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案例

2024-11-29

经济学原理案例(通用10篇)

经济学原理案例 篇1

独立学院中经济学原理案例教学分析

摘要:

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最重要的课程,经济学原理在夯实学生经济学基础、培养经济学素养、训练学生经济学思维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对独立学院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目标的特殊性分析,探讨将案例教学引入经济学原理的重要性以及引入路径,并最终得出案例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对之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

经济学原理;案例教学;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8014502

独立学院是上世纪末我国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型办学形式,它为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提供了新型途径。截止2014年6月15日,全国还剩有独立学院287所,43所独立学院已经转设普通民办本科院校,并有在校生近278.4万人,教职工近18.92万人,占全国民办高校在校生总数的52%,覆盖了全国的29个省、区、直辖市(西藏和港澳台除外)。如今,独立学院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独立学院学生和教师的特点

1.1学生的特点

由于产生背景、目标定位等和其他高校不同,独立学院的学生体现出自身的特殊性:第一,由于招生分数相对低,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偏科的现象比较严重,大部分学生对高数、统计类课程抵触情绪严重,而高数类课程对经管专业又尤其重要;第二,学生自学能力相对差、自我管理能力弱,但个性比较突出,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这与独立学院学生大多是90后的独生子女,这些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有较多的自我主张;第三,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综合素质强,独立学院的学费较高,入校学习的学生家庭条件一般较好,物质条件优越,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表现力和交往能力上的优势突出;最后,学生们对教学要求偏向实用性和实操性,对理论性课程具有较强的质疑性和厌恶情绪。

1.2教师的特点

独立学院作为在管理模式上依托于其“母体”学校的民办学院,教师队伍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师资队伍存在极强的“非独立性”,独立学院师资一般是由专职教师(本校)、母体高校委派教师、社会外聘教师三部分组成,管理层教职工大部分来源于母体学校,其思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母体学校的影响,此外还有不少外聘退休教师或兼职教师;第二,不同于公办学校,教职工并没有所谓的“事业编”,教职工流动性较大,教师归属感弱;第三,教师再培训再充电机会少,由于独立学院属于民办性质,在公费培训方面的经费非常有限,导致教师缺乏再次学习的途径;最后,教师定位不明确,定位不明确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的冲突,一方面独立学院的性质定位,无一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首先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应用能力,而在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中,其标准又是“科研独大”,那么独立学院教师究竟是以应用型上课为主还是科研为主?

2案例教学在经济学原理的重要性

2.1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

独立学院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只有将案例教学引入经济学原理课程中,才能引导学生去了解国内外财经动态,理论结合实际,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并通过学生们自己的案例讨论和分析,形成自身较强的逻辑分析和文字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2.2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

将案例讨论引入到经济学原理的课程教学中,比起纯粹的理论阐述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例如,在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经贸系,每次师生座谈会,学生们必要求课堂能增加案例,而能将案例成功引入课堂的老师往往能获得学生的青睐,而该堂课程也能获得学生的好评,学生出勤率也极高,学生在将来的其他经济学科学习中也表示压力少很多。

2.3符合经济学原理课程的课程目标

经济学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囊括的知识面相当之广泛,对学生的要求也相对高,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学会构建简单的经济学模型,并能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分析现实经济、社会问题,理性参与公共政策的讨论等。引入案例教学,能更好的使学生理解经济学理论,并运用于分析实际问题,从而学以致用。

2.4对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必然要求

引入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关注时事,并将时事联系经济学理论;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对课堂讨论的组织,学生案例讨论的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教师在课余期间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查阅文献,关注时事,思考课堂的组织,这也促进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

3经济学原理案例选取的标准

3.1时效性

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发展很迅速的学科,以经济学经典教材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为例几乎几年就更新一次,至今已更新到19版了,每一版都是随着当时的时事发展更新不同的案例。我们在案例选择的时候也应该根据当时当下的经济热点问题选取案例,例如现在再拿加入WTO,甚至是2008年金融危机作为案例确实有点过时了;而2014年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淘宝“双十一”营销作为案例来讲解供求曲线图,这样更新颖,更具备时效性。

3.2相关性

所选取的案例即使是当前时事热点问题,但与经济学理论无关,其教学效果也不大。例如,2014年马航失联,虽然在当时是热点但很难与经济学理论相结合起来。因此选择的案例一定要和经济学原理能结合起来,能诠释经济学理论。例如,讲解货币政策的时候可以结合央行降息的举措,以及欧元区QE之路,再对比早几年美国的QE政策和效果。

3.3趣味性

当然,如果案例过于理论过于宏观,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兴趣,这样也失去了案例教学最初的目的。因此在选择案例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到时效性和相关性,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取案例时尽量贴近生活,符合90后的口味。例如用团购来诠释价格歧视。

4案例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4.1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1)学生方面。

应试学习习惯根深蒂固,发散思维以及创新思维弱。习惯了应试教育的学习思路,很多学生对以培养发散和创新思维为主的大学教学方式不太适应,对于老师要求的案例课堂演示,大部分学生只会千篇一律的陈述事实,而忽视了对案例给出自己的评价,因此导致课堂讨论时学生无所适从;过分强调标准答案,而忽视了问题本身的解释是多样性的。

学生功利主义思想较为严重。由于受到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以及对大学学习的远见不足,部分学生疑惑学习的目的,形成了不正确的学习期望,误将经济等同于赚钱,强调实用主义而轻视理论学习,通过课堂学习发现与原有认识存在偏差,对经济学原理课程的学习热情迅速下降。

(2)教师方面。

在现行职称评定体系中,使得教师偏科研忽略教学。经济学原理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又是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教师要求颇高,但现行的职称评定体系中对教师的科研要求高,而忽视了对教学的考核。在有限的精力中,大部分教师选择了牺牲教学投入科研,使得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教学监督体系单一,一般以学生评教为主,导致教师教学保守化。高校是一个自由自主的地方,上级和同行之间的监管较少,评价教师教学水平最直接的就是期末的学生评教,一些教师为了获取较高的分数会采取保守化教学,例如采用类似高中的教学模式、承诺无难度考试等等。

