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心灵作文(精选13篇)
阅读心灵作文 篇1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是的,书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如果不能读一本好书,我们哪来的课外知识呢?如果不能读一本好书,你不感觉大的损失吗?如果不能读一本好书,你将怎样去理解世界,理解生自己其实过得很空虚吗?如果不能读一本好书,你不觉得这是自己最大的损失吗?如果不能读一本好书,你要怎样去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你要怎样去滋润自己的心灵……
平时,我们要多多加强我们的课外知识,也就是要多读书,而且要读好书,我们整天在学校里上课,与那些枯燥的数字呆在一起,重复着那些繁琐的字母,一遍又一遍的读着那些文字,很烦吗?但终究还是要学习的,不如在学校里呆完一天之后,去多读一点课外书,增长一下我们的课外知识,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干嘛不接受呢?而且书能让人心情舒畅,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我们在书海里自由自在的,快乐的遨游。书还会增强我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古人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是这样。而且,不仅如此,读书还能使我们变得聪明,我们变得有智慧有头脑,我们可以有能力去和别人战争,我们又向前方迈了一大步。
读书使我们充实。他是在我们寂寞是最好的伙伴,他是在我们伤心时最好的倾听者,我们与他分享快乐,他也给予我们快乐。
我们在伤心寂寞时,捧上一本好书,你会觉得读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字里行间都会隐隐约约的透露着一种感情,到最后你会发现,他原来已经帮你分担了忧愁,帮你度过了寂寞。你的日子不再空虚,反而觉得自己在不断地汲取一种什么……
我曾经有段时间,痛苦的几乎无法自拔,不停地哭,但还是觉得很伤感,当时我选择捧上一本<<读者>>,我也只是随便翻翻,翻到了这样一篇文章<<我的护理日记>>,文中的男主人公有一个植物人老婆,他所承担的责任与代价是无法与我比的,他或许比我更痛苦,事实并不是这样,他没有放弃,每天给他的妻子翻身,拍背,吸痰,喂水,每天不厌其烦的做……
阅读心灵作文 篇2
其实要衡量语文教学效率怎么样, 主要还是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分配如何, 即在语文课的教学活动中, 能使全体学生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能力达到最佳效果的方法:
1、想方设法地提高40分钟质量
语文教学的目标无非就是让学生真正学会听、说、读、写。然而要做到这样, 首先就要想方设法地提高40分钟的效率, 善于设计, 精讲巧问,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例如, 我在教《月光曲》一课时, 先让学生在预习中浏览课文, 先扫除生字词的障碍。然后精读时以“贝多芬为什么两次弹琴?”为突破口, 指引学生从两次弹琴中寻找由和依据,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一处兄妹俩好像看到了什么的语句, 不仅是对课文理解的考察, 也是体会与感受的抒发。这样教, 不仅节省了减少了不必要的多次提问, 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分析, 综合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2、教师的热情感染学生
其实, 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 老师本身若缺乏审美热情, 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教师的热情能激发学生的热情, 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 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去学习。教师要对作品有深入的研究, 这样才能深入剖析作品, 进入角色, 以饱满的精神融注于讲解之中, 再反转过来如水似地流到学生心中, 唤起学生的情思, 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跟老师一起去体会文章的意境、思想和情感。
3、不拘一格变换招数
小学生喜欢情节, 喜欢形象, 预习了课文, 他们就知道了课文大概情节, 就认为得到了满足, 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因此, 教师应多一些不拘一格招数, 用自己智慧的火种, 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引导学生对语言的细致感受、揣摩、推敲, 以至咬文嚼字, 都是阅读过程所必需的。
二、引领课外“充实”
正所谓:“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多少事实证明, 课外阅读数量少、涉及知识面窄, 习作水平自然提不上去。大胆引领课外“充实”, 自然大大胜过于教师的有限讲解。
1、转移兴趣
按照新课标要求, 小学一、二年级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 小学毕业生不少于150万字, 然而现实调查中, 却连一半也达不到, 农村小学生甚至连一成也勉为其难。也难怪那些做客“CCTV2阅读专场”的学者专家们说“国民素质堪忧”。到了信息时代, “终身学习”该已成为现代人的适者生存的法宝。而阅读则是学习进修的一条经通道才对。可也正是这样的信息时代, 数字电视、电脑网络在我国城乡中已经变得相当普及, 以后也许会更加普及。特别是电视, 那可是家家必备的东西, 然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却是危害不浅, 如今普遍的现象是中学生迷恋上网, 小学生迷恋电视剧, 影响都很大。尤其电视虽不像“网瘾”那样倍受关注, 才被人们所忽视了的。最好的解决途径就是转移兴趣, 想方设法引导孩子去读课外书。
2、投其所好
诚如高尔基说的:“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要是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不仅能培养观察力、想像力、语言的运用能力, 更能受益终身, 全面提升整体素质。然而, 一开始就要让孩子一下子从看电视中变马读书是很难的, 只有投其所好地先读些原本爱看的节目版本的书, 因为喜欢的故事就是阅读的动力, 作为教师或家长的刚开始选择课外书, 一定要根据其所爱好的, 甚至可以挑选孩子最喜欢的童话故事, 如《天线宝宝》、《喜羊羊与灰太狼》等读本, 大一点的便可以选《三国演义》、《爱的教育》等的。因只有孩子们感到喜爱有兴趣的内容, 才能令孩子有想去体验的意愿, 只有从内心地主动阅读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事实上很多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对于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东西, 都非常喜欢重复地看个不停, 一本好书在手, 有时读了一遍又一遍, 不但不会感到烦, 而且能从中找到电视里还精彩的成就感。
3、正确引导
如今的书还真是不少, 然而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 因此指导推荐学生选择有用又有益的书来读, 便是每个语文教师所该引以重视的事。首先别老是只看作文辅导类的书, 这类书或许也有极个别是不错的, 可很多往往泛滥而且随便编纂不负责任。将活生生的生命变成机械式批量生产, 结果一本看下来, 总也不见得有太大的用处。然后尽量要杜绝的是卡通书, 这种书自有其娱乐和游戏的意义, 但终不入流。孩子偶尔翻翻, 无碍大局, 要是真的迷恋上去, 不是好事。
总之, 课内外阅读之重要性不言而喻, 多少不争的事实都证明, 无论语文还是英语, 阅读永远都是最重要最实用的技能。只有阅读关上去了, 习作听说等才能迎刃而解, 甚至进而影响到其它理科思维的理解……增强国民素质, 提高下一代孩子能力首当其冲的, 那便是:注重课内外阅读, 引领学生美好心灵, 走进其中, 去品味, 去熏陶, 如此青出于蓝定胜于蓝也!
