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押人员权利和义务

2024-05-28

在押人员权利和义务(通用7篇)

在押人员权利和义务 篇1

看守所检察任务和职责

人民检察院看守所检察的任务是:

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在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的正确实施,维护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维护看守所监管秩序稳定,保障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

人民检察院看守所检察的职责是:

(一)对看守所的监管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二)对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羁押期限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三)对看守所代为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四)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进行侦查,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五)对公安机关侦查的留所服刑罪犯又犯罪案件,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和出庭支持公诉,对公安机关的立案、侦查活动和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六)受理在押人员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控告、举报和申诉;

(七)其他依法应当行使的监督职责。

受理控告、举报和申诉

一、驻所检察室应当受理在押人员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向

检察机关提出的控告、举报和申诉,根据在押人员反映的情况,及时审查处理,并填写《控告、举报和申诉登记表》。

二、驻所检察室应当在看守所内设立检察官信箱,及时接收在押人员控告、举报和申诉材料。

三、驻所检察室对在押人员向检察机关提交的自首、检举和揭发犯罪线索等材料,依照本办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办理,并检察兑现政策情况。

四、驻所检察室办理控告、举报案件,对控告人或者举报人要求回复处理结果的,应当将调查核实情况反馈控告人、举报人。

五、驻所检察室受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关羁押期限的申诉,应当认真进行核实,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申诉人。

六、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审查留所服刑罪犯的刑事申诉,认为原判决或者裁定正确、申诉理由不成立的,应当将审查结果答复申诉人并做好息诉工作;认为原判决、裁定有错误可能,需要立案复查的,应当移送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办理。

在押人员权利和义务

根据《刑事诉讼法》、《看守所条例》、《看守所条例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看守所在押人员在看守所羁押期间享有以下权利和遵守以下义务:

一、在押人员依法享有的权利

(一)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在押人员在羁押期间仍然享有人格尊严,任何人不得歧视、谩骂、体罚、虐待;

(二)通信会见。在押人员在羁押期间,辩护律师按规定程序和证件会见;在押人员经办案机关同意,并经公安机关批准,可以与近亲属通信;

(三)生活卫生保障。看守所应当保证在押人员伙食按规定标准供应;保证清洁的居住环境和必要的休息时间;定期组织在押人员洗澡、理发;在押人员生病应当及时给予治疗;

(四)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留所服刑罪犯符合法定条件可依法被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

(五)检举、控告、申诉。在押人员对办案人员刑讯逼供和看守所民警体罚、虐待等侵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向人民检察院提出控告;在押人员发现看守所民警贪污、索贿、受贿、吃拿卡要、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违法行为有权向人民检察院检举;在押人员对办案人员和看守所民警违法扣留款物不还、刑期折抵有错误、超过规定羁押期限、加戴械具、关禁闭等行为不服有权向人民检察院申诉;

(六)诉讼权利。

1、家庭困难有权申请法律援助机构帮助;

2、有权聘请辩护律师 ;

3、有权申请办案人员回避;

4、对一审判决不服可以上诉;

5、对判决结果不服可以申诉;

6、提审时工作人员不得少于2人;

7、讯问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

8、羁押期限期满,办案机关应当及时为犯罪嫌疑(被告)人办理换押手续或变更强制措施;

9、犯罪嫌疑(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不宜在看守所羁押、羁押期限届满以及有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可以向看守所或驻所检察室提出要求变更强制措施的意见;

(七)其他依法享有的权利。

二、在押人员必须遵守的义务

(一)守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看守所的管理规定;不将危险品和违禁物品带入看守所;不准私藏刀具、利器、香烟、打火机等违禁品;不绝食、闹监、喧哗、打架、称强耍霸、强吃强占;保持监室内整洁卫生,爱护公共财物;按时就寝;通过自己的言行自觉维护看守所秩序;

(二)学习改造。主动接受看守所的政治、文化、法律、技术教育,积极参加劳动,努力改造自己的思想,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三)坦白自首。自觉主动协助司法机关将案件查清,积极检举揭发监区内外犯罪行为,劝阻他人行凶、逃跑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争取从宽处理;

(四)报告制度。发现在押人员生病、违反监规、预谋逃跑、行凶、自杀、破坏监区等其他行为要立即报告或制止;

(五)禁止串供。在押人员不准向其他监室喊话、扔纸条、或其他物品,不准托人或为他人带书信或口信等;

