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含反思

2024-09-07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含反思(通用7篇)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含反思 篇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反思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反思1

本学期学校开放日期间,我做了一节关于现代诗歌教学的研究课,受到了市教研员刘老师和兄弟学校老师的较高评价,同时也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让我受益不少。现将做课后的一些感受与反思总结如下: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

1、关于现代诗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由于初三教学任务的繁重性与中考的紧迫性,作为教材重要内容的现代诗歌教学被老师们无奈地严重压缩。九年级上下册共编有两个诗歌单元,但据我所知,没有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名老师以够把这两个单元以够认认真真地讲授完成。能讲三四首已是不错的了。

但现代诗歌作为现代文学的重要体裁,对于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又是不可或缺的。现代诗歌在积累语言、品味情感、陶冶性情、提升品味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其它文学体裁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主张对于优秀的现代诗歌我们必须要讲,而且要讲透。不仅要讲出本首诗的内容与情感,更应教给学生的是品读现代诗歌的方法。

2、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我把本节研究课的研究课题定位于:中学生从何从美学的角度鉴赏现代诗歌。力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具备初步的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尽量起到教一课而带全面的作用,引领学生以本课为范例,进而主动地去学习课本中的其它现代诗歌,培养学生对现代诗这种文学体裁的兴趣,课下能够去较多地搜集并主动积累一些现代诗歌。课堂教学中坚持做到以“从美学角度鉴赏现代诗歌”为纲,努力突出三点:即充分诵读、适量训练、广泛拓展。以上各点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贯彻,课堂效果良好。

二、课堂教学的得与失。

我个人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

1、研究课题选择恰当,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学生学到了知识,基本掌握了现代诗鉴赏的“三美”原则。

2、课堂环节的设计合理,整堂课我设计为聆听诗意、品读诗意、感受诗意、创造诗意、延展诗意五个环节,各环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联系紧密。

3、诵读的环节体现充分,无论是教师的激情范读,还是学生的品读,展示性朗读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成为本节公开课的亮点之一。

4、教法和学法选择适当,课堂分析精炼。课文分析不照本宣科,不以诗论诗,而是重在以本诗为例,向学生传授鉴赏诗歌的方法,形成能力,课堂中重在分析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从诗歌最简单的意象入手,逐步达成目标。

5、训练和拓展得到了体现,很多学生搜集多首朦胧诗的作品,扩大了学生知识面。体现了“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语文教学思想。

我认为本节课在以下方面仍需改进,是本节课的不足:

1、环节设计过多,使得各环节过于紧凑,有些环节流于肤浅,如创造诗意这一环节,学生的练习时间只有三分钟,显得有些紧张。

2、课堂气氛需进一步调整,一方面是学生的预习不充分,公开课准备仓促;另一方面学生显得有些紧张。

三、改进措施及今后教学设想。

1、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继续发挥自己善于研究的优势,向同组刘老师及其它各位老师学习,加大语文教学的研究力度。

2、充分挖掘各种方法,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教师上课的激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热情。

3、突出教学中的课堂管理和课下辅导,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次教学开放日的公开课活动,让我受益很多,相信一定会给自己以合的课堂教学带来诸多的帮助,愿与来自各校的各位领导老师共同提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反思2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首朦胧诗,也是一首深情的爱国诗歌。诗人舒婷将个体的我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中,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全诗四节,共有四个意象群,涌动着摆脱贫困、挣脱束缚、走向新生的激情。诗歌先抑后扬,呈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读来使人荡气回肠。怎样教学这首诗歌?根据这首诗的特点,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朗诵上。因为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使“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得到不断积淀与升华,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因此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品后读,读品结合。教学设计上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朗读。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用心去读,反复去读,用心去感受。以读带品、以读促品是本课的所采用的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个人读、自由读、集体读等不同方式的朗读,促使学生抓住诗中形象,理解诗歌感情,领悟诗歌内涵。比如开头教师诵读让学生初步进入诗歌的情感世界中,然后让学生与文本亲密的接触是为了让学生感知文本和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再通过朗读想象画面,让学生在仔细玩味诗歌语言的同时感知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在分析的过程中灵活让学生个独,齐读,分句读等,并且落实诵读技巧,推动学生理解文本。

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引领学生从品析诗歌的意象入手来感知诗人情感的变化,从而梳理出诗人的情感脉络。

体会情感美的两个方面:

一是情感由深沉悲痛到激昂热烈的变化美;

二是对祖国生死相依、荣辱与共的赤诚美。所以在分析情感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体会到了意象的新颖与准确。

三、充分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思维。

领会诗人移注在形象上的主观情感,体会舒婷的诗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然后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探究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从而理解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四、课堂环节的设计合理。

整堂课我设计为聆听诗意、品读诗意、感受诗意、延展诗意四个环节,各环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联系紧密。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我始终觉得在以下方面做得还不够好:

1、环节设计过多,各个环节的衍接过渡上显得有些粗糙,过渡不够自然。由于各环节过于紧凑,有些环节流于肤浅,由于太注重读的指导,致使课堂计划的意象指导没能更充分的落实,课堂调控能力还需加强。

2、学生自己站起来展示的勇气不够,缺少那种争先恐后、跃跃欲试的感觉。当然这也说明我个人的调动力度和对学生激励力度还没要达到我预想的效果,缺少形式多样调动。

总而言之,我这堂课的整体设计是想以读促教,以读促学,但效果与预想还稍有差距,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这也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诗歌教学的难度,我将会在诗歌的教学上继续摸索、探究,寻求更有效的方法,以提高我诗歌教学的质量。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反思3

1、注意陶冶爱国情感和培养审美情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避免了空洞得说教。

2、教学应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鼓励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之间对话、是与生对话,真正实现师生的互动。惟其如此,师生思想互相砥砺,方能擦出智慧的火花。