摘要:“衡量教师好坏的一条重要标准是你的学生是不是有了阅读的愿望, 可见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引导培养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无论语文还是英语, 阅读永远都是最重要最实用的技能。只有阅读关上去了, 习作听说等才能迎刃而解, 记得有个教育家说过“衡量教师好坏的一条重要标准是你的学生是不是有了阅读的愿望。”是的, 如果大部分学生不喜欢阅读, 那么这个教师也许不是一个好教师;而如果班上大部分学生都有阅读的愿望, 那他肯定就是一个好教师。可见, 注重阅读能力的引导培养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阅读抚慰心灵 篇3
父母必读杂志社在第一时间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一批能够帮助孩子化解负面心理影响、抚慰心灵、重新步入正常生活的优秀儿童图书。制作了“阅读抚慰心灵”专区,用最快速度刊登在父母必读育儿网www.fumubidu.com.cn 上。相信这些书能够成为父母以及从事儿童工作的教师和志愿者帮孩子心理康复的助手。同时,父母必读杂志社又采购了其中的大部分图书,近期将送往灾区,希望这些图书能帮助我们一起获得“珍爱生命、抚慰悲伤、战胜恐惧、勇敢坚强、学会关爱、面对未来”的力量。
近4 年来,《父母必读》杂志以“阅读点亮童年”为核心,持续地开展亲子共读活动,深深地感受到阅读给孩子带来的力量。我们相信,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阅读,同样能给孩子们带去心灵的抚慰,带去爱心的支撑和好好生活下去的信心!
日前,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和父母必读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抚慰心灵—让图书和电波送去生命的力量”特别行动开始启动。
从2008 年5 月26 日起,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在中国之声的名牌栏目《小喇叭》(晚8:35—9:00)开设特别节目,播出这些经过精心筛选的作品。
从5 月26 日起,中国之声还特别推出为灾区少年新办的大型栏目《同在星空下》(9:10—10:00),以温馨的陪伴、潜移默化的疏导为主,每天邀请一位“星空使者”,为灾区的少年讲故事,谈感受,并朗读由父母必读杂志社和中国心理学会特别推荐的优秀作品,作为“六一”前向少年儿童的特别献礼。
配合此项行动,中国家庭文化教育研究会联合中国文化扶贫委员会,已紧急采购了一批价值17 万元的收音机和电池,将尽快送到灾区孩子们的手中,以便他们能随时收听到这些动听和感人的声音。
中国心理学会副秘书长、中科院心理所韩布新研究员指出,灾后帮助孩子重建心灵家园的工作要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有选择地推荐阅读和播出故事,对孩子来说,其实是开启了一个自己可以掌控的心理疗伤过程。从当前灾区的实际条件和灾后正常心理反应的时间进程两方面考虑,大多数受到冲击的孩子需要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帮助。
儿童心理学专家、《父母必读》杂志副主编徐凡认为,孩子们在此时此刻最需要的是陪伴、是有事情可做、是有力量帮他们从灾难的创伤中走出来。用图画书可以很具体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生命,什么是友情,我们该如何面对未来。由于所选的故事和孩子的经历有类似,又有距离,都会成为吸引孩子主动接受的因素。这样,不同的孩子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汲取到不同的力量。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节目部分城市收听频率:
北京 FM 106.1
成都 FM 103.7
广安 FM 99.1
乐山 FM 91.7
泸州 FM 93.5
昆明 AM1008
贵阳 FM 93.6
西宁 FM 96.4
绵阳 FM 95.1
宜宾 FM 98.9
自贡 FM 99.4
重庆 FM 95.2
西安 FM 96.4
兰州 FM 10.4.8
甘南藏族自治州 FM 106.4
阅读抚慰心灵首批推荐书目
一、珍爱生命
《獾的礼物》
少年儿童出版社
【讲给孩子听】
獾去世了,离开了所有的动物朋友。在寒冷的冬天里没有了獾,大家难过极了。直到春天来临,所有的动物聚在一起怀念獾,说着獾以前与大家相处的种种,大家的悲伤才慢慢抚平。
【推荐理由】
獾虽然永远离开了,但他所留下来的“礼物”却像宝藏一样,永远都在帮助有需要的人……虽然是一个哀伤的故事,却能抚慰所有曾经历过失去的心灵。
《长大做个好爷爷》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讲给孩子听】
小小熊每周都会去看望熊爷爷,熊爷爷会给小小熊讲故事。最后一次见到熊爷爷是在医院里,熊爷爷连讲故事的力气都没有了,于是小小熊反过来给熊爷爷讲故事……等故事讲完的时候,熊爷爷已经永远地睡去了。小小熊在妈妈怀里抽泣着说:“等我当了爷爷,我一定要做个好爷爷,就像爷爷那么好。”
【推荐理由】
这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它给孩子平静地讲述了亲人的死亡,让我们从中感知:生命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千万不要浪费!
更多推荐:
《一片叶子落下来》《再见了,艾玛奶奶》《鸟儿在歌唱:学会珍爱生命》《温情的狮子》《五毛钱的愿望》《爷爷变成了幽灵》
二、抚慰悲伤
《悲伤》(幼儿情绪认知图画书)
广州出版社
【讲给孩子听】
如果你在悲伤的时候感觉很难受,心里空荡荡的,不想吃也不想喝,那也没关系,因为悲伤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每个人都会有悲伤的时候。但悲伤难过的时间可不能太长了,开开心心的,多好啊!
