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工作的通知(精选11篇)
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工作的通知 篇1
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市级机关各部门,市属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属于本市政府采购管理的上级直属机构:
为方便采购单位,进一步提高采购效率,减少采购成本,决定参照省本级协议供货中的十一个项目在我市实施,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实行协议供货的项目
计算机、服务器、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一体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投影仪、小汽车等十一项办公设备,具体品牌及机型详见浙江政府采购网: “http://”协议供货栏目。
二.协议供货的适用范围
(一)执行范围:全市各机关、实行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以下简称采购单位)、属于本市政府采购管理的上级直属机构采购上述十一项办公设备的,纳入协议供货范围。
(二)采购数量和金额规定:采购单位采购设备的单次数量或预算金额在规定数额以下的,均应在浙江政府采购网上公布的品牌、机型范围内选购,并须在经市政府采购办确认的协议供货商处采购。如单次采购设备的数量或预算金额超过下述规定数量或金额的,或因特殊工作需要,确需采购协议供货范围外非中标机型的,采购单位必须报经市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审核同意后,委托市招投标中心集中采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指定品牌采购。单次采购上述设备的具体数额规定:
1.计算机、打印机:采购数量40台以下(含本数,下同)、采购预算40万元以下;
2.服务器:采购数量5台、采购预算金额40万元以下且单台金额不超过20万元;
3.复印机、油印机:5台,预算金额30万元以下; 4.扫描仪、数码相机:20台,预算金额20万元以下; 5.数码摄像机、投影仪:10台,预算金额20万元以下; 6.传真机:目前省政府采购网上尚无机型公布,待有公布时参照执行;
7.小汽车:未设数量和金额限制。在本市仅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系列汽车有协议供货商,可实施协议采购。采购其他小汽车时仍由采购代理机构代理采购。
(三)适用时间:以省政府采购网上公布的省本级各项目通知规定为准,省政府采购网上发出延期通知或再次招标调整,本市仍参照执行,即本通知适用省本级本期协议供货,也适用今后重新招标后更新的各期协议供货。发生重要变更情况需要调整时,将在中国嵊州政府门户网站(http://)“政府采购”窗口“协议供货栏目”上另行通知。
三.采购价格
1.协议供货价格为实际采购的最高限价。采购单位可以在协议价格和采购预算限额内,根据实际采购数量和市场价格行情等情况,与协议供货商平等协商确定最终成交价格;或采用询价采购方式,选 取报价最低的供货商及其供货价为最终供货商和成交价格。协议价格包括中标产品的运输、安装、调试及技术支持、培训等费用。
2.协议供货价格由市招投标中心负责核实。在协议供货期间,采购单位如果发现在完全可比的情况下,协议供货商提供相同品牌、相同型号的供货价格高于非协议供货价(或市场价),并能提供发票等书面证明材料,经市招投标中心核实,报市政府采购办确认后,采购单位可以向非协议供货商购买。同时市招投标中心应按规定提出对该协议供货项目及中标供应商的处理意见,并报市财政局政府采购办处理。
四.协议供货采购的操作程序
1.填报《政府采购申请表》。当采购单位需要采购协议供货范围项目的设备时,在浙江政府采购网协议供货栏目中选择适合的品牌及机型,并在《政府采购申请表》中填妥相关内容。
2.落实采购资金。采购单位以预算资金采购的,须由财政局预算资金管理人员签署资金落实意见;以自筹资金采购的,须在批准采购前将采购资金汇入政府采购资金专户。
3.采购审批。采购单位将填妥的《政府采购申请表》及进账单等资金入账依据复印件报政府采购办审核,签批采购意见。
4.签订采购协议。由采购单位在上述协议供货商中选择相应项目的供货商,按网上公布的最高限价为基础协商供应价格,确定供货时间、结款条件、售后服务、验收等内容后,与供应商签订协议供货合同。
5.协议供货价格确认。凭政府采购办批准的《政府采购申请表》 及与供应商签订的协议供货合同,到招投标中心办理采购价格确认,由招投标中心审核合同采购价格后,出具《协议供货确认书》。
6.划拨采购资金。以预算资金采购协议供货物品的,采购单位在收到《协议供货确认书》后当即填写《预算资金拨款申请表》,附批准的《政府采购申请表》和《协议供货确认书》交财政局预算科,将采购资金及时划拨到政府采购资金专户。
7.验收。供应商按合同要求供应、安装完毕,提出验收申请后,采购单位应按有关标准认真组织验收,并在合同约定时间内出具《协议供货验收单》(规定格式,见附件)。
8.结算。供货商凭《协议供货确认书》、合同、《协议供货验收单》、发票原件和复印件等资料到政府采购办理货款结算。采购办在发票上加盖“政府采购集中支付”印章后将发票返还采购单位。
《协议供货确认书》、合同《协议供货验收单》及发票作为采购情况的原始依据,是政府采购执法检查、审计等规范性查验时的合法性凭证,均应与发票一并作为财务记帐的原始凭据。
四.协议供货商名单
根据中标供应商和省本级供应商的授权,市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市招投标中心确认绍兴市东普电脑科技有限公司等 11家单位为我市上述十一项办公设备相应项目的协议供货商(各项目供应商名单及联系电话详见附件)。
协议供货供应商如无变动,将一直延用,不再通知,如有调整,将在中国嵊州政府门户网站“政府采购”窗口“协议供货栏目”上另行通知。协议供货商将按《嵊州市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协议书》(见附 件)的承诺和要求,向各采购单位提供浙江政府采购网上公布的中标产品和相关服务。
五.协议供货的信息公告
为使各采购单位能更详细了解协议供货实施中的相关信息(包括具体政策、中标供应商的承诺、中标品牌、规格型号、配置、优惠率、投标报价、售后服务、供应商名单等),浙江省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已在省政府采购信息发布指定媒体 “浙江政府采购”网站(http://)中公告,各采购单位可直接上网查询。以后涉及中标产品协议供货价格和产品型号调整及协议供货有效期的结束等信息,也将通过上述媒体公告。同时,对协议供货的有关信息,还在中国嵊州政府门户网站(http://)“政府采购”窗口的协议供货定点采购栏目中予以公告,不再另行发文通知。
六.违规处理
在协议供货期间,协议供货商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按规定承担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外,将被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并予以通报;情节严重的,取消协议供货资格。
1.质量、配置等不符合国家规定和中标商投标文件承诺要求的; 2.没有按协议承诺的时间供货、维修,售后服务不到位的; 3.超过协议承诺的价格签订合同并供货的; 4.无正当理由拒绝提供协议供货范围内产品的;
5.利用不正当手段,影响采购单位或采购人员的正常采购活动的;
6.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对采购单位违反规定擅自采购或向协议供货商提出其他不合理要求的,按《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处理,并在政府采购指定媒体上予以通报。
实行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制度是加强和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各采购单位和协议供货商要严格遵循本通知的规定,衔接好协议供货各环节的工作,切实维护自身利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向市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和市招投标中心政府采购部反映(市采购办联系电话:83331032,83032507;市招投标中心政府采购部联系电话:83360392)。
附件具体内容请在中国嵊州政府门户网站(http://)“政府采购”窗口的协议供货定点采购栏目中查阅。
嵊州市财政局 二○○七年九月十一日
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工作的通知 篇2
一、各设区市可根据实际对经认定符合主导产业发展且开发出新就业岗位,并与新增就业人员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企业,按其为新增就业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予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所需资金由当地财政预算安排。
二、各级人民政府要通过各种形式发展和建设一批众创空间,鼓励高校和社会各界建设各类新型众创空间。对经认定为创业孵化基地的众创空间,给予2年的房租、宽带接入费补助,所需资金从就业资金中安排。
三、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企业,每较上年新招用1名就业人员,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其为新增就业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给予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该项资金从各地就业资金中统筹安排;每新吸纳1名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可按10万元的银行贷款额度及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给予 1年的财政贴息,财政贴息贷款额度每个企业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财政贴息所需资金由自治区财政安排。
四、持相关从业资格证书,志愿到乡镇事业单位工作5年以上(含5年)的高校毕业生,免于笔试,直接进入面试。乡镇机关职位主要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考。
五、从2015年起,高校毕业生在县级以下(不含县级和县人民政府驻地)机关、事业单位、国有或国有控股中小企业就业,服务期在3年以上(含3年)的,给予最高限额8000元/学年的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所需资金由自治区本级教育支出统筹安排。
六、就业见习补贴标准由现行的750元/人·月提高至900元/人·月,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的,补贴标准提高至1200元/ 人·月。
七、支持每个设区市创建自治区示范性农民工创业园,经验收合格的,给予每个农民工创业园奖励500万元。
八、每年组织开展农民工技能提升竞赛活动,通过现场比赛、现场评比、现场鉴定、现场颁证方式,选拔10000名初级工、2000名中级工、300名高级工。
上述政策自印发之日起执行,执行期限截至2017年12月31日。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按照国发〔2015〕23号文件和本通知精神,抓紧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工作的通知 篇3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通知
