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力上市公司

2024-12-26

美国电力上市公司(共8篇)

美国电力上市公司 篇1

加拿大、美国电力环保政策法规考察报告(摘要)

2004年10月24日-11月12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团赴加拿大、美国进行了电力环保政策法规考察。考察团考察了加拿大、美国的环保管理部门和企业,并就电力环保政策、法规的发展和影响,以及电力企业的对策措施等问题进行了座谈和交流。较全面地了解了两个国家的电力环保法规、政策及发展动态,收集了大量资料和信息。

一、加拿大主要情况

(一)电力情况。加拿大2002年发电量5764亿千瓦时,其中水电60%,核电12%,煤电24%。由于能源资源结构的不同,各省电力结构差异很大。其中,阿尔伯塔(AB)省煤电比重最高,次之为安大略(ON)省,而魁北克(QC)省几乎全部为水电。

(二)主要环境问题。火电污染物排放占全国污染物排放比重很高,其中酸雨占27%、气溶胶(气雾)占12%、PM占13%、汞占24%、CO2占19%。火电厂引起的环境问题还包括废水污染、灰场扬尘污染和灰水对地下水源的污染。水电厂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土地淹没、移民、河道变化、生物种群减少等。核电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有:核废料的长期贮存和处置,温排水热污染等。

(三)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

1、对污染物排放实行许可证制度,严格限制SO2、NOx、PM等污染物排放;

2、对以燃煤发电为主的省份,积极开展需求测管理,发展绿色能源,实行气、电、热联产,发展水电和核电,努力减少燃煤发电的比重。

加拿大60-70%的火电厂安装了CEM(连续在线监测)装置。新建电厂的大容量机组要求安装,对老(小)机组没有要求,由企业自主决定。2003年以后新建的火电厂要求采取脱硝措施。

(四)温室气体减排情况。加拿大环境部正在制定温室气体减排中长期发展规划,执行和满足全球气候变化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规划发展目标为:

1、发展绿色能源,新增机组中绿色机组容量要达到10%的比例;

2、到2010年,发电企业减少温室气体(主要是CO2)排放量15%;

3、开发CO2脱除技术;

4、积极发展热电联产,鼓励节能降耗,提高电力生产效率;适当发展核电和水电,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和技术水平。

(五)法规、政策及环境管理手段。联邦政府关于电力的环保法规主要有:加拿大环境保护法案(Canad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 联邦政府设立的环境目标值(Federal Government Sets environmental expectations)等。

加拿大新建火电厂必须满足以下排放标准要求:

(1)NOx 0.69 g/kw.h;

(2)PM 0.095 g/kw.h;

(3)SO2 0.53-4.24 g/kw.h。

排放标准主要依据经济可行的方法,制定的限值是已经有工业运行经验证明,而且是经过控制措施减排后可以达到的阈值。

预计2005~2006年,加拿大将颁布火电厂汞排放标准。其目标是,到2010年火电厂脱除60-90%的汞。目前,加拿大政府正在全面收集汞排放基础数据,评价汞排放控制技术,实施脱除汞的示范工程等。加拿大没有排污收费制度,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每个工业企业必须申请排污许可证(环保部门收取一定的工本费),超标排放将被处罚。

(六)电力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情况。对于电力建设项目的环保审批制度,各省有不尽相同的规定。一般来说,省电力管理部门审批发电装机容量和电力接入电网的系统要求;省环保部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但不审批具体的污染物排放控制工艺技术和措施,具体工艺技术和措施由企业决定;联邦环保部

门参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核,但不负责环境影响报告的审批,参与的目的是保证电力建设项目满足联邦环保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值得指出的是,公众的参与程度较大,当地居民(周围100公里范围内)的意见对电力项目(包括其它工业项目)能否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七)电价制度情况。加拿大的电价由各省自己确定,多数省有电力管理委员会来协调有关部门确定电价。发电必须的污染物排放控制费用在电价中统一考虑,最终由消费者负担。

少数省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确定电价。联邦政府不直接管理电价,但对风电给予一定的补助,以鼓励风电的发展。当地政府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坚持环境保护重于经济建设的发展思想,为了加强环境保护,保护和进一步改善人体健康,2004年安大略省提高电价14%,主要是环保因素而提价。

二、美国主要情况

(一)基本情况。2003年有电力装机容量9亿多千瓦,发电量40170亿千瓦时,其中煤电约占50%,核电约占14.5%,水电约占6%。美国电力行业排放的SO2和NOx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2/3和1/4,是酸雨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目前,美国约38%的火电机组配备了烟气脱硫(FGD)设备,约30%的锅炉配备了SCR烟气脱硝设备。美国并不要求所有电厂都安装脱硫设施。

(二)美国酸雨控制计划及对电力行业污染物减排要求。为控制和减缓酸雨危害,1980年,美国国会开展了为期10年的酸雨成因及其影响研究。根据研究结论,国会于1990年制定了酸雨防治计划,要求主要的电力企业减排SO2和NOx。其中,SO2的减排量目标为1000万吨,NOx的减排量目标为200万吨,总体排放水平保持在1980年的排放水平以下。

SO2减排规划分两期执行。第一期从1995年开始,在263台机组、110个电厂上实施。后来又增加了182台机组,总数达到445台,遍及美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电力企业。第二期从2000年开始,在所有装机容量大于25MW的机组上实施,当时涉及的机组总数达到2000多台。到2001年底,所涉及的机组总数达到2445台。第一期分配的量是以1.2磅/Mbtu(即每输入一百万英热单位的热量允许排放1.2磅)来计算的;第二期则为0.6磅/Mbtu。需要说明的是,不管企业如何交易,企业不能超过排放标准,即不能超过1.2磅/Mbtu,在第二阶段的电厂,虽然分配指标为0.6磅/Mbtu,但只要有指标(可在市场上购买)其排放可以超过0.6磅/Mbtu。

二氧化硫初始排放权的分配有两种代表性观点:一是承认现实的排放状况;二是从公平出发,每个电厂都可以分配到二氧化硫排放指标。美国是两种思路妥协的结果,即承认现实,但不鼓励历史上不采取减排措施的行为。在承认现实的状态下,减去应当采取措施的部分,即为初始排放权分配的依据。NOx减排规划也分两期执行。第一期从1996年开始,在170台锅炉上实施。要求煤粉锅炉年均NOx排放不得超过0.5磅/Mbtu,四角喷燃锅炉年均NOx排放不得超过0.45磅/Mbtu。第二期从2000年开始,要求达到的排放标准更加严格。

(三)大气污染物主要控制手段。

1、总量分配方法。美国酸雨控制规划,对所涉及的机组和企业,参考该机组和企业在1985-87年间平均污染物排放量,核定其SO2和NOx排放总量指标。所核定的指标在第一、二阶段内保持不变(而且可以终生享用,即使企业关停了一些机组,其总量指标也不核减)。

新建机组(包括1985-87年间没有运行的机组)没有分配总量指标,所需指标必须从市场上购买。联邦环保局每年年初核定企业的排放指标,并从有排放权企业的指标中强行拿出2.8%进行拍卖,拍卖所得的钱,还给企业。一是防止有些企业有指标也不买的情况;二是拍卖是在年初进行的,为全年可能交易的价格提供指导;三是为新建机组提供总量指标。由于新建机组一般都会采取脱硫措施,如安装FGD设施,脱硫效率一般在95%左右,需要购买的总量指标不会太多。