【推荐理由】
为什么我会感到悲伤呢?悲伤时我该做些什么?别人感到悲伤时,我怎么帮助他呢?悲伤一定就是坏事吗……儿童心理学家、幼儿教育专家、童书作家和插画家一起合作,用形象的图画和童趣的文字,一问一答的呈现形式,帮助孩子认识悲伤,理解悲伤。
《悲伤》(儿童心理健康手册)
中国水利邮电出版社
【讲给孩子听】
“ 现在谁来照顾我呢?”“我会死吗?”“是我的错吗?”……多希望我们所爱的人仍能活在我们身边呀!但是在一生中的某些时刻,大多数人都会经历某些悲伤。
【推荐理由】
当孩子经历了一场失去的时候,怎么帮助他们开始新生活呢?什么是我们不应该说或不应该做的呢?什么时候孩子的悲伤会严重起来?这本书教给我们许多医治孩子心灵创伤的办法,让我们能更好地帮助一个悲伤的孩子继续走下去。
三、战胜恐惧
《小黑鱼》
南海出版公司
【讲给孩子听】
在大海的一个角落里住着一群小鱼,大家都是红色的,只有一条是黑色的。有一天,一只凶猛的金枪鱼吃掉了所有的小红鱼,只有小黑鱼逃走了。他孤身一人在海里游荡,直到又遇到一群小红鱼。他想了个好办法,和他们一起“组合”成一条大鱼,把真正的大鱼都吓跑了。
【推荐理由】
这本李欧. 李奥尼的经典之作,会让孩子懂得,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和悲痛时,只有运用智慧和勇气才能保护自己和朋友,享受世界的美好。
《祝你生日快乐》
河北教育出版社
【讲给孩子听】
小丁子在外面玩耍时,遇到了一个患癌症的小姐姐,从此他们经常在一起做游戏。在小姐姐快过生日的时候,她和小丁子约好,在生日那天就会回来,和小丁子一起打开“开心锁”。可是,那天小丁子等啊等,小姐姐却一直没有出现……
【推荐理由】
这是一个讲述生命的脆弱和美丽的故事。癌症的折磨是痛苦的,但是,友情使那些被癌症阴影笼罩的日子变得温暖而多彩,让两个小心灵充实而愉悦,令死亡也变得浪漫而温馨。
更多推荐:
《维利床下的鬼》《大猩猩》《弗洛格吓坏了:学会战胜恐惧》《雪人的故事》《嚓·嘭》《魔法学校之三眼猫》
四、勇敢坚强
《勇气》
南海出版公司
【讲给孩子听】
勇气是什么? 是骑自行车不装辅助轮,是留下一根棒棒糖明天享用,是向陌生人问好,是勇尝不喜欢的蔬菜……
【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既辛辣又有趣的小册子,作者采撷生活中小小片断,用优美的语言和活泼的画面,教孩子用源源不断的勇气面对未知的下一刻。
《地震了!快跑》等9种(可怕的科学·自然探秘)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讲给孩子听】
你的猫离开了家,请不要害怕,你的猫可能只是抓耗子去了,并不意味着有地震爆发。但是,如果地震突然爆发的话,你知道做些什么吗?你准备怎么办?
【推荐理由】
借助这本书,你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如何在动荡摇摆的地震中全身而退,一起来探究一下蛇与老鼠究竟如何“未卜先知”……
更多推荐:
《剑鸟》《雪山救助犬和旅行者》《弗洛格是个英雄:学会助人和自助》《沃特希普荒原》《狮心兄弟》
五、学会关爱
《彩虹色的花》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讲给孩子听】
彩虹色的花愿意跟每个人分享自己的快乐。蚂蚁、蜥蜴、老鼠……一次又一次,花儿很慷慨地把自己的花瓣送给需要帮助的它们。随着季节的变换,彩虹色的花慢慢枯萎老去,被掩盖在白茫茫的雪地下。春天来了,一天早晨,彩虹色的花儿又从土里长出来了……
【推荐理由】
生命可以轮回,乐于助人的精神则存留其中。
《小皮斯凯系列》(2册)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讲给孩子听】
小姑娘皮斯凯远离爸爸妈妈一个人上路,经历了人际的、自然的种种困难后,终于在森林里居住了下来。现在,她梦想着能靠劳动换来一副彩色玻璃,这样冬天也可以欣赏花花绿绿的景色。可是,一只乌鸦闯入了她的生活,让她总是不得不放下手里的活儿去照顾……
【推荐理由】
小皮斯凯总是把关爱朋友放在首位。虽然她的愿望最终并没有实现,但是美好的心灵,最后还是带给她更重要的安慰和“奖励”。
更多推荐:
《森林里来了个陌生人》《爱的教育》《夏洛的网》《爱的奇妙滋味:学会给予爱和接受爱》《关爱》(幼儿情绪认知图画书)
六、面向未来
《长大以后做什么》
南海出版公司
【讲给孩子听】
长大以后做什么?蒲公英想做一只威武又善良的大狮子,小鱼想做一头大鲸鱼,蜡笔想做一片彩虹颜色的大森林……喂,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
【推荐理由】
这是让每个孩子都满怀期待、驰骋想象的话题。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力,大声喊出自己不平凡的心愿吧,你会看到孩子心中那丰富而多彩的世界。
《妈妈的红沙发》
河北教育出版社
【讲给孩子听】
家里发生了火灾,东西被烧光了,但是外婆说:“幸好我们还年轻,可以从头开始。”于是外婆、妈妈和孩子三代人开始努力攒钱、重建家园。
【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让人感动的书,故事的开头虽然是一场灾难,过程却展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筑梦踏实的生活态度。遭遇困境的时候,想到这个温暖的重铸家园的故事,一定会让孩子获得“从头开始”的力量。
更多推荐:
让心灵在阅读中憩息作文 篇4
晨起之时,抬头望向窗外,厚重的雾霾是否会让你感到心烦意乱?上学上班路上,望向堵如长龙的浩荡车队,是否会让你感到焦躁?华丽,喧闹的城市之下,心灵的憩息之处何在?是游乐场,是电影院?于我而言,是书海,是阅读。
让心灵在阅读中憩息,是心灵舒松愉悦。无论是图书馆还是古老书店内,总有那么一本书是会让你完全侵入其中的。当你静下心,放轻松阅读时,往往你会将自己带入这其中的故事中去。品尝着这么美味的营养。或许,你会发现,你在阅读时的心情是放松的。远离了外界的吵闹,在书香之中你的心灵将会得到舒展。某一句话,某一段落,能让你欢乐,喜笑,你的整个气压将会随着心灵一起提升。不知不觉中,你会发现,别人眼中的`你,眉梢都带着笑。
在心灵中憩息,是心灵得到陶冶,书之雨露的培养。漫步在图书馆中,每拿起一本书(不指污染心灵的书),你的气质将会提升,心灵将会得到陶冶。中国古有四大名著,每一本都是当时文人思想的精华与对文化的折射反应。而如今,现代文人何尝不是如此?每一本书都代表着不同的主题或思想。他们的求思之深让整本书富有灵气,使正在阅读的你会有很大的感触与思考。“腹有诗书气自华”便是如此,不断积累,不断落实,让全身的气质得到提升。正如现在正火的中国古诗词大会中武亦姝一般,沉浸在古人的诗词故事中,“不能送你什么,便把这江南送给你吧。”不知不觉中,阅读让你的心灵得到了跟好的培养。
让心灵在阅读中憩息,使自身不断成长。或许,在经历外界搓揉的心灵是一颗缺水无氧的种子,但当它来到阅读这个憩息的场所之时,它会逐渐的发芽,生根,成长。在阅读的过程中,每读一本书,就似在与一位名人对话,他们所传授的是自己最珍贵的经验。作者在书中的阅历经验,往往于你是有所得的,他们的方法也值得你有所借鉴。或许,在这过程中,你自身会跟着作品中主人公的情绪感情进行波动与变化,可不知不觉中,阅读中的你给予了自身更好的成长方式。
让心灵在阅读中憩息,是心灵得以舒展放松,得以陶冶,给自身更好的成长。
阅读,我心灵的后花园作文 篇5
每座心灵后花园里都繁长着情感的小枝桠,各样的喜怒哀乐滋养出各色的心灵小花。情绪的每点波动,情感的每滴释放,挥洒成七彩的虹带,翩舞在心灵纯净的一片天空,飘浮着点滴洋溢的泪花,在白色土壤上划出缤纷的,绚丽的火花,落地生根,绽放着朵朵心灵之花朵儿。
渲泻的忧伤,流放的哀愁,跳跃的欢乐,鼓动的喜悦,汇流成缓缓淌过心间的小河,涓涓漫过柔软的心弦,轻轻弹出清渺绝伦的琴韵。唇间若有若无轻逸的一声微弱叹息,似谁在月下临江横笛,袅袅哀哀吹着一萧凄绝尘音。淡月清影,谁拈起唐诗宋词,吟吟哦哦着一怀柔水心音。
心间吐呐着薄弱湿濡的气息,幽幽呵出一盈轻云,揉成淡彩的梦,荡漾起一湖梦的涟漪,在心湖中滋长出一莲清馨淡雅的梦荷。心情的每个点滴,都化成甘甜的露珠,润养着每一朵心灵之花,在每天的`阳光下妩媚,在每夜的月影下娇柔。心情之笔轻轻挥画间,浓妆淡彩着每朵心花,每颗喜与悲的泪水凝成花瓣上清盈剔透的晨露,当第一抹朝阳悠悠升起,犹自绽放着或明妍,或炫丽,或娇艳,或清馨,或淡雅的花姿。
《心灵之灯》阅读答案 篇6
我颓然地想:失去了眼睛,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这时,盲童自言自语地说“‘红’是流动的,是烫的,是发光的好美丽哦!”我愕然了,在我们明亮的眼睛中一成不变的事物,到了他的世界里却具有了这第多种美好的属性,多么敏锐的感觉!
“大哥哥,你听!”他突然喊道,“你听,外面有小猫在叫。”我仔细聆听,却没有听见什么动静。我茫然地沉默不语。他拉着我的手坚持说:“是有猫叫!”我只好顺从地打开门,呀!真有一只冻得瑟瑟发抖的小猫“喵喵”地叫。
他失去了眼睛,耳朵却比常人更能倾听外界的声音。我们常常听到的是谁家在吵架,谁家在打麻将之类的声音。
他是用心有领悟这个世界。而我们这些正常人只是运转我们的感官。
