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学院加强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暂行办法(精选5篇)
三明学院加强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暂行办法 篇1
三明学院加强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暂行办法
根据《三明学院服务海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进一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性教学的需要,切实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
坚持“按需派遣、重点培养、保证质量、学以致用”的原则,分批次、有计划,将中青年教师选派到生产科研和社会实践第一线,切实采取措施提升中青年教师的工程或专业实践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选派对象
年龄45岁以下专业课教师、专业基础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力争到2012年全校参加社会实践的教师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25%
三、实践途径
1.中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列入校、系两级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学年教师培训计划。
2.中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原则上到生产、科研等社会实践第一线。(1)工科类专业教师社会实践以工程实践为主。主要采取到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挂职锻炼、从事研究工作等方式;(2)文、理科类专业教师社会实践主要通过参与重大管理决策的调研、论证,国情、省情、市情的调查,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部分专业可采取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等方式;(3)师范类教师可到中小学进行教育教学实践;(4)也可选派部分中青年教师到乡镇挂职锻炼。
3.中青年教师的社会实践应密切结合所接受实践单位的科技开 20
发、技术服务、经营管理、合作研究等工作,尽快熟悉实践单位的生产、经营、开发和管理等业务,在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及应用。
4.实践时间原则上为3-5个月,一般应集中安排,特殊情况者也可分阶段完成。鼓励中青年教师利用课余和寒暑假时间参与社会实践。
5.社会实践原则上由各系根据学校计划和要求自行安排。
四、工作程序
1.每年5月份,人事处会同教务处根据学校学科、专业发展需求和现有师资状况,制定中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年度计划,并报请校行政会议研究审定。
2.各系按学校计划确定参加下一学年社会实践教师名单,填写《三明学院教师社会实践审批表》,签署具体意见后报人事处审核。
3.人事处将拟参加社会实践人员名单报校行政会议审批。
4.各系、参与社会实践的中青年教师须与实践接受单位商定实践内容,明确岗位职责、工作目标和任务,签定工作任务书,并报人事处备案,作为考核的依据。
5.实践结束后,人事处会同教务处、相关系认真审核本单位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工作提交的书面总结和实践基地对青年教师的鉴定,并纳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
五、管理与考核
1.各系结合学科及专业特点积极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并与基地签定培养协议,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每个系原则上至少建立1-2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
2.各系对中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工作要高度重视,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加强对青年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管理,定期或随
机到现场检查并指导。
3.中青年教师在实践锻炼期间须完成不少于3000字的专题调研报告和不少于2000字的实践总结(分别送交人事处和所在系)。
4.人事处、教务处和相关系负责对参加社会实践的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年度考核、评先评优、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及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级。考核不达标者,学年考核不合格。
六、待遇
中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任务,视为社会实践期间完成基本教学工作量,其校内岗位津贴按其职称相对应岗位以及考核等级核发。(1)优秀者享受100%岗位津贴。(2)称职者享受70%岗位津贴。(3)基本称职者享受40%岗位津贴。(4)不称职者不享受岗位津贴。
七、本规定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主题词:综合发展规划服务海西意见
中共三明学院委员会办公室 2009年1月5日印发
(共印50份)
三明学院加强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暂行办法 篇2
一、因势利导, 培养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
只有经过教师多年的实践积累和自身持续不断的努力, 教学能力才有可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一名专职教师需要五到十年的磨炼才能够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并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一位教师如果没有对教学工作的执着与热爱, 没有献身三尺讲台的坚定信念, 则是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 这种信念与执着我们称之为敬业精神。有了敬业精神, 青年教师才有可能静下心来钻研教学, 努力提高教学能力。因此, 培养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是提高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敬业精神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 并非朝夕之功可以促成。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 敬业精神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青年教师踌躇满志、意气风发, 自我评价较高、成功的欲望很强, 这种积极性和能动性如果能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实现和发挥, 并得到适当的引导和栽培, 最终能够升华为一种爱岗敬业的精神。作为管理方的学校应尽可能满足青年教师的良好愿望, 将青年教师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与其职业发展相结合, 促进他们自觉地、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比较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 并以此为基础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学院从各大专院校招聘了一批硕士毕业生, 作为教学中的新生力量来培养。为让青年教师静下心来、安心教学, 学院努力创造条件, 为青年教师提供较好的成长环境。大胆提拔和使用德才兼备的青年骨干教师, 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岗位, 给他们应有的荣誉和物质奖励, 努力做到“感情留人, 待遇留人, 事业留人”, 在青年教师中初步形成了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
二、优化评价机制, 营造人才成长的宽松环境