2、排放监测定期报告。根据酸雨控制规划,美国火电企业必须安装污染物连续监测装置(CEMs),对烟气排放量、烟气黑度、SO2、NOx、CO2等进行监测。

企业必须授权一位代表,负责审核本企业污染物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每三个月,企业应向联邦环保局(EPA)报告企业每台机组每小时的污染物排放情况(与我们所理解和我们现在推行的:要

求与环保部门联网是不同的,而且报告只对联邦环保局,地方环保部门并不负责连续监测事)。联邦环保局将报告在网上公布,向全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报告内容包括:机组和企业是否达标排放,是否满足总量控制要求,CEMs是否运行正常并得到良好的维护,所有污染物排放源是否得到全面监测,监测设备发生故障时数据如何进行校核等。

3、排放权交易制度及二氧化硫交易价格。机组在不超过排放标准但超过总量控制要求时,可以从市场上购买一定的指标来满足总量控制要求。企业也可以通过安装FGD或SCR设备来减排SO2或NOx。超额减排后剩余的排放指标,企业可在市场上出售,或者存入相关银行,用于未来发展之需。

交易一般在企业和企业间进行,并不一定要通过中间环节。企业间达成的排放权交易,得到美国环保局(EPA)的确认和备案,并将交易结果登记在EPA总量控制数据库中。环保局在交易过程中只起核定和记账作用(因为账户在环保局,环保局不能也不会干预企业的交易行为)。

从1995年排放交易实施以来,在2003年底以前,SO2排放权交易价格在100-200美元/吨左右的范围内波动。但从2004年1月份开始,交易价格猛涨到620美元/吨。主要原因是美国国会计划制定新的总量控制计划,拟考虑再削减70%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一旦该计划实施,可提供交易的排放指标将大幅度减少,电力发展又需要较大的排放指标,从而导致市场交易价格看涨。

4、相关处罚。在年底60天的宽限期内,仍不能满足当年总量控制要求的电力企业,超总量指标排放的部分,一方面将受到2000美元/吨的处罚,同时还将扣减下一的总量指标。

凡是向EPA上报数据不准确、不全面的企业将受到处罚,企业授权代表则将受到刑事处罚(所以,一般都不愿作假)。

5、排污收费制度。美国没有实行排污收费制度(与加拿大一样),部分州在核发排污许可证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最多不超过5400美元(每吨1.8美元,最多不超过3000吨)。

(四)各有关方面在环保政策法规制定过程中的作用。政府、协会、企业各个主体在环保政策法规的制定中都积极参与意见,最后是各方共同认可的结果。不同的主体在政策制定中有不同的影响,如企业在采取何种技术方面的作用最大,而社会团体在目标制定方面的作用大些。在制定法规、政策的过程中,企业间的意见也不统一,如由于发电燃料的不一样,东西部的企业对酸雨控制计划就有不同的看法。一些民间组织、政府部门间的想法也不尽相同,但是最后必须各方都同意、妥协的政策、法规,这样在实施过程中比较顺利,也能保证政策、法规的严肃性。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政府、协会,还是企业,不同的组织都有自己的研究队伍或者研究机构,对政策中涉及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分析报告,由于立场和出发点不同,同一研究课题其结果就会不同。但这都是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由于有研究分析报告,而且观点和结论并不一致,有的甚至完全相反,这样就给决策者提供了决策的依据,不会产生拍脑袋、无依据的决策。

三、启示与建议

(一)应高度重视能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所考察的两个国家,都对能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而且成效显著。在能源效率、环境质量、污染控制水平上,我们与他们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我国正处在新一轮的高速发展阶段,环境、资源压力都非常大,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尤其是电力行业作为能源的转换部门和污染排放大户,必须把节能、节水、节油、节地等资源节约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作为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长抓不懈。

(二)电力环境保护法规、政策的制定应当统筹考虑环境和经济的发展,统筹考虑能源与环境问题。过宽的标准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限制了电力工业的技术进步和长远发展;而过严的标准,由于技术和经济的原因不仅不能达到,而且损害了法规的尊严,同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与美国、加拿大相比,我国目前施行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总体偏严,同时存在着不科学、不易操作的情况。目前电厂超标排放的现象较为普遍,很难实施更严格的要求。法规、标准在控制污染物排放方面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加快在电力行业推行二氧化硫的排污交易制度。二氧化硫的排污交易机制在我国已经进行了多年试点,但离市场化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推进二氧化硫排污交易对低成本减排二氧化硫的总量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对国家、对企业、对电力用户都是有益的事,应大力推进。合理确定初始排污权,减少政府部门在排污权交易中的干预,按市场经济原则进行排污交易,是我国实施排污交易的关键。

(四)我国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有待改革。考察的两个国家均没有实行排污收费制度(而且欧洲等国家也很少实行排污收费制度的,日本有,但收费是补偿给受污染居民的)。我国排污收费是一项行政色彩非常浓厚的环境管理制度,不仅企业负担加重,而且容易产生腐败,所收费用很难用于企业污染治理,同时极大地增加了政府及企业的管理成本。目前,企业对排污收费的意见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应当认真研究,加快改革现行排污收费制度。

(五)依法管理环境是做好我国电力环境保护的根本出路。一是严格依法办事,而不是按任意的行政要求办事;二是,执法必须严格,而不是可以通融。其次,企业必须严格执行法规的要求。在环境管理上法规意识淡薄、法规的任意性较大、执法的弹性较大、政府过多地干预企业污染治理技术(措施)的选择权是目前依法管理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另外,制定环境法规、政策时,应充分听取企业、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NGO)的意见,真正贯彻科学、民主的决策过程和方法,达到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六)抓紧研究PM2.5和汞排放控制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公民环境、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国际环境保护的影响,PM2.5和汞排放控制问题将成为燃煤发电必须认真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由于控制PM2.5和汞排放的技术难度大,费用高,社会影响面大,不论是政府、行业,还是企业都应开展相应研究,尤其是电力行业应当从目前开始,抓紧做好前期研究。

(七)对火电厂全面安装在线监测装置(CEMs)的可行性应进一步研究、论证。污染物排放监测与定期报告制度已在我国逐步推行,污染物排放接受社会的监督势在必行,电力企业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在新建或大型机组上做好安装并依法运行好CEMs,以适应新的环境管理需要。但是否需要与环保部门联网,如何确保数据的正确、有效是要研究、论证的,美国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另外,CEMs并不一定要求所有电厂和机组都要安装,即使在美国、加拿大也不全安装,关键是要根据技术、经济水平及可操作性来决定。

(八)抓紧研究CO2排放控制对策。京都议定书生效后,控制温室气体CO2排放,将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我国虽然没有减排义务,但作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大国,未来减排的压力非常大,需要早作准备,积极应对。美国虽没有批准京都议定书,但在CO2排放的监测、控制等方面已做了大量研究。

(九)进一步发挥中电联等行业组织在环保和资源节约工作中的作用。电力体制改革后,中电联等行业组织,在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要大力提高电力行业组织在重大环境问题研究方面的能力建设,积极开展法规、政策的研究工作,积极开展前瞻性的技术研究,从大局、根本、长远利益上当好企业的代言人,在服务政府、企业和社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考察团供稿)