(六)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必须遵守的义务。

在押人员权利和义务 篇2

一、关于权利与义务的产生

马克思认为,权利和义务是随着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产生而产生的,它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来实现。它反映了阶级力量的对比关系。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作了精彩的论述。在原始公社制度下,因为没有阶级和国家,人们也就没有产生权利与义务的想法.在原始的氏族制度内部,权利和义务之间还没有任何差异,不存在权利与义务的问题。只有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私有制的出现,社会就剥削者和被剥削者、富人和穷人.这样,社会就产生了阶级.权力和义务就有了阶级的根基。权利和义务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天赋的”与永远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产物。近代欧洲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迅速发展,其经济社会结构变化较大,初步实现了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这种分离体现了历史进步,并极大改变了中世纪政治国家的绝对化统治,是对家庭与市民社会的政治大解放。市民社会中,人们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的关系,作为独立个人与作为平等的公民与国家相互存在。市民社会中,人与人不是以特权和政治等级来划分,而是以金钱和教养来划分。市民社会中的个人其权利是平等的,其核心价值观阐述的就是平等、自由和财产、安全。市民社会的人权,主要以利己主义、个人主义为基本原则。市民社会的个人,在实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中主要有两种渠道。正如18世纪的亚当·斯密这位经济学家的一个论点——“个人为他人服务也在为自己服务”。马克思深刻阐示了主要以契约为媒介的经济交往的关系,人的特性与利益有力把市民社会整合起来。市民社会的发展一个历史重大功绩体现在它确立了权利与义务密不可分的原则。这一原则,是社会主义者所追求和努力实现的社会原则。马克思于1864年10月在《协会临时章程》中就阐述到:“一个人有责任不仅为自己本人,而且为每一个履行自己义务的人要求人权和公民权。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在《协会临时章程》中关于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原理,不仅作为国际协会的行动基本原则,而且也是不同民族不同种族对待所有人的关系的一种普世性遵循。这样对待权利和义务,体现了坚持正义、真理与道德的重要基础。

二、关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人的权利是历史与具体的,反对天赋与抽象的特权论,这种权利反映了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和社会文化的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性不是抽象空洞与一成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变化的。马克思对权利观的论述,体现了超越性,体现了人类道德的完美追求和对精神解放的追求。马克思在强调个体与整体利益具有一致性时,坚持权利义务并重的原则。资产阶级权利观单方面强调个人的权利表现,容易导致极端个人主义的极端发展。马克思主张权利与义务并重,既注重个人奉献又重视个人的权利、尊重个人的权利,重视对个人的主体能动性的承肯定与鼓励。既要注重个人合理合情的权利要求,同时,更要注重个人对社会的有关义务。这种对义务的重视,反映了马克思的认识已经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人,社会整体的存在和集体的存在,个人才能获得其全面发展才能的手段,这是社会得以存在并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当然,强调个人奉献的结果,重在以暂时的利益损害换来社会整体利益的提升,并最终以社会整体利益的提升来促进个人利益。

在阶级社会里,所有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总是具体的,其具有阶级性和阶级特征,而绝不是抽象的所有人都一样的。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的章程中提出“消灭阶级”的要求,就是为实现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他认为,只有在消灭了阶级和阶级特权的前提下,我们才能谈得上实现真正的权利和义务的平等。在阶级社会里,权利与义务关系体现了阶级性与阶级特征,受国家权力制约的。马克思特别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作了研究,认真分析了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梳理分析了权力、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中,政治权力和资本权力紧密结合,资本家与官僚同气连枝。在有阶级和阶级对立的社会里,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从实质上说是体现了阶级力量的对比,不能离开这种实际社会条件和具体生活状况来抽象地看待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三、关于认识权利与义务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认为权利由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反映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形式。资产阶级权利观有其一定的历史局限性。虽然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有其进步性,它解放了宗法等级关系的束缚,使社会成员实现人与人之间人格上的平等,使得每个个体享有平等的权利。但资产阶级的这种权利观只是抽象与形式意义上的平等,而其局限则是其本身无法克服的。权利与义务本质上反映了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是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作保证,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表现。

“权利”是对人的主体性价值的充分认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实质要素,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基本价值索求,它已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和必要条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民的权利意识普遍提升。当今,面临信仰弱化与价值多元的冲击,需要树立体现时代精神又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权利与义务观念,这就需要深入学习领会马克思关于权利和义务的论述与观点,以之为借鉴参考和遵循指导。

参考文献

[1]公共论丛:自由与社群〔M〕.北京:三联书店,1998.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3]试论马克思权利观及其当代价值薛忠义,朱颜,李昕-《东疆学刊》-2013

[4]《试论马克思权利观及其当代价值薛忠义》,朱颜,李昕-《东疆学刊》-2013

浅谈在押人员诉讼权利保障机制 篇3

关键词:诉讼权利;监所检察;保障机制

从权利的本源分析,人权首先是具有主体资格的“人”所应享有的权利,是一个人仅仅是因为他是人就应当享有的权利,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所有人都有某种最基本的作为人的权利,换言之,这些权利直接属于作为人的所有人,它们并不是有法律和社会制度所产生的。既然一切人都享有人权,那么,毫无疑问,在押人员作为人类的一员,尽管是失去自由的人,同样拥有作为人的主体资格,自然享有人权。在押人员作为人与普通人拥有相同的人性,拥有同等的人的主体资格,也同样拥有诉讼权利。

在押人员包括在押的未决犯和已决犯,其诉讼权利的主要包括程序性诉讼权利和实体性诉讼权利。其中,程序性诉讼权利主要是指在押人员享有运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获得辩护、申请回避、提出控告、最后陈述等权利。实体性诉讼权利主要是指在押人员享有免受酷刑、受教育、维持适当生活水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救济等权利。

一、制约在押人员诉讼权利的因素

1.文化因素

法律的贯彻落实和法治社会的实现均需要人来执行,而人的行为是受其观念影响的,人的观念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法律将会被怎样执行。我国在押人员的权利,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仍受到偏见对待,相关的诉讼权利也无法摆脱这种偏见观念的束缚,进而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在押人员诉讼权利保障的实现。

2.政治因素

监管场所的原始功能就是关押对统治阶级不利的人,其政治色彩明显,不管是看守所还是监狱,始终围绕着政治目标,服务于不同时期的国家宏观政策。正是这明显的政治色彩,致使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在押人员的诉讼权利保障水平的提高。