他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幸运的是比我们多一份细腻的感情,比我们更加珍惜生活的美丽。有一个故事说,乡下有位瞎婆婆在自家门外安装了一盏灯,她说这是为了过路行人的安全。老人用灯为别人照路,同时也点亮了自己持久不熄的生命之灯。我黯然,检讨自己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是否已经迷失了方向,已经不能够承受生活的平凡之美?
12、本文叙写了有关“盲童”的两件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3、“他是用心有领悟这个世界,而我们这些正常人只是运转我们的感官。”这句话是针对文中什么现象而发表的议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面对这位“盲童”,每个人都会怦然心动,文中的“我”受到震撼,情绪发生急剧变化,开始“颓然”,而后“愕然”,最后“黯然”。请分别指出情绪变化的原因。(3分)
答:“颓然”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愕然”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黯然”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结尾时写了“瞎婆点灯”的故事,其目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本文叙写了有关“盲童”的两件事:“盲童向”“我”询问“红”是什么样子的问题、“盲童”听到小猫叫声、道理:只有用心去领悟世界,才能丰富自己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13、在正常人眼里,红色仅仅是一种抽象的颜色,而“盲童”却感受到了它是有生命的,美好的、正常人常常听到的是嘈杂声音,而“盲童”能从普通声音中分辨出最动人最惹人爱怜的声音。
14、同情盲童的不不幸、对盲童细腻的心灵世界的惊讶、对自己感触不到生活美好的自责
让阅读滋养学生心灵 篇7
近年来, 我以建设班级阅读文化为抓手, 创造性地推进班级文化特色建设,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工作中有一些心得, 在此愿与大家分享。
一、搭建图书漂流站, 丰富学生知识视界
学生到了中高年级后, 我发现他们的精神需求———阅读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教授是这样阐述阅读的功能的:“阅读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 是缘文会友的交往行为, 是书面文化的精神消费, 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阅读, 能丰富学生知识背景,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情感, 更是学生不可缺少的精神生活。
于是, 我认真组织班级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班级里读的书不多, 怎么办?为了丰富阅读源头, 我和学生商量, 把大家看过的书带到班级, 来建设好自己班级的图书箱———“漂流书架”, 做到资源共享。于是, 班级定期开展“捐2本, 读多本”的活动。学生们在捐的那本书的扉页上写上了姓名、读书名言, 有的还写上了读书感言和推荐理由。
为了激发学生对班级阅读文化建设的参与热情, 也为了让书有序流动, 经过班干部提议, 每周由一名班干部和一名志愿者负责图书的借阅和整理。班里还经常开展评比活动, 评评哪本书最受大家的欢迎。慢慢的, 我发现, 课间、午间学生们有话可讲、有事可做了, 奔跑打闹的少了, 读书、交流的多了。在自主管理、交换书籍等过程中, 班级学生间建立了纯真的友谊, 工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二、共享阅读之快乐, 拉近师生交融距离
阅读是一场心灵对话。师生同读一本书, 和学生一起多方位地分享阅读, 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教育生活的方式。
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写的小说《爱的教育》是一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 它所蕴含、散发出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 我把这本小说推荐给了班级学生。在共读的日子里, 我以伙伴的身份伴在学生的身边, 了解学生的喜好, 品味他们的兴奋, 解除他们的迷惑。一个月后的一节班队课上, 我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悟。思维碰撞, 检验了我们每一个人读书时思考问题的深度与思辨的广度, 找到了与同伴的距离, 同时也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诠释了爱的含义, 理解了爱的意义, 使自己得到了更大的进步。师生同读, 真诚交流, 拉近了师生距离, 让师生拥有了更多更广的共同语言。我也欣喜地看到, 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正在慢慢形成。
对犯错的学生, 作为班主任的我不是简单地处罚, 而是把握机遇, 引导学生读一本书, 以美好向往引导着学生的价值取向。然后, 我和学生个别或一起来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 促使其从思想上认识错误, 从而痛下决心改正, 并引导全班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和价值评价标准。
三、共建网上阅读室, 分享各自读书心得
班级定期开展“好书推荐”“读书博览会”“朗诵会”等读书活动, 并进行优秀读书笔记、“阅读之星”等评比。信息时代, 我还发挥网络的功能, 为班级在网上搭建分享读书心得的平台。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的权威网站———“凤凰语文网”的书迷密室里, 我开设了班级读书帖, 学生经常上网积极发帖, 交流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 作为班主任和凤凰语文网版主的我, 也积极参与交流, 表扬、鼓励、引导学生。
就这样, 我引领班级学生进入我们班级的精神家园, 并不断进行对话的情感教育尝试。所以我的学生每天都有着期盼:老师最近在网上发了什么帖子, 我也将我自己想说的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我参与就会获得鼓励。许多家长也经常登上班级博客, 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和班里活动等情况, 他们也在网上发上自己的感受。
现在我们班的发帖数、人气指数稳居凤凰语文网第一名, 受到了网友、版主和班级学生家长的表扬。网上读书交流, 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想这是班级阅读文化赋予了班级生活以丰富的内涵、生机与活力, 而阅读过程也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过程。
四、漂流图书寄深情, 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在创造性地推进班级文化特色建设中, 我深深地认识到:阅读活动不仅发生在课内, 更要善于关注课外。班级阅读活动是形成良好班集体的主要手段, 而课外活动, 如图书漂流等形式更是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不可缺少的路径, 也是提高班级阅读质量的一种好方法。
去年, 我在我加的凤凰语文QQ群里看到广西、安徽等地的老师反映他们支教和任教的农村小学学习条件很差, 他们的学生没有多的课外书读, 学习成绩不理想。我把这个情况跟学生讲了, 学生心灵受到震颤。后来在班干部的带领下, 我们选出班中“漂流书架”上100多本比较新的书寄到了广西、安徽的2所小学。
不久, 我们班收到了广西民富完小的来信, 信中这样说:我们心里由衷地感谢你们, 是你们的爱心、诚心成全了山里孩子的阅读梦, 让他们插上了知识的翅膀。在此, 我校全体师生想用最质朴的语言, 衷心地对你们说一声:“谢谢, 谢谢你们班全体同学!”
读着来信, 我又引导学生在班级博客里发帖谈感受, 有的学生谈到了“给”永远比“拿”愉快。有的学生写道, 我们的生活、学习环境这么好, 更要学会珍惜, 努力学习。这真是一个牵动学生心灵成长的活动!