美国电力上市公司 篇2

1 新能源电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风能, 太阳能, 地热能, 水能, 和生物能等新能源都将为一个国家的电力供应做出重大贡献。其中太阳能发电包括:太阳能光伏电源, 聚光太阳能发电。地热发电包括:水热能源, 地热系统。水力发电包括:常规水力发电, 以及液体动力能源—波浪, 潮汐, 河流能源等。

虽然美国具有很丰富的新能源储量, 但是成本问题是新能源电力发展的主要障碍。也是新能源发电能否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的成本费用都被用于传输和存储电能方面。由于电力系统的项目是具有资本密集, 运行周期长等特点, 所以在其整个生命营运中高额的成本预算是必不可少的。

美国政府为此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 以鼓励和推广使用新能源技术供应电力。包括:生产税收抵免, 可再生能源组合标准, 绿色电力营销等。并通过对常规发电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控制以及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等政策, 来促进新能源的发展。

新能源发电未来的发展关键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和突破。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能源效率, 降低市场电价, 让新能源发电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并且通过规模的扩大以及技术的改善来实现更大的市场渗透力, 最终提高新能源发电的经济效益, 推动新能源的发展。

2 新能源发电的技术分类

2.1 风能发电

在风力发电过程中捕获风能的能力取决于涡轮转子的直径, 所以风能技术发展的重点在于加速涡轮机转子的研发, 特别是, 齿轮箱可靠性的问题。短期的任务在于改善现有的输电和配电系统, 长期的任务在于加快发展低风速发电机组。就目前而言, 风力发电技术正在得到积极的部署, 暂时技术上没有什么障碍, 而且资源以及投资的费用也比较充裕。

2.2 太阳能发电

其中光伏太阳能技术相对比较成熟, 光伏太阳能产业增长也很稳定。光伏太阳能技术可分为两大类:集中光伏技术和平板式光伏技术。其中平板技术包括晶体硅和各种半导体材料薄膜。而集中光伏系统的关键要素是使用低成本的集中 (反射或折射) 光学和跟踪系统 (跟踪运动太阳) 。所以技术方面重点加强结薄膜技术的发展以提高光电的转换效率。

聚光太阳能发电 (CSP) 技术的光学系统原理就是使用集中光束。包括3个方面:抛物槽, 电力塔, 双轴碟式技术。抛物槽的作用是接受线性太阳辐射, 以及负责太阳能的存储。电力塔是用于跟踪太阳和利用位于塔顶接收器接受摄入的太阳辐射光束。双轴碟式技术是采用两轴抛物面天线集中到一个可以接收太阳能的地方。主要的技术问题在于加强接收器材料以及存储技术的改进。

2.3 水力发电

水力发电就是将海洋潮流, 波浪能, 热梯度转化为电能。最常规的是将淡水河流能量转换为电能。主要的方式是水坝, 大型发电站等。为了扩大水力发电, 重点是提高涡轮效率和增强工具的设计用于监测和管理水资源。关键的挑战是开发出来的技术, 在部署时可以尽量避免生态系统的损害。

2.4 生物能发电

生物能分为三大类型:1) 木/植物废料;2) 城市固体废物/土地填充气体;3) 其他生物量, 包括农副产品, 生物燃料, 以及特定的产品。虽然生物能包括多种多样的资源类型特征, 但是生物能发电在很大程度上与化石燃料的方式相同。通过设计燃料方式来控制不同生物质燃料的排放量来减少环境的污染。最终的技术目标将实现生物质转化成清洁燃料, 从根本上提高生物工程光合作用的效率。

2.5 地热能发电

地热能发电的原理是通过闭环式换热器, 利用水蒸气来驱动涡轮机。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必须进一步改善钻井和技术转换能力。而地热能最大的来源是储存在岩层中的热和能量, 所以主要的技术挑战是精确的资源评估和对岩体裂隙内部结构的分析。

3 新能源发电对环境的影响

生产技术的生命周期评估 (LCA) 是用来分析新能源发电对环境的影响。整个技术的生命周期包括:原料开采, 提炼, 施工, 使用, 和处置。其中对环境的影响包括二氧化碳, 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颗粒物的排放量, 土地使用和水的消耗。

能源输入和输出的计算是评价生命周期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基本因素, 也可以用来评价能源强度和资源技术本身的消耗。能源的两个指标是: (1) 净值能源比率。 (2) 能源回收期 (EPBT) , 其中净能量比的定义是在整个技术生命周期里可用能源产出值比上能源网格燃料的消耗量。能源回收期是衡量产生的可用能源在多长时间内可以弥补生产中的能源消耗。

关于废气排放量的问题: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可再生资源中CO2和SO2等排放量最多的。其中SO2排放量主要是受PV材料制造过程和效率的能量强度的影响。生物能源的CO2和SO2等气体的排放量不仅受使用的原料的影响, 而且受产量, 化肥, 燃料的影响, 以及核电厂本身的影响。风能和水力发电的CO2和SO2等气体排放量相对比较少。

新能源发电会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包括损害生态系统, 破坏自然景观。最突出的问题是土地使用和对鸟类可能造成的影响。此外, 还必须注意噪音, 美学和对当地的生态的破坏。

所以应该对新能源发电的选址有相对较强的监管, 并且合理审批发电的技术的许可证。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减少对当地土地, 水和空气的影响。

4 新能源发电部署的分析

虽然不同的新能源技术具有其独特的生产和经济特点, 但是在整体部署的发展中有着相同的挑战和思考, 包括: (1) 大规模制造和安装的制约以及制造, 安装和维修等训练有素的员工很有限; (2) 间歇性资源整合到当今的电力基础设施和市场中; (3) 市场需求, 与传统的低成本煤, 核能和天然气发电厂的价格竞争方面的能力; (4) 风险和相关问题, 包括经营风险和成本问题, 不可预测性和监管政策要求, 应该建立必要的技术, 商业, 和员工等基础设施。

扩大生产的规模是新能源发电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重要阶段, 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程度的加快其融入电力系统, 以及科研的进度。但是大规模生产和部署新能源发电系统, 是随着市场需求而增长的, 需要一支训练有素和有能力的劳动力队伍。为了满足对技术工人, 劳动力不断增长的需求, 必须通过建立新能源方面的培训, 认证和授权计划来解决技术工人的供应不足。

如何实现新能源发电整合融入电力系统是其贯穿整个部署的枢纽, 而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首先, 基础设施投资不但可以压低市场价格, 也可以提高技术的性能和优化配置。其次, 建设基础设施以捕获远程风, 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利益。

关于开发和部署早期的风险, 私营部门可以不承担公共部门的任务。所以政府在高风险的研究和发展投资上应该提供给私营部门相关的目标和动力, 同时也通过开发中的技术标准, 认证和部署降低了私营部门投资者的风险, 这样才能提高整个部署的有效性。

5 新能源发电的目标方案

新能源的目标方案主要是增加对目前制造业, 就业, 投资水平的发展。其中风力发电在短期内将是贡献最大的, 而太阳能发电是唯一的具有足够大资源基础的新能源, 所以主要的目标是通过提高技术, 生产及安装的能力实现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的普及。