3.经济因素

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在押人员诉讼权利保障的水平,这是更为深层次的、决定性因素。在押人员诉讼权利的有效实现与我国顺畅的财政保障体制、监狱经济密不可分,这两者直接影响着在押人员的诉讼权利。

二、完善在押人员诉讼权利保障的途径

1.提高在押人员人权保障的观念认同

首先,要在认真贯彻上下功夫,切实在各项执法活动中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在押人员诉讼权利。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辩护制度、证据制度、侦查措施、强制措施、审判程序和特别程序等各个方面都有完善人权保障的重要修改内容,还增设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当事人诉讼权利被侵害时的救济制度等,从立法制度层面较大幅度地强化了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检察机关要按照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要求,切实在侦查、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出庭公诉、刑罚执行监督等各项工作中尊重和保障人权。要尊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依法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获得法律援助权、不受强迫证实自己有罪权、不受任意逮捕权、获得公正审判权、上诉权、申诉权等;依法保障被害人的案件处理知情权、意见表达权、获得赔偿权、获得法律援助权等;保证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其次,统筹处理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牢固树立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观念。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是刑事诉讼法两个并行不悖的重要目标。统筹处理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是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特别注重并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在贯彻实施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的实践中,特别需要强化人权保障观念,确立罪错应负责任、人格不受侮辱的理念,坚决摒弃重打击轻保护、重有罪推定轻无罪辩解的不良倾向,防止把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对立起来,既注意准确及时地惩罚犯罪,依法维护公民、社会和国家利益,又注意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利,努力实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

2.规范在押人员诉讼权利保障的相关举措

首先,要抓好制度建设。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建立相应的、操作性强的制度。用严格的制度,使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按照法律规定,在押人员享有生命权、健康权、基本生活保障权、卫生健康权、与近亲属或律师会见权、通信权、检举控告申诉权、立功受奖权等多项权利。为了确保这些权利落到实处,应建立相应的告知制度,在押人员入所、入监后,及时详细告知各种权利和义务及有关管理规定。要开展警务公开,包括衣服、被褥、加餐的饭菜食谱,小卖部各类商品的代售价格等,使在押人员花钱花得明白,花的合理、公平。

其次,要有效维护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随着物价的上涨,前些年制定的在押人员伙食标准,根本满足不了现实需求,相关的医疗费标准,对于监所防病治病工作也是杯水车薪。对此,要积极向党委、政府反映,并提出建议,加大对监所的财政投入,解决好在押人员的吃饭和医疗问题,确保押员的身体健康,积极预防重大疫情的发生,防止影响诉讼活动和今后投劳送不出去等问题的发生。认真落实在押人员会见、通信、立功受奖、检举揭发、控告及诉讼中有关权益的保障政策和措施,促使在押人员思想向积极转化,从而配合教育或诉讼活动顺利开展。

3.加强监所队伍职业化建设

监管场所作为一个小社会系统,主要由物质设施、工作人员和在押人员三部分组成。监所工作人员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监管场所系统运行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所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努力。监管场所必须全面配齐各类专业人才,如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人才。如前所知,我国监狱人员整体素质与专业化、职业化相差甚远,严重制约了在押人员诉讼权利保障水平的提高。如果不能从制度上保证我国监所工作人员的良好素质和水平,那么,即使其他方面再健全,监所发展、法律有效实施、社会文明进步的希望也是十分渺茫的。因此,必须加强监所队伍职业化建设,给在押人员诉讼权利提供有效保障。

监狱在押罪犯减刑权利的程序保障 篇4

(一)我国刑事诉讼法存在严重的欠缺和法条分布的不均衡。即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以及审判程序,规定的比较详细完备,共124条。占刑诉法225条的55%。但是,执行程序却只有17条,只占刑诉法总法条数的7、6%。这17条执行程序是针对全部已决犯犯的。仅从监狱关押的罪犯看,涉及监狱中关押的罪犯的执行程序的,只有8条,占刑诉法总法条数的3、55%,而在我国,绝大多数已决犯是关押在监狱中服刑的,这8条执行程序远远不能涵盖监狱刑罚执行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减刑也不例外。

我国监狱对罪犯适用减刑,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减刑条件)。第七十九条“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于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第八十条,规定了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计算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一条规定减刑、假释“由执行机关提出建议书,报请人民法院审核裁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了可以减刑和应当减刑的条件。第三十条,规定了人民法院受理减刑案件的审核裁定期限(一般情况一个月,特殊情况可以延长一个月)。裁定副本抄送人民检察院。第三十一条,规定了死缓、无期徒刑情况减刑的审核级别限制(监狱管理局)和裁定法院级别限制(高级人民法院)。第三十四条,是不得减刑、假释限制及人民检察院抗拆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二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减刑、假释裁定不当,应当在收到裁定书副本后二十日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纠正意见后一个月内重新组织合议庭,进行审理,作出最终裁定”。

从三法(刑法、刑诉法、监狱法)有关减刑法条的内容看,减刑程序过于简单、粗糙。

各监狱在办理建议减刑案件时,具体操作程序大致如下:分监区在每年的十二月份制定第2年分监区的年度罪犯减刑计划,干警集体讨论通过后报监区,监区制定监区第2年度的监区年度罪犯减刑计划。监区集体讨论通过后,报监狱备案。第2年开始后,分监区按减刑计划,逐批填写《对罪犯依法处理集体讨论记录》,制作减刑材料,报监狱政科初审。狱政科初审通过后,交监狱减刑会议讨论,填写《监狱会议记录》,通过后,由狱政科制作《提请减刑建议书》并将全部减刑材料上报中级以上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审核后,在监狱开庭,宣布减刑裁定。