3、“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本诗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真正实现语文课阅读本位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来解读本文。自主实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反思4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首朦胧诗,也是一首深情的爱国诗歌。诗人舒婷将个体的我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中,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全诗四节,共有四个意象群,涌动着摆脱贫困、挣脱束缚、走向新生的激情。诗歌先抑后扬,呈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读来使人荡气回肠。为此,在教读本文的时候,我尝试使用了以 预教(任务)驱动课的教学模式为主,其他四种教学模式为辅的教学设计。并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朗读。学生用心去读,反复去读,用心去感受。教师有效地范读引导,方法点拨。不仅让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而且读时要揣摩诗句意思,体会诗的内在旋律,进入情境。

二、充分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思维,领会诗人移注在形象上的主观情感,体会舒婷的诗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然后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探究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从而理解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三、这节课最大的成功就是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在读、在品、在悟、在提高。不仅把握了朗读的技巧,提高了朗读水平和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都能当堂成诵。

四、课后作业有效进行了拓展,学生的续写和仿写更是出乎意料的成功。真可谓综合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真正的感受到:教师的示范引导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入情入境的学习,才会收获多多,才会真正的高效。我感到,在这堂课中,教师真正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教师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的知识的殿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拨学习的方法,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疑难,自悟反思,领悟方法,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课堂是民主的,和谐的。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中的首席。但缺点不足也是在所难免,由于太注重读的指导,致使课堂计划的意象指导及仿写训练没能更充分的落实,课堂调控能力还需加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反思5

教读本文,我注重以下几点。

1、注重朗读。学生用心去读,反复去读,用心去感受。不仅让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而且读时要揣摩诗句意思,体会诗的内在旋律。

2、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联想思维,领会诗人移注到形象上的主观情感,体会舒婷的诗在委婉曲折中表达的心声的特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然后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探究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因为他在某种程度上是解读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有助于理解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联系时代背景材料,深刻理解诗歌的内涵,深刻理解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学完本文之后,多数学生已经熟读成诵,可以看得出,他们已经被感染,深深地爱上这首诗。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反思6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课堂遭遇了如此“尴尬”?从什么时候开始教室里没有了“小手如林”的“感人镜头”、没有了回答问题时“欢呼雀跃的兴奋场面”?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连我们做教师的也失去了应有的耐心和对学生满怀信心的希望?

1、对诗歌知识的讲解很少,学生“无章可循”。

诗歌讲究精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和恰到好处的意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让学生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的。平时在教诗歌的时候我们总是把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分析的“头头是道”,学生似乎也“心服口服”,表面上看起来真正做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其实学生对这样写的原因并不是很清楚,更不用说换一种说法去写了,怎么看都觉得还是原文写得妙。

2、学生的品行和身体并没有一起成长,我没有起到模范作用。

现在,八荣八耻歌可以说谁都会唱,但真正心中有爱,行动上有落实的学生又有几个呢?我们在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是否让他们的身体和品行一起成长了,我实在不敢苟同。看看吧,口中唱的是一套,做的却又是一套的人大有人在,对祖国的爱变成了空洞的说教,形象可感的语言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还谈何有感而发呢?

3、学生对诗歌的练习少,没有兴趣。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把话题作文当作学生练习的主题,很少有在诗歌方面强化训练的,平时的诗歌教学也多以朗诵、欣赏、品味为主,再加上有些诗歌晦涩难懂,学生很难从诗歌中找到适应自己的那份感觉,还有一点,我认为教师的引导和示范写作也很重要,如果课前教师能精心准备几个这样的开头,我想会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的。

整堂课顺利而流畅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完全符合教学设想。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教学主线清晰明朗,教学重点突出,教学内容安排紧凑,教学进程张弛有度;其次,教学语言较为凝练,基本上做到“用诗意解读诗意”,给学生以审美的提点,也为课堂注入了丰富的情感因素;再次,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合理,从“听、说、读”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训练,为师生互动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课外拓展,如果时间允许,拿一首较为浅近的新诗检验一下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内容可能更完整。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反思7

上完《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一课,我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预设与生成。每一堂课,教师都有许多预设,但课堂中呈现的流程和效果是不断生成的,教师的提问基于学生的思维现状而发;学生的思考不是线性的,而是发散的,学生的结论不是现成的,而是生成的。在教《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一诗前作了一些预设,有了一些预设之外的生成。

一是关于朦胧诗。我的预设是:“这些诗在当时被称为‘朦胧诗’,你觉得朦胧吗?我想在聪慧的我们读来应该一点也不朦胧。所以说我们聪慧嘛,瞧,咱高一11班的同学!”因为学生对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是非常熟悉的,虽然对北岛的“网”比较陌生,但我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出了惊讶(好象在说:这首诗就一个字?)。可是这个问题生成的答案却是异口同声地:朦胧!(啧,想表扬一下的机会都没有!)我想怎么又朦胧了?刚才不是理解的好好的,生活本身就是一张网,有形的,无形的,有亲情的网,有仇恨的网,有互助的网,有破坏的网,有善良的网,有罪恶的网,密密麻麻,互相交织,愿我们高一11班也织成一张和谐的、有凝聚力的网。然后我提示了这里的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他们又似有所悟。

二是不带感情的朗读。我的预设是:请四位同学每人朗读一小节。但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只是朗读,不带感情。当我说“开始吧”的时候,轮到第一个女生先问道:老师,是带感情还是不带感情啊?我说:“不带。”她怀疑自己听错了,再一次疑惑地问道:是带吗?我说:“不带。”怪了!老师从来都是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是啊,我也常常这样要求学生,可是结果他们只是读,甚至没有做到“朗”,更别说有感情了。现在反其道而行之,却又不相信了。于是我说,是不是读着读着就激动起来了啊,可见读诗是需要感情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列夫-托尔斯泰说:“诗是人们心里燃烧起来的火焰,这团火焰燃烧着,发出光, 发出热。”你看这光,这热,肯定要照亮我们的吧,温暖我们的吧。