美国风能协会和美国国家新能源部实验室 (NREL) 提出了一种方案假设到2030年20%的电力通过风力发电产生。该方案包括评估风力的资源基础, 材料和制造的要求, 环境和选址问题, 传输和系统集成, 成本和公共政策的驱动。根据高市场的渗透情况, 结合20%风力发电融入电力系统需要加大电网和其他电力系统的投资。该方案估计, 风力发电将取代800亿吨标准煤和燃气发电, 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

太阳能的方案预测将会有100~200GWp的太阳能将会被射入, 并且全球气温正在持续升高, 所以新增发电设备并将电力分配到部分住宅, 商业和工业等。太阳能发电到2025年将达到486亿kW时, 接近4858亿kW总电量的10%。关于太阳能的10%的方案会为太阳能融入电力系统发挥非常重要的贡献, 在这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大概需要5000亿美元投资在制造和安装上。

6 总结

美国为了推行新能源新政策, 不仅从法律和政策层面, 而且从技术和资金层面对新能源发电给予了大力支持。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国家工程院的发起下, 美国新能源的研究小组对可再生资源进行了全方位的考虑和分析, 并拟定了三个阶段性目标, 大致为:

1) 从现在到2020年期间, 通过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落实新能源的初步部署, 使其从建造生产到输电供应形成一整套合理的产业流程。

2) 从2020~2035年期间, 通过科技提高核心技术, 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 到2035实现提供总电力供应的20%。

3) 到了2035年以后, 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有一个质的飞跃, 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进一步提高, 并努力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普及。

美国实施的新能源电力产业政策是基于其能源消费现状、能源安全保障及全球竞争战略的综合考虑, 其能源政策的发展变化不仅将影响美国新能源产业本身的发展, 也将给中美两国的能源合作带来新的机遇。因此, 我们应积极开展智能电网建设、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高新技术研究, 突破技术瓶颈, 争取在全球新能源开发应用中占领产业制高点。

参考文献

[1]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Electricity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Http://www.nap.edu/catalog/12619.html, 2009.

美国电力上市公司 篇3

一度发展趋缓的中国电力行业复苏了。4月26日,中国最大的电力集团公司——华能电力开始在海南的核反应堆的建设。一周之前,华能公布,该公司第一季度的产出增长了40%。就在华能发表公告的前一天,名列第二的大唐国际也宣布,它的产出增长了33%。这样大幅的增长在许多国家都是难以想象的,在中国却很寻常。

瑞信银行的Edwin Chen表示,中国电力设施迅猛发展,已经占近年来全球新增生产能力的80%,并且将在未来许多年内仍保持如此高的比重。今年中国新增的生产能力将超过巴西、意大利、英国三国现有生产能力的总和,接近德国和法国的生产能力的总和。2012年,中国每年的电力产能将超过现在位居第一的美国。

这种转变的背后是政府的介入。尽管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力市场是完全私有化的,但是中国在这一方面尤其彻底。包括华能和大唐在内的五家大型国有电力企业占据了市场的45%,其余一些小型国有企业占据了市场的50%。它们之中的大多数在2008年宣告亏损,2009年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下仅仅获得微利,未来也不大可能成为获利丰厚的企业。

但是,还是因为政策的指示,这些企业在生产设备上耗费了大量的资本,而这些资本来自国有银行的低息贷款。这使这些企业不但能以更为低廉的价格生产,而且得以减少与国际设备公司或双边出口信贷机构的谈判,从而避免遭遇拖延或不确定。

电力生产的大力扩张有许多目的,不仅是弘扬国威——在不久以前,农村地区在日落之后还是一片黑暗。但是,清楚的是,充足的电力有助于吸引那些对工业化的新兴市场国家感兴趣的投资者。低价、可靠的电力系统是中国保持着对制造商的吸引力的原因之一,尽管今天它的工资水平已经高于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

但是,这个成功是有代价的。廉价的电力加速了能源密集型的重工业的扩张,如钢铁制造、铝的冶炼,等等,这使中国比其它大型经济体更加依赖电力。结果是中国的经济面临着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上涨的严峻挑战。

政府很了解这些问题,长期以来都在寻找可替代品,并力图减少能源的浪费。根据瑞信银行的Edwin Chen的预测,从绝对值来看,煤炭及它的衍生品的使用仍将增长(尽管新型公司在煤炭利用上更加有效和洁净),不过它的份额将由75%下降至65%。此外,风能的使用有大幅的增长,占比从3%增加至7%,核能也由1%增加至5%。其余的来自太阳能等新能源。

政府在保持总体的能源供应的同时,也寄希望于向新能源的转换能够刺激经济的发展。上海电气、哈尔滨动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和东方电气等国有公司已经收到来自国有电力公司的订单,订购大量的电力设备。这些订单将为这些公司带来丰厚的回报,尤其是东方电气。

苏斯兰能源有限公司(音译)是一家印度的风电涡轮机产商,在迅速发展的中国市场上受到很大阻碍。但是,它在中国生产涡轮机,可以获得很低的零部件价格。驻香港的CLP,是少数允许在中国经营的外国发电机产商之一。据说,受惠于设备成本的降低,在过去20年里,它建造新厂的成本降低了一半。

外国的供应商要获得在中国销售的允许,通常需要向本地公司传授技术。中国的新能源的扩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未来十年,政府计划耗资1万亿元,将产能提高九倍。现在中国有21家核反应堆在建,远远超过任何一个国家。

中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核电的技术。2005年开工的广东岭澳核电一期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完工,一半由国内建造;下一期将于明年完成,本地化的比重占70%。截至2020年,中国的目标是独力完成先进的核反应堆的建造,并将能源输出海外。中国的公司已经在巴基斯坦建设了一个反应堆,正在建设另一个,还有两个反应堆的建设在计划之中。中国在电力发展上不遗余力,换句话说,它正在提升它的经济能力。

链接海南核电项目开启中国电力“聚光灯”时代《中国经营报》

2009年,在中央“日万亿”投资以及智能融合战略的带动下,中国电力行业发展迅速,两大电网(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投资力度显著加大,电力行业的智能应用理念广泛渗透到业务价值链的发、输、配、售等各个环节。

进入2010年,我国电力供需始终保持较高增速。据统计部门数据显示,一季度规模以上电厂累计发电94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全社会用电量96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2%,创下历年同期最高值。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在传统的淡季背景下,一季度用电量大大超出预期。

“低碳”、“新能源”理念的诞生,为国内电力企业重新注入活力。据统计,近三年来,国内五大电力集团开始纷纷进入核电、风电、水电、以及太阳能电池板、焚化炉电力再利用领域。公司整体发电量和盈利已不仅仅依赖传统生产工艺,在扩大规模经济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绿色环保”工业理念。

作为一种新型能源,核电有着无可比拟的魅力——稳定性高、寿命长、低污染且单位成本最低。因其在解决资源紧缺、改善环境质量方面具备明显优势,近年来,成为促进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不可或缺的可持续性重要能源。

美国媒体公司前景分析 篇4

美国媒体公司前景分析

本文将从以下九个方面来分析今年美国特效媒体行业的市场前景:1.经济大环境对特效行业的影响程度;2.目前的动画市场虽然已为不多的大公司所控制,但是还会有新的并购发生;3.更多的制作室/基地把自己的.业务定义为”制作公司“;4.CGI电影时代来临;5.制片公司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6.数字中间业务大量增加;7.高清势头继续走高;8.行业开始关注生产率;9.虽然受到经济条件限制,制片厂和制片基地都计划在新的制片设备方面加大投资力度,20在这方面保持着增长势头.