(冀政[2005]70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3号)精神,解决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中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维护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确保我省和首都地区的社会稳定,特作如下通知:
一、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
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大局,事关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重大政治意义,把妥善处理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政府责任,对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负责地予以解决。加大对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执法检查力度,各级政府要成立由主管负责同志任组长,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编制、财政、工商、税务、公安、教育、新闻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当地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检查、督导和落实工作。按照“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政策到位、资金到位”的要求,排出解决有关问题的时间表,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具体人,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任务。对态度不积极、措施不到位、落实效果不好的部门和单位,当地政府要通报批评,限期落实。对因不负责任、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不能按照规定时限完成任务的,要追究单位主要领导人的责任。省将派出督导组,检查各地的落实进度和效果。
二、严格政策,全面抓好落实
各级政府要尽快组织相关部门对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情况进行一次集中排查摸底,全面掌握城镇退役士兵的详细情况。所有接收安置城镇退役士兵的单位要对照国发〔2005〕23号文件要求认真开展自查,对所有未按政策落实的问题,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解决。
各级人事、编制、安置、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负责地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各项工作。在现行法规政策框架内努力挖掘安置潜力,千方百计为退役士兵提供就业岗位。对没有分配出去的城镇退役士兵,不论是往年退役的还是今年退役的,各地务必在2005年8月底前将档案和分配介绍信送达用人单位。驻冀所有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各级政府下达的城镇退役士兵安置计划,依法按比例接收安置城镇退役士兵,并确保上岗就业。任何单位不得以上级部门限制接收、企业减员增效、用工制度改革等为由,拒绝接收城镇退役士兵或接收后不落实工作岗位。所有未落实城镇退役士兵工作岗位的单位,必须在2005年9月底前予以落实。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及国务院、中央军委有关政策规定相抵触的部门或行业文件,一律不得执行。因接收单位原因导致城镇退役士兵不能按时上岗的,从政府安置部门开出介绍信当月起,接收单位必须按照不低于本单位同工龄职工平均工资的80%逐月发放生活费。未发放生活费的接收单位,必须于2005年9月底前全额补发。对不及时安排退役士兵上岗、不落实相关政策和福利待遇等侵犯退役士兵权益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认真查处,直至问题解决。各级政府要将城镇退役士兵待分配期间生活费和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列入当地财政预算,保证按时、足额发放到位。不得以财政紧张为由,拖欠城镇退役士兵待分配期间生活补助费和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对已批准自谋职业但仍未领到一次性经济补助的城镇退役士兵,当地政府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务必于2005年9月底前全部兑现。中央和省级政府将对退役士兵安置任务重和财政困难市、县(市)的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资金给予适当支持。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进一步加大检查力度,积极受理解决退役士兵反映的各种问题,切实维护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
各级政府要加大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改革力度,拓宽安置渠道,加快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改革步伐。要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实施办法》,确保各项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谋职业城镇退役士兵的社会竞争能力。培训经费要纳入当地财政预算。
三、加强教育,维护社会稳定
各地要高度重视复员退伍军人的稳定工作,密切关注退役士兵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城镇退役士兵的宣传教育工作,教育复员退伍军人主动服从政府安排,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通过合法的渠道表达自己的诉求,维护自身的权益。耐心细致地做好退役士兵的思想政治工作,严格落实“包掌握情况、包解决困难、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置”的“五包”责任制,确保不发生问题。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对确实生活困难的,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助并按规定及时纳入低保范围,保障其正常生活。对没有落实政策的,要尽快落实。要热情接待退役士兵的来信来访,妥善处理退役士兵反映的每一个问题。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为退役士兵送温暖活动,营造有利于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和维护城镇退役士兵合法权益的良好社会氛围。
各市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通知》精神的工作措施及整个工作落实情况,请于2005年9月30日前报省政府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
二○○五年八月二十六日
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工作的通知 篇4
查工作的通知
阜政秘„2012‟9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法治政府建设,根据《安徽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办法》(省政府令第196号)等规定要求,现就进一步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认识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是国家立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行政机关抽象行政行为监督的重要形式,是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和尊严的重要手段。依法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能够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的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各级行政机关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切实把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二、进一步明确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明确报备范围。根据《安徽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办法》规定,纳入备案范围的规范性文件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和其他上位法的规定,在其法定权限内制定的,规范行政管理事务、公开发布并反复适用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名称包括规定、办法、规则、实施细则、通告(通知)等。具备以下内容的文件一般也应认定为需要报备案的规范性文件:有行政许可内容的;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内容的;有行政执法检查内容的;有行政强制措施内容的;有行政处罚内容的;有其他可能影响行政管理相对人权利义务内容的。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制定的内部工作制度、人事任免文件、单纯转发的上级行政机关文件、向上级行政机关的请示和报告、对具体事项的行政处理决定、不含可能影响行政管理相对人权利义务内容的工作方案、用于指导行政机关内部工作不对外公布的会议纪要、针对特定对象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等不在报送备案范围之内。
(二)明确报送期限、报送和备案主体。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公布之日起15日内,由制定机关按照下列规定报送上一级行政机关(以下称备案监督机关)备案:县市区和乡镇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送备案;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送备案;省以下实行垂直领导的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主管部门报送备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向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报送备案;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授权行使行政职能的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向直接管理该组织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报送备案;政府工作部门管理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向管理该机关的政府工作部门报送备案;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部门向本级人民政府报送备案;上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与下级人民政府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上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向本级人民政府报送备案。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还应当依法报送同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三)明确报送材料及格式。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应当提交打印的备案报告(报送单位盖章)、规范性文件的正式纸质文本及起草说明,并按照规定的格式装订成册,一式3份。同时应当报送规范性文件的电子文本。规范性文件报送格式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印发规范性文件备案格式的通知》(皖府法„2006‟72号)执行。