(二)以上这一减刑的操作程序,存在以下不足:

1、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完全由监狱一家包办。

虽然监狱的减刑会议有驻监检察室派员参加,减刑材料需报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审核并裁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多年以来,上报减刑案件被否决的微乎其微。监狱包办减刑,带有明显的行政命令痕迹。

由于监狱法规定的可以和应当减刑的条件过于空泛,因而,各监狱都自行制定了一套考核、奖惩罪犯的规章制度。如计分考核、分级管理等等。一般情况下,罪犯经这些制度的考核,达到某些标准,符合“认罪服法,确有悔改表现”,才有可能获得减刑。然而,监狱对罪犯的考核奖惩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却是不可诉的。罪犯在不服行政考核、奖惩时,监狱法没有规定和保障罪犯的行政诉讼权。罪犯对于监狱的行政考核与奖惩无论公允与否,必须接受,因为“是强制改造”。这是监狱考核、奖惩罪犯的惯例。否则,就会被以“不服管教”、“对抗改造”而受到教育、批评、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监狱法应当减刑规定的条件过于苛制,大量的是“可以减刑”案件。“可以”在司法解释上就存在“不可以”情况,因而,减刑带有随意性空间。而行政奖励是司法可以奖励的前提,行政奖惩的不可诉性,导致罪犯在受监狱考核过程中,“队长给你几分就是几分”,基本权利缺乏程序保障。

2、在整个减刑的全过程中,罪犯个体主张权利,无任何必经的程序来保障。罪犯处在“任人宰割”的地位。

从减刑的全过程看,从制定减刑计划到减刑集体讨论,从制作减刑材料到呈报给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每一个环节都是由监狱包办的,这种包办,体现出的是一种思想,一种声音,一种行政命令的意志。

依据监狱法,获得减刑是罪犯的重要权利之一,那么,罪犯在监狱通过什么程序能主张自己的权利?这样的程序,迄今没有。在监狱的具体司法实践中,减刑是由监狱的指令性计划控制的。罪犯不能说:“依据监狱法,根据我的表现,现申请减刑”。

从另一个方面,被减刑后认为不公平的罪犯也不能说:“我减刑减亏了”,不能提出异议。一但哪一个提出,就是“表现不好,思想不稳定”,“下次不给他减刑”。这也是监狱工作的一个惯例。没有任何不服后的申辩、申请复核、申请复议、申诉、公示质疑、乃至听证程序。

任何罪犯在减刑的全过程中,没有任何程序保证他们发表个人意见,无论减刑公允与否,任何人提出质疑都有“对抗改造”之嫌。

一名罪犯在监狱中表现怎么样,最有发言权的是罪犯的同类。罪犯与罪犯相互最了解。有的罪犯在干警面前积极,干警不在时却是另一套。这样的罪犯干警往往认为“表现好”。其实恰恰相反。

目前各监狱存在的普遍问题在于,罪犯不能发表真实的意见。这是监狱多年形成的习惯和风气。只允许赞歌,不允许异议。这样,当一名罪犯被纳入减刑计划后,不管该犯表现如何,只要该罪犯“牌子不做得很大”,监狱收到的就只有“好的意见”。这一现状,使减刑客观上很难真实、公充。

3、减刑的全过程实质上均为暗箱操作,随意性大,不利于监狱刑罚执行的公正和公平,不利于监狱法治,易产生各种腐败。更不利于调动罪犯的改造积极性。

纵观减刑的全过程,从分监区制定减刑计划到人民法院作出减刑裁定,减刑计划是保密的。罪犯不知道谁被纳入计划,不知道谁将被减刑。就是分监区干警,除了直接把握减刑计划的分监区管教、指导员外,多数干警对罪犯减刑计划知之甚少。虽然开过减刑计划讨论会,至于哪一名罪犯为什么可以减刑,干警除对自己主管的对象外,对其他罪犯一般不甚了解也从不过问。直到人民法院作出减刑裁定了,方得见庐山真面目。

这种暗箱操作,为使某罪犯纳入减刑计划,有的平时考核中就被追加奖分,有的罪犯有了违纪也不了了之。暗箱操作,可以追溯到对罪犯的日常考核中。

这种作法,无法律监督可言。人民法院收到监狱上报的减刑材料,从不来监狱进行复核,也没有任何机关能对减刑材料的真伪提出质疑,因而,一路绿灯。人民法院制作个裁定书,盖个图章,减刑裁定就生效了。

近二十年以来,我国监狱系统发生的多起干警违法办理上报减刑、保外就医等,均与目前各监狱申报程序上的一家包办和暗箱操作有关。

4、减刑从执行机关提出建议到人民法院作出减刑裁定这一过程,时间周期过长。

安徽警官学院孙雯的观点很符合实际①,执行机关提出减刑建议,一般至少也要两个月办一批。人民法院做出裁定一般情况是自收到执行机关减刑建议的一个月内作出,特殊情况要二个月。这样,监狱提出减刑建议到人民法院做出裁定这一段时间,如果这名罪犯的行为出现了较大的反复,执行机关就十分被动。从另一方面,监狱建议的减刑期限往往由于周期过长而不得不由人民法院在做出裁定时更改。那么,这种被迫更改减刑期限是否违背了罪刑法定,过罚相适应及公正、合理性的法理原则?