作 者:谢江萍  作者单位:电影科研所 刊 名:影视技术 英文刊名:MOTION PICTURE & VIDEO TECHNOLOGY 年,卷(期): ”"(5) 分类号:F1 关键词:

美国ADM公司简介 篇5

2011-07-28 16:43:00来源:人民网

[提要]美国ADM公司在十九世纪中期成立, 总部位于伊利诺依州迪克特市。例如亚麻、面粉加工、大豆加工、各种增值产品、运输业、玉米甜味剂、工业乙醇、花生加工、以及近来开发的发酵产品-氨基酸和营养保健品、功能性食品以及饲料添加剂。

美国ADM公司在十九世纪中期成立, 总部位于伊利诺依州迪克特市。ADM从成立初期的单一亚麻加工为主要业务发展成为今天拥有粮食加工、贮运和全球贸易的大型国际集团。它在大豆、玉米、小麦和可可综合加工工业方面的成就一直名列世界首位。ADM已在全球除南极洲大陆外60多个国家建立了1100多个相关的企业或加工单位。自公司成立以来, ADM几乎每十年就为她的农产品业务增加一种盈利中心。例如亚麻、面粉加工、大豆加工、各种增值产品、运输业、玉米甜味剂、工业乙醇、花生加工、以及近来开发的发酵产品-氨基酸和营养保健品、功能性食品以及饲料添加剂。ADM公司的优势是把谷物和油籽原料深加工成为用于食品业、饮料业、保健品业和畜牧饲料市场中的多种产品, 然后利用自己的运输系统(13,000节铁路车箱、2,250艘驳船和1,200个货柜车)输送原料和成品至全球各地。2002年财政净销售额为226亿美元。

作为ADM十三个部门之一的生化部, 成立于1989年。此部门是ADM公司从农业深加工开发出增值产品的最好实例。它利用ADM发酵工业的经验把现存充足的谷物原料有效地转化成高价值产品-饲料级赖氨酸和苏氨酸, 同时提炼生产食品级山梨醇、柠檬酸和脂肪酸等。ADM饲料级赖氨酸的年产量为全球单一生产工厂之冠。生化部除在美国之外, 远在英国、德国、澳大利亚、香港、新加坡、墨西哥、巴西和加拿大设有地区性销售中心。目前在中国市场上, ADM饲料级赖氨酸和苏氨酸均已被广泛采用并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现正上市的大豆浓缩蛋白--“ADM豆奶宝”是猪、牛犊、水产、家宠动物的安全多功能性的优质饲料蛋白原料。另外, 可用于鱼、虾、仔猪、肉鸡、蛋鸡、犊牛、宠物饲料的液态和固态脱油卵磷脂也将很快进入国内市场。

ADM下属的动物保健营养部主要从事预混料生产, 其规模位居全球前列。艾地盟动物保健及营养(大连)有限公司是其在华独资子公司, 1995年在中国大连建立, 生产设备均由美国引进,为国际一流水准,保证了精确的计量, 精密的加工,其设施规模和生产能力居中国大型预混料厂的前列, 将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应用到饲料和养殖行业中,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由国际知名动物营养博士设计并主持生产适合中国饲料业与畜牧业发展的畜禽营养保健类产品, 如猪、鸡、鸭、奶牛、肉牛、羊等所用预混料和浓缩料。1996年正式投产, 并于2001年12月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现已成为中国境内最有影响力的专业预混料厂家之一。产品畅销海外,预混料出口占据中国领先地位,品质得到公认:出自ADM,必属精品。ADM的创始人早在1902年就开始了相关的生意,但在1905才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里斯注册了Archer Daniels这个名字,现在ADM公司的总部设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狄克多市。公司成立后,随着之后几年的发展,ADM将势力扩大到威斯康辛,纽约等地。当资本慢慢积累后,1923年并购了米兰亚麻子产物公司(Midland Linseed Products Company)后,公司正式更名为Archer Daniels Midland,声名显赫的ADM公司便由此诞生了。

发展简史

ADM逐渐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了面粉工业、食品加工业、饲料业、特殊食品业、可可业以及营养品工业等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ADM开始走向世界。1983年在香港设立亚太分公司;1986年进行在欧洲的扩张,在荷兰和德国进行收购;2000年正式进入中国。时至今日,ADM已成为巨大而又盘根错节的跨国公司。它旗下的企业包括食品、饮料、食疗以及饲料等,共约270家各种各样的制造工厂,分布在世界各地,从事可可、玉米加工,食品添加物、营养补助品、类固醇、食用油等的生产和市场推销。除此之外,它还从事有关农粮储备与运输交通等大型行业。现在,ADM是当今世界第一谷物与油籽处理厂,美国最大的黄豆压碎处理厂和玉米类添加物制造厂,美国第二大面粉厂和世界第五大谷物输出交易公司。

企业文化

在四大粮商*中,ADM向来以注重研发著称,他不断通过化学研究支撑其发展状大,现在与宝洁还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几乎在生物燃料出现之初,ADM就迅速成为美国最大的生物乙醇生产商。而在美国总统布什提出生物燃料计划后,ADM更是双手支持,ADM招来了某石油公司的前首席执行官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仅2007年,公司用于活化燃油的投资就高达10亿美元以上,是世界第一大活化燃油乙醇的生产

者。公司还宣称将在2009年之前,在这个领域投资23亿美元,并且和大众等公司开展一系列的合作计划。

在中国的发展

美国ADM公司和新加坡WILMAR集团共同投资组建的益海(中国)集团是ADM在中国扩张的典型代表。益海集团成立于2001年,总部设在上海陆家嘴。目前该集团在国内直接控股的工厂和贸易公司已达38家,另外还参股鲁花等多家国内著名粮油加工企业,工厂遍布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各主要省份及四川、湖北、湖南、新疆、宁夏、黑龙江、等内陆地区,贸易公司及办事处已覆盖除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外的全国各省。该集团油籽年压榨量达1000万吨,油脂年精炼能力300万吨,分提能力达100万吨,出口豆粕占全国年出口总量的70%以上,是国内最大的油脂、油料加工企业集团之一。在大力发展油脂、油料加工项目的基础上,该集团又全面进军小麦、稻谷、棉籽、芝麻、大豆浓缩蛋白等粮油精深加工项目,同时又先后投资控股和参股铁路物流、收储基地、船务、船代等辅助公司,向着多品种经营和多元化发展。早在2005年,益海集团便开始将投资方向转向其他农产品加工领域,在黑龙江投资益海米业。2005年12月,又成立益海(佳木斯)粮油工业有限公司,负责集团东北业务开展。益海(佳木斯)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已与黑龙江益海粮油和黑龙江龙粮储备公司合作,建设大型收储基地;开展水稻、玉米等国内外贸易;组建物流公司,贯通运输通道;建设玉米、大米加工基地;在佳木斯等优质水稻大豆主产区建立大型粮食加工基地。益海集团已在东三省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建立了完善的粮油业务网络。

其它相关

*四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即美国ADM、美国、美国、法国,人们习惯根据他们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把这四家称作“ABCD”。

美国ADM公司———争创第一

发布时间:2008-01-18

ADM公司是世界上农产品、储运和全球贸易的大型国际公司,是世界最大的大豆、谷物、小麦和可可的加工企业,也是世界豆粉、油脂、乙醇、谷类甜味剂和面粉生产方面的领先者。另外,ADM在专业食品添加剂、生物制品和营养品(维生素E和固醇类产品)方面在全世界也占有一席之地。

在生物制品方面,ADM公司最主要的产品就是赖氨酸,其产能为18万吨,在全球主要几大生产企业中ADM公司名列第2,约占整个市场22%的份额。

在2005年7月29日的报告中提到,由于赖氨酸价格的降低和较高的能源成本造成谷物加工业(包括34%甜味剂和淀粉等的深加工品以及66%的生物制品)利润的下滑,与

去年同期相比,ADM公司生物制品的利润有所下滑,总的经营利润下滑了13100万美元,跌至53000美元。

电力公司公司简介 篇6

本公司的宗旨是: “立足电网、服务社会”,用服务与诚信换取信任与支持,互惠互利,共创双赢!