三是让老师朗读。预设:“既然朗读是要带感情的,那么同学们喜欢听听咱班哪位同学的朗读?”一阵沉默,竟然不像原先在自己班里上的那么热热闹闹,推荐一女生,然后又推荐一男生,然后就PK吧。于是一阵阵的鼓掌,老师点评,也挺精彩。然后我又问了句,就有同学说:老师。既然说老师了,就读吧。从前一天中午到上课,时间不多,读是读过好几遍了,可是总觉得这不是自己的强项,先前听说应老师在朗读这首诗时可是“语出就震住了全班”。犹豫了,不过有时偶尔在班上朗读一篇,学生也鼓掌了(当是鼓励自己的)。前一天在办公室里吼几句,遇上一位同事,说不错嘛(也当是鼓励自己了)。于是清了清嗓子,读了,读时还是比较用心的。但是投入与结果是不一定成比例的。没有太多的准备,没有足够的功底,显然不够到位,比如语速快了些,停顿时间不够长,比如“祖国啊”一句,感情还不到位,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反思8

当代著名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深情的爱国之歌,感情极为充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怎样教学这首诗歌?根据这首诗的特点,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朗诵上。同时吸取上一节课的教训,把教师的讲变为学生的学,充分发挥民主作用,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且赋予课堂教学的决策权。

为了做好朗诵示范,我在备课时反复朗诵了这首诗,作了充分的准备,感情的表达,朗诵技巧的处理,等等都想到了。在我的住室里,一遍又一遍地朗诵,以达到自己满意。当我在课堂上深情地朗这首诗时,赢得学生的一阵喝彩,为上好课、导学生朗诵好这首诗起到作用。

其实,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朗读,朗读特别是高质量的朗诵是一个理解、创新的过程。只要朗读好了,一篇课文的内容也就理解了。因此,朗读对语文能力的培养,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对祖国语言的感情熏陶都至关重要。我们的语文课堂始终应该把朗读放在首要的位置。

一节课,只要把课文读好,其它什么也不做,就是一节好课。这是从韩军老师的语文课堂得到的启发。在这节课上,我充分发挥了民主作用。让学生决定怎样学习。

九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己的好恶标准,有了自己的选择权力的愿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愿望,尊重的前提是理解和信任。在现实中,我们大部分教师不理解或者不信任学生,因此导致不尊重学生的行为常常发生。

在知识接收渠道多元化的今天,学生某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已经超过了老师。反过来说,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因此,教师摒弃高高在上的架子,放下身子和学生一起学习,做学生中的一员,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服务者。这种开放的心态不但不有损教师的形象,反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成精彩的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这节课上,我一开始就和学生商量怎样学习这篇课文,有学生说,老师您讲我们听算了。这种意见立即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反对。有学生说,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让一些学生上台讲解。这种意见比较受欢迎。也有同学提出质疑:这样学习固然好,但是费时间,一节课肯定学习不完这篇课文。怎样办?最终我们采取了折衷的方案:老师多引导,学生多思考,个别学生发言回答问题。

整节课,在采取某种方法之前都和学生商量,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主人公责任感,学习起来特别认真。这其实是我向魏书生老师学习的结果。魏老师的课上得轻松自在,学生乐学,教师轻松,效果显著。多和学生商量是上好课的法宝。当课堂教学沉闷时,当教师教学力不从心时,当学生厌学时,当学习效率不高时,不妨多和学生商量商量,一定会有峰回路转的感觉。

我和学生一起定下了本节课的三个任务:一是朗诵;二是讨论几个问题:

1 怎样理解诗中的“我”?

2“我”与祖国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3诗人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三是补写诗句(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三)。这几个任务都完成得比较顺利,尤其是朗诵环节做得好。第三个任务没有完成,因为时间不够用。我打算让学生思考后到黑板上自由写,但是下课铃声响起来了,只好放在自习课上再完成任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反思9

诗歌与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古代的诗是合乐而歌的,语言具有和谐上口。铿锵悦耳的音乐美。《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很适合诵读。所以在教学中,我就把诵读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诵读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诵读中细心体会作者对祖国深挚的感情,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今天我组内开课,上的是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个人很喜欢这首诗歌,虽然本诗载道的意味很浓,但诗中运用了丰富而鲜见的意象,新奇、准确;语言铿锵有力,流畅而奔放;既有女性诗人特有的深情细腻,又具有女性诗人少有的大气磅礴,读完之后一股豪气、爱国之气在心中激荡难平。

感谢新课改能将这位文革后新生代诗人的代表诗作吸纳进语文课本。但是怎样在语文课上教好这首诗,怎么通过一两个主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悟读这首诗,怎样让学生有层次地朗读诗歌,从而读出诗的美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悟,读出对诗歌的喜爱,成了我近日脑中不停思索又找不到突破口的问题。

昨天去鼓楼进修学校听了鼓楼区三位语文教师对余映潮老师的教学技巧做的全方位的解读,很受启发。晚上回家后,我静下心来再次备课。

我先明确了备课的总体思路,即先确定教学内容,再琢磨授课技巧。

我分四步实施:第一步,读透诗歌,先把从网上和教参上把能找到的关于舒婷及本诗的介绍、赏析及解读文章看一遍,在心中先打上厚实的底。

第二步,研读诗歌,筛选出诗的美点。我打算引领学生探究的美点有:情感美、意象美、结构美、音韵美。

第三步,设计两个主问题引导学生读出这四个美点。我觉得情感美学生是最容易分析出的,而本诗是通过一个个意象来为情感的表达铺路架桥的,所以意象美也很容易分析得出,其次是结构美和音韵美,这两点有共同点,都是着眼于语言,都是抓住每节诗的固定句式分析,这两个固定句式分别是每个诗节开头的“我是(你)……”和结尾处的“——祖国啊”。我的第一个主问题是“每节诗末的“祖国啊”在朗读的处理上是否一样?为什么”,由这个问题领着学生分析出四个诗节诗人情感的变化,从而理出情感脉络,体会情感美的两个方面,一是情感由低回叹息到激昂热烈的变化美;二是对祖国生死相依、荣辱与共的赤诚美。在分析情感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体会到了意象的新颖、准确。我的第二个主问题是“本诗的抒情主题是“我”,抒情客体是祖国,诗中用一个反复出现的句式将两者紧密结合了起来,请问是什么句式”,学生立刻就找出了“我是(你)……”的句式,我让学生读这些句子,试着用“从这个句式中我读了——”来说一句话,可以从内容、情感、修辞、结构、音韵等方面来说。经过这个环节,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诗人与祖国血肉相连的关系,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的忧患意识与使命感,加深了对情感美的理解。而且他们能够说出这个句式使诗歌的结构单一中体现着变化,简约中蕴含着丰富;使诗歌的音韵朗朗上口,回环跌宕。从而感悟到了诗歌的结构美和音韵美。