(四)明确承办机构。备案监督机关法制机构具体负责规范性文件的备案登记和审查工作。备案监督机关应当为法制机构办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工作经费,并实现备案工作信息化、规范化管理。
三、进一步强化规范性文件备案登记和审查工作
(一)严格登记备案条件。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符合规定且材料齐全的,备案监督机关法制机构予以备案登记;不符合规定的,不予备案登记;符合规定但材料不齐全的,暂缓办理备案登记,通知制定机关补充报送备案或者重新报送备案;补充或者重新报送备案符合规定的,予以备案登记。
经备案登记的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机关法制机构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公报和网站提供规范性文件目录。
(二)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备案监督机关法制机构应当自收到备案的规范性文件之日起30日内就下列事项进行审查:是否同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相抵触;是否超越权限,限制或者剥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是否违反法定制定程序;同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之间、上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与下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是否一致;规范性文件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职责或者与其他部门关系紧密的,制定机关是否充分征求其他部门意见;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是否适当。
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审查结束的,经法制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是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15日。法制机构审查规范性文件时,需要制定机关说明情况或者补充材料的,制定机关应当在规定期限内予以说明或者补充材料;需要征求下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意见的,被征求意见的机关应当按照要求在规定期限内予以回复。
(三)完善规范性文件审查纠错机制。对审查规范性文件中发现的问题,分别按下列规定处理:规范性文件超越权限,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规定,或者其规定不适当的,由法制机构研究处理,可以提出限期修改、暂停执行、自行废止等意见;制定机关不按法制机构的意见予以处理的,法制机构可以提出撤销等处理意见报请备案监督机关决定或者提请有权机关处理。同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之间、上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与下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之间,对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的,由法制机构协调;协调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由法制机构提出处理意见报请备案监督机关决定。
四、进一步加强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领导
(一)健全工作机制。各级行政机关要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高度,充分认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进一步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建立行政机关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法制机构具体抓“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为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不断提高备案审查工作水平。
(二)完善工作制度。各级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确保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取得实效。建立健全报备人员工作责任制。各单位要根据负责规范性文件报备的人员情况,建立规范性文件报备人员信息库和工作网络,实行报备工作责任制,对不报备、拖延报备的单位和责任人实施责任追究。建立“零报备”制度,各级行政机关应当于每季度初向备案监督机关法制机构报告上季度报备情况,每年1月底前提交上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目录,杜绝有件不备情况的发生。备案监督机关法制机构应当就规范性文件的备案情况,向备案监督机关提交工作报告。
(三)加强督查考核。各级行政机关应当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纳入依法行政工作考核重要内容,加强督查和考核,落实备案审查工作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未经备案的规范性文件违法,损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不报送或者不按时报送规范性文件,经责令改正后仍不报送或者不按时报送的;在备案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检查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情况时,不提供资料、拒绝配合,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对备案监督机关或者备案监督机关法制机构的处理意见或决定拒不执行、拖延执行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四)加强队伍建设。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涉及面广,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强,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备案审查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配足配强工作人员,使备案审查工作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同工作任务相适应,做到机构确定、人员确定、职责确定,创造必要条件,保证备案审查工作顺利进行。市政府法制部门要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工作。要充分运用电子信息技术,积极推进备案审查工作现代化建设,提高备案工作效率。备案审查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备案审查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
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工作的通知 篇5
发文单位: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文
号:陕政办发[2004]74号
发布日期:2004-7-19 执行日期:2004-7-19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了进一步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97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有关
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在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发展较快,在规范农业生产、保障消费安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开拓农产品市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我省农业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以及农业生产单元相对分散,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化实施水平与实际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对此,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健康
发展。
二、我省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主要任务
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以提高我省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农业标准化的工作方针: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正确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积极实施。
