指标大多为比值形式, 方便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直接获取, 监测评估的周期可以视情况而定, 季度/年。此外, 由于合同风险分类中诸如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合同文本内容的严密性等类别, 或者定性因素较多, 静态少变化, 将不纳入到评估系统的量化指标中。具体指标见表一:
三、合同风险预警机制
1、合同风险预警机制的指标识别
合同风险预警机制的指标识别是通过对监测信息的分析, 应用评估指标对企业合同风险管理状态进行判别。在进行指标识别之前, 必须建立识别的标准, 指标高于警戒值, 就要立即发出预警信号。指标识别的三种具体情况如下:
(1) 当评估指标处于正常状态, 则继续进行监测, 不介入危机处理程序;
(2) 如果评估指标处于基本正常或警戒状态时, 预警机制提出预控对策, 并由相关部门实施, 直至评估指标恢复正常;
(3) 当评估指标进入危机状态时, 整个组织则应当立刻进入危机处理系统, 启动危机应急预案, 寻找原因与对策, 直至化解法律风险, 企业合同管理恢复正常运转。
2、合同风险预警机制的指标计算
从合同风险管理评估指标来看, 虽然25个指标都是量化的, 但关涉的范围、层级、重要程度都不尽相同, 导致这些指标难以拿来直接比较, 间接导致了结论的模糊性。因此, 我们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即选取一定的数值区域来表示一定的风险等级, 并与具体数值挂钩, 形成该指标的风险值, 确定一级风险为0.8分, 二级风险为0.5分, 三级风险为0.3分, 四级风险为0.1分。同时根据实际法律工作经验, 将各个指标的风险值都设置了相应的权重, 以便更精准地反映该指标的代表程度, 详细情况可见表二:
注: (1) 设风险隶属度, 一级为0.8, 二级为0.5, 三级为0.3, 四级为0.1; (2) 综合风险值为风险隶属度乘权重后的总和平均数; (3) 综合风险值在0.5~0.75之间为警戒状态, 综合风险值在0.75~1.0之间为危机状态; (4) 该表的指标测算周期为每季度。
3、合同风险预警机制的风险评估
合同风险预警机制在进行指标监测、计算之后, 就要对企业合同风险的安全程度进行评估, 并绘出预警系统的信号输出图。绘制信号输出图的目的就是使决策者更直观地看到企业合同风险波动的态势, 提升合同风险控制水平, 以防止新的波动现象造成企业的法律危机。
评估的方法是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分析综合风险值, 并通过与警戒区域进行比较来进行评估, 进而绘制信号输出图来报警。在此设定风险预警状态为四个档次:从0到0.25的区间为正常状态, 从0.25到0.5的区间为基本正常状态, 从0.5到0.75的区间为警戒状态, 从0.75到1的区间为危机状态。
同时, 在预警信号的输出阶段, 可用横坐标表示时间, 时间设定为日、周、旬、月、季或年 (视情况而定) , 用纵坐标表示模糊综合评判结果, 具体情况如图 (1) 所示:
企业宣传思想工作贵在创新 篇7
创新宣传思想工作,重点要在理念和思路上创新。
强调企业宣传思想工作的观念创新,就是要转变过去形成的思维定式和教育模式,努力做到扮演好职工思想状况的侦察兵、思想解放的总先导、深化改革的助推器等角色。
当好职工思想状况的侦察兵,就是要知道职工当前在想什么、怨什么、盼什么,有什么苗头性的思想和倾向需要引起注意,有什么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在突发事件和敏感话题中,职工对企业党政领导有哪些希望和建议等等。
当好思想解放的总先导,就是要不断为思想解放、更新观念摇旗呐喊,同时自身必须是思想解放的先行者。
当好改革发展的助推器,需要通过舆论引导为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鸣锣开道,造声势,鼓实劲,让宣传思想工作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工作,融入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要牢固地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积极研究并把握新形势下企业职工的思想特点和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群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
要努力营造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氛围,教育引导职工自觉为企业改革发展献计献策作贡献。
创新宣传思想工作,要做到勇、善、勤。
首先是勇于创新。创新的本质在于破旧立新、推陈出新,创新难免受到传统习惯势力的抵制。因此,要不畏艰难、敢为人先,勇于打破常规,革除陈规陋习,树立开拓精神。要在体制和机制上创新,要在方法和手段上创新。要善于运用科技成果,不断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向力;要善于运用互联网络、手机短信息等新兴阵地,搭建网上学习教育、交流沟通、文化建设、内外互动四个平台,全方位地增强职工“眼、耳、嘴、手”的功能,积极抢占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和制高点。
创新企业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选准和用好多种多样的载体,解决“过河的桥和船”的问题。要以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劳动竞赛以及其它生产经营活动为载体,寻求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规律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有效途径。当前,要紧扣企业的生产经营,坚持以开展紧贴实际的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始终做到以正面宣传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教育职工,充分调动职工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好催化剂和助推器的作用。首先是着力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研究和运用,通过广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不断增强职工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和企业各种规章制度的教育,增强职工的法制意识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通过开展“精品工程”、质量内审、5S管理和职业道德建设活动等,增强职工的质量意识和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其次是加强对职工教育培训措施的研究和运用,努力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在狠抓科技、销售、管理、干部队伍等后备人才建设的同时,突出抓好一线操作工人的素质提高,大力培养知识型工人队伍。通过不断完善教育培养机制、正负激励机制、推优上岗机制,从根本上缓解各关键岗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现象。每年产销旺季组织开展“每周一星”、“让党徽在大干中闪光”等立功劳动竞赛活动;组织开展文明单位、优秀个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比表彰和先进典型事迹的宣传活动,形成你追我赶的舆论氛围。
其次要善于创新。创新是有条件的,是有章可循的。善于创新,就要讲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讲规矩,坚持一切按法纪办事。要尊重传统,重视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出新意、求实效。为使企业宣传思想工作顺应形势,充分发挥激励、导向、鼓劲作用,企业要不断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方法和手段。为依次为准确把握职工的思想脉搏,可适时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职工思想动态调查,采取问卷、座谈、提合理化建议等形式,调查结果在内部网或通过专栏、靠牌发布,让大家知晓“职工追求什么?领导希望什么7工作欠缺什么?发展依靠什么?”把形势任务告诉职工,把利益前景告诉职工,从而使领导班子的决策迅速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第三要勤于创新。创新不是与生俱来、一劳永逸的。实践无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因此,要坚持常创常新、再创再新、工作不息、创新不止。只有坚持不懈地创新,企业宣传思想工作才会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要把企业的对内对外宣传作为展示职工精神面貌、树立企业良好外部形象的重要手段常抓不懈。对内坚持“镜头对准一线,笔尖对准基层,话筒对准现场”的原则,运用广播、网络、画廊、班组学习专刊、宣传靠牌等媒体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报道工作;对外则通过国家、省、市的主流媒体大力宣传企业三个文明建设成果,既激发职工的士气,增强企业的感召凝聚力,又向行业内外“推销”自己,赢得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总之,企业宣传思想工作贵在创新,贵在与时俱进。只有紧紧扣住企业生产经营的“脉搏”,不断研究企业改革发展的新情况和新特点,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使内容更加丰富实际,形式更加生动多样,手段更加先进有效,机制更加健全完善,才能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打造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良好氛围。
【企业法务工作创新】推荐阅读:
企业法务工作流程05-17
企业法务风险防控工作09-07
企业法务09-02
法务工作调查12-15
如何开展法务工作12-16
集团法务工作计划12-01
法务个人年度工作总结06-12
公司法务人员月工作总结06-30
公司法务年中工作总结07-08
法务经理工作职责书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