第四步,进行微观的构想,如课堂时间不够和多余两种情况下作何种调整,如个别意象上学生可能会出现的误读,如朗读中应重点指导的诗节,如各层次朗诵的时机与要求,如朗读配乐的选择等等。

备课至此,整堂课的脉络已经了然于胸。我知道,心里打了这样的底色,我的课堂可以信由学生发挥,灵动而个性地生成;我的课堂可以放得开又收得拢,在宏观和微观世界畅游。当然,课堂设计肯定有欠缺,课堂生成肯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这,也将是我永远追求不尽的前路。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含反思 篇2

一、了解作品, 走近作者, 准确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是诗人舒婷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写于1979年, 旨在表达作者对祖国的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十年浩劫刚刚过去, 苦难记忆犹新, 废墟上又升腾着希望, 痛苦与欣喜, 失望与坚贞交织于人的内心。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坎坷经历的青年诗人舒婷, 面对凝聚着深重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 很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的不幸而哀伤、为祖国的不幸而忧虑, 更为祖国的新生而喜悦, 为自己生命激情的复苏而激动, 同时又对个人与祖国的前途充满信心、希望, 为祖国的发展、富强献出鲜活的血肉之躯的热情升腾着, 弥漫着诗人的内心。这是一首悲怆、激昂的祖国恋歌。为表达这种赤子的深情, 诗人采用了由低沉缓慢走向高昂激越的节奏。低沉缓慢方能似哀似怨, 如泣如诉, 这是对历史的深思;高昂激越才可热烈奔放、一往无前, 这是献身祖国建设的赤子情怀。全诗分四节, 感情变化可以确定为:深沉痛苦———企望失望———欣喜若狂———高昂激越。深入了解作品, 走近作者的心灵, 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从而为创造性地朗诵作品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把握思想情感重心, 突出朗诵的行动性

那么怎样才能把诗人内心那份丰富的情感表达出来呢?朗诵者一定要准确把握作品情感的高低走向、思想情感的重心, 要明了自己朗诵的内容, 要告诉听众什么, 唤醒听众什么, 而落实这些, 需要朗诵者准确找到作品的“行动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曾说“蔑视没有动作性的朗诵和说话, 这种朗诵和说话, 尽管‘像煞有介事’, 很浮夸, 但同样没有意义。”朗诵时不能空洞地背词, 而要以自己富有感情的声音向观众传达出作者在作品中要表达的明确的思想意图, 要积极影响听众意识。所以, 朗诵时如果抓住了作品的行动性, 朗诵者就会胸有成竹, 既可以消除紧张, 又能找到自我感觉, 还可以使思想清晰、态度明朗, 从而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这首诗围绕着“为祖国母亲艰难行进而痛苦, 为祖国母亲愿望不能如愿而失望, 为祖国母亲重获新生而欣喜若狂, 为祖国母亲美好未来而奋勇拼搏”等一系列具体行动, 感染观众, 打动观众。朗诵作品的行动性的确定是基于对作品揭示内容及时代背景等的深刻理解。朗诵的形象性和音乐性都是在行动性的基础上产生的。“行动性”是朗诵过程的核心问题, 只有掌握了“行动性”, 才有处理作品的依据。有了行动性, 朗诵的内容就可以进入朗诵者的心灵;就可以通过体验, 将作者的诗句融进自己的心灵;就可以经过朗诵者声情体现, 使诗句飞进听众的心灵。

三、联想鲜明意象, 深切体会诗人细腻丰厚的情感

没有联想, 没有想象, 朗诵者无法进入到作者的心灵中去, 也就无法在自己的头脑中展开形象的画面。诗人看到了、感受到了祖国的贫穷落后, 热切盼望着祖国母亲富强强健, 并且决心为祖国的昌盛奉献自己的一切。诗人不去正面铺陈, 直接抒情, 而是敏锐地捕捉并艺术地表现了祖国人民的真切感受, 别具匠心地把对祖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属于意念性的感受转化成读者有切身之感的鲜明意象。朗诵者一定要捕捉到这些鲜明的意象, 尽量细化, 可适当加进自己的想象。干旱的春天里, 面黄肌瘦的农民为了生存, 拉着“破旧的老水车”, 由于超负荷运载, 老水车吱吱呀呀响着, 或在河边喘息着;炎热的夏天中, 筋疲力尽的矿工头戴着“熏黑的矿灯”在残破不堪的隧洞里蜗行着摸索着。这些困苦景象引起诗人心灵的震颤, 朗诵者如同亲身经历一般。第二节诗的意象是:一位老者仰望飞天壁画, 满脸写着惆怅、凄楚和失望, 这里凝聚了老者童年的憧憬、少年的畅想、青年中年的奋斗与拼搏, 到了老年还是走不出贫困与悲哀。

第三节中诗人用了一系列的意象, “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窝”、“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 这些组合意象是诗人的欣喜、激动与感奋, 更应该化成朗诵者内心丰厚的情感第四节, 诗人通过写自己吮吸“伤痕累累的乳房”, 进而说出自己过去的迷惘、深思, 今天的沸腾昂扬, 祖国母亲正在我的血肉之躯与心灵上起飞。前三节在句法上是写我与祖国的关系, 第四节便是反过来写祖国和我的关系。通过联想、想象把朗诵者自己置身于诗的生活图画中, 诉说痛苦、失望、欣喜与感奋。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谢芳曾说:“如果一个朗诵者对他朗诵的作品有比较充分、深刻的理解, 对他们朗诵的作品内容有比较饱满、真实的体验, 对整个节目在艺术上作了比较完美流畅的处理, 他的朗诵就会往心里走, 走内线, 而不是走外线, 因为他心里有东西可取。”