快乐阅读,照亮心灵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包含天文地理、医学农业等多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思想,积累文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领悟能力,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同时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有很强的工具性,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语言和文字,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因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一、将培养阅读兴趣作为切入点,循循善诱
小学生年龄小,对整个世界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没有坚定的目标,也没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做事全在兴趣,感到有趣就去学,认为无聊枯燥便会敬而远之。教师应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从小学生兴趣入手,比如通过和学生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小学生喜欢的动画片、音乐、明星、运动等,找出这些事物的共同点,并把这些共性用于阅读教学中,迎合学生爱好,不断深化内容,逐渐把阅读和乐趣联系起来,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二、营造阅读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与其被动地要求学生读书,不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首先在选择文章时要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水平,切莫选择高深难懂的文章,其言辞语句必须经得起推敲,要有积极向上的教育意义,有针对性。其次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并引领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结构特点、中心思想、好词好句,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感受华美的辞藻、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多变的修辞手法,激起学生阅读欲望。教师也可采取让学生复述和续编的教学方法,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表达自己见解,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喜爱之情。也可借助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多媒体等,展示与文章相关的图景或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三、紧抓语文要点,在朗读中融会贯通
“阅”即浏览、看,“读”包括默读和朗读,当今学生过分注重“阅”而轻视“读”,大都囫囵吞枣式阅读,并没有领略到文中的精华。古代时用读书一词代表上学,私塾先生花大量时间让学生读书,宋代大师朱熹曾要求他的学生读书时要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由此可见古代教学高度重视大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不断地改变完善,大致能读出作者当时所处的情境,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尤其是古现代诗词,它们的韵律美,情景美,情感丰富,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朗读比赛、背诵比赛等,带动学生积极朗读,在朗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融会贯通。
四、激发创新能力,增强阅读实效性
第斯多德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每个学生都极具思维潜力,关键是我们教学中能否为学生提供一个思维迸发的场所。然而受千年传承的旧式教育影响,书面考试成绩仍为评判学生能力最重要的标准,老师和学生“分分”必争,形成了老师根据考点设计教学内容,学生完全接受教师观点的局面。在这种僵硬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只能在固定的边框内解答问题,缺乏创新意识。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长远角度看,学生只是掌握了一些回答问题的技巧,并不能把握文中思想,将来很难独立地赏析文章,不能为工作和学习提供良好的助力。新课改已经提出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备课时要有意识地制造悬念,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分析文章,提出自己的看法,肯定和表扬有创新性的观点,即使学生的观点不正确也不要立即否定,而是引导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思路走下去,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得出正确结论,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创新的能力。只有学生具备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摆脱对老师的依赖,从心理上理解文章,做到有效阅读。
五、指导模仿训练,引导学生从中感悟
只读他人的文章,自己不写,还要发表看法,并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用意。只看不练就是在“纸上谈兵”,很容易走进误区,曲解作者的意思。“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完全吃透文章,必须多练习写作。教师可找出几篇课文,先进行讲解分析,再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作文主题,指导学生模仿写作。如在讲完《猫》后,让学生仿写自己周边的一个小动物,如小狗、鸭子、鹅等;在讲完《桂林山水》一文时,可以让学生仿写与风景有关的作文,在仿写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提高鉴赏水平,同时为学生写作提供模板,锻炼其写作能力。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作文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围绕中心寻找和组织材料,这样学生在仿写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形成个人的写作风格和写作特点,从仿学到会写。仿写是在对课文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的实际运用,是阅读能力高层次培养的要求。
六、结语
“腹有诗书气自华”,书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浓厚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性格和品行。书不是一个死物,它包含着作者的思想与观点,是有灵魂的,是学生与作者沟通的桥梁、心与心的碰撞、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针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差这一现状,教师要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大声朗读,教授学生阅读技巧,加强基础训练,并改变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真正地把阅读带进校园,带进课堂。
参考文献
[1]邹佳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2]徐光华.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J].中国民族教育,2011(4).