分监区制定的减刑计划的时间跨度,一般为一年,跨度过长。而且是分批上报减刑。减刑应当符合条件一个,及时减一个。从另一个方面,减刑计划应当是动态的,谁也不能保证计划对象在未来的一年内能持续表现积极、稳定。这个计划应当是指导性的。这一现状,与目前我国监狱和人民法院奉行的减刑制度有关,需要改进。

5、我国目前的减刑制度有悖于基本的法理常识和刑法、刑诉法、监狱法的立法原则。

这主要表现在:(!)减刑应当对预防和减少犯罪起积极作用,但是,多年以来刑释人员减过刑的要比未减过刑的重犯比例高。(2)减刑程序,刑诉法只有2条中提到了两句。法院在办理减刑案件时,客观上变成了由监狱操纵的橡皮图章机器。(3)减刑条件,监狱法过于粗糙。以致于各监狱都制定了各自的一套做法,象高家庄的地道很不严肃。(4)减刑比例,画蛇添足。减刑应当符合一个减一个,而不应当凑比例。(5)减刑裁定书,未规定诉权。人民法院一不小心把被减刑人的上诉权给忘了。(6)减刑裁定由人民法院作出,不伦不类。人民法院定罪量刑是法无明文不为罪,罪刑相适应,可是,作为定罪量刑的法院把刑减了,怎么能罪行相适应?其实,减刑是减刑机关的事,人民法院不应当具有裁定减刑权。

(三)对在押罪犯减刑权利的程序保障,我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监狱对罪犯的考核必须是真实的。

罪犯应当有权对考核不服提出异议,应当有权对行政奖惩提起行政诉讼。罪犯行使提出异议权、申辩权、申请复核或复议权等必须是考核必经的救济程序。做到这一点,监狱对罪犯的分级处遇、计分考核、等级工制度等,必须是统一的、详细的。即罪犯本人依据考核条件对照自己的改造表现,对考核结果能形成客观、公正的意见。这是监狱依法办理上报减刑的基础。

2、减刑条件,必须是明示的,详细的。

监狱对可以减刑,应当减刑的情节,应当有严格详细的认定标准。这一标准应当被全体干警和全体罪犯所熟知。应当在分监区公布。这样,干警在筛选减刑对象制定减刑计划,办减刑材料,制作、上报减刑建议书时有明确的依据。罪犯对照明示的减刑条件标准,能够知道自己是不是符合减刑条件,知道其他罪犯的减刑是否公允、恰当。罪犯行使申辩权,申请复议权、申诉、上诉权时,也有明确的依据。

3、要建立一整套罪犯减刑的权利保障制度:

(1)告知权利。

监狱应当向全体罪犯定期告知罪犯在获得减刑全过程每一环节中的具体权利。如:知情权、个人申请上报减刑权、申辩权、提出异议权、申请复核或复议权、质证权、质疑权、请求听证权、申诉权、上诉权、获得公正减刑权等。对罪犯在具体程序环节中发生疑问时,监狱还应当告知该犯行使该具体权利的途径和时限等。

(2)本人申请。

减刑最初应由罪犯本人提出申请。

获得减刑既然是罪犯的权利,那么,就应当允许罪犯个人提出权利主张。监狱应当向罪犯告知申请减刑的方式、方法。

(3)监组讨论。

罪犯提出申请后,由罪犯所在监组讨论。讨论意见报分监区。

(4)分监区干警召开减刑会议集体讨论。

分监区干警根据罪犯本人申报和罪犯监组讨论意见,对照减刑条件,评审罪犯的改造表现,列出分监区的上报减刑计划。

(5)公布减刑计划。

减刑计划对分监区全体罪犯张榜公布,规定有不同意见者,可在3日内向分监区提出。分监区对提出的不同意见,实事求是,注重证据。3日满,经全体干警讨论,修正减刑计划,上报监区。监区上报监狱审核。

(6)公布建议减刑的事实和理由材料。

减刑计划启动、制作减刑材料完成后,每一批罪犯上报减刑,分监区应当向全体罪犯公布上报减刑的事实和理由的书面材料(侦查方面的极少数特例除外),并规定有不同意见者,自公布之日5日内提出,满5日,对没有异议的减刑材料报监狱,对有异议的,实事求是地复查。能否公布详细的减刑事实和理由材料是减刑能否公正和鉴别当前许多假“狱务公开”的标志。克林顿的考科斯报告都能向全世界公布,你监狱罪犯减刑的事实和理由为什么要暗箱操作?