四、确定每节诗的语调, 充分表达诗歌的深厚情感

有了正确的理解和体验, 展开想象, 让诗中的景象在脑子中活跃起来, 同时, 努力调动自己的感官, 去感受每一个形象特征, 再去寻找能够体现这些特征的语调。“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纤绳深深勒进肩膊”使人痛苦, 所以语调是沉重的;“挣脱”、“胚芽”、“笑涡”“起跑线”, 给人惊喜, 令人激动激昂, 语调干净有力, 温柔, 苦中有甜, 兴奋, 语调中的力度、湿度与热度要充分表现出来。使语调富有情感的磁性和音乐的魅力注意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的变化。诗一开始就进入高潮, 虽然节奏低沉缓慢, 但感情饱满浓郁。第一节诗由深沉舒缓 (前四行诗) 到低沉急促 (五六行诗, 第六行诗逐步放缓节奏) , 通过重音“破旧的老水车”、“疲惫的歌”、“熏黑的矿灯”、“蜗行摸索”, 其中“蜗行摸索”音调较前三个重音轻些, 前三个重音突出音响效果和色彩效果。第七八行诗是这一节诗中痛苦情感的顶峰, 把一句诗分成两行, 行短意紧, 强度超过前面的诗句, “勒”字是重音, 体现出痛苦, 于是主词 (祖国) 出现, 最后一句是诗人面对灾难深重的祖国发出痛苦的呼喊, 语调凝重缓慢。

第二节开始一反前节方式, 前两行诗直叙, 内心痛, 语调急;三四、五六行诗总结前面, 重音“希望”、“未落”、“花朵”, “未落”是转折时的重音, 气息要沉下来, 到“花朵”时再扬上去, 然后主词出现, 情感喷薄而出。

第三节又是一个变化。五个副句分列七行, 节奏松紧交错。如果一、二节是写过去 (“‘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地面的花朵”) , 用现在时;这第三节则是写未来 (“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 也用现在时, 这就更富具体性和现实性, 承上启下, 痛苦上升为希望, 于是主词再次出现, 情感更加凝重。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赏读 篇3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读这首诗,不禁被诗歌里蕴含的真挚的爱国情感所打动。“我是你河边破旧的老水车”,“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我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诗歌回环往复的吟唱,表达出作者的赤子情怀。诗歌第一节,诗人以深沉悲痛的心情、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了祖国数百年来贫困、落后的历史。诗人用“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等密集的意象,概括出祖国长期处于贫穷和落后的状态。诗歌里的“我”,是万千炎黄子孙的代表,“我”见证了祖国的不幸与屈辱。近代以来列强蹂躏着中华大地,我们多灾多难的祖国倍受欺凌,祖国在痛苦地呻吟着。诗中的老水车、黑矿灯、隧洞、稻穗、路基等意象,是多灾多难祖国的缩影。诗歌中那些贫穷与滞重的事物,概括出祖国长期处于贫穷和落后的状态,读来令人无限感慨。是啊,我们怎能忘记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忘记就意味着背叛”,“儿不嫌娘丑”,“我”仍然对破败的祖国充满爱恋,并满怀着复兴的希望。紧接着作者在诗歌第二节写人民的痛苦和希望。祖国和人民没有因“贫困”而丧失希望,只是长期以来希望太渺茫,像“飞天”袖间的花朵,美丽诱人,未落地面。第三节,连用一组意象,描绘出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新生的祖国已站在“雪白的起跑线上”。第四节,再次强调“我”与祖国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关系。“迷惘”、“沉思”过的诗人沸腾了,她以发自肺腑的语言倾吐了献身祖国的热望。诗行里,激情澎湃的情愫奔涌;文字中,忧国忧民的情感吞吐。文字人生伴祖国休戚,诗者情怀共黎民喜忧。读着诗歌让人内心的激动久久不能平息,我忍不住高声朗诵:“祖国啊!我苦难深重的祖国!”

朗诵着诗歌,不禁回想起祖国2008年走过的风雨历程。祖国行进的步履每一步都如此艰难,2008年各种灾难不期而至,华夏儿女为你哭泣———我多灾多难的祖国。2008年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各种考验磨难,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伟大的祖国依然是“充满希望的祖国”。雪灾我们携手走过,西藏叛乱我们捍卫祖国团圆,圣火遇阻我们高唱保护,病毒肆虐我们用爱弥补,特大地震我们八方支援,欢呼奥运成功,喜庆神七飞天。中国人在2008年向世界宣言:我们不当奴隶,我们自有主见;我们不是懦夫,齐心将灾难承担;我们团结一心,定能重建家园。人生就是这样,悲欢离合万事难圆,擦掉眼泪相信会有春天。五千年文明辉煌灿烂,我们展开笑颜,留给世界一个巨大的惊叹。庆幸啊!我是中华大家园中的一员,你看,感动时时刻刻在神州大地上演。多难兴邦!天佑吾华夏!2008年一路豪迈,2009年我们祖国依旧激情满怀,让我们齐声高唱伟大的祖国,祝福可亲可爱的祖国!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含反思 篇4

杨广平

教学步骤:

一、进入朗诵天地,聆听名家朗诵 1.第一遍听,初步感受全诗。

2.第二遍听,划出朗读节奏和重音。3.第三遍听,轻声跟读。

二、品析诗歌意象

1.个性选读,全诗选用了许多事物来抒发情感,谈谈你最欣赏的一句。(1)学生活动。

(2)师生交流,形成下列答案:

之一:“破旧的老水车”与“疲惫的歌”显示出祖国的落后与疲惫; 之二:“熏黑的矿灯”与“蜗行摸索”显示出祖国前进步伐的艰辛与缓慢; 之三:“干瘪的稻穗”与“失修的路基”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

之四:“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则显示出祖国在痛苦中奋力抗争、顽强不屈的形象;