用阅读滋润我们的心灵 篇9
现代生活,丰富多彩。满眼的物欲充斥着人们的视野,我们的心灵需要文化的浸润和修养,读书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心境。读书对人的影响是全方面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那些在寂寞中散发着思想光华的好书,都是经过长时间的检验和淘洗,被公认是能够流传于世的、具有相当艺术震撼力和艺术品位的文化精品,反复阅读,仍不失其本质和品性,能够丰富我们的心灵和文化记忆。品读一本好书,犹如一片纯洁蔚蓝的天空,一片雪白圣洁的瑞雪,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记得作家肖复兴曾说:‘‘读书,可以寻找一块洁净的宿营地,能安置我们的灵魂;可以寻找一方明亮清澈的夜空,让我们的梦能毫无顾忌地尽情飞翔。’’所以“读书是快乐的”,“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书有华,秀于百卉。”徜徉书海,就拥有了整个宇宙:楚辞的风骚,汉赋的酣畅,唐诗的典丽,宋词的俊逸„„观沧海,望星空,明月清风,杏花春雨;金戈铁马,大江东去;疏梅横斜,暗香浮动„„斗室之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浸润其中,韵味悠悠。
读书之乐,得于目而富于心,愈久愈深。古人云:书中日月长。书中有秦汉的冷月,唐宋的乐舞,明清的悲歌,将世事沧桑人生百态尽展眼底。在有月或无月的夜晚,去会见曹雪芹,去拜访托尔斯秦,去聆听鲁迅的教诲,瞬间完全进入了心灵净化的状态。以书为伍,少了一分浮躁,多了一分清纯;少了一分庸俗,多了一分儒雅。仿佛与圣贤相对而坐,聆听教诲,感到心灵充实而丰盈,思想豁然开朗。
读书之益在于增知、获趣、致雅。打开一部史书,犹如展开一部历史的长卷,谛听历史的脉搏,咀嚼人生的甘苦;翻开一册文学经典,如同走进一片风景胜地,诗情画意呼之欲出,犹如置身其中。李白的孤傲,陈子昂的愁怀,鲁迅的激昂,朱自清的深情,梁实秋的淡雅,一一呈现在面前,心境与文字互为水乳,不由自主地跟随作者进入如诗如画的意境。古贤今哲所论述的广泛空间,纵横万里,上下千年,读之陶冶性情,益人心智,发人深省。读书之喜在于结良师益友:读旧书如见故人,看新书如遏新知。以书为师,如与今哲低语,以明净的心灵与智者娓娓道来,忘记了一切得失荣辱,有的只是一分恬淡求知的心境,一颗祈求解读人生的心灵。书又是益友,当你痛苦时,书给你安慰;当你困惑时,书给你解疑;当你迷茫时,书给你指路;当你消沉时,书让你振作。与书为伍,如良师益友指路导航,目光可以芽越历史的漫长隧道,透彻人生的真谛。
读书之得在于渐入佳境。潜心读书,酿就读书人一份无拘无束的读书快意,而所谓的增长知识都是在似春雨润物、春蚕食叶般的快乐阅读中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同一本书,年轻时读,多半出于猎奇心理,不能深味:中年时读,便能领会书中精髓,得到洞悉与启迪;年高时读,刚犹如人置高处,一览无余。即古人所说的‘‘少年读书如隙中望月,而老年读书则如台上观月”。由此来看,读书的品位也是渐入佳境的。
心灵创可贴阅读答案 篇10
“嗨,妈妈,你在做什么?”苏茜问。
“我在给邻居史密斯太太做一个焙(b8i用微火烘)盘。”她妈妈说。
“为什么呢?”年仅6岁的苏茜问道。
“因为史密斯太太很伤心,她失去了女儿,难过得心都碎了。我们应该照顾她一段时间。”
“为什么呢,妈妈?”
“你看,苏茜,当一个人非常非常伤心的时候,她甚至会在一些像做饭这样的小事上有麻烦。因为我们都是社区中的一员,而史密斯太太又是我们的邻居,所以我们应该做些事情帮助她。史密斯太太再也不能和她女儿聊天或者拥抱她,或者做一些妈妈和女儿一起做的愉快的事情。你是一个聪明的姑娘,苏茜,也许你会想出一个办法来帮助照顾史密斯太太。”
苏茜很严肃地思考了这个问题:她怎么才能为照顾史密斯太太出一份力呢?几分钟之后,苏茜敲响了邻居家的门。过了一会儿,史密斯太太开门说:“嗨,苏茜。”
苏茜注意到史密斯太太的语调不如从前她和人打招呼时那么委婉动听了。而且史密斯太太看上去好像一直在哭泣,因为她的眼睛很湿,还有些肿。“我能为你做些什么,苏茜?”史密斯太太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茜害羞地伸出了手,手中一片创可贴,“_____________________。”史密斯太太哽咽了,泪水有些止不住。她蹲下来抱住了苏茜,含泪说道:“谢谢你,亲爱的,这很管用。”
史密斯太太接受了苏茜的善举,而且格外地珍惜。她买了一个带有普列克锡玻璃框的小钥匙环——既能挂钥匙又能骄傲地展示一张家里人照片的那种。史密斯太太把苏茜给的创可贴放进了镜框里,以便每次看到它时都能提醒自己要让心灵的伤口愈合一些。她很清醒地知道心灵的康复需要时间和支持。那片创可贴已经成为治疗她心灵创伤的一个象征,尽管她不会忘记曾和女儿一起分享的爱和欢乐。
(1)文中的苏茜和妈妈分别为史密斯太太做了哪些事?苏茜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茜是个细心的姑娘,这从文章的哪一处描写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空白处是苏茜见到史密斯太太后说的话,她会怎样说呢?请补写出来。
第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们看来,送一片创可贴其实是苏茜天真幼稚的举动,史密斯太太为什么说“这很管用”讲“格外地珍惜”,将其放进了特殊的镜框里?从这个故事中你感悟到些什么?