(3)课程设置。

独立学院不同于其他高校,是民办本科,一些管理层为了节省成本均采用大班教学,使得老师无法专注到每一位学生,也很难督促每一位学生上台做案例展示,或者在小组案例展示中会有过多的学生出现搭便车的可能。例如150人的大班教学,一学期下来,教师可能只认识坐在前排的一些学生,实施分组讨论或者分组案例展示难免会有不少学生搭便车。一般经济学原理课程为每周3学时,学时有限,而教学内容过多,很难在课堂上将内容诠释清楚。

4.2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的建议

针对以上的分析,案例教学虽好但也面临着种种困境,要提高案例教学质量还要做到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倡导非标准答案教学;(2)鼓励学生多关注经济时事,阅读经济学经典名著;(3)对教师的考核尽量往教学方面倾斜,鼓励教师投入教学工作;(4)实施小班精英教学,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与教师交流。独立学院的经济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任重道远,还需要独立学院、教师和学生各方面努力,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田天,冯钊.略论基础教育中经济思维与行为能力的培养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3,(6).[2]于泽.我国本科经济学教学方法的经济学分析[J].教学与研究,2009,(6).[3]廖小波.案例教学法在理论经济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2,(6).[4]张雄.浅析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原理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4,(21).

经济学原理案例 篇2

关键词:案例法教学法,经济学原理,应用研究

经济学原理是经管类专业的核心主干基础课程, 作为教师, 希望学生不仅能掌握好理论, 还能拥有经济学的思维方法, 解释和分析经济现象和问题, 做到学有所用。从美国哈佛大学起源的案例教学法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使学生能在课堂上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将抽象的理论生动化。因而, 将案例法融入到经济学原理课程, 以现实中的案例为素材, 在教师的引导下, 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帮助其融汇知识。

一、经济学原理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与课程理论密切相关的经济案例带入课堂, 比起单纯地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 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现实与理论的紧密相连, 创造出一种轻松的互动环境, 让学生感受到理论学习的实用,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 经济学原理课程的现实性需求

经济学原理课程的理论性较强, 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现实情况的能力。课程中涉及到的诸多理论, 如消费者选择理论, 厂商生产理论和完全竞争等理论是社会现象和实践的总结。以最新的与理论相关的实际事实引导教学, 既是对理论知识的解释和验证, 也是体现出经济学原理的生动性。

(三) 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使用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准备案例, 并要考虑案例与理论知识点的相契合, 如何组织课堂讨论, 同时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这些工作的完成, 需要教师前期做很多准备工作, 不仅要熟悉课程中的理论知识, 还得平时留意和积累案例, 适时更新案例。在课堂上的互动过程中学生可能提出新的想法, 启发教师思考, 查阅文献积累新的收获。

二、经济学原理课程案例选取的原则

(一) 典型性

经济学的理论与现实密切相关, 相较其他课程, 可供选择的案例较多, 这既是经济学原理课程的优势, 也是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中的问题之一, 即如何在众多的案例中选取有趣, 难易适度, 又有典型性案例。如在讲授宏观经济中的财政政策及其作用, 可引用国家新近采取的“微刺激”措施, 并与2009年采取的四万亿投资进行比较, 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政策的作用及可能的后果。

(二) 新颖性

对于案例教学法来说, 选择的案例要适时更新, 保证将理论知识与新近发生的事相结合, 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一点上, 国外的教材做的很不错, 如知名的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出到19版, 几乎每隔三年更新一次, 不仅是理论知识的新加入, 还有案例的与时俱进。就教学受众来说, 大学生正直青春年华, 比较关心社会热点, 持有个人的看法, 也存在一些困惑需教师释疑。如讲授失业和就业的相关内容, 可引入大学生就业难作为案例, 结合最新的数据, 这不仅是社会热点问题, 还与大学生自身相关, 可激发主动学习。

(三) 多样性

经济学原理课程与生活紧密相连, 在选取案例时, 即可选择与生活中常见的小事作为案例, 如讲授机会成本结合高考填报志愿, 也可选择国家层面的宏观案例, 如国家刺激经济的政策选择;另外, 对案例的选择可以灵活地选择中国的或他国的案例, 有时还可同时提供同一事件的中外两个案例, 如讲授经济增长时, 可将中日之间的经济增速进行比较, 与学生探讨两国经济增速的异同。

三、经济学原理课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经济学原理课程在实施案例教学时要以学生间的互动讨论为主, 教师尽可能隐身, 控制好整个讨论过程, 做好点评和回答学生的提问。具体实施可分为以下几步:

(一) 理论知识的讲解

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案例的内容, 因而, 在正是进入案例教学讨论之前, 要先给学生讲解相关理论知识, 还要求学生在事先预习理论知识。讲解理论知识也得加入一些小的案例, 这些案例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如同国外教材在叙述理论时安排了很多的小案例。在给学生讲解清楚理论知识后, 将事先准备的案例和思考题展示给学生, 这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后熟悉案例, 提前准备好讨论问题的发言提纲。因为案例教学是开放式的讨论, 告诉学生自己查资料, 对问题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 有自己的额外想法更好。

(二) 课堂的案例讨论

在学生课后熟悉案例之后就正是进入案例讨论的环节。案例讨论可根据班上学生人数采用个人或小组的形式组织, 在整个讨论过程中, 教师主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掌握讨论的节奏和时间安排, 防止学生在讨论中偏题。同时, 教师要留意学生讨论中疑问和提出的问题, 及时回答学生的这些问题。

(三) 课后点评和总结

在学生讨论完案例之后, 教师要先总结当次的讨论, 结合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给予客观的评价, 指出学生表现好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 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有个大概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鼓励学生多积极参与课堂案例讨论。事后, 教师还应该自己总结此次课堂讨论, 记入个人教学日志, 作为下次上同样章节内容的案例讨论的参考。