(7)监狱减刑会议集体讨论。

监狱收到减刑材料后,应当向全监狱干警和罪犯公布上报建议减刑名单。允许罪犯5日内提出异议。满5日后,召开监狱上报减刑集体讨论会议,对通过监狱会议讨论的罪犯,方可以将减刑材料上报中级以上人民法院。

(8)征得被害人同意

对于有明确被害人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将拟减刑罪犯情况告知被害人,并告知被害人对该罪犯减刑有一票否决权。人民法院只对被害人书面同意减刑的案件作出减刑裁定,应当成为减刑的必经程序。这一程序对保障罪犯减刑后避免与被害人的矛盾有重要意义,避免因减刑引起民愤和罪犯行使减刑权利带来的隐患。

(9)公示“拟裁定减刑罪犯名单和减刑幅度”。

中级及中级以上人民法院作出减刑裁定前,应当提前七天将拟裁定减刑罪犯名单和拟裁定结果向全监狱干警和罪犯公示。满7日后,对无异议的作出减刑裁定。

(10)检察监督。

驻监检察院除行使抗诉权外,在“拟裁定减刑名单”公示后7日内,应当深入每一名拟裁定减刑罪犯的监组,搜集、听取其他罪犯的意见,听取该犯主管干警的意见。并应当在日常工作中监督和保障提出异议的罪犯不受打击报复。

(11)赋予被裁定减刑罪犯的上诉权。

减刑裁定书,应当增列罪犯不服此裁定的上诉方式和期限。现在,我国各级人民法院所制作的减刑裁定书均未规定被减刑罪犯的上诉权。这是法治的疏漏,也是中国特色。法院制作减刑裁定,有一点儿天马行空、自说自话、行政命令的味道,实质上是在办减刑案件的过程中,历史上“监狱多年领导法院,法院形同虚设”形成的忘记改掉的旧习惯――“站

时间长了不会坐”。

(12)告知罪犯在减刑考察期内的权利、义务。

对减余刑的罪犯,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减刑考察期内的权利与义务。据某市监狱管理局1995-1997年对刑释人员重新犯罪情况的调查,被减刑的重犯比例要高于未被减刑的刑释人员3-5个百分点以上。减刑设定考察期(如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告知考察期内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对约束再犯罪行为有重要意义。如:街道居委会、工作单位或当地警察署的撤消减刑建议权等。否则,减刑的重犯比例高是有悖于基本的法理常识和刑法、刑诉法、监狱法的立法原则的。

党员的权利和义务 篇5

xxxx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党员的权利与义务,这是一种不能推脱的责任,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义不容辞。像每一个公民都有他的权利与义务,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们也有特定的权利与义务。总的来说,每个党员有八项基本权利与八项基本义务。党员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明确规定了党员言行和行动的基本准则。同时,党员还拥有特定的权利,确保自己能在党组织得到更好的成长及向党组织的建设出谋划策。共产党员义务和权利的规定是党组织联系党内团结,保持党的先进性,领导广大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思想,行为先进,更好地向党组织靠拢。

xxxx书记让我们渐渐明白了《深入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四中全会其主要内容是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了:一个总体要求,六条基本经验,六项主要任务和30条重要的新要求新举措。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提出,是这次全会的一项重大议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保持党在理论上先进性的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习的要求,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是针对党内存在学习问题的要求。与时俱进,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作为个人的我们,不努力提高自身的本领,注定给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

党课之后,我想了很多:时间就是应该被事情填充的,大学可以很忙,也可以很闲,取决于你个人的自制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从党组织提出学习型政党处得到启示,个人不要求先进,积极学习的话,是很容易落后的。而现在,我也的确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需要努力。我不希望以后才懊悔浪费掉的时间。埋怨是在向别人诉说自己的无能,我应该以一种更加积极主动地方式生活学习,向先进的人物靠拢。大学的确是自由的,你可以选择努力充实地度过这四年,也可以窝在电脑前混混沌沌地在虚拟世界中过完这四年。结果显而易见,后者带给你的只能是之后的举步维艰。

这就是我的收获,我觉得我在这儿,成长了。

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同时享有党章规定的党员的权利。党员能否忠实地履行应尽的义务和正确地行使享有的权利,也是判断这个党员合格不合格的重要标准。党员的义务和权利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和相辅相成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义务是权利的基础,不履行党员的义务,不能享有党员的权利;权利是义务是保证,不享有一定的权利,就不可能出色地履行党员的义务。可见,只有义务和权利兼顾,既要求党员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党员的义务,又保证党员享有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才能使党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我们党内,每个党员的义务和权利都是平等的,无论职务高低,党龄长短,都必须履行同样的义务,享有同等的权利。决不允许在党内有搞特殊化的只享有权利不尽义务的党员,也不允许因职务低、资历浅或者是普通党员而只让其尽义务,不让其行使权利。党员义务是党员基本条件具体化。一个党员是否真正符合党章所规定的条件,能否充分履行党员的义务,将成为他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党员的根本标准。党章规定的党员的义务,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党员的义务体现了党员的标准,对党员的言行具有规范力、约束力。只有全体党员履行党员的义务,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保证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高度一致,增强党的团结和统一,提高党的战斗力。党的十五大通过的新党章第三条中具体规定了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根据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情况,党章对党员义务的具体内容作了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对党员提出了新的更严格的要求,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要求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二是要求党员带头参加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党的十五大报告根据党章的规定和要求,对新时期党员先进性要求做出了明确的概括,指出: “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要体现时代的要求,做到: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在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 江泽民同志在 2000 年年初,又提出了 “ 三个代表 ” 的要求,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共产党员要带头学习和实践 “ 三个代表 ” 的要求,全面深刻地理解党员标准的基本内容,按照党员标准,保持先进性,体现时代要求,做一名新时期合格的共产党员。