本公司一直秉承“团结拼搏●务实求精●用户至上●诚实守信”的精神,建立了良好的内部机制,完善的技术研发力量和成熟的售后服务团队。优良的工作环境以及良好的激励机制,吸引了一批高素质、高水平、高效率的人才。目前共有员工120 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达到85%以上;高级工程师 12 名、工程师 28 名、国家机电工程二级注册建造师16名、国家建筑工程二级建造师3名等。此外公司自有110kV输电线路、变电站工程的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30余台(套)。经过全体员工的不断努力,建立了工程咨询、报装、设计、成套设备选型、及工程施工整套、优质的质量保证体系。

目前公司拥有国家级《电力工程总承包叁级》资质、《承装(修)电力设施三级、承试五级许可证》,省级《安全生产许可证》及各类入网安全证书,同时还获得了山西省太原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证书。

多年来,公司始终以科技为先导与国内外权威输变电科研机构

保持密切的技术合作,充分利用人才、地域、技术方面的优势,不断引进国际先进的输变电技术,坚持自主创新,为山西电网网架结构的合理化建设而孜孜追求、默默耕耘。公司凭借丰厚的工程业绩、优异的工程质量得到了上级及社会的认可,获得了包括变电站、电网入地、农网改造等多方面多达36多项荣誉证书。

美国上市公司风险披露借鉴与启示 篇7

关键词:上市公司,年度报告,风险披露

一、引言

境内外融资一直是上市公司关注的热点。至2015年底,在我国国内上市的公司超过4000家,而境外上市特别是美国的资本市场也是中国企业上市的首选地。2013年期间,我国有66家企业在境外成功上市,融资190.12亿美元,上市公司数量和总融资额分别占全球比重的15.1%和18.9%。2014年上半年,又有10家中国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总量达31亿美元;2014年9月,国内最大的网络公司阿里巴巴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获得IPO筹资额218亿美元,成为美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IPO交易。然而,中国上市企业的信息披露问题一直备受争议,上市公司面临着停牌、摘牌或风险警示等处罚或信任危机。众多投资者由于对公司投资信息特别是风险信息缺乏了解,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作为信息披露重要组成部分的风险披露(即风险揭示原则)如何做到公开、透明、进行充分合理的披露是业界研究的重点。

二、中美风险披露的特别要求与实例分析

(一)美国关于风险披露的系列规定

根据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定义,风险披露是美国上市公司中注册说明书、招股说明及年度报告或季度报告中最主要的特色,是公司面临的所有风险的呈现,是现有及潜在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定时需考虑的因素。风险披露因素通常包括产业风险、公司风险、投资风险三个部分,由于每种风险都与公司的运营、投资人息息相关,因此,在年度报表及季度报告中必须专门的、详细的进行概述,以确保相关人的利益。公司及其法律顾问在制定与修改风险因素时必须能够预期其面临的风险,并向现在与潜在的投资人及时、全面及精确地进行说明,包括文件出台的截止日期,以便投资人作出最佳的决策。针对招股说明书部分,SEC的法律文件S-K 501中规定:公开招股书的前页封面上必须有风险因素的参照目录及相关页码,并且以非常显著的字体或其它方式被关注。S-K 503中规定:风险因素的描述必须简洁、具有逻辑性,针对性,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发行人。每一项风险因素在标题下必须详细的进行说明,在风险总结部分之后必须有专门的风险因素讨论。风险因素具体包括营业风险、盈利风险、财务风险、法律诉讼风险、竞争风险、资本风险及管理风险等相关内容。

1997年1月,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颁布了财务报告披露准则第48号《市场风险———定性和定量的披露》,要求所有在SEC注册的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D&A)中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披露公司的“市场风险敏感性项目”所面临的市场风险,详细分析各项目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度。“市场风险敏感性项目”涵盖了存款、证券投资、贷款、不动产投资、衍生证券等几乎所有的金融工具和衍生产品。在美国会计年报FORM 10-K报表中,有针对风险因素进行的单独、显著的披露,即在第一部分“企业概况”或第七部分“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D&A)”中披露风险因素,第二部分要求对市场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披露。公司的管理层会将风险因素进行详尽列举分析,以满足投资人的需求。

(二)我国上市公司的风险披露或提示要求

近年来我国借鉴了西方国家证券市场许多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措施,根据证鉴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系列文件的规定,上市公司在发行新股招股、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及编制的重组报告时都要求进行风险因素的披露或特别风险提示。

2009年第28号———创业板公司招股说明书的第三十条、三十一条则规定的更具体:发行人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按顺序披露可能直接或间接对发行人经营状况、财务状况、持续盈利能力和成长性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所有因素。发行人对所披露的风险因素应作定量分析,无法进行定量分析的,应有针对性地作出定性描述。对所披露的风险因素应明确说明该因素对发行人报告期内的实际影响以及可能对将来的具体影响。对经营状况、财务状况、持续盈利能力和成长性有严重不利影响的风险因素,发行人应作“重大事项提示”。同时,第三十一条中将风险因素分为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风险、业务模式风险、经营业绩风险等11个风险,并列示了可能涉及的相关范围。

2014年修订的第2号文件———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中第十六条规定:公司应当在年度报告目录后单独刊登重大风险提示。公司对风险因素的描述应当围绕公司的经营状况,遵循重要性原则披露可能对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的重大风险,并根据实际情况,披露已经或将要采取的措施;2014年修订的第26号———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中第十二条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在重组报告书扉页中针对本次重组的实际情况,遵循重要性和相关性原则,在第十三节“风险因素”基础上,选择若干可能直接或间接对本次重组及重组后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持续盈利能力等产生严重不利影响的风险因素,进行“重大风险提示”。

(三)实例比较

(1)招股说明书的披露。引用2015年3月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的部分美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实例,进行中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之间存在的重要差异对比。2014年5月,阿里巴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IPO上市,招股说明书400多页,风险披露占了43页,占了近10%的篇幅。分析的内容风险包括行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文化风险、支付宝的使用限制性、关联公司的利益冲突及可能因为受到市场上市的项目指控和诉讼等10多个大的项目,并且在每个项目下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甚至进行举例说明。因此,在美国上市的风险披露要求很严格,包含了所有已经存在或潜在可能的风险,让投资人能够充分的进行分析判断,最大程度地保护其利益。我国上市公司招股书的风险披露部分和美国相比,明显偏少,大多数公司的风险披露只是浮于表面,或轻描淡写,避重就轻。以刚上市的东兴证券为例,其招股说明书350页左右,风险因素虽然也从经营风险、行业风险、管理风险及财务风险等七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但相比阿里巴巴的招股书,只有10页篇幅,占3%左右,且内容多为国内外宏观市场的波动、市场资金面及新股的销售量等表面的因素,披露深度不够。