学院对全体教师实施“2—7—1”考核制度, 即20%的教师评为优秀, 70%的教师评为合格, 另有10%的教师评为基本合格, 并依据评定等级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这一强调现实教学能力的评价制度, 对于规范学校的教学秩序、增强教师的责任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7—1”考核制度给青年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 影响了工作效率, 降低了教学热情。青年教师从事教学的时间较短, 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相比, 他们在教学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是评教中的弱势群体。因此, 从青年教师的成长来看, “2—7—1”考核制度仍然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创新。
为消除“2—7—1”考核制度带来的消极影响, 学院积极引入“发展性评价”, 以弥补原考核制度的不足。所谓“发展性评价”就是在肯定青年教师发展潜力的前提下, 对青年教师暂时的能力不足持相对宽容的态度, 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 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青年教师渴望成功、渴望发展, 迫切需要得到领导的信任和同行的支持, “发展性评价”是对现行评价体系的一种必要补充。
在新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标准指导下, 各教学单位充分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 并采取了切实有效的办法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如选派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 实行一对一的帮扶制度;又如对工作未满半年的青年教师, 其评价结果暂不与课酬挂钩。同时, 学院加大对优秀青年教师的奖励力度。通过树立典型、广泛宣传, 青年教师热爱教学、锐意进取的良好教风初步形成。
三、创造条件, 让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既需要青年教师自身的敬业精神, 又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为激发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 学院努力创造条件, 让青年教师在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能力。学院通过举办“青年教师授课竞赛活动”, 吸引了全院半数以上青年教师参与教学竞赛和教学交流, 有力地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自该项活动举办以来, 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逐步成为各专业的教学骨干。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 除了加强日常的教学管理以外, 类似于教学竞赛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大有裨益。
四、以人为本与科学管理相结合, 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从管理的角度讲, 青年教师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基石, 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应提倡以人为本, 注重激发青年教师自我提升教学能力的内在动机, 同时努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当然, 我们提倡以人为本并非否定科学有效的管理, 对于缺乏职业道德和纪律观念的不合格教师一样要给予相应的处罚。科学管理和以人为本并不矛盾, 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 且能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作为管理方的学院, 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 并加以严格执行, 这是教师队伍正规化、专业化的基础, 但仅此难以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主动钻研教学的热情。针对青年教师的特点, 实施人性化管理, 满足青年教师崇尚知识、追求上进的精神需求, 增强青年教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有助于青年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群体, 他们中的大多数均具有较强的上进心和责任心。刚成立不久的新机制独立院校, 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 将人性化的管理措施融入到教学管理的过程中, 使青年教师内在的成功欲望转化为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的敬业精神, 促进他们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五、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因素, 推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上进心需要呵护, 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待遇和适当的职业发展平台有助于他们教学热情的提高。但是仅仅靠热情的推动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能力, 因此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考评制度成为规范青年教师教学活动和提高教学水平的基本保障。教学活动不是一种简单的教与学的实践活动, 青年教师的工作环境对青年教师敬业精神乃至教学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加强环境建设, 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管理方的学院在注重制度建设的同时, 也应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共同推动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摘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独立学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作者依据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教学管理的实际经验, 从敬业精神的培养、评价机制的优化、教学实践的磨练和管理理念的更新四个方面, 探索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途径。认为,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如果能够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 通过制度建设与环境建设相结合,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就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提高。
关键词: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以人为本,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徐辉, 季诚钧.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1-3.
[2]申继亮, 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版) , 2000, (1) .
[3]余承海, 姚本先.论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及其优化[J].科学人文教育融合与复合型教师能力培养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11.