四、经济基础课案例教学法注意事项

(一) 精选教材

市面上充斥各类经济学原理课程相关教材, 既有国内知名教授编写的畅销理论教材, 如高鸿业教授的西方经济学已出到第五版, 也有国外畅销的教科书, 如萨缪尔森、克鲁格曼和曼昆等人的教材, 几乎每隔三、五年更新一个版本。相比较而言, 国内的教材偏重于理论, 讲的比较透彻, 条理清晰, 但案例较少, 较旧, 只能说是个点缀, 教材读来枯燥, 缺乏吸引力;国外的教材在注重理论之余, 教材中适时的穿插各类相关的贴近生活的案例, 显得生动有趣, 读来轻松, 要说缺陷, 就是所选案例绝大多数与中国的现实情况无关。笔者在讲授经济学原理课程综合比较了几十种中外教材, 最后选定克鲁格曼的教材, 在讲授时将书中案例主要用作引导, 激发学生兴趣, 在讨论案例中主要用自己事先精心准备的案例。

(二) 积累和精选案例

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选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 经济步入长期的增长轨道, 与世界日益接轨。每天, 每年都发生着大量的经济事件, 各类媒体都有报道。对经济学原理课程来说, 有大量的素材可供选取作为案例来源。作为授课教师, 平时要留心, 如定期看一些财经类精品报刊杂志《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和《财经》等, 标记一些可供日后课程使用的报道, 专门分类记录。除这些文字报道之外, 还可搜集一些电视财经新闻报道, 纪录片等视频资料。积累多样化的案例, 课堂上可交互使用, 活跃课堂讨论气氛。

(三) 设计讨论环节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比较开放的教学形式, 课堂上以讨论为主, 鼓励师生间思维碰撞,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再认识。在课堂上, 教师既是案例教学中担任导演角色, 还要作为演员之一参与讨论, 必要时还得兼任主持和裁判的角色。为使整个案例教学过程顺利, 达到预期目标, 作为导演的教师, 需事先设计好讨论的环节, 循序渐进, 逐渐形成套路, 让学生熟悉, 能迅速进入角色。

参考文献

[1]刘仙梅.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9年第5期.

[2]廖小波.案例教学法在理论经济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经济研究导刊, 2010年第22期.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案例 篇3

(1)通过对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受浮力的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以及“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4)在探究浮力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具 容器、乒乓球(或木块)、金属块、大烧杯、弹簧测力计、细线、鸡蛋、食盐、溢水杯、小烧杯等。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播放巨轮远航、气球腾空的视频或展示巨轮远航、气球腾空的图片引入课题。

(板书)四、 阿基米德原理

(2)新课教学

(板书: 1. 认识浮力)

演示图1,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遇到的哪些物体受到了浮力的作用?你是怎样知道它受到了浮力的作用?请举例说明。

[学生开始可能会以在水中上浮或漂浮的物体为主举例,逐步地会有学生意识到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

(注:在这里,第2问的提出一是增加学生对第1问的思考深度,二是为后面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做好铺垫;对学生举出的不恰当的例子要及时进行处理)

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会受到浮力?怎样知道它是否受到了浮力?

(注:要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的各种方法的特点,认识到用弹簧测力计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有独到的好处)

浮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你认为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受到浮力?

(注:在学生充分讨论、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总结、概括)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物体在浸入液体或气体时,会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在物理上就叫做浮力。在实验室里,我们可以用弹簧测力计两次测量求出浮力的大小。

在我们举过的事例中,物体都受到了浮力的作用。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相同?为什么?

[学生一般会想到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浮力不相同。]

(注:这一问题的解决要引向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进行比较,使学生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浮力的大小?

(板书:2. 探究浮力)

请你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注:说出猜想依据是为了保证猜想的科学性,避免出现胡猜乱想的现象)

[学生一般会从浮力的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液体入手进行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有关,也可能与液体有关。学生可能猜想出的因素一般有:

⑴与受力物体有关的因素:①物体的体积;②物体的密度;③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

⑵与周围物体有关的因素:①液体的密度;②液体的多少;③被排开的液体体积。]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上述猜想归结为以下4个:⑴物体的密度;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注:要引导学生对提出的这些猜想进行分析、归类,去伪存真,以便实验探究更加顺利)

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样来设计这一实验呢?

(注:引导学生注意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要控制变量)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自主选择探究以上的一个或几个猜想,并注意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浮力的大小的。

(注: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不必每个人都要进行完全的探究,藉此引导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巡视中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指导,兼顾学生对猜想的选择情况,进行正确引导,保证每个猜想都有多组学生来验证。

(注:要让学生感受到大量实验得出的结论才可靠,体会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的典型展示。

(注:探究成果共享,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同时,不要忽视错误探究过程的展示,犯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是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通过大家的合作探究,我们对提出的猜想进行了验证。大家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密度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请大家思考:物体在密度大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否一定大?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大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否一定大?在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都不同时,物体可否受到相同的浮力?

[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不难回答;况且也有学生在实验中已发现在密度小的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的话浮力也可较大。]

(注:这是一个极具价值的问题,这样就等于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了新的问题,可促使探究进一步的深入)

既然在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都不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可能相同。再说“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是否欠妥?那么,浮力大小到底跟什么因素有关?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可能会猜想浮力与排开液体的质量、重力有关;浮力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或成正比]

(注:根据液体密度小、排开液体的体积大与液体密度大、排开液体的体积小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可能相同,不难猜出排开液体的质量,进而猜出排开液体的重力;而浮力的大小更可能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因为它们都是力)

为了验证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相等或成正比,又应当怎样来设计实验呢?

(注:要提醒学生在液体密度不同、排开液体的体积也不同的各种情况下,随机测出浮力的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然后进行比较)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用不同物体、不同液体定量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的关系。]

(注: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每个人只要随意测出一组数据即可)

巡视中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指导,进行正确引导,保证每组学生都能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的典型展示。

(注:探究成果共享,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同时,不要忽视错误探究过程的展示,犯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是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通过大家的合作探究,我们对提出的猜想进行了验证。大家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相等。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注:要对学生强调大量实验得出的结论才可靠,在全班同学的努力下,我们一节课解决了智者阿基米德几年都没解决的问题)

(板书: 3. 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讲述阿基米德洗澡发现阿基米德原理的轶事。阿基米德在洗澡时突然意识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有关。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对你以后在科学探究中的猜想有什么启示?课下与你的同学一起讨论。

(注:这对提高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猜想能力有重要意义)

知识扩展:我们研究的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物体在气体中是否也受到浮力呢?