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进度。农业标准化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省质监局及农业厅、林业厅、水利厅、粮食局、烟草局、供销社、水保局等有关部门要按照2003年省政府印发的《陕西省农业标准体系表和陕西省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要求,以果业、畜牧业等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加快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争取每年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50—70项。在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工作中要提高标准水平,努力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接轨,着力解决我省农业标准水平低、农业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差距大等问题。同时要鼓励农业产业化企业严格按照农业标准组织生产、经营和管理,为创优质名牌农产品奠定技术基础。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各级质监、农业、工商、食品监管、卫生等部门要强化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重点做好与广大消费者健康息息相关的蔬菜、水产鲜活产品、肉制品、粮油产品、大宗农产品及其初级加工品的监督管理,严禁不合格农产品上市流通销售。要进一步抓好种子、化肥、农药、饲料、农用机械等农用生产资料质量的监督检查和专项整顿,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权益。
(三)强化重点农业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省级质监、农业、林业、水利、环保、气象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产地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抓好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规范的实施,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水平。要强化对农药、兽药残留限量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实施,严格检测农业投入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强化农产品加工全过程质量安全标准监控,确保农业
标准的有效实施。
(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按照“选好一个项目、建立一个体系、形成一个龙头、创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已完成的国家示范项目要巩固成果、总结经验,正在实施的国家和省级示范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力争3年内要再建设15—20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60—80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00个县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拓宽示范领域,扩大示范效应,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快速发展。
(五)建立科学公正的农产品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农产品质量监测评价体系是实施农产品标准、评价农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和基础保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工明确”的原则,重点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监测体系、农用生产资料监测体系和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监测体系要以现有的法定检测机构、行业检测机构和科研院校技术力量为基础,逐步在省、市、县和企业进行建设。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名牌农产品认定的有关工作,推动农产品质量水平稳步提
高。
(六)抓好优势农产品的标准化工作。29个苹果出口基地要在实施苹果标准综合体的基础上率先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优质果率。要抓好优质小麦的品种认定和生产标准化工作,扩大优质小麦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要进一步抓好秦川牛、奶牛、白绒山羊、布尔山羊、生猪养殖的标准化工作,促进奶牛、生猪等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加快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以标准化手段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七)加强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完善和建立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实行收购、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全过程质量控制,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质量等级、计量、包装标识等相关强制性标准的实施,满足新形势下农产品流通领域的需要。积极探索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标准化工作,规范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和发展农产品零售市场,争取3年内在全省建设11—15个农产品标准化管理批发市场。
三、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
切实加强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把农业标准化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统一思想,制订规划,狠抓落实。省质监局要加强对全省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统一协调和管理,省农业厅等其他部门也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积极履行职责,通力合作,共同推进农业标准化。
广泛开展农业标准化知识的宣传与培训。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增强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省质监局、省农业厅等部门要利用农业科研院校、标准化技术机构、农技推广单位的技术力量,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分层次对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标准化技术和管理人员、生产者开展培训,提高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的农业标准化素质。要充分利用我省农业科技优势、人才优势,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理
论研究,有效指导和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
增加农业标准化经费投入。各级财政部门要大力支持农业标准化工作,对农业标准化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标准制定、检测体系建设等工作安排一定经费,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健康发展。鼓励大中型企业、社会团体和企业投资农业标准化工作,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多渠道投资的格局。
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工作的通知 篇6
(2013年12月17日)
为解决一些地方对村小学(不含乡镇学校)和教学点不够重视,经费保障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切实提高村小学和教学点运转水平,现就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落实地方责任,保证村小学和教学点正常运转
1.高度重视。长期保留并办好一定数量的村小学和教学点,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是巩固“两基”成果、促进教育公平的客观要求,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村小学和教学点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得到全面保障。各地要按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要求,切实落实投入责任,加强省级统筹,督促市县落实分担资金。对于特殊困难地区,应按照省拿大头的原则,由省级财政按照国家确定的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承担地方分担部分。公用经费地方分担资金要足额列入地方财政预算。
2.加强统筹。各地要统筹有关资金,努力改善村小学和教学点办学条件。要逐步提高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资金用于校舍日常维修的比例,并优先满足村小学和教学点需求。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相关义务教育项目资金,要优先用于解决村小学和教学点的办学困难。要同步推进村小学和教学点信息化建设,为村小学和教学点配置数字化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和补充有关基本设备设施。
鼓励各地适当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提高部分可以由各县统筹用于提高规模较小学校保障水平。
3.足额拨付。各地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国办发〔2012〕48号)要求,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并切实落实。春、秋季学期开学前,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告知中心学校(指负责组织指导乡镇区域内教育教学活动的学校)及村小学和教学点公用经费预算安排额度,并提前拨付部分公用经费,保证村小学和教学点正常运转。
各县在编制年度预算核定学校公用经费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学校运行成本,在保证公用经费总额不减和学校正常运转的前提下,适度向规模较小的村小学校倾斜,提高这些学校经费保障水平,切实保证其日常需要。对办学条件已满足需要的小规模教学点,县级在安排公用经费时可按实际需求拨付,避免浪费;其余资金可以统筹用于其他规模较小的村小学,但不能滞留在县和乡镇中心学校。
4.严禁挤占。乡镇中心学校因指导本行政区域教育教学业务工作所需工作经费以及安保人员、寄宿制学校生活老师和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工资等支出,应全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不得挤占国家确定的公用经费基准部分。中心学校不得以统筹的名义,截留、挤占、挪用、克扣村小学和教学点公用经费。