三明学院加强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暂行办法 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 青年教师 实践教学能力 提升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85-01
一、研究该提升模式的理论意义
1.有利于完善独立学院教学观念。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师而言,没有充满实践的职业生活,将很难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角色、明晰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正确的职业动机,从而很难形成自己正确的教育哲学和教育模式。
2.有利于加深对独立学院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认识。打造一支既懂教育理论又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确保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的根本所在。
3.有利于独立学院探索有效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机制。以培养面向生产、实践、管理和服务岗位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特色的独立学院不能简单照搬母体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及学生培养方式,其教改核心应是如何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及有效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机制。
二、目前国内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1.现有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一是教师队伍缺少工程经验。整体上,这些人员缺少工程经历和经验,若将他们定期地轮流送往企业培训,目前还缺少经费的持续支持和制度的长期保障,致使现有实践教学队伍整体缺乏对新技术的熟练掌握。
2.许多独立学院外聘了一些其他非应用型院校教师,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能力上有差距。
3.大量新加入的青年教师拥有良好的教学理论和知识结构,但大多是从院校出来直接从事教师职业,缺少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培养过程。
4.拥有“教师资格证”+“技术资格证”的“双证教师”在不能满足实践教学能力要求时,也不能成为“双师型”教师。
5.引进教师的观念陈旧。由于一些政策原因,引进实践教学教师时,过分强调了学历、职称条件,无形中弱化了对工程经验和技术水平的要求,引进的教师达不到“双师型”标准。
6.兼职实践指导教师比例少。一些独立学院尽管也从行业、企业中聘请了一些兼职教师,但因人事管理制度和经费制约,兼职教师比例少,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要求。
三、国外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主要培养方式
通过查阅姚吉祥、汪本强《国外院校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等相关文献资料,将国外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主要培养方式简要分析如下:
1.美国社区学院教师在学历上,不论是兼职教师,还是专职教师,多数院校都要求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美国社区学院师资的教师证课程和培训在许多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院开设,特别强调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对于在职教师的培养,美国社区学院鼓励教师利用假期接受培训,参加研修会或课程进修并到企业实习实践,此外,每年还向在职教师提供国外访学的机会。
2.德国的高校在应用师资培养上一个值得借鉴的做法就是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博士生毕业后必须在企业工作5年,方可应聘为应用科学大学的教师。同时,德国政府还制定了继续教育法规,要求在职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进修。
四、建立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1.建立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指标:结合相关课程教学,具有为理论课程开发应用案例,为综合性课程开发实践项目和实际任务的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
2.建立实践教学的实施能力指标:根据实践教学需要,具有为学生开展实验、实习、实训的组织、指导和评价的能力。
3.建立产学研结合的能力指标:产学研结合意识强,善于发现、解决相关行业和企业单位的实际问题,具有相应的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4.建立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技术推广能力等指标。
5.建立与学科建设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关的信息技术的传授能力指标,
具体考核指标取得及权重,应结合具体院校的评价要求,本着易于量化、指标科学、操作可行的原则设立评价指标体系。
五、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1.在教学思想上力争解决: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思想根深蒂固,应用型人才培养意识淡薄等思想认识问题。
2.在教学实践上力争解决:知识传授“纵多横少”,基础狭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简单化:实践教学中实验内容重复、陈旧、印证理论实验多、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少;实践教学模式实效性差;实践教学环境不稳定。
3.在师资力量培养途径上力争解决:
(1)通过引进实践能力强、理论基础好的企事业专家到高校任教。
(2)要求专业理论教师限期通过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考试,并定期参加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承揽相关企业横行科研课题,并有效进行科研成果转化,不断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
(3)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要参加相关的岗位技能培训并获得证书。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更新、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密切跟踪行业、企业技术发展动态,进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4)要建设一支校外实践教学指导队伍。要聘请校外有丰富经验的行业协会及有关企业技术专家作为兼职实践指导教师。
(5)要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建立合作办学基地、教师实践能力培训学校、中短期企业技能培训训练营等,帮助培养和提升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6)合理构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激励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
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搞好实践教学,必须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探讨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模式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姚吉祥、汪本强,国外院校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24(5):59-62.
[2]苏允平、焦颖、井大军,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以辽宁职业学院为例,辽宁高职学报,2012,(1).
作者简介:
崔君平,博士,教授,中国注册会计师,沈阳工学院会计教研室。
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总结 篇4
我校作为高职类院校,主要是在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哎哟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在毕业后可以更好的、更快的进入工作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基础知识时穿插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青年教师,由于大学期间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但是在企业一线工作时间较短甚至是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导致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中,仍有欠缺,所以需要对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作为一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师,对于汽车维修这个行业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保证我们输入社会的人才既可以很快就在企业中直接工作,为企业创造利润,又可以根据自身坚实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从而可以进行高技术含量的工作。