物体在气体中也会受到浮力。大量实验证明,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

(3)回顾小结

引导学生就本次实验探究过程中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收获进行总结。

(4)布置作业 (略)。

管理学原理案例分析 篇4

案例:员工培训

某运输有限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物流龙头企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物流行业的竞争,以及企业长期健康发展,认识到要转变观念,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同时需要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而培训是先导。过去,企业搞过不少培训,但基本上是临时聘请几个知名专家,采用所有员工参加、上大课的培训方式,在培训过程疏于控制。培训过后,有人认为在工作中有用,有的人认为没有什么用,想学的没有学到;也有人反映培训方式太单一,没有结合工作实际等等。

分析该公司的培训工作。

(1)虽然企业认识到培训是先导的重要性的认识。但正如案例中所显示的企业在培训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培训内容和方法的单调单

一、培训过程控制和培训效果评估不够等。

(2)针对培训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有:首先要采取自己培训和委托培训的方式,这样做容易将培训融入企业文化,员工认同企业文化,不仅会自觉学习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而且会增强主人翁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其次要确保培训内容多样性。培训内容应包括政治思想教育、业务知识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再次要采用多种培训办法,包括系统的理论培训、职务轮换、参观考察等。

经济学原理案例 篇5

编辑部请我就教师们提出的“如何利用地理案例学习地理原理”的问题谈点看法。这个问题属于“如何利用……达到……教学目的”的问题类型,思考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了解和把握要使用或要“利用”的那种方法、技术、工具等的特性。因此,要讨论“如何利用地理案例学习地理原理”的问题,我们可以先从分析地理案例的特性入手,根据这些特性设计教学来达到学习地理原理的目的。

首先,案例的文体大都是描述式或叙述式的,含有较多的细节,因此文字量较一般地理教材上的课文要多。较多的细节是为了使学生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并有足够的资料去分析、解释事件的发展,也是为了引发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之间的讨论。虽然文字较多,但比较理想的案例应该是有趣且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的。

其次,作为学习某个特定地理原理的案例,它一定是以相应的知识作为基础的,但这种原理性知识不会以一种显性的方式直接出现在案例中,也就是说,案例中不会出现对相关概念的解释和对相关原理的陈述,它只是“含有”或“蕴涵”。这一点也是与传统教材“正文”的表述风格十分不同的地方。

第三,案例是一种“情境化”的学习材料。“情境化”除了含有“真实”“综合”的`意义外,还含有“问题”的意义。常说的“创设学习情境”,并不仅指创设一个特殊的、生活化的、有趣味的学习空间或气氛,更重要的是指提供一种“自然”生成问题的可能。理想的案例在编写时,就已经被编者做这样的“情境化”处理了。

最后,案例是独特的。案例一定是在描述相对完整和独立的事件,如果把两个相关性不大的事件放在一起描述,一般不作为“案例”对待。正因为案例是独特的,所以案例为学生提供的视野也是有局限的。

根据案例的这些特性,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何比较好地呈现案例?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案例的呈现可以有提供打印文本、利用电子文稿演示、播放视频材料、制作网页等,甚至可以请当事人来现场讲述。不论哪种呈现方式,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尽量充分地接触案例提供的事实并感受相应的学习情境。

第二个问题:如何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因为案例的材料比较具体,信息量也比较大,地理原理又是隐含其中的,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案例的使用掌握地理原理,就看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何了。我们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提问题,以引发学生以一个“地理学家”的身份对案例进行深度思考,例如,“案例情境涉及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哪些是最关键的?”或者“此案例涉及了哪些地理要素?”这类问题属于诊断性问题。再如,“案例中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案例主角采取这种解决方法的动机是什么?”这类问题可以归为资料获取性问题。还可以这样问“如果你是案例的主角,你会采用什么不同的措施?为什么?结果可能是什么?”“此案例和什么地理原理(或观念、方法)有关?”这就是行动性或推理性问题。如果学生在分析案例前已经学习过相应或类似的地理原理,还可以让学生将案例中的实际问题与这些原理进行比较。

但讨论的问题并不一定都由教师提出。在开始利用案例学习时,问题可以由教师设计,随着学习的进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逐渐增强,可以让学生就案例自发地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第三个问题:如何组织好讨论?典型的案例学习包含针对案例进行讨论的过程。讨论的形式方面的目的是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对案例的分析中。它的实质性目的则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争辩、互相启发,逐步厘清对地理原理的理解并对此留下深刻的印象,即所谓的“真理越辩越明”。所以,理想的讨论包含对有“争议”问题的辩论。我听过一些说明是“案例教学”的课,有学生分组讨论的,但更多的时间是教师带着学生分析案例,例如,展示一张地图,问学生某个企业为什么会这样分布等等,然后就有几个学生回答。一个问题解决后,教师再呈现下一个问题。不能做到充分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可能有多种原因,例如,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先阅读和分析案例;教师担心学生讨论不出什么结果;选择的案例问题情境不明显;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等。

讨论中和讨论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将案例中的具体材料提升到地理原理的高度来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案例与原理之间的密切关系。

第四个问题:如何进行拓展学习?因为案例是独特的、具体的,因而是有局限的,所以以掌握地理原理为目的的案例学习要有拓展学习或称后续学习,即,让学生有机会使用一个蕴涵同样地理原理的新案例学习,以保证他们能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经学过的地理原理,并增强学习的效果。可以在第一次案例学习结束后再布置专门的拓展学习,并在两次学习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以便学生消化学到的原理知识、有时间仔细阅读新的案例并与课堂使用过的案例进行比较。同时使用几个案例学习也可以说是一种拓展的方式。拓展学习就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自己提出问题为主了。

工程案例力学原理的整理及提炼 篇6

力学是最早产生并获得发展的科学之一。人们在生成劳动中, 创造了一些简单的工具和机械 (如斜面、杠杆等) , 并在不断使用和改进这些工具和机械中, 积累了不少经验, 从经验里获得知识, 形成了力学规律的起点。我国古代在“墨经”、“考工记”、“论衡”、“天工开物”等书籍中, 对于力的概念、杠杆原理、滚动摩擦、材料的强度等方面的知识都有相当多的记载。