答案:
(1)妈妈为史密斯太太做焙盘,并告诉苏茜也应想办法帮助和照顾伤心的史密斯太太;苏茜为史密斯太太送去一片创可贴。苏茜这样做的原因是妈妈的言传身教。
(2)苏茜注意到史密斯太太的语调不如从前她和人打招呼时委婉动听了。而且史密斯太太看上去好像一直在哭泣,因为她的眼睛很湿,还有些肿。
(3)例:妈妈说你失去了女儿所以非常伤心,伤心得心都碎了/这是为你受伤的心准备的。(答案要符合故事情节,又合6岁孩子的语言特点。)
阅读危机是心灵缺氧 篇11
如果在大众文化的层面上理解,以前大部分普通中国人也是为了消遣才读书。在被称为“文化热”的上世纪80年代,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门庭若市的新华书店和各类书摊,阅读是那个相对匮乏同时也相对悠闲时代的精神消遣。当然,这一时期的全民阅读热潮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即中国人此前刚刚经历了一个文化上的贫瘠时期,人们在读书时大都带着一股生吞活剥“捞回本”的狠劲儿,据说像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这样艰涩的哲学著作都能引起抢购。但这种热情并不专属于阅读,而是一种对精神生活丰富性的渴求,随后以《渴望》为代表的电视连续剧就以新的形式抢占了人们晚饭后的时光。
因此,信息时代所谓的阅读危机多少被夸大了,只不过是新的文化形式和消遣方式取代了传统的读书而已。从整体上看,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而不是更贫瘠了,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方便了而不是更封闭了。书籍的内容是否必须以纸质的形态呈现,抑或是可以多种手段承载和表达,并不需要那么原教旨主义,关键是要有多样化的选择。对此,我们要有一颗开放的心灵。100多年前,尼采也曾对报纸的出现忧心忡忡,认为这种快速折损的消耗品将会干扰人们对经典阅读的兴趣,后来证明他多虑了。
这么说并不意味着阅读危机不存在,而是说它需要被更清晰地表达。当我们说自己不读书时,意思常常是没有读书的时间或心情,而不是说无书可读,这背后是一种时间焦虑。我们说一个人“有书卷气”,表达的其实是“沉静专注”的意思,这需要时间来涵养,阅读也并非唯一的形式,琴棋书画都有这种功能。而中国社会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就逐渐进入了一个加速奔跑的时代,时间成了稀缺资源。尤其到了信息和时间都碎片化的网络时代,“沉静专注”气质类型的人已经如大熊猫般稀缺,人们在不停的快速切换中,表现得像某种焦虑症患者。
因此,阅读危机的实质是,人们由于缺乏以专注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围困的心灵缺氧状态。刚看了五分钟电子书,就被弹出的新闻链接吸引了注意力;这一分钟还在为某一公共事件激愤不已,下一分钟可能就因为某个段子开怀大笑。照这个趋势,未来人类的心智结构或将改变,变得像金鱼一样只有7秒钟的记忆。同时,由于缺乏深度的内心体验,网络时代人们的精神气质开始变得雷同。如果说在传统的阅读模式下,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网络阅读模式下,一个段子在一千个人口中只有一个讲法。
慢下来,读读书,不仅仅以阅读的名义进行,更应该站在保护一颗健全心灵的高度,站在人文危机的高度来看待。如果说社会发展是一匹骏马,阅读及其代表的人文精神就应该是驾驭它的缰绳,不应该任由它在我们手上滑落。
阅读,经历最美的心灵体验 篇12
一、创设情境, 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在教学中,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教师的课堂引导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领学生积极地参与阅读。当教师为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提供合适契机的时候, 学生在美的情绪中很快便会开启阅读体验, 全身心专注阅读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情绪转化为审美需求, 让他们的心灵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得到升华, 打开他们探求知识的窗口, 开启他们阅读的航程, 这将是一次完美的精神旅行。
例如,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三亚落日》这篇写景文章的教学中, 教师便可以采取创设情境的办法, 让学生的心灵沉浸在美好的大自然中, 感受作者清新活泼的语言, 用心欣赏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风光的赞美之情。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精心选取三亚落日的图片以及优美的音乐, 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整体的情感氛围中, 开启心灵之旅, 当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得到强烈的冲击后, 就会很快把握作者的情感。学生想象着在夕阳西下的三亚沙滩上嬉戏的场景, 想象着大自然如此雄奇、壮阔、绝美, 他们陶醉在诗一般的意境中, 这时学生的情绪会被深深地调动起来。他们不仅动了情, 而且也对三亚的美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因为学生感受到极大的审美愉悦, 所以在心灵深处也会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
心灵的感受源自美好情境的启发,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 有很多文质兼美又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文章值得欣赏, 这些文本不仅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而且对学生素养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感悟、体会, 形成自己独特的感知。
二、自主品悟, 丰富学生的心灵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应该“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 注重情感体验, 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就要求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和思考空间, 使他们的心灵体验更加丰富。阅读的关键是读, 在阅读中, 要让学生能够有自己的想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教师要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 积极地进行引导, 挖掘出作品中深刻的思想意蕴。
1.阅读中展开思维的翅膀。学生对于一些通俗的句子是有一定理解力的,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 积极地引导他们进行想象, 在想象中进行完美的精神体验。例如,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中, 学生在朗读诗歌的时候, 有人就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老师, 我觉得春光只能照, 怎么能染呢?”这就是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对于这样的问题, 教师应积极鼓励:“是啊, 光就是用来照的啊, 怎么能染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 想象你在春天的原野中自由地奔跑, 想象无限的春光带来的美丽春景。这个光是太阳光么?”于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 开始了无尽的想象, 他们想象着与春天相关的各种春趣、春景。此时, 春景已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无需讲解, 就可以使学生的思绪飞到那一片无尽的春色之中。
2.阅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叶圣陶曾经将美读与作者的情感做了精妙的阐述:“若美读得其法, 便可以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不是很强, 也许一时很难读出作者的情感, 这就需要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 因为成功的范读是诱发学生朗读兴趣的催化剂。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中那段文字的描写, 意境邈远, 语言优美。“那些……就像……;那些……就像……;那些……就像……”的句式, 节奏感特别强, 如诗歌一般, 美妙的词语倾泻而出, 就像是一曲动听的音乐。若教师能声情并茂地朗读, 便会给学生带来一种精神的洗礼和情感的熏陶,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 获得心灵的享受。由此可以看出, 那些音质优美、吐字清晰、感情真挚、自然流畅的教师范读, 不仅可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更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