(2)年报的风险披露。以美国苹果公司的2014年年报为例,该年报虽然只有90页,但风险因素部分就占了10页,内容涉及公司产品和服务的全球性竞争与变革、面对供货承诺反悔风险,巨大的仓储和其他资产风险、国外外包商的风险、使用第三方知识产权的风险、公司的IT系统潜在发生故障的风险及公司成功的关键人物和团队的持续贡献的风险等。通过比较,发现许多美国上市公司年报中的风险因素披露比例甚至超过20%。风险全部揭示出来,既是为了让投资者清楚所有的风险因素,理智的投资,还在于警示、逼退潜在的收购方。大多数美国上市公司的个人持有股权分散,在这样的股权结构设置下,上市公司的CEO往往成为了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了不被竞争对手恶意收购,同时出于经营管理的需要,CEO们会在年报中倾向于充分披露公司现在的或潜在的各类风险因素。根据我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规定:上市公司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披露可能对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的所有风险因素。事实上,大多数公司不认真执行或忽略了此项规定,或者只是避重就轻地进行表面的描述。例如,万科股份2013年的年报共计200多页,但找不到任何关于公司风险因素的披露,产生的后果是误导投资人或中小股民,发现不了其任何的风险点,从而会放心地购买其股票。同时,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们普遍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这些风险因素已经在之前的公开的招股书中进行过披露,不需要在年报中再重复披露,而这正是年报披露中美上市公司的最大区别之处。美国上市公司年报会将公司过去一年的实际运营状况结合招股书中提及的风险因素作进一步地分析,及时将客观情况提供给投资者,以便其在充分了解公司的最新风险状况后再做投资决策。

(3)并购风险披露。并购细节是风险因素披露的焦点内容。在将上市公司重大并购资料提交给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进行表决的文件中,会将整个并购操作过程的细节进行充分披露。以国内双汇集团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为例,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在召开股东大会时,通过文件形式详细披露了并购的全过程,内容包括最初双方的并购意向、渠道,双方公司董事会高管人员、律师、投行、会计师及等关键性的每一次重要会晤,具体到时间、地点及会谈的进展结果,最终参与竞购的两家对手的各自报价以及落选的原因等,这样参与表决的股东有了充分的知情权,能否理智地作出选择。同时,投资人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查看到双方签署的并购合同与相关的协议。对比美国上市公司重大并购重组信息披露内容,中国的上市公司并购信息披露程度较少。国内一家较有影响的上市公司在提交给股东会表决的股份并购预案资料中,共有300多页,将并购双方的企业状况、市场前景及盈利预测等进行了充分披露。但是却缺乏对双方交易谈判过程的披露。中国许多上市公司的高层或相关机构将其作为商业机密,不认为其属于强制风险披露的内容。事实上,这些内容可能是最重要的,因此投资人只有充分了解了全过程,才能判断交易的公开与公正性,才能放心地进行投资。

三、结论与建议

(一)风险信息披露的力度与质量

美国招股书中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律师所写,而中国招股书主要是中介商所写,由于职业背景和立场不同,导致风险披露差异较大。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我国的风险披露无论在招股书还是年报或其他资料中,其所占的比重不高甚至缺乏,不能满足投资人的信息需求;信息质量问题上避重就轻,趋于表面,缺乏定量分析,不愿涉及过多的或实质性的风险等。

(二)风险披露的时效性与针对性

不少上市公司的披露资料是已经发生的过时性资料,缺乏预见性与潜在的风险分析;或是针对公司的异常波动公告内容千篇一律,相关公告的披露内容往往只是为了吸引眼球,针对性不强。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15年10月份颁布实施了临时公告格式指引《第十七号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的修订本并新增了《第九十五号上市公司董事会审议高送转公告》等格式指引,主要是考虑到实践中上市公司风险披露需要提高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会计事务所的责任

众所周知的安然事件财务丑闻,导致了安达信事务所的倒台,促使了萨班斯法案的出台,法案中对美国1933年《证券法》、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作了进一步的修订,从会计职业监管、公司治理、证券市场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监管的新规定。近年来,众多会计师事务所在上市公司的审计过程中涉及造假丑闻。2013年,证监会对中磊会计师事务所造假进行处罚,其中40多家上市公司受到牵连;2014年,证监会作出了对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人员处罚的决定,其中之一的违法事实:利安达及其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天丰节能IPO和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审计业务专项核查工作时未勤勉尽责,存在虚假记载,没有对评估出的重大错报风险作出恰当应对,没有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没有对舞弊风险进行评估和计划应对,违反《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和《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的相关规定。因此,会计事务所在促使被审计的信息披露特别是风险内容真实、准确、完整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职责。

(四)加强证券部门的监管力度

在风险披露的过程中,证券管理部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证券监管的意义是要明确证券监管的目的,通过维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秩序来保护证券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美国早在1933年《证券法》中就明确指出上市公司必须向投资者提供有关证券公开发行的实质性信息;禁止证券售卖过程中的误导、虚假和其他欺诈行为,以求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利益。我国通过法律与经济手段要求证券市场上的各种风险信息向市场参与者公开披露的力度与完善性有待加强,要最大程度上抑制和消除欺诈、垄断、操纵、内幕交易和恶性投机等现象。

参考文献

[1]《中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之重大差异》,《第一财经日报》2015年3月3日。

公司美国 现代巨型公司的出现 篇8

从公司制度的起源来看,荷兰领先,英国迅速跟上并超越荷兰。美国则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迅速实现了公司制度的一次大跃进:通过托拉斯、控股公司和换股收购等实现公司联合,诞生了股权分散、立足于股票市场的现代巨型公司。

公司美国的根基

“公司美国”这一说法,可以说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公司带来这个国家的真正存在,是这个国家形成的原因。

1619年,弗吉尼亚公司(Virginia Company)有效地在殖民地引入了代议制民主,授权一个“会员大会(General Assembly)”负责选举公司官员。1630年,约翰·温思罗普(John Winthrop,1588-1649)把马萨诸塞带上同样的道路。马萨诸塞公司(Massachusetts Company)的总会(General Court,相当股东大会)转变为一个“联邦(commonwealth),国民总体”,把“自由民”的定义从商业企业的股东改变为州的公民。大体上说是总会(General Courts)演变为了反叛性日益增强的州立法机构。

美国独立之后,公司的发展步伐有所加快。1781年由大陆议会批准设立的北美银行(Bank of North America)是第一家完全的美国公司。1791年特许设立的新泽西制造促进会(Society for Establishing Useful Manufactures of New Jersey)是美国宪法生效后组建的第一家法人公司。1795年,北卡罗来纳州通过一项法案,允许运河公司不用经过特别批准而组建为法人公司组织。四年后,马萨诸塞州给予了供水公司以同样的自由选择权利。到1800年,美国共有335家商业性公司(business corporation),其中近三分之二在新英格兰。最为常见的是运输类公司,包括运河、收费桥梁和收费公路,其次是银行。制造和贸易类公司只占公司总数的4%。