19世纪以前 , 力学是物理学的主导。从19世纪末开始 , 力学与物理学有了明确的分工, 力学研究宏观现象, 物理研究微观或宇观现象。物理为基础学科, 力学带有技术的性质。当然, 随着科学的发展, 两者必有融合之处。

20世纪以来 , 与航空工业及其他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 , 力学的许多专门分支如弹塑性理论、流体与气体动力学、非线性振动理论、自动控制、运动稳定性理论、陀螺仪理论、变质量力学和飞行力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迅速发展和巨大成就。20世纪力学发展的特点是出现了大批新的边缘学科, 力学正在越来越多地渗入其它有关学科中。

1997年钱学森首次提出“工程力学走过了从工程设计的辅助手段到中心主要手段的过程, 不是唱配角而是唱主角了”这样振奋人心的口号。

力学是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的;一方面是精深的力学理论, 另一方面是工程实际急待解决的问题。必须以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 要得到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工程师的欢迎。万万不可只发表论文, 不解决实际问题, 让工程师们觉得有你没有你一个样! 怎样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必须深入实际。但到了现场, 实际就在眼前, 你也可能抓不到问题的要害。原因何在?缺少分析洞察问题的能力! 怎样培养分析洞察问题的能力?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运用。力学主要培养以及锻炼人的观察能力、建模能力以及提炼问题能力。

1 案例收集

人们常说“处处留心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主要是强调要留心周围的事物。其实力学并不遥远, 力学就在身边。大到宇宙、星系, 小到细部、粒子;远至古代文物, 近至家长里短;深奥到卫星原理和星系演化, 优雅到诗画欣赏。可以说无一不涉及到力学[1], 而一旦涉及到力学又有相应的话题。案例收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1 留心日常生活中的力学现象

要收集整理和力学相关的案例素材, 一定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仔细留心周围生活。从而才有可能发现其中和力学相关的现象。比如摩擦, 提到摩擦, 一般想到是阻碍物体运动, 耗损结构的动能, 大多想到摩擦是有害的。其实, 摩擦又是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 一旦没有了摩擦力, 人类就无法行走, 只能像溜冰一样滑来滑去;又比如下雨、下雪天, 汽车车轮容易打滑, 转弯的时候一般都要减速等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和摩擦相关的问题。再比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开瓶器, 开瓶器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自锁原理, 以很小的体积与力就可以拔起塞得很紧的瓶塞。通过对这一类问题的整理, 可以从日常生活当中整理出大量实例, 便于理论力学教学的展开[2]。

1.2 留心新闻报道

2013年6月4日上午 , 国航一架执飞成都—广州航班的波音757飞机在起飞后不久, 飞机机载雷达罩在数千米高空被撞出一个大凹洞, 机组随后立即决定返航, 在半个小时后航班安全回到成都双流机场, 事件未造成人员伤亡。该实例生动形象的阐明了“鸟撞”问题, 通过该实例不但可以说明碰撞的巨大破坏力, 还能引申解释为什么机场周围不能养鸟以及机场为何有专门的驱鸟部门等;2007年8月12日, 在位于陕西南路和南昌路交叉路口的上海地铁10号线建设工地, 一辆正在作业的吊车突然侧翻, 一名工人被砸伤。这名伤者在被送往医院途中因失血过多死亡。该实例说明吊车操作人员必须要懂得必要的力学知识, 否则吊装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就不可避免。工程施工中在起吊重物时, 有严格的操作过程, 通常有“十八不吊”的安全要求, 特别是在起吊大型构件应进行力学的平衡计算, 否则酿成吊车的翻倒事故。通过每天大量的新闻浏览和阅读, 可以收集整理大量的和力学相关的工程案例。对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案例教学是相当有裨益的。

2 案例力学模型的提炼

有了大量的贴近生活、工程的力学案例, 怎样提炼其中的力学模型, 这也对从事力学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液压汽车起重机吊臂的受力简化, 将油压缸筒简化为二力杆, 汽车底盘简化为铰支座。如果忽略吊臂自重的情况下, 这样吊臂的受力就可简化为三力汇交平衡。通过列平衡方程或者采用力的三角形都能比较容易的得到油压缸筒以及汽车底盘的受力, 从而可以指导起重机吊臂的设计和制造。通过分析还可以研究油压缸筒在升举过程中, 得到汽车底盘受力与油压缸筒长度关系的曲线, 从而可以优化汽车底盘的受力。另外, 还可以研究吊臂采用的截面型钢与吊臂受力变形等的关系, 以及油压缸筒可能会发生的屈曲、后屈曲等工程问题。可见, 哪怕是针对一个常见的工程实例, 要提炼其中的力学模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很多基本的概念, 包括约束的抽象、受力的简化等。而工程实际的约束问题要根据结构的运动来抽象简化, 它没有一成不变的[3]。比如内燃机活塞连杆, 可能在xoy面内, 两端的约束要简化成铰支;而在yoz面内, 有一端的约束又要简化成平面的固定端, 另一端简化成铰支。又比如集中力, 严格说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集中力, 如果有的话, 该点的应力就会变得无穷大。而实际上, 很多工程上的载荷又经常简化成集中载荷。只有当这些载荷所在的几何尺寸相比于整个结构的尺寸而言小得多的情况下, 这种简化假设才是合理、可行的。在比如刚体, 绝对不变形的物体是找不到的。只有当物体的变形相比于它原来的几何尺寸小得多的情况下, 才可以把这种物体简化为刚体;当物体的变形不能忽略的情况下, 刚体假设不在适应, 这时要考虑引入变形体的概念。

3 结语

工程案例力学原理的整理及提炼可以说一项比较浩大的工程, 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凝炼, 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和物力, 不是一朝一夕能够速成的。但是这又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通过工程案例的整理和提炼, 可以提高力学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授课质量, 还可以开阔视野, 增强综合能力;对学生而言, 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锻炼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自觉推动和维护社会正能量[4]。

摘要:理论力学相对抽象枯燥, 学生学习较难掌握学习方法 。将工程实际案例引入到理论教学中, 不失为新形势下理论力学的一种教学改革模式。而工程案例力学模型的简化和提炼对力学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如何整理提炼工程案例的力学原理提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希望藉此促进理论力学的教学。

关键词:理论力学,模型抽象及简化,工程案例力学原理

参考文献

[1]武际可.拉家常&说力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陈文.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J].河南科技, 2014 (8) :274-275.