二、进一步加强对村小学和教学点的指导,切实管好用好公用经费
5.加强指导。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和财务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县级的指导和督促。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中心学校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保证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中心学校要将村小学和教学点收支情况在会计账目上分校(点)单列反映。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定期对中心学校、村小学和教学点的校长和老师进行财务知识培训,给他们讲解国家政策,“手把手”教他们理财,让他们知道可以拿到什么钱、多少钱,这些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要多了解他们的需要,多听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参与经费的分配和管理。
6.规范使用。村小学和教学点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及标准开支,规范使用公用经费。公用经费要首先保证学校基本运转,不得因经费问题影响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不得出现校舍年久失修、附属设施设备不全、有门窗无窗扇和玻璃、自带课桌椅或桌椅高矮不一和长期破损、有篮球架无篮筐、有灯座无灯泡、有旗杆无国旗以及孩子喝不上开水等问题;严禁用公用经费发放人员工资、津补贴、职工福利,以及购置礼品、旅游、偿还债务、基本建设和大规模的校舍维修等。
三、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7.强化监督。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经常化、制度化的监管机制,定期开展财务检查和绩效评价,强化内部控制制度;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推行中心学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要强化对中心学校经费使用的监管,协同审计、监察等部门,定期对中心学校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检查,并将审计、检查结果对外公布。
8.及时公开。各地要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公开制度,督促中心学校阳光理财,每学期按照当地财政部门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统一要求,公示中心学校本部、村小学和教学点财务收支状况,年初和年底分别公示预、决算数据,并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网页上保留,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9.长期跟踪。各地要探索建立经费监测机制,实时掌握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运转水平、支出结构等信息,为调整经费保障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工作的通知 篇7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
(南府办〔2009〕2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级各双管单位,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6〕28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区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桂政办发〔2006〕155号)精神,加强防雷减灾管理,预防和减少雷击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防雷减灾工作
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准确把握气候异常背景下雷电灾害多发的严峻形势,消除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按照防雷减灾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严格落实防雷减灾责任制,做到任务逐级分解,责任层层落实,努力把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要健全雷击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因防护措施不到位或灾害应急处置不得力造成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认真落实防雷安全措施
各级各部门要把加强防雷设备设施建设作为预防雷电灾害的基础工作来抓。各类防雷建(构)筑物、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场所、通信设施、广电设施、电力设施、人口聚集场所、公共场所,以及其他易遭雷击的设施和场所,必须按照国家防雷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选用和安装防雷装置。符合雷击风险评估条件的建设工程项目,要进行雷击风险评估,以保证防雷的科学性和安全性。要认真执行防雷装置定期安全检测制度,做好防雷装置日常维护和定期安全检测工作。由气象部门负责牵头,安监等部门积极配合,认真组织开展防雷安全排查检测工作。对在排查检测工作中发现的防雷安全隐患,要督促及时整改,确保防雷安全。
三、切实加强防雷减灾管理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相关工作。气象部门要依法履行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管理职责,加强防雷减灾工作指导,严格执行防雷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等行政许可制度。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建设项目防雷装置质量监督管理,把好防雷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各个环节关。防雷装置建设与建设项目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建设单位必须依法到当地气象部门办理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商、质量技术监督、气象等部门要加强对各种防雷产品质量和流通环节的管理和监督。
四、全面做好雷电天气预测预报工作
气象部门要加快雷电监测预警业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雷电天气、雷击落区和危害等级、大气电场等雷电监测分析和预报警报业务,加强雷电监测和预警预报以及雷击森林火灾预报。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雷电天气的预报警报水平。要充分利用电视、电话、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息等手段,及时发布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为各级各部门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提供支持,为广大人民群众增强防雷意识、采取避险措施提供帮助。
五、强化农村地区防雷减灾工作
各级各部门要针对雷击伤亡事件多发在农村地区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协作机制,共同做好农村地区防雷减灾工作。各级政府要把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气象部门要逐步构建农村地区防雷减灾服务体系,开展农村地区防雷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推广农村地区雷电防护技术,加强农村防雷科普宣传,特别要加强对偏远农村地区的防雷科普宣传,使广大农民群众懂得雷电原理和防护方法,消除部分群众迷信和恐惧心理,预防和减少农村地区雷击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六、全力做好雷电灾害应急处置
雷电灾害突发性强,对农村地区,以及电力、交通、通信、石化等行业影响重大,必须切实加强雷电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健全和完善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增强应急处置能力。遭受雷电灾害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及气象部门报告灾情,并协助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和上报工作,严禁隐瞒不报。重大雷电灾害发生后,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高效妥善处置灾情,迅速开展救助工作,在最短时间内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物资资金到位、救援人员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七、广泛宣传防雷减灾知识
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条例》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防雷减灾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针对当前雷电灾害危害程度高、社会影响大的情况,结合典型事故,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深入基层社区、乡村、学校等广泛开展普及防雷减灾知识和常识活动,做到家喻户晓,增强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气象部门要建立防雷科技推广基地,加强防雷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的防雷减灾意识,有效地减少雷电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二
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工作的通知 篇8
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2006年09月25日来源:
鄂政办发〔2006〕18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国办发〔2005〕33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工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是保护耕地和节约能源的迫切需要,是改善建筑功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我省是能源和耕地资源匮乏的省份,全省耕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6.32%,人均耕地仅0.76亩。目前全省城镇房屋建筑面积约6.57亿平方米,建筑使用能耗约占全省社会总能耗的27%,粘土砖在墙体材料中占据主导地位。2004年全省粘土砖产量达122.2亿标砖,相当于毁田2万亩,同时在烧砖中还消耗160万吨标准煤,排放废气4万吨、废渣28万吨。2004年全省房屋竣工面积5974万平方米,其中达到建筑节能标准的不足15%,新型墙体材料占墙体材料总量的比重为31.8%。在城乡建设中,由于认识不到位,禁止生产和使用实心粘土砖(以下简称“禁实”)工作推进缓慢,推广节能建筑的力度不够,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率低、建筑能耗高的问题比较突出。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做好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构,落实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各级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领导小组要对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工作定期进行研究、总结,确定发展目标、推广重点,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指导协调并督促各部门做好工作。建设、发改、科技、财政、国土资源、农业、质监、税务、环保、工商等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共同推进此项工作。为加强统一管理,设区城市的所属各区不再设立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管理部门,其工作由市级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管理办公室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直接负责。
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宣传,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与监督作用,大力宣传我国和我省能源、耕地资源现状与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重大意义,表彰在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分期分批组织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相关技术标准的宣传,加强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对拒不执行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造成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要予以曝光,努力营造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明确工作要求,落实任务目标
(一)大力推进“禁实”工作。除因旧城改造、房屋拆迁等产生的旧实心粘土砖可就地利用外,对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分步实施“禁实”规定:在武汉市范围内,按武汉市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其他市、州、直管市城区从2006年起实行;各县、市城区从2008年起实行;2012年全省乡镇镇区全面实行“禁实”。武汉市在巩固“禁实”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要向禁止生产和使用空心粘土砖(以下简称“禁粘”)积极推进,并于2006年7月1日起在中心城区全面实行“禁粘”;2010年在全市实行“禁粘”。其他城市也应在全面“禁实”后,积极实行“禁粘”。
(二)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凡财政拨款或补贴的行政机关办公用房、公共建筑、经济适用房、示范建筑小区和国家投资的生产性项目等,都要执行节能设计标准,选用和采购新型墙体材料。力争到2006年底,全省新型墙体材料占墙体材料总量的比重由目前的30%左右提高到40%以上,建筑应用比例达到50%以上;到2010年底,全省新型墙体材料占墙体材料总量的比重达到80%以上,建筑应用比例达到90%以上。
(三)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同步实施建筑节能改造。在建筑工程的设计、建造、使用过程中,依照国家和省有关建筑节能的政策、法规,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对建筑物的围护结构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采用节能型用能系统和产品、设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建筑节能50%的标准。从2006年起,各市、州、直管市城区的新建建筑必须全面执行建筑节能标准;2008年各县、市城区内新建建筑必须全部达到建筑节能标准;2010年全省新建建筑全部达到建筑节能标准,全省大中城市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达标率达到20%以上,其中公共建筑的达标率达到30%以上。
三、制定法规标准,强化工作措施
(一)制定和完善有关法规和标准体系。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研究制定《湖北省建筑节能和墙体材料管理条例》,依法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根据国家产品认证认可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实施建筑节能和墙体材料的强制性认证,编制并定期发布全省建筑节能和墙体材料产品、设备、技术的推广应用与限制淘汰目录,组织编制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材料的地方标准、应用规程、设计施工安装图集、质量检测验收规范、节能建筑评估标准和监督管理要点,逐步形成全省统一规范的建筑节能和墙体材料标准体系。
(二)强制推进建筑节能项目建设。各地要制定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并纳入“十一五规划”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凡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省颁布的节能标准进行设计,并按照设计要求建造与验收。新建项目的立项报告、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方案、初步设计应包括合理利用能源与建筑节能的专题论证;项目的施工图设计必须符合节能建筑设计标准;施工和监理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进行施工和实施工程监理,不合格或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产品、设备不得使用;项目的竣工验收应同时验收建筑节能的实施情况,并在验收报告中注明建筑节能的实施内容和验收情况;建筑物销售或者交付使用时,应在建筑使用说明书中注明建筑物围护结构、用能系统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状况以及相应的保护、使用要求。对不符合建筑节能标准和墙体材料革新政策的建设项目,规划与建设管理部门不予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管理部门不予验收备案,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不予返退,并责令整改。未达到节能建筑标准的既有建筑在改建、扩建时,应同步实施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实施门窗、墙体、屋面的节能改造。鼓励公共建筑对高能耗的中央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进行节能改造,鼓励农村住宅采取节能措施。
(三)加强对粘土砖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全省行政区域内禁止新建、扩建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现有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不得扩大取土范围,不得延长取土期限,不得扩大生产规模,并逐步转产空心粘土砖,生产取土期限到期后,应向生产新型墙体材料转产或停止生产。各市、州、县人民政府应负责组织并妥善处理好本辖区内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的限期关闭或转产工作,对停产的厂区要组织复耕。
(四)严格对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的监管,促进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化。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禁止生产和使用实心粘土砖地区的企业仍然继续生产、销售和使用实心粘土砖的,以及无照生产经营、销售使用国家和省明令淘汰与限制产品的行为,坚决依法取缔,严肃处理。加强对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的环境监督执法,依法处罚污染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据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严格监督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的生产销售行为,禁止质量未达标的墙体材料产品出厂销售。依据国家和省颁布的产业政策,禁止高能耗、高污染和规模过小的墙体材料生产项目投资与建设,引导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的新建、扩建和产品开发,鼓励扶持一批新型墙体材料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新型墙体材料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形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品种齐全、品质优良的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基本满足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
(五)积极开展示范试点工作。各地要广泛开展以节能为重点,节水、节地、节材并举的节能建筑与新型墙体材料示范工程,推出一批示范住宅小区和公共建筑,由点到面,总结经验,逐步推广。要按照“低消耗、高效率”的要求,探索建筑节能工作机制和运行方式。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每年要推出一批省级节能建筑与新型墙体材料示范工程,通过试点积累经验,改进和完善建筑节能与新型墙体材料规划、设计、建造、改造的标准和规范,促进推广和应用。