之五:“花朵”,给人以轻松而美丽之感,但“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又告诉我们“花朵”很遥远,无从触摸。但“花朵”毕竟是“花朵”,它代表我们古老的祖国的希望,即使有些微茫,但只要它存在着就会带给我们努力奋争的力量。之六:“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觉醒的祖国,一个崭新的祖国,一个充满希望和奋进精神的祖国。

之七:借“乳房”一词,把祖国比拟为母亲,“我”则是母亲翼下的一个渐趋成长的孩子,表现了“我”与祖国唇齿相依的关系。

2.妙手续写

(1)根据诗意,从下面诗句中选择一句续写,使之与原诗和谐一致。

三、登上梦想舞台,个性化朗读全诗 1.我来当导演--对“祖国啊”一句的朗读进行指导

第一节,“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诗人感到祖**亲是那样疼痛难忍,禁不住发出“──祖国啊!”的深沉呼唤。多么沉重,多么痛苦!语调应缓慢低沉。读“──祖国啊!”时,要痛苦沉重而有压抑感。

第二节,“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虽然有些微茫,但它存在着就会带给我们努力奋争的力量。因此这时诗人呼喊“──祖国啊!”,但那声音就不再是单纯的痛苦,而是在沉重中露出了点点的希望。读时语调较第一节稍高。

第三节,我们看到了一个觉醒的祖国,一个崭新的祖国,一个充满希望和奋进精神的祖国。“──祖国啊!”欣喜、兴奋、带有力量的呼喊。读时要充满欣喜,加快语速。

第四节,“我”将把“我”的一切奉献给祖**亲,“──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竭尽全力地呼喊,震撼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读时要有情感地全力投入,要读得有力量。

2.我来当演员--自选形式,进行朗读竞赛

配乐读

多人演读

模仿性朗读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篇5

教读本文,要注重朗读。不仅要读出语气,而且读时要揣摩诗句意思,体会诗的内在旋律。

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思维,领会诗人移注到形象上的主观情感。体会舒婷的诗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对诗歌深刻内涵的理解,要联系时代背景材料。欣赏过程中,对诗中重要意象的分析,教师可用词论点拨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

2.了解舒婷的涛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

3.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教学难点

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

2.联想想象法 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

3.讨论点拨法 用于对诗歌主题的分析。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诗意,分析诗中意象含义,把握全诗的情感历程,探究诗歌主题。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楚辞》登程,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经

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二)

同学们,我们为中国古典诗歌而自豪,因为它凝练、隽永,是多少年沉淀的精华。但这还不

是中国诗歌宝库的全部。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精彩华章,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欣赏现当代诗歌,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情的感染。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朦胧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领略它别样的审美特征。(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舒婷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不定期的执情释出来的执情化验室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三、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学生默读,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意

设影:

(1)注音:

干瘪(biě)驳船(bó)蜗行(wō)胚芽(pēi)迷惘(wāng)

隧洞(suì)绯红(fēi)淤滩(yū)纤绳(qiàn)

(2)释义:

疲惫:非常疲乏。

簇新:极新(多指服装)。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绯红:鲜红。

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揣摩诗歌内在旋律。

教师提示: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种诗句的音韵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的忧患意识十分相似。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深的悲怆。第三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3.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句节拍、重音。

教师示例: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4.学生有感情诵读全诗,思考:

(1)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

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2)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4)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5)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用自己的理解概括本节内容。

学生思考后精彩回答,教师点拨:

(1)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

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2)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

(3)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

(4)第三诗节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这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

(5)第四诗节中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涛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

5.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明确:第一节:回溯祖国数百年的贫困、落后的历史。

第二节:写人民的痛苦和希望。

第三节:描绘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

第四节:强调“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

四、研读,探究品味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合作探究:

(1)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2)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3)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四人学习小组合作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1)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第一人称写成,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是你……”或“我是……”句式反复出现,强调“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这个“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3)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

例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这个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存力。同样,下文的“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几行,写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2.学生集体深情诵读全诗,自由续诗。

请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1)我是于瘪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示例:

(1)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身躯。

(2)我是失修的路基,承载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3.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五、课堂练习

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

思 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1.诗的第一节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意象,分别抒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情思。

2.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

①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②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3.鉴赏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挂图 代数 琴 桨橹 茫然 苦恼 惆怅 焦灼

2.①时间缓慢 ②距离遥远

3.第三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全部发自内心.是源自心灵深处的“思念”。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诗人舒婷更能体会出祖国命运与个人命运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面对凝聚着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不幸而悲伤、为祖国不幸而忧虑,同时又有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是表达诗人这种理念与心声的动人乐章。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更亮。

七、布置作业

《水乡》是一首好诗,请写一段文字,说说它好在哪里?可以评析全诗,也可以评一个方面;字数不少于200字。

屋是小岛/浪中摇;

人是小岛/河上漂。

篙挨篙/桥接桥;

鱼网给桥栏/穿上黑纱袍。

夜半起大潮,站在门口捞一瓢;

一半是星星,一半是鱼苗。

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含反思 篇6

【教材分析】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与以往同类的诗作相比,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表现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以独特的视角从祖国贫穷落后贫瘠破败的现实出发,抒发了交融着深沉的历史责任感与强烈的时代使命感的赤子之情。

学习这首诗,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浓厚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品析鉴赏能力。诗歌是文学中的精品,反复诵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情感,在读中品析意象,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丰厚的意蕴,也能使他们更深切地体味到朦胧诗特有的美感。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对于诗歌朗读的基本技巧如停顿、节奏、重音等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初步具有根据诗歌内容理解感悟诗歌情感的能力。但是由于朦胧诗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深厚的意蕴,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有效地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品析,从而把握诗歌的意蕴,这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全诗,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品读诗句,把握繁复的意象,品析相关的修饰语,培养学生

解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2.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熏陶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诗人的情感变化。

2.揣摩品味诗中意象及其修饰语,把握诗歌丰厚的意蕴。

【教学策略】

1.以读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品析第一、第二节诗,学生小组合作品析第三、第四节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走近作者、作品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如果老师现在让大家写一篇抒发对家乡热爱之情的的文章,你会通过对家乡哪些方面的叙述描绘来表达这种感情呢?