无论是朗读还是思考, 在阅读中都是珍宝, 它对学生在阅读中培养思维能力和情感的熏陶, 具有积极的意义, 教师在给学生机会的同时, 还要重视自己的教学方法, 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 积极地进行引导, 放飞学生的思维, 给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
三、拓展延伸, 澄明学生的心灵感悟
阅读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 阅读也正是为了在学习新知的同时感悟体验、净化心灵, 再将其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们可以形象地说, 由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道路, 是从行为和习惯开始的, 而行为和习惯中又渗透着儿童对所见事物的深刻情感和个人态度。”由此看来, 拓展延伸更能使小学生的心灵感悟更加澄明, 拓展延伸不仅包括课外读物, 还能拓展延伸到自己的生活经历乃至影响以后的社会实践, 拓展延伸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例如,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一课的教学中, 学生在阅读中深刻地体会到了父母之间深厚的感情。以茉莉为题, 体现出了茉莉的平淡无奇与爸爸妈妈之间的爱有着共同之处, 那些生活中极其平凡简单的小事中, 渗透着父母的爱, 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一声叮咛、一份牵挂, 都是平平淡淡。教师可以在课后给学生提供拓展阅读的空间, 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同学们的生活中, 还有很多爱,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朋友之间,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真爱, 你感受到了吗?谈一谈你的感受。”这样, 学生在阅读课文后, 也会提升自己的心灵感受, 将父母之间的爱进行拓展, 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利用有效手段来填补文本中的空白, 学生便可以在想象的天空中飞翔, 激发了学生爱满人间的高尚情操, 文本中的人格美也可以与学生产生共鸣, 升发美感。
用文学滋养心灵的阅读答案 篇13
文学对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的心理现象,有许多细腻和深刻的描写。它既能够印证意识形态各领域之间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也能够滋养我们的心灵。
想象对于作家具有神奇的魔力,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借助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创造一个又一个声色并茂、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以实现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跨越:化平凡为神奇,变抽象为具体,将不存在的事物塑造成纤毫毕现的艺术形象。因此,只要我们拥有一颗能感受天地万物的自由心灵,就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可以将那“数千年往事,注上心头”,可以在“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间,卷舒风云之色。”让想象展翅腾飞,让艺术构思的诸多材料在刹那间被灵感照耀,进而启迪和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如何认识生活,以及怎样经营生活等,有效提高我们生活的幸福指数,让我们保有健康的心灵。
文学由情感酝酿而生。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情感至强烈处,可以让作者不能自己,甚至陷入癫狂状态。如郭沫若创作《女神》后半部分,是在晚上就寝之时,意趣袭来。于是他就伏在枕上用铅笔火速地写,但全身却有种寒冷的感觉,连牙关都在打寒战。至于文学作品对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心灵共鸣,特别是一部具有伟大意义的文学作品,作品本身产生的情感互动会感染到大部分人,甚至能够改变我们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因此阅读文学作品,如果能够被其间文字所感染,体会到作品内在的品格与风骨,那么我们就能够以诗性的方式来理解生活,体悟生命。
人有各自内在的品格、美好的精神境界与丰富的心灵财富,需要通过借助文学作品,更快地把它们变成我们生命世界里的一部分。每当我们在台灯下,拿起一本陶渊明的诗集,吟诵着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诗句时,就会远离外面喧嚣的世界。而苏轼《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又是一种喷薄而出的力量。一个可以感受作品之境的`人,他内心深处本就积蓄着某种与作家相类似的气慨,本就具有某种可欣赏、可感受这种作品品韵的心灵境界与个性气质。
将人生中的种种矛盾与困境用悲剧揭示出来是文学的一大功能,也是文学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同时,文学还通过在平凡世界里发现美、追求美,给人一种追寻自我尊严的无限力量和一片超越自我的广袤天地。它可以鼓励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斗志,给生活带来无穷的精神力量。
可以说,文学作品的阅读就是心灵的涤荡、人性的完善、性情的陶冶,它塑造了我们的生命和思想,使我们能告别昨日之我而成为今日之我,闪耀出“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精神魅力。而对文学的谙熟,可以使我们掌握烛照人性隐秘的最明明亮的火把,揭开一道道理性刻意织就的幔纱,一览人性那最奇妙多姿的形态,在人生的道路上“关照好自己的心灵世界”,自信从容地前行。
(有删改)
1.下列有关“文学对人类滋养功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学能够激发人类的潜能。
B.文学能够滋润人们的情感。
C.文学能够培养人们的气质。
D.文学能够强化人们的意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学可以通过想象来突破时空的限制,借助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将平凡的事物神奇化,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B.文学史情感的产物,文学创作需要激情,郭沫若在创作《女神》后半部时,意趣袭来,情不能已,思如泉涌。
C.伟大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够给个人的生活带来无穷的精神力量,它还能够鼓励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斗志。
D.人的个性气质与作品的品韵往往一致,就如陶渊明写不出苏东坡的壮美,苏东坡写不出陶渊明的淡泊一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通过其内在的品质与风骨、涤荡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性情,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使人自信而且从容。
B.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本身产生的情感互动能极大地感染人,引起读者的共鸣,甚至改变人们对人生的认识。
C.文学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就在于文学能够用悲剧的方式,将人生中的种种矛盾与困境揭示出来,照亮前路。
D.文学能够在平凡的世界里发现美、追求美,能够照亮人性的隐秘,揭开遮掩的面纱,展现人性的多姿形态。
1. 试题分析:A项,“文学能够激发人类的潜能”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根据原文:文学可以激发想象,而不是激发潜能。故选A。
2. 试题分析:D项,“就如陶渊明写不出苏东坡的壮美,苏东坡写不出陶渊明的淡泊一样”说法不正确,根据原文:人的个性气质与作品的品韵往往一致,但人往往具有多面性,恬淡的陶渊明也有金刚怒目的诗篇,苏东坡也有大量的婉约诗词。故选D。
【阅读心灵作文】推荐阅读:
用心灵阅读12-07
阅读滋养心灵01-07
让阅读塑造心灵12-28
《心灵的温度》阅读答案10-05
阅读对幼儿心灵的影响11-05
《心灵有耳》阅读训练及答案09-06
拔掉心灵的杂草现代文阅读及答案09-30
让外来务工子女在课外阅读中放飞心灵——班级阅读活动小结06-15
为自己的心灵不断加油阅读练习及答案08-13