共产党员必须履行以下八项义务:(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2)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3)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4)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5)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6)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作斗争。(7)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8)发杨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首选,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急的时候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以上八项义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党员的全面的严格的要求。目的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使共产党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定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保持工人阶段先锋战士先进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受各种考验,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根本途径。所以,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我们党建设 80 年来,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是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同志,我们党把它称之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同志,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 20 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的基本路线。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才能取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胜利。作为共产党员,学习邓小平理论,就是要抓住这个重点,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到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和使命。第二,站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党章在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中特别强调党员要 “ 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 这是党章根据现阶段党的任务,对党员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党员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要内容。为了履行好这个义务,还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统一起来,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而努力。二是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谋利益,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三是认真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第三,自觉增强党性,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做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二是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做遵纪守法的模范。三是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模范。四是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做密切联系群众的模范。五是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做发杨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模范。

党章在规定了党员的义务的同时,还明确规定了党员的权利。党员的权利,首先是党员履行义务的保证。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没有权利保证,也就不可能使义务得到切实有效的履行。其次,规定和保证党员的权利,是发杨党内民主,保障民主集中制和党委集体领导的需要。总之,都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需要。党章规定了党员享有下列权利:(1)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2)在党的会议上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3)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4)在党的会议让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5)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6)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做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他作证和辩护。(7)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8)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党的任何一级组织直至中央都无权剥夺党员的上述权利。党员的八项权利,是发杨党内民主的保证,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保证,是党的事业健康发展、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保证。共产党员不仅要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而且要关于正确行使党章赋予的权利。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我们党的事业、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如何履行党员权利和义务 篇6

在我们党内,每个党员的义务和权利都是平等的,无论职务高低,党龄长短,都必须履行同样的义务,享有同等的权利。决不允许在党内有搞特殊化的只享有权利不尽义务的党员,也不允许因职务低、资历浅或者是普通党员而只让其尽义务,不让其行使权利。党员义务是党员基本条件具体化。一个党员是否真正符合党章所规定的条件,能否充分履行党员的义务,将成为他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党员的根本标准。党章规定的党员的义务,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党员的义务体现了党员的标准,对党员的言行具有规范力、约束力。只有全体党员履行党员的义务,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保证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高度一致,增强党的团结和统一,提高党的战斗力。党的十五大通过的新党章第三条中具体规定了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根据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情况,党章对党员义务的具体内容作了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对党员提出了新的更严格的要求,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要求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二是要求党员带头参加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党的十五大报告根据党章的规定和要求,对新时期党员先进性要求做出了明确的概括,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要体现时代的要求,做到: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在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江泽民同志在 2000 年年初,又提出了“三个代表”的要求,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共产党员要带头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深刻地理解党员标准的基本内容,按照党员标准,保持先进性,体现时代要求,做一名新时期合格的共产党员。

第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定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保持工人阶段先锋战士先进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受各种考验,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根本途径。所以,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我们党建设 80 年来,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是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同志,我们党把它称之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同志,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 20 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才能取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胜利。作为共产党员,学习邓小平理论,就是要抓住这个重点,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到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第二,站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党章在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中特别强调党员要“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这是党章根据现阶段党的任务,对党员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党员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要内容。为了履行好这个义务,还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统一起来,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而努力。二是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谋利益,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三是认真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第三,自觉增强党性,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做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

二是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三是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模范。

四是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做密切联系群众的模范。

五是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做发杨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模范。党章在规定了党员的义务的同时,还明确规定了党员的权利。党员的权利,首先是党员履行义务的保证。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没有权利保证,也就不可能使义务得到切实有效的履行。其次,规定和保证党员的权利,是发杨党内民主,保障民主集中制和党委集体领导的需要。

总之,都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需要。党员的八项权利,是发杨党内民主的保证,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保证,是党的事业健康发展、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保证。共产党员不仅要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而且要关于正确行使党章赋予的权利。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我们党的事业、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我于3月23日参加了党校的第二次课程学习,通过此次学习,我已经知道并理解中国共产党党章

所规定的党员的义务和权利,明确了新时期党员的基本条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我进一步认定努力的方向,我一定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忠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因此,作为党员,就必须始终按照党章的规定和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既要认真履行一定的义务,同时也享有党章所规定的以定的权利。党员的义务和权利不可分割。同时,忠实履行党员义务和积极行使党员权利又是党员先进性的集中表现。

每一个党员不论职位高低,党龄长短,贡献大小,都要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所谓党员义务,是指党员对

党应尽的责任,是党员标准和条件的具体化。规定党员义务,从本质上讲是为了保证党员发挥先锋带头作用,使党成为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党员义务的内容具有相对确定性,又随着党的事业发展和自身建设实践经验的丰富而日趋完善。

党员义务是党员先进性标准的具体化。党员的8项义务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作风上明确规定了党员言行和行动的基本准则。是对党员如何发挥先进作用的基本要求,义务就是责任,党员履行义务就是对党承担责任,党员义务履行得怎么样,是衡量一个党员党性强不强,模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的重要标志。因此,每一个党员都要努力履行8项义务,充分发挥先进作用,争做合格党员。

作为党员,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也享有一定的权利。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实际需要,是党员以主体身份积极参与党内事务的重要体现。党员要十分珍惜自己的权利,以对党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行使这些权利,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党员正确行使党员权利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党员行使权利要出于公心;其次,要坚持原则、坚持真理;最后,要提高素质,学会正确使用权利。另外,党员还

要提高自己关于党内民主的知识修养,以保证正确地行使好自己应有的权利,在党的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党员的义务和权利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统一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原则基础上,服从于党的团结和统一,提高党的战斗力,完成党的历史使命这一根本要求。