[3]金春花, 曹小建, 许薇.紧跟时代步伐的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4 (14) :140-141.

经济学原理案例 篇7

关键词:综合案例系统 数据库设计 覆盖关键知识点 提高学习兴趣

一、前言

在现有《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材中,很多教材的综合案例是围绕学生选课管理或者图书管理来设计并实现的。这些案例存在的普遍问题包括:案例没有覆盖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如事务和游标的使用,导致学生对这些关键知识点的使用感到茫然;虽然学生对综合案例中数据库数据中的数据容易理解,但普遍感觉枯燥,缺乏学习兴趣;系统开发中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交互形式单一。因此,我们基于Visual C# 2010和SQL Server 2008设计并开发一个C/S结构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综合案例系统,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补充,较好地弥补了上述综合案例系统的缺陷。

二、《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综合案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个好的综合案例系统首先需要设计一个好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中的数据所反映的业务知识应该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既不能太简单,否则可能不能完全体现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也不能太复杂,太复杂可能会使学生抓不住学习的重点。这也是我们并没有采用一个完整的或者简化的实际工程项目作为该课程综合案例的原因。我们把传统的综合案例系统中的学生选课数据库进行完善,共包含八张表,如把我国计算机领域中的院士和一些其他杰出专家信息保存在学生表中,把国际上获得ACM图灵奖的专家的信息保存到教师表中。其他表还有专业信息表、课程信息表、成绩信息表、用户表、角色表、教授课程表。通过这样的数据库设计,既满足了综合案例系统应该尽量覆盖教材中绝大多数关键知识点的要求,又使学生在学习使用综合案例系统的过程中也可以了解国际国内计算机领域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人物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了解计算机学科各个专业与课程的对应关系,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合案例系统覆盖了教材中绝大部分的关键知识点,包括E-R图设计,范式理论中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数据库的各种操作,表的各种操作,支持比较复杂的查询如多重嵌套相关子查询,支持文本和变长二进制数据类型等较为复杂的数据类型,支持游标、视图、索引、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系统函数和自定义函数、事务,以及备份与恢复等特征。通过提供给学生一个统一的综合的案例系统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据库理论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使用Visual C# 2010和SQL Server 2008开发平台进行综合案例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也注意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类似的功能。综合案例系统的部分界面如图1和图2所示。图1和图2的界面类似,但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编程方式,图1是通过在Visual C# 2010集成开发环境中设置控件属性的方式来实现的,而图2则是采用直接编程的方式来实现的,多种不同形式的编程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数据库应用开发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今后的工作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综合案例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数据库开发学习环境。今后,我们努力的方向是继续丰富数据库中的数据,并对该系统进行扩展以尽量覆盖更多的知识点,同时着手进行基于ASP.NET 2010和SQL Server 2008的B/S结构程序的开发。

参考文献:

[1]郑阿奇.SQL Server教程(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杜金莲.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计算机教育,2011(7).

[3]周书仁.数据库原理与信息系统案例相结合的教学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13(9).

[4]于志敏,陈明霞等.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8).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团队(ZLGC2011JXTD04)”。

公共政策基本原理案例分析及答案 篇8

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失及保障对策

一、失地农民的产生和现状:

1、城市化必定向农民征地,因而导致失地农民产生。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民的田地被征占。由此可见,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2、失地农民的现状:城市化进程中产生失地农民是正常现象,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帮助失地农民解决面临的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市场经济建设带来了企业用工方式的市场化,政府传统行之有效的失地农民安置方式逐渐失灵,于是失地农民问题开始呈现。目前对失地农民安置虽有货币补偿、就业安置、住房安置、划地安置、建立社会保险等形式,但最主要还是采取货币化安置方式。由于对失地农民货币安置只能解决失地农民近忧,难以化解远虑,从而导致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地方对失地农民采取以货币安置为主的“要地不要人”的城市化模式,失地农民处境艰难,他们的基本生活、就业、子女入学、养老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缺乏解决的有效途径,他们的长远生计更是得不到制度保障。

二、失地农民权益损失分析:

1、农民所拥有的诸多权利和利益,都是附着在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土地之上,直接或间接地与土地相关联。失去了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他们那些与土地关联的权利和利益存在的基础和实现的条件,因而导致那些权利和利益的损害或完全流失。失地农民失去了生活保障、就业机会,失地农民失去了一项重要的财产土地。还会失去与土地相关的其他一系列权益。土地是农民集体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农民的诸多权利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与所拥有的土地相关。如政府对农民的技术、资金、农资等方面的支持都是以土地为基础的,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了获得这种支持的机会。

2、现有政策、法律的缺陷导致了失地农民应得的权益补偿受到侵害。当前,我国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还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并且在实际征地过程中,农民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导致的直接恶果是农民的权益受到极大的损害。

3、法定安置途径的缺陷,导致失地农民失去了再次就业机会。

4、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使失地农民丧失了基本的国民待遇。

三、体现政府的效率、公平和保障失地农民根本权益的对策建议:

1、明确土地是农民神圣不可侵犯的财产,强化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和处置权。

2、合理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保证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

3、完善就业保障机制,妥善安排失地农民就业,保证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机制,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

经济学原理案例 篇9

经济学原理作业

一、中国近年来的房价为何上涨?请用供求定理及影响供求的诸多因素来分析。

答:近三年来全国房价普涨的城市,基本上是由于这个城市所幅射的区域涌入的“移民”所形成的。任何城市原有居住人口根本无力带动如此之大规模的需求,进而推动房价在短期内快速上升。比如杭州、长沙等城市住房需求主要来自于全省;成都、西安、大连、青岛这些城市的需求幅射则是西南、西北、东北、环渤海等整个区域;北京、上海,也包括三亚、昆明这样的城市,幅射需求的则来自于全国。全中国人民在享受经济快速发展机会和福利的同时,个人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普遍增多的投资需求,住房成为大家投资的首先机会