1819年有关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的一项裁定中,美国最高法院确定了各种公司都拥有私权的原则,政府不能随意更改公司的特许章程。

美国州与州之间的竞争,促使地方政府给予公司更大的自由和自治空间以留住他们的企业。由于担心本州失去潜在企业,州立法机关,特别是新英格兰州,开始逐渐放松对公司的控制。1830年,马萨诸塞州立法机关决定,公司无需从事公共工程,也可以获得有限责任待遇。1837年,康涅狄格州又迈进了一步,准许绝大多数行业的企业不用通过特别的立法设定就组建为公司。

但是,直到十九世纪末期,美国的商业景观与当今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一般是由企业家及其家族和一些合伙人所拥有,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是三种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都在逐渐发展之中。在1897年到1903年之间的美国第一次兼并浪潮之中,千万个现有企业结合而成了相对少量的现代大型上市公司,以生产为核心的企业经营被以股票价格为核心的企业经营所替代,美国进入了公司经济和股票资本主义时代。

托拉斯企业联合的需求

工业领域里最早的大型联合企业采取了一种“托拉斯”的形式。所谓“托拉斯”,就是“信托”的意思。1882年,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率先采用了这一方法。洛克菲勒自己建立或其收购的在美国各个州的石油资产,法律形式上属于在各个州所建公司。这些公司的普通股股东将其股票投入到信托(TRUST,托拉斯)之中,换取信托证书。这样所有纳入信托之中的公司资产,就统一在了一个“托拉斯”的集中管理之下。由此,一方面在企业组织上是实现了联合,可以避免恶性竞争、甚至谋取垄断收益,另一方面股东们实现了将公司资产交给可信赖之人管理而又保留经济收益和作为股东的终极控制权。但这些做法,在当时的美国却处于一种法律上的“灰色”地带或说是为垄断行为披上“合法”外衣,以至1892年俄亥俄最高法院宣布标准石油托拉斯为非法。

托拉斯的产生在当时是有其历史和现实原因的。由于害怕垄断的祸害,美国各州公司法对公司跨州经营都有严格的限制,特别是限制一个公司持有另一个公司的股票,也就是还没有现代这种控股公司的概念。但是,随着铁路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全国市场的形成,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甚至常常陷入一种恶性竞争之中。企业之间合作和联合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铁路公司是第一批大型现代公司,而来自铁路的特殊优惠又是工业领域里一些大型联合企业建立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大型工业公司有更强的谈判能力,可以大幅度地压低铁路运输的费率水平。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甚至以自建铁路线为威胁,迫使铁路公司降低对其货物运输的收费水平。

控股公司新泽西的创新

1889年,新泽西州出台了《控股公司法》,允许企业按法律规定持有其他企业的股票及享有与普通持股个体一样的权利。随后1893年和1896年新泽西州又连续修改公司法,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持有其他公司股份”的企业“可以行使所有拥有所有权的个体所享有的各项权利和特权,比如投票表决权”。到1899年,新泽西州开始准许纯粹控股公司的存在。

在新泽西州准许纯粹控股公司存在之前,美国各州的基本情况都是一般不准许企业持有其他公司的股票。这种法律规定的目的是通过严格限制企业持股行为而防止一个公司控制另一个公司,导致垄断。

除了纯粹控股公司之外,新泽西的公司法律还率先赋予了公司可以进行任何合法商业行为的权利,也就是取消了此前普遍存在的对企业经营范围进行严格限制的有关“公司宗旨”的法律条款。

新泽西率州先迈出这一步的原因是当时该州债务沉重,试图通过放松对公司行为的管制,给予公司更多的自治空间,吸引企业到该州注册和投资。新泽西州的做法,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每年新增上百家企业。新泽西州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新泽西企业信托公司(Corporation Trust Company of New Jersey)”,在宣扬该州公司法律优势的同时,以十分低廉的收费帮助投资商在该州完成公司注册事务。

新泽西州的做法虽然引起其他州的不满,但他们无法单独抵抗,如禁止新泽西州公司购买本州公司股票等,也难于联合起来行动,于是只好纷纷加入到了这一修改公司法、放松公司管制、准许控股公司的行列之中。纽约州于1892年通过了该州的《控股公司法案》。到1903年,最为推崇企业诚信,对公司管制最为严格的马萨诸塞州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直到今天,各州之间在公司法和公司法律服务上的竞争,仍是美国公司能够保持高度自治、公司治理上创新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

股票市场公司时代的土地

股票市场在城市化和公司化的美国大显身手的时代到来了,它的作用和土地在历史上的作用差不多。但走上这一步,仅有控股公司法也许不够,还有《新泽西股票融资法》。

新泽西股票融资法给托拉斯创建者和公司发起人们更大的股票发行自由,可以用股票去收购企业。创立新公司变得更容易,授权资本制度,股票发行通过认购形式进行,初始股东不需要全额缴纳认购的出资额度,公司就可以先行成立,并且在新公司成立伊始就可将股票抛向市场。当然,如果公司破产,债权人可以向没有全额缴纳资本金的股东追究责任。

用股票支付也是成本最小的一种并购方式,一般做法是用新公司——收购主体企业的股票(包括优先股或者抵押债券)与目标企业股东换股。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是按着真实有形资产向其股东发行优先股,同时再发行数量相同的普通股。能够这么做,是因为新泽西股票融资法授予了公司董事会酌情确定公司价值的权利。只要董事会对其所确定的公司价值能够提供合理的依据,法院就会认为该价值的确定是合理的,这对传统法律在公司估价上的种种限制是一种突破。

当时,已经流行了按市盈率或收入-资本倍数法确定企业价值的方法。西尔斯·罗巴克公司于1906年进行IPO,由高盛和雷曼兄弟联合承销,就是根据公司有形资产数量发行了1,000万美元的优先股,根据公司210万美元的净利润水平、按7%的资本利润率水平确定股本总额为3,000万美元。

更多以公司自治为原则的公司法、控股公司法和股票融资法等催生了新的企业领军人物——托拉斯和公司发起人,代表性人物是摩根和弗林特。这些人用实际行动促成了现代大型公司这种企业形式的出现和现代股票市场的形成。摩根通过收购重组创建了通用电气和美国钢铁公司等;弗林特通过收购重组创建美国橡胶、全美淀粉及后来改名为IBM的C-T-R公司。美国普通大众进入了股票市场,帮助组建公司,并能通过股票市场控制产业。

到1900年,美国有27个州要求公司向政府报告财务信息,有一半的州规定向股东公开信息,但还没有财务报告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具体要求。正式的公司信息很少,虚假信息铺天盖地。为了信誉,好人举手,摩根控制下的那些基于股票市场的现代巨型公司陆续开始自觉发布年报和财务信息。通用电气公司从1893年开始,美国钢铁公司从1902年开始发布年度报告,披露财务信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在1906年摩根加入公司后也进入了自觉发布年度财务报告的公司行列。

新泽西州吸引公司发起人的公司法、控股公司法和股票融资法在促进企业之间合作的同时,也使股票成为发起人获取创建现代大型公司资本的一种有效工具。在兼并浪潮之前,很少有工业公司股票公开交易。兼并浪潮中大量工业公司股票抛向市场,形成了现代股票市场,可以说现代股票市场和现代巨型公司是一对孪生兄弟。

上一篇: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下一篇:小企业商品流转的会计核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