(六)加大对新型墙体材料与节能建筑的政策支持。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抑制实心粘土砖生产以及鼓励新型墙体材料与节能建筑的政策,充分发挥投资、税收、价格等经济政策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引导建设单位和有关企业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和实施建筑节能。对列入新型墙体材料和建筑节能示范工程以及超低能耗的节能项目,按国家有关规定,在项目审批上予以倾斜,在有关规费和税收上予以减免。发挥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在“禁实”、促进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与应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降低专项基金的征收标准,不得对任何建设项目减征、免征、缓征专项基金。对符合建筑节能要求的科研项目和示范项目,要加大专项基金和专项费的扶持力度。对达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工程,应按相关规定全额返退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各级财政要安排必要的资金,支持开展新型墙体材料和建筑节能的研发、应用推广、示范试点和宣传培训等工作。
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工作的通知 篇9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做好被征地 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通知
川办发〔2008〕15号(二○○八年四月十一日)
为深入贯彻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29号)精神,完善我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 政策,促进规范管理,根据省政府要求,现就进一步做好我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通知如下。
一、统一认识,明确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责任。按照国发〔2006〕31号、国办发〔2006〕29号文件要求,各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实行一把 手负责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格实行 问责制”。负责实施征地的各级人民政府要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负总责,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 化督促检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牵头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方案编制及实施工作,指导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做好参保业务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征地补偿和被征地 农民享受社会保险缴费补助的审核审定,以及社会保险补助费用的解缴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协调落实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险所需补助资金;民政部门负责符合政策 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工作;公安部门负责被征地农民对象按城镇人口补偿安置的确认;其他相关部门要紧密结合各自职能,通力协作,从“稳定、发展”的大局出发,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确 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二、分类指导,建 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对象,主要是因政府统一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而导致失去全部或大部分土地,且在征地时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 的在册农业人口。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涉及的移民安置按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规定办 理。
(一)按城镇人口安置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在城镇建设规划区内,按 批次征收土地在城镇安置的被征地农民和在城镇建设规划区外按建设项目征地需要在城镇安置的被征地农民,按以下方式建立社会保障:
1.养老保险。批准征地时年满16周 岁的被征地农民应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上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按28%的缴 费比例(其中被征地农民个人负担不高于8%),根据批准征地时被征地农民的实际年龄,按照从16周岁开始实际年龄每增加2周岁增加1年缴费年限的办法,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年限最多不超过15年。被征地农民按照实际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时间确定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时间。被征地农民在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前,应按规定继续参保缴费。被征 地农民在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 时,按规定领取基本养老金并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改策。
2.医疗 保险。批准征地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 岁的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每年由当地政府按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规定缴纳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本人不 缴费,其个人应缴纳的部分从政府土地收益中列支。尚未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地区,可以将这部分被征地农民暂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单建统 筹,每年按照当地规定的单建统筹缴费标准缴纳医疗保险,享受住院和门诊大病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当地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后,应及时转入城镇居民基本医 疗保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建统筹所需资金从政府土地收益中解决。
批 准征地时男未满60周岁、女未满55周岁的 被征地农民,重新在城镇就业的,随用人单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灵活方式就业的按照统筹地区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没有 就业的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各地人民政府对上述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可根据本人年龄和当地医疗保险缴费年限的规定,给与一定缴费年限补助,用于建立 医疗保险关系,所需经费从政府土地收益中解决。3.失业保险。被征地农民 参加失业保险的范围和失业保险费的筹集办法、比例仍按《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工作的通知》(川委发〔2004〕1号)执行。各地要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被征地 无业农民纳入失业保险范围,在批准征地时一次性缴纳失业保险费,及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提供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服务并给予相应补贴。4.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制度。对家庭确有生活困难,符合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的被征地农民,纳入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对符合城市医疗救助条件的纳入城市医疗救助范围。
(二)按农业人口安置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按农业人口安置的被征地农民,按以下方式建立社会保障: 1.养老保障。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地方,要将被征地农民纳入新型农 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未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地方,要按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地方的标准,将被征地农民纳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范 围。县级人民政府要予以资金保障并保证被征地农民养老金水平高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2.医疗保险。积极支持被征地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3.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对家庭确有生活困难,符合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被征地农民,要将其纳入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逐步做到“应保尽保”。对符合农村医疗救助条件的,纳入农村医 疗救助范围。
三、明确筹资渠道,确保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落实。各地在 制订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办法中,要明确和落实社会保障资金渠道。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需资金,原则上由农民个人、农村集体、当地政府共同承担。被征地 农民社会保障所需资金的个人缴费部分,从其所得的安置补助费中直接缴纳,安置被征地农民所需的个人缴费不足部分及其余社会保障资金,按城镇批次实施土地征 收的由当地政府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解决,城镇规划区外按建设项目办理土地征收的列入划拨和出让土地成本。