(家乡的美景,家乡丰富的物产,发达的经济,家乡人的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看来,我们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对这些美好的事物描述,来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但是,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她长袖善舞,独辟蹊径,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书写她对祖国的满腔热情。她就是——舒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写的这首朦胧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二)检查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的情况

学生在班级内交流如下的资料:有关朦胧诗的知识、作者、作品的时

代背景。

二、自主探究

(一)整体感知——读中悟

1.初读——自由读,了解诗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共五节。诗的内容主要围绕“我”和“祖国”展开)

2.再读——自由读,读准字音。标注出读音掌握不准的字。小

组合作利用工具书共同解决。

3.三读——毛遂自荐分节读,读准字音。

4.四读——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轮流读诗,讨论交流朗读这首诗应该注意的停顿、重音、语气。

5.五读——听视频朗读,再自由读。

6.六读——男生女生各推荐一名代表竞赛读,其他同学当评委。

7.七读——男生跳读“我是你……”“我是……”这样的句子,男生读完一句,女生再把句子倒过来读,如“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是我”。

感悟:

(1)大家从这样的句式中读出了什么?

(我就是祖国,祖国就是我,我与祖国血肉相连生死相依)

(2)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强烈的爱国之情)(板书 爱国)

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抽象的情感在诗歌中表达出来呢?

(二)精读品味——读中品

1.品意象

老师读第一节诗,同学们提炼句子主干,如“我是老水车”。

A.看一看,作者在这一节短短的诗里,将自己幻化为哪些具体的形象?(板书 意象)

(老水车、稻穗、矿灯、路基、驳船)

B.想一想,对一个国家而言,你能理解它们都代表着什么吗?

(老水车、稻穗——农业;矿灯、路基、驳船——工业;或路基、驳船——交通运输业)

2.品修饰词

自己先读一读第一节诗,A.看一看,作者都选用了哪些词语来修饰这些具体的形象?(板

书 修饰词)

(破旧、干瘪、熏黑、失修、淤滩)

B.品一品,这些词语具有怎样的涵义?

(破旧、干瘪——农业的贫穷;熏黑、失修、淤滩——工业的衰败;或失修、淤滩——交通运输业的落后)(板书 意蕴)C.想一想,那些具体的形象与相关的修饰词共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贫穷落后百废待兴的积贫积弱图)(板书 贫穷落后)

3.品重点词

A.全班齐读第二节诗,请用诗中的一个形容词作为上节诗的小

标题。

(贫穷)

B.学生自由读第二节诗,请用本节诗中关键词语填空;

因为我贫穷,所以我﹏﹏,所以我﹏﹏,但我不放弃﹏﹏啊,那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

(因为我贫穷,所以我悲哀,所以我痛苦,但我不放弃希望啊,那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

C.再读读改写后的诗句,品味一下这些词语中蕴含的情感:

(通过这些关键词表达了作者深沉悲哀但仍存希望的感情)(板书

情感)

4..师生共同以低沉悲哀然而又不失希望的语调再读这两节诗。

(板书 深沉悲哀)

三、合作探究

(一)方法总结。学生结合板书总结品读第一、第二节诗的方法

(第一节——品意象、品修饰词;第二节——品关键词)

(二).学生利用品析第一、第二节诗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完成

第三、四节的品析,教师适时点拨总结。

意象: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

象征意义:起点、喜悦、发展、蒸蒸日上、有生机活力、充满希

修饰语及涵义:雪被下、挂着眼泪的——意味着一度的停滞、曾

经的挫折;

古莲、新刷出的、雪白的、绯红的——意味着生机勃勃、崭新的、美好的

整体画面色彩;生机勃勃、欢欣喜悦、蒸蒸日上、充满希望(板

书充满希望)

B.第四节

重点词: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血肉之躯、取得。

情感; 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反哺献身的激情)

(三).师生共同以清新、明快、振奋、激昂的语调来读后三节诗。

(板书 喜悦奋发)