党员的义务和权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履行义务是行使权利的前提,而行使权利又是履行义务的保证。党员行使权利的时候,也是在为党尽义务。党员在尽义务的同时,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行使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履行义务才能保证党员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而那种把权利和义务对立起来,割裂开来,要求只享受权利,不尽义务,或只要求党员尽义务,无视党员权利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对于保持党和党员的先进性都是大为不利的。

此次学习后,我深知,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学会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党代会的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学习党的路线、方针、策略。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带头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起到先锋带头作用。

每次党课后,必有很大的收获。恳请党组织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给予批评和帮助,并加

强对我的培养和教育。

汇报人:***

2008年3月29日星期六

二、共产党员要严格履行义务和正确行使权利

(一)共产党员必须严格履行党员义务。

党员的义务就是对党应该承担的责任,也是每个党员应该做到的。党员义务履行的怎样,是

衡量一个党员党性强不强,是不是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够不够合格党员的重要标志。它要

求每一个党员,无论是干部还是职工党员,无论党龄长短、贡献大小,都必须认真履行党章

规定的义务,做到在履行党员义务上人人平等,不能有任何区别和例外。当前,有的党员对

履行党员义务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如:认为党员义务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规定,在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过时了,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履行党员义务要吃亏,也不必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履行党员义务可以放宽松些,等等,这显然是错误的。在我国目前经

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不仅不能降低党员标准,而且还要要求党员具有更强的党

性,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充分体现党员的先进性。要认真履行好党员的义务,必

须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

本路线的自觉性。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思想武器,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每一个党员都要认真学习,真正用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作为自己思想和行动指南。二是要坚持党和人民利

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廉

洁奉公,坚决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三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自觉地与党

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确保政令畅通。四是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

和国家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勇于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

(二)共产党员必须

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党员的权利是党员在党内行使和享有的权利,是发扬党内民主、健全党

在押人员权利和义务 篇7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成员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

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十六条的规定,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享有以下权利:

(1) 参加成员大会, 并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按照章程规定对本社实行民主管理。 (1) 参加成员大会。这是成员的一项基本权利。成员大会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权力机构, 由全体成员组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每个成员都有权参加成员大会, 决定合作社的重大问题, 任何人不得限制或剥夺。 (2) 行使表决权, 实行民主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全体成员的合作社, 成员大会是成员行使权利的机构。作为成员, 有权通过出席成员大会并行使表决权, 参加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重大事项的决议。 (3) 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理事长、理事、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成员, 由成员大会从本社成员中选举产生, 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章程的规定行使职权, 对成员大会负责。

(2) 利用本社提供的服务和生产经营设施。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服务成员为宗旨, 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 有权利用本社提供的服务和本社置备的生产经营设施。

(3) 按照章程规定或者成员大会决议分享盈余。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的盈余依赖于成员产品的集合和成员对合作社的利用, 本质上属于全体成员。可以说, 成员的参与热情和参与效果直接决定了合作社的效益情况。因此, 法律保护成员参与盈余分配的权利, 成员有权按照章程规定或成员大会决议分享盈余。

(4) 查阅本社的章程、成员名册、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记录、理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账簿。成员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所有者,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事务享有知情权, 有权查阅相关资料, 特别是了解农民专亚合作社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以便监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营。

(5) 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上述规定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成员享有的权利, 除此之外, 章程在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不抵触的情况下, 还可以结合本社的实际情况规定成员享有的其他权利。

2、义务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 为了实现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 需要对外承担一定义务, 这些义务需要全体成员共同承担, 以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时履行义务和顺利实现成员的利益。

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十八条的规定,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1) 执行成员大会、成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的决议。成员大会和成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体现了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 成员应当严格遵守并执行。

(2) 按照章程规定向本社出资。明确成员的出资通常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1) 以成员出资作为组织从事经营活动的主要资金来源。 (2) 明确组织对外承担债务责任的信用担保基础。但就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言, 因其类型多样, 经营内容和经营规模差异很大, 所以, 对从事经营活动的资金需求很难用统一的法定标准来约束。因此, 成员加人合作社时是否出资以及出资方式、出资额、出资期限, 都需要由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章程自己决定。

(3) 按照章程规定与本社进行交易。成员按照章程规定与本社进行交易既是成立合作社的目的, 也是成员的一项义务。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 可能是交售农产品, 也可能是购买生产资料, 还可能是有偿利用合作社提供的技术、信息、运输等服务。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情况, 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 应当记载在该成员的账户中。

(4) 按照章程规定承担亏损。由于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存在,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可能会出现波动, 有的年度有盈余, 有的年度可能会出现亏损。合作社有盈余时分享盈余是成员的法定权利, 合作社亏损时承担亏损也是成员的法定义务。

(5) 章程规定的其他义务。成员除应当履行上述法定义务外, 还应当履行章程结合本社实际情况规定的其他义务。

二、让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富起来

1、加大财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力度。

重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

2、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各县 (市) 区、各有关部门要贯彻落实好国家、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 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 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有关部门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指导、扶持和服务。

3、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项目实施。

各有关部门在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优质农产品基地、农村沼气、养殖小区等项目时, 在符合条件情况下优先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

4、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宣传和培训力度。

上一篇:土沟村2011年度工作落实情况汇报下一篇:完颜璟蝶恋花聚骨扇词作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