在本专业课程中,我主要教授的专业课为汽车电器检测与维修。在汽车行业中,汽车电器的故障率占到了汽车所有故障的80%左右,所以,汽车电器是整个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所以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同时,需要可以对简单的汽车电器故障进行排查。
在这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我的实践指导教师周亚庚老师主要安排了,汽车电源系统、汽车点火系统,空调系统的常见故障的检测和检修。很大程度上将我原有的知识和汽车本身联系了起来。不仅提高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加深了原有知识的认识。让我受益非浅。
教师本身能力的提高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水平。通过这次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了起来,不仅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而且,将已经掌握的知识更好的融会贯通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明学院加强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暂行办法 篇5
厦大师职[1993]59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我校进入国家“211”工程并顺利实现“211”工程的所定目标,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是我校当前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为使选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我校实现“211”工程计划的具体目标是:力争到21世纪初把我校建成国内先进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其中某些学科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解决国家经济建设、科技和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的基地。
第三条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要有一支质量较高的师资队伍;要有国内公认、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梯队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学术队伍,为此,必须选拔与培养中青年教师。
第四条根据学校的奋斗目标学科建设的需要,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工作要点面结合,妈即保证重点学科、交叉学科,又要兼顾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
第五条选拔和培养工作要严格把握德才兼备的标准;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以达到期的培养目标。
第六条选拔和培养工作应引入竞争机制与激励机制,要遵循精选、重用、厚待的原则。
第七条本条例适用于校的教学、科研人员。
第二章推荐选拔条件
第八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书育人成绩突出。
第九条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第十条必须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熟练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个别教学、科
研成绩特别突出,不具备硕士以上学历者,要有两名以上教授的特别推荐。第十一条必须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个别教学、科研成绩特别突出,不具备副高级职称者,要有两名以上教授的特别推荐。
第十二条必须连续两年考核获优良,教授(研究员)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副教授(副研究员)一般不超过40岁,身体健康。
个别申报者因学科建设需要,年龄条件可适当放宽。
特别引进的优秀人才,符合上述条件,经审批可直接列为培养对象。
第三章推荐选拔程序
第十三条凡符合条件者可由个人申请,或由学科带头人和所在单位推荐,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由单位党政领导集体研究、确定初选名单,并附上有关材料,报送师资与职称工作处。
第十四条校有关部门根据选拔条件,对上报人选进行初审,初审名单报校学术委员会审议后由校长批准公布。
第十五条对已入选者,如发现其实际情况与选拔条件不符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经核实后取消其入选资格。
第四章培养措施
第十六条学校各级领导及各部门对选拔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重要意义要形成共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共同实施培养计划。
第十七条学校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政治思想工作,提高每个同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在跟踪培养期间每个同志应参加一期学校党委党校举办的理论学习班。
第十八条学校创造条件让中青年骨干教师有更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在跟踪培养期间每个同志至少要参加一次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十九条入选者所在系、所对中青年骨干教师要委以重任,优先选拔和安排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硕士要生导师或博士副导师,以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其他重要工作,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第二十条科研处在申报、争取各类科研课题时及时提供信息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学校设立“中青年骨干教师科研基金”,对已申请到国家科研项目但配套资金不足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予以适当资助,以利项目的顺利完成;对争取校外科研经费确有困难的某些学科,校一级科研项目将优先考虑该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的申请。
第二十一条学校出版社及学报编辑部在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建立“特约作者群”,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出版、发表学术成果的机会。
第二十二条学校宣传及其他有关部门对中青年骨干教师所取得的成绩应及时对外进行宣传报道,提高他们的社会知名度,从而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学、科研任务。
第二十三条对选拔公派出国留学、进修、访问、考察的人员,着重从中青年骨干教师中遴选,优先给予他们出国深造的机会,帮助他们密切地追踪国际上最新的科研学术动态。
第二十四条 学校设立“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基金”资助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重要的学术活动,鼓励他们在各类学术团体中任职,增强与国内外的学术联系;定期定额资助书报费。
第二十五条 学校在分配住房等方面给中青年骨干教师以必要的照顾,教授(研究员)住房面积不少于68平方米;副教授(副研究员)住房面积不少于56平方米;对夫妻两地分居者,学校优先解决家属调动问题,尽可能地为他们排除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为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科研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
第五章管理办法
第二十六条由师资与职称工作处建立中青年骨干教师跟踪管理档案,及时了解他们教学、科研情况,了解工作、生活方面的困难和要求;有关单位要密切了解配合,中青年骨干教师本人有义务主动提供有关材料,以供备案。第二十七条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学校考核中应对照培养计划及培养要认真考核,凡连续两年业绩一般者则自动退出重点培养行列。
第二十八条调离学校及出国逾期不归者,自动退出重点培养行列。
第二十九条学校采取滚动式培养方法,经严格考核后,每年都将增列一批符合条件的对象,同时淘汰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对象。
第三十条一个培养周期为3年,3年之后由学校学术委员会对每个人的情况作全面考核,并写出考核意见,作为评选学术带头人的依据;在此期间特别优秀者不受此限。
第三十一条本条例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三明学院加强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暂行办法】推荐阅读:
河南城建学院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实施办法11-30
经济管理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及管理办法09-07
重庆工学院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境)进修管理办法11-20
嘉应学院科研奖励暂行办法10-20
北海学院课堂纪律考勤暂行办法08-15
延边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制度暂行办法09-25
三明学院第二课堂活动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