四、教师结合板书小结

五、配乐 师生共读全诗

六、学生质疑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解疑。

七、布置作业,感悟收获

请以“我的收获”为题,写写你在这节课上的所得。可以是知识方面的,情感方面的,也可以是能力方面的。看看谁满载而归,谁两手

空空。

板书设计

意蕴 情感

贫穷落后 深沉悲哀

意象 修饰词 爱国(主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篇7

一、教学内容 1.学习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2.在学习诗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 1.以读代讲,来理解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 2.诵读感悟,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导语: 写诗的可以是诗人,朗读诗歌的也可以是诗人,“三分诗,七分读”,一首好的诗歌往往是需要通过朗读,才能充分的显示出它美丽的特质、动人的节奏和深厚的情感意蕴,因为朗读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今天就请在座的同学们一起来利用我们的激情和敏感来读一读、讲一讲《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一.诵读准备: 1.这是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的处女作。已经布置同学预习课文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了,下面检查预习情况:此诗发表于何时?这是什么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十年浩劫 刚结束,中国展现出崭新的面貌,祖国大地一片光明灿烂)2.重温朗读的技术处理要领:(注意领会诗歌本身的思想感情,并根据自己对诗歌思想感情的认识处理好抑扬顿挫、轻重缓急。)3.下面我们请四位同学(老师可自读第三诗节,以突出前后朗读的不同)分别朗读这首诗歌的四个诗节,大家注意听他们 音是否准,停顿是否恰当,音的轻重是否合适。二.诵读思考: 1.这三方面有没有问题啊? 2.读的不错,同学们朗读时确实能让人听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其中有一个很明显的语速语调的转换处,我听出来了,你听出来了吗,它是从哪一诗节开始的? 找同学回答。3.第三诗节。之前同学们怎样在读,之后同学在语速、语调上发生了哪些变化?(语速舒缓,语调低沉;速度慢慢加快,语调渐渐变得高昂亢奋起来。)4.只有情感的变化才能决定朗读语速语调的变化,那么第三诗节作者的情感与第一、二诗节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了?我们都知道“一切景语皆情语”,把握情感,需要去分析景物,在诗歌 中就是分析“意象”——融合了作者情感的景物。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两部分的内容。5.下面就让我们比较一二诗节和第三诗节中的意象,看看他们有何不同? 三.第一诗节研读: 先请一个同学读诗的第一节,1. 朗读诗句。同样请同学注意刚才的三点要求,但如果很好的话,也应该给予掌声鼓励,对吗? 2. 请同学找出这一诗节中的几个意象(学生回答,教师随机点拨,有目的的揭示意象的象征含义,淡化深层含义的挖掘)(破旧的老水车。)强调:老水车。老水车是怎么样啊?水车,中国农业工具的代表啊(熏黑的矿灯。)强调:矿灯,是熏黑的。象征中国工业生产(疲惫的歌。)强调:歌是非常疲惫的。(干瘪的稻穗。)强调:稻穗是干瘪的。(失修的路基。)强调:路基是失修的。(淤滩上的驳船。)强调:驳船在淤滩上,行进很艰难啊。3. 这么多的意象叠加,组成意象群,构成一幅画面。请问这幅画面,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能结合诗句具体的分析吗? 可能会回答“落后、破旧、疲惫、颓废、黑暗、贫困、艰难、无望”等词,4.“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意象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能试着分析吗?(痛苦、悲哀、有一种绝望,一种深深的痛与苦)(学生自己讨论交流,然后回答,教师随机点拨,引导)5.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在第二诗节中有“我是„„,我是„„”,还有“痛苦的希望”中的痛苦,所以作者的情感“悲哀、痛苦”。(此处板书)小结:面对 “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所显示出的贫困落后,表达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深沉悲痛的心情。6.这样的一种情感,自然要怎样来读? 用舒缓的语速低沉的语调读出沉重、压抑和悲痛的情感。带着这种理解,大家一起来读一下。四.第二诗节研读: 1. 在第二 诗节中,同学们都注意到“我是痛苦,我是悲哀”除此之外,“我”还是什么? 同学答“我是希望” 2.“希望”是“痛苦的”,“痛苦的希望”怎么理解啊?(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回答)(注意“痛苦的希望”,“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的理解,)(“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飞天袖间的花朵”是美丽的,作者在这里把希望比作花朵,但是花朵千百年间也未曾落到地面,说明希望一直一直没有实现,这里的痛苦是希望没有实现的痛苦。)(然而尽管希望遥不可及,让祖祖辈辈的人痛苦,但人们从未因此放弃过希望。“祖祖辈辈”延续的“痛苦的希望”就说明了这点)3.尽管希望渺茫,但是“祖祖辈辈”的人们仍然心存希望,在第一诗节中有哪些语句,能让你感受到这种希望的存在? 学生自找,然后回答。(引导学生用刚才品读重点字词的方法,来解读这两句的含义。)(注意“蜗行”——前行速度缓慢;“摸索”——前行的艰难;“深深勒进”——所负重担的沉重;“隧洞”——黑暗中。)4.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里,从中你能看到一个怎样的形象?(刻画了一个负载着沉重的负担在黑暗中艰难地缓慢的前行的形象。)在这个形象中能让我们体会到一种不屈的努力与不懈的抗争的精神.正是有这种精神的存在,才让人充满无尽的希望.(板书:精神)小结: 所以在第一节虽有痛苦和悲哀,但痛苦却不消极,悲哀却不悲观。当我们同学在读这两个诗节时,可以低沉,可以迟缓,但不可以没有力度,否则你绝不能读出面对贫困与落后心中的那种痛苦,那种无奈的呐喊。我想这种痛苦应该源自一种深深的热爱,就象闻一多的那句“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同样的情感。5.下面我们就请全体女同学用舒缓低沉的声音来读出作者的悲哀与希望之情。生读。五.第三诗节研读: 下面我们请男同学来读第三诗节。1.刚才四个同学朗读到第三诗节时,情感在这一诗节明显的变化,那么它与前面两个诗节中不同的意象有哪些? 2.你能用一对对的反义词来表现第三诗节与一二诗节意象的不同吗? 可以出现以下的反义词:破旧——簇新;熏黑——雪白/绯红;隧洞里——黎明(黑和亮);蜗行——喷薄;悲哀——笑窝;干瘪的稻穗——古莲下的胚芽;沉重——欢快。3.一放到一起,意象就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前面的意象群象征了贫困、落后,那么“簇新的理想”“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泪眼的笑窝”“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这个意象群又象征着什么?(象征着开始、新生、希望、光明)

4、作者写这些景物时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啊?(激动、振奋、期盼、喜悦)

5、情感上不同,在朗诵上的体现上自然也不同,所以此处,同学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出诗人那种期待和憧憬,欣慰和振奋的激情? 同学回答:高昂 的、略带急促的、亢奋的语调。6.请一位女同学来读 【7.可能不理解的内容:(“蛛网”是一种束缚,而“神话的蛛网”则是思想上的束缚。)(挂着眼泪的笑窝,怎么理解?痛苦、艰难之后的喜悦与欢乐)】 小结: “簇新的理想”“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泪眼的笑窝”“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这些意象描绘出一个新的时期,已经走在了新生的起跑线上的时期。随机发问:这一时期是什么时期啊?(经历过十年浩劫的作者面对此景,自然难以掩饰心中的 兴奋与激动。六.前三诗节总结: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刚才对一二诗节和第三诗节中的意象、情感上的比较结果。1.意象上形成对比,有明暗之分 2.情感上形成对比,痛苦悲哀与激动振奋之分 3.这些都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的?时间 由过去到现在。因为有过去种种的贫困和落后,因为有过去种种的痛苦与悲哀,所以才更加衬托出现在新局面的可贵与难得,才能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作者的那种“惊喜”“激动”“喜不自胜”。读时也让我们情不自禁的高昂激动起来。七.第四诗节研读:

上一篇:建筑工程管理个人总结下一篇:nba球员广告收入缴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