房价突涨与个案楼盘示范效应有关

回首近几年全国房价上涨的过程,我们可能清晰地看到,其实每一个城市偶有房价猛涨一定与这个城市某个标志性楼盘高价热卖有关。高出市场普遍预想的价格上市,同时又受到市场追捧,即刻就会成为领涨的动力。以北京为例,北京此轮房价上涨始于棕榈泉二期开盘,房价跳高一期五千元左右,仍被一抢而空,由此带动朝阳公园板块,之后是整个东部地区房价跳高猛涨;第二次明显带动是星河湾,星河湾以高于周边房价万元的差距开盘,而且马上形成热销,进而带动东部,直至全市房价跳高上涨。保守估计,星河湾一个楼盘至少带动北京平均房价上涨了两千元。而在全市范围看,每个区域又都有各自领涨的“地标性标价”楼盘,这样的楼盘多数是带有精装修的,产品品质确实属于高档的楼盘。房价不涨与土地供应过度放量有关,房价持续上涨与经济过热增长有关,房价控涨不利与调控手段错误有关。

二、请举例说明为什么边际效用呈递减规律?

答:边际效用递减,一指当消费者对于一种商品的消费一直增多时,每多消费一单位的消费品对于消费者的效用是递减的。简单一点说,当一个人非常非常饿的时候,吃一个馒头对于他效用是100,当他吃第二个馒头时,已经不那么饿了,馒头对于他的效用可能减为80,第三个馒头对于他的效用可能只有10,当他完全吃饱的时候,馒头对于他的效用就是0了,此时,如果继续让他消费馒头,他可能会对馒头产生厌恶感,那么馒头对于他是负效用的。

三、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有哪些?投资的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正确的投资观念是什么?

一、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很多,包括:

1、平均利润率。它一定是高于利率的,只有当平均利润率大于利率的时候才会借贷。

2、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这是影响利率的非常广泛的因素。当社会上资金多的时候,企业需求少,贷款就少,存款多,利润低,利率就低;反过来,银行没有钱,但是企业大量贷款,这时候利率就高了。

3、国家经济政策影响。国家要采取两个政策,一个是放松银根,一个是紧缩银根。当经济繁荣时期为了防止过热而紧缩银根,提高利率;当经济萧条的时候放松银根,下调利率。

4、国际利率水平。利率就是货币的价格,国际资金的流动受到利率的影响,资金会流向利率相对较高的国家。如果美国是10%,中国是2%,钱会流向美国,这时候中国要吸引外资会提高利率水平,我们要提高到12%,钱就会流向中国。

二、正确的投资观念是放弃暴利梦想,追求稳定收益永远的资金管理任何一个市场群类上所投入的保证金总额必须限制在总资本的坚持跟踪趋势交易坚持客观的趋势反转判断标准

四、假定有两个老人都有购房行为,其中一个老人说,我攒了一辈子钱,昨天总算买了一套房,住了一夜就来到了天堂;另一个老人说,我也很辛苦,住了一辈子的房,直到昨天才还清买房的贷款,今天就来到了天堂。如果真有这两位老人,你认为哪位老人更聪明些?为什么?

这个故事只能说明消费观念的问题,和经济的分析没有关系:

假设第一个老太太为A,第二个为B。B不见得比A聪明。

1。A没有买房之前,也有房子住,只不过是租的,租还是买不影响A的居住条件。而且A不用维修房子,随时随地可以更换。

2。B多付了很多年的利息。

3。如果房价跌,B可能承担的是损失,而A可以拿现金投资更好的产品。当然,反过来说B也可能是“聪明”的——如果房价在张,但文中看起来A还是买得起的。

所以由于不能判断出哪个更聪明些。

五、请论述一下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政府应如何稳定物价?

答:

一、在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必将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影响。如果社会的通货膨胀率是稳定的,人们可以完全预期,那么通货膨胀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很小。因为在这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各种名义变量(如名义工资、名义利息率等)都可以根据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从而使实际变量(如实际工资、实际利息率等)不变。这时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的唯一影响,是人们将减少他们所持有的现金量。但是,在通货膨胀率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会影响社会收入分配及经济活动。因为这时人们无法准确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名义变量,以及他们应采取的经济行为。

1、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在通常情况下,借贷的债务契约都是根据签约时的通货膨胀率来确定名义利息率,所以当发生了未预期的通货膨胀之后,债务契约无法更改,从而就使实际利息率下降,债务人受益,而债权人受损。其结果是对贷款,特别是长期贷款带来不利的影响,使债权人不愿意发放贷款。贷款的减少会影响投资,最后使投资减少。

2、在雇主与工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这是因为,在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工资增长率不能迅速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从而即使在名义工资不变或略有增长的情况下,使实际工资下降。实际工资下降会使利润增加。利润的增加有利于刺激投资,这正是一些经济学家主张以温和的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发展的理由。

3、在政府与公众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由于在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名义工资总会有所增加(尽管并不一定能保持原有的实际工资水平),随着名义工资的提高,达到纳税起征点的人增加了,有许多人进入了更高的纳税等级,这样就使得政府的税收增加。但公众纳税数额增加,实际收入却减少了。政府由这种通货膨胀中所得到的税收称为“通货膨胀税”。一些经济

学家认为,这实际上是政府对公众的掠夺。这种通货膨胀税的存在,既不利于储蓄的增加,也影响了私人与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经济学原理案例 篇10