四、规范工作程序,严格实施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落实情况的审查工作。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发〔2006〕31号关于“社会保障费用不落实的不得批准征地”的规定,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落实情况的审查工作。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对象、项目、标准以及费用筹集办 法等情况,要纳入征地报批前告知、听证等程序,维护被征地农民知情、参与等民主权利。市(州)、县(市、区)政府在上报土地征收方案时要对上述情况作专题 说明。
各级劳动保障、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共同把好被征地 农民社会保障落实审查关。报省政府批准土地征收的,上述情况说明材料由市(州)级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审核意见。对没有出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办法、被征 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不落实、没有按规定履行征地报批前有关程序,一律不予报批征地。
五、加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监督检查,规范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各级劳 动保障、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方针政策,在对农村土地征收征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中,切实搞好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情况落实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征地过程中损害农民权益的问题。
各地要制订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收支情况的监管,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和被征地农民的监 督。
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工作的通知 篇10
关于进一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
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安全生产法》和《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安全生产最基本要求。但从近期组织的安全生产百日督查情况看,我市还有不少生产经营单位没有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存在“无人管、无人会管”现象,导致安全生产基础十分薄弱,一些行业和领域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现就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落实好企业有人管安全生产和管安全生产的人能管好安全生产是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最根本的措施,也是生产经营单位应尽的法定职责。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机构、配备人员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一项重要安全生产监管
职责,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一项主要内容。各级各有关单位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这项工作提到议事日程,抓紧抓好,按期完成任务。
二、进一步落实责任。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半年的努力,确保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达到三个100%,即:矿山、建筑施工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等高危企业 100%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其他生产经营单位 100%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监管 人员 100%经过培训考核合格,这是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基本要求,各地和各有关单位要把它作为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的重要内容,真正落实到位。
三、进一步加强执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适时开展专项执法行动,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认真执行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及时设立机构、配备人员。对拒不执行的,要依法从严处罚。
四、进一步加强宣传。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有关法律法规条款的宣贯力度,提高生产经营单位自觉守法意识;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监督,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和机构建设工作中的先进典型与经验,加大对反面典型的曝光力度;加大社会监督力度,鼓励群众积极举报,促进这项工作顺利完成。
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工作的通知 篇11
马矿党发„2012‟29号
关于进一步规范党费收缴工作的通知
矿属各党支部:
为进一步做好我矿党费收缴工作,结合马矿党发(2008)26号关于《马蹄沟煤矿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办法》,现将党费收缴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规范党费收缴工作。
按照党章规定向党组织缴纳党费,是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是党员对党组织应尽的最基本的义务。各党支部要通过党费收缴工作,强化党员意识,增强组织观念,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要严格按标准做好党费收缴工作。
二、核定收缴基数,按比例交纳党费。我矿党工部已严格按照《马蹄沟煤矿党费收缴、使用和管
理办法》对各党支部党员的党费进行了核算。党费收缴标准及计算办法为:
1、按月领工资的党员,每月以工资总额中相对固定的、经
常性的工资收入(税后)为计算基数,按规定比例交纳党费。集团公司党员的党费计算基数为:固定部分(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活的部分(绩效工资)。
2、党员交纳党费的比例为:每月工资收入(税后)在3000
元以下(含3000元)者,交纳月工资收入的0.5%;3000元以上至5000元(含5000元)者,交纳1%;5000元以上至10000元(含10000元)者,交纳1.5%;10000元以上者,交纳2%。
3、党费的计算办法为:个人月应交纳党费额={(基本工资
+标准绩效工资)-税金}×党费收缴比例。
其中:
1、税金={(基本工资+标准绩效工资)-2000元}×
纳税比例。
纳税基数为{(基本工资+标准绩效工资)-2000元}。基数
在1元到500元(包括500元)之间纳税比例为5%;501元到2000元(包括2000元)之间纳税比例为10%,并减去25元(速算扣除数);2001元以上纳税比例为15%,并减去125元(速算扣除数)。
4、实行年薪制人员中的党员,每月以当月实际领取的薪
酬收入为计算基数,参照第一条、第二条规定交纳党费。
5、离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每月以实际领取的离退休
费总额或养老金总额为计算基数,5000元以下(含5000元)的按0.5%交纳党费,5000元以上的按1%交纳党费。
6、学生党员、下岗失业的党员、依靠抚恤或救济生活的党
员、领取当地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党员,每月交纳党费0.2元。
7、交纳党费确有困难的党员,经党支部研究,报上级党组
织批准后,可以少交或免交党费。
8、预备党员从支部大会通过其为预备党员之日起交纳党
费。
9、党员一般应当向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的党支部交纳党
费。持《中国共产党员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党员,外出期间可以持证向流入地党组织交纳党费。
10、党员工资收入发生变化后,从按新工资标准领取工资的当月起,以新的工资收入为基数,按照规定比例交纳党费。
11、党员自愿多交党费不限。自愿一次多交纳1000元以上的党费,全部上缴中央。
12、党员应当增强党员意识,主动按月交纳党费。遇到特
殊情况,经党支部同意,可以每季度交纳一次党费,也可以委托其亲属或者其他党员代为交纳或者补交党费。补交党费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个月。
13、对不按照规定交纳党费的党员,其所在党组织应及时
对其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改正。对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交纳党费的党员,按自行脱党处理。
14、党组织应当按照规定收缴党员党费,不得垫交或扣缴
党员党费,不得要求党员交纳规定以外的各种名目的“特殊党
费”。
15、党费的上缴。在上级党组织没有明确新的上缴规定之
前,仍按收缴党费总数的80%上缴集团公司党委组织部。
三、几点要求:
1、各党支部要把按规定收缴党费工作放到学习好、遵守
好、维护好党章的高度来认识,进一步加强党员党性教育和组织观念教育,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2、各党支部要将上述党费交纳标准传达到每名党员中。
3、及时按标准收缴党费。随着工资调整,各党支部要在每年收缴党费之前认真摸清党员工资情况,调整党员缴纳党费基数。
4、实行党费收缴公开制度。各党支部要把公开党费收缴
情况作为党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如实公开。
二○一二年四月十六日
抄送:集团公司党委矿党委委员
【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工作的通知】推荐阅读: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08-25
关于进一步做好创文迎检工作的通知06-28
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关工作的通知10-27
关于进一步做好中药材质量监管工作的通知12-11
关于进一步做好狂犬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12-16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1〕16号文件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05-20
关于进一步做好2012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通知5则范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