一、主机无法正常运行

2013年2月13日11:45,XX轮离营口仙人岛顺岸2泊,前、后吃水4.8/7.0;12:30,引航员在仙人岛主航道里离船,主机正常运行,主机油底壳滑油油位56.5格。12:35,突然主海水泵低压报警,主海底滤器被冰堵,报告驾驶台要求慢车航行,于是驾驶台前进二航行。13:05,海底滤器被冰堵严重,机舱低温冷却淡水、主机高温淡水、辅机高温淡水相继报警,报告驾驶台要求停车。由于当时在仙人岛主航道里航行,船长不同意主机停车,只能采用微速进航行。轮机长紧急命令,清洗海底滤器,滤器内全是碎冰,清洁装复后,打开海底阀,海水还是无法进入,再次打开滤器盖,发现海水进口管子已经全部堵死,为冲通冰塞的海水滤器进口管,只能打开海底阀将大量的冰水混合物冲入舱底。由于海底滤器很快被冰堵,高、低位海底滤器轮轮流清洗。此时主机滑油高温(70℃)和扫气箱也相继高温报警。机舱舱底冰水混合物也越积越多,主机飞轮运转时,带着海水四处飞溅。13:50,船舶出仙人岛主航道;14:00,船长同意停车,清洗海底滤器,并要求大副调整压载水6m/8.4m。15:00,主机滑油净油机水分高报警,复位后,净油机工作正常。此时测量滑油循环柜油位59格(刚调整压载水,吃水差发生变化,没有格外引起注意)。等机舱舱底水收集干净后,16:30,通知驾驶台开航,试车,主机出现WECS-9520报警、排气阀故障报警(各缸ME EXH. VALVE # FAIL),主机排气阀无法正常开启,主机无法正常运转。

二、WARTSILA-6RT-FLEX-50 主机VCU的工作原理

图2 VCU工作原理

见图3,主机起动运转,主机SERV OIL RAIL的油压保持在120bar~200bar,排气阀的开关由WECS 9520-CONTROL(具体由每缸FCM-20模块控制)。当排气阀需要开启时,见图2,共轨阀(RAIL VALVE)上部电磁阀得

图3 排气阀关闭总体原理

图4 XX轮VCU实物图

电,共轨阀上部导通,滑动阀芯上部通,伺服油驱动工作活塞往上运行,滑油通过排气阀驱动油腔打开排气阀。反之,排气阀关闭,共轨阀下部电磁阀得电,排气阀驱动油腔通过伺服回油管放油,排气阀在空气弹簧的作用下,进入关闭状态。回油管有约2~3bar的背压(见图1,RAIL VALVE的节流元件起背压缓冲),另有一路主伺服油通过止回阀(见图2 piston oil supply,见图1by-pass orifice for filling up of actuator pipe)供到VCU执行活塞上部排气阀液压驱动油腔,来补偿通过排气阀驱动,上部节流孔流失的滑油(见图2 exhaust valve part orifice)。

三、排气阀无法启动原因分析

1.冰区航行,高低位主海底滤器相继冰塞,包括主海水管路冰塞冲洗,大量的冰水混合物冲进机舱舱底,致使机舱温度急剧下降。事后发现,主机曲拐箱与主机循环油柜之间连接的密封垫圈老化,有小量的冰水混合物渗漏进主机滑油循环柜,主机又停车了仅1小时后开航,主机滑油的温度急剧下降,事后发现循环油柜滑油温度由原来高温时70℃急剧下降到29℃,主机滑油的黏度急剧上升,而且伴随着滑油逐渐乳化,油质恶化。

2.排气阀无法开关,首先想到VCU中2只节流元件的脏堵清洗,见图1,RAIL VALVE与BY-PASS处的ORIFICE的拆检,发现比较干净,没有什么杂质等,这样就把我们故障的问题引向了相当的复杂化,我们先后进行主机系统循环柜彻底清洁、系统油11m?全部换新、滑油温度加温到50℃、主机通讯故障(将报警的缸FCM-20模块换新)、主机主滑油管路清洁(包括主系统油自清滤器20um清洁)、主机伺服油管路清洁(包括伺服油滤器6um的清洁、滤芯换新等)、主机排气阀总成吊缸检查等等,试车多次,均未能解决问题,使主机恢复正常。

3.反复细阅VCU原理图1,会否排气阀驱动油腔(Actuator pipe)存在空气呢,也就是图2中oil supply 管路路径存在脏堵而不是节流元件存在脏堵呢?开启主机日用伺服油油泵(90bar),打开(见图1) by-pass orifice (for filling up of actuator pipe……compensation of intended oil loss)的旋塞(即见图4 VCU实物下部内螺角旋塞),抽出orifice(存在较大危险,防90bar伺服油喷出,慎用),主机合上盘车机盘车,oil supply 管路竟然脏堵,开始连一点油没有出来,盘车10分钟后,90bar的油压才将oil supply管路脏堵物冲出,发现6只缸VCU中oil supply管路均脏堵的严重故障,彻底冲出脏堵物后(经查-脏堵物系滑油黏度升高与之前滑油高温70℃报警后伺服油管路产生的油漆等杂质),主机盘车排气阀启闭恢复正常!然后停日用伺服油泵,脱开盘车机,主机试车,恢复正常。

4.究其原因,见图2,排气阀(EXHAUST VALVE)部分的节流元件在正常情况下,起到祛除排气阀驱动油腔中空气、排气关闭时阻尼缓冲、防止阀件过度敲击等作用!由于此节流元件中滑油的流失,oil supply管路的脏堵,对由排气阀节流元件运行时,流失的部分actuator pipe滑油,无法予以正常的补偿,致使actuator pipe中有部分空气存在,尽管工作活塞正常工作,排气阀当然是无法正常开启了。

四、总结

1. xx轮轮机长与轮机部管理人员对冰区航行的认识不足,xx轮有高低位海水滤器,其中高位滤器有机舱冷却海水的自循环系统,却没有投入使用。压载水的调配不对,渤海湾冰层厚度大致30cm上下,艉部吃水需在7.5m以上,才能有效防止大量的碎冰吸入。大量冰水混合物进入后处置不对,应及时排到舱底水柜,彻底断绝冷却水进入主机滑油循环柜的可能。

2.对WARTSILA-6RT-FLEX50主机排气阀工作原理不熟,本身很小的故障导致主机失控3昼夜,致使船舶处于严重的危险境地。

3.该船轮机管理人员自身技术素质亟待提高,并切实加强船舶冰区航行的风险管控。

上一篇:产学研结合下一篇:参观顺丰速运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